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信息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20:34:31

当代信息技术

当代信息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教学手段;物理;多媒体技术

一、科学地设计和利用多种媒体进行物理教学,能够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黑板加粉笔是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传统媒体,而文字教材则是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的主要媒体。当代物理学的发展及其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已经为物理教学本身提供了多种教学媒体,因此,在物理教学中使用这些媒体本身就是物理学应用的一个很好的示范,也是推进物理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中学物理的实践证明,科学地设计和利用多种媒体进行物理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按接受信息的不同感觉通道划分,现代多种媒体一般可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交互媒体。当代非线性协同作用理论认为,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竞争和协同作用有可能使一个开放系统呈现出有序的功能结构。例如,激光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物理学中合理地、恰当地运用和发挥每种媒体各自的长处可以弥补单一媒体的人为不足。以教育信息传递的通道看,使用传统的单一媒体只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单通道”作用方式,而现代化多种媒体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将是一种“多通道”的作用方式。面对在多种媒体上像“潮水”般涌来的大量信息,教师和教材不再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教师的作用将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而转变为引导、组织学生自己探索知识为主;学生的学习也将从主要是被动接受知识而转变为学会有选择的主动学习为主。如果说,由教师个人就局部教学内容孤立地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在公开教学中表演课件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初步阶段的话,那么把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于物理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就将是当前和未来物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高质量地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首先,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种媒体手段所创设的教学环境,必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好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开展中学物理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时,首先应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此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视频、图像、录音、图片等多种媒体信息的集成和再现功能,结合传统媒体的现场展示功能,通过力、热、声、光、电等形式提供生动形象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其次,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发的多种媒体手段所创设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提高学生获取、保持、应用与创新知识的能力。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曾做两个著名的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经研究:人类获取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经研究: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与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因此,充分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多种媒体为教学所创设的环境并加以科学、合理的组织,使学生能在既看得见,又听得到,还可用手操作的学习环境中,通过主动参与,去获取信息。

当代信息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当代教育;融合

信息技术是将网络通信与计算机多媒体作为标志的技术统称,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后,它就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学习、工作与生活中,同时对医疗、军事、经济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革。但是从现实反馈的信息来看,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中并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很多都停留在方法与渠道应用中,没有明显提高教育生产力,更没有触及教育结构革新。在教育不断发展与普及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被应用到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在2012年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它指出:必须高度注重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为落实现代化教育教学要求,信息技术作为有力的教育支撑,很好的解决了传统教育的难题,对推动教育改革发挥了重大价值。因此,在现代化教育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优势,让信息技术与教育有机的整合在一起。

一、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体现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中,有助于全面深化学习环境和教育模式。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中,充分利用教学内容、方法、工具进行革新,以改变传统不合时宜的教育因素。1.1有助于产生新型教育模式。长期以来受不同的学校、地域影响,国内教育质量存在很大偏差,只能向一部分人群提供服务,若离开学校也就说明暂停教育,这也是教育难以自治、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当前,国内教育已经发生了普遍性、开放性与持续性等变化,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的融合,它为开辟教育途径、覆盖教育信息、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新的方式,同时也为城乡各级教育信息化、终身教育和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具体如: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园网络公开课共享,深受师生喜爱,同时也让开放教育资源开始走向革新,并成为国际趋势,它很好的突破了校园教育的局限。2011年,我国开始公开课视频,发挥了巨大的魅力与作用,同时也滋生了新型教学模式,开始实现跨区域、跨范围共享。在信息时代的影响下,办学体系与信息技术已经不能分离,具体如:借助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教学与在线学习等。在新时代的教育教学中,教育应该以全民、终身、非正规学习作为主题,提高现代教育力度与速度。从这也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对促进教育教学的作用,它有助于改善传统教学方法。1.2信息技术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在传统的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是齐步走、一刀切等控制形式,将群体作为主要对象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与能力。让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形式,同时也为教学差异提供了支撑,它能帮助学生提高创新精神,激发主体认知与学习兴趣。为了向学生提供课堂之外的授课内容,可以利用录像讲解、制作课程软件等方式达成;为方便学生开展交流与讨论活动,可以向网络上传授课过程,让老师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与组织者,这样才能提高知识传递质量。该教学模式很好的体现了主观能动性,开始由老师为中心变成学生为中心,从而推进个性化学习。1.3信息技术带来了很多新的教学工具。信息技术具有灵活方便、功能多样等优势,不仅能带来更多教学工具,还能打破传统教学约束,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具体如:Glicke作为一种交互性工具,它具有性能可靠、简易方便、成本低廉等优势,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无线局域网为主的教学系统。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设计,老师先发问,学生借助问答设施,统计情境,同时反映给老师,让老师时刻掌握学生状态。

二、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整合的途径

为落实信息技术与教育的高度整合,必须结合实情进行高效的规划,同时结合发展战略,以达到跨越式发展的目的。2.1做好思想引导,改善课堂教学结构。当前,由很大一部分人对于信息技术和教育的整合持悲观态度,为改变家长、老师的思想,必须做好思想引导,这样才能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最终实现教育发展。同时要引导学生掌握教学变革过程与内容,让老师从知识的灌输人员变成引导者与分享者。为了让学生逐渐变成情感培育和感受的主体部分,媒体要改变传统的认知结构,让学生成为知识加工的主体部分,辅助老师打破重难点,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与灌输对象变成构建者。如:传统教学中涉及教学、教材、课程资源时,更多的是依赖教材,为了促进教育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必须尽量做到教材为主,从而推动学生发展。2.2形成严格制度,促进发展。借助信息技术落实育人的目的,建成良好的信息教育体系,这也是推动技术创新的条件。从现代教育发展来看:为发挥信息技术价值,必须做好制度创新工作。一来,在教育发展中,为了能在信息技术中搭建良好的学习模式,就必须发挥信息技术和与时俱进的相关优势,这样才能适应教育改革,推进教学发展,形成良好的制度体系,具体如:考试、学位、办学制度等。二则,尽量规避教育和信息技术融合潜在的问题,形成良好的教育框架。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期间,教育人员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则,尽量保障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高效、持续发展,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在资金与政策上,国外相关部门与机构为整体落实整合工作提供了方向,不仅对整合给予了支持,还了很多具有前瞻性的规划。具体如:国际教育发展的信息来源—美国一年一度的预测。2004年开始,每年美国新媒体联盟都会对教育信息进行统计,同时邀请全球400多个机构共同参与分析,还了《地平线报告》进行预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地平线报告》集中在社交网络、云计算、电子书等方面,另外还凝聚了开放内容与移动学习等课题。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涉及多很多手段与方式,为了持续推进教育发展,必须以教育为支撑,深化应用成果,这样才能推进教育改革。2.3形成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贯通。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包含社会、心理、信息技术与教育等多个领域,所以在学科融合中,必须结合国内学科资源,以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为支撑,形成协同创新机制。为了拓展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理论与实践,凝聚不同学科的能量与优势,借助多个学科优势,通过多种方式方法进行不同层次的研究与考证,这样协同创新才具备综合特性。追踪国际融合课题与方法,对国内信息教育进行有效的规划,同时借鉴国外经验成果,丰富国内信息化战略,这样才能让协同创新更具有特色。受国内教育特殊性影响,在协同创新的同时应整合传统文化,关注逻辑结构与命题过程,这样才能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信息技术理论框架。

