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双语课程思政改革路径

时间:2022-07-15 10:41:38

管理会计双语课程思政改革路径

摘要:立德育人始终是高校的首要任务。《管理会计(双语)》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培养新时代具有正确政治信仰的复合型国际化财务人才至关重要。通过分析《管理会计(双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建设困境,尝试对该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改革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程思政;《管理会计(双语)》课程;建设路径

1《管理会计(双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1.1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其教学过程就是价值传递的过程。而管理会计的计量、规划、评价、预测和决策等职能,有助于企业管理者更好地进行管理决策与管理控制,这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完成企业转型升级很重要。这一过程除了要求管理会计从业者具有扎实的职业技能外,其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以及敬业精神亦至关重要。

1.2管理会计专业发展的需要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智能制造以及物联网等新型应用技术,传统的财务会计正在逐步向管理会计转型,这也无疑对新时代财务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财政部先后制定并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和《管理会计应用指引》,更从制度和体系上进一步引导中国企业完成管理会计体系的规划与完善,从而进一步帮助企业实现精益管理和业财融合。因此,作为高校财会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管理会计双语课程,不仅承担着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职责,更应肩负起培养国家未来财会人才的政治品质重任。

1.3新时代大学生价值体系建设的需要

进入大数据时代以来,网络和社交媒体时刻充斥着各种社会思想潮流,这些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高校教师需要在平日的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以润物细无声地方式对学生的价值信念施以正确引导,培育出拥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及理想信念、能够服务于国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骨干和生力军。

2《管理会计(双语)》课程思政建设困境

2.1专业教师育德意识与能力不足

在我国,部分应用型高校的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存在着一些片面的认识,有些教师认为只有本专业课程的教学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对思政教育不够重视,甚至会认为增加自己备课难度,对思政内容了解得也不够深入。还有一些专业课教师认为所谓的课程思政教育就是在授课过程中生硬地“植入”或“照搬”思政内容,对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在“大思政”格局中的角色和作用认识不清。这样最终导致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衔接度不高,只是简单地将思政内容堆砌到教学内容中。

2.2管理会计双语教学模式的单一性

传统的管理会计双语教学通常采用线下课堂授课模式,会计专业各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趋同且重复度高,部分思政素材与课程内容“撞车”。若授课教师对思政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或未能在课前做好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全面设计,思政教育常常因课时安排紧张而被安排到课下环节。此外,由于管理会计双语课程通常选取的是英文原版教材、双语授课的形式,在学习专业知识方面就需要学生投入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如果把课程思政内容交由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很难保证学生自学的参与度。且该内容未纳入学生成绩考核体系,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不高,更难以监督其完成度,达不到良好的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2.3管理会计双语教学资源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所开设的管理会计双语课程,其教材都是直接选用的国外出版社的英文原版书籍,书中采用的会计准则多为国际公认会计准则(IN-TERNATIONALACCOUNTINGSTANDARDS,简称IAS)以及美国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LYACCEPTEDAC-COUNTINGPRINCIPLES,简称USGAAP),这些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在一些方面会有区别。如果学生不能深入理解准则间的区别,也不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道德体系。此外,教材中的案例也都是国外的企业案例,这些会导致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中国情境以及中国企业的实际,是高校在为走高质量发展路线的中国企业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目标上需要不断改革创新的议题。

2.4尚未健全高校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机制

目前,大多数高校在教师业绩考核评价过程中还是普遍看重教师的科研成果,尚未对教师的课程思政提出具体的要求与考核标准。在没有考核以及明确的工作要求情况下,难以保证专业课教师自发地重视并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近年来,青年教师在高校的教师队伍中的占比逐年提升,相较于思政政治教育工作,思维活跃且价值观多元化的青年教师更多关注的也是关乎自身职称评聘的科研工作。因此,由于当前高校尚未健全对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机制,不仅不利于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提升,也不利于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3《管理会计(双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

3.1提高教师育人意识与育德意识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了落实管理会计双语课程的课程思政工作,首先,提高专业教师自身的政治品质。其次,定期对授课教师进行育人意识培训。让教师深刻体会到:每门课程都可以充分发挥出其育人的功能,每位教师身上也都肩负着育人的使命与职责。通过研学课程思政的路径与方法,让每位专业教师都能够熟练掌握课程思政育人的策略,进而更好地在完成专业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正向引导学生的“三观”。此外,管理会计双语课程教学团队教师可以定期开展课程思政主题讨论学习会,就该课程的思政素材选取、思政元素设计、思政切入点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不断改进专业课团队的育人意识与育德能力。

3.2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双语教学模式

为了确保《管理会计(双语)》课程的课程思政效果,可以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教学内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及方法去看待事物、分析问题、认识社会。基于本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教学团队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教育信息化的手段,灵活运用MOOC、爱课程以及国内外大学平台开放的优质课程资源搭建全程“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体系,积极开展“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见图1)。通过优化课程设计,不仅拓展了学科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也有助于学生日后在工作中更好地参与企业管理活动,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思想品德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更好地结合起来,最终确保管理会计双语课程的“3G”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即:思政目标、专业知识目标与英文综合能力目标同步达成)。

3.3建设中国情境下的教学资源

由于管理会计双语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案例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而管理会计案例教学应重点关注研究问题的本土化。教师应着力思考如何讲好蕴含优质思政元素的中国故事,实现本土化的案例素材与相关教学内容的自然融合,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国情,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在故事的选材上应注意典型性和普遍性,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深入浅出的展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分析问题。融入本土案例的管理会计双语教学安排,既扎根本土,从中国故事中展现我国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可以博采众长,让学生保持国际视野,吸取国际先进的会计核算等企业管理方式和理念。

3.4融入多种形式的思政教学方法

不同类型课程有不同的价值蕴含、思维方法、学科规律,教师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都应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了更好地达成管理会计双语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可以在课程大纲中制定与其课程思政目标相应的考核方式。在新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效果考核与专业成绩考核一样注重于过程性考核。将课堂讨论、小组演讲、线上讨论、课堂练习等方式与传统的考试考核方式结合起来,注重参与式思政能力的培养与考核。与此同时,专业教师可以基于管理会计双语课程特点,引导学生日常关注国家发展政策与热点财经新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思考个人前途发展,把准人生航向。

3.5完善高校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高校在具体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除了要加强专业教师自身的思政意识与育德能力,更重要的是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高校可以成立教师德育考核委员会,讨论如何从制度上考虑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进而更好地开展高校教师育德表现评价工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校当前的课程思政现状。在引进教师的时候就要注意考查其政治立场和师风师德情况。此外,可以将高校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表现作为一项评价指标列入到教师的评优评先、职称评聘、晋级奖励以及年终考核等工作中去。

4结语

教学实施重在价值塑造,立德育人始终是高校的首要任务。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会计人不仅要有宏观思维和全局眼光,而且要有法治思想和规则意识。管理会计双语课程在塑造新时代财会人才品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目前高校的管理会计双语课程的课程思政还处于发展阶段,该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离不开制度、平台、团队以及教材等多方面助力,需要在优化教学方法、课程设计、评价机制等方面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与实践,努力寻找出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更好地为国家培养出政治立场坚定的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

作者:吴雪晴 吴国强 柴朝超 单位:淮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