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家庭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00:54:21

贫困家庭

贫困家庭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区委九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改善民生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为加快实现“率先科学发展、建设首善之区”奋斗目标做出应有贡献。

二、工作目标

以提高困难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和生活水平为目标,全面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就业、就医、就学、住房、养老等一系列民生问题,不断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使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三、帮扶内容

紧紧围绕改善民生这一主题,在街道辖区内开展包含临时救助、就业援助、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养老救助和慈善救助八个方面的分类救助工作。

四、实施步骤

(一)摸底阶段(4月1日至5月31日)。各社区组织人员,对辖区居民进行一次详细调查摸底,建立困难群众数据库,全面掌握辖区群众基本生活状况,为救助帮扶活动顺利开展提供准确、详实的数据基础。同时动员辖区各大企、事业单位,在自愿的基础上伸出援助之手,协助帮扶贫困家庭

(二)组织实施阶段(6月1日至12月1日)。各社区根据街道安排任务,结合工作实际,分类、分批次上报困难群众名单及救助项目。街道联系各责任单位按照各自任务和工作计划,对困难群众进行一对一帮扶,帮助贫困户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提供各种形式的生活援助。

(三)检查验收(12月1日至12月31日)街道成立检查验收组,于12月10日前对各社区帮扶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积极准备街道迎检材料。于12月16日完成自查与验收材料准备工作,等待区委检查验收组检查。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社区一定要从改善保障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把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列入重点工作中,按照活动的总体部署,认真抓好组织、动员工作,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贫困家庭范文篇2

【关键词】贫困家庭学生;管理对策

北京团市委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对未成年人的影响,社会环境影响达62.8%,其次才是家庭和学校。因此,我们应确立目标,明确责任,充分调动各方教育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教育合力。针对贫困家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现状,必须从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自身入手,寻求教育对策。

一、远离心理危机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人人都应该乞求自己具有存在于一个健康的身体里的一个健康的心灵。因此,学校要在建立贫困家庭学生档案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然后由老师对有自卑、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等倾向的贫困家庭学生进行干预与辅导,予以特别关注。通过心理辅导,一方面可以引导他们学会交往,使他们认识到,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之中,才能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日臻完善,贫穷既不是自己的错,也没有什么可害怕的,自己完全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改变现状。

二、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由于大部分贫困学生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根本没有能力或精力辅导孩子的学习,因此,帮助这些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是帮助其树立自信,激发学习动机的方式之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和智力水平,帮助他们确立具体的学习目标,在辅导过程中,要使这些孩子“跳一跳就能够摘到桃子”,使其有成就感,有成功的喜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针对贫困家庭学生学习中的困难,采取相应的帮扶措施,切实解决他们的忧虑。

三、保护求知欲

人是有个性的,因此要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化教育。对于贫困家庭学生也是一样。教育最为重要的就是发现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并遵循着这个生长点去培养、促进贫困家庭学生的最佳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当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的时候,就有了学习的动机,而这个强烈的求知欲就是那个点燃智慧的火把。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只要老师有耐心,善于倾听,就能使贫困家庭学生享受到读书的快乐,学习的乐趣,就能帮助他们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树立榜样的作用

一是家长的榜样。同样是贫困家庭的孩子,为什么有的孩子学习动机强,学习习惯好,学习成绩优良,而有的则相反呢?其家庭教育有很大影响。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利用家长会、亲子活动等机会,让贫困家庭学生的家长来到学校,讲述自己育子的经历和好的方法,使其他家长认识到自己教育中的不足。二是学生的榜样。自古就有“寒门出孝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说法。在贫困家庭学生中不乏优秀学生。他们不仅能够正确地面对自己的家庭生活环境,而且十分珍惜学习机会,有很强的学习动力和较高的学习期望。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改变其生活现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在学习中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意志力也远胜于一些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学生。

五、增强学习动机

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具有“模仿性”“可塑性”等特点。显然教师要有当学生“偶像”的自我追求。因为立志当学生的“偶像”,即表明了教育志向与教育理想,显示了教育责任与教育风格。“偶像”式的教师,具有深远的思想,永恒而科学的追求。如果一个教师谦逊、博学而又懂得教学艺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激发出来,所以教师要将自己塑造成值得推崇的模范,要用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形成。多年的教学实践说明:一旦教师树立了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偶像”形象,就可以利用课内外的各种有效活动激发和增强贫困家庭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另外,贫困家庭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参加课外补习班和兴趣班的机会本身就很少,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既能弥补贫困家庭学生家庭教育的不足,又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他们提供发挥学习积极性的机会。因此教师要利用自身的魅力,鼓励贫困家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自觉地完成活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旦他们被那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就能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动机,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校一定要给予贫困家庭学生物质、精神上的帮助和关心,使他们以健康和上进的心态去努力学习,真正用知识改变命运。

