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电视剧艺术表达

时间:2022-02-02 10:23:03

改革开放40年电视剧艺术表达

【摘要】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创业史”,不仅创造了中国奇迹,而且也积累了中国经验。电视剧是最先反映这一历程的艺术形式,且影响巨大。因此,总结和反思改革开放40年来商业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得失,也是从某种意义上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总结和反思。

【关键词】改革开放40年;商业题材电视剧;儒商

纵观中国历史,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创业史”,不仅使中国社会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而且正在探索一个中国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与智慧。从世界历史来看,中国的改革开放40年,快速走过了资本主义社会几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人间奇迹,但是,如何理解和记录这40年来的经济发展历程,并从“道”的层面上进行总结和反思商业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得失,则是研究者的思考基点与切入视角。中国电视剧在发轫之初,就是以意识形态的宣传为己任的。中国第一部电视剧—1958年播出的《一口菜饼子》,就是为了宣传中央“忆苦思甜”的精神而拍摄的,它也代表着改革开放之前电视剧创作服务于政治的意识形态。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治国方略,影视艺术创作也获得了新的生机。真实地记录生活、反思生活,表现时代、生活和普通人的人生理想和价值,挖掘人性之美等成为艺术创作的新方向。电视剧在探索市场化进程中,也担负起了宣传改革、服务于经济建设总目标的责任。在这样的大政方针之下,反映经济建设的商业题材电视剧相继涌现,如20世纪80年代问世的旨在宣传改革开放和为改革加油的电视剧《乔厂长上任记》《新星》《矿长》等,剧中主人公皆是那个时代的英雄和国家意志与人民意愿的某种代言者,他们与《奋斗》《大时代》等后来出现的蕴含着较多商业元素的电视剧里的新一代商人形象完全不同,他们的努力经营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企业和国家。而新一代的商人形象,则多是彰显个人的成功和社会经济价值的存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和中期问世的商业题材电视剧,基本上是公有制向私有制经济过渡的中间产物,其基本模式是:主人公在国家利益至上的前提下实现个人的奋斗价值。这种模式几乎奠定了此类电视剧后来发展的理念,尽管近年来也有《奋斗》《大时代》《鸡毛飞上天》等侧重表现小人物在商海中拼搏、实现个人价值的电视剧,但个人价值一定要融入国家利益与民族发展中,这个理念不容质疑。这不但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精神,也是整个人类的传统精神。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样一批作品不但书写了商业题材电视剧的新篇章,而且影响力不容小觑,成为国家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1991年播出的《上海一家人》为开端,之后出现的《东方商人》《昌晋源票号》《情满珠江》《温州一家人》《百年荣宝斋》《乔家大院》《大染坊》《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新安家族》等剧,将这类电视剧推向高潮。在这类作品中,有一种表现视角特别值得关注,这便是与时展相关联、从农民变为商人的电视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农本位思想和根深蒂固的土地情节开始动摇,重农轻商的传统发生了悄然改变。2014年播出的60集电视剧《老农民》便深切地表现出这一意图。该剧的主角是农民,讲述的故事也发生在黄河岸边一个名叫麦香村的村子里。剧作全景式地描述了以牛大胆为核心的农民在时展和转型中的命运与精神写照,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农民题材电视剧。但在全剧结尾,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这些一辈子坚守在土地上的本分农民,纷纷通过开办村镇企业等亦农亦商,过上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最好的日子。编剧的意图,既暗合了国家改革开放的政治诉求,又是对改革之初从重农轻商到农商并重思想转型的现实体现。这类商业题材电视剧的播出,塑造了诚实守信、爱国爱家、拼搏奋进、坚忍不拔的正面商人形象,并通过对良性商业竞争意识和冒险精神的讴歌,极大地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向善、向真、向上的传统美德。从这个角度来看,电视剧中商业元素的大量添加,完成了改革精神的民间传导和重构,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国家意识的一种折射和体现。

