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17:42:33

民办学校教育

民办学校教育范文篇1

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公民,因此,以的光辉形象为榜样,塑造师生健全人格,是新时代背景下学校最佳德育途径。源诚形水,厚德载物,聚严父慈母和朋友于一身,是教师的基本特质。从事教育工作一切从爱心开始,以仁爱之心育人,公正对待人与事,从而构建积极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只有形成以大爱为基石的校园文化,才能绽放美丽灿烂的文明之花。我们努力使师生明白: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健全人格涵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优秀教师给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全面而深刻的,不只是体现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只要教师有心,用心地不断涵养自我,完善自我,其在教育生活中就能成全自我。这一行为的实践,是真正提高师生教育生活品质的基本途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人的秉性从出生时就有不同,而不同的见闻、感触和环境、经历使之只能求同存异,异的张扬与充分发展往往能造就英才,因此立人教育集团倡导扬长教育。同时,主张通过教育生活应当给师生的成功予更多的期许,他们的点滴进步就是其迈向成功的脚步,在教育工作评价中应当强调进步是成功的标尺。大爱是精神在德育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是开展立人教育工作的基石。我们把如何教会学生学习、生活、做人作为主要工作。做什么样的人?我们认为答案就在精神之中。立人教育的理念是:立人之本,培育英才。人之本是健康身体,是守法、道德、责任和义务,是真、善、美、诚。学校在德育工作中,把优秀传统文化与精神结合起来,广泛开展敬老、感恩、立德、励志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悟、提升自己,以修成健全的人格。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让平凡的学生变得不平凡,是立人教育的育人追求。由此,始终注重学生学业成绩提高幅度和人格品质的不断修为,主张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事事都潜存德育的良机,德育中的因材教育是立人教育遵循的基本法则。我们还主张德育必须加强实践性,回归学生真实生活,使德育贯穿于学生整个教育生活中,强调学生的情感和体验,不断促进其健全人格的生成。

二、以分层导学为教学教研特色,竭力提升学生学习力

立人教育的教学管理方针是:科学组织、有效落实;高效导学、合理评价。立人教育办学模式的封闭性管理、开放式教学,给教务工作提供了新的工作空间、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首先,以确保学校教学工作正常、高效运转为其基本目标。教学计划力求尽量简约化,既不给教师带来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又确保学校教学工作有序、高效运作。在校内工作范畴中,遵照陀螺管理模式中的条块结合要求,有效、高效地通过条的工作,在块的工作中开花结果。这就要求块的管理必须实现其服从性的作为,结合自主性的目标,力争简约有序地贯彻落实到位。教务处从教学常规抓起,狠抓教师教学计划、备课组计划的制定与落实,努力做到教学检查常规化,促进教师常规教学工作规范化,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严格规范考试过程,狠抓考风考纪教育,期中考、期末考、会考、省质检、初三市统考等都提前召开考务会,着重做好考务培训并布置年段、班级做好考风考纪教育工作,考后及时做好学科质量分析,以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成绩统计和评价反馈。加强理化生实验课的落实,配合人力资源部做好新进教师的评价工作,规范教师的招聘程序,规范学生的进校与退学制度。一个团队的工作,合理评价十分重要,我们从几样主要的工作入手进行合理评价,如抓学生巩固率、及格率、优秀率和平均分。考虑到各年段的班级生源水平不均,我们从纵向提高入手,年段班级建立各学科原始水平档案进行跟踪,公正地评估教师的工作业绩。良好的过程才会有良好的结果,我们更加重视过程评价。由于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我们十分重视课堂教学评价工作。我们主张在分层导学的前提下,博采众长,广纳百家,自成一家,打造立人教育课堂教学特色品牌。教育教学欲求有效,就必须以学定教。考虑到立人学校生源的特点,分层将长期存在。所谓分层,指知识问题的分层,力求准确把握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轻重、主次、难易;学生的分层,充分关注优差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理解、接受能力。这是因材施教的真实体现,是教学活动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和爱护,是教师有效开展工作的前提,否则会犯拔苗助长或产生课堂有被遗忘的角落之错误。其实,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导学”二字,简言之就是导引学生的有效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够高效地自主学习从而一生受益。分层导学工作的核心在于教师的导,导什么?如何导?何时导?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我们充分认识到应该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方法做正确的事。导的过程应遵循教有法而无定法的原则,对不同的受教者,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其导法是不尽相同的。不同的施教者,其个性、特长的不同,也会在“导”的工作中各有千秋。因此,在教学法的实行中应提倡兼容并蓄原则。凡是研究工作离不开有效互动。就教研工作而言,有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学生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教师与教师的有效互动,教师与外部信息的有效互动。只有充分解决好这些有效互动问题,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然而,欲求互动有效并不易。师生互动要求为师有大爱之心,有正确的导学方法,有较高的教学热情,善辩、善思、善吸纳和善于自我修为。广泛的外部信息冲击,要求为师善于分辨是非,把健康、有益的信息贯穿在教育教学生活中。立人教育主张通过分层导学,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解放自己,把教学工作做得洒脱一些,自主一些。全体师生不断提高教育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生活与教师教学工作的幸福感。分层导学可归纳为:导引自学、先测后讲,分层达标,循序渐升。这一课堂教学系统主张“一课一得”理念,一得指达成一个教学目标,这一目标要求合理、单纯、明确。故此,每位教师必须研读课标和考纲,切实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听课与评课是立人教育生活的常态,其对教师合作研究、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和专业成长有着重要作用。要做好这项工作,应建立健全听课与评课制度;要保证全过程、全身心地听好课;多角度、全方位、客观公正地评好课。我校听课评课的标尺是分层导学教学法,重点看是否以学定教,是否让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

三、以全员共业平台的薪资体制充分体现教职员工的劳动价值

民办学校教育范文篇2

一、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况

我市民办教育从1998年始至今,市中心区共有民办学校158所,中心城区有有证民办机构105所,其中幼儿园有45所,小学28所,中学9所,培训班23所,未办证的有35所。中心城区民办学校共有教师1295人,其中幼儿教师446人,小学教师492人,中学156人,培训班201人,中心城区民办学校现有的占地面积143008.15平方米,其中自有69051.8平方米,租用73956.35平方米;有校舍面积104906.14平方米,其中自有51133.14平方米,租用53793

平方米,生均面积3.53平方米。在校生总数为29696人(含培训班人数),其中幼儿园10388人(含学前班),小学17621人,初中1408人,高中(含中职)279人。(以上中心城区数据不含县双水的数据)

(二)措施及成果

为了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自1998年以来,成立了管理机构和民办教育协会,外出考察学习外地民办教育的经验,制定了《市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加大了宣传力度,加强了教育执法建设,在营造民办教育宽松环境的同时,强化了对民办教育的规范性管理,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对办学宗旨不明确、办学行为不规范、管理混乱的学校实行关停转撤的办法。自1998年以来,共撤销了8所,取缔了6所,停办了2所。2004年对9所办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学校进行了表彰奖励。这些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市民办教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市中心城区适龄儿童入学难,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难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1、相关部门对民办教育的认识不够。对民办教育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不足,很大程度上停留在诸如弥补政府投入不足、满足社会教育多样化等层面。对促进民办教育办学机制的创新、加速教育多元投入体制的形成、实现教育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重大作用认识不够。

2、市区两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民办教育相关的扶持力度不够。从《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的颁布到《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省、市、区都没有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目前,我市大多数民办学校面临资金、师资等难题。国家提出对民办教育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但我市对民办教育的鼓励、扶持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扶持力度参差不齐。民办教育在招生、师资流动、办学用地、业务用房、业务指导、教研活动等方面基本上没有享受到公办的待遇,公平竞争的环境尚未建立。民办学校只能收留无处就读的农民工子女,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民办教育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严重影响到社会弱势群体的身心健康。

3、市中心城区民办学校的用地困难。市中心城区由于注重商业用地规划,教育用地余留不够,民办学校没法取得办学用地。多数学校是租借私人空房来办学的,办学场地非常狭窄,致使办学规模小、办学环境达不到标准。由于用地困难,把部分想投入到教育事业的社会资金拒之门外。

4、市、区两级的管理有待理顺和加强。市中心城区的民办教育,有市级审批的,有钟山区审批的,存在多头管理现象,管理部门没有专门管理科室,民办教育协会的工作才开始起步,视察中发现无证办学校的现象仍然存在,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在民办教育中没有完全落到实处。

5、办学不规范,部分学校办学条件极差。市中心城区已办证的学校有105所(未办证的除外),这些学校大多数不具备办学条件,数量多,小而全,设施简陋、设备简单、多数是租用民房办学,教室面积小、采光不足、通风不良,有的教室是过道、危房和临时搭建的临时房和煤棚。教具配置不齐,教学设备简陋,教学质量差,不按规定课程教学,随意变更办学地点。学校为了生存而产生不规范的办学行为,不开足课程、互相挖生源、挖教师,教师的流动较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让人堪忧。

6、师资队伍不稳定,力量不强。师资队伍不稳定是民办教育发展一大瓶颈。由于民办学校教师在资格认定、职称评聘、社会保险、教龄计算、师资流动等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管理和落实,民办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难以安心工作,导致师资队伍不稳定,师资队伍存在“少、差、老、跑”现象,结构不合理,难以形成一支稳定的有水平的、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队伍。

三、意见建议

1、建议市区两级政府强化对市中心城区民办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应当看到当前民办教育在我市的经济社会尤其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应加强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尽快出台《市民办教育管理办法》。按《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十六字”方针,加大宣传力度,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教育事业,逐年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不断解决民办学校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就读和公办学校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大班额问题,促进教育公平,为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建议市、区两级主管部门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一是理顺市、区两级主管部门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关系,避免出现管理漏洞,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执法力度,对不符合办学条件的该取缔的取缔,该整合的整合。二是主管部门要加强调研,摸清底数,制定我市民办教育发展规划,把民办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各类民办教育尤其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布局、规模、教师等进行全面的统筹,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三是借鉴外地的经验,积极探索一些适合我市民办教育发展规律的管理方法,如教师评骋、奖惩等方面一些好的做法,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

3、目前,民办教育的发展和管理相对滞后,建议尽快成立专门的民办教育管理机构,强化对民办教育的管理。真正做到民办教育有人管,民办教育的事有人想,民办教育的问题有人解决。

