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医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6 06:43: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当代医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人文教育境况与策略

摘要:当代社会,受到科学主义、技术至上、市场化等因素的影响,医生容易依赖技术成为医学技术的匠人,容易受市场因素影响,追求金钱至上进而败坏医生形象,要改变这一困境,更好地实施医学的人文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医学;科学;技术;市场;人文

在人类历史上,医学的不断发展解决了人们在病痛上的危机,延长了人类的生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幸福和快乐。但是随着私有制的出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另一方面,医学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问题,令人深思。

1当代社会医学面临的人文教育困境

1.1科学至上,病人成为修理的机器

自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科学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医学也在不断完成超越。在西方,医学逐渐地摆脱了宗教的束缚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西方医学的外科手术治疗,在现代化仪器的辅助下,可以精确地找到需要进行手术的位置,然后在麻醉药下的帮助下,病人在不知不觉中,医生已完成了某个器官的切割。冷眼观察这个过程,医生已把病人看成是一部需要修理的机器。在很多时候,这种手术治疗,确实解决了病人的苦痛,甚至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但是,在有些时候,西方医学的这种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方法,可能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因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某一地方的疼痛可能并不代表这个地方有问题,其发病的位置可能在另一地方,或者可能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因此,医生如果不能全面综合的来考察病人的情况,会使问题变得更糟糕。这确实目前很多医生不能做不到。

查看全文

医学教师论文:当代医学教师的成长

本文作者:杨晓明李秀娟金玉祥魏保真张峰樊宇兵毛赛工作单位:石家庄市解放军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

做一名不断自我反思的教师

教师必须对学科进行反思、对教学进行反思,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进行反思。具体而言,一是反思自己的学科素养,是否与学科的发展相适应,自己对学科前沿的信息与成果是否把握;二是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的方法、教学的内容、教学的形式、教学的效果是否达到了学生的要求,教学模式是否需要改进等;三是反思自己的价值取向,自己是否有效地引导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兴趣,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学科意识、科研意识,是否在学生的为人与做事等方面起到了一个教育者的教化与示范作用;四是反思自己的发展,在工作中,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获得了发展与提高,自己的经验积累、学术积累是否明显等。一个经常反思的教师也会持续地构建和完善自己的教学体系与知识体系,这样的教师必然与教学成功相伴在一起。

营建一个欢乐的课堂

欢笑是教师能够给予学生的最好礼物,而且是教师最需要的技巧。当学生能够轻松地对待自己,学习就成了愉快的经历,而不是枯燥的过程。这需要教师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一是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教师之间人际关系的好坏,不但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而且会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教师为了集体利益,不但关心自己的学科,还应关心他人的学科,关心班级整体状况,主动地相互配合,以实现集体荣誉,达到共同利益。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最核心的人际关系,它关系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质量。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离不开教育活动中最重要、最广泛的主体———学生。教师只有用心投入才会融入到学生当中去,热爱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公正对待学生。总之,要想成为一名好教师,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把爱学生放在首位,营建欢乐、和谐的课堂秩序,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查看全文

当代社会微观结构变迁与全科医学的兴起

一、社会微观结构变迁视角下的全科医学兴起

社会结构指的是社会诸要素的关系及其构成方式。马克思把社会结构划分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并以此观察、研究、分析人类社会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以及各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为我们认识社会结构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根本方法。划分社会结构,因研究的角度不同,可以各有侧重。以群体类型角度为例,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划分。宏观上有国家、民族、阶级、阶层等层面的结构,微观上则有人口、家庭、社区等层面的结构。

社会结构的变迁不仅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同时还是影响着经济发展和个人行为变化的基本因素。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急、慢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疾病对人们健康的威胁日渐式微,心脏病、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等疾病逐渐成为人们健康的主要杀手。这些疾病与心理紧张、环境污染、吸烟、酗酒等社会、心理和行为因素密切相关。只有突破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现代医学才能适应现代人类健康的需要。基于这个背景,医学模式开始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地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种转变既是医学科学进步的产物,又是社会与医学、人类卫生保健需求与医学科学研究相互作用的特定文化表现形式,更是社会结构变迁的结果。与医学模式转变相适应,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临床医学学科,全科医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北美。

