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中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07:05:44

民办中学

民办中学范文篇1

以目前的标准衡量,我应该是个失败者,所以今天也没必要去东拼西凑一些闪光点来减轻自己的罪孽,就谈谈这一年来的一些感受和想法吧。

还很清楚地记得来育才应聘的情况,那是一个暖暖的冬日的午后,被校长的口才和理想折服,内心澎湃着激情就像那时的太阳,心想着能够在这样一所风气与教学俱佳的学校工作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想象着百年名校的功劳簿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想象着名垂青史,流芳百世。多年之后,许多人问我为什么那时会放弃公办学校的工作机会,我不想说自己是一个多纯粹的人,但初出茅庐的我在很多想法上确实有洁癖,见不得那些体制上的弊病,所以一腔热情地选择了这里,从而忽略了作为一所民办中学必然狠抓分数这一与我的理念相背离的特点,当然,按照校长的观点,我是没有资格谈理念的,党教育我们,只有保障了生存权之后才能谈人权,而我这种狂妄之辈,竟然在部分老百姓的温饱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的情况下大谈资本主义的所谓精神自由,表现在工作上就是无视学校的生命线而宣扬分数无用论,鼓动学生追求虚妄的独立之人格及自由之思想,基础没有打好,规矩没有做好就追求更高层次,看到过一句话,说人专注于生活则俗不可耐,专注于工作则僵而无味,专注于信念则妄而无实,我就是属于这种虚而不实的人,结果弄得班里乌烟瘴气,人心涣散,不思进取,学生不能踏实学习,不服管教,并且爱与老师针锋相对,怀疑老师的权威,我实在是万恶不赦。

认真反思这一年来的生活,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首先是无知无畏期。刚进育才,凭着满腔热情,凭着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少的可怜的实践经验,凭着自以为是的“理念”,想在这里大展拳脚,不期望桃李满天下,也希望自己能成为教育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于是,说话和打扮年轻化,依靠自己的年龄优势混进学生队伍,采取感情攻势,妄图通过深入敌人内心来管理班级,殊不知,严重低估了学生的能力,56个活泼可爱的生命马上让我招架不住,转眼就被他们骑在头上,甚至面临被他们同化的危险,我英勇地告诉学生我们要走自己的路,有什么压力我来抗着,那时的我,真的好傻好天真,幸亏学校和家长的口水将我及时唤醒。

随后就是第二阶段,我称之为迷惘期。世界就是这样,当所有人都告诉你你错了的时候,你便会不自觉地叩问自己的心灵:我真的是对的吗?我还要坚持吗?特别是当考试名次一次又一次冲击我幼小的心灵,我那可怜的自尊心一点点被吞噬,然后我开始极度地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青春与阳光,觉得年轻是一种罪,甚至否定自己的追求,而对于来自家长和学校的声音,来自不管懂不懂教育的我们的“衣食父母”的言语全盘接受,深刻地反省自己的不是,对学生严厉呵责甚至打骂,恨铁不成钢,而且声音大到往往影响到对面办公室校长的工作,我深刻认识到那些可爱的家长把可爱的孩子送到我班里来,是来考重点高中,以后要读名牌大学,然后要成为大官、大老板,为民造福的,而不知天高地厚的我竟然任性地无视我国的人才短缺,无视我们收入来源的需要,面目何其可憎,那时的我痛下决心,一定要以全新的姿态给世人全新的面貌,做到生活、工作和信念三者合一,脚踏实地。于是我整日以育才的第一价值观要求自己,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是扪心自问“你在为谁工作?

然而人是多么渺小无奈的动物,我跟学生说过,16岁以前是命运决定性格,16岁以后是性格决定命运,现在的我就是性格决定命运的年龄,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我很悲哀的发现比起能否实现共产主义,我更关心晚饭有没有鸡腿。

所以第三阶段是冷静、反思、成熟的阶段。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我逐渐平静下来,并认真地分析了自己和环境,重新认识自己的想法和性格,也许自己善良仁慈与世无争的个性不大适合在这样一个充满竞争意识的环境中当班主任吧,这种仅凭自己喜好和感情做事的态度很容易误人子弟,但自己又是一个明知错而不思改变的人,一个不愿违背自己感觉的人,当知道自己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也不愿自己被环境改变,哪怕伤痕累累。认识到了这些,我也就不再强求什么,我想我担当不起这些孩子出人头地的未来。所以我很平静地接受学校的安排,目前的状态是教学和管理互相影响,结果都没有得到提升,接下去的两年里,我想我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钻研业务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民办中学范文篇2

以目前的标准衡量,我应该是个失败者,所以今天也没必要去东拼西凑一些闪光点来减轻自己的罪孽,就谈谈这一年来的一些感受和想法吧。

还很清楚地记得来育才应聘的情况,那是一个暖暖的冬日的午后,被校长的口才和理想折服,内心澎湃着激情就像那时的太阳,心想着能够在这样一所风气与教学俱佳的学校工作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想象着百年名校的功劳簿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想象着名垂青史,流芳百世。多年之后,许多人问我为什么那时会放弃公办学校的工作机会,我不想说自己是一个多纯粹的人,但初出茅庐的我在很多想法上确实有洁癖,见不得那些体制上的弊病,所以一腔热情地选择了这里,从而忽略了作为一所民办中学必然狠抓分数这一与我的理念相背离的特点,当然,按照校长的观点,我是没有资格谈理念的,党教育我们,只有保障了生存权之后才能谈人权,而我这种狂妄之辈,竟然在部分老百姓的温饱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的情况下大谈资本主义的所谓精神自由,表现在工作上就是无视学校的生命线而宣扬分数无用论,鼓动学生追求虚妄的独立之人格及自由之思想,基础没有打好,规矩没有做好就追求更高层次,看到过一句话,说人专注于生活则俗不可耐,专注于工作则僵而无味,专注于信念则妄而无实,我就是属于这种虚而不实的人,结果弄得班里乌烟瘴气,人心涣散,不思进取,学生不能踏实学习,不服管教,并且爱与老师针锋相对,怀疑老师的权威,我实在是万恶不赦。

认真反思这一年来的生活,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首先是无知无畏期。刚进育才,凭着满腔热情,凭着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少的可怜的实践经验,凭着自以为是的“理念”,想在这里大展拳脚,不期望桃李满天下,也希望自己能成为教育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于是,说话和打扮年轻化,依靠自己的年龄优势混进学生队伍,采取感情攻势,妄图通过深入敌人内心来管理班级,殊不知,严重低估了学生的能力,56个活泼可爱的生命马上让我招架不住,转眼就被他们骑在头上,甚至面临被他们同化的危险,我英勇地告诉学生我们要走自己的路,有什么压力我来抗着,那时的我,真的好傻好天真,幸亏学校和家长的口水将我及时唤醒。

随后就是第二阶段,我称之为迷惘期。世界就是这样,当所有人都告诉你你错了的时候,你便会不自觉地叩问自己的心灵:我真的是对的吗?我还要坚持吗?特别是当考试名次一次又一次冲击我幼小的心灵,我那可怜的自尊心一点点被吞噬,然后我开始极度地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青春与阳光,觉得年轻是一种罪,甚至否定自己的追求,而对于来自家长和学校的声音,来自不管懂不懂教育的我们的“衣食父母”的言语全盘接受,深刻地反省自己的不是,对学生严厉呵责甚至打骂,恨铁不成钢,而且声音大到往往影响到对面办公室校长的工作,我深刻认识到那些可爱的家长把可爱的孩子送到我班里来,是来考重点高中,以后要读名牌大学,然后要成为大官、大老板,为民造福的,而不知天高地厚的我竟然任性地无视我国的人才短缺,无视我们收入来源的需要,面目何其可憎,那时的我痛下决心,一定要以全新的姿态给世人全新的面貌,做到生活、工作和信念三者合一,脚踏实地。于是我整日以育才的第一价值观要求自己,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是扪心自问“你在为谁工作?

然而人是多么渺小无奈的动物,我跟学生说过,16岁以前是命运决定性格,16岁以后是性格决定命运,现在的我就是性格决定命运的年龄,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我很悲哀的发现比起能否实现共产主义,我更关心晚饭有没有鸡腿。

所以第三阶段是冷静、反思、成熟的阶段。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我逐渐平静下来,并认真地分析了自己和环境,重新认识自己的想法和性格,也许自己善良仁慈与世无争的个性不大适合在这样一个充满竞争意识的环境中当班主任吧,这种仅凭自己喜好和感情做事的态度很容易误人子弟,但自己又是一个明知错而不思改变的人,一个不愿违背自己感觉的人,当知道自己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也不愿自己被环境改变,哪怕伤痕累累。认识到了这些,我也就不再强求什么,我想我担当不起这些孩子出人头地的未来。所以我很平静地接受学校的安排,目前的状态是教学和管理互相影响,结果都没有得到提升,接下去的两年里,我想我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钻研业务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民办中学范文篇3

(一)德育方式:重理论说教,轻实际效果

道德教育实质上是主体性教育。这里的主体性不是教育者的主体性,而是“以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者通过教学渠道,将德育内容灌输给受教育者,这个过程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德育的实效性。否则,就只能是教育者的“独角戏”,教育者只是完成了个人的工作,至于工作的实效却很难把握。长期以来,中学的道德教育方式总体上偏向于单向度的理论灌输。这种教育方式的突出问题就是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摆在不平等的地位上,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甚至蔑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追求以片面的外部道德灌输作为提高受教育者道德水平的动力,而很少考虑受教育者的主体性需求。我们知道,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强迫学习的东西都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1]67,成人如此,中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教育者必须激发和挖掘受教育者对于德育的心理需要,只有如此才能获得良好的德育工作效果。

