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学生管理探讨

时间:2022-05-06 09:08:46

以人为本学生管理探讨

人才培养是国家对各高等院校提出的根本要求,也是高等院校所承担的时代重任。作为高校教育管理的主要内容,学生管理对高校教育及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工作。面向大学生的教育教学,单纯追求成绩和能力远远不够,还要强化对学生的指导,保证学生健康成长与综合发展。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关系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各项管理制度亟须应时而变。高校学生管理者要深刻认识到应对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创新和模式创新,树立以生为本理念,在学校和学生之间构建双向互动的管理模式。作为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还处在起步阶段,尚未实现系统化、全面化。因此,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实现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发展,是高校管理者与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侯瑞刚所著《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一书,2019年1月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六章,系统探讨了新时代大学生管理与多领域学生管理工作。第一章从大学生管理的内涵和价值、原则和理念、过程和方法层面,论述了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二章从大学生管理的发展与创新维度,分析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与创新方向。第三章从大学生安全管理界定、安全管理内容、安全管理原则、安全管理实施等方面,探索了新时代高校开展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路径。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新时代大学生对话管理的必要性、管理组织及管理目标与方法。第五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从自我意识、情绪、学习心理、人际关系等层面展开。第六章主要探讨了新时代高校学生就业管理工作,包括大学生就业管理的内涵、基本原则、创新思路及就业管理模式的构建。借鉴该书观点,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可从以下两方面加以改进———第一,重视人本观念,加强高校学生管理的自主意识与能力。以人为本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是先进管理观念规范化与现实化的体现。

学生管理,即借助多元化管理范式,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与道德素养,这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本质要求。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的具体内容要与时俱进,顺应学生发展实际。学校管理也要定标立向,为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服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文化环境,以文化的力量充分对接学生管理工作,使学生在无形之中加深对管理工作的认同,并自愿为学生管理奉献力量,从而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提质增效。大学生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学校在任何管理环境与状况下,均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学生为导向,使学生真正成为管理工作的受众,使所有学生的能动性与创新潜质均获得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进入社会、服务人民、建设国家奠定基础。传统的学校管理工作,过度依赖相关规章制度实施学生管理,难以获得最大化的管理成效。而以以人为本理念规划学生管理工作,可以摆脱传统管理形式的桎梏,面向学生进行学习与生活层面的关怀与服务,使得学生管理从个性认同真正回归共性认同,促使学生成为管理工作的主体,成为高校管理的主要践行者。为此,高校应引导学生组织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如开展兴趣讲座、组建特色社团等,在学生落实个体价值且为他人服务的基础上,形成灵活的管理模式与机制,使学生真正关注、学习、研究之,进而创设有效的高校自主管理环境。第二,引进信息化手段,建设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

随着信息化手段在我国各行各业的普及应用,其凭借精准性、高效性、快捷性等特征,成为各领域管理工作的主流工具。现阶段,跨地域建设校区已成为多数高校的办学趋势。不同校区实现统一、即时管理,应在高校学生管理当中引进信息化手段,这是以人为本学生管理模式的重要标志。当代大学生是在数字化和信息化浪潮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对于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极为熟练,引进信息化管理手段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强化学生对高校管理工作的认同。同时,可以使学生自发地把个体对信息化手段和信息化建设的认知融入高校管理系统的开发建设进程,为构建高效率的管理闭环提供了可能。构建适用学校特征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高管理成效、减少管理资金投入,还能使学生自愿主动参与有关管理工作。

作者:林静 韩茹 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