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4-20 08:34:43

医学科普教育

医学科普教育范文篇1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科普宣传工作;关键方法

医学科普宣传是指将人类在不断认识医学科学实践中产生的医学技术、思想、方法和知识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传播给社会公众,让公众理解和掌握,提高公众医学科学文化素质的过程,承担着宣传、普及、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高公众身体素质的重要任务,属于一项不带商业色彩的公益性事业。医学院校在医学科普宣传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载体作用,通过发挥院校教育优势,能进一步推动医学科普工作的深入开展,降低一些多发病的发生率,提高学生的医学科学素养。以下将结合医学院校医学科普宣传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对宣传工作的关键方法进行研究。

1医学院校医学科普宣传工作的现状问题

1.1医学科普宣传速度和内容达不到学生对医学知识的需求

随着“人文医学”、“保健医学”的理念在医学院校落地生根,学生对健康的关注程度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更为强烈,大部分学生试图通过各种媒体获得相关的医学常识,但能关注的内容少之又少,且缺乏系统性,导致学生对医学知识一知半解,甚至产生相反作用。且近年来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学生的血液压力增大,日益激烈的竞争导致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就出现了亚健康状况,而现有的医学科普宣传则缺乏医学保健知识的宣传,无法满足学生的真实需求。

1.2医学科普宣传方式单一,不便于学生理解

医学属于一门严谨深奥的科学,大多数专业名词和术语对在校学生而言,理解起来十分困难,这就要求医学科普宣传工作将艰涩、冰冷的科学文本转化为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既能被院校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又要适合不同文化层次的需求。而目前很多院校医学科普宣传内容理论性太强,缺乏实例说明,会导致学生越来越糊涂,因为很多学生对医学科普知识存在“不要告诉我为什么,只要告诉我怎么做”的心理,这就要求医学科普宣传工作要维持专业性的同时又要突出实用性,用最简练的语言将问题表述清楚。此外,医学科普宣传方式十分单一,虽然目前有少数科普网站,但大量的优秀科普作品难以被学生熟知,且很多作品内容和形式呆板,读起来味同嚼蜡,缺乏趣味性,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不便于理解。

1.3缺乏正确观念导致院校医学科普宣传工作目的

出现偏差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增强,社会上出现了利用医学科普手段的伪科学骗术,导致正确的医学科普知识宣传被弱化,且受到盈利的影响,商业利益驱使的医学科普宣传讲座越来越多,纯粹的公益性科普少之又少。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容易被伪科学所蛊惑,盲目跟风,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医学院校对医学科普宣传工作不够重视,将主要精力放在科研、医学教学、疾病防控方面,缺乏科普宣传重点和正确的观念,导致医学科普宣传面临尴尬境地,导致学生获得的正确知识较少,且相关的宣传人员积极性不足,影响了工作质量。

2医学院校医学科普宣传工作的关键方法

2.1兼顾医学科普的科学性与通俗性,贴合学生的真实需求

近年来很多伪养生专家持续制造虚假理论,欺骗大众,例如有人称宣称用泥鳅可治好肺癌、肝癌、乳腺癌患者,导致100多人因生食泥鳅导致食物中毒才导致虚假养生论被质疑,这些案例也正好说明了医学科普缺乏的科学性与通俗性弊端,这就需要科普宣传工作要在专家与受众之间架起桥梁,充分考虑到受众的真实需求和理解能力,从新颖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主题,紧跟医学前言,将医学知识转化成有趣实用、通俗易懂的文本普及给受众。针对医学院校,可及时宣传最前沿、最新的防治保健知识,让学生容易懂、学会用,同时要注意实事求是,不可夸大宣传,不可哗众取宠,引导学生利用正确的方法和技术提高日常生活质量,从而具备虚假知识的鉴别力。

2.2丰富医学科普宣传形式和内容的趣味性

医学院校可与出版社合作,撰写高质量的医学科普文章和专著,丰富宣传教育的形式,可利用学报、校刊、学校广播、电视台、校园网、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多个平台设置科普专栏,并可通过“科技节”、“戒烟日”、“艾滋病日”等活动组织学生志愿者、医学专家深入开展广泛的科普宣传,通过分发科普宣传资料、组织实物标本展览、科普观影等形式,宣传医学知识。例如院校可结合重大卫生宣传日,在学校举行宣传活动,通过测血糖、血压、心理评测来普及医学知识,并设立有奖问答,让学生从宣传资料中寻找答案,回答正确者均可获得小奖品。在宣传内容方面,可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科学作息时间、饮食运动规律、两性知识、心理健康为主体,在文本、影像资料宣传的基础上还可充分利用漫画形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科普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

2.3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院校教育体系优势广泛开展科普宣传

(1)在院校医学教学中改革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将科普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并设立公众科学教育课程,让学生系统学习我国医学科普理论,例如《医学科普哲学》、《医学科普技术学》、《医学科普学概论》、《医学科普传播学》等重要文献。此外,院校还可设立医学科普课题基金和奖励,为医学科普宣传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2)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在学生普遍关注且实用性强的问题上开展科普宣传,但需采取审慎的态度进行理性引导,不宜过分渲染,例如考虑到大气环境和雾霾污染,某院校在校刊或校内科普网站上刊发了“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雾和霾的区别”、“雾霾天气的防范措施”等科普文章,从而让学生正确了解雾霾知识;又如目前染色馒头、塑化剂、毒豆芽、皮革奶等饮食安全问题,可在宣传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如何鉴别、防范劣质食品,提高学生对饮食安全的警惕。这样既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又容易被学生关注的理解;

(3)结合医学教学增添模型设备。考虑到医学院学生在课余时间的知识需求,院校可设立医学科普教室,增添一些仿真模型,例如生物结构、病理模型、急救演示设备系统、仿真人体模型等,学生参观时可进行触摸拆解,不仅能降低学生对标本的恐惧心理,而且能更为直观全面的了解细致结构,在实践中获取医学知识。

3结束语

综上,为了提高学生对医学知识的认知程度和医学科学素养,院校需利用有效方法促进医学科普宣传工作,要重视宣传的形式和方法,提高医学科普宣传的科学性、趣味性、通俗性,以及与热点事件和学生真实需求的密切性,向学生多宣传易学易懂的科普知识,提高鉴别伪科学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静雪,孙宇.浅谈漫画在医学科普图书出版中的重要意义[J].科技与出版,2016(3):102-104.

[2]李建国.浅谈医学科普期刊中的科普创作[J].科技传播,2017,9(7).

[3]李咏霞.浅析新闻媒体对医学科普工作的作用[J].管理观察,2016(7):65-67.

[4]周静,黄朝晖.公益性视角下的权威医学科普宣传平台建设探讨[J].人人健康,2018(2):291-292.

[5]贺蔓丽.论医院医学科普挂图的情感化设计[J].艺术科技,2017,30(9):272-272.

医学科普教育范文篇2

1开展社会科普服务的前期准备作为对外开放的创新型实验室,本“中心”在建设和完善现有实验室的基础上,不断努力扩大实验室规模,壮大实验教学师资队伍以及增加新型实验设备,确保参与科普服务的实验室的配套建设能够同时满足教学和科普的需求。1.1开放实验场地我们对外开放的实验场地比较充裕,使用面积达600余平方米。本“中心”拥有人体解剖标本展室、人体解剖模型室、尸体库、病理标本室、数码互动显微镜实验室,这5类实验室基本覆盖了基础医学的各个分支。此外,还拥有3个可分别容纳200人的多媒体教室和1个布置完整的图片展廊。1.2开放实验设备实验室展示的人体标本模型有600多件,设备50余台。除此之外,还配有大量的科普展板、医学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资料和上百部科学普及影片。1.3开放实验师资实验室对外服务有着雄厚的师资队伍和实验室管理队伍。专职实验室管理人员5人,任课教师10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6人、主治医师3人、助教3人,7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所有承担科普任务的人员分别承担着临床工作、医学课程教学及各类医学教材的编写工,都有着扎实的医学理论、实践知识和较高的实验教学水平。2开展社会科普服务的具体方式由于本“中心”的任何一个实验室都承担着每学期的教学任务,而要将其同时用于科普工作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发,必要时还要做适当的改动和创新。