三、结语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汇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主题,它将不断引领教育创新与改革工作。面对这一重大挑战与机遇,我们必须坚持建设未来教室、教师的原则,改善教育理念,促进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的整合,这样才能推动现代教育发展,从而打造出学习型的现代社会。

作者:苏知奥 单位:信阳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王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放大学建设的重中之重[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7(3):258-262.

[2]杨浩,郑旭东,朱莎,等.技术扩散视角下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融合的若干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5,(4):1-6,19.

当代信息技术范文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互联网/政治生活/冲击

【正文】

中图分类号:G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02)03-0001-05

在当代世界,信息技术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其价值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充分地体现出来。办公管理自动化的实现、经贸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网络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证明信息技术已经不再是以往人们观念中简单意义的工具,其本身所具有的巨大的生产力的、经济的与文化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工具”的层次,正在改变着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前所未有的伟力,推动着整个世界的发展,即使是最初发明这种技术的人们,也未尝能够意料到这一技术对人类进步所产生的如此巨大的影响。信息技术对于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它在改善人类现实的政治生活质量的同时,甚至也在影响着我们有关社会政治生活的某些观念,并引发了一系列政治后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信息技术使传统的国界概念和国家主权观念受到冲击

国家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和现实的存在。自国家产生以来,每一个历史时代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们,都是从国家发展的历史与现实中去理解国家这种政治现象,人类有关国家的概念以及对于国家的基本理解,如国家的独立与主权的观念、领土完整的观念等,无不源自于现实的国家。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却使这些长期以来一直指导着我们现实的政治生活的观念受到了冲击。由于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不分民族、种族和国家,没有空间的限制和国界的壁垒,所以,上网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轻易地跨越“国界”,与别国政府或别国公民自由地交流往来,各国政府上网所服务的对象也不一定是本国的公民。于是,传统的与土地密切相连的国家疆界和国家主权行使空间被打破,网络时代的国家主权行使空间在领土、领海、领空之外又加上电脑空间,结果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回避不了网络环境,各国被愈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谁也不能脱离于网络之外求取独立发展。

互联网给人这样一种印象:它为全世界人民所共建、共有和共享,并没有谁对其进行领导,所有国家在网上都是平等的。但实际情况是,那些在信息技术方面领先一步的国家,凭借其技术优势可在网上恣意妄为,干涉别国内政;而信息技术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却可能因此陷入国家主权被横加干涉,国家安全遭受威胁,国家信息疆域受侵犯,国家尊严和利益受损害,国家对内控制和对外国际关系主体地位被弱化等境地,在全球信息争夺战中处于劣势。究其根源主要在以下几点:首先,互联网是美国人发明的,并由InternetArchetectureBoard(IAB)主导和负责管理,它要求所有人上网的前提是必须遵守美国人业已制定的互联网上的统一的运行规则,符合网络通信协议。此外,互联网的服务器是美国的,防火墙是美国的,操作系统也是美国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美国人手里,这决定了我们在技术上受制于美国,在竞争中要依赖美国。其次,互联网上充斥着西方主流文化的声音,几乎是英语一统天下的局面,只要我们上网,就意味着时时遭遇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轮番轰炸,偏偏我们又必须利用网络媒体,这使我们原有的主导意识、价值观念和标准将受到强烈冲击,意识形态界限将趋向淡化,国家将面临网络无处不在的文化性或政治性的颠覆行为。再次,有关互联网的未来发展政策问题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负责,它直接左右着互联网未来的发展方向,使美国占尽先机。最后,要取得一个互联网上的国际域名或公网上的IP地址[1],需要向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Internet信息中心提出申请,这些共同营造了美国的信息“霸主”地位,使得美国能利用别国对互联网的信赖而在技术上卡住某国,并做出符合美国自身利益的行为。比如,美国利用“梯阵”计划——卫星信号侦听系统”进行全球范围的监听,而不仅仅是对间谍机构进行监听”[2];再比如,美国通过微软公司长期跟踪微软客户,以损人利己的欺诈行为赢得信息情报,夺得信息战的主动权。这就是为什么从互联网建立之初到现在,一直是美国人在牢牢地掌握着互联网上的主动权,而其他国家受到牵制的原因。因为“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的现时代,技术成了替代军事而调节国家之间的权力和权威分配、利益关系等国际政治生活的主要杠杆。在当今世界上,某个国家技术上的强大,大致预兆了它政治上的强大。”[3](P88)随着各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逐步开展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政府对互联网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大,受制于美国的潜在可能性也与日俱增。面对互联网上的不平等,各国要维护国家主权、信息安全和自身利益,就必须联合起来共辟新的发展途径,以加强“网络国防”建设,反对信息霸权主义。今后,控制跨国信息传播的内容和方式(即“信息主权”)将成为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为此,一些学者提出应深入研究国家信息传播力和影响力究竟能够达到何等空间,以确定新的“虚拟”的疆界——“信息疆域”。

