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8 11:14: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职生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职生

提高高职生文学欣赏能力

《文学欣赏》是一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这门课程旨在通过了解文学作品的阅读赏析的基本方法以及中外文学史常识,中外重要文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来培养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大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及审美能力等,进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

一、提高高职生文学欣赏能力的意义

1.培养爱好兴趣,陶冶情操提高高职生的文学欣赏能力,不但可以陶冶高职生的情感及培养高职生的兴趣爱好,而且还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精神的放松,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学习效率,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我认为文学教育的第一件要事是养成高尚纯正的趣味”,[1]275“文学的修养可以说就是趣味的修养”。[1]253至于如何养成高尚纯正的趣味,朱光潜先生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多玩味第一流的文学作品。当然第一流的文学作品需要学生有相应的欣赏能力。

2.提高审美能力,满足需求提高高职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可以加深其对文学的认识,准确把握欣赏文学的方法,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及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文学欣赏》着眼点是人的塑造,但是进入人心的途径则是作品。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既能够引导高职生感受和发现作品具有的真、善、美,又能够给与高职生以审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满足审美的需求,提高其审美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

3.升华思想境界,抵制丑恶提高高职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形成一种抵制丑恶、向往美好的心灵,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中外古今的文学作品名篇都蕴涵着一种时代的声音,或者是超越了时代的伟大的灵魂的呐喊。学习它,领悟它,不但可以使高职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而且还可以打开高职生的人生视界,领略更为丰富的人生内涵。

二、高职生在文学欣赏中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高职生礼仪教育的构建策略

摘要:随着中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学生队伍的壮大,高职院校普及礼仪教育将势在必行。文章通过对高职生礼仪教育现状的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礼仪教育模式,以进一步完善高职生的礼仪教育,促进高职生能够拥有较好的素质修养。

关键词:当代中国高职生;礼仪教育;构建策略

个人礼仪是一种文明行为标准,是社会个体的生活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世的准则,是个人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个体规定,是个人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教养良知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其核心是尊重他人,与人友善,表里如一,内外一致。个人礼仪是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彼此友好的表示,这也是一种德,是一个人的公共道德修养在社会活动中的体现。对个人来说,个人礼仪是文明行为的道德规范与标准,就国家而论,个人礼仪乃属一种社会文化,它是构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素,也是一个国家文化与传统的象征,我国是一个非常重视礼仪教育的国家,这是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文化,十八大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礼仪教育被赋予了重要的历史使命。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更应该具备相关礼仪素养,并且这也是人的最基本素质。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同时也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者。随着中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学生队伍的壮大,高职院校普及礼仪教育将势在必行。这需要家长、学校、社会三方共同的鼎力协助,才能使高职生树立良好的礼教意识,帮助他们更好的进行学习与生活,并对其未来发展也有一定的益处。

1高职生礼仪教育现状分析

1.1从家庭角度分析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在逐渐淡忘,成员之间礼仪正在消失,子女不尊重父母,甚至出言辱骂父母,晚辈不以尊重长辈为荣,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有部分父母为学生送落在家里的课本,由于家长衣着陈旧让学生产生厌弃的心理,这充分体现出当代学生缺乏礼教,不懂得对父母的付出表示感恩,促使家长与子女之间嫌隙越来越大。如果在大学学习阶段没有养成尊重父母的习惯,待他们长大成人之后将会更加严重,甚至出现不赡养父母的情况,并且这样的现象在我国司空见惯,这不得不说是家长对孩子礼仪教育的缺失造成的。

查看全文

新时期高职生道德与战略

本文作者:冷华毅工作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笔者调查发现有的“90后”高职生入学时,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动机仅仅是认为入党好,对毕业就业有好处。从而在具体生活中不能以党员标准来指导自己,学习、工作上不肯下功夫,遇事互相推诿、不敢于负责;有的在评定贫困助学金上弄虚作假、甚至请客送礼,企图谋取大额资助等。生活独立,但抗挫折能力弱“90后”高职生,一方面因父母外出打工自小就独自上学、独立生活,有着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另一方面作为独生子女生活环境相对优越,在众多祖父祖母辈的宠爱和老师的呵护下成长,几乎没经历过大的挫折,以致在挫折面前难以应对。如有的“90后”高职生参加学生干部竞选失败后,不能正确对待,就感觉整个人生都毫无价值。还有的因失恋不会冷静处理,而萌生自杀念头等。