对此科普工作者通过分析实验室现有资源,找出实验资源的特点,从而确定科普资源开发的项目,以及开发的形式和所要面向的对象,经过多次反复开发、实践和论证,最终整合形成一套适合自身的科普形式。其形式主要有:1科普参观该“中心”所拥有的人体解剖标本展室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更加全面的展示人体的结构,包括有生物塑化标本、管道铸型标本(3D人体管道形态结构的变化)、系统解剖学标本(不同系统器官形态结构的变化)、断层解剖标本(不同平面器官形态结构的变化)、人体胚胎标本(不同发育时期器官形态结构的变化)、病理解剖学标本(不同疾病组织器官形态结构的变化)以及微观组织学标本(显微镜下器官形态结构的变化)等内容。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全息图、影像资料和光、电、声方式讲解人体内部的结构及其动态变化,令参观者更有兴致去了解人体构造。2科普讲座在科普参观的基础上配套科普讲座,通过科普演讲的形式,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结合幻灯片、录像片等数字化媒介,由科普专员实施科普讲座。内容涉及人体结构机能知识,疾病的发生、传播和预防,急救知识,性知识以及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等医学资源信息,宣传卫生保健意识、促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倡导健康生活理念。3科普知识竞猜科普知识竞猜的宗旨是让参观群体在系列主题科普活动之后,以“竞猜”的形式,紧紧围绕科普讲座所涉及的知识点展开回答,组织者做适当引导,这样可以提高受众的感知度和参与度,使科普的效果更加明显。4科普电影展映科普工作人员根据不同层次的人群挑选有针对性的影片,播放的影片不仅有关于医学的基础知识,还包括疾病由来、预防、保健等知识,播放的同时寓教于乐,以一种活泼生动的形式向大家普及科学知识,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参观者的兴趣。5其它科普形式实验室科普资源还要考虑面向社会各个阶层,充分利用音像制品、挂图、平面展览、图片,科普读本、宣传单、宣传展板等科普内容与形式,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二、开展社会科普服务的成果

该“中心”筹备的医学科普教育活动内容丰富,科技含量高、组织严密、时间长、规模大、覆盖面广。近四年来,“中心”每年完成1千余名医学生《正常人体结构》课程实验教学的同时,共接待学习参观等来访者50余批次、近5000余人,主要面向社会、中小学校、海内外教育团体和省内外高校。“中心”自2011年起,每年3-4月承办咸阳市中小学生科普宣传月活动,迄今已举办三届,每届有近千名青少年参加。而在日常的医学教学实践中也利用“中心”现有资源,积极开展有关预防、保健的医疗科普教育活动,发挥科普基地的优势和作用。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的“人体科学教育中心”所开展的科普活动已成为咸阳市青少年科普工作的一个亮点和品牌。

三、结语

医学科普教育范文篇3

[论文摘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对于科普工作的研究、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区以《纲要》为行动指南,针对四类重点人群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普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良好效果,重点介绍我区在开展科普工作过程中的五个具有特色的科普活动。

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一要义是发展,也就是说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那么就应该把提高全面科学素质作为切入点。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指出,要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8年3月15日,总理会见中外记者时,谈到今后的5年要使我国的经济有一个更大的发展,使人民生活有一个更大的提高,使社会进步有一个更大的推进,使改革开放迈出更大的步伐。不难得出,要实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进步是第一生产力,很多国家已经或正在将经济发展向依靠科学技术发展倾斜,人民生活的提高,社会的进步代表着人民物质文化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最终实现的是全民素质的提高,而全民素质的提高,将会对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可见,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002年、2006年分别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对于科普工作的研究、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纲要》明确了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宗旨是全面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尽快使全面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提高,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长远目标。并且针对四类重点人群提出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在“十一五”期间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科学素质纲要》针对四类重点人群,设计出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以及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四个主要行动。

在科学素质建设中,未成年人正在接受基础教育而且要成为未来的公民,未成年人将会使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栋梁之材,其重点任务是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农民是我国数量最多的劳动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受教育机会最少的人群,其重点任务是面向农民宣传科学发展观,破除迷信,促进在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镇劳动人口是现代工业和服务业的主要劳动者,也是城市污染物的生产者,其重点任务是提高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科学素质,提高城镇居民的节能减排、环保意识。提高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提高就业能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是政策方针的决策者,是公共服务部门的从业者,我国正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其重点任务是提高决策和管理能力。

按照《纲要》提出的重点针对人群的任务、目标和措施,我们可以认真开展以下具有特色的科普工作,逐步推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一、建设社区爱心课堂

该项目主要是针对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设计的。在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了搞好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是今年必须抓好的三项工作之一。在《纲要》中提到要发挥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中的作用。我区目前已经成立了社区爱心课堂,并且已经成功举办了两期学员学习。社区爱心课堂以我区科协为依托,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推广素质教育。社区爱心课堂由我区科协主办,民间教育组织梁园教育承办,全面免费为社区家庭经济较困难的、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等青少年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这一点响应了《纲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方针。社区爱心课堂将在每年的寒暑假,周末分期吸纳报名参加并且符合条件的学生进来,由梁园教育负责爱心课堂的课程安排与授课。课程包括文化课培训、科学常识、课外实践、教育电影观看、小模型制作、英语沙龙等,此外,社区爱心课堂还将为青少年提供学习咨询和协助青少年做好学习规划。弥补了学生在学校里所不能学习到的,同时为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交流场所。社区爱心课堂充分合理的利用了社会资源开展科学素质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也在一定程度上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校外的一片蓝天,在爱心课堂里可以轻松的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没有过大的负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交流合作以及认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搞好科普宣讲团

成立一个科普宣讲团,作为科普宣传的基层志愿者队伍,进行科普专题的研究、科普宣传和推广等工作,让我区科协的科普工作更加有声有色。科普宣讲团由各行各业的精英组成。我区已经在去年顺利成立了科普宣讲团,该团的成员包括党政机关的退休老干部(这些干部思想觉悟高,主要负责讲解当前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像农民、城镇人口宣传科学思想,破除迷信思想)、省农科院的专家(这些专家长期从事农作物、家禽的种植培育研究,具有相当的经验,主要负责向农民宣传科学养殖方法)、教育界的学者专家(主要负责素质教育的推广,学习心理的辅导等)、医学界学者和有实际临床经验的医生(主要负责讲授健康生活以及一些常见疾病的防范与治疗方法等)、心理专家和营养专家还有法律专家(主要负责宣传科学生活,科学工作,培养群众的法律意识等)。科普宣讲团的宣讲对象主要是农民、城镇劳动人口以及领导干部和公务员。

科普宣讲团的职能是在我区科协的指导下,以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为载体,研究科普工作如何服务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科普工作专题研究,形成专题演讲稿等成果,面向机关、学校、街道、社区、农村的干部和群众开展科普讲座、咨询等科普宣传活动;协助党政机关部门开展社会公益科普宣传活动。科普宣讲团的主要活动内容包括:在农村举办科普报告系列讲座,讲授科学养殖,培育农作物,破除迷信,相信科学等知识并接受咨询;在街道、社区开展科普巡回讲座,针对城镇人口宣传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环保意识以及自身的就业技能素质等;在企事业单位开展专题讲座,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讲解管理学、经济学等有助于其提高管理和决策能力的知识。此外针对以上三类人群,科普宣讲团还举办了营养与健康、幸福生活、给自己减压、安全知识、法律知识等讲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编辑发放科普读物(月刊或季刊)

《纲要》明确指出了举办讲座、报告会等科普活动,编辑出版相关的科普读物的措施。现在市面上有许多杂志报刊,但科普类的读物相对较少,大部分人也不愿意花钱购买这类杂志,由科协主办免费发放科普读物将有益于大众提高科学素质。该科普公益性读物将是科协向群众宣传科学发展观、科普知识等的桥梁平台。我区科协已经成功创刊《慧源》杂志作为内部交流刊物,定期向群众免费发放,今后还将把该杂志办得更好,向更多的人发放。

