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十篇

时间:2023-03-28 13:37:21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篇1

何谓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经济组织从事社会活动之中形成的组织文化。它所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为该组织成员所共同认可。一般来说,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指以企业核心价值观念引领的企业意识形态,我们主要讲一下狭义的企业文化。它是全体员工衷心认同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念,它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或者说是习以为常的东西,是一种不需要思考就能够表现出来的东西,是一旦违背了它就感到不舒服的东西,而且这些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还应该在新老员工的交替过程中具有延缓性和保持性。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创造一种能够使企业全体员工衷心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使命感,一个能够促进员工奋发向上的心理环境,一个能够确保企业经营业绩不断提高、积极地推动组织变革和发展的企业文化。那么,如何才能建立优秀、适合企业自身并被大家认同的企业文化,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使其实现持续发展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自己的浅显认识。

一、企业领导者在建设企业文化中是关键人物

作为一个把握企业发展方向的经营者,必须有素质、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哲学思想,作为判断正误的标准,以保证其决策的正确性。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一样,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发展途径。一个负责任、有志向的企业必然有其明确的长远的发展目标。我局的企业目标是:不怕路远者,最有希望到达顶峰;永不言败者,才是跑道上的冠军。这一目标的实现过程,就是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奋斗历程,是企业精神的提炼,企业哲学的根植,企业形象的展示历程。企业目标的实现,决不仅仅是指某些经济指标的完成,还必须包括企业全员的理想、抱负和社会责任的实现。

一个企业经营者用什么方法从事经营管理活动、开展市场竞争,是企业经营中重要的战略思想,也可称其为经营之道。确立了正确的战略思想后,更重要的是,要让全体员工认同、理解、热爱、实践企业的经营之道,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也就是要如何增强广大职工对企业精神、制度、经营战略和目标的认知与认同。企业文化对广大职工的行为既有强制性的指导作用,又有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要把员工的理念、价值观调整到企业的发展目标、经营思路与经营方针上来,关键在于各级领导能否把确立的企业精神以及多年来形成的好的传统、好的作风融入到管理企业的实践中去。在企业文化建设上,领导必须带头,必须充分认识自己的言行对企业建设发展的影响。

二、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

企业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所决定的。建设企业文化,根本的目的是要在企业内部营造出符合企业特点、有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氛围和习惯,也是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实施“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职工群众为了实现文化养成良好习惯。每个职工的言行习惯,都是企业风气的反映。建设企业文化,要立足于促进广大职工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牢固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念、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推进职工队伍的作风建设。特别要通过教育让职工明确企业追求什么、倡导什么,从而养成遵章守纪、诚实守信的自觉行为,促使职工个人的理想、追求同企业发展的要求统一起来。

三、优秀的企业文化要创新、学习,要与时俱进

企业文化需要伴随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不断的发展创新。企业应该致力于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而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系统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

(一)优秀的企业文化要倡导学习、建设学习型企业。

(二)创新是一个民族之魂,也是企业发展之魂,创新是增强企业“争先创优”能力的基础。

四、是要重视企业文化载体的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载体在生产经营中表现出来。雄厚的物质基础是企业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塑造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灵魂的企业物质文化,搞好生产经营活动,创造最佳效益。

五、要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

一个人要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同样,成功企业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最大程度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并用人性化的经营,调动企业每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活力。如同做人要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办事风格、行为准则那样,企业文化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本企业全体员工的价值观念与行事方法,它是企业员工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态度 ,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篇2

P键词: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 建设

如今,随着全球化趋势的逐渐加强,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如何才能长远发展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企业除了要加强在人才方面的建设外,还应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能够凝聚企业的力量,激发出人们的创造性。当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被人们所认可,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如何进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

1.1将先进传统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中

企业文化建设应充分吸收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髓。中华文化传承悠远,内蕴出无数优秀的文化,企业在发展时,若是能将优秀传统文化吸收进企业文化中来,必将会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产生良好的效应。例如,将我国优秀的儒家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中,儒家文化所包含的勤俭敬业等思想,会引导着企业人员向着这方面发展。在其它方面,儒家文化还能加强员工的积极性和正义感。

1.2加强软实力建设

毫无疑问,企业应加强自身正能量建设。在企业中要加强道德文化建设,通过传播优秀员工的事迹,来引导企业人员加强自身的到的文化。在企业管理中,要加深责任意识,让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从而激励每个员工投身履行责任中来。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力度,做到让每个人都能充分了解自身企业的文化。企业还应加强公司品牌的宣传力度,加强企业正面形象的宣传,提升公司形象。

1.3加强品牌效应

品牌效应在当今社会有着一呼百应的作用,拥有一个良好信誉的品牌,是每个企业都必须要努力的方向。通过对企业品牌的建设,来提升自身产品的知名度与信誉度,这样才能得到消费者的信任。企业可以通过媒体宣传等手段来进行企业品牌的传播,还可以自己创新出一些别样的宣传方式进行传播。

2、进行以人文本的企业文化建设意义

2.1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要落实的观念,是一个企业必须坚持的思想。企业也是社会的组成成分,因此有必要也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提倡以人为本,因此,企业建设以人为本的文化从一方面讲也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莫过于人才,人才是整个企业发展和创造好基础,一个企业没有人才,必将会失去发展的能力。因此,建设以人文本的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有效激发出员工的工作热情,也能让员工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优秀能力,做到各尽其能。同时,也能为员工进行工作提供便利,让员工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

2.2有效提升企业效益

由于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能够极大的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因此,其必将会对企业的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企业文化建设的对象是针对全体成员,在做好企业文化的建设后,每一个员工都会对企业更加热爱。若是每个员工将企业的困难看成是自身所面临的困难,那么企业绝对不会再惧怕任何困难,这样的企业无疑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从此我们能够看到,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将能极大的发挥出企业每个人的作用,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效益。

