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课程十篇

时间:2023-03-17 00:01:18

双语课程

双语课程篇1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双语课程的含义,文中重点探讨了高校双语课程的基本理念与定位、高校双语课程的目标、高校语课程的实施及影响高校双语课程教学的因素等,并结合我国高校的现状,对双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一、前言

双语课程与双语教学的概念由来已久。最早的双语教学是伴随着双语现象出现的,目的是让学习者在学龄阶段就能掌握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本地或本国家通用的语言,熟练地在不同的人群之间进行交流和交往。比如在有大量移民的美国,双语教学是作为一项维护民权的措施,于1968年由美国国会发起组织的,以帮助母语非英语的学生更好地融入美国文化。

应该说,双语教学形式在我国早已有之,它主要存在于一些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地区,是教师为了让少数民族学生听懂授课内容,而采取的一种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混杂教学的方式,是非系统和非学科性的,带有极强的随意性。因此,科学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在中国大陆它还是一个新事物,人们对它的理解还存在着不少分歧,有人认为双语就是强化英语教学,有人认为是强化汉语和英语两门学科的教学,有人认为是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达成英语学习的目的等等。那么,究竟什么是双语课程?学校为什么要开设双语课程?笔者在尝试进行了两个学期的双语课程教学后(教学对象为大二、大三的学生),通过本文就诸问题展开一些探讨。

二、双语课程及双语教学的含义

双语(Bilingual)是指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共存,人们可能或必须同时运用两种语言(本国语言和国外官方语言)或两种以上语言进行会话、书写等表达与交流思想情感的现象。学校双语课程从广义上来讲,指用两种语言作为课程教学语言的课程;狭义地说,学校双语课程指使用外语作为课程教学语言的嵌入式学科课程。我国的学校双语课程指学校中全部或部分地使用外语(英语)作为课程教学语言对非语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计算机等)进行教学的课程。这里,把双语课程的教学称为双语教学。

三、高校双语课程的基本理念与定位

(一)提高学生的双语素养

语言的素养指通过学习语言,具有语言的知识素养、语言的能力素养、语言的审美素养、语言的角色素养、语言的心理素养。双语素养指通过双语课程的教学,在实现学科素养培养的同时实现外语素养的培养。所以,开设双语课程不是简单地为了强化英语教学,也不是通过其他学科达到掌握英语的目的,而是使外语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进行,培养具有双语能力、交流能力、学术能力、文化展示能力的人才,这是高校双语课程应当充当的角色与定位。

(二)把握双语课程的特点

1.学科性

高校双语课程是在非语言学科中设计的,因此它必须是学科性的。外语的应用要保证学科知识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所以双语课程学科的选择、课程进度、学生情况等都要慎重考虑。要坚持高校双语课程的学科性,不能以损伤学科教学质量作为学习外语的代价。

2.博弈性

学校双语课程使用外语作为教学语言进行教学,并不是进行外语课程的教学,所以区别教学语言和语言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实际操作中,双方始终在博弈。简单而言,强调语言教学是以学习语言为目的,强调教学语言是以学科知识的掌握为目的。笔者认为,高校双语教学中的语言教学应当服务于教学语言,只有注意到了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才能体现出该门双语课程的学科性特征。同时,他们既是合作的,又是抗衡的;既是互补的,也可能是冲突的。所以,高校开设双语课程应有充分的估计,只有科学合理地处理各种矛盾,才能实现双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3.嵌入性

双语课程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它并不是独立于学科之外的,而是嵌入在学科之内的,是学科与外语结合的产物。因此,合理安排教学语言嵌入的位置、分量、难易,是双语课程成功的关键。

4.能动性与创造性

双语课程中的“教”“学”关系,是一对非常突出的矛盾关系。教学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充分体现出能动性与创造性特征。一方面,双语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掌握相关的外语词汇及表述,学习内容的增多,加之思维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在无形中加重了学习负担,而不同的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上差异较大,稍有不慎,学生便对该门课程产生逆反心理、失去信心,从而导致教学的失败。因此,双语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从课程设计到内容讲解力求新颖、简洁、富于生命力,并且关注每一位学生,及时排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包括心理障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整个教学过程贯穿着教师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另一方面,双语课程本身的新鲜性和趣味性,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潜能,并促使自己去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

5.开放性

双语课程的教材是开放的。它要为当时、当地、当事者使用,教材体式不拘一格,可吸取的素材是广泛的、多样的、灵活的;在双语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开放的。学生获取知识的经验是不断增长的,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的,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是互利互勉的。

四、高校双语课程的目标

我国的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的确定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鉴于双语课程的特殊性,还要从学科学习目标、外语学习目标和文化理解目标三个方面加以考虑。我国中、小学阶段的双语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双语学科知识,培养基本的双语学习能力,正如专家所言:“培养在非母语环境或非母语场合中(目前指英语环境中)较好地表现出具有独立生活、勤于了解;不断深造,乐于交流;适应工作、善于合作诸项能力的双语者。”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双语课程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了解不同的文化、培养和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学术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运用外语的能力可持续发展。

五、高校双语课程的实施

(一)关注学生的发展

学生的发展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认同发展。只有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才能确立与学生已有的英语水平和身心成熟度相符合的双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又不会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是情感关注的重点。师生间所建立的真切交流、帮助学生即时发现问题、排除困难的措施、教师给予的赞同与认可等均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学习动机,提高双语课程的学习效率;认同心理指个体先由认同进而模仿,进而采用他人价值观的心理取向。教师用娴熟的外语对学科知识进行精辟地讲解,使学生有了一种模仿的欲望,从而增强双语课程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二)激发学生的双语学习热情

热情是学习的原动力。在双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进行精心地课堂设计,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帮助学生克服对外语的畏惧心理,使每个学生都满怀热情地双语课程的学习中来。

(三)培养学生运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学生直接用外语进行思维,才能提高外语的运用水平。双语教学要训练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协调与统一,经过长期反复地训练,对语言能够熟练运用和轻松驾驭。

(四)重视语言文化的交融

不同的语言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并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不断地发展变化。文化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社交礼仪、宗教、价值观等方方面面。双语教学中所使用的英语带有四方语系国家的文化烙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向学生传达不同的文化信息,并去粗取精,让学生对不同的文化从最初感知到逐渐接受,这样才能确保学科知识的增长河外语水平的提高同步进行。

六、影响高校双语课程教学的几个因素

(一)教材及配套品种

就目前情况看,一种是直接引进原版英文教材,另一种是学校或地方自己编写教材。原版教材很好,因为它英语地道,原汁原味,但耗资较多,且我们的思维方式、国情、教育理念与国外不尽相同,照搬教材会缺少针对性。为了使我们的双语教学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亟待开发适合国情的双语教学各学科教材和双语教学的配套品种如字典、杂志等,以适应社会需要。

(二)师资情况

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师资,而目前双语教学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原因是我国还没有专门培养双语师资的高校或专业;其次是目前的双语课程教师缺乏系统的双语课程教育、教学培训。为了适应双语课程教学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

(三)学生的接受程度

学生作为双语课程教学的主体和对象,他们对双语课程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接受及认可程度,成为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受学生现有英语水平的限制,许多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有不小的难度,师生间的互动也受到影响。还有少数学生由于外语基础薄弱,对双语课程怀有畏惧、排斥甚至厌学情绪。所以,多渠道、大批量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升他们与双语课程的对接度,才能确保双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四)语言环境

要想真正学好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就必须提供更多的接触这种语言的时间,并且在更大范围内较多地使用这种语言。从语言的本质属性看,语言是思维、交际、传递信息的工具,同时,语言这个工具还带有很强的人文性,也就是说语言还负载着思维、思想和文化。因此,要想真正用好一种语言,仅靠双语课堂这个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还应创设更多的语言环境,如墙报、板报、英语角、外语演讲、讲座等。在我们这样一个缺少英语环境的国家,由大家群策群力创造出尽可能多的英语环境,对学生更好地学习、使用英语大有裨益。

七、后记

高校双语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双文化的教学,多文化的教学。这种双文化或多文化的教学,能够促进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双文化或多文化的交流,扩大学生的观察视野,使他们更有条件融入世界文化、全球文化之中,增强他们在社会生存中的竞争力和发展力。但是,我国的双语教学还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且它涉及的方面众多,包括成本、需求、资源、以及长期影响等,我们应该理智地看待和分析它,不可盲目夸大,也不可流于形式,更要加以综合考虑,探索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双语课程方案,使双语教学成为高校教育的一枝奇葩,推进我国高校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20.

[2]黄兰宁.学校双语课程[M] .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10-120.

[3]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10-35.