民办学校教育范文篇3

关键词:民办学校;教育成本;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新时期,随着整个教育行业竞争环境逐渐加剧,民办学校的稳定运营与发展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浙中地区某K12学校是一所由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的民办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为了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障办学水平以及教育实力,如今应当着重强调教育成本预算管理,把握各个管理环节,健全预算管理体系,将教育成本的应用效益充分发挥出来,继而不断提升民办学校的市场竞争力。以下就此展开分析与论述。

1民办学校教育成本的特点

1.1同时强调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通常情况下企业战略发展目标更加倾向于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与之相比新时期民办学校则同时强调社会以及经济效益。以浙中地区某K12学校为例,不仅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而且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这样的教育水平偏高,学生综合素养也相对更高,经过多年的教育培训后,学生进入更高的教育层次或者直接进入社会,必然会产生多方面的社会效益。因此民办学校必须考虑最终成效,切勿片面地追求最小成本以及经济效益,而是需要秉持公益性的原则,走出功利化的困境,在现有教育成本的支出之上将其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同时产生更加可观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这样才能进一步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

1.2教育成本呈现逐层递增的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管理手段的不断更新,一般企业运营发展所需的成本会呈现出一定的递减趋势,同时其业务范围也会持续扩大。而对民办学校而言,要想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同时在竞争愈加突出的教育行业当中脱颖而出,应当适当增加教育成本,引入更加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及高素养的教育专家,保持校内教育水平以及教学水平。这种情况下,民办学校教育成本必然逐层递增,所需的资源也越来越多。另外,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民办学校教育成本区间限制明显,若是投入的成本超出一定范围,那么极有可能存在资源使用不当的现象。因此,为了全面保障教育教学水平,民办学校应当充分把握教育成本的投入与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加以处理,将预算管理落实到位,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成本资源的利用率[1]。

2民办学校教育成本预算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2.1未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

要想实现有效的预算管理,建立完善且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是必要前提。只有以制度为保障,以管理体系的基准,才能有序推进预算管理工作,才能对教育成本进行科学把控。但通过实际调查可知,目前绝大多数民办学校并未建立一个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即使已经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然而由于思维受限或者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预算管理的应用与落实情况并不乐观。例如浙中地区某K12学校预算管理呈现出不成熟的特性,未能进行全方位的统一管理,预算内控机制不太健全,即使财务部门针对预算管理工作做出相应努力,但预算管理制度仍旧不严谨,缺少约束性与规范性,同时较为零散,无法将教育成本涉及的各个方面规整起来,难以实现系统化管理。另外,有的财务工作人员对预算管理的认知存在偏差,认为只要做好基础的数据分析即可,且片面地强调数量,没有认识到提升实用效率的意义与价值。还有因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学校内部针对教育成本控制的各项制度也不能有效建立,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缺少成本控制的动力与决心,致使教育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的目标难以实现。

2.2预算编制不科学

预算管理过程中最为基础的环节就是预算编制,对民办学校教育成本预算管理也不例外,只有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才能针对办学情况做出更加具体且适宜的决策,才能进一步实现各项目标。但目前民办学校预算管理工作往往是由财务人员主要负责,实际工作过程中对教育成本预算管理缺少正确且深入的理解,没有结合教育成本的特点以及新时期民办学校的发展需求选择最佳的编制方法。同时情况下还是以固定预算法或者增量预算法为主,只考虑到操作简单、工作量少,没有着重强调适应性、可比性,易安于现状,不能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实现更加科学的预算编制,且对编制对象的稳定性要求较高,此时若是出现明显的变动,则容易造成预算不合理开支,甚至会将大量资源闲置、浪费。

2.3预算执行不到位

教育成本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总集合,其中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点。对于民办学校教育成本的预算管理,不仅要结合其本身特点以及实际需求,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而且要将各项指标一一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当中,提升预算执行效力,这样才能合理控制教育成本,并将其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但目前,浙中地区某K12学校对预算执行的重视程度不足,尽管设置相应的指标,但一经下发就置之不理,忽略管理细节,只强调最终的结果呈现,未能适当加大监控力度,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掌握程度不够,难以对执行人员进行严格的约束,也无法督促他们端正态度、尽职尽责,最终导致预算执行不到位。

2.4预算考核机制不健全

从本质上分析,民办学校教育成本预算管理的主导者为财务人员,但也同样需要其他部门人员的参与以及积极配合,这样才能实现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内部管理局面。但目前,大多数民办学校现有的预算考核机制不太健全,或者是并未设置相应的预算考核机制,根本不能以科学且有效的机制来保持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浙中地区某K12学校为例,该校部分管理人员将预算绩效评价视为最为关键的考核要素,强调如何以较低教育成本获得更高的教育经济效益,并未将重心放在预算考核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上。有的财务人员往往习惯仅以预算执行最终的数据来判定资金利用效率与使用效能,并未从多个层面出发,将各项指标有机整合,此时就极易出现预算考核不全面的问题[2]。

3新形势下完善教育成本预算管理的有效对策

3.1完善教育成本预算管理体系

新形势下,为了进一步建立更加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民办学校的当务之急就是结合教育成本的特点,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尽可能将预算管理工作与基础性的财务工作分离开来,配备更加专业的预算管理人才,逐渐组建管理团队,进而达到完善管理体系的目的。首先,确定不同环节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参与者,遵循协调性的原则,尽可能拓展预算体系的范围。其次,民办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预算委员会,财务部门为核心管理部门,从其他各个部门当中分别挑选管理人才,可以考核晋升的方式为主,保证整体预算管理能力与水平。再次,根据学校战略发展目标以及教育教学规划,设定年度预算,同时拟定相应的预算管理制度,细致划分不同岗位的主要责任,给予相应的权限。最后,还可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引入ERP管理系统,增设并优化预算管理模块,注重各个模块之间的有机衔接,自动更新、整合并分析数据,减少人工核算的失误,继而不断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3.2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在教育成本预算编制环节,必须留用更加充足的时间,财务人员需对内外环境展开全面且深入的分析,掌握各项工作、教育活动等开展情况,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以及可行性,尽可能避免出现偏差过大的现象,为后续的执行与评价打牢基础。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创新预算编制方法,走出思维定式,以多样化的编制方法为主,如滚动预算、零基预算等等,还可将不同的方法进行整合,弥补不足、凸显优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选,保障编制方法的适用性。第二,完成细化预算工作,从制度、指标等不同层面出发,进行精细化分解,对应当具体的环节或者成本支出项目,增强编制内容的透明度。

3.3加大监督力度,提高预算执行效力

为解决预算执行不到位这一问题,新时期民办学校必须加大针对性的监督力度,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与控制,这样才能提高预算执行效力。首先,保证预算管理制度的约束性,增强预算的严谨性,任何人员都不能根据个人需求或者部门需求来随意的调整,若是出现特殊情况,需要递交书面申请,严格按照审批流程层层审核,经管理层下发命令之后,再进行优化调整。其次,遵循先预算、再执行的原则,以制度来控制执行人员的实际行为,同时准确界定并划分岗位责任,实现职责分离,若是出现问题对应到相应负责人,此次来督促相关人员尽职尽责,高效完成具体工作。

3.4健全考核机制,落实教育成本控制

针对教育成本预算管理的考核机制需要具备全面性的特点。民办学校应当以新会计制度为基准,健全考核机制,根据预算工作要点设立评价指标,继而落实教育成本控制。一是,强调对过程的考核,做出综合性的评价,将过程与结果联系起来,并与员工的绩效奖惩直接挂钩,经过对比、选拔,从中选出表现最佳与预算制定较差的部门或者个人,给予公正的奖励与惩戒。二是,以平衡记分卡的方式为主,将指标进行科学分解,逐渐形成完整的考核指标体系,结合工作特性,突出指标的针对性,如财务维度指标需强调资金管理、风险控制等等。

4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完善教育成本预算管理已然成为民办学校最为核心的工作,对学校自身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因此,如今民办学校必须结合教育成本的特点,充分认识加强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对其现存问题有切实的把握,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完善策略,在此基础上确保各项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使用效能,从而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以及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蔡艳华.关于民办中小学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完善的策略探讨[J].商讯,2020(07):140-141.

民办学校教育范文篇4

1.过度依赖学费的经费筹措方式,面临财务资金周转困难问题。长期以来,办学经费紧缺一直困扰多数民办学校。由于国家政府很少对民办教育经费给予支持,大部分民办学校依靠自己的经营所得或其他筹集方式获取办学经费,主要包括两方面收入来源,一是向学生收取的学杂费,二是投资人的注入资金。政府物价部门严格控制民办学校的学费收取标准,因此每年民办学校的学生学杂费收入相对固定;而投资人通常在起初投入启动资金后,就不会再向学校追回投资额,而是“坐享其成”——等待学校的回报。因此,民办学校的经费相当有限,资金比较短缺。在这种困境下,部分地方政府还向民办学校征收各种税收,而民办学校自身的办学不仅要添置教学仪器设备、扩建校舍,还要进行师资培训等,导致经费更加捉襟见肘。

2.部分地方民办学校自身缺乏特色的发展意识。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与发展,我国民办教育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但是民办教育的整体办学还在低水平徘徊,这主要是由于民办学校自身缺乏特色发展意识。目前,部分地方民办学校逐渐向公办学校的发展看齐,存在趋同现象。某些办学者一味盲目追求办学回报,表现出短期办学行为。由于大部分民办学校的初始办学者具有企业家背景,并没有健全的现代化办学教育素养以及教育理念,缺乏文化底蕴沉淀以及人文精神的积累,在很大程度上使民办学校的短期办学行为加重。同时,很多民办学校的初始投资人会让自己的家族成员到学校担任管理职位,他们往往对教育工作以及教育规律缺乏认识,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理念过于注重经济化,与最初的教育理念相悖。部分民办学校的校长由已经退休的校长或者管理干部担任,他们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及管理经验仍然停留在传统办学标准,并没有创新教育理念,导致民办教育滞后于社会发展需求。

