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艺术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6:01:48

戏曲艺术教育

戏曲艺术教育范文篇1

一、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

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并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特艺术门类;是集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之大成,经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它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具有颇为丰富的各种表演手段。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也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过程。所以,提倡学校开设戏曲艺术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学国传统的音乐文化。戏曲艺术含有丰富生动的历史知识,因此,对戏曲艺术的学习和欣赏,有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丰富,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纵观当前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出现了歌唱性乐曲教学的单一局面,课堂上常见的是中外名曲,我国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诸如戏曲、曲艺所见甚少。有些学生对西方音乐卓有兴趣,对贝多芬,施特劳斯,柴可夫斯基了解掌握较多,而对中国音乐杰作知之不多。尤其对我国戏曲艺术知之甚少。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徽班进京,什么是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对千百年传唱不衰的戏曲剧目与代表人物知之甚微;对中国自己的戏剧创作大师象关汉卿、汤显祖、王实甫、田汉、夏衍等知之甚少;对古往今来著名的戏曲剧作《西厢记》、《窦娥冤》、《桃花扇》、《白蛇传》、《红灯记》、《白毛女》、《沙家浜》缺乏了解。这种现状与当前我国音乐素质教育极不吻合,要打破这一僵局,必须作出极大的努力。

实践证明:艺术形式与艺术追求和思想意识与精神风貌密切相关。不同的形式与追求其结果不尽相同。时下,从中小学音乐教育找到与戏曲艺术结合的切入点异常重要。通过戏曲艺术教学,使更多学生知道我们的国家是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在这些遗产中戏曲则是独具风貌的重要艺术形式。这里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表演,有长久传唱不衰的乐曲,还有传播范围极广的民间传说。这些必将激起中小学生对中国戏曲文化的追求与兴趣,激发他们的民族信心与自豪感。因此,为弘扬民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对中小学生进行戏曲艺术教育是音乐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二、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演唱才能的重要途径

实践证明在中小学校开设音乐戏曲,对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戏曲是一种集服装、化妆、表演、舞蹈、歌唱、术、杂技等诸多表演技能和技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唱念做打行行俱全,中小学生通过初学可置身于戏曲艺术熏陶之中,将使他们的艺术鉴赏力不断提高。那些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著名曲目和唱段,如“花木兰”、“表花名”、“小放牛”、“:小姑贤”、“小女婿”,以及“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穿林海跨雪原”等,不但把学生带入了优美的境界,同时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也得以丰富和提高。

戏曲艺术教育的初级阶段是了解和赏析的阶段。教师从戏曲的形成、发展、历史的沿革出发,试从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一般性知识入手,将学生逐渐引入戏曲艺术的欣赏之中。由欣赏著名艺术家,如梅兰芳、马连良、尚长荣、叶少兰等有代表性的演唱与表演,进而发展到对戏曲艺术风格、表现形式、内容主题及典型人物的分析与鉴赏。转要把赏析与学唱、学做结合起来。除课堂教学外,还可通过看录相、听录音、看演出、参观演出前的准备工作等形式,让学生直接接触戏曲表演艺术实际。通过真真切切的看和明明白白的听,化被动为主动,很快进入学唱阶段和学习表演阶段。只有进入这样阶段,学生的鉴赏力才能得以升华。这一阶段要努力开发学生内在的表演才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与喜好,选择一些易学、易唱、易做的剧目进行学唱与学做,使之循序渐进地步入不同角色和人物的学习之中。象京剧《沙家浜》,“智斗”一场,评剧《花为媒》,表花名一折都可根据不同角色,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一改传统单一教学模式为全方位音乐教学模式。三、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

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什么人和怎样做人。因此,在戏曲艺术教学中有一点不可忽视,即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这主要体现在现代戏曲中,特别是象杨子荣、郭建光、李铁梅等典型的艺术形象,通过学生传唱,振奋他们的精神斗志。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是普通政治课所不能替代的。

当然,传统戏也同样具有德育功能。如歌颂民族英雄主义、杰出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剧目有:《岳母刺字》、《苏武牧羊》、《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红灯照》、《秋瑾》等;体现正义、惩恶扶善、舍已救人精神的剧目有京剧《赵氏孤儿》、《除三害》、《铡美案》、《赤桑镇》等;取材于历史名著和历史故事的剧目有《打渔杀家》、《将相和》、《霸王别姬》、《打龙袍》、《二进宫》等;其他剧种、曲艺等也是同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好戏,如评剧《井台会》、《打金枝》、《茶瓶计》、《三节烈》等戏曲教育都丰富充实了音乐艺术教育,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力的提高,对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在中小学校中普及和推广戏曲教育既是继承与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

四、实施戏曲艺术教育的建议

在认清对中小学生音乐课和课外活动进行戏曲知识学习与演唱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更应抓紧实验操作。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面上调查,摸清底数,选择确立好试点校、试点班。由点带面,让典型带动一般,先进行普及戏曲基本知识的工作,然后步入实际课教学。

戏曲艺术教育范文篇2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且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艺术,是综合各种艺术成分浑然一体的。唱、念、做、打是戏曲的突出特点,行腔转调、发音吐字,都有一定规矩和要求,而做工的手、眼、身、法、步,都要经过专门的严格训练,念白的韵白和口白均要有音乐性,武打要干净利落、稳妥准确、轻捷灵便。其表现手段的程式要求更是严格,唱、念、做、打和音乐伴奏以及服装、化妆、布景、道具等都有一定格式。它集中国各民族文化之大成,是经过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是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体现了中国民族艺术文化发展过程。所以,高校艺术教育开设戏曲艺术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艺术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民族民间艺术事业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学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积极性。

目前高校大多数学生喜欢流行歌曲、摇滚乐等,有些对西方音乐也颇有兴趣,然而对中国音乐却提不起兴趣特别是对我国戏曲艺术知之更少。不知道“徽班进京”、“四大名旦”、“四大须生”是什么,对千百年传唱不衰的戏曲剧目与代表人物、中国的戏剧创作大师缺乏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也在提高,越来越认识到了发达国家所重视的通才教育的重要性。许多国家以立法或者国家计划的形式把戏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规范化,而我国这种现状与当前艺术教育的要求极不吻合,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下大力气来抓。

戏曲走进高校艺术教育的课堂是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通过戏曲艺术教育,使学生认识、掌握戏曲艺术的特点和规律,扬长避短,发扬光大,使更多学生知道我们的国家是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在这些遗产中,戏曲则是独具风貌的重要艺术形式。要让学生知道,这里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表演,有长久传唱不衰的唱段,还有传播范围极广的民间传说。这些必将激起学生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因此,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对高校学生进行戏曲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戏曲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才能的重要途径

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开展戏曲教育,对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政府正积极推广素质教育,这既是为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解决学生将来适应社会需要的问题。与潜移默化地提高人的修养的音乐、美术相比,戏曲对人不但有类似的潜在影响还能更直接的改善、提高人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音乐、美术的学习和训练对非专业人士来说主要是提供一个基础,使之将来能进行个体的单项艺术欣赏和艺术活动,而戏曲是综合的艺术,是一种集服装、化妆、表演、舞蹈、歌唱、武术、杂技、布景、道具等诸多表演技能、技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唱、念、做、打,行行俱全;手、眼、身、法、步,都要经过严格训练;甩发、拍须、抬袖、台步等都有一定格规。高校学生通过学习戏曲艺术,可置身于戏曲艺术的熏陶之中,将使他们的艺术鉴赏力不断提高。那些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著名曲目和唱段,不但把学生带入了优美的境界,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得以丰富和提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戏曲艺术教育范文篇3