双语课程篇2

关键词:Java;双语教学;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109-03

根据TIOBE编程语言排行榜,Java语言长期和C、Objective-C一起长期居于前三甲[1],Java类课程也是很多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由于技术体系庞大,往往以课程群的方式开设,通常包括Java程序设计、Java高级应用开发、Java Web程序设计、Java EE架构与设计、基于Android的移动应用开发等多门课程,具有知识点多、更新快的特点。而官方的最新参考资料往往是英文的,像API参考文档,各种tutorial开发指南等,学生习惯参考的电子版中文资料往往要滞后1~2年,对应的中文教材出版往往更延后,由于英文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对于英文资料往往有畏难情绪,在Java课程群引入双语教学很有必要,教师在教学和考核时加大引导,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主动更新知识体系的意识,提升独立运用新技术的能力。

一、Java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Java技术体系比较宽泛,同时由于是开源的原因,国内外各个开源组织尤其是国外的开源组织不断推出新版本的基于该技术的框架与编程组件,这就对技术使用者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学习新技术,应用新技术。学校开展Java课程群教学,有两点局限:一方面是课堂时间有限,能够讲授的内容也有限;另一方面是目前广泛选用的很多教材内容往往滞后于Java技术的发展。学生为了适应以后从事开发工作的需要,就需要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在学习新技术的过程中最新的参考资料往往是英文的,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查阅英文技术文档的能力;另外在技术问题的探讨方面,往往需要与国外的同行交流,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所以在Java类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很有必要,双语教学的开展对教师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有的高校直接聘请了外籍教师,开展全英语Java教学工作[2],但由于教学投入、学生基础等原因,并不适用于所有的高校。

二、双语教学模式

Java双语教学模式通常有三种模式可选[3],第一种是使用全英文的沉浸式;第二种是刚开始阶段用母语,然后逐渐引入英语教学,母语至始至终保持使用,英语是部分使用,称为保持式;第三种是过渡式,刚开始使用母语,到后期全部使用英语授课。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第二种双语教学模式更适合我校当前的教学现状,即教学材料及开发工具采用全英文,讲解时中英文混合,中文为主。

1.教材选取。好的教材不仅易于理解,还可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知,节省阅读时间,减少学生对全英语教学的恐惧感,同样也能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4],在选取Java教材时建议采取以下策略。(1)尽量选取经典的英文教材,难度要适中,最好有对应的中文译本,如Daniel Liang编写的Introduction to Java Programming[5],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更方便,在阅读时如果能够对照进行,效率将会大大提高[6],对于课业繁重的学生来讲更有帮助。(2)尽量选取有Java官方文档背景的教材,最新的API和指南都是Java官方第一时间的,各类参考书和教学资料都是以其为权威的标准。(3)要选用技术体系结构全面,持续更新的教材,有的教材不断推出新版本,很有延续性,如昊斯特曼等编著的《Java核心技术卷I基础知识》和《Java核心技术卷II高级特性》目前已经推出第9版[7,8],有很强的生命力和人气,初学者可以只学习第I卷,高级特性适用于已有Java开发基础的同学。(4)教材要配有丰富的例子程序,国内目前的Java教材通常为几人合编,书中配套的例子程序风格多样,不成体系,有的例子过于简单,对实际开发工作指导性不强,而经典的教材往往有丰富的例子,并且例子程序稍加改变即可有一定的实用性。(5)教材要有配套的教学网站,这样可以方便读者获取更新信息和教学资料,另外也可与编者互动交流,目前一些经典的英文原版教材基本上都有用于交流的网站。

2.教学内容组织。Java类课程设计技术内容比较多,通常分为几门课程讲授,但总体可以分为三类即Java SE技术、Java EE技术、Java移动客户端开发技术,在教学内容组织方面可以参考Java官方指南文档中建议的学习路线[9],以及经典教材中编排的内容,此处只列出知识点。①Java SE、Java基础知识部分,包括Java开发环境配置;Java语言基础――类、对象、继承、数据类型、泛型、打包等基本的概念;常用的Java类――异常处理、基本I/O、多线程、正则表达式、平台环境;Java高级特性部分,包括集合框架、国际化、反射机制、安全机制、JavaBeans、扩展机制、Java泛型编程的高级特性;客户端技术部分,包括Swing开发技术、Deployment技术、2D Graphics技术;Full-Screen Exclusive Mode API;服务器端技术部分包括JDBC访问数据库、JMX、JNDI、JAXP、RMI、Concurrency。②Java EE,在企业级开发技术中有两条主线,一条是Java官方提供的技术路线,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在Web层主要包括JSF技术、Ajax技术、Java Servlet技术、web应用的国际化和本地化技术、Web Services。在模型层主要是Enterprise Beans技术、Java EE平台的依赖注入技术。在数据层包括各类持久化技术,除Java自带的JPA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开源框架,如Hibernate等。另一条是以Struts2+Spring+Hibernate的开源框架:Struts2负责Web层;Spring负责业务层管理,即Service,为Action提供统一的调用接口,封装持久层的DAO,并集成Hibernate,Spring可对JavaBean和事物进行统一管理;Hibernate负责持久层,完成数据库的CRUD操作。两条技术路线可以单选一个,教学学时充足的话,也可以两条兼顾。③移动客户端应用开发技术,目前很多学校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是基于Android平台的应用开发,主要内容包括:Android应用程序结构;Activity和Intent;Android基本组件;Android数据存储技术;Android Service技术。

3.教学工具。双语教学中需要使用一些辅的工具,这样会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下面从阅读工具、开发工具、搜索引擎等几个方面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一些建议。①阅读工具选择,在使用基于页面的英文资料,典型的是在线的英文文档,需要选用带即时翻译的浏览器,推荐选用Firefox或Chrome浏览器。对于阅读非页面的英文资料时,除了安装必备的PDF阅读器外,最好在机器上安装一个比较好用的翻译软件,如金山词霸等。②开发工具选择,尽量选用英文环境的开发工具,如Eclipse等,可以在其官网上下载最新的免费版本,该软件使用比较广泛,帮助文档比较齐全,对Java SE、Java EE和基于Android的应用开发支持都比较好,有各类实用的插件,配置也比较简单,建议选择,另外Java官方的Net Beans开发工具汉化较好,也有相应的英文版本,可以作为备选。

三、通过双语教学提升自学能力

Java双语教学采取主要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体现在新知识的获取和应用两个方面,而同时自学又比较强调独立性,即整个过程是学生自发独立完成的。

1.独立获取新技术的能力。学生通过双语教学的课堂熏陶,能够养成追踪、关注、获取新技术的习惯,比如经常访问一些开源组织的官网和常用的开发者论坛参与技术讨论;研究新开发出来系统的开发新技术和实现原理等。并且要具备查阅、学习最新技术的英文文档资料的能力,能够按照文档快速上手技术。

2.独立应用新知识的能力。在开发过程中,会不断遇到问题,特别是Java技术,很多同学在程序开发时面对抛出的大量异常,往往会有畏难情绪,大多数是程序本身的问题,但错误有时是由于所使用的开源框架本身的缺陷造成的,这就要求学生掌握熟练的Debug技能,在自己解决不了问题时,要能够与国内外同行交流探讨。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实施Java课程双语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通过授课教师在课堂与实验课上的大力引导,并在考核环节增加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考查,如给学生一段原版的英文资料,让学生翻译该段文档,并要求学生在已有程序的基础上利用新技术对其改造。刚开始学生可能会不适应,特别是英文水平较差的同学,但经历一段时间的不适之后,自学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参考文献:

[1][DB/OL].

[2]魏莉,龚德良,赵纯坚.计算机专业聘用外籍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09):4893-4894.

[3]张引琼,戴小鹏.“Java程序设计”双语教学模式的分析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4):126-127.

[4]姚争为.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全英语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3,(08):77-80.

[5]Liang D Y. Introduction to Java Programming[M]. 6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580.

[6]刘维,陈.JAVA程序设计全英文教学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3,(12):81-85.

[7]Cay S.Horstmann,Gary Cornell.Core Java Volume I-Fundamentals[M].9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1-974.

[8]CayS.Horstmann,GaryCornell.CoreJava Volume II-Advanced Features[M].9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1-1118.

[9][DB/OL].

双语课程篇3

摘要:本文对“软件工程”课程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教学模式、作业及考核方式等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软件工程双语教学实践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软件工程;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软件工程课程双语教学的意义

“软件工程”是高等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教学中的一门核心课程,其内容涵盖了软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内容及其解决方案。该课程的最新技术资料大多数为英文版本,英文理解与运用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对新知识新技术接受和运用的程度。

双语教学可建立良好的英文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理解和掌握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科研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必须针对师生实际情况,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普通高校,实施双语教学必须考虑到学生参差不齐的英语水平以及教师英语授课的实际能力,选择适合国情、校情的教学模式。笔者现结合软件工程双语教学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个方面以供探讨.