作者:陆晓莉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桥林小学

【参考文献】

贫困家庭范文篇3

要求各单位:一是要从改善保障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把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组织好动员工作,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是要积极深入帮扶对象家中,全面掌握困难群众在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就业、上学、医疗、养老、住房等难题,制定详细的帮扶计划、措施和项目,建立帮扶档案,结成帮扶对子,从困难家庭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

三是要按照各自职能和分工做好工作,并和全区整个帮扶救助活动相衔接,主动与包干街道沟通衔接,共同制定好帮扶计划,共同开展好帮扶活动,确保帮扶任务落到实处。

贫困家庭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全面开展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调查,为区政府准确掌握城市居民状况和需求情况,合理利用土地、房屋资源,科学确定城市居民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工作目标、发展规划和年度保障计划提供依据。

二、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并建立由区建设局牵头,各街道和民政、财政、统计等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各单位要严格按照调查工作方案要求,认真开展工作,确保调查工作如期有效地开展。

三、组织实施

(一)组织原则

按照“统一部署,分辖区组织,层层推进,逐级负责”的工作原则,由区政府具体组织实施。

(二)调查方法

采取对全区城市建成区内具有城镇户籍的家庭全面入户调查的方式,严格执行调查技术规范,统一调查内容、统一调查样本、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时间进度。

(三)调查范围和对象

本次调查工作的范围为:全区城市建成区内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调查对象为:具有城镇户籍,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415元),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足城镇居民人均建筑面积80%(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26.84平方米)的家庭。

(四)调查内容(详见附表)

本次调查工作的内容为:城市低收入家庭基本情况、家庭住房情况、家庭收入情况、享受住房保障情况和住房需求等内容。

(五)时间安排

1、准备阶段(4月25日—4月30日)

(1)制定方案。制定具体的调查实施方案,从区建设、财政、民政、统计等部门要抽调工作人员,成立住房状况调查办公室(以下简称住房调查办公室),负责调查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穆家营子镇和各街道办事处要成立专门办事机构,分社区具体实施调查工作。

(2)宣传动员。利用松山时讯、松山有线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大对调查工作的宣传力度。同时各社区要采取张贴告示、发放宣传单、悬挂标语等多样形式的宣传,让居民及时了解调查的程序、内容、对象和领取调查表的地点,营造良好的氛围。

(3)调查培训。调查前,区住房调查办公室负责对穆家营子镇和各街道办事处调查人员进行培训,讲解调查的方案、步骤、内容等要求。

2、登记、调查阶段(5月1日—5月18日)

符合条件的居民到所辖社区居委会领取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调查表,社区居委会负责登记表的发放和收回及资料归纳、整理、汇总,并组织人员入户调查核实,初审合格后,报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负责对初审材料进行复审,复审合格后分类录入微机,报区住房调查办公室。

3、入户抽查阶段(5月19日—5月26日)

住房调查办公室组织相关单位人员对穆家营子镇和各街道办事处复审后的家庭,采取抽查的方式进行调查核实,民政部门负责核实家庭收入情况,建设部门负责核实住房情况。

4、统计建档阶段(5月27日—6月8日)

住房调查办公室对符合条件的家庭进行编码、整理,建立“一户一档”的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档案,同时向社会公示调查结果。调查工作结束后,将调查方案和调查结果报市住房保障管理部门。

四、工作要求

此项调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市政府已将此项工作纳入对区政府年度工作实绩考核内容。为此,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配合,确保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调查工作取得实效。

(一)区财政局要做好调查费用的计划安排,在资金保障上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区建设局、民政局要加强对调查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三)区建设局要公开住房调查工作电话,方便广大居民业务咨询。

贫困家庭范文篇5

开展“万名贫困家庭救助活动”是区委、区政府年为民办承诺兴办的20件实事之一,是全区民生改善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年初,按照相关标准,区政府在详细摸底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年万名贫困家庭救助活动实施方案》,采取“部门包干、结对帮扶”的方式,将救助任务分配给了全区各部门。自救助活动开展以来,各街道、各部门、各单位认真按照《实施方案》,制定工作计划,落实责任人,积极帮扶救助对象,救助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个别单位责任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存在着救助目标不清楚、救助措施不实、救助行动不快等问题,致使救助活动进展缓慢,影响了全区整体工作的推进,为了将这项顺民意、惠民利、得民心的德政工程落到实处,切实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条件,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开展“万名贫困家庭救助活动”是今年我区实施的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各街道、各单位、各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牢固树立全区上下“一盘棋”的意识,坚持将救助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单位重点工作内容,作为一项长期帮扶任务,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救助活动有内容、有举措、有创新、有实效。

