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术十篇

时间:2023-03-31 18:17:11

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篇1

 

核心网,原称交换,是从人工通信时代传承下来的名字,应用至模拟通信时代、数字通信2G时代、3G时代大量应用的电路交换。同时其他核心技术逐渐发展强大,如分组技术等,蚕食着移动通信的电路交换市场,到了LTE时代,IP技术和融合技术应用全面启用,CS电路交换技术逐渐被摈弃,IP化逐渐代替了TDM交换技术。

 

1 电路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的英文全称为:CircuitSwitch,简称为CS。从通信线路资源占用的划分上,“交换”是按照空分和时分模式动态地分配传输资源,在通话过程中保持资源的独占,在通话完成释放相关资源。

 

以电路时序进行接续的交换方式是电路交换模式,从通信运营商发展开始,语音电话的实现就是从空时分电路交换方式开始的,使用固定电话呼叫对方前,取下电话话机进行号码盘拨号,拨号后,电话机获取全部电话号码发送给交换机侧,而交换侧从获得的号码在本身数据库中进行查找,得到通话的方向,并为双方建立一条预独占的时序作为电路连接,等整段话路都建立起来后,双方正式占用,并开始通话。

 

通话完成,其中一方挂机,交换机则立刻把双方的所占线路断开,为新的通话释放资源。因此,我们可以良好体验电路交换所带来的良好话音。

 

CS电路交换方式的主要特点是:①电路交换所占用的最小单位是时隙,每个用户所使用的均为64K时隙电路;②面向有连接的物理电路,体现了实时的电路独占性;③同步时分复用:以TDM时分复用为机制,通过空分与时分的交换方式进行连接。

 

CS电路交换的优点:通信数据链路独占,传输可靠且稳定,数据不容易丢失,且保持原序列,缺点:电路利用率较低,长期占用造成浪费,资源共享率低。

 

2 分组交换与融合通信技术

 

由于电路交换技术的核心网技术设备容量受到硬件限制、扩容的空间非常有限造成节点数量较多、设备越来越老化、网络维护的成本高,有些设备厂家因其技术落后不再提供设备维保等,在IP技术普及的今天,全球运营商逐渐启动和普及了核心网的IP化战略。

 

长期演进系统网络逐渐普及之后,IP分组技术对移动互联网的业务支撑及IP承载网络的演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分组域将大力应用于IP承载控制的功能和IP数据传送功能,而电路域的份额将逐渐降低。

 

IP化与融合技术使移动通信网络演进成为了EPS:EvolvedPacketSystem。核心网侧的则为EPC,EPS系统包括无线接入网E-UTRAN和核心网EPC,而核心网的演进为:SAE:SystemArchitectureEvolution网络架构系统演进。

 

长期演进系统网络中的EPS系统是目前4G移动通信网络演进的重要方向和普及方向。EPC核心网网络的主要特征有:

 

①核心网全网络IP分组化,到最后电路域只是作为话音网络的备份存在。

 

②网络层次扁平化,减少了用户面的节点数量,演进后取消了3G网络中的RNC网元,核心网节点在本局模式下最少可减少到只有一个。

 

③服务质量机制QoS进一步得到了完善,能够支持端到端的QoS质量保证,在PCC结构中加强了计费系统管理和QoS质量控制管理;

 

④支持各类接入技术,如与3GPP系统的互通,同时也能支持非3GPP网络的接入,支持用户在各种3GPP网络和非3GPP网络之间自由漫游和切换。

 

⑤IP分组可以实现各类实时的业务,如话音等,通过对实时业务的更好支持,极大的降低业务连接的时延,在IP网络中实现最大速度的分组交换,实现实时业务,如语音呼叫等。

 

长期演进网络的EPC网络发展优势,一是为了提高设备性能,提供更快速的用户数据速率,时延得到有效降低,系统容量和覆盖率提高,直接减少了运营商的运营成本;二是基于IP分组技术的网络实现了移动性及灵活配置,可接入多种无线网络;三是传输网络的全面IP分组化,可使分组包在各层级网络中无需进行各层的解封装,数据损失率降低。

 

为了实现全网IP化网络改造,对现有运营商的移动网络核心网部分需要进行改造,从2G/3G/4G的核心融合,逐步过渡到全IP化,EPC的最终架构是取消了电路域,所有业务将在网络中中通过各类无连接的方式无损的实现,最终实现支持E-UTRAN无线网的全IP的一个核心网。

 

3 IP分组化及核心网融合下的网络结构

 

当移动通信网络全部演进到IP化并实现融合通信的EPS架构之后,传统网络结构将受到颠覆性的演变,核心网将完成2G/3G/4G的融合通信,用一张核心网即可完成三代移动通信无线接入,实现最大的兼容网络,在提供多样服务的同时,建网的成本将更加低廉,网络更加简单,更加容易维护。

 

EPC核心网网络演变后主要网元包括MME、SGW、PGW、HSS、PCRF、AF等,而无线则简化为只有eNodeB单一结构。

 

MME:LTE接入下的控制层面网元,负责移动台移动性管理等功能;SGSN:GPRS网络的控制面网元,对PS域进行用户移动性管理及会话管理;S-GW:EPC网络媒体层接入服务网关,实现类似SGSN的功能;P-GW:EPC网络边界网关,提供承载控制、计费、地址分配及其他非3GPP接入等功能,实现类似GGSN的功能;

 