全科医学是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提供连续、综合、便捷的基本卫生服务的新型医学学科(卫生部,2000)。简而言之,全科医学就是应用于全科医疗的学术理论。由于基本国情等原因,全科医学在我国被界定为初级保健的学科,其核心内容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初级保健服务”,这是全科医学最鲜明的专业特征,同时也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将其称为“家庭医学”的主要原因。将家庭这一要素引入到医学和医疗之中,同时兼顾个人和社区,这是全科医学与其它学科相区别的重要基础(吴春容、李春昌,1999:17)。经过近40年的发展、完善,全科医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医学观、方法论以及系统的学科理论,填补了高度专科化的生物医学的不足。全科医疗服务已被世界公认为是适应第二次卫生革命的需求,是全球的重要卫生政策之一。与全科医学形成和发展相关的人口、家庭和社区等要素皆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人们所关注的重大问题。

不论社会宏观结构,还是社会微观结构,都是社会结构的现象层面,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学经验研究中经常接触到和谈及的话题。本文不是全面探讨社会结构变迁对全科医学兴起的影响,而是截取社会微观结构中的人口、家庭和社区这三个层面,并以此为基点,揭示全科医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及其在今天大力倡导、发展的价值意蕴之所在。其旨在透过变化纷呈的各种表象,把握转型期中国的医疗模式转变的内在本质、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

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对全科医学兴起和发展的影响

查看全文

当代医学生道德的实践

本文作者:吕广石工作单位: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高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医学职业是一个令人神往的职业,医疗卫生人才是人类社会所必须的重要专业人才。医学职业从诞生之日起就担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根据医学职业的特点,归纳起来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理想对确定人生目标,促进人生目标的实现有积极作用[3]。职业院校中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专业认识程度不同,有调查显示,医学高等职业院校大部分学生喜欢所学专业,但有40%以上的学生是被动选择自己所学专业,不愿在服务第一线工作,就业期望值较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理想要与学校培养目标相结合,要面向基层,教育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道德风尚,引导学生到服务一线建功立业,为解除患者的疾苦而辛勤工作。爱岗敬业教育所谓爱岗敬业,就是热爱和崇敬自己选择的职业和岗位,按照职业岗位的要求认真负责地做好工作。它是一种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态度和认真负责、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一丝不苟的精神。医学院校有些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所以就要培养现在学生对以后所要从事行业的职业情感,培养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患者,要把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天职,把患者健康放在第一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创造出一流的成绩。诚实守信教育诚信作为社会公民道德规范,其基本内涵是诚实、不欺骗、遵守诺言。它是人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医学生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也是每个学生应有的道德基础。医学院校要大力加强学生诚信教育,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凝聚力量,完善教育体系,遵循教育规律,按照学生成长特点,建立诚信教育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从而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诚信品质。2.4职业纪律教育职业纪律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劳动规则和劳动秩序。遵守职业的纪律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有调查显示,只有35%的学生认为劳动态度、劳动纪律是重要的,有43%的学生认为技能和知识是最重要的。遵守职业纪律是社会化程度高低的表现,医学院校的一些学生自控能力差、纪律观念不强,遵守医德规范是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