新时期新阶段,加强和改进“90后”高职生德育工作,不仅对于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建设和谐校园、激发学习活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也具有重大意义。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实现德育工作网络化与传统德育方式相比,网络德育具有明显优势。一是网络平台可以提供极为丰富的德育育内容,并且在最短时间内迅速传递给受教育者,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克服课堂单调、座谈冷漠、讨论消极、谈心尴尬等传统德育的弊端。二是网络平台打破了现实与虚拟的界限,人际交往的心理距离被大大缩短,心理上带来的安全感可以使教育与被教育双方“袒露心扉”,避免了抵触心理,德育效果将大大提高。三是网络平台的互动性可以让受教育者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让受教育者在喜闻乐见的网络活动中,增长知识、寓教于乐。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延伸“90后”高职生的德育时空,打造立体德育平台。如用影音媒体、娱乐游戏等动态的方式,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校园生活网、国民素质训育网、职业规划网、创新创业网等,通过参与体验,引导“90后”高职生的身心健康和思想道德良性发展。充分发挥“两个专业队伍”的职能,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发挥好思政课主渠道作用,以科学理论引领人。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牢记责任与使命,切实改进和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及时了解高职生,抓住“90后”高职生思想道德行为特点开展教学,以科学理论和先进思想引领高职生勤奋学习,健康成长。二要进一步改进思政课教学测评方法,积极探索符合“90后”高职生思政课特点和要求、思想认知和实际表现相结合的考试考核办法,运用新机制新制度激励高职生求真知做真人。二是发挥好辅导员队伍职能,以人性化管理培育人。充分调动和发挥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德育功能,首先要信任和尊重辅导员工作,用“好”政策、“好”制度、“好”待遇、“好”出路,激励辅导员热心工作、安心工作、创新工作。其次是辅导员应深入高职学生中,摸清情况,研究问题,从关爱学生入手,加强分层教育、引导与管理,真正成为“90后”高职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充分发挥“四育人”功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覆盖第一,强化“教书育人”环节,以高尚师德塑造人。高职院校要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契机,引导广大教师克服“重教书轻育人”的不良习惯,树立“教书育人、以德为先”理念,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指导和帮助“90后”高职生科学发展。第二,强化“管理育人”环节,以科学制度培育人。一是加强和改进科学制度管理。常言说,先进制度让人变好,落后制度让人变坏。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针对“90后”高职生实际,通过“废、改、立”,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并全面执行奖惩逗硬。二是学生管理部门及其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要带头做好“90后”高职生的人性化管理,努力营造一个崔人奋进、健康快乐的成长氛围。第三,强化“服务育人”环节,以优质服务引导人。高职院校各部门及所有教职工,都要“以学生为本”,服务于一切学生,服务好学生的一切,以高尚的职业操守,热情、优质的服务示范学生,以榜样力量带动“90后”高职生成为新时代的合格建设者。第四,强化“环境育人”环节,以优良环境影响人。首先是大力提升“环境育人”的硬实力。通过精心设计、制作人文景观、雕塑、名人名言字画牌等,让校园的山水路道,花草树木,楼亭场馆等更加优美恬静、富有文化,使学生陶醉其中,潜移默化。其次是努力打造“环境育人”的软实力。如通过制定校风建设规划,深化校风建设,开展校园系列实践活动,让“90后”高职生在优良的环境里,实践锻炼,陶冶情操。

查看全文

高职生创业教育论文

1、创业教育的共性目标———创业基本素质目标

1.1培养创业者个性心理品质。

(1)培养高职生的有利于创业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会是他们在面临挫折和失败时,能够进行自我激励,克服困难。学生献身于事业的精神以及这种精神的执着顽强,能使他们在面临各种风险和突然发生的问题时,能够攻坚克难、经受住考验。

