高血压病患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05:24:06

高血压病患

高血压病患范文篇1

1.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90例,男67例(74.4%),女23例(25.6%)。其中知识分子30例(33.2%),工人21例(23.8%),农民39例(43%)。年龄38~75岁,平均60.31±7.19岁。干预措施:①组织授课:内容为高血压病的基础知识、饮食治疗、体育运动、药物应用、健康信念。②形式:集中授课、组织讨论、个别指导、跟踪随访、电话家访等。③课题由社区护理中心组织人员,分成6组,每组由2~4个临床护理人员负责干预15个高血压病患者,记录每个患者的情况,反馈给社区护理中心,由社区护理中心汇总资料,社区护理中心评估后提出意见,提出的意见由临床护理人员反馈给患者。

2.结果

血压下降:全组平均血压在干预之前168/126mmHg,干预后降139/107mmHg,其中93%的患者血压下降,平均降低30~41/10~24mmHg,其中7%的患者血压不变。生活质量提高:91%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疾病对社会活动的影响、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障碍有不同程度的减轻。9%的患者生活质量没有得到提高或者有的有下降趋势。坚持服药情况:经社区护理干预后,95.5%的患者坚持服药,有4.5%的患者因特殊情况未能坚持服药,如外出出差、有时间断服药或忘记服药等。高血压病知识:通过不同方式进行考核:病因知识平均得分95.8分,症状及危害知识平均得分89.2分,治疗知识平均得分96.4分。健康信念:认为治疗高血压有益处35.6%,认为治疗高血压有必要19.3%,有治疗动机29.6%,认为治疗高血压有害处3.1%,认为高血压有威胁12.4%。

高血压病患范文篇2

【关键词】背向散射积分;高血压;心室功能,左

0引言

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ntegratedbackscatter,IB)是超声组织定征(ultrasonictissuecharacterization,UTC)识别的一种方法,常用来评价心肌病变.研究表明分析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化幅度(cyclicvariationinintegratedbackscatter,CVIB)能评估心肌组织的收缩功能[1,2],近年来的研究[3]表明左室平均CVIB(averagedCVIB,ACVIB)与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有显著的相关性.本研究探讨ACVIB在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方面的价值.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高血压病患者117(男68,女49)例,年龄32~80(58.1±11.4)岁,均符合1999年WHOISH诊断标准:收缩压≥18.62kPa(140mmHg)或(和)舒张压≥11.97kPa(90mmHg),除外其它心脏疾病(如继发性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心瓣膜病等).3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血压<18.62/11.97kPa,既往无高血压病史,体格检查、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正常作为对照.

采用HPSonos5500型超声诊断仪,该机配有ADIBS,DTI等软件,可将超声图像信息储存于光盘上以备脱机分析.

1.2方法

1.2.1IBS图像采集及数据测定启动ADIBS程序,调节并固定总增益为55dB,深度16cm,调整LGC曲线及TGC曲线,得到良好的IBS二维图像,在实验过程中仪器设置保持不变.取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选取最佳图像存盘以备分析.将取样框分别置于室间隔和左室后壁的心肌中层,避开心内、外膜的干扰,调节取样框大小为21像素×21像素,采用手动跟踪的方法进行IBS周期变化幅度(CVIB)测定.将前间隔和左室后壁的CVIB值平均,得到ACVIB.

1.2.2左室功能的测定①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中段室壁缩短率(MWFS);②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获取二尖瓣口峰值流速E/A,E峰下降时间(DT)及等容舒张时间(IVRT);③多普勒组织成像取心尖二腔及四腔切面,将系统程序置于DTI速度模式,脉冲取样容积置于二尖瓣环前、下、后、侧壁,探测瓣环运动频谱,4个位点取平均值,得到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a,及Ea/Aa;④以彩色M型,采用Garcia方法[4],患者左侧卧位,取心尖四腔切面,用彩色多普勒显示舒张期二尖瓣前向血流,将M型取样线置于舒张期二尖瓣前向血流中央并与血流束平行,启用彩色M型即可得到舒张早期血流频谱,测定血流频谱中最初红色/蓝色或无彩色/彩色变换处线性节段的斜率即为舒张早期左室内血流传播速度(Vp).上述检查均同步记录II导心电图,每个指标均测量3个心动周期取其平均值.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各测量指标均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经方差齐性检验后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舒张功能分为4组[5].组1(n=34):舒张功能正常组(E/A>1;IVRT<100ms;DT<220ms);组2(n=28):松弛异常组(E/A<1;IVRT>100ms;DT>220ms);组3(n=36):充盈假性正常化组(E/A=1~2;IVRT=60~100ms;DT=150~220ms);组4(n=19):限制性充盈障碍组(E/A>2;IVRT<60ms;DT<150ms).正常对照组和高血压病患者间的年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组的血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ab1).表1各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的比较(略)

以EF<50%为判断标准,组4的部分研究对象的左室收缩功能减低;组4的左室中段室壁缩短率(MWFS)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低.与对照组相比,组2的E/A显著减低,组4的E/A显著增高.与对照组相比,组2的DT,IVRT显著增大,而组3、组4的DT,IVRT显著减低;组2,3,4的Ea,Ea/Aa,Vp值显著减低.舒张功能异常组(组2,3,4)与对照组相比,ACVIB随着舒张功能的减退逐渐减低(P<0.05,Tab2).表2正常对照组及高血压病各组测量参数的比较(略)

相关回归分析结果(Tab3)表明左室心肌ACVIB的变化与E/A,DT,IVRT呈弱线性相关(r分别0.37,0.35,0.14,P<0.05),与Ea,Ea/Aa,Vp的变化呈正相关(r分别0.66,0.72,0.70,P<0.01).表3左室心肌ACVIB与舒张功能参数的相关分析(略)

3讨论

左室舒张功能受损的发病机制主要为左室松弛性减退,心肌僵硬度增加,左室充盈减低.二尖瓣血流频谱是评价心脏舒张功能的常用指标,但由于存在“假性正常化”现象,往往要结合肺静脉血流频谱来准确判断.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和彩色M型超声心动图来评价左室舒张功能,与心导管对照符合较好.FariasCA等[6]的研究表明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Ea,Ea/Aa由于受左室充盈状况和左房压的影响较小,能较客观的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是区分正常与“假性正常”的较好指标.在舒张功能受损时Ea减低、Ea/Aa<1,提示舒张期左室充盈受限.

