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模式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22:44:13

双语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模式范文篇1

【关键词】食品感官评价;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1前言

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在经历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的结构调整过程,这个过程出现的新型教育产物就是应用型本科。研究型高校以培养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为主,高职院校以培养专门应用型人才为主,而应用型本科的定位以及出发点与以上两者有所不同,是以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为主。这类人才,主要面向现代社会产业,服务于第一线的位置。他们既具备自身所学学科的必备技能,具有一定量的知识储备,且具备优良的实践能力,能够结合自身所学与动手能力解决许多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与此同时,中国海外市场不断扩大,涉外项目日益增多,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不断融合,严重缺乏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了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教育部颁布了多部高校双语教学文件。我国的许多院校各专业都已经认识到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开始并实施了双语教学,也获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1]。但是对于较多普通本科院校,部分教师水平的限制、学生质量的制约,以及在教材选择上遇到的诸多困难,都成为了开展双语教学道路上的阻碍。在此情况下,如何应用新方法、开辟新途径开展食品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以培养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及技能型食品领域的高等专业人才,是摆在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专任教师们面前的关键问题。

2《食品感官评价》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在我校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食品感官评价》是食品加工工艺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感官分析包含一系列精确测定人对食品和其他消费品反应的技术,综合心理学、生理学和统计学等基础学科的知识,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和听觉对产品进行检验,反映产品的特性[2]。目前,感观分析技术这种具有安全高效、快速灵敏特点的食品检测与监控技术,已经为许多发达国家所采用,并且由此建立的指标也成为了判断食品质量的重要依据,如检验是否有掺杂、掺假、食品变质等问题。在许多大型企业比如可口可乐、联合利华、雀巢、芬美意、奇华顿等国际大公司都建设有标准化及现代化的感官评价实验室,也急需专业的人才。如何培育出更多更专业的人才,成为了现阶段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很显然,仅仅将目光于国内研究领域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更多地与国外的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成果进行比较、联系,并不断完善现有的技术,才能推动学科产业不断发展,这对于加速食品感官评价领域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越来越多的学校与国际机构、院校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进行友好的学术交流;越来越多的老师、学生选择出国深造,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这是教育理念的进步,随之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便是双语教学,通过这种形式来培养满足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优秀专业人才。过去老旧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形势,教育内容以及模式的创新已成为教育领域的迫切需要。双语教学的逐渐发展,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听、说两方面。双语教学的优势在于,将专业知识与英语水平结合起来,双方可以极有效率地稳步提高,使学习效率达到一个新高度。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是为社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创新型人才,为食品感官领域的发展创造了优质的环境基础。

3《食品感官评价》双语教学的实施

3.1教师专业水平和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任课教师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英语表达能力是进行双语教学的硬性要求,也是首要条件。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双语教学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适应能力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对英语水平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授课老师自身的努力之外,还需要学校以积极的态度尽可能地给学生、老师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例如举办教学活动增加教师间互动、出台政策给予双语教学政策保障、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能力等。3.2教材的选择。教材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双语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师授课效果和学生接受效果在内的整体效果,因此教材的选择是双语教学前期准备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环。在没有双语教材出版的情况下,需要基础扎实的中文教材和难度适宜的外文教材,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所选的教材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前沿性,以及在综合考虑学生接受能力的基础上,慎重选取。由于还未有食品感官评价的双语教材出版,本课程以难度适中的英文原版教材Lawless,H.和Heymann,H编著的《SensoryEvaluationofFood》和DrSarahE.Kemp等编著的《SensoryEvaluation-Aprac-ticalhandbook》为主,以中文教材如叶淑红主编的《食品感官评价》为辅。在开课之前,学生适当的自学是必要的,这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容易跟上授课教师的思路,从而对内容进行更深入的思考。除此之外,授课教师也可以将授课内容适当拓展,给学生拓宽视野、提供新思路。3.3教学计划和内容的改革。《食品感官评价》作为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它的实施过程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因此,教学计划和内容的合理安排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结合中外优秀教材的内容,择善而从,并融会贯通。课程安排上,则要整体考虑教材双方的兼容性,保证章节连贯,确保授课质量。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合理把握教学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进度。讲授新内容时,可通过对重要概念和理论进行英文翻译来加深学生对重要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要步入到完全双语教学模式,首先是以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良好掌握为前提,然后可以逐步过渡到中英文双语教学模式,最终循序渐进,实现完美的双语教学。由于食品感官评价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并与企业需求密切相关的课程,因此,理论课中教师要积极主动了解行业前沿动态,并将授课内容与行业前沿联系起来,将最新成果带入课堂之中,让学生时刻了解学科前沿的最新动态,并引领学生去探索行业领域的发展。另外,需加强实践课与行业的密切度,多以行业案例、国际案例为实践内容,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3.4教学模式的探讨。教学模式要避免生搬硬套,教师的讲授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也是各有特色。在教学方法上,可引入研讨式和启发探究式[3]。在课堂进行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或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及特色担任小组中不同的角色,合力完成小组任务;关于教学的方法,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坚持创新,多方位参考优秀教学范例,并结合实际适当借鉴用于教学实际情况,逐步形成极具个性化,并且适合本专业学生学习的教学体系。要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力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更新实验授课内容,可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的开设,增加开放性、综合性、设计性为主的实验开设数目,以此达到让学生可以达到准确把握实验方法和实验内容的目的。比如基本的味觉辨别实验,舍弃传统的教师安排好、学生简单品尝的方法,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设计实验,配置溶液进行感官评价及辨别。在进行双语授课时,要注重方法增加学习外语的机会,首先要求学生提交预习报告,以英文形式写作。同时在进行实验之前,查阅相关国际食品感官评价标准,进行阅读和翻译,通过接触国外感官评价标准方法,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对学科前沿的了解,并且培养了学生追踪学科前沿的意识,更容易激发他们对学科的兴趣与热爱。对实验的操作步骤可采用动态流程或动画的形式呈现,以形象、生动、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4]。并伴随着对应的英文名词解释,使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加生动形象、直观易懂,便于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3.5考核指标的改革。传统的考评方式主要是闭卷考试。但是,为了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考核时便应该采取与旧制不同的模式。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是双语教学中一门课程最后收尾时判定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一步,也是双语教学改革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我校课程已逐步开始实施过程化考核,并通过过程化考核方法实现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估。教学评价效果注重教学全程性考核,掌握学生双语课程学习的全程效果,重视学生整体表现,评价过程透明化。随着目前工程认证教育工作的开展,本科课程更加注重过程化考核。在课程评估中,平时成绩占5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生参与课程的主动性(任课教师评价)、课程案例教学和课堂讲练环节(学生互评)、实验课动手能力考核(任课教师评价);期末考试(双语答题)占50%,考核方式为闭卷考核。整个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包括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教师综评三个过程,使《食品感官评价》课程的考核建立起多位一体化评价系统。这样一来,期末考试的结果不再能够代表成绩考核的最终结果,只是作为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方式,结合过程性评估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评价。这种全新的模式革新了考核方式,避免了过去单一的成绩论。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考核模式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增强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了双语课程的活跃度,使得课堂效果更佳显著,实现了国际化的教育目标。

4结束语

双语教学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式,代表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先进方向,代表着中国高等教育与国际一体化的先进方向,《食品感官评价》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成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必然要求。它紧贴国际前沿,有效提高了书本知识与动手能力的结合度,让学生在现如今全球意识崛起的现状下努力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根据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工程专业认证的要求,按照《食品感官评价》双语教学大纲要求,从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评价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食品感官评价》双语教学过程中,希望能够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双语教学模式,为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丁金昌.高职教育“双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1(6):76-78.

[2]刘文,赵镭,汪厚银.食品感官分析实验室建设标准化要素及基本要求研究[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18,16(1):15-18.

[3]林永成.高校双语教学的几点认识与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2007,27(8):37-40.