2.3加深企业核心价值观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能有效提高员工的文化素养,促进员工的身心发展,这正符合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进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必须要解决好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企业发展的愿望和员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企业要将员工的根本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企业要关心员工的生活和工作现况,当员工遇到困难时,企业不应坐视不管,而应伸出援助之手,解决掉员工的困难。企业还应主动解决员工所关心的现实问题,改善员工的生活环境,提升员工的文化水平,让员工真正能感受到员工对企业的依靠。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品牌进行发展,对企业的声誉进行宣传,会起到良好的成果。

3、建设以人为本企业文化要点

3.1培养员工主人翁意识

当下,多数企业实行合同制来进行人员雇佣。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少员工感觉自己只是一种被雇佣的劳动力,对企业难以产生情感,在工作时也不能够尽职尽责。因此,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在建设时必须要培养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员工的主体意识,让员工能够深切认识到自己是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多数员工来说,企业是也是其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企业在建设自己的文化时,要想办法让员工从法律成面上成为企业的主人,还应让员工在意识上认同自己主人的地位,让员工接触一些企业信息,做到让每个员工都能有决定能力。企业还要努力去创造让员工发展的机会,让他们在企业中能够有满意的收获。

3.2创造良好文化

企业要认识到,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一种能让人感受到宽容和和谐的文化。在企业工作的员工极其多,如何才能做到让员工之间宽容和谐?这就要求企业要看到每个员工之间的不同,能够允许每个员工存在不同之处,做到“求大同,存小异”。企业不可能去要求每个人都要相同,这不具有可实现性,因此,允许差异是员工之间能够和谐相处的基础。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人,每个人的性格、处事方法、在企业中的职责和地位都不会相同,因此便会出现多种多样的思想。但是企业应认识到不是一件坏事,对企业发展来说,这的确是一件益事,没有不同便不会有发展,没有不同便不会有创新。在员工与员工不同思想的交流中,就会发现不同的方法,就能够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就会有发展和创造。在企业建设和谐的企业环境时,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员工之间的团结奋斗的目标。然后,要让企业员工做到诚信诚意工作,以企业发展为己任,其次,企业要重视让员工劳逸结合,在企业中也要让员工感受到乐趣而不是强大的压力。

4、总结

本文通过研究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如何进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以人文本的企业文化建设意义、建设以人为本企业文化要点三个主要观点,在如何进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中提出将先进传统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中、加强软实力建设、加强品牌效应三个观点,在进行以人文本的企业文化建设意义中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提升企业效益、加深企业核心价值观三个观点。在建设以人为本企业文化要点中提出了培养员工主人翁意识、创造良好文化两个问题,希望能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施伟民.试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J].经济师,2015,(5):281-282.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篇3

关键词:以人为本;管理模式;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3-0029-02

一、企业文化的实质

现代企业的管理正在告别单一的经验式管理、理性管理而向更高层次的文化管理方向迈进。在知识经济时代,良好的文化将成为企业的巨大财富。哈佛商学院约翰科特用几年时间对两百多家公司进行的研究表明: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语言,在今天的快速变化、更具竞争性的商业环境中,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还有大量的事实表明,现代企业中,企业所拥有的信息、人才、创造能力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围绕这一切所形成的企业文化的价值将远远大于各组成要素的简单相加。企业文化不是摆设,而是生产力!

二、正确理解企业管理文化的“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基本含义在于: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而企业管理中强调“以人为本”则以一种企业价值观而存在,在其作用和引导下,企业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行为方式、规章制度及道德规范所存在的不足与弊端,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促使企业更快更好实现经营目标。然而,企业要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前提是深刻理解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本质,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而对于企业曾名而言,以人为本的“人”包括消费者、员工、企业利益相关者。企业加强“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塑造,借此打造更优秀的企业管理模式。

三、加强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经营业绩的促进作用已得到企业家的认可。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作用,在21 世纪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中强化“以人为本”,是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得以真正快速、稳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的重要内容,其丰富的内涵、科学的管理思想、开放的管理模式,为企业管理创新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研究、运用和实践,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也是完善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途径。企业界应切实重视“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建设,真正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持久的文化推动力。

按照中国国情,眼下企业多为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一些有限责任公司。由于其所有制性质和生存环境决定了其利润导向型的价值观。许多企业主心中只有一个想法:赚钱。有时不惜坑害消费者利益。在企业主个人素质缺乏的同时,企业员工也因为没有与企业主形成共同价值观理念,一方面为了个人利益私下搞第二职业,挖企业墙角;另一方面员工之间争夺利益,不能团结共事。因为来企业就是为了赚钱,少干活多拿钱就成为员工普遍心理。在这种企业里,“打工”的感觉和思想表现得十分明显。企业要想做大做强,依靠的还是员工,所以,必须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管理和建设。

上述种种现象究其原因,就是企业“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缺失或不够,就像一个人失去了精神动力,萎靡不振。其实企业就像人,应该有灵魂、思想和理念。

四、企业加强“以人为本”管理文化建设的作用

1.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建设,扩充人力资源。21 世纪最大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掌握了人才,在竞争中便占据了最佳的优势。在过去很多年,随着人才流动的自由化,很多企业用工资待遇和灵活的机制吸引了一大批技术及管理人才,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而大量涌入的国际知名企业,这种优势不复存在,广大企业中人才流失日益频繁和严重。至此,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成为困扰企业的一个大难题。

21 世纪是科学经济的时代。而人作为科技的载体,必须引起企业在管理中的高度重视,因而企业管理要以人为本。但什么是以人为本、如何以人为本?很多企业主都还没能很好的弄清楚。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另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这就意味着员工工作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赚钱生活,此外还有良好工作环境、和谐人际关系以及对自身价值的追求。“企业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对员工的态度”,如果这种认识成立的话,那企业文化更应加强“以人为本”层面建设,以“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赋予企业对人才更大的吸引力,使得为之工作的员工心情舒畅,从而更容易发挥能力实现个人对价值的追去,为企业创造更多成绩。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才竞争形势,企业只有加强企业文化中“以人为本”层面的建设,强健“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建设才能解决问题。否则,后果堪忧。

