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05:08:07

女性

女性范文篇1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女性的社会地位日益提高,女性人才辈出,女性参政议政的意识不断增强。然而,同男性相比,我国女性人才仍远远少于男性,女性参政的现状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有较大差距。本文仅就女性成才与女性参政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女性成才是女性参政的前提

女性成才,是参政议政的前提和保证,而女性参政,又是女性成才的标志和体现。我们不能抛开女性成才这个前提去空谈女性参政,只有女性具备了参政的基本素质和与之相适应的能力,才有资格有本领去参政议政。

女性参政,是指女性参与政治决策和政务管理的活动,它通过直接与间接的两种形式而实现。女性自身素质是女性参政的先决条件,否则,女性从政则是一句空话。首先,女性参政是一种直接参与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活动,它要求真正掌握和运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从而达到不仅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的参政。而掌握和运用法律上赋予的权力,则需要广大妇女具有较强的与之相适应的能力。事实上,女性获得参政权,仅仅是在法律上得到了保证,只有当女性真正懂得了并掌握了这些权力,真正在现实生活中实施和运用了这些权力,才是真正的妇女参政。而实现事实上的女性参政,就要求广大妇女具备参政的本领和能力,直接参与到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活动中去这样才能有效地行政参政权。其次,女性参政是通过间接的渠道,对国家社会的事务管理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运用各种舆论媒介,发表对社会各类重大问题的见解,提出合理化建议。这也同样要求参政女性具有较强的能力与之相适应,否则怎能谈得上提出“有意义”、“有价值”和“合理化”的建议呢?作为主体化的参政是一种质的要求,要求参与者在有明确政治方向的同时,具有比较成熟的政治思维能力和较全面的专门知识,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条件,才能真正达到参政议政的目的,正如一位成功的女部长所说:“就我个人来说,我主要是靠了我的才学当上部长的”。还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蔡畅、康克清、邓颖超、宋庆龄,她们无一不是凭着自己的才华,进入国家决策层的。由此可见,女性成才是女性参政的先决条件。

1、影响女性成才的障碍:

影响女性成才的障碍不外乎三方面,即社会影响、家庭制约和自我压抑。

首先,是社会的影响,它包括社会偏见和社会制度两方面。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主女从”的思想观念对全民族影响很深,至今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在社会上还有一定市场,成为女性成才的一大障碍。女人从一出生就被视为“低人一等”:有的家长不让女儿上学,理由是:“长大也是人家的货”;有的高等学校招生时公开提高女性的录取分数线,限制女性的名额;有的单位认为“强女不如弱男”,不愿意接受和安排女毕业生;有的领导认为,女人“头发长见识短”,不放心把关键性的岗位交给女同志,出现了女性“上学难”、“分配难”、“提拔难”的“三难”现象,影响了女性潜在才能的发挥。

社会对女性功过是非过于苛求,阻碍了女性对事业的追求。同样是外向性人才,男同志被认为是思想解放,有开拓精神,女同志则被看成是不稳重,太张狂;同样是埋头工作,不拘小节,男同志被认为是事业心强,有进取精神,女同志则被看成是不会生活,缺乏女人味;男同志成功了,提拔晋升,社会赞许,家人高兴,成功者像进了加油站,加大“马力”向更大的成功进发,女同志成功了,则枪打出头鸟,桃色新闻纷纷出笼,偏见、非议,不良的社会舆论压抑着女性。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中伤,保护家庭免受离散,多数女性只能默默无闻,不敢在事业上有新的作为。

社会制度对女性成才影响更为深远。在轻视女性,把女性当作玩物的社会里,女性完全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成才道路极为坎坷。历史上虽然也出现过班昭、李清照这样有才气的女子,但同男性人才相比,却是凤毛麟角。新中国的成立,提出了“男女平等”,一大批女性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女性的独立观念日益加强。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女性人才问题,继年部书记阐述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后,年他又代表我国政府向世界明确提出了男女平等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这年之间,我国颁布实施了妇女权益保障法,公布了到年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成功地履行了联合国的国际义务。平等参与和发展的性别意识,已经纳入决策主流。由于党和国家对女性人才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我国女性人才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近几年我国女科技人员总数已达多万人,占科技人员总数的左右;女干部占干部总数也接近。现在,全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的党政班子中,都有女性。这些充分显示了社会制度对女性成才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

其次,是家庭制约。中国的传统观念,一直把“男主外,女主内”作为界定家庭分工的分水岭,把女性固定在家庭主妇的角色位置上。男子重事业,女子重家庭,被看成是天经地义;男同志不料理家务,被看成是情理之中;女同志家务干少了,却被看成是“失职”。女同志既要在工作中与男同志同挑重担,又要在家庭中当贤妻良母,常常是“超负荷运转”。在农村,下地回来。男人抽烟休息,女人却得做饭、洗衣、喂猪、哄孩子。在城市,女人在八小时工作之余,也是如此。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女职工一般用于家务劳动的时间,平均每天为个小时,休息日为个小时。一些中年女性家庭负担更重,她们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照顾。许多人白天忙公务,晚上干家务,一天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由于家务劳动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很少有时间坐下来看书学习,搞智力投资,也就影响了她们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降低了她们成长的速度。

第三、是女性的自我压抑。社会因素、家庭制约是影响女性成才的外因,内因则是女性本身的自我压抑。这种自我压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自卑心理重。一部分女性由于受旧观念支配,往往认为女性天生愚笨在智力比不上男性,产生自卑心理。在工作上,女性认为自己不如男人,怀疑自己的能力,低估自己的水平,不敢挑大梁、领着干,在事业上自卑。此外,在生活与工作中,一遇到阻力和困难,女性就就丧失信心,畏缩不前,没有后功和韧性,意志上自卑。

二依附心理强。女性总是把事业、命运、前途系在丈夫、子女身上,甘愿自我牺牲,放弃追求,事业上保丈夫、生活上保孩子,望夫得志,望子成龙,希望通过丈夫和子女的成功和体现自己的价值。只要丈夫、子女有所成就、出人头地,自己就心满意足,过份地依赖家庭。在事业上,女性企图依赖社会、单位给自己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和特殊照顾,不想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更好的境遇,工作上不愿独挡一面,甘当助手和配角;企图依赖社会解决妇女地位问题,实现男女平等,而很少想到靠自己去抗争,靠自己的力量去取得平等地位。

三文化素质差。女性文化素质是女性择业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女性成才的基础。然而我国女性的文化素质普遍较差,在我国的两亿文盲中有是女性接受教育的女性升学率低于男性从小学到大学人数递减在小学男女生比例为进入初中男女生比例为到了高中男女生比例为在大学生中女生只占女研究生的所占的比例更低不到。很显然,没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是根本不能谈到女性成才与否的。

2、女性成才的途径:

女性成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既要有强大的舆论氛围,又要有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既有教育问题,又有女性自身努力问题,后者是女性成才的关键。

首先,要优化外部环境,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促进女性成才,在强化自身素质的同时,必须优化外部环境。

一是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宣传党和政府有关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宣传女性在人口再生产中的贡献,承认生育、抚育孩子所付出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使社会承认女性的劳动价值。宣传男女平等,彻底扫除重男轻女的陈腐观念,努力形成尊重女性劳动,支持女性成才的社会风尚。要宣传女性成才的典范和女性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为女性“正名”,转变对女性的社会偏见。此外,还要大力宣传女性培养和选拔工作的典型,总结和推广她们的经验和作法,增强各级党组织培养和选拔女性人才的自觉性。

二是形成优越的工作环境。在工作安排上,要正视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尽可能地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等特殊时期尽可能地予以照顾。在工作过程中,要针对女性自尊心强、害怕自己受歧视的特点,尊重女性,特别平等地对待她们,尊重她们的人格,经常为她们出主意,想办法,解难题。要帮助和鼓励她们,使她们能充分地表现自我,激发出她们的进取信念。在她们的工作受到干扰、利益受到侵害时,要敢于为她们仗义执言,积极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

三是构筑适宜的教育环境。要抓好女性的基础教育。提高农村女童的入学率,减少女童的流失和辍学,做好城乡女性的扫盲工作,提高女性的最基础教育水平。要抓好女职工的职业培训,提高女性在就业方面的竞争力。在培养女性高级专门人才下功夫,改变女性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所占比例过低的问题,以提高女性社会地位,为女性成才创造条件。

四是优化家务管理环境。无论是家务劳动社会化,还是社会怎样提倡男女共担家务,女性由于历史和生理的原因,都要承担较多的家务劳动,“家务劳动繁重”往往成为困扰职业女性的一大烦恼。因此,女性必须学会科学地管理家务,向管理要时间、要效率,把复杂的家务劳动简单化,用较少的时间和力气,取得较大的家务劳动效益,这必将为女性换来更多的时间,使她们有更大的可能走上成功之路。

其次,强化女性的自身素质:

第一、自强、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的毅力是女性成才的内在力量。女性不仅要执着地进取,而且要有百折不回地克服来自社会、家庭、自身生理特点等种种困难的毅力,不如此,就难以做到有所作为。居里夫人在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了取得一点镭,整天整夜关在小屋里坚持从沥青中提炼镭。林巧稚为了献身自己所热爱的妇产科医学事业,决心终生独身。只有如此执着热爱事业的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取得成就。

