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发展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22:04:38

高职发展

高职发展范文篇1

一提起可持续发展或者生态化等理念,大多数人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自然环境,将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化的理念和高职教育联系在一起,是当前生态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础现状。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领域中的可持续观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并且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

2教育生态化对于高职英语教学的要求分析

将生态化教育理念融入到高职英语教育当中,高职英语教育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具备生态系统该有的组成部分,比如种族、个体或者群落等等,其中种族主要指的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共同组成的一个整体,个体主要指的就是教师和学生个人,而群落主要指的就是高职院校当中的各个班级和部门,这些部门都足以影响到英语教育的质量。

3生态理论学与高职英语教育的关系分析

(1)生态环境对于高职英语教育的发展状态以及发展方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高职英语教育的发展状况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生态教学的实际模式与方法。因此,生态环境和高职英语教育二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的重要关系,是教育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高职英语教育系统中,有三个非常重要的组成因素,分别是教师、学生以及管理部门,必须要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将生态教育的理论真正落到实处。(3)在高职院校中,英语教育系统和学校其他教育系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英语教育系统发展的好坏,会对学校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4高职英语教学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定位不准确当前,社会对高职英语教育的定位是不准确的,从生态学理论的角度来看,在生态系统当中,有着几个非常重要的生态因子,那就是个体、种群以及群落等,这些都是物种生产的基础所在。而高职英语教育就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生态因子,是高职教育这一生态系统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我国的高职英语教育还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和其他教育系统还是相互分割与独立的关系,这就使高职教育整体系统非常分散,学生的学习深度与广度也受到非常大的限制,学生无法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也不清楚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2)脱离社会高职英语教育深受外部社会环境以及内部教育环境两大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只有将内部和外部两大影响因素协调完善,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纵观我国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育的现状,绝大部分英语教育还带有非常显著的传统性质,而且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这就导致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明显呈现出能力不足,这也说明我国的高职英语教育和社会的现实需求严重脱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教学内容和实际语言运用相结合。(3)主体发展滞后高职英语教育要想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主体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英语教育的主体包括学生以及教育团队,这些都会对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我国的高职英语师资队伍的质量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很多的高职英语教育在课时的分配上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之处,英语教师无论是教学能力还是专业素养都存在着很大程度的欠缺,严重影响着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4)教育评价体系存在很大漏洞在我国,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考核与评价标准是全国高等学校英语能力测试,这种考核与评价的制度存在显著的弊端,完全忽略了对学生交流能力的考核,听力测试的比重也是非常有限的,这样的考核与评价方式,无疑会导致学生过度重视英语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口语能力的培养。英语本身就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的作用就是为了沟通和交流,如果一门语言需要通过书面的方式来表达,就失去了其作为语言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学生也会因为口语能力的不足,无法在实际生活中自然流畅地交流,自信心受到打击,学习兴趣锐减。

5如何有效促进高职英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学习英语知识的最重要的场所便是英语课堂,要想实现英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将生态化教育理念贯彻其中,英语教师就必须要设法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潜能。(2)提升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英语教师是高职英语教育的核心人物,英语教育要想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离不开英语教师的努力。高职院校必须认识到英语教师的重要价值,要多为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多鼓励和支持英语教师参加各种科研活动,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与进步。英语教师必须要时刻注意提升自己的实力,要做到学以致用,将更多丰富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爱上英语学习。高职院校必须要始终坚持教育生态化的教学理念,始终对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保持高度关注。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实现教育生态化、实现高职英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后盾力量。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专属于自己学院的师资规划,对师资进行系统化的培养,实现“引进”与“培养”的完美结合,更多地引进有经验、有能力的英语教师,适时适当地调整师资资源,实现师资资源的合理配置。(3)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从教育生态化的角度来看,要想实现高职英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将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放在重要位置,竭尽全力提升高职学生的英语素养。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可以摒弃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创新与丰富英语教学内容,以更具灵活性和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来唤醒学生对英语的热爱,要突出英语的实际应用特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与交流中运用英语,真正展现出高职英语教育的重要价值。高职学校可以举办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

6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生态化的教学理念,是当前高职英语教育中一个重要理念,在推动英语教育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必须要继续坚持教育生态化的理念,提高高职英语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业丽.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的高职英语听说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J].科技视界,2016(14):218-218.

[2]李莉.基于教育生态学的高职英语听说课堂生态化核心构建[J].高教学刊,2016(14):232-233.

[3]肖付良.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生态化高职英语写作课堂的构建[J].现代职业教育,2016(7):168-169.

高职发展范文篇2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育;发展趋势

随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高职院校也逐渐受到了社会的认可。在就业竞争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高职英语教育在新形势下应该进行怎样的改革,它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这些都作为重要的课题,摆在教育者面前。

一、高职英语教育现状

(一)教学目标定位出现偏差,重理论而轻实践。与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学目标不同,高职院校的特点就是就业导向比较明显,培养的学生是能够在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等工作的精英蓝领,是应用型的人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育的教学目标更应该着眼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使学生通过高职系统的英语学习,能够适应将来复杂的工作过程。而现在的高职院校的英语教育教学目标则更加侧重于基础知识教学,缺乏英语职业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未能体现高职教育实用性的特点。现阶段高职英语教育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基础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教学。在课时的安排上,高职英语教育比较偏重于基础理论教学,而忽视对实践操作教学的引导,对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和未来发展方向指导就更是流于形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重视的是能得到几个证书,忽视了英语的应用,重考证、轻应用是目前的普遍状况。高职院校一般也以考证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依据,而用人单位在招收员工时,也要考虑英语等级证书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教师、学生都把这些考试作为英语教学和学习的最终目的和动力,相应的,就忽视了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实际上,这种考试并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英语能力,依据这些成绩招收的学生很可能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二)无差别教学模式及应试教学模式。高等职业院校招生的学生一般来说都是中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学生或者是比较偏科、或者是普遍成绩较低,他们都具备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基础,但掌握程度不同。高职院校英语教育通常都是采用无差别教学模式,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不能充分展现学生个性,使学生可以扬长避短,获取最佳发展效果。在高职院校内,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英语能力参差不齐,不能有效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听不懂、不愿学、厌学的学生占比例较大。有些学生甚至对单词的读、写都有困难;而有的同学则是对英语学习毫无兴趣;还有的同学对英语感兴趣,却缺乏信心,不知道怎样去学,感觉无从下手。现在的高职英语教育是“大帮哄”式的教育,进行统一授课,很少去关注学生的个人差异。这样,英语基础好的同学感觉学不到什么,基础不好的同学则鸭子听雷,授课效果也不好。最终使得大家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影响教学效果。而长年累积的应试教育模式,则使得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教师的填鸭式教育,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缺少互动的课堂,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另外,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学习氛围及压力的改变,也使学生对英语的惰性变得越来越明显,进一步降低了来高职英语教育的教学成果。(三)高职院校的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后,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不知道将来可以做什么,有些学生甚至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他们不能给自己正确定位,对学习、生活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对于他们来说,一切都是未知数,学什么将来就业都是困难。这种情绪很容易影响学生对高职英语课程的学习。(四)高职英语教师问题在社会舆论中,高职英语教师不如大学英语教师那样受人尊重,福利待遇一般也不如大学教师。因此,很多英语教师宁可将精力用在科研、高职招生、就业上,也不愿意从事教学工作。甚至,在一些高职院校中,优秀教师为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们寄希望于干出成绩然后跳槽。还有的教师,教学手段过于单一,通常局限于一本书、一支粉笔,呆板枯燥的教学环境不仅学生不愿意听,教师也不愿意讲。另外,由于师资力量的紧缺,学校在进行人事安排时,通常会一人多职,教师在开展教学的同时,还要进行科研、教务工作,过多地占用了教师的精力,妨碍了高职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

