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模式十篇

时间:2023-04-08 18:58:32

双语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模式篇1

【关键词】双语教学 教材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8-0020-02

根据我国高校本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教育部于2001年制定并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1号文件)。[1]意见要求各高校应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各高校的“双语教学”热潮继而由此形成。双语教学是指在教材使用、课堂讲授、期末考试等教学环节同时使用汉语和外语的教学活动。[2]我国实施双语教学最直接、最主要的出发点是提高英语水平,满足国家、地方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双语教学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得在教学理念、方式、教材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和实践。

一、我国双语教学教材使用现状

在我国,双语教学教材的使用主要有三种:引进的国外英文原版教材、自编教材以及原版教材的改编版教材。[3]这三种教材的选用各有利弊。

国外英文原版教材是主要的双语教学使用教材。比如,清华大学开设的1440门课程中,有500门左右的核心课程采用国外著名高校的优秀教材作为教学参考书。原版教材主要集中于经济、管理、医学、计算机、化学、数学、机械工程等学科。[4]采用国外原版教材,有利于直接选用国际通行的先进教材,可以避免低等水平教材的重复,跨越式地完成教材改革,直接站到国际先进教材最前沿,[5]也能让学生接触到最地道的英文表达,培养他们使用地道英语进行思考、写作和交流的能力。此外,国外相当多的大学教材都是一流学者撰写的,他们也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所编教材在内容上整合了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科前沿最新信息,浅显易懂、更新及时,学生易于理解、接受。[6]

自编教材分两种,一种是出版社组织专家学者编写出版的教材,另一种是双语教师编写的教学资料,用于课堂上讲授。自编教材的知识体系可与中文教材完全一致,但无法保证英语使用的地道性和表达的原汁原味,许多表述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中国式英语的痕迹,这对于学生学习地道的英语表达和培养用英语思考的技能不利。

原版教材的改编版教材指的是结合国内教学特点,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思想,改编国外教材。主要形式有:在国外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改编;请海外作者编写适合国内需求的英文版教材;请国内作者联合国外作者共同编写;选择多套原版教材为蓝本,本着规范表达、内容相对完整的原则进行节选和整合。此种教材既能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促进外语学习技能、思维技能的形成与提高,[6]而且,经过重新组编的教材,在教学体系、教学习惯上都符合我国国情,在价格上也与国内教材价格相当,比较适合国内院校使用。除此之外,还有将中文教材翻译成英语或把原版英语教材翻译成中文教材的翻译教材。

二、无教材双语教学模式

所谓“无教材”双语教学,并非真正不要教材,而是指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抓住重点和难点,根据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和相关性,打破教材的原有次序,突出知识的系统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系统性要求任课教师对课程内容了如指掌,在撇开教材的情况下,引导学生通过查找相关文献资料,促使他们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和钻研。先进性要求任课教师不断关注本学科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和最新发展动向,引导学生从图书馆中学习,从网络资源中学习,不断吐故纳新。实用性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实用型人才。

现代外语教学理念对于教材的编写及其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尽管选择教材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但是教师对所选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使用才是最重要的。大学教育是知识教育,不能让学生仅限于书本知识,应想方设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果大学教学仍沿袭中学阶段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那么培养出来的往往是缺乏独立思考、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是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水平世界领先,但大学教育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原因。实施无教材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甚至教师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无教材”双语教学实践

“园艺学概论”作为2007年度贵州大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之一,自立项以来,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对照阶段性建设目标,项目组开展了原版英文教材的引进、教学大纲的修订、授课教案的编写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工作。2008~2011三个学年已为2005级植保专业、农学专业、2007级植保专业、农安专业等班级学生开设了本课程的双语教学。授课教师使用的原版英文教材《Introduction to Horticultural Science》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Arteca教授编著并用于该校的本科生教学,于2006年出版。这本教材为精装本,共536页,虽然内容系统、全面、信息量大、语言地道,但价格相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比较昂贵,学生无法承受。同时由于授课班级学生容量大,一个班平均40人左右,也没有条件批量购进该教材供学生借阅。且课程为专业选修课程,授课时数仅36学时,其中还包括8个学时的实验,在规定的理论教学课时内根本无法让学生掌握教材中那么多的知识内容,教学实际与原版教材内容体系存在很大差异,这使得原版教材的使用价值大打折扣。鉴于此,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该课程尝试采用“无教材”双语教学模式,即在每一章节讲授前给学生发放英文讲课提纲,使学生初步了解讲授梗概和讲课中所涉及的专业词汇与内容。虽然学生手里没有教材,但三个学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无教材”双语教学模式对于双语教学活动本身的影响并不大,学生也可以接受。

四、实行“无教材”双语教学的有利途径

今后“园艺学概论”课程实行“无教材”双语教学的有利途径有以下方面:一是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教学平台,不断加大网络教学的力度,引导学生以自学学科知识为主、课堂语言技能强化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二是尽可能多地提供教学资源,如课程核心词汇双语注解,学科前沿知识导读,列出本学科、本专业的相关文献,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文献检索平台查找相关文献,激发他们获取新知识的兴趣;三是采用互动式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试讲和点评,以及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及时总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引导学生自己解决,使双语教学活动本身充满活力和生动有趣。四是考试重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少考或不考死记硬背的题目。

双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而教材的使用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进行双语教学时应根据各个阶段的目标,从实际出发,尝试使用不同类型的教材和教学模式。只要能达到双语教学的目标和效果,“无教材”双语教学模式又未尝不可呢?

参考文献

1 王 梅、高占先、姜文凤.编写有机化学双语教学教材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3):94~95

2 曾剑平、曾 翔.双语教材研究[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7~90

3 卢 燕.《国际商务谈判》双语教学教材选用与建设研究――以洛阳理工学院双语教学实践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09(11)

4 郑昕芾、程立新、倪艳翔.高校双语教学教材的比较、编写和选用原则[J].中国成人教育,2008(8):129~130

双语教学模式篇2

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是一所在课程上与国际接轨的双语学校。我们对该校国际部一年级EFL班开设了双语化学课,该班80%学生来自初三,20%学生来自高一,在教学中使用美国原版教材“A-Level”课程――Chemistry Made Clear。

开课前我们对学生的原有化学与英语水平进行了测试,测试形式为闭卷考试,卷面满分均为100分。测试结果显示,化学学科60分以上人数占55%,英语学科60分以上人数占49%,可见学生的整体基础比较薄弱。为了开展好双语教学,我们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手段,以学生能够学好双语化学课程为目的,探索出递进式化学双语教学模式。所谓递进式双语教学模式,是指在双语课堂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实施不同的双语课程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活动形式和教学实践方案,从而有效地开展双语教学。该教学模式由三个实施阶段组成:渗透阶段、过渡阶段和沉浸阶段。

一、渗透阶段

渗透阶段在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双语化学课程初期实施。大部分学生对双语教学还要有一个适应、接受的过程,由于在该阶段学生的化学与英文水平较低,所以采用10%20%的英语进行双语授课,双语板书、双语作业和双语试卷相结合。

该阶段的教学策略如下。

第一,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双语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充分起到激趣者的作用,在激趣的过程中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目标与信心,明确双语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多开口,多交流,并且把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课堂教学,比如化学发展史、化学家的生平介绍等。我们还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关于给定论题的探讨,学生可在因特网上搜集英文化学信息从而相互交流研究成果;也可通过科学读物、最新的科技动态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同升湖实验学校国际部的学生将来多数都要出国留学,有了这种内驱力,再加上教师的经常引导,他们多数很快培养了对化学双语学习的兴趣,从而也在学习上表现出了极大的主动性。

第二,渗透词汇。在该阶段,要有计划地渗透化学英语专业词汇,并让学生通过联想法、复习法等逐步扩大词汇量。使他们掌握简单的英语化学表述,能够对英文版化学教材进行阅读,但不讲语法,避免翻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用中英文板书,学生课后的作业题目和考试语言也是中英文结合。