第二、勤奋是女性成才的重要因素。我们承认,人的天赋是有一定差别的,但成就事业的主要条件不是天资,而是后天的勤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认为:“勤能补拙”,“一分辛苦一分才”。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也说过:“学问是苦根上长出的甜果”。这些都精辟地揭示了成才与勤奋的关系。如果一个女性有良好的社会生活条件和良好的教育条件,但本人不勤奋,缺乏进取精神,决不能成才。反之,如果没有很好的外部条件,但女性自身能自强不息,锐意进取,最终也会成为人才。张海迪以她勤奋和顽强的毅力换来了知名作家、翻译家等赞誉。勤奋会创造出奇迹,勤奋能造就英才。

应当看到,女性的智力,能力并不比男性差。在今天我国全面实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为女性成才创造了公平竞争的大环境,每个女性都要做竞争中的强者,自立,自强、自尊、自爱,克服自身的缺点,正视自己的优势扫平成才障碍,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

二、女性参政是女性成才的重要体现

女性参政状况是衡量女性解放程度、衡量一个国家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男将女兵”不是社会发展中的正常现象,正常的应当是参政女性的比例与女性占总人口的比例相适应。我们不提倡“学而优则仕”,然而,参政女性首先是女性人才,只有成为人才才可能参政,这就使女性参政最能体现出一个国家女性成才的程度。

女性参政的主渠道之一是女领导干部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的高层次管理。换而言之,就是有更多的女干部参与县级以上的领导工作,并且职务越高,参政的作用也就越大。做为参政女性,首先应当具备以下五方面基本素质:

一是政治素质。所谓政治素质,就是指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经验等。政治素质最根本的要求就是牢固地树立无产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具有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能够头脑清醒,把握方向,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

二是品德素质。所谓品德素质,主要是指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的高尚或优劣。女性参政应具有这样一些品德素质: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建功立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要光明正,公道正派,要维护班子的团结和统一,不搞小集团、小圈子,不搞阳奉阴违,不搞阴谋诡计,对上不吹不拍,对下不欺不压;敢于坚持真理,不随波逐流,不弄虚做假,不说大话空话,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要敢于表明自己的观点,把问题摆到桌面上;要发扬民主,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充分走群众路线,有事同群众商量,不专横跋扈,动辄教训别人;要严于律已律亲,清正廉洁,并有较强的廉政意识,要豁达大度,能够容忍多种误解和委屈而毫无怨恨之心。

三是心理素质。所谓心理素质,不外乎知、情、意三个方面。具体表现在:要有良好的记忆,敏捷的思维。在考虑问题、讨论方案时,能够同中存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能够异中求同;在工作中善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要有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感情,能在极其复杂的情况下,排除不良外在因素的刺激和干扰,运用理智控制感情,针对不同场合,不同事情,不同对象,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语言和情感。做到取得成绩不沾沾自喜,遇到挫折不灰心,受到委屈不生气,得到奖励不自满,解决易办的事情不掉以轻心,处理棘手的难题不忧心忡忡,遇到平庸的上司不自以为高明,见到骄横的领导不低三下四。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不为困难所困,不为阻力所阻。

四是知识素质。女性参政,没有多方面的知识,“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在知识结构上,女性人才要在参政中,使自己由专业化、单一型向多方位、综合型转变,使自己在领导才能上,由熟悉某一方面工作的“专才”向粗通各方面工作的“通才”转变。缺什么知识就充实完善什么知识。此外,还有一个知识更新的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女性要自觉更新知识,力求站在新学科新知识的最前沿。

女性范文篇2

女性话语的范畴有一个潜在的前提,即男性话语,因而一切谈论女性话语的问题都绕不开男权中心主义。这里,话语一词除通常认为的言语形式之外,重要的是人类生活中的一切规范形式。例如福柯的权力话语,萨义德的东方后殖民话语理论都是从一切生活中的规范形式入手。我们分析中国传播中的女性话语,也是除言语之外重点立足在她们生活中的规范形式,是从文化、历史、人类学等深层心理因素去探索问题的症结。

一般说来,中国当代传播中的女性话语常出现的几个问题为:误读、偏移、取悦等现象,即便当代中国有一批女权主义运动,她们也未必能真正正确地解决女权问题。这并不在于中国男权如何强大,而在于女性视觉中对这一问题的立论偏颇,认识上的误置。本文想拟就几个问题作出粗浅的探索。

二.传播中的女性话语研究,本文想分虚构与非虚构两组进行。非虚构性的是指新闻报道、娱乐业、广告等传播中的女性状况;虚构性的则指文学作品、影视文化、绘画设计等与创作相关的传播形式中的女性形象。

虚构与非虚构已构成传播媒介中女性的全部语境,也是中国女权全部的直接现实。因为中国还没有以女权为中心大规模的政治运动,所以无法从运动、事件等概念谈中国的女性话语,这也许是中国女权就其自身的一个局限。同时在中国也没有像西方的波伏娃、伍尔芙、克里丝蒂娃那样强有力的女性形象;文学作品中也没有具国际影响的女权形象,例如易卜生的娜拉,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因这些严重缺失,使我们谈女性话语显得异常困难,这种无直接实例,又无参照序列的讨论便会显得空洞,力量不足,但它显示了问题,即伪女性话语,或伪女权运动。

我们习惯性的说法是在男权中心主义的现实世界中,女权主义运动认定的标志是女性居于什么位置,从位置而定女权。女人在何种程度上从男权藩篱中解放出来取代男权的中心位置,以此认定女性话语的本质,这是一种以女性为主要视角的阅读中的误读。最简单的例子是我们不能说武则天、慈禧时代就是中国的女权时代。

另一种误读便是我们针对西方文化语境中的女权,来指认凡谈女权便强调女性生活形态的解放,例如认为性开放,生活方式上女性要抽烟、喝酒、吸毒、放浪形骸便是女性解放。女大款能养一个小白脸儿为女人的中心位置,男人成为附庸就是女性解放。

这两种误读极大地妨碍了中国女权。

在新闻报道中,关于中国女性的报道低于男性,女性作者及照片也都少于男性②,据1996年3月首都女性新闻工作者协会所属的妇女媒介监测网络对首都8家中央级大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法制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的要闻版监测结果发现:在要闻版报道的主要新闻人物中男性占83%,女性仅占17%;在新闻照片拍摄的主要新闻人物中,男性占71%,女性占29%。8家报纸的女记者在要闻版上发稿的比例以《中国日报》最高,占26%。8家报纸要闻版有关妇女的报道,以《工人日报》为多,占19%③。这自然可以推测女性话语在中国受到抑制。可是我们看美国1992年20家报纸头版内容分析结果,提及女性的报道为13%,有女性出现的照片为32%,女记者署名的文章为34%④。再看久有女权主义运动传统并富有成果的北欧社会,今天女性仍是新闻报道中被轻视的对象,妇女在传媒中的作用也受到很多限制,女记者通常被派去采访有关家庭、健康、儿童、艺术、教育、消费等“软新闻”报道;从事国际新闻报道的记者也多为男性,并且妇女在传媒的领导阶层的地位也相对较低。北欧传播研究者们将此称之为“媒介压抑妇女现象”⑤。

上述新闻媒介中有关女性位置的状况,反映了当代中西方社会,女性仍处于与男性不平等地位的社会现实。当然位置在中国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要从实质上进行分析。据笔者所知,在官方报刊系统中,传播的主管者是经常有意识地突出提高女性话语的比例,但在统计学显示的结果却是抑制比例。前几年报刊中对军嫂韩素云的报道,对北京公交车李素丽的报道可谓连篇累牍,而且在政治生活中尽量提高他们的位置,如被选为人大代表或劳模。在中国政界女部长也不算少。但这一切都没有显示女性话语在其位置上发挥的独特作用,意即女性在其位置而不具有实质意义。也就是说中国女性话语占据的位置只是功能性的,她只作为男权中的一个循环节,这引来我们根本的思索,女性如果要从附属的地位成为主导,决定性的是解决女性自身的问题。

首先应从作为男性的附属中解放出来,她们应该是个性解放的、不受任何束缚的、开放的女性形象,这时的女性话语有自己的策略、特色、作用。其次,女性话语要有独立精神,成为一个运作系统,以体现女性话语的权力力量。最后女性话语还应该成为一个反思批判的形象。这是因为男权历史太久远太牢固,她始终要保持警觉,具有先锋者的批判姿态,简言之,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

