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术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04:18:57

当代美术论文

当代美术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美术教师教学理念科研能力和谐关系

美术教育处于艺术和教育的交缘领域,既有艺术属性,又有科学的内涵。既是一门课程,又是一门学科,所以作为现代美术教师,在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必须具备拓展科研的能力。

美术教师要体现科研能力,形式是多样的,可以从艺术创作和科研论文撰写上体现,也可以是艺术实践,或体现在所教学生的艺术成就上。

一、拓展科研能力

在现代教育的运转机制中,教学和科研是两项密不可分的基本任务。在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的科研范畴主要有绘画艺术、论文撰写和美术教育等领域。

①绘画艺术: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作者的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而最后产生的绘画作品是作者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的艺术构思物态化。美术教师经常进行这样的艺术活动,这样可以真正体现他的专业水平,而我们应提倡美术教师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进行科研。将自己对艺术创作,或艺术实践中的感性体验和艺术创造上升到理性分析层面上进行思考,从而挖掘出有艺术价值的新论点、新课题。构建起从感性体验到理性分析,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完整思维运转网络。

②科研论文:当今社会对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美术教学一样,科研也是教师个人的主体行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力求有所创见,论文是一种主要表达方式,所以美术教师应倡导提高论文撰写水平,运用论文这种理论性的文章,在一定的篇幅中,集中探讨某一美术创作或美术教育方面的新问题。

当然,科研论文的创新是以继承为前提的,离不开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过程。因此,美术教师要撰写出高水平的科研论文,需要博览美术乃至整个文化教育方面的学术信息。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果,也包括国内外各学科方面的成果。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如此,他喜爱音乐,精通文学,除了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外,还经常拉小提琴和弹钢琴,他特别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和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爱因斯坦本人曾讲过,在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里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照亮了他的生活道路,对艺术的爱好,丰富和培育了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由此可见,端正科研态度,全面提高艺术、文化和科研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当前美术教师值得倡导的观念和学风。

二、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塑造新一代的灵魂工程师,教师随时随地都以自身的“身教”和“言传”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现代美术教师必需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作为美术教师要有总的整体的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绘画技法,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念,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风格的作品。其次,要有良好的视觉感官,美术教学是通过视觉来进行的,教师评判学生的作业也是靠视觉感官去把关的,美术教师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视觉去准确指导学生创作中的构思构图、色感色调、表达方式、材料表现及技能技巧等,及时对学生的作品创作作出调整指导。运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更重要的是美术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基础修养和相关的科学知识,能使科研与美术教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从人类文化史来看,艺术与科学之间早有联系,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了“美是和谐”的思想,毕达哥拉斯学派把教与和谐的原则当作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根源,提出了“黄金分割”的理论,并将这些原则运用到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等各门艺术中去。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自古希腊开始以来,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高峰。例如,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他在解剖学、植物学、光学、力学、工程机械等科学领域都有巨大成就。达·芬奇把几何学、透视学的原理运用到绘画艺术中。这些例子充分表明,现代美术教师,除了将自然科学的成果直接运用到艺术教学领域之外,更重要的是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促进艺术文化改变先进的教学理念,推动艺术教学的发展。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有两个突出特征:即信息传递方式的单向性和人格的不平等性,长期以来,知识一直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从而形成了严格的教师关系。同时,中国文化一直传颂“师道尊严”“一朝为师,终生为父”的古训,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把教育者看成是施教的主体,而教育对象则被看作是被动的客体。这种传统的知识灌输型的教育方式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也扭曲了他们的人格,根本谈不上学生的个性自由,而学美术者恰恰需要的是创造性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承认他们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人意识的与教师同等的个体,没有高低、强弱之分。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威廉姆·多尔(W.DOLL)对教师的界定是“平等首席”,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学生作为独立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思考者、创造者。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创造、建构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使学生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尊严、信任、理解、宽容、友情。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所以,美术教师在工作之余,不仅要拓展科研,还要进行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从中培养自己的审美素质和创作精神。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利用当代社会高度的信息化使美术教育在完善个性、培养创造力、增强学生独立性等方面有所作为。这些都是现代美术教师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陆有铨.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学过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当代美术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美术教师教学理念科研能力和谐关系

美术教育处于艺术和教育的交缘领域,既有艺术属性,又有科学的内涵。既是一门课程,又是一门学科,所以作为现代美术教师,在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必须具备拓展科研的能力。

美术教师要体现科研能力,形式是多样的,可以从艺术创作和科研论文撰写上体现,也可以是艺术实践,或体现在所教学生的艺术成就上。

一、拓展科研能力

在现代教育的运转机制中,教学和科研是两项密不可分的基本任务。在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的科研范畴主要有绘画艺术、论文撰写和美术教育等领域。

①绘画艺术: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作者的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而最后产生的绘画作品是作者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的艺术构思物态化。美术教师经常进行这样的艺术活动,这样可以真正体现他的专业水平,而我们应提倡美术教师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进行科研。将自己对艺术创作,或艺术实践中的感性体验和艺术创造上升到理性分析层面上进行思考,从而挖掘出有艺术价值的新论点、新课题。构建起从感性体验到理性分析,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完整思维运转网络。

②科研论文:当今社会对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美术教学一样,科研也是教师个人的主体行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力求有所创见,论文是一种主要表达方式,所以美术教师应倡导提高论文撰写水平,运用论文这种理论性的文章,在一定的篇幅中,集中探讨某一美术创作或美术教育方面的新问题。

当然,科研论文的创新是以继承为前提的,离不开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过程。因此,美术教师要撰写出高水平的科研论文,需要博览美术乃至整个文化教育方面的学术信息。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果,也包括国内外各学科方面的成果。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如此,他喜爱音乐,精通文学,除了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外,还经常拉小提琴和弹钢琴,他特别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和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爱因斯坦本人曾讲过,在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里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照亮了他的生活道路,对艺术的爱好,丰富和培育了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由此可见,端正科研态度,全面提高艺术、文化和科研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当前美术教师值得倡导的观念和学风。

二、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塑造新一代的灵魂工程师,教师随时随地都以自身的“身教”和“言传”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现代美术教师必需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作为美术教师要有总的整体的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绘画技法,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念,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风格的作品。其次,要有良好的视觉感官,美术教学是通过视觉来进行的,教师评判学生的作业也是靠视觉感官去把关的,美术教师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视觉去准确指导学生创作中的构思构图、色感色调、表达方式、材料表现及技能技巧等,及时对学生的作品创作作出调整指导。运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更重要的是美术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基础修养和相关的科学知识,能使科研与美术教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从人类文化史来看,艺术与科学之间早有联系,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了“美是和谐”的思想,毕达哥拉斯学派把教与和谐的原则当作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根源,提出了“黄金分割”的理论,并将这些原则运用到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等各门艺术中去。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自古希腊开始以来,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高峰。例如,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他在解剖学、植物学、光学、力学、工程机械等科学领域都有巨大成就。达·芬奇把几何学、透视学的原理运用到绘画艺术中。这些例子充分表明,现代美术教师,除了将自然科学的成果直接运用到艺术教学领域之外,更重要的是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促进艺术文化改变先进的教学理念,推动艺术教学的发展。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有两个突出特征:即信息传递方式的单向性和人格的不平等性,长期以来,知识一直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从而形成了严格的教师关系。同时,中国文化一直传颂“师道尊严”“一朝为师,终生为父”的古训,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把教育者看成是施教的主体,而教育对象则被看作是被动的客体。这种传统的知识灌输型的教育方式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也扭曲了他们的人格,根本谈不上学生的个性自由,而学美术者恰恰需要的是创造性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承认他们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人意识的与教师同等的个体,没有高低、强弱之分。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威廉姆·多尔(W.DOLL)对教师的界定是“平等首席”,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学生作为独立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思考者、创造者。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创造、建构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使学生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尊严、信任、理解、宽容、友情。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所以,美术教师在工作之余,不仅要拓展科研,还要进行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从中培养自己的审美素质和创作精神。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利用当代社会高度的信息化使美术教育在完善个性、培养创造力、增强学生独立性等方面有所作为。这些都是现代美术教师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陆有铨.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学过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当代美术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颜文樑;美术教育;创新性

