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学习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16 02:49:31

钢琴学习计划

钢琴学习计划篇1

关键词:学前教育;钢琴教学;改革;发展规划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1-0274-02

钢琴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工作也在有序的进行着,其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一批一批高水平的幼师人才.但是,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钢琴教学工作也应该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并且结合社会的发展形势,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的发展进行科学的规划,提高钢琴教学的质量,实现学前教育专业整体教学水平的快速提高.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1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

1.1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体系进行改革

从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体系来看,由于钢琴教学工作是在不断发展的,但是,教学体系却没有随之发展,影响到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整体质量.因此,需要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体系进行改革.钢琴教学体系包括很多的内容: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具体应采取如下的改革措施.①对教师的钢琴专业水平进行考核,了解教师钢琴教学的专业水平,如果发现教师在专业方面存在着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高校需要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使其能够学习到最为先进的钢琴理论知识及钢琴技能,这样才能够提高对学生的教育质量,确保学生钢琴学习的有效性[1].②对钢琴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教学方法的科学与否直接决定了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质量.在实际的钢琴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开展钢琴教学工作,激发学生的钢琴学习兴趣,增加钢琴课堂教学的活力,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③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钢琴教育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将一些先进的钢琴知识引入到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也才能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1.2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堂教学流程进行改革

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主要采用的流程就是,讲授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钢琴示范,最后要求学生进行练习.此种教学流程非常不科学.一方面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在课堂上无法高效率的学习,另外一方面影响到学生钢琴学习的积极性,无法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长远学习非常不利.针对于此种情况,需要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堂教学流程进行不断的改革,增强钢琴课堂教学的活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体教师应设计如下的教学环节.①课前导入环节.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课前导入工作,而是直接进行新知识的教学.导致学生课堂学习状态不佳,无法跟住教师的教学步伐,进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因此,教师需要高度的重视课前导入工作.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或者是多媒体、故事等进行导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形成良好的过渡,确保钢琴学习的有效性[2].②课堂教学中注重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可以利用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帮助学生及时的掌握相应的钢琴理论知识.教师还可以利用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与学生进行互动,进一步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③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快速的掌握相应的钢琴技能,并且在对学生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的发现学生在钢琴练习中存在着的问题,通过及时的指出,能够提高学生的钢琴技能,促进学生的长远学习和长远发展.

1.3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评价模式进行改革

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模式主要就是结合学生的笔试成绩及弹钢琴的技术水平进行评价,此种评价方式不科学,也影响到学生的发展.由于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幼师人才,而幼师在对幼儿进行钢琴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具有创新能力,能够进行钢琴曲的创编,还需要有着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幼儿能够听懂教师所教授的内容等等.而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教师过于的重视学生的钢琴技能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势必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对学生造成不利的影响.针对于此种情况,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需要对评价模式进行改革.在确保学生钢琴理论知识及钢琴技能全部掌握的情况下,还需要对学生的创新能力、钢琴教学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幼儿的沟通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价,使学生了解到自身还存在着哪些的问题,通过及时的纠正,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3].

2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发展规划

在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还应该结合目前钢琴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好钢琴教学的发展规划工作,增强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的动力,提高钢琴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确保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教学下,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下面针对于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发展规划进行详细的分析.

2.1制定科学的发展计划

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教师应对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制定科学的发展计划,具体应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做好调查工作.调查的主要内容就是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育的整体现状,在目前幼儿教育中需要幼师具备怎样的钢琴素质,在整个教育行业中,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是怎样的一个走势等等.在调查的过程中,需要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最终得出科学的调查结果[4].②根据调查结果,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进行科学的计划,制定出计划书,而计划书应该分为2个模块,即: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短期计划可以是一个月的计划也可以是几个月的计划.而长期计划主要就是一种发展规划,对未来几年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进行科学的预测,进而制定长期计划,使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提高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实现学前教育专业的长远发展.

2.2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的调整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工作依然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问题,严重的影响到钢琴教学的质量.因此,在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工作进行发展规划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于一些在教学中的不合理环节进行调整.例如,对教师的调整.高校应该聘任高水平的钢琴教师,并对钢琴教师的学历、教学经验以及实际的教学水平进行严格要求,旨在聘任一批高学历、高教学水平、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钢琴专业课的整体师资力量,能够实现钢琴教学工作的长远发展.此外,还需要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这门专业课的课时进行合理的调整.目前大部分高校普遍存在着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课时普遍较少的情况,影响到钢琴教学开展的有效性,也影响到学生钢琴学习的效率[5].因此,高校应该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钢琴教育的特点,在原有课时的基础上适当的增加一些课时,使教师能够充分的开展钢琴教学工作,实现最佳的钢琴教育效果.最后,还应该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学科的科研工作进行调整,避免由于部分教师过于的注重科研而影响到实际的教学工作问题的发生,通过科学的处理科研与教学二者之间的关系,能够促进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的完成.

2.3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发展路径进行进一步的明确

在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工作进行发展规划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其发展的路径进行合理的规划.所谓的发展路径主要就是指发展的方式、方法.作者认为,在未来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工作中,需要将钢琴这门专业课打造成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强势学科,增强整个学科的活力和竞争力,使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教育下,能够掌握一流的钢琴技能,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使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走的更远[6].此外,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发展中还应该走现代化的道路,即: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教学设备提高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整体质量,进而建立现代化的钢琴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新一代的高尖端幼师人才,进而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

3结论

从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钢琴教学工作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重重的阻碍.因此,需要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改革,对钢琴教育体系、教学环节、评价模式等进行有效的优化,确保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而通过有效的改革和发展,增强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发展动力,实现学前教育专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曙光.如何提高山区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效果[J].现代教育科学,2012(02).

〔2〕李爽.浅析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J].鸡西大学学报,2012(08).

〔3〕吴明静.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5).

〔4〕王琳洁.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08).

〔5〕向莹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2(21).

钢琴学习计划篇2

(一)音乐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中国钢琴作品

针对高校钢琴教学而言,不仅是挖掘和培养钢琴音乐人才的教育场所,也是一脉相承为国家造就基础音乐人才的摇篮。基础音乐人才的培养与我国未来音乐事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的专业素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都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其影响,甚至对我国基础文化、文化软实力建设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目前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却对本土民乐的热情不足、兴趣感不强,甚至有可能出现排斥的心理状况。落脚于中国钢琴方面来说,不了解、不喜欢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成为学生普遍的现象之一。针对于这些现象如何去解决成为了摆在高校钢琴教学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在钢琴教学当中,通过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渗透,有助于对学生弥补缺陷、熟悉并掌握和了解中国本土民乐,从而使得我们国家音乐基础教育的发展呈现良好的状态,意义非常重大。

