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题材电视剧价值取向

时间:2022-02-02 10:20:41

青春题材电视剧价值取向

【摘要】近年中国青春题材电视剧价值取向明确:讴歌农林牧区青年创业与保护环境的精神;表现城市青年积极创业,探索人生价值;价值取向多种多样,主导方面积极向上,鼓舞人心,富有正能量,表现出现实主义倾向。近几年中国部分青春题材电视剧价值取向形成有其深刻的原因,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青春题材电视剧;价值取向;现实主义;原因

近几年中国青春题材电视剧价值取向明确,讴歌农林牧区青年创业与保护环境的精神;表现城市青年积极创业,探索人生价值;价值取向多种多样,主导方面积极向上,鼓舞人心,富有正能量,如《最美的青春》《欢乐颂》《张小五的春天》《北京青年》《奋斗》等,表现城市青年积极创业,探索人生价值;有探索,有开拓,丰富多彩。

一、青春题材电视剧价值取向的表现

讴歌农林牧区青年创业与保护环境的精神,如《最美的青春》等。电视剧《最美的青春》2018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该剧价值取向明确,讴歌植树造林者创业与保护环境的精神,积极向上,鼓舞人心,富有正能量。他们在塞罕坝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减少风沙,他们的创业精神值得称赞。他们在塞罕坝恢复、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内蒙古,保护北京,保护中国,保护地球。冯程、覃雪梅、赵天山、孟月、季秀荣、隋志超、沈梦茵、张福林、魏富贵等植树造林者的确是最美的青春。冯程朗诵艾青的两句诗“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发自内心的话,感动了到塞罕坝植树造林先遣队众人。覃雪梅在大会上做报告,也朗诵艾青这两句诗,也是发自内心,因此感动了广大听众。他们言行一致,不仅把青春献给了塞罕坝植树造林,而且把一辈子献给了塞罕坝植树造林。冯程、覃雪梅等一辈子的言行深化了《最美的青春》主题。电视剧《最美的青春》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表现出现实主义精神。塞罕坝原来是美丽的高岭,森林成片,鸟兽较多。清朝同治年间被乱砍乱伐,日本鬼子乱砍乱伐,结果成了荒漠。这部作品立足于现实来讲述塞罕坝的故事,塑造出具有现实感的人物形象。冯程是抗日英雄冯立仁队长的遗腹子,热爱家乡,意志坚强。冯程初到塞罕坝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的经历与感受,比较真实。他经过多次探索,总结出在塞罕坝植树造林的经验与教训。他提出:在坝上培育树苗,成活率会高。在坝下培育树苗,成活率会低。该剧用现实主义手法表现真实的环境。例如第十五集,大雪封路,他们被困住,差点被饿死、冻死,这充分表现了当时塞罕坝环境的恶劣与艰苦。《最美的青春》主要人物前后变化明显,人物个性突出,例如冯程、覃雪梅、武延生、曲和等。冯程由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由个人英雄主义到个人英雄主义与集体主义兼顾。冯程用生命保护大树,用丰富的经验挽救了塞罕坝植树造林先遣队员的生命。经过多年摸索与有关论文的启示,大胆提出全光育苗的方案,认为全光育苗比遮光育苗的效果好,全光育苗适合塞罕坝的环境与气候,逐步取得成功。冯程第一个女朋友希望冯程与她去别的国家,冯程没有同意。张福林在危急关头劝冯程与他一同逃到别的国家,冯程不仅没有同意,而且劝说张福林投案自首、重新做人,最后张福林投案自首、重新做人了。覃雪梅不断增加实践知识,由不同意全光育苗到同意全光育苗,并建议给全光育苗增加灌溉以降低温度、提高树苗成活率。覃雪梅对武延生与冯程的了解由浅入深,由表象到实质,因此感情也随之变化。在该剧的前半部分,覃雪梅被武延生的花言巧语迷惑,成为武延生的女朋友。但是,在该剧的后半部分,覃雪梅逐步发现武延生欺骗自己与同事,并且不知悔改,甚至变本加厉,想方设法陷害冯程。因此,覃雪梅逐步与武延生分手,与冯程接近。覃雪梅对冯程由误解到理解,由在工作上志同道合、相互支持,到在生活上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从友情逐步发展到爱情、婚姻,合情合理。武延生擅长撒谎,阴险狡诈,经常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三面两刀。