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中小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00:50:43

民办中小学

民办中小学范文篇1

关键词:民办中小学;教学质量;路径

1提升民办中小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民办教育的发展为广大学生增加了受教育的机会,从此发展教育不再是政府的特权。民办中小学与公办中小学共同承载着传承文化的使命,肩负着同样的任务和责任。提升民办中小学的教学质量,不仅是贯彻落实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也是加强学校竞争力、扩充学校影响力、提升学校知名度的重要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1],可见国家对民办教育的重视程度。民办中小学在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来源是办学者个人或办学团体,而非国家财政拨款,因此,民办中小学只能自负盈亏。民办学校若想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在偌大的教育市场中脱颖而出,就要想办法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在当今社会,家长为孩子选择学校考虑的要素之一就是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民办中小学的教学质量,不单单意味着提高学生的分数或是学校升学率。而是要从本校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通过对教学的聚焦和思考,概括出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现实问题,通过探索或交流沟通,找到解决这些困惑的路径,并在不断的“实践-反思-再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和规律,使这些经验和规律成为教学的一部分,与课堂教学中产生的智慧火花共同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

2民办中小学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从民办中小学教师的来源分析。当前民办中小学的教师招聘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校园招聘,即民办中小学经过各高校举行的招聘活动,直接从学校的应届毕业生中选拔合适的教师到校实习并择优录用。通过这种途径招聘的教师大都比较年轻,即我们通常说的“新手教师”,这类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对于《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分析不够透彻,对教育的时机把握不好,对教学策略的运用不够灵活,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足,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这类教师刚刚进入教师行业,热情很高,期望能在教师行业中大展身手,容易接受新思维,也乐于创新。年轻教师身上的活力很容易感染其他教师和学生,往往比较受学生的欢迎。二是网络招聘,即在各网站招聘信息,从应聘的人员中筛选出适合本学校的教师。通过这种渠道招聘的教师,往往鱼龙混杂,学历、经验、能力参差不齐。这类教师往往流动性较大,有些从其他学校跳槽过来的老师教学水平较高,能成为学校的中流砥柱。还有些老师是抱着打工的心态,对于在哪所学校任教不是很看重,看重的是能否实现个人的利益最大化。这类教师对自身要求不高,甚至部分人对待工作已经产生了心理倦怠,对日常教学工作和学校的规定存在应付了事的心态。三是从公办学校退休的老师,这类老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教学工作得心应手,可以帮助学校的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但这类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水平过于自信,因此也较难管理,有时难以理解现在的学生天马行空的思想,不容易受到学生的喜爱。2.2从民办中小学办学者的角度分析。民办中小学的办学者和管理者是一个学校的带头人,是学校其他普通教师的引领者。民办中小学管理者的专业素养决定了这所学校的前途和命运。民办中小学的学生都是未成年人,升学目标固然重要,但此时学生的人格还未完全成型,需要办学者和教师共同培养和塑造,使他们具备健康的体格、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协调人际关系,学会承担责任。现在很多民办中小学的办学者并不是教育专业出身,对教育规律的了解不足,因此在学校制度的制定和对教师的管理上存在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地方。有些办学者将学校视为谋取个人经济利益的场所,盲目追求所谓的升学率,压榨教师的个人时间,忽略教师的工作体验,希望通过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经济利益。民办中小学经常是校长的“一言堂”,教师为改进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言献策的机会很少,部分教师对自己的教师身份感到焦虑、怀疑。不同层次的民办中小学由于办学经费的不同,硬件设施差异比较大,有些条件有限的民办中小学为了节省开支,在校园建设、教师办公场所、教师教学必备的设备、用品、资料等方面都比不上公办中小学。

3提升民办中小学教学质量的路径与策略

3.1整合教师队伍。对于民办中小学来说,提高教学质量就意味着延长了学校的生命。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形成一种相对稳定流动的机制,是需要所有办学者思考的问题。首先,在学校教师的聘任中,要杜绝过去由校长或某位管理者一人负责的情况,否则教师的选拔有较高的主观性,容易因个人的好恶决定一位教师的去留,缺少相关的理论指导。为了确保招聘公平和教师质量,在正式招聘之前,应根据学校的现实情况进行岗位分析,明确担任这一职位的教师需要负责哪些工作、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再由学校领导、各学科骨干教师、学生代表、家长代表以及教育专家共同进行对应聘者的面试,对应聘教师进行评估,最后综合各方意见选择最适合本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师。其次,教师入职后要进行及时的培训,使其明确自己的职责,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针对不同教师的发展需求和个人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使他们有不断学习的动力,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往的民办中小学对教师往往“只用不养”,对没有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教师就进行解聘,再聘用新的教师,这样无形中浪费了学校很多资源,还会导致教师缺乏安全感,增加人员的流动性。民办中小学可以采取多种教师培训方式,学校领导可以根据当前学校的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确定培训主题,邀请教育专家到学校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学术讲座。这样既解决了教师的困惑,又能让教师感觉到在学校里就能了解教育方面的前沿信息,提高教师的归属感。经费不足的学校可以组织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让教师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对方的优点,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最后,学校应严格进行对教师的考核评比。如果没有良好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即使有明确的制度,工作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应定期开展教学检查,采用不记名形式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在校内开展优秀教学分享活动,号召学校的其他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3.2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首先,学校要给教师和学生营造一个舒适和谐的校园环境,注重学校文化的建设。顾明远教授是这样定义学校文化的:“学校文化是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包括员工)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这里面同样包含了物质层面(校园建设)、制度层面(各种规章制度)、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师生的行为举止),而其核心是精神层面中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群体的心理意识等[2]。”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学校内每一位师生的思想、行为都无时无刻不在受到学校文化的影响。要给全校师生提供一个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校园环境,使他们愿意在这里工作和学习。校园里要有能体现办学理念的横幅或标语,使学校的办学理念在无形之中渗透到每一位师生的生命中。要制定切合学校办学理念的规章制度,制度对师生有着规范和制约的作用,要让所有师生都明白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并且形成一种自觉自愿维护和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默契。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要以教师和学生为本,制度要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建设积极健康的学校精神文化。民办中小学的教师为了迎合“上帝”———社会、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常常要迫不得已地做出一些妥协。比如有的学校要求教师上课必须严格控制课堂纪律、不能与学生说笑、课后必须布置作业等,这些做法限制了教师的自由,束缚了教师的思想。办学者应给予教师足够的个人时间让其自由支配,尊重教师的教学风格,鼓励他们创新教学行为,将部分权力下放给普通教师,让他们真切地参与到学校建设中,成为学校的“主人翁”而不是“打工者”。除此之外,要营造良好的学风,让每一位学生和教师都真正认识到学习的意义,自发加入学习的行列中。这种浓厚的学习气氛会感染每一位学生和老师,让他们自发地努力学、努力教。其次,学校的内部管理与办学者的素质息息相关。办学者必须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学校找准定位,建立学校的办学特色。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了“晓庄师范学校”,该校的办学特色便反映在“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中[3]。办学特色体现了一所学校与众不同的地方,可以吸引更多优质的教师和学生。此外,办学者也要不断接触教育行业的前沿思想,学习如何制定未来学校的发展方向,合理支配教育经费,了解教育规律,更好地管理教师和学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2]顾明远.论学校文化建设[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5):67-69.