现实中的娱乐业和广告业的女性话语则更糟一些。在这两个系统中女性无疑是占主导地位的,她们独领风骚,从位置上说女性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但我们深入分析个中的奥秘便会发现些问题。在娱乐业和广告中,它的动力系统最根本的是金钱,这里玩的是一个获取与付出的游戏,女性用自身的优势换取的不是独立、反叛、解放,而是一种巨额的经济报酬。一个走红女星的一次出场费可高达数十万。各种性质的通俗演出,纯商业性的或公共关系性的,诸如庆典、推销公司形象等,没有女星,尤其是走红女星的出场,似乎票房价值和赞助金额就要被打折扣。近年来在林林总总的广告中也大量地选择美女作为诱惑视觉的工具。我们的娱乐业和广告业虽是女性为主导,而幕后潜在的心理因素却是男性中心视觉。娱乐取悦谁?以女性为取悦对象的是男性,广告中的美女诱惑的也是男性,这是从男性口袋里把钱掏出来的策略,这里便看出形式上的女性主导而实质上则是女性悲剧。

非虚构的传播中的女性话语,是直接透视社会现实中女性境遇的最好实例。问题是这些现象的形成机制,当然首当其冲的与男性社会有关,与整个社会现存体制有关,更多的也许我们还看到女性本身的局限。

在非虚构性语境中,女性话语的权力重要的不是位置问题,在中国歧视妇女的现象比例并不一定高于当下某些家庭或机构中女人说了算男性反而退居其后的现象。男女同工同酬在中国也是解决得比较好,问题还是一个女性独立意识的解决、自由奋斗精神的缺失,还是一个深层的文化问题。

三.在虚构语境中女性话语危机似乎更加严重。

这里以两部影视剧为例:一部是北京80年代轰动一时的《渴望》,其收视率达到97%,其间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女性形象是刘慧芳;另一部是90年代影响很大的广东沿海的《情满珠江》,也是部大众与评论界交口称颂的精品,其间最重要的女主人公形象是淑贞。这一南一北,一个在北京古老的四合院,一个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一部80年代,一部90年代。

慧芳和淑贞两个形象颇能揭示中国女性话语更深层的心理和文化历史含量。刘慧芳是平民文化的象征,其形象特点是秀外慧中,人情醇厚,与传统文化理想的女性形象是一致的,即贤惠。她在丈夫、公婆、邻里之间都处理得游刃有余,她处理问题的结果带来的话语环境是安顺、祥和。可以说《渴望》以忍让、宽容、自我牺牲和奉献的传统女性话语完成了“安定团结”新时期特定的社会政治主题。

《情满珠江》中淑贞的形象或许更意味深长一些。她当知青时被人强奸,带上了浓厚的心理阴影。她要取得男权社会的一种认定,因而在丈夫、婆婆、小姑、邻里中显示一种贤惠形象。即使丈夫最后离开了她,她对丈夫的离异无怨无悔,贤惠依然,且独立抚育孩子;更甚者多次替丈夫解围,承担更大的压力。她在走上了女强人的道路后,还是摆脱不了人情礼仪的认定和束缚,致使四面八方各种势力的代表人物最后都称颂她,完成了一个忍辱负重的贤惠女性形象。

这两个形象的精神内核不是偶然的一种巧合,它明确地反映了中国男权视觉中对女性形象的一种期待,一种理想构造。如儒家传统文化对妇女的规范:三从四德(“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功”)⑥,即要求妇女屈从男权,谨守取悦于男子的品德、辞令、仪态和手艺。因而传统文化中最重女性的是贤惠这一核心概念,这是男权意识的一种历史性构造。问题的关键是女性以把自己完成这种文化塑造作为己任。时下可证的例子是在大多数女性受众中,依然不喜欢有个性的所谓荡妇,或风风火火的女强人。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女性愿意接受男性的辖制而不喜欢女性的压制。这便透视出一个深层的问题。

无可否认,几千年来,在中国是男权中心主义占统治地位,当下语境也是如此,这可以从

所有的传播媒介中获得一个较为清晰的比例,相对的女性话语是受压制的。

研究女性话语可以说是个结构性话题,即在二元关系中定位。有研究者在分析《简·爱》时,便是从家庭和反家庭的对立关系中提出一个图解。罗彻斯特有一个合法家庭,而罗与简要从对立的反家庭状态相互征服推进情节,然后简争取进到合法家庭的集团中。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点,即转换性话语领域。

刘慧芳由平民进入高干知识分子家庭,淑贞由一个小媳妇到一家合资股份集团公司经理,开始她们都是被动语境,慢慢为合法化而奋斗。她们有一套特殊的话语策略,那就是传统文化的忍让、贤惠策略。渐渐地她们在话语领域的地位发生变化,最后移位于话语中心。这一系列过程便是转换性的,其转换机制就是一套话语策略。如果女性有意识地使用转换性话语领域,我们则认为中国女权有了良好的开始,而偏偏从虚构性语境中我们看到这种转换更多的是外力给予,而不是女人内心追追逼逼的自主愿望,因为这样女人便构不成贤惠了。

这里要揭示的是一个深层而深刻的文化心理现象。那就是说,女性话语中心不是在明确的反男权的意识下获得的,而是女性使用的另一套话语策略,是用迂回而取悦的方式得到男权的认可而获得有限的位置。也就是说,她反对男权又离不开男权,最终完成了转换性话语领域的权力之后,依然是取悦男权的。这就是女性话语中的后殖民现象,这种后殖民现象的依附现象又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形象的构造是完全一致的。

在虚构和非虚构的传播中东方和西方似乎差异较大。如前所述,北欧研究者发现新闻报道中的女性话语是受压抑被歧视的,美国的资料也显示了这一点。而在欧洲和美国的影视中女性形象多是独立的,开放自强的。这表明西方社会现实传播主要是男性视角。那些虚构性的女性形象既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但又反映了当今时代妇女社会生活的变迁和社会影响,也多少反映了时代的审美特征和趋势。而在中国,虚构和非虚构语境中女性话语基本上是同步的,观念、行为、形象方式等都保持同一性。可见,与西方相比,中国虚构性传播中女性话语压抑更严重一些,似乎绝对地显示为一种男性视觉。

四.在传播中女性话语的受压抑,一般而言是因为男权中心主义的结果,如果结论如此简单,那我们只要打倒男权便可以使女性话语得到独立解放。要完成这种打倒只要实行政治权力的颠覆便可以了。事实并非如此。英国是女王伊丽莎白为象征,晚清是慈禧的专制,仅女人掌权,并不能解决女性话语的自由独立,这里面包含很深的文化因由。

在当下的中国,一般地说来男性不能公开地压制、虐待女性,这样公开地歧视女性不仅将遭到女性的强烈反抗,男性也会有很激烈的反对行为,道义声援将不用说。既然这样,为什么女性话语还处于压抑状态呢?这就是文化的因素了。以普通的女性命名为例,从非虚构传播与现实中,我们都可以罗列一串,如:淑、惠、珍、花、贤、美、佳、丽、艳等等,这都是从男性视角对女性的构造,因而离不开贤惠形象,或取悦于男性的心理,追寻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则是夫为妻纲的结果。这种命名权来自男性而文化历史积淀久远,女性便习惯了这种香软温柔的名称,主动接受贤惠(心理意识)而拒绝那种刚强勇猛的名字符号,这种主动认同接受的心理便是一种殖民的心态。

再如女性的一些行为与道德准则,女性的羞耻感也是从男权意识出发的。传统文化心理中认为女性是红颜祸水,守节乃是传统女性道德之首,因此女性在历史积淀中对失节等性话语通常表示极大的抗拒。《情满珠江》中的淑贞青年时代遭强暴一直成为她沉重的心理负担,一度都认定自己终生不嫁。无论在虚构作品和现实生活中都把那种红杏出墙的现象视为不道德。显而易见,这种文化传统对中国女性话语影响至深,甚至比政治、经济、军事上对女性影响的力量还大。要害的文化因素一般比较隐蔽,因而女性要克服来自文化的局限难度更大。我们可以把文化的因素视为一种特别的力量,个人人格的塑造、自我意识的觉醒都要重视文化的力量。有一种说法:文化不是一种力量,不是造成社会事件、行为、制度或过程的原因,它是一种这些社会现象可以在其中得到清晰描述,即深描的描脉。⑦针对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变革,文化或许不是一种直接的动力。如果我们从潜在的心理因素,人格渐成因素,价值观思想体系而言,文化的确是一种隐在的力量。文化在左右人们的行为方式时,构成行为动因,促成话语论争,应该视为一种力量。只不过它的表现方式不同于政治军事斗争的直接冲突罢了。在女性话语的发散过程中,我们一点也不能忽视这些文化因素。

①[美]卡勒著:《论解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34页

②陈崇山:《妇女媒介检测网络在行动》,载《新闻记者》1998年第5期

③④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全国主要报纸有关女性报道的内容分析报告》,载《新闻与传播研究》1995年第2期