颜文樑(1893—1988),中国近现代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开创者之一。1922年9月,颜文樑与胡粹中、朱士杰等人建立了苏州美专,颜文樑任校长。关于颜文樑美术教育思想的论文相较于他其它方面的研究来说是较多的,但这类型的论文虽然对颜文樑的美术教育思想虽有所论述,但这类型的研究大多给人不够系统深入以及不够全面的感觉。赵思有的《刘海粟、徐悲鸿、颜文樑美术教育思想与作品的比较研究》和陈尉南的《刘海粟、徐悲鸿、颜文樑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以及东北师范大学隋岩的《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颜文梁的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等论文,共同的特点都是将颜文樑与同时期的刘海粟、徐悲鸿以及林风眠的教育思想做对比。其它的如赵思有《论颜文樑的美术教育思想及其作品特点》、李征的《颜文樑美术教育思想略论》,李洁璇《工场教育模式的引入和颜文樑实用美术教育思想形成的渊源》等,是根据几个方面来详实地阐述颜文樑和苏州美专的美术教育思想和状况,从而从侧面反映出颜文樑美术教育思想在20世纪乃至现在教育界的实际创新意义。本文以探析颜文樑的美术教育思想,来分析其美术教育的时代性和创新性,继而依据其美术教育思想所得出的实践成果来体现思想对我国现阶段的高校美术教育改革的指导作用。

一、颜文樑的美术教育思想

颜文樑,江苏苏州人。他出生在一个丹青世家,其父颜元是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著名绘画大师任伯年的学生。颜文樑从小就受到传统绘画熏陶,一边在学堂读书,一边和父亲学习国画。他成年后自己仍然不断学习绘画,于1922年与胡粹中、朱士杰有理想有抱负的有识之士一起创办了苏州美术学校。美术学校在1928年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并不断发展壮大。颜文樑在教学中对于美术在现实生活的实用性十分看重,力推纯粹美术与实用美术共同发展、相辅而行,提出了“中西合璧,造就人才”的教育方针,并致力于将其美术教育思想贯彻落实进自己的办学之中,为20世纪初期尚未发展完善的中国培养了实用美术人才,也为当代的高校实用美术教育创建了一个可操作性强的教育模式。我们可以从颜文樑的美术教育思想来分析其在现当代美术教育中的创新性,从而知道其美术教育思想对于当代的贡献和影响。颜文樑所生活的年代正处于“西学东渐”这个中西文化大碰撞的时代,再加上其个人的求学经历和其对美术的认知与孜孜不倦的追求等,这些因素都促进了其美术教育思想的形成。颜文樑的教育思想以及思想转变过程,可以从他所撰写的《我所希望于艺术界者》、《从生产教育推想到实用美术之必要——告本校实用美术科同学辞》、《艺术教育今后之趋向》等文章中了解到。其主要观点可总结为:纯粹美术与实用美术并重;艺术要服务于社会发展,推行职业化教育;艺术要与科学相结合;“真、善、美”相统一的美术人才观。1.纯粹美术与实用美术并重颜文樑与徐悲鸿、林风眠等人的美术教育思想区别最大的地方便是其重视实用美术,将美术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他在《艺术教育今后之趋向》一文中提出“我们如果留心过去艺术教育的情状而一加分析,则十八世纪以前的艺术,其所教育趋向于美的装饰的,而也是再现的。十九世纪后的艺术教育则趋于实用的、综合的,而也是创造的。前者是‘模拟自然’以装饰社会美化人生,后者是‘创造自然’以为用社会达人生于善。”当然,他推崇实用美术也不是全然对纯粹美术进行批判否定,而是更深一层地觉得有助于社会的美术教育应是纯粹美术与实用美术二者兼有之,两者共通且相互为辅助。且在教学中实用美术与学校的教育之间应该相辅相成,并非是独立的个体。实用美术是在学生对传统纯粹美术有了一定理解,掌握后才进行教育的,如此教育出来的美术人才才能更从更大层面上满足社会建设发展的需求。简单来说便是纯粹美术应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而实用型的美术人才是在传统纯粹美术教育下培养产生的。其认为在国内发展实用美术有八大好处:“(1)辅助工艺品之美观;(2)艺术因实用之故而得易普遍;(3)利用人类爱好艺术的天性,使生产品畅销;(4)发展研究者之个性;(5)实用美术因为与社会接触较多,人们容易受到美的感化;(6)实用品上美的装饰,则无形中人人都能得到美术的熏陶;(7)艺术家作品因与实用品合作,则艺术需用之处更繁,提高艺术家的就业率;(8)学生能将鉴赏艺术在实用上研究,必能多得同趣。”颜文樑也对他实用美术的想法进行了实施。纯粹美术与实用美术并重的美术教育思想在其所创立的苏州美专中很好地体现了出来:他在苏州美专中设立了多个实用型的专业,如艺术教育系和动画系,为上世纪初的中国培养了许多对社会有用的实用美术人才。2.艺术要服务于社会发展和推行职业化教育艺术能够给人以美的感受,接触到艺术时情绪会受到感染,思想会得到启发,创作出来的作品也会满足真善美的要求。20世纪初,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有识之士都想通过对传统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以促进社会向前发展,颜文樑也顺应提出了:“艺术家的工作是‘拯民救国’,建立美术院校是为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升艺术水平。”的说法。他希望透过艺术在社会感染力和美术教育的普及性,能够净化大众心灵,使得个人的精神世界得到满足,并由个人不断影响到社会,到整个民族,从而使得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不断变化,变得更为团结,凝聚力向心力更强。为了能实现艺术得到进步和社会思想通过艺术日渐完善的理想,颜文樑也做出了许多举措。例如说在创办苏州美术专之前,颜文樑曾与友人共同组织发起美术画赛会、苏州美术会等面向大众的活动;后期还在美专校内建立“苏州美术馆”,主要是用于展览陈列参赛作品和收藏名师作品,供大众欣赏,这也是现代苏州美术馆的前身。颜文樑通过面向百姓的艺术活动来向大众推广艺术从而提高社会的审美意识,并不断扩大影响范围。3.艺术要与科学相结合艺术与科学,两者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它们之间有三层联系,一是技术性的;二是观念性的,三是哲学性的。这三个层次对于画家的技术和思想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20世纪初,中西文化碰撞,西方的许多科学性的思想和绘画技巧传到中国,颜文樑也接触到了这种新式的绘画方式,并被这类具有多种表现张力和科学性的绘画深深地感染。经过不断的接触和尝试,在他看来要追求真实就需要对事物进行客观分析并运用系统科学的原理进行艺术创作,提出了“科学不是美,但艺术利用科学能产生美。科学与美术是有联系的,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都是科学。画家不能不利用科学”的观点。这一主张正好对应了新文化运动对于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以及顺应了求变求新的精神。同时也顺应了20世纪初期倡导引入西方写实艺术以此来改变腐朽沉闷的中国画坛,为中国绘画增添活力的艺术浪潮。作为我国第一批了解研究透彻西方写实绘画且将写实绘画思想很好地运用到自己创作之中的画家,颜文樑对于写实主义原则的运用可谓驾轻就熟。同时他还摸索科学规律,对自然界的形体,光色进行分析研究,并总结成书,其著述除了包含了构图、色彩运用等具有科学性的专业知识,也包含了他在他绘画生涯中所领悟到的人生道理,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4.“真、善、美”统一的美术人才观颜文樑主张创作时要做到真、善、美与写实主义相统一。并不断改进将创作以及做人要讲究“真、善、美”的原则加入融合到教学之中,对于学生道德品行的培养极为看重。在美术专业教学中,从严教学,要求学生对于西方教育中所出现的写生、透视学、素描、解剖学、色彩学等基础部分都有所要求,培养出像董希文、莫朴、费彝复等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才,使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成为对近现代美术教育事业发展有所帮助的学校。