学校着力打造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职场环境”相互衔接、相互融合的职业道德培养途径。通过理论学习、实践体验、活动参与等方法,从提高医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开始,进而陶冶其职业道德情操,锻炼职业道德意志,形成职业道德信念,最终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第一阶段为职业道德基础教育阶段,即一年级以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认识、培养严谨的学习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主,第二阶段为普及提高阶段,即二年级以锻炼医学生职业道德意志、培养医学生职业道德情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为主,第三阶段为强化完成阶段,即三年级以树立职业道德信念、培养职业荣誉和责任感为主。学生通过在校三年的学习教育,培养成为精于专业,诚于品德,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医学人才。加强“第一课堂”建设,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寓职业道德教育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在课堂教学、实验、实训、考核等教学环节全面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将职业道德培养目标列入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和教案中,在教学中突出课程内容与职业道德教育相融合,形成以专业课,实习、实训为主,各类课程全方面渗透的教学模式。深化“两课”教学改革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与学生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拓宽教育内容,凸显教学的实践性。进行医学人文课程改革整合医学生人文教育内容,构建由文化篇、美学篇、文学篇、音乐篇、礼仪篇、沟通篇、社会篇和生命篇组成的医学人文课程,探索适合高职高专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发挥实践育人作用创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课程,将“重德、博爱、恪职、求精”等医院文化理念引入学校,依据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认知、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等5个环节和医务人员医德规范的要求,形成以专业思想、服务意识、诚信品质、技能操作、行为规范等为主题的活动课程。学校制定《医学生职业道德活动课程认证指导手册》、《职业道德活动课程教学大纲》、《医学生职业道德活动课程教材》,形成5个篇章26项重点活动,涉及学校、各系、班级不同层面的职业道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依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构建校、系、班三级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化节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和职业心理素质测评,指导学生具备稳定的情绪、敏捷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坚定的意志,适应医疗卫生岗位的道德要求。专业技能社团活动成立美容、心理、中医、影像、康复、护理等13个专业社团,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评选各类专业技能标兵,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专业技能操作水平。让学生深入社区、医院等广泛开展医疗实践及服务,使学生体验患者的疾苦,学会尊重与沟通,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医学生职业礼仪培训成立学校礼仪队,围绕医学生语言、礼仪、行为等内容进行培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培训班级礼仪骨干,指导班级开展医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举行医学生礼仪大赛,评选礼仪标兵,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4]。主题教育活动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主题教育、入学教育、毕业典礼、护士节、白求恩杯、医德模范事迹报告会、诚信教育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吸引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锻炼、不断将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加强“职场环境”建设,发挥环境育人作用营造职业化校园根据医疗卫生行业的特点,在校园文化建设、教学环境、实训环境、学习环境等方面突出职业性,制作象征医学职业精神理念的百年标志物、校训、理念石,出版校史专著,建立校史馆。开展医院文化系列教育活动、医德模范报告会、医学生宣誓、授帽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职业责任感。3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中国志愿者注册,学校与社区共建医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签订社区服务协议书,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实现课程化管理,发挥各专业特长,开展卫生宣教服务活动和“卫生下乡”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临床实践教学中的职业道德培养遴选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师、护师、药师、技师等专业技术能手担任示范带教;聘请行业中医德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担任兼职辅导员,定期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学习和实践进行考核,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评选优秀实习生和优秀毕业生。

关于高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

查看全文

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论文

【提要】先秦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其仁爱之心、义礼之行、智信之德影响中国数千年。本研究通过总结先秦儒家德育思想的优秀内容,分析借鉴先秦儒家德育思想促进医学生职业道德建设的启示,旨在为医学生职业道德建设的理论体系添砖加瓦,为研究解决医学生职业道德问题提供不同的视角和方法。

【关键词】先秦儒家思想;医学生职业道德;道德;教育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也获得长足进步,但医患矛盾和冲突也逐年上升。导致此问题的原因很多,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部分从医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因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而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儒家思想在中国数千年,中国人许多行为和思想都受其影响,特别是先秦儒家思想最为纯正,其中关于德育的论述,对怎么“成人”有极大的现代价值。

