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道德教育对策研究

时间:2022-07-31 08:52:01

医学生道德教育对策研究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了一个重要问题,即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他强调,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中国的高校应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校;中国高校的办学方向应该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领导权”[2]。2017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意见的第七部分明确指出要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的领导,并从党的领导体制、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健全地方党委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等方面详细说明了党领导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的相关安排。中国的高等医学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拥护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拥护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服务。这是我国医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一切道德教育途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今中国,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中国的医务工作者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背景,只有将医疗卫生事业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保证其不成为别人的附庸从而长久永续地发展。另外,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考核标准、薪资规则以及医院运行模式有着典型的中国特色。在应对医学生道德教育问题时,应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党和国家的办学方针和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突出中国特色、把握时代脉搏,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德育方向、方法、内容和目标,把当代医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年。

二、提高医学院校思政课水平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做了重要讲话,引起了全国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共鸣。接着,2017年,一方面,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另一方面,教育部将2017年定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质量年,党组审议通过了《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2017年,全国通过领导带队调研、专家听课调研、课题专项调研、校地特色调研四种方式的大调研,对“05方案”实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摸底,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大提升,以期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协同推进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新格局。一年后,2017年12月4日,教育部党组又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要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体系,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引向了深入。可见,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进一步提高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水平是必尽职责。提高医学院校思政课水平是个系统工程,更是个长期工程,需要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和精力。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变高等医学院校中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等机构的地位。从领导到行政到教师再到学生,端正并营造各个群体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正确观点和看法。其次,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吸引更多、更好、更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者进入高等医学院校。再次,推进评聘制度的变革和倾斜,从根本上激励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动力和潜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们成为医学生道德教育的生力军。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高等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者和教师担负起自身德育工作者的重担,通过坚持不懈的教学改革,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医学生道德培育紧密结合,打造出医学生愿意听、听得进去、有所收获、有所提高的高水平课程。

三、加强国情和世情教育

医学生作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未来,理应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扎下深根,必须及时加强国情教育。早在1989年,同志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就明确提出:“加强教育,我想特别提出国情教育的问题。这就是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教育,社会主义必然性的教育,经济文化发展现状的教育,经济资源和人口问题的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教育,等等。”[3]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进一步强调,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从而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当然,当代医学生无论是在知识面的宽度还是在思想的深度方面都有着非常大的提高。因此,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在对他(她)们进行国情世情教育时应该更有针对性,更加重视教育内容广泛性和深刻性。比如:第一,针对医学生价值观的偏移、价值目标出现短期化和利己化等现象,则应该在国情世情教育中突出国内外医疗卫生情况的对比、我国社会分配原则、相关道德建设、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社会财富的分配以及医生所谓的“灰色收入”问题在医学生中影响十分广泛,有些学生对医生的高收入和所谓的“灰色收入”是懵懂而期待的。他(她)们受到商品经济大潮、错误舆论以及对分配问题模糊错误印象的冲击,在从业之初就形成了不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影响极为恶劣和深远。第二,针对道德偏差、诚信意识薄弱等现象,则应该在国情世情教育中增加舆论舆情分析、美德榜样和相应制度的宣传等方面的内容。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前俨然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热点,其有极大的研究意义。医学生摄取新闻消息的途径非常广泛,其中最常用的是网络。在查看分析新闻消息的时候,他(她)们往往更加关注的是负面、敏感的话题,这不仅影响了他(她)们对国家和社会的看法,也在无形中影响了他(她)们的行为。由此,正确引导大学生全面、客观地对待新闻消息则显得尤为重要。