下面以Oxide(《氧化物》)一课为例来具体说明渗透阶段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确定课题、学生面临问题。教师根据词汇特点确定渗透内容,给出课题和联想点,并且进行双语板书。学生对问题做出试探性反应,此类问题若用中文回答非常简单,可让学生认真回忆所学过的知识并进行举例。

第二环节,多元化渗透,学生对问题做出试探性反应并获取新信息。教师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相关化学式及中英文名称,学生针对联想点进行回忆并联想,其他同学可对前面同学所写内容进行补充。

第三环节,激发学习兴趣、扩展知识,学生进行知识理解与融合。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以上规律进行联想,回忆以前所掌握的词汇,同时学生联想并讨论。比如学生可以归纳出如下知识点:金属的元素名称常用后缀-ium,卤素的后缀为-ine,稀有气体元素的后缀为-on(helium 除外),sulf-代表硫,oxy-代表氧,氢氧根的后缀为 -ide等。

第四环节,双语作业及试卷相结合,学生巩固知识并记忆。我们让学生在作业中尽可能运用英语进行表达,并且单词oxide(氧化物)等又出现在了期末考试中。

我们把渗透阶段在高一第一学期的前两个月进行,并且通过测试和问卷来检验实施效果。测试结果显示:70%的学生对知识掌握良好,但30%的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牢,90%的学生喜欢上了双语教学。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把该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分层整合。整合后有两种班级,适应能力强、双语化学基础好的划入A班,进入到过渡阶段的学习;双语化学能力较弱的同学划为B班,所在的班级仍然进行渗透阶段的教学。

二、过渡阶段

在过渡阶段中,教学语言的英语比例适当增加,逐步由双语板书、作业、试卷过渡到完全英文板书、作业、试卷。让学生感到既提高了学习层次,又无难度和挫折感。

该阶段的教学策略如下。

第一,逐步实行全英板书、试卷与作业。板书要体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若部分内容存在抽象不易懂的客观因素,可辅之以双语课件教学的方法。这样不仅通过多媒体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更可以在扩展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全英作业可使学生依据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地找出薄弱环节,全英试卷有助于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英文化学试题的理解情况。

第二,创设双语氛围。教室内粘贴英文版元素周期表,双语的宣传牌和警句,双语板报等,使学生在视觉冲击中充分感受双语氛围,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引导学生课上尽量用英语讨论,课下尽量用英语进行交流。

下面以Sodium Peroxide(《过氧化钠》)一课为例来具体说明过渡阶段的教学环节。(转下页图表)

在三个月的过渡阶段教学中,通过对三次月考成绩的分析与统计,85%的学生化学成绩良好以上,70%的学生英语成绩显著提高。这充分说明了过渡阶段达到了预期效果。

三、沉浸阶段

沉浸阶段的授课语言英语比例大于汉语,具体课堂用语英文比例约占60%80%。我们认为对于中学生来说,在化学课堂上100%的英文授课不宜操之过急,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每节课都需要有部分知识点用中文进行形象通俗地讲解。在沉浸阶段,我们提倡并组织学生进行以英语为交流媒介的自主研究学习和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该阶段需要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维与交流,这无疑对学生提出了较高要求。

该阶段的教学策略如下。

第一,做好预习。学生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一年来,我让合作小组积极参与课前预习,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调动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第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学科知识与探究能力的增长过程,同时也是英语口语与英语思维能力的提高过程。小组内讨论时,要求每个同学都发表意见,谈出自己的看法,这样促进学生互动。小组同学遇到争论的问题可以向老师请教,这样可以建立师生互动。在别的小组发言后,如有补充或不同的意见,小组任何同学可以代表小组发言,这样有利于形成群体之间的互动等等。适时表扬他们,使他们体会合作成功的快乐。最后,以小组为单位用英文写出学结。

下面以Environmental Pollution(《环境污染》)一课为例来具体说明过渡阶段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教师可用如下导语引入新课:“当今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人类的健康日益受到环境污染的威胁,关心环境、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那么,环境污染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哪些因素或情况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第二环节,学生预习。让学生查询资料,自主研究学习,通过在互联网、图书馆、阅览室等查询搜集汉语资料和外语原版资料,得到更新、更广阔的信息并进行信息融合和信息处理。

第三环节,英语交流。小组进行学习交流与总结,多元融合。如学生做的交流有Air pollution(空气污染)、Water pollution(水污染)、Solid wastes(固体废弃物)、Radioactivity wastes (放射性废弃物)等。

第四环节,教师反馈。组织学生小组融合资料,写出科技英语短文,各组轮流朗读交流。最后选出两篇较优秀的学生短文:Air Pollution(《空气污染》)和Water Pollution(《水污染》)。

双语教学模式篇3

关键词:生态学 双语教学 模式

双语教学一般是指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专业课的教学。其内涵因国家、地区而异。在我国主要是指采用国外原版专业教材,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目前主要是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教学[1]。双语教学使学生有机会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材体系,使学生的知识视野得到拓展,能够系统地接触到学科发展的前沿,能够将外语学习和专业学习结合起来,提高了外语的应用水平,是一种值得尝试和推广的教学模式。但是,双语教学在我国开展时间不长,采用什么教学模式提高双语教学效果值得探讨。

一、《生态学》双语教学的意义

生态学是当今世界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也是农、林、牧、生物技术和环境学科等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在人们日益关注环境保护的情况下,生态学的基础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为满足生态学双语教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清华大学等单位从国外引进越来越多的原版教材,对促进我国生态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促进我国生态学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提高,从采用单一的母语教学逐渐演变成英语和汉语的双语教育,对跟踪国际生态学发展前沿、生态学教学内容与水平与国际接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目前双语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高校和教育部的重视,成为我国本科教育评估的指标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学生基础英语的知识,强化了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双语教学的基本模式

(一)国外双语教学模式[3]

1 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

沉浸式双语教学指的是学校完全采用一种非学生母语的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方式。该种模式首推加拿大。这种教学模式是学生依靠教师完全用外语上课来学会这门语言,达到语言教学目的。

2 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

保持型双语教学,即学生刚进学校时使用母语教学,然后逐渐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教学方式。

3 过渡型双语模式

过渡型双语教学是指学生入校后部分或全部采用母语然后逐渐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模式。

(二)我国双语教学的基本模式[3]

1 渗透型双语教学模式

渗透型双语教学是指在正常的教学中适当穿插使用英语。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局限于低年级使用,作为双语教学的过渡,教师在讲授中使用一些常规的课堂用语和专业词汇,并辅以中文解说。

2 穿插型双语教学模式

穿插型双语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交替使用中英文两种语言。因教材知识点而异,在学生理解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适当采用英语作为补充解释;对于比较容易接受的内容,主要以英语讲授为主,适当加以汉语解释和说明。

3 示范型双语教学模式

示范型双语教学是在某个学科中,选择某门课程用纯英语进行教学。

4 选修课型双语教学模式

选修课型双语教学即开设某个学科的选修课,用纯英语教学,或将相关学科整合在一起,设置新的课程,用纯英语进行教学,这样既让学生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又有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三、不同双语教学模式在生态学双语教学中的实践

(一)不同双语教学模式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作者在2006年和2007年对四个班的生态学课程进行不同模式的双语教学。对2006年的一个班生态学教学采用选修课型双语教学模式,2007年的3个班分别采用穿插型双语教学模式、示范型双语教学模式和渗透型双语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四个班学生成绩如表1。

不同双语教学模式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比较分析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前两种教学模式的平均成绩分别是84.56和86.53,后两者的平均成绩分别是78.35和74.36,变异系数也是依次递增的。渗透型教学模式和穿插型教学模式比示范型教学模式和选修课型教学模式效果好。因此,在我校生态学教学过程中,以渗透型和穿插型双语教学教学模式为佳,从学生平均成绩来看,以穿插型双语教学模式最佳。