二、信息技术使民主政治的内容和形式发生变化

市场经济所具有的等价交换和自由竞争的特点,反映在政治上就是要求平等和自由,而人们实现平等和自由权利的形式就是民主。这表明,民主政治的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的必然结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众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在逐渐增强,他们有意愿和能力争取民主权利,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活动,表现为由被动参与转为主动参与,由少数参与转为多数参与,由参与部分转为参与全部,而互联网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渗透和应用恰恰迎合了民主政治发展的需求,为公众参与民主政治生活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为公民行使民主权利(尤其是信息自由权)和参政议政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未来的选民安坐家中就可以异地投票,实施全民公决;可以把网络作为表达意见,与政府对话,甚至参与政策制订的“通天”渠道。政府也可借助互联网直接倾听到人民呼声,了解群众意见,采纳合理化建议,保证公民作为国家主人的合法权益。可见,信息技术的发达确实能为直接民主提供物质手段,同时也将对民主政治的运作机制产生空前影响。这些似乎昭示着,计算机及互联网能不断提高民主的广度和深度。然而,这种直接民主在技术上可行,在政治上却很可能蕴藏着灾难性后果。

首先,信息意味着更多的公开性,公开性意味着更多的民主,于是,为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政府必须实行政务公开,这本身并没有错误。但是,由于计算机等先进的信息工具可以比手工更巧妙地编辑和操纵信息,并且这些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又没有完善的机制保障,这就难免会存在严重的信息失实和信息膨胀问题。因为政府或者“黑客”完全可以使用欺骗和误导的手段,制造大量虚虚实实、真假难辨的信息而让网上选民无所适从,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投票。例如,在1980年的总统选举中,美国公众就曾亲眼目睹总统候选人罗纳德•里根对国家防务问题所作的极其可怕的结论。他的辩论词里引用大量的数字,认为美国的防务体系存在着所谓的“漏洞”,国家面临着随时遭受攻击的危险。这个“漏洞”是被计算机模拟的战争模型发现的。里根利用这一假定的形势以及公众的焦虑心情进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备扩充。后来,在巨大的压力下,里根承认许多事实、数字、假设以及推理都是失实的。然而,等到反对党抓住这些把柄时,国防部早就对新的防线进行了更多的研究、设想和模拟了[4](P246)。这是政府使用欺骗和误导手段的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这种把大量的、公众无法消化的权威信息塞满公众头脑的手法其实是一种有意的和十分有效的政治计谋。正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历史学教授西奥多•罗斯扎克在《信息崇拜》一书中一针见血指出的那样:“数据过剩绝不是信息源出现没有预料的偶发的过量输出所致,……这是控制社会的策略,是政治家精心设计并且应用自如的一种策略,也是现代政府和社会集团混水摸鱼的伎俩。他们用公众无法消化的大量原始数据混淆公众的视听”[5](P152)。有鉴于此,能否应付网上信息的泛滥问题,可否把网上真实和虚假的信息分开等成为实现“电子民主”的“瓶颈”问题,是实现某些人预言的“民主的重建”梦想的障碍因素。

其次,一年365天时时在线的网上政府要想就网上即时出现的所有电子政务都做出深思熟虑的判断和及时妥当的处理是不可能的,要从网上“大众”的意见和建议中调查出大众的真实意愿也是非常困难的。一是由于网上直接管理的工作方式和政府与公民间的实时互动对政府的素质、能力和职业道德要求很高,而政府工作人员科技素质普遍欠缺,责任机制有待建立,目前还谈不上满足电子政府的实际运作要求。二是因为网上管理所依据的信息是大众的意见和要求,但这些“大众”通常只局限于那些信息富人们(很多人认同这一划分,即网络时代里的公民至少可以分为信息穷人和信息富人)。因为目前社会上占绝大多数的信息穷人还支付不起利用信息技术所需的设备和上网费用,他们被剥夺了在网上参政议政的机会,这使得信息富人们利用其掌握的很大部分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得到了更多的权力,并利用对他们有利的信息来影响公众,操纵政治和决策。正如金枝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官僚主义的经理、公司精英、军事当局、安全和监视系统都可以利用计算机里的数据来制造混乱、散布神话、进行恫吓和控制别人。他们掌握了绝大部分的信息源和计算机,公众对于信息的崇拜又给他们的优势地位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他们有效利用手头信息的原因是很明显的。这些社会集团占有很多利益,信息要为这些利益服务,计划也要根据这些利益制订。他们手里有一张明确而简洁的日程表:把更多的利润和权力集中到那些已经拥有利润和权力的人的手中”。[6](P247)可见,政府简单地听从“大众”召唤未必就能符合大众意愿和利益,因此,网上民主还只是少数人的民主。

最后,网上过分自由的信息传输有可能引发民主政治危机,使网上民主沦为一场空谈。早期的互联网贯穿着自由,崇尚无政府主义,但是,公民在网上享受其信息自由权(包括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存储、传播的权利,以及信息加密的权利)的同时,也会遭遇信息欺骗、电脑病毒、电脑犯罪(包括偷盗行为、色情犯罪等)、隐私权受到侵犯、知识产权争执等一系列烦扰。虽然互联网作为人们未来获得信息和实现社会多种功能的主要载体,会对未来的民主政治运作发挥积极的作用,但计算机的集中和控制信息的能力也较易被别有用心者利用,成为摧毁民主价值的工具。况且,技术专家们在信息自由和信息保护的技术完善方面始终不懈追求,网上的“无政府主义”依然存在,加之互联网又缺乏行之有效的控制和规范,网上的“自由过度”可能使国家“走向一个比古希腊人所想像的更要纯洁的民主,然其结果却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乱象”[7](P29),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如果任由这种“自由”和“民主”泛滥,社会将处于无序状态,不仅造成政府宏观调控失控,信息资源浪费,发展环境恶化,而且会导致政府失灵甚至失败,引发社会矛盾。

正因为上述可能性事实存在,中国在追求政治民主目标时,一方面要以平静的心态和宽容的理性去面对民主化发展道路上出现的所有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互联网相关的信息法律和制度建设,规范和制约网上行为,调整网上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把互联网的自由控制在政府的许可之下,把电子政府建设和网上民主发展纳入法制轨道,只有这样,公民才能真正享受到民主权利和信息自由权。当然,政府是否逐渐拓展其网上职能还要依据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作参照,这是政府管理权威性和有效性的人员保障。这些既是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同时也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三、信息技术使国家政治生活的现实秩序面对新的课题

在网络时代,信息技术对于社会政治秩序的影响首先是积极的,因为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意味着国家可以更加迅速有效地进行社会动员,更加迅速地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资源,以更加迅捷的方式传播政治信息和宣传有利于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政治理念,从而实现对社会的更加有效的管理。网络时代的社会秩序和政治生活,在主导的方面是趋于稳定、有序而不是相反。不过,我们也必须看到信息技术的传播与应用对于社会政治秩序产生的负面影响。