【关键词】中职;戏曲;艺术教育;重要性

弘扬中华戏曲文化现如今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并面向全国展开,尤其是在中职学校中获得了响应,也获得了不少优秀成果。现如今中职学校已经把戏曲艺术纳入教育体系,开设专门的戏曲艺术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对戏曲艺术进行鉴赏和学习,引导学生传承戏曲文化,以便逐步改变戏曲在流行文化洪流当中的小众地位。中职学校要正确认识戏曲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之上综合分析当前中职学生的艺术学习需求,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戏曲艺术,让戏曲真正进入学生心灵,促进戏曲艺术的传承,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大繁荣与大发展注入活力。

一、中职学校戏曲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在中职学校开设戏曲艺术教育课程已经成为中职院校改革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正确认识戏曲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完善中职艺术教育,培养优秀艺术人才来说有着重要作用。中职戏曲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够培养学生民族情感。戏曲艺术当中饱含着民族精神,同时也传达了乐观、坚强、勇敢等精神。中职学生对戏曲艺术进行学习,可以掌握大量有关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和经典故事的相关内容,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培养学生民族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民族精神。在中职教育当中引导学生学习戏曲艺术,可以在潜移默化当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的熏陶,提高学生爱国精神,提高学生道德素养,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与完善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二,能够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在中职学校开设戏曲艺术教育课程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对戏曲艺术的鉴赏能力,拓展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学习戏曲表演的过程中,学生的各方面都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把握各项表演细节,规范并美化自己的仪态举止。在戏曲艺术课程的探索学习中,中职学生也可以在优秀作品熏陶之下提高艺术品位,积累艺术经验,这些都能够为学生艺术素质和审美素养的发展增添动力。第三,有助于促进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职学生是传承和发扬戏曲艺术与戏曲文化的一个重要群体,同时中职学校也是传播文明和传承文化的坚实阵地,借助中职戏曲艺术教育这一途径,能够让戏曲艺术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也能够让学生主动承担起传承戏曲艺术的责任,并为戏曲艺术的发展注入活力。

二、中职戏曲艺术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营造戏曲文化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中职戏曲艺术教育应用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播,更是培养新时代中职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重要方式。在中职戏曲艺术教学中,要让戏曲艺术教育深入人心,成为中职学生日常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要增强戏曲进校园的推广度,通过提供经典戏曲的舞台表演机会,让学生体会和感受戏曲的舞台形式及化妆方式,理解戏曲不同曲目的表演手法以及戏曲舞台服装设计的技巧等。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与了解戏曲艺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戏曲文化氛围。中职院校戏曲艺术教学,在传达我国古代人民日常生活中所蕴含的优良品质的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对戏曲编排过程及创作情感的理解,感受戏曲文化的深刻内涵及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对我国戏曲文化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更加有兴趣进行戏曲艺术的学习。在戏曲文化氛围的打造上,中职学校需要拓展途径,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让学生接触戏曲艺术,拓展学生了解戏曲艺术的途径。从而帮助学生从经典的戏曲作品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学生树立正确而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首先,中职学校可以邀请戏曲艺术领域的名家组织专门的戏曲艺术讲座,对戏曲艺术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普及,对戏曲艺术成果进行介绍,同时进行高质量的戏曲展览演出,给学生提供一个近距离接触与了解戏曲艺术的机会,让学生在面对戏曲时不再望而却步,而是会主动探索与积极学习,让戏曲艺术普及不再是难题。其次,学校可以开设与戏曲鉴赏相关的选修课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接触戏曲艺术,并让这些学生成为戏曲艺术与文化的传播者,增加戏曲艺术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二)组织戏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是帮助学生内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中职戏曲艺术教学中,教师应从我国经典戏曲的欣赏入手,引导学生对不同艺术风格的戏曲进行赏析;进而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戏曲演出前的各种准备工作,鼓励学生近距离感受和实践戏曲艺术的表演流程。戏曲艺术本身就是一门需要以实践为核心的艺术活动,不管是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还是表演创作,都需要把实践放在核心地位。要让中职学生了解戏曲艺术,主动接受戏曲艺术教育,就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当中,深化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学校社团是开展戏曲艺术实践活动的坚实阵地,其中戏曲社团能够为学生戏曲艺术培养、给学生打开戏曲学习窗口创造良好条件。中职学校要积极推动戏曲艺术和社团融合,让社团成为学生学习鉴赏戏曲的实践课堂。社团可以邀请优秀的戏曲表演名家亲临指点,让学生近距离接近大师和接触戏曲艺术,吸引更多的戏曲爱好者投入社团活动。例如,欣赏经典戏曲《花木兰》,帮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我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像戏曲名作《小女婿》和《小姑贤》等则蕴含着不同的情感内涵。除此以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家乡地方剧种进行积极探究,收集与地方剧种相关的材料,品味戏曲艺术的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三)创新戏曲艺术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中华戏曲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唱念做打作为最主要的四种表演形式,将戏曲内容的演与唱有效结合,为观众呈现出完美的故事情节。因而中职戏曲艺术对于传统中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起到了更加完美的促进和提升作用。而就当前中职戏曲艺术教育的实施现状而言,教学形式相对单一的问题非常明显。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以抓住教育改革和现代化教学方式带来的机遇,打造具有现代化和立体化特色的戏曲艺术教育体系。首先,中职学校需要对戏曲艺术课程进行合理设置,并根据教学需求完善课程体系,增加戏曲艺术课程,并配备充足的师资力量,让学生在戏曲艺术学习当中得到科学专业的指导。其次,中职学校可以通过构建微信公众号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学习平台。教师可以预先制作微课视频,然后将学习视频公布到微信公众平台上,让学生在课前基于微课完成预习任务。最后,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积极引入短视频等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尤其是在戏曲理论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适当穿插戏曲片段,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教学便利性。借助自媒体延伸课堂空间与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四)拓展戏曲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随着素质教育的落实,中职戏曲艺术教育的设计与开展,必须牢牢把握素质教育方向,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促进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强化文化自信,让戏曲艺术能够在当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之下保持持久的生命力,戏曲进校园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实践活动。所以在戏曲艺术教育当中,教师要积极挖掘高质量的戏曲作品,并选择具备代表性的戏曲作品,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教师可以利用戏曲作品当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用这些正面形象振奋学生的精神和斗志。例如《杨门女将》《红灯记》等作品都彰显了杰出人物的爱国精神,可以作为爱国教育的内容向学生普及;《将相和》《霸王别姬》等是有名的历史故事,能够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赵氏孤儿》《除三害》等作品则彰显了惩恶扬善、舍己救人的正义精神。教师需要适当拓展这些戏曲艺术的教育内容,开拓学生的眼界,以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校园内的广播内容中,可以设置《中华戏曲》这一专栏,每天固定时间播放与戏曲艺术相关的一些内容,例如《说唱脸谱》这首流行歌曲的歌词和旋律都体现出戏曲艺术的一些特征;学生在这种艺术熏陶下,会不自觉地进行哼唱,加深对戏曲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出独具特色的戏曲文化素养。

由此可见,戏曲艺术教育融入中职艺术教育体系有着极高的价值。对戏曲艺术教育进行精心设计,充分体现戏曲美育价值,培养优秀的戏曲艺术人才是时代的需求。中职学校要积极响应戏曲进校园的号召,把组织开展戏曲艺术教育活动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让传统文化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让学生在文化遗产的学习和继承当中提高文化素养,升华学习境界,提高中职戏曲艺术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伟.弘扬戏曲艺术,传承国粹文化——当代大学生“国粹情结”培养的对策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18,5(7):142-146.