⑤杨端明:《北欧传播研究中的女性主义视角》,载《国际新闻界》1998年第3期

女性范文篇3

1.传统的妇女形象。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将“忠女”“贤妻良母”“纯洁无暇的姑娘”等“好女人”作为维吾尔族妇女的传统标准。无论在过去还是现代、在偏僻的乡村还是在繁华的城市、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里、在生活哲学上、在世界观、价值观、举止言行等方面,维吾尔族妇女都将这个传统的标准作为自己的生活准则,社会和公众也将这个传统的标准作为法律依据;女作家和文学批评家们在观察妇女生活和妇女形象时,也总被这个传统的标准所制约。维吾尔古典文学中的妇女形象正属于这种价值观的代表。在维吾尔人的生活中,没能超越这个传统的标准而想象妇女问题,于是,妇女形象最早作为这种传统的不同反映而得到了展示。纵观女作家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为了这个传统而付出的牺牲和代价有小说《昂格利特湖》中的佐赫拉,为了成为不辜负母亲的希望、履行自己职责的“孝敬母亲的好女儿”,她用自己的婚姻来打赌;《沙漠之梦》中的艾维孜罕为了保持自己的贞洁,牺牲了自己的婚姻生活;热孜万古丽•玉素甫的短篇小说《露珠》中的吐尔逊尼亚孜罕,为了忠于爱情和男人,以好像“就要到来似地”自信将从未见过面的男人等待了七年,甚至当她得知丈夫不可能回来的消息以后,还仍然以各种借口为他辩护;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她可能一生在等待那个男人中熬过;小说《多雪的冬季》中的米赫热阿依,将维护充满伤心和不幸的家庭作为她的使命;《石城女人》中的祖勒阿雅特以传统的女性意识拯救了濒临破裂的家庭。总之,这些女性为实现做“好女人”的愿望而忍辱负重,默默吞咽着苦果。她们以自身的女性意识,随时准备为家庭、孩子和丈夫付出更多,甚至甘愿牺牲自己的终生幸福乃至生命。在维吾尔族传统意识中,为家庭、丈夫敢于牺牲自己并能忍受侮辱和折磨的女性被视为“女人之品德”。她们崇拜男人,依赖于男人生活。这些妇女们就像《轨道》中的阿斯雅、阿斯演的母亲及她的祖母一样,一切都听天由命,忍辱含垢地在痛苦和折磨中生活。“算了,佐赫拉,女人怎敢和男人比呢,你还是忍了吧……”(《昂格利特湖》)这些妇女是愿意这样生活还是出于无奈?从祖母到母亲、从母亲到女儿遗传的“优良品质”为什么仍然不能给她们带来幸福?难道她们是为永远付出牺牲或代价而造就的吗?她们的生命不也只有一次吗?为什么同样的生命对于女人却那么残酷?女作家们从两种不同的角度塑造了遵循这种传统的女性形象。一种是在现代化的影响下为维护和继续自己的道德传统为目的而塑造的女性形象。尽管她们以自身的优良品质和传统的女性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深深感染着读者(因为这种形象在大多情况下是以悲剧性的生活画面而出现的),但在总体上还能够让读者喜欢和得到读者的尊敬;另一种是为唤醒和拯救自己和周围的、在超越传统道德标准的影响下而困惑和迷茫的妇女为目的而塑造的形象。她们始终围绕着不能摆脱落后于时代的妇女意识中的悲惨的“轨道”,不能摆脱在个人解放、争取自由、平等、尊严、独立生活和为自己生活的欠缺。直到今天,女作家笔下所塑造的大多是超越传统道德标准的女性形象。女作家们通过塑造这类形象,一方面表达了她们对不幸女同胞的同情;另一方面则强烈控诉了裹着“忠贞的女人”“贤妻良母”“贞女”等漂亮的外衣,不断去折磨和吞噬妇女们的幸福、精神世界和生命的陈旧、落后的所谓“传统”的准则和标准。

2.女英雄形象。

提起“女英雄”,我们不禁想起在历史上曾出现的“诺祖古姆”“热孜莞古丽”等巾帼英雄的形象。这里说的不是革命战争时期的女英雄,而是为现实生活而斗争的英雄,是那些为生活而奉献自己的女中豪杰。自古以来,除了个别现象以外,大多是将妇女描写为脆弱、担忧、愁苦的群体;但是在当今维吾尔女性文学中,女作家们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妇女及她们的生活,塑造了一批坚韧不拔、不畏艰难困苦、敢于面对生死抉择的崭新而又光彩夺目的女中豪杰形象。请看以下例举的女杰们的壮举:小说《沙漠之梦》中的艾维孜罕为自己纯洁的爱情、自由婚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最终以自己的勤奋、顽强而获得了幸福。然而,最终因自己的尊严受到无法忍受的伤害,她亲手杀死了艾穆拉罕。虽然她成了“凶手”,但人们仍能接受她,因为,她自尊自爱的人格符合当代人的价值观。尽管她的这一行为超越了保护自己爱情的界限,但她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人格的精神在果断的拒绝和勇敢地选择死亡的过程中得到了凝练和重生。像艾维孜罕这样有尊严地生活,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人格而勇敢地面对死亡,对于人类、特别是对于妇女而言是非常可贵的英雄壮举。热孜万古丽的短篇小说《绿色愿望》中的祖穆来提,因丈夫的无情无义和背叛,她被迫离开家庭、儿子与女儿生活在一起。当她身处绝境时,幸福又重新向她走来。然而,正当她为自己的婚礼做准备的时候,因其父亲和继母的虐待而被赶出家门的儿子出现在了她面前。“可爱的宝贝,我们会生活在一起的,我们不会分离。爸爸不要你,我要你。”于是,祖穆来提毫不犹疑地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幸福,与两个孩子生活在了一起。“我只知道自己是一个母亲,我感到我的生活对于我的孩子们来说非常重要。任何时候我都感到,母性的情感、母亲的职责都高于一切。每当想起孩子们,作为母亲,我的情感就会不停地激荡、膨胀;一种最美好、最神圣、最纯洁的爱就会在我心中闪烁。这让我更加清楚地感觉到作为母亲的职责。”为了两个孩子,母亲放弃了重新得到幸福的权利,将孩子们紧紧拥抱在怀里。这是一种英雄的母亲形象。人类不是以自己的身躯、相貌、威望、声誉和财富而伟大,而是以自己的尊严、人格、信仰以及在生死选择中的果敢、慷慨、奉献和牺牲精神而伟大。在女性文学中,女作家们超越妇女自身的高度塑造了一个个极富人性的光彩夺目的妇女形象,赞颂了妇女的伟大、顽强和勇敢,同时也证实了妇女们不是只依赖于男人供养和保护的弱势群体,而是一个值得尊敬、热爱和崇拜的英雄群体。她们的这种英雄行为绝不亚于可歌可泣的创造人间奇迹的英雄人物。

3.在现代与传统中迷茫的妇女形象。

文学是社会现象。女性文学是现代生活的社会现象,它是女作家思维方式和思想的产物。女性文学以现代生活为背景,但民族传统仍然是她们的根。渗入于她们意识中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因而,她们笔下的许多的妇女形象正在现代与传统之间困惑和迷茫,并在这种困惑和迷茫中继续寻找自己和回归。《轨道》中的阿斯雅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家庭、丈夫和孩子。但生活的不幸、屈辱和失望,使她对自己和像自己一样的妇女们的传统意识产生了怀疑。“每当这时,我就不得不怀疑在人们眼中的传统标准。我们为什么要折磨自己和相互折磨呢?难道被我们认为是优良品质的牺牲精神真的是高尚的吗?我们对所谓‘忠诚’‘道德’之形象的玷污、对没有丝毫温暖的家庭的破裂害怕得要命……”她甚至对传统观念产生了叛逆心理,在思想上感到困惑和迷茫,对自己、对自己传统的意识很不满意。“就像我们的有些男人们另有情人那样,我们也想品尝那暗恋的感觉、也想在电话里窃窃私语。尽管对能这样做的女人,我们在嘴上说她们‘不道德’,但在心里却还羡慕她们。然而,不知是什么在无形地阻止着我们……处处对我们所要求的便是做个能忍受艰辛的母亲、为了丈夫和孩子终生牺牲自己的一切。好像我们就是为牺牲自己而造就的……谁也不敢站出来说:好了,别再牺牲自己了,你与我们是一样的人。”在她脑海里时常出现的是对自由、欢乐和对新事物的追求与传统观念的激烈碰撞,但这种新思想是那么脆弱,对她自我更新、改变命运却产生不了任何作用。那种脆弱的叛逆精神也只能让她走出家门在外面游荡数小时而已。处于萌芽状态的叛逆行为无力改变她倒霉的命运。古丽巴哈尔•纳斯尔的中篇小说《石城女人》中的祖勒阿娅特将自己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家庭、丈夫和孩子。她以干净、整洁、宽敞、舒适的家庭环境而感到满足,整天沉浸于欢快之中,为丈夫而自豪、为孩子们而喜悦,是个对生活没有过高要求的诚实、本分、幸福的女人。但是,丈夫不道德行为的突然暴露给她造成了极大的精神打击。在痛苦的抉择中祖勒阿娅特离家出走,开始走上了她从未涉足的娱乐场合。她试图摆脱家庭、丈夫、孩子能为自己、为自己的欢心而生活。但是,深藏于她心底的母爱和深深渗入她血液里的传统美德,让她在道德考验中幡然醒悟,她深感震惊:“我也算是个母亲吗?不知有多长时间没有亲手为孩子们做饭?也不知有多长时间没有给孩子们梳理头发?我不能只顾自己的痛苦,我是多么自私啊,唉,我那可怜的女儿们……”于是,她非常后悔,并想起“一个女人的责任、义务……”她一路奔跑,回到家中投入到了一直等待她的丈夫阿尔斯兰的怀抱里……她以女人所具有的智慧、道德和信念最终拯救了自己的家庭,挽回了丈夫和孩子的心。这些女人们虽然得到了现代之浪涛的冲击和洗刷,但她们精神中的传统意识还是强于她们的现代意识。在困惑和选择中,她们仍然表现了维吾尔女性所具有的美德和母性的伟大,相对于其他民族的女性文学作品而言,在维吾尔女作家所反映的类似题材的作品较多、较为强烈。这也是维吾尔女性文学的民族和时代特点。