(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需要中国钢琴作品

中华民族音乐和中华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针对于成长过程当中的学生而言,如果没有对自己民族文化足够的了解,那么便无法对本土民族音乐进行理解和诠释内涵,也就无法将宝贵的中华民族音乐和艺术沉淀于心,失去了对本土民族文化情结的凝聚和依赖,将来更谈不上将中华民族的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中国钢琴作品来自于本土民族文化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烈民族色彩、民族特色、民族情感。其采用带有民族化的和声、织体及变奏为手段,对钢琴作品的旋律进行丰富,使钢琴作品的音乐色彩更加绚美。不仅仅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激发爱国主义思想有着极大的帮助,从长远角度上来说,更有助于中华民族的腾飞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中国高校钢琴教学当中,适当加入中国钢琴作品教学,对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结意义非同凡响。

二、中国钢琴作品教学运用构思

(一)课程体系建设与创新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学生钢琴基础知识的起步多源自于西方钢琴作品,因此学生对西方钢琴作品较为熟悉,而对中国钢琴作品感觉陌生。以此为基础而进行的传统钢琴教学,也是沿用西方钢琴作品进行对钢琴音乐知识的普及和推广。鉴于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教学运用当中的重要意义,我们必须对传统钢琴教学进行相应的体系建设和研究创新,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国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当中的地位,保证原汁原味、内涵深刻、民族性强的中国钢琴作品能够在学生的学习生涯当中得到熏陶和培养。在软性上,我们可以在课程体系当中适当加入中国钢琴作品的鉴赏课程。在技能与技巧的学习实际演练当中,可以设置一些与中国钢琴作品相关的内容。与此同时加大对相应理论课程与中国钢琴作品的横向联系,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在硬性要求上,可以通过考核内容进行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渗透,在可控的范围内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疏通。通过这些体系改革与创新,来奠定中国钢琴作品教学的基础,提高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当中的地位。

(二)中国钢琴作品技术教学的加强

相比较其他科目而言,钢琴教学具有一定的技术色彩,这就是钢琴弹奏技术。钢琴弹奏技术在钢琴的教学当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对钢琴音乐进行诠释的手段。整体而言,中外钢琴音乐作品弹奏技术没有很大的区分。但实际细节方面,在音阶、调式、和声以及复调等音乐元素与西方作品明显不同,如弹奏技术与音乐表现手法,尤其在指法运用方面明显存在差异性。弹奏中国钢琴作品时,用邻指弹奏小三度五声音阶级进的习惯极为普遍。在连贯音阶式进行中,手指间跨度往往较大。在双音运用方面,国外以平行三、六度为主,国内通常为平行四、五度。装饰音的处理,国外作品有定量化标准,国内装饰音却没有定量的标准。

(三)科学教学计划对中国钢琴作品的辅助

任何教学活动都依赖于科学化的计划和管理,因此针对中国钢琴作品教学来制定严格的、科学化的教学计划尤为关键。在总体教学计划当中,应该在中国钢琴作品的数量上加以约束。以数量来带动学生对中国钢琴作品的理解。在中国钢琴作品的选择方面,要在海量的钢琴作品当中选择一些形式多样、风格不同的中国钢琴作品。如利用《平湖秋月》、《茉莉花》、《黄河》、《走进新时代》、《他山集》、《山泉》等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来加大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科学教学计划加上多样化的钢琴作品,营造浓厚的民族音乐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兴趣性和习惯,对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国家软实力的增强有着良好的辅助作用。

钢琴学习计划篇3

关键词:高师 钢琴教学 措施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以及国内人们对教育教学认知程度的加深,学生们的发展已经不仅仅限于考大学这一条出路了。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拥有某方面专业特长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因此,对于拥有一技之长而文化知识又相对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进入高师院校继续深造其特长是最佳的选择。高师院校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无论从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能力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特别是高师院校中的钢琴专业性教学能力,更是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为社会培养出了较多的钢琴专业方面的人才。

一、当前高师钢琴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

在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当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所带来的满足感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同时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致,在中国家庭式教育中,人们更注重孩子的培养。而钢琴做为一种高雅的艺术被许多家长所追捧。诸多家长抱着望子成龙的想法将孩子们送入高师院校进行钢琴教育。虽然随着近几年高师院校的发展与创新,使钢琴教学得到了较大的转变及发展,但仍是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们自身定位不准确问题

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学生们是主体。但就目前高师钢琴教学调查发现,普遍存在着学生自身对能力判断不准确的现象。学生们在钢琴学习过程中通常都对自身的真正实力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而只是凭借客观的想法来判断钢琴教学的难易程度。甚至有些学生更喜欢对高难度的钢琴曲目及演奏技巧进行挑战。通常情况下,高师学生们在钢琴学习中只一味地注重演奏曲目的专业,而完全忽略了自身在演奏过程中的情感投入以及感染力,从而使演奏出的曲目缺少了应有的情感元素,使钢琴的学习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二)高师钢琴教学中实践与理论相背离问题

在目前许多高师钢琴院校的教学中,都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的教学现象。例如:一名在校钢琴学习中各方面都十分优秀的学生,钢琴考试已过八级。但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却发现在实际的曲目演奏中经常出现卡壳现象,这主要是由在校接受学习中钢琴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背离的教学模式所造成的。另外,在诸多高师钢琴教学中,老师一味地教授学生们弹奏较有难度有曲目,而完全忽视掉对学生们情感的培养,从而培养出的学生们虽拥有较高的钢琴等级,但却在弹奏中无任何感情渗入,使钢琴弹奏失去了意境。

(三)高师钢琴教学中缺少系统性问题

在许多高师钢琴教学中,大多数老师都缺少一定的系统性计划教学。一般处于此年龄段的学生们对自身的能力认知还十分欠缺,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帮助其定位。然而就目前对诸多高师院校的钢琴教学调查发现,老师在课堂中普遍对学生们的钢琴弹奏能力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同时在布置课后练习时系统性不强,使个别学生为了追求更高的钢琴弹奏等级而擅自进行练习,从而使学生们逐渐背离了钢琴弹奏的初衷。

二、当前高师钢琴教学的措施

高师阶段的钢琴学习正是学生们对学习钢琴的巩固与发展期。因此,此阶段的钢琴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教育部门及高师院校负责人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险及对教学中所存在不足的分析与研究,总结出了几点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一)加强学生们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度

在高师院校进行钢琴教学中,首先要将学习的主导权完全交由学生掌握,同时老师在学习中要培养学生们对自身钢琴弹奏能力的正确认知。并且在课后曲目练习中要求学生们不要一味地追求高难度高技巧的弹奏,要从自身的水平及能力出发,在弹奏曲目中要形成一种让曲目自身的情感意境与弹奏者情感投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才会使学生们在学习中以循序渐进的速度平稳地掌握钢琴教学中的每一个步骤,才能使学生们在弹奏曲目时生动自如。

