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梦的哲学意蕴

时间:2022-10-20 04:10:12

论中国梦的哲学意蕴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是真理与价值统一。中国梦的真理性即合规律性,具体体现为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上;中国梦的价值性即合目的性,则具体体现为中国梦的内涵上。价值性是中国梦实现的精神动力,真理性是中国梦实现的根本前提,只有做到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才会有所保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梦;真理性;价值性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中国梦是我们党和国家根据我国现实问题和现实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把握社会现实、解决现实问题而提出的伟大构想,体现了我党的理论自觉和哲学素养。

一、真理与价值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

在马克思看来,实践的基本形式是生产劳动,重要的不是人通过生产劳动去认识什么,而是如何通过消灭私有制来扬弃异化,达到人性的复归。因此,正是人的实践活动决定着人可能会改变哪些对象,而作为人类改造客观物质性活动的实践,是连接主体与客体的中介,是把“观念存在”转化为“现实存在”的手段。要想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世界图景、观念存在变成客观现实,必须植根于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之中,必须做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首先,中国梦的实践合规律性。中国梦的实践虽然是人能动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但是实践的水平、深度、广度都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其次,中国梦的实践合目的性。中国梦的实践就是要听取人民的诉求和呼声、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国梦的实践必须以不断为人民造福为目的,这是“中国梦”的终极价值追求。因此,中国梦的实践就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真理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它要求人们必须遵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合规律性问题也可以称之为真理性问题或真理性原则。价值是客观事物(客体)对人(主体)的意义,它要求人们必须按照主体自身的目的和需求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使客观世界适合于人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合目的性问题也可以称之为价值性问题或价值性原则。正如马克思曾经在《资本论》中提出的:“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这个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了,即已经观念的存在者。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他所知道的。”[2]马克思通过对蜜蜂筑蜂房的行为和建筑师筑房子的实践进行对比,旨在指出人是有目的、有意愿的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还在自然物中满足自己的需要,人的实践活动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外在尺度和内在尺度的统一。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作过精辟的论述:“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固有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3]在这里,马克思关于“种的尺度”就是外在尺度,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规律性尺度,说的就是合规律性、真理问题;内在尺度是主体自身所特有的尺度,说的就是合目的性、价值问题。人的实践活动是外在尺度与内在尺度的统一。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践的角度看,坚持真理与价值相统一是梦想实现的根本要求。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前提,就是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的实践只有结合中国实际,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获得成功;同时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最终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实践只有服从人民意愿,才能使实践获得意义。

二、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内蕴价值性

中国梦的价值性即合目的性,则具体体现为中国梦的内涵上。强调“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梦是中国梦的首要前提,民族复兴梦是中国梦的核心价值,人民幸福梦是中国梦的终极目的。国家富强梦、民族复兴梦、人民幸福梦三者是具有内在逻辑的理论整体,有机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当中。1、国家富强是中国梦的首要价值。国家富强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和首要前提。国家富强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展示。综合国力,既包括以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和国防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国民凝聚力、文化感召力及政治影响力等精神层面的“软实力”。综合国力就是一个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统一。没有国家财富的充裕、军事力量的强大与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等物质层面“硬实力”作保障,中国梦的实现就缺少物质根基;没有价值观念的认同力、国民凝聚力及文化感召力等精神层面的“软实力”的指引,中国梦的实现就缺少精神支撑。因此,中国梦实现的首要前提就是要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既要提高我国以经济和科技为主的“硬实力”,同时也要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2、民族振兴是中国梦的核心价值。民族振兴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和重要保障。民族振兴是针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落后、文明衰落与民族危亡的状况而提出来的。当固步自封的清王朝仍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时,不料却等来的是西方的坚船利炮、侵略剥削,正如马克思所说:“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开始同外界发生联系。”[4]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陷入沉重的灾难和屈辱之中。面临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中华儿女义愤填膺,为了救亡图存,开始不断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民族振兴内在包含六个方面:“一是国家核心价值观的振兴,它是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二是经济振兴,它是民族振兴的物质保障。三是文化振兴,它是民族振兴的最高目标。四是教育振兴,它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五是军事振兴,它是民族振兴的安全基础。六是国家民族与每个人共同振兴,它是民族振兴的和谐条件。”[5]民族振兴凝聚了中国人民的共同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3、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终极价值。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最高目标和终极价值。人民幸福就是让人民物质上富足、精神上满足,使人活得更有尊严感、价值感和幸福感。人民幸福彰显的是党的执政理念和政治宣言。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6]中国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以人为本,让人民幸福。无论是国家富强梦,还是民族振兴梦,最终是为了让人民幸福。人民幸福梦同国家富强梦相契合、同民族振兴梦相贯通。国家富强梦是民族振兴梦和人民幸福梦的前提,民族振兴梦是国家富强梦和人民幸福梦的核心,人民幸福梦是国家富强梦和民族振兴梦的目的。可见,中国梦内在包涵的国家富强梦、民族振兴梦和人民幸福梦三者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之中。