二、社会对高职英语教育的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主要是培养学生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生在升入高职院校时,分数一般比普通高校的要低,起点低不代表毕业时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就会放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职英语教育也提出更多的要求,要求毕业生的英语能力要具备职业性及实用性,对未来工作岗位,要具备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并能学以致用,能适应岗位需要。因此,高职英语教育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至关重要。

三、适应高职英语教育的发展趋势

为应对社会工作岗位对高职英语教育的需求,高职英语教育要明确并适应自己的发展方向及发展趋势。(一)职业性是高职英语教育的教学方向及目标。高职院校英语教育的教学方向及目标的制定,应该是以就业为导向,紧密联系企业,实施校企联合方式,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二)教学模式的转变。高职英语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一线工作人员,在教育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特点,进行差别化教学,以满足社会对高职学生的期待,解决学生将来在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高职院校要改变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模式,而是要通过课程设置、内容组织及多媒体教学等使实践性在高职英语课程中得以体现。并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因材施教,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的优势,使学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可以进行一些场景的模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三)创造良好的氛围,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高职院校要经常组织各种活动,安排教师或者成功就业的往届毕业生,现身说法,引导高职院校的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为他们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并通过组织各种活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升他们就业的竞争力。(四)提升高职英语教师素质。教师对教学活动有着领导和组织作用,只有提升高职英语英语教师的基本素质,稳定教师队伍,保证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应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实践基础的高水平的教师,解决教师福利待遇问题,并按时组织教师进修,整体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及实践能力。同时,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开展教研、科研工作,并经常深入用人单位进行调研,为培养新时期新形势要求下的应用型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就业要求,高职英语教育的发展趋势应该是以就业为导向,校企紧密协作,在教学中要理论与实践并重,提高学生英语素质,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高职英语教育的教学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做到与时俱进,采用各种多媒体手段,创设各种环境,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提升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掌握基础英语知识的同时,提高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更好地适应时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屈仁雄.论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教育教学论坛,2014(13):190-192.

[2]李敏.趋势与改革:关于新形势下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105-107.

高职发展范文篇3

关键词:高职艺术教育;问题剖析;对策;教育体系

一、阻止高职艺术教育进步的主要因素

在步入高职艺术教育之前,中专艺术院校一直在教育事业中战战兢兢,这些学校本着自身实力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专职于某一特色领域,为艺术教育带来了成效同时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办学特点,充分发展了自身的优势艺术专长。但是随着教育的逐渐普及,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不少中专艺术学校摇身一变披上了高职艺术教育这一华丽的外衣。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体现在学校的盲目扩张使得学生不能专心于某一专业技术,师资力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得教学质量不但没有得到提高,反而有所下滑。

1、学生专业技术技能低下,生源问题

艺术教育作为一特色教育,它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极高。可是可想而知,艺术高职教育作为专科教育,在高校录取批次中为第四批,大部分学生都是靠考前突击进入高职艺术院校进行学习,造成了部分学生的基础水平比较薄弱的问题。另一方面艺术教育要求学生有鲜明个性的思维能力,可是在高中教育中并没有着重这一方面的教育,并且高考试卷上并不能体现学生的这一能力。目前的高中教育形式和高考制度并未为高职艺术院校选拔出优秀的具有鲜明的艺术造诣的学生。所以生源也是阻止艺术高职教育进步的的因素。

2、师资力量不合格,难以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艺术教学中,师资力量起到决定性作用。众所周知,艺术教育首先要求老师要有较高的艺术技能,教师必须按部就班、一丝不苟、高准确度教学才能保证学生学到精确的知识。其一,高职艺术类院校它的发展历史较短,即使教师的艺术实践丰富但是部分并未受过高等教育,学历不高。其二,是一些刚刚进入教学领域的年轻教师,他们虽有一些理论基础可是缺乏一定的丰富的艺术实践。师资力量不强又是一种阻碍高职艺术进步的原因。

3、学校规模盲目扩大,不切实际

有些学校为了吸引更多的生源,迎合社会的需求,满足国家的要求,获得更多的利益不断扩大学校规模。虽然为社会培养了更多艺术人才,可是在这一过程中艺术人才的质量却有所下降。学校的盲目扩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入学率,可是伴随而来的是生源质量进一步下滑。一个学校在没有大规模教学的经验下盲目扩大学校规模只会使师资力量匮乏的问题更加显而易见。同时由于学校规模的过分扩大使得学校的特色专业不能持续发展,一个学校不能够显示出它的优势,失去其特色必定将消失在教育浪潮之中。这只能使各个艺术类高职院校越来越“一体化”办学形式教育理念越来越雷同,失去其各自的特色。

二、如何使得高职艺术院校更好的发展的改革策略

生源问题、师资问题、教育观念问题、特色弱化问题阻碍着高职艺术院校的进步,如何从这些方面下手有效改革高职艺术院校,将高职艺术院校从这种尴尬的教育环境中解救出来成为了教育界应理性思考,着手效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解决生源问题,提高生源质量保障

如何提高生源质量这要求我们大胆的改变招生制度。现有的招生制度无法满足高职艺术院校的要求,招生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为了提高生源质量、保障教学质量我们必须迈出这一步。例如,应该普及对于艺术类高职院校的特殊考试形式,推行艺术类高职院校特有的高考模式,打破高考一元化的传统模式,从艺术类高职院校做起建立高考制度多元化新模式。与此同时提高对于新生的基础知识要求,加强对在校生的专业教育,降低通过率,给学生一定压力,提高他们的毕业标准等。再者,注重于新生是否有艺术天赋,是否有追求艺术的决心和勇气,劝告那些只为上大学、拿毕业证而报考高职艺术院校的学生,或者帮助他们树立对于艺术的爱好和追求,从而丰富他们的大学生活,让他们的学习生活更加有意义。其次因材施教,重点培养那些有艺术天赋的学生,不可辜负他们的天赋,不可泯灭他们的天性。从本质上解决生源问题,提高生源质量。

2、强化教育团队,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师资力量的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师资力量的加强是高职艺术类学校进步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师资力量如何得到加强?第一,使那些在艺术方面造诣很深但是受到的高等教育不足的老教师接受再教育,可以由学校组织学习班统一再学习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同时也丰富了他们除教学之外的业余生活,一举两得。第二,对于那些年轻教师,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艺术表演,校内校外实践,增加他们的实践积累。同时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进行调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形式,争取做到让学生们无压力学习更好的接受知识。强化教学团队质量是高职艺术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为教育者必须认识到并且着手解决这一问题。

3、找到自身特色,发展并且弘扬

一所学校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的独特之处,一所学校如同一个国家必须找到适合它发展和前进的特色之路。任何一所学校在扩招,扩建的同时都应该坚守自己的底线,严格控制生源质量,守住自己的特色,一元化的世界没有色彩,雷同的院校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各所院校加强各自院校的特色专业、特色教育,那么才有多所艺术类高职院校共存的意义。

作者:匡路敏 单位: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晓春.县域高职教育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高职发展范文篇4