二、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各街道、各单位、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全区的统一部署,对照各自任务分工,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建立帮扶档案,结成帮扶对子,落实责任人,从困难家庭的实际出发,采取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帮扶措施,切实解决帮扶对象在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就业、上学、医疗、养老、住房等难题,为帮扶对象排忧解难。

三、密切配合、积极协调。“万名贫困家庭救助活动”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区各部门的全面参与、积极配合。区民政局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对救助活动的协调督促。各包干部门作为责任主体,要主动加强与包干街道的沟通衔接。各街道要积极配合包干部门,主动提供救助对象的详细家庭情况,安排工作人员,配合包干部门制定帮扶计划,共同开展帮扶活动。

四、加强监督、严格考核。为了推动救助活动加快开展,取得实效,区政府决定实行救助活动“月安排、季督查”制度。一是各责任单位要每月向区民政局报送工作进度表,全面总结救助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包括救助内容、救助方式、救助金额和救助成效。二是由区政府督查室牵头,区发改局、区监察局、区财政局和区民政局参加组成督察组,每季度抽查相关单位,对各单位救助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形成工作通报,在全区范围内通报,对工作拖拉,进度滞后,工作没有成效的单位,在年终目标考核时实行一票否决制。

贫困家庭范文篇6

一、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强化保障,稳住就业扶贫方向。一是强化工作机制保障。成立专班,抓实抓细职业介绍、培训、农村公益性岗位、就业奖补等就业扶贫具体工作任务。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制定《市区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扶贫专项2020年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牢握就业扶贫方向盘。三是强化基层力量保障。全力依托全区人社基层平台服务中心、所、站“三级力量”,将就业扶贫任务分解细化、定期督查、纳入人社基层平台绩效考核,构建起集目标责任、考核奖惩于一体的就业扶贫工作体系,压紧压实全区就业扶贫工作责任。

(二)充分动员,摸清就业扶贫底数。一是及时完善调整数据。建立区、镇、村“三级联动”机制,进一步做实做细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数据库统计数据。以贫困村为单位,对贫困劳动力基础信息、就业培训、转移就业、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安置“五个名单”进行登记造册,实行动态管理,全面完成对贫困劳动力人口就业摸排,目前,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733人。二是精准掌握就业情况。统筹区、镇、村三级力量,182名专班成员对企业复工情况、用工需求进行梳理统计,对贫困劳动力的返岗复工情况、就业需求进行全面摸排,为其提供精准用工需求。三是主动对接就业需求。对有就业意愿和劳动能力且尚未就业零就业家庭“因需施策”“因人施策”,逐人落实措施,帮助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有序返岗务工或就地就近就业。通过“点对点”岗位推介,解决20余名贫困人员就业难题。

(三)精准服务,助推就业扶贫落实。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全面梳理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制作涵盖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创业补贴、职业介绍等全方位就业扶贫政策包,通过人社、职通等网络、微信平台线上宣传各项优惠政策。二是落实健康体检服务。做好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健康体检服务,在全区张贴健康体检服务指南1600份,通过多种渠道扩大政策知晓率,为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提供高效体检服务。三是提供专车服务。扎实开展“春风行动”农民工返岗专车行动,按照镇村摸需求,统筹车次、协调专车,为返岗贫困劳动力提供“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

(四)拓宽渠道,提升就业扶贫实效。一是搭建求职平台。扎实开展现场招聘会及“春风行动”网上招聘会,多渠道、高频度为有务工意愿的贫困人口推介280家企业、5000余个用工岗位信息,助力其实现就业。二是拓宽务工渠道。主动对接浙江、福建等用工大省,与瑞安市、福州市签订劳务合作协议,为有外出务工意愿的贫困劳动力推荐用工岗位信息1万余个。三是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宣传各项创业支持政策、创业先进典型,鼓励有意愿创业的贫困劳动力通过创业实现脱贫增收。四是鼓励稳定就业。完善贫困人口就业奖补支持政策,对我区通过稳定就业、灵活就业实现稳定增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200元、400元、600元三个档次提供贫困人口外出务工交通及生活奖补。

(五)扶贫专岗,做实就业扶贫兜底。一是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结合大部分贫困劳动力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偏低的实际,开发乡村保洁、治安巡逻等劳动年龄段内、段外农村公益性岗位1281个,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稳定就业。二是做好公益性岗位监督。联合区扶贫开发局,对全区农村公益性岗位开发、人员在岗、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检查,进一步加强农村公益性岗位管理,确保专项资金落到实处。