首先,和其他科学技术一样,信息技术也是中性的,把它应用于社会政治生活中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不取决于技术本身,而取决于什么人出于什么目的使用了它。在这一意义上说,信息技术可以为人们所用,但它本身并不能保证一定被用于有利于稳定社会政治秩序的目的。在网络上可以形成文化,但是技术本身并不能保证网络上形成的文化一定是有利于社会政治秩序和稳定的,特别是在各种不同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文化、社会制度并存的当代世界,已经跨越了现实国界的互联网,可以使传统的政治策略和手段失效。它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秩序与稳定的负面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例如,从很早的时候起,墨西哥萨帕塔分离主义分子就开始利用互联网传播其民族分离主义主张,从事反政府、以平民为迫害对象的恐怖活动;9.11事件的嫌疑人,本•拉登组织也曾利用互联网络向其成员传递其进行恐怖活动的指令。可见,互联网自身的技术特征使所有国家在保证社会秩序与信息安全方面都面临以往技术条件下未曾有过的困难。由于现代社会正尽可能地实现计算机化,社会管理也愈来愈强烈地依赖网络和数字信息,而社会如此大规模地由一种极易受到普遍故障、错误、破坏和犯罪企图影响的技术控制,一旦出现问题,社会秩序就会被搞乱,政治秩序与政治稳定当然会受影响。由此,国家必须通过制定适合自身国情的策略来达到合理利用技术及其力量的目的。

其次,“全球化冲击下的‘政治民主化’的强势语言,其直接的政治内涵却是针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所谓失败,以及西方价值观和民主制的优越性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胜利的。或者说,是要按西方的价值观和民主制度重新建构世界秩序。”[8](P105)扮演着政治角色的网络媒体是西方国家在和平条件下对他国进行最大程度的外部渗透和影响的渠道,是西方国家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弱小民族宣传和推行自己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意识形态、腐朽的生活方式或颠覆性思想观念、强势语言以及其他不受欢迎的内容的新工具。一些别有用心者正是利用当代社会主义在发展中所遇到的挫折和我国的腐败现象不可能一时根治等状况,在网上诋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对我们国家党和政府的领导人进行恶意诽谤和人身攻击,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这都将对我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稳定构成威胁。为此,我们要在网上维护国家的政治秩序,维护公民起码的民主——国家的主权和人民的生存权,就不能在全球化世界的所谓“民主化”浪潮冲击下妥协和退让,而是要更加坚定地高举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旗帜,建设面向世界的政治文明。

最后,“按照现代政治学的分析,政治稳定的程度与政治文化的性质和结构有非常密切的关联”,[9](P78)也与大众传媒的导向密切相关。一般而言,人们对政治系统优越性的正面认识、对政府行为的赞赏,有利于政治稳定;对于政治系统的缺陷和弊端的反面认识乃至夸大、对政府政治决策的憎恶、对政治生活的冷漠,往往无益于政治稳定。所以,社会的政治秩序和经济秩序等与网络秩序密切相关。由于网络媒体能将各种政治事件和政治舆论快速传输到世界各个角落,人们调阅信息不受时空限制,所以,网络媒体较之其他媒体,它的影响面更广、速度更快、时间更长、程度更深。还由于政府几乎不可能做到对网上全部信息的性质和内容进行有效的筛选和控制,这就使得网络媒体的舆论效果愈加强大,国家的政治稳定可能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比如,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留下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一些人因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暂时落后,便陷入“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由社会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的思想误区。实际上,这种由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以及上层建筑滞后于生产力发展造成的消极影响,由此带来的对社会主义信念的动摇、对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怀疑、主张照搬西方政治经济制度的全盘西化的观点,都是错误认识造成的思想混乱,涉及到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大是大非问题,需要党和政府利用政治思想宣传工具,注意澄清并抓紧解决。如果意识形态领域的混乱被敌对势力所利用,就会贻害国家,甚至造成像苏联一样亡党亡国的后果。为避免我国重蹈前苏联覆辙,我们非常有必要利用网络媒体这一有效工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回答和解释当代世界和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占领互联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

四、信息技术为公民监督政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

互联网的应用,进一步增强了公民的力量,给予公民保护民主和监督政府的权利,使信息时代里公民的力量比以往强大得多。具体表现在:

首先,人们在互联网上很容易发现那些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人,与他们交流,把他们发动和组织起来也相对容易和便利。由于网上舆论监督缺乏法规和纪律约束,网上交流的内容和组织的活动难以规范和控制,加之多元文化融合的趋势的出现,意识形态领域中多种观念相互碰撞的局面已经形成,能否实现正确引导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因素。

其次,公众舆论的力量变得如此强大,对于一个制度得当且运行有序的民主政府来说,舆论的力量影响是很大的,传媒监督权力也正是依赖于这种令任何公共权力在其面前都脆弱得不堪一击的令人尊敬的力量。以美国为例,信息媒体扮演着举足轻重的政治角色。美国是最先倡议修建信息高速公路并付诸实施的国家,是信息技术强国,IT业的领头羊。但是,在享受政府上网带来的各种便利的同时,美国的国家政策和民主运作也受到网络媒体异乎寻常的影响。这种实例在“克林顿总统任内,更是屡见不鲜。他上任之后的海地政策——即对海地难民偷渡来美的处理——即先由竞选时的‘欢迎’到上任后的遣返,再由遣返改为有条件的收容。后来,更声言要武力进占海地,反复无定,主要就是受到传播媒体的影响而造成的后果”[10](P29)。由于对信息化条件下的政府管理缺乏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准备,美国政府在操纵媒体的同时,常反被媒体操纵,美国外交政策频繁更迭,其后果是影响到美国目前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这已引起美国学者和政界的重视,美国已着手研究应付网络媒体的国家战略,以加强政府的力量。

