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职生文学欣赏能力

时间:2022-07-13 03:43:24

提高高职生文学欣赏能力

《文学欣赏》是一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这门课程旨在通过了解文学作品的阅读赏析的基本方法以及中外文学史常识,中外重要文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来培养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大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及审美能力等,进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

一、提高高职生文学欣赏能力的意义

1.培养爱好兴趣,陶冶情操提高高职生的文学欣赏能力,不但可以陶冶高职生的情感及培养高职生的兴趣爱好,而且还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精神的放松,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学习效率,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我认为文学教育的第一件要事是养成高尚纯正的趣味”,[1]275“文学的修养可以说就是趣味的修养”。[1]253至于如何养成高尚纯正的趣味,朱光潜先生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多玩味第一流的文学作品。当然第一流的文学作品需要学生有相应的欣赏能力。

2.提高审美能力,满足需求提高高职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可以加深其对文学的认识,准确把握欣赏文学的方法,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及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文学欣赏》着眼点是人的塑造,但是进入人心的途径则是作品。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既能够引导高职生感受和发现作品具有的真、善、美,又能够给与高职生以审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满足审美的需求,提高其审美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

3.升华思想境界,抵制丑恶提高高职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形成一种抵制丑恶、向往美好的心灵,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中外古今的文学作品名篇都蕴涵着一种时代的声音,或者是超越了时代的伟大的灵魂的呐喊。学习它,领悟它,不但可以使高职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而且还可以打开高职生的人生视界,领略更为丰富的人生内涵。

二、高职生在文学欣赏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经典作品少,审美能力较低欣赏文学作品需要欣赏者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很好地去欣赏作品。包括欣赏者的社会阅历、政治思想水平、文化修养、道德情操、艺术修养等,这些将直接影响到他是否能很好地欣赏文学作品。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2]文学欣赏也是如此。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多读这样的作品,能从中受到审美教育,并进而提高欣赏能力。然而,当代高职教育存在“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过强的共性制约”[3]的弊端。尤其是在理工科高职院校的学生,认为学好专业课就万事大吉了,很少去阅读文学名著,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读过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不知道巴尔扎克是谁,不了解托尔斯泰是哪个国家的,再加上他们对文学知识和艺术知识非常欠缺,不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2.欣赏方法把握不准确,欣赏态度存在庸俗化经典的文学作品有着深厚的人文意蕴,能够陶冶情操,升华思想。余秋雨说过,阅读经典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4]爱因斯坦也曾表示:“艺术作品给我最高的幸福感受。我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是任何其他领域所不能及的。”[5]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大多高职生也只是看一些网络作品。即使阅读到比较优秀的作品,欣赏时对其评价与认识也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层次上,并不能从审美知识角度去对作品进行一个科学的评判,往往以一种单纯的快感取代美感,忽略了文学作品美的本质。

三、提高高职生文学欣赏能力的途径

1.鼓励高职生多读优秀文学作品文学欣赏是一个审美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审美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给人们无穷的教益。所以,要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只有多读,才能很好地做比较,才能品评出作品的高低。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提倡多读书、多思考,注重于文学作品的数量;歌德认为,“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文学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育成的”,强调起点要高,侧重于审美对象的质量。[6]在文学作品的具体、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中,孕育着崇高的人文精神和真挚博大的情感。所以,多读、多思,并且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才能够扩大人们的认知领域,提高人的审美趣味和文学欣赏能力,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净化人的灵魂。

2.教给高职生文学欣赏的方法提高文学欣赏的能力不是一步就能解决的问题,俗话说,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能够掌握一定的方法,对提高文学欣赏的能力还是有着很大的作用。针对高职生的实际情况,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稳定注意。稳定注意是指把感受、思考、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指向于某一特定作品,并保持欣赏注意的稳定性,停止有关思维,结束懒散状态,尽快进入作品的虚拟世界,从而在欣赏中得到较为深刻的认识。可以说欣赏注意是文学欣赏的首要条件。第二,感知形象。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感与感官有关,凡是感受不到的东西,对美感来说就不存在。”[7]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通过语言塑造形象并且作用于人们的感官。文学作品的美首先表现在感性的艺术形象。因此,欣赏文学作品要有充分的感知,否则就无法产生真正的美感。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诗句,如果充分去感知其中的艺术形象,一位万般愁苦的思妇形象就会再现:处境寂寞、凄凉、主人公百无聊赖,寻觅中愁愈愁,独坐时苦更苦。第三,展开想象。语言形象具有间接性决定文学欣赏需要通过联想、想象进行再创作。因此,欣赏者只有通过联想和想象把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再现于自己的脑海中,并按照作者的描述进行表象的组合,感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感知典型形象中所蕴涵的丰富内容,或是感知其景外之景,言外之意,从而能进入到文学欣赏的较高层次。

21世纪的中国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相当水平的文化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欣赏美的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鉴于高职生自身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要鼓励高职生多读优秀作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逐步培养较高水平的审美和欣赏能力,这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最终有利于国家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