一、先秦儒家修身思想的主要内容

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内容丰富,其精华对培育人的精神世界具有积极影响,其中以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尤具代表性。他们的德育思想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体现:(一)认知层面强调快乐而广泛的学习。在先秦儒家德育思想中,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学习。孔子认为,要成为具备道德的人,就要广泛地学习,积累多方的有益知识,并用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持续不断地学习,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学习应该是快乐的事情,所以《论语》第一章即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快乐的学习有利于人们成为一个真正爱学习、同时又精神愉悦有道德的人。而孟子认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章句下》),有道德的人应该以合适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造诣,并且自觉地领悟其深意。学习应该是学思相结合的过程,领悟其深意才是最终目的,所以朱熹注解说“君子不学,则夺于外诱而志不笃”,①如果君子不持续学习,则难以坚定意志和内心,“博学而祥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章句下》)。因此,在先秦儒家德育思想中,提倡广泛地学习,最终达到融会贯通,分析理解,做到简明扼要地说出核心内容,提高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二)情感层面以具备君子人格为荣耀。在先秦儒家德育思想中,具备“君子”人格的人,在情感层面得到儒者们的极大认可。孔子曾对子夏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说明孔子对君子人格的推崇。在先秦儒者们看来,居高位者大多都是有君子人格的,而有君子人格的人,迟早都会成为人上之人。荀子在《解蔽》篇中说,“类是而几,君子也”,有道德的人在行为上是接近圣人的。荀子在《性恶》篇中说到:“今之人,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姿雌,而违礼义者为小人。”其意思是,现在受到贤者和法度教化的人,积累了文化常识,如果能够在行为上按照礼义的要求来做,那就是知行合一的君子了;而放纵自己的欲望和情绪,胡作非为,违背礼义的就算作是小人。所以在荀子看来,他在情感上较为认同君子的人格,能够成为君子,就是具备礼义的人了。(三)意志层面以智勇双全为目标。先秦儒家德育思想中,尤其注重对人们“智”“勇”的培养和锻炼。一个人是否有勇有谋,在面对诱惑时,能否不受干扰,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否能够有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遇到障碍的时候,是否有一往无前的毅力和精神,这些都是先秦儒者在德育中尤为看中的品质。孔子说,“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智是孔子认为获得“不惑”的前提。孟子认为,“匹夫之勇,抵一人者也”,所以先秦儒家的勇不提倡个人英雄主义,提倡团队合作,以大局为重,这才是“大勇”。《荀子》中论“勇”更为透彻,将勇分为上勇、中勇、下勇,提倡不顺从于乱世之君,不盲从于乱世之民,不以贫穷富贵的有无而忧乐,与天下人同苦乐而不畏。(四)行为层面注重知行合一。孔子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在孔子看来,古代人言语是不轻易说出口的,就是担心自己做不到知行合一,以此为耻。而“行”是评价一个人是否为君子的重要标准。孔子曾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孔子认为,有高尚道德的人,在言语上往往不是那么巧舌如簧,甚至显得有些不会表达自己,但行动上却是很主动很积极的,这样的人,是让人尊敬的君子。对于言过其行的羞耻感,是先秦儒家道德评价体系中重要的行为标准之一,因此,先秦儒者强调学习知识,扩宽自己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他们很注重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反对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二、医学精神与先秦儒学的契合

查看全文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观察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法从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028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在这1028例患者中发生检验失误的例数,并分析失误的原因和阶段分布的情况。结果入选的1028例患者接受临床检验的次数为1853次,发生检验失误的共有407例,占比21.96%。通过进行失误原因以及阶段分布情况的统计分析,阶段分布中,检验准备占比为68.39%,样本采集占比为19.26%,样本处理与检验占比为6.88%,检验设备使用不当占比为5.47%;原因分布中,首位原因为患者行为不当,占比为69.04%,其次为采集部位与时机选取失误,占比为16.46%,第三位原因为样本混淆,占比为5.16%。结论影响本院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因素较多,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临床检验阶段的控制,使临床医学检验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水平;控制质量;影响因素;应对措施