民办中小学范文篇2

[关键词]民办教育;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民办中小学;民办幼儿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中小学是从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讲话之后发展起来的,民办幼儿园则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家庭幼儿班(或称为个体幼儿园)起步。近十年来,全国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无论学校数、在校学生数及其占同级同类教育的比例,都呈逐年增长的态势,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学幼儿教育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尤其在中等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领域,民办学校在校学生的份额已经分别接近1/4和1/3,机构数的比例已经分别接近1/3和超过50%。

一、事业发展成就

(一)从教育机构数看发展

从1996年至2005年,全国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的数量变化比较大,呈快速增长的态势。

2005年,全国幼儿毛入园率为41.4%;小学儿童净入学率为99.15%,小学毛入学率为106.4%,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8.4%;初中毛入学率超过9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69.68%;全口径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52.7%;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76.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这是我国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发展的一个背景,同时,这样一个发展成就,也有全国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的一份不可忽视的贡献。从表1可以看出1996年至2005年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机构数从92.3万所回落到57.5万所,十年减少了37.7%,而民办中小学幼儿园机构数则从2.8万所上升到8.49万所,十年增长了203%,所占比例由3.03%上升到14.77%,目前看,这个比例不算小。

表1显示,从1996年至2005年,全国普通中学维持在8万所左右,民办普通中学则由1400多所(占1.83%)上升至7783所(占9.98%);全国职业中学由10049所下降到6423所,民办职业中学则由568所(占5.65%)上升至2042所,所占比例达到31.79%;全国小学由64.6万所下降到36.6万所,十年减少了43%,民办小学则由1400多所(占0.22%)升至6200多所(占1.7%),民办小学的增长幅度很大,但所占比例还极小;全国幼儿园由18.7万所下降到12.4:万所,民办幼儿园则由2.45万所(占13.06%)上升至6.88万所(占55.33%),从2004年起,全国民办幼儿园机构数就超过了公办幼儿园的机构数。

(二)从在校学生数看发展(此部分相关数据参见表2)

从1996年至2005年,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学生维持在2.2亿人至2.3亿人左右,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学生则由219万人(占0.99%)上升至1812万人(占8.14%),增长了7个多百分点。全国普通中学在校学生由5400余万人上升至近8600万人,增长了近58%。民办普通中学在校学生由29万人(占0.54%)上升至5997万人(占6.98%),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年增长速度较快。全国职业中学在校学生由473万人上升至626万人,十年增长了150余万人;民办职业中学在校学生由13万人(占2.74%)上升至156万人(占24.88%),十年上升了22个多百分点,涨幅比较大,速度也比较快。十年来,全国职业中学在校学生增长中95%在民办职业学校。全国小学在校学生十年减少了2750余万人。民办小学在校学生则由46万人(占0.34%)上升至389万人(占3.58%),年均增长38万余人,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增长幅度比较大。全国幼儿园在园儿童十年减少了近500万人,减少了18%。民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则由130万人(占4.89%)上升至668万人(占30.66%),上升了近25个百分点,所占比例接近1/3,增长速度非常快。

总的来看,十年来全国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学生总数基本持平,但分段的高峰点在上移,小学与幼儿同在校学生数下降比较快。其基本状态与趋势是:“九五”高峰在小学,“十五”高峰在初中,“十一五”将迎来高中阶段的高峰,“十一五”末“十二五”初将是高中后教育的高峰。十年间,从幼儿园到高中各段,民办教育机构的规模与比例都在大幅度上升,这表明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明显,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已经开始走—个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道路。

二、发展中的问题

(一)份额少,规模小(此部分相关数据参见表3)

总体上看,民办教育规模在整个国民教育规模中的份额还比较少,2005年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占全国总数的比例只有8.14%,而且其中民办幼儿园占有较高的比例(30.66%)。从校均规模来做一个简单统计比较,与公办同级同类学校相比,民办学校的校均规模相对也比较小。如,2005年全国普通中学的校均规模是1100人,民办普通中学是770人;全国职业中学的校均规模是974人,民办职业中学是762人;全国幼儿园的平均规模是175人,民办幼儿园只有97人。例外的是,民办小学的校均规模明显高于全国小学的校均规模,全国平均为297人,民办小学为623人,民办小学校均规模超过全国小学校均规模的一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公办小学有大量的农村偏僻地区的小学校,规模很小,但民办小学基本上没有这种学校;二是有一批九年或十二年一贯制民办中小学,对这类学校,学校数一般统计在民办初中或高中内,但学生数统计在小学内。

(二)地位不平等,受公办学校挤压严重

与公办中小学比较,大多数地区民办中小学处于明显的不平等的办学地位,主要体现在征地与基建、招生、教师队伍建设等政策方面,有的地区甚至在税收、学生社会优待等方面还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如,所有公办学校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师按事业单位人员上保险,民办学校的教师只能按企业人员上保险;在引进教师与高校毕业生方面,大部分地区的民办学校中小学幼儿园所享受的政策与公办学校有较大的政策差距,主要是国家政策层面还未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一

中国论文联盟

(三)行政管理比较薄弱,定位不够准确

对于民办中小学的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往往没有给予同样的重视。表现在管理人员和职责不到位、准入标准不明确、退出机制未建立、过程中监管职责不清或不准(缺位或越位),对违规办学、非法办学和一些违规行为的处理不适应实践的需要。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是影响民办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但现实往往是对准入有一定的制度和标准,但对如何处理退出还比较模糊,要么无法处理,要么等出了大问题再处理,要么简单采取对公办学校的办法来处理,总体上对民办学校—的运行过程缺乏有效的预警机制。最近一年多,出现了不少民办中小学关闭的情况,尤其对于一些较大规模的民办名校,出现问题时各级政府基本上是出于对保持社会稳定的考虑而采取政府包办接管的被动做法。当然,这只是就全国一般情况而言,有少数地区在民办中小学行政管理的定位和管理问题的处理方面还是做得非常好的。

(四)民办学校自身的条件、质量与管理有距离

在全国八万多所民办中小学幼儿园中,属于条件、质量和管理都到位,取得社会认可的学校还是少数,基本上还没有出现可以对优质公办中小学形成竞争压力的优质民办中小学,大部分民办中小学校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加上在民办学校当中不断出现一些严重问题,甚至经营不善而倒闭,再加上新闻媒体的炒作,影响了百姓对民办学校的认知与信心,也一定程度卜动摇了一些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对民办学校支持的决心。尤其是最近两年,由于出现了民办中小学因“储备金”引起的几个重大事件,对全国民办中小学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加上“名校办民校”、生源减少及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新政策等因素,使得相当一批民办中小学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有的举办者甚至产生了退出的念头。

(五)对民办教育的认识有偏差,教育行政部门内、外部协调难度大

在实践中,民办教育的“公益性事业”性质受到挑战,人们片面地认为民办学校是私人企业或营利性机构。由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民办教育的管理、服务不落实以及协调难度非常大,对于解决民办教育的一些重要政策问题,往往教育部门非常积极,但其他相关部门则完全是另外一种态度。前几年,社会有关机构(包括环保卫生、税务、新闻媒体、咨询服务企业、各种中介机构等)视民办学校为“唐僧肉”,存在“趁火打劫”的现象。目前,教育外的许多部门对民办学校仍然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缺乏基本的法制观念,部门主义作风严重,对于国家有关民办教育的法律法规不闻不问,工作中抱着部门的“本本”和过去的观念,不能与时俱进。