二、颜文樑美术教育中的创新性

颜文樑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时代,风起云涌的思想浪潮一波接一波。“”前后,人们对当下社会的现状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质疑,故而对社会进行改革的声音更是越来越多,各种拯救国家的思想在不断传播。徐悲鸿通过写实的绘画来传播救国思想,林风眠提出“调和中西”,以艺术社会化来感化国人的思想;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而颜文樑则是在大环境中选择将实用美术的道路,希望通过实用美术对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在当时,我国对于美术教育的方向尚不明确,各方面都还在探索阶段,各方面的制度都还不完善,颜文樑在各方面还尚未清晰地情况下敏锐地意识到了美术教育的核心目的是要帮助学生在毕业后谋得一条生路,这一想法是与其同时期的美术教育者们所没有想到的。虽说这一观点并不是他首次提出,但其不断贯彻落实,对此思想不断补充和根据国情实施的方式可以说在当时的中国是创新性的,乃至对于今天的美术教育都有借鉴性和适用性。他的实用美术教育思想并不只是单方面注重实用美术的功利性,同时也在着重点明纯粹艺术对实用美术的重要性。他希望培养出来的是具有艺术素质的实用性美术人才。他在苏州美专的办学宗旨中提出:“本校以提倡美感教育,养成艺术专门人才,适应时代之需要。在文化各部门中,谋艺术之演进,并造就师资,一面与人民大众接近,谋生产艺术之发展,此为本校办理之宗旨一方针。”他的这一教育思想举动,促进了学科间的相互发展,也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这是其人本思想的一种体现。关注学生的就业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让学生掌握今后工作的技能,且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独当一面,不会导致毕业即失业的情况出现,这就是颜文樑的教育思想与同时期的美术教育者所不同的地方。同时也是他实用美术教育思想理论最为核心的部分。为了让学生学习到更多实际使用美术的技巧,颜文樑在开设各种课程外,还在苏州美专增加开设了一门实用美术学科——印刷制版专业,这在当时的美术院校中是首创,此专业并非只是理论讲解,而是对学校的校刊《艺浪》负责,其中精印铜版画及三色彩印、排字印刷等印刷技术都能在这专业中学习到,此专业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会对外承接广告业务,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实习手段,引导学生更快熟悉制版技术。除了强调“纯粹美术与实用美术并重”的教育理念外,颜文樑还提出艺术要为社会建设所服务,这一思想虽不是其创新的,但是他为之做出的举动确实在当时属于首例。1918年,颜文樑与徐盔青、金松岑等6人一起举办了苏州美术画赛会,同时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首个范围最广,具有全国性的美术展览。首次苏州美术画赛会邀请各地享有盛名的书画家参展,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此次画赛会无疑对群众的审美水平的提高有所益处,同时也将普罗大众的爱国意识召唤起来。这与颜文樑“艺术救国”的崇高理想离不开,他还注重向大众普及美术教育。在经过自己不断研究尝试后,颜文樑编写了一批科学性创作的著作,如透视学、色彩学等,不管是对学习美术的学生还是缺少系统训练的普通人都有很大的作用。

三、颜文樑美术教育对当下美术教育的影响

从1898年的到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美术教育逐渐走入了大众的视野。到今天为止,我国的美术教育已有百年历史,特别是以徐悲鸿,林风眠,颜文樑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外出留学的美术人士归国之后,我国的美术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到了改革开放之后,美术学校的数量逐渐增多,办学规模、教学质量和招生人数都不断扩大,美术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一直至今。虽说美术教育现如今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其他基础学科的发展相比,仍然存在着不成熟和不完善的方面,特别是美术教育中对于人文部分缺少关注,关于内涵部分更是少,让美术教育无法突破现有的瓶颈。颜文樑对于我国现当代美术教育的贡献是不可言喻的,他的美术教育思想对于当下院校的变革有着重要的启示。比如说高等院校在进行制度和方式变革的过程中,对于美术与现实生活的练习应该更加重视,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以及相对应的专门技术和实际操作方法的训练要着重强调,并有所针对进行训练,课堂教育要与现实的工作相结合,对于实用美术专业的建设要进一步加强,不断改革,以求培养出社用于当代社会的实用美术设计人才,同时也能为国家的创新产业提供人力支持。根据颜文樑实用美术的思想我们知道美术教育要与时代的潮流相适应,应当在对传统教学模式有所批判继承的根本之下与当代社会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对于实用型美术人才的培养要加大投入成本。在进行实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够对学生潜能有所激发,因材施教,让学生的特长能在专业上有所发挥。如此一来,实用美术才能在当代更好地发挥作用。此外,从颜文樑在苏州美专创设印刷制版专业,校内直接负责文刊的印刷,并对外接单的事例可以对今天的美术院校有所启发,学校与相关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校企合作的好处在于:学校与企业能进行互惠互利的合作,学校招收对于美术行业有所兴趣的学生,并提供自身所有的优质资源对合作的企业培育人才,提供科学技术的支持以及技术方面的指导,帮助企业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且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可帮助企业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为企业节省培养员工的时间。相对的,一个企业能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在市场上的地位,因此学校与企业合作,能够了解到市场对于美术人才的需求,从而对于学生的培养更具针对性,能让他们一毕业就能适应市场,开拓学生就业的范围,提供多种渠道。同时,企业的文化也能感染学校,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理念也能对学校的建设有所帮助。颜文樑的美术教育思想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专门从事美术的人才,其美术教育充满了创新意识,对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四、结语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市场对于实用型的美术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美术教育的发展也更加趋向于实用美术教育。虽说颜文樑的教育主张因时代的限制没有建立较为完整的美术教育体系,也没有像徐悲鸿和林风眠等人的影响力如此之大,但以当时的情况来说,他的教育思想是创新的,对于我们当代的美术教育也是具有启发意义的。其对实用美术的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校企合作的实行在当时甚至现在都是值得教育工作者去借鉴与思考的。

参考文献:

[1]尚辉.颜文樑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3.

[2]林文霞.颜文樑[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2.

当代美术论文范文篇4

我国的传统绘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是数千年来各民族绘画的发展、演变和提高,我所绘画的是藏胞的服饰是大气而厚重的,从服饰看到了这个民族的特点。

西藏是高原地带,阳光充足而寒冷,生存条件比较恶劣,就在这种环境下锻炼了人的坚强意志与斗争精神。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人们的生存出现危机,在西藏这块净土上,以农牧业为主的藏胞虔城的信仰自身创立的教派——藏传佛教。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生活方式。在独特的地理环境下,古老的文明将源远流长。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工笔重彩的运用首先解决的是怎样表达服饰的厚重感。藏传佛教徒服饰大体颜色较深,服饰边角色彩非常艳丽而图案轮廓变化大,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进度:

查阅文献、设计,拟订论文研究方向

开题报告撰写,收集资料

论文撰写、初稿修订、定稿

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陈端冬编著,《张大千谈艺录》

[2]张延凤编著,《中国艺术史》

[3][美]房龙著,《人类的艺术》

[4]张晓明编著,《藏传佛教》

[5]蒋维乔著,《中国佛教史》

[6]陈崇平,《当代名家现代重彩画精品》

[7]何能,《当代名家现代重彩画精品》

[8]夏硕琦主编,《中国工笔画全集》

当代美术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当代艺术;高中鉴赏课;思路;意义

一、当代艺术引入高中鉴赏课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引入当代艺术是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因为当代艺术十分强调从哲学、美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由此可以看出,当代艺术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其实是融合多种批判因素的,当代艺术具有较强的包容性。而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鉴赏能力,而不是大众的世俗眼光。学生只有自由地对艺术进行欣赏,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其鉴赏能力和艺术素养才能从本质上得到提升。长久以来,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更加偏重于对古典艺术的鉴赏,忽视了新鲜的艺术类型,这反而使教学受到局限。当代艺术的引入,给予学生更多思考、交流的机会,学生不再被动接受教师知识观点的灌输,而是建立属于自己的思维意识,敢于接受更多未知的事物,学生的自主思考与判断能力得到加强。2.培养学生的时代精神。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引入当代艺术是培养学生时代精神的有效方法。如,当代艺术家HansHaacke在作品《莱茵河水》中描绘了一个长方形的鱼缸,鱼缸中承放的是莱茵河的水,水中还有十几条鱼在游动。但在鱼缸的旁边还有很多化学试剂和机械设备与鱼缸相连。画作暗示不断灭绝动物的人类终有一天也会成为缸中之鱼,在自己破坏的环境中难以生存。当代艺术通过直观而又抽象的特征,表达某种具有象征意味的内涵,从而表达作者对于社会或者人生的某种看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引入当代艺术可以刺激学生产生对现实的联想与思考,从而赋予学生更多的时代性,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学生的时代精神,让学生在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形成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情感,体会人性的内涵。这也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提出的内在要求。

二、当代艺术引入高中鉴赏课的思路

1.合理选择素材,引入当代艺术。当代艺术理论明确指出了当代艺术与当代文化之间的一些内在联系,而当下一些高中美术教材与新时期的艺术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涉及当代艺术的内容比较少。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引入当代艺术符合时代教育的观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适当引入当代艺术素材,并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十分重要。在引入当代艺术素材时,教师要合理选择素材,避免一些现阶段学生无法理解的作品,应该多选择一些与青少年生活有关的、具有一定艺术内涵和艺术影响力的当代艺术作品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当代艺术作品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的教学价值。如蔡国强的《火药》、徐冰的《文化动物》、杜尚的《泉》等,引入这些当代艺术作品,不但会为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也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艺术视野,提升艺术鉴赏能力。2.采用多元教学方式,引入当代艺术。当代艺术具有新颖性和前卫性的特点,很多当代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语言自成一派,只有不断改变角度,才能更好地对当代艺术进行鉴赏分析。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教师应该结合不同的教学手段,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多角度鉴赏艺术作品的能力。如,在鉴赏Alexander的作品《蝴蝶》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从体验式教学手段入手,让学生针对艺术作品的图像、光线、特定空间结构等进行感官分析,从而让学生立体化地对艺术进行直观鉴赏。在这种体验式的代入感下,学生能够对美术作品展开多角度的鉴赏,从而得到不同的艺术体验。在鉴赏JosephBeuys作品《如何对一只死兔子解释绘画》时,教师可以采取对比教学方式,先让学生了解JosephBeuys的人物生平经历,通过对作者的生活经历、光怪陆离的艺术行为和美术创作方法进行对比,学生可以更深刻地解读作品,了解作品背后的讽刺意味,懂得如何利用当代艺术的眼光看待美术创作与创作者。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引入当代艺术无疑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艺术的价值,在丰富的艺术体验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因此,在今后的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教师应该打破固有的认识,大胆引入当代艺术进行教学,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方黎丽.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7(15).

