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知识十篇

时间:2023-04-08 05:23:54

戏曲知识

戏曲知识篇1

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现代的音乐、舞台艺术和传播媒介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革新,这对我国的戏曲艺术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或冲击?我们的戏曲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如何?我们的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到底对戏曲知识了解多少?我们艺术工作者应该如何应对?

为了掌握这些信息,笔者设计了一份调查表,对衡阳市部分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以期得到真实的第一手资料,进而为培养基础音乐教师的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一、调查对象、时间及实施人

调查对象及方式:本次调查主要是对衡阳市成章实验中学、童星实验小学、常宁白沙镇阳加中学等中小学五年级、七年级、八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成章实验中学2010年10月、童星实验小学2010年5月、阳加中学2010年6月。

二、调查的内容

本次调查内容主要是有关“戏曲”方面几个非常普遍的常识性问题。如中国的戏曲是什么?能说出多少个中国戏曲剧种?爱看戏曲节目或听戏曲演唱吗?会唱戏曲唱段吗?希望在音乐课上多学唱什么歌曲?海内外著名的“梅兰芳”是谁?等等。

三、调查结果

我们在三所学校的部分班级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答卷300份。数据统计结果如下:

参与调查的学生来自衡阳市区重点中小学以及常宁农村中学,被调查的生源结构较为合理,既有市区学生又有农村学生,既有五年级的小学生,也有七年级、八年级的初中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的内容主要是一些与戏曲有关的几个简单问题;被调查的学生男生占54.7%,女生占45.3%。从上表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们青少年对中国戏曲知识的了解及喜爱程度不容乐观。

1.你知道中国的戏曲是什么吗?

调查结果表明,当前中小学生对什么是我国传统戏曲知之甚少,近六成(58%)学生仅仅是“知道一点”,而“不知道”的占了近三成(29%)。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因以“戏”和“曲”为基本构成因素,所以称为“戏曲”。中国戏曲(ChinaOpera)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形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经过不断丰富、革新与漫长的发展过程,才逐渐形成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花鼓戏等。

2.你能说出多少个中国戏曲剧种?

调查结果表明,56.4%的学生仅仅能说出一二个剧种,而33.3%的学生一个都说不出来。

戏曲剧种是根据起源地点、流行地区、艺术特色和民族等因素而划分的戏曲种类。据统计,我国戏曲种类共有360多种,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尚有据可考的有275个剧种。仅湖南省就有长沙、衡阳、岳阳、邵阳、零陵、常德等地方花鼓戏、湘剧、祁剧、常德汉剧、巴陵戏、辰河戏、湘西花灯戏、阳戏、师道戏、苗剧、新晃侗族傩戏等等剧种。

中国戏曲在世界的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博大精深,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在世界的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拥有几百个剧种、多达上万个剧目的戏曲,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唱、念、做、打兼。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深深地扎根在广大群众之中。

3.你爱看戏曲节目或听戏曲演唱吗?

调查结果表明,“喜欢”的学生只有7.3%,明确“不喜欢”的占了43%,从这个调查可以发现,我们的戏曲观众基础不容乐观。戏曲是演给人看的,戏曲的创作演出时刻应当为观众而存在,失去了观众,戏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戏曲创作必须考虑观众的需求。过去的戏曲编剧在选材时,大都取材于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记及社会上的奇闻轶事等,以此来引起观众的兴趣。而演员则必须唱得好、演得好、舞得好、打得好,才能赢得观众的赞赏和肯定。总之,戏曲的创作与演出要以观众为中心,以观众的欣赏需要为目的,承认观众的存在,重视观众的需求,就是尊重戏曲的艺术规律。综观戏曲舞台上历来产生的大批优秀剧目,正是遵循艺术规律,以观众为出发点,发挥戏曲独特的表现手段,才会深深地打动群众,受到观众的好评。

4.会唱戏曲唱段或者希望在音乐课上多学唱什么歌曲

调查结果表明,“会几句”或“不会”唱的占了97.3%;在音乐课上73.3%的学生愿意学唱“流行歌曲”,23.7%的学生愿意学唱“民歌”,只有3%的学生愿意学唱戏曲。

面对这样的结果,我们艺术工作者尤其是高校音乐院系及广大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者应该深思:学生缘何不会或不爱唱戏曲唱段?我们的中小学教师尤其是音乐教师又是否会唱?即使有个别教师会唱,又是否能唱出戏曲唱段的“韵味”,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高师音乐院系该如何突出戏曲教学?

5.你知道海内外著名的“梅兰芳”是谁?

调查结果表明,91.3%的学生知道是“戏曲名旦”。但调查中我们也了解到,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看了电影《梅兰芳》才知道的。

梅兰芳于1894年农历9月24日出生于梨园世家,京剧大师,原籍江苏泰州,长期寓居北京。梅兰芳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生活中,精心钻研,勇于革新,创造了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深受我国广大观众的喜爱,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对现代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四、基本观点与问题

出现如此不容乐观的结果,与近年来戏曲演出团体萎缩,戏曲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日趋衰弱有关。究其根源,一是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受到了各种新生艺术的冲击,人们的娱乐和休闲生活呈现多元化,戏曲不再是观众唯一的选择;二是流行歌曲大量侵入人们的生活,学生追星捧星,趋之若鹜,年轻人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却是知之甚少,对戏曲缺乏兴趣和爱好;三是戏曲没有创作出更多的受观众喜爱的剧目,戏曲创作与时代脱节;四是中小学能教授戏曲的教师非常有限,使得戏曲传承出现断层现象,等等。这些因素导致戏曲失去了它赖以生存与传承的基础——观众。

要改变戏曲观众断层现象,首先就要改革艺术教育的体制。我们要发展、繁荣戏曲艺术,可以以汇集和融合了各地方剧的艺术精华、我国目前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代表性剧种“京剧”为突破口,结合各省市地方剧种,在中小学积极开展有关“戏曲”教学的课程与活动(戏曲鉴赏或兴趣小组等),从小培养学生的戏曲爱好,为发展、繁荣我国的戏曲艺术奠定坚实的观众基础,达到更好地展现我国戏曲独特而绚丽的艺术风采。

可喜的是,从2008年春天开始,教育部实施“京剧进校园”工程,并率先在全国十个省市的中小学学校开展“京剧进校园”的试点,将京剧这一国粹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旨在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戏剧文化。目前在已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已增加了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确定了部分经典唱段作为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可以说发展我国优秀的“戏曲”文化艺术的春天即将来临。虽然我们湖南并不是首批试点的省份之一,但发展传统戏曲是每一个中国人、每一级教育主管部门与各级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由“京剧进校园”进而推广到全国各地优秀的地方戏曲进校园,将对发展我们的国粹及各地传统戏曲文化产生巨大而深远的积极意义。

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民族文化艺术鉴赏能力较低的问题。在音乐课中增加一定比例的戏曲内容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并喜欢上更多的传统艺术,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喜爱,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学习意识,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足够且能胜任戏曲教学的师资,如果师资关过不了,传承优秀文化的教学效果就将大打折扣。目前,一些试点省份在推广京剧的过程中就凸显了师资培养与培训等方面的问题。中小学音乐教师难以掌握戏曲如京剧的韵味,音乐老师能讲解一些戏曲理论知识已属不易,能唱几段京剧或地方戏选段的就更少了,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很难使学生对戏曲产生美感、产生兴趣。

由此笔者提出两个问题,即中小学音乐戏曲教学的师资培养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如何有效对接?中小学的音乐戏曲教学如何有效实施?这些问题将在本课题今后的研究及教学实践中得以解答。