(二)老师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针对于目前诸多高师院校在教学中钢琴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的情况。首先高师钢琴老师在教学中讲解钢琴曲目时要求学生们根据曲目所反应出的情感加入自身对曲目的理解进行弹奏。同时老师要改变以往在教学中只注意传授高难度曲目及弹奏技巧的教学模式,从简单化入手,以逐渐深入的方式使学生们掌握钢琴弹奏每一个阶段性需要掌握的技巧及不同曲目所要渗入的感情。以培养学生们在走向工作岗位中对钢琴弹奏的难易度都能掌握的游刃有余,以便其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琴演奏者。

(三)在高师钢琴教学中要强化系统性

针对于目前高师钢琴教学中缺乏系统性这一问题。首先老师在教学中要强化自身对课程编排的系统性,对每一节课要求学生们掌握好哪些内容以及课后练习什么样的曲目等都要事先制定出详细的工作计划。另外,对于此阶段的钢琴学习者来说,对未来发展方向是较为迷茫的,因此老师除了要编排好课堂学习内容外,还要帮助学生们根据自身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与课后练习计划,为其打下良好的钢琴弹奏基础。同时,对于一些追求个性化发展、挑战高难度曲目的学生要帮助其认清自身的真正实力,以便其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四)因材施教

除了上述的几点教学措施外,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前摸清每一个学生的钢琴弹奏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们对钢琴弹奏能力及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及弹奏技巧掌握较为扎实的学生可以提升其曲目练习难度,而对于一些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的学生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以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均衡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高师钢琴教学对巩固与提高学生们钢琴弹奏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因此,在高师钢琴教学中,要针对学生们不同的钢琴弹奏基础,有计划有安排地进行教学,促进学生们钢琴弹奏综合能力的发展,以此推动高师钢琴教学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美玲.对当前高师院校钢琴教学的思考[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03).

钢琴学习计划篇4

[关键词]学前教育;钢琴基础教学;钢琴教学;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部分学生经历过一个尴尬的局面,即,在上中等职业学校前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音乐课只是跟教师学唱过几首歌,乐理知识方面一片空白。在中等职业学校后,面对这种局面有一些人可能就放弃了认真学习的想法。但是这还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在钢琴基础课堂上忽略了这门课的开设是为培养幼儿这一目标准备的,还有教学理念、内容、方法老旧,这些都是造成钢琴基础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本文将举三例关于改进钢琴教学的教学案例,为增强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基础教学的实用性提供借鉴。

一、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增强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基础教学实效性的目的。现在所排列的课程内容,往往忽略了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应该具有的实用性特点,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好地适应教授幼儿的工作。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来安排教学,多教授一些幼儿平常熟悉的乐曲,增强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的实用性。例如,在学习《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钢琴基础教程》这本书时,因为这本书是“十二五”规划教材后新改的教材,是比较符合幼儿教学特点的,在教授这本书时教师应该简略对《威廉退尔序曲》这类乐曲的学习,应该多教授一些儿童熟知的歌曲,而且不能按部就班地让学生谈教程、谈复调,练技巧,追速度,这样做并没有实用价值,而且浪费时间。应重点教授幼儿熟知或节奏欢快的儿歌,如《欢乐颂》《新年好》一类的歌曲,达到实用的效果。根据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从而为以后从事幼儿钢琴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学生学习能力

在近些年来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一直备受教师所推崇,这是因为小组活动能巧妙地解决学生参与率与资源分配率之间不均衡的问题,但由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所以近些年来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在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学前教育专业的小组合作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探究能力,促使学生优势互补,从而提升学生弹奏钢琴的水平。例如,在学习《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钢琴基础教程》中《基本节奏的练习》这一课时,由于这节课是由四小节组成,分别是全音符练习、二分音符练习、四分音符练习、附点二分音符练习。教师分为五人小组,然后依次讲授这四个练习,之后教师让每组学生分别弹一下,教师指定掌握较好的学生当这一小组的组长,指导监督小组成员练习钢琴,并把小组成员练习情况反映给教师,小组成员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学习,优势互补。进行组长监督指导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根据组长反映的情况,合理安排接下来的教学工作。

钢琴学习计划篇5

关键词:舞蹈高校;钢琴艺术;课程设计

在我国,舞蹈院校的钢琴艺术指导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和学科,在教学实践中,钢琴艺术指导的概念、作用以及发展方向,尚处在探索和研究阶段,实践中,很少有专业的舞蹈院校把钢琴艺术指导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教学及研究,甚至简单地将钢琴艺术指导与钢琴伴奏混为一谈。这种认识的误区,极大地阻碍了钢琴艺术指导的学科建设及发展,也必然会给舞蹈院校舞蹈教学理论及实践带来制约,认真、科学、深入地审视钢琴艺术指导理论,搭建有利于教学的钢琴艺术指导学科架构,是值得学界高度重视并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钢琴艺术指导学科建设的现状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著名钢琴家萨穆埃尔•森德斯(SamuelSanders)率先提出了钢琴艺术指导专业,对钢琴艺术指导与钢琴伴奏进行了区别,强调了钢琴与其他合作者或合成乐器的平等地位以及艺术作品的团队创作属性而另立的名称,他的理论被北美及欧洲广泛采用,钢琴艺术指导遂逐渐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波士顿大学、法国高等师范音乐学院等欧美国家的高校,为此设置了钢琴艺术指导专业本科、硕士、博士层面的专业教学。近年来,我国的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等高校,也开始设立了本科及硕士层面的专业教学。钢琴艺术指导的学科建设以及理论研究逐渐开始走上了学术研究的道路。然而,由于理论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实践观念的局限,我国钢琴艺术指导专业发展仍显稚嫩,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认识上的不到位。作为新兴的学科门类,钢琴艺术指导专业在我国各音乐专业院校中仍然处于和钢琴伴奏界别不清,重视程度不够,科研力量薄弱等问题,高校师生对钢琴艺术指导专业的认识,尚游离在伴奏与指导之间,科研力量和经费的投入差强人意,不适应新兴专业的发展要求,制约和阻碍了学科建设的科学、规律地进行。专业特点不明晰。在已经设立钢琴艺术指导专业的高校,或多或少地仍然存在实际课程与专业设置发生错位,知识结构不自信以及视阈不广等现象,国内高校钢琴艺术专业处于特性不突出,指导功能不强等浅层次的低位徘徊的状态,与国外的同类学科建设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课程设置不完善。目前国内高校的钢琴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以伴奏艺术和合作艺术为主,钢琴仍旧处于从属和配合的地位,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科学、系统、独立的设计,专业教材极度缺乏,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教学方法的运用,尚未形成专业的教学体系。社会调研不全面。笔者认为,高校的专业设置最终目的是需要社会及用人单位的检验,促进就业和实现学科发展以及服务社会,三者缺一不可。但就目前的高校钢琴艺术专业的设置,普遍存在“欲设还羞”的半遮半掩的状态。这是由于对社会需求的调研程度不够造成的,没有把握住社会对钢琴艺术专业的关注点和需求点,从而造成高校专业设置的固步自封,逡巡不前。