关键词:经济时代;高职会计教育;人才培养

会计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在日新月异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下,要求企业的财务人员需要具备更高的素养,会计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也越发突出,而会计要取得飞跃性的发展,关键在于教育。一个国家会计人员的素养和工作质量决定于会计教育,特别是高职会计教育的水平,因此深化高职会计教育改革,明确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已势在必行。

一、明确会计教育目标,并结合高校区域因素,设置差异化培养目标

新经济时代下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变化,由过去对数量的要求逐渐向对能力结构和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上转化,而培养目标与能力知识结构为高职会计教育提供了复合型培养目标的方向,但由于师资差异等因素并非全部高校都可以实现该目标。比如,对师资力量薄弱的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就业率,重视并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培训,使学生初步具备复合型能力,当学生继续深造或参加工作后便能较快培养复合型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高职院校深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优质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项目作为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因此,我国高职会计教育应将培养管理意识、管理思维,符合新经济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作为其培养目标。如何培养具有符合新经济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会计人才,离不开会计教育的目标、内容、手段、方法等。具体地说,我们培养的学生除了要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具备专业工作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以及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的能力。

二、着眼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构造能力导向性课程体系,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适应新经济时展的需要,高职会计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计应符合会计教育目标,而教学改革依赖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又反向推动教学的发展,课程改革是教学发展的核心。因此,会计课程改革服务于培养目标,随培养目标的变化而变动,建立了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为核心的新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的课程需要。鉴于目前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学生的学习能力越发重要,“活到老,学到老”,教授学生学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不断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充电显得尤为重要。对此,高职院校应该开设文献学习和信息检索等课程。同时,随着全球化、网络化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周围环境变化多端,会计人员在面对变化无常的会计环境时,必须要及时选择恰当的会计方法做出具体的会计决策,对学生的应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学校应该开设实践课等课程,并与专业核心课紧密结合,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

三、重视学生学习效果,强化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综合应用

能力,转变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授课以注入式教学方式为主,一味地教师讲授学生倾听,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我们需要对目前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注重教学方法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满足社会需求。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第一,加强案例教学,并灵活运用课堂讨论方式。案例研究内容以来源于生产或者实践并加以教学改造的项目或者任务为载体,将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有机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既有学生独立学习过程又有小组团队合作学习过程,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也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实际知识和实际能力,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第二,创造更多的会计实践机会,及时更新教学手段。推行现代学徒制有助于创造更多的会计实践机会,增加学生账务处理的动手机会,并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提高会计教学方法现代化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培养出的会计人才素养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师资队伍素养的高低。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意义重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还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开展工作。因此,通过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促进教师不断自我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和教育水平,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反哺到教学中,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1)拓宽教师继续教育的渠道,鼓励教师通过进修取得更高学历,并鼓励教师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与科研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增强教师的实践经验。(2)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中,把成果引入课堂,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进而提高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使会计教师始终站在会计学科的最前沿。在全球化、网络化的新经济时代环境下,对高职会计教育带来的挑战,作为会计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握机遇,立足现在,着眼未来,拓展视野,迎接挑战,深入开展会计教育理论研究,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高职会计教育必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高素质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白玉翠,马逛烁,李美.关于会计职业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价值工程,2011(06).

[2]陈文渊.高职会计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32).

[3]乔庆敏.中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及课程设置探究[J].职教论坛,2013,(14).

高职发展范文篇5

目前,一部分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离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为了更好地推进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高职英语老师首先必须了解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即“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由非专业人员成长为专业人员的过程[1-3],具有本专业的实践能力,了解行业发展趋势,能够把握专业发展动态,使教学内容紧跟行业发展要求[4]。国内外大量职业教育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促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不仅指出了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更是大力推行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要求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的作用,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①-③。张小建副部长在国家高技能人才东部地区培训工程2006系列活动上讲话时指出,“校企结合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技校、培训机构是工业化的产物,离开企业的需要,学校无从发展;而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做强做大,也提出了对学校提供培训服务的强烈要求。只有校企结合,才能产生规模效应,才能走上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快车道,实现跨跃式发展”[5]。这使以校企合作模式促进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可能。高等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统一,理论应知与操作应会的结合,充分体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作为人才培养过程的不可缺少的一支生力军,其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必将与企业行业紧密结合,必须走出课堂,跨越教室,走入行业深入企业。英语教师到企业中去了解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学习和了解先进工艺和流程,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领会企业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然后将这些东西融入到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贯穿到入学教育、顶岗实习、职业指导和就创业教育中,有效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办出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二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及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非常重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走产学研发展的职业教育的道路已成为共识,学校也已开始构建专业认知、项目实训、专项实习、课程实训、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的实践育人体系,让学生实时了解本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了解对所学专业的最新需求,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主要靠高职教师来完成,作为高职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英语教师更是不能仅停留在英语知识的传授上,还要在授课过程中使英语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专业有更密切的结合,所以更需要深入行业深入企业一线。但是,就目前情况看,高职英语教师的英语水平在不断提高,但英语应用与职业和专业结合度较差,其专业发展大多没有走校企合作的途径。为了更真实地了解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现状,笔者对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天一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城市职业学院5所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作了随机问卷调查。每所学校发放25份问卷,共发放问卷125份,回收有效问卷113份,占问卷数的90.4%。问卷共从7个不同角度测试高职英语教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和对校企合作的参与程度,取得详实的材料后研究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才有较为科学的依据和基础。

(一)高职英语教师与行业企业联系不紧密,校企合作意识不浓。根据对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1.7%的高职英语教师有制定有专业化发展目标及计划;具备双师素质的比例较低;只有8.7%的高职英语教师具备某项专业知识、实践操作技能或经验,具备双师素质的比例较低;54.6%的高职英语教师曾经去行业(企业)实践或锻炼过;曾经去企业参观学习与交流的占34.3%;调查显示能主动与企业联系,了解行业动态及发展趋势的仅占9.7%,90.3%的高职英语教师没有主动意识要深入企业行业,了解用人单位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造成这样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英语教师的关注度就仅在于对学生语言的教学和培养方面,久而久之,高职英语教师就成了高职教师中与行业企业联系最不紧密,校企合作意识较为淡薄的群体。

(二)高职英语教师对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路径了解不够。由于对职业教育的全面了解和掌握不够,导致校企合作的意识不浓,继而对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职业教育发展路径了解不多就成为必然。当高职英语教师被问及校企合作是否对自身专业化发展有用时,98.5%的高职英语教师认为校企合作对自身专业化发展有用,其中认为非常有用的占58.7%,只有1.5%的教师认为无用。但对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调查结果了解得知,80.3%的高职英语教师是通过自主学习实现其专业化发展的,11.4%通过各类培训,只有8.3%的是高职英语教师是通过校企合作来实现专业化发展的。综上所述,高职英语教师有一定的专业化发展意识,但还不够;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虽然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但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校企合作的意识不浓,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在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还需进一步强化,路径还不够清晰。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当然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个持续发复的过程,特别是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如何走产学研的发展道路,如何在传授语言知识时与专业知识结合,如何在语言的同时融入企业文化和精神,如何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结合,教学要求与企业要求结合,有效促进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成了十分有意义的研究。

