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参政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13:01:19

女性参政

女性参政范文篇1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女性的社会地位日益提高,女性人才辈出,女性参政议政的意识不断增强。然而,同男性相比,我国女性人才仍远远少于男性,女性参政的现状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有较大差距。本文仅就女性成才与女性参政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女性成才是女性参政的前提

女性成才,是参政议政的前提和保证,而女性参政,又是女性成才的标志和体现。我们不能抛开女性成才这个前提去空谈女性参政,只有女性具备了参政的基本素质和与之相适应的能力,才有资格有本领去参政议政。

女性参政,是指女性参与政治决策和政务管理的活动,它通过直接与间接的两种形式而实现。女性自身素质是女性参政的先决条件,否则,女性从政则是一句空话。首先,女性参政是一种直接参与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活动,它要求真正掌握和运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从而达到不仅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的参政。而掌握和运用法律上赋予的权力,则需要广大妇女具有较强的与之相适应的能力。事实上,女性获得参政权,仅仅是在法律上得到了保证,只有当女性真正懂得了并掌握了这些权力,真正在现实生活中实施和运用了这些权力,才是真正的妇女参政。而实现事实上的女性参政,就要求广大妇女具备参政的本领和能力,直接参与到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活动中去这样才能有效地行政参政权。其次,女性参政是通过间接的渠道,对国家社会的事务管理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运用各种舆论媒介,发表对社会各类重大问题的见解,提出合理化建议。这也同样要求参政女性具有较强的能力与之相适应,否则怎能谈得上提出“有意义”、“有价值”和“合理化”的建议呢?作为主体化的参政是一种质的要求,要求参与者在有明确政治方向的同时,具有比较成熟的政治思维能力和较全面的专门知识,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条件,才能真正达到参政议政的目的,正如一位成功的女部长所说:“就我个人来说,我主要是靠了我的才学当上部长的”。还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蔡畅、康克清、邓颖超、宋庆龄,她们无一不是凭着自己的才华,进入国家决策层的。由此可见,女性成才是女性参政的先决条件。

1、影响女性成才的障碍:

影响女性成才的障碍不外乎三方面,即社会影响、家庭制约和自我压抑。

首先,是社会的影响,它包括社会偏见和社会制度两方面。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主女从”的思想观念对全民族影响很深,至今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在社会上还有一定市场,成为女性成才的一大障碍。女人从一出生就被视为“低人一等”:有的家长不让女儿上学,理由是:“长大也是人家的货”;有的高等学校招生时公开提高女性的录取分数线,限制女性的名额;有的单位认为“强女不如弱男”,不愿意接受和安排女毕业生;有的领导认为,女人“头发长见识短”,不放心把关键性的岗位交给女同志,出现了女性“上学难”、“分配难”、“提拔难”的“三难”现象,影响了女性潜在才能的发挥。

社会对女性功过是非过于苛求,阻碍了女性对事业的追求。同样是外向性人才,男同志被认为是思想解放,有开拓精神,女同志则被看成是不稳重,太张狂;同样是埋头工作,不拘小节,男同志被认为是事业心强,有进取精神,女同志则被看成是不会生活,缺乏女人味;男同志成功了,提拔晋升,社会赞许,家人高兴,成功者像进了加油站,加大“马力”向更大的成功进发,女同志成功了,则枪打出头鸟,桃色新闻纷纷出笼,偏见、非议,不良的社会舆论压抑着女性。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中伤,保护家庭免受离散,多数女性只能默默无闻,不敢在事业上有新的作为。

社会制度对女性成才影响更为深远。在轻视女性,把女性当作玩物的社会里,女性完全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成才道路极为坎坷。历史上虽然也出现过班昭、李清照这样有才气的女子,但同男性人才相比,却是凤毛麟角。新中国的成立,提出了“男女平等”,一大批女性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女性的独立观念日益加强。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女性人才问题,继年部书记阐述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后,年他又代表我国政府向世界明确提出了男女平等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这年之间,我国颁布实施了妇女权益保障法,公布了到年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成功地履行了联合国的国际义务。平等参与和发展的性别意识,已经纳入决策主流。由于党和国家对女性人才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我国女性人才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近几年我国女科技人员总数已达多万人,占科技人员总数的左右;女干部占干部总数也接近。现在,全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的党政班子中,都有女性。这些充分显示了社会制度对女性成才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

其次,是家庭制约。中国的传统观念,一直把“男主外,女主内”作为界定家庭分工的分水岭,把女性固定在家庭主妇的角色位置上。男子重事业,女子重家庭,被看成是天经地义;男同志不料理家务,被看成是情理之中;女同志家务干少了,却被看成是“失职”。女同志既要在工作中与男同志同挑重担,又要在家庭中当贤妻良母,常常是“超负荷运转”。在农村,下地回来。男人抽烟休息,女人却得做饭、洗衣、喂猪、哄孩子。在城市,女人在八小时工作之余,也是如此。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女职工一般用于家务劳动的时间,平均每天为个小时,休息日为个小时。一些中年女性家庭负担更重,她们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照顾。许多人白天忙公务,晚上干家务,一天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由于家务劳动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很少有时间坐下来看书学习,搞智力投资,也就影响了她们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降低了她们成长的速度。

第三、是女性的自我压抑。社会因素、家庭制约是影响女性成才的外因,内因则是女性本身的自我压抑。这种自我压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自卑心理重。一部分女性由于受旧观念支配,往往认为女性天生愚笨在智力比不上男性,产生自卑心理。在工作上,女性认为自己不如男人,怀疑自己的能力,低估自己的水平,不敢挑大梁、领着干,在事业上自卑。此外,在生活与工作中,一遇到阻力和困难,女性就就丧失信心,畏缩不前,没有后功和韧性,意志上自卑。

二依附心理强。女性总是把事业、命运、前途系在丈夫、子女身上,甘愿自我牺牲,放弃追求,事业上保丈夫、生活上保孩子,望夫得志,望子成龙,希望通过丈夫和子女的成功和体现自己的价值。只要丈夫、子女有所成就、出人头地,自己就心满意足,过份地依赖家庭。在事业上,女性企图依赖社会、单位给自己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和特殊照顾,不想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更好的境遇,工作上不愿独挡一面,甘当助手和配角;企图依赖社会解决妇女地位问题,实现男女平等,而很少想到靠自己去抗争,靠自己的力量去取得平等地位。

三文化素质差。女性文化素质是女性择业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女性成才的基础。然而我国女性的文化素质普遍较差,在我国的两亿文盲中有是女性接受教育的女性升学率低于男性从小学到大学人数递减在小学男女生比例为进入初中男女生比例为到了高中男女生比例为在大学生中女生只占女研究生的所占的比例更低不到。很显然,没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是根本不能谈到女性成才与否的。

2、女性成才的途径:

女性成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既要有强大的舆论氛围,又要有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既有教育问题,又有女性自身努力问题,后者是女性成才的关键。

首先,要优化外部环境,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促进女性成才,在强化自身素质的同时,必须优化外部环境。

一是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宣传党和政府有关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宣传女性在人口再生产中的贡献,承认生育、抚育孩子所付出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使社会承认女性的劳动价值。宣传男女平等,彻底扫除重男轻女的陈腐观念,努力形成尊重女性劳动,支持女性成才的社会风尚。要宣传女性成才的典范和女性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为女性“正名”,转变对女性的社会偏见。此外,还要大力宣传女性培养和选拔工作的典型,总结和推广她们的经验和作法,增强各级党组织培养和选拔女性人才的自觉性。

二是形成优越的工作环境。在工作安排上,要正视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尽可能地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等特殊时期尽可能地予以照顾。在工作过程中,要针对女性自尊心强、害怕自己受歧视的特点,尊重女性,特别平等地对待她们,尊重她们的人格,经常为她们出主意,想办法,解难题。要帮助和鼓励她们,使她们能充分地表现自我,激发出她们的进取信念。在她们的工作受到干扰、利益受到侵害时,要敢于为她们仗义执言,积极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

三是构筑适宜的教育环境。要抓好女性的基础教育。提高农村女童的入学率,减少女童的流失和辍学,做好城乡女性的扫盲工作,提高女性的最基础教育水平。要抓好女职工的职业培训,提高女性在就业方面的竞争力。在培养女性高级专门人才下功夫,改变女性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所占比例过低的问题,以提高女性社会地位,为女性成才创造条件。

四是优化家务管理环境。无论是家务劳动社会化,还是社会怎样提倡男女共担家务,女性由于历史和生理的原因,都要承担较多的家务劳动,“家务劳动繁重”往往成为困扰职业女性的一大烦恼。因此,女性必须学会科学地管理家务,向管理要时间、要效率,把复杂的家务劳动简单化,用较少的时间和力气,取得较大的家务劳动效益,这必将为女性换来更多的时间,使她们有更大的可能走上成功之路。

其次,强化女性的自身素质:

第一、自强、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的毅力是女性成才的内在力量。女性不仅要执着地进取,而且要有百折不回地克服来自社会、家庭、自身生理特点等种种困难的毅力,不如此,就难以做到有所作为。居里夫人在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了取得一点镭,整天整夜关在小屋里坚持从沥青中提炼镭。林巧稚为了献身自己所热爱的妇产科医学事业,决心终生独身。只有如此执着热爱事业的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取得成就。

第二、勤奋是女性成才的重要因素。我们承认,人的天赋是有一定差别的,但成就事业的主要条件不是天资,而是后天的勤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认为:“勤能补拙”,“一分辛苦一分才”。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也说过:“学问是苦根上长出的甜果”。这些都精辟地揭示了成才与勤奋的关系。如果一个女性有良好的社会生活条件和良好的教育条件,但本人不勤奋,缺乏进取精神,决不能成才。反之,如果没有很好的外部条件,但女性自身能自强不息,锐意进取,最终也会成为人才。张海迪以她勤奋和顽强的毅力换来了知名作家、翻译家等赞誉。勤奋会创造出奇迹,勤奋能造就英才。

应当看到,女性的智力,能力并不比男性差。在今天我国全面实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为女性成才创造了公平竞争的大环境,每个女性都要做竞争中的强者,自立,自强、自尊、自爱,克服自身的缺点,正视自己的优势扫平成才障碍,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