再次,网民的集合优势和能力足以监督网上政府的一切行为,力量也强大到足以破坏政府在网上营造的一切。他们的技术和自我意识决定着他们行动的力量,就是说,如果有足够的技术知识储备,网民可以在网上“为所欲为”。网民支持抑或反对政府,攸关网上政府的运作秩序。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必须建立适应信息化需求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制度。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政府具有协调各方利益、强制安排制度的权力,是制度的主要供给者。为此,政府应尽快建立健全网上管理组织及体制,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向公众提供有效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是为了保障政府能随时监测政府网站的运行状况,并通过对各种数据指标的统计分析,在网站遭受非法攻击时能在第一时间里迅速恢复备份的页面,保证网站的可靠性,保证网上政府的合法性。于是,“由于我们拥有自我控制的可能性这一简单的理由,我们可以选择某种其他的方式。这又使我们走进了政治,走进了需要我们对是否实行自我限制这一问题做出集体决定的领域”[11](P14)。事实上,要规避网络风险和解决网上危机,对互联网进行必要的、合理的、可行的干预,只能依靠财力雄厚、信息资源丰富、拥有众多人才、具有强大号召力和凝聚力且有国家强制力作后盾的政府。面对网络时代,主权国家政府在当今及今后一个长时期里仍然是组织、管理社会生活的基本工具,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政府的“廉洁、勤政、务实、高效”和政府与公民的有效合作是维护国家主权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最后盾牌。为此,国家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这缘于“技术包含了某些它本来意义上的后果,表现出某种特定的结构和要求,引起人和社会做特定的调整,这种调整是强加于我们的,而不管我们是否喜欢。”[12](P50)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对当代政治生活的冲击造成了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其后果涉及国家主权、政治秩序、制度安排、权力分配、科学决策、民主政治、立法和体制调整等多方面,认识到这一点,将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信息技术的政治价值,重视协调信息技术与政治发展间的关系,从而使政府在努力推动国家信息产业发展和促进信息技术进步和应用的同时,亦坚持不断地推进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这些对于塑造政府形象,提升政府能力,维护国家利益和保持政治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收稿日期:2002-08-05

【参考文献】

[1]InternetProtocal.即互联网协议.

[2]大洋网.美建电子全球间谍网络,Yahoo!科技,2001.4.15.

[3]刘文海.技术的政治价值[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4]此案例选自金枝编著.虚拟生存[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5][美]西奥多•罗斯扎克.信息崇拜[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

[6]金枝.虚拟生存[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7]姜敬宽.信息发展扭曲民主正常运作[J].编译参考,1995(6).

[8]王庆五.全球化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的创新[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2).

[9]钱振明.网络时代的政治学和网络政治学[J].江海学刊,2000(4).

[10]姜敬宽.信息发展扭曲民主正常运作[J].编译参考,1995(6).

当代信息技术范文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云存储技术;教育;影响

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我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新兴的云存储技术对我的是件教学工作更加发挥着它巨大、独特的作用。现代化网络技术的转变,使得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都有了极大的改善,与此同时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完善,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但是发展的同时,就必定带来了挑战。当前学校传统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受到了信息时代的猛烈冲击,改革已经成了必要趋势。这就使得网络多媒体技术在学校教学的过程中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1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现实时交流与互动

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的建立,离不开现代化的教学平台的支持。在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开发环境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对图像、音频等的完美呈现,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显著提升,有效的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质量。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较强的交互性,这就使得传统形式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能够通过课件的形式进行展现辅助学生进行知识内容的理解,以及知识网络的构建。同时,通过信息技术,学生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知识的交互学习,通过不同网络用户之间的知识交流,实现平等沟通,继而使得学习不受地点、时间以及方式的限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使得教师能够掌握一手资讯,继而通过向更有权威的教师进行经验交流与总结,继而最大化的共享教学资源以及信息,达到进行教学方式的变革的目的。

2转变教学方式,合理配置教学资源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只能够通过在教师进行定时的课程来获取一定的知识,一旦学生离开教室,其所获得的知识内容就会大幅度减少。由于缺乏教师的指导与教授,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较为片面,在这种一知半解的状况下,就使得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不能针对性的进行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在教育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育创新,能够使得学生不拘泥于时间和地点进行知识的获取,继而能够有效的推动学生知识网络的建设与延伸,使得学生及时进行知识的存储。

3通过网络教学实现真正的师生、学生相互之间的互动性、交流性

传统模式下,学生要想寻找教师进行答疑,只能够进行面对面的直接答疑。有时,教师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使得答疑的质量略有下降。这就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习沟通与交流的形式不能够获得较好的提升。但是网络技术的出现,彻底解决了这一困难。由于互联网通讯技术以及通讯平台的设立,使得学生能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在教师下班之后,也能够及时的进行问题的询问与解决。学生可以通过QQ、微信和E-mail等形式进行问题的询问,实现了信息的实时交流。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向网上的一些专家与教师咨询一些意见,使得建设起更加完善的、多元化的交流平台。在传统模式下,教师进行主要课程考核方式就是通过课堂总结以及课堂测验的方式进行。但是这种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升效率较低,因此就要使得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而言,是被动型地灌输式教育,这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达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网络多媒体技术对远程教学的影响

当代信息技术范文篇5

关键词:学习兴趣;主体性;信息技术

一、巧借信息技术的交互性

1.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计算机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数学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而形成学习动机。题组训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方法是点几位学生(或自愿)到黑板上演板,完毕后教师再讲评强调。人机交互则会出现一片新天地。用Authorware制成题组训练课件,学生笔算后,选择正确答案。若答对了,窗口立即弹出激励性文字:“你答对了,真了不起!”若答错了,窗口马上显示“你答错了,请再试一次!”直至出现正确结果,如果三次尝试失败,则显示解题步骤。这样处理,学生学习兴趣浓、效率高。若在网络教室上课,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教师也能从服务器上迅速查出答题的正误率,借此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2.人机交互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是主宰,学生是配角,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练习作业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进入这个过程。而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所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学的内容的深浅,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作业。初中数学复习课或习题课,特别适合人机交互的学习环境,因为初中数学教师完全有能力制作这类课件。从前置知识复习,精选例题讲解,到巩固练习作业,每一教学环节都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层次,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进入相应层次,当然还有机会进入高一层次。这种交互性所提供的多种的主动参与活动,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学习主体作用。

二、巧借信息技术,完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

1.化无形为有形。初中数学理性知识成分太重,传统的教学只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缺乏供学生探索的环境,于是只能靠学生的死记和教师的说教了。比如,学习九年级几何“点的轨迹”一节后,学生最终会知道“轨迹”是一些直线或射线,但对“轨迹”是毫无想像力的。《几何画板》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它显示的“点”一步步动态有形地组成直线或射线,旁边还能显示轨迹中“点”的条件,这种动态的有形的图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它远远超出教师的“把轨迹比喻成流星的尾巴”。

