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课程十篇

时间:2023-03-29 22:26:13

钢琴课程

钢琴课程篇1

关键词:基础钢琴课程;教材;运用

“基础钢琴课”又被称为“钢琴集体课”,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普及提高以及高等学校大规模的扩大招生,尤其是综合高等学校音乐专业的学习群体已经开始面向大众层次人群的转变,师资资源的缺乏以及教学场地条件受限等,这些主观与客观变化因素势必会给传统“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带来新的挑战,基础钢琴课正是顺应这一改革变化发展而开设的课程。在基础钢琴课的教学中,作为钢琴专业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一些程度较浅的学生或者非主修钢琴专业而没有钢琴基础的学生。纵观钢琴集体课前沿的教学理念、不断潜心研究和探索“基础钢琴”课程的教学特点,革新其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当然,“基础钢琴”课程教材的改革与革新也是重要环节之一。目前,各所学校所采用的教材各式各样,有的是采用本校教研室老师针对本校学生特点的自编教材,有的则是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制定出选定教材的原则要求范围采纳其它相应的教材。总之,基础钢琴课在全国并没有使用材,每所院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多年教学的研究经验与实践,选择适合本专业学生特点的教材并有针对性较强的补充教材进行教学。笔者从事基础钢琴教学十余年,从使用教材的详细分析入手,权衡教材使用实际情况的利弊,对教材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展望以其为基础钢琴课的教学体系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一、教材的解析

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开设基础钢琴课至今将近十年,不论在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手段等方面在教师授课的实践中不断得到提高与进步,革新教学方法以及根据学生特点更新教材势在必行。到目前为止基础钢琴课更换了三套教材。

1、《钢琴基础教程》修订版教材

这套教材是按照教育部《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大纲(草案)》编排。自2003年第1版修订版出版后到目前为止还在采用其中的部分乐曲用于课堂教学中,修订版之后与之前的老版本相比较而言,涵盖范围更广泛、曲目内容更新鲜、特色更鲜明、进度更科学、注释更加准确。本套教材共四册,每学年一册,由浅入深,涵盖了练习曲、复调、奏鸣曲及乐曲四大门类的练习,对某些作品的体裁特点、作者的生平与创作特征以及弹奏方面的教学要求等进行了分类和简明扼要的注释。这套教材适用于有音乐理论基础的学生进行学习,从第一册开始,断奏、落滚、连奏几种弹奏方法的训练,配有相应熟悉旋律的乐曲,同时每首乐曲的后面附有歌词或者简明扼要的弹奏注释,尤其对乐曲的作者或者体裁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例如:莫扎特、格林卡、波尔卡、玛祖卡……在第一册学习的钢琴基本弹奏法基础上,从第二册开始,教材中列入了不同程度和进度的练习曲、奏鸣曲、复调和乐曲,直至第四册结束。

2、《钢琴普修教程》教材

这套教材是湖南省艺术教育委员会推荐用书,是湖南省各大高校的钢琴专家以及教授集体智慧的结晶。本套教材将教学法、基础训练、练习曲、乐曲(包括复调、中外乐曲等等)、钢琴配弹五个环节组成,其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明确,课题性较强,从而达到键盘演奏综合性的全方位进步。本教材的突出特点是,在编配曲目之外,将钢琴艺术发展史的历程以及相关理论知识增加进来,从而使学生不仅在弹奏之余,而且了解了钢琴艺术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对每个历史阶段中钢琴音乐风格的形成于特征,以及如何在演奏中良好的体现这些风格是很有作用和帮助的。例如:在第一单元中,第一部分明确本单元的课题是――非连音奏法,将钢琴弹奏的基本坐姿以及非连音奏法的理论层次讲解得很清晰。第二部分在弹奏曲目中,由基本练习、练习曲和乐曲组成。第三部分进行钢琴配弹训练,包括立体节奏等等。第四部分是钢琴艺术史的概述。由此可见,第一和第四部分属于理论层次的知识,而第二和第三部分属于实践层次的练习。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使本套教材在基础钢琴课堂中发挥它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

3、《钢琴必修教程》教材

这套教材是由上海师范大学钢琴教研室集体编写。其适用范围是针对全国普通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钢琴普修课而编排设计,共五册,每一册都由练习曲、复调、奏鸣曲、乐曲四大类的作品同时加进了视奏训练、即兴伴奏、四手联弹等几大板块交替进行。教材中每一单元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必弹曲目,包括练习曲和乐曲。第二部分是专项的节奏训练。第三部分是视奏训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情况来选择适合的板块来安排,乐曲选用的范围比较广泛,尤其添加的视奏训练,对于增强演奏者的识谱能力以及视谱速度有很大的帮助。在四手联弹部分,有利于增加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为今后的配器以及合奏课打下扎实的基础。

钢琴课程篇2

在课改前,钢琴课的教学内容以传统的钢琴专业基础教程为主,学生考试前要完成一定数量的钢琴练习曲和乐曲的弹奏。具体内容如:(1)一年级:完成拜厄钢琴基础教程第82课之前的练习曲;(2)二年级:完成拜厄钢琴基础教程第88课至车尔尼钢琴基础教程(作品599)第45课之前的练习曲;(3)三年级:完成车尔尼钢琴基础教程(作品599)第46课至第80课的练习曲;(4)四年级:完成车尔尼钢琴基础教程(作品599)第81课至车尔尼钢琴流畅练习曲(作品849)第14课的练习曲;(5)五年级:完成钢琴曲的弹奏。

二、钢琴课程改革的初步设想

在以往的钢琴课程学习中,一些学生对枯燥的钢琴练习曲不感兴趣,平时不练琴,临考前突击练习一首练习曲,考试时赌运气,侥幸通过考试。由于学生平时不按教学计划完成钢琴课作业,随着课程的加深,识谱越来越困难,学生无法形成继续学习钢琴所必须的前期积累和学习自信心,完成作业越来越力不从心,造成了学生“不识谱—不爱练琴—不爱上课”的不良后果。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际弹唱能力,督促学生练琴,及时完成钢琴课的学习内容,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逐步对钢琴课程内容进行如下调整:(1)一年级:完成拜厄钢琴基础教程第82课之前的练习曲;(2)二年级:完成拜厄钢琴基础教程第88课至车尔尼钢琴基础教程(作品599)第45课之前的练习曲;(3)三年级:完成车尔尼钢琴基础教程(作品599)第46课至第80课的练习曲;(4)四年级:儿歌弹唱20~30首。

三、在钢琴考试的过程中跟踪钢琴课程改革的效果

1.调整考试内容。

为了顺利实施钢琴课程改革的方案,保证良好的钢琴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钢琴考试内容进行如下调整:(1)将以往的考试“三抽一”调整为“九抽一”。(2)将以往的考试前两周公布考试内容调整为开学初公布考试内容———九首必弹的练习曲。考试时从九首练习曲中抽签确定考试曲目。

2.具体实施步骤。

(1)初步形成考试方案。(2)征求钢琴组任课教师建议。(3)完善钢琴考试方案。(4)再次将考试方案下发每一位钢琴课任课教师,征求建议。(5)综合每一位钢琴课任课教师的合理建议,向学生公布“钢琴课期末考试内容及要求”。(6)再次向学生确认并公布“钢琴课期末考试内容及要求”。附:钢琴课期末考试内容及要求。(1)考试内容:一至三年级学生弹奏练习曲九课抽一课考试;四年级学生弹奏儿歌边弹边唱,其中必弹儿歌一首,另外四首现场抽条弹唱一首。一年级上学期:拜尔:14、16、18、19、21、24、25、29、30一年级下学期:拜尔:46、48、55、57、60、78、80、81、82二年级上学期:拜尔:88、89、90、94、96、97、98、100、102二年级下学期:599:20、21、26、28、30、36、38、40、45三年级上学期:599:46、49、51、54、55、56、57、60、61三年级下学期:599:64、66、68、69、70、71、73、77、80四年级上学期:必弹儿歌:《数鸭子》;四抽一儿歌:《学做》、《找朋友》、《丢手绢》、《粉刷匠》。四年级下学期:必弹儿歌:《苏珊娜》;四抽一儿歌:《布娃娃弹琴》、《好妈妈》、《赛船》、《愉快的梦》。(2)超进度的学生按照849程度四抽一;299程度二抽一;740以上程度自选一首的要求参加钢琴考试。