在疾病的治疗之前,对病情进行具体的诊断以及观察不同药物疗效和针对药物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不良反应是所必须的,而在具体的医疗过程中,上述活动全部都建立在临床医学检验之上,并且整个医疗质量水平对整体诊疗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作用[1]。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因此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使得广大医务工作者以及患者、患者家属对于临床医学检验质量都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加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促进患者健康、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3]。本研究中,笔者所在的研究小组对所在区域一所三甲医院的具体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小组针对所在区域内的一所三甲医院在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入院的1028名患者进行研究,包括男女分别有622例、406例,年龄4-68岁,平均(38.1±5.3)岁。所有患者在研究期间共接受1853次临床医学检验,其中血分析、尿沉渣检验、生化检验、便分析检验次数分别为709次、409次、631次、104次。1.2方法1.2.1检验前准备。常规生化血检:采血前1周戒烟戒酒,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并且在进行抽血之前应该吃流食,流食的具体种类需要根据整个检查项目来制定。在抽血之前的6h应该禁止进行剧烈的有氧运动,并且保持十分稳定的情绪。在抽血之前要保持空腹。采血前,护理人员应当向患者进行采血以及检验方法、目的的告知说明,并且将相关的注意内容向患者表达清楚,并且详细分析可能会在体内发生变化的药物种类和名称,患者需要深入了解。1.2.2采集样本。医护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样本采集以及器械使用的相关规范标准执行[4]。采集的时间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因为样本需要十分的准确以及有效,且采集方法应当正确,如进行分泌物采集应当使用棉球擦拭以便获取[5]。对于进行输液治疗的患者,采集检验样本应当避开输液侧肢体,以保障安全。进行患者外周静脉血的采集,医护人员应该嘱咐患者采取平卧位或者端坐位,严禁使用站立位。1.2.3针对性处理措施。成功采集样本之后应当按照相关规范做好保管,及时送检,处理标本也应当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流程。如果对检验样本有具体的、特殊性的要求,如光线、温度的相关要求等,应当严格遵守,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样本保护[6]。1.2.4检验应当遵守的规范在医院现有条件基础上,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各类检验操作,且对于检验数据应当进行科学处理、统计、分析、整理。1.3检验结果的决定标准。检验结果一旦出现异常,就需要检验人员针对具体的内容进行再次的检验。如果在一次的检验之后,证明之前的检验结果有失误,那么就应该将前一次失误的检验各方面情况详细进行登记,存档。若检验过程中出现样本丢失、污染、损坏等情况,均应当视为检验失误,并做好相应的记录。此外,其他任何导致需要进行重新检验的情况,且能够证明前次检验结果错误、无效的情况,均应当按照检验失误进行处理。1.4统计学方法。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后均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各项计量资料的表示形式均为(±s),进行t检验,各项计数资料的表现形式均为(%),采取c2检验,将P<0.05作为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查看全文

儒医文化在现代医学教育的启发

【摘要】宗儒习儒的医者与习医业医的儒者共同构成了“儒医”群体。作为文化现象,儒医思想上恪守儒家文化理念,行动上遵行儒家厚德情怀,其文化精髓与教育理念影响着一代代医者。本文从儒医产生的文化根基出发,从时代思辨角度,阐发了儒医文化对现代医学教育的三种启示。

【关键词】儒医;文化;医学教育

儒医是以儒家学说为行医指导思想,习儒而通于医术之人,他们或是儒而知医,或是医而兼儒,甚或是弃儒从医。[1]儒医最早出现于《宋会要辑稿》:“朝廷兴建医学,教养士类,使习儒者通黄素、明诊疗,而施于疾病,谓之儒医,甚大惠也。”[2]宋代以后,儒士大量从医蔚然成风,成为社会中一个重要阶层。有人这样描述:他们是一群饱读诗书的儒者,或在朝为官,或教书育人,或耕读自养,虽职业不同,但都有着高尚的品德,都精通医理,都不计名利,他们或著书立说,或悬壶济世,都在穷其一生做着“治病救人,造福苍生,表率乡里”的大功德。儒医文化源远流长,渗透到医学教育方方面面,从医学内涵认知到医家道德修养;从古医籍注释到新著编撰;从学术观点阐扬到医理探析等。直至今日,这种影响还在延续。