一、家国情怀—现代商界英才灵魂与境界的显现

相较于电影,电视剧可以全景式地、史诗般地展现剧作意欲表现的丰富内容。从改革开放40年来商业题材电视剧中不难发现,大多作品都具有史诗般的时代纵深感和历史厚重感,人物的成长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民族大义的价值理念和商业拼搏的精神内涵有机地契合在一起,浓墨重彩地塑造了一批爱国正义、敢闯敢拼、白手起家、自强不息的商界英才形象,这在中国近现代文艺作品中尚不多见。1991年面世的电视剧《上海一家人》,讲述了幼年丧父、被人收养、勤奋好学的女主人公若男,从裁缝店的小店员做起,白手起家创建了自己的事业。即使时局动荡,也仍以一颗敢打敢拼的心和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向一切困难挑战,并成功地打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辉煌的商业天地。这种小人物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就一番商业传奇的剧情设置,激励了无数底层民众的拼搏精神。1993年播出的《东方商人》,全景式地展现了孟子第69代孙孟洛川绸缎庄“瑞蚨祥”的创业历史,特别是孟洛川在晚清和民国动荡时期受到地方官僚、买办和外国资本的压迫,仍屡次在逆境中让绸缎庄重获新生的顽强进取精神,同样感动了无数观众;而《大染坊》里从一个流浪儿一步步成长为成功的民族商人陈寿亭,《走西口》中历经无数挫折在西北的荒凉之地走出自己的商业大道的田青等,无不是对这种商业英雄的塑造和赞美,这些作品开启了商业题材电视剧描写老字号企业创业与发展历史的先河。之后播出的《大码头》《乔家大院》《新安家族》《诚忠堂》等剧,也都延续了这一表现形式。纵观这类作品,其表现时间常常取材于晚清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几十年间的风云变幻,这是中国近代工商业起步、发展的重要时期,也先后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商人和商业大家族,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工商业深受外国资本压迫、国家内忧外患的动荡时期。面对积贫积弱的国家,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探寻实业救国的道路,意欲通过发展民族工商业来振兴国家、实现图强。电视剧中这些“心中装着天下”的爱国商人的刻画,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人们心目中对商人“唯利是图”的奸商形象的印迹。如电视剧《昌晋源票号》里主人公的原型,是民国时期办过火柴厂、参加过保矿运动的实业救国商人渠本翘;电视剧《诚忠堂》讲述的是乔致庸的后代乔映霁在接手乔家产业后,积极支持资产阶级革命,带领乔家义无反顾地投入实业救国道路的故事。这些怀抱实业报国理想的人,不仅是深明大义、诚实守信、本分经商的商人,更是国人心中“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英雄。这些新商人形象将“治国平天下”作为经商的最高理想,甚至愿意为了民族和国家牺牲自己历经千难万苦积攒起来的财富和家业,如《大染坊》中的陈寿亭,面对“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寇的入侵以及千辛万苦建造起来的工厂即将落入日本人之手的境况,痛下狠心,一把火烧掉了自己半生心血积攒下来的企业;《大宅门》里的白三爷白颖宇怒斥日本人和汉奸的罪行,誓死不当亡国奴,说完便吞食鸦片自尽。主人公白景琦不仅将自己的孙子送到了抗日组织,而且不顾日本人的威逼利诱,严辞拒绝出任伪会长,最后立下遗嘱:“族人中如有当汉奸者,必将诛之”,充分表现出一个正直商人崇高的民族气节;《新安家族》中的程天送为民族大义,放弃了自己最为看重的货轮事业,更为了民族的存亡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古希腊悲剧理论讲道,“一个人遭受了不应遭受的厄运”或“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都能够给人带来崇高感。由此反观那些为了民族和国家大义而毁灭自己千辛万苦积攒下来的财富和事业的民族商人时,便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他们心中的痛苦和悲伤。这种毁灭的震撼,丝毫不亚于古希腊的悲剧式英雄,同时也使商人在这种正义和牺牲行为中,完成了崇高形象的影像建构。这种蕴含着家国情怀的商业精神的倡导和发扬,尤为可贵和动人。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在我们的经济结构中,高科技和核心技术一直是短板。近年来,一些国有企业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着手投入巨资研发中国的核心技术,为保障国家安全和民族商业利益贡献力量。这种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构成了新时代商人新的精神灵魂与从商境界。