双语教学模式范文篇2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条件

在开展双语教学之初,应该考虑旅游管理专业的哪些课程适合采用这一教学模式。基本前提是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确定的各课程教学标准,教学大纲和考核大纲。一些研究者认为,旅游管理专业涉及管理学、经济、金融和营销理论的课程适合采用双语教学,这是因为双语教学能促进学生阅读更多国外的相关的理论书籍,有助于正确理解理论中的观点;还有那些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也可采用双语教学,比如涉外酒店的服务用语与管理术语,国际旅行社的景点讲解以及其他服务用语。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特点

由于双语教学不仅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相当高。但事实是,地方普通高校的本科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这造成了不少学生对实行双语教学的抵触情绪。因此,应首先打好学生的英语功底,在一到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开展专业英语教育,由易到难,先开设酒店英语等实践性强的双语课程,使学生适应旅游管理专业英语的听力、口语、专业词汇的要求,再逐步开设适合双语教学的专业理论课程。

由于我国旅游业处在急速发展的阶段,旅游高等教育需要的本土教材内容明显滞后于行业的发展。而采用原版教材,由于教材创作的社会大背景差异,往往在语言障碍上面再造成学生的理解困难,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并且教材费用较贵。因此,许多双语教学专家、学者建议,不应全盘引进国外原版教材,而要多吸收国外原版教材的精华,结合学科研究的进展和我国社会发展实际,与国内教材共同使用。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也应如此,先积累教学经验,再积极借鉴国际旅游教育发展经验,结合本校学生特点来开发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双语教材。

三、双语课课堂教学实践

笔者结合所在高校旅游系两门双语课程——人力资源管理和酒店英语的教学工作,认为普通地方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应在课堂教学实践上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件制作

课件制作对于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关键作用。这是由于双语课对学生英语语言、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要求,且信息量大,在课堂中适当地运用教学软件能节约教师板书信息的时间,更能通过多媒体资源的有效利用,营造英语听说氛围,这将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写作乃至用英语进行思维。

(1)语言选择:中英文结合。在章节主题、术语和关键词部分以英文演示,要求学生能用英文说出这些部分,而对术语进行解释、案例说明以及具体的知识点内容,则以中文演示,这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一些学生因自己英语水平有限而有不敢碰原版英文教材的心理,还由于将英文表述的教材知识转化成学生的母语,减轻了学生实际学习负担。同时,用英语集中演示某些知识点的做法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记忆效率,更好地完成双语课初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掌握一些地道的英文术语。

(2)图片运用。在课件制作中引入相关的图片,可以起到形象化记忆。以英语演示的知识点的作用,在进行酒店英语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尤为明显。在涉外性旅游知识点的教学方面,单纯用语言介绍、描述术语、现象往往十分抽象,并且使本来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使用英语来理解,甚至复述与之相关的文化内涵、背景,显得教学任务更加繁重。如在学习酒店商场部用语这一章时,在课件中插入一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商品的实物图片,比如中国画《游春图》(SpringOuting)、《奔马图》(GallopingHorse)等帮助学生理解中国传统绘画、书法以及篆刻艺术的介绍用语。而在课件的背景图片中使用与章节内容有关的酒店设施图片,有利于借助投影的放大效果,整个课堂营造了真实的酒店氛围,帮助学生更快的进入课文内容的发生背景里。比如为激发学生用英语进行欢迎或送别客人致辞,可以在课件演示中导入酒店大堂或餐厅的背景图片,并以相应的英文单词示之,这可以同时强化学生记住酒店各设施的英文名称。总之,图片是一座桥梁,沟通了学生对两种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3)多媒体资源的整合。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对双语课的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由双语课兼具专业课和语言课的特点决定的。作为专业课,观看导游现场讲解、酒店服务以及管理学、市场营销讲座的录影对加深专业知识的理解十分有益。而作为语言课,听、说能力的训练自然依赖于一定量的视频、音频信息的输入。然而,对于自主开发的双语课件来说,如何选择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多媒体资源,还有待进一步探讨。笔者认为,对于学术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如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多插入国外专家的访谈、讲座,为了扫除语言带来的理解障碍,教师应该在播放视频资料前介绍访谈的背景,讲解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词汇,并掌握播放节奏,及时解释关键话语,若时间充裕,还应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用复述、转述和概括等语言学习方法来表达自己对该部分专业知识的理解;对于注重实用性的专业课程如酒店英语,多媒体资料的作用就更重要,基本的音频资料一般来源于教材配套的课文录音,比起音频资料,视频更形象、更立体,帮助学生即学即用,同时由于酒店服务方面的视频如果不是在真实状态下拍摄,十分难找,笔者通过剪辑电视电影,在课堂上播放与课文主题一致或相近的视频资料,学生反映较好。比如在学习酒店面试一节,大纲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面试应对语,还要学会运用面试规则,笔者通过剪辑《寻找幸福(thePursuitofHappyness)》里的面试经纪人实习生片断,让学生对使用英语进行面试交流的潜规则,尤其是着装规则有了更形象、生动的认识。我们应大力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技术,增大双语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利用视听教学手段来营造情景性、功能性的语言场景和实践环境,帮助学生排除语言障碍,理解学科知识。

2、课堂教学的组织

教师坚持用全英语的方式授课,这是营造一个良好课堂语言氛围的最好办法。然而,考虑到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英语水平有限,采取两种语言逐步过渡的方法开展双语教学效果会更好。同时,教师应该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课前“warmup(热身)”提问课文内容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问题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英语词汇和简单易懂的句型。在讲解中,采用双语结合的方法,要求学生能说出和听懂内容中以英语出现的旅游专业词汇、术语和行话,师生可以就这些关键词汇再进行母语探讨,这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专业知识。

双语教学模式范文篇3

关键词:双语教学;互动式;建筑制图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进化的不断进展,我国建筑产业对于双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基于此,全国各高等学校的建筑工程专业都广泛开展了双语教学,这是我国教育和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自身发展的需要[1-4]。2013年,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加入“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根据ISEC项目的要求,建筑工程专业的课程均实行双语教学。在建筑制图双语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同学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和素质。然而,双语教学存在的以下两点不足:①双语教学缺乏师生的互动交流,仍然属于传统的教学方式;②由于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故影响了教学效果。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我们发现两点原因:①建筑制图的学生是大一新生,部分学生只适应高中的教学模式,而不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②教学内容在双语和非双语班级中完全一样,由于双语教学进度较慢,故老师不得不以译代讲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引起了部分学生的反感。本文基于在实施建筑制图双语教学的过程中的经验,结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教改研究项目(“建筑制图”互动式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首先,构建了建筑制图双语教学的基本框架;其次,引入了以学生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1国内外双语教学的发展现状

20世纪60年代,国外已经开始了通过“老师用外语上课”替代“直接开设外语课程”的教学模式。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法语,加拿大的魁北克省采用的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通过“教育语言”实现“语言教育”。1970年,新加坡也开始推广双语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全部实行双语教育,并在1980年强制实行双语教育。印度也实行了双语教育。在大学阶段,教师给学生推荐的参考书目大多是原版的英文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用英语进行互动。显然,在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中,双语教育已经成为了一股潮流。我国的双语教育历史悠久。洋务运动时期,军事学堂和科学技术学堂都开始聘请外国讲师用外语为学生讲授课程。20世纪时,外国的教会在我国办学,例如南方的雅理中学就存在双语教学。2008年,我国教育部推出了加强本科教育的12项措施,其中强调推广双语教育,要求大力推广利用外语讲授公共课和专业课。随后,许多知名高校都开始了有益的探索。例如,清华大学率先在本科教育中利用英文原版教材。此外,一些高校采用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方式,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和美国密西根大学共建了机械工程学院。虽然我国很早就开始了双语教学,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如下三点弊端:①在授课过程中缺乏师生间的互动交流;②由于应试教育及惰性心理,学生对于双语教学的积极性不高;③教师对于双语教学的经验不足,教学、考核、实训过程的体系并不完善。2013年郑州航院参与ISEC国际课程认证项目,土木建筑学院开设的建筑制图课开始使用双语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最大化激发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我们构建了建筑制图双语教学的基本框架,引入了以学生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了建筑制图教学从单一模式向多重模式的转变。

2互动式教学模式设计

2.1建筑制图双语教学的基本框架在建筑制图双语教学中,本模式主要按照三个层次组织教学,详细如图1所示。第一个层次是空间思维能力,主要通过点、线和面的讲解,以及截切和相贯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第二个层次是空间构型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针对组合体训练学生对于复杂构型的空间想象能力。第三个层次是建筑工程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训练学生的建筑工程识图和绘图能力。这三个层次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前两个层次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第三个层次培养学生建筑图纸的识图和绘图能力,最终目标使得学生具有工程能力。