(二)不同双语教学模式效果差异的分析

1 因模式不同,导致课堂上教师教学时使用英语份量有异

从四种教学模式的内涵上看,渗透型、穿插型、示范型和选修课型双语模式中,教师授课过程中英语份量逐渐增加,在我校《生态学》教学中,英语所占份量分别为50%左右、80%左右和100%。因此,不同的模式对学生英语综合素质要求有较大的差异,后两种教学模式要远远高于前两种教学模式,因此导致学生接受知识能力也就不同,最终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了解和掌握有差异,造成学生成绩的差异。此外,从不及格人数上看,前两种教学模式没有不及格的,而后两种都有一个不及格的学生。由于双语教学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全面创新,因此,英语授课的比重要因学校实际情况来确定,不能将英语授课的比重作为衡量双语教学实施效果评价的主要指标。

2 教材选取和教学方法的差异

科学地选取合适的双语教材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效果。教材的选用必须遵循着“内容第一,语言第二”的原则。目前国内出版的国外《生态学》教材主要有以下几种(表3)。

为此,在生态学讲授过程中,主要选取了Molles M.C.编著的《Ecology:Concept and Application》,然后参考了其他三种教材,对相关内容做了一些删节,然后编成讲义,以解决目前原版教材品种少、在某些规范上差异大、难以组织教学的问题,增强内容的可理解性、背景知识可利用性和系统性。同时,在具体教学中,首先用中文或英语对本章节的内容简要介绍,然后将涉及到本章节内容的关键词用中英文拼写、讲解,最后进行正文的讲解。在讲授过程中,不断利用多媒体,而且更多地使用图表和图片。一方面借助于图表或图片作为参照,而英语语言表达更加流利;学生在听课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眼睛、耳朵和嘴的互动;另一方面,生态学内容繁多,涉及面广,利用图片和多媒体可以将教师从繁重的板书中解脱出来,使教师有充裕的时间和学生交流,加速学生对双语课的适应过程,同时,多媒体把声音、图片、文字等形象融为一体,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在每堂课结束前,用中英课堂总结,然后介绍下次课的内容,增加学生预习和准备的针对性。

在不同教学模式中,由于渗透型和穿插型模式英语占的份量相对小一些,因此,有比较多的时间来解释和阐述重点和难点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

3 创建运用英语的良好环境,营造学生双语学习氛围的差异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双语教学的兴趣,在每次上课时经常抽出15―20分钟的时间由学生自己介绍内容或回答问题,营造讲英语、说英语的教学环境,消除学生不敢说的胆怯心理。每次上完课用英语给学生布置作业,并用英语完成作业,既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增强记忆,又可以为用英文考试奠定基础。

在四种双语教学模式中,示范型教学模式和选修课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完全用英语完成作业,而在渗透型和穿插型模式中,要求相对低一些。从平时学生回答问题表现看,要求的多,学生运用英语水平就高一些,说的也比较流畅。

总之,采用双语教学使学生有机会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材体系使学生的知识视野得到拓展,能够系统地接触到学科发展的前沿,能够将外语学习和专业学习结合起来,提高了外语的应用水平,是一种值得尝试和推广的教学模式[2]。但是就双语教学模式而言,一定要根据教师自身条件,学生情况和学校实际而定,采取合适的方式,最终实现双语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立君.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若干思考.管理,2007,(2):21-22.

双语教学模式篇4

关键词:管理学;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根据2001 年教育部颁发了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的通知( 教高2001 年4 号) , 明确要求 “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 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 更要先行一步, 力争三年内, 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 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 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 分步到位”,此后,双语教学成为了教育部本科专业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各个学校的双语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教学效果却是千差万别、参差不齐。本文以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所开设的管理学课程为例,对管理学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一、国际上几种主要的双语教学模式

《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对双语教育的定义是:“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学科的教学”。我们可以认为从广义上来讲“双语教学”是高等院校的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同时采用两种语言( 母语和英语) 进行授课的一种教学方式。国际上普遍实施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1)“浸入型”双语教学,或称为完全浸入型,即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所授课程全部采用外语进行教学,这以加拿大、美国为主要代表。(2)“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学生进入学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以新加坡、香港等地的教学为主要代表。(3)“维持式”双语教学模式,即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该模式强调在学习应用外语的同时,要以母语来维持课堂师生间的理解与交流。目前,我们国家普遍实施的是“维持式”的双语教学模式,在知识的介绍方面侧重英语的应用,但在和学生的交流时主要靠母语作为媒介。

二、管理学双语教学的特点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管理学双语课程的开设已经将近十年。从2006年起,笔者承担了商学院管理学双语教学的任务。此外,笔者长期以来还承担《国际贸易实务》的双语教学,和《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比较,管理学的双语教学有其不同之处。

首先,管理学强调案例教学,对学生和教师的外语水平要求比较高。案例教学是管理学的重要教学方法。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特殊性的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借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大量应用,就给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的英语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样,学生要求对所提供的英文案例进行分析,对学生的英语口语的要求也比较高。英语水平的高低成为能否成功开设管理学双语课程的关键性因素。

其次,管理学教学互动性强,双语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量大。管理学的教学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和学生的充分互动。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该能及时地做出反馈。一堂精彩的管理学双语课,就需要教师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相对于中文教学,双语教学所做的准备工作应该更加充分:既要保证在课堂里将所传授的知识点准确无误地向学生传授,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又必须保证在课堂里创建双语教学良好的外语环境,促进学生良好的外语思维习惯的养成,外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这样,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就成为了必需。

再次,国内优秀管理学教学资源的缺乏使得管理学双语课教学难度增大。《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介绍国际贸易国际上通用的贸易规则,是很多高校都开设的双语课程,国内也出版了很多相关的双语教材。而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既要介绍西方国家经典的管理理论,同样需要对中国的实际加以分析。国外的管理学教材主要是针对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撰写的,其中的案例、相关的法规介绍都是基于西方国家,教学资源(包括案例库)的缺乏,使得管理学的双语教学难度大。

三、上海师范大学管理学教学模式的实践

基于管理学双语教学的特点,上海师范大学管理学双语教学团队对管理学的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形成了较有特色的双语教学模式。

首先,突破传统“维持式”的双语教学模式,逐步向全英语教学靠拢。如前文中所介绍的,“维持式”的双语教学模式是我国双语课程中主要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在学习应用外语的同时,要以母语来维持课堂师生间的理解与交流。而管理学教学本身强调和学生的互动,如果在和学生的互动交流中过量地使用中文,从教学实践来看,往往会变成教师对课本内容的翻译,学生缺乏使用英语交流的欲望和动力。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此有比较深的感触。因此,上海师范大学管理学双语课程的教学中,逐渐向全英文授课转变。管理学每周课时是3节,也就是120分钟,教师将上课时间合理分配:100分钟全英语课,让学生浸润在全英语的环境里,用英语去阅读、倾听和思考,用英语来表达,最后20分钟再使用中文对重要的概念和理论进行整理,以确保学生在理解上不存在偏差。英语的大量使用,对教师队伍和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基本具备国外留学和进修的经历,有的教师本科读的是英语专业,因此问题不大。对学生而言,我们将学生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将英语水平不同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小组,通过相互帮助的形式,英文听说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帮助能力较差的同学;同样在课堂上,教师对英语水平较差的同学予以重点照顾,课后帮助他们“拾遗补缺”。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英文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其次,合理分工,“模块化”教学,注重教学资源的收集和建设。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从事管理学双语教学的教师相对固定。其中既有多年从事该课程教学的中年教师,也有刚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优秀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做到优势互补,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提供一些业务上的指导,年轻教师在外语方面具备优势。因此,在课程的整合和教学资源的收集和建设上,专业教师做到了资源共享、合理分工,避免了“单打独斗”、资源的浪费。在教材的选用上,我们选用罗宾斯的最新版《管理学》原版教材。在课程的教学准备过程中,每位教师负责一个板块教材资源和案例资源的整合。在罗宾斯的教科书中,有相当部分的案例并不适合课堂教学,我们仅仅是把这些案例作为学生的阅读材料,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因此,需要增加大量的课外案例,合理的分工,可以减少教师备课的压力,同样,可以促成教学团队的形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管理学课程获得上海师范大学全英语示范课程的项目立项。

再次,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根据课程教学的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这一章的教学中,我们采用情景模拟及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人员招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事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各组事先准备企业简介、招聘广告、招聘计划、拟聘岗位的工作说明书、招聘表格等;要求各人事先准备中英文简历等应聘资料。一部分扮演招聘人员,另一部分同学出去应聘,然后进行角色互换。这样,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及应聘实战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灵活地掌握招聘实务以及相关知识和技术,培养策划与组织协调能力、角色认知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学生的欢迎。

管理学是一门科学,同样是一门艺术。管理学课程教学,特别是双语教学,需要教师的极大地投入。通过几年的实践,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管理学课程的双语教学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本土化教材的建设和高素质的复合型教师的培养是该课程双语教学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 Jack C. Richards. 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2] 张同利. 加强高校双语教学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7(5).