(一)学校实施定期顶岗实践制度,让教师与行业企业亲密接触。2011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以对接产业为出发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职业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在优秀企业建立一批专业教师实践基地,通过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与执教水平”[6]。基于此,在高职实施定期顶岗实践制度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最佳选择,实施定期顶岗实践可以让教师走出教室和校园,走入行业和企业,走进生产一线和技术前沿。选择行业技术和管理领先的企业,采取脱产和半脱产,挂职锻炼、跟班实践、参观考察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老师定期下企业顶岗实践。在真实职场中获取经验是促进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能使教师更直观地了解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方法,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在法国,合作的行业企业负责要向职业学校提供有关行业和职业文凭的信息并建立信息资源中心,落实教师在企业内长期实习;在澳大利亚,教师培养建立了“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循环终身教育模式。教师除参加各种新知识讲座和新技术培训外,还必须定期到企业进行技术实践,或定期返回行业兼职,以适应市场对职业教育的新需求。因此,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是职业学校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形式,也是职业学校密切与企业联系、加强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英语教师与行业企业亲密接触后,英语教师实践能力的增强和实践经验的丰富,必将在授课中促进英语与专业更密切地结合,有助于学生获取更真实的经验。(本文来自于《宜宾学院学报》杂志。《宜宾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二)学校建立定期培训制度,让教师与企业实时交互。根据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高职教师应该实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能够把握专业发展动态,使教学内容紧跟行业发展要求[4],因此,企业和职业院校合作定期举行培训就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德国的学校提倡不同机构、不同部门开展合作,共同培养培训高职教师,许多企业为推广新技术、新产品,也举办一些培训邀请高职学校教师参加。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提供的针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多数仍侧重于英语教训,面对高职英语教师专业知识欠缺这一情况,企业的培训可以更好地弥补这一欠缺。学校也可以依托相关行业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企业培训实践基地,以满足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定期总结交流培训工作,依托“双师型”教师企业培训实践基地,通过校企合作、专业引领等方式,广泛开展培训,提升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积极作用,以顶岗实习、合作项目和专题培训等形式有计划地培训教师,让英语教师与行业企业实时交互,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师徒结对,让教师现场体验真实工作过程。2011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规定了促进“五个对接”的内涵,要求专业要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要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要与生产过程对接,高职英语教师在走入企业时深入到技术技能岗位上去,由师傅带领了解真实的工作过程、职业标准和产业技术创新情况,从而在育人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完成与产业、职业标准和生产过程的对接。在教学上,很多学校通过老教师传帮带,促进青年教师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高职英语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可以借助这种模式,与企业工作人员结成形式上的师徒关系,形成互动纽带,充分发挥企业专家传帮带的作用,让高职英语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工作过程、企业的需求并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专业难题。严格把好选师关,优选精选德技双馨者担任师傅,包括“土专家”、“岗位能手”等,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技术精湛、岗位多元的师傅队伍。从基础、基本的环节入手,充分发挥其技术骨干的“传、帮、带”作用,精心传授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为防止“师带徒”活动流于形式,还可以从签订“师带徒协议”抓起,从形式到内容加以规范,明确师徒责任义务和计划目标,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并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监督考核。高职英语教师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现场体验真实的工作过程,了解工艺流程和要求,增加了教师引导学生的知识和自信,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形成。

(四)教师应加强自主学习和职业教育研究。教师应养成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自主学习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动力和源泉。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质是一个终身持续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将与研究行业企业需求、研究教学与技能型人才辈出培养的关系,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这样,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过程既有外部条件的支持,更有教师自身的能动作用,在终身学习中提升自身的专业成长,是教师逐步走向成熟、完善的过程。职业教育是一种紧贴社会需求的岗位教育,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新技术岗位不断涌现,使得高职英语教师更需要终身学习,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是职前与职后综合培养的结果。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有这样的特征:能自主发展,有持续学习和工作的动力,有职业热情,有专业精神,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思想或个人化的教育哲学。

(五)坚持“双证书”制度,显化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成果。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是“五个对接”的内容之一,这主要指对高职教育的要求,也可以说是对高职学生的要求。作为高职教师具备双师素质,以双证书为手段,促进转型就理所当然。1996年颁布实施的《职业教育法》提出“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来,高职院校的“双证书”制度在学生中得到了广泛认可追逐,双证书效应在学生层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作为高职教师,特别是英语教师除英语相关证书,教师资格证书外获取某个行业,比如金融、房产、建筑、计算机等行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较少,教师们自觉主动参与高职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有关的行业知识的学习较少。作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除自身的学历证书和教师资格证外,也应积极主动学习了解相关行业的基本知识,获取某个行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就是一条便捷有效的途径。通过对行业知识的了解掌握,高职英语教师在为学生提供英语专业服务的同时也一并融入行业知识内容。这样,给高职学生提供贴近实际、针对性强、可持续应用的专业知识,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基;与此同时高职英语教师也改善了自身的知识结构,拓宽了自身的专业知识面,从而为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提升培养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四结语

高职发展范文篇6

【内容提要】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新型工业化既给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也给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就必须与时俱进,大胆改革,走产教结合与产学结合的道路,实现信息化,办出特色。

【摘要题】高等职教

【英文摘要】Wemustdriveourindustrializationwithinformationofindustrializationandpromoteinformationwithindustrializationifwelltakeapathofanewpatternofindustrialization.Thenewpatternofindustrializationbring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notonlymanyopportunities,butalsobringitwithgreatchallenges.Inordertofitthedemandsofthenewpatternofindustrializatio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mustgoaheadwiththetime,reformaudacitily,takethepathofcombiningteachingandstudyingwithindustry,realizeinformation,andrunthecollegewithitsfeature.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高职教育/对策

anewpatternofindustrializatio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solution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的路子”。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用信息化推动工业化是新世纪我国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城镇化正在逐步推进向前,同时又面临实现信息化的任务。顺利完成这些任务,将为我国在新世纪头20年的工业化进程指明新的方向,对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同时,也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高职与新型工业化要求的差距分析

(一)高职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初部分城市首创“短期职业大学”开始,到现在已经历了20余个年头,但其历程是坎坷曲折的。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经济的推动和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高等职业学校有了较快发展,到2001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已有386所,比上年增加202所,招生数为35.49万人,比上年增加约16万人。现在的高职教育(含专科在内)无论是在校生规模,还是当年招生数,都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高职的发展实际上是官方热,民间冷。尽管政府发言人说,高校扩招计划应主要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但是相对于其他普通高等教育来说,高职在整个高等教育中仍然是一个十分脆弱的部分,而且这种发展也主要体现在“量”上,“质”的问题则大不尽如人意。