2教材和参考书的选择

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选好双语教学的教材是第一步。近年来,各大出版社纷纷引进各种软件工程方面的优秀原版影印教材,教材种类数量繁多。国内和国外的教材主要有以下差异:

2.1教材内容方面

国外的教材篇幅比较大,内容的纵深较大,既适用于本科生,也适用于研究生;既适用于课堂教学,也适用于学生课后阅读与自学;这是与国外的教学方法相适应的,国外的教学是在堂上提纲式地讲授,学生课后通过读书、讨论等掌握教学内容,是以自学为主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国外教材内容的广博与这种方式相对应。

国内教材的内容主要涵盖课程的基本原理、运用及解决方案,对学生引导、启发的问题较少。学生基本是课堂听讲,课后看书,把教学课堂讲授的内容掌握就可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自主学习较少。

2.2教材价格方面

大多数英文版教材价格昂贵,作者为展现整个学科的知识体系往往把教材编写得很厚,多达二十几章,但实际讲授中往往很难在有限的学时中讲授整本教材,这样出现了用全额书款买半本书的情况,加重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2.3研究问题的深度

英文原版教材对问题的探讨和研究要比较深入,不仅介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还要针对先进技术和前沿知识展开介绍,从而开拓学生视野,并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空间。

针对以上差异,结合软件工程课程的实际情况,本人采取综合多本原版教材来形成学生学习讲义的方式,这样既节省学生的开支,还扩充了知识面。我们选用了以下原版参考书:

软件工程理论的经典教材,英国著名软件工程专家Ian Sommerville 所著的Software Engineering(Seventh Edition),该书涵盖了整个软件开发过程各个阶段的内容,从初始的需求导出到设计和开发,再到软件项目管理。

澳大利亚企业级应用的设计与实现、数据库和对象技术方面的专业顾问Leszek A. Maciaszek编写的《实用软件工程(英文版)》,该书讨论了如何将理论与行业实践联系起来,即集中精力进行系统设计和实现以及解决重要的实践问题的方法。书中以一个主要的案例研究和两个小型的案例研究为中心展开叙述,提供了针对大型系统开发的软件工程,全面论述了开发生命周期、建模语言、工程工具、项目规划以及过程管理。通过主要案例研究的三次迭代,说明了迭代和增量式开发的概念。

这两本教材各有特点,一本以软件工程理论为主,另一本以软件工程的案例为核心。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我国软件工程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英文原版参考书中的相关章节并加以归纳总结,编制成讲义印发给学生,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降低了成本。在讲义中还附有专业词汇中英文对照表,方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扫清专业词汇的障碍。在个别章节中还加入了适当的中文内容,加强学生的理解。双语教学讲义的编写从方便学生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双语总结归纳理解的能力,不便之处是加重了教师备课的负担。

3双语教学的备课

与传统的备课有所不同,教师要在熟练掌握知识体系结构的基础上,组织教学内容。由于英文原版教材与国内经典教材内容组织与结构上有所不同。因此,教师既要对原版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同时不能忽视国内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必须将重要的知识点一一讲透、讲细。毕竟,软件工程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一些计算机等级证书考试的内容。将软件工程作为双语教学课程时,如果学生们仅掌握了英语的表达与思维方式,而不顾其主体的中文表达,有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偏颇,也就是学生不能做中文的试卷,不能理解中文的一些专业术语。因而,双语教学的备课,一定要兼顾中英语言,而不能是单纯的英语授课,或是单纯的用外语教材中文讲解。在备课时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积极寻找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这也是双语教学的关键环节。

4教学模式研究

目前高校双语教学的课堂模式有全外语讲授教学、半外语讲授教学、纯汉语讲授教学等。全外语讲授教学模式在我校不合适,原因是师生的英文水平与能够进行英文思维和表达之间还有不小的差距。选用外文教材,纯汉语讲授的教学模式不应视为双语教学,而且这种方式还加大了学生对英文原版教材或讲义理解的难度,效果不好。总结本人软件工程双语教学的实践,提出以下问题供探讨:

4.1师生的双向选择

双语教学建议采用师生双向选择的方式。首先学生自由选择是否接受双语教学模式来学习此课程,由于学生的英文水平和对外语的兴趣差距较大,统一采用双语教学的授课模式得不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我校采用的就是一刀切的双语教学模式,将软件工程课程设为双语教学,针对某一班级开设。但上课时发现,有部分同学根本不听讲,或有的干脆自己买来了中文教材自学,对双语教学的积极性难以调动。问及原因,学生回答是对英语没兴趣,英语成绩也不好,不想学双语课程。在这样的情况下,双语教学就很难推广。因此,建议把双语教学的选择权归于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对英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没有兴趣的同学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应一刀切全部要求上双语课程。

双语授课的教师也要自由选择是否愿意采用这种双语授课方式,这一方面的问题各高校都能解决,但是要注意的是双语教学的教师资质也要有一定的衡量标准。一方面英文水平要合格,可通过对教师进行双语培训、“送出去”进修等方式来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另一方面,采用双语教学的教师最好是在用双语讲授此课程前,有过用中文讲授此课程的经验。本人认为这样更能保证教师对双语教学课程的把握,保证学生既能学到先进的理念及思维方式,同时还能将我国传统的教学内容掌握好,毕竟中英文教材在内容上的差异是不小的。

4.2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在授课方式上采用英、汉结合授课,教师要合理分配使用中英文的比例,方能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比如在课程的初始阶段中文授课多些,随着教学的深入增加英文的授课强度。结合所讲内容来选择中英文使用的比例,如基本概念及体系结构可采用英文讲述,而案例的具体分析,则以中文讲述为宜。授课节奏由慢到快,内容由浅至深,按“简单渗透――整合――双语思维”三个层次实施教学。

另外要保持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双语教学对学生来讲是新事物,很多学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这种热情也很容易消退。对此,双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增强授课效果,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双语授课时的主要问题。

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思维来思考和回答问题,并采用各种激励手段,让学生开口读英语、说英语。要加强师生的互动,这样学习的热情才不会消退,也有利进一步开展教学工作。

在软件工程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本人采用了分组讨论法,即让每组选代表用英文回答问题,其他同学可作补充;还有案例分析法,软件工程课程案例很多,结合具体的案例来阐述更有说服力,并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要求学生用英设计说明书,然后在课堂上分组进行案例的讲解。对于平时课堂上的发言,都要记入平时成绩中并在期末总成绩中得以体现。这样就激励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3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多媒体课件可以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传送大量的教学信息, 使教学内容展示的时间缩短, 可以将文字难以表达、实物难以展示的教学内容用图形、动画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直观地表达出来。同时,使用多媒体教学可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增强授课效果。

4.4作业及考核方式

作业和考试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在双语教学中可采取中英文结合的方式。课后的练习和作业要求学生尽可能用英文答题,煅练英文的运用能力。

考试方式本人采用英文题目,学生中英文作答的方式。这也为学生今后参加某些国际认证考试时做英文试卷打下基础。

4.5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持

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网络教学平台来提高课程的管理与互动,一方面,教师可将软件工程课程的双语资料、学术前沿动态等信息搜集、整理并放到教学网站上,学生可以访问并下载双语资源或外语资源,拓宽学生知识面。另一方面,可进行师生互动,学生可及时反馈学习的感受,并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双语课程篇4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双语教学 措施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尤其是在加入WTO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趋势也日益明显。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双语教学是在教材使用、课堂讲授、期末考试等教学环节中同时使用外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教学。因其采用的外语以英语占绝大多数,故也称为中英文双语教学。

交通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是以道路交通为主体,从交通规划、设计、管理、交通环境等方面系统地讨论影响交通安全、交通通畅性和效率性的交通参与者、交通设施以及交通工具等要素间的定量和定性关系、基础理论和方法,还包括伴随着高新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新交通科技及其理论。

1 交通工程课程双语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1.1交通工程特点

交通工程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应用学科,以人、车、路及其综合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它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70年代开始引入我国,经过30多年的学科建设与研究,现已成为一门涉及面广、应用性强、发展迅速、软硬兼顾的综合性学科。从国内外交通工程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及应用情况来看,该学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1系统性。交通是一个多目标、多约束的大系统,因此,交通工程学是运用系统分析和系统工程原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1.2综合性。交通工程学研究的内容涉及工程、执法、教育、环境、能源等许多领域,既有自然科学的内容,又有社会科学的内容。另外,又与地理、历史、经济、政策、体制、计算技术等诸多因素有关,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体系。

1.1.3动态性。交通系统是个动态系统,即交通系统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随机变化,因此在交通状态分析过程和控制中,应注意进行动态分析。

1.1.4实践性。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交通工程的发展历程证明,无论是在经济发展时期的建设阶段和经济发达时期的管理阶段,该学科所面临的问题多来自交通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实践,从而使学科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该学科不仅注重课堂教学,而且也注重实际应用;既有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又有交通调查研究和实际交通现象分析等实践环节。

1.2交通工程双语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教学必须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新形势下的双语教学亦是如此。当前,社会需求的是现代高素质专业人才,他们不仅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外语交际与应用能力。因此,双语教育的基本目标应定向到社会需要的层面上,定位到培养能够完全掌握并能用外语熟练表达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层次人才的原点上。我们认为,交通工程双语教学目的的定位也不能脱离这个层面,偏离这个原点。

双语教学是通过教育语言来达到两个目的,即:

(1)通过媒介语来掌握学校教育体系中规定的科学文化知识;(2)通过双语教育帮助学生掌握目的语。实质上,要达到这个目的就是要学会正确地处理好“教学语言”和“语言教学”的关系。“教学语言”的教学目的是以某种语言为媒介来传授知识;“语言教学”的教学目的则是在课程讲授中学习某种语言。二者关系如处理得当,可以实现“共核”与“双赢”。

交通工程双语教学也要定位到“两个目的”的原点上。一方面,作为“教学语言”,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以英语为语言媒介来达到交通工程学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交通工程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工程技术专业课,其教学目的和要求概括起来讲,应包括:重点掌握交通工程学的“三基”(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熟练掌握交通调查与分析方法;了解交通最新动态并作出具体分析;了解交通管理与控制方法;了解现代交通工程高新技术和理论;学会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来解决实际应用中的复杂问题;学习运用概率统计、运筹学等工具。另一方面,作为“语言教学”,本教学又要教师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都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双语为媒介,尽量营造自由的课堂文化、严谨的学术氛围。教师在传授交通工程专业知识的同时,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对语言进行感悟、领会、吸收、内化,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

综上所述,交通工程双语教学必须紧紧围绕“两个目的”开展教学,从而推动本课程的教学革新,促进我校的教改工作和本科教学水平的评建工作。

2 交通工程双语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2.1两个“手段”,一个原则

交通工程学是一门边缘学科。所谓边缘学科是指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叉科学,主要是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个学科体系的综合叉。由此可见,交通工程学涵盖知识面广、知识点多,尤其是现代交通工程,它包括许多相关的前沿理论和高新技术。它独特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手段既要摆脱纯粹的“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又不能完全依托“鼠标加课件”的新型多媒体教学手段。从获取更加丰富、直观、形象的专业知识方面来看,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而言,它是开展交通工程双语教学的一种好形式。但从总体来看,多媒体教学并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也有其自身的不足之处,比如,易造成教学节奏过快,学生跟不上;易引起视觉疲劳;教学难点不易讲解等等。我们认为,两个“手段”各有利弊,在交通工程双语教学手段上,必须坚持“两个‘手段’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以多媒体手段为主,以传统手段为辅”的原则。这个原则对实现交通工程双语教学预定目标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2.2交通工程双语教学多媒体课件

本着“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优势,紧密结合交通工程学特点”的原则,制作完成了交通工程双语教学多媒体教学课件。该课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2.1专业特色强。本课件在保持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还收集了大量专业最新动态、图片资料,另外还补充了ITS、南京交通规划等讲座内容,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与直观性的特点。

2.2.2中英文实时切换。课件在总目录、各章节和页面均建立了动态链接,可通过点击相应按钮在中英文界面之间进行实时切换。

2.3.3耳目一新的视听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课件的页面制作中,特别突出了“新”、“奇”、“趣”等特点。整体画面制作新颖,在教学重点处以特别的声音提示学生。另外,课件中还收集了大量专业图片(国内外)和动画资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3.4课外内容较丰富。交通工程双语教学课件在保持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还收集了大量专业最新动态、图片资料,另外还补充了ITS(智能运输系统)、南京交通规划等专题讲座内容,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势,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2.3交通工程双语教学方法

2.3.1课前准备与课后总结相结合。交通工程双语教学课前准备一般包括以下工作:收集交通工程相关中英文资料;熟悉中英文版课件及补充讲义的内容;理清教学脉络,酝酿教学兴奋点;明析讲解重点;吃透课程难点;扫除教学盲点等等。教师在课前既要过“专业知识关”,也要过“外语水平关”,对授课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因此,教师的课前准备是实现双语教学预期目标的先决条件。目前,交通工程双语教学尚处于探索与研究阶段,故应对其教学手段的采用、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不断结合教学实践进行课后总结、中期总结和期终总结(如问卷调查)。教师的课后总结是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

2.3.2立足教材与补充讲义相结合。交通工程双语教材主要采用内部资料(英文)结合相关专业书籍翻译而成,在教学中既能保持英文教材的“原汁原味”,又能把握中文教材的教学重点。补充的讲义既有英文的,也有英文的;既有原版教材上的经典摘录,也有专业学术的最新动态。

2.3.3课堂精讲与习题训练相结合。精讲是指讲重点、讲难点。重点可英文讲解,中文复述,如交通工程学的“三基”(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难点可用全中文讲(如交通流理论Theory of Traffic Flow)。无论重点难点都要进行适量的习题训练,重点的相关习题可以是英文的(如默写单词)或中文的,难点可以是中文的。

2.3.4课间提问与课后自学相结合。提问教学法能启发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布置一定的自学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

3 结束语

通过双语教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因为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从传统的传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而且要求教师熟练运用双语,这样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为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课堂内容,而且要求学生复习及预习所学内容。为了巩固课堂内容,学生需要查阅相关中文材料,这样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这是传统教学所达不能体现的。

参考文献:

[1]毛红英.实施双语教学的体会.护士进修杂志,2004,(19).

[2]徐吉谦.交通工程总论.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3]熊洁.双语教学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1).

双语课程篇5

关键词:编程语言;双语教学;Java程序设计

1 编程语言类课程双语教学的建设现状

目前,几乎所有的编程语言都是由欧美国家设计和实现的,它们的帮助文档、语言规范说明全都是英文。虽然常用的程序开发软件已经有汉化版本,也有相应的中文帮助文档,但是汉化或多或少存在不准确的地方;另外,英语和汉语表达思维的不同,使得一些编译和运行错误的提示信息看起来不知所云。因此,在高校推动双语教学势在必行。为了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教育部于2007年至2010年启动了“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支持建设503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在这些示范课程中,计算机专业课程包括操作系统(原理)、数据结构(和算法分析)等约40项课程建设项目,几乎囊括了计算机主要专业课程。其中,纯编程语言类课程有7项,包括计算机网络编程、C语言程序设计、Delphi计算机高级编程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当然,除了这些部级的双语课程建设项目外,目前我国还存在着各类由省或学校支持的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项目。

整体上看,计算机专业的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并没有区分不同课程的特性。虽然计算机专业课程相比其他人文社科课程而言,更适合进行双语教学,但是,考虑到双语教学的师资以及学生水平现状,在课程选择上理应有取舍。编程语言类课程的内容大部分在讲述语言特性和示例程序,几乎不涉及自然语言交流的模糊性和复杂性,即减少了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欠缺所导致的障碍,这种“刻板性”使得编程语言类课程非常适合进行双语教学。

2 编程语言类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探索

在组织双语教学时,考虑到教学目标、学生的基础、师资力量等各方面原因,我们从教材选择、教学手段、授课语言等方面,探讨一种较为实际可行的教学模式。

(1) 采取国外优秀原版教材与自编讲义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我们选择原版优秀教材。原版优秀教材很多,它们服务于不同的授课对象,在选样时,除了要考虑教学目标外,还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由于学生的母语是非英语,即使他们通过英语四级或者六级,阅读英文专业知识的能力仍然欠缺,因此,选择具有中文译本的英文教材更好。同时,我们不应该完全依赖这些国外优秀教材,完全按照其编排顺序进行授课。许多国外教材的信息量都非常大,知识点的编排比较分散,我们难以在有限的学时内按照教材的编排次序推进教学进度,这就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总结,针对每一节课的授课目标,整理成讲义,标识出相关的章节并在课前发给学生预习。

(2)采取英文板书结合英文PPT演示的教学手段。讲解编程语言时,特别是讲述重要语法点和难点时,采取边写程序边给出解释的方式,板书代码的英文注释强化了该知识点在学生大脑中的印象,并能够带领学生进一步沉浸在英文思维的氛围中。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将术语解释、语法形式等采用英文PPT演示的形式放映,可以将教师从一些繁琐的板书中解脱出来,节省教学时间。

(3)采取用英文讲授专业知识点的方式。讲授编程语言类课程时,对于专业知识点部分,应该采用英文,但是在非专业知识的表达以及语句的衔接等方面,出于惯性思维,可以使用中文。不过,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对于关键知识点,可以再用中文补述一下。

3 教学实践

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双语教学活动中,我们选用的教材是Head First Java。该书内容适合初学者,较为全面,语言特点讲解得非常透彻。此外,它的编排有趣,且中文译本质量高。板书采用英文,结合英文PPT。下文以编程语言的两个重要语法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为例,说明Java程序设计双语教学的实施过程。

1)引用变量。

Java编程语言中变量的类型可以分为简单类型和引用类型,它们对应的英文分别是primitive types和reference types。解释简单类型时可直接列举8种简单类型,并在PPT上显示。然而对于“引用”这个词,即使解释了引用类型包括类类型、接口型以及数组类型,学生还是有疑问:引用究竟是什么意思?谁引用了谁?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PPT演示中给出相关的术语解释,并设计引用变量的声明和赋值语句代码,再辅以代码运行时的内存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学生能够从上述PPT演示中准确地理解“引用”这个词的含义:如果一个变量是引用类型,如String类型,那么这个变量将可以引用到一个String类型的对象,或者称这个变量可以引用或指向一个String类型的对象。

2)动态绑定。

C++和Java编程语言都会讲到一个重要概念,即方法查找时的“动态绑定”,这也是教学难点,常常和“多态”“虚方法”这些词联系在一起。 “动态”这个词在汉语中的意思非常广泛,“绑定”一词的意思过于抽象,事实上,在编程语言中,动态通常指的就是程序的“运行时”(run-time),而绑定表达了“引用变量在运行时实际引用到的对象的类型”这层意思。其实,C++语言关于动态绑定和多态中有这样的描述:

You get the behavior associated with the object to which the variable refers at runtime. The behavior is not determined by the compile time type of the variable. This is an aspect of polymorphism, and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object-oriented languages. This behavior is often referred to as virtual method invocation.