二、女性参政是女性成才的重要体现

女性参政状况是衡量女性解放程度、衡量一个国家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男将女兵”不是社会发展中的正常现象,正常的应当是参政女性的比例与女性占总人口的比例相适应。我们不提倡“学而优则仕”,然而,参政女性首先是女性人才,只有成为人才才可能参政,这就使女性参政最能体现出一个国家女性成才的程度。

女性参政的主渠道之一是女领导干部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的高层次管理。换而言之,就是有更多的女干部参与县级以上的领导工作,并且职务越高,参政的作用也就越大。做为参政女性,首先应当具备以下五方面基本素质:

一是政治素质。所谓政治素质,就是指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经验等。政治素质最根本的要求就是牢固地树立无产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具有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能够头脑清醒,把握方向,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

二是品德素质。所谓品德素质,主要是指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的高尚或优劣。女性参政应具有这样一些品德素质: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建功立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要光明正,公道正派,要维护班子的团结和统一,不搞小集团、小圈子,不搞阳奉阴违,不搞阴谋诡计,对上不吹不拍,对下不欺不压;敢于坚持真理,不随波逐流,不弄虚做假,不说大话空话,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要敢于表明自己的观点,把问题摆到桌面上;要发扬民主,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充分走群众路线,有事同群众商量,不专横跋扈,动辄教训别人;要严于律已律亲,清正廉洁,并有较强的廉政意识,要豁达大度,能够容忍多种误解和委屈而毫无怨恨之心。

三是心理素质。所谓心理素质,不外乎知、情、意三个方面。具体表现在:要有良好的记忆,敏捷的思维。在考虑问题、讨论方案时,能够同中存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能够异中求同;在工作中善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要有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感情,能在极其复杂的情况下,排除不良外在因素的刺激和干扰,运用理智控制感情,针对不同场合,不同事情,不同对象,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语言和情感。做到取得成绩不沾沾自喜,遇到挫折不灰心,受到委屈不生气,得到奖励不自满,解决易办的事情不掉以轻心,处理棘手的难题不忧心忡忡,遇到平庸的上司不自以为高明,见到骄横的领导不低三下四。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不为困难所困,不为阻力所阻。

四是知识素质。女性参政,没有多方面的知识,“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在知识结构上,女性人才要在参政中,使自己由专业化、单一型向多方位、综合型转变,使自己在领导才能上,由熟悉某一方面工作的“专才”向粗通各方面工作的“通才”转变。缺什么知识就充实完善什么知识。此外,还有一个知识更新的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女性要自觉更新知识,力求站在新学科新知识的最前沿。

女性参政范文篇2

美国专栏作家安沙·昆德伦在一篇名为《总统女士》的随笔中写道:"21世纪,美国将会出现女性总统,那时,站在总统身边被民众瞻仰的是第一丈夫而不再是第一夫人。"这似乎是个玩笑,但调侃过后,人们不无惊讶地发现,这一预言离我们已经并不遥远。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从政之路,在这一舞台上与男性平分秋色。

一、女性从政的历史溯源

在展开有关女性从政的话题之前,让我们先来简要回顾一下20世纪是怎样开始的。

风云际会的20世纪,可以说是在妇女向社会争取人权、选举权和参政权的一片呼声中展开其历史画卷的。1901年,英国的爱弥李妮想竞选曼彻斯特市教育部长,号召妇女争取投票权,并成立了全世界第一个妇女社会与政治联盟。而早在19世纪中叶,美国妇女就为获得选举权而斗争。经历了70多年的斗争之后,1920年,美国妇女获得选举权。此次胜利使美国妇女走在她们英国姐妹的前头。但早在1906年,芬兰妇女取得投票权,1913年,挪威妇女取得选举权。她们用艰苦卓绝的斗争换来了女性宝贵的政治权利。紧随着国际妇女解放运动的脚步,1919年"五四"运动后,中国妇女也开始从家庭走向社会,从废除缠足、接受教育、争取婚姻自由开始,积极参与社会和经济生活。而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妇女跟全国人民一起实现了政治、经济、才能的三次解放,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价值,并渐渐开始在各个领域显示出自己的才华。100多年来,全世界已有近十位妇女先后掌握了自己国家的最高领导权;在我国,目前更是有绝对数量位居世界第一的近500名女市长。

当今世界,妇女参政状况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我们知道,高福利的北欧国家女性从政比率就一直非常之高,以瑞典而言,有高达47%的女性参与政治,挪威更是过半。可见,福利制度愈完善、文明程度越高的国家,女性参与政治的机率就会愈高。换而言之,女性积极参与政治,也将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踏实的工作作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忍不拔的工作精神,在管理国家、参政和社会权利等方面发挥出她们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整个社会的更加和谐发展。

二、当前女性从政的现状及原因

自建国以来,我国妇女的地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增强而显著提高。尤其近年来,各级党委对女性参政问题都予以了高度重视,《妇女发展规划》和《女干部培养选拔任用工作规划》等得到较好落实,一大批优秀女性走上领导岗位,女性从政的总体水平与过去相比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当我们用社会性别意识来审视男女两性从政的现状,就会发现自然人口基本相等的男女在政治资源的占有上仍存在巨大落差。

一是女性从政的广度、深度不够。女性从政人数和比例虽然略呈上升趋势,但从政女性的人数总体仍然偏低,使女性从政缺乏厚实的基础。例如虽然我国有近500名女市长,但也仅占我国市长总数的10%左右。而研究表明,在群体中另一性别的人数不足30%时,他(她)们的意见和声音往往会被淹没。数量的偏低导致女性从政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体现不出女性从政的群体优势,相当一部分女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往往感到缺乏来自于群体的支持、保护和帮助,有一种孤军作战之感。

二是从政女性普遍居于辅助地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女性领导普遍存在四多四少,即:副职多,正职少;基层多、中高层少;党群岗位多,经济岗位少;低职多,高职少。大多数居于副手地位,很多时候只能敲敲边鼓、唱唱配角。

三是家庭与事业的矛盾困扰从政女性。传统的相夫教子的价值认同体系,使得女性相对于男性而言,对家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超负荷的事业和家庭两副担子,压抑着女性从政的热情,淡化了女性从政意识。曾经有抽样调查显示,有90%以上的从政女性在家庭要承担做饭、洗碗洗衣、打扫卫生、教育孩子等日常家务劳动。这在客观上占据了她们继续学习充电的时间和精力,使大部分女干部对锻炼能力、提升素质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女性的发展。

四是女性从政必须承担更多压力。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繁重的工作压力,往往在女性身上产生放大效应。而女性本身也存在一些心理障碍:一是自卑感较强,缺乏自信心,竞争起点低,使自己在怯懦自弃中将成功的机会拱手相让;二是进取心脆弱,经不起责难、委屈,遇事总谨小慎微,处事不果决利落,拼搏精神欠缺;三是过于强调完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低风险承受力的混合,使女性干工作尽心尽职,总希望把每一项工作都干得完美无缺,生怕给工作带来损失,加重了女性的心理负担和思想压力,从而错失许多好的机遇。从政女性既要应对社会的各种挑战,又要克服自身的弱点,所承受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导致这些状况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诸如社会、传统、机制、性别等,都会在女性从政之路上投射下难以抹去的阴影。细究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社会文化因素。几千年来,"男主外,女主内"的封建陈腐观念和世俗偏见可谓根深蒂固。人类社会由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直到今天,男性始终居于社会的主导地位。而中国的传统封建思想也一直维护男尊女卑这一性别意识,将女性最大限度地挤压向家庭;"女子无才便是德",男人以事业为重,女人以家庭为重,成为数千年来女性社会地位的真实写照。几千年来,社会便是以这样的模式来规范两性角色,至今,这种观念仍深植于现代社会的很多人心中,包括一些自以为实现了男女平等的女性。对于女性从政,人们总是用异样的目光百般挑剔,以证实女性参政就是不行。在不少男性的骨子里还存在女性不能从政这样一种顽固意识,对女性从政存在着种种偏见,认为在职数有限,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提拔女干部是"添累赘"、"找麻烦"。甚至认为女性要恪守妇道,出现了让妇女回家的论调。在任用女干部上更是顾虑重重,求全偏严,不敢大胆放手使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干部的选拔任用。

(二)性别角色因素。传统性别意识决定的性别差异和思维定势的辐射在今天仍然有着巨大影响。传统的角色偏见,使女性在接受教育、锻炼能力等方面受到极大的限制,从而造成了女性文化水平偏低,实践经验不足,适应性差等素质方面的相对劣势;过分的角色培养,使女性不仅从小就学会顺从,形成比男性更多的依赖,更使她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受到很大的压抑,给以后智力、能力的发展设下终生的障碍;多重的角色要求,使女性的身心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她们的生活轨迹多为"两点一线",影响了她们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影响了她们视野的扩大和性格的陶冶;浓重的角色意识,使女性在家庭里心甘情愿的牺牲自己,默默地支持丈夫去成就事业,在社会上缺乏竞争意识,很少自我表现,从而失去很多锻炼的机会和成功的机遇。这些构成了女性成长的一般轨迹,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传统女性。今天当她们挣脱历史羁绊、进入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时,身上仍或多或少地带有传统角色的思维定势留下的痕迹,文化水平偏低、知识面局限,社会阅历不深,实践经验不足等素质上的差距,心胸不广,胆小怯弱,从属依赖,封闭禁锢等心理上的弱点,都对女性从政产生了严重的制约和影响。