2.化抽象为直观。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几乎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数学概念,只有靠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九年级代数中的“函数”是一个典型的概念教学,教学时关键是让学生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有一个明晰直观的印象。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分别显示解析式y=x+1,《数学用表》中的平方表,天气昼夜变化图像,用声音、动画等形式直观地显示“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最后播放三峡大坝一期蓄水时的录像,引导学生把水位设为y,时间设为x,就形成了y与x的函数关系。这不仅能引起学生的自豪感,而且让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的非常透彻。

3.化静止为运动。运动的几何图形能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脑视觉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印象。初中几何《圆》这一章,各知识点都是动态链接的,许多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图形间蕴藏的规律和结论是不变的。熟悉《几何画板》的教师,无一例外会用《几何画板》来演示“圆幂定理”,即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鼠标一动,结论立现,效果相当好。

三、巧借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

当代信息技术范文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体育教学;实效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融入到小学语文、数学和英语等课程的教学中,紧跟当代小学生的特性,生动活泼授课内容丰富了课堂授课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受学生和教师的喜爱。而体育课,以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与爱好为目标,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顺应性差、参与性低,这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所以本文试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更加生动、形象、有趣的优化教学课程,以期达到体育课教学的真正价值与意义。

1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1.1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积极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通过多种手段,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例如,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经常涉及各种动作,如腾空、翻转等,而且这些动作大都是“瞬时性”、连贯性的,如果由教师现场演示,很难进行人为的拆分,以至于学生难以看清其中的细节,要领,无法真正掌握要点,打击学生的自信心,阻碍了学生体育课的兴趣[1]。但如果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课堂中,由视频来帮助教师演示各动作细节,还可以通过调整播放速度、重复播放等操作对一个完整的动作进行分解,教师再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指导,使教学活动更为细致准确,方便学生快速、准确的完成整个动作,达到了体育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操作。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动作演示过程中伴随音乐、动画,结合当代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加入现代化元素,更能吸引小学生融入到授课活动中,也提高了学生的顺应性和参与性,课堂气氛相对更为活跃。1.2方便开展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素质。当今小学教育注重德育教育,体育课堂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富有感染力。例如播放举行重大比赛(如奥运会、亚运会)的现场或片段,让小学生观看运动场上中国的运动健儿一展雄风,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的运动精神,感受在取得胜利国歌奏起时激动人心的愉悦,使体育课堂于无形之中帮助学生树立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往往比教师站在讲台上一味反复的说教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接受,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或是生活成长都具有重要影响[2]。1.3提升教师执教水平,促进教师全方位发展。在小学生意识中,教师既是一面旗帜,从各方各面指引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对教师的专业授课能力及信息技术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促进教师自学并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在授课视频内容的选择与准备上,要求教师做更充分的准备与筛选,对单纯体育课以外的其他知识也有了更为全面的扩展,在授课过程中,增加了知识覆盖面,与当代实事相结合,让小学生感受到体育教师的魅力,促进教师的良好发展,同时,也以言传身教的形式促进小学生全方面各知识面的积累。从长远角度来看,推动促进了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助于中国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良好循环。

2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策略

上文分析可知,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具有极大的优势,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体育教育中显得非常重要了。本部分内容结合小学生体育课程的教学特点,提出如下实效策略。首先,加强学校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及自身水平。一方面,提高学校对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配置及使用,保障教师开展信息技术辅助授课;另一方面,加强软件资源的建设,为本校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数据库,保障体育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其次,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体育教师作为授课的实施者,其信息技术应用的专业性直接影响着课堂效果。对体育教师进行专业性培训,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扩展教师自身知识面,提高专业知识,与时代接轨,树立体育教师新的教学观与学习观,以促进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实施[3]。最后,注意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虽然新媒体技术的教学手段具有很多优势,但并不能取代传统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作用,所以,体育教师应以信息技术教学为辅,结合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综上所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新优势,结合传统教学,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效性,是当代小学生体育课的重要趋势。因此,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体育教育,对国家体育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沈勇.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利用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17(30):24

当代信息技术范文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技术;整体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单元整体教学内容,从教学达成目标、学生培养方向等诸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系统性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在对应的时间里对某些知识或者某些技能有深刻的了解,进而强化其掌握程度,科学提升学生的掌握水平。本文就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范式开展方法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一些思路或者帮助。

一、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引入信息技术的意义

1.1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引入信息技术是当前教育发展必然趋势

近些年来,随着核心素养、素质教育等学生科学培养理念的提出,当代初中语文教育开始逐步走向全新的发展时期。在新教育新教材新模式理念的支持下,当代初中语文教育,学生需要从大量的技能知识以及书籍中,科学的掌握其背后蕴含的知识以及技能。在这样的形势下,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以及学生扩展探究的有力手段,教师也必须对其加强认识,积极利用其模式和手段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其综合能力,促进其正确学习意识与探究意识的构建与发展。初中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是未来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科学引入信息技术手段,不仅能够极大的丰富课程教学内容,还能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想素养。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信息技术的科学研究以及有效性使用,从而有效增强与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与探究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养,让他们在初中语文阶段就能够具备良好的自我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成具备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

1.2初中语文单元整体引入信息技术是当代人才培养发展必然方向

生产力在革新,社会在进步,方式方法以及思想都在不断的变化,近些年来,随着国家与社会的不断培养与进步,国家、企业以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逐步从需要专业人才逐步走向综合型人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才培养方向也要逐步进行科学调整,逐步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知识获取能力放在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中。而初中阶段科学引入学习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加强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效引导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还能激发学生的自我知识需求以及自我探究能力,丰富课程资源,有效增强教育以及学生培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初中语文整体单元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规范化使用方式