Takatsuji等[7]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舒张早期左室内血流传播速度Vp不受前负荷的影响,在舒张功能受损时减低.Brun等[8]的研究指出,Vp与心导管测定的左室心肌松弛时间常数tau呈负相关(r=-0.76,P<0.01),表明Vp为非侵入性的评价左室松弛性的良好指标.舒张功能正常者的Ea>8cm/s,Ea/Aa>1,Vp>45cm/s,舒张功能受损者的Ea<8cm/s,Ea/Aa<1,Vp<45cm/s[6].

本研究观察到舒张功能受损的高血压病患者左室心肌ACVIB显著减低.心肌纤维化、胶原含量的增加导致左室顺应性的降低,舒张功能的减退[9].同时,心肌纤维化也是影响心肌发生散射的重要因素,心肌纤维化时CVIB减低.因此本研究观察到的高血压病患者左室心肌ACVIB减低可能与左室顺应性的降低有关,这与Maceira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以EF<50%为判断标准,组4的部分研究对象左室收缩功能减低,组4的左室中段室壁缩短率(MWFS)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低.Naito等[11]的研究表明,CVIB与心肌的收缩力相关,当心肌收缩力增强时CVIB升高,心肌收缩力减弱时CVIB减低.因此,限制性充盈障碍组的CVIB减低与收缩功能减低也有关.

高血压病患者左室心肌ACVIB与E/A,DT,IVRT呈弱线性相关(r分别0.37,0.35,0.14,P<0.05),临床意义不大;与Vp呈正相关(r=0.70,P<0.01),提示左室心肌ACVIB的减小与左室舒张受损早期松弛功能减退相关.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ACVIB与Ea,Ea/Aa呈正相关(r分别0.66,0.72,P<0.01),提示ACVIB减小还与左室舒张受损晚期顺应性的下降密切相关.通过观察心肌ACVIB的改变,可评估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是一项有价值的无创性评价高血压患者舒张功能的新技术.需要指出的是,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技术为心肌局部采样,而高血压病为心肌广泛受损,局部心肌ACVIB的改变尚可反映整体的舒张功能,但对于冠心病等局部心肌受损的患者则此方法不适用.

【参考文献】

[1]NaitoJ.Analysisoftransmuraltrendofmyocardialultrasonicintegratedbackscatterinpatientswitholdmyocardialinfarction[J].UltrasoundMedBiol,1996;22:807-814.

[2]毕小军,邓又斌,潘敏,等.心肌收缩力对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及其周期性变化幅度的影响[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2;11(8):491-493.

BiXJ,DengYB,PanM,etal.Influenceofcontractilityonmyocardialultrasonicintegratedbackscatteranditscyclicvariation[J].ChinJUltrasonogr,2002;11(8):491-493.

[3]AliciaM,JoaquinB,Oscar,etal.Ultrasonicbackscatteranddiastolicfunctioninhypertensivepatients[J].Hypertension,2002;40(9):239-243.

[4]王景彩,郭瑞强,郝力丹,等.左室内血流播散速度的测量方法及其生理意义[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9(8):581-583.

WangJC,GuoRQ,HaoLD,etal.LeftventricularflowpropagationvelocityincolorMmode:Comparisonoftwomethodsincludingtheirphysiologicimplications[J].ChinJUltrasoundMed,2003;19(8):581-583.

[5]GarciaMJ,ThomasJD,KleinAL,etal.NewDopplerechocardiographicapplicationsforthestudyofdiastolicfunction[J].JAmCollCardiol,1998;32:865-875.

[6]FariasCA,RodriguezL,SunJP,etal.AssessmentofdiastolicdysfunctionbyconventionalDopplerandDopplertissueimaging(abstr)[J].Circulation,1997;96:I-343.

[7]TakatsujiH,MikamiT,UrasawaK,etal.Anewapproachforevaluationofleftventriculardiastolicfunction:SpatialandtemporalanalysisofleftventricularfillingflowpropagationbycolorMmodeDopplerechocardiography[J].JAmCollCardiol,1996;27:365-371.

[8]BurnP,TribouiloyC,DuvalAM,etal.Leftventricularflowpropagationduringearlyfillingisrelatedtowallrelaxation:AcolorMmodeechocardiography[J].JAmCollCardiol,1992;20:420-432.

[9]WeberKT,BrillaCG,JanickiJS,etal.Myocardialfibrosis:Functionalsignificanceandregulatoryfactors[J].CardiovascRes,1993;27:341-348.