当代美术论文范文篇6

在搞好本科教学的同时,特别注重博士生、博士后及硕士生的培养。清华要求本科生与硕博生的比例是1比1。清华美院美术学原二级学科2003年建立博士点,在绘画创作与理论研究、当代艺术研究及公共艺术研究等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以张仃、袁运甫、杜大恺、刘巨德、陈丹青、包林、陈辉、刘临等教授为导师,在全国率先招收绘画艺术创作与研究的博士生,培养了绘画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的高级人才。2000年,清华首先由张仃、吴冠中、袁运甫、杜大恺、刘巨德、陈丹青等教授开始招收“绘画博士”时,当时曾引起非议和讨论,并受到有关兄弟院校的反对,现经过十多年的博士生招生培养,已毕业约50名绘画博士研究生,他们分别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厦门大学等单位工作,在绘画创作与理论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清华建立起绘画创作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复合型博士生培养的教学机制,而原反对清华招收绘画博士生的单位也开始招收绘画博士生。现有中央美院、中国美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南京艺术学院等单位均在绘画博士招生与培养方面积累了经验,适应了社会文化与高等教育发展对高层次绘画创作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人才的需求。清华近年又以李象群教授和许正龙教授为首,开始招收与培养雕塑艺术创作与雕塑理论相结合的博士生的新的尝试。与此同时,清华美院自2003年建立美术学博士点后,在美术历史与理论研究方向招收和培养博士生。2004年国家批准清华设计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现已招收和培养了近五十名艺术学博士后人员,开展艺术学相关课题的科研工作,取得了相应的科研成果。

2011年,经国家批准,艺术学由原来文学门类下属的一级学科上升为和文学门类并列的艺术学门类,从文学门类中独立出来,艺术学门类下属美术学、设计学、音乐舞蹈学、影视戏剧学及艺术学理论五个一级学科。这次学科升级和调整,为艺术学各部门的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同时艺术学各部门及艺术学理论如何发展,取得新的创造性成果,也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艺术学理论作为一级学科,这在世界上也是首次出现,对于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各个层面,如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教学与科研及学科建设方面还有诸多工作要做。我国在民国时期兴办艺术学院,以美术和音乐为主,主要培养美术与音乐创作人才及师范教育人才,如上海美专、北京艺专、国立杭州艺专,都主要培养国画、西洋画、雕塑等创作人才及美术师范教育人才,均没有设理论专业。但为各专业开设有中国美术史(或中国绘画史)、西洋美术史(或西洋绘画史)、及艺术概论、美学等主要艺术史论方面的理论基础课。有的综合大学哲学系偶尔也开设艺术理论或称艺术学课程,如南京的中央大学宗白华先生在哲学系开设过艺术学的基本原理课程。新中国成立后,在民国时期艺术学院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艺术学院,仍以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电影创作与表演为主要教学任务,直到1957年,中央美院才成立第一个美术史系,开始招收美术史论方面的本科生。1983年,中央工艺美院成立艺术史论系,开始招收工艺美术史论方面的本科生。中央音乐学院开始招收音乐学方面的本科生。“”结束后,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当时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招生,创作与理论研究两个方面均同时进行,而在艺术博士生招生和博士点审批方面,主要是理论方向,如美术史论、音乐学等,改革开放以来培养的硕士、博士生,现已在高校和研究机构,文化教育部门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的艺术学理论学科有了以上的学科发展基础,这使我们艺术学理论学科有了良好的学科根基。无论是美术史论、音乐史论本科生招生培养,还是美术学、音乐学、设计艺术学等学科的硕士、博士生培养工作,都为我们的艺术学理论学科的教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的文学学科和哲学学科有深厚的历史传统。民国时期的综合大学都设有文学系和哲学系。新中国的综合大学,文学和哲学都是人文社科的主要系科。我国古代的诗论、文论有丰富的文献资料,且诗、书、画常常联系在一起加以研究,所以诗文理论和书画理论呈现出互补互证的状况,如南朝齐梁时期有钟嵘的《诗品》,谢赫的《画品》、庾肩吾的《书品》,诗书画三品同时出现,相映生辉,这说明我国古代的书画理论和文学理论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文学理论常常用“文艺理论”加以代替。在中国文学一级学科中,现在所设的二级学科“文艺学”,在1950年代至80年代,我们都称为“文艺理论”,即使现在的“文艺学”,也没有称“文学学”或“文学理论”,而是将“艺”包括进来,称为“文艺学”,这个名称说明,无论是“文艺理论”还是“文艺学”,在研究文学理论时,都是注重对艺术理论的关照。反过来,我们的艺术学理论研究也要关注文艺学或文学理论的研究成果,在我国文艺理论或文艺学研究已有很好的基础和丰硕的成果,常常在文学艺术思潮与理论的研究中,文学理论处于前卫状态,他们在观念、思想、方法上常走在前面,值得艺术学理论研究工作者加以借鉴。所以艺术学学科虽然从文学门类中独立出来,但不要绝对分开,借鉴文学理论的成果来发展艺术学理论,对艺术学学科建设是大有益处的。况且诸如戏剧戏曲理论、电影电视艺术理论,都是文学学科和艺术学学科共同关注和研究的对象。所以在中国文学理论和艺术学理论的联系,是一种客观的历史存在,我们要续接历史而不是割断历史。

艺术学和哲学美学的关系亦很密切。西方的美学学科是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但仍从属于哲学。后来德国美学家马克斯•德索想将艺术学从美学中分离出来,单独建立艺术学,但艺术学和美学哲学仍割不断。黑格尔曾将美学称为艺术哲学。哲学要研究人的思维和意识精神活动,主要有三大块,一是认识论;二是宗教论;三是艺术论。艺术是人的精神创造活动,是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往往大哲学家也是艺术学家。而美学更要研究艺术创造与艺术鉴赏和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艺术是人类和自然审美关系及人的审美理想的最高表现,美学如果不研究艺术,其领地就所剩无几了。所以朱光潜先生要求不通一艺莫谈美。北大几位美学大家对艺术都有深入研究和深刻的思想。宗白华、邓以蛰对中国书画艺术的空间意境和审美形式有精辟见解,朱光潜认为其代表作不是《文艺心理学》和《西方美学史》,而是《诗论》,宗白华、邓以蛰的学生刘纲纪结合中国书画来研究中国美学史,著有《谢赫六法论》、《书法美学简化》、《书法美》、《文征明》、《黄慎》、《龚贤》等书画研究专著。他们能从哲学与美学的高度来审视艺术学问题,提高艺术学的理论思维能力。在我国,艺术学学科和美学学科虽然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在美学研究中也离不开对艺术问题的研究。我国综合大学哲学系及社会科学院的哲学研究所,或文学系中,往往都设有美学教研室或美学研究室,从事美学研究有一大批学者,他们对中外美学史及艺术理论的研究均有可观的成果。因此,我们从事艺术学理论的同仁应加强同哲学美学学科的联系,以期在哲学美学思维方法、思想观念上,借鉴其研究成果来发展艺术学理论学科。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艺术学学科发展过程中,和西方航海扩展相伴,西方的一些科学家、人类学家、民俗学、社会学家与艺术学家,对一些新发现岛屿上的土著民以及南太平洋、非洲的原住民进行科学考察与人类学调查的同时,对这些土著民族的艺术活动也进行了考察,他们运用了人类学、民俗学和社会学的方法,考察了土著民族的艺术活动和艺术作品,取得一些艺术学研究成果,诸如德国学者格罗塞的《艺术的起源》、法国学者布留尔的《原始思维》等,艺术学在十九世纪后期的发展,正是靠艺术社会学、艺术心理学和艺术人类学来推动的。所以今天我们的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应考虑交叉学科对本学科发展的作用,注重运用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以及历史学等学科的方法来进行艺术学的研究,开拓艺术学的研究新领域。我国当代艺术学家张道一先生就十分重视将民间艺术研究同艺术学理论的研究结合起来,取得突出成果。他的博士、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教授在民间艺术学研究和民间美术收集整理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果,出版了《民艺学论纲》等多部专著,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还建立了民间美术博物馆,这都为艺术学理论研究作出实质性的贡献。

