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继续教育范文

时间:2023-04-10 18:48: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当代继续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当代继续教育

篇1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高校党建;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0-0187-02

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属于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提出面对“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这场新的伟大工程建设中,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党建工作尤其是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工作越发重要,创新继续教育迫在眉睫。

一、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有利于党的先进性建设

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之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最突出的贡献就是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他曾严肃指出:“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今天,这句话同样适用。现实中,有个别大学生入党前积极表现,入党后完全变样,把入党当作一种“政治资本”,为自己今后发展换取“筹码”。这种思想和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才能带领广大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先进性具体表现为党员先进性,一名大学生党员的表现就是一面旗帜,他们的一言一行关系到党在广大青年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因此,作为高校必须要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确保他们能遵照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实现真正入党。

高校党组织承担着大学生党员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和革命理想的教育,要注重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才能提升大学生党员的质量,增强他们的党性,进而确保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二)加强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有利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青年人才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培养青年党员,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党建的根本任务。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国内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水区,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国际社会,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经济一体化和政治多元化促使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革。这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多元文化思想的竞相涌入,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其中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另外,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从未停止过。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能适应,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因此,加强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提高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战略性任务,否则就严重影响甚至是很难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加强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当代大学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应该全面发展自己,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早在1900年,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就指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该掌握好专业知识、一般知识和实践技能。我们清楚地知道,大学生是当今时展的缩影,他们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但是,包括学生党员在内的一部分大学生对于自身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并不十分清楚,他们易理想化、感性化,缺乏辨识能力。因此,高校党组织应积极对大学生党员采取全面培养和教育,帮助他们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全面进步,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党员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大学生党员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和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大举措,是基层党建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中,一些大学生党员还是把入党当作是一张“通行证”,入党前和入党后有一定的反差,折射出大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短板。具体说来,大学生党员存在的问题有以下表现:

(一)入党动机多元化

绝大多数大学生党员入党的动机还是纯正的,但是受社会现实因素和思想认识因素的影响,有一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存在一些功利主义色彩,他们把入党当作一种“筹码”或者是一种资本,为自己未来求职或升学“铺路”。有的甚至认为,入党可以搞特殊化,可以谋私利。总之,他们把入党看作是实现个人私利的一条捷径。

(二)政治理论学习非常态化

作为党员要始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确保自身的思想坚定和党性纯洁。但是,一部分大学生党员在入党前能够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种理论学习,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一旦入完党,思想开始懈怠,各种党的理论学习会则能不参加就不参加,即便参加也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从思想深处注重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忽视了武装头脑的重要性。

(三)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到位,脱离群众

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党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但是,个别学生党员在入党后,逐渐产生骄傲自满情绪,甚至产生一种优越感,觉得自己比其他同学高人一等,忘记自己应该是同学中学习的楷模和生活的表率。其先锋模范作用不仅没有发挥出来,还会产生负面影响,导致脱离群众化,严重影响党的先进性建设,降低了学生党员在同学中的威信化。

(四)宗旨意识淡化

大学生正处在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彷徨期,面对社会各种不良思潮的侵袭,缺少辨别能力。他们对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和曲折发展认识不足,容易滋生出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忘记了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更谈不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问题必须提到一个战略高度来认识。如果高校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党的先进性,甚至会危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三、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创新机制的构建

(一)创新发展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内容和模式

首先,创新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必须加强建设具有时代特征的高校基层党组织教育机制,注重从教育的内容入手。众所周知,党的理论知识比较枯燥,以往“填鸭式”的教育已经不再适用于这些90后大学生了。因此,作为基层党组织必须结合90后大学生的特点,运用先进的网络平台和新媒体,搭建网络化的继续教育阵地,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和传播途径,通过开设“党的历史、党建理论、模范党员、创先争优”等栏目,帮助大学生党员了解并掌握党的曲折发展历史使之成为大学生交流学习党建知识的重要媒介。

其次,创新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必须改革传统党建教育模式。在原来的党建理论课堂学习基础上,带领大学生党员走出校园,深入到群众中去。通过走进群众,走访、调查、参观老红军、老八路的真人真事,了解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辉煌和“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宗旨;通过回顾90多年的峥嵘岁月,才能使大学生党员感知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触动其灵魂。

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政教师和学生工作者,他们自身的党性坚定与否和党建知识的丰富与否直接关系到高校党建工作的成效。因此,高校党建工作者需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宗旨意识,做到对党的理论真信、真学和真懂。

(二)创新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活动机制

首先,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活动必须常态化,具有制度性。建立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长效机制是一个动态过程,它不是一时权宜之计,而是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常态机制而存在。具体说来,高校基层党组织对于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应该从入党前持续到入党后,从行动上入党提升为思想入党,将理论学习内化为行为准则。基于此,对于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应该是前瞻性和制度性并举,并且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完善细节部分,真正成为长效机制。

其次,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活动必须实践化,具有可持续性。完善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长效机制是一个逐步发展的动态过程。它不仅需要从理论上进行完善,更需要从实践中逐步完善其发展的内涵和实效。基于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应该从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入手,注重学生党员的言行,小到生活琐事,大到社会责任,涉及范围从学生宿舍到校园内外,教育领域从现实生活到虚拟网络,打造全方位的继续教育实践路径。在实践中激发他们成长的欲望,一方面增进大学生党员对于国情党情的了解,另一方面又增强其全面进步、报效祖国的历史使命感。

(三)创新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管理机制

首先,完善制度化建设,保证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工作有章可循。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校基层党组织对于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工作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做到依章办事,而不是把它当作一个摆设,有规定也不遵守,或者随意性很大。

其次,加强党组织生活,保证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工作可持续性。客观上,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能够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进行党的理论宣讲学习和实践,确保及时掌握学生党员思想动态,做到发现问题立刻解决。同时,健全党员评议制度,在学生党员中逐步形成赶、比、超的良好氛围,在相互竞争的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并且能够带动其他同学创先争优,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

最后,充分发挥网络媒介,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监督管理。比如,建立大学生党员诚信档案,加大继续教育考核力度等,不断扩大教育监督实效。

总之,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它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牢牢树立党性修养教育的核心地位,将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以及社会实践等工作紧密结合,通过搭建寝室、校园、社会和网络平台四位一体,实现全方位的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机制,促进大学生党员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确保党永葆先进性。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2-11-08.

[2]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5.

[3]成永军.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组织机制创新[M].湖州: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10).

篇2

(一)高校继续教育文凭含金量较低

从目前国内高校继续教育工作的落实情况来看,虽然高校继续教育每年都会培养出大量的毕业生,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提供充沛的人才基础,然而继续教育文凭和实践应用水平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而且与正规的学历文凭相比,继续教育文凭欠缺一定的含金量,同时在高校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价值观念中,继续教育的最终目的仅仅是获取文凭。此外,当代的高校继续教育工作呈现出如下“三不重视”特点:高校不重视、教师不重视、学员不重视,并且高校继续教育在组建师资队伍的过程中仅仅将教师学历定为本科水平,这无疑就反映出当前的高校继续教育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发展要求的这一事实。

(二)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的教学监控体系

现阶段国内高校继续教育学员的绝大部分学习工作都需在高校规定的学习时间与学习地点进行学习研究,高校的教学管理形式一般属于粗放式管理,在根本上而言缺乏一定规范化、标准化的教学监控体系,甚至有的高校继续教育仅仅设置相应的教学监督部门或者机构,却不为之配置相应的工作人员与办公设备,从而使整个高校继续教育教学监控工作流于形式。当教学过程无法得到正规有效的监督管控时,高校继续教育学员的学习质量以及学习结果也难以得到实时准确的反馈,同时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进一步的改进与提升。

(三)实践教学条件难以满足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要求

虽然高校继续教育每年制订的教学方案都会涉及各项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然而在教学应用期间绝大部分的实践教学任务都是无法落实的,其所依托的办学条件与实践条件在根本上而言是无法适应当前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需求的,所以实践性教学始终是影响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

(四)教学质量评估有待提高

目前,考试仍然是高校继续教育考查学员学习成果与推动学员积极学习的关键模式,然而对于高校继续教育来说,除了国家统一开展的课程考试项目,其余教学课程的考试工作在根本上而言是无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的,即便继续教育的主办高校认真谨慎地制订教学方案、人才培养计划,可是到了真正执行落实环节却仅仅做出表面化的形式工作,对高效实时地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起着一定的负面影响作用。而且从生源着手,若高校继续教育严抓教学质量、学习成果,则可能会使自身的教学通过率有所降低,最终形成大量生源流失的严峻局面,为此面对日益激烈的招生形势,高校继续教育主办学校通常会选择放松监管的手段来提升自身的办学质量,并借此来提高自身良好的对外形象、吸引更多的生源。