(三)内外环境因素。首先,社会在招生、招工、再就业、从政等方面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性别歧视问题。相当一部分单位在接收大、中专毕业生时要男不要女;企业单位在优化组合时留男减女;有些单位部门在安排在职干部培训深造时,选男不选女;部门在推荐后备干部和推荐班子候选人时,推男不推女。这些因素,造成女性从政锻炼的机会更少,培训、深造、使用机遇更小,使女性人才成长提高缓慢。其次,部分领导干部对女性从政意义认识不透。在培养、选拔、任用女干部工作上,某些党政主要决策者只是凑比例、完成指标,没有真正把思想认识转到培养任用女干部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是保障占人口半数的女性政治权利的需要这个角度上来。第三,大众传媒对男女角色定型的误导。一些传媒在有意无意中强化了妇女的传统角色,加深了社会对妇女的偏见甚至歧视。洗衣机、洗碗机之类产品模特都是女性,女性同男性的关系被界定在依顺、服从、服务、性吸引上,强化了女性是家庭主妇的传统角色模式,而男性则多出现在机械、电子、科技类广告中,暗示着男性以技术和专业操纵世界、创造财富。大众传媒对男女角色如此定型的误导,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存和发展。

三、冲破女性从政瓶颈的基本对策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党必须用很大的决心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帮助和鼓励她们不断前进,因为她们是党的干部的最大的来源之一"。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和十五大报告中也一再强调要重视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的工作。加大领导干部中的女性比例,改变权力结构的这种不合理状况,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全社会、各级政府和女性群体惟有共同努力,促进两性和谐发展,让女性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尽显巾帼风采。

(一)各级党委应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提高女性参政程度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女性的参政意识、整体综合素质也有了巨大的飞跃,为提高女性参政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各级党委应因势利导,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她们参政议政的能力,为女性从政培植肥沃厚实的土壤,奠定牢固的根基。首先,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对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要牢固树立以能力为重点、以业绩为导向、以发展为核心的科学人才观,切实履行党管人才的职责。同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和保护女性从政,只有确保领导决策层有一定数量的女性比例,才能使决策更全面,更科学,更能代表包括广大妇女儿童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决策也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其次,应摒弃旧传统观念,排除在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大胆使用优秀女干部。应坚持不懈地引导、启发和保护妇女群众参政的积极性。第三,扩大视野,按照"公开透明、平等竞争、社会参与、民主选择"的十六字要求,做到"不惟学历、不惟身份、不惟职称、不惟资历,不拘一格选人才",营造一个公正、公开、公平参与竞争的氛围,鼓励各行各业有志于从政的优秀女性参与竞争,为更多优秀女性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机遇。一大批具有女性群体意识的女干部的全方位、卓有成效的从政实践,必将带动整个女性群体的参政程度和参政水平的逐步提高。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为女性从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浓厚的舆论氛围具有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的作用。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新闻媒体应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女性参政及培养选用女干部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女性领导干部的工作成绩;宣传社会各界优秀女性的先进事迹。通过广泛宣传,让社会充分认识女性参政的重要意义,认识女性的能力和作用。同时也激发广大妇女参政的热情和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为女性人才的成长和提高女性参政水平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和宽松的社会氛围。

(三)充分发挥女性的独具优势,在扬长避短中激发女性从政的潜力

从政女性要学会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做好女性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互换。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女性除了生理上的特殊性外,智力与男性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而女性的细心、耐心、专心、韧劲和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女性在语言的组织表达上,女性在综合协调、处理人际关系时讲求和谐的特点都是优于男性的。从政女性要正确认识自我,充分发挥自己这些优势,与男性形成互补;克服女性普遍存在的信心不足、求稳、求实、求安等方面的劣势,充分挖掘女性在组织管理、综合协调、做群众政治思想工作上的优势潜能,把自己塑造成"思路宽、眼界宽、胸襟宽"的"三宽型"人才,踏踏实实,与时俱进,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感召力,嬴得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四)从政女性必须强化自身心理素质,增强竞争能力

女性参政范文篇3

第六讲女性参与权力与决策

(教案)

目的要求:重点了解人权的概念,女性参与权力的含义与意义,"增权"与女性参与的关系;掌握女性参政的现状;妇女增权以及女性参政的途径.

主要内容

一,妇女的人权

二,妇女赋权与权力参与

三,女性参政的现状与推进

教学重点

1,妇女人权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2,赋权概念以及策略

3,女性参政障碍分析及对策

教学时间:4学时

教学内容

妇女的人权

妇女和女童的人权是普遍人权中不可剥夺,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妇女生命周期中的人权(包括生殖权利和发展权利)是普遍人权中不可分割,不可剥夺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人权概念

现代意义上的人权概念是近代西方资阶级启蒙思想家第—次明确提出的."所谓人权,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一个人按其本质享有或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董云虎,刘武萍《世界人权约法总览》

人权包含人的价值原则,人权界定的歧义,实际上是由对"人"的不同理解而引起的.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因而人权就被定为自由,认为人的本质是理性,那么有理性的人才算得上是人,才能享受人权的资格.或者说人权就是有理性的人应该享受的权利.对人的本质不同理解,历来是各个社会确定人权主体规范和人权内容的依据,奴隶和妇女都曾因为被说成缺乏理性或不具备人的本质而被剥夺了人的权利.

作为一个社会历史的概念.人权的内容随着人类对自身权利认识的不断发展和人权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被马克思称为人类"第一个人权宣言"的美国《独立宣言》一洛克的自然权利思想为基础,表达了资产阶级的人权思想和原则,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里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法国《人权宣言》把平等,自由,安全,财产规定为自然的和不可剥夺的人权.

人权在当代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屠杀和尊严的践踏达到了如此残酷和大规模的地步,使得人类重新考虑自己的命运和尊严要靠什么来保证.人类反思的结果是求助于人权,期望用人权来达到相互尊重的目的.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颁布的《联合国宪章》,明确把保护和促进人权作为其主要宗旨之一,人权开始走进国际领域.

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颁布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世界人权宣言》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UNIVERSALDECLARATIONOFHUMANRIGHTS)《宣言)系统地规定了人权的基本原则和内容,第一次全面地提出了人权的两大类权利:一类是公民和政治权利:自由权;平等权;生命和人身安全权;公平审判的权利;无罪推定权;隐私权;人格权;法律平等保护权;禁止歧视;禁止奴隶制;禁止酷刑和不人道待遇;禁止任意逮捕;自由迁涉和居住权;寻求庇护权;国籍权;婚姻自由平等权;财产权;言论自由权;信仰自由权;集会和结社权;自由选举和担任公职的权利;宗教自由权等.

另一类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工作权;同工同酬权;适当的生活水平权;参加工会权;休息权;社会保障权;对母亲,儿童,老人,残疾人的特殊保护权;受教育权;参加社会文化生活权等.

(二)妇女人权的内容界定

所谓妇女人权,就是指妇女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自由平等的权利,根源于妇女作为人的尊严和价值,是维护妇女的尊严和价值的本质要求.妇女人权的本质特征是鲜明地体现男女平等的人权,它是"普遍人权中的不可剥夺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除了具有人权的一般内容外,同时又有自己特殊的内容.概括起来看,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妇女的公民和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自由权等;二是妇女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工作权,财产权,劳动保护权,同工同酬权,教育权,健康权,发展权等;三是由妇女的生理特征所产生的权利:生殖健康权,生育权等.简言之,妇女人权的内容就是国际人权公约所规定的一切人权的总和.

二,妇女赋权与权力参与

妇女赋权(womenempowerment)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妇女发展领域中出现的一个旨在促进,增强妇女权力的概念.是指女性群体通过自上而下的参与发展与决策,把自己的需求,利益表达出来,并且通过参与过程,增强自己的权力和能力,改变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

(一)"赋权"在妇女发展中的含义

有学者认为发展的核心动力来源于发展的主体而不是外界的干预.赋权是指人——女性和男性——能够支配自己的生活:制定自己的生活议程,获得技能,建立信心,解决问题.它不仅是集体的,社会的,政治的过程,而且还是个人的过程.它不仅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结果.

"赋权"是指通过挑战现存的权力关系,赋予传统结构中处于边缘的个人或群体能够拥有物质财产,智力资源,思想观念等方面的资源和权力,进而获取决策权力的过程.相对男性群体而言,许多女性群体处于资源匮乏和失权状态.因而改变现存的权力关系状态,赋予女性资源权力和决定权力是当代国际妇女运动特别是第三世界女权主义追求性别平等的手段.

妇女赋权是指基本权力处于从属地位的妇女群体或个体,向现有的权力关系发起挑战的一系列活动过程.这一过程大致有这样几个环节:改变意识——确定变革领域——规划策略——促进变革——分析行为与后果.最需要改变的意识是"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男强女弱"等使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的一些观念.意识的更新,观念的转变单靠自身认识的提高是不够的,需要借助于教育,宣传等手段来提升女性整体乃至全社会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关于需要变革的领域,一般根据具体人群的具体情况而定.在规划策略这一环节之后,更重要的是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尽可能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一些研究者认为,在"妇女赋权"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不单是某一个个体,而是女性群体;第二,在整个过程当中,女性不应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更应该是主动的参与者,应运用多种参与手段和方式,调动起女性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尽可能多地运用自身的能力完成这一女性赋权的过程.第三,注意联合包括男性在内的其他社会团体.

"妇女赋权"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有研究者认为,"妇女赋权"的方法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整合性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帮助妇女满足其生存和生活需要来改善她们的发展状况.如为了提高女性的经济地位和受教育程度,为她们提供一些必需的资源和条件.

第二,经济支持的方法.主要是围绕着通过动员组织和提供获取性服务的机会来提高妇女作为工作者和创收者的地位.

第三,提高意识与组织的方法.主要着眼于将妇女组织起来,进行获得更多资源的斗争,而不是被动的等待服务.(郑新蓉杜芳琴2000)

第四,"关系赋权"的方法.这种方法认为,权力并不是给予或取得,权力是通过在和其他人的互动时出现的.关系赋权的基本原理有四个要点:一是一个人永远不能只是一个赋权者,或者是一个需要赋权的人;二是每个人的能力的增长和释放都是在与他人的关系和互动中实现的.从关系的角度来理解赋权,每个参与其中的成员,不管其权力和特权是什么,都会意识到他或她都是这个赋权过程中的一个行动者和主体;三是这种赋权的意识促使人们产生一个共识,即人人都能够为知识的建构和社会变迁做贡献;四是在一个赋权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会改变,赋权总是相对的,互惠的.正因为赋权是一个互动,互惠的过程,每一个人都是这一互动关系中的主体.