(二)德育过程:重品德认知,轻品德践履

就德育过程看,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环节缺一不可。要想使德育见实效,不仅要重视提高主体的德育认知,还必须通过激发主体的情感,锤炼主体的意志水平,最终落脚到德育行为上。当然,德育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知识,但是,德育的主要任务并不是以知识的形式被人们认知,而是要作为人们的品德见之于行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那种割裂知、情、意、行四个环节相互之间关系的做法是违背德育过程规律的。目前,民办中学德育工作主要由两个渠道,一是通过党团工作途径,在校园内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二是通过课堂这个主渠道,依据课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由于民办中学的实际情况,更多地关注高考或中考所要涉及的考试内容,而较少地关注学生实际成长所需要的各种“养料”,因此,实际工作中还多是依赖于课堂仅有的时间做些力所能及的德育工作,其效果之弱可想而知。

(三)德育价值:重功利实用,轻精神引导

与其他学科相比,德育是看不见摸不着,其效果也是潜在的。这就在客观上容易造成一种印象,德育到底有没有做,做多少,关系并不大。所谓“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指的就是这类工作。相比较而言,人们更看重通过应试获得的分数带来的实际效果。对于背负着沉重的生源压力的民办中学来说,偷偷地减掉德育之负,其实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那些在面上必须做的德育工作基本不会减少,比如课堂教学,常规性活动等。而在本质上是否追求实际的德育效果,却很难保证,明显表现出功利性的特点。微观上看,一线的教师在具体的德育工作中也体现出明显的功利性。有相当多的教师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只谋求学生分数高和升学率高,不能切实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学生常用批评、禁止、训斥、惩罚等简单粗暴的方法,使得学生常常生活在精神的受辱中,很难形成良好品格。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很多教师不太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情感需求,缺少对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的应有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得不到有益拓展。诸如此类的现象说明,民办中学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接受的德育熏陶无论是质还是在量上都不能得到应有的保证。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导致民办中学德育工作存在若干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就德育工作主导者而言,与社会办学的大环境不无关联,与人们对教育的期待联系紧密,与民办中学的经营者素质密不可分,与一线的教师质量息息相关。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主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梳理:

(一)主观原因: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知不足是主要障碍

首先,民办中学的德育工作者们的教育理念相对落后。按理说,能够通过经济手段参与到社会办教育以补充教育资源的不足,这种精神是十分可嘉的,经营者如果没有较为超前的意识和勇气,很难迈出这一步。但是,我们知道,民办中学既有经济实体的属性又有教育实体的属性。这就使得民办中学必然要受到这两种属性所固有规律的制约。在实际的运行中,常常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在一定的程度上适当让步,教育规律再大也必须服从经济规律的需要。因此,在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民办中学的德育工作者们就有意无意地表现出德育理念的相对落后状况。一些与经济挂钩的“缺德”理念也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民办中学的德育工作中。比如,“品德无用论”的思想就很有市场。有人说:“有人花钱买智育,有人花钱买体育,却无人愿意花钱买德育。”话中之意是“德育都没有人要了,足见德育之无用至极。”这话听起来很像那么回事,其实不然。所谓花钱买智育,主要是指家长们愿意在课堂之外为孩子花钱购书、雇家庭教师、上各类辅导班,却没有家长专门为孩子的德育花钱辅导。这是对德育的渗透性、潜在性特点缺乏认识使然。德育渗透在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念等无不浸透着德育的养分。因此,家长在花钱买了智育的同时,也就买了德育。德育之“用”更是体现其潜在性特质,学生的成长、成才、成人无不以德育为内在支撑的“骨架”,否则必将成为有才无德的“废品”。德育之“用”岂能以经济杠杆来衡量其实际的斤两呢?其次,教师专业素质不高。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认为,“一个好王子,一切都归功于运用道德的原则使他成为好王子的那个人”。[1]204也就是说,学生到底怎么样,关键在教师。民办中学德育工作的好坏固然有这样那样的影响因素,但是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决定性因素。目前,民办中学的教师专业素质明显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懂得品德教育。就目前的民办中学德育队伍来说,主要是政治教师和党团工作人员。但由于政治课是“副科”,党团工作也不是主要工作,一般多由教师兼职。这些教师所以兼职,对于主办方来说,可以节省办学成本,而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多挣些工资。至于他们是否懂得德育工作,往往被忽略了。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思想教育是人人可以从事的,“谁不会说点道理呢?”“不都是教育孩子么?说服他们还不简单?”诸如此类的观点听起来掷地有声,实在是对思想教育的认识十分肤浅。二是不善于品德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品德教育时说道:“只有当行为给学生带来真实感、激动着儿童,在他们心灵里留下愉悦、兴奋、精神充沛的情感时,知识才能变成信念。”[2]当前由于升学率的引导,几乎所有教师,尤其是民办中学的德育工作者们服从和服务于学校的生存大局,在具体的德育工作中,首先以满足考试成绩为主,至于是否能够在学生的心灵里“留下愉悦、兴奋、精神充沛的情感”就不得而知了。三是不愿意从事品德教育工作。就教师个人价值追求而言,没有谁愿意被人轻视。同样是教育工作者,同样地付出了辛苦的劳动,为什么要被人看不起呢?尤其是品德教育费时费力、短期效果不明显,让人感觉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在教师队伍中往往有可有可无的感觉,这种不被认可的滋味是教师们谁也不愿意落到自己的头上的。因此,从事品德教育的工作者很多都不是出于内心的热爱,而是被动地接受安排。

(二)客观原因:主办者对德育工作的支持力度不足是致命的软肋

由于前述思想认识等方面的不到位,民办中学的主办者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德育的突出地位难以兑现,因此引起的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得一些民办中学的德育工作几近步履维艰,甚至名不副实。第一,德育工作经费投入不足。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有足够的经费支持才可能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尽管在教育行业有些工作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比如教师对学生的关心,额外的给一些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等等。但是,作为一项必要的工作,没有一定的资金支持就很难从根本上调动教师劳动的积极性。我们注意到一些学校在德育工作的经费投入中主要是两块,一是主管单位来检查时为了应付才付出一些款项,平时并不设立德育工作专项费用。二是给兼职德育教师微薄补贴,这并不是一个整劳动力的工资,而是兼职工资,有的甚至还不到一个整劳力的一半。第二,德育工作考核机制不健全。如何说明德育工作取得了实效,这在理论上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的学校有着自己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状态,所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采用各具特色的德育模式更容易取得实效。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只要能够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就至少可以为学校的德育工作铺平道路。比如,在形式上有没有成文的考核机制,岗位职责,具体要求等;在内容上有没有确定的德育工作内容,校园文化活动有没有具体实施的措施等。

三、民办中学德育工作的现实路径

民办中学的德育工作所以存在不如人意的各类问题,关键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确实地,德育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其潜在的价值属性让人感到不可能具有经济效益。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民办中学的经营者们的积极性。但既然是办教育,又必须符合教育的规律,没有德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因此,凭心而论,经营者们也愿意注重德育工作,只要能够不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就可以。也就是说,民办中学的经营者们虽然思想认识不到位,但在根本的意义上遵循教育规律,关注德育工作还是可以保证的。这就为民办中学德育工作走出困境提供基础的认识保障。

(一)利用德育工作的内在特性,让德育工作潜移默化

有些人认为德育工作耗时间没成效,尤其是没有经济效益。其错误的节点在于教育者对德育工作存在的渗透性、价值的潜在性、显效的缓慢性等特性缺乏认知。确实,由于中学生正值成长期,其个性品质尚未形成,个体行为的反复性、思想的单纯性特征十分明显,德育工作需要花费很多心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需要老师一定要花费大段大段的时间放弃其他工作来对学生专门开展德育工作,充分利用德育工作的内在特性就容易将德育工作做好做实。首先,依据德育工作存在的渗透性特征,将德育工作的具体内容化于无形,浸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就德育的内容而言,人们的言行举止无不显示出一个人内在的德行水平。而这些内容并不是通过专门学习获得的,都是在平时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逐渐养成的。就学生来说,其行为习惯多是在平时的听、看、做中逐步养成的。因此,教育者可以通过有意识地针对学生平时听、看、做的内容进行优化、规范且严格要求,就可以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而影响学生的内在品质。其次,依据德育工作价值的潜在性特征,将德育工作的具体措施融入教学,体现在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德育工作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其确实存在却是不争是事实。因此,有针对性地将德育工作的具体措施融入教师的教学过程之中,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比如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承担的责任,而并不是只有德育教师才不可推卸。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那些不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也应在相关方面主动配合班主任工作,对学生的言谈举止加以要求,而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熟视无睹。再次,依据德育工作显效的缓慢性特性,将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见诸行动,显现在师生共同的教学相长中。德育工作者常常因为德育工作的效果不明显而感到沮丧,尤其是青年教师,这是可以理解的。希望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心理追求。但德育工作想看到成果确实不易。对于学校教育来说,甚至基本没有可能。学生在校期间只有几年,这几年中的大量时间用在书本文化课的学习上,德育工作浸透其中化于无形。谁也不能说某个学生的成长是因为德育工作的推动。对此,将德育工作的效果见诸行动可以缓解渴望看到工作成果的心理期待。比如针对学生的某项与德育工作有关的具体工作,通过适当措施且严格贯彻,使得相关要求能够定时定量的完成,教师在工作的完成过程中逐步完善了教育理念和具体做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基本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这就是德育的具体成效。将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见诸行动有益于促进教育者的工作积极性。