(2)培养高职生的责任感。作为创业者,必须对组织、组织成员、投资方有责任意识,做到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3)培养高职生的职业敏感性。创业者应该按市场运动规律办事、公平交易、遵守法纪,重信守诺;同时还要具有敏锐的经济头脑,依靠清晰的思路预测经济运行的趋势,通过精确的投入———产出核算,发现并捕捉商机。

(4)培养高职生的独创精神。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是人生的最高层次需求。自主创业是独创精神的体现,也是创业者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

查看全文

高职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一、高职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创新驱动”,是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谋划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需要根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来确定人才培养的总体格局.高职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通过促进技术技能人才的全面发展与职业可持续发展,将大量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推动教育链、价值链和产业链的同步升级,使高职教育保持永久的生命力,意义重大.

(一)培养高职生科技创新能力是发展终身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创新的社会、竞争的社会,以技(指先进技术)取胜,将取代以劳(指廉价劳动)取胜;以智(指智慧)取胜,将取代以资(指物质资源)取胜”.在提倡终身教育的现代教育体系中,只有不断接受新知识,掌握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自觉培养科技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实现终身素质教育.注重高职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其个人核心竞争力,不论是在校学习,还是在就业岗位都能够利用现有条件,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知识、能力结构,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升高职生群体的存在感以及自信心,使他们以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为己任,强化社会责任感,赢得社会认同.

(二)培养高职生科技创新能力是推进创新教育,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需要

教育从重知识到重能力再到重素质这一重心的转移,是教育接近其本质的观念性变革.在科技创新成为时代特征的今天,客观上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科技创新教育体系.这有助于破除高职教育中“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的问题,着重发展以培养高职生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创新教育.这不但为国家与社会发展提供大量科技创新人才,更是高职院校“彰显特色,贵在创新”的重要实践.

查看全文

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摘要: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组合多样化,国内政治革新和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等这些外部环境的大变动,要求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随之不断完善发展。因此,这就要求各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基于所面临的世情和国情要树立新的理念、布局工作路线和建构长效思政工作机制,以增强高职生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思想政治素养。

关键词:外部环境;高职生;思想政治;策略

从国际环境来看,政治多极化格局日益明显,国家之间的经济和科技合作交流往来和依赖度越发紧密,西方意识形态对中国实行文化霸权主义趋势越发强烈;从国内环境来看,生产方式大变革、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社会政治机制全方位革新、职业岗位重新建构和科技信息技术大环境建立等外部环境变化,都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同时,基于高职院校自身的变革意识不强,教政工队伍建设职业能力不强、校园文化建设缺失以及思政工作动力机制不健全等因素,也导致高职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不足而行为失范。显然,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在眉睫,要求各级高职院校确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建构,注重扩大校园文化环境优化,强化心理和法制教育的互助效能方面来提升高职生抵御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政治能力。

一、当前高职生思政教育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特征

1.国际社会环境的变化。随着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国际社会政治环境呈现出新的变化特征:美国争霸全球的战略性部署进一步加强;亚太地区在全球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且国家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日本尽力扩展其在亚洲的地位并对中国形成包围局面;金砖四国的崛起,引起世界瞩目,特别是中国的崛起引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其他国家关注;中俄深化双方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并极力促使亚太地区的和平发展,显而易见,竞争、斗争和合作形势交织在国际政治多元化格局之中,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国家之间的斗争以经济、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国际经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性研发和应用,国家经济发展呈现出全球化趋势,在这场以科技信息为驱动力的国家之间竞争博弈局面中,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科技和资金优势压制着发展中国家,并借助其向发展中源源不断地进行的资本和技术输出掠夺着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直接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产业自主发展。2.国内社会环境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人站在世情、国情和民情的外在国家发展的大环境下,审视中国社会建设发展的现状并探求其未来发展规划,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指导对中国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等进行了深刻地批判式革新,确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文化强国建设目标以及可持续性发展战略规划,随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繁荣,同时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越发尖锐且意识形态也渐趋多元化。3.高职院校教育环境的发展变化教育环境是指高职院校教育的各种教育教学运作机制状态等。伴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调整以及职业结构的更新,高职院校进行了深化性改革以使教育发展适应社会人才的需求,于是在教学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职业规划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生了变化,要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向深层化方面发展。