3以学生为主导的新型双语教学模式

3.1经典双语与教学模式概述。目前,国内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包含3种类型:①术语引导型;②交叉渗透型;③完全渗透型。术语引导型主要以中文授课为主,在授课过程中会涉及少量的英文术语及单词,同时,教材以中文教材为主,作业和最终考试也是中文形式。这种模式主要在2010年前被采用,这主要是由于当时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差。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优点,例如,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存在一定优势。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只能算是双语教学模式的初级阶段。目前,这种模式已经基本被抛弃。交叉渗透型主要以双语课件作为核心教学工具,在难度较小的知识点利用英文授课,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全部采用中文授课。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材通常国内的双语教材,作业和考试也常常利用中英文对照的形式。这种教学模式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第一,需要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第二,需要专业知识讲解较深。这种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巩固专业英语。这种模式的缺点主要表现在,当面临较难的知识点时,它采用全中文的授课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回避的方式,这只能加深学生的中文思维习惯。完全渗透型采用完全英文授课的模式。它只有面对知识难点或者课下答疑过程中才会采用中文。在教材、作业和考试方面,它采用的是英文原版优秀教材、英文作业和英文考试。完全渗透性模式是一种在外语环境中接受专业教育的模式。它需要一定的基础:基础1,老师和学生的英文水平都必须非常优秀;基础2,老师和学生之间需要磨合的非常好,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完全渗透型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进入全英的教学模式的前奏。我国的双语教学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期,术语引导型基本上占据了主流;中期,随着学生英文水平的提升,双语教学体系的完善,逐渐转变为交叉渗透型;目前在郑州航院的“建筑制图”双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完全采用其中的一种,而是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双语教学模式。3.2以学生为主导的新型双语教学模式。对于“建筑制图”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是一个新兴事物,既要满足专业要求,又要采用英语形式。事实上,由于目前的双语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填鸭式的教学,这使得很多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种被动的状态主要是由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造成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的动力,我们决定采用一种新的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兴趣,化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寻求答案,必须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实施一种在课堂中启发学生,在教学中引入讨论,使得学生全程参与的教学模式,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导,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充分融入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增强了双语教学的趣味,另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积极度。该模式主要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模块。课前模块包含教师备课和学生预习两部分。教师备课分别为两部分,第一步针对全体学生进行。首先,按照要求批改上次作业,归纳出常见的错误;其次,将常见错误类型分发给学生;最后,针对学生,提前分发下次课件以及相关的英文文献资料。教师备课第二部分针对下节课要上台讲解的同学。首先,针对需要课堂讲解作业,提前与同学沟通,由学生自己分析建筑制图中错误表达的原因,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其次,将需要讲解的知识点按照难度分配给不同学生,鼓励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完成相应的课件。学生预习主要包含三个步骤。首先,安排全体同学预习教材和课件,熟悉专业词汇,准备课堂问题;其次,针对下次要课上演讲的同学,检查负责习题讲解的学生是否掌握该题的知识点,进而了解学生作业中常见的重点错误和细节;最后,针对新知识讲解的同学,检查其对教材对应部分的理解及掌握情况,进而修改并完善教师的课件。课堂模块包含教师指导和学生互动两部分,教师指导是课堂模块的核心。首先,在课堂进行过程中,详细记录课堂展示的学生和听课学生的表现,进而同时做出评价,指出重点和难点;其次,在课堂进行中师生不断互动,教师的问题在学生讲课过程中不断穿插。进而加深学生对于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在学生互动中,一定要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讲课的学生利用英文讲解和提问,进而展示建筑制图从思考到绘制的思考过程;听课学生针对整个讲解进行提问,同时听课学生针对讲解者内容进行点评。课后模块分为教师后续工作和学生课后跟进两部分。教师后续工作主要聚焦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整理和总结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找出对应的的不足指出,进行有针对性改进;其次,批改学生作业,进行有效地归纳整理,列出易错的知识点;最后,根据课堂表现安排课后答疑,需要特别指出,这个过程可采用中文方式。学生课后跟进为学生进行课后复习;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及时跟老师反馈相应的问题。在郑州航院的建筑制图教学过程中,这种基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模块的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效果良好,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4结论

“建筑制图”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表明,建筑制图双语教学的基本框架是有扎实基础的,以学生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是成功的。该模式的特点可以概括如下。①“建筑制图”双语教学内容基本框架分为三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和第三部分建筑工程表达能力培养,三部分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②“建筑制图”双语教学的新模式将整个教学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模块。三个模块都包含教师和学生两部分内容,全程学生为主和师生互动。

参考文献

[1]冯柯,王薇.建筑史系列课程双语教学实践探索分析[J].安徽建筑,2020,27(07):144-145+159.

[2]陈平,刘朔頔,许倩.以学生为主导的工程制图双语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J].图学学报,2017,38(02):283-288.

[3]杨放琼,汤晓燕.《工程制图》开放互动式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02):91-93.

双语教学模式范文篇4

“渐进式”双语教学存在于“双语教学”的基础之上。“双语教学”指为促进学生两种语言技能的发展而设计的教育课程。很多时候也指在学生受教育生涯的某一阶段使用两种(或者更多)教学媒体语。需要明确的是,“双语教学”中的“双语”是指两种不同的语言,它们只是教学的媒介而并非学习的目标。对于我国高校而言,“双语教学”即指在专业学科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国外原版教材(通常是英文教材),而在授课时则采用两种语言即汉语和英语交叉进行,作业、实验以及考试均采用外文(主要是英语)的一种教学方法。渐进式双语教学体系是建立在沉浸型双语教学以及保持型双语教学基础上的一种教学体系。沉浸型双语教学指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保持型双语教学指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只是在部分学科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的教学。建立于这两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上过渡型双语教学即学生进入学校以后先是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以后逐步转变为全部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模式,结合课程体系,根据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通过“渗透、整合、思维”三个步骤,先为学生提供接触英语的机会,逐步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来表达中文内容,最后再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来思考并解答问题。这个渐进式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形成英语思维,并能够在英语环境中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地方高校工商管理双语教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在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采用双语教学整体上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为:

(一)双语教学出现目标偏离

英语只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媒介,在工商管理专业采取双语教学,本应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要目标,而锻炼运用专业英语进行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能作为第二目标。然而现实却是在应用双语教学过程中,部分师生过于关注专业英语的词汇、句型和句法,导致表面为“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其实质却成为了“专业英语”的教学。把英语理解和运用作为学习的目的无疑是喧宾夺主,偏离了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学习的目标。

(二)双语教学缺乏应用性

应用双语教学开展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本为了应用,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企业在生存和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而实际情况却是,因为地方高校工商管理课程总是选用英文原版教材开展双语教学,教材中国际上的先进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这对于学生来说,内容不免单调。加之英语原版教材是按照国外高校课程体系进行编排的,一般篇幅较大,而我国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目前的学时安排常常无法完全讲完教材的全部内容,这使得双语教学内容的应用性被大大削弱了。

(三)双语教学的形式表现单一

双语教学本来具有双重目标,为了帮助学生积累运用专业知识,要求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必须采用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形式,以帮助学生积累用英语解决商业经营以及管理问题的经验。然而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却仍以讲授为主,即便是有一些实践活动,则也是一些单纯以提升学生英语能力为目的的,诸如英语角、英语演讲、编写英语剧等。或者开展一些商业案例分析活动等这类单纯以提升管理专业知识运用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活动。

三、渐进式双语教学在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双语教学模式范文篇5

一、双语教学的基本含义与目标

双语教学(bilingualeducation),一般指在专业学科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国外原版教材(通常是英文教材),用非母语(主要是英语)进行教学。国际流行的双语教学模式有浸没式、过渡式、和维持式三种。[2]采用浸没式这种双语教学模式一般对教师和学生的外语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过渡式这种模式与浸没式双语教学模式相比属于低一个层次,但对学生来讲易于知识的接受,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要求。所谓维持式,这种模式对外语基础薄弱、外语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比较适用,学生只需要多花一点时间学习教材。