(二)提高德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德育工作保质保量

前文已述,德育工作关键在教师。只有提高教师的德育素养,才能确保德育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否则都可能是空谈。具体地说,要基本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应提高德育教师自身的思想素质。德育教师主要通过课堂授课(第一课堂)和参与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第二课堂)两个渠道展开工作。要使这两个课堂的质量得到保证,对德育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很高,尤其是思想素质。尽管两个课堂的教育方式和内容都有差异,但目标是一致的,就是通过课堂这个载体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因此,德育教师思想水平的高度决定和影响着学生德育水平的程度。俗话说:要想让学生有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其次,应提高德育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作为一种工作,德育工作也是一种专业技能。这是毋庸置疑的。民办中学德育教师应该努力钻研德育理论,掌握中学德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与德育理论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吸取人类文化的精华,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更好地开展中学德育工作。但是,德育工作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那就是这项工作与工作者本人的道德素质密切相关。很难想象一个道德素质很差的人,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还会有什么影响力,即使其专业技能再好,对工作的成效也毫无益处。因此,要使民办中学德育工作保质保量,德育教师不管是兼职还是专职,都只有较高道德水平的教师才能胜任。

(三)营造良好德育氛围,促进学生道德自觉乐于践履

民办中学范文篇4

关键词:民办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

随着基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民办中学以现代化的校园环境,信息化的教学设施,科学化的教学管理,全面化、国际化、个性化的培养目标占据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由于民办中学德育工作机制不健全、管理者不重视、德育工作者调动频繁等原因,民办中学德育工作比较落后,基本只满足于学生业余活动的需求和个性化的需求,缺乏精神价值上的引领。而加强德育工作,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的重要保障。本文以自身经验为基础,对提高民办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在文化知识中融入德育教育

我国中学一般每天八节课,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左右,占据学生在校的绝大部分时间。因此,无论是公办中学还是民办中学,课堂教学都是提高学生学识,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渠道。(一)完善政治课堂,加强德育教育中学政治课堂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最主要的课堂,其教育目标是帮助中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由于政治课堂文化知识相对轻松,不少学生将政治课堂作为放松大脑的娱乐阵地,没有达到政治课堂应有的教学目标和效果。因此,需要完善政治课堂,加强德育工作。要求我们从如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第一,要优化教育内容,增强政治教材的感染力。中学道德与法治主要包括了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以及国情国策教育。高中政治包括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四本必修课以及多本选修课。无论是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还是高中的政治教材,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居多,教材的实例简单落后,缺乏时代性和感染力,不能与学生所处的日常生活情感产生呼应,因此很难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而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传统优秀文化的教育要贯穿国民教育的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因此在政治教材编写中可加入传统文化的内容,丰富政治教材的素材,用中华文明中蕴含的传统美德等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另外,政治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教材编写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政治学科教研组需加快教材更新和改版的频率,以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作为政治教材的实例,比传统政治教材老套的故事更有感染力。第二,要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政治课堂的趣味性。由于考试的压力及教师自身素质问题,传统的政治课堂以教师灌输为主,讲解知识点为主要内容,缺乏趣味性,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近几年,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生为本,注重课堂生成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然而,大部分情况下,很多政治教师只有在上公开课或者赛课的时候才会认真设计课堂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课堂生成。政治教师应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让政治课堂富有生机和活力,受学生喜爱。第三,要完善考核办法,增强政治课堂的育人性。目前中学对学生的学习评估还是以考试分数为主。政治学科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是知、情、信、意、行融为一体的学科。因此对学生的考评不能只看考试分数,更应观察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行为,增加行为分,形成一套考试分数和行为考察相结合的考评制度。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打分,按比例纳入最后总得分,让学生明白行为和认知同样重要,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二)利用其他课堂,渗透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不应只是政治教师和学校专门德育工作者的工作,而应是全体教师的工作。所有教师都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本学科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本学科知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此外,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一文中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德育教育应贯穿所有科目。教师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然引入德育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一方面,对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而言,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再进一步以做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高层次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其次,好的课堂,老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自觉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文科科目,本身就涉及许多关乎国家历史和国家大事的知识点,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另外,教师要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培养学生做实验求真知的探索实践能力;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树立诚信做人的道德品质,敦促学生考试不弄虚作假、处事言而有信等等,这些方法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另一方面,对于音乐、美术、体育、劳技等素质拓展课而言,教师要充分挖掘此类课程当中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以优秀的民族乐曲、民间美术、特色的地方戏曲、舞蹈、武术来陶冶学生情操,开阔学生眼界,了解多元的文化艺术形式,从而在欣赏和实践的过程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让学生在优秀的文学艺术氛围中怡情养志,修身养性。

二、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阵地,用文化环境促进德育教育

民办中学多为全寄宿制学校,校园是中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最主要场所。校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的德育资源,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起着重要作用。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分为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学校领导及教师应理解校园文化对学生的重要作用,努力创建良好的校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改进物质环境,创建现代校园。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实际上指的就是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对于全日制学生而言,校园就是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场地。学习上的硬件设施建设和生活中的硬件设施建设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首先,教学设备应现代化、信息化。教学设备是教师教育学生学的技术载体,起着提升教学效果、完善教学过程的重要作用。学校应加大对于教学设备的投资,引进最先进的电教信息化设备,安装先进的教学多媒体系统,集数字实物投影仪、大平板电脑、IP数字广播系统于一体,整合最先进的数码平台和无线分屏操作系统,让教师能方便,快捷的授课,生动形象的讲课;让学生能高效率的听课,也能让德育教育资源最大化在校园流通。此外,图书馆、计算机教室、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也应按照最高标准配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生活设施应一应俱全。学生公寓楼、师生餐厅、室内体育馆、田径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等场地缺一不可。学生既然在校园内生活,校园就应该模拟成一个小型的社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学生除了学会学习,还要学会一些生活的基本技能。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费等。(二)构建文化环境,实现内涵校园。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实际上指的就是学校德育软环境。德育软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学校采取各种方法,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构建文化环境,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道德品质。第一,将德育内容融入学校办学理念当中。民办学校若想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口碑,必须有正确的办学理念与育人特色。将德育的相关内容融入学校办学理念当中,能让学生从最开始进入学校学习时,就明白学校的育人目标,明白自己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能在无形当中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第二,在宣传和培育榜样力量中融入德育教育。榜样力量对于中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学生大多数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赞扬和关注。他们一方面会羡慕榜样人物,想和他们成为朋友,另一方面,也会向榜样人物学习,让自己也变得更加优秀。学校要善于抓住中学生的心理,首先利用校史馆展示优秀校友的故事,并定期请优秀校友返校做演讲。其次,利用学校宣传栏、校园刊物、校园广播等表彰师生中道德模范,让师生在寻找和评选道德模范的过程中,弘扬和培育以仁爱和无私为核心的“最美精神”,在整个校园营造出一种追求真、善、美的氛围,让学生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第三,在学校文明教育中增进德育教育。例如,通过校史讲解,增强学生的自豪感;通过唱校歌,背校训,培养学生的使命感;通过穿校服,佩戴红领巾,举止文明等日常行为规范,规范学生的行为;通过升旗仪式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德情操。(三)完善宣传手段,开展德育工作。宣传在任何领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宣传得好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价值指引。学校利用宣传手段进行德育教育要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学校广播,校园、班级周刊、学校宣传栏等传统宣传手段进行开展。将师生的优秀事迹或社会中的好人好事进行相应报导,用实际事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全媒体、自媒体、微媒体等现代多媒体平台。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德育工作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充分运用网络资源,转变德育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思想,促进德育工作人性化、个性化、时效化,增强其亲和力、感染力,突出校园网络育人功能。学校要培养一批信息技术人才,建立学校的官网,官微和微信公众号,校办老师和德育老师专门负责,坚持主流的价值引导,将编辑好的新闻内容及时推送到各平台。传统媒体和现代新媒体相互融合,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学校要紧握时代脉搏,开展德育工作。