二、外部环境变化对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查看全文

高职生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一、高职生发展现状

高职生思想活跃,参加实践活动积极性极高,在社团活动及实践课中通常能表现出很好的热情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动手能力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但同时也具有文化课基础差,不重视理论课程的学习,课堂表现较差,纪律性不高,欠缺自制能力,普遍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等特点。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1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应届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90.4%,初次就业率仅次于“985”院校,2013年为90.9%,2014年为91.5%,可见高职生就业水平总体呈稳定上升趋势。然而,就业质量却不容乐观,高职生较多从事机械性的低水平技术性工作,或者与所学专业不相关的职业,换工作较为频繁,起点水平一般较低,发展空间不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人才资源结构呈现“高端人才不足,中间人才相对过剩,低端人才短缺”这样一种“两头大中间小”的菱形特点。高职生发展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一)整体素质不高,综合能力较差

实用性、职业性、超前性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属性,其中职业性是本质属性,它决定了在教育观念上高职教育的自身特点。因此,高职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在职业和技能至上的教学目标主导下,高职生的综合能力锻炼比较欠缺,人文素养问题也得不到重视。

(二)基础不够扎实,缺乏会学习的能力

由于高职生这一群体普遍具有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不足、形象思维强于抽象逻辑思维、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等特点,而理论知识多以讲授方式进行教学,这就导致其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习规划意识淡薄,缺乏会学习的能力。

查看全文

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摘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生心理问题愈来愈受到社会关注。本文从高职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心理问题的成因、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等方面展开思考,力求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的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指出,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560所(含独立学院275所),其中高职(专科)院校1341所,占总数的52.38%。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壮大,高职生的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要求高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建设”,做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对高职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青年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高职院校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了解高职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积极思考相应的对策,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1高职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高职生一般年龄都在18至20岁之间,生理发展趋于平缓并走向成熟,思维逐渐达到成熟水平,独立自主性日益增强,人格趋于定型,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并成熟。同时,高职生面临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发展为心理障碍甚至心理异常。心理学研究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认知、情绪、意志、人格等,下面将从这四个方面对高职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展开讨论。

1.1认知层面

查看全文

浅议中国梦下高职生幸福感的提升

2012年习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伟大梦想”称为“中国梦”,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因此,要实现“中国梦”,首先要实现“教育梦”。教育的终极价值目标是幸福,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是学生的幸福指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也是个人、民族与国家梦想的统一,是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发展。

一、高职生幸福感缺失的表现

当下,一些高职生由于存在歪曲的自我形象和自我价值感缺失,导致幸福感出现偏差,对生活和未来感到迷茫。长此以往,他们将会对生活失去信心,导致就业质量不高,不仅没有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还为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了负担。因此,在中国梦视域下,研究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是时代的需要。1.奋发向上与享乐主义倾向的矛盾感。部分大学生将个人的享乐体验视为幸福,喜欢堕落、腐朽的生活方式,存在比较严重的享乐主义倾向。由于他们处于物质充裕的时代,没有经历太多困难和挫折,导致他们自立能力差,在学习和生活中遭遇困境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很难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大学生容易不思进取,在生活中养成贪图享乐的行为习惯;在学习上丧失学习动力,在以后的工作中缺乏事业心,对成功抱以侥幸心理,在遭遇挫折后容易一蹶不振。2.个人发展愿望与就业压力的冲突感。不少高职生一进校园后,一方面发现自己个人的发展愿望与未来的就业压力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如考取技能证书、英语听力等,对本就知识薄弱的他们来说存在很大的压力,成绩差了,以后的就业可能就成问题。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想通过进大学这一途径来实现个人发展愿望,两者在现实似乎相差太远,还有社会对高职生的就业偏见,更导致他们产生心理上的冲突感失落感。3.幸福目标与理想的迷茫感。部分高职生缺乏幸福感,没有将自身的幸福与崇高的精神追求相结合,没有树立幸福目标和远大理想。加之,部分大学生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导致精神空虚、匮乏,整天浑浑噩噩,没有追求,容易将浮华享乐误作为真正的幸福。这些都是与“社会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建设的脊梁”背道而驰,十分令人担忧。进一步访谈发现,有的大学生为自己设定了许多目标,并为此做过初步打算,但缺乏清晰的步骤和中长期目标;有的大学生幸福目标近景化,崇尚“活在当下”,只追求当下的幸福,而对于未来感到迷茫;还有的大学生认为没有理想、目标也不会影响自己的生活。近年来,高职生自杀、吸毒、暴力事件、参与传销、高消费导致网贷、参与诈骗的现象不断增多,虽然原因各异。但幸福目标和理想的迷茫是一个重要原因。

