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观念在现代医学教育中的意义

时间:2023-01-16 09:09:19

法治观念在现代医学教育中的意义

摘要现代医学教育的显著特征是综合化和融合化。长期以来我们的医学教育偏重医学知识和专业能力培养,缺乏法治观念、权利意识、哲学思维等方面的学习。这种医学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医疗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全面的、综合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成为医学教育的当务之急。从法治观念的内涵和在现代医学教育中的意义及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法治观念;医学教育;问题探究

现代医学和医学教育的基础是科学,但是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而法治观念尚未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且医患关系紧张的现实情况下,医学教育更应加强法治观念的培养。学校在学生法治思维方式和法治信仰的形成方面具有关键作用,现代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包含法治观念,权利意识,让法治观念跟上权利意识的步伐。这既符合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要求,也有利于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法治观念的内涵

法治观念不仅是人们对法治的一般性认知,还表现为对法治的态度、喜好,是法治情感认同与法治思维习惯的融合,是法治规则意识与价值理念、实体观念与程序意识、思想认同与行为服从相统一的结果[1]。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首先法治的首要特征是法律规则的权威性。法治观念的基本要求是维护法律权威、严格遵守法律规范。法治观念不仅要求人们熟悉法律规则、遵守法律规则,更应该树立法律规则至上的观念,主动按照法律规则办事,自觉将法律作为工作生活的准则,并将法治观念融合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其次法治也是价值的集中体现。法治观念包含着对实现权利的价值诉求,权利实现的最佳方式是法治,保证法治本质上就等于维护了权利。再次法治的生命线是公正,公平原则需要法治确认。权利和义务可以通过法治公平的进行配置,社会纠纷可以通过法治公平的解决。因此,法治观念的核心之一是公平。

二、法治观念在现代医学教育中的意义

我国医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将医学生培养为有法治信仰,自觉遵守并维护宪法、法律,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遵守医疗核心制度,熟练掌握诊疗技术,明悉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具备强烈的法治观念,既能确保依法行医,保障自身合法权利,又能不断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因此,对于医学生来说更应该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权利意识,为医疗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有利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首先,增强医学生法治观念,既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2]。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法治中国建设,离不开每个公民参与。当代医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医学生走向医疗工作岗位后,承担着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任,更应以法治观念引领实际行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高校对医学生法治观念培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到医学生法治观念的树立有利于加快我们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有力保障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期,公民权利意识觉醒,医患关系紧张,医患之间缺乏应有的信任,随着现代医疗行业不断进步必然要求医务人员严格依法执业,树立法治观念。我们深入剖析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发现医疗纠纷分为医源性医疗纠纷和非医源性医疗纠纷,医源性医疗纠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医务人员未全面履行告知义务,想当然的认为是为了患者考虑,实施医疗行为之前缺少患者知情同意,进而侵犯患者知情权、选择权。甚至当患者的选择和家属的选择发生冲突时,多数医务人员采取的措施不符合法律规定,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发生在2017年8月31日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的产妇跳楼案,当产妇疼痛难忍要求实施剖宫产时,该院医生以产妇丈夫不同意剖宫产为由拒绝手术,后产妇疼痛难忍跳楼身亡。我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九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具体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明确同意;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明确同意。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可见医务人员首先应当告知的对象是患者,当出现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说明的情况下,才向患者近亲属告知。如果患者意见和其人意见不一致时,我们应当理解到被委托人的权来源于患者的委托,应该首先尊重患者意见,而非其人。如果医生能具备法治观念,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行,那么悲剧就可以避免。此外由于医务人员未按规定书写病历,违反医疗核心制度及诊疗操作规范引发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这些纠纷的发生都是由于医学生法治观念缺失,法律意识淡薄引起的。因此加强对医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三、当前医学生法治观念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治信仰缺失法律是应当被信仰的,不该被形同虚设,法律有人的理性与意志,更具备了学者他自己的直觉与献身,这是作为一个使者的信仰[3]。法律的权威来自于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内心拥护,树立法治信仰是法治观念形成的基本要求,是人民对法所形成的自觉认同感,能让医学生建立公平正义的理想信念,对法律规则形成理性的认识。当前医学生未树立法律信仰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法治教育不足,没有建立从少年儿童的规则意识启蒙到成人法律意识建立,直至形成终身学法的教育体系。即使开展了法律课程,也是对法律大概内容的讲述,缺少系统的学习和考核,学习效果不佳,法律信仰难以形成。