[2]杨玉.自媒体环境下戏曲传播的大数据分析——以“京剧后台抢装”视频走红事件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8,75(7):18-22+25.

[3]张霞云.浅谈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J].大众文艺,2019,(11):45-46.

[4]轩蕾.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戏曲艺术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教育,2017,(1):12.

戏曲艺术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戏曲艺术艺术教育中国文化史高校美术教育音乐教育世界文明中华民族

近年来,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戏曲艺术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教育部已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有关京剧的教学内容。2008年教育部宣布将在上海、浙江、广东等l0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此项工作现已实施。

一些高校开设了戏曲音乐欣赏课,有的还成立了大学生戏剧团。然而,由于市场经济、社会观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对戏曲不感兴趣,忽视戏曲知识的学习和戏曲音乐的渗透。戏曲课不仅开设的少,而且形式单调,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戏曲艺术的影响力,尚不能将戏曲融入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作为时代先锋,对戏曲艺术的接纳程度直接影响了未来戏曲的走向,也渗透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原国家领导人总书记曾多次号召振兴京剧事业,这是发挥戏曲艺术教育功能、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提高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对戏曲艺术的认识,不但可以增长学生这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振奋民族精神、提高艺术素质,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是高校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戏曲艺术教育对振奋民族精神起着重要作用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且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艺术,是综合各种艺术成分浑然一体的。唱、念、做、打是戏曲的突出特点,行腔转调、发音吐字,都有一定规矩和要求,而做工的手、眼、身、法、步,都要经过专门的严格训练,念白的韵白和口白均要有音乐性,武打要干净利落、稳妥准确、轻捷灵便。其表现手段的程式要求更是严格,唱、念、做、打和音乐伴奏以及服装、化妆、布景、道具等都有一定格式。它集中国各民族文化之大成,是经过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是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体现了中国民族艺术文化发展过程。所以,高校艺术教育开设戏曲艺术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艺术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民族民间艺术事业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学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积极性。

目前高校大多数学生喜欢流行歌曲、摇滚乐等,有些对西方音乐也颇有兴趣,然而对中国音乐却提不起兴趣特别是对我国戏曲艺术知之更少。不知道“徽班进京”、“四大名旦”、“四大须生”是什么,对千百年传唱不衰的戏曲剧目与代表人物、中国的戏剧创作大师缺乏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也在提高,越来越认识到了发达国家所重视的通才教育的重要性。许多国家以立法或者国家计划的形式把戏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规范化,而我国这种现状与当前艺术教育的要求极不吻合,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下大力气来抓。

戏曲走进高校艺术教育的课堂是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通过戏曲艺术教育,使学生认识、掌握戏曲艺术的特点和规律,扬长避短,发扬光大,使更多学生知道我们的国家是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在这些遗产中,戏曲则是独具风貌的重要艺术形式。要让学生知道,这里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表演,有长久传唱不衰的唱段,还有传播范围极广的民间传说。这些必将激起学生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因此,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对高校学生进行戏曲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戏曲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才能的重要途径

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开展戏曲教育,对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政府正积极推广素质教育,这既是为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解决学生将来适应社会需要的问题。与潜移默化地提高人的修养的音乐、美术相比,戏曲对人不但有类似的潜在影响还能更直接的改善、提高人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音乐、美术的学习和训练对非专业人士来说主要是提供一个基础,使之将来能进行个体的单项艺术欣赏和艺术活动,而戏曲是综合的艺术,是一种集服装、化妆、表演、舞蹈、歌唱、武术、杂技、布景、道具等诸多表演技能、技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唱、念、做、打,行行俱全;手、眼、身、法、步,都要经过严格训练;甩发、拍须、抬袖、台步等都有一定格规。高校学生通过学习戏曲艺术,可置身于戏曲艺术的熏陶之中,将使他们的艺术鉴赏力不断提高。那些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著名曲目和唱段,不但把学生带入了优美的境界,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得以丰富和提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戏曲艺术教育范文篇5

关键词:戏曲艺术;课堂教学;文化熏陶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孕育了璀璨的文化,戏曲文化就是其中的精粹之一。戏曲文化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不仅包含丰富的声乐表演形式,同时也包含较多的艺术文化理念,在中小学生课堂中积极渗透戏曲形式,可以提升广大学生的多元化素质[1]。在新课改背景下,虽然戏曲艺术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入,但是在应用中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本文从戏曲艺术对中小学教学的价值入手,探析戏曲艺术在应用过程中的不足,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戏曲艺术在中小学课堂中渗透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提升,素质教育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知识吸收效率[2]。而戏曲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精粹,在中小学生课堂教学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一)通过戏曲艺术,实现多种技能的培养。戏曲艺术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戏曲艺术中形形色色的表现手段,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去激发学生的多种能力,帮助教师去发现学生不同的闪光点,实现更加灵活的因材施教。另外,在中小学的课堂中合理地进行戏曲艺术的渗透,能够实现让学生对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有更加多元的审美趋向,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更加多元的知识。(二)培养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表演勇气。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育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日益重视。戏曲艺术包含着多元化的艺术形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丰富学习的途径与方式,同时也能够鼓舞学生通过实现更加自由灵活的方式来表达自我。在课堂中,可以借助戏曲的艺术形式,提升学生登台表演能力及自我表达的勇气。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进一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让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有更多的提升[3]。(三)利用戏曲艺术,加强学生的审美水平。戏曲艺术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不仅在表现形式方面生动活泼,而且可以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审美熏陶,能够加强学生对于艺术美学的理解,进而加强学生对于学习和人生的感悟。中小学生由于思维活泼,接受能力较强,因此在这个阶段加入戏曲艺术形式的教学渗透,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四)通过戏曲艺术渗透,培养民族文化精神。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是集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之大成,经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中国戏曲艺术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具有颇为丰富的表演手段,并且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也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发展过程。因此,提倡学校开设戏曲艺术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学国传统的音乐文化。戏曲艺术含有丰富生动的历史知识,对戏曲艺术的学习和欣赏,有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丰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戏曲艺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存在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渗透,戏曲教育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得到了普遍的重视。但是,纵观当下的教学情况,戏曲艺术虽然已经取得了较为普遍的应用,但是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一)重视不足,教学流于形式。当下,在很多中小学课堂上,戏曲艺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很多教师仅仅是将其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性手段,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在很多课程中,很多教师将戏曲艺术的教学作为一种“填料”。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之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表现出对戏曲艺术的内容重视程度不足的现象,甚至有很多学生仅仅将其作为一种休闲娱乐课程。在这种态度之下,无法实现更加深度的教学,也不能实现戏曲艺术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的渗透。(二)方法落伍,创新程度不足。虽然在很多课程中,戏曲艺术也开始逐渐渗透。但是纵观这类教学方式往往单调枯燥,从形式上,依然采用的是教师本位的教学思想,而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地位,从而造成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现象。在教学手段上,很多课堂在加入戏曲艺术的同时,甚至还采用单纯的课本教材形式,而忽略了多媒体手段的应用。这种落伍的教学方式,无疑会造成教学形式的落后,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大学生的学习阻力。(三)没有章法,教学漫无目的。戏曲艺术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理念,当然也需要全新的教学形式[4]。但目前,我国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来迎接这种教学模式,其中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目前我国的广大教师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多采用灌输的教学手段。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毫无章法可循的现象,教师在中小学课堂上进行戏曲艺术的渗透时,往往采用的是即兴的方式,随机地选择戏曲,造成了学生知识吸收不够健全的现象。(四)课时不足,效果无法保障。虽然一些学校对戏曲艺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有了足够的认识,但是在实际的课程安排中却非常不足,甚至很多戏曲艺术的课程都被其他的课程所侵占,造成了戏曲艺术教学有名无实的现象。另外,即使在能够保证课时的前提下,很多学校的戏曲艺术教学往往也是由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的,这就无法从根本上保障戏曲艺术的教学质量,从而也无法达到最初的教学目标。