(六)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就业扶贫软实力。围绕我区特色产业和企业用工需求,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采取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等就业导向培训模式,帮助贫困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促进稳定就业。5月,2020年首期就业创业扶贫培训专班在鄢家镇开班,23名贫困劳动力参加培训,培训合格将给予50元/人/天职业培训生活补贴,旨在提高贫困劳动力的创业意识,增强“造血”功能。

二、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贫困劳动力存在等靠要思想,具有一定惰性,且就业意愿随意性大,导致无法稳定就业。

二是培训效果不理想,就业培训项目要求学员具备一定文化水平,与部分贫困劳动者的文化水平和学习能力不相适应,贫困劳动者参与就业技能培训意愿不强。受肺炎疫情影响,前期现场培训工作进度较缓。

三、下一步工作

(一)精准宣传,增强就业能动性。进一步加强就业扶贫宣传、宣讲,提升对贫困劳动力的素质教育和感恩教育,着力培养贫困劳动力“想就业、能就业、就成业”的思想志气,引导其思想脱贫。

贫困家庭范文篇7

根据《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扶贫专项2020年实施方案》的要求,通过抓扶贫车间吸纳、返乡创业带动、有组织劳务输出、公益性岗位安置、技能培训等,持续提升就业扶贫成果,2020年保持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预计达到1050人次,动态实现“户户有就业”目标。

二、资金筹措

2020年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扶贫专项计划,计划从中央、省财政下拨的就业创业补助资金中落实89万元,用于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工作。

三、主要措施

(一)强化政策和资金支持〔牵头单位:县人社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1.主要任务:贯彻落实企业吸纳就业、技能培训、创业扶持、异地转移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就业扶贫“十五条措施”,推动就业扶贫成果长效化。同时强化资金保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就业扶贫政策和资金落地落实。

2.责任分工:县人社局负责贯彻落实就业扶贫政策;县财政局负责强化资金保障,加强资金管理;

3.进度安排:3月底前细化目标任务,12月底前全面完成资金拨付任务。

(二)提高就业帮扶精准度〔牵头单位:县人社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1.主要任务:按季更新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数据库和贫困家庭劳动力信息,做好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平台、省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比对复核工作,夯实就业扶贫数据基础。重点对2020年计划脱贫的贫困劳动力开展针对性的就业帮扶措施,开展精准就业服务。

2.责任分工:县人社局负责督促指导各乡镇劳动保障中心做好贫困劳动力数据信息比对复核工作。

3.进度安排:3月底前完成2020年计划脱贫贫困劳动力精准识别。

(三)实施技能培训脱贫行动。〔牵头单位:县人社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1.主要任务:扎实开展“送培训下乡”、“线上职业培训”等培训活动。实施“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行动”,加大力度组织贫困劳动力参加各类职业培训。继续组织已实现就业和脱贫的劳动力开展技能提升培训。2020年计划培训716人。

2.责任分工:县人社局负责开展技能提升培训行动,有针对性开展技能培训相关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协助县人社局实施技能培训提升培训行动。

3.进度安排:12月底前完成工作任务。

(四)开展就业扶贫专项招聘活动〔牵头单位:县人社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1.主要任务。组织好“春风行动”线上招聘、“企业招聘周”、“就业扶贫行动日”等专项活动,为贫困劳动力提供政策宣传、岗位推介、技能培训、权益维护等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组织开展送岗位信息“进乡入村”和用工企业送岗入村等招聘活动。举办专场招聘会1次。

2.责任分工。县人社局负责及时收集、筛选岗位、信息、精准开展专项招聘活动;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加大宣传工作,精准组织贫困劳动力参加招聘活动。

3.进度安排。12月底前全面完成任务。

(五)大力推进就业扶贫载体建设〔牵头单位:县人社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1.主要任务。鼓励和引导园区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对符合条件的建立就业扶贫车间、扶贫基地,吸纳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根据当地资源特点和产业结构,培育一批特色种养(殖)业、乡村旅游业、民族手工艺品制作等就业扶贫基地。积极申报州级就业扶贫基地。

2.责任分工。县人社局负责宣传就业扶贫相关政策,鼓励就业扶贫载体建设,积极申报州级就业扶贫基地;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协同做好就业扶贫载体建设具体工作。

3.进度安排。12月底前全面完成任务。

(六)扶持返乡下乡创业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牵头单位:县人社局;责任单位:县农行、各乡镇人民政府〕