高血压病患范文篇3

关键词:高血压病患者、临床护理

高血压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疾病,患者临床上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高血压的病因迄今尚未阐明,主要与年龄大小、职业属性、所在环境、遗传基因、食盐量及体重因素相关,普遍认为,高级神经中枢功能下降在并发症中占重要地位,而体液、内分泌因素及肾脏等也在并发症中呈现。经常反复的过度劳累与精神刺激使大脑皮层功能混乱,从而影响了对大脑皮层下血管舒缩中枢的正常运行,形成了以血管收缩带来的神经冲动为主导的兴奋中枢,最终导致细小动脉痉挛,外周血管产生阻力,血压升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已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当患者确诊为高血压时需要接受长期治疗,且根据血压值及并发症合理调整治疗药物,故高血压患者除了临床治疗及护理外,院外的血压自我监督和测量对高血压的治疗与稳定也很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8月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患者中,符合高血压诊断的患者96例,其中,男80例,女16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82岁。

1.2方法

住院后24~48h检测高血压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过量吸烟、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脑出血、心力衰竭、遗传因素、动脉硬化以及各种社会因素。

采集病史:记录在发病阶段产生的最高血压及治疗效果,包括当前和过去抗高血压时应用的药物及其效果,确立影响高血压的后天因素(肥胖症、精神压力、体育活动量、饮食习惯、季节差异、酒精消耗量)。体位采用卧位或坐位,需测3次,间隔3~4min,取平均数。对于可疑对象应逐日多次测血压,然后探讨、总结。对有疑问的患者,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再下结论为妥。

1.3诊断标准

根据WHO高血压诊断标准,一般情况下,理想的血压为120/80mmHg(1mmHg=0.133kPa),正常血压为130/85mmHg以下,130~139/85~89mmHg为临界高血压,为正常高限;140~159/90~99mmHg为高血压Ⅰ期,此时机体无任何器质性病变,只是单纯高血压;160~179/100~109mmHg为高血压Ⅱ期,此时有左心室肥厚、心、脑、肾损害等器质性病变,但功能还在代偿状态;180/110mmHg以上为高血压Ⅲ期,此时有脑出血、心力衰竭、肾衰竭等病变,已进入失代偿期,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

2治疗及护理

2.1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

选用利尿剂、神经系统抑制剂、血管扩张药等药物,并采用药物的联合应用,其优势在于产生协同疗效,能够合理递减药物的用量,降低副作用,增加治疗效果。降压不宜过于着急,以缓冲降压为主,同时不宜将血压降至太低而阻碍对心、脑、肾的供血,一般以150/100mmHg为宜。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除休息、快速降压外,高血压脑病时给予脱水剂,以减轻脑水肿。

2.2护理措施

2.2.1合理饮食饮食与高血压有着密切的关联,食盐的摄入量过多可使血压升高,饱餐与甜食易导致人体变胖,肥胖促进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在饮食中,要保证食物具有充分的热量、脂肪和必需的钙、铁、锌,但不宜过量。适宜吃含蛋白质高的物品,如豆类及豆制产品、蛋清、牛肉、羊肉、猪的瘦肉、鱼类、鸡等;禁止食用动物内脏,提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蛋白质,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还可以防止便秘。

2.2.2适当做一些户外运动户外运动可以调节人体的高级神经活动,促进血管舒张,降低血压;同时也可以提高心血管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控制体重增加,并能增强人体的免疫抵抗能力;但是,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应选择适当的项目,不宜参加过于剧烈的运动,而要量力而行。根据高血压患者个体健康状况、年龄以及个人的爱好来决定运动量。

2.2.3合理饮食,减轻体重饮食中脂肪的增加会促进有肥胖倾向者的危险,体重增加明显者应减少肉类的摄入。合理的饮食既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又可以控制肥胖,是高血压防治中不可缺少的保护措施。

3结果

96例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良好,无近期并发症发生。

4讨论

①肥胖症患者是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因此,体重增加与否是监测高血压并发症的一个重要标尺。合理控制饮食和增加体育活动是保证体重正常的良好方法。②食盐的摄入与血压呈正比。血压对盐的敏感性通常涉及种族、精神状况、社会因素、肾脏功能和饮食等方面。食盐的摄入量对血压的影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特别是高血压病患者。低盐饮食是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治疗方法之一,同时还促进其他降压药的效果。因此,笔者建议每人每日摄入食盐量应在6g之内。③保持好的心情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武阳丰,王增武,高润霖,等.中国医疗卫生人员高血压防治观念和防治知识调查[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264-269.

[2]孙艳红.176例高血压病患者膳食调查及饮食指导[J].护理学杂志,2001,16(8):451.

[3]李金枝.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6):126.

[4]张学安,程维明.高血压防治200问[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9.

高血压病患范文篇4

关键词:高血压心理诊疗护理

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发病率高,并残症多,病死率高。特别是高血压晚期的靶器官损害及其合并的冠心病、脑卒中、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及引起死亡的重要疾病。高血压属慢性疾病,多数病人需长期终生治疗。采用药物控制血压,尽管能产生持续、可靠的降压作用,减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但常因药物的副作用及长期服药的经济负担而影响对高血压的有效治疗。研究表明,非药物治疗措施(改善生活方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控制高血压方法。

一、一般资料

我科2008年06月~2009年08月间,共收治高血压梗死患者68例,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男38例,女30例;平均年龄62岁。经过治疗和有效的治疗护理均好转出院。

二、护理体会

1.心理护理

正确的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人在长期精神紧张、压力、焦虑或长期环境噪声、视觉刺激下可引起高血压。焦虑、紧张、膀胱内充满尿液、室温过热或过冷、疼痛、昼夜变化都影响血压的变化。据研究,暴怒、激动时,人的血压可急升30mmHg左右。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行为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改善了治疗效果。将支持性心理治疗及行为干预应用到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通过影响患者的人格、应对方式、认知模式和情绪,增加患者对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2.诊疗护理