他在该剧中多次撒谎,欺骗覃雪梅,欺骗众人,在“”中教唆郑三儿等批斗冯程,甚至教唆郑三儿等抄冯程的家。曲和对待冯程与武延生的态度前后变化明显。曲和在该剧前几集对冯程看不顺眼,多次挑冯程的毛病。中间几集发生了变化,发现冯程有一些优点。后面几集保护、支持冯程,带人把冯程从批斗现场抢回林场安全营房。曲和在该剧前几集重视武延生,认为武延生能干。中间几集发生了变化,发现武延生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居心不良,心狠手毒,搞阴谋诡计。后面几集对武延生深恶痛绝,要惩罚武延生。这真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最美的青春》植树造林线索与感情线索相互交织。植树造林是贯穿全剧的主要线索,几个青年人的感情纠葛是次要线索,两条线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有力地表现了他们的价值取向。《最美的青春》细节生动,场景感人,生动地表现了他们的价值取向。两百多年的落叶松的系列细节与场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第一个细节与场景是老刘带着冯程到这棵两百多年的落叶松下祭奠抗日英雄、冯程的父亲冯立仁,因为冯程的父亲牺牲后埋在这棵松树下。冯程、老刘、于正来等对这棵两百多年的落叶松怀有深厚的感情。这棵树有力地证明塞罕坝在二百年前有大片森林,塞罕坝可以植树造林。第二个细节与场景是冯程保护这棵两百多年的落叶松,被愚昧的村民郑老骥的儿子带人打伤。第三个细节与场景是覃雪梅、赵天山、孟月、季秀荣、沈梦茵、张福林、魏富贵等植树造林者看到这棵两百多年的落叶松激动不已,找到了在塞罕坝植树造林的科学依据,坚定了在塞罕坝植树造林的信心。愚昧的郑老骥父子带着十几个村民要砍掉这棵两百多年的落叶松做棺材,覃雪梅、赵天山、孟月、季秀荣、沈梦茵、张福林、魏富贵等保护这棵松树与郑老骥父子等十几个村民搏斗。郑老骥父子到村里叫了几十个村民要打覃雪梅、赵天山、孟月、季秀荣、沈梦茵、张福林、魏富贵等,冯程带枪及时赶到,缓解了危机。于正来等及时赶到这棵松树下,共同把这棵松树保护住了。外国专家佩科维奇看到了这棵两百多年的落叶松,但是仍然认为塞罕坝不适合植树造林。中国人只有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决定在塞罕坝植树造林,恢复、保护生态环境。第四个细节与场景是冯程和覃秋丰到这棵两百多年的落叶松下祭奠抗日英雄、冯程的父亲冯立仁,把这棵镇风神树称为功勋树,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现城市青年积极创业,探索人生价值,如《欢乐颂》等。电视剧《欢乐颂》取材于城市青年生活,表现不同出身背景、来自不同地区、性格鲜明的现代青年在家庭、职场、爱情和友情等方面发生的一连串的故事。该剧是由同名网络小说《欢乐颂》改编而成,自2016年第一部播出到2017年初第二部播出后,都引起了收视的狂潮。在电视剧中,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逐步深入的过程中,是容易引发观众对人物的好奇与疑惑,在层层深入中逐步达到对角色的理解和共鸣;而其中人物的性格的塑造是极其重要,在电视剧中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是对一个人物形象塑造的直接切入点,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作者通过人物而表达的情感思想,拥有一个鲜明突出的性格的形象才容易在电视剧中引起注意与思考。同时,人物形象所表达的价值观与立场也非常重要。在电视剧中,必须需要清晰的角色,而通过人物表达的价值观,观众可以通过当下的情景,判定角色的立场与选择,这是检验人物形象是否鲜明最简捷的一个方式;最后在塑造一个完整人物形象中,不容忽视且也是画龙点睛的一点就是注重人物的细节。一般来说,人性是复杂的,在电视剧中,人物应该是这样的体现,而通过细节刻画更能完善一个人物形象的完整性,这样才能符合人物塑造的逻辑。电视剧《欢乐颂》对五位女性的性格塑造比较恰当,关于每个人性格的刻画都有着突出的特点,在电视剧开头通过旁白直截了当地表现了五位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例如在《欢乐颂》中,富二代曲筱绡,她的飞扬跋扈、敢爱敢恨、乖张暴戾的性格给予观众十分深刻的印象,十分符合当代社会人们关于“富二代”这一群体阶层人的印象。该剧对普通女孩“关关”这一人物性格的刻画较为成功,她胆小心细、温柔善良、在事情面前畏首畏尾的形象在很多同龄女性观众身上引发了较大思考,人们更多的是在这个角色身上能找到自己的情感共鸣。