(五)教学方法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与创新性

根据继续教育的特征与性质,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认识到继续教育学员和普通全日制学生之间的不同,为此在充分考虑继续教育学员的学习程度、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年龄层级等综合性情况的前提下,他们普遍会选择“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来进行课程教学,这不仅会使得继续教育工作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与创新性,还与当期学员实际的学习计划相矛盾,严重影响了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新时期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分析

(一)制定并落实高校继续教育开放式运作制度

根据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高校继续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态度,制定与落实符合高校继续教育运作要求的制度,从而在根本上展示出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性质、教学形式与教学特色。首先,高校继续教育应当科学有效地转变当前传统化单一化的教育模式,高校继续教育可以鼓励学员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学习计划、能力水平、接受能力等综合情况来科学有效地选择出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学习计划、课程项目、发展规划,让学员从自身角度寻找出务实的学习途径与学习项目。其次,高校继续教育可以依据灵活性原则来开展学分制教学项目,对广大学员落实弹性化的管理制度,打破传统教学制度中的统一性教学规定,从而通过学分制与选课制相结合的形式来建设最具当代高校继续教育特色的教学计划。最后,为了响应终身学习口号,高校继续教育应当着重支持与开展集非正规和非学历于一体的办学模式,不断改进与完善当代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规划,逐步促进继续教育事业的综合性、完善化发展。

(二)创建规范化、标准化的继续教育课程教学体系

当代高校继续教育可以参照现阶段国内高校课程教学制定实况与当前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情况,并且在全面考虑各项影响因素的条件下,设置出将工作岗位需求为指导方向的继续教育教学课程,逐步改进与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参数,严格依据“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工作原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高校继续教育的课程教学体系可以能够给广大学员提供更直接、更宽广、更高效的学习平台。所以当代高校继续教育应当深入地分析与探索目前国内经济社会实际的分工情况与发展方向,突破传统、单一、落后的教学理念与管理模式的限制,不断研究与设置出适应当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专业,从而行之有效地形成一系列融入高校继续教育性质与特点的专业。与此同时,高校继续教育在挑选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应当着重强调有关新知识与新技能的传授任务,从而让广大学生可以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与学习空间内了解与掌握对自身将来融入经济社会有所帮助的信息资料与理论知识。除此以外,高校继续教育应当制定出多元化、规范化的教学体系,即参照广大学员实际的学习需求来设置并提供一系列针对化、合理化、个性化的课程服务,通过“量身定做”的形式来落实相关培训工作,从而在根本上适应广大受教育者对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实际要求。例如,针对企事业单位的高层领导,高校继续教育应当开设一系列集系统性、前瞻性、合理性于一体的教学课程,尽可能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教学工具、教学实践手段,不断打开广大学员的知识面,持续有效地引导学员进行已有知识的巩固任务。

(三)引进优秀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工具

为进一步突出当代高校教育事业的实施要求、适应广大学员的学习要求、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当代高校继续教育应当选择科学有效、优秀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工具来开展一系列的教学工作,通过多样化、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提升广大学员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与兴趣。首先,高校继续教育可以根据当期学员的职业规划与学习计划,适当地引进案例分析法、团队分析法、任务驱动法等方法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经历行之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逐步增强当期学员灵活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为更好地完善高校继续教育体系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其次,高校继续教育可以拓宽教学涉及范围,将有效的课堂空间逐步延伸到课堂以外,与国内各企业、组织机构取得进一步联系,让学员在实践过程中了解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同时高校应当参照当前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运作过程所存在的各项难点疑点,开展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特点的教学项目,邀请企业或者组织机构的相关专业人士来为广大学员讲授专业化的实践经验,从而逐步提高当期学员的实践水平。再次,高校继续教育应当通过专题讲座、论坛报告、课题交流会等途径来落实专题化、专业化的教学工作,挑选与当前学员学习计划、发展目标相关联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且基于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前提下开展一系列课程讲授工作,从而在主体层面上不断加深当期学员对专业知识、教学理念的认识力度。与此同时,高校继续教育还可以借助现代化的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教学技术等教学工具,制定远程教学、在线学习等教育服务,尽可能满足广大学员在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方面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并且基于高校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前提下,加大对标准化、完善化网络教学体系的推广力度,将新时代的创新元素行之有效地融入到学习形式的创建过程,从而提高当代高校继续教育的包容性、合作性、积极性、时效性。

(四)构建合理高效的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评估体系

高校继续教育应当清楚地制定出教学评估的最终目标、合理有效的教学考核标准与指标,选择多样化的教学评估主体,保证最终的教学评价结果具备较强的可信度、客观性、规范化,并且高校继续教育可以借助教学质量评估结果来进一步地了解与掌握现阶段自身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各项问题与改善策略,从而逐步推动高校继续教育朝着完善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小组成员应当由部分和教育工作相关联的人员共同担当,比如地方教学部门相关责任人、高校继续教育学员责任人等,而且他们应当对现阶段国内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工具、教学评估、师资质量、教学设备等各种情况进行深入性、系统性的教学评估工作,全面考察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是否能够符合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即评估继续教育教学是否尊重自身的发展规律,是否充分调动起广大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是否实现学员全面性发展的教学目标。除此以外,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务必根据当前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方案与教学特色,行之有效地制定出统一化、规范化的教学质量评估标准,主要表现为办学条件、课程设置要求、办学资格审核流程、课程评估工作等方面,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从继续教育的各方面着手,提供一系列有助于高校落实教学工作的途径服务,为高校更直接、更高效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性条件。而且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估系统务必立足于质量认证的角度上,制定出合格有效的职业能力评估体制,在根本上保证当前的高校继续教育系统可以充分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对精英人才所提出的各项要求,逐步制定出以行业分类为目的的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在最大限度上展现出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在职业培训、技能实践、专业教学等方面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而使当代高校继续教育不断培养出一批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精英队伍。

(五)加大对高校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的构建力度

着重关注与重视师资队伍的构建工作是进一步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前提,是提高当期学员综合素质的基本保证。然而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高校继续教育忽视了相应的师资投入,普遍存在培训不足、人岗不匹配等问题,大大影响了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效果,而且绝大多数的继续教育教师在开展一系列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仅仅依据教学大纲来为广大学员授课,并没有基于当前学员实际的学习程度、接受水平、学习需求的前提下进一步地调整教学方案,最终导致目前的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很难有效地提升。为此,高校继续教育务必着重关注与支持师资队伍的构建工作,对广大教师落实全面性的教学质量评估工作,通过人才引入、竞争上岗、定期培训等多样化形式真正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逐步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教师的综合水平。与此同时,高校继续教育可以树立终身教学理念,并从该价值理念着手有针对性、目的性地教育培养出一批批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综合素质强、专业化水平高的继续教育教师,高校继续教育还应当着重留意与吸纳社会的教育资源,尽量选择实践与理论兼备的兼职教师,从而在减轻专职教师教学压力的同时,在高校继续教育范围内构建“双师型”教学模式,为逐步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篇3

继续教育是劳动者的权利,所有的企业都应该保障这项权利。当前我国独立的成人高校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经费少、上级主管部门不重视、教育模式落后、后续效果评价不足,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全面继续教育的规模与质量。立法部门需要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强化成人参加继续教育的诱导机制,加强成人院校的建设、建立高效的后续信息反馈机制以保证公民继续教育权利的实现。本文结合当下成人继续教育的具体状况,就保障体制及创新机制研进行探讨。

关键词:

继续教育;保障机制;创新

当今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知识新陈代谢日新月异的时代。通常,刚毕业大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就已经落后于时代了,比如,计算机知识的更新,往往几个月就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如果我们不继续学习,我们的知识不及时地更新,那么我们就很难满足岗位的需要。因此,继续学习和继续教育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既是的权力,也是义务。

一、全民继续教育保障体制存在的一些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在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推进,普通高等院校举办的成人教学活动日益增多,同时在职教育、远程教育等模式也开始普遍。全民继续教育在我国的广泛推行对提高国民文化水平以及国民道德素质启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满足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看到继续教育优势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继续教育由于过快的扩展而带来的负面影响。继续教育保障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继续教育中不平等看待