三、戏曲艺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一)加强重视,充分尊重戏曲的价值。当下很多中小学在进行戏曲艺术教学渗透的过程中,还是固守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针对这一情况,首先,应该从理念上加强教师对于戏曲艺术在课堂中渗透重要性地认识,并且积极正视戏曲艺术在课堂中渗透的作用。唯有教师对戏曲艺术的价值有了充分的认识,才能够帮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在多种教学场景中都加强戏曲艺术的渗透程度,让学生感受到戏曲学习对于自身学习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大大提高对于戏曲艺术的熟悉程度与接受程度。教师要熟练地掌握各种戏曲知识,以便能够在课堂上进行灵活的发挥,让戏曲在学生的学习中形影不离。(二)创新思路,打造全新的教学方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摆脱对于课本的依赖,转而对于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更加广泛地运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的辅助,借用更加生动活泼的形式,将戏曲艺术的精髓展现在广大学子面前,同时也能够帮助广大教师节约自己的教学时间,提升自己的教学效率。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一味地进行灌输,还要采用学思结合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边学边模仿,通过不断的模仿,加深学生对戏曲的熟悉程度与喜爱程度,同时在模仿中也能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学习兴趣。这种创新的教育理念的目的是,既要帮助学生能够在戏曲艺术领域实现更为专业化素质提升,也要通过戏曲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的技术创造能力,让学生触类旁通,对我国传统艺术文化产生更深刻的认识,能领会到戏曲艺术中所包含的诸多文化元素,从而让自己的知识水平变得更加扎实。(三)激发兴趣,因材施教。当下很多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在进行戏曲艺术渗透的过程中,往往固守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对此,建议广大教师应该首先从戏曲的发展历史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到戏曲艺术的内涵与文化底蕴,也更好地理解戏曲的特色与形式,并且可以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认识,从而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也要求教师自身要拥有较强的戏曲知识功底。所以,要把戏曲渗透课堂教学中,还需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化培训。针对当前我国戏曲教材不够系统化的现象,建议教师因材施教,充分尊重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小学生的具体的知识接受能力,帮助中小学生能够实现更加轻松的知识吸收。首先,教师可以以听和看的展示策略,让学生对于戏曲有一定的初步了解。然后,强调学和思的作用,比如,在课堂上观看完戏曲之后,可以询问学生对于戏曲中所涉及的内容与目前所接受的其他课本知识有何种关系,该如何运用戏曲来提升自己的能力。教师不必强调所谓的标准答案,要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四)拓宽课堂,延伸学生的学习时间。针对当前戏曲渗透课时不足的情况,建议教师要积极创新,不仅在课堂上加大渗透力度,同时也要把戏曲的学习延伸到课堂外。戏曲和其他的知识的不同在于,它不必一定以课本为载体进行传播,可以借助于电视及互联网等多媒体手段进行展示。尤其是在各类移动电子设备日益普及的当下,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通过各种设备接收到丰富的戏曲曲目。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不必把知识的传递仅仅局限在课堂之内,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地接受各种戏曲曲目。借助于这种方式可以在最大限度上节约授课的时间,从而也能够把学习拓宽到生活中。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中小学教学也不断地迎来了更新更先进的教学理念。尤其是在近些年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改精神的不断渗透下,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入全新的教学内容,成为教育界的一大共识。戏曲艺术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集合了中国文化的多种精粹。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加强戏曲艺术的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多种素质。本文首先分析了戏曲艺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在重要性,并且探究了当下国内中小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戏曲艺术的应用不足,同时基于这种种不足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启发。

参考文献:

[1]刘婷婷.戏曲艺术教育对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J].亚太教育,2016(1):288.

[2]温丽君.新媒体视角下的戏曲艺术传承与保护[J].戏剧文学,2016(8):74-76.

[3]谢柏梁,赵建新,吴新苗,等.2015年中国戏曲发展态势研究[J].艺术百家,2016,32(4):22-39.

戏曲艺术教育范文篇6

关键词:戏曲艺术艺术教育中国文化史高校美术教育音乐教育世界文明中华民族

近年来,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戏曲艺术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教育部已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有关京剧的教学内容。2008年教育部宣布将在上海、浙江、广东等l0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此项工作现已实施。

一些高校开设了戏曲音乐欣赏课,有的还成立了大学生戏剧团。然而,由于市场经济、社会观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对戏曲不感兴趣,忽视戏曲知识的学习和戏曲音乐的渗透。戏曲课不仅开设的少,而且形式单调,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戏曲艺术的影响力,尚不能将戏曲融入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作为时代先锋,对戏曲艺术的接纳程度直接影响了未来戏曲的走向,也渗透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原国家领导人总书记曾多次号召振兴京剧事业,这是发挥戏曲艺术教育功能、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提高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对戏曲艺术的认识,不但可以增长学生这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振奋民族精神、提高艺术素质,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是高校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戏曲艺术教育对振奋民族精神起着重要作用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且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艺术,是综合各种艺术成分浑然一体的。唱、念、做、打是戏曲的突出特点,行腔转调、发音吐字,都有一定规矩和要求,而做工的手、眼、身、法、步,都要经过专门的严格训练,念白的韵白和口白均要有音乐性,武打要干净利落、稳妥准确、轻捷灵便。其表现手段的程式要求更是严格,唱、念、做、打和音乐伴奏以及服装、化妆、布景、道具等都有一定格式。它集中国各民族文化之大成,是经过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是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体现了中国民族艺术文化发展过程。所以,高校艺术教育开设戏曲艺术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艺术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民族民间艺术事业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学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积极性。

目前高校大多数学生喜欢流行歌曲、摇滚乐等,有些对西方音乐也颇有兴趣,然而对中国音乐却提不起兴趣特别是对我国戏曲艺术知之更少。不知道“徽班进京”、“四大名旦”、“四大须生”是什么,对千百年传唱不衰的戏曲剧目与代表人物、中国的戏剧创作大师缺乏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也在提高,越来越认识到了发达国家所重视的通才教育的重要性。许多国家以立法或者国家计划的形式把戏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规范化,而我国这种现状与当前艺术教育的要求极不吻合,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下大力气来抓。

戏曲走进高校艺术教育的课堂是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通过戏曲艺术教育,使学生认识、掌握戏曲艺术的特点和规律,扬长避短,发扬光大,使更多学生知道我们的国家是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在这些遗产中,戏曲则是独具风貌的重要艺术形式。要让学生知道,这里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表演,有长久传唱不衰的唱段,还有传播范围极广的民间传说。这些必将激起学生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因此,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对高校学生进行戏曲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戏曲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才能的重要途径

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开展戏曲教育,对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政府正积极推广素质教育,这既是为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解决学生将来适应社会需要的问题。与潜移默化地提高人的修养的音乐、美术相比,戏曲对人不但有类似的潜在影响还能更直接的改善、提高人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音乐、美术的学习和训练对非专业人士来说主要是提供一个基础,使之将来能进行个体的单项艺术欣赏和艺术活动,而戏曲是综合的艺术,是一种集服装、化妆、表演、舞蹈、歌唱、武术、杂技、布景、道具等诸多表演技能、技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唱、念、做、打,行行俱全;手、眼、身、法、步,都要经过严格训练;甩发、拍须、抬袖、台步等都有一定格规。高校学生通过学习戏曲艺术,可置身于戏曲艺术的熏陶之中,将使他们的艺术鉴赏力不断提高。那些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著名曲目和唱段,不但把学生带入了优美的境界,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得以丰富和提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戏曲艺术教育范文篇7