参考资料

[1] 周青青.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戏曲知识篇2

一、实施校园戏曲艺术教育的意义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戏曲艺术在校园里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弘扬民族戏曲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振奋民族精神,加强德育渗透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戏曲是感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深刻强烈地作用于人的意识,有效地发挥德育的作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欣赏和了解戏曲作品,不仅能丰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而且能加深对祖国悠久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从而使他们自觉地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当介绍艺术大师梅兰芳时,可以讲述梅先生在祖国的大片土地沦陷后蓄须明志,拒绝为日寇演出以表现民族气节的故事;在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时,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学唱铁梅唱段,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振奋民族精神,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提高,情感获得升华。

2、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戏曲的旋律优美,唱词生动活泼,唱腔风格多样,因而能触动学生情感,震撼学生心灵,让他们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仅举京剧两例,在这些看似老套的优秀传统剧目中:《铡美案》体现的是包公的机智断案,刚正不阿,为民伸张正义;《花木兰》选段体现的是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出征,保家卫国。在这些戏曲唱段的欣赏或学唱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的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二)弘扬民族文化,丰富知识积累

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并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特艺术门类;是集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之大成,经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也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过程。所以,提倡学校开设戏曲艺术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学国传统的音乐文化。戏曲艺术含有丰富生动的历史知识,如以历史为题材的名曲名段《空城计》、《抗金兵》等。因此,对戏曲艺术的学习和欣赏,有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丰富,将历史、风俗等方面的知识以一种有效地方式加以吸收并积累。

(三)培养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

戏曲是中华民族最富有特色的文化形式,它融合了几千年的文化艺术精华,溶歌、舞、剧于一炉,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在传统戏曲中,有悦耳的唱腔;铿锵的念白;细腻的做工;韵律的武打,还有舞台、服装及以乐队和谐的伴奏,都能使学生置身于美得享受中。当学生们在参与学唱唱段,念白时做到音色美,有韵味,字正腔圆,教师引导学生用假嗓,高位置,拖腔,并要求气息的控制和运用,能自始至终都让学生深切强烈地充满着热情,体会着情感,在边学边唱边欣赏中培养了审美情趣。

当下,从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找到能与戏曲艺术相结合的切入点异常重要。通过戏曲艺术教学,使更多学生知道我们的国家是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在这些遗产中戏曲则是独树一帜,别具风貌的重要艺术形式。这里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表演,有长久传唱不衰的唱段,还有传播范围极广的民间传说,有在浓厚艺术气息包围下的历史知识,这些必将激起中小学生对中国戏曲文化的追求与兴趣,激发他们的民族信心与自豪感。因此,为弘扬民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对中小学生进行戏曲艺术教育是音乐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二、实施校园戏曲艺术教育的方略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开展校园戏曲教学活动是最值得研究和探讨的,笔者认为,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戏曲知识的积累,做戏曲艺术的爱好者

作为教师,要教授给学生戏曲知识,自己首先应该是戏曲艺术的欣赏者和爱好者。教师自身对戏曲的认识和态度会给学生潜在的暗示,从而会影响学生对戏曲艺术知识的吸纳。所以,在平时要多看多听不同剧种的戏曲,熟识一到两种戏曲,并能唱上几个唱段;在课堂上,应以自身对戏曲艺术的积极态度来感染并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戏曲的良好氛围,用丰富的语言,生动的表情,优雅的姿势,有腔有韵的演唱将学生们带入一个如痴如醉的戏曲天地里.

(二)注重精选题材,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对戏曲艺术是比较难理解和接受的,甚至是不感兴趣的。这是因为学生们和戏曲艺术接触太少的缘故。没有兴趣的学习是被动的、乏味的,因此,诱发、培养并能稳定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同时,在戏曲教学中,要重视题材的遴选,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就需要广泛收集,精挑细选。

戏曲艺术教育的初级阶段是了解和赏析的阶段。对初学的学生教师应从戏曲的形成、发展、历史的沿革出发,试从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一般性知识入手,将学生逐渐引入戏曲艺术的欣赏之中。应该让他们听一些涵盖戏曲音乐元素的歌曲或是经典戏歌,如:《说唱脸谱》、《故乡是北京》等,使他们自觉关注音乐的特点,在初步接受这样的戏曲音乐之后再来接触戏曲。戏曲不同于歌曲,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理解和热爱的,所以在实施校园戏曲艺术教育过程中不可超之过急,急于求成。

(三)发挥现代媒体作用,丰富感悟

戏曲知识篇3

戏曲文化传播戏曲形体教学近年来,不仅仅是戏曲,电影、音乐、服装等各个方面都有中国元素的加入,逐渐形成了一股极具中国特色的时尚热潮――“中国风”。中国的本土文化渐渐走向了国际舞台,而中国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表达了人民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人因为生存的环境语言饮食等等各种因素的迥异,会产生不同的历史文化。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更新,戏曲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必须大胆探索实现改革,在原有的中国特色传统的基础上赋予新的表现力闯出一条新的道路,老树新芽,才能使中国戏曲长久发展,戏曲文化的传承源远流长。

一、戏曲形体教学目的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有的文化,戏曲作为一门专业技术、技巧性极高的综合性艺术,举手投足,唱练做打等这些形体动作都能塑造人物形象以及性格,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可见戏曲形体教学对于艺术表现以及文化传承是相当重要的。加强戏曲文化的建设,建立一套完整全面系统的形体教学体系,提供完好的戏曲形体教学平台,推动中华本土文化走上世界,提高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让国人甚至国际上对中国文化的伟大民族精神给予鼓励和认可。当然,戏曲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必须大胆探索实现改革,在原有的中国特色传统的基础上赋予新的表现力闯出一条新的道路,老树新芽,才能长久发展,文化传承源远流长。

二、戏曲形体教学方法

形体教学是舞台表演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戏曲形体表演教学包括把子功、身段表演、腿功,甚至包括武术和杂技等形成一整套的程序与项目极大丰富形体表演教学。戏曲形体表现形式种类繁多,教学方法也多种多样。

1.口头讲授法

对戏曲学员的形体教学首先是通过教师口头授课不使用任何教学方法体系的戏曲教学,用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口授教学。由于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有些表演内容是很难用教材或者文字去教学,“言传身教、口传心授”的方法有效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戏曲艺术家。

前辈们在戏曲的教学实践中提出的讲授法给学员传递戏曲知识除了能够突出重点,讲清难点,知识具有系统性、思想性、科学性以外,还有讲授的内容通俗形象清晰易懂的优势。当然,这就要求形体教师讲授的方式不能是简单灌输,讲述的语言也要生动,语速适当,来准确把握学生对此知识点第一概念的准确性。口头讲授法能使学员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系统的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增加学生创造力。

口头讲授也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员采用不直接把知识点教授给学生,通过讨论甚至辩论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增加对戏曲的理解。

2.实践法

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表现形式的剧本,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真正的学习,是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是针对已通过戏剧形体教师讲解掌握了相关技巧之后的学员,有两种实现方式。

首先,我们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学员通过练习形成一定的动力定性巩固理论知识。实践法的目的明确,在发展学员能力,形成学员技巧能力习惯上具有重大作用,激发出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舞台表现力。尽管最初时期,学员进步的程度十分缓慢,但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不仅仅是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而是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观察分析,改良教学活动,让学员在反复练习中举一反三,自我提高。需要注意的是大量重复的单一形体动作,不仅会使学员感觉枯燥乏味,失去对戏曲的兴趣,无法提高技能,同时也会消耗大量体力甚至出现训练危险。这是不可取的。适当的分配练习额度此书时间保证练习量,引导学员正确无误的动作,进行组织性的纠正,争取进步。