2.1急症高血压的护理急症高血压包括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及恶性高血压,病情凶险、变化极快,如不及时有效的控制血压,常导致脑出血、脑梗塞、心衰、肺水肿甚至心肌梗塞等并发症。此类患者常需快速降压,如用硝普钠降压治疗,但此药若降压过快也会引起心血管并发症,因此,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血压、意识状态的变化。例如患者出现头痛加剧、恶心、呕吐、燥动不安、抽搐、意识障碍等,应立即报告医生,即予吸氧、镇静等。加强治疗时护理:①用药期间注意药物浓度、滴注速度、持续血压监测,根据降压疗效调整硝普钠或其它降压药物的用药剂量。②观察尿量、尿液颜色、血压、意识状态、心率及心律的改变,做好记录,尽早发现可能的并发症,早期对症治疗。③注意硝普钠代谢物的蓄积中毒,静滴6h应更换,并避光,必要时监测硫氰酸盐浓度。本组患者挽救过程中,未发现药物中毒及其它并发症发生。

2.2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的护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高血压病是一代谢疾病,多合并肥胖、高血脂、高尿酸、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其核心是胰岛素抵抗。对于高血压的诊治、护理有指导意义巧。因此治疗上应该检测血尿酸、血胰岛素、血糖、血脂,评价胰岛素抵抗程度,选用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制剂,如ACEI,有高血糖者宜用二甲双胍,以上药物都有较好的降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护理上密切观察血糖变化,及时发现无症状的低血糖,指导患者血糖控制不宜过低过快。强调饮食指导,每日碳水化合物以半斤为宜,减轻体重,适量运动。

2.3降压药物合理给药的护理,正常人血压24h呈动态变化,清晨即刻升高,6~10点为第一高峰,之后渐下降,至下午17~20点出现第二高峰,午夜降至最低。部分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变化呈非杓形改变,因此降压药的选用应以长效、能24h稳定降压为宜。对于减轻靶器官损害至关重要。短效药物,药物半衰期短,降压幅度变化大,容易引起靶器官损害,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应尽量避免。护理上根据血压变化特点及药物降压的T/P比值(谷-峰比)或患者血压测定结果指导用药,说服患者充分合作,定时定量长期服药,更必须按医生定期检查并调整药物的药量。动态血压的应用,家庭电子血压计的广泛应用对于指导服药及给药时问十分重要,应指导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测量血压方法,每日定时测量血压及调整药物的药量。一般以清晨给药为宜,若清晨血压很高,下午及傍晚不高,则提倡晚上服长效药或者在原服长效制剂的基础上于清晨加服一次短效制剂。部分患者服用小剂量阿斯匹林,有益的二、三级心脑血管病预防作用。公务员之家

总之,高血压是危害健康的常见疾病,应及早发现和治疗,护理上加强宣教力度,提高患者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及自护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残率及死亡率。

参考文献:

[1]伏虎,刘国树.高血压病的诊断及治疗新观念[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9):1178—1179.

高血压病患范文篇5

关键词:浅谈老年人高血压治疗

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一种全身进展性疾病。可引起心、脑、肾损害及周围血管等靶器官的损害。国际抗高血压治疗16万人病例资料的汇报总分析证明,降低血压水平是预防中风的根本。故治疗老年人高血压应注意以下情况。

一、降压达标可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

在临床上,有效控制高血压,可预防或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中国及国际大规模降压治疗预防中风再发研究也表明,降压治疗可使脑血管病患者的中风复发危险减少28%,并减少心脏病的发生。国际上众多文献资料还证明,降压治疗高血压伴颈内动脉增厚患者,可明显减轻或阻抑颈动脉病变,有利于预防中风;降压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可降低患者眼底病变和。肾功能不全的发生;降压治疗可减轻或逆转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二、控制危险因素及降低发病率

世界公认的降压目标为140/90mmHg,血压降到目标水平,以控制并减少与血压升高有关的心、脑、肾和周围血管等靶器官的损害。由于老年人血压轻度升高时没有症状,目前有数量巨大的高血压病人没有被发现,病人自我感觉良好,实际上已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糖尿病可引起血管病变,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可导致急性心脑肾事件发生,故降压的同时一定要定期检测血糖和血脂,把血糖降至空腹血糖<110mg/dl,餐后血糖<140mg/dl,糖化血红蛋白<7.0%;血脂降至胆固醇<100-120mg/dl,甘油三酯<150mg/dl。

三、软化血管稳定血压

大动脉弹性检测是早期发现动脉硬化的重要指标,选择既能降压又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钙拮抗剂很重要。只有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才能有效地防治心、脑、肾、四肢血管病变的发生。

四、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目的

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治疗目的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提高心脏排血量,保护肾功能,同时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及药物性低血压等危险,重视生存质量,强调非药物治疗。老年人的肝脏和肾脏的功能较低,易造成药物的蓄积,同时对血容量的减少和交感神经的抑制敏感。压力反射敏感性降低等常易发生低血压反应,老年人心脏储备能力降低易发生心力衰竭,因此老年人使用抗高血压药物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用药量,使得血压的下降较为缓慢、稳步。在降压的过程中,要注意老年人高血压的心输出量降低、血管阻力异常的现象,减少各重要脏器由于血压的下降所导致的储备功能下降的现象,增加心脏、脑和肾脏的血流量,防止心肌缺血和脑梗塞的发生。

高血压发生心脑血管病事件,大多与血压小稳定有关。血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发生,故高血压特别是中一重度高血压伴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者,一定要保持24小时平稳降压治疗。一般在血压升高前1-2小时服药。只有保持24小时血压平稳,才能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针对高血压的治疗,首要目的是降低过高血压,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有利于减少高血压并发症,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然而,仅仅控制血压仍是不够的,还必须注意改善症状、锻炼体质和提高生活质量,这样才能得使患者生活得更轻松,更充实。