我国目前人才结构严重失衡。管理型、研究型人才高能低就,实用性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者严重缺乏。一方面,一些人高能低就,即高文凭、高能力的人只能干低文凭、低能力的人就能胜任的工作。另一方面,企业高素质工人缺乏。以北京市为例,一线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严重缺乏,180万从业人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不到70万,仅占38%,受过系统中等职业教育的仅占15%,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以上仅占3.5%,按我国现阶段工业水平的要求,高级技工至少应占7%。正是高素质工人缺乏,导致产品质量无竞争力。中国过去的教育大都是“精英”式教育,以培养专才为目的。高等教育培养9名科学家、1名工程师,而市场经济需要的是9名工程师、1名科学家。美国从1950~2000年的50年中,高级专业人员保持20%的比例不变,只是对他们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对需要一定技术、技能的职业岗位,则从原来的20%提高到65%,对不需要技术的一般劳动力,从原来的60%下降到15%。一般来说,就业人员中高级管理人才、高级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专业技术人员、高素质的技术工人的结构模式应该呈金字塔型,而现在我国的就业人员队伍的结构却呈现出倒金字塔形。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量需要的是具有创业精神的第一线高素质劳动者。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教育的分工也不明确,存在着招生错位现象。1999年高校扩招伊始,国家本来明文规定,高等教育扩招的指标主要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但1999年普通高校招生数却扩大了47%,其中不少四年制大学,甚至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部属重点大学也要接受众多的高职招生指标,而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却招生不足。这样造成的后果是,一方面,许多低层次的高等教育机构和院校拼命要求升格为本科,甚至办研究生教育,以提高声誉,扩大生源;另一方面,本科大学,甚至研究型大学却在利用其名牌效应,举办高职高专层次的教育,抢夺高职生源,增收学费。这种“错位”行为不仅冲击了高等教育职能系统,使其作用无法正常发挥,而且还会使我国的大众高等教育陷入“扩张传统精英大学”的发展道路,进而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教学质量问题也是高职在发展中出现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混乱,没有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去组织教学,不以满足职业岗位(群)和技术领域需要为出发点设置专业,而是“粉笔+黑板”式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强调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不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学评价以老师讲课质量和学生书面考试成绩为主,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高职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培养目标是否清晰明确,教育教学过程是否按照培养目标去组织实施,是高职教育质量保障的基础。我国高职经过多年的发展,结合我国的社会实践,明确提出其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管理型人才,这样的人才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是其显著的特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刚刚起步,专科学校、成人高校、中专、本科院校等几路大军一起发展高职教育,数量解决了,但质量——粗放型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水平也越发突出。培养目标的模糊不清是其首要体现。一切模仿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本科压缩型非常突出。培养目标的偏移、模糊不清,导致把高职教育办成了学历教育。

(二)高职面对新型工业化的机遇与挑战

新型工业化的实现,首先要着力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结合。以信息工业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的本质内涵。在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必须紧紧抓住发展信息技术、培育和壮大信息产业这个关键环节。1996~2000年,我国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制造业年平均增长21.2%,高于同期全部工业产值增长速度11个百分点,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高职教育培养大量的人才。印度的软件业之所以发达,原因就是培养了大量软件技术与开发人才,而并不像我国一样,在计算机方面培养的是大批计算机理论和学术人才,发展的研究生教育而不是技术应用性强的高职高专教育。

新型工业化的实现,需要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有机结合。城镇化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必然选择,是工业化必不可少的内容。我国的现实是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2001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产值已占51%,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37.7%,提高城镇化水平是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要条件。按照十六大的要求,我们应坚持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必然会出现大量的非农转移,这给高职教育提供了无限发展的空间。

新型工业化的实现,信息和知识成了最重要的资源,这一方面需要大量人员去从事搜集、创造、处理和分配信息工作,另一方面,科技含量不高的传统工业如汽车、机械、服装、建材、化工等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仍需大量第一线的操作人员。随着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社会对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使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了更适宜的社会环境。在新型工业化时代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新行业更替旧行业的速度加快,劳动者跨行业流动增多,这些对职后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职教育的内容就不能仅局限于职前教育,而是要担负起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的双重任务。

新型工业化的实现,我国的电子工业、通信业、广播电视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将快速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不断加强,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将逐渐深入,为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后,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信息市场的迅速兴起,并逐步融入世界市场,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将会更快,其专业设置也将进一步调整,围绕新型工业化所出现的新型产业,灵活开设一些新的专业,同时及时淘汰某些过时的旧专业。努力遵循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办出特色,创出品牌,使高职教育走上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二、新型工业化进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

新型工业化既给高职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也给高职教育带来了挑战。高职教育为了适应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就必须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大胆创新,以实现高职教育在新时代的新的突破。

(一)实现高职教育的信息化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信息化的充分实现。这就要求高职教育不仅要建成“谁都可以学,什么都可以学”(anypersonanystudy)的大学,而且还要建成“什么时候都能学,什么地方都能学”(anytimeanyplace)的大学。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正好产生了使“什么时候都能学,什么地方都能学”这种形式的学习和教育能够实现的重要条件。高职教育要尽可能地用较低的成本为更多的人提供适应需求的、有一定水平的教育机会,广播、电视、通讯卫星、电脑以及国际网络等信息器械和信息传递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举扩大了利用这些新媒体和提供新型的高等教育机会的可能性。

高职教育信息化有三大优势,一是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学校的普及和应用;二是可以利用网上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开办远程教育达到资源共享。高职教育信息化有利于低成本扩大教育规模,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信息技术可能孕育着教育与学习的“革命性”变革。如何去创建或“发明”积极应用信息技术的新型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是问题的关键。可以说,其成功与否,关系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未来。

(二)走产教结合与产学结合的道路

高职发展必须依靠行业和企事业单位,否则很难发展。高职院校与企业结合包括两方面,一是高职院校可通过与企业产教、产学的合作,来达到培养出理论与实践、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并重的企业一线所需人才的目的。在发达国家,高职院校一般都建在著名的大企业周围,以更好地与企业合作,利用企业的优势,按企业的要求,培养高技术人才。如德国伊斯勒高等技术学院周围是奔驰、HEG等大企业,曼海姆高等技术学院紧邻德国三大化工企业之一的BASF公司。美国大学与企业为加强合作,双方联合创办“美国高校大学——企业关系委员会”,引导企业管理者和技术专家进入大学课堂和实验室,甚至董事会。大学则积极为企业培训专职人员,按企业要求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就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职学校注重自办企业,走大学企业化道路。大学企业化的实质就是“产教结合”方针的具体体现,它使企业和学校在生产、技术、教学等多方面实现交流,从而形成校企合作办学、行业特色鲜明的办学模式。

产学结合的道路,就是要强化实践教学,树立高职新的教学过程质量观。教学过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高职的教学过程应注重实践环节,走学与训相结合的道路。在监控评价上,要从注重对理论教学的监控评价转向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监控评价,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以保证高职教育特色的形成。一是教师的“教”。教师在教理论课时要把握“必需、够用”的原则。“必需、够用”的“度”如何把握一直是高职教学的难题,构建高职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应从两点考虑:首先是理论教学不必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应把握好由专业人士开发的课程开发表所决定的能力水平,以此为标准就是适应专业需要的“度”;同时,要强化实践教学,加大实训时间的比例。二是学生的“学”。应强调在实践中学习,侧重于职业技术能力的掌握与提高。教师要着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包括自学的方法、实践的方法、调查的方法等等。三是教学方法、手段。在高职教学中,评价教师教学方法有效与否,要看其是否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这一目的。因此,要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常规制度,如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制度,鼓励高职教师多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教学。

(三)准确定位

不同教育类型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人才类型要求有不同的教育类型,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质是高等学术性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是高等技术教育。衡量高等职业教育的标准应该是“三个有利于”:有利于高等教育全局的结构调整和已有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中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和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有利于培养基层和农村的高等实用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科教兴农”第一线服务。这应是新型工业化时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新版《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将教育分为7个等级,从第2级到第5级,以教育计划是以学术目的为主还是以职业目的为主分A、B、C三类。如第5级就分为5A级和5B级,对于5A级而言,“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是理论性的,目的是为进入高级研究课程和从事高技术要求的职业做充分的准备”。对于5B级来说,“课程内容是面向实际的,是分具体职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完成这一级学业的学生一般具备进入劳务市场所需的能力与资格”。这就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准确定位。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它和以“学术目的为主”的普通高等教育并存于专科、本科和硕土各层次教育中,主要培养技术型人才。