二、高职生幸福感的提升途径

1.加强高职生“三观”教育,开展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教育工作。高职生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归根到底是没有解决好最根本的思想认识问题: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三观”作为一种思想观念,是对现实的超越和升华,但由于现实的可变性,理想与现实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理想教育不能很好地与现实结合,社会造成高职生不愿意接受这种传统的说教,“理想教育”变得十分脆弱。同时,要让高职生正确认识到个人理想是社会理想的起点与基础,而社会理想则是个人理想的升华。在理想教育中我们既要防止“只讲社会理想,不讲个人理想”的倾向,同时,也要纠正一部分学生中存在的“只讲个人理想,不讲社会理想”的个人主义倾向。2.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从多个方面着手,坚定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自信,引导他们找到个人梦与中国梦的结合点。一是,在中国梦的内涵上,阐明中国梦不仅仅是强国梦和民族梦,更是富民梦和幸福梦;二是,从国家方针、政策的角度,说明实现共同富裕和人民幸福需要经历的过程和步骤,为实现中国梦,高职生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可以做出的贡献;三是,用中国梦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让高职生清楚中国梦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阶段,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前提和基础。此外,高校思想政治课还要多运用高职生乐于接受的授课方式。有必要将枯燥、乏味的幸福观理论转化为大学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实际。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为了抵御腐朽思想的侵袭,首先,可以将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强化同学们的思想道德意识;其次,完善网络舆情监管,清除消极网络文化,及时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引导高职生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在实践中,使高职生学会辨别并摒弃网络中消极的信息,加强自律能力的培养,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再次,以各种校园活动为契机,加强“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学生中的先进典型,树立楷模,对这些勇于践行梦想、乐于奉献,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和报道,积极传播正能量。4.开展有意义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开展校园文化,使高职生在校园内感受优美环境和高品位的文化熏陶,从而使他们一方面能合理的、有张有弛地安排休息: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参与让他们得到锻炼,为他们的生活增添情趣和色彩,有利心灵的修养、理想的升华和心理的成熟。大学校园特殊的文化氛围和环境,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校园文化的建设和校园心理教育活动的多样化开展,可以帮助高职生消除其不良的心理倾向,健全良好的心理素质。5.加强自身修养,使幸福观内化于心。首先,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以填补精神世界的匮乏,提高自身的幸福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的方法,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才能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思想品质、能力、外在形象等各个方面,为形成稳定且恒久的幸福观打下坚实基础。其次,还要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有意识地改正这些不足。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冷静、理性、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处境,有足够的勇气和自信去解决这些困难和挫折;当设立幸福目标时,能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去达到这些幸福目标。

作者:王丽平 单位: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查看全文

高职生英语学习特征论文

摘要:基于Oxford提出的学习策略分类,本文以问卷调查形式,对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720名高职生(其中有效问卷672份)进行了英语学习策略现状的调查,并用SPSS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职生在学习策略使用上频率一般,属“有时使用”程度;高职生与本科生在使用学习策略方面有较大的共性;高分组与低分组在使用学习策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和女生除在记忆策略和社交策略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外,在使用其它学习策略上均无统计意义。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英语学习策略;研究

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不少业界人士发现,“很多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英语学习的效果还是不理想。虽然可能有各方面复杂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1]。

近二十年来,国内对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虽然取得显著成绩,但“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而且此前相关研究对象几乎都是普通高校学生,以高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少之又少。因此,针对高职英语教学,研究高职生的学习策略使用状况,探求有效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一、研究设计

1.研究内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