(六)对民办教育缺乏积极的预期

由于民办教育总体上还处于发展初期,民办教育的法制环境与政策制度也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民办学校总体上是在一个相对艰难的环境下逐步成长发展起来的,民办学校自身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民办学校的办学质量与水平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教育需求,这是客观的事实,是成长中必经的阶段。结合这种现实,一方面我们应当要求所有举办者坚持“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基本办学方向和“公益性事业”的基本性质,本着为社会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基本责任,克服困难,办好每一所学校;同时,也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用更加长远的目光、更加宽容的态度和更加积极的行动,切实支持、鼓励和监督民办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不能因为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今天的不足,而否定其未来,而看不到其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更不能只用过去或今天的眼光去估价明天的发展。总体上看,我们对中国民办教育的未来发展还缺乏积极的预期。

三、发展趋势展望

伴随中国民办教育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民办中小学幼儿同教育已经进入一个发展的新时期。面对新环境、新挑战,归根结底,是要对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有新定位、寻找新空间。基于前一阶段的发展实践,大家清楚地看到了民办幼儿教育的成长速度,普遍不怀疑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空间。事实上,目前在幼儿教育领域,民办与公办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鸿沟基本不存在,民办的份额越来越大。我们完全可以预期,“十一五”期间,民办幼儿教育的比例还将进一步扩大,而且将超过公办幼儿教育的规模。

民办中小学范文篇3

(一)从教育机构数看发展

从1996年至2005年,全国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的数量变化比较大,呈快速增长的态势。

2005年,全国幼儿毛入园率为41.4%;小学儿童净入学率为99.15%,小学毛入学率为106.4%,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8.4%;初中毛入学率超过9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69.68%;全口径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52.7%;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76.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这是我国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发展的一个背景,同时,这样一个发展成就,也有全国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的一份不可忽视的贡献。从表1可以看出1996年至2005年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机构数从92.3万所回落到57.5万所,十年减少了37.7%,而民办中小学幼儿园机构数则从2.8万所上升到8.49万所,十年增长了203%,所占比例由3.03%上升到14.77%,目前看,这个比例不算小。

表1显示,从1996年至2005年,全国普通中学维持在8万所左右,民办普通中学则由1400多所(占1.83%)上升至7783所(占9.98%);全国职业中学由10049所下降到6423所,民办职业中学则由568所(占5.65%)上升至2042所,所占比例达到31.79%;全国小学由64.6万所下降到36.6万所,十年减少了43%,民办小学则由1400多所(占0.22%)升至6200多所(占1.7%),民办小学的增长幅度很大,但所占比例还极小;全国幼儿园由18.7万所下降到12.4:万所,民办幼儿园则由2.45万所(占13.06%)上升至6.88万所(占55.33%),从2004年起,全国民办幼儿园机构数就超过了公办幼儿园的机构数。

(二)从在校学生数看发展(此部分相关数据参见表2)

从1996年至2005年,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学生维持在2.2亿人至2.3亿人左右,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学生则由219万人(占0.99%)上升至1812万人(占8.14%),增长了7个多百分点。全国普通中学在校学生由5400余万人上升至近8600万人,增长了近58%。民办普通中学在校学生由29万人(占0.54%)上升至5997万人(占6.98%),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年增长速度较快。全国职业中学在校学生由473万人上升至626万人,十年增长了150余万人;民办职业中学在校学生由13万人(占2.74%)上升至156万人(占24.88%),十年上升了22个多百分点,涨幅比较大,速度也比较快。十年来,全国职业中学在校学生增长中95%在民办职业学校。全国小学在校学生十年减少了2750余万人。民办小学在校学生则由46万人(占0.34%)上升至389万人(占3.58%),年均增长38万余人,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增长幅度比较大。全国幼儿园在园儿童十年减少了近500万人,减少了18%。民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则由130万人(占4.89%)上升至668万人(占30.66%),上升了近25个百分点,所占比例接近1/3,增长速度非常快。

总的来看,十年来全国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学生总数基本持平,但分段的高峰点在上移,小学与幼儿同在校学生数下降比较快。其基本状态与趋势是:“九五”高峰在小学,“十五”高峰在初中,“十一五”将迎来高中阶段的高峰,“十一五”末“十二五”初将是高中后教育的高峰。十年间,从幼儿园到高中各段,民办教育机构的规模与比例都在大幅度上升,这表明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明显,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已经开始走—个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道路。

二、发展中的问题

(一)份额少,规模小(此部分相关数据参见表3)

总体上看,民办教育规模在整个国民教育规模中的份额还比较少,2005年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占全国总数的比例只有8.14%,而且其中民办幼儿园占有较高的比例(30.66%)。从校均规模来做一个简单统计比较,与公办同级同类学校相比,民办学校的校均规模相对也比较小。如,2005年全国普通中学的校均规模是1100人,民办普通中学是770人;全国职业中学的校均规模是974人,民办职业中学是762人;全国幼儿园的平均规模是175人,民办幼儿园只有97人。例外的是,民办小学的校均规模明显高于全国小学的校均规模,全国平均为297人,民办小学为623人,民办小学校均规模超过全国小学校均规模的一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公办小学有大量的农村偏僻地区的小学校,规模很小,但民办小学基本上没有这种学校;二是有一批九年或十二年一贯制民办中小学,对这类学校,学校数一般统计在民办初中或高中内,但学生数统计在小学内。

(二)地位不平等,受公办学校挤压严重

与公办中小学比较,大多数地区民办中小学处于明显的不平等的办学地位,主要体现在征地与基建、招生、教师队伍建设等政策方面,有的地区甚至在税收、学生社会优待等方面还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如,所有公办学校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师按事业单位人员上保险,民办学校的教师只能按企业人员上保险;在引进教师与高校毕业生方面,大部分地区的民办学校中小学幼儿园所享受的政策与公办学校有较大的政策差距,主要是国家政策层面还未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此也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不少地方公办转制学校的运作与管理不规范,严重挤压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的正常空间,这主要是有政府的倾向性问题。

(三)行政管理比较薄弱,定位不够准确

对于民办中小学的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往往没有给予同样的重视。表现在管理人员和职责不到位、准入标准不明确、退出机制未建立、过程中监管职责不清或不准(缺位或越位),对违规办学、非法办学和一些违规行为的处理不适应实践的需要。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是影响民办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但现实往往是对准入有一定的制度和标准,但对如何处理退出还比较模糊,要么无法处理,要么等出了大问题再处理,要么简单采取对公办学校的办法来处理,总体上对民办学校—的运行过程缺乏有效的预警机制。最近一年多,出现了不少民办中小学关闭的情况,尤其对于一些较大规模的民办名校,出现问题时各级政府基本上是出于对保持社会稳定的考虑而采取政府包办接管的被动做法。当然,这只是就全国一般情况而言,有少数地区在民办中小学行政管理的定位和管理问题的处理方面还是做得非常好的。

(四)民办学校自身的条件、质量与管理有距离

在全国八万多所民办中小学幼儿园中,属于条件、质量和管理都到位,取得社会认可的学校还是少数,基本上还没有出现可以对优质公办中小学形成竞争压力的优质民办中小学,大部分民办中小学校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加上在民办学校当中不断出现一些严重问题,甚至经营不善而倒闭,再加上新闻媒体的炒作,影响了百姓对民办学校的认知与信心,也一定程度卜动摇了一些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对民办学校支持的决心。尤其是最近两年,由于出现了民办中小学因“储备金”引起的几个重大事件,对全国民办中小学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加上“名校办民校”、生源减少及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新政策等因素,使得相当一批民办中小学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有的举办者甚至产生了退出的念头。