1.主要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州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一条措施》,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财政支持、融资信贷、创业服务等方面政策支撑。设立创业服务窗口,建设返创项目库,加大对返乡创业者的服务、指导、培训。做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开展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及时提供创业服务、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努力提高创业成功率。

2.责任分工。县人社局负责贯彻落实《州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一条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大力开展相关培训;县农行负责为返乡下乡人员提供创业政策、资金及项目支持;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协同做好返乡下乡创业工作。

3.进度安排。12月底前全面完成任务。

(七)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牵头单位:县人社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1.主要任务。统筹利用各类资金、资源开发公益性岗位,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帮扶。新增和腾退的公益性岗位优先用于安置大龄、残疾等就业特别困难的贫困劳动力。不断完善公益性岗位管理制度,全面核查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情况。根据各乡镇实际建立健全退出机制,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作用,避免过度依赖和福利化倾向。计划开发岗位60个,预计投入资金43万元。

2.责任分工。县人社局负责实施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兜底安置贫困劳动力等就业困难群体;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做好公益性岗位申报、管理等相关工作。

3.进度安排。12月底前全面完成任务。

(八)开展就业扶贫工作“回头看”(牵头单位:县人社局)

1.主要任务。实行“脱贫不脱政策”,对2016年以来已退出的村,继续实施就业扶贫政策扶持,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质量,确保稳定脱贫。开展分片督导检查,及时发现整改问题。

贫困家庭范文篇8

为解决好城乡困难群众就业问题,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就业援助工作的意见》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市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以下简称城乡“双零”家庭)就业援助工作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和工作原则

到20*年底,做到“存量消零”,即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1人稳定就业,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实现每户有1人转移就业;自20*年起,做到“动态消零”,即城乡“双零”家庭援助工作做到“出现1户,认定1户,帮扶1户、就业1户”。按照属地管理、分类指导、跟踪服务、务求实效的原则,采取岗位援助、信息援助、政策援助、保障援助等方式,构建以市场为向导,政府调控、服务高效、运行规范的城乡“双零”家庭就业援助机制。

二、建立制度,实现动态管理

(一)实行城乡“双零”家庭认定制度。城镇零就业家庭是指城镇户口家庭中,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家庭成员,无人处于就业状态,或虽有人就业但极不稳定,且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主要靠救济或低保维持生活的家庭。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是指农村居民家庭中,男16至50周岁(含50周岁,下同),女16至40周岁,有劳动能力、有转移就业愿望,年人均收入在当地平均水平50%以下,进行了转移就业登记,且无人在二、三产业就业的家庭。符合上述条件的城乡家庭持居民户口簿、身份证等有效证明向社区(村)提出申请,经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机构审核并公示后,报县(市)区劳动就业办公室认定。(二)实行城乡“双零”家庭销号制度。各县(市)区要加强对城乡“双零”家庭就业情况的跟踪管理,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要逐人、逐户落实城乡“双零”家庭的就业动向,符合销号条件的及时做销号处理,并注明销号的原因,在台帐中做好清除记录。

(三)强化动态管理。各县(市)区在劳动力资源状况调查中,要把城乡“双零”家庭作为重点调查对象,切实做到底子清,情况明,数字准。城乡“双零”家庭就业援助实行属地管理,通过建立县(市)区范围内统一的编号、台帐、数据库,做到家庭状况、失业原因、技能特长、培训愿望、择业愿望、就业去向“六清楚”。在形成资料完备的数据库的基础上,根据新的认定和销号情况及时调整、更新数据,实现动态管理。

三、完善政策,强化就业扶持

(一)鼓励各类用人单位吸纳城乡“双零”家庭成员就业。各类用人单位要拿出适当比例的后勤服务岗位,用于安置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重点用于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就业。全市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集贸市场,都要拿出部分摊位用于城乡“双零”家庭人员就业。对城镇各类用人单位安置“零就业家庭”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在相应期限内按照一定标准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依托用工需求量大、用工门槛不高、就业潜力大的用人单位,通过政策扶持、共建协作等形式,创建一批适合城乡“双零”家庭就业的援助基地,符合有关条件的按规定给予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优惠。

(二)进一步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各县(市)区要进一步拓宽公益性岗位开发范围,将园林、绿化、交通协管、治安保卫等社会化服务岗位专项用于安置城乡“双零”家庭成员就业。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开展好充分就业和谐社区创建活动,重点开发社区“三保”(保安、保绿、保洁)、“三托”(托老、托幼、托病)、“三项服务”(家政服务、配送服务、保健服务)、“三大管理”(物业管理、车辆管理、公共管理)等社区服务岗位,特别是开发社区配送、居家养老护理、病残人员看护、公益小饭桌、小学生接送等就业岗位,主要用于城乡“双零”家庭成员就业。对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按有关规定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对男满50周岁、女满40周岁且在公益性岗位工作已满3年的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年限可相应延长。