三、以活动为载体,在各类实践中开展德育工作

学校开展各类活动的目的:一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二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活动主要由团委组织和开展,各年级组长和各班主任配合与支持。学校各类活动的开展也越来越成为学校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因此受到校领导,家长和学生的重视。学校德育可以以学校各类活动为载体,在各类实践活动中开展德育工作,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然而并不是什么样的活动都具有德育功能,活动的开展要想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需要经过精心的策划和组织安排。(一)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在总体上安排和规划“五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活动的开展不能是随性任意的,而是经过精心的策划和科学的安排,环环相扣的。校园“五节”指的是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和社团节,基本涵盖了所有的校园活动,学生喜闻乐见,参与度极广。体育节作为每学年“五节”的开篇之作,一般在10月初开展,旨在增强学生体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体育节除了跑步、跳高、跳远等个人项目,更应安排班级篮球赛、班级足球赛、拔河比赛、班级跳绳比赛等集体项目,让学生在体育节中亲身体会竞争与合作,明白团结协作的力量,增强班级凝聚力。艺术节展现青春风采,畅游艺术海洋。主要包括歌唱比赛、舞蹈比赛、演奏大赛、书画比赛和主持人大赛,个人或集体参赛皆可。一般在11月底开始,通过各类比赛选出优秀节目,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加以改进,最终在校园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暨元旦文艺汇演的大舞台上向全校师生表演,并喜迎新年。书法和绘画的优秀作品在学校艺术楼展出,供学生和家长参观。艺术节鼓励学生敢于展现自我,体现个性特长,用艺术的方式自我调节,滋养心灵。读书节是新学期开学之初的活动,一般在3月初开展,在万物复苏的春季,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内容涵盖了读书节手抄报比赛、中英文朗诵比赛、最强大脑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能增长学生的见识,让学生热爱学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科技节一般在4月份开展,主要包括各类模型大赛以及科技创新作品大赛等等。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模型,并且自主设计科技产品,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会有老师指导参加国内外各类中学生科技大赛。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精神。社团节作为“五节”的闭关之作,实际上是对一年以来社团活动的总结,学生在9月自主选择加入参加社团。在每年的5月初开展社团节,向全校师生汇报和展示本社团一年来的学习和实践成果,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策划、排练和表演,全面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精彩纷呈的“校园五节”成为引领孩子夯实双基、培养习惯、健全身心、张扬个性、锻炼能力的大好平台,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做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奠定了结实的基础。(二)校内志愿者活动与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将校内、校外相结合,教师、家长、社会齐心协力,为学生进行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促使德育教育顺利进行。第一,要规划好活动内容。校内志愿者活动与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要以提高学生道德情操,培养传统美德为主要目的。校园志愿者活动一般是指,学生以校园为活动范围,以校园、老师、学生为服务对象的一种无私的不求回报的义务活动。例如,校园义工活动,即可利用学生晚饭后的休息时间,将学生按班级分批次,义务打扫校园公共环境卫生、拾掇校园内的白色垃圾,义工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养成不随地乱扔垃圾的好的习惯,树立劳动最光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一对一学习互助活动,让成绩好的同学帮助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一般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和家委会组织安排,在寒假和暑假分别开展一次或两次让学生走近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亲近大自然的活动。例如,关爱贫困老人和留守儿童活动,家长通过社区了解相关的信息,带孩子看望贫困老人和留守儿童,并献上自己的小小爱心,培养孩子关爱他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优秀品质。走进工厂系列活动,家长带领学生参观当地有影响力的企业,聆听企业家的故事,感受上班族的生活,培养学生树立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精神。保护水质活动,家长带领学生亲临家乡的河畔,考察家乡的水质。学生和家长一起制作保护水源宣传册,发给广大市民,呼吁大家珍惜、保护水资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多项能力。第二,做好前期宣传工作。思想决定行动。要想让志愿者活动和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需提高学生和家长对于活动的认识,因此,前期的宣传工作十分重要。学校教师和班主任可以制作与活动内容相关的创意海报,动画视频等张贴或在学校宣传栏和学校相关媒体平台,吸引学生和家长的兴趣,从而主动投身于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第三,做好活动总结。活动的过程一般学生都是愿意积极参与的,但是,要想达到活动预期的德育效果,需要对活动进行总结和升华,让学生深刻体会活动的价值与意义。例如,校内志愿者活动,可以通过征文比赛或者绘画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将参加活动的感悟通过文字或者绘画表现出来,将优秀的作品在学校宣传平台上展出。而关于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可以在新学期之初,举办“不一样的寒假作业”的展示大会。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与学生合作,制作PPT或者情景剧等,通过多种方式将本班同学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呈现出来,先年级内进行评选,再由年级推选优秀作品在校级表彰大会上向全校师生展示。(三)组织好校园常规活动,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校园常规活动,一般是指各学校都要定期举行的活动。例如,升旗仪式、入团及少先队员退队等活动。升旗仪式除了旗手由团委统一选拔、培训和安排,其余可按班轮流。团委给定升旗主题后,班主任和本班同学一起策划升旗仪式的具体形式,合理安排人员,体会升旗的庄重感和仪式感。入团是要选取比较优秀的学生加入中国共青团,在学生自愿报名之后,要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考察,考察合格才能入团。首先,班主任可以以学生和任课教师的投票为依据,推荐学生参加入团培训。其次,入团培训一般由团委老师、政治老师和历史老师主持,向学生全方位讲解中国共青团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最后,要通过考核才能最终加入中国共青团。少先队员退队一般在每年的六一的前一天,主要是初一的学生。举办少先队员退队仪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身份的变化,自己已经走向人生新的阶段,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组织好这些常规活动,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共青团的热情,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四)开展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增进学生的家国情怀。民族传统节日具有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的功能。而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实际情况是,学生热衷于过西方节日,比如愚人节、万圣节、圣诞节等等。每到这种节日,校园里就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氛围和气息,学生自发的过洋节。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沉淀,而学生期待中国传统节日的到来往往是期待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到来,可以利用小长假在家休息或者跟着父母出去旅行,过节的氛围不浓厚。因此,学校要组织开展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例如,清明节可以利用大课间时间组织学生缅怀先烈,中秋节可以利用手工课自己动手制作月饼、元宵节可利用班会课进行猜灯谜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和践行“爱国、友善、孝顺”等传统美德,提升中学生对于本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增进家国情怀。德育不是简单的道德知识的传授,而是为了培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民办中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阵地,必须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阵地,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人民日报.2017-02-28(001).

[2]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人民日报.2017-01-26(006).

[3]石书臣.论治国理政的青少年学生德育工作思想.教学与研究.2017(1).

[4]王斌刚.中学德育管理中的三个提升.教学与管理.2016(10).

[5]张俭.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中学德育创新论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4).

[6]袁园.中学德育课程实施的问题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13(10).

民办中学范文篇5

由于历史及体制等方面的原因,过去基层党组织搞形式主义的现象比较严重,诸如会议多、文件传达多、检查多,使得许多党的干部忙于传达文件、写材料、搞总结,没有时间做有实效性的工作。这种现象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严重影响工作作风,使原本有入党要求的青年教师进退两难,而我校的中青年教师大多是前几年从其他学校挑选出来的教学骨干、实干者和教学能手等,他们对形式主义普遍感到厌烦。学校党支部从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出发,在工作中充分体现效益、效率、效果的原则,努力做到“不唯上、只唯实”,杜绝形式主义。

1.开短会,讲短话,严格限定参加会议的人员和范围。可开可不开的会不开;能支委会解决并分头传达的会决不开全体大会;能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开的会不放在上课时间开,以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每次开会务必准时,不拖沓,能半小时结束的会不拖到40分钟。在最近做的一次民意调查中,全校只有一位教师认为党支部因会议多而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仅占4.2%。

2.减少活动项目,以创新的精神克服形式主义。开展任何一项活动,都真正从工作需要出发,充分体现效益优先的原则,不干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却收效甚微的事。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敢于冲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各种思想禁区,而代之以适应时展的、生动活泼的、为广大教职工所喜闻乐见的,富有活力的工作形式、方法和手段。

3.想群众所想,抓凝聚力工程。近年来,党支部为群众办实事已成为一项制度:每两周有一次教师文体活动,为每个过生日和有喜事的教师送上祝福,对生病和义务鲜血的教师关心到家,利用寒暑假上门慰问困难家庭并悉心听取他们对学校和党支部的意见。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教师们普遍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教师认为党支部十分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并对校党支部的工作表示肯定和满意。

通过一系列重实效、轻形式的举措,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工作作风得到了改善。调查显示,83.3%以上的教师认为,我校的党员真正在群众中发挥了带头模范作用。良好的形象和工作作风使青年教师看到了党的希望、学校的希望,党组织是真心实意为老百姓服务的。因而,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教师主动向党组织靠拢,目前,我校的入党积极分子有10人,占在职非党员教师的35.7%。

二、量化考核,体现民意,完善发展机制

在我校这么多优秀的中青年教师构成的一个强势群体中确定谁作为下一个发展对象,发展了谁别人肯定有不服的。过去往往是由支委会或全体党员协商决定发展对象,再召开群众座谈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但这样操作往往主观性较大,未必能体现民意,而且参加座谈会的群众代表又往往是支部成员选定,在潜意识中会挑选与发展对象关系较好的教师。显然,这种方式组成的群众座谈会代表往往缺乏代表性;加上代表在轮流发言时一味唱赞歌,致使座谈会的“水分”较大,可信度较低。下表是我们对群众所作的民意调查中的一题“你觉得入党积极分子被列为发展对象应该怎样确定?”的调查结果:

选项

支委会说了算,我信任他们

全体党员投票决定

群众投票决定,群众的眼睛亮

先听群众意见,再由党支部决定

人数

2

2

7

13

比例

8.3%

8.3%

29.2%

54.2%

由此看出,群众对完全由党支部或党员选定发展对象十分反感,因为这样做很有可能造成“个人说了算”、暗箱操作以及发展党员过程中的“唯上”现象等。据此,我们引入了量化考核机制,制定了《发展对象群众意见调查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态度、工作成绩和知识结构等四大方面(每一方面又分为几个细指标)由群众来打分,择得分高者再由党支部讨论作为发展对象。

在操作过程中,对各项指标内容及分值可不断调整和完善。比如,经群众调查发现,“在发展预备党员时,首先应考虑的是什么?”时,结果如下:

选项

师德表现

工作实际效果

与周围教师的合作关系

学历资历

人数

17

5

2

比例

70.8%

20.8%

8.3%

可见,群众对发展党员的首要因素放在师德表现上,与党支部对发展对象的考察重点不谋而合;没有人将学历资历放在发展党员的首选因素,究其原因,可能是我校的入党积极分子的学历全为本科或本科以上,因而在这一点上没有区分度。据此,我们在今后的考核中,将加大师德修养方面的考核力度,同时,减少在学历资历方面的分值,以使选拔更公正,更客观。

通过上述改进,能最大范围、最大程度地让广大群众对发展对象发表意见,充分体现广泛性和真实性,有利于增强党员发展工作的透明度,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有利于入党积极分子之间的良性竞争,也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纯洁性、战斗力和感召力。

三、结对子,促成长,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民办中学范文篇6

以目前的标准衡量,我应该是个失败者,所以今天也没必要去东拼西凑一些闪光点来减轻自己的罪孽,就谈谈这一年来的一些感受和想法吧。

还很清楚地记得来育才应聘的情况,那是一个暖暖的冬日的午后,被校长的口才和理想折服,内心澎湃着激情就像那时的太阳,心想着能够在这样一所风气与教学俱佳的学校工作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想象着百年名校的功劳簿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想象着名垂青史,流芳百世。多年之后,许多人问我为什么那时会放弃公办学校的工作机会,我不想说自己是一个多纯粹的人,但初出茅庐的我在很多想法上确实有洁癖,见不得那些体制上的弊病,所以一腔热情地选择了这里,从而忽略了作为一所民办中学必然狠抓分数这一与我的理念相背离的特点,当然,按照校长的观点,我是没有资格谈理念的,党教育我们,只有保障了生存权之后才能谈人权,而我这种狂妄之辈,竟然在部分老百姓的温饱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的情况下大谈资本主义的所谓精神自由,表现在工作上就是无视学校的生命线而宣扬分数无用论,鼓动学生追求虚妄的独立之人格及自由之思想,基础没有打好,规矩没有做好就追求更高层次,看到过一句话,说人专注于生活则俗不可耐,专注于工作则僵而无味,专注于信念则妄而无实,我就是属于这种虚而不实的人,结果弄得班里乌烟瘴气,人心涣散,不思进取,学生不能踏实学习,不服管教,并且爱与老师针锋相对,怀疑老师的权威,我实在是万恶不赦。

认真反思这一年来的生活,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首先是无知无畏期。刚进育才,凭着满腔热情,凭着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少的可怜的实践经验,凭着自以为是的“理念”,想在这里大展拳脚,不期望桃李满天下,也希望自己能成为教育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于是,说话和打扮年轻化,依靠自己的年龄优势混进学生队伍,采取感情攻势,妄图通过深入敌人内心来管理班级,殊不知,严重低估了学生的能力,56个活泼可爱的生命马上让我招架不住,转眼就被他们骑在头上,甚至面临被他们同化的危险,我英勇地告诉学生我们要走自己的路,有什么压力我来抗着,那时的我,真的好傻好天真,幸亏学校和家长的口水将我及时唤醒。

随后就是第二阶段,我称之为迷惘期。世界就是这样,当所有人都告诉你你错了的时候,你便会不自觉地叩问自己的心灵:我真的是对的吗?我还要坚持吗?特别是当考试名次一次又一次冲击我幼小的心灵,我那可怜的自尊心一点点被吞噬,然后我开始极度地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青春与阳光,觉得年轻是一种罪,甚至否定自己的追求,而对于来自家长和学校的声音,来自不管懂不懂教育的我们的“衣食父母”的言语全盘接受,深刻地反省自己的不是,对学生严厉呵责甚至打骂,恨铁不成钢,而且声音大到往往影响到对面办公室校长的工作,我深刻认识到那些可爱的家长把可爱的孩子送到我班里来,是来考重点高中,以后要读名牌大学,然后要成为大官、大老板,为民造福的,而不知天高地厚的我竟然任性地无视我国的人才短缺,无视我们收入来源的需要,面目何其可憎,那时的我痛下决心,一定要以全新的姿态给世人全新的面貌,做到生活、工作和信念三者合一,脚踏实地。于是我整日以育才的第一价值观要求自己,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是扪心自问“你在为谁工作?

然而人是多么渺小无奈的动物,我跟学生说过,16岁以前是命运决定性格,16岁以后是性格决定命运,现在的我就是性格决定命运的年龄,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我很悲哀的发现比起能否实现共产主义,我更关心晚饭有没有鸡腿。

所以第三阶段是冷静、反思、成熟的阶段。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我逐渐平静下来,并认真地分析了自己和环境,重新认识自己的想法和性格,也许自己善良仁慈与世无争的个性不大适合在这样一个充满竞争意识的环境中当班主任吧,这种仅凭自己喜好和感情做事的态度很容易误人子弟,但自己又是一个明知错而不思改变的人,一个不愿违背自己感觉的人,当知道自己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也不愿自己被环境改变,哪怕伤痕累累。认识到了这些,我也就不再强求什么,我想我担当不起这些孩子出人头地的未来。所以我很平静地接受学校的安排,目前的状态是教学和管理互相影响,结果都没有得到提升,接下去的两年里,我想我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钻研业务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公务员之家

民办中学范文篇7

以目前的标准衡量,我应该是个失败者,所以今天也没必要去东拼西凑一些闪光点来减轻自己的罪孽,就谈谈这一年来的一些感受和想法吧。

还很清楚地记得来育才应聘的情况,那是一个暖暖的冬日的午后,被校长的口才和理想折服,内心澎湃着激情就像那时的太阳,心想着能够在这样一所风气与教学俱佳的学校工作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想象着百年名校的功劳簿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想象着名垂青史,流芳百世。多年之后,许多人问我为什么那时会放弃公办学校的工作机会,我不想说自己是一个多纯粹的人,但初出茅庐的我在很多想法上确实有洁癖,见不得那些体制上的弊病,所以一腔热情地选择了这里,从而忽略了作为一所民办中学必然狠抓分数这一与我的理念相背离的特点,当然,按照校长的观点,我是没有资格谈理念的,党教育我们,只有保障了生存权之后才能谈人权,而我这种狂妄之辈,竟然在部分老百姓的温饱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的情况下大谈资本主义的所谓精神自由,表现在工作上就是无视学校的生命线而宣扬分数无用论,鼓动学生追求虚妄的独立之人格及自由之思想,基础没有打好,规矩没有做好就追求更高层次,看到过一句话,说人专注于生活则俗不可耐,专注于工作则僵而无味,专注于信念则妄而无实,我就是属于这种虚而不实的人,结果弄得班里乌烟瘴气,人心涣散,不思进取,学生不能踏实学习,不服管教,并且爱与老师针锋相对,怀疑老师的权威,我实在是万恶不赦。

认真反思这一年来的生活,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首先是无知无畏期。刚进育才,凭着满腔热情,凭着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少的可怜的实践经验,凭着自以为是的“理念”,想在这里大展拳脚,不期望桃李满天下,也希望自己能成为教育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于是,说话和打扮年轻化,依靠自己的年龄优势混进学生队伍,采取感情攻势,妄图通过深入敌人内心来管理班级,殊不知,严重低估了学生的能力,56个活泼可爱的生命马上让我招架不住,转眼就被他们骑在头上,甚至面临被他们同化的危险,我英勇地告诉学生我们要走自己的路,有什么压力我来抗着,那时的我,真的好傻好天真,幸亏学校和家长的口水将我及时唤醒。

随后就是第二阶段,我称之为迷惘期。世界就是这样,当所有人都告诉你你错了的时候,你便会不自觉地叩问自己的心灵:我真的是对的吗?我还要坚持吗?特别是当考试名次一次又一次冲击我幼小的心灵,我那可怜的自尊心一点点被吞噬,然后我开始极度地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青春与阳光,觉得年轻是一种罪,甚至否定自己的追求,而对于来自家长和学校的声音,来自不管懂不懂教育的我们的“衣食父母”的言语全盘接受,深刻地反省自己的不是,对学生严厉呵责甚至打骂,恨铁不成钢,而且声音大到往往影响到对面办公室校长的工作,我深刻认识到那些可爱的家长把可爱的孩子送到我班里来,是来考重点高中,以后要读名牌大学,然后要成为大官、大老板,为民造福的,而不知天高地厚的我竟然任性地无视我国的人才短缺,无视我们收入来源的需要,面目何其可憎,那时的我痛下决心,一定要以全新的姿态给世人全新的面貌,做到生活、工作和信念三者合一,脚踏实地。于是我整日以育才的第一价值观要求自己,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是扪心自问“你在为谁工作?