双语教学模式篇5

[关键词]经济学 双语教学 国际合作办学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与丹麦一知名高校合作建立了国际合作项目,招收国际商务和国际金融专业的本科生。该项目引进英文原版教材进行全英语教学。本文主要探讨合作项目经济学双语教学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双语教学定义

加拿大学者Miguel Siguan与Willianm F. Mackey认为,双语教学即以两种语言作为媒介,其中一种语言常常是(但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如果仅仅使用一种语言进行教学,即使这种语言并非是学生的第一语言,也不能视为双语教学。根据《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双语教学定义为“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即在学校使用第二语言或一门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在我国“双语教学就是以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各种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个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进行”。因此在我国,经济学的双语教学就是以英语为工具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具有经济学专业知识学习和提高英语水平的双重目标。

二、经济学双语教学实践

我校合作项目的两个专业,共设有23门课程,中丹双方共同承担教学培养任务,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进行全英语教学。其中经济学是国际商务和国际金融两个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经济理论工具。

1.课程安排

为了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适应经济学的双语教学,在大一年级给学生开经济学入门,教材是国内学者编写的。第四学期使用曼昆的英文版教材学习宏观经济学基础理论,第五到第七学期使用 John Sloman编写的经济学英文原版教材学习微观、宏观和国际经济学内容。(见表1)

表1 经济学课程安排

经济学是一门有各种经济变量关系联结在一起的具有很强逻辑关系的学科,数学知识被普遍运用,因此经济学双语教学有着一定的难度,教学模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外语水平高低和课程难易程度来确定(见图1)。我校合作项目在经济学双语教学上采取了以下模式:对于刚入学的新生,英语水平低和相关的专业缺乏,这个时期的教学模式应该是过渡式,也就是说教师首先介绍经济学的一些英文专业词汇,如Economics (经济学) 、Demand (需求)、Elasticity(弹性)等,另外可以介绍名词的英文定义。通过简单的渗透,使学生加深对重点词汇的理解。这个阶段以简单的英文教材为主,适时逐渐增加英语的使用频率,提高学生的英语感受力和对经济学学科英语的掌握,为下一步加大英语信息量和难度略有提高的经济学知识的教学做好准备,课堂英语信息量应占10%左右为宜。

进入大二年级,学生的英语水平有所提高,但专业知识的学习也要加深,不是简单的定义和术语的介绍,要涉及到基本理论和模型的学习,这个时候采取半外型双语教学模式,可以在课堂上交替使用中英文,加大英文的内容,开始引入英文案例,可以要求学生用英文记笔记,写作业,回答问题。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中英文交替使用,英文的使用量在30%到50%。

大三和大四年级,学生无论是英语水平还是专业知识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这个阶段可以培养学生的英文思维,完全沉浸在英文的学习环境中,师生间能进行流畅的互动交流,这是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强化和全面提升,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当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选择依托型双语教学模式,也可以选择全外型。依托型适用于课堂内容难度较大的情况,例如IS-LM模型的讲解,就不能100%的使用英语,还要借助汉语,学生才能有透彻的理解。全外型双语教学模式适用于课堂内容难度稍低的情况,例如货币政策的讲解,可以100%全英语教学。

图1 双语教学模式

2.多媒体教学

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是不相适应的。首先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就是理论多,模型多,传统的经济学教学是教师在黑板上把模型画出来,这样花费较多的时间,而通过多媒体和PPT的使用,教师可以把课件课前制作好,并且可以利用PPT的动画效果,更为生动的展示模型的变化。另外,利用多媒体可以给学生展示图片、视频等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使课堂形式丰富多彩,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双语教学带来的压力。

3.学生小组演讲(presentation)

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展现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运用,高年级的经济学双语教学方式上,可以更为灵活。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到一个经济学话题,例如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钢铁业,中国的农业等等。课后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搜集资料,每个小组成员都会参与进来,最后在课堂上把调查好的内容以PPT的形式,用英语讲解给大家。

4.强化练习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每次在讲课之前都会进行提问,问题类型也比较丰富,有选择题,问答题,计算题,讨论题,目的就是对上一次课的复习。另外,每次课最后都给学生留出20分钟的时间(90分钟一节课),让学生提问或者给学生布置习题,经济学和数学的联系很紧密,单纯的理论学习和听课,不会让学生深入的理解,因此需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在运用中掌握知识。

6.考核方法

我校合作项目的期末试题都是由丹麦方出题,丹方是开卷考试,学生可以参考自己的笔记、教材、字典等材料,答题时间为四个小时,题目也非常的灵活。丹方的试题不考学生某个定义是什么或者某个理论是什么,而是考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另外,学生还要参加中方的考试,中方试题由我校自己命题,题型为选择题、计算题等更为基础性的考核。

三、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效果

1.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

双语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增加了对外国文化和世界的了解,开拓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学生接触到了一些在学科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的词,这些词的日常使用率虽然很高,但很难在英语教学中出现。因此,双语教学在更广的学科领域、更丰富的语言层面上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

2.开辟了英语教学的新模式

传统的英语教学,不是专业英语的学习就是大学公共英语的学习,其结果是学生虽然会英语,但是没有专业,或者有专业,但是没有相关的英语水平,经济学双语教学让学生在英语的环境下学习经济学知识,又使英语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培养了一批又有经济学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人才。

3.拓宽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领域

双语教学对教师在英语和专业上有双重的要求,教师既要有很好的英语素养,流利表达,而且还要精通专业。这使得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也拓宽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领域。教师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因此需要不断的钻研英语教材,准备英文案例,听外教的课,这为学科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双语教师还要不断反思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四、经济学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需要改进

1.双语教学资源欠缺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大量英文辅助材料,比如有关经济学方面的英文案例、英文习题等,与书店里面中文类的经济学习题、案例比较起来,非常欠缺,这给老师的备课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这也说明了我国双语教学的环境还很不完善,缺少丰富的双语教学资源。

2.学校欠缺激励机制

双语教学对任何一名教师都是挑战,双语教师要付出比非双语教师更大的精力、时间和勇气去承担教学任务。目前学校对于双语教师缺少激励机制,这样也导致了部分教师的流失。学校应在课时费或者备课费等方面给教师鼓励,激励双语教师不断的努力,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另外,学校还应该有对双语课程质量监控措施和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更好的规范双语教学。

3.构建双语教学团队

高校除了对现有专业教师加强培训之外,还要加强优秀人才的引进。最好能够引入有国外求学背景的师资,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通晓西方经济学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经济运行机制,而且能立足于本国国情,熟悉本国教育文化氛围,具有“中西合璧”的优势。有效的双语教学团队能够促进教师之间形成良性沟通,开拓思维,实现育人和自身提高的双丰收。

五、结束语

我国双语教学开展教晚,经济学双语教学也在起步阶段,更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科学的双语教学理论,因此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总结,经济学双语教学才能发展前进。

参考文献:

[1]曹东云.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ISD视野―以江西师范大学为研究个案. 2005.