【关键词】戏曲艺术;高职音乐教学;实践研究

一、前言

为了能够最大程度上对优秀传统文化加以传承,不断提高文化自信,推进戏曲艺术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包括、教育部在内的多部门一同颁布实施了《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其中要求各高等、高职院校要积极传承中国文化,提高学生文化自信,促进戏曲传承与发展。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戏曲艺术在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要最大程度上地开展戏曲教育活动,保证自身美育功能得以有效发挥,这也是未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二、戏曲艺术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戏曲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依托

经过几千年来的沉淀与积累,中国戏曲积累了十分浓厚的民族文化与精神,形成了十分丰富且完善的艺术风格与体系,上百种不同戏曲剧种呈现出了不同的风格特点。例如,昆曲发展至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被人们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将其纳入了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当中。戏曲作为一种艺术类别,在人类艺术发展历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传统教学当中,戏曲主要是通过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加以传承,而随着如今科学的日趋完善以及教学体系的建构,为戏曲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所颁布实施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中,明确认为要加大对戏曲的普及与宣传力度,加强艺术教育,保证戏曲能够真正地进入校园当中。通过以上的综合论述能够清楚发现,戏曲艺术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融入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同时对于教学内容的丰富也能够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增强文化和艺术修养的有效路径

对于戏曲而言,其自身具有审美、娱乐、教育等一系列社会功能。“高台教化”指的就是戏曲自身所具有教化人心的教育功能,这也是戏曲德育与美育功能得以体现的关键所在。中华戏曲自身蕴含着十分浓厚的文化内涵,使得人们能够明辨是非、知晓善恶,这与如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高度契合。在戏曲艺术当中的很多唱段中与“仁义礼智信”等优秀美德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其所展现出的历史典故都有着比较理想的教化效果。例如,在京剧脸谱当中,不同色彩所表达的内涵也有所不同。豫剧《穆桂英挂帅》向我们展示出的是爱国情怀,而京剧《四郎探母》为我们展现出的是深切的母子情深,越剧《梁祝》为我们展现的则是可歌可泣的凄美爱情。

(三)促进戏曲艺术创新的高效平台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提供技术型人才的摇篮,也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宝贵知识的阵地。在这里汇集了莘莘学子,他们接受先进文化的洗礼,为社会的不断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如今,戏曲艺术正在以全新的方式逐渐进入高职学生的视野当中,并逐渐在学生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在学生群体当中不断发挥着自身价值,在校园文化发展的进程中逐渐成为一种文化传播载体,在传统文化与多元文化之间的不断碰撞中,实现了戏曲艺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赋予其全新的时代风貌。而从另一角度来看,在高职院校中融入戏剧教学也能够激发研究学者对其的研究热情,这对于我国戏曲艺术未来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三、戏曲艺术走进高校存在的问题

早在2016年,教育部就倡导各高校要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工作,保证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而戏曲艺术也逐渐从试点朝着全范围普及方向发展。从近几年的实际发展情况看,学生们对于戏曲艺术的认知程度也在不断加深,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依然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下文就从主观与客观两个角度出发进行针对性分析。

(一)与年轻人兴趣和行为存在隔阂

从戏曲艺术自身的角度来看,其并不具备流行文化所具有的易于传播、易于接受的特征,而且从其产生环境角度看,与现代社会也有着较大差别。很多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前对于戏曲知识的了解程度比较浅,而高职院校学生即使之前曾经参与过类似活动,但是依然处于浅尝辄止阶段,再加上很多戏曲唱腔都是方言,角色程式化动作表现不直接,使得很多学生在看完戏曲以后,仅仅对剧情有所了解,无法理解其中的精髓所在。另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每天所接受的信息量也在不断扩大,很难在某一件事上付出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戏曲艺术从舞台形式上看还是比较单一的,一出戏的时间十分长,无法吸引观众,也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对戏曲艺术的普及不够深入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西方文化当中的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也对校园文化产生了比较大的冲击。受到排名与就业率的影响,戏曲艺术教学工作始终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戏曲相关的音乐课程主要以选修课形式体现,同时也没有与学分挂钩,无论是从教学手段还是从教学内容上来看都不是十分完善。另外,在戏曲艺术社团建设上也不是十分理想,拥有表演经验或者理论基础的高职院校学生数量也比较少,导致戏曲艺术传播和应用受到一定影响。另外,在高职院校当中,从事戏曲艺术教学的教师人数还是比较少的。目前从事戏曲教育的教师大多不是科班出身,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仅仅局限在简单的理论知识层面,并不能够积极有效开展实践教学。一些资金比较充裕的高职院校可能会邀请专业人员来开展戏曲教学,但是这些专业人员由于受到流派与行当的影响,在讲解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讲解和表达技巧,不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最终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最后,目前高职院校在开展戏曲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虽然有学习的意愿,但是由于受到时间与场地的限制,导致学生对戏曲望而却步,甚至逐渐产生抵触心理。

四、高校中戏曲艺术的实践与创新

(一)着重德育和美育——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要推动戏曲艺术能够真正走进高职院校课堂,加大戏曲进院校的推广力度,这也是保证学生们能够认识并了解戏曲艺术的关键所在。首先,要对目前已有的教学体系进行合理完善,适当地对课程进行设置,提高师资水平,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开展专项讲座,同时也可以积极有效地开展一系列戏曲表演等等,这些都是最为基础的实践模式。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关注的重点集中在学生德育与美育层面,力求营造出一个比较良好的文化氛围,保证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二)艺术团体培养兴趣——开启戏曲之窗

如果想要在校园内部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还应当充分发挥学校社团的作用,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自身的爱好组建社团,定期开展一系列的文化交流活动,保证高校、社会之间能够实现有效联动。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将戏曲艺术与社团建设有机融合在一起,使得其能够成为学生学习并观赏戏曲的第二课堂。另外也可以邀请一些著名的戏曲表演名家进行指点,使得学生们能够近距离感受到艺术魅力。

(三)进行家乡地方剧种探究

在戏曲发展的进程当中,与当地文化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同时戏曲自身也有着比较浓郁的地方特点与特色,在戏曲表演的过程中大多运用地方方言,所讲述的也都是地方历史,各个地区的百姓都是听着自己家乡的戏曲长大的,即使是年轻一代的高职学生也会受到长辈的熏陶。例如:安徽的学生不自觉地会哼唱一些黄梅戏,而来自陕西的高职学生会哼唱秦腔,来自河南的高职学生对于豫剧十分了解。在如今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年轻一代与家乡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也在不断拉大,对家乡文化逐渐感到陌生。因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可以适当利用好学生们的乡愁,帮助他们寻找学习戏曲艺术的切入点。

(四)参与艺术创作

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十分重视对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到戏曲艺术的创作当中,进而真实感受到戏曲作品的创作过程,能够令传统与流行趋势逐渐融合在一起。学生们在逐渐体会的过程中也会更为深入地了解戏曲艺术的深刻内涵。五、总结本文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将高校戏曲艺术教育创新作为研究背景,将高校艺术教育作为自身的重要基础,分析了戏曲艺术融入高职音乐课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几点建议与对策,希望对戏曲艺术与高职音乐教学的融合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侯峰.高职院校戏曲鉴赏课程教学现状及解决措施[J].戏剧之家,2020,(34):45-46.