从我国推行双语教学的背景来看,其目的在于学生通过学习,能在该专业领域同时使用母语和非母语(一般是英语)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自由的切换,成为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国际性人才。尽管如此,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非母语仍然只是教学的语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内容或目的,专业课程本身的内容才是教学的核心所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顺利地进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并为日后考研、求职或出国深造等做好准备。[3]之所以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引进另一种语言,一方面是因为英美等国在该领域理论发展上的地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经贸领域中英语成为越来越普遍使用的工作语言。

二、双语教学实施的条件

通过一段时间双语教学的实践,我认为语教学要成功实施,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高素质的双语教师

双语教学与普通教学相比,对于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4]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外语水平。双语教学要投入很大的精力,无论是在课程材料的准备上还是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上。双语教学在准备课程内容时,教师除了必须把基础知识介绍清楚外,还要去搜集有关案例的背景资料,并增添本国的案例资料。中文的内容比较容易搜集,而英文的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此外,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会采用案例讨论等方式。教师在讨论前准备时就必须考虑到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并想出应对措施。

2·难度合适的原版教材

教育部要求高等院校推广双语教学应使用优秀的、先进的进口外文原版专业教材,这是多数高校从未经历过的新鲜事。由于国外的原版专业教材价格昂贵,国内市场的需求量极小,市场上难以购买。在我院图书馆,馆藏的进口原版专业教材稀少。[5]即使有藏书,也因数量有限而无法满足要求,或因内容过于陈旧而失去使用价值,与其相关的、反映学科前沿动态的进口参考资料寥寥无几,无法适应双语教学的客观要求。此外双语教学使用的教材难易程度参差不齐。在涉外经管专业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还没有统一的教材,大部分是高校自己根据国外的教材进行改编的,真正使用外文原版的很少。由于双语教学在我国高校推广的速度较慢,双语教学教材工作还不能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

3·学生的积极配合

学生的配合也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一方面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双语教学的内容便无法讲述,特别是在进行一些案例分析、课堂提问时。调查中有30%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课程太难,以后出去找工作时大多数用人单位看重的是表面的成绩,同样一门课程,由于难度加大,双语教学的分数可能比普通教学的分数低。[6]另一方面是学生主动地提高自身的外语水平。很多双语教学课才开始时使用的外语比较多,后来由于学生理解上的难度,所使用的外语越来越少,最后变成了纯中文讲述,双语教学的目标便无法实现。双语教学的学生在学习时面临着语言和专业的双重压力,另外在课前必须复习,课中要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后还要花相当的时间去消化吸收。也就是说双语教学的学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同时也不能耽误其他课程的学习。

4·双语教学的实践经验的积累

双语教学在我学部尚处于探索阶段,少数承担双语教学的教师缺乏对外交流的机会,由于缺乏双语教学经验,加之学生的外语水平有限,双语教学的效果不容乐观。学生接受双语教学面临语言能力障碍。受我国传统外语教学方法和测试要求的影响,学生的外语能力普遍属于高分低能。[7]虽然学生已学习外语多年,拥有相当的词汇,但听力和口语水平普遍较低。加之所学的公共外语与专业外语之间差距较大,目前仅有少数大学生具备接受双语教学的语言条件。高校学生较低的外语语言能力,将直接影响双语教学推广工作。

三、双语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

1·教学资源的立体化

所谓立体化的教学资源一方面指教学资源不仅需要英语版本的教学资源,同时也需要提供汉语版本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不仅需要提供传统纸质媒体的教学资源,更需要提供现代电子版本的教学资源。[8]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整合相关的教学资源,并以文本形式发放给学生作为核心教学材料,作为学生掌握主要核心知识和技能的关键载体。此外,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各种支撑教学资源的获得路径,如各种专业网站网址、书刊、报纸的名称,并建立双语教学的网站,通过校园网的形式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教学互动。

教学本身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双向交流过程,作为教学过程中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教材的内容和形式都必须与教师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技能、教学组织过程形成良好的融合才能发挥出最优的效果,否则教材将禁锢教师创造力的发挥、影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单一教材本身体系、结构和风格的单一性与学生学习习惯、知识背景、教师教学组织的多样性之间存在着无法协调的矛盾。从这种意义上讲,没有哪一种教材是完全适合于所有的教学环境的,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中各要素的情况向学生提供立体化的教学资源,而不是单纯的某一本教材或辅导书。

2·教学组织的系统化

由于教师外语表达能力、知识本身的难度、学生预备知识的存贮、学生的英语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制约,外语在传达专业知识方面远远不及母语。[9]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学组织不科学,往往会将双语教学课程变味成为专业英语课程,教师、学生将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进行英语语言本身的理解与讲解而无法顾及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造成本末倒置的现象。双语教学的组织应该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展开,首先教师应该对课程本身的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另外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所接触的基本上都是书面英语,书面英语的表达形式与口头英语完全不一样,如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仅仅只停留在将相关知识背会的层次上,则往往会使学生不知所云,因而双语教师备课中要尤其注重将英语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并进行不断的演示与排练,达到熟练自如的程度。为了避免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专业术语不理解而影响教学的进程的情况,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使学生一方面获得相关的背景知识,另一方面对专业英语有所了解。在预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尽量使用英文教材,同时在必要时也可以参考中文教材。在课堂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相关的知识进行精练的讲解,在每次课程中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某一项问题的解答,直接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运用,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演示、讨论、辩论、模拟等方式充分锻炼学生用英语表达专业知识的能力。语言的学习与习得必须要通过大量接触语言本身才能完成,在双语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大量的专业英语阅读,通过大量接触,培养学生的语感。

3·学习效果评估过程化、具体化

传统的教学评估方式将对学生的评估集中在某一次考试上,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学生学习的投机行为,阻碍了知识的传达和技能的培养。为了确实提高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效率,可以借鉴英国的评估体系,该评估体系在每个学习单元后面都制定了相应的测评项目,有口头也有书面的,还有实际操作的,学生在完成每一个知识模块的学习后必须实施测评,测评的结果通过书面或实际操作证明材料的形式递交,教师根据学生所提交的证明材料利用一整套评估指标对学生进行评估。该过程评估的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具体知识的掌握,在操作上更加侧重于对学生真实技能的评价,将测评放在学生的具体学习进程之中,大大提高了测评的质量和效果。特别是国际贸易实务的知识和技能基本是按照现实的贸易活动流程展开的,知识之间具有非常强的关联性,同时各知识之间又相对独立,这就为该课程实施过程化、模块化的测评提供了条件。在设计考评模块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地利用现实中的实例,并将现实相关岗位的工作要求细化到这些模块中,实现教学与现实工作的准无缝对接。

四、涉外经管类专业双语教学的设想

1·努力培养能胜任双语教学的高素质教师

高素质的双语教师是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基础。[10]在培养双语教学师资方面,首先可以从涉外经管专业师资的实际出发,挑选外语水平较高的专业课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强化培训,然后由这些教师为各自担任的专业课撰写双语教学的教案,挑选教材,制作课件或教具,并通过公开试讲由本专业的学生、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外语学院的教师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合格后正式在该教师的专业课上进行双语教学试点,经过一到两个学年的双语教学试点之后,再进行专门的教学评估,评估合格的才能继续该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另外,除了对自身有条件的师资加强培养以外,还可以聘请外籍教师特别是外籍专家担任专业课教师,这对双语教学有重要促进作用。

2·选择合适的双语教学对象

我们目前的双语教学课程因为是必修课,所以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参加。但是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异较大,在教学中,外语基础好的学生希望增加英文讲述的比例,建议可以在新知识讲述之前,通过用英文进行场景模拟、讨论等方式先对重要内容进行提示,然后再进行详细讲述,而外语基础差的学生希望不要用英语讲述。[11]同样一份试卷,基础好的学生觉得非常简单,而基础差的学生可能连题目也看不懂。而老师在进行讲述时,不可能兼顾每一个学生,只能是按照学生的中等水平安排英文和中文讲述的比重,结果,基础差的学生觉得压力很大,久而久之甚至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选择,分层次进行双语教学。对于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在教学时所使用的英文可以多一些,而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在教学时所使用的英文可以相对少一些,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达到双语教学应有的效果,即培养兼具专业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双语教学课程的选择和课时安排