2.建立并改善现代企业制度。大多数企业在管理中呈现出不规范、家族模式、决策随意性的等弊端。既然未来全球化的竞争是大势所趋,那么要参与其中就必须熟悉规则,就要与国际化的管理模式接轨。那么改善“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必然之路。在强硬的规章制度之外,有实现软性管理的企业文化作补充。

它更多的体现出人性管理的一面,符合人的本能需求。在企业文化中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特点,同时兼顾强大的约束力量,为企业员工树立无形的规章。

企业文化塑造并非只是“口头运动”。它要求从有形中体现无形,用无形强化有形。在规划自身文化的过程中,企业应从物质层(产品、办公环境、厂房绿化)制度层(规章制度、行为准则)和精神层面(价值观、人才理念、工作理念等)全方位塑造时,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

3.打造企业形象与品牌。鉴于生存条件的桎梏,导致大多数企业在早期的发展道路中无法很好的注重产品或企业的品牌塑造,相反在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历程中,某些行为甚至破坏了企业自身的形象。提到温州,当初假冒伪劣的印象至今未完全消除,而2008 年的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企业中的“人本”的思索和重视。

企业文化在“以人为本”层面的塑造,不仅培养了内部的文化氛围,更有利于在对外的文化传播中,塑造起企业“以人为本”的大众形象,从而也提高了其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信任度。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篇4

【关键词】企业;企业文化;以人为本;构建

所谓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被广大职工群众所广泛认可与接纳,并严格遵守的行为准则、经营理念、道德规范、企业精神与企业形象等。构建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运用一种无形的、精神的东西去规范、统一职工的思想与行动,使他们的行为价值观念与企业战略规划相一致。通过构建、发展与充实企业文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生命力和向心力,使每一个职工都时刻笼罩在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熏陶。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提倡、积累和提炼形成的人本管理理论,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要目标,以体现人的主体地位为指导思想,以企业优良作风、礼仪风俗、行为规范、标识环境、价值理念等为主要内容,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企业职工的归属感与创造性,是企业的精髓与灵魂所在。毫无疑问,构建以人文本的企业文化,对企业而言,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做好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规划

作为整个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好企业文化建设战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企业和谐、健康、持续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文化建设战略规划要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做到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凸显他们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实现"关心人、为了人、依靠人"的良好境界。

从宏观角度而言,企业文化是一个复合型概念,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所构成。因此,要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第一,构建企业物质文化,为广大职工群众提供有效的物质基础和发展平台,解决他们在经济方面的后顾之忧;第二,构建企业精神文化,为广大职工群众创设宽松、愉悦的工作氛围,凝聚他们的追求与愿景,促进他们思想道德的提升;第三,构建企业行为文化,为职工提供职业道德提升的广阔空间,规范他们的职业行为;第四,构建企业制度文化,形成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打造企业共同的家园。总之,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规划不能仅着眼于获得最大化的经济利润,而是要满足广大职工的生存发展需求,通过他们的力量打造企业品牌。

二、打造企业利益共同体,促进企业与职工共同成长

要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需要企业与广大职工群众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促进企业稳定、快速地发展。这就要求企业要积极打造利益共同体,与职工群众一起成长。

第一,企业要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调整好企业高层管理者、领导层与广大基层职工之间的关系,缓解各种矛盾与冲突,最大程度地尊重各个利益群体的合法权益,用心听取他们的诉求,满足他们发展的合理需要。企业领导层要经常深入一线,成为基层职工的朋友,与他们打成一片;第二,在筹划企业未来发展时,要将筹划职工未来发展列入议事日程,尊重职工的合理利益需求,让他们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为他们发挥才能搭建有效的平台;第三,在企业内部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为人才生存、发展创设宽松的环境,使不同类型的人才都能在企业中找到立足之地,并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人才强企"的最高目的。

三、汲取优秀文化资源,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必须体现出人文关怀的强烈意蕴,要重视民族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正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立足本国的优秀文化资源,能够夯实企业文化的内涵。第一,企业要充分利用本土特色文化资源,这是我国人民依据国家发展的实际需要,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所自主构建起来的必备资源体系,它是我国人民共享的宝贵精神财富。如果本土文化资源被企业忽视,从而导致不断流失,那么势必会导致广大职工的思想崩溃,使他们丧失信仰,进而被西方国家的思想价值观念"钻了空子",追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这极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的顺利实现,也不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第二,企业要摒弃"闭关造企"的思想弊端,注重吸收外来优秀文化资源,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他山之石"。比如在西方企业文化中,提出塑造"英雄楷模"的观念,这是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提倡在企业中树立榜样,在广大职工群众中发挥领头羊的作用。这值得我国企业借鉴。

四、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有多种路径可循,不存在一套固定的模式,关键要切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方能见到明显成效,促进企业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闫伟.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实现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J].才智,2014,01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篇5

关键词:以人为本;企业文化;企业管理。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员工共有的价值观,共同的信仰,是指导企业和企业人行为的哲学,是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质的精神财富的总和。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

1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内涵、结构、特征及功能。

1.1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定义。

文化应以人为载体,人是文化生成与承载的第一要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的文化,它将人和人才作为企业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作为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先决条件,以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注重培育团体意识,通过顺应人性的管理,形成人的合力,调动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实现企业和人的和谐发展。

1.2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本质。

突出以人为本,其实质是更加注重人才。根据人的不同需求和各自特点去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和激励人才,使职工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自觉地参与企业发展和管理,将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来,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一个企业的领导者、管理者必须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并且给他们提供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帮助他们取得事业的成功,使他们产生满足感和自豪感,达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很好的结合。

1.3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层次。

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人。对内要面对员工,应当理解员工、尊重员工、关心员工,想方设法引导员工发挥其内在积极性、创造力;对外要面对用户,应当换位思考,随时随地为用户着想,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价值观。这种文化模式的核心价值观是在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信任人的基础上,发展和实现人的价值。