长期以来,与普通基础教育相比,企业对继续教育的认可程度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他们认为,继续教育申请的门槛低,过程短,所以他们更倾向于接受传统教育的求职者。这种观念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无论求职者还是招聘人员以第一学历为标准衡量一个人是否能够胜任将要从事的工作。同时国内的某些高校也不够重视继续教育,只将继续教育当做正常教学的补充环节,忽视了继续教育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作用。

2.教学管理效率低

继续教育在一些学校只停留在基础理论教学中,学生很获取到学习的实用价值。在培训模式使高校处在尴尬的情况下,尽管申请标准远远低于普通教育,有些学校还长期地缺乏学源,往往不得不改变专业设置来吸引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经济效率的低下必然会降低教学积极性。

3.教学内容和市场需求

由于很多继续教育高校教师缺乏社会经验,造成了教学技能的脱节。无论是从师资力量的薄弱还是资金投入的不足来说,都加剧了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的脱轨。比如,在不同行业的管理案例研究中,管理模式与实际工作是不尽相同的,但继续教育教授的管理模式在所有案例中都是相同的。

二、全民继续教育的保障机制的创新

1.以法律为基础,创建多元化成人继续教育新格局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当前阶段的重要目标。法治目标下,一切都要有法可循,有法可依,执法和司法都要根据正式的法律文件,继续教育同样如此。有了合理的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才能更好地促进继续教育科学化快速发展。国家立法部门要出台了一系列改革继续教育的文件,推进了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学习、自主学习日益发展,为广成人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和学习机会,发挥开放大学办学优势,数字化学习港为学习平台,形成全民学习网络。高等学校内设立继续教育部、研究型的大学开办继续教育,工厂、银行及机关部门都要对本单位人员开展继续教育,行业协会组织要面向本行业开展继续教育,开放大学办学优势为引领,社区学院、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综合体,成为高等继续教育补充,呈现出多元化为格局成人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2.国家赋予力量,保证成人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继续教育得以成功开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前提,就是筹措到足够的经费。当前继续教育经费主要应当由当地政府投入,非常不稳定。我国继续院校要建立专项的资金,专款专用。国家和当地相关的教育财政部门,要对贫困地区的成人继续教育给予一定资金上的支持。要努力构建由教育部门、成人院校、学生个人三方共同出资。政府要加大重视,国家赋予力量保证,实施政社分开,职权明确、依法自治、发挥作用。社会团体与政府脱钩,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管理,推动社会团体加快转型、健康发展。继续教育构建严格的办学审查管理制度多元化继续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把成人继续教育以国家法律写入基本国策并固定下来。

3.专项人才培养计划带动、个性化培育推动国际化交流合作

立法机构要制定相关的政策,经部分教育资源向继续教育倾斜,让继续教育的学生也享受普通基础教育的一些资源,比如国际交流、助学金等。到将各个领域专门人才的继续培养提升到重要战略地位。各类人才的培养列入专项进行研究,专项教育经费进行保障,发展中外大学的继续教育的交流和共享。

4.建立科学的信息反馈机制

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成人学院应该定期组织研讨相互交流,逐步建立科学的的信息反馈机制,以便于紧跟市场的步伐,培养符合企业,符合事业单位用人需求的人才。同时也要虚心听取继续教育教师和学生的的意见,及时的调整学习内容、学习模式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三、结束语

继续教育是一种针对性极强的教育方式,受益于人们认识能力的快速发展,继续教育正沿着学历导向,职业导向向学习导向转变。必须要创新全民继续教育保障体制,使其更好更快地发展。

作者:刘春艳 单位:长春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明.成人继续教育质量保障机制问题初探[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06:32-33.

[2]马启鹏.体制创新: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制度保障[J].继续教育研究,2011,06:1-5.

[3]王天旺.论继续教育的政策法规保障——以独立的成人院校教师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1,12:1-4.

篇4

【关键词】英语继续教育 教学模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212-01

当今社会是一个国际化的高科技经济时代、信息时代,国家间的交流与对话越来越广泛与多元化,英语在未来的社会中将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对外的发展,我国与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贸易和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日益发展,英语的应用更加普遍,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另外一方面,由于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英语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英语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英语知识和高水平的英语应用能力,还必须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因而,英语教师重任在肩。他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英语知识,培养英语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积极的创新精神。然而,高校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由单纯传授知识的角色转变为让学生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的组织者与促进者,对教学方法进行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使得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才可以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要做到这些是不容易的。英语教师只有通过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英语素质和教学能力,才能把自己培养成为合格的教师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高校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教师的整体发展过程中,继续教育的价值和功能是不可缺少的。当今时代教育理论认为:在课程内容设置、教材编写情况、教学过程掌握、教学评估和学习策略培养等原因中,高校教师是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因素,然而教师的价值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继续教育的运行以及实施。根据调查:老师在自己的职业发展过程中,普遍会自发地接受自己在学生时代所接受的教育方法的影响,换言之,一位新老师很大程度会按照他的老师的教学方式去教育下一代学生,这是一种守旧做法,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对于高校英语教师而言,随着英语在全球范围内的逐渐普及、知识飞速更新,英语专业和教学方式的继续教育势在必行,加强高校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尤为重要。

二、高校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校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由单一的、灌输式的讲授逐渐过渡到采用突出参与性、操作性和体验性的多种方法,高校英语教师获得了比其它教师更多出国访问、进修的机会。英语继续教育工作在高校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1.管理机制薄弱,人事部门和培训部门组织不当, 不能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和考核制度。

2.部分教师参与意识淡薄, 积极性不高。

3.培训的方式单一,培训人员太多,培训时间过少。

4.培训的内容与教师的实际不相符。

三、对高校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方法的思考

(一)转变教师观念

终身学习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手段。一次性的高校教育,已经不能适应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求,我们要一点一点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手段。对高校英语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是提高教育质量最重要的策略之一。因此必须使领导和教师的理念有所转变,每个高校英语老师都不应存有“一朝受教,终身受用”的思想。要不断扩展自己的教育理念,加强学习能力,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教育者首先应为学习者。

(二)调整高校英语继续教育的内容

1.重视教学方式的培养,提高高校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在选择继续教育内容的时候, 培训部门要认真考虑,除了对英语专业知识的调整和拓宽外,还应联系当前推行的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教材,不断研究新的教学课程,培训课程的研究要贴近教师的教学情况,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有实质的帮助和促进;需要让教师学习新的有关英语课堂教学方法、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从而提高高校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对实践进行分析、评价、判断和反思的能力。

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高校英语教师的教研科研能力 在培训中一定使教师不但要听和看,更重要还有要想说做。让老师把所听所看的和自己的实际看法联系起来,激发他们用主动去实践所获得的认识和构想的潜能,实现理论内容与实践知识的转化。经过指导教师进行英语教研和科研专题讲座,提高教师对教研和科研的整个过程有深入体会;通过培训,提高英语老师发现问题、利用信息处理分析问题、结合现实情况有解决问题的水平;通过对科研课题的全方位培训指导教师如何确定课题、申报课题、论证课题制定教学实验计划,如何进行具体的教学实验活动,如何撰写各种类型的科研论文等活动来提高高校英语教师的科研能力。

四、高校英语继续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在高校英语教学不断创新的今天,老师的继续教育显得颇为重要。但是在一些地区,继续教育只是个空架子,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只是一种表面的形式,只是为了完成继续教育的任务而已,老师也只是单单为了应付才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根本不能从中有较深的思考,对教学毫无益处,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也只是纸上谈兵,老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也就只变得是事倍功半,虽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小有成效。致使继续教育实效性不强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主观上老师把继续教育当作领导安排的一项任务来完成,心态上没有完全转变过来,没有认识到继续教育不仅是自己应当履行的现实义务,而且又是自己应当享有的权益。

总结:现代信息社会知识更新迅猛,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英语教师应当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严格对待继续教育的培训,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高校英语教师的素质提高和知识更新是急迫必须的, 而在继续教育的培训上只要高校决策层和广大英语教师都真正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高校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定能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轨道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向明 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 [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篇5

1现代继续教育学院的涵义及特点

1.1现代继续教育学院的涵义

现代继续教育学院是各大学里设置的专门从事成人教育、短期培训等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二级教学机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不断改革,成人教育面不断拓展,现已开始形成成人教育、自学考试、远程网络教育以及短期培训等多种教育形式一体化的现代化教育模式,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终身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继续教育学院承担的主要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即对行政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社会成员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其思想认识、创造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形式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机构。