[2]王珊.传承非遗文化培育时代新人——高职院校戏曲教育与传承路径探究[J].剧影月报,2020,(04):63-65.

[3]钟铮.高职院校戏曲伴奏教学模式探索[J].戏剧之家,2020,(09):176.

戏曲艺术教育范文篇8

关键词:戏剧戏曲;教育创新;教育体系

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继承传统传承历史的重要方式。而戏剧戏曲教育则是戏剧戏曲艺术繁荣的根本,利用口口相传的方式达到继承与发扬的目的,使戏剧戏曲文化成为我国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坚信在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戏剧戏曲艺术一定会换发生机与活力,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变化,得到健康长远的发展。

一、当代戏剧戏曲教育的传承历史

戏剧戏曲教育是指以戏曲知识和戏曲唱法技能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教育,其目的是培养更多戏剧戏曲艺术人才,是我国戏剧戏曲艺术长远发展的根本。当代戏剧戏曲教育的发展,可追溯到公元8世纪初期,唐玄宗以朝廷的名义设置教坊,用于传统乐曲的排练与演出,这是我国政府最早设立的有关戏剧戏曲的艺术机构。随着戏剧戏曲的发展,其教育的发展重心逐渐从政府转向地方,在民间出现由师傅传艺的个体培训方式,表明我国戏剧戏曲教育得到充分普及。这种教育形式一直延续到明代,在明代出现的以盈利为目的的戏班,进一步推动戏剧戏曲的发展。虽然这种教育形式丰富了戏曲的演唱技巧,提升表演者的表演技艺,但由于这种教育方式的规模较小,且很难满足中下层阶级平民百姓的需求,于是科班教育应运而生。科班教育主要以系统化培养为主,并在传统教育模式上开展实践教育,虽然这种培养方式还存在师徒传授的性质,但在具体讲授内容与教育形式方面发生重大转变。这种重视实践演出的教育形式,使许多科班学员成为具备丰富演出经验的著名演员。甚至部分演员独立门户开创了我国最为早期的戏剧戏曲表演流派,使戏剧戏曲演员不再是地位低下的戏子,而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表演艺术家。戏剧戏曲教育也不再是人们消遣的工具,而是传承我国文化的手段。我国戏剧戏曲教育的传承与发展历史,深刻表明戏剧戏曲教育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根据时展要求进行改革创新,赋予戏剧戏曲全新的活力与生命力,促进戏剧戏曲教育更加健康长远的发展。

二、戏剧戏曲教育体系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将戏剧戏曲纳入我国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并在全新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提出戏剧戏曲改制和更改内容的要求,并不断提升我国戏剧戏曲艺术表演者的从业地位,比如废除戏剧戏曲教育师徒制、养女制等,实现在艺术领域的平等。而戏剧戏曲教育学校的创办,为我国戏剧戏曲教育增添更多发展动力,戏剧戏曲教育培养的方向也从传统艺术表演者,转化为高水平高素养的专业人才,使戏剧戏曲教育向更具规模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就目前戏剧戏曲教育体系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取得一定的改革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相关部门积极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完善我国时期戏剧戏曲教育发展带来的滞后性问题,建立戏剧戏曲教育创新型体系,在传承与发展戏剧戏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使戏剧戏曲艺术焕发全新活力与生机。

三、构建戏剧戏曲创新型教育体系

(一)课程理念的创新与超越。戏剧戏曲不仅是普通的文本课程,还是动态变化的实践课程。课程理念的创新与超越,要求戏剧戏曲教师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戏剧戏曲学习是文化的传承,同样也是艺术的再创造,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想象力与创作力,完成对戏剧戏曲艺术表现风格的创新。教师应在戏剧戏曲教学内容中添加更多地方戏曲,让戏剧戏曲艺术走进校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好地反映戏剧戏曲的魅力。戏剧戏曲教材中的样板戏唱段,并不能代表我国戏剧戏曲艺术的全部,而内容丰富多彩、形式风格独特的地方戏曲,更能准确的反映出我国戏剧戏曲文化的特征与内涵。其中作为我国戏剧戏曲艺术根源的京剧,是汉剧与徽剧的整合形式,不但具有地方戏曲的特色,还最能表现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将其融入到戏剧戏曲教学内容中,能实现对教学内容的补充,更好地体现我国戏剧戏曲艺术的完整性,完成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其次,教师作为戏剧戏曲文化的传承者,肩负着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只有教师充分发挥自身引领作用,才能够保障传统文化不在全新一代人的身上消失。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对戏剧戏曲文化的研究,并进行大胆的尝试与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创新课程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艺术创作与表现思路,使我国戏剧戏曲艺术始终处在创新发展的动态之中,保持戏剧戏曲的鲜活生命力。(二)戏曲音乐课程与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戏剧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在数百年发展历程中,不断丰富其文化内容与人文思想。对于教育层面而言,具有众多可以借鉴的价值,但对于学生而言,过于抽象的理论性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且容易产生长期学习的疲惫感,为更好的完成对戏剧戏曲文化的传输,戏剧戏曲教育体系应在传统课程内容基础上,增设实践活动课程,使戏剧戏曲能够更加直接和亲切的走进学生群体,帮助学生感受戏剧戏曲文化之美,体会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一方面,院校可建立戏剧戏曲资源共享平台,学校作为戏剧戏曲潜在观众群体最多的场所,可通过邀请专业戏剧戏曲表演艺术家进入校园为学生普及戏剧戏曲知识,解决戏剧戏曲教育体系中专业知识缺失的问题,同时进一步扩大戏剧戏曲的影响力,培养学生成为戏剧戏曲的爱好者。另一方面,院校可开设戏曲评弹鉴赏选修课程,让学生近距离的欣赏和感受戏剧戏曲的魅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艺术文化氛围。还可解决学生存在的表演问题,通过表演者的倾情授艺,提升学生的表演技艺和经验,使学生能够重新认识戏剧戏曲艺术,为戏剧戏曲艺术的发展铺垫基础。(三)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明确指出要推动教学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促进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在全新的教育环境中,要求教师不但要能够在戏剧戏曲教学中完成对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还要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戏剧戏曲课程,完成戏剧戏曲教育体系内容的创新。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更好的传承戏剧戏曲文化提供渠道,也为戏剧戏曲教师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提供基础支撑。第一,教师能够利用网络视频、图片、音乐等元素完成对教材内容的补充,还可利用教学课件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带给学生多感官的冲击和全新的学习体验。例如,教师可为学生播放戏剧戏曲的经典选段,还可结合学生学习需求为学生播放感兴趣的戏剧戏曲电影,增加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与趣味性。第二,教师可将所有教学内容都通过网络技术进行记录,学生可通过下载的方式进行反复学习,以完成对知识的巩固。第三,教师可利用网络模拟空间,针对学生兴趣爱好为学生制订学习方案,并在模拟空间中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四)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在戏剧戏曲不断发展的历程中,中国的戏剧戏曲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尤其是近几年在大量新编辑的创作下,传统文化的价值日益凸显。为了更好的培养戏剧戏曲人才,戏剧戏曲教育必须重视这一变化,调整教育体系内容与课程结构,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让学生能够通过戏剧戏曲的学习,完成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戏剧戏曲作为最为古老的艺术形式,在当今时展下必定会受到网络技术的冲击,年轻一代对戏剧戏曲的不重视,使戏剧戏曲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成为必然。以郑州大学为例,该校在公共选修类课程中设立河南戏剧文化课程,并邀请小香玉担任教学顾问,为学生进行专场表演,同时为学生传授更多戏剧戏曲文化知识,使戏剧戏曲教育与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更好地融合。利用这种方式来提升学生对戏剧戏曲文化的关注度,使戏剧戏曲能够在年轻一代中传承与发展。

四、结语

我国传统戏剧戏曲艺术在现代面临着发展危机,需要高等教育发挥自身的优势,将戏剧戏曲融入到高校教育体系中,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文化氛围,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与人文精神,完成高素质艺术型人才的培养。只有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戏剧戏曲教育构建创新型的教育体系,才能够提升其自身的文化品质,更好地发挥戏剧戏曲文化的促进作用,在戏剧戏曲文化传承基础上焕发生机与活力,实现戏剧戏曲教育健康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萍倩,张亚锋.地方戏曲融入高校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对策[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9,18(5):53-55.