然而人是多么渺小无奈的动物,我跟学生说过,16岁以前是命运决定性格,16岁以后是性格决定命运,现在的我就是性格决定命运的年龄,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我很悲哀的发现比起能否实现共产主义,我更关心晚饭有没有鸡腿。

所以第三阶段是冷静、反思、成熟的阶段。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我逐渐平静下来,并认真地分析了自己和环境,重新认识自己的想法和性格,也许自己善良仁慈与世无争的个性不大适合在这样一个充满竞争意识的环境中当班主任吧,这种仅凭自己喜好和感情做事的态度很容易误人子弟,但自己又是一个明知错而不思改变的人,一个不愿违背自己感觉的人,当知道自己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也不愿自己被环境改变,哪怕伤痕累累。认识到了这些,我也就不再强求什么,我想我担当不起这些孩子出人头地的未来。所以我很平静地接受学校的安排,目前的状态是教学和管理互相影响,结果都没有得到提升,接下去的两年里,我想我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钻研业务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民办中学范文篇8

以目前的标准衡量,我应该是个失败者,所以今天也没必要去东拼西凑一些闪光点来减轻自己的罪孽,就谈谈这一年来的一些感受和想法吧。

还很清楚地记得来育才应聘的情况,那是一个暖暖的冬日的午后,被校长的口才和理想折服,内心澎湃着激情就像那时的太阳,心想着能够在这样一所风气与教学俱佳的学校工作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想象着百年名校的功劳簿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想象着名垂青史,流芳百世。多年之后,许多人问我为什么那时会放弃公办学校的工作机会,我不想说自己是一个多纯粹的人,但初出茅庐的我在很多想法上确实有洁癖,见不得那些体制上的弊病,所以一腔热情地选择了这里,从而忽略了作为一所民办中学必然狠抓分数这一与我的理念相背离的特点,当然,按照校长的观点,我是没有资格谈理念的,党教育我们,只有保障了生存权之后才能谈人权,而我这种狂妄之辈,竟然在部分老百姓的温饱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的情况下大谈资本主义的所谓精神自由,表现在工作上就是无视学校的生命线而宣扬分数无用论,鼓动学生追求虚妄的独立之人格及自由之思想,基础没有打好,规矩没有做好就追求更高层次,看到过一句话,说人专注于生活则俗不可耐,专注于工作则僵而无味,专注于信念则妄而无实,我就是属于这种虚而不实的人,结果弄得班里乌烟瘴气,人心涣散,不思进取,学生不能踏实学习,不服管教,并且爱与老师针锋相对,怀疑老师的权威,我实在是万恶不赦。

认真反思这一年来的生活,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首先是无知无畏期。刚进育才,凭着满腔热情,凭着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少的可怜的实践经验,凭着自以为是的“理念”,想在这里大展拳脚,不期望桃李满天下,也希望自己能成为教育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于是,说话和打扮年轻化,依靠自己的年龄优势混进学生队伍,采取感情攻势,妄图通过深入敌人内心来管理班级,殊不知,严重低估了学生的能力,56个活泼可爱的生命马上让我招架不住,转眼就被他们骑在头上,甚至面临被他们同化的危险,我英勇地告诉学生我们要走自己的路,有什么压力我来抗着,那时的我,真的好傻好天真,幸亏学校和家长的口水将我及时唤醒。

随后就是第二阶段,我称之为迷惘期。世界就是这样,当所有人都告诉你你错了的时候,你便会不自觉地叩问自己的心灵:我真的是对的吗?我还要坚持吗?特别是当考试名次一次又一次冲击我幼小的心灵,我那可怜的自尊心一点点被吞噬,然后我开始极度地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青春与阳光,觉得年轻是一种罪,甚至否定自己的追求,而对于来自家长和学校的声音,来自不管懂不懂教育的我们的“衣食父母”的言语全盘接受,深刻地反省自己的不是,对学生严厉呵责甚至打骂,恨铁不成钢,而且声音大到往往影响到对面办公室校长的工作,我深刻认识到那些可爱的家长把可爱的孩子送到我班里来,是来考重点高中,以后要读名牌大学,然后要成为大官、大老板,为民造福的,而不知天高地厚的我竟然任性地无视我国的人才短缺,无视我们收入来源的需要,面目何其可憎,那时的我痛下决心,一定要以全新的姿态给世人全新的面貌,做到生活、工作和信念三者合一,脚踏实地。于是我整日以育才的第一价值观要求自己,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是扪心自问“你在为谁工作?

然而人是多么渺小无奈的动物,我跟学生说过,16岁以前是命运决定性格,16岁以后是性格决定命运,现在的我就是性格决定命运的年龄,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我很悲哀的发现比起能否实现共产主义,我更关心晚饭有没有鸡腿。

所以第三阶段是冷静、反思、成熟的阶段。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我逐渐平静下来,并认真地分析了自己和环境,重新认识自己的想法和性格,也许自己善良仁慈与世无争的个性不大适合在这样一个充满竞争意识的环境中当班主任吧,这种仅凭自己喜好和感情做事的态度很容易误人子弟,但自己又是一个明知错而不思改变的人,一个不愿违背自己感觉的人,当知道自己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也不愿自己被环境改变,哪怕伤痕累累。认识到了这些,我也就不再强求什么,我想我担当不起这些孩子出人头地的未来。所以我很平静地接受学校的安排,目前的状态是教学和管理互相影响,结果都没有得到提升,接下去的两年里,我想我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钻研业务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民办中学范文篇9

目前,我市有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499所,占全市学校总数3463的14.41%。民办教育资产总值为18.15亿元,教职工9156人,在校学生12.35万人。其中今年上半年新批民办学校46所,其中高中1所,初中2所,幼儿园39所,培训学校4所。我市民办教育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

二、主要成绩。

1.民办学校办学档次整体提升较快。

我市关于“支持合法办学,打击非法办学,鼓励优质办学”的管理策略初见成效。截止目前为止,全市75所民办学历教育学校中,优质办学占80%,受到欢迎。其中,全市8所民办学校评为省市重点和市级示范学校。其中麻城市博达学校、麻城市华英学校、罗田县育英高级学校、蕲春县益才高级中学、鄂东华宁高级中学、黄梅县晋梅中学、黄冈外国语高级中学等7所民办学校被评为市级示范学校,黄梅兴华中等专业学校被评为湖北省重点职业技术学校。今年有麻城市华英1所义务教育学校被授予省级五星级民办学校。蕲春县益才高级中学、黄冈市代代红幼儿园受到国家教育部表彰。黄冈市育英学校受到全国民办协会表彰。麻城市博达学校等7所学校,黄冈市代代红幼儿园等4所幼儿园和姜炎清等5位中小学校长,姚秀玲等5位园长和刘建斌、杨凌等40名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受到省教育厅表彰奖励。

2.民办学校质量提高,参加高考、中考效果明显。全市优质民办学历教育学校,弥补了我市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其中23所民办高中高考成绩较为明显。其中罗田县育英高级中学486人参加高考,上本科线312人,其中徐露同学文科571分,获全县第一名。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1300人参加高考,上一本线63人,创该校新纪录。据黄冈中学报道,该校今年高考前20人中,来自全市民办初中生源占8人。团风县楚天学校高考考场实现了全空调配置,填补黄冈市高考考场无空调配置的一项空白。全市民办初中应届毕业生参加中考成绩突出,中考过重点线225人,占应届毕业生25%,其中达到黄冈中学录取线82人。

3.无证办园的现象大幅减少,高档次幼儿园不断增多。我市幼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通过发展民办幼儿园完善幼儿教育体系,其中民办幼儿园占97.82%。目前9个县市区已基本完成了幼儿园的清理整顿工作。经过清理整顿,全市民办幼儿园办园条件大幅提升,比建高档次幼儿园热度不断攀升。目前具有高档幼儿园的县市区有:团风县、黄州区、武穴市、蕲春县、黄梅县、英山。其中武汉大学团风县小太阳幼儿园投入1200万元,建成黄冈第一家有塑胶运动场、墙壁和地板用泡沫装璜等高档设施设备的幼儿园,建筑档次为全市之最。

4.我市关于民办学校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按照国家惠民政策,市财政局和教育局高度重视,组织专人,召开专题会议,在落实了全市13所民办中职学校贫困生补助359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又在市直与公办学校同步落实了5所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公用经费共计160.56万元。落实此项惠农的政策意义大,效果好,受到民办学校和新经济实体、个体工商户及择校生和外出务工人员的欢迎,使民办学校在读的学生和家长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温暖。在年初国家七部委惠农政策检查中,我市此项政策落实迅速得到七部委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和称赞。

5.民办教育配套政策加紧制定和实施,为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储备后劲。

按照市政府关于民办教育要做到“三落实”的精神,我市加快制定民办教育配套政策。市政府关于起草的《黄冈市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办法》已数易其稿,择机颁布施行。全市有7县市区制定和颁发了支持民办教育配套政策性文件并加大实施力度。11个县市区均成立了社管办,配备了专兼职管理人员21人,其中团风县、武穴市、麻城市成立了专设机构;麻城、武穴、团风等县市,由教育局发文明确乡镇中心学校设民办教育专干,工作积极主动,为持续健康发展民办教育,有利于教育深化改革探索和积累经验。

6.民办教育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民办教育的办学环境逐步优风,民办教育的教师地位进一步提高,民办学校的负责人参政议政能不断加强。全市民办学校已有政协委员人大代表7人,其中有4人选为市政协委员和市人大代表。今年全市通过“两会”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提案和议案有56件,其中市政协委员和市人大代表提案和议案4件,比上年增加50%。继罗田县育英高中校长汪士林去年被选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之后,今年四月,民办红安县外国语学校校长汪建民被红安县委选拔任命为红安县教育局副局长。团风,英山,黄梅,红安,武穴,罗田等县市区的民办学校教师除享受公办学校教师的相关同等待遇外,在公办教师选聘中,民办学校的教师也纳入同期管理,民办学校教师被选聘为公办教师后,仍在民办学校任教的,其教师资格实行“三实现一恢复”。