[2]王本华.顺应时代潮流,营造浓郁的双语学习气氛[J].课程•教材•教法, 2006,(6).

[3]李桂山, 冯晨昱.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双语教学模式的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9.

[4]张守凤,杨宝剑.关于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9.

[5]何东霞,熊红芳,陈根.经济学原理双语教学实践研究与探讨[J].科学文汇,2006.

[6]郑连成,王旭,张弘强.经济学双语教学初探[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双语教学模式篇6

【关键词】 市场营销学 双语教学 案例教学 模式

一、双语教学模式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两种语言的),指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同时存在,且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历史背景条件下,可能或必须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的情景。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两种语言(通常指英语和汉语)作为媒介的教学,尤其是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教和学的媒介的教学。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是指课堂教学方式,也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专业评价等内容。双语教学模式可分为:沉浸式、维持型、过度型、多维互动型及双语互动模式。在实践中考虑到不同院校师资状况、硬件设施和学生的外语水平,双语教学可以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展开:一是半外型,即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中文板书,中文讲授;二是混合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英文板书教师运用英文和中文交错讲授;三是全外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全英文授课,学生用英文回答问题和完成作业。根据南华大学经管类本科生英文水平的实际情况,在大三时开设市场营销双语课程,因此时学生基本上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具备一定英语基础,可采用混合型的双语教学模式,在讲课时,教师应尽量突出英文名词术语和重要理论,注意现实性和由浅入深,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

二、案例教学的特点

1、明确的目的性

在案例教学中,无论案例的编写与选择,还是案例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是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来进行的。

2、深刻的启发性

案例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运用案例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3、突出的实践性

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过的案例中充当角色,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得出自己的判断,做出相应的决策,实现从理论到实践转化,以弥补学生实践的不足和实际运作能力匮乏的缺陷。

4、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成为案例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进来,在案例所描述的情境中,充分体验案例角色,随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同时存在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在此互动过程中相互学习。

5、结果多元性

案例教学的答案或结论,往往不是固定唯一的,而是具有多元性。对同一案例,学生们虽然了解的是同样的情境和信息,但对同一问题,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解决方法,因此,案例教学中不存在标准答案。

三、市场营销案例选择原则

1、突出教学目的

案例教学的选择要结合学生的层次和能力,选择适度、适用的双语教学案例。利用国外现成的案例资料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地将所学营销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而原汁原味的英文既能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发达国家在市场营销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又有利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2、案例的启发性

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那些内容新颖、具有首创性的案例,这些案例往往视角独特,独具慧眼,具有启迪心智,激发创造力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3、案例的经典性

案例教学应是既能很好地体现市场营销的理论价值,又具有市场营销实践意义的典型案例。它们典型地印证了相关的营销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吸收营销理论知识,这些案例能使学生将营销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最终知识转化为技能。

4、英文案例应篇幅短小精悍、信息适中

由于受授课时数和课堂时间以及相关理论的学习等因素的限制,不宜选择篇幅过长、环节过多、信息超量的案例。否则,学生对案例的分析研讨会超出相关理论的学习范围,不利于理论知识的传授。

四、市场营销学双语案例教学模式

1、列举案例法

列举案例法是指教师在授课中,为了解释某一营销理论、某一实践问题而列举的一个或一组案例进行示例性解说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揭示现象、解释理论。对于说明型案例,一般没有必要让学生在课外专门花时间研究。将此类案例运用在课堂中,可采用两种基本方法:陈叙式,教师先告诉学生基本原理,然后用简单英语讲解案例,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营销原理;启发式,教师先把案例以及与原理有关的问题告诉学生,并留给学生几分钟的思考时间,然后请若干学生用英文将问题的答案说出来,在学生的相互补充和教师的提示下,学生从问题的答案中发现和掌握营销基本原理。

2、评析案例法

评析案例法是指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某一教学内容而对某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从中挖掘出比较深刻的东西,让学生了解发现与处理问题的全过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通过案例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3、讨论案例法

讨论案例法是指对某一主要章节进行全面讲授后,为了加强学习印象,巩固学习效果,检验学习水平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案例。这一方法要求教师必须事先准备好有一定针对性和难度、有不同意见和结论的案例。无论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在课堂外进行认真的准备,以便在课堂讨论时有足够丰富或精彩思想参与交流。教师应认真选取英文案例,仔细阅读并熟悉案例设计的相关问题,课前将英文案例材料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查阅生词、短语,弄懂语法结构,并用英语记录下所思考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在学生讨论前,教师可讲解一些专业术语和一些较长的结构复杂的句子,然后用简单的英语口语介绍案情,再用英语提出相关问题供大家分析和讨论。教师应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

五、市场营销学双语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

1、准备环节

课前,教师应对英文案例及其相关背景材料熟悉和准备,记下语言难点,并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多种解决方案进行预测。教师应事先把英文案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阅读熟悉案例提供的每一个情节和相关资料,进行必要的理论准备,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这是一个基础环节,要求学生消化解析案例所提供的信息,调动自己以往的相关经验,为课堂讨论做好分的准备。

2、讨论环节

分析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难点,可以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及能够理解的英文案例,或从比较简单的、易于讨论的英文案例开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不断培养学生参与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案例教学。教师先用英文对案例的内容及相关情况做简单介绍,然后给出讨论的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案例,进行分组讨论。在分组时尽量把不同学习能力和英文水平的学生分在一起,每组要指定或选出小组长,由组长负责本组的讨论,组内成员各抒己见,要求以英文为主,辅以中文表达各自的想法和意见,陈述自己的理由和依据,说明自己的决策和方案,同时学员之间相互交流,集思广益。此外,进行全班交流是课堂教学的高潮,是形成教学结果的重要环节,是全班学生经验与知识共享的过程。

3、请学生回答问题阶段

在分析讨论案例的同时,教师可用英文按顺序提出如下问题:本案例说明了什么营销原理;案例中提出了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三个问题实际上对所学的阶段性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同时起到把讨论引向深入的目的。

4、教师总结归纳环节

此阶段,教师对案例教学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和评析。主要包括:对案例体现的营销原理进行再次强调,使学生加深记忆、重点掌握;对学生讨论中不够深入的,不够确切的问题,再次进行评析,并以正面激励为主。搞好总结,有利于内化提升,即通过总结帮助学生思考,从案例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中得到哪些有价值的启示,是否通过案例学习掌握了处理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六、市场营销学双语案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依托原版教材,兼顾实际需要

选用合适的原版教材是保证双语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原版案例的内容一定要对学生的能力和智力构成挑战。同时,教材的选择要坚持适用性原则,适应学生接受能力,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2、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在双语教学中,要克服国内多年来传统教学模式,改变重课堂理论知识讲授,轻学生能力培养,教师单纯教,学生单纯学的传统教学思维和方式。双语案例教学要以英语为媒介,通过对案例分析和讨论,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模拟的英语情境

在案例教学中,针对英文案例中词汇量较多,学生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以及专业内容和语言理解两个方面的困难,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对主要定义、原理、术语,用中英文双语表示,这样有助于学生克服深入理解案例的语言障碍。

4、处理好“大案例”和“小案例”的关系

“大案例”是指“哈佛式案例”,其特点是文章篇幅长,信息量大,内容详实,但往往晦涩冗长,结构松散,初学者不易抓住主题和难度较大;而“小案例”是指“德鲁克式案例”,其特点是文字简短,内容精炼,观点鲜明,便于阅读和分析,但其难度较小,信息量有限。因此,在双语案例教学中应把“大案例”和“小案例”结合起来,通过德鲁克式案例学习,抓住主题,掌握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哈佛案例学习中,学会从纷繁复杂的现象和数据着手把握本质,深入思考,精辟分析,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培养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5、循序渐进,逐步实现全英文案例教学

双语案例教学要循序渐进,勉强使用原版案例,硬性推广双语教学,容易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双语案例教学的初级阶段,授课要做到由浅入深,对英文案例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语句进行解释,如此可减少部分学生因听不懂英文授课而产生的畏惧心理。随着教学的深入,应逐步减少中文讲授的比例,用英文和学生进行交流,并要求学生尽量用英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的习惯。

(注:本文为南华大学教研教改课题《双语案例教学范式研究》的研究成果,编号:06L04。)

【参考文献】

[1] 李利:经管类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探讨[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6(4).