同理,在Java中也有类似描述:

When we invoke an overridden method, Java calls the method for the object's dynamic type, regardless of the variable's static type. Java looks up the right method for a given object at run-time.

如果在授n过程中使用这些英文解释,再辅以实例并展示运行时内存的变化,如图2所示(实际教学中,使用不同的颜色标识图中不同部分,以达到板书的清晰性),可以系统地讲解这个概念。专业清晰的英文描述加上实例,使得讲解更具有说服力,并且直接易懂。

以上讲解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在讲解时可以辅以中文。然而,随着双语教学的不断推进,对于专业知识的讲述还是应当使用英语,这样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更容易与国际接轨。

4 问题和建议

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面临最直接的问题是:一些学生听说是双语教学,认为自己的英语很差,很快产生了畏难心理。其实这是不必要的,从实践来看,一些具有一定编程基础,有兴趣但是英语成绩并不突出的学生,课堂表现和成绩仍然比较好。相反,仅仅英语通过六级,而编程能力较弱的学生,并没有很好的表现。事实上,编程语言的英文教材和资料的语法并不复杂,也不涉及我们所缺失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并且,编程实践能够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英文描述,增进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要强调学生英语成绩的好坏背景,而是强调“双语教学的重点仍然是专业学习”。

双语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另外一个突出问题是教学互动性不高。互动性不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专业上没有把握,有些跟不上进度;二是英语表达能力的欠缺。针对前者,由于双语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任务,教师需要更多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从学生的反馈中对教学进度、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作适当调整,并教导学生做到课前先预习、课堂上多记笔记、课后多咨询;针对后者,应当采取多鼓励的方式,训练学生用英文进行表达,同时,允许学生用中文回答问题,并提出希望下次能够以英文回答,这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编程语言类课程的双语教学是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时代要求,虽然在高校已经实践了多年,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地摸索,进一步完善编程语言类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实现将英语变为编程语言类课程学习者的第二语言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平, 朱艳辉, 翁艳彬. 论如何使双语教学真正辅助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发展[J]. 计算机教育, 2010 (2): 98-101.

[2] Shewchuk J. Data structures and Java programming [EB/OL]. [2014-05-18]. http://www.cs.berkeley.edu/~jrs/61b/.

[3] Sierra K, Bates B. Head First Java[M] 2nd ed . Sebastopol: O'Reilly Media, 2005.

[4] 黄宏博.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 2010(16): 63-65.

双语课程篇6

关键词: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对策

经济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逐渐提升,参与国际文化交往日益增多。这对当前的教育体制、学生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如何更好地与国际接轨。而对于人才培养而言,就是要不断地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英语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具体到课程建设上,就是广泛地开展双语教学,促进学生的国际化。《食品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尤其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的主干或基础课程,对此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基本特点

(一)课程内容难度大

《食品生物化学》是生命课程中的重要课程,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是对生物生命现象的化学性研究。因此,较之于其他的生命科学课程,《食品生物化学》课具有较高的难度,理论性比较强烈,且随着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食品生物化学》也历经了巨大变化,真正比较前沿地掌握这门课程是比较有难度的。课程内容的难度,使即便是全中文的教学都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授是一种挑战[1],而使用双语教学则更增加了课程的难度。

(二)专业词汇多且冗长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专业术语非常的多,且常常可见大量的专业性短语[2]。双语教学中仅掌握相关术语的翻译就非常具有挑战性。因此,要想课程能够顺利的开展,就要求学生首先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并对相关的专业术语有较好的熟悉程度。专业术语多,且采取短语形式,是课程教学中的难题,对于外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是一大挑战,如何较为迅速地理解教师的授课内容,就需要掌握并熟悉这些专业术语。此外,在专业学术中,《食品生物化学》课的双语课程还会有很多生命科学中的缩略语,也是该课程教学中所遇到的难题。

(三)课程的基础性地位

《食品生物化学》在生命科学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其开展双语教育,将对整个生命科学相关课程的中英学习具有较好的铺垫作用[3]。学生如果掌握了《食品生物化学》的基本术语,就能对其他生命学科产生辐射效应,也能阅读相关的学术文章。因此,《食品生物化学》的双语教学之重要性就是显而易见。这就表明《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所肩负的任务之重,其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对生命科学专业的学习以及国际接轨有着直接性的影响。

二、《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要求

(一)师资要求

《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特殊要求。首先是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授课教授的专业知识水平,直接影响到了该课程讲授的深度以及应有的学术视野;第二是具有较高的专业英语能力,这不仅是良好的词汇基础,还必须能够传授如何运用英语进行学术性的对话或讨论,培养学术国际交流对话的能力。因此,授课教师的英语水平对讲好双语课课程效果有着直接性的影响。此外,教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能够运用肢体语言形象而具体地传达出某些表达,加强课堂的活跃气氛,增加师生互动等等,这都是对教师课堂技巧能力的更高要求。

(二)教材要求

适当的教材也是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我国在双语课的教材建设上存在着不足。就《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结构上看,很多的学校教材选择具有盲目性,缺乏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交流,因此存在重复或与专业课内容斜街不好的现象,在双语教学中就是老师找一些英文的文献来进行课堂学习,虽然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最新的国际学术研究成果,但这无疑还是不够的。目前而言,美国费城大学生命科学院TrudeMcKee和JamesR.McKee主编的《生物化学》及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王淼教授等主编的《食品生物化学》可以作为比较好的教材参考。当然,随着课程研究的推进,我国相关部门需要组织专家学者进行教材的编写,从而形成较为统一性的课程教材参考也将成为重要的改进方向。

三、《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实施

(一)秉持双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双语教学不是简单的中英对照授课。作为专业课程,《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根本主旨还是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国际化水平,能够参与到国际学术前沿领域,了解国际学界的最新研究进展,能够具备良好的国际交流能力。因此,双语教学不可演变为基础英语教学,即将专业知识、技能学习变成英语学习。专业教育才是主线或目的,英语仅是媒介。因此,双语教学之本质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4]。因此,《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要重视对知识技能讲授、学习,而不是刻意注重英语语法或句意结构分析。这是在《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中所应该把握的基本原则。

(二)掌握双语教学的语言应用

如何驾驭双语课堂的语言英语标准,是授课教师的一大挑战。有《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授课教师,将其教学过程称为三大阶段:一是中文为主,英文为辅;二是中英文各半;三是英文为主,中文为辅。这种模式是循序渐进地加强英文比例。对于像甘肃农业大学这样地处西部的普通本科院校,双语教学才处于初步探索和尝试阶段,这种有计划的不断推进,无疑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但也不可一概而论。授课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了解其相关的专业背景知识、外语水平状况。在了解的基础上,教师才能更好地决定外语运用的程度,对于总体上外语基础比较好的班级,应该有比较高的起点和要求,而对于外语水平比较差的,则需要从低阶段开始慢慢提升。

(三)双语教学过程的实施

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涉及到诸多的环节和部分。总体上看,授课教师要精心组织课堂,因为它对于双语教学效果是极为必要的。具体上看,首先教师应该备好课,对课程的充分准备,是课堂讲授得心应手的重要保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细化课堂的各个环节,重点讲授的问题或难点,选择恰适的专业文献资料;其次在课堂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做到英语思维,用生动活泼的英语准确到位地表达,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双语教学不是翻译课程,不是英语语法学习课程,而是一种表达能力、交流能力的培养,在双语课程学习课堂上,授课教师应该是教授学生如何将课程的专业知识通过外语表达出来;第三是在教授的方式或手段上要采取辅助工具,如多媒体设备,增加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如图画、图标、音频、视频等资料,增加知识讲授的丰富性。

四、《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为了更好地开展课程的教学,就需要对课程开设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对策思考。从目前《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看,教师、学生、学校等,如师生的英语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等,都直接地影响了课程的效果。

(一)教师方面

教师不能用英文驾驭外文教材,是甘肃农业大学这样的普通高校授课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课程的主干教师应该主动赴国外或国内该课程开展成熟的高校进修学习[5],通过促进教师的国际学术互动、交流学习,从而提升教师的英语能力,通过直接感受国外的教学风格,学习的氛围,从而更好地锻炼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近年来,甘肃农业大学主动与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南京大学等高校对接,通过线上线下为从事该校《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教师提供越来越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平台,对该校《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完善和改进作出了许多重要的举措和大胆的尝试。另外,国家还可以进一步通过留学基金委平台向西部地区高校倾斜,扩大对双语教学教师的国外访学。