4.叛逆的女性形象。

这里的“叛逆”需要我们从两个方面考虑和分析。是为适应社会发展之需要、适应或满足人民群众之需求的“叛逆”,还是与其相反,是反对总的倾向的“叛逆”,这种叛逆行为是否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这样的区别使叛逆的妇女形象更加多样化。古丽巴哈尔•斯迪克的中篇小说《末日的女人们》中的乔丽盼是一位维吾尔族传统的女性。“……结婚以后,当感到自己在生活中犯了一个永远不能宽恕的大错时,整个世界就像反扣的黑锅一样变得漆黑一片。但我咬着牙,听天由命,为成为忠诚的好女人和好儿媳又继续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然而,她的尊严和人格不允许她在无爱的生活中披着“好女人”“幸福的女人”的外衣继续生活。“我怎能继续成为一个被我瞧不起、被我所鄙视的男人的妻子呢?”于是,她摆脱盲目依赖丈夫一贯依赖丈夫的心理,重新认识自身价值,冲破了维吾尔妇女为维护声誉和颜面而甘愿牺牲自己的传统信念,唤醒了她为了尊严、欢乐、幸福而生活的意识。“在人们眼里的幸福,仅指在生活上安宁的家庭和男女之间的关系。甚至将离婚的女人称为‘不幸的女人’。我认为,这只是生活上的失败,绝非不幸。如果我能摆脱与现在丈夫的婚姻状况,能让自己独立生活,对我来说,这就是幸福。我认为,幸福就是做让人心情欢愉的事情,为自己寻找欢乐……”于是,乔丽盼最终选择了不依赖男人而独立生活、为自己生活、自己创造自己的幸福之路。她的这一行为丝毫没有让我们感到不道德。相反,她的叛逆精神对于她的生活和未来是个正确的选择。小说《昂格利特湖》中的佐赫拉在没有爱、没有尊重、没有理解的家庭中,为了报答丈夫对她的“爱”,忍受丈夫的折磨、辱骂甚至殴打,一直忍辱含垢地生活。在那艰难的岁月里,她过去离散的恋人突然出现在了她面前。成为了一直压在心里没有爆发的巨大的精神激励。于是,她战胜自己,冲破家庭、社会、道德和习俗的篱笆,为追求真正的恋人,她“违背道德”决定与家庭彻底决裂。“这个幸福,对我是否永远,我也不在乎。在我的一生中,如果那怕是一天也罢,能够得到那种幸福、得到那种神奇的爱,我也就无憾于离开这个世界了。”结果,以叛逆精神、为得到纯洁的爱而发出呐喊的女人,最终却毁灭在了将自己的一切希望都寄托于恋人玉素甫的背信弃义,而陷入了更痛苦的深渊。佐赫拉的叛逆精神与乔丽盼的叛逆精神是有区别的。佐赫拉的叛逆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幸福,而是要通过另一个男人来实现自己的幸福。也许这是她的叛逆精神最终失败的本质原因。在叛逆女性形象中,还有不少背离维吾尔妇女精神、民族习俗、道德伦理的叛逆形象。如《沙漠之梦》中的艾穆拉罕,“每当早晚,在农田中间的羊肠小道上,在那片沙枣树林里,她总是不拒绝拦住她的去路而摸她的胸脯、掐她大腿的那些人,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似地毫不在意。”《轨道》中的迪丽娜尔说:“我不能像你们那样度过自己的一生,看到你们,我就感到心痛。”因而她一直追求着不畏死亡、高于生命、高于法律和道德准则的爱情生活;在《多雪的冬季》中,整日泡在咖啡屋、娱乐舞厅、在吸食的烟雾中耗尽青春而毁灭家庭的尤丽都孜(尽管她的悲剧也有社会的原因),在《末日的女人们》中,背弃自己的信仰而成为基督徒的乔丽盼的同学热比娅和忘本异化的阿依古丽女性形象等均属于这一类。女作家们以其特有的敏感和细心,塑造了众多的不同类型的女性叛逆形象,有助于我们加深了解和具体分析包括妇女问题的社会现象。

5.可怜的女性形象。

这里的“可怜”在大多情况下可以从同情的角度来理解,在个别情况下也可以从鄙视的角度来理解。将女人称为“可怜的人”,成为了历史的习惯。但是,在女性文学时期的女性的可怜,与历史上的可怜是有区别的。如果说,从前她们是因为社会各种势力、男人们的虐待而落到了可怜的境地,那么现在则是因自身的原因,即女性意识的薄弱、抗争精神、独立生活意识弱等原因而落到了可怜的境地。小说《沙枣花》中的赛丽玛因为愚昧、无知、单纯、老实,还没来得及考虑爱情、美好、生活的真正含义就陷入了悲惨的境地。还不知什么是结婚的赛丽玛被迫嫁给了一个老头儿,吓得她生了一身病,最终她被送到了“疯人院”。因无法忍受年轻医生的玩弄而痛苦不堪的赛丽玛,在“疯人院”真的成了“疯人”。更为可怜的是,她真疯以后才获得自由,过上了无拘无束的生活。在《飞蓬之梦》中,因厌恶农活期盼到城里生活的单纯而朴实的姑娘阿伊木古丽,因为买买提的玩弄和抛弃,她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幸福。更为可怜的是,阿伊木古丽忍受村里人的辱骂和欺凌不愿意“玷污”糟蹋并抛弃了她的买买提,独自忍受和承担所有的屈辱和不幸。

女性范文篇4

[关键词]《地久天长》;女性形象;女性主义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女性在政治、思想、伦理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便在家庭中,女性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女性主义认为,这种性别歧视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社会环境和人的主观思想建构起来的。电影《地久天长》中,三位形象各异、特点鲜明的女性形象使影片更加真实、完整。在《地久天长》中导演通过真实、独立的影像风格展开叙事,在女性主义视角下不加干涉地旁观三个女性的悲剧。

一、父权笼罩下的女性命运与性别偏向

自封建社会以来,“父权”思想就一直是社会秩序的代表。尽管今天在家庭里父亲的权威地位发生动摇,但是社会的秩序体系仍然维持于已有的父权制地位“父法”状态[1]。在影片《地久天长》中,导演通过对男性形象的塑造烘托出其中位居弱势的女性形象,也将影片中受男权压制的不同女性的个人命运展示在受众的视野中。影片中刘耀军这一人物形象是朴素踏实的,对待妻子和孩子认真负责且有担当,对待亲朋好友也真诚亲切,是一名典型的中国传统男性。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奠定了刘耀军与王丽云的家庭是中国传统家庭的相处模式。面对王丽云再也无法生育和失独的痛苦,刘耀军夫妇二人选择离开这座城市,在开启所谓新的生活后,二人的生活已然平静得像一滩死水。而面对他们收养的儿子刘星,在这个重组家庭中,依旧延续了中国传统式的父权制。刘耀军用最传统的管教方式树立了一个“粗暴严父”的形象,对于刘星的教育总是使用暴力和吼叫。在刘耀军和王丽云发现刘星枕头下面的随身听后,三人处在一个三角形构图中,王丽云和刘星站着,刘耀军则坐在椅子上,这个三角看起来并不稳定,而在后面刘耀军与刘星对话的镜头中,刘耀军始终是占画面更多的那一方,这个家始终在他的笼罩下发生着改变,而王丽云依旧在默许着一切的发生。刘星的出走使刘耀军又一次失去了做父亲的资格,而他对刘星这种近乎畸形的教育方式既是对亲生儿子的极度思念,也是他对自己父亲权威的强烈欲望。而王丽云的一生则始终生活在刘耀军画好的生活轨迹中,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她的悲喜都被笼罩在刘耀军的“父权”思想中。这也是大多数传统中国家庭的现状。王小帅导演用最片面但也最真实的方式揭露了一个无争的事实。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国传统观念中的重男轻女思想并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而消弭。影片中的人物对于“男性是家庭传宗接代的根本”这一思想是认可的。刘耀军和王丽云将领养的孩子的姓名改成刘星,又在刘星离家出走后极度愤怒,隐喻着二人内心对儿子的渴望与思念。家族子嗣的延续是影片中每个人物一以贯之的思想,女性则被刻画为“贤良淑德”的隐忍形象。二人回到故乡与远在海外的茉莉和她的儿子视频时王丽云慌张失措,刘耀军在看到桑尼是一个混血而非自己的孩子时,他既庆幸又失落。养子刘星在影片最后的回归毫无征兆,而刘耀军和王丽云在与刘星的通话中也没有任何责怪。在他们的心中,已经把刘星当成了一个心理慰藉,他能够代替亲生儿子延续香火。刘星最后带着女朋友回家也预示着养子刘星未来也会有自己的孩子,从血缘上讲并不是刘家的孩子,而从人伦关系上讲,刘星的孩子就是刘家的孩子。这体现出影片对代际传承的执念和对女性形象的功能化表达。