[2] 吾水龙、周运锦、陆音: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研究与实践[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1).

[3] 王趁荣:市场营销专业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J].科技信息,2006(3).

双语教学模式篇7

Abstract: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broad and the statu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makes some recommendation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on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关键词:高职高专 双语教学 全英语浸入式双语教学 半英语浸入双语教学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ilingual education, English 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 semi-English 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

作者简介:李贵芬 (1979-)女,汉,硕士,讲师,财务会计

基金项目:双语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经管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SZ08032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9-0128-02

双语教学通常是指一种使用两种语言作为非语言学科教学媒介语的教学方法。双语教学的最低标准,应该是在教学的某些过程中至少使用两种语言,但不一定要同时使用两种语言。

一、国外双语教学模式的特征

1.多样性

国外双语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是国外双语教学模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国外的双语教学模式基本是因国而异、因人而异、因语言而异、因时间而异。

2.针对性

国外双语教学模式的针对性是指每种模式都是依据各国不同的双语教学对象、不同的双语教学目的(受教育对象的目的、社会目的、语言目标、课堂教学语言、教学手段等)等渐次形成的。

3.操作性

国外各种双语教学模式,一般都包括该模式所需要的比较具体的时间、教育对象、学生年龄、各种教学语言使用的比例等。譬如,加拿大的新型双语教学模式“合成浸入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就明确规定,可以将50%母语为英语的学生与50%母语为法语的学生编在同一个班上课,由一位精通英法两种语言的教师任教。其间,授课教师既按法语浸入式教学计划对母语为英语的学生进行法语浸入式双语教学;同时,他还要按英语浸入式教学计划对母语为法语的学生实施英语浸入式双语教学。

4.全面性

所谓国外双语教学模式的全面性,特指国外比较常用的9种主流式双语教学模式,基本上涵盖了国外所有国家开展双语教学的模式全貌。

5. 长效性

国外双语教学模式的长效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各国双语教学模式在形成地过程中,一般都经过了一些漫长的岁月,经过了多年双语教学实践的考验。第二,各国业已形成的双语教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一般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长期性。

6. 创新性

国外开展的双语教学都有所创新,国外在相互学习借鉴不同的双语教学模式时,各国都会依据自己的国情及其各国实施双语教学的目的,对各种模式进行重新整合、改造和加工。在双语教学模式创新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当数美国、澳大利亚、瑞典与芬兰等国家。

二、我国现行双语教学模式

按照授课教师在双语教学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英语量及其各学校开设的双语教学的科目,本文将我国现行的主要双语教学模式概括为以下三类:

1.全英语式/全英语浸入式双语教学

我国现行的“全英语式/全英语浸入式”双语教学,具有两个层面的涵义:一是指双语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用英语作为惟一的课堂教学语言,进行非语言学科教学的一种双语教学模式。二是指除语言科目以外开设的全部非语言科目,一律用英语进行双语课堂教学的双语教学模式。

2.半英语式/半英语浸入式双语教学

我国的“半英语式/半英语浸入式双语教学”模式有两层含义,(1)是指双语教师在双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时使用汉语与英语两种教学语言进行教学的双语教学模式。在这种双语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双语教师在双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两种语言量的多少,一般是依据双语教师与学生的英语水平与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决定的。(2)是指各学校只开设占总学科课程量一半或部分的双语教学模式。

3.汉英过渡式双语教学

我国的“汉英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特指一些学校开展的逐步渗透英语信息于学科教学内容的双语教学模式。一般承担此模式双语教学任务的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分为三个层次落实此模式。其具体做法是:(l)为简单渗透层次,属于此双语教学模式的最低层次。在此层次上,授课教师往往会利用一些英语课堂用语、简单易懂的所学学科知识方面的英语词汇等组织教学。其目的使为了增加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2)为部分整合层次。在此层次上,授课教师在双语教学课堂上交替使用中英文教学非语言学科,即开始用双语对学科知识进行简单地描述、讲解、评论,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用英语说出一些学科术语及其对学科知识简单地进行描述。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养成使用两种语言学习、思维的习惯;(3)为全面双语思维层次。这显然是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所追求的最高层次。在此层次上,一般授课教师与学生要尽可能用母语与英语两种语言进行思维,能够互相比较流利地用双语解疑答问。此层次的目的十分明显,就是在逐步提高学生双语水平的同时,为培养双语双元文化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我国高职高专双语教学模式构建

通过国外双语教学模式特征的分析及其对我国双语教学实验现状的反思,我国高职高专双语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我国高职高专双语教学不宜采用全英语式/全英语浸入式双语教学

我国汉语普通话属于汉藏语系,它与属于日耳曼语系的英语有着天壤之别。加之我国国民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学校教师也并非人人都会很流利地讲英语,英语电视节目也比较少。总而言之,无论从社会大的语言环境还是从学校、家庭小的语言环境讲,我国缺失实施“全英语/全英语浸入式”双语教学实验的语言环境。此外,部分院校这种双语教学模式的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提高了学生英语水平。但这种模式有一些负面影响,有些双语教师往往会迷失自己,不知自己是在上英语课,还是在上专业课;学生也不知道老师到底在讲什么课,对所学内容有时也是似懂非懂。参与全英语/全英语浸入式”双语教学学生家长也对此也有一些相反的意见。他们认为,双语教学可能会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此外,我国目前英语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师较少,因此,实施“全英语/全英语浸入式”双语教学有困难。

其次,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全面实施“全英语/全英语浸入式”双语教学模式的经济基础。“全英语/全英语浸入式”双语教学模式需要比较雄厚的经济基础做支撑,譬如(1)需要聘请外籍教师培养适合推行其模式的较高水平双语教师、或直接由外籍教师承担双语教学任务;(2)需要学生购买与其模式相符的价格比较昂贵的双语教材;(3)是需要营造与其模式相符的双语教学语言环境等。

第三,我国现在还缺少实施“全英语/全英语浸入式”双语教学实验经验。如果全盘生吞活剥他国的双语教学模式,我们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双语教学的目标,原因是各个国家实施双语教学的目的与所具备的条件差异很大。因此,我们绝不能盲目照搬国外的双语教学模式。

第四,我国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双语教学师资力量相对于本科院校相对薄弱。

2.半英语式/半英语浸入式双语教学和汉英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比较适合我国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双语教学。这两种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而且对学校、教师与学生等各方面的要求较低。

3.我国高职高专特色的半英语式/半英语浸入式双语教学模式在现有条件下应该分为三个层次来实施比较妥切。

(1)半英语式双语教学的初级层次

高职高专双语教学实验的初级层面,即只讲部分专业词汇或短语的双语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以讲授专业知识为主要目标,对于主要专业词汇、公式或原理给出英文表达但不做英文解释。这种方式比较容易实施,对学生对老师的要求都比较低,并有助于学生积累专业词汇,但对于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没有实质帮助。

(2)半英语式双语教学的中级层次

双语教学的中级层次是指在在双语教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仍然以讲授专业知识为主要目标,在完成专业知识的汉语讲授之后,选择部分重点概念、原理进行纯英文讲授。由于学生已经掌握这部分知识的汉语含义,所以学生能正确理解英语内容。这种方式对教师要求较高,虽然英语量不多,但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具备比较全面的英语知识。久而久之,这种方式会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尤其是专业英语水平。