1.2现代继续教育学院的特点

1.2.1非正规性现代继续教育学院非正规性是相对于正规的学校教育而言的,成人教育、自学考试、远程网络教育以及短期培训等四种教育形式各有特点,比如,入学方式,除成人教育需参加全国统一入学考试外,报考其他三种入学门槛较低,几乎零学历皆可报名参加且通过率高。比如,校招会由学校进行统一授课,重点讲解难点要点考点,毕业难度要比自考低一些,一次通过率也相对比较高。非正规性并不是降低成人教育的层次、水平,而是指成人教育的组织形式及行为方式超越了常规,采取的是一种非传统教育的教育方式。如在成人学历教育中取消传统的学校教育的学年制,采用适合成人学习特点的学分制。在教学中,打破传统的学科性教学体制,采取“因需施教”的教学原则等等。继续教育学院,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正规教育的一种完善和补充。依照终身教育的观点,人在完成正规的、普通的教育之后,仍需要继续接受教育,直至终生。而这些教育通常以非正规的方式予以提供和组织。非正规性这一特点使成人教育具有极强的应变能力,极强的灵活性,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及个人的教育需求。

1.2.2学习形式灵活性参加继续教育学院学习形式主要有脱产、业余(包括半脱产、夜大学)、函授、远程教育等,不同的学习形式各有其特点,适合不同类型的考生,考生可根据其实际情况自由选择。比如,年龄较小或者想进入大学校门体验大学生活的考生可选择脱产的形式;业余时间少的考生可以选择函授形式;业余时间少距离学院又远的考生可以选择远程教育的形式。

1.2.3选择专业自由性考生既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特长和潜力,自由选择喜欢的专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生活需要,自由选择专业。

1.2.4学费低廉性继续教育学费低廉也是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的。普通正规教育学费一般每学年5000元左右,进入公办继续教育学院学费一般每学年3500元左右,民办学校则要高一些。网络教育的收费一般按照学分计算,不同的学校收费标准不同。一般一个学分大概100多元,每学年费用为8000元左右。不过相对来说网络大学的学生可以省去住宿、伙食、交通等一系列费用。因此,相对于普通教育来说学费还是低廉的。

1.2.5综合性现代继续教育学院已经从单一的成人教育(成人高考)形式逐渐形成成人教育、自学考试、远程网络教育以及短期培训等多种教育形式综合化的继续教育模式,已经开始从单一学科的专业学院向多学科综合性大学迈进。如,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就是集成人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一体化,已形成以高起本、专升本为主的理、工、医、文、管、法、农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的人才培养基地。

2终身教育的涵义

终身教育是在20世纪6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国际性教育思潮,普遍认为,终身教育就是指“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竭力倡导终身教育思想,曾于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上正式提出“终身教育”的思想。保罗?朗格朗认为“:数百年来,社会把人的生活分成两半,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教育应该是个人从生到死一生中持续的过程,因此,要求有一体化的教育组织。今后的教育应当是,随时能够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终身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教与学的过程。终身教育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活到老、学到老。”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的学校教育,又包括非正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更重视正规学校教育之后的与每个人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继续教育。

3现代继续教育学院在终身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现代继续教育学院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而特设的形式多样化的教育活动载体,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顺利完成终身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1现代继续教育学院是终身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继续教育迅速发展,自1985年清华大学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继续教育学院,至2013年我国的继续教育学院达297所。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的学校教育又包括非正规的教育,而继续教育学院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非正规教育模式。由于世界经济社会对继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续教育实践领域不断发展,研究范畴也在不断地扩大和深入,特别是终身教育、终生学习思想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因此,继续教育学院是学校后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教育现代化、终身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2现代继续教育学院在终身教育中的起到了重要的依托作用

现代继续教育学院是一种成人教育、自学考试、远程网络教育以及短期培训等多种教育形式一体化的现代化非正规教育载体。在知识化信息化的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稍不留神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据统计,人类知识更新速度在19世纪中期是50年,20世纪90年代以后只用了3~5年,由于信息技术的崛起,人类近30年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几乎占了人类有史以来新积累科学知识总量的90%。因此,学校后教育、学校后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当下我们倡导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显而易见,现代继续教育学院在承担学校后教育的终身教育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依托作用。

3.3现代继续教育学院是学校教育过渡到社会教育的桥梁

现代继续教育学院既有正规学校教育共享资源,又有别于正规的学校教育,既教育形式多样化,又有实质性的教育载体,在实现终身教育的过程中具十分明显的比较优势,也可以说,是当下继续教育者的首选,终身教育的有效实现形式,是学校教育过渡到社会教育的桥梁。

4结语

篇6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 继续教育发展 机遇 挑战 对策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在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这种新型教育方式对我国继续教育发展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根据我多年从事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经验和调研,有下列几点认识:

一、现代远程教育给我国继续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

(一)现代远程教育扩展了继续教育的对象范围

随着社会的发展,构建一个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时代的趋势。要实现这一目标,继续教育无疑是一个重要战场。在这个战场中,我们可以实现对社会各类在职或非在职人群开展各式各样的学历或非学历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显然,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继续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而以网络技术为特征的现代远程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使继续教育摆脱了时空的限定、扩展了继续教育的对象和范围。因为人们不管在何地何时,只要具备网络条件都可以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与培训。社会不同群体的远程网络继续教育和培训正不断涌现,如全国正在掀起的广大教师和党员干部的网络继续教育和培训等。

由此可见,现代远程教育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扩展了我国继续教育的对象范围,组织数以万计的学员通过网络参加学习和培训已经成为现实。这样大数量和大范围的继续教育是传统继续教育无法实现的。

(二)现代远程教育丰富了继续教育的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是继续教育的核心,学习资源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继续教育的质量与效果。而当前我国继续教育的学习资源还不够丰富、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学习资源往往只是几本教材,学生获得学习资源的渠道不多,接触优质教学资源的机会较少。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已经初见规模和成效。一大批标准规范、设计合理、体系完备的网络学习资源被开发完成,而且经过整合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优质、丰富、共享的学习资源。比如,国家基础教育网络资源、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资源等。继续教育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网络学习资源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和培训。虽然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开展继续教育还有很多难点,比如网络学习如何有效组织和评估等,但可以肯定的是,网络学习资源的开发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继续教育的学习资源。

(三)现代远程教育为继续教育提供了一种个性、自由、交互的教学模式

继续教育应该依据学生的特点,一切教学服务围绕学生这一中心展开,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多样学习需要,进而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的互动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成长。但是,由于受传统学历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我国继续教育的教学还比较僵化封闭,没有形成一种个性、自由、交互的开放教学模式。

而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使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把继续教育的课堂搬到了网上。基于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的继续教育教学模式针对性强,突显个性化,教学手段自由灵活而且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自行制定学习计划,可以随时随地在网络上进行学习,师生、生生之间可以在网络上通过BBS、E-mail等交流工具进行各种实时或非实时的互动交流活动。由此可见,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弥补和改善了传统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的缺点与不足,大大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二、现代远程教育对我国继续教育发展提出的挑战

(一)对传统继续教育观念的挑战

以网络为特征的现代远程教育的飞速发展,对传统继续教育观念形成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传统继续教育的对象范围相对较小,教学主要是面授形式,学生的学习主要处于一种“填鸭式”的被动接受状态。而基于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继续教育的对象范围几乎扩展到了社会各类人群。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极大变化,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主要起着一种辅助和引导作用。而且由于计算机的强大存储和传输功能,使得学生在网络上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海量的古今中外的人类智慧。面对这些变化,我们必须做好观念上的转变,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二)对继续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挑战

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极大地丰富了继续教育的教学资源,继续教育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网络资源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和培训。但是,继续教育网络资源的建设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第一,由于继续教育肩负着学术类、技术类、管理类、技能类、工程类等各类人才的教育培养,因此,继续教育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如何做到内容的广博性与专业性并重?第二,由于网络资源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需要不同部门之间的积极、高效地沟通协作才能够完成,那么,不同部门之间应建立什么样的沟通协作机制?第三,网络资源的建设要考虑到其共享性,但是共享性资源的建设无疑需要制定出一套统一的行业标准,那么,这种标准应该如何建立,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如何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第四,部分继续教育教学资源由于其自身特点,无法转换成网络教学资源,这部分教学资源必须采取面授形式传递给学生。那么,我们如何处理好继续教育网络教学资源与面授教学资源之间的衔接与补充关系?第五,目前,已有大量的网络教学资源开发完成,但是,我们如何对其实现合理整合和高效利用?由此可见,现代远程教育对继续教育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提出了诸多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无疑是一项迫切任务。