我们认为,双语教学应该循序渐进,如前所述,双语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因此在课程的选择上可以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同时,有相当难度的专业基础课进行双语教学时中文的比重可以适当高一些。比如说微观经济学,生在掌握经济分析方法时本来就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英文使用比例过大,可能导致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并且带来连锁反应,影响学生对于相关课程的理解。双语教学的课时可以适当增加。[12]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不是担心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和自身的英语水平,而是担心在进行双语教学后,老师会降低所讲述知识的难度。因为双语教学中部分难以理解的内容必须要用中文和英文同时进行讲述,这就增加了讲述的时间,而如果课时不够,老师能做的或者是减少讲课的内容,或者是降低课程的难度,如果这样,就得不偿失了。因此,应当根据课程的难度,适当增加课时。除此以外,双语教学在教学内容、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都应该进行创新,从而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型的复合型人才。

4·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

双语教学模式范文篇6

一、工商管理专业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中国的经济与世界的经济互相融合的程度也不断加深。据商务部的数据表明,2006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7606.9亿美元,越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德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几近70%,其中进出口9690.8亿美元,外资企业出口5638.3亿美元,占总出口的58.2%,进口7916.1亿美元,外资企业进口4726.2亿美元,占总进口的59.7%[2]。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不论是从我国对外贸易的总量及对外贸易的依存度,还是从外资企业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都表明“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涉外人才的需求量迅速增加,高校人才的培养将步入与世界接轨的知识型社会,尤其是工商管理专业方面的人才,直接步入国际竞争与合作,国际交流能力成为当代大学生迎接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挑战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这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高了新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如何满足全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外语需求?如何培养更多的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双语人才?这些都是摆在全国各个高校,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各位同仁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以开放的胸怀和科学的态度了解世界多元化文化,熟悉国际交往的规则,掌握地道流利的外语,已经成为全国各个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为此,教育部专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做出指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贸易、法律等工具,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至10%。”作为应用型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和市场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尤其是涉外的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及贸易公司等,对该专业毕业生的外语应用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开设对于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竞争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为了迎接国内、国际市场的挑战,培养能够步入国际市场竞争与合作的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积极贯彻教育部精神,推进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改革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中西部地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已经开始双语教学的实践工作,其中一些重点大学的双语教学工作开展得更早。如北京联合大学商学院在2001年教育部出台相关双语教学指导意见之前就开始了双语教学的试验。还有一些院校走得更远一些,他们已经在某些课程中开始全英文教学与双语教学并重的教学模式。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将国际贸易课程开设为全英文和双语教学模式,并将其建设为精品课程,其特色的办学模式使他们的国际贸易课程达到国内领先水平[3]。

而在中西部地区高校当中,由于受到地理区位、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人才短缺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双语教学起步较晚,且大多数学校的双语教学尚处于试点阶段,其中工商管理专业是试点的重要领域。以我校为例,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出台近2年之后,即2003年,才制定了《吉首大学关于加强双语教学的实施意见》,并于次年在全校范围内起动双语教学的试点工作,同年成立国际交流学院并与英国的UCE(现在的伯明翰城市大学)和哥拉斯哥大学在工商管理、计算机技术等专业建立合作办学的项目,并于2006年开始互派相关专业老师进行学术交流,目前尚处于磨合阶段。学生刚刚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但有些课程的双语教学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如笔者所带的《InternationalMarketing》双语教学中,由于事先没有进行英语水平的筛选,学生的英文水平极度不平衡,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效果好,应该加大英语在教学中的使用比率,而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则恰恰相反,这对双语教学的整体效果极为不利。总体上来说,尽管学校和院系为鼓励双语教学,而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性的措施,但是因为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双语教学规模和效果离预期目标还有相当的差距。工商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比较多。

三、中西部地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西部地区高校由于所处的地理区位的原因,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交通条件较差,导致了“优秀的人才东南飞”、“筑巢却引不来凤凰”的现象。与此同时,连那些素质较高的学生生源也一样被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给“引”走了。基于上述种种原因,中、西部地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中存在较多的问题。

(一)双语教师相对紧张

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求专业精深,英语好,还要求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充分理解和运用原版教材。因此,师资队伍条件是能否顺利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而目前能够满足条件的教师极其有限,且绝大多数没有出国学习或工作的经历。大部分专业学科教师的外语能力并不全面,表现为虽然词汇量大、语法好、阅读能力强,但口语、听力、写作能力欠缺;而外语水平较高的基础英语教师则因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而无法胜任双语教学工作。目前,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严重缺乏是影响和制约中西部地区高校普及推广双语教学的关键因素。

(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双语教学不仅对教师的英语技能拥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若是因为学生英语水平差距较大而制约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英语应用能力又没有得到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双语教学就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高校学生有相当多的属于“高分低能型”,而在中西部地区高校的学生则更是不堪,有许多大学生甚至属于“低分低能型”。虽然高校学生学习英语多年,但相当部分的学生英语技能水平仍然相当低,难以适应双语教学的需要。另外,由于教学评估的需要,各学校盲目攀比双语课程开设的数量,而忽视了对双语教学的规划性,缺乏对双语教学对象的选择性,严重地制约了双语教学的效果,使其出现了明显的形式主义,为双语教学而进行双语教学。

(三)双语教材相对短缺

教材是实施教学不可或缺的要素,双语教学的教材选择尤为重要。一般来讲,双语教学的教材多选用外文的出版教材,这些原汁原味的外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外语使用环境,教育部也将高校使用外文的教材纳入高校教育水平评估体系[4]。就工商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而言,使用原版的英文教材有利于学生掌握西方国家先进的经营方式和不断更新的经营理念。然而,国外的原版教材本身具有出版国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特点,其基本理论部分能够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但具体涉及到我国特定的内容时,则仍显不足。如笔者主讲的InternationalMarketing,采用的是菲利普·R·凯特奥拉的教材,当讲授到政治法律环境一章时,学生就非常困难。而目前国内的相关教材建设则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内容的适用性有待验证。

四、完善中西部地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管理机制

开展双语教学是一项持续工面的计划,体现在教学中就是对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和改革。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工商管理专业要适应WTO和国际化的要求。

加快培养适应全球化、具有国际意识、能够步入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专业性管理人才;在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上,要采用与国际相关专业接轨的教学计划,从工商管理专业整体的角度,基于其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做出整体规划,克服单门双语课程与工商管理专业整体课程体系之间的矛盾,并在专业教学计划改革中着重考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认识特点和知识需求进行统筹安排。

同时,为了确保双语教学实施的效果,必须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教学管理措施对双语教学各环节进行长期有效地监控,包括对双语课程主讲教师资格与水平的审查,对双语教学的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做出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双语教学的正确实施,而不是流于形式。

(二)建立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培养、激励机制

在中西部地区工商管理专业进行双语教学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外语知识的师资队伍是推动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关键。因此,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双语教学对师资的要求,应尽建立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培养、激励机制。对于急需的双语教学师资,可以优惠的待遇引进海归人员,加强向社会公开招聘力度。同时加强对现有工商管理专业具有潜质的专业教师进行英语培训,鼓励和支持这些教师去国外进修或开展学术交流,以保证双语教学的标准化和高质量。还有一个途径就是对现有的基础外语教师进行课程的培训。除此之外,还需要提高双语教学的课酬,加大激励力度,最大限度的激发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的积极性。

(三)建立基于外语水平的学生分流机制

据笔者在课堂上的随机调查,相当部分的学生反映英语水平跟不上双语教学的进度,从而畏惧双语课程,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基于这一情况,课前对学生进行分流,实施“分笼喂养”的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的。课前学生分流主要是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外语出题测验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或依据其英语四、六级的成绩,从中选拔比较优秀且自愿参加双语课程的学生,以使学生的外语水平达到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从而有效地避免有的学生厌学情况,防止其在放弃外语学习的同时放弃专业知识的学习。并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慢慢提高英语授课的比例,最终达到进行双语教学的目的。