3.严格考试要求

(1)学生进入考场考试需携带学生卡或身份证。严禁替别人考试和找别人替考,违犯者按校规处理。(2)学生抽条确定考试内容,严禁私自换条。(3)钢琴考试不及格,需要参加补考的学生,仍然按照期末考试的办法,九课抽一课确定补考的具体内容。

四、考试成绩分析

1.全校36个班级参加考试,及格率由上一个学期的68%上升到69%;及格率最高的年级是四年级:及格率80%,及格率最低的年级是三年级:及格率58%。

2.不及格的学生90%为0分;能弹奏考试曲目的学生多数都能达到及格标准。

3.不及格的学生主要集中在二年级和三年级。

4.缺考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四年级,这些缺考学生多数为平时不上课的学生。

5.全校钢琴课成绩不及格的学生主要集中在一~三年级的舞蹈班,其中一年三班27人,11人及格,及格率41%;二年三班29人,6人及格,及格率23%;三年六班27人,16人及格,及格率41%;估计与钢琴学习经验匮乏、练琴少、心理素质差、学习主动性差等因素有关。

6.替考现象基本杜绝,大部分学生主动出示身份证、学生卡。

7.钢琴课程改革方案实施后,学习和考试的课量增加了,难度加大了,学生不及格的人数没有增加。

8.钢琴考试各考场遵照学校的要求,考前检查学生的学生卡或身份证,防止学生替考,严明考试纪律,使学生感受到了学校严抓钢琴学风、严把考试关的决心和态度,有利于严谨学生今后的钢琴学习。

五、钢琴课程改革方案显示的积极效果

1.四年级学生的钢琴课内容由练习曲改为儿歌弹唱,使学生的学习任务与小学及幼儿园的业务要求紧密结合,增加了学生学习钢琴的动力和学习兴趣。

2.经过4个学期的坚持和努力,钢琴课严格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教学,钢琴考试各考场遵照学校的要求,考前检查学生的学生卡或身份证,防止学生替考,严明考试纪律,基本杜绝了替考现象。

3.坚持钢琴教学和考试的量的积累,使学生感受到了学校严抓钢琴学风、严把考试关的决心和态度,大部分学生开始调整学习钢琴的状态,逐步加强钢琴学习。

4.严格把好钢琴补考关,使学生放弃补考蒙混过关的想法。

六、今后需要思考的问题

1.有一部分学生上课态度好,学习认真,但接受钢琴课知识较慢,考场心理素质较差。考试成绩不理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2.调动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要从加强钢琴课学习指导入手,具体方法将逐步完善。

3.学前舞蹈专业的学生平时以舞蹈训练为主,钢琴学习的内容比照学前普通专业学生的学习内容降低要求,建议钢琴教学的授课形式采用集体授课的形式。

七、结语

钢琴课程篇3

【关键词】协作钢琴;课程体系;构建策略与方向

一、协作钢琴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和价值

从钢琴伴奏到钢琴艺术指导,最后转变为协作钢琴,这是一次重大的学术思想更新,“协作钢琴可以说是钢琴伴奏发展的产物,它与钢琴伴奏的发展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

(一)协作钢琴的发展情况

21世纪以来,我国钢琴水平逐渐与国际接轨,国内的合作钢琴专业尚处于萌芽阶段,属于一门交叉学科。近年来,“协作钢琴”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国内的传播,得到广泛接受,这得益于国内专业院校的大力推广。2013年,中国音乐学院举办了全国首届高等音乐院校的钢琴艺术指导学科发展论坛;第二年,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了“第一届中央音乐学院协作钢琴艺术节”;2017年末,笔者有幸受邀参加了星海音乐学院举办的首届由广东省音乐院校协作钢琴教学联盟策划的钢琴协作艺术节,这次的艺术节对广东省的协作钢琴专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力地推动着我国的协作钢琴事业进展。但是,在我国它没有发展到钢琴、管弦乐与声乐共同进行培养的阶段,所以还没有独立成为协作钢琴系。所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意识到,中国的钢琴发展将会从协作钢琴的这一新兴学科中获得继续发展的驱动力,国内各大音乐学院陆续积极组建协作钢琴专业,个别学院公派骨干教师到国外留学,为协作钢琴专业培养师资。在各方面的积极推动下,协作钢琴在中国开始蓬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术界开始重视协作钢琴的课题研究,与之相关的学术成果开始大量出现。更有高校的专业学者在实际的课程上设置了相关的培养计划。笔者根据留学经验、回国的工作情况以及舞台实践中发现,几乎所有音乐学院对本学科的课程设置和定位都大同小异,而综合性院校由于在课程安排上的制约与局限性,使得本学科主要停留在以声乐伴奏、器乐伴奏的弹奏实践为主体。由于我们学科建设上的不完善,相对应的课程安排不科学,有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对于工作岗位的要求还是会无所适从。

(二)协作钢琴的价值和意义

钢琴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能在与其他音乐表演形式的碰撞和融合中,丰富原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力,焕发出全新的音乐审美体验。无论是声乐演唱、器乐演奏,还是交响乐团或合唱团的音乐合唱,很多情况下都需要钢琴作为协作声部,因而协作钢琴成为音乐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钢琴与声乐的协作是音乐艺术形态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也最容易体现协作钢琴价值和重要性。钢琴声部的加入,与声乐声部构成一部完整立体的多声部的音乐作品。在排练过程中,协作钢琴演奏者还能以自身的音乐素养和审美鉴赏力对声乐作品进行音乐指导和处理。而在演唱时,钢琴与声乐作品的合作也是一种二度创作。协作钢琴者以自身的音乐理解能力、演奏能力和分析能力,和演唱者融合一体,使声乐表演发挥极致的艺术感染力。在器乐演奏中,协作钢琴则起到丰富音乐表现,烘托气氛,渲染意境,帮助准确表达作品情感的作用。每件乐器的发音方式与演奏方法都存在很大差异,只要协作钢琴者在弹奏时遵循各种乐器及其作品的特点,就能使协作钢琴的加入更好地凸显器乐演奏者的表演的魅力,达到融合平衡的演奏效果。在交响乐和合唱中,优秀的协作钢琴者能起到引导特定音乐情景,推动合唱声乐技巧的构建,帮助指挥家更好地对交响乐团或者合唱团进行指挥等重要作用。同样重要的是,即便是在日常排练中,协作钢琴者也能发挥协作、引导和衔接等指导作用,并起到推动艺术二度创作的辅助作用。此外,从学生的职业发展角度而言,协作钢琴的就业前景非常广泛,协作钢琴者可以选择的职业方向很多。毕业生不仅可以为大型音乐会的独奏家、歌唱家服务,还能在高校中担任教学岗位,为声乐、管弦乐、合唱团等提供教学服务,也可以为音乐类的课堂、比赛以及其他演出提供协作。他们更可以选择成为自由职业者,在社会中参与各种音乐活动的排练,比如演唱会、音乐会和合唱团等。