(三)对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的挑战

基于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的继续教育教学模式针对性强,突显个性化,教学手段自由灵活而且具有很强的交互性。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一系列的挑战。首先,网络教学设计的差异性、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完整性以及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很难得到保证。其次,由于网络教学的特点,师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互动,这种非面对面的、方便快捷的辅导与沟通方式存在一系列的潜在问题,比如,信息沟通的虚假性、缺乏情感交流等。正如有的学者所言“尽管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已极大地实现了教学双方的异地交流和互动,但它仍然代替不了现场直观教学的情绪传输和切身感悟。”[

篇7

终身学习是贯穿每个人的一生中的学习,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习不仅仅是时间上延续,同时也要求空间上的拓展,在进入知识经济的21世纪,人的一生经历和阅历要比生活在19世纪的人们丰富得多,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也导致人们的生活变得复杂而多样。要想人们能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去应用”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复杂多变的问题,仅靠初中、高中所接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职能对人们的终身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而高校的继续教育正是完成这一职能的重要体现。

高校继续教育是一种教育教学活动,即紧密结合科技进步、知识更新以及管理现代化的需要,对社会成员进行补充新知识与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我国的高校继续教育通常是指对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的再教育活动,主要是为了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有效地为服务社会。高校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终身学习是由终身教育发展而来的,因此终身学习是离不开终身教育而独立发展。然而继续教育所在的高校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

二、高校继续教育的重要地位与发展优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高校的继续教育又是继续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高校的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重点发展手段。

(一)高校继续教育的重要地位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是当代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据英国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预测: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初是每10年增加一倍,70年代是每5年增加一倍,而近10年大约每3年增加一倍。20世纪以前社会知识经济发展相当缓慢,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就能满足当时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技术日新月异的21世纪,仅仅依靠这种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无法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要求。知识总量在以爆炸式的速度急剧增长,旧知识很快被淘汰,新知识的更新换代就像产品一样频繁。知识经济的执行者必须走在知识经济的发展前沿,引领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因此,人们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术,诚然,在更新的过程中离不开继续教育,也因此而催生了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共享的互联网信息时代已经来临,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是时代对公民提出的要求,也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由于其“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其独特的职能,理应成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主阵地和最佳场所。高校的科学研究不停地更新着知识,创造着新知识,并通过教学和社会服务系统向社会传播和应用到各个发展领域。高校是人类知识的创造、积累、加工、传播、应用和传承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人类知识的积累、传播、创新等重大使命。虽然社会各界有很多机构为终身学习提供机会及途径,但是高校继续教育比社会上的机构更具有优势,如高端的科学技术,雄厚的师资力量,浓厚的学习氛围,丰富的图书资源……种种有利因素决定了高校是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主要基地。

(二)高校继续教育的优势高校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基地,是人才的再生“工厂”,正如克里斯托弗•K•纳普尔与阿瑟•J•克罗普利所说:“我们不仅将大学视作终身学习机会的供方,而且将她视作能够适应其他环境的终身学习的重要准备场所。”以前高校实行的一次性教育是精英教育,能满足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要求;但是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一次性的精英教育满足不了社会发展需要,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步伐,必须要建设终身教育,构建终身学习型的社会。高校在继续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是资源优势,在人力方面,高校一直是高级人才的汇集地,聚集着各个学科领域的专业师资队伍和高水平专家,他们具有前沿的学术知识、创新的科学技术、宽广的知识面、开阔的眼界等优势,利用高校的师资力量,有利于提高继续教育的水平与质量;在物力方面,高校具有巨大的教育资源优势,如丰富的图书资料和电子信息资源、优良的实践基地、先进的电化教学设备、容量巨大的信息库、丰硕的科研成果等。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开展继续教育,既能提高高校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又能为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和智力保障;三是在创新方面,高校还是科研的中心,高校的科研成果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特别在科技创新领域更是有着明显的优势,今天的高校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连,高校继续教育能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四是管理方面,高校除人力,物力以及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外,更有管理方面的优势,无论在管理理念、理念手段(包括网络化管理)都为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高校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校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在建设终身学习型的社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虽然目前高校继续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高校继续教育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对其进行优化和完善是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观念上仍对继续教育有误解。有不少人认为继续教育是非正式教育,只是学历教育的一个补充,而非社会上不认可的主流教育。在这个观念的支配下,高校的继续教育发展思路也跟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只是把继续教育作为一项“副业”,没有对继续教育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规划,对继续教育的研究与开发重视不够,从而使得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缓慢。

(二)法律保障制度滞后。依法办学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一个原则、而相关法律对继续教育方面的规定不够明确或是很少涉及,对继续教育进行立法,是当今世界继续教育发展的趋势。西方欧美国家的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得相当迅速,得益于继续教育有专门的法律保障,从制度上保证了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继续教育专门立法发展滞后,还没有颁布一部专门的《继续教育法》,继续教育具体实施和管理缺乏明确、稳定的规范依据,从而制约了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步伐。

(三)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在对继续教育的投入上,由于继续教育经费不在学校的统筹计划之中,或者占的比例相对小,而国家对高校继续教育又没专项资金投入,继续教育只能自力更生,从办班收入中留下有限的经费来满足日常运作的需要,这有限的积累只能维持低水平的运行。因此,对从事继续教育的师资的队伍的建设与作用发挥起不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四)管理制度不健全。高校继续教育目前还存在多头管理、缺乏统一规划与整体谋划。关于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规划,目前还没有明确规定与整体的规划,包括制度建设、管理措施、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议、质量监控等相应的政策措施出台,致使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缺乏规范管理、协调布局以及质量监控。高校继续教育的职能部门与教学实体完全分离,相互之间很难协调。如高校普遍是继续教育学院维持性的管理人员居多,专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不足。对学科构建和课程设置不专业,必然形成“外行人管理内行人”的情况,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方面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定,从而形成了“各教各”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高校继续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五)教学质量有待提升。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历经几十年的沧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办学理念不端正、轻视教学质量、盲目追求数量、忽视硬件建设等突出因素,导致继续教育总体质量不高。由于大部分学员都是在职人员,他们来接受继续教育的目的不是很明确,急功近利,没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放在真正的学习上,这样严重影响了高校继续教育的质量。

四、高校继续教育的对策

高校继续教育在终身学习的公共服务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如何建设终身学习公共体系中的高校继续教育是当前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重要课题。针对高校继续教育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转变对高校继续教育的认识继续教育是当前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想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必须要发展高校继续教育。高校继续教育要转变思想观念:根据终身学习的需要,把继续教育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结合起来,从被动应付向积极探索方面转变,从单纯的暂时创收观念向人才资源建设长远服务方面转变。重视继续教育,把继续教育工作纳入高校发展的整体规划。西方国家的高校很早以前就意识到继续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并果断地承担起开办继续教育的任务,把继续教育、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一起列为现代高等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并主动承担起对社会各阶层提供继续教育的服务与支持。面对终身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各高校应逐渐认识到继续教育对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将继续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教育的地位不断向上提升,并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形成科学的战略选择,积极有效地开展继续教育。

(二)完善高校继续教育的政策法规目前,我国继续教育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高校要推动继续教育相关法律进一步整合与完善。在构建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中,高校继续教育是重中之重,也是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高校继续教育与国家建设密切相关,因此国家要加快完善和颁布继续教育的相关法规和政策,对高校继续教育实行倾斜政策,规范继续教育工作,制定继续教育培训标准,加强继续教育办学监管和质量评估,为继续教育提供法律保障,为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提供法律保障。

(三)加大对高校继续教育的投入继续教育发展滞后主要原因之一是投入不够,严重影响了继续教育的发展。但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发展终身学习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发展终身学习,要深刻认识到继续教育是使人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关乎可持续发展、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大事,必须整合高校的有利资源,国家要加大高校继续教育的投入,支持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

(四)创新高校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完善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管理机制是继续教育科学分布、合理规划、严格监督、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高校要对继续教育创新管理进行积极探索,引入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与方法模式,实现管理科学化。如在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建立一个项目管理体系,设置项目总负责人及子项目负责人,实行项目负责制,总负责人负责项目的开发与管理,包括项目过程管理、项目评估管理。子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的具体执行包括具体实施方案的制订和培训的教案设计、培训形式、培训达到的目标、授课计划等等。总负责人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的跟踪监测和指标测评,督促项目按计划进行,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计划,提高继续教育的管理水平和实际效果。各项目负责人接受学院专家评审组对项目的审核和评估。确保实现预期所确定的目标。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必定产出继续教育的丰硕成果。