四、渗透传统文化道德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所蕴含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精神财富,更是整个世界的文明遗产。可以说,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精神动力。关于这一点,早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就曾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另外,中华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中国传统中医医德产生发展的源头,深刻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医者医德的养成和塑造。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中国的大环境下,“以德治国”中的“德”应意指社会主义新道德。它顺应时展,与中华传统文化道德同出一支、互相渗透并有所提炼。在对医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适时适量地渗透传统文化道德教育,让中华传统美德与医学生道德建设有机地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生道德规范,则可以充分促进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修身”、“齐家”、“治国”思想在学生群体中的推广和内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汗牛充栋,只需经过精心地梳理就能成为极好的教育素材。比如: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医德修养的关联性、具体内容;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的渊源;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的具体内容及其对当代医学生医德塑造的启示;中医药文化发展脉络及重要成果;历史不同时期医学先贤(扁鹊、华佗、孙思邈、陈实功、龚廷贤、徐灵胎、干祖望等)的求学经历、杏林佳话、优秀品质和人物评析等。当然,在渗透传统文化道德教育时,应正确对待其中的封建糟粕思想,不回避、不掩饰,从中华民族发展的角度科学、正确地评价。唯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解决疑惑。

五、各门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面对新形势新局面,单纯地照本宣科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于一个医生职业道德的要求,更无法跟上全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步伐。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对于医学生的教育来说,单单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来承担他(她)们的医德培养和塑造是远远不够的。一是因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的条件限制。二是因为医学生道德教育本质上指的是医德教育,它本就是贯穿于医学生整个求学历程的。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德育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性的教育,并不是某一门功课单独或必须承担的任务。唯有各门课程(高等医学院校的思政课、专业课、人文社科类课程、体育课、其他选修课)在医学生德育工作中都尽应尽之力,同向同行,才能真正打开医学院校道德教育的新局面。实际上,人类的医学发展是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严谨求实、百折不挠,逐渐反思巩固的。这一艰难历程中本身就蕴藏着巨大深刻的德育素材,比如实事求是、百折不挠、崇尚真理、勇于创新等优秀的品质。另外,医学专业课程的内容本身也蕴藏着巨大深刻的德育素材。在多门课程的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从局部看是细微的,但滴水成河、聚沙成塔,只要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选择好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找准某一知识或训练点为突破口,进行德育的有机渗透和目标控制,做到优化教材中的思想因素,使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就会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5]。

六、重视医学生的社会实践

相对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具有无可比拟的时效性、真实性和深刻性,能够使得德育在实践中得到理性的复归,极具教育意义。对于医学生来说,社会实践更为重要,也应水平更高、针对性更强。这是因为,其一,绝大多数的医学生在学业完成之后,都会专业对口地进入到各级医疗部门工作。医学生如果在学习期间就充分进行医学类的社会实践,体会医生职业之神圣和辛劳,这对其往后的职业发展和品质锻造是极为有益的。其二,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尤其是各级医院,医患矛盾频发、恶性伤医事件时有发生。通过一些精心设计的社会实践,使医学生对医患纠纷有更为清晰、理智的认知,不仅可以在无形中提升他(她)们的职业道德水平,更能在“摇篮”中扼杀一些医患矛盾。其三,医学生也是普通的大学生。他(她)们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一样,同样期待甚至更为期待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际操作中,一方面,在校内积极支持和引导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政治、学术、科技、文体、社会实践等活动。另一方面,要努力争取和借助社会力量加强医学生实践基地的建设,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课内外、校内外实践机会。通过社会实践,将实践中得来的实际经历和经验与医学生已然形成的道德经验进行碰撞和摩擦,使他(她)们的道德素养在现实中锤炼锻造,以达到德育理性的回归。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思想动态变化极快,广大的医学生亦然。相对于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导,医学生的道德教育更是一个复杂、艰巨的任务和过程。除了上文提到的途径以外,随着形势和实践的变化,理应存在着更多、更好的医学院校道德教育方法。在未来医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上,只有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和中央的相关文件精神,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提高医学生的德育水平,使当代医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关于人的基本特性及其他(1943年12月17日).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84.

[2][4].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3]: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1989年6月24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51.

[5]张水平.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之风育21世纪栋梁之才[J].素质教育,2010(08):97.

作者:高君 单位:西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