二、综合性高校协作钢琴课程的构建策略

协作钢琴作为综合技术学科,具有多技能、多维度的特点,对于器乐演奏和声乐演唱来说是辅助教学课程,而对于钢琴专业学生来说,则是一项重要的技能。之前有学者指出,“钢琴作为一件长于和声的多声部乐器,如何合理运用演奏技巧发挥其所长,与不同音区、不同色彩的乐器融合在一起才是二重合作中钢琴演奏者需要研究的方向”[2]。因而,我们应该把它发展成为钢琴专业学生本科阶段的必修课程,使学生参与实践、累积经验,培养自身在指挥、排练、合奏等多方面的能力,成为优秀的协作钢琴专业人才。协作钢琴最初以独立学科的形式出现在1947年的美国加州大学,他们设立了这样的一个专业,经过多年来不断发展与完善,协作钢琴专业已经遍及美国音乐教育领域,大多数高校设立了此专业。虽然在我国的专业音乐学院已经建立了专业的培训体系,但是综合性高校在这一学科的设立与研究上起步比较晚,相关的学术研究也不富足,若要实现协作钢琴的长期发展,专业型人才是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时应不断地拓宽相关的声乐(器乐)知识,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成为更优秀的协作钢琴人才。以国内、外协作钢琴发展较前沿的院校的本科类课程作为参考,综合性高校的协作钢琴专业可以开设室内乐、合唱排练、艺术歌曲、外国语言发音课(德、意、俄语言)、移调、和声几大类课程。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的教学环境,还可开设作品风格、创作背景、音乐史与和声构成等方面的相关学科知识,同时保证协作钢琴课程体系的有效开展和实际应用,实行舞台实践、琴房教学齐行,在每学期里,增加学期音乐会,并且把考试作为课程的实践环节,协作钢琴的课程构建最终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主体。首先,我们应明确一个合理的课程培养目标,那就是让学生成为高技能、高素质的综合型音乐指导人才。这样才能着眼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发展和就业前景,进而落实有效的课程设置方案。其次,夯实专业基础课程。一方面,要侧重钢琴专业演奏技巧的训练及教学。对于协作钢琴专业的学生,坚实过硬的钢琴独奏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教学中依然要夯实钢琴技巧。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像总谱法课和音乐欣赏课这样的基础课,可以将其设为协作钢琴学生的必修课,以发展学生对总谱的阅读理解和取舍整合能力,以及学会分析作品的能力。协作钢琴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理解作品的背景及风格特征,进而分析理解作品并表达该作品的音乐情感的音乐素养。再次,拓展相关专业课程。应针对协作钢琴学生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以促进学生掌握协作钢琴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要点。在课程构建时,需要综合考虑本校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以及声乐、器乐等专业所包含与协作钢琴相关的门类和方向。这样就能促进学生综合音乐表现能力并为未来的协作演奏中的交流和指导打好专业基础。最后,设置实践课程强化技能。在课程中引进实践课时是非常有必要的。实践课时是学生走上舞台前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尽量将实践课设计得接近舞台实践,并且及时对学生的演奏进行指导与纠正,引导学生培养临场心理情绪控制能力、合作能力和舞台表现能力。

三、综合性高校协作钢琴课程的构建方向

协作钢琴源自西方,在欧美国家已经发展成熟,拥有广阔的应用市场。要在国内继续推动协作钢琴的发展,我们可以结合近年来中国音乐事业发展的现实情况,把握其发展趋势,借鉴协作钢琴在欧美国家的发展经验,顺应国内的音乐文化发展,将其赋予中国特色的文化特征,借力我国的学科建设,寻找合理的课程培养方向,进行优质的课程建设。

(一)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提升音乐素养

作为一种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协作钢琴对学生有着极高的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钢琴演奏技巧的基础上,还要通晓演奏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元素、音乐内涵,并了解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语境。做到以上几点,学生才有可能准确地通过和弦结构,演绎音乐作品的艺术形态。学生在演奏过程中要学会从其合作者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出发,做到各个声部相互融合。比如,钢琴与管弦乐协作时,需要演奏出其中的差异性;在与声乐协作时也存在着民族性、美声的弹奏等差异。学生只有掌握不同协作者的特点,运用好自己的钢琴弹奏技巧与和声织体知识,才能操纵自如,把作品诠释得淋漓尽致。因此,在综合性高校里,设置钢琴协作课程非常重要,可以使得钢琴专业学生得到交叉性的专业培训从而提升自我的弹奏综合能力。这样就可以解决钢琴教学中因教学观念相对落后,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教学形式僵化[3]所导致的学生综合能力普遍低下的弊病。因此,在具备师资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做到全面、系统、科学、综合进行课程设置,课程应该有目标有计划,包括声乐类、器乐类、交响乐的相关课程,使学生在课程体系内就能学习到协作钢琴专业所要求的知识技能,提高自身音乐素养。

(二)完善协作钢琴教学的舞台实践

舞台实践教学对于培养音乐表演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钢琴表演专业的科学发展,更加离不开舞台实践教学,这是高校音乐专业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舞台上的艺术实践,能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审美教育,有机会将在课堂上掌握的钢琴理论知识和技巧融会贯通,促进协作钢琴的课程学习。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协作钢琴的教学资源对原有的教学大纲进行补充,综合声乐、室内乐、指挥和双钢琴等教学资源,打造出一个交叉互补的新型实践模式。这样就能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走上舞台,与器乐、声乐等专业进行协作钢琴的综合舞台实践。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充分调动综合高校自身的资源,为学生们尽可能提供更多艺术指导实践的机会。比如,把舞台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让学生和相关的声乐器乐等专业生一同参与各种校园音乐文化活动。教师还可以积极利用和构建一些校外教学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校学习知识技能之后,真正走出校门,面对真实的舞台表演活动。舞台实践是协作钢琴课程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是学生快速提高能力的捷径。学生在舞台上能够将平时专业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得以展现,并且在大量的实践中实现持续提升,还能和其他专业的演奏演唱者提高合作的默契,锤炼现场表演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三)协作钢琴课程设置应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协作钢琴不能被直接理解为钢琴伴奏,协作钢琴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如下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钢琴演奏的技术、音乐史、曲式分析和和声等。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在文学、美学、音乐剧等方面积累一定的艺术底蕴,这样才能更深入地掌握和分析音乐作品。在部分发达国家,协作钢琴发展比较成熟,分类也很细致,比如,与声乐合作,就产生了声乐艺术指导,学科的进一步分类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在我国,到了研究生阶段才会有协作钢琴的各个方向的区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于“应用型”“复合性”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音乐学科分工越来越细化,钢琴协作人才将会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大有作为。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衷心希望越来越多的钢琴专业生能走上协作钢琴的道路,在新的领域里为中国钢琴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添砖加瓦。协作钢琴在国外起步早,它的专业课程设置已经趋向成熟完善,在国内的师资雄厚的专业音乐院校里,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在综合性大学里进行协作钢琴的学科建设,则面临师资薄弱和课程体系难以完善等问题。但是我们不能等所有条件具备了才开始这项工作,可以立足于社会对于钢琴人才的需求变化,根据本校目前具备的教学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协作钢琴教学、加强和其他院校的交流合作,利用好高校共享资源,不断推动协作钢琴在本校的学科建设。

四、结语

协作钢琴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在我国音乐艺术的各个领域遍地开花,综合性高校的钢琴专业应该与时俱进,正视自身的不足,面向社会和市场需求,着眼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协作钢琴的舞台实践环节,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构建符合本校发展的协作钢琴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范文慈.谈协作钢琴的历史与发展[J].钢琴艺术,2018,(09):29-31.

[2]聂晶.钢琴与管弦乐器二重奏中协作钢琴演奏的差异性[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7,(03):154-164.

钢琴课程篇4

关键词:高职高专 钢琴课程 培养目标结构

众所周知,高职高专阶段钢琴课程有着其内在培养目标结构,即于培养总目标之中合理把控各个子目标或者是不同学段目标,而各个子目标以及不同学段目标间则具备一定的内在关联性。我国在《普通高等院校音乐学课程专业指导意见》中曾明确地提出钢琴课程应该是将歌曲弹配伴奏以及自弹自唱和相应的基础教学作为重要教学目标,而建立在上述三项内容基础之上的教学目标深刻展现出学生能够达到的钢琴课程实际培养目标结构的具体要求和程度。

一、处理好弹配伴奏与基础钢琴教学两者间培养目标的实际关系

钢琴课程实际培养目标属于各个高职高专学校的重要工作内容,众多的高职高专学校也会据此培养目标对日常钢琴教学予以良好的控制以及调整。但无论是以往还是现今,针对钢琴课程实际培养目标,不同学校、教师有着不同的见解。如过度重视某一方面实际培养而轻视其他方面培养等,该种状况下也就促使钢琴课程实际培养目标有着倾向性的结构特点。该种结构上的倾向重点表现在基础钢琴教学和弹配伴奏之上,即过度重视基础性钢琴教学,而往往忽略钢琴方面的弹配伴奏教学。简单来讲,就是当前高职高专学校钢琴专业学生教师对于基础钢琴弹奏技巧较为重视,认为掌握高深的弹奏技巧才能够成为优秀的钢琴人才,于是就出现了众多的学生花费大量时间进行难曲攻克的现象。而对于这样的过度重视基础钢琴弹奏的教师以及学生,不仅教师无法实现钢琴人才的培养,而且学生也会走上钢琴学习的歧路。因为这些掌握了较多或者是较为高深的钢琴弹奏技能的学生通常不会自配钢琴曲,哪怕是一首简单的儿歌。可以说,这些学生如果真正地走进社会必然会处处碰壁。因为钢琴技能本身通过长期训练就能够掌握,但是如果不具备歌曲自配曲调能力,也只能算是会弹钢琴的机器人而已。而社会的不断发展不缺会弹钢琴的机器人,而是缺少具备创新创作自配歌曲能力的钢琴人才。由此可见,高职高专阶段钢琴课程方面培养目标应该处理好弹配伴奏和基础钢琴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师更应该培养具备较强钢琴弹配伴奏能力的人才。