3.民办学校的教师队伍缺乏稳定性。由于公办学校的威胁,民办学校教师的优越感逐渐下降,公办学校相对民办学校而言,最大的优势是稳定、有保障。民办学校更多具备企业属性,与企业经营的一般规律相同,收益与风险共存,想要获得高收益也会面临相应的高风险。公办学校的教职工主要依赖政府财政实行绩效工资,而民办学校的经营收益直接关系教职工的工资水平,因此民办教师的工资待遇很难与公办学校教师平衡。同时,民办教师的福利保障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公办学校属于事业单位,享受国家财政支付的公费医疗等各项保障政策。而民办教师只能享受企业社会养老保险,而且保险保障的收益程度以及费用的支付渠道与公办学校具有较大差异。加上民办学校办学性质无法明确定义,部分地方规定民办教师只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以及企业养老保险,而不能参加事业养老保险,导致民办教师退休后的收入保障与公办学校教师存在较大差异。这些问题导致民办学校教师的引进相对比较困难,目前很多民办学校教师是退休教师或者是公办学校的兼职教师,这些教师多是为了赚钱,并没有做长期工作的职业规划,缺乏责任心,教学投入不足,科学研究、钻研深度不足。因此,当前民办学校教师队伍总体表现出专业化水平低、流动性大、老龄化严重等特点,严重影响民办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促进地方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树立全新的科学发展观

1.明确民办教育的特殊意义以及性质。首先,应该对民办教育进行准确定位,疏通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之间的关系,认清公办教育当前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形势,认识到民办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以及要求越来越高,而地方政府并没有重视用于发展教育的财政性投入,受教育人数越来越多,而公办学校的教育投入资金匮乏,导致办学标准以及教育水平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引进民间资本作为公办教育的补充,可以更好地满足整个社会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其次,与公办教育相比,民办教育可以掌握教育的运营权以及投资权,可以独立、自主地管理规划学校的发展,更能够适应市场的动向,因此民办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整个教育改革,也是我国社会发展以及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民办教育的定位,应该认识到只要是教育事业,都是一种准公益性事业,是有利于国家、社会民众的事业,不能将资本来源作为鉴别身份的标准,无论资本来自何处最终的服务对象都是国家。因此,我国政府应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教育事业,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进而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2.民办教育应转变教育观念。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已经从传统的数量满足型教育转变为教学质量满足型教育,这对于民办教育的发展而言无疑是大好的契机,民办教育由于其特殊性及独特意义可作为完善教育体系的主力军,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民办教育管理者应抓住机遇,转变传统的专才教育观念,强调学生的主体价值,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不仅重视学生具备生活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强调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重视学生的自我发展;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还要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不仅要求具备科学精神,还要具备创新、人文精神,全面促进学生的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向“厚基础、多向度、复合型”发展,从而适应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制定完善的民办教育法律、法规,为民办教育搭建公平竞争以及发展的平台

国家政府应审查现行的关于民办教育法律、法规制度及条例,抓紧时间在法制以及政策层面上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促进法》以及《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突出涉及民办教育体系的各项主体权利,为促进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法制背景。同时,应监督并督促地方政府认真、全面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相关政策以及实施条件,提高法律政策的执行力度以及可操作性,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认真分析各地区民办教育学校的办学形态、社会脉络、内部运营、评估体系、机构设置以及经费筹措等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支持,保证地方民办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拥有一个健康的环境。此外,应密切关注地方民办教育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积极查找原因,及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并对已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同步修订,保证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始终与相关支持政策保持一致性。

(三)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应完善民办教育的奖惩体系,成立促进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专项基金,对于有意向进入教育领域的民间资本,应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降低投资门槛。应积极鼓励民办教育事业工作者,对于一些为促进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投资者、法人组织应提供各种奖励,提高民办教育的社会信誉,拓展民办教育学校的收入来源。地方政府应通过缓税、减税、免税等优惠政策尽可能减少民办学校办学建设负担。对于社会口碑较好、教学质量优良的民办学校,可以通过教师补贴以及学生补贴的形式奖励,通过发派教育券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补贴,而不是直接拨款给学校,让学生能够得到垂直补贴;若民办学校担负有义务教育责任,应根据公办学校的优惠政策标准给予相同的财政补贴。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降低民办学校的学费要求,允许民办学校适度扩大招生。

(四)民办学校自身应加强特色发展

民办教育想要实现自主特色教育,实行校本管理的关键在于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民办教育是独立的法人办学实体,应该享有办学的自主权,《民办教育促进法》中明确规定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受到国家保障,并对我国各级各类民办教育的办学自主权作出明文规定。因此,民办学校应积极行使办学自主权,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充分利用现有的有限资源,培养优质的师资队伍,确定民办学校教育教学的特点,打造教育教学核心技术,在某些特定领域中突出学校教育的专业化优势,满足人们对差异化教育的高度要求,培养核心竞争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教育品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五)建立科学的民办学校内部管理制度

民办学校应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制定教学组织、财务管理、学籍管理、人事管理、后勤管理以及招生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每项管理工作都有理有据、有章可循,实现规范化以及特色化管理,建立充满活力的校内运行机制。在制定相应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应鼓励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充分调动教职工参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性,为民办学校的发展营造一个创新环境以及广泛的群众基础。

(六)加强民办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办学实力

民办学校教育范文篇5

1996年7月上饶县教育人士徐子浩率先创办民办求实中学,建立上饶县第一所民办教育学校,开创了社会投资上饶县兴办教育的先河。特别是2002年12月之后,国家先后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以法律的形式确立民办教育学校的法律地位,确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地激发了社会力量投资上饶县兴办民办学校的热情。自1996年以来,我县民办教育学校已经历了12年的发展。在这12年的发展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大力解放思想、落实政策,统筹安排,为民办教育学校的创办创造条件,培育市场,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办学。县教育局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法律精神,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实行严把办学审批,强化过程督导,实践教育服务等一系列服务型管理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我县民办教育学校的蓬勃发展。现今,社会力量在我县办学投资共计11870万元,建立基础教育民办学校14所,拥有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共计254教学班,12367名学生,其中高中学生3086名,占全县总数27%;初中在校生5672名,占全县中学生总数18%;小学生3609名,占全县小学生总数8%,全县民办幼儿园333所,在园学生8368名。民办学校聘用教师1167名。形成我县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的发展促进群众对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城市日益扩大,县城住户与外来务工人员日益增加,要求在县城接受教育的学生日益增多。我县是个劳务输出大县,随着大量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造成了留守儿童的不断增多,客观上导致需要接受寄宿制的学生不断增加。在我县教育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县城已有的公办学校招生已经饱和,公办学校容纳寄宿制学生的条件不足,县城新增公办学校尚在筹建之中,面对高中的入学率与县城中小学校的就学率年年不断增长的压力,直面群众要求子女接受县城寄宿制教育的需求,民办教育学校的发展无疑缓解了穷财政办大教育的矛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弥补了教育投入的不足。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在不断的提升,2006年、2007年、2008年民办学校高考学生达二本以上分数的人数,分别是140人、135人、183人,民办学校连续三年分别为县中输送优秀初中毕业生468名、473名、537名,实现了民办学校的教育持续发展,其中私立清林学校被省、市教育部门分别授予“江西省重点建设中学”、“上饶市重点中学”、“上饶市重点民办中学”。

二、民办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教育的科学发展既是数量的增加,规模扩大的过程,也是教育内涵提升,社会效益增长的进程。尽管我县民办教育学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态,但是民办学校的发展往往只是表现民办学校数量的增多,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条件的改善方面,就教育发展的本质而言,是量的变化,属于浅层次的教育发展。立足于我县打造“教育名县”,实现教育教学优质化的发展需要来看,更亟待着民办教育学校的内涵发展。民办学校的内涵发展应该是以科学的办学理念,运用先进的教学管理,培养优质教育资源,开创优越教育环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教育的最大社会效益。因此,教育的科学发展需要我们理性地透视民办学校蓬勃的背后所隐藏的制约发展问题。

1、民办学校发展极其不平衡

目前,我县服务于基础教育的民办学校共有14所,从办学规模上看,在校学生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只有清林学校、龙翔学校、求实学校、德爱学校4所学校,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学生人数不足200人的学校,如:树人学校、天成女子职业学校。从各民办学校的班级成班额来看,规模大的学校成班额达到50人以上,规模小的学校成班额25人;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上看,规模较大的学校其基础实施建设完备,教学实施、教学器材配套,完全达到国家法律规定的办学条件,具备优秀学校的硬件实施。但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至今没有自己的校舍,只是依靠临时租赁房舍作为校舍,教师队伍不稳、教师不具备教师专业水平,教学实施不全,教学器材严重不足,其教学条件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尤其是乡镇、村级幼儿园的教学实施与师资水平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形成了我县民办学校的发展不平衡的格局。在近连续几年来,这种发展不平衡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尤其是一些规模小、投入不足的学校降低了办学要求,严重制约了民办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办学思想滞后教育发展

由于投资主体的盈利性与社会力量办学的公益性之间的内在矛盾,导致民办学校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往往会落后教育发展的需要,偏离《民办教育促进法》精神。首先在学校发展的指导意识上,民办学校注重扩大办学规模的发展,而忽视教育内涵的发展。民办学校的教育投入一般只是用在校舍的建设,满足于学校基础实施建设,但是对教育发展应当添置的教学设备、教学器材、教学资源等教学实施不作发展性计划,对教育科研需要的投入也不作安排。其次是在办学导向上,过于强调“优生决定论”。民办学校普遍存在着“优秀学生决定着优秀的学校”这样的潜意识,因此,民办学校招生往往倾向于各中小学优秀的学生,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则不予接收。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学生享受公平教育的原则,同时也制约了民办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另则,在学校对外宣传方面,特别注重宣传少数优秀学生的优秀学业,把少数优秀学生的发展简单地定位为学校的整体发展。其三是在学生教育发展观上,注重精英培养,忽视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在民办学校的发展意识里,往往把学生的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唯一标准,考试为导向,以分数为衡量教师业绩与学生学业发展的标强调,形成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不教的错误倾向。强化了应试教育的精英培养模式,致使关注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培养这一教育宗旨难以在教育实践得到有效体现。

3、课程实施缺乏统筹兼顾

课程是学校落实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地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这就意味着学校在要执行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但是在课程执行过程中,大多数民办学校受应试思维的影响,学校教学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一些学科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其他课程,如美术、音乐等课程学校大多是被其他课程所占用。而新课程实验要求学校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则没有严格执行。在学科课程的教学上,民办学校仍然是注重于教室里进行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忽视了学科课程的实验操作。形成了重视国家课程忽视地方、校本课程;重视学科课程,忽视活动课程;重视知识课堂传授,忽视操作能力培养的三重视、三忽视的课程实施现状。民办学校的课程实施显然是违背了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导致课程实施上的偏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更不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