其次,教学外通过作业练习实际操作,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式,达到学员戏曲形体技巧提高的核心目的。当然,教师需要向学员阐明实践的标准以及注意事项,要求学员有组织有纪律进行实践,并在是实践结束对学员进行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达到提高技术质量的目的。学员在反复的实践中提高戏剧表现力,综合素质夜得到极大提高。

3.实物演示法

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或者现代化信息媒体等手段,展示观看。学员通过对实物或者教具的直观感受,获得感性认知。戏曲形体教学的演示法是教师将戏曲形体教学的内容,完整正确地演示给学员观看,之后学员通过模仿提高戏曲形体技巧能力。教师戏曲形体的演示必须标准规范,抓住细节要领,以便学员快速准确掌握要领,进步迅速。学员的学习过程中个体差异影响的教学进度是不可避免的,教师与学员进行沟通交流,未及时掌握要领的,耐心配合,多做示范,确保学员都能领悟要领。之后对本次演示进行分析总结,通过正确示范对比,学员清晰明了看到自己的毛病,舍弃自身不足,真正发挥演示法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4.观察法

不仅仅是戏曲形体教学,很多舞台表现的作品形式都需要对学习的相关内容进行现场表演或者影像资料观摩进行比对,达到进步。参观法是巩固验证既有知识,更是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组织学员观摩表演家艺术家的舞台表演来提高自身的表演专业素养,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提高专业人素养的学习好方法。观察法可以使用在教授新的知识点之前,学员对所授知识不了解对新知识进行预习,对即将要学习的新内容先形成一个笼统概念,做好心理准备,达到更快速获取新的知识点的良好效果。也可以是本文上述学习方法学习之后,再使用观察法。虽然戏曲形体教师已经对形体动作进行规范的示范以及精确的讲解之后,学员依然不知道在舞蹈上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观众的视觉感受是什么,怎样的服装适合灯光的搭配是最好的效果。这依然称不上一场完整的演出教学。因此,在讲解和示范之后,戏曲形体教师根据所授的形体教学内容,找到合适的影像资料,或者舞台演出进行观摩,并进行总结给予教学反馈,形体教师根据反馈结果给予建设性意见,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三、戏曲形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1.戏曲的创新

尽管中国戏曲受到文化工作者甚至国际戏曲界的广泛关注,但是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全民文化的快餐化、娱乐化、大众化、低俗化对传统文化造成强烈冲击,如何赢得当今观众尤其是年青一代的喜爱,戏曲文化的生存开始面临挑战。保存中国戏曲文化首当其冲的是戏曲艺术的立意创新,借鉴各国居中优秀表演元素,吸取各国的艺术精华,大胆探索在保留中国吸取传统特色同时融入到自身的表演艺术中去,丰富中国戏曲文化形体表现力。同时培养学员自身的创新能力,拒绝“拿来主义”,做到真正传承戏曲文化,这样戏曲形体教学的研究也才有意义。

2.严谨规范的系统训练

由于戏曲行业的高度技术性,一个戏曲演员的成长需要从小培养,并且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和大量精力强化训练。一般说来,戏曲的学员通常是出于一个发育期的孩子。戏曲的形体训练中,动作的数量确实很重要,教师期望是通过量变引质变固然不错,但如果分配不恰当过量或者过少,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训练强度过大,发育期的孩子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不仅结果不理想,也导致学员的身形走样,影响十分不好;训练强度不够,学员的技术质量也无法保证,踢腿、甩腰、跑圆场等动作所表现出来的戏曲艺术也难以深入人心。基础训练中的各种技术技巧,在提高技巧的同时也是意在体格的正常发展,以及形体的优美匀称。训练强度一定要适度并且持续。戏曲训练的持续性的核心关键就是身体柔韧度。观众在观看戏曲的说唱的同时,视觉上的超凡享受是戏曲成功的体现。要完成戏曲中的高难度形体动作,这要求学员根据不同的身体条件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循序渐进。一旦中断,功亏一篑,也容易对学员的身体造成伤害,每一次的形体表演都需要教师和自我的密切关注。

3.教学难点

戏曲的表演需要形体的程式,但对于程式的生搬硬套是绝对不可取的,过于程式化的表演是没有观众群体的他给人带来的拖沓陈旧感是让人难以接受的。戏曲的眼神、气息、步法、把位,切忌生硬不能以程式表达程式。要做到心到,眼到,形到,神到,达到神形兼备。

(1)结合音乐

形体教学过程中,应当与音乐相结合,踩准节拍,戏曲的表现张力才能最大化。甚至平时的练习也要注重音乐的练习,熟悉音乐的街拍增强节奏感和韵律感,让功夫更扎实表演更稳定,观众也会更投入,更身临其境。戏曲中武戏的形体与音乐相结合时只有有音乐的伴奏,一锤一擂,都需要学员的表现张力,与鼓点的节拍紧密契合,给人真实感,这样的戏曲表演才算是完整的。

(2)气息运用

练过武术的朋友都知道“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戏曲的表现张力决定形体表演的气息问题同样重要。这要求学员仔细观摩自我总结并加强练习来正确把握如何运用气息。举例来说,气息不足走圆场的就会扭腰摆胯,没有戏曲的“精”“气”“神”,运气过头身体僵硬身体过于松散,动作也就不标准。教师也需要根据每个学员的自身特点创立一套具有针对性的设计,更好的把握每个学员的教学收获。

四、戏曲形体教学的发展以及意义

戏曲作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国人的传承与发扬是理所应当的。中华民族的戏曲文化是需求、是理想、是愿望,是中华民族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对生活态度,是中国人民无可取代,不可缺少的重要精神财富。创新戏曲形体教学刻不容缓,戏曲获得年轻一代的青睐是势在必行的举措。同时随着戏曲艺术的快速发展,中国戏曲作为东方优秀文化代表,也受到了国际上相当的重视。纽约州立宾汉顿戏曲孔子学院机构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播发扬的的完美诠释,并且许多的戏曲剧种也选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优秀的文化工作者、前辈艺术家利用自身有限人才资源作为中外文化传播的桥梁,制造与国际接轨机会,建设好的戏曲文化交流平台,发扬戏曲文化。

五、结语

总而言之,戏曲的形体教学是为了戏曲的更好传承与发扬,掌握正确方法,在建设好自身文化基础,实现中国“走出去”“引进来”的文化战略,让中国的传统文化获得国际认可,达到不同文化的和睦发展、社会文化融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金兰.论戏曲表演的形体设计[J]青春岁月,2014,(22).