1.4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

(1)企业员工当家做主。主人翁责任感是激发企业员工建设企业的根本动力源泉,尊重企业员工的主人翁地位,才能是员工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主体意识,从而对企业发展产生高度的责任心,主动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要让员工拥有主人翁责任感,就应从让他们参与企业规章制度的制订入手,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进而通过提供各种平台和机会,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帮助员工理性发展,使高水平的企业文化建设成为可能。

(2)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完美结合。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注重企业目标实现的同时,也关心个人目标的进程。个人目标具有个性化特点,企业需根据每个个体的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和满足,充分调动每位员工的智慧和创造力,使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完美契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是企业目标得以实现。

(3)高度信任机制的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立在信任机制基础之上。这其中包括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信任、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信任和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信任。这种信任是以相互尊重为基础的,是建立在“诚信为本”基础之上的。这种机制的建立要求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完善,且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应具有权威性和一致性,积极营造“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企业氛围。同时,要注重发挥员工监督机制的作用,提供通畅的沟通渠道,使员工敢于和善于表达自己的心声、诉求和愿望,满足员工的正当需求。

2构建人本型企业文化的主要途径及措施。

2.1构建人本型企业文化的主要途径。

(1)认真吸收现有企业文化的优秀成果,有效克服现有企业文化的不足。

目前我国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是:民主意识与家长制观念并存,创新、竞争意识与中庸之道并存,法制观念与人治传统并存,现代社会发展观与重义轻利观或后来演变成的重利轻义观并存。要从这一现实出发,本着体现时代精神、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继承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优良成果,来构筑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人本型企业文化。

(2)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文化经验。外国企业经过长期发展,管理方式系统,文化建设起步早、经验多;国内企业在改革开放以后,也涌现出不少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案例。充分吸收已有经验,可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少走弯路。企业在构建人本型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首先,做到善于发现人才。美国苹果公司前CEO乔布斯说,他花了半辈子时间才充分意识到人才的价值。他在最近一次讲话中说:“我过去常常认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顶两名平庸的员工,现在我认为能顶50名。”可见企业发展中人才的重要性。其次,做到善于留住人才。据统计,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中,有1/3采用了Hay公司的职务评估要素来留住人才。第三,做到人尽其才。在哈佛商学院MBA核心教程中有这样对个性因素的阐述,即在所有个性因素中有五个最基础的维度:一是外向性,这样的人才善于社交、言谈,适合做外交方面的工作;二是随和性,这样的人才能够愉快合作,给人以信任的感觉,适合做协调方面的工作;三是责任心,这样的人才具有强烈的责任感,适合单独负责一个项目,委以大任;四是情绪稳定型,平和、安全,能够统揽全局,这样的人才适合做决策者,能够冷静处事;五是经验的开放型。个体聪明、敏锐,适合做开拓创新型的工作。基于以上的五个维度,企业家们就可以量体裁衣,善用人才,真正实现人尽其才。

2.2构建人本型企业文化的基本措施。

(1)努力提高企业领导者自身的素质。作为管理主体的人———企业领导者,在管理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他们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他们承担着创造决策的职责,承担着经济创新的角色,承担着科学管理的职能,承担着资源配置的责任。实践证明,企业的好环和企业领导者素质的优劣有关。西方经济理论更是强调企业家才能在四在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中的关键作用。因此,坚持人本管理观念,首要的是解决企业领导者素质提高的问题。作为企业领导者,首先要能在众多的信息中梳理出重要的部分进行科学决策;必须要善于与人交往,传递信息;必须有很好的运营机制和长远打算;必须非常重视人才,要从实际出发,把人本管理贯彻到企业管理经营过程的始终,带领广大员工积极推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2)尊重价值创造主体的个性差异。

知识经济时代,组织面临着日趋显著的劳动力多元化挑战。以人为本不是平均主义,是针对员工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激励措施。通过尊重差异,引导不同个体带给组织独特的绩效,使不同类型的人都感到在这个企业工作非常有意义,赢得以多元化为特征的人力资源市场。

(3)建立学习型组织。在现代管理理论中,建立学习型组织理论已日臻成熟并为很多组织所采纳。体现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需着力将企业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建设更多是靠建立良好的职工培训机制、加强人力资源培训来达到目的。学习型组织应该做到:

为员工提供系统、长期、有针对性的培训,为不同层次的员工提供不同的培训。员工培训应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让所有员工都有机会为获得新知识而不断学习,从而为企业作贡献。

(4)塑造良好的沟通机制。现代企业的员工对精神层面的需求日趋强烈,组织对员工情感的关心、理解等将是企业建立与员工和谐关系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沟通机制是满足这种需求的根本。

员工通过组织内良好的沟通机制一方面可表达自己的成就感、满足感、挫折感等各种情感和社交需求,另一方面可借助于高效的沟通机制提高其工作效率。管理者对沟通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沟通的实质是传递和理解,沟通是共享,而非谈判或说服。管理者要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经常倾听下属的心声,了解下属的需求。惟有如此,企业才能了解员工的需求,满足员工的需求,实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篇6

关键词: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员工;共同发展

1建立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理论基础

内部营销理论是建立以人为本企业的理论基础,它诠释既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内涵,又为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实施提供技术和方法。

内部营销的起源和发展都是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下:“满意的员工产生满意的顾客,要想赢得顾客满意,首先要让员工满意。内部营销理论的实质是强调企业要将员工放在管理的中心地位。

内部营销理论对企业与员工的关系进行了重新认识,即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必须转变企业与员工关系的模式。传统管理模式下,企业雇佣雇员,雇员只有接受工作而没有选择工作的权利;企业对雇员进行管理,雇员必须在组织各种制度的管理和制约下为组织目标工作,雇员处于从属地位。内部营销理论认为,企业应该像对待外部顾客那样对待员工,即坚持将人放在管理的中心地位,从员工的需求出发,对员工进行管理,从企业占主导地位向员工占主导地位转变;使企业的目标必须与员工的目标相契合,企业的各种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必须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制定,企业的利益与员工的贡献应保持平衡。