[2]沈佳文.地方高校戏曲通识教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以“越剧鉴赏”课程为例[J].文教资料,2018(26):73-75.

[3]邓斯博.戏曲进校园政策背景下普通高校戏曲课程建设研究[J].人文论坛,2018(1):441-445.

[4]刘卫红,雒佳.推进“戏曲进校园”之川剧数字化教育服务平台的设计调研与思考[J].艺术评鉴,2019(8):175-177+180.

戏曲艺术教育范文篇9

一、实施戏曲艺术教育,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的中国传统戏剧的特别称谓。戏曲艺术既包括时间艺术(如音乐),又包括空间艺术(如美术)。和世界各国的戏剧艺术相比,中国戏曲的综合性特别强。戏曲是以唱、做、念、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艺术。它涵盖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工艺、武术、杂技等各种门类的艺术因素,各种艺术因素都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成为帮助和加强表演、刻画人物形象的有机手段,从而使中国戏曲具有独特的魅力。所以,提倡学校开设戏曲艺术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民间音乐的发展,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学国传统的音乐文化。戏曲艺术又含有丰富生动的历史知识。因此,对戏曲艺术的学习和欣赏,有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丰富,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纵观当前的中小学和大学音乐教学,出现了歌唱性质教育的单一局面,课堂上常见的是中外名曲,而我国特有的艺术形式,诸如戏曲、曲艺所见甚少,有些大学音乐院校的学生对西方音乐很有兴趣,学习了许多西洋唱法及作品,对外国的音乐家也了解许多,而对中国的音乐杰作知道不多,尤其是对我国戏曲艺术了解甚少。中国戏曲经历了远古时代至今,从中国戏曲的源头、发展,到京剧的传承与改良,从宋辽金时代,宋人的“杂剧”,金人的“院本”到宋元“南戏”,以及元杂剧和明清传奇及近代式京剧的形成。经历沧桑和剧变,它活跃在广大城乡,和人民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著名的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的《窦娥冤》、《望江亭》、《单刀会》、《救风尘》,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流芳百世。明清时代的汤显祖的《牡丹亭》《邯郸记》、洪升的《长生殿》等。现代评剧《杨三姐告状》、《花为媒》等,无论是名家还是名剧,我们都缺乏了解,这种现状与当前我国音乐素质教育极不吻合,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

因此,艺术形式与艺术追求和思想意识与精神风采密切相关。不同的形式与追求结果不尽相同。时下,从音乐教育找到与戏曲艺术结合的切入点非常重要,通过戏曲艺术教学,使更多学生知道我们的国家是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在这些遗产中戏曲则是重要的艺术形式。这里凝聚着传承千年的传统文化美学思想精髓,有极富传奇色彩的美丽传说,有久唱不衰的美妙音乐,还有令人惊叹不已的戏曲武术……这些必将激起学生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兴趣与热爱,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因此,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对学生进行戏曲艺术教育是音乐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二、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即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和世界各国的戏剧相比,中国戏曲的综合性特别强,它涵盖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工艺等门类,对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戏曲是通过音乐、舞蹈、语言来表演故事,所以特别讲究舞台的节奏性;中国戏曲包含的舞蹈杂剧、话剧等要求很高的艺术因素,演员需要严格的技术训练,对白、唱腔、一招一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置身于戏曲艺术熏陶之中,将他们的艺术鉴赏力不断提高。那些脍炙人口的名腔、名段,如:“金沙江畔”、“牡丹仙子”、“夺印”、“刘巧儿”等不知不觉会所学生带入优美的境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艺术鉴赏和也得以丰富和提高。

戏曲艺术的学习要把赏析、学唱、学做结合起来。除课堂教学外,还可以通过看光盘演示、听音乐、参观演出前的准备工作等形式,让学生直接接触戏曲表演艺术实际。只有这样,学生的鉴赏力才能得以升华。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易学、易唱、易做的剧目让学生亲自担任角色进行表演,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

三、实施戏曲艺术教育重视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教育学生做人,做什么人和怎样做人。因此,在戏曲艺术教学中有一点不容忽视,即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这主要体现在现代戏曲中,特别是像“林海雪源”中的杨子荣、“红灯记”里的李铁梅等典型的艺术形象,通过学生传唱和表演,振奋他们的精神斗志。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其他普通文化课所不能替代的。

当然,传统戏曲同样具有教育功能,如歌颂民族英雄,杰出爱国将领的剧目有:《苏武牧羊》、《杨门女将》;舍己救人的剧目有《赵氏孤儿》、《包公》……取材于历史故事的剧目有《将相和》、《打渔杀家》、《借东风》等,所有这些戏曲教育都丰富了音乐艺术教育,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审美的提高,对学生全面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因此,在中小学中普及和推广戏曲教育即是继承与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戏曲艺术教育范文篇10

【关键词】艺术院校;戏曲教学;守正;创新

戏曲作为我国民间音乐的文化精髓,经过历代戏曲艺人的沿袭和创新得到了不断发展。如今,戏曲艺术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名片。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改善,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戏曲文化的审美标准也产生了新的变化。对于当前的戏曲艺术发展而言,“守正创新”是一条突破自我、不断变革的正确之路,对于中等艺术院校的戏曲教育也非常重要。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将联系自身在中等艺术院校戏曲教学实际情况,提出戏剧教学守正与创新的可行性方法和建设性对策,旨在提高戏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为中等艺术院校戏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中等艺术院校的戏曲教学“守正创新”的意义

近年来,国家对戏曲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教育部也陆续了很多关于培养优秀戏曲人才的方针和政策,为戏曲教育注入了动力。在此背景下,中等艺术院校作为培养戏曲人才的重要基地,要抓住时代契机,勇于面对戏曲艺术的发展危机,深入践行教育部相关方针政策,秉承“守正创新”的基本教学思路,构建更加完善的戏曲教学体系,积极为社会培养更多“德艺兼备”的戏曲人才,为戏曲艺术的发扬光大有所贡献。中等艺术院校的戏曲教学开展,仅仅继承优秀的教学传统是不够的,不坚持创新教学是难以将这门艺术发扬光大的。中等艺术院校的戏曲教学如果不走创新之路,传授的技能和创作的作品不能满足现代审美需求,培养的戏曲人才也就难以适应社会发展。所以近年来,“守正创新”已经成为戏曲教育行业遵循的新法则,也成为大家对戏曲艺术文化发展的共识。但需要注意的是,创新必须要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根正苗红”的创新型戏曲人才是戏曲发展的主力军。具体到中等艺术院校教学领域,“守正创新”就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推陈出新”,需要中等艺术院校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资源,将创新的戏曲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互补,为学生打造更有趣的学习体系,提高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喜爱度,最终实现高素质戏曲人才的培养和输出,实现戏曲教育的长远发展。