二、处理好边唱边弹与基础钢琴教学两者间培养目标的实际比重

边唱边这种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了能够促使学生在走进社会时能够充分地满足社会实际岗位需求。如学生走进幼儿园或者是小学,边唱边弹的能力都必不可少。而当前众多高职高专学校钢琴课程却并不关注学生边唱边弹方面能力的培养,仅仅是强调基础钢琴教学,有意拉大两者之间的教学比重。如基础钢琴教学占比达到了85%以上,而边唱边弹方面教学则仅仅占到了10%左右,较大的教学比重差距的存在就会促使学生欠缺边唱边弹的能力。很多学生学习了两三年的钢琴基础知识,但是让其边弹钢琴边演唱钢琴曲目却表现为唱跟不上弹,或者唱的时候断断续续,而这样的学生又如何能够称之为优秀的钢琴人才?或者仅仅可以形容为“会弹钢琴的哑巴”。其实我国高职高专阶段对于钢琴人才的培养重在学生能够将学到的技能知识有效应用在实践之中,而如果一个学生通过多年钢琴学习之后既不会自配曲调,更不会边弹边唱,那么多年的学习又如何能真正帮助其适应社会呢?对此高职高专阶段钢琴课程就需要处理好边唱边弹和基础钢琴教学两者间培养目标的实际比重,将基础钢琴教学和相应边唱边弹划分均等教学比重,各占到50%,这样的教学比重更为科学。

三、结语

综上分析可知,走进新时期之后,教育教学的发展成为了我国增强国力的根本,因为人才培养有利于我国人才兴国战略的目标实现。而针对高职高专阶段钢琴课程来说,要想培养出优秀的钢琴人才,就需要对该课程培养目标予以调整以及更新,即处理好弹配伴奏以及基础教学两者培养目标关系,处理好边弹边唱与基础教学两者培养目标的实际比重等。本文将高职高专阶段钢琴课程方面培养目标作为研究核心,期望为关于钢琴教学目标方面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依据,更旨在为高职高专未来优化发展钢琴教学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杨胜慧,何燕.高职高专钢琴课程教材的建设的探索[J].大众文艺,2011(01).

[2]卢婷婷.高职高专音乐专业钢琴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思考[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4).

钢琴课程篇5

钢琴音乐最早源于西方,而今在我国遍地开花。我国的钢琴教育也一直呈蓬勃之势迅猛发展,钢琴音乐教育在整个社会音乐教育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钢琴课程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音乐教学,其触及的是我们中华民族音乐体系的根本核心之处。本文首先论述了茶文化音乐教育钢琴课程的特征,分析了茶文化音乐教育钢琴课程文化在建构中所陷入的误区,并据此提出了具体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茶文化;音乐教育;钢琴课程;文化建构

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文化理念与艺术触角傲立于传统文化之林。然而,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昔日辉煌的茶文化在时间之风的呼啸中,被渐吹渐远。而钢琴作为一种文化传承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因此,将日渐没落的茶文化与钢琴音乐教育相结合不仅对茶文化的弘扬大有裨益,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重塑钢琴音乐教育的文化结构。

1中国茶文化音乐教育钢琴课程的特征分析

1.1人文性

音乐是人类艺术的灵魂,而艺术也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钢琴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语言,凝结着人类智慧的结晶,无论是创作还是表演都具有极大的爆发力。每一首钢琴乐曲在创作之初就饱含着作者的情感与思绪,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人文状况。我国茶文化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主要以茶文化为主题,通过钢琴这一媒介,对茶文化进行宣传与弘扬。我国茶文化作为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集大成于一体,形成了现今兼容并包、含蓄内敛的文化,其人文属性是不言而喻的。茶文化与钢琴音乐教育相结合的实质是特色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相结合,而其人文属性也在循序渐进中被演绎出来。

1.2传承性

我国是茶文化的摇篮,承载着千年文化历史积淀,是茶事活动灿烂的文化瑰宝,历经千年而未衰。而钢琴在音乐的传播过程中扮演着“传播介质”的作用,音乐艺术通过动听美妙的钢琴演奏而得以表现,为人所熟悉。茶文化钢琴音乐则是以钢琴为载体,通过音乐教育来传递茶文化内涵,将茶文化中的基本要义、精神实质以及文化精髓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而受众者一旦接受了这种文化艺术熏陶,就会在潜移默化中主动承担起茶文化的传承重任,以演奏的方式向家人、朋友以及公众阐释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因而,钢琴成为了茶文化音乐的传承工具,而茶文化也在无形中被认可和传播。

1.3艺术性

“音乐是艺术的核心组成部分”,节奏韵律、旋律调式、音色力度都是钢琴音乐的艺术表现手法。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所包孕的文化艺术特色也异常鲜明,尤其是清丽自然的茶乐所传达出的艺术情感更是厚重而深远。而茶文化钢琴音乐课程则是将茶文化的艺术性融合到钢琴音乐中,传统古朴的茶文化艺术被寄寓到现代艺术中,茶文化的人文之美在钢琴的动情演绎中被倾诉的淋漓尽致。茶文化的本体在一串串音乐符号中被具体形象化,其情感思想也逐渐为人所知,而学生在聆听与欣赏中也收获了茶文化钢琴音乐的独特审美情趣,从而加深了其对茶文化知识的了解,并塑造了其钢琴音乐艺术品位,提升了其钢琴艺术的创造能力。

2中国茶文化音乐教育钢琴课程的文化阐释与建构的误区

2.1茶文化内涵的缺失

茶文化是在我们中华五千年文化土壤中萌发而来的,其浓缩了我们传统文化艺术的精粹,积淀了文化思想内涵,囊括了哲学道德体系,阐释了为人处世准则。对我们而言,这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但是,茶文化被注入到钢琴音乐教育中时,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却被忽视。一方面,钢琴音乐教师在演奏茶乐时,所选用的曲目过于简单,不能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文化意蕴,甚至湮没了茶文化的人文气息。由于钢琴教师自身茶文化知识的匮乏,导致其对于茶文化钢琴音乐的理解与诠释也出现了偏差。另一方面,茶文化乐曲大多带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其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演奏失误,其鲜明的地方色彩形象被掩盖,也进一步削弱了茶文化钢琴音乐的文化属性。

2.2课程教学脱离实际

茶文化钢琴音乐是我国茶文化语言形式的一种,其作为一张新面孔第一次引入到钢琴音乐教学中,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都或多或少地与实际不相符合。就教学方法来看,钢琴作为西方现代音乐的重要表达方式,教学过程中所沿用的教学方式也大都来自于西方,而对于茶文化钢琴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亦是如此。西方钢琴音乐的授课方式,并不能将我国茶文化的艺术价值阐述得淋漓尽致。因此,传统茶文化音乐教学在钢琴课堂中显得“不伦不类”。就教学内容而言,茶文化包孕着浓厚的地方色彩,部分茶文化音乐中的曲调与韵律取自于不同地区的方言,因而,茶文化钢琴音乐在无形中打上了地方色彩的烙印。但是,教师对此并未事先深入研究,在教学中也只是将其一带而过,使得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离,最终导致茶文化钢琴音乐特色的光芒被蒙蔽。

2.3考核评价体系功利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钢琴音乐教育从贵族的神坛中走出来,步入了平民文化教育的生活圈,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钢琴音乐教育的浪潮。然而,随着钢琴音乐教育的普及,其却因考核评价体系而沾染了世俗气,变得愈发功利化,茶文化钢琴音乐教育也无法从此泥潭中走出来。大多数人接受钢琴音乐教育并不是为了所谓的艺术熏陶,其学习茶文化钢琴音乐也是通过“考级”增加日后升学考试的竞争优势。因而,茶文化钢琴音乐的文化艺术价值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中被埋葬,“实用主义”思潮影响下的钢琴音乐教育成了高考加分利器,而不再是高雅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物质化的社会里,茶文化钢琴音乐艺术因畸形的考核评级体系沦落为大学的“敲门砖”。