(二)"赋权"与女性的权力参与

女性的权力参与,亦即女性参政,即指女性参与政治活动和政治机构,包括知政,议政,执政三个层面.女性参政概念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女性参政概念指女性关注和参与政治活动,诸如:关心国际事务,关心国家大政方针,关心妇女权益及社会公平,公正问题;参与政策,法律的制定和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等,即女性知政,议政.狭义的女性参政指女性执政,即女性掌握政权,包括担任各级政府,政党,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的领导人和管理者.

赋权对于女性的权力参与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它的主要目标是要打破传统的权力结构中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局面,使女性可以平等地享有一切权力,而赋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参与,也就是说,只有当女性群体普遍,广泛和深入地参与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之后,才有可能平等地享有一切权力.赋权妇女的过程是一个权力再分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参与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参政是参与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女性群体步入社会领域后较早提出的一个权力要求.

三,女性参政的现状与推进

伴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化的进程,尤其是在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颁布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的推动下,世界各国妇女参政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一)中国妇女参政现状简述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女性的政治意识不断增强,从政人数有所增加,议政能力与作用逐步提高,在国家政务和管理中的作用日渐凸显.女性参政呈现出洪波涌起,波浪式向前发展,稳步,缓慢演进的局面.

1,人大,政协中的女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对国家事务发挥着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作用.女性担任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委员,是参与决策的主要渠道.自1954年新中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女代表人数不断增加,稳中有升,偶尔有降.

政协女委员建国初期升降波动较大,至1983年以后稳步上升.见下面图表

图(一)历届全国人大女代表比例图示

图(二)历届全国政协女委员比例图示

资料来源: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编,《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学习辅导,202.130.245.40/chinese/2002/sep/197419.htm-2k

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中的女性

专门委员会

委员

女委员

百分比

九届

十届

九届

十届

九届

十届

民族委员会

23

26

2

4

8.7

15.4

法律委员会

19

24

3

12.5

内务司法委员会

20

26

3

4

15

15.4

教科文卫委员会

34

35

6

5

17.7

14.3

外事委员会

15

18

3

2

20

11.1

华侨委员会

26

20

4

4

15.4

20

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

21

28

6

5

28.6

17.9

农业与农村委员会

26

24

1

3

3.9

12.5

总计

184

201

25

30

13.6

14.9

九届,十届全国政协专门委员会中的女性

专门委员会

委员

女委员

百分比

九届

十届

九届

十届

九届

十届

提案委员会

34

45

3

4

14.7

8.9

经济委员会

61

62

6

7

9.8

11.3

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42

64

3

10

7.1

15.6

教科文卫委员会

63

92

6

14

9.5

15.2

社会和法制委员会

46

64

11

7

23.9

10.9

民族和宗教委员会

53

70

5

14

9.4

20

文史资料委员会

34

32

5

5

14.7

15.6

港澳台侨委员会

51

50

8

12

15.7

24

外事委员会

39

41

8

8

20.5

19.5

总计

423

520

57

81

13.5

15.6

资料来源: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妇女儿童状况:事实与数据》,2003年8月

2,政党中的女性

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民族党派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和作为参政党的各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参加政党活动,在政党中担任职务是女性参政的重要渠道.见下图:

各派中的女性

党派

主席

副主席

成员

百分比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何鲁丽

程志清,钮小明

21482

31.6

中国民主同盟

张梅颖

56274

35.7

中国民主建国会

张榕明

25218

28.3

中国农工

左焕琛

39106

46.7

九三学社

谢丽娟

29385

33.4

中国致公党

9759

44.7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林文漪

880

64.3

资料来源: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妇女儿童状况:事实与数据》2003年8月

3,女性参与基层民主管理

截止到2001年底,全国村委会成员中,女性占16%,全国城市居委会成员483,705人,其中女性286,105人,占成员总数的60%.(资料来源: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编,《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学习辅导.)

(1)高层领导中的女性

近年来,我国高层领导中的女性人数有所增加.到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中,有3位副委员长是女性;全国政协中有2位副主席是女性;国务院中有1位副总理是女性;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级领导班子中有女干部48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党政领导班子中有女干部56人;全国396个市(地,州,盟)党政领导班子中有女干部47人,2831个县(市,区,旗)党政领导班子中有女干部4353人.

总之,自''''95世界妇女大会以来,中国女性参政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但仍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诸如:权力结构中性别比不均衡,全国人大代表中女代表的比例没有达到联合国30%的要求;女干部职位与职务结构欠合理;领导者(包括女性领导)的性别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

(二)中国促进女性参政的行动

1,女性参政的政策和法律保障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已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妇女权益保障为主体,包括国家各种单行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各部门行政法规在内的一整套保护妇女权益和促进男女平等的政治法律体系,有力地保障了女性的政治权利.例如《妇女权益保障法》中规定:"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第八条),"妇女有权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第九条)"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十条),"国家积极培养和选拔女干部"(第十一条)等等.

自1990年至今,中共中央组织部先后召开了四次培养和选拔女干部座谈会和一次特别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的1995年至2000年,2001年至2010年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都将妇女参政作为妇女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1995年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提高女性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决策及管理的程度".2001年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在1995颁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基础上增加或细化了一些目标和措施,诸如"提高妇女参与行政管理的比例"."国家机关部(委)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盟)政府工作部门要有一半以上的领导班子配备女干部.正职或重要岗位女性数量要有较大的增加"."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要占一定比例"等.同时,在"国家宏观政策","法律和部门政策","社会宣传和培训"三个方面规定了17项具体策略措施.

2,健全女性参政的运作机制

在健全女性参政的运作机制方面,我国着重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深化改革,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女性参政提供稳定的物质基础.

第二,完善保障女性参政的立法和配套政策,加大执法的力度,确保相关政策的实施.

第三,努力加大教育投入,办好基础教育,保证九年义务教育期限内学龄童的入学,就学率,降低女童的辍学率,为提高女性参政意识和能力奠定基础.

第四,努力改变陈腐的社会性别文化,为女性参政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诸如,避免对"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观念的复制和进一步传播,提倡,鼓励女性对社会事务的关注和参与.

第五,建立有效的培训制度,提高女性的参政能力.

3,多渠道促进女性参政的策略

在中国,选拔干部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委任制,竞聘制和直选制.委任制,具体方法是自上而下地由上级组织部门提名,考查,任命.竞聘制,是公开招聘干部的方法,主要通过自荐,考试,组织部门考查等程序,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聘任干部.民主选举,是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的方式产生领导者.这三种方式往往并不单独使用,而是相互交叉,相互综合.中国妇女参政的推进工作,着重于根据不同的选拔干部方式发展不同的策略.诸如,针对任命制,侧重于推动决策部门加大选拔女干部的力度,规定比例;针对竞聘制,鼓励女性参与,培训竞聘能力,研究竞选策略;在民主选举中,抓住机遇,宣传发动,精心谋划等等.

(三)国外妇女参政现状简况

1,国会议员中的女性

1999年,世界各国女性国会议员的比例平均为12.8%,议员中女性比例达到或超过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行动纲要》中重申的30%目标的国家有(见下表)

国家

女性所占比例

实现时间

卢旺达

48.8%

2003年9月

瑞典

45.3%

2002年9月

丹麦

38.0%

2001年11月

芬兰

37.5%

2003年3月

荷兰

36.7%

2003年1月

挪威

36.4%

2001年9月

古巴

36.0%

2003年1月

比利时

35.3%

2003年5月

哥斯达黎加

35.1%

2002年2月

奥地利

33.9%

2002年11月

德国

32.2%

2002年9月

阿根廷

30.7%

2001年10月

冰岛

30.2%

2003年5月

莫桑比克

30.0%

1999年2月

(以上均为下院/单院比例)

自1995年以来,有6个国家第一次选举一名女性为议会发言人,它们是埃塞俄比亚(1995年),秘鲁(1995年),牙买加(1996年),马耳他(1996年)和波兰(1997年).(资料来源: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研究参考资料(十))

2,国家或政府首脑中的女性

目前,在国家和政府担任首脑的女性一共6位(女王除外),其中4位是1995年以后出任的,她们分别是孟加拉国总理(1996年6月执政),圭亚那总统(1997年当选),爱尔兰总统(1997年当选),斯里兰卡总统,总理(一对母女,母亲为总统,女儿为总理).(资料来源: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研究参考资料(十))

3,联合国机构中的女性

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来,联合国机构内部决策部门的女性有所增加.联合国五大机构都有了女性执行长官.在联合国各组织中,人口基金的女性任职人数最高,达到了50/50的性别比例.(资料来源:中国经济转型期促进妇女参政研究课题组《促进妇女参政研究报告》2001年3月.)

总的看来,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制定的《行动纲要》重申的在立法机构和决策要职中妇女占30%的比例,在世界许多地方远未实现.虽然国际社会和许多国家已经确认了女性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权利,但实际上,社会的经济,政治等关键性决定,尚缺乏妇女的实际影响,因而妇女所关注的问题尚未充分地表达,需要进一步促进权力和决策方面的性别均衡.

(四)国际社会对女性参政的推进

自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来,联合国,国际组织以及各国政府,政党,妇女组织,为推进女性参政做出了进一步的努力.

1,"会议"推动与基本共识

1997年,国际议会联盟(IPU)在印度新德里召开了题为"男女在政治上走向伙伴关系"的会议,并发表了《新德里宣言》.该宣言重申了妇女权利即人权的原则,提出了各国议会中女议员的比例应达到30%的意见,号召各国政党,国家与地方代议机构要为女性保留席位.宣言指出了劳动力市场和媒体中的性别歧视,希望媒体要展示女政治家的风采,认为有必要建立性别问题的专职国家机构和顾问团.(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文件,2000)

1997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美国纽约召开了题为"追求可持续增长与公正的管理制度"的国际会议.会议强调要消除妇女参与公共事务的各种障碍;在各级决策机构平衡两性人数,使女性占到总数的一半;增加国际资源的投入,为实现性别均衡目标创造条件.(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文件,2000)

1997年,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召开了第41届会议,重申制定和实施有关措施,切实解决妇女参与人数不足的问题,强调废除歧视性做法,采取积极行动.同年,联合国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召开了第16届会议,通过了关于妇女参与政治和公共生活的第23号一般性建议,强调缔约国有义务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妇女在政治和公共生活中的平等参与.(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文件,2000)

2000年5月,联合国召开特别大会,对5年来执行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行动纲要》的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提出进一步行动的建议.关于妇女参政,会议建议各国政府应加紧努力并致力于落实在行动上,保证不久的将来在所有领域和各个决策层面都有一定数目的妇女领导人;强调在男性中开展两性平等认识运动和性别培训,男女共同创造促进两性平等参与的机构文化;增加男女协调家庭和职业责任的措施,建立支持妇女职业发展和晋升的网络.