(四)办出特色

办出特色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生命线。的确,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它既要有高等教育的共性,更要有自己的个性即特色,才有存在的必要和发展的可能。首先,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不是针对学科而是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学科是相对稳定的,而职业岗位是千变万化、日新月异的。不要像对普通高等教育一样用专业目录去规范和限制高职教育专业的设置,而要结合这种变化灵活地设置专业。其次,在教育内容上,高职教育的理论学习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而定,不求系统、完整,但可能是跨学科的。如对建筑行业施工技术员的培养,不仅要他懂得土木结构、水暖通风、电气安装的初步理论,还要学习经济核算、组织管理方面的初步理论。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往往要求学生拿到双证书(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毕业即能上岗。再次,在师资队伍方面,一是大力培养既懂理论又懂实际的双师型队伍,二是大量聘请社会上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兼职教师,甚至有关职业培养的课程可以以兼职教师为主。这不仅可以使教学更加贴近现实,而且可以使专业易于调整,密切学校和社会的联系。

【参考文献】

高职发展范文篇7

关键词:高职;艺术教育;特性;发展趋势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各阶段教学都开始与“素质教育”挂钩。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近些年来也意识到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所以,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艺术教育专业,为社会培养了众多优秀的艺术人才。因此,对当前高职艺术教育呈现出的特点进行分析,且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艺术教育呈现出的特性分析

目前我国高职艺术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都意识到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所以,通过各自形成特点,展开激烈的竞争。首先,“小班制”教学是许多高职院校开展艺术教育课程的重要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具有很强的优势,其可以按照学生的特点,量身定做教学目标。而教师也可以按照学生的喜好和特点,制定符合学生要求的教学模式,既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也可以使得艺术教育的本质体现出来。其次,大多数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偏低,文化素质不高。由于高职院校的主要生源都是在高考中没能考入本科院校的学生,所以其文化课水平必然相对较弱,学生的整体素质与传统的本科院校相比也会有一定的差别。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许多学生就会认为自己不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就业前景一片黑暗。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深陷其中,长此以往,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在开展艺术教育的时候,过分注重艺术知识传授,忽视文化成绩提升,必然造成大多数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得不到提高。最后,则表现为高职院校传授给学生的艺术知识不具备实用性。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复合型、实用型人才,所以开展教育的事后,必须按照市场用人要求进行专业知识传授。可是当前高职艺术的现状还存在一定的堪忧景象,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与实际就业岗位要求脱节,在毕业之后很难顺应社会用人要求,同时也无法及时适应工作。

二、未来高职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对策分析

1、对艺术教育进行科学定位

高职院校若想在未来更好地开展艺术教育,势必需要对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高职院校需要对自身开展的艺术教育进行科学定位,明确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而挖掘自身学校的教学特色。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当前社会的人才需求进行客观分析,了解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怎样的艺术人才。将此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进而确保学生在未来的就业过程中更具竞争实力。

2、将艺术教育和非艺术教育结合起来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高职院校开展艺术教育,需要将艺术教育和非艺术教育结合起来。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艺术欣赏水平。在同样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下,可以形成符合我国发展要求的全面型人才,成为我国艺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力量。

3、实行“工学合一”的教育模式

所谓“工学合一”,就是指在开展教育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甚至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实习机会。因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本身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社会中需要的岗位提供实用型人才。故而,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教育形式是未来高职艺术教育的必然趋势。学校不仅需要注重对学生理论性艺术知识的灌输,还需要跳出书本的拘泥当中,让学生走向社会。许多企业都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与就业的机会,通过让学生亲临企业进行实习工作,可以有效对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巩固。利用实践经验,改善传统理论知识的不足。同时还可以对相关知识的具体操作流程进行深入分析,长此以往势必会提升高职艺术教育的整体水准。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且建立属于自己的资源库

网络资源格外丰富,其可以作为有效的资源,被应用到高职院校艺术教育过程中。利用网络,可以及时对该专业的行业发展动态有所了解,同时还可以弥补书本知识的欠缺与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眼界,也丰富了教学内容。此外,学校还可以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独属于自身的资源库,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学生的学习与信息搜集,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极具帮助。

5、注重素质教育的意义

我国各阶段教育过程中,都不断渗透素质教育的思想,高职院校也绝不例外。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艺术教育的时候,需要意识到艺术所具有的多元化特点。故而,多元化的艺术人才培养目标才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

三、结语

当前,我国高职艺术教育发展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所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依旧有许多问题需要改进,许多不足需要弥补。艺术教育是需要与素质教育目标相结合的,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方向。高职院校教师需要逐步转变传统的思想,意识到艺术的多元化特点,从尊重人才、尊重学生特点的角度,提升艺术教育水平,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

作者:张滔 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晓燕.关于高职艺术教育发展的对策与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7,08:89-90.

[2]施王伟.高职艺术教育发展及其特性[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1,02:83-87.

高职发展范文篇8

高职生思想活跃,参加实践活动积极性极高,在社团活动及实践课中通常能表现出很好的热情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动手能力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但同时也具有文化课基础差,不重视理论课程的学习,课堂表现较差,纪律性不高,欠缺自制能力,普遍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等特点。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1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应届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90.4%,初次就业率仅次于“985”院校,2013年为90.9%,2014年为91.5%,可见高职生就业水平总体呈稳定上升趋势。然而,就业质量却不容乐观,高职生较多从事机械性的低水平技术性工作,或者与所学专业不相关的职业,换工作较为频繁,起点水平一般较低,发展空间不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人才资源结构呈现“高端人才不足,中间人才相对过剩,低端人才短缺”这样一种“两头大中间小”的菱形特点。高职生发展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一)整体素质不高,综合能力较差

实用性、职业性、超前性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属性,其中职业性是本质属性,它决定了在教育观念上高职教育的自身特点。因此,高职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在职业和技能至上的教学目标主导下,高职生的综合能力锻炼比较欠缺,人文素养问题也得不到重视。

(二)基础不够扎实,缺乏会学习的能力

由于高职生这一群体普遍具有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不足、形象思维强于抽象逻辑思维、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等特点,而理论知识多以讲授方式进行教学,这就导致其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习规划意识淡薄,缺乏会学习的能力。

(三)欠缺学会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当遇到问题时,能够进行多渠道多方面的资料搜索、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尝试,并有决心和毅力去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高职生抗挫折能力差,容易受享乐主义价值观影响,缺少深入实际和脚踏实地的努力,所以在问题面前,一般会选择逃避,或者浅尝辄止,缺乏继续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勇气。

(四)德育和美育是其软肋

德智体美劳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对人的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高职教育欠缺德育和美育,特别是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发展其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对人的发展有不可缺少的影响,然而目前高职生接受美育不足,是其软实力的一种缺失。而高职生道德水平总体不高,在为人做事、待人接物的方式上有时欠妥,社会对高职教育加强德育的呼吁也越来越迫切。

二、“四个学会”的内涵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部21世纪委员会德洛尔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报告指出:教育应该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它将成为每一个人一生中的四根“知识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这是国际社会对未来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和理解,也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份学习宣言。“四个学会”包含了生存和发展的问题,阐述了终身学习的意义,强调了“教育必须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基本原则,最终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是其核心涵义。“四个学会”传递的是一种“我想学,我要学,我会学”的主动学习思想,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适应生存,还要谋求发展,给教育工作的启示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意味着学习型社会中,只有学会学习才不会被淘汰。