(四)建立双语课程教材建设的资助机制

教材,作为实施教学活动的一个关键,在教学中具有特殊的位置,在双语教学中则更是如此。目前国内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多采用外文原版教材和教学参考用书,由于地域文化的原因(如前文所述),并不能完全满足我国双语教学的需求。因此,加强双语课程教材建设、完善相关的资助机制就很有必要。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资助对原版的英文教材基于其利弊进行改编。这样一方面可以掌握国外先进理论和管理理念,以达到工商管理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目的;同时对涉及到本国的特定内容时进行改编,使之符合本土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因而,改编教材既能保证语言上的原汁原味,又能按照我国的教学大纲进行量体裁衣。

双语教学模式范文篇7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是当代最为流行的学习理论。本文介绍了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架式无机化学双语教学摸式。

0引言

近二十年以来,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于把学生看作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人,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建构主义(co口蛇ru比vis功)也译作结构主义,其理论非常丰富,但其核心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教学思想

1.1学习观及学习环境的设计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是建立在其独特的知识观基础上的。它批判行为主义的把知识当成定论、当成真理的做法,认为世界是客观实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意义赋予都取决于每个个体自己;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也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人而不断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知识不是万能的,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景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

为了真正实施建构主义的学习活动,建构主义特别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可理解为是一种支持学习者进行建构性学习的各种学习资源的组合。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景、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中的情景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中的最终目标。

1.2师生的角色定位

1.2.1学生观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人学习情景中的。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不能简单地从外部“填灌”,而是应当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

1.2.2教师观

(1)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复杂的真实问题。他们不仅必须开发或发现这些问题,而且必须认识到复杂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的多种观点。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

(2)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愈义。为使学生对知识愈义的建构更为有效,教师应尽可能地组织和引导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

1.3教学棋式与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教学模式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交流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Instruction)。它是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引导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设计的,为此,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人。它有以下几个环节:搭脚手架(围绕学习主题,按维果茨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进人情景—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2)锚式教学(AnchoredInstruction)。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正如船舶抛锚了,船员必须亲自下到海里去游泳),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它有这样几个环节:创设情景—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3)随机进人教学(RandomAccessInstruction)。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面性,要做到对事物内在性质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即真正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而深刻的意义建构是很困难的,往往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为克服这方面的弊病,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因此,多次进人的结果,绝不仅仅是对同一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和巩固,而是使学习者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随机进人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人学习—思维发展训练—小组协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

2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架式无机化学双语教学模式

如何保证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如何处理教学质量与额定课时的尖锐矛盾?笔者认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我们的重要法宝。我们认为,在化学知识的英文表达上,教学的重点应该是阅读和写作,其次才是听和说。因此,我们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解决化学专业术语英语表达的听和说问题,再引导学生在课内课外认真阅读英文化学教材并训练专业英文写作。下面仅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一章及其中的“多电子原子”一节为例,介绍如何采用建构主义理念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以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为前提主动建构化学的双语知识。

(1)胳脚手架:围绕当前的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见图1、图2)。让学生沿着这些知识脚手架,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进人情景:我们预先编写好上述概念框架式的无机化学英文精要资料,在课堂上把无机化学的系统知识用中文讲透,并用英文板书出授课提纲和化学专业术语,根据学习内容将学生引人问题情景,激励学生课中、课后自主学习。

(3)独立探索:在给定学生专业英文资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堂中及中文教材上掌握的化学背景知识,借助于词典独立探索化学知识的英语表达方法,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和帮助学生沿着概念框架逐步攀升。

(4)协作学习:相互讨论、交流学习。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可以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可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5)澈果评价:这是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情况作出评价。可用英文布置和完成作业,用英文命题考试的方式来评价、检查、督促和巩固学生学科知识的双语学习,推动双语教学的进行。

双语教学模式范文篇8

关键词:医学物理学双语教学质量

开展和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14号)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双语教学也被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医学物理学双语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双语人才的重要途径,既是医学生学习现代医学的必然要求,又为他们学习医学专业后继课程打下基础,更是他们将来从事现代化医疗卫生和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需要。因此,应加强医学物理学双语教学的研究与探索,切实提高医学物理学双语教学的质量。

一、提高学生认知增强双语教学的主动性

双语教学改革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新的突破口。但是,当前许多医学生对医学物理学缺乏兴趣与热情,为考试而考试。一项问卷调查显示,28%的学生对双语教学的目的不是很清楚,3%的学生甚至有抵触情绪,两项相加占到了被调查学生的三分之一还多。如果双语教学得不到学生的认同、不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不仅达不到教学效果,而且还会产生副作用。

部分医学生对医学物理学缺乏兴趣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学生的物理基础相当薄弱。据一项课堂问卷调查,只有不到10%的学生高考选考物理,大部分学生都选考生物、化学等课程。这些学生只学了部分中学物理课程,要求他们学习高等物理课程难度可想而知。二是医学物理学课程内容比较抽象。目前医学物理学教学内容仍以经典物理学为主,而且还用到高等数学知识,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存在畏难情绪。三是物理学作为基础课与医学后续课程直接联系不密切。物理学只能解释生命现象的基础.却不能代替生命科学去解释生命现象.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学习物理科目与自己的专业关系不大,他们在进入大学后学习兴趣也开始转移到所学专业领域上。教师常又因临床医学知识相对匮乏而不能使课堂讲授得生动形象,这使得物理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厌学情绪大,基础好的学生受到影响,学习积极性也不高。

找到了原因所在,就更增加了我们开展双语教学的主动性。我们深信,医学物理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是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切入点,这不仅体现在物理中大量的物理符号其实都来源于其相应的英文表达。而且表现在某些定律的英文表述简单、易记,体现着英语的魅力及原著之美。同时,对经典物理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基本都是来自欧美的科学家,在对物理学史做相应介绍的时候,直接采用其相应的英文资料,不仅会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而且会加深他们的印象。所以,要对学生积极宣传双语教学的优势,要让学生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掌握物理规律、定义和一些专有名词的英语表达,能用英语解释一些物理现象。提高科学性英文文献的阅读能力,了解对同样的知识点不同的阐释方式,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物理的能力,以便高效地获取相关领域研究发展的最新信息,进而提高其与国际交往的能力。要让学生明白。双语教学方法可以减轻学生把英语作为一门单纯的外语科目来学习的负担,在学习物理学同时自觉使用双语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把物理教学放在首位,把语言教学作为一种渗透,从而使学生慢慢地学会了以英语为工具获取知识和讨论问题。同时,学校在制定双语教学计划或者方案时,也是立足于提高学生认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双语教学理念。作者教学班的学生,已经自觉地在写作业过程中,用英语进行思考并答题。这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是个能力的突破,说明学生的确做到了主动运用英语学习.也显示了开展医学物理学双语教学的优势所在。

二、完善课程内容增强双语教学的针对性

医学物理学课程内容系统性很强,医学物理学教材提供的参考学时是(72~108)学时,而多数学校只有50学时,理论学时仅有36左右。教师不得不整章整节的删除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使理论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更为重要的是。医学生将来并不从事物理类的工作,而只是将物理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来学习,因此对一些物理名词、术语本身就有陌生感,用英文表述时更觉为难,而且医学物理学教材本身具有内在的逻辑性、系统性,若再用英文去阅读难度就可想而知。因此,要达到医学物理学双语教学的目的,就应当完善课程内容以增强双语教学的针对性。

我们的做法是:首先,根据基本保证物理学本身系统性,兼顾医学专业需要以及医学物理学的发展趋势的原则,选择物理学中与医学有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流体的运动部分侧重介绍与人体血液循环和呼吸过程有关的流体的运动;振动和波动部分主要介绍声波与超声波;电磁学部分主要介绍对深入了解生物电磁现象和有效使用现代医学仪器而必备的电磁学知识;几何光学主要介绍人眼的光学结构,还有激光、X射线以及核医学物理基础等等,并通过医学方面的应用例子,来说明物理学原理在阐释生命现象本质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其次,妥善处理医学基础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加强横向联系。双语教学的基本内容除为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物理基础外,要提出解决医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物理学去解决医学问题的能力。由于高等数学与医用物理学都是大一上学期开课,医用物理学的有些内容需用到高等数学,但由于课时方面的原因,进度不能保证一致,因此,教学中尽量避免纯数学的推导和计算,等到学生高等数学课跟上节拍后,自然就能解题。对重要的物理定律、公式、结论要讲清思路,讲明来源和应用思想,让学生了解、明白,会定性分析即可。再次,拓展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现代科技革命对医学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在越来越现代化的医疗系统中.每一种先进的诊治手段几乎都与物理学密切相关,这要在医学物理学中得到及时体现。既可在适当的地方介绍一些近代物理知识及与医学相关的物理学成就.也可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临床医学中的实际结合在一起,开展专题讲座。例如:蛋白质组和基因组序列测定技术、单分子探测与纳米技术的应用、计算神经生物学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充分表现物理学的魅力。