在我国,艺术学理论作为一级学科虽只有二年,艺术学(理论)作为原艺术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也只有十多年,但艺术学理论在我国现在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它和艺术各部门艺术理论,和文艺学、哲学美学都有密切关系,同时和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也紧密相连,艺术学相关学科的发展也为艺术学理论提供了借鉴,所以艺术学理论生长的生态环境是良好的,且有我国古代诗论、乐论、书论、画论、曲论之丰厚的学术传统,只要我们肯下功夫,潜心研究,艺术学理论新成果是指日可待的,学科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前景是光明的。在艺术学理论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要进一步探索。首先在本科生培养方面,原艺术学(理论)二级学科没有下设艺术学(理论)本科专业,所以无法招收本科生。现艺术学理论升为一级学科后,仍未设本科专业,因此在本科培养方面,艺术学理论还是一个空白。

现其他部门艺术学科大部分都设有理论本科专业,如美术学(美术史论)、设计艺术学(设计史论)、音乐学(音乐史论)等,相对来说,这些本科专业课程设计及教学体系较为完整。近年有关艺术学院根据社会需求又自主新开设艺术管理本科专业,如山东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和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均招收艺术管理或文化管理本科生,还有的学校如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北京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开设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前者还开设艺术编辑学专业,这些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处于探索阶段,取得初步经验,培养的本科生适应了社会文化艺术管理、艺术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需要。中央美院开办美术史本科专业已有五十多年历史,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美院开办工艺美术史论专业自1983年至今,已有三十年的历史,原工艺美术史论后根据学科调整为设计艺术学,2004年,又新增美术学(美术史论)本科专业,清华美院在设计艺术学和美术学两个专业招收理论本科生。现清华美院艺术史论系在学科方面主要承担艺术学理论,学院计划明年直接以艺术史论为专业名称招收本科生。现艺术史论系老师十四名,从事设计艺术史论和美术史论的教师各一半,有八位教授八位博导。根据老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特长,我们给史论专业本科生开设中外美术史、中外设计艺术史、中外工艺美术史、艺术原理、中国现当代艺术史、西方现代艺术史、中国现代艺术理论与思潮、审美文化、中国书画艺术、艺术传播学、艺术批评、宗教艺术、民间艺术、艺术论文写作等课程。学生还可在绘画、雕塑、陶艺、设计各系选修艺术实践类课程。即使明年将本科专业从设计艺术学、美术学改为“艺术史论”,那么我们开设的基本上还是这些课程,当然我们在艺术史学理论、批评理论方面还可加强,增加新课。

目前,艺术学理论本科教学,一方面可增设艺术历史与理论、艺术批评与管理二个本科专业,前者以中外艺术史、艺术考古鉴定、中外艺术理论等为主课,兼及艺术批评与管理方面的课程,后者主要开设中外现当代艺术史、艺术思潮、艺术批评史、艺术与文化管理、艺术市场等主课,同时兼及中外艺术史与理论课程。将艺术学理论的本科专业逐步办起来,逐步建立起本科教学体系。另一方面,如果国家没有批准增设艺术学理论本科专业,或者已经批准增设艺术学理论本科专业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办好现存的美术学、音乐学、设计艺术学本科理论专业,因为这些专业都依托在美术学院、音乐学院和艺术设计学院,教师亦还要担任美术、音乐、设计创作实践学生的理论课程,理论和创作实践可以互动,理论系的学生亦可有机会多看美术创作、艺术设计展览和音乐表演,这正是中国式艺术类理论学生的优生环境。在西方,艺术史系大都独立设在综合大学,没有艺术实践教学和创作表演的氛围,他们和历史、文学一样,是一个独立的人文社科系。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艺术史系一般只有5-6位教师,7-8位算较多了,而10位教师则是大系了。我国的各艺术部门的美术史论,音乐史论、设计艺术史论、戏曲艺术史论专业,已经建立起本科教学体系,可以进一步向前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可为美术学、音乐学、设计艺术学硕博生招生提供生源,也可为艺术学理论的硕博生培养准备人才。即使招收艺术历史与理论(简称艺术史论)、艺术批评与管理(简称艺术批评)本科生,也要依托相应的部门艺术史论,如音乐学院招收艺术史论或艺术批评本科生,恐怕还是要主要讲音乐艺术史及音乐批评理论,而美术学院招收艺术史论与艺术批评本科生,也主要还是要讲美术史与设计史、美术批评与设计批评。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艺术史必须要依托部门艺术史才能讲授,西方人讲艺术史,主要是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史,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硕博生教学,任何人都无法讲授“空洞”艺术史,讲授既不是美术史,也不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的艺术史,另一方面,也没有任何“完人”能讲授包括绘画、雕塑、书法、工艺美术、设计艺术、音乐、舞蹈、电影、戏剧都涉及的艺术通史,所以艺术史论、艺术批评必须依托一、二个艺术部门来组织教学。清华美院艺术史论系明年招收艺术史论本科生,也只能以美术史论、设计艺术史论为主组织教学,只有在教师可能情况下,可以考察兼顾其他艺术部门的史论教学。

艺术学理论及前此的艺术学二级学科的硕士生、博士生培养,我国已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主要艺术院校及部分综合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设有艺术学二级学科硕博点,2011年调整学科为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后,不少有美术学、设计艺术学、音乐学、影视戏剧学博士点的学校,又纷纷新增艺术学理论博士点,我们现招收的艺术学理论方面的博士生数量,在世界上可能排在前列了。另有部分学校,虽然没有艺术学理论的博士点,但设有原艺术学二级学科(理论),现为艺术学理论的硕士点,我国艺术理论的硕博生培养,跨越式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艺术学硕博士招生,在1980年代和文学、美学相比,是落在后面很远的,目前招生数可能已大大超过了文学、美学的招生数量。短期类学科消长所产生如此大的变化,当然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引起的变化和要求产生的。在艺术学理论硕士生教学方面,我仍然主张要依托部门艺术史论来组织教学,一方面可以开设艺术原理、艺术美学、艺术史学等宏观理论方面的课程,增加学生对艺术宏观方面的把握及普通艺术学或一般艺术学方面的知识修养,另一方面在知识点及做论文时应选择美术、音乐等具体的课题来从事研究,否则,学生无法驾驭大而空的艺术学宏观理论,当然,他们也可以选择艺术理论中的具体某一个理论问题进行研究,特别是涉及“史”的时候,必须和部门艺术史结合。清华美院在2012年前是以设计艺术学和美术学两个学科招收理论硕士生,2012年开始以艺术学理论招收硕士生,但入校考试科目仍以美术史论和设计史论两个方向组织考试。在教学方面,5年前和设计、绘画、雕塑硕士生一样,专业课均由导师负责,现改为专业基础课,由美院老师各自列出,然后由硕士生自由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五人即可开课,同时,艺术史论系,又开设艺术史论包括美术史论和设计史论必选课,这样使学生既能必修艺术史论必备的课程知识,又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本系和其他系的理论课与创作实践课,加宽学生的知识面,也使学生能了解导师以外其他教授的学术特长。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比较好,避免了以往导师一人包揽所有专业课的狭窄状态。在实践类的学生中,还出现过导师一学期只和学生见两次面,最后课程考试照样打分的不负责情况,现在此种情况不存在了。在新的教学体制下,导师所开的选修课程,所带的学生可选也可不选。学生自由度增加,而导师不必另外给所带学生开课,主要责任是指导学生的硕士论文。艺术学博士生培养,是在硕士知识点及硕士论文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创新性、尖端课题做深入研究,期望取得创造性成果,完成博士论文,成为某一专题和领域的研究专家。