戏曲知识篇4

一、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

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并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特艺术门类;是集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之大成,经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它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具有颇为丰富的各种表演手段。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也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过程。所以,提倡学校开设戏曲艺术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祖国传统的音乐文化。戏曲艺术含有丰富生动的历史知识,因此,对戏曲艺术的学习和欣赏,有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丰富,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纵观当前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出现了歌唱性乐曲教学的单一局面,课堂上常见的是中外名曲,我国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诸如戏曲、曲艺所见甚少。有些学生对西方音乐卓有兴趣,对贝多芬,施特劳斯,柴可夫斯基了解掌握较多,而对中国音乐杰作知之不多。尤其对我国戏曲艺术知之甚少。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徽班进京,什么是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对千百年传唱不衰的戏曲剧目与代表人物知之甚微;对中国自己的戏剧创作大师象关汉卿、汤显祖、王实甫、田汉、夏衍等知之甚少;对古往今来著名的戏曲剧作《西厢记》、《窦娥冤》、《桃花扇》、《白蛇传》、《红灯记》、《白毛女》、《沙家浜》缺乏了解。这种现状与当前我国音乐素质教育极不吻合,要打破这一僵局,必须作出极大的努力。

实践证明:艺术形式与艺术追求和思想意识与精神风貌密切相关。不同的形式与追求其结果不尽相同。时下,从中小学音乐教育找到与戏曲艺术结合的切入点异常重要。通过戏曲艺术教学,使更多学生知道我们的国家是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在这些遗产中戏曲则是独具风貌的重要艺术形式。这里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表演,有长久传唱不衰的乐曲,还有传播范围极广的民间传说。这些必将激起中小学生对中国戏曲文化的追求与兴趣,激发他们的民族信心与自豪感。因此,为弘扬民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对中小学生进行戏曲艺术教育是音乐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二、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演唱才能的重要途径

实践证明在中小学校开设音乐戏曲,对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戏曲是一种集服装、化妆、表演、舞蹈、歌唱、术、杂技等诸多表演技能和技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唱念做打行行俱全,中小学生通过初学可置身于戏曲艺术熏陶之中,将使他们的艺术鉴赏力不断提高。那些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著名曲目和唱段,如“花木兰”、“表花名”、“小放牛”、“:小姑贤”、“小女婿”,以及“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穿林海跨雪原”等,不但把学生带入了优美的境界,同时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也得以丰富和提高。

戏曲艺术教育的初级阶段是了解和赏析的阶段。教师从戏曲的形成、发展、历史的沿革出发,试从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一般性知识入手,将学生逐渐引入戏曲艺术的欣赏之中。由欣赏著名艺术家,如梅兰芳、马连良、尚长荣、叶少兰等有代表性的演唱与表演,进而发展到对戏曲艺术风格、表现形式、内容主题及典型人物的分析与鉴赏。

要把赏析与学唱、学做结合起来。除课堂教学外,还可通过看录相、听录音、看演出、参观演出前的准备工作等形式,让学生直接接触戏曲表演艺术实际。通过真真切切的看和明明白白的听,化被动为主动,很快进入学唱阶段和学习表演阶段。只有进入这样阶段,学生的鉴赏力才能得以升华。这一阶段要努力开发学生内在的表演才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与喜好,选择一些易学、易唱、易做的剧目进行学唱与学做,使之循序渐进地步入不同角色和人物的学习之中。象京剧《沙家浜》,“智斗”一场,评剧《花为媒》,表花名一折都可根据不同角色,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一改传统单一教学模式为全方位音乐教学模式。

三、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

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什么人和怎样做人。因此,在戏曲艺术教学中有一点不可忽视,即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这主要体现在现代戏曲中,特别是象杨子荣、郭建光、李铁梅等典型的艺术形象,通过学生传唱,振奋他们的精神斗志。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是普通政治课所不能替代的。

当然,传统戏也同样具有德育功能。如歌颂民族英雄主义、杰出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剧目有:《岳母刺字》、《苏武牧羊》、《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红灯照》、《秋瑾》等;体现正义、惩恶扶善、舍已救人精神的剧目有京剧《赵氏孤儿》、《除三害》、《铡美案》、《赤桑镇》等;取材于历史名著和历史故事的剧目有《打渔杀家》、《将相和》、《霸王别姬》、《打龙袍》、《二进宫》等;其他剧种、曲艺等也是同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好戏,如评剧《井台会》、《打金枝》、《茶瓶计》、《三节烈》等戏曲教育都丰富充实了音乐艺术教育,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力的提高,对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在中小学校中普及和推广戏曲教育既是继承与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

四、实施戏曲艺术教育的建议

在认清对中小学生音乐课和课外活动进行戏曲知识学习与演唱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更应抓紧实验操作。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面上调查,摸清底数,选择确立好试点校、试点班。由点带面,让典型带动一般,先进行普及戏曲基本知识的工作,然后步入实际课教学。

2、欣赏与演唱要同步进行。学生在欣赏戏曲时教师要注重剧情人物介绍,并渗透思想内容,让学生先激起对剧中正面人物的热爱;然后,让京胡、手风琴、录音机交错进行伴奏,重点对有影响的生旦净优秀唱段进行教唱与练唱,以至排练20分钟左右的小折子戏等。

戏曲知识篇5

【关键词】戏曲;乐队;演奏员;技巧;音乐素养。

一、戏曲乐队演奏员应该具备的演奏技巧

对于戏曲表演来说,乐队演奏员的演奏技术能够直接影响表演人员的演出效果,所以,戏曲乐队演奏人员必须要具备纯熟的演奏技巧,否则会直接降低戏曲的表演效果,并且对戏曲中人物形象、戏曲的音乐等方面塑造也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在乐队演奏人员还没有进入到实际戏曲团体中进行演奏前,其自身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演奏能力与演奏技巧,但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团队戏曲演奏,乐队演奏人员必须要不断的进行强化训练,重点关注演奏技巧的提升,可以通过练习曲、独奏练习等方式进行不断的提高与训练,从而使自身的演奏水平能够得到充分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充分的满足戏曲表演对乐队演奏的需求,使乐队演奏员能够更好的适应各种戏曲的舞台形象,从而提高戏曲的表演效果[1]。同时,在乐队演奏员已经具备比较纯属的演奏技巧后,应该加强对地方戏曲的掌握程度,对地方戏曲的表演形式进行深度的挖掘,比如赣剧,其使我国四大声腔之一,前身使戈阳腔,于1953年成立了江西省赣剧团,从而戈阳腔也正式更名为赣剧,对于赣剧来说,其弹腔主要以西皮、二黄为主,也因优美、动听的词腔而受到大众的热烈欢迎,著名的赣剧传统节目有《还魂记》《梁祝姻缘》《窦娥冤》等,同时,赣剧的发展对京剧、湘剧以及川剧等多种剧种产生了非常大的印象。赣剧最著名的特色就是一唱众和,通过击打竹、弦、管等乐器进行伴奏,这也就需要赣剧演奏人员能够充分的体现出赣剧的特色,能够更好的为完成赣剧戏曲的演奏。此外,乐队演奏人员必须要不断的拓宽自己的知识范围,多学习其他地方戏的演奏风格与技巧,因为,戏曲在发展的过程中,多种戏群之间往往会互相借鉴其他戏曲的有点与长处,对于赣剧来说,其包含的地点、故事背景等范围就十分广泛,并且也有现代与古代、城市与农村等区别,具有风格、特色、地域以及时间等多种区别,而其他地方戏曲也均具有这些区别,通过借鉴,能够使赣剧的背景、故事、情节以及表演风格更加丰富、饱满,从而塑造更加良好的音乐形象。

戏曲知识篇6

戏曲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灿烂的瑰宝在民族音乐文化的比例中占有很大分量,黄梅戏作为安徽灿烂的民族音乐遗产应该被每一个安徽人熟知,但是由于种种观念影响,在安徽戏曲文化的学习中,缺少有关黄梅戏的传播和教育。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在党的十报告中曾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都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优秀的民族文化体现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当今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动力。黄梅戏作为安徽民族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对其重视与学习,对弘扬传统音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大学生加强对民族音乐知识的积累和储备,能够丰富学生对民族文化史的了解,让学生在与世界其他不同音乐文化的比较欣赏中,正确认识各民族的风格特点,以此培养开放性思维的音乐视野。