7.加强对外合作办学工作研究与管理。据初步统计,全国未经授权擅自打着黄冈牌子办学的共88所,比上年度增加50%,遍布除西藏外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其中自称“黄冈学校”的25所,自称“黄冈实验学校”的48所,自称“黄冈中学分校”的15所。在这些所谓的“黄冈学校”中,办学认真的数量很少,大量的是以营利为目的,名不副实。有的甚至在黄冈拉的草台班子,到外地办“黄冈学校”,也自称是黄冈名师,黄冈中学的质量,严重败坏黄冈教育的名声。根据市政府保护和发挥黄冈教育品牌的精神,我局代拟的《黄冈市对外合作办学管理意见》已三易其稿,修改完毕后,将争取早日提交讨论通过。

三、存在的问题

1.民办教育工作“三落实(组织落实,政策落实、管理落实)”落实还远未到位。特别组织落实工作到位做得不够。民办教育管理工作量大、责任大,极易造成负面作用。

2.审批民办学校不够规范。应该按《行政许可法》规定的程序办理,按《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实施条例规定“六独立”条件审批。有的同志不懂,也不问,善自作主,留有行政审批赎职隐患。

3.在民办幼儿园清理整顿工作,有的县态度不坚决,至今未彻底完成。

民办中学范文篇10

关键词:衡中模式;超级中学;依法治教;基础教育治理

2017年4月,依托于衡水中学创办的民办学校衡水第一中学在浙江嘉兴平湖市开办分校。据新闻报道,这是全国范围内的第18家“衡中系”分校。“衡中模式”再一次进入舆论漩涡。5月5日,教育公益机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向教育部“举报”衡水中学等超级中学违规办学,教育部要求河北省教育厅进行专项检查。6月1日,河北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对河北衡水中学、衡水第一中学办学行为进行整改的通知》(冀教基〔2017〕17号),指出衡水中学、衡水第一中学(简称“衡水一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规范甚至违规办学招生的情况,并提出了若干项整改要求。随后,石家庄、承德、廊坊等多地教育部门发文,限制衡水一中在当地招生。长期以来,“衡中模式”备受争议,支持与反对的声音都很强烈。本文拟对“衡中模式”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其办学的核心问题症结和折射出的基础教育治理困境,并探讨破解对策。

一、“衡中模式”办学的核心问题

多年来,“衡中系”学校以出产高考状元以及众多学生考上北大清华而名声在外,形成了擅于打造高考神话的“衡中模式”,成为一些媒体和学生家长追捧的对象。但从教育规律来看,“衡中模式”的出现与扩张,存在着不合理、不正当之处,其办学的核心问题涉及两个方面。1.公办与民办不分,以民办学校名义实现教育资源集中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教育办学体制改革逐步实施,国家鼓励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名校办民校”成为普遍的浪潮。尤其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法律与政策环境。衡水中学成立于1951年,是河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但成绩并未特别突出,仅仅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所普通高中。衡水中学成为中学“名校”的过程,与其开办民办学校是密不可分的。1999年,依托于衡水中学的公办民助高中滏阳中学成立,学校的教学进度、管理考核等均与衡水中学一致。2013年2月,河北泰华锦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出资,与衡水中学共同成立了民办性质的衡水一中,其官网介绍,“管理、师资、招生、教育、教学均以衡水中学为依托”。“名校办民校”并未超出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的相关规定,但从20世纪90年代末伊始,“名校办民校”就存在着公办与民办不分、“一校两制”的问题,实质上是公办学校以民办的名义办“校中校”,是一种打着法律与政策幌子而成立的“假民办”。法律法规与政策对这种办学行为是坚决禁止的。根据2004年实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六条,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应具独立法人、独立办学、独立财务、独立招生、独立发证“五独立”。2016年5月12日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2016年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中要求:“逐步规范公办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行为。坚决纠正公办学校变相以民办学校名义收费、‘校中校’等违规行为,防止公办学校优质办学资源异化和流失。”[1]多年来,衡水中学与其相关的民办学校在公办与民办的关系分界上“暧昧不清”。衡水中学与衡水一中的高考喜报共同在衡水中学官网上公布,衡水一中被当地人很自然地称作是“衡水中学南校区”,而成立更早的滏阳中学被称作“衡水中学东校区”。今年6月1日河北省教育厅印发的整改通知,对衡水中学提出3项整改要求:衡水中学法人代表不得代行衡水第一中学法人代表权力;衡水中学在编教师派往民办学校任教应由衡水市教育局批准,并不得影响河北衡水中学教学活动;去除河北衡水中学官网中涉及衡水第一中学相关信息,在涉及对外宣传内容上不得发生河北衡水中学与衡水第一中学同时出现的情形[2]。这揭示了“衡中模式”违规办学的事实真相,包括衡水中学法人代表把持衡水一中权力、公办教师派往衡水一中任教、两校“捆绑宣传”等问题。6月16日,河北泰华锦业房地产公司了“衡水第一中学董事会声明”,宣称2014年9月19日,民办衡水第一中学公章被衡水中学某校长取走;从那时至今,衡水第一中学董事会从未授权个人和团体合作成立分校等事宜;衡水第一中学财务账户和投资方也未收到任何一家学校的赞助金和加盟费[3]。这更佐证了衡水中学与衡水一中的“暧昧关系”:二者一校两名,内部互通。尤其近3年来全国开办了18家“衡水系”中学,有不少是以衡水一中的名义开办的,其投资方却声称未收到任何加盟费,那么这些费用去了哪里?令人浮想。既占用公办教育资源,又享受民办教育便利,以民办学校的名义实现教育资源集中,这是“衡中模式”壮大扩张的重要诀窍。2.打造“超级中学”,对正常的区域教育生态造成不利影响所谓“超级中学”,是指学生规模巨大、学校设立在地级市或省会城市、垄断了当地的优秀生源和师源、考取北大清华的学生占据省内较大比例的学校[4]。超级中学是教育资源高度集中的产物,往往规模庞大,是重点学校的升级版。目前,衡水中学(含衡水一中)的在校生12000多名,河北省内优秀的生源和师资不断被聚集而来,近年来河北高考状元、北大清华录取的学生也大多出自该校,是一所很典型的超级中学。学校严格管控学生的作息、吃饭、跑操和学习时间,实行精细化甚至是半军事化的教育教学管理。但“衡中模式”更值得被非议之处在于,通过表面合法正当的手段,将全省各个地区的优质生源集中起来,凭借高强度、激烈的应试教育训练,屡屡在高考竞争中拔得头筹,这是它作为超级中学崛起的重要路径。“衡中模式”的支持者往往号称,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所高中,衡水中学取得了耀眼的高考成绩,这为农村学生、寒门子弟升学和改变命运提供了通道。但真相并非如此。有研究者对国内顶尖学府K大学2005年至2009年连续5年的学生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超级中学平均占有本省K大录取计划的14.4%(有的占比更高),但来自超级中学的学生中,农村户籍比例远低于一般中学,只有一般中学的八分之一[5]。另有研究显示,“超级中学”凭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垄断,催生了择校现象和多种隐性的入学方式,如凭借关系入学、交纳高额择校费等,这放大了学生的先天背景差异,更容易把农村学生挡在门外[6]。这表明,垄断一流大学入学机会的超级中学,并没有扩大寒门子弟的入学机会,而是让农村学生升学流动的通道变得更窄,加剧了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公。作为超级中学,“衡中模式”的一家独大对衡水市乃至河北省的区域教育生态造成了不利影响,阻碍了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原因在于,超级中学这种“巨无霸”利用教育垄断地位,对基层的优秀教师、高分学生层层掐尖,使区域教育“水土流失”、根基动摇,让许多曾经很有竞争力的县级高中难以为继[7]。衡水中学通过与衡水一中的混同办学与招生,吸纳了河北各个地市的优质生源,致使邢台、保定等地市的生源流失严重,优秀教师也纷纷被“重金买走”,大大影响了当地高中的教育质量和办学积极性。这种吸纳优质生源的“掐尖”行为,主要是通过衡水一中违规招生、提前招生的方式来实现,成功规避了政策法规对公办学校招生的时间、区域与名额限制。2017年7月份以来,承德、廊坊等多地发文限制衡水一中招生。2017年7月5日承德市教育局的《关于衡水第一中学等民办学校在我市违规招生从“衡中模式”看基础教育治理的困境与出路的处理公告》显示,衡水一中假借公办学校名誉进行招生宣传,擅自提前违规招生。廊坊市的相关公告也指出,衡水一中在廊坊招生计划“极不严肃、随意更改”;衡水一些民办高中存在中考之前违规提前招生、公立私立学校混合招生,以及采取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源等问题[8]。可见,“衡中模式”通过违规、提前招生实现跨地区的大规模招生,不断集中和垄断优质教育资源。其持续打造高考神话的秘诀,也在于从河北各地聚拢最优质的生源。正是大量的优秀生源成就了“衡中模式”,而非相反。此外,“衡中模式”打造的超级中学,目前已不满足于对高中教育的垄断,它要建立一个体量更为庞大的超级中学航母。2017年6月,“衡水中学实验学校”成立,这是一所由衡水中学托管的民办寄宿制初中,由衡水成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据其2017年招生简章宣传:“学校将全面享受衡水中学各种办学资源。学校优秀毕业生,可进入衡水中学或衡水一中,精准对接衡水中学或衡水一中奥赛等特色培养项目继续学习,实现初高中一体化培养。”[9]可以看到,该校招生宣传中特别突出了与衡水中学、衡水一中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明显违背了民办学校独立办学与招生的政策法律规定。该校初次招生计划为7年级600人,8年级、9年级各360人。将三个年级的学生一次性招齐,势必要从其他初中学校挖走大量生源,这是对民办学校招生自主权的滥用。另外,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初高中相分离曾一度是国家教育政策的明确要求,但一些初高中分而再合或名分实合,致使初高中分离的政策大打折扣。其背后原因在于高中学校保障自身优秀生源供给的考量。保留初中部是为了保证自己在小升初和中考中优先录取优秀学生的地位与特权[10]。同样,衡水中学实验学校成立的重要用意恐怕在于借民办学校招生自主权的便利,从初中阶段就招揽河北的优质生源,巩固“衡中模式”屹立不倒。这是“衡中模式”超级中学版图扩张的又一行动,“衡中系”学校更为直接地延伸到了义务教育阶段,对区域教育生态可能造成更为复杂的不利影响。