4、民办学校内部管理不规范。

管理理念决定管理的方式与行为。大多数民办学校的办学者对办学有热情,但缺乏现代教育管理知识,对教育的规律缺乏整体而系统的认识,常常是家族式管理,缺乏监督制约机制,而聘用的校长常常只限于一般性事务管理权,实际上,事务管理权也仅仅是对学校教育教学执行者的监督权而已,对学校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确立内涵发展的方向、教育投入的项目等重大决策没有有效的建设权或决策权,不利于学校的规范管理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在管理方式上往往只是注重事务性管理,而忽略人才资源的培育。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一是忽视师资队伍建设。一味强调教师已有的素质,不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因此,大部分的民办学校没有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建立教师培训制度,为受聘教师接受相应的思想政治培训和业务培训提供条件,导致教育研究荒废,教师专业成长乏力。即便是有些学校零散地开展一些,也大多是以听课、评课为主,教研形式单一,主题不明,使得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策略僵化。二是教师岗位聘用低要求。目前,一些民办学校在教师聘用上,出于种种原因,聘用一部分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从事教学岗位工作,造成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益低下,同时也违背了《义务教育法》。

三、民办教育发展对策

民办教育学校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于解决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内在主要矛盾。民办学校上述问题的产生,主要是民办教育的公益性与投资主体的盈利性这一主要矛盾的集中表现。根据法律规定,民办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是以实现教育的公益性为宗旨,教育的公益性是首要的,是第一位的,有效地主导着投资主体的投资方向与投资效益。反之亦然,投资主体的行为是为教育的公益性服务的,投资主体的盈利性是第二位。但是,在民办教育的发展实践中,民办学校违背了法律的宗旨,投资主体把投资办学的盈利性视为第一性,以投资的盈利性主导教育的公益性,因而形成一切投资以盈利为核心的错误倾向,导致民办学校重视规模扩大,忽视内涵发展;重视有形资产投入,忽视无形资产投资;重视经济效益产出,忽视教育效益产出;重视自由式发展,忽视规范化发展等一系列违背教育法规及教育发展规律现象。因此,认真贯彻落实法律的精神,坚守民办教育的公益性,兼顾投资主体的盈利性,坚持在规范的基础上发展,实行教育行政的有效管理与主动服务,是促进民办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县实现“教育教学优质化”工程的现实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正视民办教育发展主要矛盾,把握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现状,理性分析,务实研究,探索、解决民办教育的公益性与投资主体的盈利性这一主要矛盾的对策,才能为民办教育的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1、完善优惠政策,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精神,正确认识民办教育的性质。依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确立民办教育事业是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确保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的同等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学校的合法权益。把民办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教育、城建、规划、土管、人事、税务部门要共同参加研究制定全县民办教育发展规划,成立社会力量投资办学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教育的领导任组长,教育局局长任副组长,由计划、人事、规划、土管、公安、税务、物价、城建、供电、供水等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为小组成员,统筹兼顾,协调动作,合力解决民办学校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对各类民办教育的布局规模、办学条件、生源、师资进行全面的统筹,制定民办教育的发展规划,引导民办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对民办学校的设置与审批、管理与监督、保障与扶持、法律责任等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特别在民办学校征用土地、教师管理与职称评定、学生待遇等方面提出了许多优惠政策,为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制定民办学校发展性评估标准,促使民办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结合我县民办学校的发展现状,借鉴先进县、市民办教育管理经验,根据基础教育发展要求制定了民办学校的评估标准,并依据标准对民办学校定期进行年检和评估。民办学校及其举办者根据标准不断增加办学投资,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初步改变民办学校校舍靠租赁,教学无器材,发展无动力的现状,彻底根治只重盈利性,不重公益性的办学倾向。

3、加强管理,逐步规范民办教育。围绕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了一系列加强民办学校管理,规范民办学校办学的文件。建立了民办学校设置审批制度、办学许可证验发制度、广告审核备案制度、民办学校收费、财务的管理、学校年检和撤销办学资格制度以及规范学校名称、更换办学法人等审核审批程序。同时,在工作指导上,提出了“民办教育一要发展,二要规范,在发展的基础上规范,在规范的前提下发展”的基本思路,重视依法治教。加强对民办教育工作的管理,教育局设立社会力量办学管理股,加强对民办学校招生行为、招生信息、财务制度、教学管理、课程实施等方面的监督与指导。保护合法办学,严厉查处违法办学,遏制恶性竞争。

4、注重校长及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办学水平。民办学校内部逐渐克服了“家族化管理”和决策不科学、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开始尝试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建立健全董事会(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尤其民办学校要建立了董事会和理事会,完善校内规章制度,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加强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将民办学校纳入统一管理,定期组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者,开展管理培训班,强化民办教育的现代化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对民办学校教师建立教师人才档案,实行任职岗位资格准入制审核,杜绝不具备相应教师资格的人员任职不对应的教学岗位。对民办学校的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定,业务培训、评先评优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制定相关的政策,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吸引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高校毕业生到民办学校任教,形成了一支相对独立、学历层次较高的专任师资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教育局教研部门加大对民办学校教育科研帮扶力度,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定期深入民办学校进行教学教研调研,开展教学研讨会,培训教师的专业技能。民办学校要制定教育科研发展规划,建立教育科研专项基金,完善教育科研制度,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大力培养学校教育名师与教学能手,引领教学改革,壮大教研队伍,发展教师专业能力。

民办学校教育范文篇6

1996年7月上饶县教育人士徐子浩率先创办民办求实中学,建立上饶县第一所民办教育学校,开创了社会投资上饶县兴办教育的先河。特别是2002年12月之后,国家先后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以法律的形式确立民办教育学校的法律地位,确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地激发了社会力量投资上饶县兴办民办学校的热情。自1996年以来,我县民办教育学校已经历了12年的发展。在这12年的发展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大力解放思想、落实政策,统筹安排,为民办教育学校的创办创造条件,培育市场,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办学。县教育局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法律精神,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实行严把办学审批,强化过程督导,实践教育服务等一系列服务型管理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我县民办教育学校的蓬勃发展。现今,社会力量在我县办学投资共计11870万元,建立基础教育民办学校14所,拥有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共计254教学班,12367名学生,其中高中学生3086名,占全县总数27%;初中在校生5672名,占全县中学生总数18%;小学生3609名,占全县小学生总数8%,全县民办幼儿园333所,在园学生8368名。民办学校聘用教师1167名。形成我县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的发展促进群众对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城市日益扩大,县城住户与外来务工人员日益增加,要求在县城接受教育的学生日益增多。我县是个劳务输出大县,随着大量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造成了留守儿童的不断增多,客观上导致需要接受寄宿制的学生不断增加。在我县教育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县城已有的公办学校招生已经饱和,公办学校容纳寄宿制学生的条件不足,县城新增公办学校尚在筹建之中,面对高中的入学率与县城中小学校的就学率年年不断增长的压力,直面群众要求子女接受县城寄宿制教育的需求,民办教育学校的发展无疑缓解了穷财政办大教育的矛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弥补了教育投入的不足。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在不断的提升,2006年、2007年、2008年民办学校高考学生达二本以上分数的人数,分别是140人、135人、183人,民办学校连续三年分别为县中输送优秀初中毕业生468名、473名、537名,实现了民办学校的教育持续发展,其中私立清林学校被省、市教育部门分别授予“江西省重点建设中学”、“上饶市重点中学”、“上饶市重点民办中学”。

二、民办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教育的科学发展既是数量的增加,规模扩大的过程,也是教育内涵提升,社会效益增长的进程。尽管我县民办教育学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态,但是民办学校的发展往往只是表现民办学校数量的增多,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条件的改善方面,就教育发展的本质而言,是量的变化,属于浅层次的教育发展。立足于我县打造“教育名县”,实现教育教学优质化的发展需要来看,更亟待着民办教育学校的内涵发展。民办学校的内涵发展应该是以科学的办学理念,运用先进的教学管理,培养优质教育资源,开创优越教育环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教育的最大社会效益。因此,教育的科学发展需要我们理性地透视民办学校蓬勃的背后所隐藏的制约发展问题。

1、民办学校发展极其不平衡

目前,我县服务于基础教育的民办学校共有14所,从办学规模上看,在校学生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只有清林学校、龙翔学校、求实学校、德爱学校4所学校,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学生人数不足200人的学校,如:树人学校、天成女子职业学校。从各民办学校的班级成班额来看,规模大的学校成班额达到50人以上,规模小的学校成班额25人;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上看,规模较大的学校其基础实施建设完备,教学实施、教学器材配套,完全达到国家法律规定的办学条件,具备优秀学校的硬件实施。但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至今没有自己的校舍,只是依靠临时租赁房舍作为校舍,教师队伍不稳、教师不具备教师专业水平,教学实施不全,教学器材严重不足,其教学条件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尤其是乡镇、村级幼儿园的教学实施与师资水平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形成了我县民办学校的发展不平衡的格局。在近连续几年来,这种发展不平衡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尤其是一些规模小、投入不足的学校降低了办学要求,严重制约了民办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办学思想滞后教育发展

由于投资主体的盈利性与社会力量办学的公益性之间的内在矛盾,导致民办学校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往往会落后教育发展的需要,偏离《民办教育促进法》精神。首先在学校发展的指导意识上,民办学校注重扩大办学规模的发展,而忽视教育内涵的发展。民办学校的教育投入一般只是用在校舍的建设,满足于学校基础实施建设,但是对教育发展应当添置的教学设备、教学器材、教学资源等教学实施不作发展性计划,对教育科研需要的投入也不作安排。其次是在办学导向上,过于强调“优生决定论”。民办学校普遍存在着“优秀学生决定着优秀的学校”这样的潜意识,因此,民办学校招生往往倾向于各中小学优秀的学生,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则不予接收。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学生享受公平教育的原则,同时也制约了民办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另则,在学校对外宣传方面,特别注重宣传少数优秀学生的优秀学业,把少数优秀学生的发展简单地定位为学校的整体发展。其三是在学生教育发展观上,注重精英培养,忽视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在民办学校的发展意识里,往往把学生的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唯一标准,考试为导向,以分数为衡量教师业绩与学生学业发展的标强调,形成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不教的错误倾向。强化了应试教育的精英培养模式,致使关注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培养这一教育宗旨难以在教育实践得到有效体现。