四、组建科普艺术团

科普艺术团成立的背景是以科普教育为主题,以科普宣传艺术队伍为载体,突出特色,将“四进社区”的科普、文化两项内容有机结合,不断推动全区科学文化工作的健康发展。吸纳有关单位、骨干积极分子参加,建设一支具有科普特色、艺术上精益求精的科普宣传队伍,为全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科普服务。努力提高全区公众的科学素质。科普艺术团的主要职能是落实市、区科普教育文件精神,开展好科普教育进万家活动;让科普教育更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调动群众学习的兴趣;开展科普教育特色活动,将科普教育融入文化活动中,力求创新,寓教于乐,突显特色。科普艺术团由一批文艺骨干志愿者组成。我区已于2007年9年率先在成都市成立科普艺术团,目前已在部分社区组织开展过科普艺术活动。

五、创作或播放科普电影

面向以上四类人群,针对性的选取不同科普题材的电影进行电影巡回展播。针对青少年,可以选取《发现》、《动物世界》、《科技小发明》等自然知识的短篇或者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播放;针对农民可以选取一些反对迷信,相信科学,还有一些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题材的电影播放;针对城镇劳动人口可以播放一些反映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反映一些优秀人才奋斗史题材,反映社会和谐题材的电影播放;针对领导和公务员可以播放一些提高其决策管理能力以及一些反映社会现实问题题材的电影播放。

科普电影播放如果比较顺利效果明显,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的话,可以进一步申请一些经费,吸纳一些对拍电影感兴趣的文艺界人士加入到我们的科普志愿者队伍中,进行科普电影的原创工作。

科普电影是以一种全新的,有特色的方式向全民传播科学发展观,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科普电影的展播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医学科普教育范文篇4

1学校是医学伦理教育规划者

当前,解剖学中的尸体多为病人捐献而来,而捐献者大多被学校的名称以及声誉所吸引[1]。那么在学校层面如何提高捐献力度,践行伦理教育是其中的一个要素。①当前,医学院校尸体的捐献模式为红十字会委托学校对尸体进行收集管理。因此,医学院校必须给予捐献者及其家属承诺,做到每个捐献者的尸体会得到良好的处理,从尸体捐献日开始到尸体使用至少需要3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学校应当确保尸体不会腐烂,能够科学的保存至使用之日。②学校应当有专门的捐献办公室以及专人管理,当前社会对尸体捐献普遍认识不高,认为尸体在捐献后会被学校乱用。因而,为加强宣传力度,学校应当培训专门的工作人员,加强捐献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力争在每个捐献环节都做到让家属满意。加强宣传尸体捐献的意义,这也是一种对捐献者及其家属的一种人文关怀[2]。③学校应当建立合适的纪念馆。遗体不同于遗物,它更多地承载了捐献者个人的情感体验、人生经历和社会关系,曾经有过生命的尸体也有尊严,应该得到应有的、必要的尊重,不能将尸体看作仅供解剖操作的“物”,尊重尸体就是尊重人性[3]。学校层面可以对捐献者的个人档案进行收集,并进行管理,在纪念馆中介绍捐献者的生平,统计捐献日,使用日期及使用途径并建立完整的等文字及图像文件。定期对捐献者家属进行汇报,并且组织学生老师纪念捐献者。④加强科普教育,解剖学是医学教育中最为基础的学科,是一门以形态为主的科学[4]。在学校层面,定期对公众展馆,开放纪念馆。科普尸体的保存及使用方法。使大多数人能够理解及接受尸体捐献,甚至接受解剖学。

2教师是医学伦理教育的执行者

当今社会,医生普遍反映社会地位严重下降,劳动工作时间偏长,生活质量不高。而患者普遍反映看病难度增加。其基本的原因是信任问题。然而深进一层考虑,如何建立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任。从医生的角度来看,建立有效的平台加强医生与患者的沟通。“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被许多医生看待是人生的格言,我们在无法左右疾病发展的时候,更应该从人文的角度去帮助病人,安慰病人[5]。因此,在医学教育当中不仅仅是对疾病的诊疗技术,更为注重的人文素质的教育。解剖学中以教学实验为主,而其受众多为刚入学一年的大一新生。此阶段的学生仍然存在较高的学习依赖性。因此,教师影响较高年级的学生要大,在体现医德以及医学伦理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学生在第一门专业课时就牢记人文教育。无论作为解剖教研室技术人员到解剖课老师师应当从每一个环节重视和加强医学伦理的教学[6]。从实验课标本的准备开始,技术人员应剃净尸体身上的毛发,之后才能够用于学生的解剖,这是对死者的尊重。教师上课时,首先要有规范的衣着,白大褂,口罩,手套,包括解剖器械的规范,解剖前对尸体进行默哀,可以起到对学生的尊重和表率作用。同时应当向学生介绍实验用标本尸体的收集过程进行这方面的伦理教育。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对待标本的态度和采取的解剖措施,很大程度上反映到学生身上也是医学生医德实践的第一个环节。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爱惜标本和科学解剖尸体的态度。教师应教育学生要首先要尊重标本,即尊重死者,体现为保护死者的隐私,解剖时珍惜每一个标本。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严格执行解剖学的标准流程,严禁对标本进行拍照,严禁对标本做出不礼貌的动作如嬉闹等。教学活动结束后,解剖的废弃物应集中收集妥善,科学的处理,有效的标本应当再次回收手机。不得随意丢弃,要随时随地体现对死者的尊重、对社会负责。可以采用与殡仪馆联系从而进行焚烧处理。要求学生保持课室以及实验台的卫生整洁,解剖实验台的整洁、器械的干净、实验室卫生等也都在传达着一种尊重死者这样的一种理念,也是对学生进行医学伦理教育。

3学生是医学伦理教育的体现者

医学生最终会成为一名医生,所谓“大医精诚”不仅仅是指医术高超,更多的是指医德的高尚。工作岗位时的得可以简单的认为是学校学习时的人教育。而解剖学教学因其特殊的目标对象成为学生践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好平台。作为一名医学生,应当正确认识自己和尸体之间的关系,并且将尸体看成是自己的老师。在内心,医学生应当要尊重捐献者,在第一次课时应当发自内心的哀悼死者,尊重死者,直接体会到所学知识是从许多逝者的奉献中获得。由此,学生很容易产生对伦理的思考,从而逐渐形成人性的观念,发掘自然人性所在,由此种下“生命至高无上”的种子。在默哀完毕后,老师给学生讲述捐献遗体者的事迹,带领学生宣读“医学生誓言”,通过捐献者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和环境熏陶中受到教育。否则,将有可能导致了我们对待人体尸体的态度不够认真严肃,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不尊重、不珍惜、不爱惜尸体的现象。综上所述,在校园内部要提高尸体捐献力度,践行人文素质教育,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应当成为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才能提高学生的医学素质,在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医”。

作者:贺小松 叶秉坤 宣爱国 冷水龙 龙大宏 单位:广州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参考文献:

1周宪春,解剖实验教学的伦理教育[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31(4):166.

2赵华翔,梁蓓蕾,范娅琦,等.医患关系的社会舆情对医学生影响的量化分析与质性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5):570-573.

3马学功,陈丽,马逍悦.医学院校解剖实验教学的伦理教育[J].包头医学院院报,2012,28(2):116-117.

4刘晓柳,熊彦娥.浅议人体解剖学日常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7:13-14.