(五)对民办教育的认识有偏差,教育行政部门内、外部协调难度大

在实践中,民办教育的“公益性事业”性质受到挑战,人们片面地认为民办学校是私人企业或营利性机构。由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民办教育的管理、服务不落实以及协调难度非常大,对于解决民办教育的一些重要政策问题,往往教育部门非常积极,但其他相关部门则完全是另外一种态度。前几年,社会有关机构(包括环保卫生、税务、新闻媒体、咨询服务企业、各种中介机构等)视民办学校为“唐僧肉”,存在“趁火打劫”的现象。目前,教育外的许多部门对民办学校仍然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缺乏基本的法制观念,部门主义作风严重,对于国家有关民办教育的法律法规不闻不问,工作中抱着部门的“本本”和过去的观念,不能与时俱进。

(六)对民办教育缺乏积极的预期

由于民办教育总体上还处于发展初期,民办教育的法制环境与政策制度也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民办学校总体上是在一个相对艰难的环境下逐步成长发展起来的,民办学校自身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民办学校的办学质量与水平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教育需求,这是客观的事实,是成长中必经的阶段。结合这种现实,一方面我们应当要求所有举办者坚持“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基本办学方向和“公益性事业”的基本性质,本着为社会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基本责任,克服困难,办好每一所学校;同时,也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用更加长远的目光、更加宽容的态度和更加积极的行动,切实支持、鼓励和监督民办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不能因为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今天的不足,而否定其未来,而看不到其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更不能只用过去或今天的眼光去估价明天的发展。总体上看,我们对中国民办教育的未来发展还缺乏积极的预期。

三、发展趋势展望

伴随中国民办教育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民办中小学幼儿同教育已经进入一个发展的新时期。面对新环境、新挑战,归根结底,是要对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有新定位、寻找新空间。基于前一阶段的发展实践,大家清楚地看到了民办幼儿教育的成长速度,普遍不怀疑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空间。事实上,目前在幼儿教育领域,民办与公办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鸿沟基本不存在,民办的份额越来越大。我们完全可以预期,“十一五”期间,民办幼儿教育的比例还将进一步扩大,而且将超过公办幼儿教育的规模。

完全不同的是,民办中小学教育遇到了比较严峻的挑战。一段时期以来,有相当一批民办中小学办学困难,甚至被迫关闭。新修订颁布的《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在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的任务中,由政府负全责,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预算。民办中小学今后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在哪里?

在中小学教育阶段,政府利用公共财政的主要的基本的职能是为社会提供公平与均衡的教育,这已经成为历史的潮流,这种认识已经被各级政府普遍接受,也必将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中小学教育政策调整的方向。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应该保障的是所有适龄儿童都拥有接受达到基本标准的义务教育的机会,即提供面向人人的相对公平与均衡的义务教育。但不可否认的两个现实情况是,一方面这种公平与均衡是相对的,发展面向所有人的公平与均衡的义务教育是公办小学与初中建设的方向,在一段时期内地区间与学校间的差距还将存在;另一方面,社会对义务教育的选择性需求不会消失,而且在短时间内这种需求不会明显减弱,但公办义务。教育所能提供的这种选择性教育将急剧减少,并在政策上越来越受到限制,因而将逐步退出选择性教育的空间。因此,提供满足社会需要的选择性教育就是民办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机遇,也是民办中小学教育发展的主要空间与基本定位。这个空间的大小,不是取决于政府的政策,而是取决于公办学校均衡化的速度与程度,更主要取决于民办中小学在办学质量与特色方面的成长,即民办中小学为社会提供选择性教育服务的能力与水平。可以相信,未来五至十年,民办中小学将在选择性教育服务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其发展的空间仍然是可以预期的。

民办中小学范文篇4

一、民办中小学近年出现的财务危机

就笔者掌握的资料,民办中小学近年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因乱收费引发财务危机甚至社会问题。部分民办中小学不遵守教育行政机关和物价管理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打着“优质教育”、“贵族教育”的旗号对受教育者乱收费,特别是以“教育储备金”、“建校基金”等名义进行欺诈性乱收费。在目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下,这些欺诈性收费特别是以“教育储备金”名义进行的收费,已经无法保证学校正常运营的需要,严重偏离了保证学校正常运营的市场规律,一旦学生集中离校或生源数量下滑,就会危及学校的资金链,引发财务危机,导致学校倒闭,甚至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临沂双月园学校、临沂美澳国际学校、临沂现代实验学校、济南致远学校、南洋教育集团等社会影响较大的民办学校的倒闭与转手都与“教育储备金”有关。

(二)部分民办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和相关制度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完备,运营混乱,导致学校资金链断裂,造成财务危机或学校教育质量低劣而陷入倒闭。

(三)个别民办学校因生源数量下滑,招生不足,收入锐减而运营困难,举办者在无法保证办学经费的情况下停办或携带学杂费逃匿。

(四)举办者对某一区域的教育市场认识不准,决策失误,盲目投资,导致学校一建成便陷入困境,校舍闲置,造成财务危机。其中第一种现象引发的财务危机影响最大,甚至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民办中小学近年频发财务危机的原因

民办中小学近年频发财务危机,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政府行政部门对民办教育的监督管理滞后。中小学的管理以市和县为主,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教育的认识不一致,管理力度和手段不相同,有的市县重视民办教育的发展,设立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严格监管不法办学行为,这些地方的民办教育发展就快,运行规范,出问题就少。多数市县的教育行政部门没有注意到民办教育的特色,沿用了国办教育的监管方式,导致民办教育处于盲目自我发展状态,没有真正纳入当地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对民办教育的监管成了单纯的办学审批,尚未形成对民办教育的有效监管,民办学校在办学中容易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判断行事,造成问题。即使目前民办教育发展较好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学校的监管也主要限于教学规范和教育质量方面,无法对其财务状况进行有效的监控。因为民办学校是独立的法人单位,其资金流向难以有效监控。即使有群众举报民办学校违规收费或挪用资金,如果学校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不予配合,教育行政部门没有权力清查、查封其银行账户。而从目前出现的问题看,财务问题是民办中小学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国家发展民办教育的政策措施没有得到认真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在“扶持与奖励”一章中规定了民办学校可以享有的各种优惠政策,如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建设用地划拨和建设优惠等。部分省级政府和市县近期也制订了一些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但这些优惠政策和规定多停留在纸面上,没有得到真正落实。这使得举办民办学校的资金负担和相应的风险完全压在了举办者身上,容易形成问题和危机。

(三)民办教育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门槛太低,导致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对举办各类民办学校的基本条件缺乏明确的规定,只是简单地要求各地在审批民办学校时参照同级同类国办学校的标准执行,而且没有民办学校的校舍必须为自有的限制,使得各地在审批民办学校时随意性较大。只要有个人或企事业单位愿意从事民办教育就行,而不管其投资是否能满足办学的需要,不管其办学场所、办学设备和师资条件是否具备,从而使许多不具备条件的举办者进入了民办教育领域。而这些举办者由于资金不足或办学设施缺乏,无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国办学校的教育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民办教育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很容易陷入运营困难,进而出现财务危机。