2.1单元教学达成目标的科学确定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文本设计中,如果教师依靠单篇教学目标进行整体设计,那么就极大的误入了自以为得的窠臼,无法连贯的完成整个单元的最终目标。因此教师应该依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关注教材资源拓展预计整合的具体意义,进而通过对其深度了解,进而科学把握其重点难点和核心思想,从语言建构、思维发展以及审美能力等诸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增强学生培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让学生在整个单元知识与技能学习中,能得到更大的提升与发展。如在初中一年级,课本在某一单元安排《猫》《动物笑谈》《狼》三篇同类型文章,在单元末尾还以“如何突出中心”为主要内容设计了对应的写作实践活动。虽然在学生看来,这三篇文章作者不同写作风格迥异,但是均是与动物有关,都是以动物描写为核心。因此,本单元的主题核心基本上可以确定为“动物”,结合对应的教学目标和课后习题,我们可以知道在,这个单元的主题达成目标或者教学任务是通过这些文章,引导学生主动对自身周边的各种动物进行细致分析和观察,进而强化感受,引导将这种感受表达出。在实际的情况中,由于这几篇文章的学习较为艰难,因此教师在这种文本相对简单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生动文本形象以及多重的学习渠道,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感受,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具体的设计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动画制作或者云旅游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素材,让学生在不同素材中,进行思索和探讨,丰富学习内容,增强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

2.2学习任务以及对应情境的规划设计

学习情境的选择以及科学的创设对于学生技能与知识的掌握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上个例子中,我们确定了其主题:动物。那么人与动物,这是一个从充实在生活中的一个真实情境。动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也在作家的笔下,在自身的认知中。动物与人的共生共存,共同为这个缤纷的世界添加了多元的色彩。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主动引导学生对自己视野里的动物进行观察,进而通过真实场景或者文本描述对于各类动物的现状进行了解,学会用科学的语言其表达自身的认知以及情感。而这种情境本身就是一个优良的学习情境。这种情景使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以及文本支持下,加强对于这种情境内容的理解缩短作品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更加科学的贴切的感受这种感受,理解这种情感,进而完成知识的系统性构建。单元情境中的学习,是一种基于教学任务以及学生自我发展需求驱动的学习。关于“动物”这一单元的学习任务和相应的学习活动,都是以大任务的方式对学习过程和学生生活进行的科学的联系。如“动物在身边”“人与动物”等诸多的课后学习任务或者认知任务,都是以引导学生留心身边动物,观察人与动物相处现状,等主要目标的。从课后单元习题以及各类学习任务来看,这一单元核心是要求学生要带着理性的认知走进作家的作品,进而通过对作家语言的深度了解,看看作家心中的动物形象,进而在此基础上了解作家对于眼中动物的情感,进而对人与动物的关系发展进行思考。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通过信息技术或者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广泛阅读,联系自身生活认知体验,进而掌握表达个人情感的手段,使其具备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有效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可以围绕“动物在身边”这一课后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摄影、绘画等学生认可喜欢的方式方法,记录下自己身边的动物活动瞬间,并辅以简短的一两句话介绍,进而使他们自身观察以及文本描述中,加强对这些技能以及知识。情感以及价值观的了解,增强他们的综合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我的动物朋友”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制作一个类似的短篇,为学生提供一个示范场景,之后再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摄影作品或者绘画作品进行细致的语言描述和表达,使他们在自我寻找以及共同分享中,加强对于动物的了解,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扩大学生的思维范畴,利用联想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了解和学习欲望,有效促进他们自我知识需求思想的诞生与爆发。如在动物中,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关联手段,提出:动物境遇、动物未来甚至是我是动物等全新思想,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他们不仅掌握相关的技能与知识,还能科学掌握自我知识学习方法,提升其综合能力。

2.3信息技术手段的科学运用与支持

信息技术的介入为当代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也使单元整体教学科学建设与发展实施有了=更加实质性保障。信息技术的全民参与,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手段,促进了学生有意义的参与各类活动,也将更加广阔的视野以及更加多元的学习方法和知识获得方法带给了学生们。如在关于动物的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或者互联网搜索等手段,对更多的动物形象。更多的动物境遇以及更多的动物相关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和了解,使其在自我发展需求中,逐步明确了自身的学习方式和知识获取方法,有效的增强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2.4教学分析论证总结贯穿课堂层面

良好的教学总结以及论证实践等不仅在很大意义上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意识,还能明晰学生的发展水平,增强自身的反思能力,使教学双方都能在不断学习完善中得到更大的进步与发展。因此,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中,一定要保持教、学、评的客观一致性,进而保证较高水准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动物”为例,从“动物图文”的记录开始,到“我与动物做朋友”的口头表达,以及对“动物境遇”的关注,等等各个设计的项目,其都是根据最初的单元学习目标进行设计以及发展实施的。而在这个设计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应从学生的表现。参与程度以及技能与知识掌握程度来对学生自身以及教师进行科学的打分以及评价,进而在大数据分析资源和手段的基础上,将这些评价科学的的嵌入到教学目标达成评价系统中,从而不断的反思以及总结归纳,进而查漏补缺,有效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与水平。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对于初中语文整体单元教学效果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其重要运用手段之一,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当代信息技术应用手段的革新与发展,进而增强其使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使其发挥出良好的效果,促进学生思想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贾秋萍.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范式探索[J].基础教育课程,2019,000(010):22-27.

[2]戴晓娥.信息技术支持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与实践[C]//2018江苏省教育学会学术年会.0.

[3]孙桂林.信息技术支持下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5(18):121.

[4]冯军,薛新国.信息技术支持下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的实践和探索[J].学周刊:中旬,2016,(20):132-133

[5]单莉莉.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1(04):222-223

当代信息技术范文篇8

关键词:翻转课堂;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新课标对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的课程定位明确指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规定而设置的必备课程,是以培养现代学生的信息素质和信息技术的操作实践能力为主要的核心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特点课时少、实践性强,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引入“翻转课堂”,满足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的需求,从而帮助老师解决现在的课堂难题。

一、“翻转课堂教学”的含义特点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当代教师制作的学习视频,学生在课外时间完成知识的学习探究,而课堂也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场所,从而达到更完美的教育效果。翻转课堂教学的特点:第一,教学手段的先进化。在教学过程中,把预习部分转化为观看视频,把课堂教学转化为课外,使课堂变成了一切皆为教室。第二,先学后教的预习化。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前让学生先预习,把预习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更有利于学生的预习。第三,教师角色的导师化。从该种教学模式来看,课堂上教师具有导师性质,与学生讨论问题,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引入“翻转课堂”应用价值