篇8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继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应在产业工人化和市民化两大转化目标的基础上,确定继续教育的内容,重点关注职业技能教育、市民意识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以期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养,助其尽快融入城镇社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目标;内容

一、城镇化背景下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本文从广义上把继续教育定义为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活动,它是对已脱离正规的学校教育参加工作或即将参加工作的成年人,通过各种形式如职业培训或研修、学历或学位教育、个人自学等进行知识更新、技能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补充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终身教育思想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继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世界银行研究显示,劳动者受教育的时间每增加一年,一个国家的GDP就会增加9%。

新生代农民工通常是指80年代以后出生在农村、90年代中后期到城镇打工就业和生活的农民工群体。有统计资料显示,这个群体的整体受教育程度要高于老一代农民工。国家统计局2013年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专项调查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达12528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46.6%,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33.3%,在老一代农民工中,这一比例为14.1%,相差19.2个百分点。这是个可喜的进步,但新型城镇化日趋加快、人的转化成为关键因素的大背景,则对这个群体在文化水准、职业素养、道德素养、法律素养等方面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的需求愈发强烈。然而,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实际状况却并不令人乐观,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和优化。

(一)社会整体认识不足终身学习的理念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要在全社会达成共识,则绝非易事。不少人在观念上仍然对继续教育存在偏见,认为它是非正式教育,是得不到社会认可的非主流教育。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一些用工单位常常对继续教育不屑一顾,人事部门在统计学历情况时对员工通过成人教育和自学考试等获得的文凭不予承认。在知识经济时代,对员工进行科学系统的教育培训,已成为用工单位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但一些用工单位往往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投入人力资源开发成本,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也仅是简单的岗位培训,这也许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成本,但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的严重缺位,往往使得用工单位层面的继续教育因缺乏系统规划而发展缓慢,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源潜能未被充分利用,用工单位的发展和员工的自身价值的实现问题上难以形成良性互动。

(二)政府有关部门的投入不到位事实上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在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问题上并未缺位,比如,无论是农民工输出地还是输入地,都有当地政府主导的针对农民工的、以职业教育为主的培训项目的存在。说其投入不到位,一方面是指缺乏系统科学的教育机制,涉农培训部门权力交叉,没有统一的领导和管理,从而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效果;另一方面是指政府投入的各类涉农教育培训项目覆盖面小、受益面小,相对于庞大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及其需求而言,杯水车薪。其他形式的继续教育,如,学历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等均需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解决,这必然会带来相应的教育投资费用,这些相对于收入不高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从而把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挡在了学习和提高的大门之外。

(三)教育形式和内容有偏差在很多人看来,继续教育就是发证书、拿证书。举办方注重的是办学内容吸引人,有更多的人来参与学习;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受教育者注重的是证书容易取得,利于找工作或对现有工作有实质性帮助。受这种功利思想的影响,一些继续教育活动的管理和组织就会走入误区,在学习内容、时间安排和培训组织上随意性强,疏于管理。这很容易导致学历文凭的含金量低,这又反过来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即便在由各级政府或用工单位主导的职业教育或岗位培训上,也很容易出现类似现象,这类继续教育往往以技能教育为主,效率上追求“短平快”,内容上多片面地指向所谓的热门需求,如计算机、法律、管理等,而传统技术如电工、厨师等,往往都不在教和学双方的选择之列。这很容易和实际需求脱节,不能根本上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无法满足其实际的就业需求。

(四)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不够重视,缺乏积极性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整体文化水平比之于老一代农民工有所提高,但初中文化程度以下还是占比不小,达60%以上,因此他们继续学习的渴望、提高学历的愿望应该是非常强烈的,尤其是就业、融入城镇等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这种愿望会更强烈。但相对于他们的收入而言较昂贵的学费、含金量较低的文凭等现实问题的存在,使得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大大受挫。而主观认识上不到位,则是影响其学习积极性的根本原因。通常,人力资本作为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其质量表现出来的资本,是要靠相应的教育投入来获取的,且不能简单地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看待投入产出比。但往往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人缺乏正确认识,新生代农民工也不能例外。而且,面对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由于缺乏应有的指导,如何选择,也让他们无所适从,或者盲目选择后,所学知识在现实工作中发挥不了作用,反而加剧了他们对继续教育偏见。

二、目标导向下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内容的选择和构建

笔者以为,以上问题的存在,源于各方对以新生代农民工为对象的继续教育目标的不明确性。目标是教育的起点,明确具体的教育目标关系到教育内容的安排、教育方法的选择等后续内容,关系到目标达成率的提高和实现。因此,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首先须明确教育目标,并在目标导向下,选择教育形式和内容。

(一)结合城镇化对人的转化的现实要求而进行的教育目标的确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但城镇化的质量却并不高,这一定程度上和“人”的城镇化速度滞后有关。因此,新型城镇化应以人为核心。本文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问题,不仅仅在于其是城镇化建设的生力军,更主要在于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个群体的转化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不再是城镇的匆匆过客,而是融入其中成为一员,产业工人化和市民化就成为转化过程中的两大目标。产业工人化是其职业角色转化的必然要求,市民化是其社会角色转化的必然要求。前者的存在是因为脱离了土地的农民,如果不能实现这样的转化,不能解决就业问题,就失去了立命之本,融入城镇之路就会受阻。后者则是和职业角色的转化相伴而行的,是从非工非农的农民工转化为市民的过程,涉及到自身素质、心理状态、行为方式及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这两个转化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必要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二)基于目标导向的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构建基于产业工人化和市民化这两个现实目标的存在,为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除了要在制度上加强对继续教育市场的管理外,笔者认为,还应把技能培训、就业和个人发展、市民化能力的提高等相结合,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职业技能教育。在产业升级和工业化的背景下,相比于学历教育,它应该更有利于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向产业工人的转化,是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的根本途径。当然,要发挥职业教育的这一作用,则必须将它和个人发展相结合,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加专业化而非低端的技能教育。全国总工会的调查显示,对于职业身份,在新生代农民工中,认为自己是“农民”的只有32.3%,比传统农民工低22.5个百分点,认为自己是“工人/打工者”的占32.3%,高出传统农民工10.3个百分点。而关于“未来发展的打算”,选择“回家乡务农”的,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只有1.4%;打算“做小生意或创办企业”的,有27%;打算“继续打工”的,占一半以上。可见,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的职业角色的预期已转向工人,实现非农就业对他们而言,已不仅仅是谋生,而是更有利于将来的发展。职业教育唯有顺应这一需求,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其中的积极性才会提高,涉农领域的职业教育才能有更广阔的市场,从而才能够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

第二,市民意识教育。这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继续教育中极易被忽略。上述职业技能教育是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素养和实现其就业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其向产业工人转化的重要突破口,但这种转化只是形式上的,要实现实质意义上的转变,成为真正的掌握现代化机器的工人,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城镇市民,还需要相应的心理状态和人际关系的调整,行为方式和观念意识的改造,因此,在教育培训中融入市民意识教育,应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以帮助其尽快接受和适应现代城市文明,走出家乡人的小圈子、学会与城镇人相处。相对于职业身份的转换,社会身份的转换是更为困难的,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正如列宁所言:“改造小农,改造他们的心理和习惯,这件事需要花几代人的时间”。这就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及时介入,将市民意识教育,有计划、有组织地纳入到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中。

第三,法制教育。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在提高,但法律意识却相对薄弱。其法律知识储备不足,有学习法律知识的需求但获取途径狭窄,有一定维权意识但缺乏主动性,对法律的认知存在偏差。多途径地开展针对性的法制教育,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是当前全面依法治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课题。鉴于此,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要在职业技能培训之外,同时重视法律知识、基本权益保护、安全生产、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尤其是输入地的政府职能部门应在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和法制教育上适时介入,给以支持、指导和监督,这对于维护当地平安和谐也是有积极意义的。用工单位也要主动向新生代农民工就《劳动合同法》等关系到其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做宣传。只要各方共同努力,重视并积极开展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制教育,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综合素养、增强其法律意识和融入城镇的能力,更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法治国家建设。

参考文献:

[1]刘传江、程建林、董延芳.中国第二代农民工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2]谢建设.风险社会视野下的农民工融入性教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篇9

