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对策探析

时间:2022-02-19 09:20:01

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对策探析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问题,不仅关系着个人价值体现和家庭脱贫,也关系着高等教育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分析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和影响因素,探析精准扶贫理念下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对策,旨在帮助其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

关键词:精准扶贫;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备受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中的一个弱势群体,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越发突出,需要各界鼎力相助。大学生高质量的就业,不仅让学生自我需求得到满足,给家庭带来希望,而且有利于展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贫困大学生与精准扶贫的相关概念

(一)贫困大学生的定义。贫困程度不是既定的概念,会受时域和地域的影响,不存在合理的分界线。研究方法:一是定性分析。采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学生日常生活开支、穿着打扮、购买能力、家庭收入等基本信息的分析。二是定量分析。使用问卷测量法、预测法等多种方法结合,将收集到的学生日常生活开支等资金数量与数量变化的情况,达到对学生贫困程度合理认知。三是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二)精准扶贫的概念。2013年,赴湘西考察时,首提“精准扶贫”。2015年,在贵州考察时,提出“六个精准”基本要求,“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报告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精准扶贫”的概念还未有统一的界定,学术界将其定义为: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精准化”理念是核心要义,贯穿于扶贫工作的全过程。精准就业帮扶是“精准扶贫”思想在大学生就业困难帮扶领域的领会和迁移[1]。

二、贫困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原因

(一)就业现状。随着并轨招生制度(即自费上学,自主择业)的实行,各大高校的扩招,致使贫困大学生的数量呈持续增长的趋势。目前,我国贫困大学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20%—25%,其中特困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8%—10%[2]。另据社科院的《2013年应届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群体失业率高达30.5%,近几年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已突破800万,贫困大学生作为就业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就业压力持续加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社会转型的纵深化使社会对人才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对人才供给的质量和结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校的人才输出质量还未能满足转型期的社会需求。贫困大学生迫切希望找到符合预期的工作,但在求职过程中与非贫困大学生竞争,无疑存在难度,非困生在社会资源方面明显优于贫困生。贫困大学生大部分没有一技之长、发展不全面,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都加剧了求职难度。贫困大学生就业出现的问题有签约率低、签约时间滞后、签约质量低等。(二)就业难原因分析。1.家庭因素。贫困大学生的主体主要来自农村地区,从最初接受教育到进入大学,在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生存能力与发展机会等方面都弱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父母没有能力提供就业的帮助,反更期待他们毕业就能获得高薪酬工作,以减轻家庭的重压,尤其是借款上学的家庭。自身能力的不足与家人的高期盼相互交织,让贫困大学生倍感焦虑。家庭的贫困也让大部分的学生产生自卑、敏感、害羞、胆怯等情绪,不敢大胆地表现自己,想说的不敢说,不善交际,社会交往能力差。种种因素的叠加,致使贫困大学生在就业求职时处于劣势。2.高校因素。高校大规模扩招是造成毕业生人数激增的原因之一。当前,就业市场日趋饱和,高校供给与社会市场需求不匹配,用人单位倾向招收应用型人才,非学术型人才。各大高校还是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短期内,高校培养方向难以转变。有些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模式等投入不足,难以保证人才质量。就业指导和服务在高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就业率”成为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为片面追求高“就业率”,高校在就业指导时灌输职业无大小,先保证毕业不失业的想法。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指导时,也是让他们先就业后择业。一旦不适应签约的岗位,就要解约重新找工作,将面临更多的困难。3.社会因素。由于我国处于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当前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处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实施了减编或裁员增效计划,间接导致了可就业岗位的减少。就业岗位结构性矛盾突出,高校的部分专业与社会需要不匹配,导致供需脱节。当前,社会上,还是存在着用人不平等的就业单位。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有人脉关系的更易获得工作机会,对于贫困大学生是极其不公的。随着高校毕业人数激增,更多的学生选择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购买资料、参加考试这些环节需要精力和金钱,若没有考上,又无法马上找到适合的工作。对一个期盼就业改变贫困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三、贫困大学生就业精准帮扶对策

(一)精准识别。“大数据正在对每个领域都造成影响,在商业、医疗和其他领域中,决策行为将基于数据分析,而不是像过去凭借经验和直觉”。利用大数据技术为贫困大学生就业精准帮扶提供有力支撑。贫困大学生就业精准帮扶的首要工作是精准识别,识别帮扶主体。(二)精准服务。采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通过网络平台,对贫困大学生开展精准对接服务。信息服务平台不局限区域、行业,可提供多种职业需求,跟传统的校园招聘相比,现在更多的是网上初选与线下面试相结合。求职者在网上就可以先找好心仪的单位,避免了满场跑。对贫困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建立供需精准对接的服务平台,有助于贫困大学生在离校前落实就业岗位。(三)精准管理。通过数据库,能智能地为贫困大学生匹配适宜岗位。贫困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择业观点筛选符合自己要求的就业岗位,由被动择业向主动择业转移。就业精准管理促使贫困大学生精准确定职业范围,减少在求职、择业初期盲目乱投简历行为,帮助贫困大学生高效率求职。数据库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以事实为依托,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数据库。对不符合条件的贫困学生应退库处理,符合条件的贫困学生要及时入库。(四)精准指导。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贯穿高校教育教学整个过程。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重点关注贫困大学生的择业观。实现就业指导精准化,要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高质量队伍,做到有效就业指导,可保证贫困大学生顺利求职。帮助贫困大学生选择正确的成才道路,了解社会不同职业的岗位需求,根据自身优势选择适合的职业。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就是要对帮扶主体实施就业指导,落实帮扶责任,制定帮扶措施,确保每一名帮扶对象顺利实现就业。

四、结语

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与精准扶贫理念一致,其核心都是“精准化”,从精准识别、精准服务、精准管理、精准指导四个方面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宋天华,邹大勇.高校大学生精准就业方法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7(5):84-86.

[2]彭仲生,罗筑华.合作主义理论下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体系的构建[J].继续教育究,2014(5):73-77.

作者:赵红 肖云珠 单位: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