(四)民办学校办学资金严重不足,师资队伍稳定性差,部分学校存在着内部管理问题。因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行政部门监管不到位,多数举办者在创办民办学校时投入不足,后续投资乏力。民办学校的资金来源途径狭窄,学生交纳的学杂费要承担校舍建设、教学仪器购置、学校运营、教职工工资福利等经费支出,办学资金紧张。少数举办者利用银行贷款或借贷建设校舍,在土地征用和建设过程中投入资金较大,在运营中则面临着运营经费和还本付息的巨大压力。因此,资金困难已成为限制民办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也是引发民办中小学问题和危机的主要导火索[4]。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竞争加剧、学校运营不善,就会出现财务危机,资金链断裂,甚至个别举办者抽逃资产或资金的现象,引发社会问题。由于资金困难,资金来源渠道狭窄,民办学校把改善资金的希望寄托在生源上,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招徕生源,导致部分民办学校在招生中存在虚假宣传、乱许诺、不择手段拉生源等现象。而在个别民办学校内部,由于举办者素质低下或办学动机不纯等原因,存在着严重的管理问题,财务制度不健全,资金流向缺乏控制,决策不科学,管理不规范,甚至有的学校没有专门的财务人员,收取的学费直接放到举办者的口袋里。这为投机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五)民办教育特别是中、初等民办教育的竞争加剧。这种竞争加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力量举办的民办学校之间的竞争。随着国家对民办教育的重视,民办学校地位的上升,越来越多的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新设民办学校在2000到2005年间大量涌现。新生力量的不断涌入使教育市场趋向饱和,并加剧了彼此间的竞争。二是社会力量举办的民办学校和国有教育资源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之间的竞争加剧。近年来,随着国家财政实力的增加,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特别是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获得的国家财政资金更多,国办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师工资待遇都有很大改善,办学质量也有很大提高,吸引了更多的生源。同时,出于经济利益或其他考虑,国办学校以“名校办民校”的形式举办分校、校中校和“班中班”,甚至以“改制”的名义把国办学校改成单纯改变收费机制的“挂牌学校”。这些转制学校和“名校办民校”普遍存在着与举办学校关联运营、运作不规范的现象,享受着“国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两种制度优势,大大挤压了社会力量举办的民办学校的市场空间,并因其运作的不规范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教育市场。市场竞争的加剧,特别是“名校办民校”对教育市场的冲击,和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生源整体萎缩,使民办学校的生源萎缩。济南致远学校、济南南洋学校、青岛南洋学校、临沂现代实验学校、聊城文轩中学、临沂双月园学校、临沂美澳国际学校等出现的问题,都与市场竞争加剧、生源数量下滑有关。而在目前环境下,生源是民办学校的生命线,一旦生源数量下滑,学校的收入锐减,就会影响资金链的流动,形成财务危机。

三、防范民办中小学财务危机的对策思考

应对和防范民办中小学的财务危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提高各级政府尤其是教育部门对民办教育工作的认识,切实把民办教育纳入各级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引导社会力量按需办学,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并将民办教育作为教育考核和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真正落实国家对民办教育的优惠政策,通过专项资金、银行信贷、税收优惠、按成本收费等手段改善民办学校的资金状况,改善民办学校的投资、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提高民办学校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制订详细的《民办学校审批办法》,确定各个层次的民办学校的最低投入标准。新设进行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必须拥有独立的自有土地和校舍,非学历民办学校租赁办学时,须以创办者的自有房产做担保。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审批时严格执行标准,不符合条件者坚决不予审批,以阻止投机者进入民办教育领域,避免欺诈事件的发生。同时对已经批准设立的民办学校进行严格的审核,不具备办学条件者予以坚决取缔,或通过暂时停止招生资格或降低招生规模,促使其改进办学条件。

(三)设立民办学校的预警机制,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监管。加强民办教育协会和其他社会中介组织的建设,发挥中介组织的监管作用,定期独立或委托中介组织对民办学校进行评估、财务审计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强对民办教育的调研和研究,及时根据民办教育出现的问题修改法规和政策,或制订新的法规政策。设立固定投诉电话或信息公开平台,定期公布民办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信息。严厉禁止“教育储备金”等乱收费现象,对已收取“教育储备金”的学校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逐步化解风险。

(四)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根本上认识发展民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要明确办好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职责,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控制“名校办民校”,避免在“名校办民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坚决取缔“校中校”、“班中班”、非法办学等扰乱教育市场的非法办学行为,规范教育市场。业经批准的“名校办民校”必须做到“四不一没有”,否则将禁止其按民办教育的标准和方式收费。在现有环境下,坚决取消国办学校收取择校生和择校费的现象。

民办中小学范文篇5

个人或团体出面,筹集资金办学,区县教育局则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提供一定校舍和启动资金,如首批办校的5所以及后来的白玉兰、沪东外国语、侨华等。

这类学校一般具有两方面的积极性,办学者都是长期从事教育,关心、热心教育事业的老教育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办学思想和丰富的办学经验,并有办学的积极性;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为了探索教育改革的路子,也在校舍、设备、经费、师资、精神等方面积极给予各种关心和支持,虽然支持程度还有较大差异。

(二)公办学校“转制”主要有两类:

1.结合薄弱学校改变面貌的公办学校转制。有的打散重组;有的逐步过渡,新进年级转制,原有班级照旧,逐步过渡。

2.人口导入地区的新建学校转制。

由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新村配套校舍及基础教育经费,学校出面筹集资金,组织队伍,在较短时间里建成具有较高水准的学校。

这两类学校的问题是必须妥善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的就近入学问题。

(三)企业办学

1.区县教育部门提供一定校舍场地,企业投资办学,企业人员任法人代表,办学经费由企业出面筹集,聘请校长管理学校。

2.企业所属教育单位利用闲置教育资源面向社会办学,如航道局教育中心原有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资源(校舍、师资)因生源不足而闲置,现面向社会举办育海寄宿制初中,受到欢迎。

3.一部分房产开发企业,为了提高自己房产的吸引力和价值,愿意在规定的房产配套教育设施基础上增加投资,办高水准学校来推动房产销售,树立自己的企业形象,成为教育中的增量资源。

企业办学应是积极鼓励的办学形式,问题是应处理好国有教育资产与企业资产的关系,并加强办学过程的监督管理。

(四)“公民联办”

1.企业与公立学校联办,企业负责一部分教育经费筹集,公立学校负责具体办学。此类学校的问题是企业方面的责任没办法保证,如企业效益下降,原定资金就有可能无法到位,企业法人易人也可能造成履约困难。

2.乡镇政府依托本地区公立学校兴办民校,如建虹中学是虹桥镇政府出资、集资兴建校舍,依托当地公立初中,举办高中以满足本镇子弟上高中的需求,受到欢迎。问题是乡镇作为一级政府,是否可以兴办民校,这在现行教育体制上似乎有所不顺,如要突破,应在理论上有所解释。

3.公立学校办学。有公立中小学联合一些企业单位或团体办民校,其实际办学单位是公立学校。有公立中小学以校办企业或校友会名义办学的,校址均在公立中学内。有区教育学院举办的。这类学校的问题是公立学校可不可以办民校?