(三)积极扶持城乡“双零”家庭成员自主创业。各县(市)区要广泛征集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好的创业项目,制定项目创业计划书,编印成册,免费提供给有创业愿望的城乡“双零”家庭成员。对有创业要求和创业能力的家庭,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小额贷款支持,解决其开业和资金周转问题。继续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对城乡“双零”家庭成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国家限制性的行业除外),按照有关规定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其开业后的经营负担。

(四)加大灵活就业扶持力度。各县(市)区要通过兴建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创业市场、再就业一条街等形式,积极鼓励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从事计件工、小时工等非全日制工作,增加家庭收入。大力支持手工编织等家庭手工业发展,拓宽家庭手工业产品销售渠道,不断开发新产品,扩大家庭手工业规模。要进一步加大灵活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的落实力度,按照省政府鲁政发〔20*〕45号文件规定,对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3年期满,男满55周岁、女满45周岁的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个人缴纳养老和医疗保险的,可按当地上年社会平均工资8%—10%继续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所需资金从就业资金中列支。

(五)组织零转移家庭转移就业。要通过就地转移、劳务输出、劳务协作等形式,积极开发适合零转移家庭成员需要的就业岗位。加强跨省劳务输出协作,积极发展一批具有地域特点和专业特色的劳务输出组织和劳务输出基地。劳务输出机构要按照谁输出、谁管理的原则,认真搞好劳务输出后的管理与服务,协调用人单位与务工者签订劳动合同,定期到用工单位了解情况,协助处理好劳资关系,切实解决务工人员的实际困难,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在输出人员较多的地区,由同级劳动保障部门或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统一设立劳务输出服务组织,向用工单位派驻专兼职人员,为务工人员搞好服务,逐步建立起劳务输出项目考察、输出安置、合同鉴证到跟踪管理的一条龙服务体系。

四、多措并举,完善就业服务

(一)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作用。各县(市)区要按照“六到位”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平台服务功能,切实加强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机构建设和信息网络建设,做好求职、培训、就业“三位一体化”的服务工作,为建立“双零”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在全市各行政村全面建立劳动保障协理员制度,加强协理员队伍管理和培训,落实工作补贴,充分发挥其在就业援助工作中信息员、宣传员和调查员的作用。社区和村劳动保障协理员要向援助对象大力宣传城乡“双零”家庭就业援助的有关扶持政策,介绍享受政策的具体方法和办理程序;对符合城乡“双零”家庭条件的,及时帮助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和《*省劳动者失业证》,并帮助联系落实就业过程中的有关事项;要定期入户走访,加强对已实现就业再就业人员的跟踪服务,了解掌握援助对象就业、享受政策等情况,及时发现并上报新产生的城乡“双零”家庭。

(二)完善城乡“双零”家庭的公共就业服务。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在服务大厅为城乡“双零”家庭设立专门服务窗口,免费提供政策信息咨询和职业介绍服务以及一对一的职业指导,帮助城乡“双零”家庭人员树立市场就业、自谋职业的观念,学会选择适合其特点的就业形式和路子。各县(市)、区要积极组织街道、社区、乡镇劳动保障机构上门服务,并通过开通热线电话、组织专场招聘会等形式,为援助对象提供岗位信息。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类职业介绍机构积极参与就业援助活动,建立服务与成效挂钩机制,向城乡“双零”家庭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且介绍成功就业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各类职业介绍机构,按规定落实好职业介绍补贴政策。

(三)加强城乡“双零”家庭的技能培训。针对城乡“双零”家庭的特点和需求,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发适应岗位需求的再就业培训项目,通过开展订单式、援助式、输出式等培训,实现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对有创业愿望的城乡“双零”家庭,要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帮扶他们尽快实现自主创业。另外还要把城乡“双零”家庭子女作为技能培训的重点对象,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其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对参加培训的城乡“双零”家庭成员按规定落实好就业培训补贴和鉴定补贴的有关政策。

(四)组织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全社会要广泛开展献爱心、奉真情、促就业活动,各县(市)、区可根据本地实际发放帮扶联系卡,鼓励和提倡相关部门党员干部与援助对象建立“一帮一”、“手拉手”机制,采取“送政策、送岗位、送信息、送技能”的方式,积极帮助援助对象解决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帮扶责任制度和服务协议落实情况评估制度,落实援助责任人。