五、讨论

目前,随着人们经济与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高血压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及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运用药物控制血压的治疗已越来越被关注,许多患者已明确了长期降压的认识和观念,使高血压病的控制率显著上升。但不可忽视的是,在一部分高血压患者中,仅仅关注自己的血压高低,而对个人的生活质量高低则掉以轻心,结果是血压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身体状况及生活质量并未很好得到改善。公务员之家

高血压病患范文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心内科收治的存在吸烟饮酒史的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男36例,女4例,年龄41~79岁,平均(55.0±5.0)岁,病程1~25年,平均(6.5±1.0)年;对照组:男35例,女5例,年龄40~80岁,平均(57.3±5.4)岁,病程1~25年,平均(6.3±1.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如:一般护理、药物指导、饮食控制等。观察组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1.2.1饮食总量的调控对于体重超标甚至肥胖的患者,要高度重视,因为两者均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通过饮食控制能达到一定的效果,护理上首先可以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数,调整膳食,严格控制能量的摄入,把体重控制在标准体重范围内,肥胖者应节制饮食,减轻体重[3]。

1.2.2低盐饮食控制每日食盐摄入量,低盐饮食要求患者每日食盐的摄入总量控制在5~10g,有研究表明,正常人群每日摄入量超过10g,则会大大超过机体的需要量,所以笔者建议,遵照WHO推荐的高血压患者每天的钠盐摄入量控制在1.5~3.0g较为适宜,护理上需要指导患者如何正确估计每日摄入的食盐量[4-5]。

1.2.3低脂饮食动物内脏中胆固醇含量高,能加速动脉硬化的发生,食物中含糖量高,可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容易促进肥胖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因此应减少对动物内脏和油脂的摄入[6]。

1.2.4戒烟戒酒烟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和焦油,可升高人体血压,还能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吸烟不但会降低患者对降压药物的敏感性,还会使得患者出现血管张力的改变,不利于降压药物的调节和使用,而饮酒则与血压的高升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大量饮酒的患者发生高血压并发症的比率显著高于不饮酒者,同时对于酗酒者,还会明显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

1.2.5增加必需矿物元素摄入食物中的钾、镁、钙均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其在新鲜蔬果、豆类以及奶制品中含量较高,所以护理上,可以嘱咐患者多进食新鲜蔬果、豆类以及奶制品,以调节体内电解质水平,适当促进低钠饮食的降压效果。新鲜蔬菜中的绿叶菜、豆类及根茎类含钾较多,水果类如香蕉、杏、梅含钾丰富,家禽、鱼、瘦肉等含钾丰富,正常人每日应食用一定量的蔬菜及水果。牛奶中富含钙,每100毫升可提供100mg以上的钙,所以饮用牛奶值得提倡[7]。

1.3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血压控制情况以及生活习惯改变情况。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糖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达到正常范围,而对照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均达到临界高血压诊断标准,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均相对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生活习惯比较

观察组患者低盐饮食、低脂饮食以及戒烟戒酒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高血压病患范文篇7

【关键词】降压药;高血压;老年患者;临床药学

高血压临床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病症,病理特征为全身动脉压升高,以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研究表明,高血压是脑卒中、心衰、冠心病等病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威胁到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临床上一般应用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降压药物治疗,但这些药物品类较多,在药效、安全性、价格等方面有所差异,为确保患者安全、持续、有效服药,有必要掌握降压药的临床药学特征。本文主要对175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的临床药学情况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门诊治疗的17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通过临床症状、血压等检查确诊,符合《中国高血压病诊治指南》相关标准[1],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心悸、疲劳等。排出肝肾功能不全、脑血管病变、血液疾病、意识障碍及妊娠等患者,能按医嘱坚持用药,均是单一服用降压药。其中,男患者93例,女患者82例;65~81岁,平均(69.1±3.7)岁;病程3~21年,平均(12.2±3.6)年;合并糖尿病18例,合并高血脂症26例。1.2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详细掌握患者性别、年龄、血压、病史及所用降血压药物的频率、药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如对患者的用药情况不清楚时,可询问相关主治医生。用药治疗后,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舒张压在90mmHg以下判定为有效,反之无效。1.3统计方法。应用Excel文档整体本组数据,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数据用例数(%)表示。

2结果

2.1本组患者降压药临床应用情况。通过分析,撷沙坦、氯氨地平、硝苯地平控释片是本组患者应用频率最高的药物,其次是卡托普利、美托洛尔缓释片、利血平;以氯氨地平的治疗有效率最高,如表1。2.2本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本组患者用药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头晕、皮疹;卡托普利、硝苯地平控释片及美托洛尔缓释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居高,如表2。

3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慢性心血管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再加上老龄化进程加快,高血压临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研究表明,及时有效治疗高血压,有助于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所以,老年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主动坚持用药,以有效控制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当前,我国绝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乃至终身服用降压药来控制和稳定血压,但每一种降压药的药性、药效及作用机制均有差异,靶向点也不同,因而需要根据患者病情、身体情况、耐药性等科学合理地选用选。二是用药方案明确固定。老年高血压患者确定用药方案前需全面评估身体状况,在病情和身体可行基础上联用其他药物。三是疗效和性价比。在各种降压药中,效果稳定,性价比相对高的有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缓释片)、钙通道阻滞剂(氯氨地平)等,不管在疗效,还是性价比均有优势,可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首选药物。

总之,现阶段市场降压药品类众多,在选药上必须考虑患者病情、病程、体质、合并症等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患者经济情况,谨慎合理选用降压药物,以确保患者安全、有效用药。