清华美院的前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84获得首批工艺美术史论博士点,开始培养工艺美术史论方面的博士生,后改为设计艺术学,扩展到工业设计、服装设计、陶瓷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玻璃艺术设计、纤维艺术设计、金属工艺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信息艺术设计等均开始招收博士生,2003年,获得美术学博士点,在绘画系、雕塑系开始招收绘画创作与理论研究、雕塑创作与理论研究方向的博士生。艺术史论系招收设计艺术史论、美术史论两个大方向的理论博士生。根据清华规定,只在一级学科门下招收博士生,所以在2011年以前,艺术学为一级学科,美术学、设计艺术学为二级学科时,我们统一在艺术学名下招生,每个导师只标注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2011年学科升级后,清华美院除原有的设计艺术学、美术学二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升为一级学科后,又以艺术史论系教授为主体力量,申报了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现用三个一级学科招收博士生。清华美院设计艺术学博士生培养,大多数导师都是结合自己的设计项目和科研项目指导博士生进行艺术设计和研究工作,博士生既有较强的设计实践能力,同时也从事设计理论、设计思潮、设计教育、设计方法的研究,拟定博士论文。清华美院设计学科的博士生在高校和设计研究院所都很受欢迎。美术学一级学科中,主要培养绘画创作与理论研究的博士生,导师都是著名画家,如张仃、袁运甫、杜大恺、刘巨德、陈丹青等,博士生大都围绕中外现当代美术思潮、创作风格、绘画艺术语言与形式方面进行选题和研究,导师一方面指导博士生进行艺术创作,另一方面指导他们的论文写作,所以美术学博士生的任务相当重,他们的博士论文理论结合创作实际,作品分析及形式把握更准确,论文质量也较高,不少博士论文已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公共出版。

当代美术论文范文篇7

“态度决定一切。(Attitudeiseverything.)”不仅是生活的规律,还是教育的规律。美术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美术教学,而非美术创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教师的教学态度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以教师积极的教学态度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过程。教学态度实际上反映了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一般有以下几个维度:一是教学的热情与投入。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这种敬业精神所散发的工作热情不是一时间的心血来潮,而是要变为生活需要,是自己终生倾注的事业。一个人能否认真地对待教育工作,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精神,处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爱岗敬业,提高效率,不断地追求卓越,这是是否具有积极的工作态度的体现。一个对教学工作热心的教师,“能发现最不起眼的学生身上微不足道的萌芽状态因素,而机智肯定之,鼓励之,预防之,或消除之既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机智,又能补过某些教育上的失误”[1]。教师的教学工作说到底是凭教师的责任感来完成的。教学工作是一种精神的奉献。一个教师只要有了甘于奉献的精神,就会有无私的投入。事实上,那种不愿意花时间备课、画范画、做课件、做教具的美术教师只是在应付教学,这种态度是对学生极不负责的表现。二是教学的严谨与治学。美术教师对教学内容应该达到精通、能讲、善画、会做,并能创造性地开展教学。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具有严谨的治学作风,对教材不能似是而非,对知识不能一知半解,讲授知识更不能出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讲的一切知识都是对的或是真理,所以教师一旦出错,就将危害学生终身。教师若发现自己讲错,就要勇敢地向学生说明或更正,这并不会影响教师的威信和尊严,反而会让学生更加尊敬你。

因此,教师不仅要作为一名称职的员工,更要作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时刻爱护学生,尤其是在面对来自校内外的貌似“科学”或“先进”的种种诱惑和“胁迫”时,要牢记自己的教育良知。只有具备了这种追求完美教育的态度,教师才能以高尚的教育道德精神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二、美术教师应该具有拓展科研的能力

教育科学研究不只是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事情,美术教师也应该具备初步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这对于现代社会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美术教育科研并非是画出几幅好作品入选高层次展览就可以替代的,重要的是研究如何教的问题,只有懂得如何教,才能会教;只有懂得科研,才能研究教育的规律和教育的发展[2],也才能真正促进美术教育的进步。美术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科研能力主要包括:收集与利用教学资料与信息的能力,开展教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能力,承担美术教学研究课题的能力,美术创作的能力和编写教材和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的科研范畴主要有绘画艺术、论文撰写和美术教育等领域。

(一)绘画艺术。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作者的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而最后产生的绘画作品是作者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的艺术构思物态化。美术教师经常进行这样的艺术活动,可以真正体现他的专业水平,所以我们应提倡美术教师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进行科研,将自己对艺术创作,或艺术实践中的感性体验和艺术创造上升到理性分析层面上进行思考,从而挖掘出有艺术价值的新论点、新课题[3],构建起从感性体验到理性分析,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完整思维运转网络。

(二)科研论文。当今社会对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美术教学一样,科研也是美术教师个人的主体行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力求有所创见,论文是一种主要表达方式,所以美术教师应提高论文撰写水平,运用论文这种理论性的文章,在一定的篇幅中,集中探讨某一美术创作或美术教育方面的新问题。

当然,科研论文的创新是以继承为前提的,离不开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过程。因此,美术教师要撰写出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就必须博览美术乃至整个文化教育方面的学术信息,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果,也包括国内外各学科方面的成果。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如此,他喜爱音乐,精通文学,除了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外,还经常拉小提琴和弹钢琴,他特别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和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他曾讲过,在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里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照亮了他的生活道路,对艺术的爱好,丰富和培育了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此,全面提高艺术、文化和科研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当前美术教师值得倡导的观念和学风。

三、美术教师应该做到呼唤教育生活的和谐

人类之所以伟大,在于只有人类能够组成社群,这使人超越了自然性而形成了社会性的本质。具备这一本质后,人已经无法回到茹毛饮血的时代,自然性的衰退使个人简直无法孤独。尤其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使人一方面发展了独具个性的才能,另一方面对他人的依赖性日益增加,以至于人类社会强大到足以改造自然,而作为个体的人却在生存的高压中显得无比渺小。因此,绝对的自私如今简直是不可能的,当今以合作为基础的教育生活亦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善待学生、善待家长、善待同事和善待领导。在这些方面,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当代教师角色的重大改变。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创造、建构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使学生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尊严、信任、理解、宽容、友情,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只有教师力行和谐教育生活的准则,学生才不会是可有可无的工具,而是被善待的顾客;家长是消费者,他们的权利应该获得充分的尊重和满足;同事之间的关系不再紧张,而是让教育生活更富有理性。否则,个体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必然会产生冲突,从而痛楚一生。

总之,现代美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变换[4],不仅要具备完美的教学态度,而且要有拓展科研的能力及和谐的教育生活关系,并能利用现代社会高度的信息化使美术教育在完善个性、培养创造力、增强学生独立性等方面有所作为。

角色内涵要求美术教师在以后的教师职场中索问一生,让自己有绝活并成为学校的“稀缺资源”。教师不能把教育当作一种职业,而要当作一种事业。为此,可以概括地说,教师应该做好三件事情:首先是认识自己,这是一生的任务;其次是了解别人,别人在变,你也得变;再次是把握时空,因为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成为教育领域里的唯一。

参考文献:

[1]王幼芳.未成曲调先有情——谈教师爱生.山东教育,1983,(1).

[2]朱洁贞.教师伦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117.

[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229.

[4]程明太.美术教育学.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93.

当代美术论文范文篇8

1地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类型解析

课程思政在高校教学当中的融入,成为近些年逐渐兴起的新课题,但在实施过程中不能面面俱到,要做到有主有次。因为课程思政内容极其广泛,当面对学生进行教学融入时,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说作为各个专业通用的思政教学形式,同时,还要做到融入红色经典文化、地域文化、时代文化等文化类型。首先,以中国文化传统文化融入教学,需要把握教学内容育人的过程管理。如绘画专业书法和中国画都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将其应用在室内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中,对专业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通过学习和创作符合传统文化内涵的美术和设计类作品,重在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艺术审美,以这种审美内涵去引领学生的创作实践,让学生无论在绘画,还是在设计相关领域,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深度和艺术高度,让学生们感受传统文化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育人,我们还要努力让学生融入学校文化,吸收优秀文化,在融入学校文化中感受,在感受中感动,在感动中净化心灵;在学校文化中感悟,感悟社会,感悟人生,在感悟中提升自我,丰富自我,超越自我,成就自我”。[1]其次,将中国红色经典文化以课程思政的形式引入教学,成为课程思政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红色经典文化是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着中国人民进行可歌可泣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历史课程当中已经较为全面的了解,那么把它引入到绘画与设计类专业课程时,因学生实际的专业能力,不能让学生表现大的历史事件,而是要抽离出红色经典当中非常有意义有精神指向,并对于今天有诸多追思和回忆性质的经典片段,或者是生活记忆。红色经典文化不仅仅是以人物画进行体现,也可以运用山水画和静物画,甚至将具有代表性图像通过艺术设计概括性符号形式去体现当代设计意识。所以说,红色经典文化对大学生来讲,是必须要深刻领悟和能够进行创作应用的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第三,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还要考虑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学生就读高校所在的城市以及学生出生的城市,都会以地域文化在学生的成长阶段打下深刻烙印。如从学生记事起,他出生的这个城市所具有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属性就会对学生今后的成长给予深刻的影响,到了就读高校以后,高校所在的城市以及高校教育理念也会将该地域文化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这就形成了地域文化在学生学习过程当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的思政信息。例如,学生所处的高校在黑龙江省,那么龙江地域文化,其中包括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等。以这样不同的精神内涵对学生实施影响,能够在教学当中进行有效引导,通过四年不断学习,将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入本科毕业论文和设计的总结当中去,对于其艺术认知和社会认知,以致对历史的认知,都会有着积极的意义。