根据联合国有关文献的分析,通过以上种种努力,国际社会对女性参政有以下共识:

第一,参政是女性的基本人权,女性参政是社会公正,公平的前题.

第二,参政是女性意见得以表达,女性要求得到考虑的必要条件.

第三,女性参政是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的重要环节.

第四,女性参政是政党,政府的责任.

2,障碍因素分析

为了推进女性参政,许多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不同侧面分析妇女参政水平普遍低于男性的原因,提出了各种解释.

政治社会化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社会化过程中的刻板模式,诸如对男主外女主内角色的期待,男刚女柔性别气质的塑造等,使女性从孩提时代就缺乏对政治的兴趣,没有培养起政治特质和能力,不适合甚至排斥政治.

资源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女性的社会资源较为贫乏,弱化了女性在政治领域的竞争条件.诸如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和内容,职业地位与类别等,不利于女性参与到较高的权力领域.

角色冲突理论:这种观点认为,女性的家庭与工作角色常常出现冲突,一方面引起女性的内心冲突,另一方面来自家庭,社会对女性家庭角色的期待,造成在履行工作角色时的压力,导致女性参政的一定程度上的边缘性和"业余"性.

结构理论:这一理论强调政治体制和权力结构中的一些因素对女性参政的阻碍.诸如,政党和政治领袖对女性候选人在提名和竞选中的支持不力;权力结构中男性领导者的避嫌;选民和媒体对女性候选人缺乏信任等等.

发现这些障碍因素,对于排除障碍,促进女性参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女性群体所面临的参政障碍会有很大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

3,女性参政能力建设

教育和培训是改善女性参与决策状况,帮助妇女进入较高权力层面的有效方式.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有成效的妇女参政能力培训,一些国家还专门开展了针对领导人的性别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效.

墨西哥发起了针对地方和全国各级女公务员的培训;新加坡和意大利开展了针对行政官员的性别观点培训;乌拉圭和智利制定了妇女社区领导人培训方案;圭亚那成立了妇女领导研究所;伊朗举办了鼓励妇女参加选举和其他政治活动的培训;喀麦隆,科特迪瓦和几内亚在竞选期间进行了女候选人培训;芬兰开设了土著妇女教育项目,以增进其参与决策.(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文件,2000)

一些国家在大学中开设提高女性领导能力的课程,比如,英国北爱尔兰的尤斯塔人民学院开设了一系列提高女性领导能力的课程,内容包括领导风格,女性领导的参政障碍,角色模拟,公共演讲,在媒体中的形象等.(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文件,2000)

此外,许多国际组织和一些国家和非政府组织为提高女性参政能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培训,例如,美国和立陶宛的非政府合作,建立了"妇女企业领导人营地",培养青年妇女的领导能力;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越南提高妇女地位全国委员会合作,开展了题为"执行提高妇女地位全国行动计划能力建设"项目,培训内容包括竞选活动,表达技能以及拟定行动建议等.(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文件,2000)

根据对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的研究,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建立联盟,即在中央和地方政府,民间社团,私营部门之间建立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在女性参与决策的各个层面共同合作.

参与式讨论:案例分析

位于渤海之滨的某村,经济发展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全村人口325人,姓氏13个,其中赵,刘,于,滕为四大姓.解放后,该村先后换过五届村领导班子,核心领导先后由赵,于,刘三大姓氏的人轮流出任.1999年,村干部在大多数村民不知情的情况下,与某报社记者站签订了明显含有侵犯村民利益的土地承包合同,引起村民不满,于是,在几十名村民的联名下,该村开始了历史上第一次向上级乡镇上访,告状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女性参与的人数基本上与男性持平.活动的结果是乡里迫于村民的压力,于1999年12月罢免原来的村干部,用"海选"的方式在村民中民主选举4名村干部.

在准备选举阶段,最主要的活动是选举者和被选举者的资格认定.对于该村来讲,有一个问题就是已婚妇女有无必要像男人一样参加选举活动,尽管许多村民知道在法律上妇女享有同男人一样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在习惯的思维中,这种权力是可以由丈夫的,也就是说,选举的单位由个人变成了家庭,这样一来,妇女的权力就被剥夺了.后经有关部门和选举组织者做工作(并非出于妇女们自身的要求),全村82名已婚妇女最终获得了选举的权利和机会.与上面上访,告状不同的是,在这一阶段拉选票时,妇女很少参与,有的妇女认为:"选就选嘛,干嘛还搞这些猫腻".

在选举阶段,全村共有选民237人,其中女性111人,选举时落实到选民168人,其中女性60人,而男性除个别有事,有病不能到场外,其余全部到场.在这一过程中,有18人参与竞选并发表"施政纲领",当其中唯一的一位女性张金花在发表施政演说时,下面不时有讨论声:"刘连庆家里想当村长,她行吗","咱这块方圆十里八村的都没有一个女的(村长),我看她不行","只要能看好孩子做好饭就是好媳妇,凑什么老爷们的热闹","又要养鸡,又要当官她顾得过来吗"中午开始投票时,有14位妇女为给孩子准备午饭或别的原因中途退场,没有参加.

选举后统计阶段,在选举出的7名村干部候选人中,张金花获得10张选票,是获得选票最少的候选人.在分析其原因时,张金花说:"最主要还是因为我是个妇女,在农村,妇女还是不行,不过我没想到最后得这么少选票."作为丈夫的刘连庆显得比妻子还沮丧,他说:"我真没想到她得到这么少票,不是我说,她这个人(办事)有股劲头,让她干准行."需要说明的是,在张金花竞选的过程中,她丈夫给了她很多的鼓励和支持.

一点说明:该村历史上五届领导班子中有过2位女性,都是由上级直接任命的.1993年以后,河北省先后出台了农村村民自治条例和民主选举的执行条例.理论上说这不仅为村民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提供了法律保证,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为妇女行使政治权利,参与村务管理及决策提供了机会.但是,目前的情况却是该村女性村干部的数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因为村干部绝对数量的减少等原因,从村的领导班子中消失了.

讨论题:

女性参政范文篇4

关键词:民主政治;女性参政;困境

1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

1.1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成就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掌握政权,实现全社会普遍的、理性的、程序化的政治参与。早在《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列宁在领导创建苏维埃政权时,始终把民主问题与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说“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显然,争得和发展民主,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命运;民主的发展状况,也直接反映着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我们党历来重视民主政治的建设,尊重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以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探求我国的民主建设之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孜孜以求,做出了鲜明的回答。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提出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使它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政治发展目标。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达到了这个目标,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使中国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1956年党的“八大”及时地提出了进一步扩大民主生活、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任务,这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航向。根据我国社会关系的新变化,提出了两类矛盾学说,强调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主题;还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文艺、统战方面的民主原则以及民主讨论、批评教育的民主方法;并对党内发扬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对干部的监督、反对官僚主义等进行探讨,提出要努力创造一种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这为推动民主制度建设、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建设民主政治提到战略高度,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被“”打断了的民主进程,取得了显著成就。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我国实际结合起来,总结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主张通过改革逐步实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管理和社会生活的民主化;进一步论述了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关系,强调必须坚持和不断改善党的领导,正确界定党和国家的职能,用党内民主来推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民主;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牢牢把握民主政治建设的正确方向,既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西方的“和平演变”,也要抵制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要以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完善民主监督,防止和铲除腐败等等。这些理论理清了发展民主政治的基本思路,回答了当代我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系列问题,使人们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如今,在以为代表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政治体制改革在保持政局总体稳定的条件下逐步深入,国家与社会的权力关系得到了积极的调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得到了加强;宪法的权威得到了维护;政府机构改革、司法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基层民主建设有了积极进展;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框架初步形成,民主与法制获得了新的统一;同时,社会各个主体得到了相当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公民的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参政渠道不断拓宽,政治参与的程度不断提高。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卓有成效的。

1.2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尚须完善

然而,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要受到现实的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条件的制约,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经济文化愈落后,发展民主政治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愈不成熟,建设的过程也就愈长。我国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所以,尽管我们奋斗了五十多年,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却决不意味着我们的民主制度以及它的实际执行已经非常完善。恰恰相反,距离高度民主还很远,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得并不理想,如民主机制不健全、公民政治参与不充分等,尚须完善。

2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水平下女性参政面临的现实困境

由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还不完善,存在上述问题,所以在当前民主政治水平下,我国女性参政面临一系列困境。

2.1公共政策和立法中存在不利于妇女参政的某些规定

妇女参政需要广泛的社会基础和配套政策,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国虽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培养选拔女干部的政策体系,但还存在着政策本身或政策之间互相矛盾的问题,以及执行中的问题。在实现妇女参政的立法上也存在诸如参与途径和形式规定不具体、义务主体模糊等漏洞,对侵犯妇女参与权的违法行为界定不清,缺乏应有的保障机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行就业政策、土地政策、计划生育政策、社会保障政策、退休政策对妇女参政均有一定制约作用,例如:国务院关于男女退休年龄的规定(男60,女55),减少了妇女进一步提升的机会,造成女性人力资源的浪费;出嫁女的土地权力问题、社会保障中女职工生育保险问题、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女职工下岗多等问题不解决,都会影响到女性的发展,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妇女参政。