二、舞蹈院校钢琴艺术指导教学原则

早在1949年,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中就提出:课程开发是基于社会的需求为导向,社会对人才特别是专业人才要求的增高的基本维度,必须立足于社会需求、学科发展以及学习者自身需求的层面上。使得传统的舞蹈教学受到了挑战。另一方面,舞蹈和音乐(节奏)本身,就是一对孪生姐妹,离开任何一方,都不能完美地展现艺术的魅力,艺术表达也会显得界线不清。在舞蹈教学中,钢琴以其交响乐般的多层次声部、超广音域等独特的音乐表现力,广泛地应用在舞蹈课堂教学中。这为舞蹈院校设置钢琴艺术指导专业提供了基础与可能。舞蹈院校的钢琴艺术指导课可以充分利用音乐和舞蹈的艺术特点,结合钢琴学习和训练,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有效认知,对舞者能更加完美地塑造和表现特色鲜明的舞蹈艺术形象,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惟其如此,也才能使舞者不仅仅是人体关节技能的节奏型劳动者,更是有综合艺术修养的复合型艺术人才。笔者认为,舞蹈院校钢琴艺术指导课的组织和实施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同一原则。坚持同一性原则,首先在舞蹈基训课上,要彻底摒弃钢琴单纯地只是为舞蹈教学伴奏的观念,将钢琴艺术指导与舞蹈基训课同设计、同实施、同教学,在课堂上将钢琴所展现的舞曲,不仅从节奏上,更要从音乐内涵和音乐表现上进行分析,使舞蹈基训课真正体现“音为舞之声,舞为音之容”的舞蹈艺术形式和艺术状态,以课程体系为目的,以钢琴教学和舞蹈训练为主要的内容,构建起科学实用、目的明确、有机统一的课堂模式。交际原则。舞蹈是一种肢体艺术的表演形式,但又不是纯粹而机械的肢体动作的组合,舞者通过舞蹈语言与受众(欣赏者)进行交际,同时又是对音乐内涵的深刻诠释,从这一方面来说,和音乐也进行着交际。而掌握舞蹈艺术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交际实践。形式为意义服务,工具为目的服务。舞蹈艺术的交际能力包括准确接受信息和发出信息的能力,这里的接受信息,显然是接受音乐所传导出的内涵信息,舞蹈艺术交际能力的培养意味着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音乐表现能力。舞蹈院校的钢琴艺术指导,则应以交际原则为目的,确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文化原则。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舞蹈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舞者不仅需要熟悉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舞蹈文化,也应该对该民族和地域的音乐特点、节奏风格、甚至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都应有相当的了解和熟悉。另一方面,一首音乐的旋律、速度、力度、和声、调式、调性的不同,甚至倾向性上的差异,都会影响音乐的内涵意义和表现张力,如果舞蹈习练者没有对音乐背景知识、相关历史时期的文化准确的把握,显然是很难通过舞蹈准确表达音乐的深层含义的。这就要求在钢琴艺术指导课程设计中,须刻意强化文化理论知识、音乐以及舞蹈的背景、风格、历史和专业分析能力。认知原则。在舞蹈院校的钢琴艺术指导课中,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舞蹈基础知识,有意识地强化钢琴伴奏与钢琴艺术指导的异同,加深学生对新的专业的认识;另一方面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策略和记忆习惯的作用,比如有的学生认知特点倾向于场依赖型,有的学生倾向于场独立型,而且,不同思维习惯、动作习惯和记忆习惯的人对同样的学习任务有不同的学习策略。钢琴艺术指导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培养学习方法和习惯。

三、舞蹈院校钢琴艺术指导课程设计

目前,我国大部分钢琴艺术指导专业,并没有专业的教材,多是按照一般钢琴演奏专业,必修和选修部分课程,教学目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均显得不专业,特点也不甚突出。以武汉音乐学院钢琴艺术指导专业的课程指导为例,该专业的必修课为乐理、视唱练耳、曲式、和声、音乐史论等,选修课为钢琴合奏、合唱、键盘和声、即兴伴奏、钢琴伴奏艺术、复调音乐分析基础、钢琴演奏赏析等课程,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更多地体现在伴奏艺术、合作艺术教学方面,仍然没有走出单纯地为声乐和少部分器乐学生伴奏服务的定位,艺术指导的特点仍旧不突出。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突出专业特点和学科特色,则是摆在舞蹈院校钢琴艺术指导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让我们先看看国外的情况,就钢琴艺术指导专业来说,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的课程大致有钢琴课程、歌曲伴奏、总谱改编、数字低音弹奏、不同历史时期歌曲学习等。法国高等师范音乐学院的课程有器乐与声乐伴奏、总谱改编、和弦低音发展、移调、作品风格赏析等。两家音乐学院都把总谱改编纳入了专业课程,同时也重视钢琴技巧和文化内涵以及背景知识的设置,这为我们国内高校也带来一些启示。以笔者所在的舞蹈院校为例,舞蹈基训课上普遍存在钢琴伴奏教师仅仅是为舞蹈教师和学生,提供一段合适节奏的音乐,而舞蹈课上,似乎对钢琴伴奏教师的要求,也仅仅是一个带有音乐节拍器。纵观全国舞蹈院校,舞蹈课上钢琴伴奏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科学的设计、没有规范的钢琴伴奏音乐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当歌剧总谱摆在教师面前,如何在不改变总谱上钢琴织体的基本面貌的情况下,编配适合舞蹈课堂教学的伴奏音乐,其实是钢琴老师的二度创作,这也恰恰就是总谱改编课研究的问题,换言之,这也应该是舞蹈院校钢琴艺术指导专业课程设置之一。美国杨伯翰大学舞蹈系教授黄嘉敏提出:“舞蹈教育应肩负起通识和精英教育两方面的责任。两者之间虽然有不同,但也不能完全对立。”教育部在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课程综合化是当今教育的主要教改问题。”明确表示,未来课程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理念,是多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际专业教学之中的不断融合渗透。舞蹈院校钢琴艺术指导专业是集舞蹈与钢琴艺术为一身,具有较强的综合艺术特点,因此,这一专业的课程设计,必须充分考虑专业特点以及各门学科的特性,科学设置,合理设计,充分展示这一新兴学科艺术魅力及实用价值。Candlin认为,课程设计(coursedesign)主要是对学习的性质、目的、过程、评估和学生的作用等问题作出一般的阐释。Nunan则提出,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含教育项目的计划、实施、评估、管理和行政工作。舞蹈院校的钢琴艺术指导的课程设计,同样应该遵循这一概念,合理地设计课程,以达到培养复合型舞蹈人才的目的。笔者认为,舞蹈院校钢琴艺术指导课程设计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调研阶段。即对影响舞蹈艺术实践的各种社会因素进行调查,其中主要包括:社会上舞蹈从业者的基本情况及工作和生活状况;社会对舞蹈的需求方向,舞蹈学习背景、社会和个人对舞蹈从业者的认知态度,以及国家政治环境和民族环境的调查等,调查的结果可以帮助确定钢琴艺术指导教学的基本环境;确定目标阶段。课程设计者在对舞蹈的社会及个人需求进行分析后,结合课程要求和大纲设计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可以有的放矢地确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制定大纲阶段。教学计划是教学目标的具体细化,教学目的和内容,是教学计划的主要构成,对教学目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做出选择,就是大纲制定的具体内容,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选择和分级,则是大纲制定主要任务。编写教材阶段。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准备教学材料,组织专业人员,编写专业教材。教材编写显然需要与一定的教学目标相结合,选择恰当的材料,再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和学习方式等因素,对材料的编排顺序和方式进行控制或者分级,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以及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钢琴艺术指导的课程设计过程,也是基于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计划,同时对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干预的过程。Bell指出,调节式系统(adaptivesystem)是一种理想的课程模式,其实质就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进行调节。显然,这种调节的过程,是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反馈内容影响课程设计方案再次修订、完善的过程。下图中“输入”表示教学材料、素材的选择以及学习者的选择等;“过程”表示实际教学实施和培训过程;“输出”是指经过此次培训后的学习者;“接受系统”是指社会及目标用人单位。“测试1”通过学习者和教师提供信息反馈,包含课程的受欢迎程度和实际成绩情况。“测试2”通过社会及用人单位的反馈,主要包括应用性程度以及社会影响。从这种课程设计模式,不难看出,有两种测试向课程设计者提供反馈,课程设计者通过这两种测试的反馈信息,不断修正和改进组织模式。因此,不断总结已有的经验教训、借鉴新的、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不断调整和改进课程设置的每一个环节,是优秀的课程设计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科学态度.显然,这种调节过程绝不是自我完善的,自我修正的。从输入到输出再到接受系统,经过理论及实践的测试,又会反过来影响课程设计的目标、大纲和教材的编写内容。这种循环过程不断地重复和完善,最终为具有科学指导意义的课程设计既提供了鲜活的实践素材,又具有了较高的理论水平。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和个人对舞蹈表演艺术的需求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舞蹈院校的钢琴艺术指导专业的课程设置切忌主观性、随意性和盲目性,教育管理者不但要做大量的有关课程设计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还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课程设计审查制度,惟其如此,才能使舞蹈院校的钢琴艺术指导专业走上内涵化、学术化、实用化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祝炼坪.对钢琴艺术指导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的新思考[J].武汉音乐学报.2015.2.