(二)法治教育的内容单薄著名法学家杰里米·边沁认为“在一个多少算得上是文明的社会里,一个人所能够拥有的一切权利,其唯一的来由是法律”,因此法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态度,使其明白任何个人权利的行使,都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医学院校开展法治教育,本质上是为满足法治社会建设和学生自身今后发展的需要,主要体现在学生法治思想是否进步,法律意识是否建立。当前医学院校法律教育普遍采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类教材,该教材中法律知识有限,教师对法律知识教学重视也不够,很多情况下一笔带过。此外,由于法律知识专业性强,如果教师不具备深厚的专业水平,不能对法学理论深入讲解,也不能将法律与现实案例相结合,导致学生无法形成学习法律兴趣,敷衍了事,导致医学生无法建立法治思维方式和法治信仰。

(三)法治教育考核方式不科学许多医学院校更加重视医学专业课程的设置,忽视学生法治教育,一般是将法律教育课程设置为选修课程,到期末考试时要么实行开卷考试,要么提交一份相关文章即可。这种考核方式造成了非常消极的后果,那就是对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考核流于形式。可以想象一下,由于医学生专业课程负担很重,这种考核方式必然导致学生只将学习时间和精力用到专业课的学习和复习上,无暇顾及法律知识的学习,这不利于法治教育的开展,导致医学生不能掌握全面的法律知识,法治观念形成也就无从谈起。简而言之,出现医学院校对医学生法治观念培养方面存在教学目标弱化等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当今医学生就业、考研压力大,导致学校偏重于培养医学专业知识,在教学内容设置和考核等多方面出现不平衡、不科学等情况,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法律素质的培养;更重要的是由于教育者法治理想信念不牢固,法治建设水平有待提高,导致学校既没有创新法治教育课程设置,也没有创新法治教育模式,进而在医学生法治观念培养方面出现了问题。

四、加强对医学生法治观念培养的措施

(一)繁荣学校法治文化法治观念的培养与法治文化的繁荣发展必不可分,医学院校要大力发展先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加强医学生法治观念提供文化基础,努力推动我们传统法律文化的转化,不断促进法治的中国价值、中国精神。医学生法治观念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通过学校多方位的努力和全方位的支持。同时学校要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载体,通过新媒体、典型案例、大数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平台搞好法治文化,引领新时代法治文化的建设,不断增强法治文化建设效果。

(二)强化法治教育的制度建设医学院校应健全管理规章制度,保障法治教育的落实,同时构建完备治理系统,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管理规定,将规范流程作为保障,健全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制定科学、规范的行为准则和管理制度,这些规范和制度就是学校内部法律,必须强化校园法律的实施,将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并实行客观公平的监督模式,形成诚信守法奖励机制和失信违法惩罚机制,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制度规范,自觉履行义务,使全体师生养成遵法守法的良好习惯,人人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善制度环境,使学生逐步感受到依法治国在学校管理中的价值体现,保证依法治校顺利实施。

(三)完善医学院校法律教育体系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强、风险高的学科,相关法律法规数量庞大,现行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严重滞后于法治建设的需求,完善法律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模式势在必行。首先医学生法律教学内容需要满足学生毕业后从事医疗工作的需求,熟练掌握《医师法》《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等与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其次医学生通过学习《宪法》《民法典》等法律强化法律意识,了解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当发生医疗纠纷时,能够通过法治思维引领自己的行为。医学和法学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为了提高法律教育的效果,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采取互动式、典型案例分析、模拟法庭、以案说法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既可以聘请大型三甲医院法务部门专门处理医疗纠纷的专家、律师等担任兼职老师,还可以将课堂延伸到校外,组织学生到基层进行法治调研,参观司法机关,旁听法院开庭等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司法实践的学习,让法治观念在学生心中牢固树立起来。

(四)形成遵守法律的坚定信仰党的十八大以来,人们法治观念明显增强,法治教育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同时也应看到,法治建设的进展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目标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比如对法律规则意识淡漠甚至无视。医学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这一人群的法治教育必须抓紧抓好。医学生树立法律信仰应当更加迫切,只有依法执业才能保证自身合法权益,才能保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医学生形成坚定的(下转第法律信仰,当遇到医疗纠纷时医学生要坚持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理念,这样才能直面挑战,坦然面对,采取合法的方式妥善处理问题。

(五)优化法治教育的师资队伍加强医学生法治教育,“使他们具备权利意识、责任意识、义务意识和法治观念”[4]有利于新医改目标的实现,有利于规范当前医疗行业各部门的行为。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在教育,学校教育是法治观念培育的主阵地,建设一支综合素质过硬,专业能力强,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是加强法治观念教育的关键。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深刻领会自身肩负法治建设的重任,必须高度重视建设法治中国的使命担当,让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精神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其次是要不断加强对教师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教师法律专业能力和教学方法,实现教师持续更新法律知识。其三是急需引进法学高层次人才和司法实践人才,不断充实法律教师队伍。

五、结语

法治观念的树立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学校教育是法治观念培养的主阵地。因此医学生法治观念培养是一项迫切而重要的工程,加强医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既有利于缓和医患关系,保障医患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也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作者:杨晓红 王囤保 彭青 单位:河南护理职业学院安阳地区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