医学科普教育范文篇5

一年来,县科协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重视支持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为推进我县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做出了新的成绩。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1、切实加强科普活动中心(室)的建设,夯实科普工作的基础。为配合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我们加强了乡镇科普活动中心和村(社区)科普活动室的建设。这项工作我们在年年底就进行了安排布置,今年3月6日-10日,县科协和县文明办联合就科普活动中心(室)的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从督查的情况来看,各乡镇把这项工作作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做到了“四有”:一是各乡镇都有一个50平方米以上,具有图书阅览、科普声像、科普教育培训等三项功能的科普活动中心,悬挂市科协和市文明办统一制作的“科普活动中心”和“科普活动中心管理制度”钛金牌匾。二是有科普电教设备。各乡镇充分整合资源,利用远教站点或多功能会议室的影像设备,积极开展科普活动。三是有一定数量的科普图书。有的乡镇结合文化部门开展的送文化下乡活动,争取市、县新华书店的支持,筹集科普图书。有的乡镇发动干部职工捐献书籍。目前,全县80%的乡镇科普活动中心都有500册以上的科普图书。四是各乡镇都有一定数量的科普活动经费,确保科普活动中心的日常运转和科普活动的开展。

2、开展了以“倡导健康科学生活方式”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活动。今年五月的“科技活动周”活动期间,我们与县科技局等单位密切配合,开展了两次大型的科普活动。一是在路口镇举办大型送科技下乡活动。活动吸引了来自全镇的1200余名农民朋友前来咨询。活动中,我们组织有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向农民群众宣讲科技政策,现场解答技术咨询,赠送了《水果、蔬菜简易贮藏手册》、《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花卉栽培技术》、《池塘养鱼技术》、《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汇编》等科技资料8000余册。二是举办了“科普之夜”广场文艺晚会。

3、大力开展了科普进社区活动。5月22-23日,县科协在镇、镇等地开展了两次科普进社区活动。这两次活动以“倡导健康科学生活”为主题,开展了疾病预防、老年保健和包括地震知识在内的灾害防范常识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和咨询。设置了咨询台,悬挂了科普系列挂图、发放了宣传资料,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展出科普展板20块,接待群众义诊126人次,向社区赠送了价值3000多元的科普书籍。今年下半年,我们配合创建全国文明县城的活动,我们对县城金茂路社区和凉塘路社区的科普设施和开展科普活动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对科普活动档案进行了完善和规范,对县城城区范围内的17块“科普惠民”宣传栏的内容进行了更新。并向社区赠送了科普书籍1000多册。10月9日、11月19日,我们还在金茂路社区分别举办了以环境卫生与健康、社区环保为主要内容的2场科普知识讲座,听众达200多人,反响很好。

4、继续举办科普电视专栏节目。科普电视专栏节目是我县科普宣传的重要平台,其主要任务是传播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宣传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这个栏目的开辟,对于促进了全县“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氛围的形成,促进“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推动我县的科技进步和全县经济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今年,我们与中国科协声像中心、县电视台续签了开设“科普大蓬车”电视专栏节目的协议,进一步优化节目的内容,力求播出的内容更加贴近实际。

5、进一步加强学会工作,规范了学会管理。年初,我们对所属学会(协会)进行了走访和调研,加强了联系,了解了情况,增进了感情。5月至6月,我们配合县民政局对全县自然科学类的学会(协会)进行了年审,进一步规范了学会管理。我们还组织召开了四次“县自然科学学会研究会”的理事会议,及时了解各学会、协会的工作情况,加强了学会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6、召开了科协第五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了县科协换届。9月11日上午,县科协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开元大酒店多功能厅隆重召开。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科协领导机构,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的意见》,表彰了部分科技示范户和科普示范基地。

7、积极开展了“全国科普日”活动。9月17日,我们与省农学会、市科协、县老科协联合在金井镇举办了以“生态、节能、健康”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暨大型送科技下乡”活动的启动式,上千群众在这里赶科普大集。省农学会、市科协、县科技局、县老科协、县农学会、县林学会、县农机学会、县畜牧兽医学会、县卫生学会、县环保学会、县水利学会、县计生协会、县防雷办等14个部门、单位的200多名科普志愿者参加了科普宣传活动。共出动宣传车10多辆,展出科普挂图、展板112块,设科技咨询台15个,接受咨询2730人,发放科普资料12710份,发放计生药品2件,蔬菜良种20多公斤,义诊300余人次,市科协还特别将新配备的科普大篷车开到了现场,车上十多台先进的科普仪器供金井中小学生参观、使用。在“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我们还在星沙通程广场电子屏播放了一个星期的“科普大篷车”普及版节目。组织和发动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和学生参加了由中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科学技术协会、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举办的年“百万市民学科学共建和谐新”科普知识网络竞赛活动,并获优秀组织奖。

医学科普教育范文篇6

一、建设人体生命科学馆的意义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于2006年集中办学来,校园面积比原先扩大几倍,相应的学生人数也由原来的3000人增加到8000人。学生人数的增加给解剖实验教学带来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实验标本严重短缺,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机会减少,学习兴趣大大降低。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建设人体生命科学馆是一个有效的途径。首先,人体生命科学馆内标本是经生物塑化技术处理,不需要液体防腐剂,具有一定弹性。标本能够得到长期应用和保存,提高标本的利用率,大大节约了教学资源。其次,人体生命科学馆内制作精良的各类标本能满足不同专业教学和实验。如影像专业用的断层标本,临床专业用的局部解剖标本,护理专业用的应用解剖标本等。使学生能够在人体生命科学馆内对一些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反复观察,细心研究,加深记忆,促进人体解剖学教学。还有人体生命科学馆可供各位老师和临床医生进行科学研究。通过对不同标本,不同层面的观察和测量,为科研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最后,人体生命科学馆对开展科普教育,普及医学知识也有着重要作用。作为重要的科普展览教具,可以近距离观察,使公众对自身的正常结构有了了解,对机体的一些异样变化有了初步认识。

二、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作用

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课程,具有很强的概念性、实践性和直观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多采用的学习方法是直观教学方式。由于人体解剖学内容繁多,名词术语难以记忆,加上学生相对基础薄弱,空间立体及抽象思维能力有限。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降低了解剖学的教学质量。人体生命科学馆建成后,在实验教学中用实物标本解答了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实验标本丰富的种类、多样的形式、翔实的内容增大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学习解剖学提供了直观的形象教材。利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的标本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老师在实验课示教时,可直接接触标本,原来标本刺鼻的气味没有了,学生与标本的距离又进了一步,学生变得更加主动,能很快融入到实验教学中,紧紧跟随老师讲授节奏,学习效果大大提升。人体生命科学馆内除有系统解剖标本及局解标本、铸型标本、生物塑化标本、断层标本、胚胎标本外,还配备有电脑和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即可进行解剖学的理论教学,也能进行实物标本的展示,在讲述理论知识时如需展示实物标本,馆内有丰富的标本储备随时可演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例如:在讲述运动系统骨连结膝关节标本时,除讲述正常结构组织外,在结合半月板损伤,给同学们展示膝关节在由屈到伸并伴有旋转的运动时,内侧半月板在股骨髁与胫骨之间受到旋转压力而致半月板损伤。标本演示中使抽象化的知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还有在讲解内脏系统(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系统)时,各器官的名称、形态、位置及功能系统性连接紧密,难以直接描述,而在生命科学馆内结合大体标本、塑化标本、断层标本、病理标本等实物标本讲解时,可以理论知识与实物标本紧密结合。这样从标本的直观上加深了印象,产生的教学效果大大增强。还有在讲解脉管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时,实物标本的动脉、静脉和神经用红、蓝、黄等染料对其进行着色,使标本更加生动形象。在实验教学中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人体生命科学馆可作为人体解剖学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实现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从而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发挥继续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的作用

以往学生在学习完人体解剖学课后,就失去人体解剖结构知识的平台。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人体生命科学馆作为开放式实验教学场所。学生在晚自习时间可进入馆内,复习以前的解剖学知识,为后续的临床课学习提前进行预习和巩固。另外每年新生在参观完校园环境后就到人体生命科学馆参观,提前了解相关的人体结构知识,初步建立感性上的认识。在以后的临床课程学习过程中,如病理学、外科学、内科学、影像学等学科关于人体结构知识的复习也在科学馆内进行。这样在上临床课以前对解剖学知识学习是温故而知新的,对学生预习、复习、和巩固等都能起到很好的帮助。可见人体生命科学馆在发挥继续教育的作用,为以后的临床学科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人体生命科学馆在展示人体结构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对生命的思考,深刻领悟所从事事业的高尚,扩大了人体生命科学馆的意义和内涵,从而理解医学在维护人类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实现了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和职业素质教育共融。

作者:师哲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

参考文献:

[1]刘湛,牛家锋,李松奇,张从海.人体生命科学馆建设初探[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1.4.81-82.

[2]冯培勤,白勇,刘起颖,赵建伟,王明鹤,程明亮.人体塑化标本在人体生命科学馆中应用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30.387-388.