二、现状分析

当今社会处在一个多元文化发展的浪潮中,改革开放给我国的经济文化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但是由于各种文化的互相交融,好的精髓的东西我们吸收了,但是不好的糟糠的东西也悄然而至,并且很快就被我国一大部分青少年所热衷和追捧。对于音乐文化来说,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时,欧洲兴起的爵士乐就给古典音乐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我国也出现了相似的情况,在改革开放以后,一股韩流、日朝风的流行音乐以不可抵挡的趋势席卷整个中国,给我国的民族音乐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流行音乐中总有低级、颓废、庸俗、矫揉造作的歌曲被青少年所接受。这对他们的思想产生了不良影响。相反,我国很多优秀的民族音乐却不被他们接受,甚至排斥。其实流行音乐能让广大青少年喜爱并接受就在于它通俗易懂,比较切合他们的心灵需要。能够在歌词中找到自己成长的足迹,认为流行音乐是在诉说他们的心情,谱写他们的故事。他们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自己逝去的青春,流行音乐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从这个角度出发,社会似乎应该对青少年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它矛盾的一面,它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激情和快乐时,也给他们体内注入了毒素和渣圾,给他们的思想上和心灵上都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很多流行音乐的审美价值大幅度降低,歌词给人以庸俗的感觉,这大大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说过:“大众传播媒介的美学意识到必须讨人高兴和赢得最大多数人的注意,他不可避免的成为庸俗的美学。随着大众传播媒介对我们整个生活的包围和渗入,庸俗成为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美学观和道德。”[6]当前一些流行音乐缺乏高尚的文化内涵和良好的审美价值观,比如歌词中所吐露诸如“人生”、“爱”、“痛苦”等词语已经失去自身所包涵的丰富内涵,这种格调低俗、情感过腻的流行音乐必将使青少年陷入哀怨缠绵的感情世界里,导致他们意志消沉、学业荒废。这对青少年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三、创建“戏曲新唱”式教学模式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当前大部分青少年沉浸在流行音乐的海洋里,而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很多戏曲音乐经现代元素的包装,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很多戏曲也被流行歌手完美演绎。教师就应该以此作为突破口,从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歌曲为切入点渗入到黄梅戏,通过聆听、对比、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对黄梅戏曲的兴趣。“戏曲新唱”式教学法就在于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主旨,创建的一种新型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黄梅戏兴趣的同时还能让学生树立多元文化的观念。下面结合2015级音乐表演专业具体阐释《音乐欣赏》教学中所用的“戏曲新唱”式教学方法所做的教案及总结报告。教学题目:欣赏流行歌曲《黄梅戏》教学过程(一)带着问题欣赏歌曲《黄梅戏》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聆听思考问题1.黄梅戏出自什么地方?2.歌曲戏曲唱段选自哪里?3.音乐旋律上有什么样的感受?师生交流:学生讨论,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感受。1.出自于安徽安庆地区2.女驸马3.旋律抒情、舒展、流畅。教学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聆听音乐,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短时间内对歌曲《黄梅戏》的创作背景和旋律特点有个大致的了解。(二)听赏流行歌手慕容晓晓演唱的《黄梅戏》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聆听思考问题1.这首通俗演唱版本有什么风格特点?2.相比较戏曲,更喜欢哪一个版本,为什么?师生交流:用心听赏及感受、体验通俗歌手演唱《黄梅戏》的风格特点。1.慕容晓晓演唱运用了通俗歌词加戏曲唱段,使声音更有立体感,非常的清澈、悠扬。2.很多女同学都喜欢戏曲唱段,因为音乐更加抒情、悠扬。大多数男同学较喜欢流行演唱风格,声音比较嘹亮、洒脱。教学设计意图:聆听不同版本的《黄梅戏》,可以引导学生对演唱风格、歌词、旋律、演唱情感等方面不同的辨别,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三)教唱歌曲《黄梅戏》教师活动:1.跟随钢琴伴奏教唱歌曲《黄梅戏》,需注意歌词内容,歌曲的情绪。2.熟练演唱后,抽查学生独唱,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师生交流:刚开始,由于对黄梅戏不熟,学生不够积极,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鼓励他们张嘴,用优美的琴声激发他们演唱的热情。独唱环节较麻烦,需要文艺委员带头去演唱,然后鼓励其余的同学去演唱。教学设计意图:音乐欣赏课,教唱歌曲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能够活跃课堂上的气氛,另一方面能够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在熟练演唱后必能加深对黄梅戏的了解。(四)拓展欣赏韩再芬演唱黄梅戏曲《女驸马》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聆听思考问题1.这两首作品有是什么相似处?2.谈谈自己的看法。师生交流:用心听赏及感受、体验黄梅戏曲《女驸马》的演唱特点。1.谈到了黄梅戏曲的继承和发展。由于黄梅戏曲深受听众喜爱,为了迎合时代的潮流,音乐家激发创作灵感,创作了富有时代气息的通俗歌曲《黄梅戏》。2.该剧通过讲述冯素贞女扮男装冒名赶考、偶中状元误招东床驸马、洞房献智化险为夷等一系列近乎离奇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戏剧情节,塑造了一个善良、勇敢、聪慧的古代少女形象。新歌中女驸马经典旋律多次出现,一方面表现出人们对于黄梅戏的喜爱,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时代的热情召唤。教学设计意图:通过对《女驸马》的聆听,加深对黄梅戏的印象,意识到黄梅戏曲经久不衰的魅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五)课堂总结教师活动:通过对于歌曲《黄梅戏》欣赏,谈谈对黄梅戏曲文化的看法?师生交流:1.黄梅戏的唱腔两百年前就传遍了大江南北,今天依然用不同方式传唱,说明了黄梅戏强大的生命力和经久不衰的魅力。2.多元文化的发展造就了如今通俗、戏曲唱法的混搭,树立学生用多元文化的理念去看待戏曲文化。教学设计意图:最后播放歌曲《黄梅戏》,目的是与课前相呼应,让学生沉浸《黄梅戏》的旋律中,回味无穷。课后总结:随着新课标的改革,面对焕然一新的教学内容,怎样更好地传授学生戏曲文化知识,是每一个老师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戏曲新唱”是我根据当前社会的一种音乐潮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自创的教学法。内容乍一看比较空洞,会让学生摸不着头绪,其实不然,学生喜欢流行歌曲,那我就从戏曲新唱的角度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但迎合了他们的品位(喜欢通俗歌曲),还能开拓他们眼界,认识戏曲的魅力。

四、在高校创建浓郁的戏曲文化环境

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受一个环境氛围的影响,所以在高校创建一个良好而浓郁的黄梅戏曲文化环境,对于学生重新树立以黄梅戏曲文化为母语的安徽民族音乐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一)开设黄梅戏曲课程学校保证每月开设一节黄梅戏曲课程,从音乐鉴赏课中调剂使用。声乐教师保证学生每学期末能够演唱一首黄梅戏作品。并且作为评比学生优良成绩的重要依据。以此来引导学生学习《走进黄梅戏曲》内容,这样一方面会促进老师更加认真的去研究黄梅戏曲文化,另外通过这一教学氛围可以调动学生们学唱黄梅戏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二)建立黄梅戏曲社团组织学校要根据黄梅戏曲剧种和学生兴趣爱好、专长实际,建立黄梅戏曲社团组织,为校园戏曲群体和个人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推动校园戏曲养成,并鼓励开展校际交流合作。各学院要组织动员学生参加戏曲社团,在活动时间、经费、场地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三)通过校广播站、宣传栏开设黄梅戏曲专题校广播站和宣传栏都是宣传知识的重要工具,必须要好好利用它去做好黄梅戏曲文化的传播。在校宣传栏上需要定期的设置黄梅戏专栏,展示相关的地方戏曲素材、表演艺术家的剧照和演出相片等,使学生直接感受到黄梅戏曲文化的风采。广播站需要定期在课间和午休时间播放黄梅戏曲,使学生通过聆听感受黄梅戏曲文化的魅力。(四)举办黄梅戏曲表演比赛学校定期举办一些黄梅戏曲表演为主题的文艺晚会或比赛,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比赛的主题是黄梅戏曲表演。比赛的形式可以是班级与班级之间或者学院与学院之间的较量。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比赛中寻找到乐趣,还能使学生在浓郁的氛围中学习黄梅戏曲文化。(五)定期观看黄梅戏曲演出学校配合黄梅戏曲专业院团、民间戏曲社团组织,采取流动舞台车进学校、演出小分队进校园等方式,组织学生每年观看一场黄梅戏曲演出,逐步做到每个学期观看一场戏曲演出。(六)邀请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来校讲课学校每学期安排一次戏曲知识讲座,邀请具有一定专业素养和知识技能的黄梅戏专业演员、退休的黄梅戏工作者等进学校举办知识讲座、开设公开课。组织聘请黄梅戏曲专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知名戏曲票友担任校园戏曲辅导员,定期开展戏曲辅导。