二、中等艺术院校的戏曲教学的“守正”传承

(一)制定校本课程,坚守传承之路

中等艺术院校要结合自身的戏曲教学实际,根据戏曲教学大纲要求,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突出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以“守正”传承为根本出发点,因地制宜地展开教学,坚守戏剧传承的正途。因而,中等艺术院校在戏曲校本课程的编写和推行过程中,要秉承以下三个原则逐步深入拓宽戏曲教学的路径:第一,要秉承充分结合当地戏曲文化特色的传承原则,将本地特色戏曲内容纳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范畴中,学校可以邀请当地传统戏曲老艺人和专家学者参与校本课程编写,为学校的戏曲教学开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第二,要保持对戏曲教学内容的甄选原则,在中等艺术院校课本教材内容较少、曲目不多的现实情况下,利用丰富的校本课程进行戏曲教材补充。教师和学生不再单纯是教学和被教学的角色,而是要肩负起传承者和开拓者的职责。教师要以丰富的教材内容充分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得到戏曲文化的感染和熏陶;第三,在戏曲教学开展中要坚持戏曲发展史与专业知识讲解相结合的原则。中等艺术院校戏曲教学的“守正”,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脉络,还要将不同地方剧种的艺术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思考各个流派之间的关系与艺术特色形成的缘由,使学生对博大精深的戏曲文化产生探索兴趣。通过戏曲校本课程和基础课程,学生对戏曲的理解才能更加深刻,才能在“守正”的道路上坚持戏曲传承。

(二)严格训练基本功,恪守传统艺术精华

中等艺术院校的戏剧教学开展,更加偏重对学生舞台表演能力的专业性训练,而戏曲艺术本身就是对演员基本功要求极高的艺术形式,“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可见戏曲专业技能训练的重要性。在中等艺术院校戏曲教学的“守正”过程中,基本功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进行基本功训练时,教师和学生必须坚持传统的基本功训练模式,在实际的专业能力训练中,可以抓住两个关键点,即形体和发声。例如,在形体训练方面,要坚持传统的“四功五法”基本功训练模式。戏曲表演不仅是演唱艺术,而且也是形体艺术,形体表现力更是戏曲艺术表演的精华所在。学生要熟练掌握正统的戏曲形体表演动作,使形体表演处处体现出“正范儿”,只有有了正统的内在韵律,才能昂首阔步地踏入戏曲表演正途。在戏曲演唱的训练方面,在坚持传统的吊嗓、开嗓训练的同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反复演唱训练一些流派的代表曲。通过对经典剧目唱法的反复学习探索,学生才能逐渐领悟到不同戏曲种类发声的不同技巧精髓。因而,抓住这两个关键点可以夯实学生的戏曲基本功,使学生能熟练地表演剧目。另外,在此基础上,学校还要增加课外戏曲表演实践活动的强度,使学生能有更多机会参与舞台演出,在戏曲传统“守正”的道路上,为戏曲艺术人才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三)结合时展特征,彰显文化魅力

中等艺术院校戏曲教学的“守正”之路,不仅要求在教学内容和基本功训练方面进行深入探索,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戏曲文化的审美观念。针对当前的戏曲发展瓶颈,艺术院校的教师要结合时代文化发展特点积极应对。比如,在戏曲教学剧目的筛选上,教师要坚持思想至上、艺术品质至上的原则,可以按照当代审美要求对传统剧目进行重新演绎,但是要把握根本艺术原则。在戏曲教学中,教师要守住戏曲艺术的审美原则底线,要求学生对其中的一招一式都进行审美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始终运用正确的审美观去欣赏戏曲文化,使戏曲这门古老的艺术始终充满艺术生命力。

三、中等艺术院校戏曲教学的“创新”发展

(一)创新课堂模式,提高学习兴趣

由于现阶段学生的戏曲基础较为薄弱,在进入艺术院校之前,普遍缺少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功底。传统戏曲教学中重复训练的教学模式,难免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影响戏曲教学效果,因此创新课堂模式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尝试,打造创新型戏曲课堂:第一,可以因势利导,创新戏曲教学内容,联系戏曲的故事情节进行探索式教学。教师可以将戏曲剧情与鉴赏教学组合起来,通过深入人心的戏剧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更好地体会角色情感,然后结合地方唱腔特色进行趣味训练,学生与戏曲文化的隔阂会逐步减少,演唱和表演起来也会更加轻松;第二,可以开设地方戏曲特色课堂,让当地老艺人走进课堂,与学生进行互动,共同商讨创新表演方案,为经典戏曲曲目注入的新鲜血液,提升地方戏曲的时代感和艺术性,拉近地方传统戏曲艺术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好地展现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这样既能实现对戏曲教学内容的补充,又能更好地体现我国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对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起到推动作用。

(二)创新实践平台,提高学生舞台驾驭能力

戏曲的学习重在实践练习,传统的基本功练习虽然效果显著,但较为枯燥,学生容易产生疲惫感。中等艺术院校为更好地完成对戏曲人才的培养,教师在进行戏曲基本功训练的同时,应该完善现有的实践教学课程,打造创新型艺术实践平台,可以在学生练习戏曲表演技巧的同时,帮助学生感受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体会我国传统艺术的深远意境。中等艺术院校可以建立戏曲资源共享实践平台,以学校为主阵地,扩大文化辐射半径,邀请专家学者进入校园为学生普及戏曲知识,解决戏曲教育体系中专业知识缺失的问题,并且联合校外的戏曲研究机构,组织学生定期去博物馆、剧院进行采风,还可以邀请戏曲专家、表演名家共同参与活动,定期开展主题讲座,使学生在练功之余能更深入地了解各个剧种的起源、传承和发展,领略各大戏曲流派的艺术特色,感受戏曲这一传统文化瑰宝的独特魅力。此外,学习可以增加选修类戏曲表演实践课程,让学生能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近距离欣赏和感受戏曲魅力。学生通过近距离观察优秀演员表演,可以进行现场比对教学,针对性地解决自身的舞台表演问题,提升舞台驾驭能力。

(三)利用现代化工具,提升和巩固教学成果

教师可以利用媒体工具,完成对戏曲教育体系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提升教学效率,巩固教学成果。第一,可以利用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将一些经典的戏曲桥段进行剪辑,将最精华的戏曲艺术展示给学生,不仅对戏曲课程内容进行了有效补充,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学生也乐于利用短视频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第二,教师通过投票工具,搜集学生喜爱的剧种和曲目,并建立网络资源数据库,学生可以通过百度网盘、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随时随地进行下载学习,节省了搜集资料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第三,学校和教师可以联系程序开发部门,共同开发一个戏曲练习模拟小程序。学生在练习之余,可以通过模拟小程序选取表演道具服装,在模拟舞台展示风采,弥补舞台练习空间、时间的不足,感受原汁原味的戏曲环境,提高自身审美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戏曲艺术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培养戏曲人才的摇篮,中等艺术院校要继续践行相关文件精神,发挥基础人才输出阵地的作用,积极为戏曲艺术的发展提供动力,坚持“守正创新”的教学原则,采取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实现继承与发扬戏曲文化艺术的教学总目标,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使戏曲艺术这种宝贵的文化财富重新散发光辉。

参考文献:

[1]李克亮.迟小秋:在守正创新中坚守京剧传承[J].文化月刊,2022,(03):16.

[2]梁建明.守正创新以文化人打造戏曲融入思政课的育人模式[J].北京教育(德育),2021,(01):15-17.

[3]张伟品.中国戏曲理论建设的守正与创新[J].人民论坛,2019,(33):126-128.

[4]李广春.戏曲传承要守正创新[J].红旗文稿,2020,(0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