一、儒医成长的文化根基

学医先学儒,唯有以“儒学经典”立命,方可以“歧黄之术”治人;唯养就“修齐治平”之志,方能练成“身心兼治”之能。历朝历代,涌现出众多儒医结合的著名医家,如宋代许叔微、朱肱,元代周贞、朱丹溪,明代赵继宗、徐春甫,清代薛雪、徐大椿,近代顾观光、裘沛然等。儒医的成长有着特定人文环境和社会根基,他们是古医药文明与儒家思想哺育的历史产物和结晶。1.以儒学积极入世经世济民,体现的是古代儒士积极的入世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儒学作为主导中国2000多年的官学,对医家产生深远影响。两汉至唐代52位著名医家中,儒者多见。儒医积极入世,推行仁义,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理想寄托于医药。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候诊》中说:“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北宋名相范仲淹秉持“治身以治天下”“寿国以寿万民”的理念,研习本草,悬壶济世,青年时代便以“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为理想。儒而知医现象则更为普遍,不少名医曾是科举考试的佼佼者,但却未能在仕途上走远,反而转入医路后作出贡献。金代名医张元素自幼习儒,27岁试经义进士,因犯讳而下第;明末清初名医喻昌于崇祯年间以副榜贡生进京,奋欲有为,无奈其辅国之见未被采纳,三年后失望离京;明代医学家王肯堂与武之望同为进士,王肯堂因上书抗倭寇事,得罪朝廷,后称病还乡;武之望人称关中鸿儒,但仕途不顺。[3]可见,在传统社会中,儒便是医,医便是儒。2.以儒理通达医理不同于道医以道论医,佛医援佛入医,儒医借儒学研究医理,引儒书、儒理为据。历代医家以通儒为雅,儒家以通医为趣。张从正说:“医家奥旨,非儒不能明,如长沙太守张仲景,儒者、官者、医者集于一身,其撰经典《伤寒杂病论》,大量运用精练、准确的语言词汇和修辞手段,叠音词、排比句,功底深厚,医理精湛。[4]又如撰写《诸候源病论》的巢元方,撰写《黄帝内经太素》的杨上善,补注《素问》的王冰、编撰《外台秘要》的王焘,孙思邈、刘禹锡都是以文名远播业医亦精。他们借儒学研究医理,将仁义纳入医德,“仁爱”“修身”“孝亲”“利泽生民”等儒家思想渗透到医学的方方面面,[5]贯穿于诊病愈疾、总结治验中,既弘扬了“医乃仁术”的传统医道,又提高了医家的人文境界,医学队伍素质明显提高。3.以文化涵养医脉欲为医者,须学博天人。李时珍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三者俱明,然后可以语人之疾病。不然,则如无目夜游,无足登涉。与草泽医、铃医等相比,儒医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与道医、僧医相比,儒医知识结构宽泛,并能融诸家之长,不断提升自身。[6]在古代,读书人通三理(命理、医理和地理)后,才能“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中国传统文化中所透析的哲学思想与文化价值让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生命与自然的关系、医学与社会的关系、健康与情绪的关系等,从而进一步对医学思维、医学哲学、医学德行、医学人文的发展起到引领与推动作用。

二、儒医文化的时代思辨

查看全文

试析医学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结合

摘要:无论是从深层次的价值理念来讲还是从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形式等角度来看,我国茶文化在当代都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茶文化与创新型医学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结合的主要动因在于医学英语翻译人才培养存在供给侧不足的显著问题、茶文化的传播创新需要借助于医学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予以实现。茶文化与创新型医学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结合需要坚持核心能力塑造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跨文化交际原则。茶文化与创新型医学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结合可以尝试基于茶养生文化的医学英语教学大纲设计策略、基于茶经典著作英译作品的案例教学策略。