3、课程实施缺乏统筹兼顾

课程是学校落实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地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这就意味着学校在要执行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但是在课程执行过程中,大多数民办学校受应试思维的影响,学校教学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一些学科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其他课程,如美术、音乐等课程学校大多是被其他课程所占用。而新课程实验要求学校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则没有严格执行。在学科课程的教学上,民办学校仍然是注重于教室里进行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忽视了学科课程的实验操作。形成了重视国家课程忽视地方、校本课程;重视学科课程,忽视活动课程;重视知识课堂传授,忽视操作能力培养的三重视、三忽视的课程实施现状。民办学校的课程实施显然是违背了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导致课程实施上的偏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更不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

4、民办学校内部管理不规范。

管理理念决定管理的方式与行为。大多数民办学校的办学者对办学有热情,但缺乏现代教育管理知识,对教育的规律缺乏整体而系统的认识,常常是家族式管理,缺乏监督制约机制,而聘用的校长常常只限于一般性事务管理权,实际上,事务管理权也仅仅是对学校教育教学执行者的监督权而已,对学校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确立内涵发展的方向、教育投入的项目等重大决策没有有效的建设权或决策权,不利于学校的规范管理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在管理方式上往往只是注重事务性管理,而忽略人才资源的培育。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一是忽视师资队伍建设。一味强调教师已有的素质,不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因此,大部分的民办学校没有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建立教师培训制度,为受聘教师接受相应的思想政治培训和业务培训提供条件,导致教育研究荒废,教师专业成长乏力。即便是有些学校零散地开展一些,也大多是以听课、评课为主,教研形式单一,主题不明,使得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策略僵化。二是教师岗位聘用低要求。目前,一些民办学校在教师聘用上,出于种种原因,聘用一部分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从事教学岗位工作,造成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益低下,同时也违背了《义务教育法》。

三、民办教育发展对策

民办教育学校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于解决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内在主要矛盾。民办学校上述问题的产生,主要是民办教育的公益性与投资主体的盈利性这一主要矛盾的集中表现。根据法律规定,民办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是以实现教育的公益性为宗旨,教育的公益性是首要的,是第一位的,有效地主导着投资主体的投资方向与投资效益。反之亦然,投资主体的行为是为教育的公益性服务的,投资主体的盈利性是第二位。但是,在民办教育的发展实践中,民办学校违背了法律的宗旨,投资主体把投资办学的盈利性视为第一性,以投资的盈利性主导教育的公益性,因而形成一切投资以盈利为核心的错误倾向,导致民办学校重视规模扩大,忽视内涵发展;重视有形资产投入,忽视无形资产投资;重视经济效益产出,忽视教育效益产出;重视自由式发展,忽视规范化发展等一系列违背教育法规及教育发展规律现象。因此,认真贯彻落实法律的精神,坚守民办教育的公益性,兼顾投资主体的盈利性,坚持在规范的基础上发展,实行教育行政的有效管理与主动服务,是促进民办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县实现“教育教学优质化”工程的现实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正视民办教育发展主要矛盾,把握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现状,理性分析,务实研究,探索、解决民办教育的公益性与投资主体的盈利性这一主要矛盾的对策,才能为民办教育的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1、完善优惠政策,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精神,正确认识民办教育的性质。依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确立民办教育事业是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确保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的同等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学校的合法权益。把民办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教育、城建、规划、土管、人事、税务部门要共同参加研究制定全县民办教育发展规划,成立社会力量投资办学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教育的领导任组长,教育局局长任副组长,由计划、人事、规划、土管、公安、税务、物价、城建、供电、供水等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为小组成员,统筹兼顾,协调动作,合力解决民办学校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对各类民办教育的布局规模、办学条件、生源、师资进行全面的统筹,制定民办教育的发展规划,引导民办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对民办学校的设置与审批、管理与监督、保障与扶持、法律责任等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特别在民办学校征用土地、教师管理与职称评定、学生待遇等方面提出了许多优惠政策,为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制定民办学校发展性评估标准,促使民办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结合我县民办学校的发展现状,借鉴先进县、市民办教育管理经验,根据基础教育发展要求制定了民办学校的评估标准,并依据标准对民办学校定期进行年检和评估。民办学校及其举办者根据标准不断增加办学投资,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初步改变民办学校校舍靠租赁,教学无器材,发展无动力的现状,彻底根治只重盈利性,不重公益性的办学倾向。

3、加强管理,逐步规范民办教育。围绕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了一系列加强民办学校管理,规范民办学校办学的文件。建立了民办学校设置审批制度、办学许可证验发制度、广告审核备案制度、民办学校收费、财务的管理、学校年检和撤销办学资格制度以及规范学校名称、更换办学法人等审核审批程序。同时,在工作指导上,提出了“民办教育一要发展,二要规范,在发展的基础上规范,在规范的前提下发展”的基本思路,重视依法治教。加强对民办教育工作的管理,教育局设立社会力量办学管理股,加强对民办学校招生行为、招生信息、财务制度、教学管理、课程实施等方面的监督与指导。保护合法办学,严厉查处违法办学,遏制恶性竞争。

4、注重校长及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办学水平。民办学校内部逐渐克服了“家族化管理”和决策不科学、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开始尝试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建立健全董事会(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尤其民办学校要建立了董事会和理事会,完善校内规章制度,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加强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将民办学校纳入统一管理,定期组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者,开展管理培训班,强化民办教育的现代化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对民办学校教师建立教师人才档案,实行任职岗位资格准入制审核,杜绝不具备相应教师资格的人员任职不对应的教学岗位。对民办学校的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定,业务培训、评先评优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制定相关的政策,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吸引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高校毕业生到民办学校任教,形成了一支相对独立、学历层次较高的专任师资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教育局教研部门加大对民办学校教育科研帮扶力度,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定期深入民办学校进行教学教研调研,开展教学研讨会,培训教师的专业技能。民办学校要制定教育科研发展规划,建立教育科研专项基金,完善教育科研制度,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大力培养学校教育名师与教学能手,引领教学改革,壮大教研队伍,发展教师专业能力。

民办学校教育范文篇7

[关键词]民办学校;学校发展;学校竞争力

民办学校作为教育服务组织,只有不断培育和发展自身的竞争优势,提高获取稀缺教育资源的竞争能力,为具有不同教育需求的人群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才能稳操胜券,持续发展。

一、办学要素:形成民办学校竞争力的基础

一所民办学校的举办,首先需要投入比较充足的资金。在这个基础上,校舍、校长、师资和生源是民办学校的办学要素,也是形成民办学校竞争力的基础条件。

(一)完善的校舍和设施设备是形成民办学校竞争力的物质要素

与现代教学活动有密切关系的校舍、设施设备是构成民办学校优质教育服务的物质条件。由于民办学校通常缺乏无形资产的支持,未具备社会的公信度,故必须以比较完善的硬件建设弥补这些不足,使其拥有较大的被选择性,形成在教育市场上较强的竞争力。但是,对硬件的投入要注意合理与适度。如果因太多资金用于物质资本,以致影响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投入,就会造成竞争力的整体下降。

举办者在筹划一所新的民办学校时,必须具备战略眼光。以科学发展观来审视一定招生范围的社区经济、文化、教育、人口、环境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特别是地域内不同人群多元教育需求的状况,从而确定校址、规模和发展规划,以期有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生源。若选址不当,首次招生就会因生源稀缺而招不够学生。如此,即使校舍和设施设备再完善,也难以旗开得胜。

(二)科学的管理是形成民办学校竞争力的机制要素

民办学校竞争力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科学的管理机制,它包括管理团队的自身素质及其管理质量。通常,民办学校人力资源的一个优势在于聘请了比较优秀的校长和管理人员。但可能存在的不足是:外地来的校长不熟悉、不适应当地的实际;原来的公办学校校长不适应民办教育的特殊情况;管理者与举办者目标、思路不一致;管理人员因来自五湖四海而难以协调等。民办学校校长的办学思想、人格力量、学识水平和管理能力常常决定着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品位和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因此,民办学校一定要选准、选好校长。同时,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权力制衡机制和风险防范与预警机制。

民办学校要正确处理举办者与管理者的关系,宜实行董事会(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摒弃“家长式”“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学校的财产必须依法独立于举办者财产,避免举办者抽逃办学资金,挪用学校资产。广东有一些民办学校,甚至有些办得不错的学校,由于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规章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缺乏必要的管理监督,不能合法进行资金运作而陷入困境,给学校的发展带来经营风险,使学校的竞争力大大下降。有的举办者甚至由于违法挪用办学资金而走上了被告席。

民办学校在行政管理方面必须规范各种规章制度,建设和谐协调的管理团队,提高行政人员的管理能力。在学生管理方面,学校要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机制,注意每一个教育环节和每一个安全细节,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形成民办学校竞争力的人力要素

民办学校能否提供优质服务的最直接、最重要因素是教师。民办学校人力资源的另一个优势在于从各地聘请了比较优秀的教师。这些教师大都是奔着比较高的待遇以及闯一番新事业的热忱而来。但由于种种原因,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往往整体稳定性差,团队意识弱,缺乏归宿感。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会从根本上动摇办学基础,更谈不上形成学校的竞争力。因此,民办学校要突破一切客观障碍,保护、运用好教师这一关键性的教育资源,千方百计做到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民办学校对教师队伍不但要重使用,更要重培养、重建设,逐步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团结协作、热爱学校、适应民办学校特点及需求的学习型专业化教师队伍。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步入良性的持续发展的轨道,形成较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学校文化:培育民办学校竞争力的源泉

民办学校的竞争首先是教育服务的竞争。哪一所民办学校能更好地提供一系列优质服务,就能获得更强的竞争优势。然而,这一竞争背后是学校文化的竞争。哪一所民办学校的学校文化更能激发学校全体人力资源的意志、更能顺应教育现代化进程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更能满足社会对教育多元选择的需求,就能更好地在持续的竞争过程中获得主动地位。学校文化反映学校的价值观念,体现学校的精神力量,是学校向心力、凝聚力的支撑点,因而是民办学校生命力、创造力的源泉,也是培育民办学校竞争力的源泉。