三、如何促进高职生可持续发展

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学生阶段不仅传授其基本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培养其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能为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做准备,还要提升他们能够在原有岗位上创造性开展工作以及与时俱进地适应社会的后续发展能力,即强化终身学习的概念,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这不仅是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要求,是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要求,也是国家和谐稳定发展的要求,更是21世纪每一位有志青年的自我要求。在分析高职生发展现状以及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促进高职生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转变观念认知

对高职教育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是思想基础,转变观念认知误区要清楚认识到高职教育主要以培养技能为目标,为就业做准备,这是高职教育的主要职能之一,而不是唯一职能,如果仅仅以找一份好工作作为教育出发点,即使有了很高的就业率,这种急功近利带来的浅层面上的成效也是短暂的,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学生所欠缺的学会学习的能力,所缺乏的人文素养,所缺乏的一切软实力,将会阻碍其在职业生涯上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违背了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同时给国家技能型人才发展带来负担,还对高职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高职教育并不是单纯的就业教育,也不是简单的谋生教育,高职教育不仅要让受教育者获得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还要教会他们储备学会做人、做事以及学习的隐形知识为继续发展做好准备,只有这样,高职教育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活力。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在国家教育部制定总纲领的指引下,学校领导、老师以及学生能够对发展要求有正确的认识,并深入的思考,只有方向明了,才会有正确的行为。而具体的教学活动是在教师和学生间进行的,因此,老师和学生的观念转变更是尤为重要。

(二)改变高职教育模式

促进高职生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是学生,教育活动也是围绕学生所展开,因此学生是否真正想学,是否能融会贯通,是否能学以致用,这不仅是高职教育,同时他是其它所有教育获得成功的本质和基础条件。其次,学生获取知识主要源于课堂,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1.培养兴趣。高职生跟所有青年一样,在这个年龄段容易感到迷茫,对未来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特别是对高职生来说,怎样做到课外兴趣与学习任务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对后续发展具有趋向作用。高职教育院校主要从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两种途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对于课外活动,高职生积极活跃,能够很好找到自己的兴奋点,关键在于如何将学生课外活动培养的兴趣与课程学习活动契合,在保持兴趣的积极状态下,教会学生相关的系统知识以及技能,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以求得更好的发展,这就对课堂教学的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也就是对高职院校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老师不能从学生角度思考,根据实际情况更新改善教学设计方法,一如既往地以填鸭式讲授为主,将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并会逐渐消磨学生已经培养起来的兴趣。加强互动教学、主导以任务驱动为主的多形式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引进丰富的教育技术等均对提高课堂质量、促进高职生的兴趣迁移有较好的效果。

2.激发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进行学习的心理动力,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能够相互激发和增强,学习动机具有促使学生产生学习活动、指引个体行为、并且维持和强化学习活动的功能。学生只有想学,学起来才会快乐,才会有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可能。培养兴趣能够促进学习的内部学习动力,但由于高职生普遍缺乏毅力,在困难面前容易放弃等的特点导致其难以保持内部学习动力的持续激起状态。高职教育应该致力于对高职生内部学习动力和外部学习动力的协同激发,全方位提升高职生的成就动机水平,引导学生学习动机成分由浅层型动机向成就型动机和深层型动机转变。高职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在一定的社会活动氛围和教育情境下激发和培养起来,学校和老师可以在从求课堂教学的艺术、给予适度积极的期待、以多种方式及时给予学习反馈、公正地评价和适当地表扬和批评、开展适度的学习竞赛活动等方面考虑和尝试。

3.养成习惯。高职生缺乏元认知能力,对学习没有清晰的规划,不仅阻碍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影响教学进度,并且极其不利于高职生的职业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是学会做事的基础,这里良好学习习惯不仅指课前预习、课堂做好笔记、课后及时复习的狭义意义上的学习习惯,还要求高职生能够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素质,并且学会成败归因与反思,能做到科学、及时地进行学习调整。高职生文化课基础差,理解能力不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掌握这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高职生普遍欠缺培养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教育,缺乏科学的指导导致高职生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比如遇到难题,不会自己寻求方法去解决,虽然学习时间很长,但是学习效果往往事倍功半,这也造成了目前高职生在工作岗位上普遍做事效率不高,不会灵活转变的现象。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要引起高职教育的重视。

4.实践应用。为高职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不仅是高职教育目标的要求,也是发展高职生技能能力的需要。相比理论知识的讲授,高职生更喜欢自己操作实践,在实践中不仅能检验高职生的技能水平,还可以增强高职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生在实践中更容易发现自己的兴趣,发掘自身的潜能。因此,在课程设置中适当增加实践课时,让学生有更多的实操时间,巩固技能学习,还可以调整高职生的实习时间,加强校企合作,到企业体验作为一名职场人的感觉,在职场需要驱动下高职生的目标和方向会更明确,在职场压力下会更加懂得学会学习的迫切性,这对高职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高职发展范文篇9

舞蹈是一门人文艺术,和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审美需求联系非常紧密,需要紧跟时展,不断发展进步,舞蹈教育也是如此。舞蹈教育所关涉的不是一个人或者两个人,而是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舞蹈教育的发展不仅关涉这些学生的舞蹈技能的提升,也关系到整个国家人文素养的提升。高职舞蹈交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创新发展空间进行思考。

首先,高职舞蹈教学一定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在创意空间的环境下,授之以渔不如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捕鱼的时间和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会创造美。舞蹈教学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具有创意的功课,只要掌握一定的肢体语言,有一定的思想,并具有审美能力,就可以让学生编出更多的舞蹈,尽可能地发挥学生创造力。但是现在很多的高职舞蹈教学都是灌输式或者机械模仿式,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的舞蹈动作越来越单一,舞蹈思维越来越呆滞。因此,高职舞蹈教学一定要留给学生更多的创新空间,鼓励学生自己编舞,自己感知舞蹈编排,激发和培养的学生的舞蹈创意,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

其次,支持并培养更多的大学生舞蹈团队。

舞蹈教育或者训练不是个人的活动,而是集体的活动,通过组建大学生舞蹈团队,既能够很好地形成浓郁的舞蹈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生舞蹈队的组建,形成学生公共学习舞蹈的团队,创意的设计需要集思广益,需要凝聚智慧和力量,尤其是竞争激烈的今天,更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团队与团队的对抗。通过团队,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才有更多的舞蹈创意,才能更好地发展高职舞蹈教育,拓展学生的发展空。

再次,创新教学手段。

高职舞蹈教学本身就需要有创意,就需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拿出更多的富有创意的教学模式。尤其是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高职舞蹈教育一定要注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很好地动作、音乐、文学、动画等集为一体,让学生身历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入其境,能够更好地感知舞蹈动作。同时,通过模拟动画,或者制作动画,直接演示各种动作编排,各种舞蹈设计和创意能够最快的时间展示给学生,或者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富有创意的舞蹈。

高职发展范文篇10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职英语教师;职业能力;校企合作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交流联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密,使得社会行业市场环境中的高素质英语人才需求不断扩大。而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实践性和技能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应该顺应这个战略背景实现自身英语教学体系的改革,提高最终人才培养的成效。这也需要高职院校能够充分重视自身的师资力量建设,并结合“一带一路“倡议来实现师资培养的创新转变,给我国社会行业环境持续提高多元化英语高端人才[1]。但结合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实际现状来看,英语师资力量的整体水平还比较有限,很难满足“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需求,需要在后续时间里充分引起重视,并提出针对性的调整措施。