(3)半英语式双语教学的高级层次

半英语式双语教学的高级层次是指在双语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这种方式适合于学生专业基本功扎实或已经基本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的情况。有时,国内的双语教材内容学生已经学过。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以英文讲授为主,重点讲授学生以前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并辅的使用汉语。有很多专业知识是国人翻译的英文知识,但是又晦涩难懂。比如:期货、头寸、金本位制、权责发生制、复式记账法等专业词汇。通过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对同一问题的表述更有助于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这种方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总之,我国高职高专双语教学应该“因材施教”与“尽力而行”,以讲授专业知识为首要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英文讲授。

参考文献:

双语教学模式篇8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模式;双语教学模式

一、双语教学的定义

对于双语教学的定义,综合来看主要分为四大类。

(一)双语教学不是语言教学。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双语教学是用外语来讲授非语言的知识,如物理、数学、化学及其他专业知识,它不是语言教学,是以讲授内容为主线(content-based)的教学,它不同于专业外语教学。”此定义认为双语教学既不是语言教学,也不是专业外语教学,而是用外语来讲授非语言的知识。

(二)双语教学是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学科知识获取同步的教学过程。王本华认为“双语就是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它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这种观点认为,双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同时也是一种学科教学。

(三)双语教学是外语授课的一种教学方法。双语教学也就是“非外语课程采用外语讲授的一种教学方法”。双语教学是以专业知识的讲授为重点,以外语为表达形式来展开的,其主要目标是“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而非“外语水平”的提高,外语的学习只被视为其副产品。不能把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上成外语教学的辅助课,更不能是外语课。

(四)双语教学是应用外语教学。有人认为双语教学是应用外语教学,是外语教学的一种。

综合上述四种观点,我们不难看出,虽然四种观点不尽相同,但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双语教学中语言是进行教学的媒介。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借助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知识的传授。由此便不难得出,教学是双语教学中的实质问题。对于双语教学中,语言单单只是一种媒介吗?在我个人看来,双语教学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及语言学科以外的其它学科的教学,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语言的教学。因此,双语教学不仅仅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来进行学科教学,语言教学同样应视被为双语教学的一部分。综上所述,我认为双语教学就是将母语及其以外的一种以上的语言直接应用于学科教学,以语言为媒介、以讲授知识为主线,使学生语言的学习与学科知识得到同步获取的教学。

二、双语教学模式

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在其著作《教学模式》中提出,教学模式就是“试图系统探索教学目标、教学策略,课程设计和教材,以及社会和心理理论三者间的相互关系,以设法考察一系列使教学活动模式化的各种可供选择的类型”。①由此不难看出,教学模式的形成一般受一定的教学思想和具体的教学实践的影响。

我国学者关于双语教学模式的界定由于跨学科的角度、强调的重点不同说法不一,对于我国双语教学模式含义也极为复杂。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王鉴在《民族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教学模式是实施教学的一般理论,是教学思想与教学规律的反映。它具体规定了教学的进程、实施教学程序应遵循的原则等。②王鉴和李艳红的《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研究》中指出双语教学的模式是双语教学基础级与实践级之间的中间环节,它是教学论范畴中的教学模式(model of teaching)在双语教学中的演化。游汝杰、邹嘉彦认为所谓双语教学模式是指实施双语教学的结构形式。由教学语言的选择、引入第二语言教育的时机、两种语言过渡衔接的形式和方法以及对两种语言文字最终达到的目标要求四个要素组成。

三、影响双语教学的因素分析

由于我国双语教学的综合性、复杂性,因而影响其模式设计的因素也比较复杂,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呈现大聚居区、小聚居、散杂居,分布区域的不均衡同时导致人口数量相差悬殊,这都必然影响到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模式的设计方式。同时,各地区对双语教学的认识也各不相同,双语文教学在先行学校教育中的使用情况同样也对双语教学模式设计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双语教学政策。进一步制定符合不同地区特殊性的双语教学政策,加强双语教学政策的贯彻力度,根据学校自己的条件制定符合国家和自治区双语政策的学校双语文件。教育工作者不但只是宣传政策而且还要正确解释政策,同时教育工作领导者也要正确的指导工作,要让教师真正的明白我国双语教学是在保护好民族语言文字及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加强对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而用汉语讲授课程知识是实现“民汉兼通”的一种手段。

(二)完整的双语课程框架。缺乏完整、连贯的双语课程框架是当前双语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国际双语教学改革的经验来看,建立完整的双语课程指导框架,可以指导双语教学朝规范、统一、明晰的体系方向发展。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学校管理者同样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校双语课程整体框架,将自发的学校双语课程现象转化为自觉的学校双语课程设计,这样才能实现学校双语课程的整体规划,达到有效领导学校双语课程的目的。

(三)双语师资。师资培训作为制约各国双语教学的主要因素,关系到我国双语教学的最终效果,因此,双语教学的师资问题也是我国双语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双语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外语知识和母语知识、双语教学理论知识以及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双语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母语修养,而且要有扎实的外语基础知识。双语教师需要具备用两种语言进行思维、理解并传授学科知识的能力,具备能结合民族文化,对专业词汇进行正确解释、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活动的能力。

(四)双语教学教材。教材是实现双语教学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然而目前我国双语教学的教材体系不够完整、衔接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要真正实施双语教学,就必须编制各学科的双语教材,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求正确的进行双语解释,而且需要保证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对于目前双语教材的编写,在资金、人才、知识来源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们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边做边学,逐步推进,逐步总结,逐步完善。

(五)教学评价。双语教学评价不仅包括教师评价,使双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有一个参照的标准,以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包括学生评价,既注重对学生学习双语的语言目标、学科目标和社会文化理解目标的达成度的终结性评价,也注重学生在双语学习中所表现的学习态度、多元文化的适应能力、时间观念、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过程性评价。(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注解:

①王鉴、李艳红:《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研究》,载《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5月,第36卷第3期,第51页

②王鉴:《论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模式》,载《贵州民族研究(季刊)》,1999年第1期,第157页

参考文献:

[1]郭燕花.双语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9月.第三卷第五期

[2]李锦煜、张俊宗.论民族聚居区高校藏汉双语“分类并进”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第32期

[3]王鉴.关于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问题的若干思考[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年7月.第四卷第四期

[4]王鉴.论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模式[J].贵州民族研究(季刊).1999年第1期

双语教学模式篇9

【关键词】双语 教学 汉藏 教学法 创新

双语教学不仅是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具体体现,也是从实际出发,发展藏族地区教育,培养民族人才,弘扬民族文化的必然要求。但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传统的汉藏双语教学模式已经有所落伍,已经不能够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审时度势,转变陈旧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大力开展汉藏双语教学的模式上的创新。

一、汉藏双语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必定会受到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如果不能够及时做到方式与方法上的创新,就会愈加落后,不能反映时代要求,这是由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只有做到汉藏双语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才能够提高有效提高汉藏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使藏区教育摆脱长期以来国家投入大,教师费力多,而教育成效却不明显的困境。

而且,有效实施汉藏双语教学法的创新,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保护藏族文字和文化,以便能够有效地加强汉藏民族团结,发展藏族地区的文教事业。

二、汉藏双语教学模式创新的基本策略

(一)分等级因材施教

由于受到各个方面客观因素的制约,使得在同一个学校甚至是同一个班级中的学生汉语和藏语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教师在组织汉藏双语教学时要避免采取“一刀切”的模式进行。在汉藏双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考虑先对学生进行汉语和藏语进行听、说、读、写、译等级测试,以测试成绩来确定学生的语言能力掌握基础,然后按基础的不同进行分班授课。事实上,这种创新性的汉藏双语教学模式,已经在西方很多国家都成功的运用在留学生双语学习中,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