(一)创建民办学校的组织文化

民办学校的“学校群体”以向善、向美作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追求,又有办好学校的共同愿景,必然会在学校的经营管理和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生成体现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学校精神、制度形式和活动方式,创建出与自己相适应的学校文化。民办学校依托学校文化建设的多种实施形式,运用心理强化、心理定势的机制,通过体验、熏陶、渗透,将学校文化转化成为“学校群体”成员的人文素养。

民办学校只有创建和谐的组织文化,形成科学的动力机制,才能挖掘所有办学要素的潜能,从而发展“学校群体”的聪明才智,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激活人才的创造性,发挥人才应有的作用。

在教育服务的生产力要素中,人是第一要素。民办学校“学校群体”中,人的精神需求是多层次、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校组织文化促使来自各地的人从地域的狭隘视野和自我封闭中解放出来,引导人在生命转折、事业转型、生活转变过程中,克服由于归属感缺失产生的种种焦虑和失落,树立支撑人多种诉求的精神支柱,构建和谐的精神家园,推动人的身、心、德、智协调发展。

由于资金来源不同,不论成败得失,公办学校基本上无办学风险,而民办学校却承载着种种风险。因而,民办学校更要重视组织文化的建设,以组织文化引领学校建立“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长效运作机制,激发“学校群体”的事业心、创造力和价值取向,使其紧密地与学校的生存发展融合在一起,与学校同命运、共荣辱。如此,凝聚成学校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培育出经久不衰的竞争能力。

(二)创建民办学校的治校、治教、治学文化

民办学校强盛的组织文化可以延伸、拓展成为学校的人文文化,即治校、治教、治学文化,使塑造灵魂、潜移品性、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文化氛围充满于学校的每个角落,体现在“学校群体”的每个成员身上。

第一,创建高效有序、公正顺畅、风范楷模、自省自律的治校文化,形成以激励为主要特点的管理理念和治校方略,呈现全体学校成员心悦诚服、政通人和的学校气象。

第二,创建团结协作、严谨求实、崇尚学术、自主创新的治教文化,形成以职业操守为主要特点的高效教学体系、优良教学作风,呈现教师群体共同追求的、能最大限度释放教师能量的、能产生极大凝聚力和荣誉感的精神文化氛围。

第三,创建生动活泼、诚信友爱、乐于探究、积极进取的治学文化,形成以自主学习为主要特点的高效学习体系、优良学习风气,呈现学生群体共同拥有的、能内化于心灵深处的、能激发青春活力和使命感的求学文化环境。

这些精神层面的学校文化集中折射出“学校群体”的办学理念、教育观念、价值追求、文化素质、品格修养、教风学风和精神境界,有助于提升民办学校的教育品质、文化品位和服务品牌,是人的培养过程和人才成长过程中巨大的精神力量,在培育民办学校的竞争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创建民办学校的制度文化

民办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是在民主办学、依法办学的人本化现代教育管理理念下,在“学校群体”成员的自主参与下,以民主决策的程序,在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建立起一系列科学严谨、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制度化运行规则,体现人文情怀,凝聚人的意志。如:学校各部门的常规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工资福利制度、教师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学生学习生活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督导评估管理制度、奖惩制度、廉洁规程、学生守则、文明公约、安全条例、环卫措施等。学校制度文化旨在对“学校群体”成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实效性的激活、激励和保护,把制度管理与情感内化相结合,促使各项学校制度内化为“学校群体”的共识,成为自觉践行的言行准则,并养成既张扬个性又自我规范的品德作风和行为习惯。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要注重营造适应现实要求、跟进时展、规范教育活动、提升教育品位、规控运作方式、塑造人的品格的管理意境,这是学校文化的内在形式和重要支撑,也是培育民办学校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四)创建民办学校的校园环境文化

校园环境文化是在物质层面和活动层面上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学校文化,是展现学校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包括校园设施文化、课室文化、寝室文化、网络文化和活动文化等。创建民办学校的校园环境文化,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1创建彰显理念、展示特色、整洁优美、优雅大气的校园设施文化

不同学校处于不同的社区环境,学校文化特征也有所不同。学校文化是学校个性的体现。民办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学校周围的环境进行定位设计,大力营造优于社会环境、富有教育意境、体现学校个性的独特氛围;要寓教于物,让校园处处都别具风格、蕴含独特的文化内涵,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与行为,使教育和引导体现在细微之处。

2创建团结互助、尊师守纪、勤学善思、追求真理的课室文化

课室是日常教学和班集体活动的主场所,是学生具有生命价值的学习、进步、成长的主阵地。课室文化是学校文化、社会文化的起点。构建课室文化要以学生为主体、以班级荣誉感和学生归属感为核心,以师生间、同学间具有生命意义的友谊为纽带,营造强化学生群体认知意境和前瞻发展前景的课室文化氛围,使学生在课室里学会学习、学会发展,使课室成为学生人生起跑阶段的知识油库和精神粮库。

3创建诚信友善、遵纪守法、崇德尚美、身心健康的寝室文化

民办学校多为寄宿制,学生在学习日每天有三分之一以上时间生活在宿舍里。寝室是学生群体共同生活、共同成长的场所。构建寝室文化要在班主任、生活教师引领下,在专业教师参与下,寓德育于生活,做到道德教育生活化;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同学间深似手足的情谊为纽带,以学生的生命价值、品德人格、胸襟气节、生理心理、待人接物为主要内容,营造和谐愉悦、健康成长、憧憬未来的浓厚的寝室文化氛围,使寝室成为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成长乐园和精神家园。

4创建自主学习、开放多元、便捷安全、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

学校网络文化是基于信息时代多媒体网络框架下盼学校文化现象,对学校教育的理念、模式、内容、方法、方式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校群体”成员的教育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构建校园网络文化要以学生学习方法方式的变革和价值观念发展为核心,形成开放、自主、探究、创新的多元化、个性化、网络化的学习体系,并促进学校与瞬息万变的社会互联互动,与学生家长紧密沟通。

5创建丰富多彩、交流合作、激趣挖潜、探索创新的活动文化

活动文化是校园环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多彩的。在活动的时空上,有课堂活动、课外活动,校园活动、校外活动,平常活动、假期活动等;在活动内容上,有科技、文艺、德育、体育、卫生、心理健康、环境保护、学科实践、社会实践等;在活动形式上,有社团、班级、兴趣小组、比赛竞赛、游戏娱乐、社会模拟、假期游学、军事训练、专题讲座、演讲辩论、思辨分析评价等;还可举办学科、艺术、体卫、身心健康等系列节日活动,如读书节、音乐节、体育节、心理健康节等。学校活动文化的构建要在教师引领下,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学校、社会的实际,精心策划设计,使学生的学业、成长与学校活动紧密结合,让智力潜能和性格情趣各异的学生,在自主选择、自主参与学校文化活动中,青春活力得以激发,个性特长得以张扬,能力智慧得以发挥,群体精神得以发扬,形成学生群体共同的理想追求和文化取向。

三、教育质量:持续民办学校竞争力的核心

民办学校之间、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之间的竞争,看似生源之争,实质上是教育质量的竞争。教育质量是民办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持续民办学校竞争力的核心。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学校质量观

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四大走向:走向优质化;走向人本化;走向终身化;走向国际化。在国际全民教育大会及其相关的《达咯尔宣言》《北京宣言》中,都强调要办有质量的全民教育。中国也作出庄严的承诺,要让每一个人有机会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要建立终身化教育体系,并作为全社会奔小康、建强国的重要战略目标。

根据我国国情,社会发展正从非均衡发展战略过渡到均衡发展战略。20世纪,中国基础教育是“为部分人升上高一级学校打基础”的教育,其课程和考试也是为部分人升学服务的。21世纪以来,中国基础教育正在逐步转变为“为每一个人终身发展打基础”的教育,其课程和考试就要适应这种时代要求而改革,为每一个人终身发展服务。“为部分人升学为本”转变为“为每一个人终身发展为本”,这就是教育人本化的实质。

教育改革发展是长期过程,为部分人升学服务的应考机制不可能突然终止。在这样的机制下,公办学校在招生中被分为若干等级。优质的财源、师源和生源都向“高等级”的学校倾斜。升学率高就等于质量高几乎是社会对基础教育学校质量的共识。谁都想往“高等级”的学校挤,“低等级”学校绝无可能与“高等级”学校拼升学率,这是不争的事实。不但如此,“低等级”学校由于师源、生源等原因,校风、教风、学风往往令人担忧。因而,社会上部分有条件交高费用而无条件挤入“高等级”学校的群体,为了孩子的进步和发展,就会以能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校风教风学风较好的民办学校作为选择对象,这就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但是,在一定时期内,民办学校很难与“高等级”的公办学校拼升学率。民办学校的出路在于更早、更快、更好地走教育优质化、人本化、终身化和国际化之路。面对生源基础参差不齐的现实,民办学校必须树立“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进步和终身发展”的以人为本的质量观。

(二)确立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策略和措施

为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进步、获得发展,民办学校可以采取“低者中提、中者高提、高者优提、优者尖提,缩短提的时间,巩固提的效果”的提高质量策略。提高什么,如何提高,每一所民办学校都必须作出明确的定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1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完整化”发展

当代基础教育要以完整的现代教育培养完整的现代人。这表现在五个方面的“完整”:完整的身体,完整的心理,完整的人格,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完整的适应力。只以升学考试为目标的教育,很难使每一位学生接受完整的教育,很难实现培养完整的现代人的目标。

2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个性化”发展

民办学校教育范文篇8

**月11至20日,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对全市民办教育(义务教育部分)进行调研。调研组听取市教育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情况汇报并先后到车辆厂子校、中天北京四中、兴农中学、春风学校、南亚学校等十六所民办学校了解情况,调研重点是我市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民办学校办学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黑卫平参加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加,我市各级政府强化依法管理,使民办教育取得长足的发展。全市现有民办中小学(含职业中学)共有219所,在校生6.7万人,占全市中小学在校生总数的11.5%,三城区民办小学在校生3.8万人,占三城区小学在校生总数的3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民办职业培训学校69所,年培训量为5万人次。

民办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439人,占全市普通中学教师的9.88%;民办小学专任教师2262人,占全市小学教师的12.33%;职高教师173人,占全市职高教师的16.27%。教师的学历以中专、大专为主,其中除聘用的退休教师具有教师资格外,大多不具备教师资格。教师的平均工资约500元,幅度为250至1500元以上。