[2]周慧.高校舞蹈专业钢琴课的艺术特性及课程整合范式[J].河池学院报.2015.12.

钢琴学习计划篇6

众所周知,在钢琴练习过程中,“重复”问题是经常出现的。整个钢琴练习就是手指、手腕以及整个身体重复动作和协调运用的过程,通过不断的重复,夯实基本功,对曲目获得新的理解和感悟,这样才能提高练习者的技艺,提升演奏的表现力。因此,在钢琴练习方面,“重复”属于一种顺应学习规律的科学练习方法,值得注意的是,“重复”也需要进行合理运用,对于一些学生没有计划、没有步骤、不讲方法、漫无目的的“重复”练习行为,教师需要及时的进行教导,引导学生正确合理的进行“重复”练习,哪怕是在“重复”练琴的过程中,也一定要用心,要动脑子,务必做到手到心到,在练琴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理性思维,边练琴边思考,进而逐渐养成有计划、有规律、有目的的“重复”练琴习惯,不断的克服练琴中的各种困难,提高自己的技艺,同时也能很好的避免学生由于漫无目的演练而对钢琴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钢琴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慢练”在钢琴练习中的重要性

钢琴学习中的“慢练”是指话费一定量的时间,对钢琴曲谱中一些特定的音符进行准确、充分的弹奏。通过“慢练”来解决钢琴练习过程中的技术难点,提高曲谱演奏中一些生涩乐段的演奏效果。因此,“慢练”在钢琴练习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用脑”进行“慢练”,在慢练进行之前,需要先对曲谱进行研究,对快练过程中可能出现困难的曲段进行慢练,练习过程中注意指法、分句以及基本动作走向等,通过慢速的练习感悟,对困难片段的弹奏方法进行掌握。虽然整个慢练的速度很慢,但通过大脑的思考,手指位置转换到位的速度却不慢。通过“慢练”练习法,将快速反应同慢速练习结合起来,学生就能在钢琴练习和演奏的过程中逐渐养成提前准备的习惯,逐渐提高练习效率。通过“慢练”练习法,钢琴练习效果才能更好,提高整个钢琴教学效果。

三、养成“分声部练、分手练以及分乐句练”习惯的重要性

钢琴学习计划篇7

【关键词】综合性院校 钢琴集体课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183-01

“每一门类的艺术,都有其最适当的教育形式”,这是世界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众所周知,钢琴教学长期以来几乎都是“一对一”的个别授课形式,然而,近几年来随着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及高校钢琴课的教学改革,使“钢琴集体课”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得以关注。高校钢琴集体课,是在随着全国艺术类院校招生规模的逐步加大,钢琴教育空前普及,顺应时展要求下而盛行的新的钢琴教学模式,它是一门综合的教学课程,相对与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符合当前教育实际情况。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对综合性院校的钢琴集体教学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首先,分析一下钢琴集体课教学方式相对与传统“一对一”教学方式的优点。

第一,建立了新的师生关系。钢琴集体课不同与传统的“一对一”课堂组织形式,教师可以同时面对十几个学生,加强了教学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增大了师生间的感情交流机会,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处在积极的状态,注意力容易集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充分发挥能动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同样的教学时间里培养出更多的钢琴学习者。传统的“一对一”授课方式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技巧性强,适合培养高级专业演奏型人才,是专业音乐学院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在综合性音乐院校教学中,受到学生素质,学生人数,教学计划,师资力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显示出其授课面小,形式单一,容易造成重复讲授,效率不突出和师资数量匮乏的不利局面,有碍于学生的人才培养计划。

第二,节省授课时间,精练教学环节。在钢琴集体课教学中,教师在主机上的讲解,示范可使学生通过耳机和视频同时接受观摩到,不必像“一对一”授课那样重复相同的基本讲授。同时对乐曲中的难点,重点弹奏需注意的方面也可适当增加时间着重讲授,使学生加深印象。对于个别学生演奏中存在的问题及疑问,通过教师的点评讲解,使其他同学也得到了避免和注意,这样既突出解决了问题的针对性和代表性,又避免了重复讲授的时间浪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上,教师通过多个学生对同一乐曲的不同试奏处理的分析讲解,提高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力和判断力,做到准确把握乐曲的基本风格,大幅度降低练习中出现的错误,使课后练习达到预期效果。