医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内容首先体现在教材中。由于中外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教学条件的差异,在双语教学中常常难以选到很适合的原版教材.而国内的双语教材又比较匮乏且各种教材的侧重点也不同,不一定适合各类学校的具体情况。在教材编写中,虽然专业课教师可以解决专业内容的选择问题,但他们难以解决教材编写中的许多外语表达问题。多年来,我们对此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尝试。主要的做法与思路有:选取原版教材的个别章节并重新组织;改编的教材保持英文“原汁原味”,但对于专业词汇、术语增加中文注释,书后增加中英文词汇表,方便学生自学;每章结尾增加中文概要,有利于学生对教学要点的理解和掌握。但参考原版教材来编写适合本专业学生的双语教材,仍将是医学物理学双语教学的一项长期任务。

三、运用多媒体双语课件增强双语教学的趣味性

双语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图、文、声、像集于一体,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层次化、静态图形动态化、仿真模拟过程形象化。目前,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各高校方兴未艾,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课程教学之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当代双语教学的主要趋势,也是一项重大改革圆。

医学物理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有着交叉边缘性的特点。我校在使用多媒体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认识到,大多数教学内容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激发学习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这是由于医学物理学大都是在大学一年级讲授,借助英文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克服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带来的不适应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趣味,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避免了教师大量的英文板书,减轻了教师的压力,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上。以“X射线产生机制”的教学为例,我们利用Authorware、Flash等软件开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模拟有关物理过程,从阴极发射电子开始直至产生连续X射线和标识x射线,通过声、形、光、色等作用,给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的动态的、放慢的、分解的过程,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增强了教学效果。如果只靠教师单纯讲解、板书和学生想象,是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教学的目的的。此外,我们在血液循环力学、超声医学、激光医学、放射物理学等方面的内容运用多媒体双语课件教学,并组织学生参观认识CT、核磁共振(MIU)、心电图机、脑电图仪等现代医疗器械,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学到一些与医学密切相关的物理概念、规律和新的物理技术,从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在教学中选择使用多媒体双语课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公式、定律的推导用多媒体演示反而会降低教学效果。

网络教学平台是实现个性化教学和交互式教学的良好载体。课堂教学受时间、地点、信息量和教学方式等的限制,难以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通过建立医学物理学双语教学网络平台,可有效地扩展教学的时空,显著扩大教学信息量,实现多样化的教学互动。在这一平台中可以加入上课时的电子教案、电子讲义、演示课件以及一些优秀的教学视频素材等,让教师和学生随时浏览访问,实现资源共享。我们从2001年开始研究制作《医学物理学多媒体课件》,之后又设计制作了双语多媒体课件,教学课件多次在省、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奖,并中标卫生部CAI课件项目。经过多年来的完善与使用,在提高教学质量中发挥着很好的作用。

四、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双语教学的实效性

医学物理学主要是为医学生学习现代医学知识提供必要的物理基础。开展双语教学不同于“用外语上课”,它强调的是在非语言类学科中用外语进行教学,通过对非语言类学科知识的学习来习得专业知识和外语。将双语简单地理解为“加强英语”或者理解为“汉语”+“英语”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事实上,外语既是一种语言交际工具,也是一种信息(知识、观念、思维方式、历史、文化、科技等)的重要载体。双语教学不仅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外语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用外语思考,用外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传输而忽略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实施医学物理学双语教学主要应当采用分层次、分班教学的方法。这是因为,作为双语教学授课对象的学生,其英语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实际教学效果。一项对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调查表明:医学生入学英语成绩在90分以上者.还未达到总人数的90%,入学英语成绩高的达到120分以上,低的不足4O分,在参加《医学物理学》双语教学的108名学生中,入学英语成绩最高分达到126分.最低分为38分,平均分为82.56分。所以,应当根据学生的英文水平,实事求是,因人施教,循序渐进,在保证基础知识的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多用英文授课。

我们的做法是:对于基础理论部分,先用汉语阐述,保证学生理解物理内容,再将定义、定理用英文讲述,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文表述:对物理内容的讲解或解释用汉语,但板书以英文为主,在保证学生理解物理内容的基础上掌握英文的表达方式;同时,对于英语水平相对差一些的班级,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用外语进行交流和互动难度较大,课堂教学采用英文板书、中文表述的模式,而对于英语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授课时尝试全外语授课,采取互动形式,鼓励他们用英文提问,尤其是对一些口语较好的学生,找机会让他们直接到讲台上去,以“老师”的身份用英语为大家讲解。

双语教学模式范文篇9

关键词:历史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双语教学不同于外语教学,双语教学是用外语(一般指英语)作为教学手段与语言媒介进行其他学科的专业教学,其教学目标是通过外语与本族语的交叉使用对某一学科进行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各学科的知识和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发展,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衍生出国际上对具备多种语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这无疑给各个学科的双语教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显然这种挑战并不仅针对那些实用性强、经济效益大的理工科学科,而是面对我国所有学科的挑战。然而与日益蓬勃发展的理工科双语教学相比,与其有同样地位但经济效益不大的文科双语教学的发展则稍显滞后。该文旨在就这一现象的文科中历史学科的双语教学做一粗浅分析。

1历史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基本现状

1.1现有师资水平不足。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自身的业务素质是整个教学质量环节的重要保障。历史学科由其自身民族特性决定,要求双语教师不仅能准确、熟练地掌握两种语言,而且对两种文化的准确掌握也显得尤为重要。要求双语教师除了掌握必备的专业学科知识外,能熟练地操作中、英两种语言,还应尊重两种文化的差异并且能够通过两种语言能准确地传递两种文化。然而,目前我国双语教学师资队伍严重不足。虽然目前高等院校的任课教师大多具备博士、硕士学历,但仍有很大一部分的任课教师都没有专业的外语培训或学习经历,具体表现在阅读能力强、语法功底好、词汇量大,但表述能力差、文化解读能力弱,导致任课教师不能以两种语言为媒介,准确地传递两种文化,这极大地制约了历史学科双语教学的发展。1.2教材配备不完善。教材资料的配备是制约双语教学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这关系到教学大纲、教案、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的方方面面。历史学科双语教学教材资料应真实地通过两种语言详略得当地展示历史学科的专业知识。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应十分谨慎。目前从教材的选用情况来看,高校选择的历史专业双语教材一般是教师自己编撰讲义。教师自己编撰讲义优点在于目的性强、侧重点突出且灵活性高,并且自编讲义可以大大地降低教学成本,然而往往自编讲义只注重当前的教学内容,而对整个课程体系欠缺全盘的考量。因此,双语教学教材采用自编讲义的形式无疑只是一种权宜之策,随着双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建设健全的教材资料势在必行。1.3教学模式相对单一。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双语模式大致分为三种:(1)“沉浸式双语教学”(Immersionbilingualeducation)也可称之为英语主体型教学模式,是目前最高级的一种教学模式,特点为使用外文材料,任课教师完全以英语进行授课,此模式下第二语言既是学习媒介又是学生的学习内容。(2)“过渡型双语教学”(Transitionalbilin-gualeducation)又称之为转化渗透型双语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教师一般使用纯外文教材。这种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开始同时使用两种语言进行专业知识讲解,在学生逐渐掌握其中基本要素之后,便抛弃母语完全用第二种语言进行专业课程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进行要求师生均应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能够准确地用英语进行信息的传递与接收,目前此种模式在欧美国家比较流行,在亚非国家还很难推行。(3)“保持型双语教学”(Maintenancebilingualeducation)又称为维护型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不分主次,同时使用母语和第二语言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教学。这种模式将民族特性以及文化特性充分考虑在内,可以让学生在接受学科知识的同时,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使学生成为双语言、双文化的掌握者。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采取的主要形式即为“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中虽采取的是“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但传统的历史专业双语教学模式仍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完全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记笔记、很少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课堂气氛也相对沉闷、松散。