第一,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课时安排少,课堂时间不足,而课程实践性强,学生课上练习时间明显不够。利用“翻转课堂”,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学习。第二,满足中小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学过程中,学生具有明显的学习差异。对于计算机应用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课前可以多看几遍视频,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满足中小学生差异化、个性化的学习要求。第三,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需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要求能够培养当代学生获得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以及运用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使用翻转课堂的教育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提出假设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使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更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翻转课堂应用策略

当代信息技术范文篇9

1.信息技术发展及在电子商务教学中作用

1.1信息技术的发展。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高科技的发展,我国已经全面建成了网络信息化,不论是城镇还是乡镇都已经连接了互联网,并且将这种互联网信息引入了教育当中,而在我国大部分高校当中都会利用电子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的过程也是一种电子信息的传播过程。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刘延东副总经理曾讲述道: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首先要建设好“三通两平台。”意思是不仅仅要在高校当中建立信息技术传播媒体,也要在公共场合当中建立有关信息的技术传播媒体介质,让更多的人能够体会到信息传播技术带来的好处。1.2在电子商务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在我国没有出现信息技术之前,学生对于学习的信息获取渠道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教师的教学或者是来自于书本上的知识。而如今信息技术普及到了高等教育当中,大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信息来源不仅仅再局限于老师的教学或者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能够通过手机,电脑等载体去获取信息,利用网络学习的资源来进行课前学习或课外学习;并且大学生对于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不了解的知识点都可以通过网络信息的资源来获取答案。总而言之,通过信息技术来改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交流,使大学生能够更自主的学习。

2.互联网思维的课堂教学理念

2.1互联网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在如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过程当中,人们每一天的生活都被互联网信息所包围。并且在人们生活、成长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当中都会接触到大量的网络信息。因为互联网资源相对来说是应有尽有的,然而人们在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的时候经常目不暇接,所以人们对于互联网信息的接收一般都是选取对自己有用的。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教育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并且教师在运用互联网教学当中也应该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有利的信息筛选,因为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接触到了大量的互联网信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在信息资源下的学习潜力,帮助大学生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2.2以解决问题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教师一般都是以大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来进行展开教学,而且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在有些教师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往往会通过讲解例题来让大学生模仿例题的思路去解决相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为学生提供范本,但是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只会一味的去模仿别人的思路去解决问题,不会自主的思考问题,并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是一直在不断的接受知识,却没有进行知识问题的消化,因此大学生容易对学习失去好奇心;对于学习当中的问题也不会想着去解决。在当代社会的创新发展当中,大学生在学习中没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主见以及创新意识,学生的这种学习模式在社会当中是会慢慢被淘汰的,所以要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对大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来帮助大学生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

3.信息技术优化电子商务教学方法

3.1做好整体教学计划。电子商务创业课程的教学是以网络为主要载体,对大学生进行网络知识信息传播的教学过程,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不能一味的去依靠于网络信息的资源获取,而是要教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去进行创新。教师在教学计划过程当中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内容:第一,教师要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学习明确一个主体内容,并且针对这个主体内容进行开展学习活动。第二,对不同的大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分析。由于每个大学生都具有不同的思想,在学习过程当中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特点,所以教师在对不同的大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不能只运用一套教学方案,可以有效的运用电子商务教学结合不同的大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3.2创新教学方法。电子商务是一门含有各种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在电子商务的教学过程当中会结合不同的知识内容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还会让大学生进行实践性的活动学习,利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大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帮助大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

4.结论

综上所述,教师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课堂当中,可以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发展,同时给大学生营造一个网络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帮助大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学习发展。并且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使大学生的学习能够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大学生能够进行创新型学习。

注释:

[1]信息技术对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过程的优化[J],陈玫

[2]浅谈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电子商务教学优化[J],程川

当代信息技术范文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对策

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具有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服务的主体就是信息,通过信息技术来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对专业性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环境下,信息技术也被设立为一门课程,成为教育的一部分。就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来看,专业的教师和相应的设备比较缺乏,不能满足信息技术教育的需求。同时,初中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增加了信息技术教育的难度。为了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就必须立足于初中教学,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为我国现代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性人才。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1.专业教师比较匮乏

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只有专业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然而就目前来看,专业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还比较缺乏,许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任课教师都是由其他教师来担任的,很难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来开展教学,影响了初中生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能力的提高。

2.设备难以满足教学需要

信息技术教育与计算机设备离不开,然而就目前来看,许多学校,尤其是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地区,没有配备齐全的计算机设备,难以满足信息技术教育的需求。有些学校尽管配备了齐全的设备,却忽视了设备的管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设备进行破坏,胡乱浏览网页,造成设备性能下降,进而影响到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开展。

3.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就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来看,有的学生家里条件好,很早就接触到了电脑,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而有的学生家里条件相对较差,没有电脑,学生缺乏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也正是因为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性,增加了教学难度。当教师在进行基础知识讲解时,那些具备一定基础知识的学生就会不乐意去听,教学进度很难统一。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不是利用电脑来进行知识的学习,而是利用电脑来看电视、电影、娱乐节目、玩游戏等,使得电脑没有应用到实处。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对策

1.加大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技术性的课程,对专业教师的要求非常严格,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其能力、水平的高低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故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加大对专业教师的培养。首先,学校必须选取具有专业信息技术的教师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育工作,同时,要针对这些教师进行更进一步的专业教育和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加强职业素养;其次,要对外引进那些有工作经验、专业性的教师,为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保障。而作为教师自己,更要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2.加大设备投入,做好设备管理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计算机作为一种设备,需要一定的资金去购买,同时它也不是一次性的设备,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爱护才能更好地为教学工作带来便利。故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中,学校必须加大设备投入,为信息技术教育配备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其次,学校还必须加强设备的管理,落实设备管理条例,要叮嘱师生爱惜设备,不要破坏设备。另外,学校还必须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确保计算机在使用周期内能够正常运行,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

3.分层次教学

不同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学生的差异性较大的话就会给教学工作带来难度。故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综合地了解,全面掌握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而更好地开展教学。针对那些具备一定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学生,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难度,开展一些能够吸引他们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针对那些没有基础功底的学生,要集合他们的特点,从零开始教育,一步一步地增强他们的信息技术知识。

三、结语

在现代社会,在初中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已成为必然。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在培养我国当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故此,必须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结合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要加大对专业教师的培养,要重视设备的投入,要根据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分层教学,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为我国现代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性技术人才。

作者:伍醒东 单位: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富林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