关键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创新

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也称之为人员后续教育或者综合教育,是对在职会计工作者或者已经取得会计从业资格人员实施的会计教育教学活动,主要目的是与时俱进的培养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等,保证会计人员能够适应当前会计工作不断变化的需求,掌握最新的会计政策、法规方向等,进而高质量的完成会计工作。所以在当前市场经济深化发展的背景下,应该保持对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促进在职会计人员工作质量的提升,为我国会计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一、对会计人员实施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而对当前我国会计工作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都存在老化现象,已经无法满足会计工作的实际需求,所以对会计人员实施继续教育迫在眉睫。具体来说,对会计人员实施继续教育的必要性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不仅增加了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对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会计人员从传统向着管理型转变,并要求进一步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会计人员的服务意识。所以需要对在职会计人员实施继续教育培训,保证会计工作人员能够m应当前时展需求。其次,是进一步扭转我国会计工作混乱局面的重要手段。受到经济建设发展以及我国会计管理不够规范的影响,当前我国会计工作整体局面呈现出混乱无序的状态,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较为严重,对会计信息作用的发挥以及会计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所以有必要组织在职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提升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认识和对政策法规的熟悉程度,保证其能够按照规范合理开展会计工作,逐步改善我国会计行业发展现状。最后,是新时期贯彻落实各项新会计准则、新制度和新规定的需要。我国在职会计人员一般对新会计准则和制度的了解程度不够深入,在开展会计工作的过程中无法全面执行新准则和新制度、新规定要求,所以需要对会计在职人员实施继续教育,加强其对各项新会计准则、制度和规定的认识程度,保证在工作中可以合理落实各项新制度、新规定,增强会计工作的规范性,为会计行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二、当前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现阶段我国相关部门在组织开展会计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限制了会计继续教育作用的发挥。具体来说,会计继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指导思想方面存在问题

从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工作者在组织开展会计继续教育过程中没有接受正确的思想引导,过于重视经济利益的获取,对会计人员乱收费,严重影响了会计继续教育的规范性,导致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机构的信任度偏低,无法充分发挥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时,部分会计继续教育人员存在错误的思想认识,在实施继续教育的过程中走过场,不注意结合时展对继续教育内容进行适当的更新,严重影响了会计继续教育的创新性。最后,会计继续教育人员在工作中存在严重的任务思想,只关注完成多少继续教育任务量,对继续教育质量和效果相对忽视,也不利于会计继续教育的优化。

(二)会计继续教育的渠道狭窄

在会计继续教育的长时间发展过程中,工作人员不注意结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步拓展继续教育渠道,导致会计继续教育仍然以会计证审核网络定制课程培训为主,会计人员接受会计继续教育的渠道狭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无法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的会计人员不能及时接受继续教育培训,影响了会计继续教育的覆盖面,也不利于会计继续教育质量的逐步提升。

(三)会计继续教育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构中,部分工作者自身先进意识和创新意识不足,无法结合时展情况对会计继续教育进行合理的创新和调整,导致会计继续教育的创新性不足,受教育者也不能接受全面的继续教育指导,最终严重限制了会计继续教育作用的发挥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制约了会计继续教育在新时期的优化发展,也不利于我国会计工作水平的整体性提升。所以新时期在要想充分发挥出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作用,十分有必要对会计继续教育进行改革创新,增强继续教育效果,为会计人员培养提供良好的支持。

三、对会计继续教育方式方法进行创新的措施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传统的会计继续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在职会计人员综合培养工作的实际需求,对会计继续教育进行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只有结合当前新会计技术的应用和会计相关政策的调整对会计继续教育做出适当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够保证会计继续教育质量,促进会计继续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所以新时期十分有必要对会计继续教育的方式方法创新措施进行探索,为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优化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一)走出思想误区,创新会计服务工作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会计工作人员应该认识到会计工作的主要目标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不仅关注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系统性、客观性,还重视会计的服务能力,即会计人员应该注意借助会计信息为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相应的服务,保证会计服务职能的发挥,为企事业单位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而只有会计人员树立相应的服务意识,才能够保证会计工作得到受众群体的高度认识,促进会计事业的发展。基于此,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部门在对继续教育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应该转变传统思想认识的误区,在对在职会计人员实施继续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会计人员的会计专业素质、业务能力,保证其能够应对新时期会计技术和会计方法的变化合理开展会计工作,也应加强对会计人员思想道德素质和服务意识的教育培训,逐步引导会计人员树立科学的服务意识,提升会计工作的服务性能,实现对高素质会计人员的培养。这样借助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系统性更强,能够对会计人员提供更为科学系统的教育引导服务,促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需求和会计人员的未来发展需求制定会计继续教育策略,能够保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获得会计人员的认同,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实现对创新型会计从业人员的培养。

(二)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积极性适当的拓展

近几年,随着会计工作改革创新发展,会计工作的定位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会计继续教育实践中要想实现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良好培养,也应该紧随时代的发展对继续教育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增强继续教育内容与会计工作实际需求的契合度,逐步提升会计继续教育的针对性,保证会计继续教育能真正为在职会计人员的个人发展而服务。具体来说,在确定会计继续教育内容的过程中,一方面相关教育人员应该按照不同会计等级的划分、主管会计和专职财务会计、出纳人员等工作需求确定继续教育的内容,对不同类型的会计人员实施专业的教育和指导,促使会计人员在接受继续教育后能够真正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工作质量。另一方面,在实施会计继续教育的过程中,结合当前会计新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变化,应该适当的渗透这方面的内容,保证会计人员在接受继续教育后能够对当前会计工作形势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自觉对自身工作进行合理的调整,高质量完成会计工作。此外,针对当前信息技术支持下会计工作技术水平不断增强的社会背景,会计继续教育实践中也引入会计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对在职会计人员实施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保证其能够适应当前无纸化办公的特殊情况,培养在职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确保其能够适应会计行业的现代化发展需求。这样会计继续教育部门结合会计行业的现代化发展合理确定会计教育内容,对传统的会计教育内容加以拓展,能够进一步增强会计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三)动员社会力量,丰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方式

会计继续教育与社会存在紧密的联系,由于接受会计继续教育的受教育者一般已经在社会上从事相关会计工作,与社会的联系更为紧密,所以在对会计继续教育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进一步丰富继续教育的方式,有效促进会计继续教育的全面优化。在具体操作方面,要想动员社会的力量对继续教育方式进行创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首先,应该发挥各级财会学会联系会计人员的纽带作用,借助学会的支持对会计继续教育内容进行创新,并在会计人员接受会计继续教育指导后,通过与学会沟通和交流引导会计继续教育学生积极发表相关论文,获得学会的认可。这样能够进一步加强会计人员参与会计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促进会计继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其次,承认《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所提出的自学形式的继续教育,即由会计教育部门为会计人员提供一定的自学资源、创建自W平台,保证会计人员能够结合自身需求完成自学工作,提升会计自学继续教育的效果。最后,尝试引入函授继续教育,由继续教育教师对受教育者实施在线教育和指导,进而促进会计人员利用闲暇时间接受继续教育,循序渐进的提升自身素养。这样逐步引入多种会计继续教育方式,会计继续教育就能够实现进一步创新,继续教育效果也必然会有所提升。

(四)构建全新的会计继续教育模式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会计继续教育部门在对继续教育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会计事业、会计继续教育工作产生的影响,进而结合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会计继续教育模式,对学生实施创新性指导。如基于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相关部门可以针对当前社会上大范围会计继续教育的实际需求构建继续教育网络平台,在网络上为会计人员提供接受继续教育的课程,让会计人员能够自由在网络平台上下载相关资源完成继续教育学习,增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对会计人员实施更加科学的教育和培训。同时,在网络平台上,为会计人员提供沟通和交流的渠道,促使会计人员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与其他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丰富自身会计经验,接受他人的指导等,凸显继续教育效果。此外,也可以加强会计继续教育平台与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联系,定期为在会计继续教育平台上注册的用户推送相关教育信息和最新的政策法规信息等,增强会计继续教育的时效性和时代性,彰显会计继续教育的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基于会计工作的变化,会计继续教育方式方法也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增强会计继续教育与时展的契合度,进而有效改善会计继续教育现状,促进会计继续教育作用的全面发挥,对会计人员实施全方位的教育和指导。唯有如此,会计继续教育才能够真正凸显其价值,为我国会计事业的优化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郭振林.浅谈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与建议[J].中国商论,2016,(7):54-56.

[2]谢国珍.对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12(11):232-234.

[3]王金荣,王迪.会计准则变革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多角度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6(10):151-152.

[4]许道芳.探析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既存问题与落实策略[J].中国总会计师,2015(9):120-121.