3中国茶文化音乐教育钢琴课程的文化阐释与构建之路

3.1深入移植茶文化内涵

我国作为茶文化的故乡,其历史文化底蕴博大精深,知识体系庞大复杂,一言一行均难以蔽之。因此,茶文化钢琴音乐应该以茶文化内涵的表达为主,通过钢琴课程探究隐含其中的茶文化内涵。钢琴音乐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以茶文化音乐为着手点,深入探究茶文化的具体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茶文化钢琴音乐教学体系。其次,教师也应该主动积极地与茶文化专家学者加强交流与探讨,尤其是在茶歌茶戏茶乐这些方面,并以独特的视角将其展现出来,从而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茶文化音乐的感知度。再者,在茶文化钢琴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改进教学方式,结合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全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于茶文化钢琴音乐的兴趣,使其在润物无声的动人旋律中感受我国茶文化的异样情怀。

3.2培养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

由于钢琴音乐教育日趋功利化,学生的音乐素养却在盲目考级中被忽视。大部分学生都缺乏基本的音乐文化素质,其对于茶文化钢琴音乐的认知也陷入了狭隘视角之中。因此,重新塑造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当前茶文化钢琴音乐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步。毕竟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夯实了音乐理论基础,学生对于茶文化钢琴音乐的理解才会更深刻。所以,学生应该不断加强自身音乐素质的修炼,以基础的音乐理论课程作为切入点,以茶文化音乐的演奏为中心,逐步培养其富于创造性的音乐精神。同时,也应该着力提高学生对于茶文化钢琴音乐的鉴赏水平。从聆听、欣赏与评价以及感触等角度对其进行全方位指导训练,最终促进其整体音乐素质的提高。

3.3构建多元化钢琴课程体系

茶文化音乐被注入到钢琴音乐教学中,犹如一阵清风吹皱平静的湖面,荡起层层涟漪。茶文化音乐作为茶文化的艺术表达手法,对于钢琴音乐教育而言具有难以言说的推动作用。然而,目前茶文化钢琴音乐教学手段单调死板,茶文化钢琴音乐教学内容沉寂枯燥。因此,多元化的茶文化钢琴音乐课程体系亟待建立,以促进其音乐艺术价值的充分发挥。教学手段上,教师应该积极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优秀的教学方法,借鉴西方钢琴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结合我国茶文化音乐的特点,对其进行创新性发挥,以促进茶文化钢琴音乐教学方式的完善,从而提高学生对茶文化钢琴音乐的兴趣。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茶文化钢琴音乐的特点,在掌握了茶文化音乐的精髓实质后,对其内容进行推陈出新式地简化,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茶文化音乐的民族特色表演,以加深学生对茶文化钢琴音乐色元素的理解。

3.4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意愿

高考制度改革后,钢琴音乐教育成了应试教育的工具,学生则成了牺牲品。为了增加高考砝码,很多人从幼儿时期便进行钢琴音乐教育,童年的玩乐时间里充斥着无止境的钢琴课程以及不曾间断的考级,因而学生对于钢琴音乐的真正欲望被消耗殆尽,更遑论茶文化钢琴音乐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了。因此,以钢琴音乐教育进行茶文化传承时,应该尊重学生个人的意愿,从其自身本体意识出发,而不是使其在被动中痛苦地感知茶文化钢琴音乐教育。在茶文化钢琴音乐教育中根据学生特点对其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将演奏与讲解相结合,使其在演奏中领悟茶文化钢琴音乐的美妙,使其在讲解中构建茶文化钢琴音乐整体框架结构。

总之,茶文化钢琴音乐作为一种相对一种精深的传统艺术,其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地探索才能真正将茶文化钢琴音乐的艺术价值演绎到极致。

作者:杨雅茗 单位: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林红.试析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改革中的文化价值取向[J].美与时代(下).2010(11):69-70.

[2]梁鲲.中国钢琴作品在教学及舞台艺术实践中的本真演奏与文化认同[J].中国音乐(季刊).2012(3):217-218.

[3]周民;周萍.音乐人类学视域下的高校钢琴教育的文化性[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技版).2013(3):137-138.

钢琴课程篇6

[关键词]钢琴基础课程;思政教育;元素;发掘策略

当前我国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之中,已经出现诸多问题,如质量低下、效率难以保证等,因此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必须对此有所重视,然后积极寻找思政教育的新途径,从而使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真正得以实现。钢琴基础课程在我国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内部已经开设,并且受到学生的欢迎,因此可以在钢琴的基础课程内部挖掘思政教育的相关元素,以促进全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一、当前思政课程开展相关现状

(一)学生朝着个性化与观念多元化方向发展

当前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我国步入信息时代以后,互联网已经在我国人民群众之中得到普及,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十分迅速,每个人都可以运用智能手机去了解世界的变化,因此我国中职和高职院校的学生也产生了多元化思想,产生了非常强烈的个性,简单的说教已经不能对学生产生有效的作用。中职和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认同态度,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也比较强,但是依旧有一小部分学生被实用主义等观念左右,在理想信念、政治意识、国家观念上有时存在两面性的现象。例如,很多中职和高职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很少会提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对此持有尊敬态度;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强烈的国家观念,但是在一些特殊事件发生后,积极支持国家;平时的生活很容易被享乐主义的思想支配,但是在遇到弱势群体的时候,依旧能够给予一定的帮助。

(二)缺乏应有的抗挫折能力

当前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大幅度提升,使得中职和高职学生的成长过程比较顺利,有时候遇到事情也会被父母“包办”,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情况很少,因此缺乏强大的抗压能力和面对挫折的处理能力。一部分中职和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着“唯我独尊”的错误思想,经常会产生自负心理,但是在遇到挫折后很容易灰心丧气,并且抵触难以理解的或者自身不能认同的事物,传统的说教模式已经不能对其产生有效帮助。

(三)思政教育与现实出现脱节

当前我国一些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依旧停留在“过去式”中,并且出现了“三多”以及“三少”的不良情况。首先,方法单一说教多,与现实生活结合少。一部分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经常引用固有观点或者教材内容,无法全面地对某些事情进行恰当阐述,甚至有时候会因为解释不当而产生反作用,没有理解“学术无、讲授有规则”的含义,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其次,单向灌输多,双向交流少。思想政治教育当前依旧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被动情况,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满堂灌”,很难与教师进行双向互动,久而久之会打消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

二、钢琴基础课程之中思政教育元素的价值

在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之中开设钢琴基础教学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演奏技巧和水平,是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音乐课程的一个重点。钢琴教学的价值体现在能够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进行有效培养,使学生能够在钢琴学习中形成过硬的专业水平,并且养成持久的学习能力,对适合自身学习的相关方式进行探索。不仅如此,在学习钢琴基础课程的过程中,学生的意志也能够得到磨炼,从而提升自身的自制能力。无论是中职院校的学生还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最终都会结束校园内的学习活动,在毕业以后走入社会,但是步入社会并不代表学习过程到此为止,而是打开了新的学门。钢琴教学能够使学生在脱离学校的教育以后,依然能够进行自我学习活动,从而使终身学习的信心得以树立,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在钢琴基础课程内部进行发掘,可以将课程作为根基,提升中职和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正确的“三观”导向,从而使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真正做到有机结合。

三、发掘钢琴基础课程之中思政教育元素的策略

(一)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德育建设应当将学生作为主体,从而帮助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主动参与钢琴教学的感知和思考去寻求答案,帮助学生不断发展创造性思维,真正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对钢琴基础课程的教师而言,应当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在课程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发掘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元素,对学生进行主动培养。通过钢琴教学德育模式把钢琴教育与思政背景下的德育相结合,首先,应当突破钢琴这一专业技能的局限性。其次,应当将钢琴基础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利用思想政治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深化教育。在进行钢琴的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着眼于全体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应当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以及音乐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在学习之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例如,钢琴教师在讲授《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钢琴曲的时候,应当明确该曲子中所表现出的、作者自身所拥有的强烈爱国之心,然后引导学生对该曲子进行鉴赏。在鉴赏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对曲调中洋溢的对自由与和平的渴望之情,以及不知道能够何时获取自由的悲愤之情进行理解和感悟,从而体会作者的家国情怀,意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现在的人们不应当放弃继续奋斗的决心。在鉴赏结束以后,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被发掘,学生也获得了一次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