民办中小学范文篇6

一、我省实施学历教育的各级各类民办中小学校的收费实行政府定价管理。收费项目统一为学杂费、住宿费、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

(一)民办中小学校学杂费包括学费、课本费、作业本费、体检费,标准由学校提出书面申请,按隶属关系报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后,由同级价格主管部门根据该校近三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和合理回报率制定。民办中小学校的回报率暂试行:省一级学校不超过生均培养成本的8%、市一级学校不超过7%、县(区)一级学校不超过6%、一般学校不超过5%。

承担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民办中小学校,应按省规定的范围和财政补贴标准对学生相应减收费用。

(二)民办中小学校学生住宿费标准由学校按实际管理费用和成本提出,经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价格主管部门批准执行。

(三)民办中小学校的代收费和服务性收费,参照公办学校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管理。

(四)民办中小学校应按学期收取学杂费,不得提前向学生预收学位费。学校自行组织学生入学考试,不得向学生收取报名考试费。

二、民办中小学校申请制定或调整教育收费标准应如实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学校的有关情况,包括学校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法人登记证书以及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

(二)申请制定或调整教育收费标准的具体项目;

(三)现行教育收费标准和申请制定的教育收费标准(调整教育收费标准的幅度),以及年度收费额和调整后的收费增减额;

(四)申请制定或调整教育收费标准的依据和理由;

(五)申请制定或调整教育收费标准对学生负担及学校收支影响;

(六)学校近三年支出状况,包括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和固定资产折旧四部分构成,并填写《*省民办中小学校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表》(见附件);

(七)价格、教育主管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三、民办中小学校经批准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必须通过招生简章向社会公布,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收费的减免以及其他救助办法,应在招生简章上明示。民办中小学收费应使用规定票据。

四、民办中小学校学杂费实行“新生新办法,老生老办法”的原则管理。小学学杂费标准可分一至三年级和四至六年级两个学段制定,受教育者在校期间的学杂费均按学段学杂费标准交纳。

五、民办中小学校要按照有关会计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实行成本核算,合理计算教育培养成本。

民办中小学校取得的合法收入应主要用于教学活动和改善办学条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平调或挪作它用。

六、民办中小学校对接受学历教育的受教育者,按学期收取学杂费、住宿费。受教育者经批准休学、转学、退学,必须在办理手续后的5个工作日内按以下规定退费:

(一)因办学单位刊登、散发虚假招生简章(广告)或其他违反国家规定的行为造成受教育者退学的,办学单位应全额退还学生所缴费用,造成学生损失的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二)受教育者注册缴费后未入读的,办学单位应退还所缴学杂费、住宿费的90%;入读时间未满一个月的退还70%;入读时间满一个月(含一个月)不满二个月的退还50%;入读时间满二个月(含二个月)不满三个月的退还30%;入读时间满三个月(含三个月)的,所缴学杂费、住宿费不予清退。

(三)受教育者入读后中途死亡或因疾病中途退学的,所缴学杂费、住宿费按受教育者实际在校时间计算清退。

(四)入读时间从正式上课(以课程表时间为准)之日计起。

民办中小学范文篇7

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办好民办中小学的前提

民办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与公立学校一样,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办学方向不明确,办学思想不端正,很难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并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鼓励举办民办学校,并不是任其自由发展,而必须按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要求,遵循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具体来说,民办中小学要全面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使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同时还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自觉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监督和检查等。

为了确保民办中小学的办学方向,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对举办民办中小学既要鼓励又要严格审批和加强管理,即,既要从政策上加以扶植和提供服务,又要严格审查其办学条件,看它是否达到设校的基本标准和是否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具体地说,当前要加强对招生广告(简章)的审核和管理,加强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检查和评估,加强对学校收费及财产、财务的管理和监督。

从民办学校举办者来说,必须明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民办学校存在的前提。那种把学校办成“贵族”学校的做法,以及以营利为目的的做法,都是违背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都是和民办教育的宗旨相悖的,应该自觉抵制。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民办中小学的关键

民办中小学的校长、教师来源与公立学校不同。由于民办学校大多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的校长由董事长兼任,有的校长由董事会聘任。其师资来源则主要靠公开向社会招聘,包括专职和兼职两类。专职教师的来源大约有3方面:一是招聘退休教师和校长。这部分人年龄偏高,但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能为教育事业继续发挥力量,所占比例也较大。二是青年教师,刚毕业或毕业分配不久即来应聘者。他们有热情、有理想、思想新,也肯干,然而经验不足,也不够稳定。三是从公立学校以高薪和优厚待遇“吸引”过来的骨干教师。这部分人教学好,精力充沛,是民办学校师资队伍中的中坚力量。然而这种做法却对公立学校师资力量造成冲击。总的说来,民办学校师资状况令人堪忧。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招聘制也隐藏着许多问题。最关键的是招聘制意味着校方随时可将不如意的教师“炒鱿鱼”,同时也意味着教师有权“选择”,可以自由“跳槽”。因此,师资队伍老化和流动性大、不稳定成为民办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办好民办学校的必需条件就是要有好的校长和稳定的有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校长是学校管理的主要领导者,也是学校活动的协调者,办学特色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素质和办学自主权。因此,首先应当聘请具备国家规定的校长任职资格,政治思想水平高,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精通教育、教学和管理规律的行家来担任校长。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学校内部管理方面必须理顺董事会与校长之间的关系,董事会与校长之间应当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校长全权负责学校的行政及教育、教学工作,董事会要对校长执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依法管理学校、领导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监督,但不可任意干涉学校内部事务和日常工作。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校长按教育规律开展学校工作。

有了好校长,还需要组建稳定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第一,学校要运用好民办学校的用人自主权,把好聘任师资的质量关。要选聘具备国家认定教师资格,具有敬业精神,政治、业务水平高,懂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师;同时注意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专业结构要合理。第二,应当加强教师队伍的内部管理。要建立健全教职工的管理制度,对教职工聘任、待遇、工作的考核评估和职称晋升等都应当有明确的规定。除了使用经济和行政手段之外,在工作中要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吸收教师参加民主管理,使其克服“打工仔”的雇佣思想,树立主人翁态度,将培养学生视为自己神圣的天职。第三,要抓好福利工作,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民办中小学教师没有铁饭碗,除了离、退休来工作的教师外,对于其他教师和工作人员来说,必须设法解决他们的住房、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问题,使其无后顾之忧,才能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稳定师资队伍。第四,民办中小学也需要以培训、进修的方式继续提高教师的文化科学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技能;同时也要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科学的考核评价,以促使其不断进步。

总之,必须依靠高水平的校长的教育教学管理以及广大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才能办好民办学校,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三、加大改革力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质量求生存,促发展

要办好民办中小学,最关键的一点是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对于近几年才刚刚起步的民办中小学来说,教育质量是其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在质量问题上,决不能走“应试教育”的老路,而必须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和劳动技能素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民办中小学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与各个学校之间的竞争,只有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民办学校虽然存在不少有待改进的问题,但它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却具有自身的优势。首先,民办中小学在校长和教师招聘、教育和教学管理、学生收费、经费使用、课程改革、教材使用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因而可以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较为宽松的教育内、外部环境。其次,它们可以不受现有的办学模式、管理体制的约束,有利于使其成为“素质教育改革的实验沃土”。民办中小学应当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优化对人、财、物、事的管理,加大力度,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改革实验。在改革过程中,要广采博纳中、外优秀的教育经验,借鉴公立学校已取得成效的素质教育实验模式,从学制、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到教育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实验和创新,探索一条具有民办学校自身特色的素质教育改革新路子。