第三,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形式是多样化的,在练习或回课过程中可让学生采用独奏,齐奏,连奏,轮奏等形式,在这些不同的演奏手法中,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协作,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鉴别能力,扬长避短,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公开的独奏,不仅是基本技能的展示,也是心理素质的一次考验。每一次独奏对学生来说都是一次小演出,有利于慢慢培养学生全神贯注,从容镇定,充满自信的自我心理调节和控制能力,有利于增强和锻炼学生的表演意识,为今后在不同环境和场合的演出,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再一方面,学生在相互观摩的过程中,形成对比,激发自己的上进心和荣誉感,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第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积极性。钢琴教学是一个不断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集体课上学生们出现的共同和不同的问题,通过教师的启发性提示,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师生达成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促使教师讲课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得到提升,从而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加系统和全面的钢琴知识与技能。

通过上述的比较分析不难看出,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形式的确是一种适合于综合性院校的教学模式,其多样化的课堂演奏形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迅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钢琴综合能力,是培养新世纪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有利教学模式。那么,如何来使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发挥出应有的长处,并更加优化的发展下去呢,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钢琴集体课有别于传统“一对一”授课方式的硬件条件表现为,它将数码钢琴,总控制台,摄像播放等现代先进科技设备引入了钢琴集体课的教学过程中,这就需要钢琴集体课教师不但要很好的掌握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更要熟练掌握新的教学设备及相应的新的教学手段。但是在这种新趋势下,仍然有一些教师止步不前,不去接触新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将“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套用到集体课中,使钢琴集体课演变成集体化的个别课,造成时间不够,针对性弱,效率低下等后果,而且极大浪费了教学资源,不利于集体课这种教学模式的发展。所以教师要主动利用这一教学平台,在此基础上多一些探索和创新,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使钢琴集体课发挥出更大的教学优势。

钢琴集体课相对于“一对一”的个别课来说,更具目的性,计划性和周密性,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钢琴集体课上怎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掌握过来,怎样使学生的活动随着教师的要求而转移,形成互动,达到师生共同分析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状态,是课堂效果成功的关键。教师除了要周密地安排和设计好每节课的教学过程和实施步骤外,更要注重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要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效果。

钢琴集体课应对学生实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坚决反对一刀切,否则容易造成“吃不饱”和“吃不消”两种学生,形成不良教学后果。这就要求教师事先根据整个年级学生的基础水平进行分班,例如分为快、慢班或快、中、慢班,使学生获得适合其自身程度的学习,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利于教师顺利进行教学活动,真正做到钢琴集体课上教师讲授和学生进度的一致性。

钢琴集体课是新形式下适应高校教学改革要求而采用的新的教学模式,在综合性院校师资力量匮乏,学生数量渐多的情况下,为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程教学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保障。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优化,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综合性院校的钢琴集体课这一教学模式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创新,促进我国钢琴教学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蕊.钢琴集体课优点浅析,教育与职业,2005,35.

[2] 张惠.高师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中国音乐教育,2005(5).

钢琴学习计划篇8

关键词:钢琴演奏;基本功;训练;优化

在当今开放式教育的背景下,钢琴教师要走近学生,尽量多与学生互动,着重了解学生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问题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完成基本功的训练。同时要改变教学方式,让乏味的课堂变的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及时纠正学生们演奏技术中的盲点,促使学生完美的演绎曲目,为听众带来一场听觉盛宴。

一、钢琴教学基本功训练的学生划分

每个学习钢琴的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经验阅历,所以他们对钢琴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异,基本功也参差不齐。一类是学习钢琴的专业生,他们的基本功比较扎实,对钢琴的理解也相对较深,可以演奏出一些比较难的曲子。这类学生比较好管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较高;第二类是学习一些与音乐有关专业的学生,他们对于钢琴的基本功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并不扎实,这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第一类的高;还有一类是与钢琴专业无关的学生,他们在钢琴面前完全是个新人,所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会很高。在钢琴教学中,难免会出现这三类的学生,所以教学的难度也会大大提升,制定的教学计划也有很大差异,学生之间的矛盾也是不可避免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分出这三类学生,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当然,不同类别的学生对于钢琴的认知程度也不相同。为了防止学生之间的矛盾,相互之间要分开进行教学,或者各自带上耳机进行不同钢琴曲的弹奏训练,学生之间互不干扰。教师则进行一对一的检查,给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集体式教学”可以有效降低“一对一教学”的高额成本,同时促进学生进步,使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

二、钢琴教学基本功训练的能力提升

学生能否弹奏出一首优秀的曲子,识谱能力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部分学生因为急于求成,对于识谱这项技能的学习并不是特别扎实,在演奏时总会出现一些无法避免的常识性错误,给教学增加了很大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每一个音符所代表的含义,让学生对每一个音符进行理解和消化,告诫学生不可急于求成,扎实的基础是成功的根本。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针对这些学生放慢教学速度,让学生慢慢提高自己的识谱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心态很重要,要心平气和地教学,引导学生找准每一个音在键盘上的位置,并快速找出下一个音的位置,这样在弹奏过程中才会有更好的体验。灵活的手指是演奏好钢琴的基础,教师要教导学生均匀发展每个手指,因为演奏过程中每个手指都有它的作用,手指的均衡与否直接决定着演奏的成败。不同的钢琴曲对技术的要求也不同,只有均衡提升每个手指才有可能弹出不同的曲子。因为受人本身因素的影响,二、三指常常会牵动四、五指,所以坚持不懈的训练才会在演奏中取得好的效果。不同的曲子所表达的情感不同,一首曲子中的情感表达同样重要。要把曲子中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娴熟的技术是不可缺少的,技术是演奏的基础之一,但是只一味地追求快速的弹奏缺少对音色以及情感的表达,弹奏出来的曲子也是不完美的。所以,对于触键方法也要尽可能地多的掌握,适当的触键方法能更好的帮助情感的表达,弹奏钢琴本身就是传达一种音乐情感。但是训练者训练时间不宜过长,乏味的训练只会使音乐灵感丧失。一个优秀的演奏师就是用音乐与观众产生共鸣。

三、钢琴教学基本功训练的教学方式

师生互动很重要,同时“填鸭式”教育已经不适合目前的教学形式,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育只会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教师要学会用一些新颖的方式把学生的思维带到课堂中来,比如影视作品中的钢琴曲教学或者了解学生们喜欢的钢琴曲教学。真正的钢琴曲是深入人心的,这与每个钢琴师不断地训练是息息相关的。关于触键可以选择可以先从锻炼手速开始,快速的摁一个键和慢速的摁一个键音色是不同的,训练乏味的时候可以尝试一些锻炼手速的电脑游戏也是不错的。关于音符的训练方法可以准备一些纸片,随机抽取并快速的说出音符所代表的含义。无论什么方法,在弹奏的时候都要用心,用心去感受作者每一个音符所表达的含义。总而言之,要想弹好钢琴,离不开不间断的训练,希望每个有理想、有志向的钢琴师都能克服这些枯燥的训练,吃得苦中苦,才可成为人上人。扎实的基础才是一切优美作品的基础所在。教师同学生都要戒骄戒躁,一同完成每一堂课程的教学。