2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方式

以人为本的重点在于企业对员工各种需要的关注和满足,在企业与员工相互投资中企业应居于主导地位,即企业应主动针对员工的需求进行投资,而不是期待员工做出贡献后才给予相应的报酬。运用内部营销理论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在于如何运用营销调研、市场细分等营销组合策略实现以人为本。

2.1内部营销调研是实施以人为本的前提

以人为本的前提是了解人。关注员工的需求不等于理解员工的需求。传统管理是依据管理者对员工需求的假设来确定员工的需求。而假设代替不了现实,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行为、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需求个性化更加突出。因此,必须运用营销调研技术,准确了解员工的情感和需求,这是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的前提。各种外部营销调研技术都可用于理解员工的情感和需求,如可运用一对一的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技术去了解员工的动机、情绪、信仰、价值观、潜在的恐惧和反抗,只有真正理解了员工的需求和情感,以人为本才能得以实施。

2.2内部市场细分是实施以人为本的基础

员工需求的差异性和多变性决定了对员工管理的柔性化和精细化。在分析员工需求的基础上,要根据各种变量如人口统计特征、心理变量等对员工进行细分,即在招聘、培训、使用、沟通、激励等活动中根据员工不同的需求及情感特征将其分为不同的群体,然后对不同的细分群体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如对员工的培训按不同职位、职能分别进行,根据员工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有针对性的沟通方式、适合员工个性和知识特点的职业生涯设计等。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希望员工将拥有的知识资本奉献给企业,但员工对企业的奉献程度取决于员工的需求、情绪、信仰和动机等情感需求的满足程度,即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的程度。

2.3内部营销理论是建立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手段

实施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还需要对提供给员工的产品——“工作”进行重新认识。根据内部营销理论,需要用整体产品观念来看待“工作”这一产品,其中管理制度、工作环境、人际关系、沟通为期望产品,企业形象、员工培训、发展机会构成附加产品。要吸引、激励员工,必须致力于为员工提供整体产品,特别是在期望产品和附加产品层面上让员工满意。企业要致力于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培养合作和沟通的氛围,还好做好员工的培训和发展工作,在员工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另外,产品的价格——薪酬,也是企业需要关注的问题,企业可运用定价策略中的方法和技巧,使薪酬制度对内更有吸引力、对外更具竞争性。 

3建立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关键

3.1实现员工目标与企业目标的协调一致

人的价值的实现程度,不仅取决于主体的综合素质,更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人才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企业环境。员工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是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矛盾的辨证关系。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之间往往存在许多差别和矛盾,这就要求我们通过目标整合来达到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发展目标的协调一致,员工的个人目标必须服从于、服务于企业目标,将个人价值的实现溶入企业价值的实现过程中,找准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结合点。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

3.2实现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双赢发展

追求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就要正确处理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关系,把企业效益的提高与个人收入的提高相结合。企业用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福利待遇保护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员工用热情和智慧保障企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3.3科学、合理的使用人才

追求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就要有知人善任的本领,要尊重员工的愿望和要求,让员工在为企业建功立业的过程中发展自己。

要合理使用人才,达到与企业共同发展,企业领导者首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尤其是要有知人善任,驾驭人才的能力,要有慧眼识才的眼光,要有容人之短的气量,要有起用贤能的胆略。不仅要知人所能,知人所长,而且要知人所爱,知人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心全意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总之,企业不能只是一个雇佣劳动力的组织,应该重视学习,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充分尊重和肯定员工的个人价值,时刻关注员工的“成长”与“发展”,并使企业成为一个以人为本的大家庭。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关键就是要让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双赢。

企业文化是21世纪所有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成就一个伟大的企业,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每个想要成功企业的当务之急。企业应以内部营销理论为指导,把重点放在对企业员工各种需要的关注和满足上,明确建设该文化的关键是树立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观念,确立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目标,创造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环境。当然,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是可以一朝一夕就完成的,需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所以人员的通力配合,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这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普拉哈拉德与哈默尔.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C].哈佛商业评论,1990,2.

[2]黄锡伟.打造核心竞争力[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10.

[3]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2):67.

[4]李怀斌,金荣花.亚洲著名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案例[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5,4(3).

[5]黄静.内部营销理论[J].经济管理世界,2005,9,4(2).

[6]彼得德鲁克.管理的世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翻译出版),2006,8.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篇7

摘 要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是随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逐步深入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具有凝心聚力、激励、导向和约束等功能。打造和谐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必须深入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才能强有力地激发后勤员工的创业热情与创新精神,有效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为高等教育事业服务的能力。

关键词 高校后勤 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

一、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独有的、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为全体企业职工所认同并共同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总体上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是随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逐步深入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是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向高层次发展的标志,是高校后勤企业在“三服务、二育人”活动过程中,移植组合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的,激励员工责任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以人为本管理理论,是支撑高校后勤企业的内在价值和基本内涵。

二、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功能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对于提高后勤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具有以下功能:

(一)凝聚功能。企业文化就是一种凝聚力。“上下同欲者胜”,企业文化使得广大后勤员工牢记企业宗旨,明确奋斗目标,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而奋力拼搏。

(二)导向功能。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力。后勤员工在服务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共有价值和行为准则,使得大家知道应该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靠着这种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普遍遵守的行为规范,企业上下可做到思想统一、行为统一、同心同德、齐心协力。

(三)激励功能。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力量,它所形成的文化氛围、价值导向和企业精神,能够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把广大后勤员工的潜在智慧和力量激发出来,使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尽职尽力,奋发作为。

(四)约束功能。企业文化本身具有约束力,使得广大后勤员工明确自己不该做什么,哪些不能做,同时,服务经营活动中形成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能够使每个员工自觉地遵守行为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文化发挥着一种“软约束”作用,是一种免疫功能。

(五)纽带功能。维系企业发展有两个纽带:一个是产权、物质利益纽带;另外一个就是文化、精神道德纽带。这两种纽带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缺一不可。而且,维系企业发展精神道德的力量往往比物质利益的力量更强大,更重要。因为,精神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三、高校后勤企业的文化建设的目标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结合高校的特殊背景,以“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和“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三服务两育人为宗旨,全面提高后勤企业员工的素质,挖掘员工潜力,逐步改善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为广大师生员工创造一个安全、稳定、优美、文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形成团结、祥和、奋进的后勤人文氛围,增强为高等教育事业服务的能力。