二、《地久天长》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每个人都无法脱离社会、脱离时代独自生存,尤其在时生巨变的时候。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社会认同,也有着不同的社会观念[2]。《地久天长》中,两个家庭中的三名女性形象并不相同,却又同时都被时代打上了不同的苦痛烙印。

(一)王丽云——传统的中国女性

在中国传统的思想与文化中,女性的形象应当从“三从四德”、在家“相夫教子”等中国传统道德伦理展开。王丽云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刘星发生意外前,在幸福的三口之家中,她对丈夫刘耀军温柔体贴、包容顺从,对儿子刘星更是疼爱有加,也正是因为她生了刘星,才让她有了在家中的“地位”。而在刘星溺亡后,王丽云这一女性形象则失去了自己生活的轴心。王丽云一直围绕着丈夫和儿子生活,她对自己的角色认知一直都是妻子和母亲,而忽略了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面对被迫流产发生意外导致终身不孕,她选择了默默承受,将时代带给她的伤害自己消化,甚至承担不是自己造成的失误;面对儿子的意外溺亡,她选择了隐忍;面对养子刘星的叛逆也一味地惯着。她在发现刘耀军与茉莉发生关系后想要以自杀的方式成全,因为她认为是自己的无法生育造成了刘耀军再无子嗣。王丽云一直在隐忍,也一直在克制自己的感情,这种隐忍不是一味地逆来顺受,而是在坚持着自己内心最根本理念的同时为了生存只能选择无声抗议[3]。在这种隐忍与克制中,王丽云逐渐失去了自我意识和尊严,永远失去做母亲的资格的她,在她自身看来已经毫无个人价值,她甚至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活着,也从来没有想过为了自己而活着,仿佛当她的身体再无作用后,她也就没有了社会地位。

(二)李海燕——时代洪流中的牺牲品

李海燕与王丽云都是妻子和母亲,而不同之处在于李海燕还有负责计划生育的主任职务在身,所以从形象和性格上来看,李海燕比王丽云更为犀利和古板。李海燕在整部影片中可以说是唯一一个有反面色彩的人物。她因秉承着对工作的负责,逼着自己最好的朋友王丽云去医院流产,从而直接导致了王丽云的终身不孕。而自己的儿子沈浩又间接造成了刘星溺亡。一个家庭中的母亲和儿子导致另一个家庭一步步走向破碎。李海燕此后也患上了严重的精神方面的疾病。李海燕对王丽云和刘耀军愧疚了一辈子,在她生命快要结束时,对着回故乡来看她的王丽云说:“我们有钱了,不怕,你可以生了。”但其实无论有钱没钱,王丽云都已经丧失生育能力,而对于李海燕来说,这是她的终身遗憾和对自己的埋怨。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中,计划生育政策十分严格,作为一名管制计划生育的工作人员,李海燕有责任积极落实工作,响应国家政策。李海燕的行为并不是能用对错去衡量的,她只是在按照规矩办事,所有的后果也不是她一人所能预料和承担的。在当时的社会中,亦有许许多多的“李海燕”和“王丽云”,她们只是时代洪流中的牺牲品,个人的即政治的,她们的悲剧命运也映射出整个时代的悲剧。

(三)沈茉莉——时展夹缝中生存的女性

在《地久天长》中,沈茉莉这一女性角色是有别于王丽云和李海燕而存在的,导演将她贯穿于计划生育、工人下岗、改革开放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使她一步步成长为一名新时代的女性。然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对沈茉莉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她敢于说出全家人不敢对李海燕提起的话,也立刻站起来收拾碗筷,出于习惯也出于自己内心的一丝胆怯,所以她才对李海燕的反问没有再继续说下去。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沈茉莉的开朗纯真带给身边人快乐与激情,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女性形象。而中年时期独自来找刘耀军的沈茉莉身着白色衬衫,知性且独立,内心却有着替自己的哥嫂还给刘耀军和王丽云一个孩子的想法。她想要用自己的身体为哥嫂一家带给刘耀军一家的伤痛赎罪,这使沈茉莉这一女性形象充满了矛盾和对立点。而沈茉莉也象征着刘耀军作为一个男人最后一点对生活、对女性的欲望。沈茉莉最后选择打掉孩子出国,并在国外生下了儿子桑尼,也意味着她终于突破了世俗的羁绊,挣脱了道德的束缚,成为一个为自己而活的独立女性,与王丽云和李海燕的命运形成鲜明对比。

三、结语

《地久天长》刻意隐去了具体的时间和年份,把两个普通家庭之间的悲欢离合放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中去审视,而其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对代际传承的偏念揭示了女性在传统的家庭人伦中被忽略的精神情感和作为男人附属品而生存的悲剧命运,在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下足以看出女性的解放不仅仅是人的解放,更要从思想上解放。现代社会中的女性已经是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形象,但直到女性地位真正与男性地位平等之前,女性主义仍是电影艺术中值得深刻探讨的话题。

参考文献:

[1]李炳旼.“父法”秩序的制约与父权的弱化:“第六代”电影中的社会现象[J].艺术百家,2006(5):167.

[2]张荣.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认同形成机制的发展及变迁[J].社会科学战线,2016(11):204-209.

女性范文篇5

女强人不应该一味模仿办公室里男士的打扮,要有一种“做女人真好的心态”,充分发挥女性特有的柔韧,一扫男士武断独裁

女性的穿着打扮应该灵活有弹性,要学会怎样搭配衣服、鞋子、发型、首饰、化妆,使之完美和谐。最终被别人称赞,应该夸你漂亮而不是说你的衣服好看或鞋子漂亮,那只是东西好看,不是穿着好

职业套装更显权威,选择一些质地好的套装

要以套装为底色来选择衬衣、毛线衫、鞋子、袜子、围巾、腰带和首饰

每个人的肤色、发色、格调不同,所以适合她的颜色也不同,要选择一些合适自己颜色的套装,再根据套装色为底色配选其它小装饰品

化装:

化装可以让女性更具魅力,但不宜浓装颜抹。

过度打扮会让人感到做坐,过于简单会让人感到随便,总之有一个原则,每天的打扮必须要迎合你当天要会见的人们,符合他们的身份和专业度,让自己不寒酸掉价

套装、裙子、礼服、夹克:

稳重有权威的颜色包括:海军蓝、灰色、碳黑、淡蓝、黑色、栗色、锈色、棕色、驼色;JohnTMolloy;指出要避免浅黄、粉红、浅格绿或橘红色

少而精,重质量轻数量,讲究做工和面料,要合身

避免冲动性购买,如果你是属于这样的人,那么要切记你要买的衣服必须和你已买的衣服相配<br/><br/>精打细算,量入为出,但不可贪图小便宜因小失大

采用一些天然面料如:棉,丝,羊毛等

发型和指甲:

随着妇女年龄的增长,头发也应该相应简段一些,一般来说妇女到了30-35岁这个年龄也最多把头发留到肩部

在职业女性中,染指甲已经司空见惯了,但指甲油的颜色不应该选得太亮丽,这样会使别人的注意力只集中在你的指甲上,选一些和你口红相配的颜色,有些人喜欢透明色指甲油,它是大众都能接受的颜色

鞋子:

不要把旅游鞋穿进办公室

中跟或低跟皮鞋为佳

保养好你的鞋,把她擦的锃亮

鞋的颜色必须和服装的颜色相配,总之有一个原则:鞋子的颜色必须深于衣服颜色,如果比服装颜色浅,那么必须和其他装饰品颜色相配

首饰和装饰品:

职业女性希望表现的是她们的聪明才智,能力和经验等,所以要带首饰就必须是佩带简单首饰,不要带摇摆晃动的耳环或一走路就会发出声响的项链,这样对专业形象的杀伤力极大

耳环是很重要的首饰,但不宜太长太大

虽然眼镜让人感觉文气,但它抹杀了女性特有的亲和力,比较古板刻薄,尽量带隐形眼睛

手提包要精小细致,不要塞的满满的

CaroleJackson常说皮包,围巾颜色要跳一些

衬衣:

浅色衬衣仍旧有权威性

脖子长的女士不适合穿V型衫

买一两件戴花边的衬衣

体型较胖的女性最好穿一身颜色一样的服装

女生初进Office的礼仪Office是个很特别的地方,初入Office的女生还真得掌握一些必要的礼仪,充分展现你优雅得体的内涵,以最快的速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自然也会得到老板的重视,看看我们给你的建议。

得体衣着不经意地流露修养

衣着是第一眼的印象,所以特别重要。"我们的公司对服装方面要求不严,可有位新来的女职员穿得也太过分了。前些日子跟客户谈事时,竟然穿着迷彩纹猎装式的衣服。如果只是同事也就算了,但是有客人,真没面子。"这是位公司职员对新来女生的评价。