作者:王晓蔚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钢琴学习计划篇9

【关键词】钢琴教学 教学问题 青年钢琴教师 教学能力培养

青年钢琴教师(特别是艺术院校的钢琴教师),大都经受了严格的训练与指导。他们大多毕业于国内外知名的音乐学院,其演奏技能值得肯定,教学方法亦各有千秋,甚至可以这样认为:这些青年钢琴教师自身的演奏技能和教学方法是他们成为职业钢琴教师的“独门绝技”之一。但优秀的钢琴演奏者并不完全等同于杰出的钢琴教育家,二者虽有联系却也有差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看到这样的例子:一位自身拥有高超演奏技能的钢琴教师,却不能培养出优秀的钢琴演奏人才。究其根本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1.学生自身的基础素质薄弱和学习能力欠佳;2.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和教学方式欠妥。那么,教师特别是教学经验尚浅的青年钢琴教师应当怎样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让教学走向良性循环?又应当如何为学生打好学习基础,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应当怎样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教学沟通,形成全面的教学互动?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遵循教学规律,把握教学进程

钢琴学习五年一小成,十年一大成,二十年问鼎技艺高峰,五十年才可能臻入钢琴艺术之化境。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想习得高超的钢琴演奏技艺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根据科学的指导,并进行持之以恒的刻苦训练,最终方能达成。而我们青年钢琴教师若想培养出优秀的钢琴演奏人才,亦必须遵循教学规律,把握教学进程,尤其应避免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钢琴演奏艺术技能性、思维性强,是技术和乐思高度结合的产物。有部分青年钢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从自身的教学想象出发,忽略了客观的教学规律,盲目地加快学习进度、压缩教学时间,出现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主观性教学。即“我想怎么教,就怎么教”,并不注重学生的实际理解力和接受力。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力不从心”的状态,而越是这样,青年钢琴教师则越急躁。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教学脱节,学生产生对钢琴或者对教师的抵触情绪,从而导致师生之间关系恶化,极大地阻碍了教学发展。

任何学科都有其教学规律,钢琴教学更是如此。教师应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要给学生讲清楚目前的实际状况是什么,应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要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或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判断和分析,并帮助学生一起解决在学习钢琴时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当学生在演奏过程中出现了失误,教师应当首先接受学生出现的错误,帮助学生改错的时候一定不能急躁。学生在初次出现失误的时候,教师应先要给学生阐述出现失误的原因,并对出现的错误进行系统性、规律性的指正与总结。让学生了解到出现失误的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让学生在失误之处以正确的方法多弹几次,多记几次,直到学生不再出现失误,将作品演练得得心应手为止。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安排和学生的作品完成质量一定要符合学生实际的演奏能力,绝不能够出现大规模式的“跃进”以及不切实际的苛求。在青年教师的钢琴教学中,偶尔会有这样不好的例子,如学生的实际程度虽然还在车尔尼练习曲OP.299左右,教师却一定要让学生去演奏李斯特的高级音乐会练习曲;或者第一周给学生布置了肖邦第一钢琴叙事曲,第二周就要求学生进行背谱弹奏。这种不符合客观教学规律、违反教学进程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欲速不达、欲求缺失。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等待、善于发现学生的变化。只要学生有点滴的进步,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对于每堂课的教学,教师要有系统性、针对性。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站在“摆事实,讲道理”的基础之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奏需要,进行客观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引导。例如,对学生演奏的肖邦夜曲进行演奏处理,要让学生明白为何要进行这样的处理。处理作品的音色、层次、风格、表现等实际演奏问题,不能以自我主观认识为主,而应该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演奏情况,对学生的演奏进行充分地讲解和指导说明。而对于教学的重点难点,一定要有针对性。每堂课突出两三个教学重点,就应适可而止,多了反而不好,会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所以,钢琴教学一定要有教学步骤。毕竟学生是在成长阶段,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达到教师的所有要求。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教授和引导。教师要时常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思考教学,设身处地为学生多做考量,摸清学生心理,遵循教学规律,把握教学进程。

二、注重因材施教,深挖学生潜力

因材施教,是钢琴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因材施教中的“材”指的就是学生的基础素质、技术条件、理解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而“教”指的是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照客观实际,充分发挥主观教学能动性,对学生进行辅导与教学。针对钢琴教学,教师应随时对学生进行短期的指导与考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制定授课计划,设计练琴方案以及计划预期达到的目标。

青年钢琴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歧视学生甚至打骂学生,因为这样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与创伤。歧视学生,就是阻碍教学。因材施教的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进行客观合理地划分,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对于程度较低、基础薄弱、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在日常的基础钢琴教学之外,更应做的就是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对于学生在学习与练琴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良心理,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疏导,要给学生做好思想工作,让学生接受心理治疗。针对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师一定要和学生一起探索,要找出适应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甚至化腐朽为神奇。而对于程度中等、基础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对一般的学生,钢琴教师的教学应以挖掘学生潜力为主。鼓励引导、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成长。这类学生的学习潜力其实也很大。因材施教中所注重的就是要让教师深挖学生的学习潜力。但仍需注意,一定不能操之过急。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是有限的,青年钢琴教师要在学生最大的接受能力限度上,对钢琴教学课程进行必要的拓展与延伸,不能今天还在学习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明日就跃进到了肖邦钢琴奏鸣曲的阶段。挖掘学生的潜力是要一步步进行的,总的来说就是要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让学生在钢琴学习的道路上不断成长,综合提高。再者,对于程度较高、基础较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而言,青年钢琴教师则应当采取启发式、探讨性的教学方式。这类学生基础扎实、天赋颇高,对于钢琴的演奏和艺术的认识有一定的自我见解。教师须避免“灌输式”“填鸭式”的钢琴教学,对于学生的演奏个性发展须因势利导,除了要正确演绎钢琴作品之外,还要切实符合学生自身的实际与发展。要让这类学生充分畅游在钢琴艺术的海洋里面,乐学钢琴、享受艺术。但也需要注意:这类学生虽是最为好教,但教师一定要在学生的人格塑造方面狠下功夫。钢琴教学和钢琴演奏,最直接有效的检验方法就是进行考试、参加比赛和开音乐会。有小部分获取奖项、摘取名次的好苗子、好学生,可能会出现骄傲自满、夜郎自大等不良情绪。这种不良心理因素极有可能摧毁一个处于上游的好学生。教师需要告诫学生永远从零做起、戒骄戒躁,力争在以后的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三、勤于教学反思,推进教学互动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起着教学向导、指引方向的作用;而学生则是教学的客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钢琴学习。教学反思不仅要求教师要对所教课程进行总结与思考,而且还要求教师带动学生一起进行对教学的反思,全面总结、相互配合,从而推进教学互动。