(二)学生方面

学生的外语水平、专业知识的储备等方面,也对双语教学的效果有直接性的影响,像甘肃农业大学这样的西部高校由于学生本身英语的整体水平就较欠缺,再让学生短时间内掌握较多的专业英语词汇就更加困难。因此,为了更好的开展双语教学,该校的学生应该首先学习一门生命科学专业的专业英语,能够对该专业领域的通常英语表达有更为全面而系统的学习。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双语教学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课程的学习,能够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之中。

(三)学校方面

西部地区高校本身教学资源就较东部地区匮乏,各高校更应增加该方面的硬件软件投入,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更好的双语教学环境和条件。如加强对双语教学意义的宣传,吸引学生到双语课堂,培养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良好氛围;学习可以结合英语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巩固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再如,学校应该为双语教学的教师提供更好的课程开设的硬件设施的环境,对开设双语教学教师的课程任务评估进行相应的提升,从而激发教师教授双语课程的积极性。综上所述,西部地区普通本科院校《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课程有利于受教育者“双语、双文、双能”的素质提升。这对缩小东、西部教育教学水平差距,食品类相关专业后期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培养都有着很大的意义。西部地区普通本科院校《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虽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但是必须继续坚持,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地推进,提升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韦庆益等.食品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生命的化学,2015,35(4):601-604.

[2]姚闽娜.《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32(8):108-109.

[3]张庭廷.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生物学杂志,2014,21(4):48-49,57.

[4]胡咏武.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检验医学教育,2012,2:9-11.

双语课程篇7

关键词: 植物造景 双语教学 教学实践

双语教学是高等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园林行业对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很大,这为《植物造景》课程双语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希望通过《植物造景》课程双语教学研究,探索适用于衡水学院及同类院校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完善的现代园林理论知识,能够正确理解西方设计理念和思维方式,并能够进行设计思想交流的园林专业人才,为推动园林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植物造景》课程双语教学探索

衡水学院园林专业的《植物造景》双语课程在第五学期开设,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基于园林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对《植物造景》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采用两种组织形式,一是大班授课,二是小班教学。在课堂讲授中,在课程的前半段以教师讲授为主,同时辅以提问,使学生对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后半段则边讨论、边总结,针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用英文进行设计方案的构思和表达,掌握课程的内涵。

1.1大班教学与小班教学实践。大班教学和小班教学的教学模式均为穿插型,以英文为主,在教学的同时,适当辅以汉语解释和说明;以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中英文对照双语幻灯片,用英语讲授专业术语和关键词等,交替使用中英文阐述相关要点,进行提问和组织讨论;采用自编讲稿,适当降低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要求学生以英语为主进行设计方案的构思、表达及交流。

大班教学选择部分章节采用双语教学,授课对象为全体同学;小班教学选择部分英文水平较高且有兴趣的同学进行授课。在授课后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要求大家对是否赞成双语教学进行投票,大班教学对双语教学“赞成”“无所谓”“反对”的学生所占的比率分别为:12.5%、35.8%和51.7%;小班教学对双语教学“赞成”“无所谓”“反对”学生所占的比率分别为:26.7%、40.2%和33.1%。这些数据说明,不论是大班授课还是小班授课,即使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但是采用英语教学时,教师与学生均感觉吃力,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2学生排斥双语教学的原因分析。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分析,发现影响植物造景课双语教学效果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学生英语总体水平较低,接受能力参差不齐,英语表达能力较弱,不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二是教师能力单一,专业教师口语能力一般,不能随心所欲地用流利的英语表达和传授专业知识,使教学效果受到较大影响。使用汉语授课时,教学气氛非常活跃,课堂教学流畅精彩,师生互动充分;但以英语进行时,由于师生对英语表达能力的不自信,大家都不敢多讲,课堂气氛变得异常沉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掌握专业知识。

2.《植物造景》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2.1谨慎选择开设课程。《植物造景》双语教学的实践证明,针对目前学生整体的英语水平,对园林专业的所有学生进行专业必修课――“植物造景”双语教学显然是不现实的。可以在专业选修课中选择能体现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与国际紧密接轨的课程,如对“园林学科发展动态”、“中外建筑赏析”等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可以通过学生选课的方式,面向英语较好且对双语教学有兴趣的学生开设,这样就能够保证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基本上可以适应双语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2加强师资引进与培养。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是师资,只有当教师和学生的英语均达到较高水平时,英语双语教学的效果才会明显。针对园林专业师资现状,扩充双语教师这一资源的途径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引进海外留学人员,尤其是获得博士以上学位的高层次人才;二是为现有师资提供不间断的英语培训。由于学校的地域发展及收入水平,引进海外人才目前难以实现;而通过不间断的培训达到近似外籍教师的语言水平显然需要相当漫长的学习过程[1]。

2.3选编合适的双语教材。目前国内双语教学使用的双语教材主要有以下几类:国外原版教材、改编教材、自编教材和翻译教材。原版教材信息量大,数据翔实,图表案例丰富,但是,其内容与教学大纲不匹配,而且价格昂贵,从根本上限制了双语教材的选择。目前关于《植物造景》双语课程的自编教材和翻译教材尚属空白。改编教材是一种过渡形式,其特点是既能保证语言上的原汁原味,又能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调整。因此,结合国内植物造景现状及学生的专业及英语水平,改编国外原版教材,补充英文期刊相关文献,在目前看来是切实可行的。当然,这需要课题组教师大量的阅读并翻译外文资料,对教师的英文水平及专业水平要求较高,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这项工作。

2.4以试点班形式进行小班双语教学。为了让双语学习的效果达到最佳,我们可开设双语试点班,对学生进行摸底测验,从中选拔比较优秀且愿意参加双语教学的学生,并采取小班教学;对其他学生仍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小班教学班容量以15人为宜[2],可以保证师生充分互动,通过小班教学,让学生得到最有效的语言输入。同时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案例收集及材料整理,用英语制作幻灯片并汇报。在课程的早期阶段要求较低,从列举专业词汇、使用英文教材及用汉语讲解等步骤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础条件不断改善,较高层次的双语教学可定位在平衡使用两种教学语言上。

3.结语

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针对衡水学院园林专业学生的特点,根据《植物造景》双语课程大班教学及小班教学的教学实践及学生的反馈,发现要想顺利推行该课程的双语教学,保证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尚需在双语师资培养、双语教材选编及双语试点小班教学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教学尝试,希望能够为探索适合我国园林专业的双语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欧阳汝欣.《植物造景》课程双语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5(74):174-175.

双语课程篇8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涉外性很强的经济类专业课程,推行双语教学是顺应该课程特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社会对国际经贸人才需求的需要。采用SWOT分析方法从内部与外部两个角度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推行双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发扬有利因素,避开不利因素,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方式设计、教学资源拓宽、师资建设和考核方式改革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SWOT分析法;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涉外性很强的经济类专业课程,目前全国各大高校对该课程均已开展双语教学工作,但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本文将借助SWOT分析方法来分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推行双语教学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发扬有利因素,避开不利因素,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以期对我国未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推行双语教学的外部机遇

(一)顺应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随着全球科技领域竞争的加剧,各国开始意识到,只有拥有先进科技,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众所周知,美、英等西方国家在科技方面占据世界前沿,采用英语直接获取先进科技成为最佳途径,因此,采用双语教学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方向。2001年9月,国家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要求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外语教学课程需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此外,自2002年开始,教育部在对高校进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中,更是要求A级标准中必修课双语教学授课的比例达到或大于15%,并且教学效果要好。[1]教育部对双语教学的日渐重视,对推动全国高校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二)满足社会对国际贸易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

在经济全球化与贸易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社会对于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日益增加,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各校国贸专业的培养目标呈现两种趋势:一种更注重理论分析能力的培养,即对英语只要求普通四级,对国际贸易理论课程非常看重而对实训课时不作要求;另一种则更强调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即对英语要求专业八级,对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并强调外贸模拟实习培训。调查显示,相较于前者,后一类学生更受就业单位的偏好、与进出口贸易单位的签约率更高、工作适应期更短。因此,为满足时展对国际贸易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出既熟知国际贸易知识,又可以熟练使用英语进行国际贸易实践的复合型人才,成为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为达成这一目标,就有必要在《国际贸易实务》等专业课程教学中采取双语教学,以满足时展对国际贸易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