五.结论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怎样更好地传授学生民族音乐文化知识,是每一个老师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戏曲新唱”是根据当前社会的一种音乐潮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创作的教学法。内容乍一看比较空洞,会让学生摸不着头绪,其实不然,学生喜欢流行歌曲,对戏曲音乐不感冒很正常,认为戏曲离他们太远,找不到感觉。从戏曲新唱的角度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但迎合了他们的品位(喜欢通俗歌曲),还能开拓他们眼界,认识戏曲的不同唱法,提高音乐审美的能力。怎样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国的戏曲文化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的重要课题。黄梅戏是我国戏曲文化的宝贵财富。弘扬戏曲文化是新课标的重要内容,黄梅戏曲文化的传播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但是当前在安徽,无论是音乐界、教育界还是宣传界,黄梅戏曲文化遭到忽视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如果我们再不好好珍惜自己的民族文化,这将给中国戏曲文化带来无法弥补的遗憾。

作者:刘畅 张艳 单位:铜陵学院

参考文献:

[1]金铁霖.民族声乐的学习和训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谢嘉幸.历史进程中的“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字舟云.关于音乐课程改革的思考———对“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解读[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9(2):69-72.

[4]李梅.论民族音乐高师传承的定位与发展[J].大家,2010(11):43.

戏曲知识篇7

[关键词]戏曲 艺术 音乐 教学

常说“人生大舞台,舞台小人生”。我国独特的戏曲艺术,浓缩了灿烂中华的文化精神。据统计,中国有戏曲剧种300余种,古今名人、名曲、名段和剧目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种种观念的影响,在一些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忽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知识的传播和戏曲音乐的渗透。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发挥戏曲艺术教育优势,陶冶学生情操,感悟浓缩在舞台艺术中的多彩人生和其独特艺术创造中的文化精神、振奋民族精神,是音乐素质的重要内容。

一、对中小学生进行戏曲艺术教育是音乐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郭跃进是国家一级演员、京剧最高奖梅兰芳金奖获得者,人大代表。她的议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增设京剧艺术教育》在人大山东代表团引起强烈反响,36名代表积极签名响应。她说:“京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艺术,是国粹。梅兰芳先生的表演艺术被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但目前京剧艺术发展明显滞后于其他艺术,根本原因是京剧普及程度不够。”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并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特艺术门类;是集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之大成,经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它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具有颇为丰富的各种表演手段。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也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过程。所以,提倡学校开设戏曲艺术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发展,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学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同时,戏曲艺术含有丰富生动的历史知识,因此,对戏曲艺术的学习和欣赏,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纵观当前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出现了歌唱性乐曲教学的单一局面,课堂上常见的是中外名曲,我国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诸如戏曲、曲艺等却所见甚少。学生们知道贝多芬、莫扎特、《四小天鹅》,却不知道“徽班进京”、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对千百年传唱不衰的戏曲剧目与代表人物更是知之甚微;对中国自己的戏剧创作大师如关汉卿、荀慧生、汤显祖、王实甫、夏衍等知之甚少;对古往今来著名的戏曲剧作《西厢记》、《窦娥冤》、《桃花扇》、《白蛇传》、《红灯记》、《白毛女》、《沙家浜》缺乏了解。这种现状与当前我国音乐素质教育极不吻合,要打破这一僵局,必须做出极大的努力。艺术形式与艺术追求和思想意识与精神风貌密切相关,不同的形式与追求其结果不尽相同。时下,从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找到与戏曲艺术结合的切入点异常重要。戏曲艺术教学,使更多学生知道我们的国家是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在这些遗产中戏曲则是独具风貌的重要艺术形式。这里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表演,有长久传唱不衰的乐曲,还有传播范围极广的民间传说。这些必将激起中小学生对中国戏曲文化的追求与兴趣,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因此,为弘扬民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对中小学生进行戏曲艺术教育是音乐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二、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演唱表演才能的重要途径

戏曲艺术教育的初级阶段是了解和赏析的阶段。教师从戏曲的形成、发展、历史的沿革出发,试从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一般性知识入手,将学生逐渐引入戏曲艺术的欣赏之中。由欣赏著名艺术家,如梅兰芳、马连良、尚长荣等有代表性的演唱与表演,进而发展到对戏曲艺术风格、表现形式、内容主题及典型人物的分析与鉴赏。

通过一些使学生容易上口的唱段如《唱脸谱》、《我是中国人》、《听罢奶奶说红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把赏析与学唱、学做结合起来。除课堂教学外,还可通过看录相、听录音、看演出、参观演出前的准备工作等形式,让学生直接接触戏曲表演艺术实际。通过真真切切的看和明明白白的听,化被动为主动,很快进入学唱阶段和学习表演阶段。只有进入这样阶段,学生的鉴赏力才能得以升华。这一阶段要努力开发学生内在的表演才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与喜好,选择一些易学、易唱、易做的剧目进行学唱与学做,使之循序渐进地步入不同角色和人物的学习之中。例如:京剧《沙家浜》,“智斗”一场,评剧《花为媒》,“表花”名一折都可根据不同角色,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再要求进行简短的讨论,描述自己的感受,情景交融,一改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使之成为全方位的音乐教学模式。

戏曲是一种集服装、化妆、表演、舞蹈、歌唱、武术、杂技等诸多表演技能和技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唱念做打行行俱全,中小学生通过初学可置身于戏曲艺术熏陶之中,使他们的艺术鉴赏力不断得到提高。那些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著名曲目和唱段,如《谁料黄榜中状元》、《苏三起解》、《小放牛》、以及《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穿林海跨雪原》等,不但把学生带入了优美的境界,同时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也得以丰富。同时,通过愉快教学、参与教学、趣味教学等教学手段的运用,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使学生的表现能力得到有效锻炼。这种让全体学生都参与的师生间和谐、互动,可以使爱好表现的学生更大胆,使不善表现的学生也得到有效的锻炼,增强其信心、增长其兴趣、发展其表现力。