医学科普教育范文篇7

一、加强领导,健全管理体制

学习型社区是创建学习型城区的依托。通过逐步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开展社区教育,是新世纪社区建设理念的创新和探索,也是推进区域素质教育,建立科学督导评估机制,全面提高市民素质的重要手段。创建学习社区,对培养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责任感,协调社区的组织和人际关系,推进社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明确创建目标。街道将社区教育和创建学习型社区列入年度重点工作目标,制定了《关于深化教育,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实施意见》,确立了创建学习型社区的总体目标:依据终身教育的理念,通过积极宣传和大力引导,逐步更新社区成员的学习观、价值观、生活观,不断开发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和潜力。通过政府统筹、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方式,逐步构建终身学习管理组织和教育网络。一是逐步建成区域内各具特色的社区终身学习机制;二是实现社区内各种学习要素和学习资源的重新整合,并向全体成员开放的工作格局;三是形成一支由专职和兼职人员相结合的教育队伍,特别要形成一支志愿者队伍;四是形成社区内学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类人员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五是形成一套与学习型社区相配套的考核评估指标和激励政策措施。

2、构建组织网络。中央门街道成立了由街道政府、驻区教育科研机构、大中型企业共同组建的地区教育委员会,指导社区教育和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在地区教育委员会指导下,*区社区培训学院中央门分校、17个以社委会为支撑的学习点、楼幢学习小组共同建成了中央门街道学习型社区三级组织网络。

3、完善工作制度。街道制定了地区教育委员会、学习点和学习小组的例会制度、工作联系制度、理论研讨制度、社会协教制度等。明确地区教育委员会与社教办的组织分工、社教教师与志愿者等社教工作的人员分工以及驻区单位之间的协作分工,建立了规范化与程序化的工作制度。

4、落实资金投入。中央门街道每年对社区教育和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有稳定的经费投入。去年一年来,街道大量经费用于社区教育,其中用于培训主阵地的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费320万元,居委会学习点4.4万元,社教工资、宣传、课程培训31.8万元,文教活动经费3.5万元。同时,通过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不断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为开展社区教育和学习型社区创建提供财力保障。例如,建立了两万元的“院士基金”,由专人负责管理,每半年向院士汇报基金使用情况,广东路科普宣传画廊的展板定期更新由*邮电学院负责,社区实践基地建设费由设立基地的各驻区单位负责。

二、营造氛围,共建社区学环境

在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中,随着活动的持续发展,我们深深意识到,社区教育要积极倡导人人参与,人人投入,充分调动大家学习与活动的积极性,建立一个家园互动、依存共进的学环境。我们的做法有:

1、宣传引导,营造氛围。我们建立了3处百米科普宣传画廊,利用17个宣传橱窗、各居委会的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延伸到社区的各个角落,大力宣传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不断总结提炼创建工作经验,选择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个人典型案例,编纂成册,发放到小区和居民手中;制作多媒体幻灯片,及时传播交流,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深入宣传创建学习型家庭与学习型个人。同时,我们与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周周有新闻,营造更广泛地宣传氛围。

2、组织活动,增强吸引力。我们把每年的教师节定为社区学习日,在社区学习日通过开展尊师重教、全员学习活动,使学习型社区创建通过这个特殊的日子深入到社区每个居民心中。结合公民道德建宣传月、学雷锋纪念日、科普宣传月、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各条口的重大活动与重大节日开展相关教育,组织各项学习活动,吸引了广大群众参加。每年都要举办各种教育学习、文艺演出活动50多场次。

3、理论研讨,相互交流。利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这一有效载体,针对社区教育和创建学习型社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理论和实践、形式与内容、硬件与软件、共性与个性、点与面的结合上,加大理论探索力度,撰写调研报告和理论文章。由街道综治科牵头、驻区五十多家单位参与的创建“无案件月”研讨会,共收到数十篇论文,以实践丰富社区综治理论,用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我们街道组建了由国家社区教育课题组专家、大学教授、街道教育管理干部及中小学教育专家组成了社区教育课题研究队伍,承担了国家“十五”课题子课题“现代社区科技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拓展与开发的实验研究”,开展工作交流与调查研究,做到既出实践经验,又出理论成果,努力使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和社区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三、加强指导,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

开展社区教育,建设学习型社区是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建设学习型社区,就是以社区为载体,通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个人等各类创建活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推进建设新型现代化社区,促进社会文明。

1、建设学习型机关。中央门街道把建设学习型机关作为促进全体干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干部队伍党性修养、业务素质提高的迫切需要,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建设高效务实的服务型机关的重要手段。我们以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为先导,要求街道工委成员要先行一步,带头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紧紧围绕街道工作实际,以学习政治理论、振奋工作精神,转变工作作风;学习科学文化、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为目的,制定和落实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及工委成员工人学习计划。健全干部学习培训制度,安排购置学习书籍和报纸经费,结合各自实际,以个人自学和单位助学相结合,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做到学以致用,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人人为自身的全面进步和街道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学习。街道定期检查考核每个人的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和学习成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内容。

2、建设学习型支部。以机关支部创建学习型机关为龙头,制订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鼓励干部自学、参加培训,从资金、时间上给予保证,同时把个人学历要求、业务培训情况作为考核干部的硬指标,完善学习的激励、约束机制。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坚持中心组学习,提高自我学习能力,突出调查研究和工作创新,每年撰写一篇调研文章,把实践工作提高到理论认识层面。在基层党组织开展党支部评选“学习标兵支部”活动,各支部建立“学习园地”,为党员学习提供条件,倡导团队学习和“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观念,通过增强党支部的学习力来增强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

3、建设学习型小区。建设学习型小区是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建设学习型小区,就是以社区为载体,通过阵地建设和利用社区资源,营造“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良好氛围。广泛深入地开展形式多样适合群众需求的群众性读书学习和各类文化体育活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推进建设新型现代化社区,促进社会文明。建设学习型小区,我们十分知识宣传教育工作,街道工委通过召开居民大会、发倡议书、专题板报战士等形式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活动,在全街道营造“人人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氛围。各社区结合召开居民大会,通过决议、发出倡议,提高广大居民的思想认识,激发学习热情。各社区还根据自身特点和居民需求,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抓住重点人群、特色群体,创办多种特色班,进行分类学习,分类指导,创出自己的特色。为支持建设学习型社区,街道工委为各社区定期送去书籍,如《致罗西的一封信》、《谁动了我的奶酪》等,并常常开些座谈会,畅谈学习心得体会。

4、建设学习型单位。我们先以14所中小学、幼儿园为试点,逐步推开学习型单位的创建。我们通过与驻区单位的沟通,把建设学习型单位作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宣传。我们动员街道范围内各企事业单位以造就知识型、复合型人才,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培育企业文化和创新精神,增强企业综合实力为目标,强化干部政治理论和现代管理知识的学习,构筑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建立教育培训体系,广泛开展业务技能比赛、岗位练兵等岗位学习活动来实现学习型单位的创建。

5、建设学习型家庭。每年9月份举办家庭学习节,通过加强对已有的读书之家、艺术之家、网络之家、丹青之家等17家学习特色示范家庭的宣传,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每年再挖掘、推出一批学习示范家庭,指导他们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开展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活动。通过举办家庭学习交流观摩会、学习型家庭擂台赛(下岗职工技能比赛、电脑知识竞赛、外语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习型家庭的典型户们现身说法,及时总结、推广其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学习型社区的创建。

6、创建学习型公民。首先通过活动营造出一种尊师重教、讲学习的良好社区氛围,形成“社区为学习之地,居民为学习之人”的社区学习理念。二是以“四员进社区”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以“学电脑、学外语、学科学”为主题的“新三学”活动。组织发动中国药科大学、*工业大学、东大医学院等更多的大专院校参加,通过青年志愿者、科技志愿者轮流定期到社区开展外语教学、电脑培训、科技宣传,街道要积极了解居民群众的所需所想,做好引导,扩展社区教育的参与面,提高实效性。三是与*邮电学院合作办好“广东路外语长廊”,通过开展英语沙龙、播放原版影片等形式聚集人气,营造学外语氛围。

四、形成合力,充分开发社区教育资源

中央门街道学校多,科研院所多,居民整体素质较高,智力资源丰富。我们采取街道主管、社区单位协办的形式,与社区单位结对共建、资源互补,把他们的力量凝聚起来,发挥其在学习型社区创建中的积极作用,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抓好社区学习培训阵地建设。

