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才强党保证人才强国

时间:2022-04-23 03:18:00

以人才强党保证人才强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的决定》第21条提出:“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养,努力使广大党员成为学习的模范、劳动的模范、创新的模范、贡献的模范,在成才的道路上发挥带头作用。要注重从各类优秀人才中发展党员和培养党的各级干部,把更多的优秀人才集聚到党的各级组织中来”,使我党成为优秀人才高度密集的执政党。这一精神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人才强党。人才强党是人才强国的根本保证,是党建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增强党的执政基础的现实需要。

人才强党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密切相关。党的执政能力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二是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三是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四是依法执政的能力;五是总揽全局的能力。显而易见,提高这五个方面的执政能力,离不开一大批德才兼备、富有实践经验的执政人才,特别是离不开一支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中高级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可以说,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执政党执政能力之间的竞争,而执政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执政人才的竞争。历史唯物主义既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也绝不抹杀杰出人物可以加速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更正视历史上一些执政者因其能力、立场等因素延缓社会发展的深刻教训。

人才强党与提高党凝聚群众、领导社会的能力密切相关,与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息息相关。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开拓者,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市场经济是能力经济,优胜劣汰是市场的无情法则。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如果我们没有一大批在市场竞争中善于取胜的经济人才,总是处于屡战屡败的地位,我们就不能壮大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如果我们没有一批世界顶尖级的科学家,我们就不能提高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在当今文化竞争中,如果我们没有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理论家、作家、记者等文化人才,我们就不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和满足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精神需求;如果我们没有一大批有本事、靠得住的政治人才,我们就不能在社会主义的民主选举、竞争上岗中处于常胜地位,领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只有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优秀人才高度密集的执政党,我们党才能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才能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人才不一定是党员,但党员一定要成为人才,中国工人阶级要成为人才高度密集的阶级,中华民族要成为人才高度密集的民族,中国共产党要成为优秀人才高度密集的执政党,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的历史表明,每一次社会大变革,都必然带来人才大解放。各个阶级、阶层都会竭力招贤纳才,为本阶级、本阶层的利益而奋斗,春秋战国是这样,近代中国也是这样,“五四”运动时期还是这样。我国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集聚更多的优秀人才,是我们党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各个方面的迫切需要。

首先,党集聚更多优秀人才,是适应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和政治热情高涨,充分发挥优秀人才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作用的迫切需要。

“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一千多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已经从温饱型农产品的消费过渡到小康型工业品消费,部分向比较富裕型的服务类消费迈进。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商品供应普遍紧缺已经转变为相对过剩,中国经济增长已由供给约束为主的阶段转变为需求约束为主的阶段。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特别是人们当中的人才的政治热情也必然会不断高涨,近年来农村出现的富人纷纷竞选“村官”的现象就是一个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人民选择的执政党,党的这一地位对优秀人才当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最能、也最应满足优秀人才的政治参与要求。

其二,党集聚更多的优秀人才,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

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是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个法宝。而集聚更多的优秀人才,是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古人说,为政之道,要在得人。世界社会主义的历程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仅要有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而且要有正确的组织路线,关键是要选好人,用好人。我们的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要在国际风云变幻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就必须抓紧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领导干部和各方面人才。这一条做好了,我们就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其三,党集聚更多的优秀人才,是营造人人竞相成才良好风尚的迫切需要。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按照党的性质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理应成为人民的行为模范,对社会风气具有导向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提出了共产党员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思想,指出:“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列宁在创建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过程中也特别强调:“共产党吸收新党员并不是使他利用执政的地位来谋私利,而是要他们起模范作用。”“党员应当成为遵守劳动纪律和努力工作的表率。”同志在1938年《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概念,他说:“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模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共产党员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党的七大在党章中第一次明确规定共产党员要“模范地遵守革命政府和革命组织的纪律,精通自己的业务,在各种革命事业中起模范作用。”党的十二大第一次在党章的总纲中明确把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规定为实现党的领导的一个重要条件。

因此,我们党吸纳什么样的人入党,实际上就是具体地体现了党的价值追求,引领社会向这样的人看齐。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之所以允许“火线入党”,就是为了引导人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年代,我们党之所以重视在生产一线发展党员,就是为了引导人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而面对今天“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建设学习型社会刻不容缓的新形势,我们党把更多的优秀人才集聚到党的组织中来,就会产生引导全民族人人竞相成才的良好社会风尚。成为人才光荣,能够入党的优秀人才更光荣,人才不等于就是党员,但党员必定是某一方面的人才,这样一个由优秀人才组成的党,必定能够服民心、顺民意,必定能够大大推动和保证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必定能够开创人人竞相成才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