(二)不断提升钢琴教师的综合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着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没有强烈的兴趣进行驱动,学生不可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学习钢琴基础课程的时候,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时刻保持初心,利用自身的求知欲作为驱动力量,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构建出清晰的知识框架。要想在钢琴基础课程之中发掘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元素,钢琴教师应当积极行动起来,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核心位置,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与学生一同进行音乐探索。钢琴教育要想真正获得预期成果,发掘出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开展过程中,钢琴教师应当将思想感情融入其中,同时对全体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予以关注,让学生的内心与钢琴基础课程进行对接,然后在接下来的钢琴基础课程教学活动之中,逐渐降低对学生的外部控制与影响程度,促进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最终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利用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实践创新

作为一种乐器,钢琴需要通过演奏来诠释音乐,因此对钢琴演奏者和乐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对钢琴的弹奏,也是对音乐进行高层次阐释的活动。因此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应当为学生提供质量更好的钢琴,以及提供钢琴学习相应的环境。例如在课余时间,钢琴教师可以与学校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在校园内组织“红色歌曲伴我行”主题钢琴演奏比赛,让想参赛的学生自由选择一首红色歌曲进行钢琴演奏,教师作为评委,对学生的演奏技巧、思想感情等多个角度开展评价。在比赛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到钢琴演奏相关的知识,钢琴课程中的思政教育相关元素也被发掘出来。

四、结论

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的思想构建方面,还体现在强调了人作为认识主体在学习中的能动作用。现阶段我国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内部已经开始重视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教育相结合,而钢琴基础课程由于拥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能够在其中发掘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元素,避免了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师“单兵作战”、难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消极局面,从而真正通过钢琴基础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中职和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杏梅,戴倩雯,周杰亮.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现状及其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40):31-32.

[2]黄细英.幼专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思政路径探析[J].中国文艺家,2020(8):52-54.

[3]窦瑾.钢琴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元素发掘路径与教学实践研究:以桑桐《在那遥远的地方》为例[J].中国文艺家,2020(1):232.

[4]周颖,魏娟娟.课程思政在钢琴教学中的改革应用路径[J].大众文艺,2020(19):199-200.

钢琴课程篇7

当前,素质教育已经在全国各地普及开来。在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好钢琴弹奏的技能是未来成为一名合格幼儿教师的关键。如何在短时间内使得学前教育的学生掌握钢琴演奏的技能,培养专业型幼儿教师,对于学前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1 学前教育钢琴课教学现状

作为一项重要的技能,钢琴教学在学前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当前我国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生音乐基础弱

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普遍不高,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根本未接触过专业的音乐教育,零起点学生比较多,对于钢琴来说更是如此。一些同学虽然有简单的音乐基础,但但由于中断了学习,使得技能基本淡忘。这就导致学生的音乐素养比较低,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也比较的欠缺[1]。

1.2 钢琴练习时间较短

对于学前教育学生来说,钢琴是必修课。由于幼儿教师需要掌握多方面的技能,钢琴只是其中的一项,众多的课程使得学生无法抽出更多的时间用在钢琴的练习上。

1.3 学生学习积极性低

大多数学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是为了能够在毕业后找到好的工作,并非是出于对音乐的兴趣而来学习的。另外,由于大学生都已经成年,接受新事物的速度相对慢了许多,手指的灵活性也不高。对于钢琴这种技术性比较强的学科来说,更是有抵触心理。由于态度不积极,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差[2]。

1.4 缺乏较高的自信心

学前教育的学生都是大学生,已经超过了学习钢琴的最佳年龄。由于骨关节都已经定型,手指已经不是那么灵活,再加上识谱比较慢,心理素质比较差等各种原因,导致学生缺乏学好的自信心。

2 学前教育进行钢琴教育的必要性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就必须掌握多种技能,努力的锤炼自己。掌握好钢琴弹奏技能,对于学前教育学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有利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学生在学习钢琴基础知识以及弹奏的时候,会接触到大量的音乐基本知识,同时也能接触到许多优秀的世界名曲。在演奏的时候,能够对作品的旋律、调性以及结构进行分析,从而能够更好的提升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力,不知不觉中音乐素养就会慢慢的得到提升。

2.2 有利于记忆能力的提升

在钢琴演奏中,记忆力非常重要。在平时的训练中,通过一点点的读谱,许多元素都已经进入了脑子里,时间长了就会淡忘,但下次再看时,又会出浮现在脑子里。经过这样反复的训练,记忆力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2.3 有利于即兴伴奏的学习

即兴伴奏是钢琴弹奏的延伸,因此,良好的钢琴弹奏能力是进行即兴伴奏的基础。在基础阶段,通过对音节、和弦以及练习曲的学习和弹奏,可以积累一定的伴奏音类型以及伴奏织体,这样就为即兴伴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强化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的主要举措

针对当前我国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的现状,现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改革举措。

3.1 强化基础知识学习,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钢琴教学应该从基本的理论知识抓起。只有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准确的进行读谱,然后才能进行演奏。加强基本功的训练,经常的练习音节、和弦音等,提升手指的灵活度,同时结合视唱练耳的训练,提升自己的对音乐的听辨能力。另外,要根据学前教育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材。对于钢琴教学来说,“因材施教”是最好的方法,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一些学生的音乐理解力比较低,亟需提升其对音乐的感受力。因此,要开设一些音乐欣赏类的课程,让学生多听一些名家名作的演奏,这样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钢琴作品的理解,而且还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3.2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提升练琴效率

钢琴作为一项技能型乐器,需要的是长期的不间断的练习。在学习钢琴的路上,一些学生非常容易产生抵触的心理,一遇到困难便退缩。由于学前教育学生学习的课程比较多,如果仅仅依靠钢琴课短短的几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课后抽出时间进行大量的练习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演奏水平。目前,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些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练琴方法,以至于经过了长时间的练习,琴艺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练习的时候,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先自己慢慢练,然后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练习。在互帮互助中,琴艺就会得到不断的提升。由于学前教育设置的课程比较多,因此,在课余时间要充分的利用琴房,不提升练习的次数。另外,教师定期对个别的学生进行指导,纠正其错误的指法,使其快速的进步[3]。

3.3 培养钢琴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激情

钢琴是一项技术活,只有对钢琴有很大的激情,才能真正的学好它。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法。首先可以设置难以程度不同的曲子,这样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通过弹奏相关的曲子获得满足感,进而提升自己对钢琴的兴趣;其次,应该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开拓学生的视野。上课时,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美的曲子,或者看一些视频,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以及鉴赏能力。

钢琴课程篇8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钢琴伴奏对舞蹈基训的重要性,然后阐述舞蹈基训钢琴伴奏的分类、选曲原则、编配方法以及其不可忽视的课堂作用,最后,说明了从事这一工作的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

关键词:芭蕾舞蹈、钢琴伴奏

【前 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芭蕾舞蹈艺术也逐渐蓬勃发展、日新月异。芭蕾舞蹈以其靓丽的身影、婀娜的舞姿、澎湃的激情一展无限魅力,走进普通百姓的视野和生活,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和热爱。与此同时,人们对芭蕾舞蹈课堂教学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歌、舞、乐自古就是体的。而长期以来,在芭蕾舞蹈基础教学中,音乐一与芭蕾舞蹈却是脱节的,由于缺乏课堂芭蕾舞蹈伴奏,芭蕾舞蹈教师只能用手打拍子、用嘴喊拍子,条件好一点用录音机放磁带代替,至使芭蕾舞蹈基训课堂教学只能步履跪珊、艰难前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由此可见,芭蕾舞蹈基训钢琴伴奏对一堂成功的芭蕾舞蹈基训课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今非昔比,芭蕾舞蹈基训钢琴伴奏己经应运而生,走进千万个芭蕾舞蹈专业课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芭蕾舞蹈基训钢琴伴奏曲目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的提炼、整理、加工、创作,也日益丰富、完善,改昔日“踏破铁鞋无觅处”之状,成为芭蕾舞蹈基训教学课堂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1、钢琴伴奏在芭蕾舞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1、钢琴伴奏可以作为芭蕾舞基础训练的引导