具体的实施准则就是,教师科学灵活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组织上,采取不同的汉藏双语教学形式,对不同的班级甚至每一个学生的语言水平有所掌握,分等级地进行课堂提问和布置课后作业。例如对于语言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课前进行认真细致的预习,回答问题时允许一定的母语使用量,而在课后教师再给其开小灶;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要求他们适当进行书籍阅读,并参加课堂讨论,以便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二)采用灵活的课堂组织方式增强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双语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双语教学的两个方面特点—语言性和科学性,而汉藏双语教学也不例外。所以,在汉藏双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对于课堂组织方式上有所创新。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应该以增强师生互动环节为原则,广开思路,创造性地采用综合性课题讨论、即兴表演、分角色游戏模拟等,而且,在网络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普及的背景之下,教师更是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和快捷性,通过课堂播放影像、音乐等,丰富拓展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接受程度的目的。

还有就是教师可以考虑多采用情景教学法,以便提升课堂内容的生动性和实用性。事实证明,情景教学法的课堂教学内容一般是以经典话题为主线展开,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阅读、分析和讨论,这样一来就可以增强语言运用的能力,也可以增强课堂的互动环节,使得教学的实际效果大大提高。

(三)实施汉藏双语教学的分阶段课程设置方式

这种汉藏双语教学课程的分阶段设置方式是指对汉藏双语课程的具体开设从初级课程延续到中高级课程的系统性构想和实施过程,应该说,这也是一个教学模式上的一种创新。事实证明,这种高度重视衔接性和连贯性的教学方式,能够对于双语教学课程的有效开展和学生的接受程度确实有着积极的影响效果,因为这种分阶段的课程设置,可以方便教师客观上采用团队教学法,充分发挥每一个汉藏双语教学教师的个人专长,对汉藏双语教学的阶段教学有一个清晰的脉络把握,使得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则是既可以有汉语的专业知识学习,又在此一项的基础上进行汉藏双语学习。所以说,用这种汉藏双语教学的分阶段课程设置方式的灵活多样的形式,能够将具体的教学内容贯穿于汉藏双语教学活动实践的各个环节,切实保障汉藏双语教学的实际教学质量。

(四)增强汉藏双语教学教师的能力素质水平

事实证明,任何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一线的教师。在汉藏双语教学的创新模式中,无论是模式方法的探索,还是具体的课堂实施行动,都需要一线教师的全程参与并付诸行动。事实上,任何一个汉藏双语教学教师都可以独自探索适合自己以及班级学生的创新式教学模式方法,而对于已经比较成熟的创新式汉藏双语教学模式方法,在借鉴使用过程当中,也应该根据具体的客观情况做出修正,这就需要汉藏双语教学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能力素质水平,而这种能力素质水平,则可以通过定期培训以及自身努力获得。具体来说,教育部门应该继续加大对汉藏双语教学的投入力度,一方面对现任教师进行组织培训,并定期考核;另一方面,要吸纳引进汉藏双语教学的专业人才,充实到一线教学岗位上去,为汉藏双语教学的模式创新做出贡献。

总之,汉藏双语教学的模式创新,是一个关系到我国少数民族国家政策的教育大事,理应受到广大相关教育人士的重视,并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 赵慧.双语教学纵横谈[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3] 刘红,熊丽萍.双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6(4).

双语教学模式篇1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英语教学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的指示精神,国内各高等学校均相继开展了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高校实行双语教学是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对于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素质、探讨人才培养新模式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而医学院校实行双语教学是培养高级医学人才、是我国的生命科学尽快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从宏观和长远的角度看,双语教学有助于培养对国际医学教育和学科发展具有战略眼光的医学精英人才。在开放和竞争的社会中,双语教学能够使医学生较早地了解国外医学教育的理念、模式与教材,加强国际竞争力。由于历史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笔者认为我校及国内普通高校在双语教学方面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其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改革。

1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的听说能力差,对双语教学的承受能力差,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因素是学生的承受能力

虽然在校大学生的英语已较以前有很大提高,但各人之间差异较大。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差距很大,不少学生的听力水平和词汇量远远达不到要求。由于国内英语教学多年来注重于语法分析,故“哑巴英语”的现实情况没有明显改观。因此改善英语听说能力是双语教学的迫切要求。学生听说能力不高、增加了双语授课的难度,妨碍了双语授课目标的实现。

1.2能完全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少

双语教学师资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好医生不一定是好教师,英语阅读水平高不一定能够进行英语授课,多数教师英语口语差。故提高临床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是双语教学的关键。实施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还要求教师有较丰富的英语知识。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总体上教师匮乏,能完全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太少。多数教师英语口语较差,难以清楚地用英语表达专业内容,或者照本宣科已准备好的课件,待学生用英语提问题时又听不懂,不能准确回答,教学效果差。

1.3没有一套成熟的、适用的教材

原版教材具有很多优势,但直接使用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也有不切实际之处。主要是原本教材与国内统编教材的内容相差甚远,学生的专业水准尚难以完全接受,且不说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差异,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教育理念的不同。如果完全把国内统编教材翻译成英语也不切实际,不能反应国外的技术进展,学生也不能直接用英语思维。因国内多年来的英语教学是英汉两种语言相互翻译,学生的思维也是两种语言互译,这样就影响到了反应速度和交流能力,双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和交流,以学科为依托,为学生营造一个学习外语、使用外语的良好氛围,推动我国“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外语教学改革。同时要有一套既能反映国外技术进展,又能使学生容易接受、适合中国学生的双语教材,但目前尚无这样的成熟适用教材。

1.4在双语教学中尚无统一的、成熟的教学模式

由于双语教学在国内开展为时尚短,尚无一定的成规或统一的模式。教育部亦无统一的规定,均为各个学校,各个主讲者自己的模式。因此实践、探讨一套双语教学的模式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2双语教学改革模式

我校近几年也开展了双语教学,但教师人数太少,收益的学生数也较少,达不到一定的规模,同时也存在以上几方面的问题,因此开展双语教学的改革与研究非常必要。

2.1提高学生的承受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因素是学生的承受能力,但首先应提高学生的认识及自觉性,认真学习的学生均反映双语教学好,条理性强,既学到了英语,又学到了先进知识。但也有部分学生不认真对待,认为双语教学是一种形式,采取敷衍的态度。要想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应建立考核制度,以改变上课不认真,下课无所谓的现象。鼓励学生多听多说,尽量运用英语进行课堂发言和讨论,使学生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帮助克服传统教学模式所造成的“哑巴式英语”,注重和学生间的交流。2.1.1克服灌输式的教学,开展教学互动。在核心教学的双语教学中认真备课,耐心讲解,但要克服既往的填鸭式教学,开展教学互动,在讲解的过程中不断提问学生,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2.2.2创造一个相对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加强和学生的英语交流,在常规查房和教学查房中采用双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英语提问题,让学生用英语回答,提高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增加使用英语的机会和环境。

2.2.3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译能力,让实习的学生每天抄写一段专业英语,并当场朗读,然后译成汉语,老师给予纠正和指导,每天15~20min,坚持不懈。

2.2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

针对目前双语教学师资匮乏、英语口语差、双语教学能力差的特点,开办师资双语教学培训班。以具有硕士学位或副高级职称、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好的英语基础的教师为对象,开办学习班。每年10名左右,以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为主,同时开设双语教学模式,教学艺术,双语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课程,全面提高他们的双语教学能力。

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鼓励促进人才的脱颖而出。具体实施上,请院方根据情况安排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到英语母语国家短期进修,提高英语水平,至少选派部分教师到周围兄弟院校观摩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双语教学水平。

建立激励机制,适当进行政策性扶持。

2.3编写实用性较强的双语教材

几年来虽然开展了双语教学,但还没有一套成熟的、适用的教材,编写教材时英语内容不能直接翻译国内统编教材,因为其不能反映国外进展和英语的表达方式。英文教材的编写应参考原版教材和原版学术期刊,这样既可以反应其先进性,又能直接反应标准的英语表达方式,但也不能与国内统编教材相差甚远,使学生摸不到边际。因此编写一套成熟实用的双语教材是较难做、很重要、又必须做好的工作。同时制作相关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并不断在实际应用中加以改进。

2.4双语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