2.2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制度不完善

由于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不完善,使得现有培养选拔女干部政策的力度不够,政策不够细化,软条件多,硬条件少,缺乏可操作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干部选拔时留给女性的门口窄,培养不够,女性成长空间狭小。又由于人事制度的不规范、不透明、不确定性,滋长了干部选拔中的腐败现象,社会公正和公平受到挑战,特别在以男性为主的权利圈子里,女性较少能进入那样的关系网,组织部门和妇联促进妇女参政的权威性在减弱。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偿进行素质培训的观念淡薄,妇女的机会相对减少,计划经济式的比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陷于尴尬境地,只能在行政所能干预的党政机关及基层单位的党组织中实施,且范围越来越窄。而按比例走上领导岗位的女干部,有时并不一定为妇女说话,从而在妇女群众中丧失威信,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这里面有自身的因素,但民主政治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一些选拔任用政策和措施,如挂职煅练、干部培训等,不能充分考虑妇女的特殊需求,现有的一些考核考试方式不能真正做到以实绩论英雄,真正发现人才,让平者让,庸者下,能者上等,也是阻碍妇女干部发展的一个原因。另外,在实现妇女参政的立法上也存在疏漏,如参与途径和形式规定不具体,对侵犯妇女参与权的违法行为界定不清,缺乏保障制度。

2.3妇女参政缺少强有力的制约监督机制

女性参政范文篇5

关键词:女性;和谐政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995年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要求女性在积极权力机构中的比例在2000年实现30%,此后对女性参政的研究逐渐加强了。但是,目前对女性政治参与的意义的理解还比较肤浅,主要着眼于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促进民主以及提高管理水平等。[1]随着新女性参政意识和在权力机构中所起作用的加强,传统政治将发生巨大的变革,正如西欧一位女性从政者指出的那样:“女人使政治世界人性化了。”那么,新女性大量参政会给政治带来什么变化?政治与女性有什么密切联系?女性参政需要什么样的环境?如何突破女性参政瓶颈?这一系列问题就需要认真研究了。

一、男性与女性主导的政治的差异

中国的传统文化似乎不主张女性参政。周易中说“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2]周武王说他有能治理国家的大臣十人,孔子在评论这事时说:“有妇人焉,九人而已。”[3]后来学者经常以男女平等为依据,认为这是完全错误的。其实男女平等并不意味着男女完全相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4]男性和女性根据性别特点的差异在不同时期发挥不同的职能作用,可以互相取长补短,这对社会发展是有利的。在特定的时期,需要男性主导政治局面时,就应该根据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和心理差异让男性主导政治局面。当然当需要发挥女性执政的优势时,也不应该把女人执政称为“雌鸡司晨”,应该加强女性参政的力度,提高女性参政的质量。

男性有阳刚之气,更具理性,粗犷果断,争强好胜。男性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执政有利于解决激烈的矛盾冲突,在错综复杂的局面中更容易解决主要矛盾,那么在国内外斗争激烈时和局面错综复杂无法兼顾各个方面时应该注重发挥男性执政的优势。在与下属相处时,男性往往给人敬畏的感觉,容易强迫别人服从,容易统一意志。男性执政的优点在战争状态中能够充分表现出来。但是,男性的特点也使其执政时容易忽视细节问题,甚至会严重影响少数派的利益,在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时,容易更加关注效率问题,从而可能在特定时期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弱势群体利益的维护。

女性有阴柔之美,更具爱心和耐心,细腻周到,平易近人。女性能够用微笑和关爱征服公众。美国第一夫人劳拉在911事件之后用她镇定和慈爱的笑容让美国大众得到安慰,看到希望。女性有母爱的天性,她们参政时能够与人为善,使下属能够愉快地服从工作安排,而且更容易考虑各方面的利益。有专家说妇女从政“不是出于权欲,而是为了改变事物。”她们由于不太受权欲的引导,更容易通过正当的途径和程序达到相应的职位和荣誉,而不是不择手段。而且,女性领导在参政时表现的公仆意识、勤政廉政、自律自控、奉献精神和人格魅力容易得到认同,从而改变政府形象,提升妇女地位,维护自己的尊严。但是女性容易受感情因素的干扰,过分细腻会造成在错综复杂的局面中有时抓主要矛盾不够果断,对下属往往缺少强有力的领导手段,容易爱偏见的影响等。

可见,男性和女性主导的政治各有长短,在同一时期应该发挥男性和女性各自的参政优势,优势互补;在不同时期主导者应有所区别。不过这里据说的男性和女性的差异是就一般情况来说的,不仅有很多例外,而且经过努力可以战胜其不足。

二、和谐社会的政治需要女性参与

要解决女性参政问题还要弄清一个关键问题:是女性需要参政还是政治需要女性?

男性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他们的心理特点决定男性往往对政治有极大的热情;女性对政治却没有这么热情,她们没有天生的参政需要。从维护妇女利益方面看,女性是需要政治保护的,但从心理因素讲,女性又是不需要参政的,这一矛盾导致妇女的依赖心理和对政治的排斥。可见,女性参政的主动性不强,再加上生理和家庭等因素,如果不确定女性在权力机构中的最低比例并且不采取其它措施,必然导致女性参政程度的下降。

那么政治是否需要女性参与呢?当然从保护妇女利益的角度看,需要女性参政来更好在保护自己的利益,从政治的角度看,也需要女性参政来改善政治局面。政治的内涵非常丰富,不仅包括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还有其它内涵。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说:“政治是众人之善”,孙中山也有过类似的说法,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5]可见,政治既有斗争的一面,也有和谐的一面,和谐社会的政治是“众人之事”,需要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女性在这方面能够发挥特有的作用。男性政治中的理性因素容易加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的观念,在政治行为中争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在发生矛盾冲突时以实力为基础确定利益的平衡点,忽视弱势群体利益,当情况变化平衡打破后又会重新斗争再妥协,这与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不吻合的。和谐社会中每个人的正当利益都应该受到维护,而从上面的分析看单纯靠理性无法保证社会的稳定,无法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超越的这种政治困境需要女性在政治上充分发挥广泛的爱心。政治需要女性,离开女性参与,就不能开创和谐社会的政治局面。

总之,和谐社会的政治需要有效的女性参与,而女性对政治的热情却不是天生的,再加上其它不利因素,女性参政不能自发地加强,要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就必须自觉采取措施提高女性参政水平。

三、女性参政水平体现民主的程度

在封建专制时代,政治充满暴力和血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6]女性不仅难以参政,日常生活也受到种种限制。进入民主时期,是不是女性都可以自由地参政呢?

如果民主不完善,会出现“多数人的暴政”,多数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无视少数人的正当权益,简单地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由多数人对少数人实施暴政。由于每个人都随时可能变成少数人的一员,社会关系非常紧张,人们在不自由的政治环境下生活,需要不断用强制手段迫使被压迫者服从,最终会导致独裁。在这种情况下,女性无疑也无法自由地参政。

只有完善的民主才能保证女性充分地参政,也只能女性充分参政才能保证政治的稳定。这时,不是简单的少数服从多数,而是会充分尊重每个公民的正当利益,每个人都有自由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有保留自己不同意见的权利,女性的政治权益也受到充分保护。这时,女性参政保护每个人的利益,各方面利益的实现也会促进女性参政。人们在完善的民主政治环境下,对强权的需要减少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不能强迫公众统一意志,不能再依靠敬畏感让公众服从。女性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在政治上会更受欢迎,会有更多执政的机会。

总之,女性只有在完善的民主制度下才能自由地参政,女性参政水平也体现了民主的程度。

四、突破女性参政瓶颈的几个建议

目前我国女性参政的数量和质量状况都有待改善。领导岗位女干部比例偏低,2002年,女性领导干部在省部级以上、地厅级和县处级分别占8.3%、11.7%和16.1%。在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中,女性成员比例也比较低。2003年底全国村委会成员中女性不足20%,村委会主任中女性比例只有1%。同时,现任女领导干部存在“五多五少”,即年纪大的多,年纪轻的少;副职多,正职少;虚职多,实职少;群团部门多,党政主干线和经济主战场少;机关党委书记和纪检组长多,正副职领导干部少。

为解决这一问题,专家学者提出了一系列方案,在这里不再赘述,只是再强调几个方面。首先,必须改变确定比例会影响民主的观点。女性对政治的热情不如男性那么强烈,如果不采取支持的措施必然导致女性参政比例远低于男性,最终导致男性对女性的实际上的统治权,这也是不完善的民主。完善的民主要照顾各方面人的合理权利,就需要对弱势群体采取保护措施。其实,必须改变经济地位决定参政水平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7]有的学者由此得出结论说只有女性收入提高后才能改善参政水平,从而认为现在还不能加强女性参政水平。封建社会末期资本家非常有钱却没有相应的政治权益,可见经济地位与参政水平没有必然联系。由于种种原因,女性的收入水平比男性的要低,不能由此认为要等女性经济地位提高了再提高女性参政水平。第三,必须防止女性缺点影响政治工作。一方面要提高女性的理性控制水平等,提高女性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继续注意发挥男性在政治上的长处,互相取长补短。

综上所述,女性的特点决定加强女性参政水平是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政治要求,体现了民主的发展程度,也促进民主的发展,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女性参政水平。要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请“分一半权力给女人,分一半家务给男人”。

参考文献:

[1]董以红,我国女性政治参与研究综述,宁波党校学报,2004(6)

[2]周易·家人

[3]论语·泰伯

[4]论语·子路

[5]孙中山选集(下),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61页

女性参政范文篇6

关键词:民主政治;女性参政;困境

1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

1.1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成就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掌握政权,实现全社会普遍的、理性的、程序化的政治参与。早在《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列宁在领导创建苏维埃政权时,始终把民主问题与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说“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显然,争得和发展民主,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命运;民主的发展状况,也直接反映着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我们党历来重视民主政治的建设,尊重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以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探求我国的民主建设之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孜孜以求,做出了鲜明的回答。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提出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使它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政治发展目标。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达到了这个目标,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使中国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1956年党的“八大”及时地提出了进一步扩大民主生活、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任务,这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航向。根据我国社会关系的新变化,提出了两类矛盾学说,强调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主题;还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文艺、统战方面的民主原则以及民主讨论、批评教育的民主方法;并对党内发扬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对干部的监督、反对官僚主义等进行探讨,提出要努力创造一种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这为推动民主制度建设、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建设民主政治提到战略高度,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被“”打断了的民主进程,取得了显著成就。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我国实际结合起来,总结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主张通过改革逐步实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管理和社会生活的民主化;进一步论述了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关系,强调必须坚持和不断改善党的领导,正确界定党和国家的职能,用党内民主来推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民主;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牢牢把握民主政治建设的正确方向,既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西方的“和平演变”,也要抵制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要以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完善民主监督,防止和铲除腐败等等。这些理论理清了发展民主政治的基本思路,回答了当代我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系列问题,使人们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如今,在以为代表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政治体制改革在保持政局总体稳定的条件下逐步深入,国家与社会的权力关系得到了积极的调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得到了加强;宪法的权威得到了维护;政府机构改革、司法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基层民主建设有了积极进展;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框架初步形成,民主与法制获得了新的统一;同时,社会各个主体得到了相当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公民的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参政渠道不断拓宽,政治参与的程度不断提高。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卓有成效的。