二、“衡中模式”折射出的基础教育治理困境

“衡中模式”的扩张过程,存在着对教育规律的违背,以及对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规范的规避,不是一种正常的、合理的教育生长模式,也绝非是一些人所认为的为农村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升学渠道、扩大了教育公平。可以说,“衡中模式”的形成与扩张,折射出了基础教育治理的突出困境,概言之,涉及两个方面。1.不合理的教育政绩观,驱使地方政府以产业化方式办学教育产业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度兴盛的一股浪潮,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不良影响。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引下,经济话语和经济规则统领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不证自明地成为包括教育领域在内的各个领域的通行准则[11]。这引起了教育市场化的泛滥,并走向了教育产业化的误区。教育产业化的问题在于,“教育与其他产业和部门间的经济联系,在市场经济下是否应通过市场交换方式实现。或者说,教育的投入是否应通过市场销售它的产出而获得”[12]。在市场化改革背景下,教育事业发展引入市场机制,弥补公办教育资源不足,激发公办教育活力,是正当合理的发展方向。但在我国实践中,教育市场化是在垄断教育资源的情况下,限制民办教育,通过公立学校的商业化,用“假民办”来发展教育产业,把政府举办教育的责任推向市场[13]。乃至于,教育被一些地方政府当作了赚钱的生意。通过收取高额学费、择校费和借读费等实现经营创收,获取巨额的经济利益和打造教育政绩,而教育本身的性质与功能被异化。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和教育管理法治化的增强,教育产业化导向被国家政策法规和官方口径所明令禁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然而,在经济主义、功利主义发展观之下,教育产业化的导向并未被完全禁绝,而且随着近年来资本对教育的侵蚀加剧,教育产业化的势头复又增强。纵观“衡中模式”壮大的整个历程,从1999年滏阳中学的成立到2014年衡水一中成立,教育产业化的路线一直若隐若现。衡水一中在河北省内多地提前招生、违规招生,聚拢了优质生源的同时,还以民办学校的身份合法地收取高昂学费。衡水中学和衡水一中“公办民办不分”,实际上“一校两名”,这在衡水当地及河北省内基本是公开的秘密,但河北省和衡水市教育部门却一直未坚决查处。正是由于地方政府、地方教育部门对违规办学的纵容,才让“衡中模式”不但在河北根深叶茂,还走出河北向全国其他省市扩张。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政策,教育政策是教育权利分配和教育利益关系调整的具体体现,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的价值观念贯穿其中。地方政府、地方教育部门对“衡中模式”的默许,体现了其教育产业化思维与功利主义发展观。事实上,衡水的民办教育相当活跃,发展规模也较庞大。目前民办高中有22所,占全市35所普通高中的63%。然而,衡水市内民办与公办高中“一对一”的现象较为突出,不少民办高中都是依托公办高中而成立的。这些学校尽管在形式上实现了公办与民办分开,但民办学校往往与作为“母体”的公办学校有着密切的瓜葛。这些并非完全独立的民办高中,成为公办高中“母体”到其他地市吸纳优质生源和收取高昂学费的合法“触角”。衡水全部的民办高中在河北全省招生计划为3万余人,除了一般对尖子生减免学费并给以奖励外,对其他学生则要收取几千至数万元的费用,这是一笔数额巨大的收入。集中全省各地优秀生源而创造的状元传奇与高考神话,则成为当地政府的重大教育政绩和闪亮耀眼的城市名片。衡水市委、市政府曾多次发公函表彰衡水中学所取得的高考成就。此外,外地学生家长来衡水购房就学和租房陪读,提升了衡水房地产市场的活跃程度,有利于带动GDP的增长。衡水一中、衡中实验学校的投资方均为房地产公司,衡水一中等学校附近的“学区房”被热炒。衡水滨湖新区年鉴中直言不讳地描述了衡水一中落成后的经济价值,并将其称为“衡中南校区”。“总投资10亿元的衡中南校区项目投入使用,入驻师生近万人,聚集了人气,拉动了新区经济。”[14]足见,在教育产业化思维与不合理的教育政绩观下,某些地方政府呈现出了一种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公司化”特征,把教育当作打造政绩、带动经济发展的直接手段,教育的基本公共服务属性被弱化,教育发展的规律和育人使命也被淡忘。2.教育管理体制局限与公众监督缺失,导致教育治理机制不健全多年来,针对“衡中模式”扩张过程中较明显的违规办学问题,衡水市、河北省教育部门,都未对其进行严厉的责罚与纠正。在种种原因之外,教育管理体制局限、公众监督缺失所导致的教育治理机制欠完善,也是助推“衡中模式”壮大的重要因素。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局限,首先体现在地方教育部门的教育决策与治理权限被同一级地方政府所掌控。自1985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趋势是权责下放。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到2001年以来的“以县为主”,逐步把基础教育管理与发展的权责交给地方。这与我国各级政府分级而治的行政体系相一致,基础教育相应实行了一种“属地管理”的模式。一般而言,中小学校归县(区)级教育部门管理,少数位于地级市市区的示范性高中,归地级市教育部门管理。在此管理模式下,除了中央、省级财政对贫困县教育的转移支付之外,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校主要由县级、地市级政府支出建设经费,发放教师工资,由县级、地市级教育部门管理。但在现行的行政体制下,地方教育部门官员的任命权力归属于同一级的地方政府和人大,这致使基础教育决策与治理的权力实际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而并非由教育部门自主行使。一方面,由同级的地方政府统辖行政区划内包括教育事业在内的各项事业发展,符合我国行政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规定,也符合地方政府事权范围的应有设定。但同时,这种局面也导致地方政府基本把持了地方教育决策,教育规律是否被尊重、基础教育发展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地方政府负责人的教育情怀与热情,取决于是否将教育事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城镇化等目标捆绑在一起。这就给国家教育决策落地、依法办学的顺利实施,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风险。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局限,还体现在长期以来并未将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状况,真正纳入到地方官员的考核、奖惩依据之中,致使国务院、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政策的贯彻落实大打折扣,尤其教育部难以对地方政府的教育政策执行形成有效的评判与约束。事实上,由于教育投资回报的长期性,教育部门在国家体系结构中往往被视为消耗性而非产出性部门,因而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在GDP政绩观导向下,地方政府容易产生一种经济理性,对国家教育政策选择性执行,放纵那些违反政策法律规定却能创造教育政绩、拉动经济增长的办学行为。打造超级中学的“衡中模式”即有此问题。然而,教育部门对于地方政府纵容违规办学的行为却应对乏力。面对“衡中模式”违规办学,教育部对河北省政府、衡水市政府的教育治理缺乏有力度的评判与约束,河北省教育厅对衡水市政府的教育治理同样缺乏有力的约束。同时,自上而下的各级教育部门之间并不是一种垂直管理的关系。某一级教育部门主要对同级的政府、人大负责,而基本不对上一级教育部门负责,使得教育政策的贯彻落实缺乏有效的压力约束。这种约束与问责机制的疏漏,是导致地方政府、地方教育部门未严格依法治教的重要原因。此外,则是教育治理过程中公众监督的缺失。从“教育管理”走向“教育治理”,是教育现代化的突出特征之一,体现了政府执政理念、教育履责方式的转向。教育管理强调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权力的行使,是一种单一主体的行为;教育治理则强调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利益群体等对教育公共事务的共同参与,具有主体的多元性。其中,合理的公众监督是教育治理必不可少的一环。为确保公众监督的有效性,及时和足够的教育信息公开是非常必要的。但在当前的基础教育治理中,教育文件、统计数据等基本教育信息的公布公开做得远远不够。例如,衡水中学、衡水一中公开得最多的是每年考上北大和清华的学生喜报,但我们对衡水一中的收费标准、招生来源等却一无所知,尤其是衡水当地流传着对民办高中多从外地招生致使本地学生难上高中的不满怨言。因此,公布其招生的本地与外地生构成比例颇为必要,而且在信息化时代,教育信息公开应当毫无疑问通过网络渠道最大范围地,而不能只在教育局、学校门口张贴通告,就宣称已经公开了。正是由于信息公开的严重不足,使得公众难以对基础教育治理过程进行深入的监督与参与,以至于“衡中模式”扩张至今,普通公众一直被盲目裹挟其中,却无法对其施加主动的影响。

三、“衡中模式”的破解与基础教育治理困境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