(三)符合本课程特点的需要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具体流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涉外性。该课程中除了贸易术语、合同的磋商与签订、结算方式、单据和往来函电的制作撰写等均为英文外,大量的国际贸易规则、国际惯例也基本都为英文原版。虽然有翻译中文版,但法律条款经过中英文的翻译易出现晦涩难懂的情况,从而导致在国际贸易实践中贸易双方以及相关当事方对于所出现的争议无法正确引用。单一的汉语教学虽能让学生掌握进出口贸易流程,但学生却很难自如地用英文审核信用证、制作英文单据、进行英文发盘还盘,更谈不上用英文进行合同的磋商与签订、在出现国际贸易纠纷时采用国际惯例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因此,了解《国际贸易实务》的英语知识,是学生进行国际贸易实践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准备,也是本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初衷。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推行双语教学的外部威胁

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因此教师需投入大量精力。相较于全中文授课教师,双语教师不仅要准备中文授课内容,还要花时间将中文内容转换成英文进行讲解,课下还要花精力搜集英文案例,备课时间大大增加,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但目前很多高校对双语教学认识不足,未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没有对双语教学进行有效实施和管理,缺少双语教学激励机制,造成双语教学教师工作量增加但待遇却没有得到相应提高,双语教师双语教学工作积极性将大大受到打击。

(二)双语教学教学目的不明确

自2001年国家教育部提出要求对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采用双语教学,全国各高校响应号召,大量推行双语教学。但推行效果不佳,很多人对双语教学失去信心。究其原因,在于大家对于双语教学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没有明确双语教学的教学目的。双语教学教学目的在于培养既熟知专业知识,又可以熟练使用英语进行专业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其中,专业知识的掌握才是双语教学的重点,英语水平的提高只是双语教学的“副产品”,但目前很多高校单纯追求英语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中大大提高英语比例,很多同学因自身英语能力欠缺无法顺利消化吸收课堂知识,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无法很好的学习专业知识,本末倒置,造成双语教学效果不佳。

(三)师生存在畏难情绪

双语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非常高。[2]《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熟知国际贸易知识、熟练使用英语,还要求教师掌握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双语教学无疑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量和课堂教学的难度,造成教师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同样,双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专业理解能力,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很多学生因为自身英语听说能力弱,无法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学习积极性降低,对双语教学产生畏难情绪。

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推行双语教学的优势分析

(一)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国际经贸人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既熟知国际贸易知识,又可以熟练使用英语进行国际贸易实践的复合型人才。[3]《国际贸易实务》作为国贸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必然成为该课程的设置目标。如果对该课程采用单一的汉语教学,英语教学仅限于英语课,即专业教学与英语教学相脱节,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比较单一,懂专业知识的英语能力薄弱,而懂英语的专业知识欠缺,无法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但若对该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将专业教学与英语教学有效糅合,可以促使学生将英语作为语言工具掌握国际贸易流程,有利于培养出既懂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经贸人才,从而推动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研究与创新能力

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欠缺英文专业文献检索能力,究其原因,归根究底在于学生专业英文水平较低。而对英文专业文献的检索是开拓专业知识面的有效途径,更是进行专业研究和论文创新的必要条件,因此提升学生英文专业文献检索能力迫在眉睫。为提升学生英文专业文献检索能力,就需要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采用双语教学,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专业英文水平,从而可以轻松检索查阅英文专业文献,培养自身的研究与创新能力,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最新动态,形成良好研究成果。

(三)促进英语语言的学习

在单一的汉语教学中,专业教学与英语教学相脱节,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与用的脱节。学生为了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而学习英语,英语书面能力毋庸置疑,但英语运用能力欠缺,更别提使用英语进行国际贸易实践。但若采用双语教学,将专业教学与英语教学相糅合,学生为顺利消化吸收课堂教学内容,必然主动提高自身英文水平,特别是英文应用能力。双语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还产生英文应用能力提升这一“溢出”。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采用双语教学,促进了学生英语语言的学以致用。

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推行双语教学的劣势分析

(一)教学素材缺乏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教材之外,还需要大量案例、图片和相关软件的支持。但目前相关软件特别是英文原声视听材料欠缺,双语教材也存在颇多问题。具体来说,目前双语教材主要有三种:一是国外原版教材;二是国内知名学者所编写的英文教材;三是高校内部采用的任课教师自编的英文教材。[4]对于第一种,由于国内外课程设置的差异,国外没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因此该课程的国外原版教材很少,一般都是对《国际经济学》国外原版教材中的贸易部分截取而成。这类教材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内容上主要是对于贸易理论、政策与模型的推导,缺乏贸易实务内容;第二,价格普遍昂贵,只配备习题册,没有学生指导手册等教辅材料;第三,不符合我国国情,文化背景的不同制约学生对原版教材内容的理解。而对于第二和第三种,目前可选教材不多,总体上专业性不强,且存在英文鲜活性和地道性问题。教学素材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学素材的缺乏必然会影响双语教学教学效果。

(二)双语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双语教学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双语师资力量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教学语言上,从事《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的教师大多是经济学出身,虽然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和较好的英文基础,但毕竟不是英语专业出身,没有受到长期系统的英语培训,听力和口语较差,因此要想正确把握中英文比例,流畅表达专业知识,将该课程讲得清晰明了,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具有很大难度;第二,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大多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辅的教学方式,将传统板书与CAI相结合进行“填鸭式”知识灌输,不注重师生互动,教学方式单一;第三,在教学经验上,大多高校没有专门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很多双语教师都没有接受过专门系统的培训[5],都是接到双语教学任务后,本着自愿的原则开始备课,缺乏双语教学经验,教学质量不佳;第四,在实践经验上,双语师资虽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但实践很少,甚至有部分教师从来没有从事过国际贸易实践,欠缺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的能力。[6]

(三)考核方式存在缺陷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不同于其他一般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涉外性,因而对其的考核应与一般专业课程不同。但目前教育部未对其双语教学制定统一的考核方式,因此各大高校对其仍采用传统的“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即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下,很多学生上课时缺乏积极性,不主动发言,甚至不上课,期末考试时完全靠突击通过考试。这种考核方式直接导致考试结束后学生什么知识都未掌握,更不用说将所学知识有效应用于实践。这不仅仅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一大弊端,也是中国教育的弊端。

五、提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

(一)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设计教学方式

虽然国外有很多双语教学方式,但考虑到我国国情,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经验。每个学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存在差异,如果采用单一教学方式不符合实际,因此有必要根据学生个性,设计出具有各校特色并适合该校学生的教学方式。具体做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事前调研,了解学生英语水平,根据学生英文基础分班因材施教,设计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计划,并在教学计划执行中关注学生反映,根据反馈信息进行相应调整。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教学原则,将讲授、情境式教学、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相结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的同时注重课外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实现教学资源多样化

为改善目前教学资源缺乏的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多样化,从而改善双语教学教学效果。一是推荐学生浏览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关的重要网站,如OECD、世界银行、国家商务部网站等,吸取专业前沿知识;二是利用学校双语教学项目经费,引进英文原声贸易方面视听材料、国际贸易操作软件,使学生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掌握国际贸易具体流程;三是充分利用学校海外合作办学资源,寻找合适的国外原版教材,并大力鼓励英语知识与专业知识全面的教师参考国外相关原版教材,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材,以一本合适的国外原版教材为主、一本国内教材为辅。

(三)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

为提升双语师资水平,有必要建立双语教学实践的培养机制。对于双语师资的培养,首先是存量师资的提升,即对教师进行职后培训,将教师派到国内一流学校或国外进修,提高教师英文水平,加大教师梯队建设;其次是通过社会招聘的方式引进既具备良好英文水平又有外贸实战经验的复合型教师,并对其进行职前培养。双语师资培养的实现需要双语教学激励机制的支持,对双语教学师资的激励包含政府激励和学校激励两个层面。从政府角度,教育部有必要对每年的教师国际交流名额与资金给予支持,并给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项目资助经费;从学校角度,高校不仅应对双语教学师资给予工作量计算与津贴发放上的倾斜、教改立项的支持,还应在出国进修人员选拔上优先考虑双语教学师资。

(四)改革考核方式

为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必要改革考核方式,从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个方面共同达到提高学生双语课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一方面,加大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设置多种参数指标,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presentation的质量、师生互动率、学生的出勤率和课后作业等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计入总成绩;另一方面,在期末考试中选择采用全英文出卷,简单的题目如选择题、判断题等客观题要求英文作答,较难的题目如案例分析题、论述题等主观题采用中文或英文选择性作答,但学生若采用英文作答会根据其英文准确度给予加分。

作者:汪颖颖 单位:安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若梅.1998年以来我国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政策的回顾与反思[J].现代教育管理,2015(6)56-61.

[2]曾明.高等学校推进双语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1)48-49.

[3]陈鸣,邓荣荣.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6)119-120.

[4]赵楠.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当代经济,2008(9)148-149.

