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梦下高职生幸福感的提升

时间:2022-10-20 04:12:16

浅议中国梦下高职生幸福感的提升

2012年习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伟大梦想”称为“中国梦”,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因此,要实现“中国梦”,首先要实现“教育梦”。教育的终极价值目标是幸福,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是学生的幸福指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也是个人、民族与国家梦想的统一,是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发展。

一、高职生幸福感缺失的表现

当下,一些高职生由于存在歪曲的自我形象和自我价值感缺失,导致幸福感出现偏差,对生活和未来感到迷茫。长此以往,他们将会对生活失去信心,导致就业质量不高,不仅没有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还为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了负担。因此,在中国梦视域下,研究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是时代的需要。1.奋发向上与享乐主义倾向的矛盾感。部分大学生将个人的享乐体验视为幸福,喜欢堕落、腐朽的生活方式,存在比较严重的享乐主义倾向。由于他们处于物质充裕的时代,没有经历太多困难和挫折,导致他们自立能力差,在学习和生活中遭遇困境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很难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大学生容易不思进取,在生活中养成贪图享乐的行为习惯;在学习上丧失学习动力,在以后的工作中缺乏事业心,对成功抱以侥幸心理,在遭遇挫折后容易一蹶不振。2.个人发展愿望与就业压力的冲突感。不少高职生一进校园后,一方面发现自己个人的发展愿望与未来的就业压力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如考取技能证书、英语听力等,对本就知识薄弱的他们来说存在很大的压力,成绩差了,以后的就业可能就成问题。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想通过进大学这一途径来实现个人发展愿望,两者在现实似乎相差太远,还有社会对高职生的就业偏见,更导致他们产生心理上的冲突感失落感。3.幸福目标与理想的迷茫感。部分高职生缺乏幸福感,没有将自身的幸福与崇高的精神追求相结合,没有树立幸福目标和远大理想。加之,部分大学生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导致精神空虚、匮乏,整天浑浑噩噩,没有追求,容易将浮华享乐误作为真正的幸福。这些都是与“社会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建设的脊梁”背道而驰,十分令人担忧。进一步访谈发现,有的大学生为自己设定了许多目标,并为此做过初步打算,但缺乏清晰的步骤和中长期目标;有的大学生幸福目标近景化,崇尚“活在当下”,只追求当下的幸福,而对于未来感到迷茫;还有的大学生认为没有理想、目标也不会影响自己的生活。近年来,高职生自杀、吸毒、暴力事件、参与传销、高消费导致网贷、参与诈骗的现象不断增多,虽然原因各异。但幸福目标和理想的迷茫是一个重要原因。

二、高职生幸福感的提升途径

1.加强高职生“三观”教育,开展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教育工作。高职生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归根到底是没有解决好最根本的思想认识问题: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三观”作为一种思想观念,是对现实的超越和升华,但由于现实的可变性,理想与现实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理想教育不能很好地与现实结合,社会造成高职生不愿意接受这种传统的说教,“理想教育”变得十分脆弱。同时,要让高职生正确认识到个人理想是社会理想的起点与基础,而社会理想则是个人理想的升华。在理想教育中我们既要防止“只讲社会理想,不讲个人理想”的倾向,同时,也要纠正一部分学生中存在的“只讲个人理想,不讲社会理想”的个人主义倾向。2.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从多个方面着手,坚定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自信,引导他们找到个人梦与中国梦的结合点。一是,在中国梦的内涵上,阐明中国梦不仅仅是强国梦和民族梦,更是富民梦和幸福梦;二是,从国家方针、政策的角度,说明实现共同富裕和人民幸福需要经历的过程和步骤,为实现中国梦,高职生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可以做出的贡献;三是,用中国梦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让高职生清楚中国梦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阶段,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前提和基础。此外,高校思想政治课还要多运用高职生乐于接受的授课方式。有必要将枯燥、乏味的幸福观理论转化为大学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实际。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为了抵御腐朽思想的侵袭,首先,可以将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强化同学们的思想道德意识;其次,完善网络舆情监管,清除消极网络文化,及时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引导高职生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在实践中,使高职生学会辨别并摒弃网络中消极的信息,加强自律能力的培养,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再次,以各种校园活动为契机,加强“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学生中的先进典型,树立楷模,对这些勇于践行梦想、乐于奉献,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和报道,积极传播正能量。4.开展有意义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开展校园文化,使高职生在校园内感受优美环境和高品位的文化熏陶,从而使他们一方面能合理的、有张有弛地安排休息: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参与让他们得到锻炼,为他们的生活增添情趣和色彩,有利心灵的修养、理想的升华和心理的成熟。大学校园特殊的文化氛围和环境,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校园文化的建设和校园心理教育活动的多样化开展,可以帮助高职生消除其不良的心理倾向,健全良好的心理素质。5.加强自身修养,使幸福观内化于心。首先,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以填补精神世界的匮乏,提高自身的幸福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的方法,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才能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思想品质、能力、外在形象等各个方面,为形成稳定且恒久的幸福观打下坚实基础。其次,还要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有意识地改正这些不足。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冷静、理性、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处境,有足够的勇气和自信去解决这些困难和挫折;当设立幸福目标时,能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去达到这些幸福目标。

作者:王丽平 单位: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磊.中国梦视角下的高校幸福课堂研究[J].教育观察,2016,6:3-4.

[2]朱春彬.高职院校“中国梦”内涵教育探析[J].学术探讨,2014,12:298.

[3]苏生.中国梦视域下加强大学生幸福观培育和践行的途径[D].重庆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