基础训练对于芭蕾舞教学工作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关键。教师在开展基础训练工作时,应当重视钢琴伴奏的作用。在过去的教学实际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基础训练的训练量大、相对枯燥、教学时间较长,学生往往会出现厌烦情绪。如果教师能够将钢琴伴奏和基础动作训练相结合,利用钢琴伴奏节奏的变化调节基础动作训练的节奏,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钢琴伴奏在引导舞蹈节奏方面的作用,让学生根据钢琴伴奏的节奉调整和完善基础动作。

2、芭蕾与音乐伴奏的融合

舞蹈是反应音乐内涵的最直观和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同时音乐伴奏也是舞蹈表演时控制节奏、气氛以及增加舞台表现力、感染力和增强视觉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可以说舞蹈与音乐伴奏是相互促进,紧密联系的。芭蕾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作为一种戏剧性舞蹈在其表演过程中就更需要音乐伴奏为其舞台表现作为辅助方式和手段。

然而,在具体的演奏或者教学过程中,芭蕾与音乐伴奏之间的融合却出现了以下几种问题。一是以音乐表现为主,忽视芭蕾的舞台艺术表现。在舞台实践中,有时会出现音乐伴奏者脱离了舞台中的舞蹈表演,把舞台伴奏演变成了音乐独奏会。二是只注重芭蕾的舞台表现,造成舞蹈与音乐伴奏的脱节。与第一种情况相反,在舞台表演中,有些芭蕾表演者将音乐伴奏当成了舞台表演的节拍,这些表演者经常只顾自己的舞蹈表演,而忽视了音乐伴奏的作用,从而使音乐伴奏在舞台实践中出现了程式化和消极化的情况。因此,在舞台实践中,音乐伴奏者和舞台表演者要做好自身的定位,既不能过多的表现也不能过分的消极,要充分树立合作意识,互相之间要相互理解,密切配合,共同把芭蕾和音乐呈现给观众。这就需要音乐伴奏者和芭蕾表演者在舞台实践中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在进行舞台表演之前,双方一定要加强彼此间的联系与沟通,要熟悉对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表达效果,进行沟通协调,共同探讨音乐处理手法,充分消除音乐或者舞蹈表现风格不同而造成的伴奏与舞台表现不一致的情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首先音乐伴奏者要充分了解舞蹈表演者的表演风格,以及加深对舞蹈作品的理解程度,其次芭蕾表演者也要充分掌握音乐伴奏的演奏习惯和演奏风格,在进行

舞台表演时充分将音乐伴奏的特点融入到舞蹈的表演之中,最大程度的利用音乐伴奏进行舞台表现。二是双方要充分熟悉作品的内涵、意境以及情节。舞蹈作品是音乐伴奏者和芭蕾表演者紧密的联系纽带,所以双方对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情节和意境要充分掌握,并且做好沟通,统一彼此对节奏节拍、情绪氛围等方面的理解,把音乐深层的内涵充分变现在芭蕾的表演中去,这样是整个芭蕾作品表现质量的根本保证。

3、芭蕾舞教学对钢琴伴奏的要求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钢琴伴奏的使用情况是由芭蕾舞教学的特点决定的,对伴奏教师也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

3.1、钢琴伴奏必须要契合芭蕾舞教学的内容

正如前文所述,钢琴伴奏在芭蕾舞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因此,在芭蕾舞教学过程中使用钢琴伴奏,必须要使伴奏曲目契合教学内容。例如,把杆动作port de bras adagio与jete 、Grandfete的音乐就截然不同,前两个动作音乐要求慢板,节奏平稳、缓慢,气氛性静、淡雅,旋律流畅而舒展。而后两个动作音乐则应选择2/4拍,节奏鲜明、具有生气的间乐。如果从动作的特点上说,port de bras和adagio的音乐要求又有所不同,port de bras的音乐需要纤细柔美、连绵不断,和声效果清淡、平稳流畅,像动作一样弹出优美的线条来;而adagio从动作训练的角度来讲,要求腿肌群有良好的收缩和伸展能力,具体训练身体的控制平衡及稳定性能力,腿脚、手臂和躯干的协调以及优美的舞姿,音乐在弹奏时注意配合动作的韧性和延伸的感觉,每个音符的时值弹充足,旋律完整连贯。弹Jete’的伴奏时,要求节奏轻快,强调重拍音。而Grand Jete’与之不同的是,动作幅度大,急促有力,是Jete’纵深发展的动作,它要求音乐有气势,音量强,和声色彩丰富,具有推动力和旋律辉煌明亮的效果。

3.2、加强对伴奏教师乐感、节奏和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钢琴伴奏教师不但要具备良好的乐感,而且还要具备相当丰富的芭蕾舞教学知识,充分掌握钢琴伴奏与芭蕾舞的艺术规律。所谓即兴伴奏,是指在无钢琴伴奏谱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将所涉及的和声、织体在头脑中进行反映并迅速、简洁、精练地弹奏出来。即兴伴奏能力的强与弱,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舞蹈课堂的正常进行。伴奏教师应该按照芭蕾舞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将以往积累的音节、曲调调型等进行有机组合,以适应和配合舞蹈动作教

学的需要。

钢琴课程篇9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高校音乐表演专业 钢琴课教学

高校的音乐表演专业的侧重点是训练学生的实际演唱与演奏的能力和技巧。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淀,我国高校的音乐学院已经具备了相对完善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系统培养了大批的优秀的音乐表演人才。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音乐表演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本专业严格的技能训练,培养指挥或演唱(奏)等方面的能力。笔者在本文中对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校钢琴课教学谈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高校音乐表演专业中钢琴教学的重要性

在高校的音乐表演专业中,钢琴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在音乐表演专业中,钢琴教学通常被称为钢琴基础,是一门利用钢琴进行音乐实践的基础课程,也是必修课程。

作为一门基础课程,钢琴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正确读谱、准确把握节奏和音节等能力;作为一门艺术修养课程,钢琴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表现能力以及配合伴奏的能力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钢琴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钢琴演奏与音乐表达的方式,当然这是基础层次;在更高的层次上,它的目的便瞄准了使学生拥有丰富的音乐知识、获得较高的自身专业素质和较广的艺术视野这个目标上。

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目标是通过基础课教学训练,强化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既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又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艺术实践能力的合格的音乐人才。高校的音乐表演专业中的钢琴教学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应该在钢琴教学中注重探索,构建一种以钢琴演奏技巧训练为主体,融合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相关理论与技巧要素、表演要素形成一种综合型教学体系。

二、高校音乐表演专业中钢琴教学的现状

1.学生方面

(1)学生几乎都是成年人或者即将成年,与低龄的学琴人员相比,他们的生理、心理以及智力等趋于成熟,具有较高的判断能力。

(2)虽然钢琴的演奏能力具有比较大的差别,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基础较差(大多数没有学过弹钢琴),钢琴的弹奏能力也比较差。

(3)学生的练琴时间比较少,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学生所学的课程较多,学业负担较重。

(4)少部分人存在着认识的误区。以前学过声乐、舞蹈,或者其他乐器的学生对钢琴教学的重视。

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概况大致如此。我们应当注意,在确保钢琴教学本身固有的严要求高标准的同时,使其能够更加适应学生的特殊性是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2.教材的选用方面

教材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它直接关系着老师教学的安排以及学生学习的兴趣的激发。目前,上海音乐出版社的《钢琴基础教程》是大部分高校选用的教材。该教材的缺点是几乎套用音乐教育专业教材,没有体现音乐表演专业的特殊需要,不能很好地满足该专业对教材“个性化”的要求,尤其是没有突出培养学生的钢琴综合艺术实践能力这个重点。选择合适的教材以及因材施教对于任何教学工作都是如此,但是具体的操作细节有待完善。

三、钢琴教学课程改革的误区和发展方向分析

1.钢琴教学课程改革的误区

在新世纪和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代教育的核心。但是就目前高校的钢琴教学来说,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举例来说,从每学期的期末考核都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所选择的曲目大大超出了自己实际的演奏水平。不仅弹出的音色、触键和对乐曲的理解及表现力等专业性较强的要求难以达到,就连曲子最基本的完整性与流畅性都无法保证。急功近利的思想可见一斑。有识之士希望通过改革能够使目前的钢琴教学现状有所改观,但是改革又存在着以下误区:高度重视基础技能的培训,但是忽略了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忽视钢琴教学的客观规律,片面要求降低教学水准;简单地排斥音乐专业的钢琴教学,忽略它的许多可借鉴之处。

2.钢琴教学的发展方向分析

首先,在充分分析和研究我国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前提之下,应该在更深层次上对该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研究。

其次,在课程的设计、培养目标的确定、授课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明确、评价方式的建立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研究,重点解决目前钢琴教学中存在的忽视自身教学规律的现象,努力构建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能够完善和调整自身结构的“个性化”的高校音乐表演专业钢琴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刘超.普通高校音乐表演专业钢琴教学现状研究[J].科技信息,2009.05:126-128.