参考文献

高血压病患范文篇8

【关键词】高血压病;P-选择素;高敏C反应蛋白;冠心病

近年随着对冠心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传统的危险因素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些新的危险因素及发病学说。研究发现,高血压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一方面使冠脉灌注压升高,血管壁张力增加,易导致冠脉内膜损伤,促进斑块的形成或使已形成的稳定斑块破裂,并与其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相互作用,加速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粥样病变进程。长期以来人们对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认识不足,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显示血小板作为“炎症细胞”,其活化释放的一些炎症介质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并且与斑块的不稳定有关[1]。既往的研究发现[2-4],高血压病患者及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活化,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在高血压发生冠心病事件中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单纯高血压病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42~69岁,平均(52.6±10.1)岁,门诊新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无冠心病事件发生。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45~70岁,平均(58.1±11.3)岁,均为新诊断的冠心病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正常对照组50名,男25,女25例,年龄43~62岁,平均(52.1±8.3)岁。高血压病诊断符合WHO(1999)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出、凝血疾病、糖尿病及肝肾异常等病。冠心病入选和剔除标准:冠心病入选病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管腔直径狭窄≥50%;包括①AMI的诊断根据WHO标准:持续典型的胸痛30min以上;典型心电图动态变化;心肌酶(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或肌钙蛋白)动态变化。具有以上任何两项确诊;②UAP的诊断标准:近48h内有静息或自发性心绞痛发作至少一次,但无心肌坏死的心肌酶谱改变,同时伴有心电图上ST压低或T波的改变;③正常对照者入选条件:对照与病例进行性别、年龄配对,无心血管疾病史、心电图无异常者,包括部分冠脉造影结果正常者;④凡有下列情况者予以剔除:合并感染性疾病如严重的上呼吸道感染、肺部、肝胆道感染等,高热以及应用炎症抑制药物如非固醇类消炎镇痛药、类固醇和鸦片类药物等。

1.2检测方法各组于诊断确立治疗前清晨空腹各抽静脉血4ml,采用0.13mol/L枸橼酸钠抗凝,30min内低温离心(4℃,4000转/min×15min)分离血浆,-70℃低温冰箱保存备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P-选择素含量,采用超敏乳胶增强散射比浊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ELISA方法测定。

1.3统计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结果

2.1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资料见表1。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既往采用抗高血压

治疗的药物为β受体阻滞剂5例,钙离子拮抗剂17例,ACEI18例,ARB20例。

2.2高血压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浆P-选择素水平比较:单纯高血压病患者与高血压合并CAD患者血浆P-选择素浓度分别为(26.21±4.92)ng/ml,(31.05±5.78)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6.54±3.32)ng/ml,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是,单纯高血压病组治疗前与高血压病合并CAD组血浆P-选择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表1)。单纯高血压病组P-选择素水平在治疗2个月后下降(21.76±4.19)ng/ml,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60例合并CAD的高血压患者中共有40例进行了cTnI水平的检测,其中UAP为30例,AMI为10例,均数为(0.18±0.06)ng/ml。通过相关分析显示,CAD组血浆P-选择素水平与cTnI水平Pearson相关系数为0.492,二者呈正相关(P=0.001,图1)。

2.3高血压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浆hsCRP水平比较单纯高血压病患者与高血压病合并CAD患者血浆hsCRP分别为(3.85±0.47)ng/ml,(5.52±0.56)ng/ml,均高于对照组(1.77±0.35)ng/ml,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合并CAD的患者hsCRP的水平要高于单纯高血压病组。

3讨论

高血压病是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子,近年来,越来越增多的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除了增高的血压本身,其体内血小板功能的异常、内皮功能的紊乱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因素,与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均有密切的关系[1,5]。血管内膜的损伤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先决条件,高血压可造成内膜损伤,从而诱发损伤局部的血小板粘附和聚集,聚集的血小板通过释放一些炎症介质使内膜损伤进一步加重。P-选择素是存在于血小板α颗粒膜中的一种糖蛋白。当血小板被激活时,P-选择素含量可升高,是血小板活化的标志物。最近资料表明,P-选择素在促进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6]。

高血压病患范文篇9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干预;血压达标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硅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者数超过1.6亿。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者数约增加7000万人。

但人们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却处于较低水平。高血压病不但直接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还给国家、家庭和个人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研究显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近年来高血压患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高血压防治应与控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相结合。近年来,结合笔者的实践,对来我中心治疗的患者和体检中发现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06年2月至2007年8月对在我中心进行健康体检或就诊的患者,按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中的血压测量方法,给患者测量血压,以WHO高血压诊断标准,选出确诊高血压病并同意接受观察的患者。共入选并完成1年随访的高血压病患者156例,其中男97例,女59例,年龄33—72岁(平均46岁),分成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组80例,对照组76例。两组间年龄、性别、吸烟、超重、合并糖尿病、高脂m症、心脑血管病史构成比无差异。两组患者的降压药物治疗由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干预组在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人选时血压分级及随访末期用药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血压达标标准

普通高血压患者<140/90mm-Hg;伴有冠心病、肾病、糖尿病的患者<130/80mmHg。

1.3观察指标及随访

所有患者连续门诊随访至1年,观察分组后1年时的血压达标率。

1.4护理干预措施

主要措施包括在我中心每月定期举行专题讲座,给患者免费派发高血压防治宣传资料,有方向、有目的、有步骤的进行高血压宣传教育。

同时利用门诊复诊和电话随访的形式对患者进行个性化追踪指导,与其家属合作,对他们进行多方式干预。

并建档分析每位患者是否存在心血管危险冈索,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建议(药物和非药物),定期记录患者的饮食、睡眠、运动、血压及用药等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1.4.1认识干预