初进公司在衣着方面不要走两个极端过火和过于保守,不要把年轻人之间最流行的"松糕鞋"、"艳丽喇叭裤"、"超短裙"一下子都穿进公司以显示你的前卫和吸引力。过样会遭到男同事的猜测和不恭的玩笑,更易引起女同事的排斥。

也不要过于正统,看到电视剧中公司职员都穿深色套装,也效仿着买来一套。这样并不能让你得到更多的尊重。要留意公司的气氛。第一天进公司可以很正式,以后应该配合其他人的风格,如果大家都很正式穿套装,你也穿好了。如果其他人随便,你也要自然一些。

注意交流上的细节

微笑是你最好的武器,微笑可以最直接地得到对方的好感,也会意想不到地得到对方的原谅。"我特别喜欢新来的那个同事的微笑,总是很亲切很善意的样子,如果她出点小错误也不会责怪她。"和别人交往时一定要注意微笑,不管是已经很熟的同事,还是没见过几次的陌生同事。

说话时要看着对方,并且集中精神。要让对方感到你很重视他的意见,很想从他那里得到业务上的知识,这样对方有受到尊敬的感觉。

学会主动和人打招呼,在电梯或洗手间遇到同事不要刻意回避,尽量先和对方搭话。千万不要装做没看见把头低下,给人不爱理人的印象。公务员之家:

会打电话是第一步

学会打电话,这是非常重要的。电话是公司的窗口,很多业务的第一次接触都是通过电话。电话中的礼貌用语千万不可省略。接电话时一定要说"你好,这里是···"挂电话时也要多说几声谢谢,再见,非常感谢之类的话,而且说话的声音不要过大,语气要坚决并且速度应比平时说话快。这样可以体现你的干练和办事效率。

女性范文篇6

当然,白领女性并不一定要打扮得很严肃,但如果穿着整齐大方的套装,就比较容易博得对方信任,而你的工作任务也比较容易完成。反之,如果按照模特的装束打扮自己,不但显得和别人不和谐、显得过于招摇,甚至会让对方怀疑你办事的可*性。

所以以工作为目的就是作为选择服饰的先决条件。

夏天的服饰不可以太露。在夏天经常可以见到穿大领低胸服装上班的女性,如果到了公司就换上了制服,那还没什么;如果就这样上班的话,就有很多问题了。在工作时,总有身体前倾、下蹲的时候,那时候胸部就会表露无疑,常使其它同事感到不自在,也容易引人注目,也会招至别人的反感。

女性范文篇7

吉林省中年职业女性群体参与体育消费场所分析通过对吉林省职业女性群体参与体育消费的场所现状可以看出,健身俱乐部、公园、运动场、旅游景点、销售点和体育用品专卖店是吉林省职业中年女性体育消费的最主要场所。通过数据看出,体育用品专卖店是该群体进行体育消费的最主要场所,占到了总比例的28.48%;其次是公园,占到了总比例的22.22%;排在第三位的则是健身俱乐部,占到了总比例的15.81%。

通过以上的数据看出,吉林省中年职业女性参与体育消费场所现状呈现两个特点,一方面,一些职业女性选择在一些消费水平较高的场所,;例如健身俱乐部和体育用品专卖店;而另外一个方面,一些中年职业女性则是将公园作为自己的体育消费场所,因为在公园进行体育锻炼的花销较低,这与中年女性将更多的费用用到家庭方面有很大的关系。中年女性由于面对的家庭负担和压力比较重,很多时候并不会把体育消费作为自己花销的重点,这种情况在吉林省中年职业女性当中极为突出。虽然相关部门在近几年已经为女性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但是,由于受经济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吉林省中年职业女性群体仍然很难达到一些经济发达省份的水平,这就需要各部门共同努力,保证整个群体的体育消费水平的提高。

吉林省中年职业女性群体参与体育消费倾向性分析目前,大众群体在体育消费方面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体育的物质消费,一个是体育的服务消费,体育的物质消费主要是消费人群购买体育服装、器械等方面的花费;而体育的服务消费则主要是消费人群在体育培训、体育场所等方面的花费。

女性范文篇8

着装的TOP原则

TOP是三个英语单词的缩写,它们分别代表时间(Time)、场合(Occasion)和地点(Place),即着装应该与当时的时间、所处的场合和地点相协调。

时间原则不同时段的着装规则对女士尤其重要。男士有一套质地上乘的深色西装或中山装足以包打天下,而女士的着装则要随时间而变换。白天工作时,女士应穿着正式套装,以体现专业性;晚上出席鸡尾酒会就须多加一些修饰,如换一双高跟鞋,戴上有光泽的佩饰,围一条漂亮的丝巾;服装的选择还要适合季节气候特点,保持与潮流大势同步。

场合原则衣着要与场合协调。与顾客会谈、参加正式会议等,衣着应庄重考究;听音乐会或看芭蕾舞,则应按惯例着正装;出席正式宴会时,则应穿中国的传统旗袍或西方的长裙晚礼服;而在朋友聚会、郊游等场合,着装应轻便舒适。试想一下,如果大家都穿便装,你却穿礼服就有欠轻松;同样的,如果以便装出席正式宴会,不但是对宴会主人的不尊重,也会令自己颇觉尴尬。

地点原则在自己家里接待客人,可以穿着舒适但整洁的休闲服;如果是去公司或单位拜访,穿职业套装会显得专业;外出时要顾及当地的传统和风俗习惯,如去教堂或寺庙等场所,不能穿过露或过短的服装。

职业女性着装四讲究

整洁平整服装并非一定要高档华贵,但须保持清洁,并熨烫平整,穿起来就能大方得体,显得精神焕发。整洁并不完全为了自己,更是尊重他人的需要,这是良好仪态的第一要务。

色彩技巧不同色彩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如深色或冷色调的服装让人产生视觉上的收缩感,显得庄重严肃;而浅色或暖色调的服装会有扩张感,使人显得轻松活泼。因此,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选择和搭配。

女性范文篇9

1、中青年女性为创业的生力军,创业动机主要是生存需要

调查统计显示,女性创业者年龄在36—45岁的人数最多,占63%,其次是31—35岁的,占22%,25岁以下和45岁以上开始创业的人数相对较少。创业人员以中青年女性为主,以生存需要为创业主要动机的占到了58.8%。这部分女性主要是因为就业或再就业没有合适的岗位,故通过自我创业实现就业再就业。

2、女性创业者文化层次不高,大部分在创业前无相关工作经验

调查显示,创业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以高中及中专居多,占51.7%,大学专科及初中以下的次之,无研究生以上人员。创业前身份主要是下岗失业人员或经营状况不景气的企业单位在职职工,占63.4%,有少量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失地农民。72.3%的女性创业前没有与目前所创业行业相关的工作经验。多数拟创业者也认为创业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自身没有一技之长,更没有创业经验,想创业却不知从何处着手。

3、女性创业者多为已婚,非常看重家庭的支持

从访谈和问卷来看,绝大多数创业者为已婚,占85%;未婚或离异的单身女性占15%,女性创业者们认为创业过程中的家庭支持非常重要,是创业成功的先决条件。而一些缺乏家庭支持的女性创业者,往往压力更大,甚至因此导致家庭的破裂。对于大部分女性创业者,生活的重心仍然倾向于家庭,照顾好家庭、教育培养好孩子,做一个贤妻良母仍然是许多女性创业者放弃不掉的责任。

4、女性创业者的创业方向多选择商贸服务业,创业缺乏资金支持,以小规模经营为主

根据《创业意向调查问卷》统计,80.4%女性创业者的创业方向为商贸服务业;4.6%选择工业企业。选择工业企业的女性主要是源于我区汽车工业发展的良好形势,创业者曾从事过相关工作。而选择商贸服务业等妇女创业集中的行业,是因为这些行业门槛较低,比较容易进入,而且这些行业往往以家庭为基础,有利于女性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取得平衡。

调查显示,占62.1%女性创业者拟投入的创业资金仅在5万元以下,创业资金的来源多依靠转借他人、银行贷款,有创业想法但苦于没有资金来源的占到了18.3%。基于这些原因,更多的女性选择固定商铺经营,占58.2%;有少部分资金少、起步低的选择了家庭手工作坊和流动商铺经营,占16.3%;而选择开办公司的仅为12.4%。这些数据显示,女性创业者创办的企业仍以小规模为主,投入的资金有限。

二、女性创业存在的困难与需求

1、最大困难是项目选择和资金来源

创业项目的选择是女性创业的首要问题。在访谈中,很多创业成功者提到,在创业之初很茫然,为了生存而创业,但即无技能又无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走了不少弯路。大部分拟创业者也谈到,想创业,但不知如何选择合适的项目。

创业资金的筹措,则是制约女性创业的瓶颈。女性创业者在投资创业时比较谨慎,大多是使用家庭多年的积蓄或向亲戚朋友借支,资金量小,来源十分有限。一些创业者也申请过政府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的小额担保贷款,但由于手续繁琐,担保困难,不容易办成。