在现今的钢琴教学课程中,我们的青年钢琴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学生在演奏作品时的完成质量,以及对演奏作品的加工处理,而对于教学的反思这一重要环节,则略显不够重视。勤于教学反思,是青年钢琴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重要过程。每一堂钢琴课结束之后,作为钢琴教师本人,都应该对自己的授课内容进行评分。要时刻扪心自问:今天的所授课程,有哪些地方教得较好?又有哪些地方教得不足?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青年钢琴教师一定要多与自己的同行交流,多向专家请教,多倾听别人的不同观点。不要认为自己已在某国际或国内的知名钢琴比赛上获得过名次,就一定能够教授好钢琴。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危险的思想,教师自己的训练方法可能适合于自身的钢琴演奏,但这不足以证明:“适合于教师自身的训练方法就一定可以教好自己的学生”。教师在对自己教学反思的同时,也要带动学生一起多动脑筋,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必要的认知与反思。教师要深挖学生的内心思想,要知道学生的兴趣是什么,强项是什么,弱点是什么,不仅要在钢琴教学中发扬学生的优势与强项,还要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的缺陷与不足。在钢琴教学中,要把握好“扬长避短”与“对症下药”这一教学原则,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演奏强项,充分发挥学生的演奏能力,使学生萌发学习钢琴的兴趣。这样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爆发力,会令教师的教学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也要注意弥补学生的不足之处,要对其缺陷和不足进行专项训练,而不能只布置学生想弹奏的作品,要针对其不足,对症下药和给予专项练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奏技能“一分为二”地给学生布置不同的钢琴作品,让我们的学生既能够发挥其演奏优势,又能够弥补自身的演奏不足,从而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与综合进步。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与教师配合得更加紧密,更加有力地推进教学互动,并最终走向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结语

综上所述,钢琴教学是一个繁复的教学课程。如今,已进入21世纪,钢琴教学的方法与观念也应和以往有所不同。由于过去学习音乐艺术的人群相对较少,以往的钢琴教学是偏重于个体化的教学与训练。而在当今,我国已进入信息化社会,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学习钢琴的人数也日渐增加,这就要求我们的钢琴教师(尤其是青年钢琴教师)更要改进教学观念,适应教学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就是教学质量的转变。因此,这就要求钢琴教师不是仅以培养一两个优秀钢琴演奏人才或者教育人才为目的,而是要将整个钢琴教学的层次跃升到一个全新的台阶,以适应社会需要,为培养更多更好的音乐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苑丁.钢琴教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2]应诗真.钢琴教学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3]樊和心.钢琴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钢琴学习计划篇10

一、元认知理论的价值及意义分析

元认知(Metacognition)也被称为反省认知、监控认知、超认知、反审认知,等等,它主要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一种深入的分析与更深层次的了解。目前,元认知被认为应用于学习过程有助于全面提高经济学习效率,在元认知理论下,学习者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检验、评估和调整自己的认知活动。元认知理论并不是一个笼统的理论,一般认为其主要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即: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

元认知这一理论起源于上世界中后期,经过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元认知已经构建起了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目前我们所说的元认知理论可以主要从两方面的内容加以概括和分析:其一,有关认知的认知;其二,在认知的基础上进行调节。从有关于认知的这一角度来说,可以将人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认知当做是一个知识的实体,这个实体中主要包括了学习者的静态认知能力、动态认知活动及其他知识内容;从元认知的调节这一角来说,元认知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学习者需要不断对当前认知活动中的意识过程进行情感、认知方面的调节。在此基础之上,元认知可以被视为学习者认知活动的核心,对整体认知活动具有重要的促进、推动、调节等影响作用。

二、高校钢琴教育中应用元认知理论的必要性分析

相较于一些西方国家,我国的钢琴专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晚,很多教学理念仍需要向国外学习,但是由于教育形式的不同,很多先进的钢琴教育理念无法直接被应用于我国高校的钢琴教育过程中,影响了钢琴专业教育的整体效果。另一方面,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在钢琴专业教育方面的实践经验存在着明显的欠缺和不足,因此对很多教学理论不能够有效的总结和分析,而是仅仅局限于初步认知的层面,利用元认理论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师生双方对于钢琴教育理念的理解和消化,在此基础上,使我国高校的钢琴专业教育理论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和进步。

元认知理念在高校钢琴教育专业中的应用有助于使相关教育人员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当前的钢琴教育模式,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并积极的进行钢琴专业教学方法的转变。钢琴音乐的表现形式多样,既可以振奋、鼓舞人造以及内在灵魂的洗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学生接受钢琴专业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仅仅局限于学会如何弹钢琴,更重要的要帮助学生充分掌握钢琴演奏的技巧,在长期的钢琴练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加丰富的乐感体验,不断提高自身的钢琴素养。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钢琴教育过于理论化,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一般都是由教师进行示范,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这种教学方法很难确保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元认知理论下,钢琴教师可以充分的了解到这种教育方法的缺陷和不足,主动对常规教学模式进行改良和创新。无论在理论课堂还是在实践课程中,都将会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增强学生对于钢琴课程在情感方面的共鸣。同时,在元认知理论下,有助于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指导教学与学生自主探究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可以在钢琴课堂中营造一种开放教学的效果,师生教学地位得到转化有助于使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了解钢琴课程中存在的不足,也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到钢琴专业理论以及实际弹奏过程中存在的乐趣和魅力。

此外,元认知理论应用于高校钢琴教育专业,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师生双方对于钢琴音乐的情感理解,进一步提高其在钢琴教育缓解中的主观能动性。从钢琴教育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教师的元认知主要来源于其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就其他认知内容。在这种认知状态下,有些教师不能对其中的认知进行有效的总结和归纳,但是在系统的理论引导下,钢琴专业教师则能够依据自身教学经验制定契合学生特点的教学计划,并且在元认知理论的进一步指导下,教师将会对全面的教学计划进行细致的效果分析与评估,评估所得到的结果将会为接下来钢琴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全新的指导与依据,进一步提高钢琴教学计划的可行性与针对性。在不断反复循环的过程中,教师对于钢琴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将会得到持续的完善与发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其钢琴水平也将会得到持续的提升和进步。同时,在元认知理论的指导下,师生双方在提高钢琴机能与水平的同时,也将会深入了解到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同时制定针对性的钢琴教育或是学习方案,以提高钢琴专业技能。

三、元认知理论应用于高校钢琴专业的具体措施

首先,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理论的教育与讲解,提高学生对于元认知的认同感,主动将这一理念作为钢琴学习的核心。在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全面了解学生的主体差异性以及在认知规律方面存在的差异,以此为依据,为学生创设符合教学特点的外部认知条件,从而在师生双方之间形成一种相互联动的关系,以此实现对学生元认知的培养。

其次,在学生充分的了解元认知这一理论之后,需要促使学生合理的利用元认知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钢琴练习拓展与创作。高校阶段的钢琴教学是学生巩固基本功、扩充音乐知识面的好机会。因此,学生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个阶段内所能够利用到的任何能够进行钢琴练习和创作的资源,在元认知理论的指导下,学生对于钢琴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也会不断的增强,因此在元认知理论下,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优秀钢琴音乐作品的机会,从而启发他们的音乐思维,使学生形成自己的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