关键词:茶文化;创新型;医学英语翻译人才;教育创新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包括医学在内的诸门学科自身的知识边界都不很明确,呈现出一种高度的“哲学渗透”的特征,即以儒家哲学思想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对各门学科都呈现出高度渗透的特征。以祖国医学“中医”文化为例,讲究“辩证疗法”、“食药同源”理念是其主要的内涵之一,而这一点在我国茶文化上也是核心的价值观念之一,表明我国传统的文化呈现出一种明显的“总体性”特征,内在的文化脉络呈现出互通互联的特点。在当前,茶文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深层次的价值理念来讲还是从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形式等角度来看,我国茶文化在当代都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例如将茶文化与创新型医学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就是一种重要的茶文化传承形式。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序列中的多个学科、多个知识领域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都在积极地从茶文化领域寻找知识借鉴、经验借鉴和理念借鉴等,以求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引入克服当前教育实践领域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1茶文化与创新型医学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结合的主要动因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国茶文化尤其是传统社会中的茶文化可以与我国传统文化划上等号,因为它从内容和体系上呈现出一种中华百科全书的形态。就茶文化孕育的教育理念而言,受我国传统儒家思想“天人合一”教育思想的影响,直到今日茶文化当中仍然孕育着丰富的教育营养,它依靠其自身积累的知识体系和教育理念等,对于当前经济全球化时代的诸多教学问题都有针对性的变革建议。在当前将其与创新型医学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主要有这样两个动因:

1.1医学英语翻译人才培养存在供给侧显著不足的问题.长期以来,在传统的“专门用途英语”和“通用学识英语”两种教学思路的分野下,我国面向专门的医学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在高等医学院序列中实施。从高等医学院开展的医学英语翻译人才的现状来看,较为基础的“基础英语阶段”的培养长期以来受制于应试教育体制、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师资水平限制等因素制约,其基础性的教育功能并没有发挥;而更高级阶段的“专业医学英语”教学也由于教学模式上的“灌输性”、“教材建设的滞后”、教学脱离生活实际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导致在人才培养方面一直无法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塑造,存在着显著的“供给侧”不足的问题。我国茶文化对于教育、英语教育的基本立场是“人本教育”、“生活化教育”、“交互式教育”等,对于当前创新型医学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针对性借鉴价值。

查看全文

医学生道德教育对策研究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了一个重要问题,即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他强调,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中国的高校应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校;中国高校的办学方向应该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领导权”[2]。2017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意见的第七部分明确指出要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的领导,并从党的领导体制、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健全地方党委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等方面详细说明了党领导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的相关安排。中国的高等医学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拥护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拥护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服务。这是我国医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一切道德教育途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今中国,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中国的医务工作者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背景,只有将医疗卫生事业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保证其不成为别人的附庸从而长久永续地发展。另外,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考核标准、薪资规则以及医院运行模式有着典型的中国特色。在应对医学生道德教育问题时,应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党和国家的办学方针和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突出中国特色、把握时代脉搏,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德育方向、方法、内容和目标,把当代医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年。

二、提高医学院校思政课水平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做了重要讲话,引起了全国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共鸣。接着,2017年,一方面,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另一方面,教育部将2017年定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质量年,党组审议通过了《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2017年,全国通过领导带队调研、专家听课调研、课题专项调研、校地特色调研四种方式的大调研,对“05方案”实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摸底,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大提升,以期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协同推进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新格局。一年后,2017年12月4日,教育部党组又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要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体系,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引向了深入。可见,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进一步提高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水平是必尽职责。提高医学院校思政课水平是个系统工程,更是个长期工程,需要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和精力。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变高等医学院校中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等机构的地位。从领导到行政到教师再到学生,端正并营造各个群体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正确观点和看法。其次,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吸引更多、更好、更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者进入高等医学院校。再次,推进评聘制度的变革和倾斜,从根本上激励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动力和潜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们成为医学生道德教育的生力军。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高等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者和教师担负起自身德育工作者的重担,通过坚持不懈的教学改革,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医学生道德培育紧密结合,打造出医学生愿意听、听得进去、有所收获、有所提高的高水平课程。