1.2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尚须完善

然而,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要受到现实的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条件的制约,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经济文化愈落后,发展民主政治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愈不成熟,建设的过程也就愈长。我国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所以,尽管我们奋斗了五十多年,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却决不意味着我们的民主制度以及它的实际执行已经非常完善。恰恰相反,距离高度民主还很远,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得并不理想,如民主机制不健全、公民政治参与不充分等,尚须完善。

2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水平下女性参政面临的现实困境

由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还不完善,存在上述问题,所以在当前民主政治水平下,我国女性参政面临一系列困境。

2.1公共政策和立法中存在不利于妇女参政的某些规定

妇女参政需要广泛的社会基础和配套政策,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国虽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培养选拔女干部的政策体系,但还存在着政策本身或政策之间互相矛盾的问题,以及执行中的问题。在实现妇女参政的立法上也存在诸如参与途径和形式规定不具体、义务主体模糊等漏洞,对侵犯妇女参与权的违法行为界定不清,缺乏应有的保障机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行就业政策、土地政策、计划生育政策、社会保障政策、退休政策对妇女参政均有一定制约作用,例如:国务院关于男女退休年龄的规定(男60,女55),减少了妇女进一步提升的机会,造成女性人力资源的浪费;出嫁女的土地权力问题、社会保障中女职工生育保险问题、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女职工下岗多等问题不解决,都会影响到女性的发展,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妇女参政。

2.2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制度不完善

由于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不完善,使得现有培养选拔女干部政策的力度不够,政策不够细化,软条件多,硬条件少,缺乏可操作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干部选拔时留给女性的门口窄,培养不够,女性成长空间狭小。又由于人事制度的不规范、不透明、不确定性,滋长了干部选拔中的腐败现象,社会公正和公平受到挑战,特别在以男性为主的权利圈子里,女性较少能进入那样的关系网,组织部门和妇联促进妇女参政的权威性在减弱。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偿进行素质培训的观念淡薄,妇女的机会相对减少,计划经济式的比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陷于尴尬境地,只能在行政所能干预的党政机关及基层单位的党组织中实施,且范围越来越窄。而按比例走上领导岗位的女干部,有时并不一定为妇女说话,从而在妇女群众中丧失威信,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这里面有自身的因素,但民主政治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一些选拔任用政策和措施,如挂职煅练、干部培训等,不能充分考虑妇女的特殊需求,现有的一些考核考试方式不能真正做到以实绩论英雄,真正发现人才,让平者让,庸者下,能者上等,也是阻碍妇女干部发展的一个原因。另外,在实现妇女参政的立法上也存在疏漏,如参与途径和形式规定不具体,对侵犯妇女参与权的违法行为界定不清,缺乏保障制度。

2.3妇女参政缺少强有力的制约监督机制

女性参政范文篇7

关键词:民主政治;女性参政;困境

1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

1.1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成就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掌握政权,实现全社会普遍的、理性的、程序化的政治参与。早在《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列宁在领导创建苏维埃政权时,始终把民主问题与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说“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显然,争得和发展民主,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命运;民主的发展状况,也直接反映着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我们党历来重视民主政治的建设,尊重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以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探求我国的民主建设之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孜孜以求,做出了鲜明的回答。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提出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使它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政治发展目标。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达到了这个目标,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使中国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1956年党的“八大”及时地提出了进一步扩大民主生活、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任务,这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航向。根据我国社会关系的新变化,提出了两类矛盾学说,强调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主题;还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文艺、统战方面的民主原则以及民主讨论、批评教育的民主方法;并对党内发扬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对干部的监督、反对官僚主义等进行探讨,提出要努力创造一种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这为推动民主制度建设、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建设民主政治提到战略高度,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被“”打断了的民主进程,取得了显著成就。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我国实际结合起来,总结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主张通过改革逐步实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管理和社会生活的民主化;进一步论述了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关系,强调必须坚持和不断改善党的领导,正确界定党和国家的职能,用党内民主来推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民主;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牢牢把握民主政治建设的正确方向,既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西方的“和平演变”,也要抵制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要以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完善民主监督,防止和铲除腐败等等。这些理论理清了发展民主政治的基本思路,回答了当代我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系列问题,使人们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如今,在以为代表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政治体制改革在保持政局总体稳定的条件下逐步深入,国家与社会的权力关系得到了积极的调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得到了加强;宪法的权威得到了维护;政府机构改革、司法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基层民主建设有了积极进展;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框架初步形成,民主与法制获得了新的统一;同时,社会各个主体得到了相当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公民的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参政渠道不断拓宽,政治参与的程度不断提高。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卓有成效的。

1.2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尚须完善

然而,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要受到现实的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条件的制约,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经济文化愈落后,发展民主政治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愈不成熟,建设的过程也就愈长。我国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所以,尽管我们奋斗了五十多年,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却决不意味着我们的民主制度以及它的实际执行已经非常完善。恰恰相反,距离高度民主还很远,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得并不理想,如民主机制不健全、公民政治参与不充分等,尚须完善。2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水平下女性参政面临的现实困境

由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还不完善,存在上述问题,所以在当前民主政治水平下,我国女性参政面临一系列困境。

2.1公共政策和立法中存在不利于妇女参政的某些规定

妇女参政需要广泛的社会基础和配套政策,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国虽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培养选拔女干部的政策体系,但还存在着政策本身或政策之间互相矛盾的问题,以及执行中的问题。在实现妇女参政的立法上也存在诸如参与途径和形式规定不具体、义务主体模糊等漏洞,对侵犯妇女参与权的违法行为界定不清,缺乏应有的保障机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行就业政策、土地政策、计划生育政策、社会保障政策、退休政策对妇女参政均有一定制约作用,例如:国务院关于男女退休年龄的规定(男60,女55),减少了妇女进一步提升的机会,造成女性人力资源的浪费;出嫁女的土地权力问题、社会保障中女职工生育保险问题、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女职工下岗多等问题不解决,都会影响到女性的发展,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妇女参政。

2.2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制度不完善

由于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不完善,使得现有培养选拔女干部政策的力度不够,政策不够细化,软条件多,硬条件少,缺乏可操作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干部选拔时留给女性的门口窄,培养不够,女性成长空间狭小。又由于人事制度的不规范、不透明、不确定性,滋长了干部选拔中的腐败现象,社会公正和公平受到挑战,特别在以男性为主的权利圈子里,女性较少能进入那样的关系网,组织部门和妇联促进妇女参政的权威性在减弱。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偿进行素质培训的观念淡薄,妇女的机会相对减少,计划经济式的比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陷于尴尬境地,只能在行政所能干预的党政机关及基层单位的党组织中实施,且范围越来越窄。而按比例走上领导岗位的女干部,有时并不一定为妇女说话,从而在妇女群众中丧失威信,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这里面有自身的因素,但民主政治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一些选拔任用政策和措施,如挂职煅练、干部培训等,不能充分考虑妇女的特殊需求,现有的一些考核考试方式不能真正做到以实绩论英雄,真正发现人才,让平者让,庸者下,能者上等,也是阻碍妇女干部发展的一个原因。另外,在实现妇女参政的立法上也存在疏漏,如参与途径和形式规定不具体,对侵犯妇女参与权的违法行为界定不清,缺乏保障制度。

2.3妇女参政缺少强有力的制约监督机制

女性参政范文篇8

关键词:民主政治;女性参政;困境

1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

1.1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成就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掌握政权,实现全社会普遍的、理性的、程序化的政治参与。早在《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列宁在领导创建苏维埃政权时,始终把民主问题与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说“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显然,争得和发展民主,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命运;民主的发展状况,也直接反映着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我们党历来重视民主政治的建设,尊重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以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探求我国的民主建设之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孜孜以求,做出了鲜明的回答。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提出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使它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政治发展目标。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达到了这个目标,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使中国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1956年党的“八大”及时地提出了进一步扩大民主生活、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任务,这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航向。根据我国社会关系的新变化,提出了两类矛盾学说,强调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主题;还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文艺、统战方面的民主原则以及民主讨论、批评教育的民主方法;并对党内发扬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对干部的监督、反对官僚主义等进行探讨,提出要努力创造一种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这为推动民主制度建设、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建设民主政治提到战略高度,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被“”打断了的民主进程,取得了显著成就。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我国实际结合起来,总结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主张通过改革逐步实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管理和社会生活的民主化;进一步论述了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关系,强调必须坚持和不断改善党的领导,正确界定党和国家的职能,用党内民主来推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民主;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牢牢把握民主政治建设的正确方向,既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西方的“和平演变”,也要抵制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要以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完善民主监督,防止和铲除腐败等等。这些理论理清了发展民主政治的基本思路,回答了当代我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系列问题,使人们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如今,在以为代表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政治体制改革在保持政局总体稳定的条件下逐步深入,国家与社会的权力关系得到了积极的调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得到了加强;宪法的权威得到了维护;政府机构改革、司法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基层民主建设有了积极进展;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框架初步形成,民主与法制获得了新的统一;同时,社会各个主体得到了相当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公民的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参政渠道不断拓宽,政治参与的程度不断提高。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卓有成效的。