《欢乐颂》人物的“三观”十分鲜明,例如主角樊胜美爱慕虚荣,在多次人生选择上都表示自己金钱至上的原则。邻家女孩邱莹莹傻头傻脑为爱情冲锋陷阵不顾一切的立场,能让观众清晰地感知人物形象的价值观,使这几位人物充满存在感,而更使这几位主角的“三观”冲突,不断地制造摩擦与矛盾,也能更好地让该剧的故事完整地进行,从而引发观众的讨论与思考。《欢乐颂》对人物细节的刻画也值得我们讨论,例如邱莹莹每次吃蛋糕时,那种开心满足感通过面部表情体现在脸上,更加丰富了这个“傻白甜”一般的女性形象;还有女精英“安迪”,在生活与工作中一丝不苟,通过她周围一尘不染的生活、工作环境体现出来,完善了这个完美的女白领形象。而观众可以通过对人物形象中细节的塑造,从人物身上找到自己相似的一面而引发思考;人物形象的复杂性,也通过一系列的事情展现出来。电视剧的情节的发展不单单是向观众展现一段完整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向大众传递该剧想要表达的价值取向,因为电视剧的价值取向是大众通过媒介可以直观感知的,因此一部好的电视剧能直接潜移默化影响大众的价值观,纠正当今社会中一些扭曲的价值体系,正确地引导社会大众。电视剧《欢乐颂》通过人物的冲突,反映社会存在的问题。通过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冲突,向大众反映了现在人比较关注的大城市生存问题。譬如来自小城市的邱莹莹和大学毕业之后留在大城市工作的关关,通过她们自身与上海这个现代却又冷酷的都市环境的矛盾,向我们展现了一种当代年轻人的生活守则与观念。《欢乐颂》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冲突是该剧的一大卖点,这些事件不断反映社会现实,从而引发观众在观看后的热议与思考,例如樊胜美与自己母亲、哥哥之间的冲突,与富二代曲筱绡,还有与高级白领安迪之间的冲突,反映了各种现代社会热议的话题,比如金钱至上的原则,金钱就是一切的观念,它的导向是选择阶级的唯一途径,但在《欢乐颂》中,这一系列的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冲突也只是向大众呈现了比较表象的层面,在情节与冲突发展中戛然而止,没有向观众展现更深层次的东西,且没有一个解决的方案,将故事拖沓地单调而冗长,樊胜美这条人物线的故事在电视剧的最后也没有得到一个较为完整的结局,这是电视剧《欢乐颂》在后期被人诟病的原因之一。关于价值取向,《欢乐颂》从第一部到第二部向我们不断反映当代社会的各种价值取向,关于家庭,关于社会,关于就业,关于职场,通过每一个人物不同的视角向我们直截了当地展现该部电视剧所要展现的价值取向,比如曲筱绡对于爱情的执着和用智慧获得自己的幸福,向大众展现了当代年轻人的一种爱情观念,关于对爱情的表达对于年轻人来说不再是一种含蓄模糊羞涩的的情感,直接热烈的爱情才是当代人对于展现爱情的一种主流方式。关于职场,该部电视剧向大众反映一个社会现实就是职场潜规则比比皆是,但是在《欢乐颂》中也只是向观众展现这个问题,引发讨论,而没有向大众引导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层面,依然让观众困惑迷茫。表现多元化的女性形象及其不同的价值取向,让观众思考。在电视剧《欢乐颂》中,不同的女性形象在该剧中得到了较为完整的展现,譬如来自小城市,为在大城市站住脚而努力工作、勇敢追求爱情的邱莹莹,古灵精怪但又热情风情的曲筱绡,温柔贤淑却个性倔强的关关,美艳性感但热心的樊胜美等,这一类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女性形象的多元性。女性形象在该部电视剧中没有略显单薄,每个女性的形象都饱满而又复杂,观看该部电视剧的女性也会从中找到自身的影子。此剧的内容强化了女性意识及其价值观,比如在职场生活中,并不一定是男性独当一面,女精英安迪是作为一个独立优秀的女高管的形象出现在该剧中,经过社会生活的洗礼,她洞察人情世故。富二代“小公主”曲筱绡摒弃了以往电视剧中对女性富二代娇滴滴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泼辣干练的形象出现,也是继“玛丽苏”一类电视剧形象之后的进步。但是在此部电视剧中,还是有物化女性的嫌疑,在樊胜美这一女性形象中体现得尤其严重,出生贫寒但努力地在大城市打拼,但通过人物的潜台词向我们展现自己已经被金钱侵蚀的内心,通过她的形象与事迹向大众表现了金钱主义、物化女性的泛滥,但是同时也是向观众传达这一不值得推崇的价值观念,这也是部分电视剧的通病,在传递价值取向中,稍加不注意,就会走向错误的引导。