一是建设街道社区学习培训主阵地,完善社区教育中心硬件设施,改造了近1900平方米的社区培训中心,党员教育、市民学校、家长学校、外来人口学校、实用技术学校等多校合一,一校多用,一校多能;教育中心内设万册图书馆和500平方米的健身中心。依托居委会建立17个社区学习点,学习点内有文化活动室、健身点和图书室,电教室配齐电视、录象机等设备,定期向社区居民全面开放。其中,工人新村社区建造800平方米科普教育中心、青少年“三模”活动中心、赏识教育中心,使学习进入了社区,走近了群众。二是与驻区单位共建社会实践阵地。我们按照资源共享、设施共建,事务共管、实事共办的“四共”原则,积极与社区单位联系,共建学习实践基地。近年来,建成了跃进集团工业科技教育基地、自动化研究院前沿科技教育基地、*邮电学院科技拥军基地等16个社会实践阵地,为地区群众、青少年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培训场所。三是开放学校资源,做好全民学习、健身阵地建设。发挥我地区大、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教室、体育场馆多的优势,动员其向社会开放,免费、低偿为居民办理社区学习证、健身卡,让居民可以凭证享受借阅图书、晨练、听讲座等社区教育服务。

另一方面,组建社区学习培训队伍。

一是街道各条口与科室指定专门的街道干部负责本部门的学习培训,根据各条口的重大活动与工作任务,将各条口的学习教育计划汇编纳入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中,如综治科的法制教育、人武部的国防教育、关工委的少儿教育、团委的青年教育、民政科的计生教育等条口的重大宣教活动均已融入学习型社区创建的一盘棋中。二是由通过教育部门选派两名经过专业培训的辅导员,在街道担任专职社教,宣传社区教育理论与工作方法,指导各类学习培训活动。三是成立主要由地区企业、部队、学校等单位的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教师、教员、医生等组成的兼职社教队伍,街道向他们颁发聘书,发挥自身特长开展各类培训教育活动。四是组建了由地区的民间艺人、离退休教师和大学生等7支近500人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街道干部担任联络员,定期、不定期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家庭为地区居民、弱势群体开展学习培训活动。五是由秧歌队、健身队、武术队等群众自发成立的民间活动团体共同组建了社区文化艺术队伍,大家互学互练,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五、满足需求,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我们经过深入调研,及时了解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根据需求开展和类学习培训活动,确保学习取得应有的效果,使上至百岁老人、下至黄口小儿都能在社区有所学、有所得,使社区成为人生最大的课堂。开展学龄前儿童教育。我们在多所幼儿园中开办了免费提供游戏和接受教育的“亲子学校”,定期邀请专家开展讲座和咨询,建立了我市唯一的赏识教育基地,帮助家长与孩子们树立正确的终身学习观念。满足青少年课堂外的学习需求。学习型社区的创建要努力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我们广泛建立了各类素质教育,如在我街道综治办的指导下建立了“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心”,开展暑期“少年之家”活动,青少年“三模”活动中心,建立科普教育基地等。

开展成年人岗位培训和就业培训。针对我社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我们开展了家电维修、财务、电脑操作等就业技能培训,为他们尽快实现再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如,请社区里的先锋美容美发中心开办美容美发培训班,工业大学开办电脑操作培训班等。通过培训,许多下岗人员很快重新走上工作岗位,2002年我街道再就业率达到91%。满足老年人闲暇文化学习生活需求。我们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为社区里的离退休老年人开办了各类讲座,请来驻区单位东南大学医学院的专家举办健康养生讲座,请市疾病控制中心开办饮食卫生、疾病预防讲座等。同时把有专长的老同场组成爱国主义、科技教育、法制教育讲师团,成为社区中广大居民的良师益友。如由20名离休老将军、老首长组成的革命传统报告团,经常下到学校、居民区、单位进行宣讲,深受驻区单位和居民群众的欢迎。使老同志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六、文教结合,创新社区教育活动载体

学习型社区创建是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不能脱离社区建设孤立开展,必须与地区各项工作相结合,渗透到各种活动中去,才能显示出生命力和活力。

社区教育与学习型社区创建相结合。学习型社区创建离不开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是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型社区的创建是社区教育根本目标。在开展社区教育工作中,通过实现社区教育资源共享,丰富创建学习型社区内涵。我们根据驻地单位的行业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社区教育,如“党员科技者进社区”、“创青年文明社区科技服务日”等大型科普活动,举办“妇女、家庭、环保”、“科学生活、养生长寿”等科普知识讲座,成立周末科技学校,组织科技培训班、创建科普家庭等。通过广泛开展各类社区教育活动,实现学习型社区创建与社区教育有机结合。

学习型社区创建与居民文化娱乐活动相结合,大力倡导社区居民“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主活动”的社会风尚,使居民对社区教育的观念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一方面,街道对居民的学习和教育进行分类指导、组织协调,大力开展“学习型个人”创建竞赛,营造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受教育者的社会风尚。另一方面,发动群众,发挥自身优势,自主开展社区团队式文化教育活动,如黑龙江路、长江新村的腰鼓队,青石村的秧歌队、时装模特队,将军庙的雄风扇队,观音里、蔡家巷的京剧团,工人新村的舞蹈队等,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学习型社区创建与弱势群体帮扶相结合,以“院士”教育基金、爱心学校等形式对弱势群体实行教育援助。我们发挥地区院士多的优势,建立了两万元的“院士”教育基金,专人负责基金管理,每半年向院士本人通报基金使用情况,截止到目前已为10多名地区弱势家庭的儿童提供了教育援助。此外,我们还与工业大学等地区高校联合建立了“周末爱心学校”,发动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周末对特困家庭儿童进行学习和思想上的指导、帮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医学科普教育范文篇8

一、着力抓好两项“特色工作”

(一)突出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是县科协年部署的重点工作,县科协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为总抓手,以“一站一栏一队一员”建设为活动载体,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工作,在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去年已建设的乡镇和中心村科普服务站基础上,重点抓好受国家、省表彰单位的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今年,成立了果业协会、养猪协会、养鸡业协会等三个农技协科普惠农服务站、20个中心村服务站。形成了自上而下、覆盖面广的科普惠农服务网络,大大增强了科普技术服务的专业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科普服务站”是依托科技人员资源优势,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建立的传播科学技术的网络平台,随时实现专家与农户、专家与企业的对接。已接待咨询2800多人次,为农民解答生产中遇到的各类难题500多个,使广大群众足不出乡(村)便可直接享受一流专家的科技服务。农户、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专家可以面对面予以解答,体现了直接、快捷、方便,提高了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深入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县委、县政府从年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扩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社会影响,通过宣传和表彰,充分发挥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农村科普带头人、科普示范村的示范带动作用。今年为桃水镇油茶高产示范基地争取到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先进科普示范基地,全县以表彰20个先进惠农单位,10个科普带头人。

二、统筹兼顾,搞好科普工作

(一)积极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实施工作。一是为强化对《纲要》实施工作的领导,县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领导成员变动情况,进行了充实调整。二是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科普健康行、青少年科技大赛、企业科技创新培训班、科普报告百村行活动,农民培训等等。三是编印《农村科普》、《社区科普》,全年共发行8期4万份,从各个方面普及科学常识,不断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水平。

(二)青少年科普活动形式多样。一是联合县教育局组织中小学科技辅导员参加了科教创新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活动加强了我县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了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了科技教育工作者之间的经验交流,为青少年科普系列活动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组织全县青少年积极参加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120件,在申报参赛的20个项目中获得了市级表彰的13个,省级表彰的2个。三是与教育局共同承办了为全县广大青少年学生举行的三场科普活动,进一步唤起了同学们热爱科学、崇尚科学、探索创新的热情和兴趣,激发了他们从小立志献身科学的志向。