[5]施维欢.浅析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现状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5(6):124-125.

[6]姚毅.当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6(6):97-99.

[7]吝梦君.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研究[J].商,2016(31):134.

篇10

目前,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宽带与异步传输技术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推动教育现代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技术将对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产生重大影响(南国农)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实现教学的优化(李克东) 。会计教育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的效果和效率将是我们应关注的重要问题。同时,现代教育的大众化、个性化、实时化思潮的发展也使得原有的会计教育思想日益显得落伍和陈旧,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

与此同时,会计理论和管理制度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重大的创新。在会计理论研究方面,有论者认为, “网上实体”的出现, “网络公司”等虚拟经济实体的迅猛发展,拓展了原有会计基本假设(陈卫星,1998) 。甚至有人认为会计假设将被取消,会计将表现为一个系统化集成化的信息系统(袁树民等,1999) 。会计主体假设将有可能被“相对会计主体假设”所取代(雷光勇等,1999) 。在会计管理制度改革方面,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我国围绕企业会计(主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会计) 的组织管理方式进行了创新,主要有会计委派制、财务总监制和稽察特派员制等三种新的会计管理模式。

可见,由于网络的兴起和信息化的巨大影响,无论会计教育思想和手段,还是会计的基本理论和管理制度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正是这些变革,使会计继续教育模式创新成为必要。

1、会计继续教育应具有的重要特征

那么,这种新的模式究竟应是怎样的呢? 有无可以照搬过来的经验和模式?“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国的会计教育均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培养人才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等情况,. . . ”(阎达五等,1998) 。可见,探索会计继续教育的新模式并无多少成功的经验可寻。我们应深入研究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的规律,从我国会计继续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探索一个能真正适应我国会计继续教育的新模式。我们认为,新的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识和探讨。

首先,新模式应充分体现新时代的教育特征。

———新模式应充分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智能和技术代替了人力,高科技产业对从业者的要求日趋高档化、复合化。就会计实务操作而言,大量的计算机处理取代手工作业,从业人员的学历和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综合化

———财会人员不仅要懂经济业务的核算,还要懂管理,更要有一定的决策能力。

———新模式应充分体现创造性教育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目标不仅要求劳动者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且还要具有好奇心,有创造欲和持续不断的创造能力。财会人员不应仅仅是新会计理论和方法实践中的“沉默羔羊”,而应为新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实践出真知,事实表明,许多理论和管理制度上的纰漏正是由于财会人员的积极大胆预防才得以化险为夷。若是财务人员墨守成规,不仅会给企业和国家带来损失,同时也使新理论和方法无法得以完善。所以,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经济活动中,培养和造就一批既精通财会理论,又能在新的特定情况下具有果敢、合理创新能力的高级财会人才尤为必要。

———新模式应是开放式的个人教育。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新的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开放式的个人教育日益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最主要的方式和方法之一,它为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教育情景,使个别化教育和远程教育成为可能和现实,使教育效益和质量相应得到极大提高。这也是会计教育新模式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特征。

———新模式应是不间断的终生教育。自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继续教育”这一概念后,继续教育已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已成为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贯穿每个人的一生。

因此,会计教育新模式应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复合型和具有创新精神的会计专业技术队伍。

其次,这一新模式还应充分考虑我国会计继续教育的基本状况。

在我国,政府和行业管理机关已开始重视会计继续教育问题,这为我国会计继续教育的顺利发展和会计继续教育模式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务院已决定成立中国会计学院,着重对全国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大力提高高级财务会计干部的素质(如:财务总监和稽察特派员等) 。国家财政部已于1998 年1 月23 日发文(财会字[ 1998 ] 4号) ,对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该文中规定的会计继续教育,包括会计人员接受培训和自学两种形式,对会计人员接受培训的形式,文中主要提到财政部门组织的定点培训;对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文中规定高中级会计人员每年累计不少于68 小时(含自学时间) ,初级会计人员每年累计不少于72 小时(含自学时间) ,也就是一年最多大约7 个工作日。显然,规定中的会计人员每年用于继续教育时间偏少。而在会计继续教育的具体实施手段———教学方式上,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停留在呆板的全日制学校传统的“满堂灌”方式。

可见,我国会计继续教育的现况无论是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手段和实际效果,还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时间、方便性和针对性上,都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高速发展着的形势的要求。

2、会计继续教育新模式的具体设想

新的时代、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新的从业需要,这些都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现有的会计继续教育模式又难以很好地满足会计从业人员的迫切要求,所以,我们必须下决心对现有的会计继续教育模式进行创新—

既大胆和充分地利用互联网等高科技武装起来的现代教育技术,着力建立一种基于Internet 的高速互动的、功能完善的会计继续教育体系。具体来说,我国的会计继续教育模式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第一,会计继续教育“硬件”创新———框架结构上的改革和创新

充分利用Internet 和Cernet 等现有的网络资源作为教育的主要载体、以现有高校财经类院(系) 和已有的财会人员培训机构为大的框架和依托,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尝试进行以网络为主要依托的会计继续教育:

———着手建立和完善我国国家级财政机构和中国会计学会所属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网站(或网页) ”,或者在我国国家政府机构所属的网站(或网页) 中开设财政服务专栏———“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专栏。

———着手设立和充实省一级财政机构和会计学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省级网站(网页) ”。对省一级财政机构和会计学会,可以先在一些条件较好的省市(如:北京、上海、广东等) 先行建立网页,作为试点,取得经验和条件成熟时再向其它省市推广。

第二,会计继续教育的“软件”创新———内容及内容提供方式的改革和创新

即国家主管部门制定了会计继续教育的大的方针后,对教育的具体内容及内容的提供者———高校财经类院系等有关会计继续教育机构,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进行“招标”和“竞争上岗”———即对这些会计继续教育内容的“提供商”进行择优, ———只有优胜者才能获得相应的服务报酬———相应地也要对现有的会计继续教育经费的行政分级划拨方式进行改革。

第三,高校财经类院系在会计继续教育创新中的特殊作用

一方面,高校财经类院系不断紧密追踪和学习最新理论、甚至进行理论创新和改革,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网页”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的理论性的教育资料(如:文字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片等) ;另一方面,它又可以通过该网页充分了解和吸收会计实践中的合理要求、想法和建议,经“智力加工”后以适当的形式反应到新的会计理论中,并把这些新的理论充实到教学活动中、粘贴在会计继续教育网页上,进行实时互动服务。这样也就是建立了一个基于Internet 网络的“理论———实践———理论创新———服务实践———新的理论创新”的一个更为迅捷和灵活便利的认识论的高速循环,这无论对理论的发展还是对会计实务的促进都具有重大的价值。

3、结论

从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由于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信息化的巨大影响,在新的世纪,会计在基本理论和管理制度等方面正面临着根本性的重大变化。为及时、充分地做好新的会计理论的推广和普及工作,尽可能地使新的理论能迅速“实时”地指导日新月异的实践,也使广大的会计实务工作者能迅速“实时”地适应当今急剧变化的经济环境,本文在充分考虑了新时代的教育特征———重素质、开放式、个性化、实时性和终生教育等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技术,提出了这种新的会计继续教育的模式,并从会计继续教育“硬件”(教育方法的框架结构上)和会计继续教育的“软件”(教育内容的更新和提供上) 进行了一定的尝试。这一模式还把高校财经类院系作为重要的智力资源库,从而使会计继续教育建立在一个高倍速的、稳定的和高素质的载体之上,为这一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当然,该模式还有一些有价值的内容需要研究,比如对模式的具体技术支持系统的讨论等;该模式也存在一些不尽完善之处,例如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具体的困难等。这些将有待以后进一步讨论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  杨福家: 《杨福家院士论述知识经济新时代》,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8. 2

[2 ]  (美) 史蒂文•M. H 沃尔曼著,孙菊生译:《时代的演变与会计的未来》, 《经济译文》1996. 6

[3 ]  许永斌: 《知识经济与中国高等会计教育改革》, 《会计研究》1999. 1

[4 ]  雷光勇: 《试论网络公司及其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会计研究》1999. 1

[5 ]  W. Steve Albrecht :《会计教育发展的对策》,《会计研究》1998. 9

[6 ]  石春茂: 《论会计管理体制的创新及其现实选择》, 《会计研究》1998 12

[7 ]  陈卫星: 《知识经济与会计创新》, 《会计研究》1998. 10

[8 ]  南国农: 《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南国农电化教育论文集P192 - 193

[9 ]  李克东: 《知识经济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