三、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

现今的戏曲艺术主要分为传统戏剧和现代戏曲。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什么人和怎样做人。因此,在戏曲艺术教学中有一点不可忽视,即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这主要体现在现代戏曲中,特别是像杨子荣、郭建光、李铁梅等典型的艺术形象,通过学生传唱,振奋他们的精神斗志。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是普通政治课所不能替代的。当然,传统戏曲也同样具有德育功能。如歌颂民族英雄主义、杰出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剧目:《岳母刺字》、《苏武牧羊》、《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红灯照》、《秋瑾》等;体现正义、惩恶扶善、舍己救人精神的剧目:京剧《赵氏孤儿》、《除三害》、《铡美案》、等;取材于历史名著和历史故事的剧目有《将相和》、《霸王别姬》、《打龙袍》、《二进宫》等;其他剧种、曲艺等也是同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好戏,如评剧《井台会》、《打金枝》、《茶瓶计》、《三节烈》等。

戏曲知识篇8

关键词:戏曲艺术 艺术教育 中国文化史 高校 美术教育 音乐教育 世界文明 中华民族

近年来,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戏曲艺术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教育部已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增加了有关京剧的教学内容。2008年教育部宣布将在上海、浙江、广东等 l0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此项工作现已实施。

一些高校开设了戏曲音乐欣赏课,有的还成立了大学生戏剧团。然而,由于市场经济、社会观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对戏曲不感兴趣,忽视戏曲知识的学习和戏曲音乐的渗透。戏曲课不仅开设的少,而且形式单调,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戏曲艺术的影响力,尚不能将戏曲融入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作为时代先锋,对戏曲艺术的接纳程度直接影响了未来戏曲的走向,也渗透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原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号召振兴京剧事业,这是发挥戏曲艺术教育功能、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提高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对戏曲艺术的认识,不但可以增长学生这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振奋民族精神、提高艺术素质,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是高校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戏曲艺术教育对振奋民族精神起着重要作用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且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艺术,是综合各种艺术成分浑然一体的。唱、念、做、打是戏曲的突出特点,行腔转调、发音吐字,都有一定规矩和要求,而做工的手、眼、身、法、步,都要经过专门的严格训练,念白的韵白和口白均要有音乐性,武打要干净利落、稳妥准确、轻捷灵便。其表现手段的程式要求更是严格,唱、念、做 、打和音乐伴奏以及服装、化妆、布景、道具等都有一定格式。它集中国各民族文化之大成,是经过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是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体现了中国民族艺术文化发展过程。所以,高校艺术教育开设戏曲艺术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艺术的认识,进一步 了解民族民间艺术事业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祖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积极性。

目前高校大多数学生喜欢流行歌曲、摇滚乐等,有些对西方音乐也颇有兴趣,然而对中国音乐却提不起兴趣特别是对我国戏曲艺术知之更少。不知道 “徽班进京”、“四大名旦”、“四大须生”是什么,对千百年传唱不衰的戏曲剧 目与代表人物、中国的戏剧创作大师缺乏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也在提高,越来越认识到了发达国家所重视的通才教育的重要性。许多国家以立法或者国家计划的形式把戏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规范化,而我国这种现状与当前艺术教育的要求极不吻合,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下大力气来抓。

戏曲走进高校艺术教育的课堂是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通过戏曲艺术教育,使学生认识、掌握戏曲艺术的特点和规律,扬长避短,发扬光大,使更多学生知道我们的国家是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在这些遗产中,戏曲则是独具风貌的重要艺术形式。要让学生知道,这里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表演,有长久传唱不衰的唱段,还有传播范围极广的民间传说。这些必将激起学生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因此,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对高校学生进行戏曲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 、戏曲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才能的重要途径

戏曲知识篇9

一、戏曲艺术的在高校中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感知功能

德育教育是高校教书育人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加强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高校需要从对大学生对道德最基础的认识和理解开始,由朦朦胧胧到清清楚楚,由感官认识到本质理解,戏曲艺术通过独具的艺术表现形式,用经过多少辈人积累下来的文化精华,贴近生活的感染力,吸引大学生观看。大学生观看戏曲艺术的过程中,通过感知分辨善、恶、美、丑,对中华民族传承已久的道德内涵有一个感性认识,对于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自己所做的一些行为能够分辨出正误来,对于生活中的道德操守有了正确的理解。

(二)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

大学生道德情操不是大学生在课堂上经过教室的讲解就可以获得的,需要的是每个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去汲取和获得,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得到迅速提升和实现质的飞跃的,需要的是循序渐近的提升,不断积累而来。戏曲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蕴含的底蕴之深、其教育人的领域之广,作用及其重要。在高校通过戏曲艺术中惟妙惟肖、扣人心弦的表演激发大学生内心世界潜在的道德意识,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刻画来牵动大学生内心世界中辨忠奸、识真伪的道德意识,通过对大学生内心真真实实的震撼,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

(三)促进大学生摆正道德价值观

如今我国物质及精神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网络的飞速发展让文化传播一日千里。大学生正处于道德家价值观念形成阶段,内心中道德观念是否正确,会影响到及后走上社会后乃其一生。在大学用戏曲艺术的感染力,通过艺术展示,让大学生懂得为人处世的礼节、善恶忠奸之常纲,如《岳母刺字》演绎岳飞精忠报国和岳母的博怀,《响九霄》把著名艺人田际云投身革命、献身艺术的高贵道德品质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大学生观看后祛除内心中一些自私自利的意识,摆正自己道德观念,从为国家、为民族、为他人利益着想,识大体、顾大局摆正自己学习的目的,为今后融入社会,为国担重担、为民族担重任、为亲人担责任而努力读书。

(四)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戏曲艺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在诸多戏曲表演中爱国主义、厚德载物、舍己为人、逆境奋斗、诚实守信、孝心敬老等一个个故事的演绎和传承中影响着中华儿女,并付诸于行动,给国家和社会道德建设树立了积极向上的好榜样。对于大学生来讲戏曲艺术通过故事的演绎和悠久历史传承的展示,能够增强其内心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戏曲艺术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大学生欣赏过程中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道德精粹植于内心世界中,潜移默化实现《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要求的“爱国守法、文明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将中国传统美德传承下去,为构建和谐社会付诸自己的力量。

二、发挥戏曲艺术的在高校中德育教育中重要作用的几点建议

(一)戏曲艺术进入课堂

将戏曲艺术引入德育教育的课堂,用其实质内涵教育大学生讲道德、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十分必要。戏曲艺术作为国粹,发挥其在德育教育中促动作用,需要国家和高校的重视,有目的结合德育教育将戏曲艺术引入课堂,通过对戏曲艺术基本知识的讲解以及对精品曲目的鉴赏,如《岳母刺字》、《苏武牧羊》、《秋瑾》、《铡刀下的红梅》、《小二黑结婚》等优秀剧目让大学生在了解戏曲艺术基础上通过鉴赏、评论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在鉴赏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喜欢表演的同学根据历史故事写剧本或模仿表演,让大学生自进一步深入了解戏曲艺术的同时从自身实际切实体会道德实质所在,真正做到辨忠奸、识美丑。

(二)戏曲艺术融入校园

中国的德育教育很多时候停留在书本上,重视课堂上教育,很多时候忽视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点一滴的事情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实施德育教育。随着大学生进入大学,高校教育肩负的使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同时肩负着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神圣使命。德育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不可或缺,做好德育教育工作,戏曲艺术可以发挥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润物细无声”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高校注重戏曲艺术的传播,通过建立社团,聘请戏曲名人、名家讲解、表演,激发大学生的欣赏、创作、表演的积极主动性。鼓励大学生多参与戏曲艺术欣赏、创作、表演,在参与中接受中国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戏曲艺术,接纳吸收其中道德精粹所在,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发挥出戏曲艺术在高校德育教育中应有的作用。