(三)社区科普工作广泛开展。为推进“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工作的深入开展,县科协结合实际,注重实效,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新颖活泼的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科普活动。一是举办影响广泛的社区科普广场活动。县科协在“科普之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三次大型科普活动中联合城关镇科协和社区举办大型的社区科普广场活动。活动内容包括抗震减灾、节约能源、法律常识、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疫病防治等科普知识咨询服务和图片展览。每一次活动都吸引数以千计的居民群众参与,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二是积极拓宽科普宣传渠道,把科普教育宣传和社区各种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让群众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之中接受教育,这样既活跃了居民的文化生活,又使居民群众学到科学知识,全年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二次,受益群众达2万人。有效地促进社区两个文明建设。三是组织《社区科普讲师团》和科普志愿者积极参与特殊节日的社区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全国科普日”开展预防疾病、科学生活常见病多发病专栏宣传。

(四)积极推进“科技助农致富工程”。根据“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科协在新的一年完善服务“三农”工作的创新性举措,县农函大分校、农村科普讲师团的同志深入到村和基地举办技术讲座达30多次,培训5000多人次;对20多个科普示范联系点进行了跟踪服务;为无公害养殖、大棚蔬菜、有机葡萄、高产油茶、山地养鸡等设置了10个高产展示点;明确了10个高产攻关点;还设立了多种奖项并免费为联系点上的农民提供科普宣传资料和种苗。农业专家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三、加强科协自身能力建设

(一)召开攸县科协第五次代表大会。月28日,在县委接待中心召开了大会,全县科技工作者代表180余人参加会议。会上县委、县政府表彰了24个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科协领导班子,总结八年来科协工作,对今后5年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

医学科普教育范文篇9

一、科技社团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从市科协建立初期时成立的矿冶、医学、机械、土建、电机电力、气象等6个专业组,经过四十多年的奋斗历程,到目前为止已形成理、工、农、医、交叉学科类学会59个,团体会员600多个,个人会员近20000名。各学会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信息畅通的优势和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特点,坚持学会工作“促进学术交流,服务经济建设,推动社会发展,壮大自身实力”的总体目标,不断开拓,勇于创新,积极发挥学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了我市科技水平提高与经济发展。

——积极参政议政,为我市党政领导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开展建言献策服务。近十年来,我市学会围绕*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决策咨询服务工作,组织高科技人才开展献计献策活动。市科协组织农林、水利等学会开展的《*市科技兴农发展战略研究》被省科协评为科技咨询建议二等奖;由金属、地质等学会参与的《鄂东南地区冶金工业振兴与发展战略研究》被省人民政府授予科技进步三等奖;市规划协会、市环保协会、市农林协会、市花卉盆景协会等几家学会联合组织了《建设我市山水园林城市献计献策肯谈会》,其中的部分建议被市十五发展规划所采纳;市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和市纺织工程学会分别承办的《2001年*经济论坛:制度创新——迎接入世后的挑战》和《2002年*经济论坛纺织服装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主动适应变化,创新活动内容和方式,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市长肖旭明不但撰文参加论坛活动,并且亲自为结集出版论文作序。通过肯谈会或论坛形式开展的献计献策活动已经形成制度化,并在活动内容和形成上不断创新,树立了学会鲜明的学术权威形象,为科技兴市提供高智商力服务。

——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为我市的学科进步、社会发展服务。开展学术交流是学会的基本任务之一。我市性学会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展形式多种的学术交流活动;市煤炭学会、市水利学会将学术交流活动与科学论证、科学决策和决策建议紧密结合,使会议学术成果向决策成果转化。市煤炭学会分别两次在秀山煤矿开展快速掘进、直眼掏槽中深孔爆破的现场先进技术交流会,共收集交流论文21篇,使*矿务局开拓掘进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市水利学会围绕我市旱灾严重的状况,组织召开研讨会,提出《我市抗旱抗灾对策方案》,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市医学会更是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采的的学术交流活动为我市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从1995年到2002年全市性学会共召开学术交流会、开展科学考察活动近1500次,参加人数近5万人次,撰写学术论文12000多篇,为我市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学科发展、人才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挥学会自身优势,为我市的经济建设和企业创新活动服务。各学会发挥其智力、技术、信息等优势,发动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开展以技术创新为重点的“讲理想、比贡献”竞赛活动;举办企业领导干部科技报告会、科技人员继续教育专题讲座和职工岗位技能培训班;大力实施“金桥工程”,据不完全统计,仅2002年:金桥工程就为企业增利税9553。8万元;深入开展“厂会协作行动”到目前为止,各学会已与企业、学校及农村村组结成26个协作对子,为促进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服务于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实施“科学素质工程”中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为促进我市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科普工作是学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是科普工作的主力军。几年来,学会充分利用自身知识密集的优势,以各种形式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科学普及。市医学会、市心理卫生协会、市环境科学学会、市护理学会、市体育科学学会等踊跃参与编写了《市民科普教育丛书》,受到城区市民的普遍欢迎;市农林学会长期坚持送科技下乡,为农民传经送宝,为我市农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市医学会定期组织名医开展义诊活动传播了科学知识,弘扬了科学精神,有力地抵制了封建愚昧迷信在我市的蔓延滋长;市青辅协会坚持每年开展青少年科技夏令营活动,为增长青少年的科技知识,开阔青少年的视野,陶冶青少年的情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科技社团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科技社团之长在于它的人才及民主讨论的气氛。目前在这方面科技社团普遍存在不足,一些学会没有将本专业的科技工作者都吸收加入学会,学会的权威性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有些学会在学术研讨上缺乏创新,已落后于本领域专业技术的发展,因此在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中缺乏对会员的凝聚力。

2、部分学会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进入市场经济环境后,原先经费上主要由挂靠单位提供支持的状况改变,一些学会经济上陷入困境,因而活动减少,学会缺少活力。

3、少数学会在组织建设上缺乏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一是理事班子配备不合理,有的理事长身兼多职,工作繁忙,对学会工作无暇顾及,时间长了,理事长变为“不常理事”;二是没有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学会管理工作较为松散,学会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等适应不了当前的形式发展。

4、从对科技社团的管理方面看:国家确定由民政部门对社会团体进行登记监督,社会团体中并不都是学术团体,虽然学术团体也是社会团体中的一类,但与行业性学会等有函大不同,学术性团体更强调从事社会公益性活动。但这一点,社会各方面,尤其是管理部门并不十分了解,因而对学术性团体管理多,扶持少。

三、科技社团今后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伴随着科技体制改革在内的我国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入。社会团体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更加鲜明和凸显,日益成为经济振兴、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新兴力量,在政府和企业发挥作用的空间内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协调、辅助和补充的功能。因此,全社会都要关心和支持科技社团的改革和发展。

1、科技社团应进一步务实基础,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首先,学会自身要从会员结构、理事会结构上加大改革力度。要注意吸收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和民办企业单位科技人员、企业家作为自己的会员,实现学会会员结构的多样化;要注重将具有一定学术造诣和组织活动能力,又热心于学会工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企业家、熟悉学会工作且年富力强的退休同志吸收到班子中来,优化学会理事结构,使学会工作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其次,在学会秘书长的配备上可采用聘用制,将组织能力强、热心学会工作的老同志聘请到学会工作,采取新老搭配,开成老、中、青的梯次结构,使学会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2、科技社团应不断创新学术活动内容和方式,提高学术活动的质量。学术属性是学会的基本属性之一,开展学术交流是学会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功能,只有坚持学术权威性,才能提高学会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一是侧重围绕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重大课题,组织科技工作者为党政决策服务,开展开放性、战略性、宏观性的学术研讨;二是侧重开展与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并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学术活动;三是侧重开展与本行业有关,能够为行业科技进步和发展服务的学术活动,真正打破封闭、单一的纯学术活动模式。

3、科技社团应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学会办成“会员之家”。学会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会员服务的观念,要从党的群众路线的高度,把“建家”作为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把依靠广大科技工作者及会员作为根本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切实确立学会员在学会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努力为学会的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一要深化为会员服务的办会观念,要把联系会员、为会员服务作为学会的基础工作来抓;二是做好会员的分类、分层次管理,经常了解和掌握不同层次会员对学会的需求,不断拓宽服务领域,为广大会员营造参与学术交流的良好环境;三要努力为会员办是市、实事,要把继续教育,为会员更新知识提供机会和方便作为会员办实事的重要工作来抓。同时,还要运用多种形式和途径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