三、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内蕴真理性

中国梦的真理性即合规律性,具体体现在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上。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三个必须是立足于中国实际做出的科学理性选择,也是实现中国梦所遵循的基本原则。1、中国道路是中国梦实现的根本途径和正确方向。坚持中国道路是中国梦实现的根本途径和正确方向。没有正确的道路,再光明的前景,再美好的梦想,也是无法实现的。在这里,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具有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7]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使中国走到了民族危亡的关头,中国的有识之士为了救亡图存进行了一系列救国救民的道路探索。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封建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都失败了。血的教训和历史经验表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革命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摆脱西方列强的剥削压迫,才能改变中国的前途命运,才能取得革命建设的伟大胜利。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反思,又是对社会现实的认真思考,还是对未来发展的正确预期。因此,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是中国梦实现的根本保障和正确方向。2、中国精神是中国梦实现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撑和现实需要。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传统具有深刻的历史底蕴,改革创新具有崭新的时代内涵。中国精神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和屈辱,经历了血与火、生与死的双重考验,正是凭着中华民族英勇无畏和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深刻影响并鼓舞着中华民族对自身命运的彻底改变和生存方式的崭新创造。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在中国梦的实践中,如何凝聚全体中华儿女的意志和力量,如何激发亿万人民的创造和活力?离不开伟大的中国精神,尤其是爱国主义精神。正如所强调,当代中国必须用中国精神引领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8]中国精神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力和科技力,但是文化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中国精神是中国文化的历史积淀,是国家的命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各国文化间交流与冲锋、合作与较量愈演愈烈,如何在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和碰撞中掌握主动权,有效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为此,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从战略上思考和谋划“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凝聚全国各族人民之心,聚全国各族人民之力,投入共筑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之中。3、中国力量是中国梦实现的坚强保证和力量之源。凝聚中国力量是中国梦实现的坚强保证和力量之源。中国力量,就是中国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而汇聚成的力量。只有把各种力量凝聚起来,中国梦的实现才会由理想变为现实。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是中国梦的实践主体和根本力量。要想赢得实现“中国梦”的广泛群众基础,一是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自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直接受益者。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与个人的梦休戚与共,从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部热情、力量和智慧参与到中国梦的实践当中去。二是要扩大人民民主范围,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中国梦和自己的民主权益是一致的。人民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能大大激发人民群众参与中国梦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要发挥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主人翁意识,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中国梦的前途同自身的命运息息相关。人民群众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才能为民族复兴献才献智,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因此,中国梦的实现要善于倾听民意、吸纳民智,凝聚共识。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而有梦想不能真正实现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中国梦是在秉承历史与现实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哲学思维方式上提出并实践的。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内蕴价值性,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是中国人的共同夙愿和崇高追求。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与人民的梦休戚与共,国家与人民是“命运共同体”。

中国梦的实践路径内蕴真理性,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是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反思社会现实基础上做出的科学理性选择。人民是中国梦实践的主体,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前途就寄托在每个中国人的手中,国家与人民是“责任共同体”。可见,“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梦的价值性,“责任共同体”凸显了中国梦的真理性,中国梦就是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我们坚信,只要奔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目标前进,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和凝聚中国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刘彩虹 单位:天水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系列讲话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6.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2012.9.169-170.

[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2012.9.57.779.

[5]单培勇.论中国梦的逻辑[J].社会主义研究,2015.5.9.

[6].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人民日报,2012-11-16.

[7]陈晋.从中国道路到中国梦[N].光明日报,2013-3-19.

[8].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闭幕[N].人民日报,2013-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