2美术与设计类专业毕业论文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分析

课程思政在美术与设计类专业的教学中融入,也要考虑到整体的教学思路,避免工作当中形成无序,没有主次的凌乱局面。针对其教学路径,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针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师教学思想要统一,引导教学要形成合力,这就需要教学管理者和教师要及时进行沟通,要对学生给予积极的引导。同时,论文指导老师也要如实掌握所辅导学生的素质能力,要对他们学习能力、文字表述能力、专业创作能力以及个人思想觉悟等方面都要进行逐一分析。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也是对学生深入了解的过程,要做到一人一议、一人一案,不能全盘推进,要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问题逐一解决。所以,教师在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过程当中,其备课其实就是在备学生,虽然辅导的学生不多,但面对的却是艺术创作的个体,尤其要集中体现创作或设计成果的前提下,这方面更不能忽视。第二,教学管理者和教师要明晰,不能将平时学习与毕业设计分列开来,也就是说一定要重视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让课程思政在专业核心课程当中就要进行深度的教学研究,为将来学生的毕业论文和设计打基础,从而对平时作业与毕业创作形成一体化教学的因果关系,这样便于学生平时的学习积累,也便于毕业设计和论文出成果。第三,教师经过教学的前期实践,毕业设计和毕业创作成为学生毕业前夕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将其作为自己学业总结性的工作来对待。所以,美术与设计类学生本科专业学习要重在毕业设计和毕业创作成果展示,要对这项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不但教学管理者要重视,指导教师要重视,也要让学生也就是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直接创作者要引起高度重视,这样才能达成共识,有的放矢,有计划有目的的完成这项工作。当然,从管理层和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给予积极关注,并不仅是口头上的提示,而要对相关的文字表述、思路梳理、自我评价、创作过程等方面进行指导,便于学生对毕业设计文稿要求有认真的了解,保证能够及时完成相关的任务。

3美术与设计类专业毕业论文融入课程思政的创新实践

当代美术论文范文篇9

“态度决定一切。(Attitudeiseverything.)”不仅是生活的规律,还是教育的规律。美术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美术教学,而非美术创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教师的教学态度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以教师积极的教学态度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过程。教学态度实际上反映了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一般有以下几个维度:一是教学的热情与投入。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这种敬业精神所散发的工作热情不是一时间的心血来潮,而是要变为生活需要,是自己终生倾注的事业。一个人能否认真地对待教育工作,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精神,处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爱岗敬业,提高效率,不断地追求卓越,这是是否具有积极的工作态度的体现。一个对教学工作热心的教师,“能发现最不起眼的学生身上微不足道的萌芽状态因素,而机智肯定之,鼓励之,预防之,或消除之既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机智,又能补过某些教育上的失误”[1]。教师的教学工作说到底是凭教师的责任感来完成的。教学工作是一种精神的奉献。一个教师只要有了甘于奉献的精神,就会有无私的投入。事实上,那种不愿意花时间备课、画范画、做课件、做教具的美术教师只是在应付教学,这种态度是对学生极不负责的表现。二是教学的严谨与治学。美术教师对教学内容应该达到精通、能讲、善画、会做,并能创造性地开展教学。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具有严谨的治学作风,对教材不能似是而非,对知识不能一知半解,讲授知识更不能出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讲的一切知识都是对的或是真理,所以教师一旦出错,就将危害学生终身。教师若发现自己讲错,就要勇敢地向学生说明或更正,这并不会影响教师的威信和尊严,反而会让学生更加尊敬你。

因此,教师不仅要作为一名称职的员工,更要作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时刻爱护学生,尤其是在面对来自校内外的貌似“科学”或“先进”的种种诱惑和“胁迫”时,要牢记自己的教育良知。只有具备了这种追求完美教育的态度,教师才能以高尚的教育道德精神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二、美术教师应该具有拓展科研的能力

教育科学研究不只是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事情,美术教师也应该具备初步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这对于现代社会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美术教育科研并非是画出几幅好作品入选高层次展览就可以替代的,重要的是研究如何教的问题,只有懂得如何教,才能会教;只有懂得科研,才能研究教育的规律和教育的发展[2],也才能真正促进美术教育的进步。美术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科研能力主要包括:收集与利用教学资料与信息的能力,开展教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能力,承担美术教学研究课题的能力,美术创作的能力和编写教材和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的科研范畴主要有绘画艺术、论文撰写和美术教育等领域。

(一)绘画艺术。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作者的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而最后产生的绘画作品是作者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的艺术构思物态化。美术教师经常进行这样的艺术活动,可以真正体现他的专业水平,所以我们应提倡美术教师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进行科研,将自己对艺术创作,或艺术实践中的感性体验和艺术创造上升到理性分析层面上进行思考,从而挖掘出有艺术价值的新论点、新课题[3],构建起从感性体验到理性分析,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完整思维运转网络。

(二)科研论文。当今社会对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美术教学一样,科研也是美术教师个人的主体行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力求有所创见,论文是一种主要表达方式,所以美术教师应提高论文撰写水平,运用论文这种理论性的文章,在一定的篇幅中,集中探讨某一美术创作或美术教育方面的新问题。

当然,科研论文的创新是以继承为前提的,离不开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过程。因此,美术教师要撰写出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就必须博览美术乃至整个文化教育方面的学术信息,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果,也包括国内外各学科方面的成果。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如此,他喜爱音乐,精通文学,除了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外,还经常拉小提琴和弹钢琴,他特别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和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他曾讲过,在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里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照亮了他的生活道路,对艺术的爱好,丰富和培育了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此,全面提高艺术、文化和科研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当前美术教师值得倡导的观念和学风。

三、美术教师应该做到呼唤教育生活的和谐

人类之所以伟大,在于只有人类能够组成社群,这使人超越了自然性而形成了社会性的本质。具备这一本质后,人已经无法回到茹毛饮血的时代,自然性的衰退使个人简直无法孤独。尤其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使人一方面发展了独具个性的才能,另一方面对他人的依赖性日益增加,以至于人类社会强大到足以改造自然,而作为个体的人却在生存的高压中显得无比渺小。因此,绝对的自私如今简直是不可能的,当今以合作为基础的教育生活亦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善待学生、善待家长、善待同事和善待领导。在这些方面,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当代教师角色的重大改变。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创造、建构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使学生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尊严、信任、理解、宽容、友情,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只有教师力行和谐教育生活的准则,学生才不会是可有可无的工具,而是被善待的顾客;家长是消费者,他们的权利应该获得充分的尊重和满足;同事之间的关系不再紧张,而是让教育生活更富有理性。否则,个体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必然会产生冲突,从而痛楚一生。

总之,现代美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变换[4],不仅要具备完美的教学态度,而且要有拓展科研的能力及和谐的教育生活关系,并能利用现代社会高度的信息化使美术教育在完善个性、培养创造力、增强学生独立性等方面有所作为。

角色内涵要求美术教师在以后的教师职场中索问一生,让自己有绝活并成为学校的“稀缺资源”。教师不能把教育当作一种职业,而要当作一种事业。为此,可以概括地说,教师应该做好三件事情:首先是认识自己,这是一生的任务;其次是了解别人,别人在变,你也得变;再次是把握时空,因为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成为教育领域里的唯一。

参考文献:

[1]王幼芳.未成曲调先有情——谈教师爱生.山东教育,1983,(1).

[2]朱洁贞.教师伦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117.

[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229.

[4]程明太.美术教育学.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93.