五、明确责任,形成保障合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巩固和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将城乡“双零”家庭就业援助工作纳入再就业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及时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定期进行督促检查。要设立城乡“双零”家庭就业援助公开电话,并在当地主要媒体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畅通城乡“双零”家庭就业的投诉求助渠道。

(二)落实责任。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城乡“双零”家庭就业援助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援助工作的相关部门是责任单位。劳动保障部门要协调有关部门完善落实扶持政策,负责援助工作的具体实施。财政部门要加大就业资金投入,简化审批程序,及时为城乡“双零”家庭扶持政策的落实提供资金保障。民政部门要加强街道社区建设,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和促进就业的衔接。建设部门要引导物业管理、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优先安置城乡“双零”家庭。农业部门要以农村劳动力主要输出地为重点,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商部门要积极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为城乡“双零”家庭自谋职业、申办个体工商户提供及时快捷服务,促进城乡“双零”家庭就业再就业。税务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各项税收减免优惠政策,确保各项税收扶持政策落实到位。物价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针对城乡“双零”家庭的各类乱收费行为,保证收费减免和价格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工会组织应协助政府认真做好城乡“双零”家庭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千方百计为城乡“双零”家庭提供就业援助。妇联组织应利用组织网络健全的优势,发挥街道、社区妇联组织的作用,促进城乡“双零”家庭就业再就业。残联组织应积极做好残疾人的就业安置、政策落实、职业介绍等服务,促进城乡“双零”家庭的残疾人积极就业。

(三)加大投入。各级政府要根据城乡“双零”家庭就业援助工作的实际需要,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全面落实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培训补贴和职业介绍补贴等有关政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实际做好资金使用计划,财政部门及时拨付到位并监督资金使用情况,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级新闻单位要继续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就业形势宣传、落实扶持政策经验宣传、先进典型宣传,引导援助对象转变就业观念。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依托企业、街道(乡镇)、社区等基层组织和单位,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舆论宣传,使广大城乡“双零”家庭在政策扶持和社会的帮助下,依靠自身努力实现就业。

贫困家庭范文篇9

(一)专题分析研究扶贫专项工作情况。市人社局主要领导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究年初方案、开展就业扶贫督查、提高农村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认定就业扶贫基地等就业扶贫专项工作情况。

(二)指导督导情况。市人社局领导、相关股室负责人分组督导11个镇(街道)做好就业扶贫工作,指导检查镇(街道)贫困劳动力基础信息动态管理、农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等工作开展情况。全年开展指导督导220人次。

二、年度目标完成情况

(一)资金完成情况。计划投入203万元,截至目前,实际拨付资金249.47万元,完成率120%。其中,就业扶贫培训15.95万元,农村公益性岗位补贴233.52万元,均为中央级资金。

(二)项目完成情况。计划实施项目2个,就业扶贫培训、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安置2个项目,完成率100%。

(三)开展培训情况。开展“扶贫专班”“送培训下乡”等就业扶贫培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95人,完成目标任务127%。

三、取得工作成效

(一)抓实就业状况摸查,更新“一库五名单”。2020年上半年,制定了《就业扶贫督导工作方案》,安排9个分组深入11个镇(街道)实地抽查就业扶贫工作,督促镇(街道)落实好贫困劳动力基础信息动态管理工作,摸清辖区内贫困劳动力就业状况等,更新“一库五名单”,要求镇(街道)按季更新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数据库和贫困家庭劳动力信息。

(二)实施技能培训脱贫行动,提高就业能力。围绕产业需求、脱贫规划和群众实际,大力开展项目制培训,因地制宜开展家常菜制作等“送培训下乡”“扶贫专班”活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培训过程监管确保培训质量。目前,开展贫困劳动力就业扶贫培训95人,发放贫困劳动力培训补贴和生活费补贴15.95万元。

(三)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促进就近转移就业。广泛收集筛选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的用工信息,通过公众信息网、微信微博、为村、基层平台等方式多渠道招聘岗位信息;举办“春风行动暨返乡农民工招聘月”“百日服务攻坚,千万岗位推送”“就业扶贫行动日”等招聘活动,为贫困劳动力提供适合的就业岗位。组织企业开展乡镇巡回招聘会,促进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其中,举办线上线下“市2020年就业扶贫行动日”专场招聘会,共组织33户企业现场招聘,68户企业网上招聘,向贫困劳动力等提供岗位1452个。

(四)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贫困劳动力。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的通知》文件,指导各镇(街道)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按需合理开发乡村保洁、环卫保洁等农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大龄、残疾等贫困劳动力。制定印发了《关于调整农村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的通知》,将农村公益性岗位补贴由400元/人?月调整为600元/人?月,提高贫困劳动力收入。目前,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1160人,已拨付农村公益性岗位补贴233.52万元。