医学科普教育范文篇10

关键词:健康中国;武医融合;实践路径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1]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呈现出亚健康状态,各种慢性病也逐渐年轻化。人民的健康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已无法满足国民的健康需求,必须要加强体育与医学之间的深度融合。中国传统养生功法目前已用于各种慢性病的干预研究中,并取得较好的干预效果。基于此,积极探究武医融合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困境,并据此提出武医融合实践路径的新思路便成了当务之急。

1武医融合的价值

1.1强筋骨,调身心

中国传统武术在养生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武术从生命整体观出发,融合了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它注重人体的内外兼修,以达到身心合一的目的,这与西方运动项目有很大区别。《纲要》提及了“体、医、药”的作用,要求合理促进三者之间的关系,深入证实运动是良药的说法。武术是中国传统的运动形式,讲究调身、调息、调心“三调合一”的锻炼形式。习练武术不但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发展,增强机体免疫能力,还能有效舒缓心情,降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科学实验研究肯定了武术的养生功效,证实了武术养生可以促进身心健康,有利于健康中国建设。研究显示,太极拳是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能够增强人体免疫能力,提高习练者的反应速度、柔韧性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促进人体内部阴阳平衡,改善身体机能,使全身气血畅通,以达到强身健体之功效。有研究对太极拳干预后产生的心理健康效应进行数理分析发现,太极拳对改善锻炼者的主观幸福感、心理应激和认知水平有明显效果,并在抗抑郁和抗焦虑方面存在显著优势。[2]

1.2防未病,治慢病

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作为慢性病的“三大杀手”,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国民经济财产损失,甚至会危及生命。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慢性病患病人口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中国传统武术项目及健身气功已证实对慢性病有良好的干预效果。Song等使用太极拳和健身气功等中国传统运动项目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和非运动功能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可以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六周健身气功锻炼可降低帕金森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改善夜间睡眠质量。[3]习练健身气功要求配合“细、匀、深、长”的呼吸方式,讲究调身、调息、调心“三调合一”,当练习达到身正、息匀、心静的状态时,便促进身体的阴阳平衡,进而达到了防未病、治慢病的作用。因此,要注重武术的未病状态养护,又要强调中医的疾病治疗与康复,实现了传统武术和中医的高度融通。[4]

2武医融合面临的困境

2.1观念淡薄,武医分家

近代武术作为一种体育项目,逐渐朝着竞技化方向发展,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武医融合逐渐式微。除此之外,武术自身的神秘性也使其发展受到束缚与遏制。在现代体育和西方医学的双重冲击下,武术与中医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二者的发展始终处于被动的畸形地位,被认为是玄之又玄的假大空,有或者是包治百病。这种发展状态体现出大众对武医融合存在理性认识的偏差。当代传统武术养生价值的提升需要依循武医融合发展之路。[5]中国传统养生功法在慢性病的运用过程中已被证实有较好的疗效。但是长期外来竞技体育思潮的侵入,导致传统武术的养护功能被淡化。再加上大众对主动锻炼认识不足,对运动干预疾病的科学性存在质疑,进而导致人们武医融合观念淡薄。西方医学的诊断治疗以补救为主,不注重疾病前的预防。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过度医疗”现象。医学与体育结合不够紧密导致大多数医生缺少运动干预疾病的理论与实践技能,不具有开设有针对性运动处方的能力,无法向患者提供相应的运动指导方案。

2.2组织及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

2.2.1政策与健康目标缺乏协同管理国家制定了相关政策,《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中医保健服务,推广太极拳和健身气功等中国传统养生功法。《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要求深化医药改革,以健康促进为手段,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方式转变。但是,政策之间衔接不够紧密,缺乏深度融合的机制,没有达到协同联动的预期效果。政府部门在组织及管理过程中没有相互融通,缺少统一部署,各政策之间有效衔接不够也导致二者没有发挥出在健康促进方面的凝聚力。2.2.2“武”“医”业务互不融通武术的主管部门是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医院的主管部门是国家卫健委,二者分属于不同行政管理部门。由于各单位管理体制不同导致武术行业与医疗卫生服务业之间缺少联动,武术行业没有发挥出其康复养生的作用,医疗卫生服务业存在“过度治疗”的现象加剧了医疗资源的浪费。二者关联度较低导致武术运动中健身功效的科学性缺失,医疗服务业的疾病康复过程中缺少运动疗法并影响运动康复领域的发展。

2.3专业人才建设队伍不足

武医融合培养出来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懂武术的科学锻炼方式,又要熟知医学理论与康复技巧。随着国内外将运动疗法作为干预慢性病的治疗手段并取得较好的疗效,人们逐渐认识到科学的运动锻炼对疾病的防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武术和医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没有达到深度融合的地步,这导致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相当长时间只从事医学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缺少以武术为代表的的中国传统养生功法的学习,不具备开设科学锻炼运动处方的能力。武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上只注重武术运动技能的提高,缺少康复理论学习导致难以向患者提供科学的锻炼方案。因此,“武医融合”的复合型人才缺失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武术业和医疗卫生服务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4武医融合科学性有待提高

武医融合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科学性、专业性、预见性的养护和康复模式,以便于实现“防未病,治慢病”的需求。在国家积极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计划的今天,迫切需要武医深度融合,而如何提高二者融合的科学性成为迫切问题。近几年,武术界打假事件使社会公众对传统武术戴上了“有色眼镜”,致使武术中蕴含的健身康复功效被逐渐淡化。武医融合不仅仅是武术与医学简单交汇在一起,二者融合的产物在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度挖掘武术的养生健身功效,通过现代先进仪器将干预效果进行具体量化,以便于将科学的运动处方可视化,摆脱大众心目中“伪科学”和“假大空”等负面印象。

2.5资金政策障碍

武医融合体系中的受众多体现在老年人群体,老年人因为年龄因素依赖医疗卫生服务,他们多集中于公园等公共场所习练以太极拳为主的武术项目。群体的特殊性使其需要在具有医疗保护的场所进行,以保证这一群体的安全性。兼具武术教学与医疗服务的场所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目前,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建设中,如何将体医融合计划在城乡建设中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规划制定中要综合考虑建设适合老年群体的体育设施与配套医疗服务,联合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与国家卫健委两个主管部门,制定出合适灵活的财政政策。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基金相互融通,积极推动武医融合产业的建立,对武医产业公共服务给予财政支持并逐渐进入医保行列,从而使更多群众享受到政府的红利,推动武医融合可持续发展。

3武医融合的发展思路

3.1加强群众宣教,强化“武”“医”意识

武医融合之所以发展滞后,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群众对“武”和“医”的误解导致的,因此加强群众宣教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大众群体中要不断加强科学习练武术的氛围,提高武术在健康领域中的地位,加强武医融合的科普教育,形成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知识体系。培养关于武医融合的专业宣传团队,通过走访社区开展武医融合科普工作来扩大知识普及范围,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吸引全民共同参与。加强武医融合,推动健康知识理念与人民共享,推动社区健康科学化发展,也是全民健身、健康中国战略的具体践行。[6]

3.2完善管理体制,促进“武”“医”融通

“武医融合”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手段,顺应了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武医融合”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导向支持,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功能,优化“武医融合”体制,强化“武”“医”融通,提高两大主体的关联性,更好体现二者在健康促进方面的合力。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武术运动和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机融合。

3.3加强人才培养,优化“武”“医”队伍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有武医文化的一席之地,但是随着现代医学与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武医文化逐渐没落,这也造就了武医人才的缺失。加强武医融合型人才培养对健康中国战略推进起到了积极作用。3.3.1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医学与武术两个专业资源整合,通过不断完善课程结构、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等方面为抓手,为培养武医复合型人才提供条件,实现武医人才培养的现代教育方式转型。3.3.2发掘、培育武医人才社会中存在“假大师”的事实,但也不排除有真正的武医人才。通过相关单位的审核,辨别人才真伪,将有真才实学并兼容武术与医学相结合的民间武医人才创造就业岗位和发展空间,从而实现武医人才的社会化发展。积极营造武医人才的培养市场,打造武医融合品牌效应,并由卫健委出面提供“武医健康师”类似的职称,通过开办培训班或者联合办学等方式提升在职医生或武术人的综合能力,融合武医资源,进而培养更多武医人才。

3.4传统结合现代,创新“武”“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