2、没有一技之长和缺乏经验成为多数女性创业者的困惑

对许多女性来说,自主创业似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大多数人宁可做不如意的工作,也不敢冒险创业。在访谈时,有些女私营业主坦承,创业是给逼出来的,不得已而为之,如果没有下岗或者有一个勉强能养家的工作都不会主动去创业。但创业又缺乏一技之长,不选择自己熟知的领域,靠热情盲目创业难免失败,轻则挫伤创业积极性,重则导致投资无果,资金损失,影响家庭正常生活。

3、企业创新能力较弱,发展难度大

主要表现在被调查的女性创业者所经营的的企业生产或销售规模较小、层次较低、产品结构单一,高科技产业较少,多采用传统管理和经营模式,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希望政府部门能搭建平台,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援助,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做大做强。

4、女性创业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鼓励与支持女性创业的社会家庭氛围尚未形成,女性创业能力受到普遍质疑,创业女性往往被认为是“不安分、瞎折腾、成不了大事”,或者被冠上“女强人”的刻板印象。部分女性在创业过程受到或多或少的性骚扰,感受到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同时,女性创业者家务负担较重,肩负着事业与家庭两副重担,在以男性为主体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女性在商业上人脉一般不如男性,难以有更多的精力应酬社会事务,处理各种关系。

三、促进女性创业的对策与建议

1、优化女性创业环境,营造女性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是宣传和鼓励更多的女性通过自我创业实现自身价值,通过宣传女性创业和女企业家形象,鼓励创新、竞争、拼搏,引导更多的女性增强自信心,投身创业。二是对社会大众层面,宣传“男女都一样,女人照样当老板”的观念;宣传一个家庭中“主外主内不论性别”的道理。三是大力提倡家务劳动社会化,使女性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为女性创业提供有利的家庭支持。四是进一步加强政府服务部门的管理力度,对一些不良风气和管理服务过程中的违法违纪现象给予严厉打击,为女性创业提供良好后盾支持。

2、提高女性创业者素质,增强女性创业能力

一是针对我区实际情况,依托劳动就业部门的培训机构,开展体现女性特点、发挥女性优势的创业培训,并将女性创业培训纳入免费培训范围,开展SYB创业培训及其它技能性培训。二是开展职业规划指导。根据知识女性、下岗创业女性、返乡创业女性等不同层次创业者的需要,进行职业规划指导,使其明确其职业方向,为创业打下基础。三是针对多数女性创业者认为创业项目选择是创业的一个大难题问题,对女性创业者进行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培训,分析市场动态及市场需求,对其创业项目的选择提供帮助。

女性范文篇10

2009年2月,河南省妇联与省农村信用联社协商决定,将向广大创业妇女重点是创业女农民工每年提供2亿元~3亿元的巾帼创业贷款。随着女性创业数量的不断增长,我们应该加大对女性创业的研究,以提供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支持,促进女性创业的不断发展。与男性创业相比,女性创业有哪些特点?外部创业环境、创业文化对女性有何影响?她们的心理状况如何?社会应该提供哪些帮助?这些问题都值得关注,并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女性创业为促进就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经济理论和世界发展的实践都表明,在一般情况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又向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分配状况为:第一产业逐渐减少,第二产业先增加后减少,第三产业逐渐增加,这就是着名的配第—克拉克定律。按照这一规律,第三产业将是增加就业的主要领域。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活动总量中,第三产业已超过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和,取代了物质生产部门地位,成为最强大、最广泛的经济部门。中国的就业现状也基本符合这一产业演化的一般趋势。

中国女性创业虽然涉及各行各业,但相对集中于第三产业。全球创业观察(GEM)2003《中国报告》指出,中国女性创业者创办的企业往往是在零售业和服务行业,而在建筑业和采矿业男性创业者的人数则是相对较多。

二、女性创业的优势与劣势

(一)女性创业的优势

1.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为女性创业者提供了广阔天地。中国的第三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也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增加值比重(按当年价计算)从1980年的21.4%上升到1990年的31.3%,上升了9.9个百分点。2008年12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经济普查结果表明,2007年第三产业GDP的比重升至40.1%,这个数字依然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或接近于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水平。而在中国第三产业中,总体技术水平落后,服务效率和附加值不高,造成中国第三产业从业人数较少。通过国际比较也能清楚地看到,中国第三产业就业水平明显偏低。2007年,中国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为32.4%,还不到当年全社会就业人口总数的1/3,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很多发展中国家也达到40%以上,而世界平均水平为50%,这意味着中国第三产业的就业主渠道作用远未得到充分发挥尚有相当大的就业空间。女性创业者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更适合在第三产业创业。女性创业之所以在行业上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主要是由于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致。女性不同于男性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女性在第三产业可以大显身手。

在美国,荣获1981年度医学、生物学奖的斯佩里博士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斯佩里博士切断患者的位于左右脑连接部的脑梁,然后挡住其左视野,在其右视野放上画或图形给患者看,患者可以使用语言说明图形或画上的东西是什么。可是,如果在左视野显示数字、文字、实物,哪怕是读法很简单,他也不能用语言说出它们的名称。通过实验,人的左右脑分工情景越来越清楚了。左脑有理解语言的语言中枢,而右脑有与之对应的接受音乐的音乐中枢。因为语言中枢在左脑,所以左脑主要完成语言的、逻辑的、分析的、代数的思考认识和行为。而右脑则主要负责直观的、综合的、几何的、绘图的思考认识和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的大脑结构与功能存在差异:女性的右脑比男性发达。所以女性观察细致、做事认真负责;感情细腻、富有同情心;富于幻想、想象力发达。所以,女性在创业时的优势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思维缜密,考虑周到。二是比较有亲和力。三是稳妥,不冒进。四是坚持信用原则。这就决定了女性在如下行业里进行创业容易取得比男性更大的成就:一是流通部门,包括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二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居民服务业(如服装造型设计、广告、音乐创作、摄影、花卉艺术、礼品包装、手工编结、美容、美发、丝网花编织、服饰店、金饰珠宝店、居家用品店、美容护肤店、花店等)、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三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幼儿园、居家照护、老人安养服务、家事服务)等。

(二)女性创业的劣势

任何事情都是辩证的和一分为二的,女性的右脑比男性发达形成了女性在第三产业创业的诸多优势,但是女性洞察力强、感情细腻、富有想象力的特点,也决定了女性敏感、多疑、脆弱、烦躁、容易生气、唠叨、追求完美、不敢冒险、依赖性强、缺少竞争欲望等心理弱势,这些弱点对女性创业是不利的。

1.女性感情细腻的心理特征,导致女性在创业时缺乏战略思考。在进行创业时,要想做大做强,选对方向、选好项目是一个首要的问题,所谓“财富是看出来的不是干出来的”即是此意。中国加入WTO之后,在国际经济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要想选对方向和项目,就必须对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消费趋向等宏观形势进行必要的分析,从中发现商机,顺势而为,才能大有作为,兵法上也说“谋时不如趁势”。但是,由于女性感性细腻的特点,她们读书、看电视的兴趣点,往往在言情而不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历史题材。这就决定了女性缺乏战略性思考,导致中国女性创业层次比较低,大企业少,中小企业多;以简单劳动居多,复杂劳动较少;科技含量高的少,科技含量低的多;小打小闹的多,独霸一方的企业商业巨子少。女性的依赖心理,导致了婚姻家庭的不稳定。在中国,党和政府历来主张男女平等。早在1955年,就指出:“为了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动广大的妇女群众参加生产活动,具有极大意义。在生产中,必须实现男女同工同酬。真正的男女平等,只有在整个社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才能实现。”199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这是中国第一部以妇女为主体,全面保障妇女权益和促进性别平等的的基本法。

但是在社会现实中,女性往往不把自己作为与男性平等的主体来看待。比如女性在征婚中对伴侣的要求常常自觉遵守如下潜规则:男性的学历不能低于自己、男性的年龄不能小于自己。婚后,如果自己在能力、学历上超越了丈夫,心里就会产生一些不平衡。如果在创业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丈夫仍为“庶民”,就很可能对丈夫冷嘲热讽,日积月累,丈夫往往经受不住如此的“羞辱”,便离家出走。这又会影响到女性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3.传统文化中对“贤妻良母”诉求,造成女性创业者的角色冲突。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市场经济丛林时代,竞争的激烈程度日趋加强,男性创业者尚且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常常是“两眼一睁,忙道熄灯”,很难做到“事业家庭两全其美”,何况女性创业者?由于女性创业者要与男性创业者同台竞技,她们所面临的压力更大。

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贤妻良母”的角色定位,在女企业家的自我意识中仍然发挥着重要影响,这首先表现在她们的家庭和事业的双赢理想。她们想成为一个好企业家,同时也想成为一个好妻子、好母亲。为数不少的女企业家以“孩子有出息”和“家庭和睦”为自己最大的心愿。

三、对策与建议

鉴于女性在第三产业创业的独特优势和对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方面的巨大贡献,考虑到女性创业所面临的较男性创业更大的压力和所遇到的矛盾,全社会对女性创业都应该提供更多的支持,推动女性创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