民办学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由企业举办的办学水平高。如中天北京四中、车辆厂中学、川外附中学等学校,与全国名校合办,管理规范,教学质量好,设施设备较为先进,收费较高,学生大多是来自中、高收入的家庭。个人举办,以外来务工农民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办学水平在逐步提高。如白云兴农中学,办学理念新颖,内部管理机制灵活,发展为现该校已拥有学生2000余人,教职员工250多人,学生公寓、实验室、运动场等教学设施齐全的完全中学,2003年高考成绩名列我市前列,并被教育部评为优秀民办中学。由于该校教学质量高,设施设备先进,一些贵阳市常住人口子女也要求进入读书。达兴学校在充分依托28中的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方面积极探索,初见端倪。

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我市民办教育的现状,制定《贵阳市民办中等学校审批暂行办法》和《民办流动儿童少年初中必备办学标准》,成立了民办中学设置评审委员会,规范民办学校的办学标准。从2001年起,每年拨民办教育专项补助经费20万元,帮助民办学校购置教学设备,其中80%用于帮助流动人口子女学校。2003年,市政府拨专款300万元用于民办学校建校贷款贴息,帮助民办学校的发展。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民办学校的学籍管理、教学业务、德育工作、师资培训、教师职称评审等方面进行统一的管理,加强民办学校规范管理。

二、问题和困难

1、《义务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宣传力度不够,相关政策不配套。调查中感到《民办教育促进法》中规定“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信贷手段,支持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新建、扩建民办学校,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落实得不好,认识普遍不到位。民办学校申请信贷,不能以举办者投资兴建的校舍作为抵押,制约了民办学校的发展。征用土地新建、扩建民办学校,没有相应的优惠政策,手续复杂。民办学校的学生由于不具有本市户口,不能升入本市重点高中,而升入普通高中也需交3000元借读费,民办学校认为这直接影响民办学校初中阶段的办学规模及水平,也是不平等待遇,同时我市也失去一批优秀的高中生资源。一些办学者对教育的公益性认识不足,办学急功近利,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缺乏长远规划。

2、民办学校内部管理不规范。我市民办学校90%是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办学规模小。办学者有热情,但缺乏现代教育管理知识,常常是家族式管理,而聘用的校长没有管理权,缺乏监督制约机制,不利于学校的规范管理和学校的长远发展。

3、相当一批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设施不能达标,设备简陋,办学条件差。多数学校是租赁民房作校舍,教室面积窄小,采光不足、通风不良,有的教室就是通道。课桌椅多是公办学校淘汰的,新旧不一,教具配置不齐,实验设备简陋,影响学校教学质量。一些学校缺乏安全保障措施,学生活动场地少,课外活动受限制。以流动人口子女为主的学校收费往往较低(约80-500元),仅能维持教育教学低水平运作。

4、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稳定性差。在生源以流动人口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里,教师的来源是进城打工的乡村教师和外地非师范毕业的大中专生,大多不具备教师资格和职称。教师工资偏低,大多没有办理养老、失业、医疗保险,教师没有安全感。学校与教师之间没有正规的聘用手续,双方缺乏制约机制,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5、教学质量令人担忧。除兴隆中学等少数学校外,相当一部分民办学校的生源是外地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家长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要求不高,学生基础差别大,加上教学水平的原因,至使教学质量难以达到义务教育规定的要求。初中生的毕业合格率低。

6、职业培训专业结构不尽合理。我市的职业培训设置的专业虽然有四十多种,但市场需求量大的家政服务、药业加工等专业却很少,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三、建议

1、加强对《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民办教育的认识。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形式多样的宣传民办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国家鼓励民办教育的政策和法规,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民办教育的积极性,引导民间资金流向教育,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扩大教育资源,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不同层次教育的需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民办教育,支持民办教育,为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制定民办教育发展规划,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各级政府应将民办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各类民办教育的布局规模、办学条件、生源、师资进行全面的统筹,制定民办教育的发展规划,引导民办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审批民办学校,合理布局,保护合法办学,严厉查处违法办学,遏制恶性竞争。同时在流动人口密集地区,整合公办学校的办学资源,尽快实现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的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的目标。

3、加大民办教育的扶持鼓励力度,改善办学条件。随着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外来人口子女入学需求日益增加,我市民办教育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政府应依法逐年增加对民办学校义务教育的专项投入,促进教育公平,积极探索有效可行的办法,帮助民办学校解决贷款发展问题。

4、加强校长及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办学水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将民办学校纳入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学籍档案和教师人才档案,对民办学校的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定,业务培训、评先评优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制定相关的政策,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积极鼓励公办学校的教师向民办学校流动,以吸引优秀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

民办学校教育范文篇9

一、大力推进民办学校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20*年将严格依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依法保障民办教育的合法权益和法律地位,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中的各项政策,依法履行管理职责,加强教育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推进民办学校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

1、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结合我县民办教育工作实际,按照《四川省民办教育分类设置标准》依法审查和审批民办学校;制定*县民办学校招生简章、广告备案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公开、科学、透明的办学审批许可制度,致力于解决事关民办学校切身利益的问题。

2、加强对民办学校收费的监督管理。上半年我们将组织开展民办学校收费大检查。检点是:(1)收费是否开具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专用票据;(2)收费项目和标准是否交审批机关及物价部门备案,是否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并在招生简章、广告中说明;(3)是否向学生收取公示项目以外的费用;(4)是否跨学年收费。对违反收费规定的学校将在教育系统内予以通报,并配合相关部门予以处理。

3、深入开展民办教育执法监督检查,切实规范办学行为、招生考试行为、学校收费行为,依法保护民办学校出资人、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促进民办学校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组织开展清理整顿无证办校(园)工作,对群众投诉的违法违规办校(园)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4、各相关股室,要努力协调落实民办学校教职员工参加医保、社保工作,规范民办学校学生退学退费行为,充分调动民办学校及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抓好民办学校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

切实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是我县办好民办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20*年我们将通过举办民办学校法人和财会人员培训班以及定期召开民办教育工作机构例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等形式,宣传、贯彻、落实好民办教育的法律法规,增强民办学校举办者规范办学的观念,规范政府管理行为。

三、加强民办学校党、工会、团组织的建设工作

教育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组织部*年6月6日颁发的《关于加强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中组发[*]7号),全国总工会、教育部20*年6月17日颁发的《关于在社会力量举办的学校建立工会组织的意见》(总工发[20*]12号)等文件,切实加强我县民办学校的党团组织建设和工会建设,要求具备条件的各级各类民办学校,都要建立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大力加强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牢固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四、认真编制民办学校的招生计划

我们将通过认真审核学校的招生简章、招生计划,按照审批时对民办学校办学规模的要求,深入民办学校调研,认真编制民办学校的招生计划,统筹规划全县民办学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

五、着手建立民办学校的定级评估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精神,参照省、市示范校评估办法和标准,组织修订我县民办学校等级评估标准和办法,做到与公办学校对接。

六、努力提高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要加强教育思想管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二要抓好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师备课管理,抓好落实,务求实效;三要抓好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效率;四要抓好考核评价工作,重点要抓好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工作;五要抓好校本课程管理和校本教研管理;六要抓好教学科研管理,营造学习氛围,打造“书香校园”。

民办学校教育范文篇10

[关键词]民办学校;学校发展;学校竞争力

民办学校作为教育服务组织,只有不断培育和发展自身的竞争优势,提高获取稀缺教育资源的竞争能力,为具有不同教育需求的人群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才能稳操胜券,持续发展。

一、办学要素:形成民办学校竞争力的基础

一所民办学校的举办,首先需要投入比较充足的资金。在这个基础上,校舍、校长、师资和生源是民办学校的办学要素,也是形成民办学校竞争力的基础条件。

(一)完善的校舍和设施设备是形成民办学校竞争力的物质要素

与现代教学活动有密切关系的校舍、设施设备是构成民办学校优质教育服务的物质条件。由于民办学校通常缺乏无形资产的支持,未具备社会的公信度,故必须以比较完善的硬件建设弥补这些不足,使其拥有较大的被选择性,形成在教育市场上较强的竞争力。但是,对硬件的投入要注意合理与适度。如果因太多资金用于物质资本,以致影响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投入,就会造成竞争力的整体下降。

举办者在筹划一所新的民办学校时,必须具备战略眼光。以科学发展观来审视一定招生范围的社区经济、文化、教育、人口、环境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特别是地域内不同人群多元教育需求的状况,从而确定校址、规模和发展规划,以期有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生源。若选址不当,首次招生就会因生源稀缺而招不够学生。如此,即使校舍和设施设备再完善,也难以旗开得胜。

(二)科学的管理是形成民办学校竞争力的机制要素

民办学校竞争力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科学的管理机制,它包括管理团队的自身素质及其管理质量。通常,民办学校人力资源的一个优势在于聘请了比较优秀的校长和管理人员。但可能存在的不足是:外地来的校长不熟悉、不适应当地的实际;原来的公办学校校长不适应民办教育的特殊情况;管理者与举办者目标、思路不一致;管理人员因来自五湖四海而难以协调等。民办学校校长的办学思想、人格力量、学识水平和管理能力常常决定着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品位和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因此,民办学校一定要选准、选好校长。同时,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权力制衡机制和风险防范与预警机制。

民办学校要正确处理举办者与管理者的关系,宜实行董事会(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摒弃“家长式”“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学校的财产必须依法独立于举办者财产,避免举办者抽逃办学资金,挪用学校资产。广东有一些民办学校,甚至有些办得不错的学校,由于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规章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缺乏必要的管理监督,不能合法进行资金运作而陷入困境,给学校的发展带来经营风险,使学校的竞争力大大下降。有的举办者甚至由于违法挪用办学资金而走上了被告席。

民办学校在行政管理方面必须规范各种规章制度,建设和谐协调的管理团队,提高行政人员的管理能力。在学生管理方面,学校要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机制,注意每一个教育环节和每一个安全细节,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形成民办学校竞争力的人力要素

民办学校能否提供优质服务的最直接、最重要因素是教师。民办学校人力资源的另一个优势在于从各地聘请了比较优秀的教师。这些教师大都是奔着比较高的待遇以及闯一番新事业的热忱而来。但由于种种原因,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往往整体稳定性差,团队意识弱,缺乏归宿感。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会从根本上动摇办学基础,更谈不上形成学校的竞争力。因此,民办学校要突破一切客观障碍,保护、运用好教师这一关键性的教育资源,千方百计做到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民办学校对教师队伍不但要重使用,更要重培养、重建设,逐步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团结协作、热爱学校、适应民办学校特点及需求的学习型专业化教师队伍。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步入良性的持续发展的轨道,形成较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学校文化:培育民办学校竞争力的源泉