耐心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包括高血压相关知识,如常见症状、发展结果、治疗原则、预防措施、血压监测方法、坚持服药的重要性;精神过度紧张、肥胖、吸烟、酗酒、高钠饮食等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生活调节在高血压的治疗、预防中的作用。告知患者安全用药知识,必须遵医嘱用药,不能擅自改药、停药,以免发生不良后果,让患者熟悉药物名称、药物作用、使用方法及毒副作用。对老年患者,反复提醒服药时间、剂量、方法,并指导家属协助患者服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乐意接受治疗和护理干预。

1.4.2运动干预

对患者讲解适量运动对高血压的好处运动的原则是适最有度、有序、有恒。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指导患者选择运动种类、强度、频率。最好是每天步行3km,时问在30min以上,每周5次以上,或选择慢跑、打太极拳、练气功等。锻炼以有氧运动为主,开始运动量宦小,以后逐渐增加。运动强度维持在本人可以承受的中等强度以下,运动时的心率是最大心率的60%一85%,没有出现不舒适为宜(最大心率=170一年龄);控制体重,防止肥胖。

1.4.3饮食干预

高盐饮食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要控制钠盐的摄入,强调低盐低脂饮食,将食盐量控制在5g/d以下。不吃含脂肪较多的动物内脏、肥肉、糖果、点心等,降低饮食摄取的总热量;多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如海带、菠菜、香菇、芹菜、木耳等;食用药膳桃仁粥、芹菜粥、决明子粥及清炖甲鱼、素烧冬瓜、炒豆芽等,以降脂降压?;嗜烟、酒者应戒烟限酒,每天饮酒精量以不超过25g为宜。

1.4.4心理干预

高血压病是身心疾病,当机体受到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时,可引起情绪激动,使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增高。帮助患者分析造成心理紧张的冈素,指出心理紧张与血压的关系,并做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特别是对易激动、性情暴躁的患者,提高其应激能力,指导患者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或过度紧张,遇事要沉着冷静,当有较大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如向朋友、亲人倾诉,与他人交谈等,以保持血压平稳。

1.4.5生活起居干预

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使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可降低血压。在睡前避免过多活动及参与可引起兴奋的事情;按时就寝及起床;为患·1939·者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避免其受到干扰,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强光和噪音;睡前饮用少许温热牛奶,可增强睡眠质量;尽量避免长期服用安眠药。

1.5护理干预措施的落实的监控

在随访结束时。对患者以下项目进行“是,否”问卷调查(按时服药,坚持运动,坚持饮食控制,听从医师用药建议,自行调整用药或剂量,焦虑抑郁),并与对照组资料进行对比,以确定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

二、结果

随访1年时干预组达标率7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达标率(51.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按照血压分级进行亚组分析,显示干预组3个亚组的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但仅1级高血压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受神经、体液的调节和体内外环境的影响,与社会心理因素关系密切。有研究显示,长期单纯的药物治疗虽然能降低血压,但是还应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才能达到平稳有效降压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护理干预是指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有关疾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高血压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正确全面认识,纠正不良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保障患者坚持按医嘱、科学治疗,从而使高血压的治疗获得满意的效果。本研究对80例患者的护理干预,发现干预组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及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明显增强。

最终在两组问药物治疗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干预组血压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可见,系统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分析本组资料,干预组中按时服药、饮食控制、听从医嘱而不自行调整用药可能是在本研究干预组中达标率更高的主要因素。公务员之家

进一步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整体高血压患者及高血压病1级患者中护理干预有利于血压的控制,然而在高血压病2级及高血压病3级患者中护理干预组并未显示优于对照组的血压达标率。提示随高血压级别的升高,护理干预对血压控制的影响逐渐下降。我们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有三点:(1)血压级别较高的高血压病患者往往年龄较大、病程较长,并发症或伴随病较多,如合并冠心病、肾病、糖尿病等,这些因素的并存影响了血压的控制。(2)本研究纳入的是参加体检的人群(对照组),他们对健康的相关知识关注度较高,尤其是高危患者,自身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争取知识,采取了类似护理干预的措施,从而对本研究结果产生影响。(3)本研究病例数偏少。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从整体来讲,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有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对早期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早期的护理干预更有利于血压的控制。

参考文献

高血压病患范文篇10

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范畴。长期服用中西医降压药,仍是目前防治高血压病的主要措施之一。研究表明,很多中药成分具有降压、扩张血管、改善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对改善高血压病症状,治疗并发症有一定优势。

1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阳易升,肝火易冲。肾为一身阴液之根,肝有赖肾水以滋养,故发病与肝肾关系密切。主要病因:①情志所伤,长期恼怒忧思,导致肝郁气滞,损伤肝阴,下劫肾阴,阴不制阳,肝阳上亢;②内伤虚损,可导致肾精不足,阴阳失调,心肾不交,下不制上,头昏视物模糊;③饮食失节,起居失常。嗜食肥甘,导致痰湿内生,运化无力,体胖,脉络受阻,或嗜酒,嗜烟,劳逸失度,起居无常,导致眩晕发作;④体质因素,是指先天与后天相结合而表现出来的整体生理功能及特性,适应社会自然诸多方面的能力;⑤瘀血内阻,络脉不通,血流受阻而致血压升。总之,高血压病的病理变化主要责之“阴阳失调,气血紊乱,心肾不交”等。

高血压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高级神经中枢功能失调。由于某些因素引起强烈的、长期的刺激,导致精神、神经过度紧张,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兴奋与抑制功能失调,皮质下血管舒缩中枢形成以血管收缩神经冲动占优势的兴奋灶,使全身小动脉痉挛,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②遗传因素。据统计,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的约占50%~60%,多为遗传性缺陷,患者对各种应激的血管反应性增强;③肾脏因素。肾素分泌增多,肾素在肝中形成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作用下,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后者具有很强的全身细小动脉持久的收缩作用,升高血压,同时又能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大量醛固酮储留水钠,使血压进一步增高。此外,环境因素、内分泌因素等均可导致血压升高。