钢琴课程篇10

论文内容摘要:高师音乐专业的钢琴教学有些偏重技术,而忽视钢琴理论文献及其应用技术的学习,造成学生有高技术、低技能的现象。文章着重探讨高师钢琴课程结构的调整,以寻求钢琴教学应用型、适用型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

高师音乐专业的钢琴,是一门专业性、基础性、适用性、应用性很强的技能技术课程,在专业必修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钢琴教学的成败,关系到学生整体专业素质的提高、进步和长远发展,对此,课程教学的研究及其方法、内容的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门学科专业,高师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直接影响整个音乐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长期以来,音乐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需要素质全面、综合能力强的优秀教师,要驾驭中小学课堂授课实践,教师具有娴熟的钢琴弹奏技术就显得更为突出。钢琴作为中小学音乐课堂及其课外音乐活动的主要工具,无时不在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高师音乐专业的钢琴教学,长期受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影响,使得学生学习钢琴学科专业知识的口径比较窄,尤其是只重技术而忽略专业理论及应用技术理论基础的学习,学生有些高技术、低技能,应用能力就相对较弱。面对如此困惑,笔者认为,调整钢琴课程的结构,合理设置学科专业内容,改变教学模式和方法势在必行。

一、现阶段高师钢琴教学的状况分析

我国高师音乐专业的钢琴教学从上世纪80年代经历了改革和发展的漫长过程,在学术界、教育界对于高师钢琴教学的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上展开了全方面的讨论和艰辛的探索,寻求适合中国高师钢琴教学的合理课程体系和教学手段,已成为广大高师钢琴教育者和学术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围绕高师钢琴教学研究曾先后举办了“全国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改革座谈会”“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研讨会”等系列的钢琴教学研讨会议,在高师钢琴教学的方式、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为高师钢琴教学提供指导。高师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为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从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扩充,以突出本课程的师范特色,在巩固钢琴弹奏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钢琴伴奏这一实用技术的内容,这一教学模式在高师得到推广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高师音乐教育的主体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为中小学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培养输送了大批人才。进入21世纪,社会对教师教育的素质要求更高,不仅要求音乐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技术技能,更要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因此,传统的钢琴学习模式必须要进行调整,钢琴教育仅仅围绕技术训练和技能训练,不能满足钢琴教学的实际需要,现行的课程结构,如:钢琴弹奏技术学习、钢琴伴奏技术学习这两大模块的内容更应该充实和拓展,增加钢琴理论课程学习的教学内容迫在眉睫。

二、钢琴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构想

围绕高师钢琴教学的培养目标问题,专家、学术界已广泛地研究和探讨,传统培养模式提出的“一专多能”与“多能一专”只是能力培养的问题,不论是“一专多能”还是其他“多专多能”,最为实际的是高师钢琴教学使学生学到什么、学会什么、能做什么的问题。高师的钢琴教学与音乐院校专业钢琴教学既有联系又有本质的不同。从中小学音乐的实际及普及性音乐教育的目标出发,为了将来的实用和运用,高师的钢琴教学课程的设置应包括:钢琴技术课程、钢琴伴奏课程、钢琴教学法课程、钢琴文献及史论课程、钢琴鉴赏课程等几大模块的学习内容,使培养的学生既有良好的技术技能,又具备全面的学科专业的人文素养,从而形成以钢琴基础知识为支撑,以过硬技能为核心的钢琴教学课程综合体系。应该从观念、教学手段及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中心诸方面进行合理的改革、调整和设置,以长远的目光,关注未来钢琴教育的发展,把学生的能力、专业素质、人文素养有效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1.钢琴基础理论课程的设置

钢琴理论课程应包括:钢琴弹奏理论基础、钢琴文献研究、钢琴艺术史论、钢琴编配理论等方面的内容,此部分内容的开设适宜在大一至大二阶段。而今,音乐专业学生普通存在的问题是只会弹不会用语言表达,只会做而不能写,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缺乏,音乐表情语汇空洞不丰富。因此,开设此类课程的目的使学生既能很好地演奏,又能采用科学的方法施教,并能在教学中用丰富的音乐语言表述作品和阐释作品,采用启发式、探讨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2.钢琴技术课程的设置

钢琴技术课程的设置内容主要包括:钢琴基础技术训练、钢琴伴奏训练、钢琴编弹写作训练等方面,钢琴技术是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提,是学生能力形成的基础,它具有技术性很高、应用性很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充分根据学生的条件,因材施教,科学实施,有效施教,积极调动学生勇于创新、主动参与、自由体验的学习;变“老师要我学”,成“我要主动学”,在教学的每一环节上都要求学生认真思考、敢于探索、不断进取,特别是在伴奏课程中,要充分运用已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如:和声、视唱练耳、作曲理论、作品分析等课程的知识,以科学的学习方法达到准确、快捷、有音乐表现力的钢琴伴奏能力。此类课程的开设适宜在大三至大四阶段。通过四年的学习真正使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和技能。

3.钢琴教材与教法的课程设置

钢琴教材与教法的学习对于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十分重要,其课程的主要内容为:钢琴教学法、钢琴作品赏析、钢琴文献研究等,此课程内容的学习适宜安排在大三至大四阶段。钢琴教材教法的研究与学习是教师教育的一种必备素质,是每一位有志于成为一名钢琴教师及钢琴教育工作者的合格与不合格的标准所在。因此,教材的研究学习与教法的研究学习,不仅要纳入钢琴学科课程建设之中,而且应选配在此方面经验丰富、能力很强的钢琴教师来担任此课程内容的教学,在教学中要把中外钢琴文献有机地结合,从多角度、多层面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了解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钢琴音乐,通过相关文化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的艺术底蕴,文化修养得到整体提高。

三、钢琴课程考核方法的构想

高师钢琴课程内容的增加,势必关系到课程的考核方式和方法,高师钢琴技术课程的考核,普遍采用的是表演考核,学生在学期末集中在舞台上或者教室里演奏一至两首中外作品,教师根据学生弹奏的完整性、技术性、表现力等诸方面评定成绩。这一方法沿用至今,对于锻炼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培养良好的演奏心理起到很好的作用。面对钢琴理论课程的考核,如:钢琴文献研究、钢琴名作赏析、钢琴艺术史类的课程,考核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诸如撰写钢琴研究论文,钢琴作品分析报告等形式相结合给予考核评分,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使两者有机结合,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发挥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于钢琴技能类课程考核,如:钢琴配弹与编配等课程内容,应以实用性的考核为主,学生在声乐考核中互相伴奏、器乐演奏考核伴奏、合唱伴奏等实践活动中,由主科教师及相关学科教师来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笔者认为,此类课程的考核形式应灵活多样,可以视教学需要来进行,不论采用哪一种方式,都不能脱离实践这一重要环节。

高师钢琴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是事物发展的必然,不论是主动的或是被动的,教育的发展总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高师钢琴教学要发展,就应以发展的眼光去多审视、思考,并以此来构建高师钢琴教学更为合理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昌逵.21世纪高师钢琴教学研究热点回顾.中国音乐教育,2008年第8期.

[2]冯存凌.“学校应用性钢琴演奏”的课程构想.中国音乐教育,2008年第6期.

[3]林振钢.论钢琴学习.钢琴艺术,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