1“一带一路”倡议对于高职英语教师职业能力的影响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需要高职英语教师更加重视自身职业能力的提升。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高职英语教师职业能力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所受到的影响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在“一带一路”倡议全面贯彻实施的背景下,英语人才需求正在不断增加。但“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实施以后,各行各业对于英语人才专业化水平和多元化素养的要求比较高[2]。在这种情况下,高职英语教师就应该不断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并改善英语教学的整体布局,真正培养出更高素质的英语人才。第二,“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经济活动涉及了贸易、旅游、能源、文化等各个方面,需要复合型英语人才作为支撑。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体系也应该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对于高职英语教师来说,需要对其他英语关联学科有较好的了解,可以开展旅游英语、商务英语等各个细化课程。这对于高职英语教师来说都是一项非常大的挑战。第三,“一带一路”倡议给我国各行各业的企业带来了更多机遇,但同时也使得我国内部人才面临更多的竞争。对于高职英语教师来说,不仅仅要完成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同时还要重视学生自身职业能力的提升,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应对这些竞争。即在教学过程中,高职英语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使得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就对未来就业环境有较好的了解,并不断提升他们的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团队协作水平等各个方面的素养。

2我国高职英语教师职业能力的基本现状

结合我国多数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并没有针对性提高英语教师的职业能力。一方面,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将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纳入自身发展的战略体系中,导致高素质英语教师的数量与比例都比较少,很难满足“一带一路”对于我国英语人才培养的新标准和新要求。这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在平时的时候并没有真正将工作重心放在的教师职业能力提升方面,导致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能力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显著提升。特别是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充分明确“一带一路”倡议对于英语学科影响,因此也没有立足于这些倡议内容,制定针对性英语教师职业能力发展计划。这些情况都导致了英语教师的职业能力存在显著不足。另一方面,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英语学科方面虽然有了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同时也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多数教师的国际化视野还存在比较显著的局限性,没有充分了解到“一带一路”倡议体系对于国际化英语人才的具体素质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英语教师就无法结合这些倡议内容,实现自身职业能力的针对性提升,不利于高职院校教师的后续成长与发展。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并没有将自身开展的教学活动定位到“一带一路”倡议中,因此也就很难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国际化的相关理念,导致自身职业能力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整体背景存在一定的脱节。事实上,结合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最终效果也可以知道,很多英语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竞争意识等各个方面的职业素养都存在比较显著的不足。这也说明了我国高职英语教师的职业能力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提升。而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升英语教师职业能力已经成了一件非常紧迫的事情,需要我国各个高职院校充分引起重视。

3“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策略

3.1提高教师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水平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应该切实提高各个英语教师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水平,并立足于这项倡议来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高职院校的高层管理者应当重视”一带一路”倡议对于英语教学的影响,并做好英语教师团队建设的高层制度支持。在平时的时候,高职院校也要在内部积极召开一些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与英语教师职业能力关系的会议,引导英语教师可以主动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在“一带一路”倡议体系下不断提升自身的英语教学育人意识[3]。这也需要高职院校可以将“一带一路”倡议内容的培养教育活动纳入到日常培训计划中去,使得英语教师可以强化自身的国际化意识,并充分认清“一带一路”倡议对于自身教学内容与方向的影响,给后续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提供相应的方向。事实上,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贯彻也是自身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如果能够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做好英语人才培养,就可以保证最终培养出来的英语人才可以更好契合“一带一路”倡议的需求。因此,各个高职英语教师应该明确自身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责任,有意识地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实现自身成长与高职院校发展的共赢。除此之外,在进行“一带一路”倡议内容推广教育的时候,高职院校应该能够立足于“一带一路”和国际英语的融合角度进行全面分析与探索,使得高职英语教师可以站在英语专业的角度对“一带一路”倡议体系产生更好的认知效果。

3.2优化高职英语教师职业教学理念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也应该逐步优化教师的职业教学理念,依托于此转变他们的教学方针。英语教师应该全面贯彻“英语知识+英语能力+文化素养+关联专业”的新型教学理念,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综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英语教师应当贯彻技能型人才的战略目标,融入“一带一路”的相关内容,扩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风情,能够较好进行跨文化交流。除此之外,由于“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下,我国企业在国际环境中涉及的业务内容也比较广泛。因此教师也应该融入社会适应性的教学理念,积极融入旅游、商务、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英语模块,实现多元化人才教学理念。为了较好贯彻这类教学理念,高职英语教师也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提高后续英语专业教学内部元素的多元化。在具体教学活动中,高职英语教师也应该多引入一些英语应用场景,让学生在场景环境中进行英语实践应用。这也需要高职英语教师可以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引入一些国际英语应用的场景,并将其加入教学情境、多媒体课件等各个模块中。这样以后,高职英语教师的职业教学理念就可以得到全面的贯彻,并提高最终的教学效果。

3.3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模式的作用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后续时间里也应该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模式的战略价值与作用,可以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切实提高英语教师的职业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积极跟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企业进行联动合作,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英语教师的职业能力。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高职院校先在内部选拔合适的英语教师,直接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国际交流过程中,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充分了解到“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英语专业技能的具体应用场景和未来应用趋势。在参与这些活动的时候,英语教师不仅仅能够融合协调自身的英语技能水平,同时还可以显著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统筹能力、科研能力等各项素质,实现自身职业水平的综合提升,更好参与到后续英语教学活动中去。为了充分保证这项战略举措的最终效果,也需要我国高职院校能够加强自身跟企业的战略交流,同时还要积极突破各类可能遇到的障碍,使得高职教师可以通过企业实践活动更好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

3.4完善学校英语专业的整体布局

高职院校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还应该有针对性的调整英语专业的整体布局。在“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下,高职院校需要立足于国际化发展的层面,积极了解国际规则、国际英语、国际商务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建设国际化英语课程,吸引亚洲地区的国际学生。通过国际学生的参与,就可以较好改变我国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内部格局,有利于英语专业设计的优化与调整。除此之外,在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布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在提高英语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还要引导英语教师积极了解英语技能的应用场景,最终实现专业英语教师和综合性英语教师的比例稳定[4]。在这之中,高职院校也可以多开展一些教研会,引导专业英语教师向着综合英语教师转变,提高英语教师群体掌握的教学内容与技能水平,使得英语专业可以囊括更多的英语技能场景,提高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成效。在英语教师年龄分布方面,应该适当减少老年英语教师的比例,多补充一些年轻英语教师。因为这些年轻英语教师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面对“一带一路”倡议也可以较好调整自身职业能力水平。

4结束语

综合来看,“一带一路”倡议体系对于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发展来说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这也需要我国各个高职院校能够充分引起重视,并积极更新高职教师职业教学的相关理念,提高英语教师的职业能力,更好参与到多元化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也应该不断优化英语师资培训的方式,灵活发挥校企合作模式的价值,同时也可以借助于“一带一路”倡议体系吸收国际英语教育资源,改善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内部要素。这样以后,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就可以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得到显著的提升,面向我国社会行业环境提供更多的高素质复合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滕春燕.“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师国际化发展的机遇、问题与出路[J].教育与职业,2020(11):80-86.

[2]党瑞红.“一带一路”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可能路径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6):26-29.

[3]郭素珍,李盈慧.“一带一路”倡议下旅游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9(18):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