双语课程篇9

我国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明确指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近年来,全国各高校掀起了双语教学的热潮,尤其是《国际金融》程,大多数院校均(包括我校)已实现了双语教学。但是与教育部的要求还相去甚远。2006年12月11日起,按照银行业入世承诺底限,中国取消对外资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允许向所有中国客户提供服务,允许外国金融机构办理人民币业务。目前我国的大型商业银行如工行、中行、建行等相继在国内外上市,农行正在加快股份制改革和上市的步伐,中国商业银行业正在与国际银行业同台竞争。在这一背景下,一些高校院校正在尝试进行《商业银行管理》等课程方面的双语教学的尝试,但是在高等农业院校本科金融本科专业中尝试进行《商业银行管理》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尚不多见,是高等农业院校教学改革的新课题。以下对我校开展商业银行管理课程双语教学的师资组织、教材选择、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总结。

1师资组织

目前我校金融专业中青年专业教师很多都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但仅有一名从德国回来的博士在开展《国际金融》的双语教学,新上马课程的难度较大。在院、系的努力下,按照人才规划对一名原从事商业银行管理、英语基础较好的教师进行了口语强化培训作为主讲教师,初步为双语教学扫除障碍。今后学校将应进一步选择英语基础较好、上进心教强和责任心较高的金融专业教师进行英语口语培训,作为该门课程双语教学师资储备。

2关于教材选择

目前,市面上直接影印的原版教材通常在800页以上,定价普遍高达80、90元。书中一部分内容与中国实际教学关系不大。以北京大学影印出版的经典教材美国South-ernMethodistUniversityTimothyW.KochScottMacDonald编写的BankMan-agement价格为87元,厚888页。最后我们选择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何自云根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学实践后按照中国的教学要求改编的BankManagement,厚度只有374页,价格仅为35元,配有中文导读,书中的重点词语做了翻译。但是该书所配教学支持资源不太适合,最后我们选择原版教材所附教学资源,并根据改编教材进行了调整。根据商业银行管理课程的特点,任课教师收集整理大量的国内外商业银行管理案例及习题集等教辅资料作为教材的补充内容配合双语教学。根据我校的政策,对选择使用原版教材的学生一定比例的教材补贴。

3商业银行管理课程

双语教学班级组织农业院校本科财经类本科专业相对于财经院校,学生素质更加参差不齐,如果对一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过早开展双语教学只是耗费时间,达不到应有效果,强求全体学生都立即参加商业银行管理课程的双语学习是不现实的。目前我校金融专业和财务管理两个专业设立了商业银行管理作为必修课,其他部分经济管理类专业作为选修课农业。一般认为采取筛选制度,将各班英语程度好,有兴趣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选,组成新的班级,其商业银行管理课程实施双语教学。但是考虑到教学组织的难度,我们选择了在英语基础相对较好,同时商业银行管理设为核心课程的金融专业开设双语教学,其他班级学生可以申请进入该课程班学习,对于金融专业中个别学生确实有困难的,提出申请后进入财务管理教学班学习。

4双语教学形式的选择

一般认为双语教学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种是采用外文教材,用汉语讲授,这是初级的双语教学形式;第二种是中英文双语混合授课,平时作业和考试使用中文作答;第三种是全外语授课,平时作业和考试全部或至少部分使用外文作答;第四种是全外语教学,授课、做作业、考试全部使用外语。我们根据我校的师资条件、听课对象的外语程度、课程要求,选择了中英文双语混合授课,平时作业和考试使用英文作答的模式。

双语课程篇10

关键词:信息类课程;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外语教学势在必行。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双语教学的开展情况已被列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的主要观测点。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教学团队的组建、教学资料的选用与开发、课程体系的构建等。目前,双语教学仍然处于探索与完善阶段。

1信息类学科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鉴于双语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学院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信息类学科专业的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双语教学建设:

(1) 确定信息类学科专业课程中双语教学的地位,建立适合学院特点的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并进行相应的课程建设。

目前已开设的双语课程有:Windows NT Technology、Programming with Java、Digital Image Processing、Software Engineering、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Theory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Data Warehosuing and Data Mining。今后还将进一步将部分专业课程列入双语教学。

(2) 组织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团队。

师资是开展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的基本条件。为了提高双语教学水平,学院成立了专业课双语教学团队,组织英语水平较好的教师进行双语示范教学。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双语教学的师资水平。双语教学团队经常开展多种形式双语教学研讨,特别对教学中突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研究。学院还积极争取更多的渠道培养双语教学师资力量,支持教师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出国访问研究。学院双语教学团队先后有多人次参加了国际学术交流,目前并有一名赴美国访问学者归来。

(3) 双语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实践。

理想的双语教学实际上应该是所谓沉浸式(浸润式)英语环境的专业课程教学。基于目前的师资能力和学生的英文基础,全面推行这种教学方式在客观上很难完全实现。因此我们针对性地推行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主要方式有:

① 全英语课堂教学和中文辅导相结合。对传统沉浸式英语环境的教学提出改进,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研究表明在目前条件下进行沉浸式英语环境的构造需要进行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重视课程预习,每堂课都提出规范的课程预习要求。二是全英语课堂教学和中文辅导相结合,即课后的中文辅导机制,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在课堂上英文理解的缺失。

② 中英文交替讲授方式。采用更高效率的中英文交替讲授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双语交替教学,隔堂交替中、英文讲授既兼顾了学生的英文能力,又达到了一定的沉浸式环境的构造,也符合教育部对双语教学界定中50%以上的英文授课要求。

从教学团队的双语教学实践发现,以中文讲授为主,辅以英文术语,在本质上并不符合双语教学的含义和教学目的。因此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未推广采用。

(4) 双语教学的监控与管理。

教学过程的监控对保证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效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教学互动是教学过程监控的重要手段,可以动态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使得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但当班级人数较多时,实时的教学互动是困难的。教学实践表明我们所采取的问卷调查、作业和问题讲评、课外辅导等多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班上课互动不足的问题。

(5) 学生能动性的发挥。

根据学习心理理论,学习的能动性是教学成败的最基本要素。我们的教学实践也发现,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很难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甚至不可能达到最低的专业教学要求。因此探索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学生参与的机制和方法。如针对课程预习进行课堂提问,在课程的必要章节为每一个或每一组学生设置阅读、研究专题,通过教师指导和参与各组学生间的讨论增强教学互动,并吸引学生参与主动学习。

(6) 双语课程教学资料。

规范的双语教学的基本教学资料是实现大纲教学目的的重要基础保证。为了更好地构造双语教学的环境,从教学大纲、教案、授课计划到课件、教材等都采用英文环境。其中大纲制定、教材选取和课件制作等,一般都通过教学团队下各门课程的课程组集体协作完成。另外在学习环境的构造上,试卷、学生作业、学生资料检索、实验报告等也一律要求用英文完成,以尽可能构建完整的英文学习环境。

(7) 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双语教学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这主要体现在:

① 展示效率高,表达形式丰富,特别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讲授内容。

② 便于积累和修改。所开设的课程均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不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了学生课堂笔记的负担,使得学生尽可能地少做笔记,以便倾心听讲,参与到教师的授课中去,而且便于学生在课后复习。注重发挥多媒体演示信息量大、形式丰富的优点,但要避免刻板的多媒体演示,做到多媒体课件和课堂即兴讲解的有机结合。

2总结

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信息类专业的双语教学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的规模和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双语授课的专业课程面逐步拓宽并成体系,双语教学活动深入到了理论授课、实践、作业、课程考核等全部教学环节,学生接受双语教学的环境也更加接近全英语的沉浸式环境,不但达到了专业课内容的授课目的,而且学生在专业领域的英语应用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双语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而且在对学生的概念形成、知识迁移、国际视野、交际能力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双语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有了以下认识:

(1) 循序渐进地在信息类专业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完全可以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2) 团队组织对于提升双语教学师资教学水平有明显作用;

(3) 学生的外文资料的检索和利用能力、外语交流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

(4) 因材施教是保证双语教学成功的重要基础,应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灵活的教学模式;

(5) 对学生预习进行组织、管理,对于弥补学生的英语基础的不足发挥重要作用,使得在课堂上建立逼近全英文的沉浸式教学环境成为可能;

(6) 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是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

(7) 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训练学生使用外语;

(8) 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上述认识对我们开展和推进信息类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要在更高层次上提升双语教学的水平和效果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和解决。比如,如何进一步扩大师资培训和对外交流的力度,甚至于直接引进有关专业领域的外籍教师,是进一步提升双语教学所不可回避的问题。另一方面如何加强专业课双语教学和基础英语教学的沟通,把一、二年级学生基础英语的教学改革和专业课的双语教学相衔接、并进行整体考虑,从而整体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应用水平,也将是今后面临的新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李曾妍. 双语教学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4):118-120.

[2] 黄崇岭. 双语教学的理论和中国双语教学研究[D]. 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6.

[3] 郑岩,姜宁. 高校“浸润式”英汉双语教学模式探究[J]. 大连大学学报,2005,26(01):104-105.

[4] 方俊明. 双语获得的认知过程与浸入式教学的理论基础[J]. 心理科学,2001,24(05):523-527.

[5]Stephen Goode. Immersion teaching means learning in any language[J/OL]. /p/articles/mi_ m1571/is_n14_v12/ai_18183107.

[6] 曹东云. 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

Bilingual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Courses

WANG Chang-ying, CHENG Li, PAN Xiao-wen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