二、青春题材电视剧价值取向形成的原因

近几年中国青春题材电视剧价值取向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原因。新世纪正处于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层面都处于转型与变动阶段。国家话语在价值观领域的映射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众渗透为青春题材电视剧提供了政治环境。消费社会下女性逐渐被符号化,化约成了被消费的对象,女性自身也成为消费行为的主体,进行与消费的狂热互动;消费文化与传统文化博弈胜出,与社会主流形成了互动,触发着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动,受众价值观的改变和青年对于话语空间拓展与自我表达的需求在近几年中国青春题材电视剧价值取向中找到答案。价值观差异部分是由性别差异直接导致的,按照社会分工决定了“男主外,女主内”,但是对于分工任务的态度是不同的,男性在外所承担的部分在重要性上被看作远远高于女性的家务劳动、抚育孩子的工作,女性的劳动付出被认为是次要的,由此产生了价值观上的差异。基于价值观的不同,社会上较多的人对于男性的社会角色更加肯定,导致男性被认为是比女性重要,男性被认为是价值性高于女性的,才会导致类似“男尊女卑”的社会事实。这种男女性社会地位实质上的不平等直接导致了男女性别关系的主从模式和依附模式。但是,新世纪以来的青春题材电视剧,主从模式的男女关系基本上已经被瓦解,女性在社会中地位的变迁,使得女性的意识觉醒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要求进一步摆脱自身对男性群体的依附角色,寻求自身的地位平等与价值实现。女性相对于男性的生存状况分析应放在男女两性的关系中比较。两性关系上主从模式的瓦解在新世纪以来青春励志剧中直观地体现在婚姻关系中。首先是经济和社会财富上的主从瓦解。就青春题材电视剧对于女性角色的塑造而言,大部分青年女性都是有职场生活和独立的经济收入的,部分中老年女性形象以家庭主妇的形式出现,反映着男女经济关系在代际中的变迁。女性由甘做家庭主妇,把赚钱当做男性本分的认知水平,经历了要求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的女性意识觉醒,逐步进化为在职场与男性一决高下,高收入女性在青春题材电视剧中的频繁出现,都市白领在剧中的类型化和固定化,直接宣告男女经济关系主从模式的破裂。其次是男女在婚姻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经济地位一般情况下直接决定着男女性在家庭事务决策中的参与程度。我们可以看到青春题材电视剧中婚姻关系中的多种模式,平等的婚姻关系、“女强男弱”的婚姻关系,还有丧偶的中年女性生活状态的直接描绘,不得不说女性的经济地位直接提升了女性在婚姻和两性关系上的话语权。女性已经完全从主从模式的附属属性,成长为撑起“半边天”的独立个体,独立意识扎根于个体的价值观念,女性告别了对于男性的依附。早期的青春题材电视剧大多凸显男性主体的叙事方式,例如《奋斗》《北京青年》《北京爱情故事》等剧,都是围绕男性主体展开的,以男性形象为中心展开故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主体叙事的青春题材电视剧被创作出来,《杜拉拉升职记》《张小五的春天》《钱多多嫁人记》《欢乐颂》等关注女性,凸显女性叙事主体的青春题材电视剧中广泛播出,一般围绕女性群体在生活中面临的亲情、爱情、友情和社会各方面的考验,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对女性群体的聚焦与关注。另外剧中的女性形象越来越难以用善恶的标准去评判,每个人物都是复杂情绪和矛盾性格的集合体,无法用单一化的描述以偏概全,每个女性都设置了矛盾点。青春题材电视剧越来越关注于主要人物价值矛盾或复杂性格形成的根本原因。