民办中小学的上上下下都要转变观念,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从本校实际出发,精心策划,大胆进行素质教育的改革实验。

其一,要针对民办中小学生源的特殊性,加强德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民办中小学的学生有许多优点,但因不少学生来自比较富裕的家庭,生活优裕,受到家长过分溺爱等,养成了某些不良行为习惯。比如,有“骄”“娇”二气,优越感强,集体观念薄弱,组织纪律性较差,生活不能自理,吃穿搞攀比,浪费现象严重等,有的甚至程度不同地沾染了各种恶习并且不服管教。面对这些学习素质差而又参差不齐的教育对象,思想品德教育的难度相当大。加之大多数民办中小学实行寄宿制,学校必须对学生提供“全天候”服务,承担教育、教养的双重任务。因此,民办中小学必须加强德育,把育人工作当作头等重要的事情来抓,将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否则,他们在道德上、人格上从小形成的缺陷,将可能危及其一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一定要注意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当前要着重抓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和法制意识的培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身心特点,开展“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奋斗和创业。特别要针对学生行为习惯上的弱点,加强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尤其要突出“封闭式管理、开放式教育”的特色,加强德育的实践环节,让学生有机会在社会实践和活动中受到深刻教育,养成良好品德,提高思想觉悟,成为“四有”新人。

其二,许多民办学校设有从小学到高中的各个年级,这有利于进行学制改革,可以尝试进行“五·四·三制”的改革实验。

实验证明,五年能学完目前六年制小学的课程。将节约的一年加到初中阶段,可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其更多地参加体育锻炼;加大选修课程,满足兴趣爱好;而且还能有时间接受职业教育,参加劳动技术实践等,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矗。高中阶段则可以实行“高三分流”,即在高中三年级根据学生志愿,实行普教与职教分流,分别为升学和就业作好准备。这样,学制改革就可以为大面积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其三,民办中小学还应当利用其自主权进行课程改革的有益尝试,构建诸如“大纲课程+特色课程+选修课程”的优化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必须圆满完成教学大纲规定课程的教学任务,使学生达到合格的基本标准;同时加强英语、计算机等特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有专长;另外还要增设丰富多采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促进特长发展。要从优化学科课程,加强活动课程,开发隐型课程入手来造就学生完整的智能体系和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格。

其四,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渠道,民办中小学可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向课堂要时间、要效率。

如可以自主选择行之有效的实验教材进行教学,以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指导思想,进行教学法的改革实验;利用经费的自由支配权,舍得投资改善教学设施,大力开展电化教育,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达到课堂教学“高质量、轻负担”的最佳效果。

民办中小学范文篇8

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办好民办中小学的前提

民办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与公立学校一样,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办学方向不明确,办学思想不端正,很难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并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鼓励举办民办学校,并不是任其自由发展,而必须按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要求,遵循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具体来说,民办中小学要全面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使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同时还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自觉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监督和检查等。

为了确保民办中小学的办学方向,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对举办民办中小学既要鼓励又要严格审批和加强管理,即,既要从政策上加以扶植和提供服务,又要严格审查其办学条件,看它是否达到设校的基本标准和是否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具体地说,当前要加强对招生广告(简章)的审核和管理,加强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检查和评估,加强对学校收费及财产、财务的管理和监督。

从民办学校举办者来说,必须明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民办学校存在的前提。那种把学校办成“贵族”学校的做法,以及以营利为目的的做法,都是违背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都是和民办教育的宗旨相悖的,应该自觉抵制。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民办中小学的关键

民办中小学的校长、教师来源与公立学校不同。由于民办学校大多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的校长由董事长兼任,有的校长由董事会聘任。其师资来源则主要靠公开向社会招聘,包括专职和兼职两类。专职教师的来源大约有3方面:一是招聘退休教师和校长。这部分人年龄偏高,但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能为教育事业继续发挥力量,所占比例也较大。二是青年教师,刚毕业或毕业分配不久即来应聘者。他们有热情、有理想、思想新,也肯干,然而经验不足,也不够稳定。三是从公立学校以高薪和优厚待遇“吸引”过来的骨干教师。这部分人教学好,精力充沛,是民办学校师资队伍中的中坚力量。然而这种做法却对公立学校师资力量造成冲击。总的说来,民办学校师资状况令人堪忧。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招聘制也隐藏着许多问题。最关键的是招聘制意味着校方随时可将不如意的教师“炒鱿鱼”,同时也意味着教师有权“选择”,可以自由“跳槽”。因此,师资队伍老化和流动性大、不稳定成为民办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办好民办学校的必需条件就是要有好的校长和稳定的有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校长是学校管理的主要领导者,也是学校活动的协调者,办学特色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素质和办学自主权。因此,首先应当聘请具备国家规定的校长任职资格,政治思想水平高,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精通教育、教学和管理规律的行家来担任校长。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学校内部管理方面必须理顺董事会与校长之间的关系,董事会与校长之间应当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校长全权负责学校的行政及教育、教学工作,董事会要对校长执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依法管理学校、领导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监督,但不可任意干涉学校内部事务和日常工作。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校长按教育规律开展学校工作。

有了好校长,还需要组建稳定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第一,学校要运用好民办学校的用人自主权,把好聘任师资的质量关。要选聘具备国家认定教师资格,具有敬业精神,政治、业务水平高,懂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师;同时注意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专业结构要合理。第二,应当加强教师队伍的内部管理。要建立健全教职工的管理制度,对教职工聘任、待遇、工作的考核评估和职称晋升等都应当有明确的规定。除了使用经济和行政手段之外,在工作中要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吸收教师参加民主管理,使其克服“打工仔”的雇佣思想,树立主人翁态度,将培养学生视为自己神圣的天职。第三,要抓好福利工作,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民办中小学教师没有铁饭碗,除了离、退休来工作的教师外,对于其他教师和工作人员来说,必须设法解决他们的住房、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问题,使其无后顾之忧,才能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稳定师资队伍。第四,民办中小学也需要以培训、进修的方式继续提高教师的文化科学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技能;同时也要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科学的考核评价,以促使其不断进步。

总之,必须依靠高水平的校长的教育教学管理以及广大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才能办好民办学校,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三、加大改革力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质量求生存,促发展

要办好民办中小学,最关键的一点是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对于近几年才刚刚起步的民办中小学来说,教育质量是其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在质量问题上,决不能走“应试教育”的老路,而必须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和劳动技能素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民办中小学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与各个学校之间的竞争,只有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民办学校虽然存在不少有待改进的问题,但它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却具有自身的优势。首先,民办中小学在校长和教师招聘、教育和教学管理、学生收费、经费使用、课程改革、教材使用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因而可以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较为宽松的教育内、外部环境。其次,它们可以不受现有的办学模式、管理体制的约束,有利于使其成为“素质教育改革的实验沃土”。民办中小学应当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优化对人、财、物、事的管理,加大力度,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改革实验。在改革过程中,要广采博纳中、外优秀的教育经验,借鉴公立学校已取得成效的素质教育实验模式,从学制、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到教育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实验和创新,探索一条具有民办学校自身特色的素质教育改革新路子。

民办中小学的上上下下都要转变观念,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从本校实际出发,精心策划,大胆进行素质教育的改革实验。