四、高校后勤企业的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价值原则,即全体职工都应有一个共同信守的价值标准。

(二)卓越原则,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追求卓越,永不自满。

(三)参与原则,即发扬民主,共同决策。

(四)育人原则,即秉承高校教书育人的宗旨,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高品位的服务。

五、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基础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企业经理层、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和垂范作用,以自身的优秀品格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带动影响整个团队,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和法制观念,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并且促进文化建设在内部各层级的有效沟通,确保全体员工共同遵守。

(一)成立 “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企业文化领导小组由公司管理层、人事部门、党团组织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制定企业文化的建设目标、行动纲领,组织各项活动宣传企业文化、组织企业文化建设方案的实施。

(二)积极加强制度建设,科学规范管理

组织与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骨架,也是企业之车健康前进的保障。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校后勤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企业员工的素质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原有的制度需要不断更新和修订,才能跟上企业的发展。必须根据后勤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建立、健全精简、高效的组织机构、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人事用工制度、薪酬分配制度、考核奖惩等人力资源政策,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任用员工的重要标准,有效规范和约束公司员工行为,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管理文化。

(三)搭建企业文化的宣传平台

企业文化的魅力重点体现在文化娱乐的深层意义中。寓教于乐、寓管于乐、寓情于乐,通过娱乐凝聚人、陶冶人。建设高校后勤企业特色文化,要在企业文化载体上下功夫。应定期召开会议对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组织策划一些有利于企业文化宣传的娱乐活动:

1.立教工之家,购置文体活动用品,订阅报刊杂志;在公司的会议室、走廊、宣传栏等醒目的地方,张贴宣传标语,办起宣传园地,让职工耳濡目染,熏陶思想,增强员工爱岗敬业的意识;关心职工疾苦,积极为职工排忧解难,重大节假日走访慰问,靠感情感染职工来弘扬企业文化;适时组织优秀员工疗休养活动,使他们更感到公司的关怀、体贴和照顾,更增强了企业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2.开展丰富多彩文体竞赛活动,比如演讲比赛,职工运动会,歌唱比赛、技能大赛等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丰富员工生活、沟通相互间的感情,增进了解,融洽感情,从而使员工形成对企业的向心力。

3.树立典型人物、传播优秀事迹。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搜集整理能够触动员工心灵、充分体现本企业文化的优秀事迹和先进个人,按照公司的奖惩制度对先进个人和优秀事迹成员进行相应的奖励,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营造出一种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氛围。

4.充分发挥公司网站的宣传作用,保证网站内容及时更新,创办公司内刊,鼓励大家踊跃投稿,保障内刊按期顺利发行,以此建立一种沟通机制,将公司内部的时事新闻、先进事迹、典型人物、员工心声、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及时传达给每一位员工,增进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企业管理层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还通过赞助学生活动等方式将企业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之中,并为广大师生认同与接受,扩大后勤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设学习型组织。重视对员工的文化和技术的培训,满足他们更高层次的需要,为每位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鼓励员工求知上进,实现人生价值。在企业内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以员工岗位学习成才,岗位竞赛活动为载体,激发广大员工学文化、学知识、学技术的热情,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6.民主参与,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氛围凝聚职工。对企业的重大决策、重要事项、重要人事任免等,邀请职工代表参加,听取员工的意见;定期实行企务公开,实行“阳光后勤”,增强公司办事的透明度,取得广大职工的信赖,赢得公司的和谐气氛。

7.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设置举报专线,明确举报投诉处理程序、办理时限和办理要求,确保举报、投诉成为企业有效掌握信息的重要途径,并将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及时传达到团体员工。

总之,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形成,是一个漫长不断积累的过程,打造和谐的企业文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强有力地激发大家的创业热情与创新精神,有效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增添生机和活力。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也是现代企业最重要的管理理念,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管理,以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为出发点,充分肯定并发挥每个员工的个人价值和智慧,为员工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从而唤起和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后勤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壮大企业的实力。

参考文献:

[1]赵燕平.浅析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陕西科技.2003.3.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篇8

以人为本建设商业银行企业文化,首先要树立“人才就在公司里,人才与公司一起成长”的观念。这是构建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关键。管理学对于人的假定提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泰罗阶段”。人被假定为“经济人”,就是说人要穿衣吃饭,所以要干活挣钱,管理学在这个时候强调的是控制;第二个是“德鲁克阶段”,把人假定为“自然人”,人不仅要穿衣吃饭还要有归宿感。所以管理学在这个时候强调的是激励。就是企业不仅要给人物质,还要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第三是“西蒙阶段”,人被假定为“决策人”,就是说不仅要体现自我价值,还要求自我设计、自己当自己的主人,所以管理学在这个时候强调赋予人的权力。从这个角度讲,商业银行要对员工进行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利用,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三个阶段的需求,就必须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使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真正有机结合起来,保证优秀的人才担任领导工作和使员工都能够满意高效地工作,进而实现每个人的能力、兴趣与工作三位一体的和谐统一。

其次要加快职业化的银行家队伍建设,推动经营管理向战略管理和文化管理发展。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来自于异质型人力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增能力的实现,而银行家则是在动态金融发展中能够实现边际报酬递增生产力的异质型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是商业银行实现文化管理的决策者和带头人,是银行的核心。商业银行价值观、道德观、责任感等思想意识与精神将在银行家身上集中体现。商业银行的银行家(各级行行长)应有以下基本素质:具有广博的知识水平,通晓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理论与实务,组织控制经验丰富;具有高尚的价值观、道德情操,品格修养完善,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奉献精神;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与创造力,坚韧不拔的勇气、毅力和开拓创新精神;具有人才观念,掌握领导艺术,知人善任;具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及处置、抵御风险的实际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银行家队伍的素质,应逐步建立银行家资格认定制度、任职收入制度、培训培养制度、市场化评价制度及监督制度一系列配套的制度。