(五)推进就业扶贫载体建设,鼓励企业吸纳就业。根据省、市相关要求,进一步支持就业扶贫基地载体建设,充分发挥就业扶贫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其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推行上门服务,助力扶贫基地(扶贫车间)复工,力促贫困劳动力快速返岗和稳定就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刘小东就业的信息在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新增认定食品等3家企业为市就业扶贫基地,推荐依科制药等3家企业升级认定为市级就业扶贫示范基地。

贫困家庭范文篇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在资助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问题方面,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为了让家庭困难的学生上得起学,首先必须做好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的动态管理工作。主要原因是学生家庭的经济情况是变化的,是个动态因素,要做到真切合理,必须及时做好调查与信息管理工作,杜绝让那些家庭的确困难的学生排除在救助对象之外。入学后可采用相关措施进行界定,一是根据村盖章确认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二是根据在校期间的消费情况调查,班级、年级组都应该认真负责地签署审核的意见,尽量准确确定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及时对资助信息进行统计管理,将经过界定的贫困家庭学生的有关资料及时输入信息库进行管理。管理系统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信息;二是学生受到资助的有关数据。信息库内容应以方便统计和有关信息的利用为目的,包括家庭情况的调查表基本信息、学生在校的联系信息包括宿舍的地址,联系电话等;学生受到资助的有关信息要及时进行登记与统计,主要内容有资助的项目名称、金额和时间,每学年进行统计,了解掌握学生受到资助的情况。重视资助登记统计的作用。通过资助统计能掌握贫困家庭学生特别是特困生受资助的情况。一是掌握特困生的数量与比例;二是掌握学生的受助情况。掌握资助情况使各项资助政策能按规定落实到资助对象,不因为情况不清,造成重复资助,而应该资助的特困生没有得到资助的现象。有的学生确实是因为经济的困难增加了精神的负担和压力,学习成绩下降,造成恶性循环,学习每况愈下。及时掌握情况就能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学生资助工作的有针对性有赖于学生资助统计信息的分析与整理,对学生采取及时有效的帮助措施,可见资助登记与统计的作用非常重要。贫困生信息库的管理。学校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关资料输入统一的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基本信息包括学生本人的信息和家庭的信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情况可变性,学生填写了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并经相关部门盖章确认,并经过每学年在校消费调查,经调查转为非贫困生的在信息库里有所反映,各班每学期报送信息资料到学生资助管理部门。信息库资料一份留班管理,一份报送学校。

二、做好贫困家庭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对所资助的贫困家庭学生要从思想状况和学业情况进行不间断的关注,尤其要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他们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树立远大理想和学习目标,激励贫困生奋发图强,从内心深处摆脱贫困家庭的阴影,以良好心态面对现实,用优异成绩回报社会。开展诚信教育,塑造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格,使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使学生展现良好的道德精神风貌。一是要求各系定期开展诚信教育,主要内容包括:正确理解非义务教育经费分担机制,让学生明白缴纳学费是应尽的义务;做诚实守信的中学生的重要意义;二是对学生进行诚信知识教育,使学生知道哪些行为会影响个人的信用记录,影响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勤俭节约、发奋学习教育。利用奖助学金的评定和发放,开展教育活动。每学年召开奖学金获得者表彰大会,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发奋学习的热情。结合奖助学金的发放,招集获得奖助学金的同学进行勤俭节约的教育。宣传鼓励学生从小事、从身边事做起回报社会。每学年组织毕业班受资助学生进行受助感想座谈会或感恩报告会,使学生知道是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帮助,不仅是在资金上而且是在精神上的支持下,顺利完成学业,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时回报社会。

三、注重资助与育人紧密结合的实效

坚持助困与育人相结合,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作用。受资助学生的后续教育管理工作作为学校育人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与育人工作建立起长效互动机制。但是,在学生资助工作的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片面侧重于资助,而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资助过程之中,忽视资助本身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学生资助必须与育人成才紧密结合,才能充分发挥资助工作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作用。在组织与实施各项资助的过程中要进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懂得现在贫困并不代表将来贫困,贫困并不可耻,可耻的是甘于贫困,不努力而指望他人解困。同时引导学生在人生逆境中塑造性格、锻炼意志,经受困难和挫折的考验。要在资助工作中渗透国情、民情、社情教育,要使贫困生在受资助过程中受教育、作贡献、长才干。针对受资助学生开展国情、民情、社情教育,一方面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环境,主动融入社会,从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增强自我免疫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和习俗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