三、青春题材电视剧中价值取向的作用

近几年中国青春题材电视剧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作用。20世纪末消费文化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进行着扩张,席卷着人们的生活,冲击着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电视作为大众媒介,其输出的文化产品属于大众文化产品;而消费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博弈,我们能从电视剧中人物塑造与价值表现的嬗变之中准确探讨。随着消费文化在大众生活方方面面的强势扩张,电视剧作为以生产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商品为己任的大众媒介,首当其冲受到了消费社会的影响与冲击。在此种情况下,电视剧创作者一定程度上选择顺应消费文化,创作大众喜闻乐见的电视剧,传达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念和生活理念,原有的传统文化受到冲击。消费社会的经济重心不是生产而是消费,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已经被满足,买方市场的现状要求社会为人们提供更加多元的、更加富有个性化的商品以满足更个人化的需求。其次,消费从经济领域延伸到文化领域,“文化商品”的出现说明消费社会的席卷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经济活动中,文化活动也无法幸免。在这种巨大的冲击之下,中国传统的伦理价值遭到了消解。主流文化、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是当今中国存在的三种主要文化,其中大众文化在青年中影响较大。特定电视剧类型与内容的流行,能够从侧面发映出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流变。随着消费文化的日渐浸染,消费性成为大众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消费文化与主导文化及精英文化的博弈长期存在,消费文化成为大众的日常消遣方式,娱乐化席卷着整个青年社会,部分青年的价值取向与审美趣味逐渐脱离了高雅,开始朝感官化的、浅表化的体验过渡。近几年中国青春题材电视剧价值取向具有引导的作用,向正确的方向指引。世纪以来的青春题材电视剧性别气质的双性化在男性与女性角色塑造上的表现是不尽相同的。男性性别气质的双性化主要表现为男性角色性别气质的中性化,以及男性强悍、主导、霸道气质的弱化。当然也有偏女性化的男性角色出现,但就庞大的数据来看所占比例比较小。以《奋斗》中的三个男性主人公为例,陆涛属于典型的男子汉的角色,从其对待情感和事业中的独立、主导性、掌控欲望可见一斑。但向南和华子同属于双性气质的男性,尤其是向南这一形象,与常规印象里顶天立地的男性角色不同,展现了一个感性、情绪化的小男人形象,遇到困难和不顺心的事情流泪的镜头在剧中多次出现,侧面反映了部分当代男性性别气质的双性化倾向。女性性别气质的双性化与男性性别气质的双性化有一些不同之处。从作为“柔弱”“感性”“依赖性”的代名词,到双性化女性性别气质的凸显,再到男性化性别气质女性的出现。在青春题材电视剧中我们常见的女性角色主要有女性化角色、双性化角色还有偏男性化的角色。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对于女性意识的逐渐唤醒,相关价值取向表现逐步明显。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使得女性从家庭中得以解放,寻求自我价值,也不断地冲击着传统的伦理文化,尤其是婚恋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样的电视剧角色被创造出来,新时代的女性形象也在电视剧中得以展现。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差异化的女性角色越来越多,她们在剧中为了生活、情感、职场持之以恒不懈奋斗,对观众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当然在角色塑造中,基于角色多样性和对比的要求也有少数消极的女性角色,但是积极向上的女性角色形态还是占据主流。新世纪以来青春题材电视剧中出现了“新时代女性”“富家女”“剩女”“拜金女”“第三者”等角色。“新时代女性”是青春题材电视剧中的角色塑造中较多的、较重要的,大多担任着剧中的“女一号”。如《奋斗》中的夏琳、《北上广依然相信爱情》中的黄依然、《欢乐颂》中的邱莹莹、关雎尔等。她们往往代指的是生活中普通的女性,在“新时代女性”的角色中,青年观众仿佛能够看到在生活中打拼的自己。这类角色一般情况在剧中是选取气质比较清新的女演员饰演,基本在剧中不会有浓妆艳抹的妆容和华丽的服饰,家境并不富裕,工作岗位比较普通,但是容易使普通观众产生贴近感。她们一般思想开明,经济独立,有人生理想,有拼搏精神,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不妥协、不服输,坚守信念,容易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感,在价值观上对观众起到正面和积极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青春励志剧有许多经典的“富家女”角色。《奋斗》中的米莱、《北京青年》中的叶坦、《欢乐颂》中的曲筱绡等。“富家女”形象的出现折射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快速而不平衡的经济发展和贫富差异。抓住新时展机遇的群体快速地完成了自身的财富积累从而使下一代荣膺“富二代”。新世纪青春励志剧中的“富家女”角色性格差异较大,既有嚣张跋扈的形象又有单纯善良的形象。一方面,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念有承袭于上一代的部分,表现在受到了父辈文化和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青年群体不断受到了外界来自社会和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和新身份,迫使他们进行自我追寻,寻求社会认可。而青春题材电视剧作为大众媒介输出的文化产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青春题材电视剧中的青年形象为处在精神迷惘的青年提供了参考,促使他们在精神迷惘与困惑下获得身份认同。青春题材电视剧作为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了青年群体的日常生活和故事,其塑造的各种各样青年人物形象会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受众,影响青年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作者:张智华 李平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