(三)高校与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实现对接

中国的戏曲艺术有着深刻的内涵,独具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表演形式,赋予它独有的育人功能。在中国,戏曲艺术表演团体遍及祖国各地,不同地方的戏曲艺术表演团体都聚集着一大批优秀的戏曲艺术演员,他们传承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精粹,为将民族瑰宝传承和发扬光大而付诸自己的心血。高校与戏曲艺术团体实现对接,将戏曲艺术表演团体请进校园让这些优秀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将民族的、优秀的东西展示给大学生,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陶冶大学生道德情操,触及心灵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也需要改变观念,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要求主动和高校对接,通过优惠或免票的形式吸引大学生观看戏曲艺术表演,同时和高校大学生中喜爱戏曲的同学结对子建立长久的联系,多沟通,多指导大学生戏迷怎样表演、化妆,体验戏曲表演中的乐趣和苦练基本功的艰辛,明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正含义所在。在高校与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对接过程中,国家及地方政府可以从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等多角度出发,多支持、多鼓励,并从资金上对高校与戏曲艺术边演团体的对接大力支持,有条件的可以在高校中建立独具民族特色的戏曲博物馆,供大学生观摩探究。国家、高校、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共同努力下,创造条件为大学生具有深刻道德内涵的文艺作品,在欣赏和参与中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道德高尚、热爱国家、心系民生的好青年!

作者:周晏 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魏亚.论戏曲文化艺术的推广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7(1).

[2]熊伟.谈高校校园戏曲艺术欣赏与德育渗透[J].湖北社会科学,2004(3).

[3]孙伟、冯磊.论戏曲艺术与校园德育的交融[J].高校教育管理,2012(3).

戏曲知识篇10

【关键词】艺术职业教育 戏曲专业 创新 实践

一、培养学生个性的创作能力,逐步成为创新型人才

艺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个性的创作能力,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在创作活动、创作思维的过程中,让学生的人格魅力得到全面的培养,使学生在创作戏曲作品时,可以表达对社会环境、社会文明的认识,然后通过这种思想情感,让学生逐步去寻找内心的自己,慢慢地认识自己,最后掌握自己,了解当今时代的传统文化,使学生的艺术感得到升华,以期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素质,丰富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底蕴。戏曲专业在艺术职业教育中的完美之处就是在于培养学生自己独特的创作能力,让学生把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当今社会文明的感悟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使学生把生活中的真、善、美用戏曲专业的独特魅力去展现,用戏曲专业的方式去激发学生对创作的追求、刺激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当代艺术职业教育有着特殊的历史使命感,只有赋予艺术教育独特创意,将戏曲人物表现的形象、色彩、感情可以完美融合,才能体现出艺术的奇迹,艺术的真、善、美。培养学生艺术的想象力,延伸艺术的联想力,激发学生的灵感,永远都从创新的角度去展现艺术的独特魅力。让学生不断严格要求自己,才是从真正意义上体现出艺术职业学院专业人才的培养。

中等戏曲职业教育是具有代表性的艺术职业教育,其特点是:1.中等艺术职业是突出艺术职业化的教育;2.中等艺术教育是培养艺术技能,以就业为目的的教育;3.中等艺术职业教育是突出经济功能的教育;4.中等艺术职业教育是突出艺术实际、实用、实效的教育。①

针对中等戏曲职业教育本身的特性,中等职业教育学习者应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法去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体方法为:1.智能培养,把自己由理论型变成实践型的新型学习者;2.培养各个长处使自己由专一型到复合型人才;3.加强专业技能学习使自己由专业型到职业型;4.主动学习研究,使自己由被动到主动,转变成主动学习型人才。②

二、加强艺术职业院校戏曲教师素质的培养

“得十良马不如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如得一欧冶”,这说明了教育者在发现、培养人才中的重要性和主导地位。③戏曲教师自然是戏曲专业的重要力量,本身所具备的素质好坏、能力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戏曲教育的效果,也对学生职业生涯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队伍要双师化。④

(一)不断充实戏曲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知识的掌握能力。当今社会,科技经济飞速发展,艺术也更多元化,新的艺术形式不断出现。因此,要结合时代的要求培养戏曲人才,戏曲教师要不断更新的自己的知识体系,把“专”“精”的知识体系与“博”“深”“广”相结合。

(二)加强戏曲教师教学能力和戏曲表达、创作能力。戏曲教师若能将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创作能力三者结合,那是完美的境界。有创造能力的教师,一般专业技能和技巧较强。这类教师在基本功的训练上、在引导创造上都会影响学生。所以,高水平的教师会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在这里特别注重一点,当今社会创造要有时代精神的体现,敢于大胆摸索新的方法、创造新的艺术语言与表现手法,从而创造出有个性、有风格的戏曲作品。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践

加强实践教学投入,促成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从理论教学转变,要求学校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将理论教学与实际参与有机协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在具体做法上可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校内大力建设训练型团队活动,兴办文化产业、专门工作室等,在校外建立合作教育体系,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或与企业联合办学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⑤

目前,社会在积极地推行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建立现代的教学体系来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艺术职业教育方法和思想的创新:

(一)创新传统教学观念。其一是改变教学质量观,树立完善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其二是改变单一的教学观,树立多个教学观;其三是改变整齐的教学观,树立灵活多元化的教学观。通过事实发现,知识、智力和非智力的因素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基础是知识,重点是智力,前提是非智力,三者必须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教学质量的理想效果。

(二)改变传统课堂气氛,调动教师与学生在戏曲课堂上的互动积极性,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戏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心情、态度与戏曲教师的交流配合,都会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提供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戏曲课程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要素达到最优化的综合效果,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要靠有强烈能动性作用的教师,在于戏曲教师对所有教学因素最佳的设计和实施,更主要是学生自身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实施启发式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关键:一是“吸引”,每堂课都应该保持做好“吸引”的工作,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推理、判断、回忆等思维活动,引起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愿意自我改正。二是“主动”,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适度”。教学的适度,就是要使教学深度、进度和广度能与学生相融合。因此,戏曲教师要对教材的内容掌握达到广、博、熟的程度。

艺术职业教育培养是以戏曲创作为核心的审美心理结构,而我国现代戏曲教育应该将上述要素构成一个整体,目的是希望通过戏曲教育的探讨和研究,能够使艺术教育达到一个理性的效果,让戏曲教育成为学生表达情感和提升人格魅力的专业教育,从而达到艺术职业院校戏曲专业人才模式的培养的理想效果。

四、社会环境创造条件推进戏曲学生创新

戏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目的在于戏曲创作的创新,要想戏曲一枝独秀就要做好戏曲创新。

在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戏曲在各个媒体渠道都随处可见,就连四五岁的孩子都会秀上一段曲子,所以说戏曲在今天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所以社会环境也为戏曲创新提供了条件和机会,那么,作为专业的戏曲学习者更应该充分利用各个机会去演绎不同的人物,从而做到更深层次地理解戏曲创作戏曲,这就是实践出真知。作为中等职业艺术教育的戏曲学习者,由于年龄小、经历少,对于戏曲中各个人物的把握不是很准确,所以每一次机会都应该看做是锻炼自己的最好途径,有批评才会有进步,有鼓励才会有创新,现在社会环境已经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万事俱备只欠自身的能力提高。这个能力最主要是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整合的能力。

戏曲要在继承中不断发展继而创新,要在大众能接受的范围内创新,没有继承而一味地创新就会丢掉戏曲的本真,所以在创新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创新者都必须理清继承和创新的关系。⑥

注释:

①②潘玉美.中等艺术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发展策略[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23—125.

③张璐.浅谈艺术职业教育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J]. 四川戏剧, 2010(6):139—140.

④⑤林冰琦. 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的思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6):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