第三,要建立健全人事激励约束机制,科学管理和配置人力资源。银行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要按照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稳步推进领导干部竞聘工作,建立“赛马机制”,树立“能力、表现与实绩重于一切”的观念,建立和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机制,为优秀青年人才的成长、使用提供均等的机遇。逐步实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管理,为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提供人尽其才的发展空间。探索人才开放政策,加快吸纳国内外一流人才的步伐。完善绩效考核目标体系,严格按绩用人、按绩付酬,形成员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多能少的激励约束机制。

第四,是加强员工教育培训,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要全面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既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又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尤其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要通过专题研修与学术交流相结合,行际交流与本单位业务岗位交流相结合,境外考察与海外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与资质考试相结合等形式,培养和造就商业银行发展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队伍。这对于构建商业银行卓越的企业文化,把银行办成真正的现代商业银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篇9

      21世纪是经济竞争,市场竞争,产品质量竞争,服务手段竞争,人才竞争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的年代,而这一切说到底应该是文化竞争,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就应该是企业的文化竞争。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谁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呢?毫无疑问,是“人”。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因此,实践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打造核心竞争力,培养优秀员工队伍。培育企业团队精神,实现企业价值观,促进企业持续,有效,快速,协调发展的意义就显得十分重大。具体来讲,要推进企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为本,做好“人”的工作。

   一  进员工门,知员工情,解员工难,暖员工 心,做员工贴心人

      人本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了解人的思想,情绪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随着现实生活中错综复杂的变化,员工思想多元化特点越来越明显。不得年龄段。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里各自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行为准则,要想有针对性地理顺员工情绪,协调好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家庭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等各方面关系,调动一切可调动的积极因素,使员工的思想和情绪真正与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融合在一起,则必须因人而异,熟悉他们的心理轨迹,找出心理契合点,深入员工群众去。当今一些企业流行这样一句:“爱你的员工吧。爱护员工,理解员工。既然我们谈到了以人为本,那么就应把员工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员工的利益作为第一思考,把员工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工作的第一标准,千方百计为员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各级干部更应做到“进员工们,知员工情,解员工难,暖员工心。”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真心实意地员工达成一片,像对待自己亲人那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员工,体贴员工,员工   切实感受到温暖:与员工在和谐,理解的气氛之友好相处,做员工信任和爱戴的贴心人。只有人与人之间情感融洽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小了,人与人之间的戒心没有了,员工才会把你当亲人,才会向你讲真话,才会真的把心扑在工作上。

       二  确立企业理念, 引导员工做企业 的当家人

 

      企业理念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精神的集中表现,同时也是 整个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和依据。它集中反映出企业存在的社会价值,企业追求的目标以及企业经营的思想,只是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然任何企业都会倡导自己所信奉的价值观念,而且要求自己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在员工中达成共识,使之成为员工的价值观念,并通过员工  在实践中认真实施,将自己所信奉的价值观念转变成指导企业的主人。当员工成为了企业的主人,那么他们就会在日常工作的点滴中将企业树立起不倒的企业之魂融入其中,将爱岗敬业,团结求实,和谐发展,安全 优质等管理理念贯穿于工作,乃至生活。作为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则要时刻鞭策自己树立在顾客中秋信誉,在行业中打品牌,在员工中负其的姿态,给员工营造一个具有安全感,舒适感和工作愉悦感地工作空间。只有这样一个企业的灵魂和理念才会在员工中内固于 心,外化于形,人人皆知,入脑入心,企业才会有生产的空间,发展的空间和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沃土――“人”!

        三  承认员工  尊重员工,将“人”与“民主”相结合

     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也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希望自身的能力,地位能得到认可和尊重,这是由人地自尊心所决定的。所谓尊重人,就是平等待人,尊重人地人格尊严,尊重人地劳动和创造成果。尊重人地合法权益。尊重人地企业以人为本管理的必然要求,企业要想在员工心中站稳脚,就必须让员工参与企业各项生产,经营以及日常管理中来,让“人”与“民主”相结合。将广大员工群众的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应都大程度的问题上,如奖金分配,干部聘用。先进评选,先进评选等重大事项方面,只要涉及多数员工的利益的决策 都应通过职代会,厂务公开,合理化建议等多民主管理方式,给员工提供了解,参与,监督和决策的机会,将集中的权力分散化,隐蔽的权利公开化,真正落实员工的知情权,保障员工的参与权,增加企业与员工。领导干部与员工之间的透明度。

    四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夯实企业文化 基础建设

    人才是走向市场的“金钥匙”,是企业发展的根基,是企业制胜的法宝,是打造品牌企业,树立企业文化的基础,建设一流的的企业员工队伍必须要有一流的员工素质作为支持。有了一流的员工队伍,才能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人才流失和企业员工技术技能水平停止不前的现象严重,这不是不引起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面对这样一种情形,企业领导应该适时地在自身,在企业中寻求一下答案。首先应大提倡“人人皆可成长,人人尽可成才,人人都是人才”的“人尽其才”文化理念,明确懂业务善管理的管理者是人才,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人员人才,精通本工种基础知识,掌握过硬操作的岗位工人同样是人才。然后确定好“人才”的定位,“才尽其用”。适时适当地给人才以施展空间和提高的机会,并把对员工的培训与生产经营同谋划,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与此同时致力于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使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使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是的人有地位。

   五  制度的约束和绩效的激励“双管齐下”以约束激发潜能

 

  企业文化在内容上是对企业制度的反映。当员工的价值观念对企业制度安排和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能够认可的时候,企业制度安排和企业战略选择就会在员工的思想中形成一种价值观念,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只有这种约束起作用时,企业才能最终保证制度和经营战略的实现。然而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是一体两面,有形的制度渗透着文化,无形的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得以表现。大力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健全了企业的生活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干部是用培训制度等,并将其贯彻落实在企业生产,生活的每一环节,必然将企业文化的形成和人本文化在员工中渗透。