当代美术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民间艺术;油画

一、中国民间艺术及其美学特征

中国民间艺术起源和流传于中国民间,是历代劳动人们为了满足生产生活和审美的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形态。民间艺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间艺术包括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艺术形式;狭义的民间艺术指的是造型艺术,比如民间剪纸、年画、刺绣等艺术形式。中国民间艺术与民众的生活方式、民族信仰和审美喜好密切相关,是人们在物质和精神领域的反映。为了论述的方便,本文的民间艺术特指民间造型艺术。民间艺术扎根于丰富多彩的民间生活,蕴含着深厚的艺术和文化价值。总的来说,民间艺术体现出如下美学特征:一是形式特征。在形式上,中国民间艺术多以剪影和条纹的形式呈现。中国古代先民一般都习惯在剪影的图式上通过增加条纹来表达某种信仰和观念,比如在陶器上用几何鱼纹来表达生殖崇拜。二是内容特征。其内容主要涵盖教育、驱邪和祈福。例如墓室壁画孝子图对孝道的提倡;钟馗形象显示民间驱邪的观念;莲花和鲤鱼的图案用来祈福“连年有余”等。在中国的民间剪纸、年画和帛画等艺术形式中都广泛存在着这些主题。三是地域和民族特征。由于同受华夏文化的影响,中国民间艺术具有很多共同点,但是又因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民间艺术又有自己的个性。比如朱仙镇、桃花坞和绵竹等地的木版年画虽同属一个艺术门类,但是在技法、主题和观念上又各有特色。四是审美特征。中国民间艺术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的理解。在造型上追求“圆、大、全、美”;在构图上多采用对称的方式;而在色彩上多采用鲜艳饱满的大红、深蓝和明黄等颜色。这些都显示出中国民间艺术独特的对称美、机趣美和色彩美的特征。

二、当代中国油画发展困境分析

油画在中国是西方“舶来品”,从明朝万历年间西方传教士将油画带入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20世纪初西学东渐和“85思潮”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后,中国油画深受西方油画技艺和观念影响,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这蓬勃发展背后,又显示出一定的矛盾性,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西方油画历史悠久,在油画语言、技法和观念等方面都相当成熟,中国油画家在本土无油画传统继承的情况下,对西方油画的语言、技法和观念都进行了全方位的借鉴和吸收。在“85”时期,中国艺术界流传的“中国艺术界用短短十年将西方一百年的艺术通通过了一遍”,其中就包括油画艺术。在西方艺术的影响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国油画的确取得了长足发展。进入90年代,随着中国艺术界加速了融入国际艺坛的进程,中国油画也在国外大放异彩,拍卖价格屡创新高。然而另外一方面,在繁荣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艺术家急功近利,在对西方的油画模仿的时候生搬硬套,导致油画创作同质化现象严重;一些出名的艺术家对既成的图式产生依赖,自我抄袭泛滥;还有一些艺术家为了走向国际,刻意迎合西方的艺术制度,贩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导致民族身份模糊等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中国油画的正常发展。但是归根到底,其实还是困扰中国油画多年的关于建构中国油画的“民族特色”的问题。无独有偶,早在20世纪20年代林风眠先生就说过“整理中国艺术,理解西方文化,融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到今天差不多快过去一个世纪了,这个问题我们依然还没很好地加以解决。不过幸运的是,中国油画界有远见的画家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将中国民间艺术元素借鉴和转换到当代油画创作中,对油画的民族性问题作了有益的探索。

三、中国民间艺术与油画的关联性分析

中国民间艺术和油画同属人类的精神产品。但是由942020年第11期(总第257期)于地域、历史、文化和面向的人群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两种艺术在材料、技法、题材和表达的内涵都有所不同。如前文所述,中国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地域性、娱乐性和集体性等特征,同时具有较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西方油画起源于15世纪之前的蛋彩画,主要服务的对象是宫廷贵族。在明清时期,利玛窦和郎世宁等传教士将油画带入皇宫,再经20世纪初“西学东渐”及过后的文化浪潮,西方油画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但是油画接受的群体集中在知识分子和上流社会,创作的主体也主要是专业画家。尽管中国民间艺术和油画表面看起来存在天壤之别,但是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诸多关联性,具体表现在:一是两者都是通过艺术媒介反映现实世界——不管是客观的还是非客观的,并且都表现人类的内心情感;二是两者都具有对现实的模仿性,并且都经过了创作者的再加工;三是两者都或具有认识功能、或教育功能、或审美功能。所以,中国民间艺术和油画貌似相去甚远,其实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如果利用一定的艺术手法,是可以将中国民间艺术的技法、图式、题材和思想融入油画,创作出具有民族气质的油画作品的。四、中国民间艺术元素对当代油画的影响通过上文对中国民间艺术与油画的关联性分析,已经为我们论述中国民间艺术对油画的影响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民间艺术对当代油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当代油画通过对民间艺术的题材、图式和观念等进行挪用和重组,从而形成新的绘画语言和观念。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是中国油画对民间艺术的造型观念的借鉴。大多数中国民间艺术具有夸张变形、整体概括和幽默诙谐的特点。例如东汉时期的《说唱俑》就体现出了这些特点。《说唱俑》刻画的是一个身材矮胖的表演者,左手抱鼓,右手拿槌,右足上翘,张口嬉笑正在说唱的情景。整个俑身造型概括、夸张变形,给人恣意娱人之感。在对中国民间艺术的造型观念的借鉴上比较突出的有罗中立和顾黎明等画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罗中立就开始借鉴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进行乡土现实的绘画创作,尤其在原始表现主义这类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创作了诸如《过河》《草垛》《春晓》《清溪河》等一系列作品,在这些作品中罗中立吸收了泥塑和剪纸等民间艺术的造型观念,在他的画面中,男性身强力壮,女性丰乳肥臀,充斥着原始、稚拙、粗犷和淳朴的乡土气息,体现出对原始生命力的赞美。二是中国油画对民间艺术色彩的引用。色彩在中国民间艺术中有着丰富的内涵,是特定时期经济文化、民风民俗和习惯信仰的产物。民间艺术的色彩与民间阴阳五行说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象征和神秘主义性质。比如在唐代,黄色是天子的象征,故龙袍采用黄色,其他官员和老百姓如果穿黄色服饰,那是犯忌。再比如中国民间的年画,多数以大红和大紫为主色调,色彩鲜艳饱满,这一方面是为了烘托节日的热烈喜庆氛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都是中国民间阴阳观、民风民俗和审美观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对中国民间艺术色彩的借鉴。董希文和王沂东是典型代表。董希文是我国的油画大家,他将中国民间美术的色彩观融入油画中,对中国油画的民族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在《开国大典》的色彩应用上,他借鉴民间壁画和装饰画的用色观念,大胆以碧蓝、深黄和大红作主色调,并且掺入绿、蓝、棕等色彩作调和,使整个画面庄严肃穆和富丽堂皇,大国气派流溢画面。三是中国油画对民间艺术传统图式的创新。中国民间艺术的传统图式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用以表达特定观念和意愿的手段——例如用来祈求财源兴旺,或者健康长寿等。创新中国传统图式在中国油画界例子也不少,比如吕胜中的《大公鸡》对中国传统年画中“大公鸡”图式的借鉴,顾黎明的《门神》系列对中国传统年画中门神形象的挪用,王沂东的新娘系列中“新娘”形象对民间剪纸和刺绣图案的转化,陶宏的佛像和菩萨形象的创作对中国传统宗教绘画图式的再生,等等。这些油画因为传统民间艺术图式的融入,增强了作品的寓意性,体现了传统与当代的完美结合。通过以上分析得知,中国油画对民间艺术的借鉴与转换并没有局限在哪一个单独的艺术门类,而是只要对油画表达有利的都在其学习的视野,遍及木版年画、剪纸、泥塑和刺绣等,中国民间艺术成了滋养油画创作的肥沃土壤。

中国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宝贵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而中国油画在走向国际艺坛的时候,油画的民族性问题也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难题。如果中国油画界能进一步加强对中国民间艺术的研究,将中国民间艺术的元素借鉴到油画创作中来,这样不仅能实现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当代转换,而且对中国油画的民族化探索也是一种可贵的尝试。

参考文献

文强2004《中国美术发展史》,学苑音像出版社。

王平2007《中国民间美术通论》,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

黄丽霞2015《论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元素在当代油画中的运用》,《现代装饰》(理论)第8期。

王越2017《中国民间艺术元素在当代油画中的运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位论文》。

贺聪2018《论中国民间艺术元素在当代中国油画中的运用》,《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