2辨病治疗和辨证施治

中医辨证,多从症状、体征入手,一般以“头昏”、“头痛”、“眩晕”、“肢体麻木”、“项强”或“耳鸣”,脉弦或强大,或弦细,或沉细,或细涩,舌质红或淡白,或黯,或瘀点、瘀斑,舌胖大,舌有齿痕,苔黄或厚腻或无苔等进行分析研究,多辨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阴阳两虚”、“气虚痰浊”、“风痰上扰”等证型。对一些无症状高血压病的诊断和防治显然不够,需西医辨病相辅助。

辨病治疗是西医的原则,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特点,而中西医结合则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两者不可偏废。首先,对高血压病的辨证论治是中西医结合的“二级诊断”模式,疗效仍以高血压病某一阶段的“对症”治疗效果为主,远未达到“对病”诊治的深度[1],应提倡对高血压病首先辨病(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期(根据有无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分3期);然后再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辨证施治;再次是发现病证之间、分期与分型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从中医的角度来认识高血压病总的发病机制。通过对现代医学各项实验室或辅助检查结果的分析,利用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来辨证,对于补充或丰富传统中医辨证,在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西医实验室指标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医的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高血压病常伴有高脂血症、高黏血症,它们在高血压病的发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中起着促进作用[2]。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微循环障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功能异常,红细胞变形力减弱,是高血压病血瘀证的病理基础,为治疗高血压病血管并发症提供了理论依据[3]。侯延丽[4]、吴奕强[5]等通过检测血流变中全血比黏度、低切浓度和高切比浓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浆比黏度,发现指标测定值总趋势为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肝肾阴虚>阴阳两虚。蒋卫民[6]等观察了原发性高血压(EH)中医证型与血糖(BS)、血胰岛素(IS)水平的关系,发现患者空腹血糖与正常组无差异,但服糖1小时、2小时后,BS及糖负荷后IS明显增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降低,差异显著,说明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IR),其中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组与痰湿壅盛、阴阳两虚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提示高血压病IR的证型主要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

心脏及其大血管是高血压病中较早受到损害的器官,郑新[7]等研究了EH患者胸主动脉CT改变与中医分型的关系,发现痰湿壅盛组胸主动脉管径扩大最显著,肝阳上亢组次之,阴阳两虚组最轻,前两者多见于男性,后者多见于女性。在心电图方面,王莉娅[8]等通过对256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中医辨证分型及心功能分级,测定PTFv1值,并分析其与中医证型及心功能积分之间的关系,发现PTFv1值与心功能积分呈高度负相关(P<0.01)。肝阳上亢型患者PTFv1值明显大于其他证型,其心功能较好;水湿泛滥型患者PTFv1值为最小;瘀血内停型次之,其心功能较差。

大脑是高血压影响的重要器官之一,容易并发损伤及供血改变,刘健[9]等研究了中医辨证分型与经颅多普勒检测的关系,发现肝火亢盛型以脑血管血流速度加快为主,阴虚阳亢型以血流速度减慢居多,阴阳两虚及痰湿壅盛型则以脑部血管血流速度减慢为主。综合以上,很多学者对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指标关系的研究已作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于揭示中医“证”的本质提供了一定的客观依据,这是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3中药治疗与西药治疗

中药和西药治疗高血压病各有所长。西药的优势是:①降压作用较强,均能有效地控制血压;②对某些器官受损有逆转作用,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心肌肥厚有减轻作用;③对高血压病急症,西药降压药如硝普钠、酚妥拉明等作用迅速。其不足之处是:①副作用相对较大,如影响水、电解质代谢,影响血脂、血糖代谢,有的药物长期使用还可影响性功能;②降压过程中血压波动大,特别是高血压病早期或老年人高血压。

中医药的优势:①改善症状效果明显,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②降压作用缓和,稳定血压效果好,对早期老年轻度高血压以及较严重高血压配合西药治疗,均可防止或缓和血压的较大波动;③中药副作用少,与西药合用能减量减毒增效;④研究已发现中药在对某些靶器官损害的逆转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一定作用[10]。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于:发挥中医治病求本,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减少西药用量,降低副作用等积极作用,克服中药降压效果慢、幅度小等不足,取西药降压迅速,控制紧急病情之优势。

4问题与展望

实践表明,中西医结合用药仍是目前高血压病治疗的有效方法,较之单纯的中医或西医具有明显优势。中药可改善血液循环,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消除临床症状[11]。中西医结合能增强机体对降压药的敏感性,减轻靶器官损害,取得最佳疗效[12]。但中药汤剂存在煎煮费时、不易携带服用的问题,应予以研究改进。

【参考文献】

1孔炳耀.气血理论在高血压病研究中的应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9):5254

2贾绍斌,张金莉,陈树兰,等.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改变与左室肥厚的关系.临床荟萃,1999,14(8):366

3李运伦,曲政军.高血压病从瘀论治刍议.中医研究,1997,10(6):8

4侯延丽.123例高血压病血液流变学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陕西中医,2002,23(8):703

5吴奕强,罗治华,唐荣德.高血压病血液流变学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新中医,1994,26(3):10

6蒋卫民,唐蜀华,陈晓虎.高血压病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初步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11):37

7郑新,刘卫红.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血压变化及胸主动脉CT改变的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12):733

8王莉娅,张婕,朱丽华,等.高血压病患者P波终末电势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6(1):20

9刘健.经颅多普勒与高血压病辨证分型的关系.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3(5):272

10邓旭光.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若干问题探讨.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6):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