2历史学专业双语教学改革之思考

2.1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业务素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对任课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语言功底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承担历史学科双语教学任务的任课教师的历史学专业水平和外语教学能力在整个课程体系的构建环节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目前历史学专业推进双语教学的首要任务便是集学校和教师于一体,尝试打造一支高水平、高技能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这就要求高校在积极引进符合条件的高水平优秀教师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对现有师资队伍的补充与提高。对现有专业双语教学教师提供有计划、有步骤的相关培训势在必行。高校可采取、借鉴在双语教学领域领先的较发达欧美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对现有的教师队伍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在此基础上,高校亦可选派专业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进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除此之外,高校也可将有一定历史专业知识基础或对历史学科感兴趣的外语专业教师对其加以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进而纳到历史学双语教学师资队伍中来。我们知道历史学科专业教师在史学研究领域比专业的外语教师更具优势,然而专业外语教师在第二语言的驾驭能力上又远远高于历史学专业教师,如果各大高校能将这两支队伍整合起来,势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2完善教材配备。教材的质量对能否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在选用双语教材时应做到既保证专业知识的原汁原味又便于学生理解。历史学科双语教学的教材选择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还应更加注重对两种不同文化的把握。通常,双语教学的教材分为四种,分别是翻译教材、学校自编教材、国内出版教材以及国外引进教材。这四种教材在实际的双语教学过程中,各有利弊。目前,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多采用学校自编教材这种模式。其优点在于灵活性强、个性化程度高,课程成本低,缺点在于目前学校绝大多数自编教材属于“活页教材性质”,各个学校间的差异性明显,导致其整体性不高且其专业水平难以保证。鉴于此,编写一本适合我国地方高校实际情况的双语教学教材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该本教材的编撰应综合借鉴国内历史学专业原版教材和国外同一领域的原版教材,根据我国实际教学目标的需要,萃取出真正适合我国学生实际的双语教学资料,经过编撰者的精心整合,印制成专业的双语教学书籍。与此同时,由于双语教学还处在摸索阶段,各个高校的历史学科发展差异较大,历史学科的双语教学建设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知模式,且学生的差异性较大,学生对第二语言的掌握情况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参与双语教学教材编撰的相关人员深入到一线的教学实际中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专业建设的发展水平,在整理自编讲义和借鉴外国原版教材的基础上,尝试自编符合本校、本专业的双语教学教材。2.3合理设置教学模式。由于教育的不平衡性和区域的差异性,导致外语教育水平有着先天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上,双语教学任课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切不可采取“一刀切”的课程要求,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多少的外语词汇量与句法功能,而是授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性做出具体的要求;同样,学校也切不可规定授课教师在每节课堂上使用的英文比例是多少,而是应由授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灵活制定。英文在授课中的比例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和对课程及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全面的评估后灵活处理。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教师也不可仅仅局限于“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在每堂课的授课过程中都穿插着用两种语言去交替介绍某一史学资料,可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地采用三种教学模式。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切不可像传统教学那样唱独角戏,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对所授课程做好充分准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式教学模式提问式教学模式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这样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3结语

综上所述,一种语言能折射出一种文化、一种思维方式,语言本身独特的民族特性使其带有独特的魅力。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多维视角下看待问题,也可以从多维视角下更好地把握史料的准确性。开设历史学科相关专业的双语教学课程对历史专业的学习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一,它不仅能使我国学生熟悉并且掌握历史学科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进一步加深和强化专业知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关于历史学科国际化的专业视野、积极地参与国际交流,吸收和借鉴国外史学理论和成果,从而使学生成为具有坚实的史学基础和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二,双语教学的开展,对于国外的史学研究者也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双语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将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准确的传给国外史学研究者,有助于将历史学等人文社科专业方面的知识以英语语言为媒介,准确的将其思想精髓准确的传给国外史学研究者,让世界上更多的学者了解中国史学文化。

参考文献

[1]李同艳.浅论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三大瓶颈及其解决对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50-51,49.

[2]沙露茵.历史学专业英语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双语教学模式范文篇10

我国高等院校大多选取涉外性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则成为很多院校首批使用双语教学的课程。国际商务等课程虽然实行了双语教学,但是教学方法还跟非双语教学没有太大的区别,教学效果的评估也跟原来没有多大变化,只是在授课过程中增加了英文,或者考试中增加了英文试题等。具体来说,双语教学模式普遍存在下列问题:1.在双语教材的选择方面,适合学生的双语教材难以获取。在双语教学中,有的教师选用原版英文教材,但是学生接受起来很有难度;有的选用中英文结合的教材,学生学习起来只看汉语部分,很少去主动看英文部分。针对不同学生如何选用或改编适合学生学习的双语教材是要解决的问题之一。2.双语教学过程不规范。双语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什么样的不同于非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既掌握专业知识,又达到练习英语的目的,以及如何分配中英文的使用比例、如何将英文和汉语自然融入一起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教师。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听懂课堂,使本来详细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使很多重要的专业知识没能传授给学生;有些教师不顾学生的学习效果,满堂英文;有些教师打着双语教学的旗号,却一直使用汉语教学,只是增加了一些英文单词。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更能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达到预期的两个目标,以及如何合理分配中英文的使用比例或者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是要解决的问题之二。3.双语教学效果的考核方法单一。课程结束,很多教师还是使用原来的普通教学的试题作为唯一的考核方式,只是在原有试题的基础上增加了英文命题的题目。怎样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双语学习效果,既要考查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考查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是要解决的问题之三。综上所述,为了解决双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双语教学质量,规范双语教学过程,必须进行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以提高双语教学水平,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双语教学模式,包括双语教材改编、双语教学手段与方法,制定出符合双语教学特点的教学效果考核方式等。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国际商务等课程教学的访学体会

受到山东省政府的资助,本人于2011年4月来到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访学。美国的课堂教学方法与内容值得学习和借鉴。1.学生自选课程形成上课小集体。学生上课没有固定班级,所以美国大学里没有班级概念。但是,学生完成什么学位的学习,要完成规定的学分。这些学分包括专业要求必须修读的[摘要]实行双语教学是我国教育部及各高校的重点项目,而国际商务等课程是众高校首批使用双语教学的课程,但是经过多课程学分和学校给出的其他的一系列可以选择的课程学分,学生都是自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习,这才是真正的学分制。这也充分体现了美国教学尊重个性的发展。每次上课,选择同样课程的学生们就组成了上这门课的小集体。正是因为课程都是学生自己选的,说明学生本人是对这门课程感兴趣,这也就使得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高。2.课堂授课过程气氛活跃。(1)课堂开场白。国际商务研究所主任、教授,JermanRose博士,上课开场白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学生作presentation(小演讲),即学生播放幻灯片讲解课前搜集的与本次课堂内容相关的案例资料。幻灯片自动翻页,学生要在几十秒内把该页幻灯片内容讲完,然后进入下一页幻灯片的讲解,利用幻灯片的速度控制自己的语速。另一种方式,教授一上课就让学生提交学习论文paper。论文是课前预习教材内容写出的体会,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2)师生讨论问答阶段。学生表演结束,师生开始讨论。教授以学生选取的案例来讲解知识点,学生随时打断老师,提出问题,同时老师也向学生提问,学生争先回答。在这样的问答中兴趣高、收获大。(3)课后交流。JermanRose教授给学生指定时间,课后到他办公室进行交流。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学生也受益匪浅。3.课堂授课内容实用。教授授课的课堂题材,都是具体的案例,同时又没有离开教材上的知识点。学生使用的教材不是原版教材,原版教材非常的昂贵又不实际。他们的教材是经过教授改编的,以某公司经营为例展开讨论,引出知识点的讲解。学生自己作的presentation和paper中的案例都是自己搜集的材料,同时要完成非常漂亮的PPT,既有图片还有声音,完美地表述公司的经营。这种教学内容,既让学生知道了本次课堂有哪些专业知识点,又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才能说学生真的掌握了,与“教师讲什么,我背什么”截然不同。亲身感受到美国课堂上的这种主动、轻松又不乏趣味性的教学,使学生既掌握了专业知识,又锻炼了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对我们的双语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