三、加强国情和世情教育

医学生作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未来,理应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扎下深根,必须及时加强国情教育。早在1989年,同志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就明确提出:“加强教育,我想特别提出国情教育的问题。这就是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教育,社会主义必然性的教育,经济文化发展现状的教育,经济资源和人口问题的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教育,等等。”[3]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进一步强调,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从而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当然,当代医学生无论是在知识面的宽度还是在思想的深度方面都有着非常大的提高。因此,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在对他(她)们进行国情世情教育时应该更有针对性,更加重视教育内容广泛性和深刻性。比如:第一,针对医学生价值观的偏移、价值目标出现短期化和利己化等现象,则应该在国情世情教育中突出国内外医疗卫生情况的对比、我国社会分配原则、相关道德建设、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社会财富的分配以及医生所谓的“灰色收入”问题在医学生中影响十分广泛,有些学生对医生的高收入和所谓的“灰色收入”是懵懂而期待的。他(她)们受到商品经济大潮、错误舆论以及对分配问题模糊错误印象的冲击,在从业之初就形成了不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影响极为恶劣和深远。第二,针对道德偏差、诚信意识薄弱等现象,则应该在国情世情教育中增加舆论舆情分析、美德榜样和相应制度的宣传等方面的内容。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前俨然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热点,其有极大的研究意义。医学生摄取新闻消息的途径非常广泛,其中最常用的是网络。在查看分析新闻消息的时候,他(她)们往往更加关注的是负面、敏感的话题,这不仅影响了他(她)们对国家和社会的看法,也在无形中影响了他(她)们的行为。由此,正确引导大学生全面、客观地对待新闻消息则显得尤为重要。

查看全文

感恩教育对青年医学生成长的作用

1前言

感恩是“感”与“恩”的有机结合,均发自人心,属于人的浅层意识,合起来就是知恩、感激、报答的意思。而中国人对于感恩外延的理解更加丰富,可以表述为仁、义、孝。仁要求博爱终生,怀揣恻隐之心,给予社会更多的关怀;而义则是对朋友肝胆相照,能为知己者死;孝则为爱亲、敬亲,报答父母的抚育之恩。综合起来,感恩就是感恩友好关系,报答恩情的道德行为[1]。而感恩教育则是利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感恩教育的氛围,根据自身情况学会知恩图报,唤起人性,属于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属于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青年医学生是我国未来医疗团队的中坚力量,对我国的医疗事业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在青年医学生中实施感恩教育对其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2]。本文将以感恩缺失现象为起点,分析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感恩思想缺失的实证性材料,进行归纳、分类,探讨感恩教育的实施方法,现报道如下。

2感恩缺失的表现

2.1家庭层面

和谐的家庭是保证社会和谐的重要组织因素,家庭是否和谐将会对社会和谐目标的实现产生明显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社会不同层面加强对和谐、融合家庭关系及人际交往的宣传。社会的孝亲敬养在总体上也得到不断的提高,子女尽孝不仅仅反应在物质上,更多的包括神经情感层面等。报道显示[3]:通过对全国31个省46个县级72个村10401名60岁以上的老人生活状况及子女对其尽孝的调查,结果显示:5%人群三餐不饱,16%人群年、节饮食与平素无明显差异;93%人群1年没有买过新衣服,22%患者平素以看电视、聊天为主要生活内容,且半数农村儿女对父母情感麻木,感恩缺失。刘成波研究显示[4]: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青年医生更多的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没有学会关心别人。青年医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但是中国父母相对伟大,并不会要求子女做什么,长期以往造成青年医学生感恩缺乏,认为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均是应该的。

2.2学校层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