民办学校的竞争首先是教育服务的竞争。哪一所民办学校能更好地提供一系列优质服务,就能获得更强的竞争优势。然而,这一竞争背后是学校文化的竞争。哪一所民办学校的学校文化更能激发学校全体人力资源的意志、更能顺应教育现代化进程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更能满足社会对教育多元选择的需求,就能更好地在持续的竞争过程中获得主动地位。学校文化反映学校的价值观念,体现学校的精神力量,是学校向心力、凝聚力的支撑点,因而是民办学校生命力、创造力的源泉,也是培育民办学校竞争力的源泉。

(一)创建民办学校的组织文化

民办学校的“学校群体”以向善、向美作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追求,又有办好学校的共同愿景,必然会在学校的经营管理和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生成体现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学校精神、制度形式和活动方式,创建出与自己相适应的学校文化。民办学校依托学校文化建设的多种实施形式,运用心理强化、心理定势的机制,通过体验、熏陶、渗透,将学校文化转化成为“学校群体”成员的人文素养。

民办学校只有创建和谐的组织文化,形成科学的动力机制,才能挖掘所有办学要素的潜能,从而发展“学校群体”的聪明才智,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激活人才的创造性,发挥人才应有的作用。

在教育服务的生产力要素中,人是第一要素。民办学校“学校群体”中,人的精神需求是多层次、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校组织文化促使来自各地的人从地域的狭隘视野和自我封闭中解放出来,引导人在生命转折、事业转型、生活转变过程中,克服由于归属感缺失产生的种种焦虑和失落,树立支撑人多种诉求的精神支柱,构建和谐的精神家园,推动人的身、心、德、智协调发展。

由于资金来源不同,不论成败得失,公办学校基本上无办学风险,而民办学校却承载着种种风险。因而,民办学校更要重视组织文化的建设,以组织文化引领学校建立“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长效运作机制,激发“学校群体”的事业心、创造力和价值取向,使其紧密地与学校的生存发展融合在一起,与学校同命运、共荣辱。如此,凝聚成学校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培育出经久不衰的竞争能力。

(二)创建民办学校的治校、治教、治学文化

民办学校强盛的组织文化可以延伸、拓展成为学校的人文文化,即治校、治教、治学文化,使塑造灵魂、潜移品性、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文化氛围充满于学校的每个角落,体现在“学校群体”的每个成员身上。

第一,创建高效有序、公正顺畅、风范楷模、自省自律的治校文化,形成以激励为主要特点的管理理念和治校方略,呈现全体学校成员心悦诚服、政通人和的学校气象。

第二,创建团结协作、严谨求实、崇尚学术、自主创新的治教文化,形成以职业操守为主要特点的高效教学体系、优良教学作风,呈现教师群体共同追求的、能最大限度释放教师能量的、能产生极大凝聚力和荣誉感的精神文化氛围。

第三,创建生动活泼、诚信友爱、乐于探究、积极进取的治学文化,形成以自主学习为主要特点的高效学习体系、优良学习风气,呈现学生群体共同拥有的、能内化于心灵深处的、能激发青春活力和使命感的求学文化环境。

这些精神层面的学校文化集中折射出“学校群体”的办学理念、教育观念、价值追求、文化素质、品格修养、教风学风和精神境界,有助于提升民办学校的教育品质、文化品位和服务品牌,是人的培养过程和人才成长过程中巨大的精神力量,在培育民办学校的竞争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创建民办学校的制度文化

民办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是在民主办学、依法办学的人本化现代教育管理理念下,在“学校群体”成员的自主参与下,以民主决策的程序,在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建立起一系列科学严谨、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制度化运行规则,体现人文情怀,凝聚人的意志。如:学校各部门的常规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工资福利制度、教师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学生学习生活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督导评估管理制度、奖惩制度、廉洁规程、学生守则、文明公约、安全条例、环卫措施等。学校制度文化旨在对“学校群体”成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实效性的激活、激励和保护,把制度管理与情感内化相结合,促使各项学校制度内化为“学校群体”的共识,成为自觉践行的言行准则,并养成既张扬个性又自我规范的品德作风和行为习惯。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要注重营造适应现实要求、跟进时展、规范教育活动、提升教育品位、规控运作方式、塑造人的品格的管理意境,这是学校文化的内在形式和重要支撑,也是培育民办学校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四)创建民办学校的校园环境文化

校园环境文化是在物质层面和活动层面上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学校文化,是展现学校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包括校园设施文化、课室文化、寝室文化、网络文化和活动文化等。创建民办学校的校园环境文化,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1创建彰显理念、展示特色、整洁优美、优雅大气的校园设施文化

不同学校处于不同的社区环境,学校文化特征也有所不同。学校文化是学校个性的体现。民办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学校周围的环境进行定位设计,大力营造优于社会环境、富有教育意境、体现学校个性的独特氛围;要寓教于物,让校园处处都别具风格、蕴含独特的文化内涵,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与行为,使教育和引导体现在细微之处。

2创建团结互助、尊师守纪、勤学善思、追求真理的课室文化

课室是日常教学和班集体活动的主场所,是学生具有生命价值的学习、进步、成长的主阵地。课室文化是学校文化、社会文化的起点。构建课室文化要以学生为主体、以班级荣誉感和学生归属感为核心,以师生间、同学间具有生命意义的友谊为纽带,营造强化学生群体认知意境和前瞻发展前景的课室文化氛围,使学生在课室里学会学习、学会发展,使课室成为学生人生起跑阶段的知识油库和精神粮库。

3创建诚信友善、遵纪守法、崇德尚美、身心健康的寝室文化

民办学校多为寄宿制,学生在学习日每天有三分之一以上时间生活在宿舍里。寝室是学生群体共同生活、共同成长的场所。构建寝室文化要在班主任、生活教师引领下,在专业教师参与下,寓德育于生活,做到道德教育生活化;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同学间深似手足的情谊为纽带,以学生的生命价值、品德人格、胸襟气节、生理心理、待人接物为主要内容,营造和谐愉悦、健康成长、憧憬未来的浓厚的寝室文化氛围,使寝室成为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成长乐园和精神家园。

4创建自主学习、开放多元、便捷安全、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

学校网络文化是基于信息时代多媒体网络框架下盼学校文化现象,对学校教育的理念、模式、内容、方法、方式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校群体”成员的教育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构建校园网络文化要以学生学习方法方式的变革和价值观念发展为核心,形成开放、自主、探究、创新的多元化、个性化、网络化的学习体系,并促进学校与瞬息万变的社会互联互动,与学生家长紧密沟通。

5创建丰富多彩、交流合作、激趣挖潜、探索创新的活动文化

活动文化是校园环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多彩的。在活动的时空上,有课堂活动、课外活动,校园活动、校外活动,平常活动、假期活动等;在活动内容上,有科技、文艺、德育、体育、卫生、心理健康、环境保护、学科实践、社会实践等;在活动形式上,有社团、班级、兴趣小组、比赛竞赛、游戏娱乐、社会模拟、假期游学、军事训练、专题讲座、演讲辩论、思辨分析评价等;还可举办学科、艺术、体卫、身心健康等系列节日活动,如读书节、音乐节、体育节、心理健康节等。学校活动文化的构建要在教师引领下,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学校、社会的实际,精心策划设计,使学生的学业、成长与学校活动紧密结合,让智力潜能和性格情趣各异的学生,在自主选择、自主参与学校文化活动中,青春活力得以激发,个性特长得以张扬,能力智慧得以发挥,群体精神得以发扬,形成学生群体共同的理想追求和文化取向。

三、教育质量:持续民办学校竞争力的核心

民办学校之间、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之间的竞争,看似生源之争,实质上是教育质量的竞争。教育质量是民办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持续民办学校竞争力的核心。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学校质量观

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四大走向:走向优质化;走向人本化;走向终身化;走向国际化。在国际全民教育大会及其相关的《达咯尔宣言》《北京宣言》中,都强调要办有质量的全民教育。中国也作出庄严的承诺,要让每一个人有机会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要建立终身化教育体系,并作为全社会奔小康、建强国的重要战略目标。

根据我国国情,社会发展正从非均衡发展战略过渡到均衡发展战略。20世纪,中国基础教育是“为部分人升上高一级学校打基础”的教育,其课程和考试也是为部分人升学服务的。21世纪以来,中国基础教育正在逐步转变为“为每一个人终身发展打基础”的教育,其课程和考试就要适应这种时代要求而改革,为每一个人终身发展服务。“为部分人升学为本”转变为“为每一个人终身发展为本”,这就是教育人本化的实质。

教育改革发展是长期过程,为部分人升学服务的应考机制不可能突然终止。在这样的机制下,公办学校在招生中被分为若干等级。优质的财源、师源和生源都向“高等级”的学校倾斜。升学率高就等于质量高几乎是社会对基础教育学校质量的共识。谁都想往“高等级”的学校挤,“低等级”学校绝无可能与“高等级”学校拼升学率,这是不争的事实。不但如此,“低等级”学校由于师源、生源等原因,校风、教风、学风往往令人担忧。因而,社会上部分有条件交高费用而无条件挤入“高等级”学校的群体,为了孩子的进步和发展,就会以能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校风教风学风较好的民办学校作为选择对象,这就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但是,在一定时期内,民办学校很难与“高等级”的公办学校拼升学率。民办学校的出路在于更早、更快、更好地走教育优质化、人本化、终身化和国际化之路。面对生源基础参差不齐的现实,民办学校必须树立“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进步和终身发展”的以人为本的质量观。

(二)确立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策略和措施

为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进步、获得发展,民办学校可以采取“低者中提、中者高提、高者优提、优者尖提,缩短提的时间,巩固提的效果”的提高质量策略。提高什么,如何提高,每一所民办学校都必须作出明确的定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1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完整化”发展

当代基础教育要以完整的现代教育培养完整的现代人。这表现在五个方面的“完整”:完整的身体,完整的心理,完整的人格,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完整的适应力。只以升学考试为目标的教育,很难使每一位学生接受完整的教育,很难实现培养完整的现代人的目标。

2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