民办中小学范文篇9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中小学校及在职教师有偿补课问题,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切实提高我市教育系统行风建设水平,努力营造有利于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保证。

二、治理重点和目标

这次专项治理的范围是公办和民办性质的小学、初中、高中以及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专项治理的重点内容包括:公办中小学校组织学生集体进行有偿补课或借助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家长委员会等名义参与组织的有偿补课;公办中小学的在职教师组织学生集体进行有偿补课或授意所教班级学生参加本人或他人组织的有偿补课;公办中小学的在职教师参与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或其他个人组织的面向中小学生的有偿补课;公办中小学的在职教师利用补课讲新课及“课上不讲课下讲”的行为;民办学历教育学校及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聘用在职教师讲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内容的有偿辅导行为。

通过本次专项治理行动,全面推进我市公办和民办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进一步规范全市中小学的办学行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三、具体措施和要求

1、各区市县教育局、先导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切实加强对本地区专项治理行动的领导,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强化“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对分管工作负责”的责任制的落实。

市教育局成立治理中小学校教师有偿补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市的中小学校及在职教师违规有偿补课专项治理行动的组织协调和检查指导,负责局属学校的专项治理工作,各区市县教育局、先导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所属中小学的专项治理工作。

2、各区市县教育局、先导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执行市教育局关于专项治理行动的各项要求,并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专项治理行动方案。要召开中小学校长专门会议,专门部署专项治理工作。全市所有中小学校教师都要与所在学校签订责任状或承诺书,保证每位教师认真履行《辽宁省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不组织、不参与有偿补课等活动。

3、各区市县教育局、先导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教师联系卡,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领导要包片、包校,学校的主要领导要包学科、包年组,对重点学科、重点教师以及补课的重点场所要进行重点检查,暑假期间,区市县和先导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对所属中小学以及经常出现办班、补课的重点场所进行不少于2次的巡视检查。

民办中小学范文篇10

一、肺炎疫情给民办幼儿园的运营、生存带来极大挑战

一是延迟开学加剧运营资金缺口。因延期开学,家长无法回园报名注册,在上学期的费用又早已用完的情况下,民办幼儿园在此阶段无任何收入,民办幼儿园面临的资金缺口问题严峻。根据县36所民办幼儿园的调研发现,疫情导致保教费不能正常收取,各项费用无法支付。如教职工基本工资、教职工社保金、房租、水、电、暖、物业费等。同时按照“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幼儿园教职工一直坚守工作岗位,疫情防控阶段的工资发放;此外,幼儿园还需要购买大量防疫物资用于防疫工作。

二是替代教学方式方法有待完善。在疫情期间,很多幼儿园不知道如何开展当前的教育工作。一方面,幼儿园普遍通过推出打卡活动等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作息习惯,但家长普遍参与率较低,教学方式有待调整。另一方面,在各中小学有现成的义务教育阶段视频课程,而幼教平台更多是针对教师的培训,家长端,幼儿端存在极大的空缺。

三是疫情给民办幼儿园带来的隐患。民办幼儿园严重依赖于每学期收的保教费,抗风险性极差。疫情期间没有收入,面临成本压力,处在倒闭的边缘。若民办幼儿园无法继续经营而停办或拖欠教职工工资,一些优秀的幼儿教师可能会离开幼教岗位。复课后幼儿返园率偏低。因幼儿年龄偏小、免疫力较低等原因,导致家长顾虑从而选择观望暂不送入园或开园后可能会发生幼儿休学、缓期入园等现象,生源大量减少,从而导致班额不足,收入大量降低,入不敷出。

四是出台有效措施帮扶民办幼儿园。县教育局近期将对92所民办幼儿园,19500名幼儿每名幼儿拨付办公经费200元,共计拨付办公经费3900000元。进一步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为民办幼儿园提供50000元的防疫物资,如额温枪、口罩、消毒液等。加强对幼儿园疫情防控工作、保教活动等方面指导,帮助幼儿园科学合理复学,让陷入资金周转困难的民办园获得及时救助。

二、2020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情况

一是规范义务教育招生。县教育局严格按照市2020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政策要求,组织并落实好全县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明确县域招生范围,不得跨区域招生;明确一贯制学校本县户籍六年级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意愿在本校直升七年级,任何学校不得拒收;明确免试入学原则,任何学校不得采取任何形式的考试面试招生,明确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有同等的入学权力,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正常入学;明确残疾少年儿童入学措施,保障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不低于95%。

二是加强普通高中的招生管理。县教育局严格执行市教育局关于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有关要求,不跨市域招生,不超计划招生,不招收市最底控制分数线以下的学生,不招收无学籍学生,组织做好中学、二中的自主招生工作,组织做好二中、孙疃中学、临涣中学、口子高中的特长生招生工作,组织做好省级示范高中定向指标分配工作,组织做好考生志愿填报工作,组织做好新生报到注册和入学教育工作。在今年的高中招生计划中县四所公办高中和三所民办高中的招生计划都被削减了,这一方面对完成普及高中教育任务造成了困难,另一方面造成我县一大批九年级毕业生无学可上。按照招生计划与市级毕业生的人数,我县普通高中的升学率仅占46%。另外,龙海学校审批高中规模为单年级4个班,今年给的计划是50人,一个班的规模不仅给教学管理带来不利,也为该校支付教学成本和教师工资带来了困难,恳请市局予以考虑。为公平公正起见,建议赋予每一所省级示范高中自主招生权。

三、县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一是县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加强职业指导工作。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县职教中心约40多名学生在经济开发区、濉芜产业园的合作企业就业,还有近100名学生在专业指导下自谋职业。在就业方面,精准实施就业指导服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细化分类、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精准指导,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同时,抓渠道,不断健全就业市场体系,有针对性地邀请层次合理、匹配度好的用人单位,同时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积极开展网上招聘服务,指导学生高质量就业,去年春级学生就业工作,共计有150余名分别在上海大众汽车、昆山优德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合肥阳光电源有限公司就业,目前学生反馈情况良好。

二是鼓励中职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加强基层教育、乡村振兴等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创造更多适合中职毕业生就业的岗位。加大中职毕业生就业帮扶力度。扩大毕业年度中职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规模,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补贴。对毕业学生有就业创业意愿并积极求职创业的低保家庭、贫困残疾人家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和特困人员中的中职毕业生,残疾、孤儿及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中职毕业生,给予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加大对就业困难中职毕业生援助帮扶力度,对符合条件人员按规定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

四、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一是县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师资配置情况严重不足。根据县30所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发现,在很多学校思想政治教师师资配置情况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为:教师数量方面的问题,专任的思想政治师资数量严重不足,人员缺额较大。我们调研的30所学校现有思想政治课程专职教师187人,兼职教师850人。思想政治课程教师每人每周平均12课时,其中还有较多为兼任教师。数据结果反映出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任课教师人数少、课时多,容易降低课程质量水平。

二是教师质量方面,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的理论知识储备水平有待提高。其中有思想政治专业学历或学习过与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相关课程的教师占比仅为187人,占总数的18%。而且,由于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多由班主任、语文老师兼任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等思想政治课程,导致思想政治课程的专业性和方向性不能得到保障。由于长期思想政治方向教师队伍数量短缺,兼任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优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式,而且绝大多数中小学没有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在整个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性,导致了各学校在师资配备、专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历史欠账较大,客观上加剧了思想政治课程教师队伍数量的短缺和质量发展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