二、儒商传统—市场经济精神的再创造

儒商概念最早出现于明清时期。当时的社会上出现了一批“习儒旁通于贾”、身兼儒士和商人双重身份的群体,他们在商业活动中不仅表现出士大夫的儒雅气质,而且践行着儒家所倡导的商业精神和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观念里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便是儒家对商人从业标准的最早衡量。据说儒商的开创者,是孔子的弟子子贡。因为商人天生有着逐利的特点,长期以来商人在世人心中也是无奸不商的形象定位。但儒商自从出现的那天起,就是按照儒家的理念和精神对自身人格和行为进行规范,极力塑造一种具有儒士风范的商人形象。在儒家看来,商道其实也是人道的体现,从商就要遵守“仁义礼智信”的为人准则,遵守“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①的处事原则。传统的中国商人在几千年来的商业实践中,也逐渐体会到儒家“爱人”和“仁人”思想对于从商的重要性,确立了心系国家、合理取利、诚信为本的经商理念,将“良贾何负闳儒,其躬行彰彰”作为商业经营活动的准则,将“虽游于贾人,实贾服而儒行”作为做人准则。但是也应该看到,改革开放40年来,市场经济激发了人们对于财富的极度追求欲望,一些人在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财富和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面临着人生价值的迷失和理想信仰的缺位,拜金主义、物质至上一度横行,抛弃了经商“大道”而沉迷于一己私利的算计中。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开放40年来的商业题材电视剧,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起了引导正确的商业价值导向、重构商人道德标准的教化责任。通过剧中塑造的一批既具有爱国情怀,又兼具中国传统道德品质的优秀商人形象,以其道德准则、价值立场和行动原则,实现了儒商形象的重新回归。这种形象及其所遵守的商业精神,恰恰也是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大力倡导和弘扬的商道。在电视剧《乔家大院》中,乔致庸原本要按照家族的安排考取功名、进入仕途,改变乔家没有读书人的局面,但家族命运的突变,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让他这个饱读诗书的年轻人担起了支撑家族产业并将之发扬光大的重任。虽然进入了商业经营,但乔致庸一直以儒家精神指导自己的商业活动,并始终保持中国传统儒商合理取利、诚信守则等优秀品质,体现出难能可贵的忧国忧民、舍生取义的精神。他曾不顾个人安危南下武夷山、北达恰克图,绕过太平军的阻挡疏通了茶道;在与达盛昌争做“高梁霸盘”时,战败对手后又与对手捐弃前嫌、握手言和;更为可贵的是,在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后,乔致庸懂得回报国家、回馈社会,他捐资助国强军,热心慈善,开粥棚救济灾民;花巨资从洋人手里把本属于国家的矿产资源买回来,捍卫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诸如种种,都将乔致庸身上的儒商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电视剧《东方商人》的主人公孟洛川虽然小时候对考取功名没有多大兴趣,但从商后,其身上依旧体现出浓厚的儒商精神。在创立“瑞蚨祥”绸缎庄后,孟洛川捐资修堤;在黄河泛滥时,他拿出大量钱财治理河水,其义举得到老百姓的称赞,甚至获得“一孟皆善”“义重泰山”的崇高赞誉。在电视剧《大染坊》中,从底层流浪儿成长为商业大亨的陈寿亭,虽然没有读过儒家经典甚至没有上过几天学,但他却在经商的过程中,摒弃了圆滑和世故的陋习,继承以诚待人、公平竞争、诚信为本的传统文化道德,不搞商业欺诈,表现出儒家倡导的大度和宽容。又如在电视剧《白银谷》中,无论是在挤兑风暴还是八国联军侵华的国难中,天成元票号始终秉承诚信这一从商原则,宁可自己吃亏也不失信。这种重信义、守诚信的品质在2017年播出的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中更是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这部作品以改革开放为大的时代背景,讲述了以陈江河为代表的浙商们在传承祖辈“鸡毛换糖”的从商实践中,逐渐领悟出兼济、民本、坚忍、守义以及诚信、进取等精神内涵,完成了商业起步和事业腾飞的故事。此外,还有《大染坊》中的陈寿亭在从商赚钱的同时,积极与日本商人的阴谋掠夺斗智斗勇,维护民族商业的尊严;《新安家族》里程天送始终以和、德、义、利为经商原则,用儒家思想化解各个商帮之间的明争暗斗,团结起来与外国资本作斗争并取得了胜利。这些电视剧的播出,用影视艺术的表达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着纵深发展的今天,培育了符合国情的商业价值观和从业道德观,也对现代商业精神的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更高层面上讲,这种精神便是“中国精神”“中国思想”的体现。创造性地继承与发扬这种精神,无疑将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塑造中国形象,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商业精神。

作者:徐兆寿 曹忠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