  然而,仅有条条框框的制度和约束,往往会给人以紧张和压迫的感觉,久而久之,当逆反的心理占了上风时,企业就会顺势而下。所以在断完善各种制度的同时,还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而又让人信服的激励机制。激励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是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管理学认为,激励是指影响人们的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行为的活动或过程。所以只有约束制度与激励制度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时。才能更好地 一约束促进激励,以激励完善约束。

    

       六   营造“人本”环境,实现人企共生。人企共进。人企业共荣,人企共赢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劳伦斯。朱勤说:“一个公司的成功,越来越靠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而不是机器的性能。”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创造出一种适合企业发展,适合员工工作的环境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发挥其才干,实现人与企业的全面发展。企业应始终把放在核心位置,从人地角度管理企业,突出一切为人,一切依靠人的“人本”理念,用机制规范员工心中弦,用情感温暖员工心炫,每个人都能发挥内在的潜力,为团队利益柔性管理做出贡献,领导心中员工,员工心中有企业,从刚性控制到柔性管理,从过程管理到业绩考核,从强调员工付出到满足员工需求,营造了管理者和操作作共享的人本文化,将员工的心紧紧凝聚在了一起:增强了员工队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只有人地身心协调,智商和情感因素协调,才会是“完整的人”和谐的人”全面发展的人“,才会实现企业的最佳经济效益,最终达成一种“人企共生,人企共进,人企共荣,人企共赢”的局面。

 

      七 加大文化投入,塑造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篇10

【关键词】 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管理模式

一、以人为本的观念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以人为本的管理伦理观念虽不能像广告和产品本身那样给企业直接带来市场和利润,但它是一种无形的推动力,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1、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由形体形象、社会形象和道德形象构成。其中,道德形象是关键因素。舍去现代企业管理的伦理视野和深度,舍去企业内在道德形象的设计,就不可能塑造出最佳的企业形象。而企业形象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管理者把以人为本等伦理理念渗透于企业产品的质量、销售服务和关注社会公益事业是分不开的。以人为本的伦理观念渗透于产品的质量中,就是坚持一流的质量意识。一流的质量意识讲到底就是全心全意对人民负责意识。对人民负责,是企业生存的第一要素。纵观国内外效益好的企业,无一例外地都把质量作为第一价值追求和企业的生命。例如:国内有名的企业青岛海尔集团就始终坚持靠产品质量来赢得顾客。在创业初期,有一次质检发现有76台电冰箱不合格,引起消费者的不满。当时的厂长张瑞敏责令当事人当着全厂4000多名职工的面,把这批电冰箱全部砸碎。消息传出后,一个用金钱无法买到的对消费者负责、讲究产品质量的企业形象树立起来了。

2、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企业的凝聚力是企业对职工的吸引力和职工对企业的向心力二者的合力。企业对职工的吸引力表现在企业使职工的安心程度、信赖程度和满足程度上;职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则表现在职工对企业的热爱程度、关心程度和贡献大小上。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掌握主动权并最终赢得胜利,凝聚力的高低,是一个重要因素。企业一旦失去凝聚力,就失去了企业的动力源泉,如一盘散沙,即使这个企业设备再好,技术人员再多,也很难在竞争激烈的角逐中站住脚。企业凝聚力的大小与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和谐亲密程度密切相关。梅奥在总结著名的霍桑实验时说:“一个人是否全心全意地为群众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同事和上级的感觉如何。”一个干群关系、职工之间关系融洽,能激发职工自豪感和使命感的企业,就能表现出很强的凝聚力。而企业内部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又需要伦理道德的运作。因为任何人都希望在周围人群中爱与被爱、理解与被理解、尊重与被尊重,有了爱、有了理解、有了尊重、有了信任,就有了和谐亲密的基础与保证。古人曰:“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

二、企业管理中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知识经济的挑战,人本管理实践中的偏差,迫切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人本管理,充分运用人本管理,大胆创新人本管理。

1、开发、利用人力资源

第一,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企业管理者在强化人本管理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因为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企业决策水平、工作效率、产品质量、成本状况、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企业信誉等方面的竞争,而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建立起培养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有效机制,使人力资源的潜能释放出来,企业才能有动力和活力。为此,要重视和加强企业职工的培训和开发工作,由一次性教育变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在职工培训方面要舍得投资,要真正体现出“一树百获”的传统思想精华。

第二,建立一支能和企业同甘共苦的基本队伍。企业职工中的基本队伍是企业的核心力量,也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和难点。近几年,我国企业职工的流动性不断增强,面对这种形势,在建立现代企业中,企业拥有一支“核心称职的正式队伍”更为重要。这有利于加强企业在人力资源培养、使用和引进方面的计划性和预见性,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效益,同时,企业可以利用这支队伍来影响和带动流动性大的职工,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

2、领导需要加强提高素质、改革管理方法

传统的目标管理是以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以人为本的目标管理在传统意义的目标管理基础上更加强调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上的协调,强调全体员工或员工代表参与企业重大的决策。以人为本的目标管理应突出:(l)强调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个人全面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领导在管理工作中应尽量做到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协调一致,求大同存小异。充分考虑组织发展又考虑个人利益,这样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让员工参与管理。让员工参与管理可以调节领导与群众的人际关系,领导可以充分了解员工的意向、要求以及期望达到的目标,又可以使员工深刻理解和领会企业目标的内容,实现其目标的可能性、必要性和组织目标完成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同时还可以让员工了解领导工作的难度;(3)实行自我管理。以人为本的目标管理强调以自我管理代替“压制性管理”,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员工本身的潜能和创造性,突出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企业目标的完成;

结论: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恰恰抓住了现代人的这些特征,从情感管理、民主管理到以人为本的管理,越来越体现了对人的本性的尊重。在这种模式中,被管理者被放到了恰当的位置上,企业给他们自由和空间,增长他们的才智,从而实现企业与人的双重发展。由此看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把人当作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张建伟陆估,《现代管理中四个重要的伦理理念》,中外企业文化,201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