1.2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尚须完善

然而,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要受到现实的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条件的制约,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经济文化愈落后,发展民主政治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愈不成熟,建设的过程也就愈长。我国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所以,尽管我们奋斗了五十多年,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却决不意味着我们的民主制度以及它的实际执行已经非常完善。恰恰相反,距离高度民主还很远,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得并不理想,如民主机制不健全、公民政治参与不充分等,尚须完善。

2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水平下女性参政面临的现实困境

由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还不完善,存在上述问题,所以在当前民主政治水平下,我国女性参政面临一系列困境。

2.1公共政策和立法中存在不利于妇女参政的某些规定

妇女参政需要广泛的社会基础和配套政策,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国虽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培养选拔女干部的政策体系,但还存在着政策本身或政策之间互相矛盾的问题,以及执行中的问题。在实现妇女参政的立法上也存在诸如参与途径和形式规定不具体、义务主体模糊等漏洞,对侵犯妇女参与权的违法行为界定不清,缺乏应有的保障机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行就业政策、土地政策、计划生育政策、社会保障政策、退休政策对妇女参政均有一定制约作用,例如:国务院关于男女退休年龄的规定(男60,女55),减少了妇女进一步提升的机会,造成女性人力资源的浪费;出嫁女的土地权力问题、社会保障中女职工生育保险问题、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女职工下岗多等问题不解决,都会影响到女性的发展,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妇女参政。

2.2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制度不完善

由于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不完善,使得现有培养选拔女干部政策的力度不够,政策不够细化,软条件多,硬条件少,缺乏可操作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干部选拔时留给女性的门口窄,培养不够,女性成长空间狭小。又由于人事制度的不规范、不透明、不确定性,滋长了干部选拔中的腐败现象,社会公正和公平受到挑战,特别在以男性为主的权利圈子里,女性较少能进入那样的关系网,组织部门和妇联促进妇女参政的权威性在减弱。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偿进行素质培训的观念淡薄,妇女的机会相对减少,计划经济式的比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陷于尴尬境地,只能在行政所能干预的党政机关及基层单位的党组织中实施,且范围越来越窄。而按比例走上领导岗位的女干部,有时并不一定为妇女说话,从而在妇女群众中丧失威信,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这里面有自身的因素,但民主政治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一些选拔任用政策和措施,如挂职煅练、干部培训等,不能充分考虑妇女的特殊需求,现有的一些考核考试方式不能真正做到以实绩论英雄,真正发现人才,让平者让,庸者下,能者上等,也是阻碍妇女干部发展的一个原因。另外,在实现妇女参政的立法上也存在疏漏,如参与途径和形式规定不具体,对侵犯妇女参与权的违法行为界定不清,缺乏保障制度。

2.3妇女参政缺少强有力的制约监督机制

女性参政范文篇9

保证女性参政的质量需要提高女性受教育程度女大学生群体较之其他体制外女性群体对政治的关心度更高。近年来,在校女大学生、女研究生数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但相对于男性来说仍显弱势。女性受教育的范围越来越广,受教育的层次也越来越高。而中国女性参政的广度和深度也随之改变,仅可统计的全国女干部数量,其比例已接近干部队伍的40%。教育使女性走出愚昧走出狭隘,教育使女性懂得政治懂得自我,教育也使女性提高政治认知增强参政竞争力。

政治参与要求下女性高等教育环境的路径优化

虽然在教育水平和教育广度上女性与男性的差距越来越小,但是现有的高等教育体制中,关于先进性别文化的教育仍微乎其微。只有在少数专门的女子学院或者系科设有女性学或者社会性别课程,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还需在社会活动中逐渐习得性别认识。如果缺乏一定的判别能力,很容易导致学生错误的社会性别认知,甚至带来少部分女生错误的自我定位。因此,需要重视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性别教育,为女性提供更好的高等教育环境。

(一)教师对学生进行健康的性别文化导向首先教师要改变诸如男尊女卑、男高女低、男强女弱、男主女从等对男女两性的传统偏见和角色定型,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和教育。现在的大学生接触的知识绝不仅停留在考试的知识,容易吸收多元的社会知识。因此,应不断培养高校教师群体的先进社会性别意识,并逐渐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同时也需要提高家长的社会性别觉悟,改变教科书性别角色定型倾向;利用报刊媒体来让平等、和谐的先进性别文化占领大众文化阵地,让平等和谐的性别文化观念深入人心,真正地发挥先进性别文化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指导和影响作用。

(二)高校适当开设社会性别和女性参政的课程和讲座社会性别观念是在公民的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如果没有专门教育或者有意向的导引,它会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而呈现出不确定的发展趋向。在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结果中,比如关于“妇女回家”、“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认识就出现回潮现象,甚至一部分大学生也秉持这种观点。因此,帮助更多的男女大学生树立客观正确的性别认知和社会价值观念刻不容缓。现今大学生就业的热门选择是参加公务员考试,因此可以开设专门的选修课程,对于有意愿有能力又积极关心政治的一部分同学进行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能力的学习,可以减少在实际工作中学习的成本,尽量减少实际中女性参政的困难以及障碍。另外,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在职的女领导干部到高校开设讲座或者交流,增进女学生对参政的了解。

(三)高校加强对社会科学专业学生的调研资助在参政群体中,除了专业技术岗位人才外,大部分公务人员的专业要求是人文社科类,而人文社科类的学生更需要走进社会实践来加强理论知识的运用。但是从经费和经验上来说,需要学校提供一定的帮助。资金上,可以通过学校评审每年资助一部分学生实践小组进行社会调研,经验上,可以实行学校和相关机关部门的合作,由有经验的教师和有经验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共同指导学生的相关活动,调研成果由学校和政府帮助发表。

女性参政范文篇10

关键词:民主政治;女性参政;困境

1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

1.1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成就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掌握政权,实现全社会普遍的、理性的、程序化的政治参与。早在《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列宁在领导创建苏维埃政权时,始终把民主问题与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说“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显然,争得和发展民主,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命运;民主的发展状况,也直接反映着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我们党历来重视民主政治的建设,尊重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以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探求我国的民主建设之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孜孜以求,做出了鲜明的回答。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提出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使它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政治发展目标。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达到了这个目标,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使中国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1956年党的“八大”及时地提出了进一步扩大民主生活、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任务,这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航向。根据我国社会关系的新变化,提出了两类矛盾学说,强调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主题;还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文艺、统战方面的民主原则以及民主讨论、批评教育的民主方法;并对党内发扬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对干部的监督、反对官僚主义等进行探讨,提出要努力创造一种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这为推动民主制度建设、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建设民主政治提到战略高度,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被“”打断了的民主进程,取得了显著成就。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我国实际结合起来,总结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主张通过改革逐步实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管理和社会生活的民主化;进一步论述了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关系,强调必须坚持和不断改善党的领导,正确界定党和国家的职能,用党内民主来推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民主;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牢牢把握民主政治建设的正确方向,既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西方的“和平演变”,也要抵制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要以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完善民主监督,防止和铲除腐败等等。这些理论理清了发展民主政治的基本思路,回答了当代我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系列问题,使人们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如今,在以为代表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政治体制改革在保持政局总体稳定的条件下逐步深入,国家与社会的权力关系得到了积极的调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得到了加强;宪法的权威得到了维护;政府机构改革、司法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基层民主建设有了积极进展;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框架初步形成,民主与法制获得了新的统一;同时,社会各个主体得到了相当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公民的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参政渠道不断拓宽,政治参与的程度不断提高。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卓有成效的。

1.2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尚须完善

然而,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要受到现实的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条件的制约,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经济文化愈落后,发展民主政治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愈不成熟,建设的过程也就愈长。我国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所以,尽管我们奋斗了五十多年,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却决不意味着我们的民主制度以及它的实际执行已经非常完善。恰恰相反,距离高度民主还很远,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得并不理想,如民主机制不健全、公民政治参与不充分等,尚须完善。2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水平下女性参政面临的现实困境

由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还不完善,存在上述问题,所以在当前民主政治水平下,我国女性参政面临一系列困境。

2.1公共政策和立法中存在不利于妇女参政的某些规定

妇女参政需要广泛的社会基础和配套政策,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国虽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培养选拔女干部的政策体系,但还存在着政策本身或政策之间互相矛盾的问题,以及执行中的问题。在实现妇女参政的立法上也存在诸如参与途径和形式规定不具体、义务主体模糊等漏洞,对侵犯妇女参与权的违法行为界定不清,缺乏应有的保障机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行就业政策、土地政策、计划生育政策、社会保障政策、退休政策对妇女参政均有一定制约作用,例如:国务院关于男女退休年龄的规定(男60,女55),减少了妇女进一步提升的机会,造成女性人力资源的浪费;出嫁女的土地权力问题、社会保障中女职工生育保险问题、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女职工下岗多等问题不解决,都会影响到女性的发展,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妇女参政。

2.2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制度不完善

由于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不完善,使得现有培养选拔女干部政策的力度不够,政策不够细化,软条件多,硬条件少,缺乏可操作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干部选拔时留给女性的门口窄,培养不够,女性成长空间狭小。又由于人事制度的不规范、不透明、不确定性,滋长了干部选拔中的腐败现象,社会公正和公平受到挑战,特别在以男性为主的权利圈子里,女性较少能进入那样的关系网,组织部门和妇联促进妇女参政的权威性在减弱。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偿进行素质培训的观念淡薄,妇女的机会相对减少,计划经济式的比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陷于尴尬境地,只能在行政所能干预的党政机关及基层单位的党组织中实施,且范围越来越窄。而按比例走上领导岗位的女干部,有时并不一定为妇女说话,从而在妇女群众中丧失威信,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这里面有自身的因素,但民主政治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一些选拔任用政策和措施,如挂职煅练、干部培训等,不能充分考虑妇女的特殊需求,现有的一些考核考试方式不能真正做到以实绩论英雄,真正发现人才,让平者让,庸者下,能者上等,也是阻碍妇女干部发展的一个原因。另外,在实现妇女参政的立法上也存在疏漏,如参与途径和形式规定不具体,对侵犯妇女参与权的违法行为界定不清,缺乏保障制度。

2.3妇女参政缺少强有力的制约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