HSS:EPC网络用户数据库管理网元,提供鉴权和签约等功能,实现HLR类似功能;PCRF:策略控制服务器;AF:业务策略的提供点服务器;eNodeB:增强型无线基站,负责无线侧接入和无线资源的管理,集成了原2G/3G基站和部分基站控制器的功能。

 

4 结语

 

通信技术发展迅速,为整个通信网络建设提供了性能更好、利用率更高、网络成本越低廉的建网和维护方式,从而降低消费者的使用成本,提升消费者对网络的使用体验,提高了性价比,运营方与消费方获得了网络使用的双赢。

核心技术篇2

虽然中国汽车产销量达到两千多万辆,成为世界第一大国,但不是“强国”,归根结底还是缺乏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

长久以来,中国的零部件供应企业都处于以低价取胜的状态,虽然成长速度很快,但是产品缺乏核心技术,这就让低价优势难以维持,随时面临着被淘汰或并购的危险。

而且,大部分零部件企业都忽视产业安全,一味的追求短期经济贡献率,这也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

整体来看,我国零部件企业还面临很多生存问题。其中包括:在合资主导下的中国汽车工业,国内零部件企业成长异常艰难;本土零部件尽管价格便宜,但质量不高,不但合资主机厂不用,本土主机厂为追求质量也纷纷抛弃本土零部件企业;开发能力弱、质量低、市场竞争力弱、盈利能力弱、开发投入少、开发能力弱,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陷入生存困境的同时,还要承受主机厂的挤压;国内零部件厂的产品质量、成本与量产规模、投入规模相互纠结,幼小的零部件企业难以成长,需要扶持。

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之间合作精神差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之一,两者难以形成合力。像日本的爱信、加特可这样有名的变速器供应商,都与丰田、日产等整车企业有着不可分离的股权关系与共同发展背景。而国内的整车与零部件企业的关系则不然,纷纷上马自动变速器,不少大整车厂实际上不愿意支持零部件厂自动变速器的生长,但自己做在成本上又不能达标,质量上也难以与国际公司抗衡,精力负担太大,自动变速器技术的缺失无疑成为整车企业的最大软肋之一。刚刚兴起的专业企业多为民企,优点是体制灵活,但技术与资金都较欠缺,量产迟缓,步履艰难。

认识到了存在的问题,就要有的放矢的解决。

首先,品牌不如国外零部件企业,实质是技术不如人和质量不如人,既然国内零部件企业缺乏核心技术,要主动寻求技术来源,中小企业要与高校、院所形成相互补充的结合体;同时也要积极吸引国外先进技术,并且还能自主发展,合作是要找准对象,知己知彼。既要能获得技术,又要实现可持续的自主发展。

国内零部件企业发展缓慢,20% 的问题出在投入不够,包括政府引导、扶植不够。20% 的问题出在没有找准关键,狠练内功,培养人才不够。60%的问题出在认真程度不够,严谨作风不够;与流程、管理不认真和浮躁风气有关。

总结:

整车企业的合资股比放开固然有点可怕,但更为可怕的是零部件合资股比的放开,而这种放开至今已经有十几年了。所以,自主零部件企业已经在第一次阵地战中伤亡遍地,汽车核心技术赖以生存的载体也被冲击得七零八落。

被国外巨头强压、被国内企业冷落、被国家政策忽视,很多中国自主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只能走入低价取胜、夹缝生存的恶性循环,在核心技术方面也是要么买、要么抄袭,这导致很多零部件企业随时面临着被淘汰或并购的危险,更谈不上对核心技术的掌握了。

核心技术篇3

一、容灾的必要性

WCDMA网络相对于GSM网络,无线侧用户在接入速率上有了很大提高,这对核心网网元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个MSC、MSC Server、MGW所承担的用户话务和信令负荷大大提升。

在核心网结构上,R4阶段引入了控制和承载分离的软交换架构,将传统2G网络中的MSC分离成MSC Server和MGW,其中MSC Server负责信令处理、路由和业务;MGW负责媒体流处理。由于MSC Server和MGW之间只是IP上承载的信令,占用的带宽非常少,MSCServer可集中设置在中心城市;MGW由于容量及处理能力的大幅提高,按照集中化原则,也可集中设置。这样,整个R4核心网的建设思路是“大容量,少局所”。一个MSC Server控制多个MGW,组成一个“大本地网”。(图1)

从以上分析看出,基于移动软交换架构的WCDMA核心网,其集中设置的MSC Server将成为网络和设备安全的重要隐患,因此,有必要在建网时考虑其容灾备份方案,预防网元单点故障特别是MSC Server设备故障,而引起大面积网络瘫痪的情况发生。

二、R4核心网容灾方案分析

从R4核心网软交换架构,可以看出其单点故障在于:(1)MSC Server失效,导致MSC Server覆盖区域的网络不可用;(2)MGW失效,导致MGW覆盖区域的网络不可用;(3)HLR失效,导致HLR覆盖区域的网络不可用。

针对上述故障点,相应的安全容灾方案有:(1)在MSC Server层面,实施双归属方案。建设MSC Server容灾备份中心,一个MGW同时接入两个MSC Server,一个主用,一个备用。当主用MSC Server发生故障后,MGW重新注册到备用MSC Server,继续原来的事务;(2)在MGW层面,实施MGW负荷分担技术。一个RNC同时接入多个MGW,MGW之间负荷分担,当一个MGW发生故障时,其RNC的负荷由其他MGW承担,RNC的业务处理不影响;(3)在HLR层面,采用HLR的N+1备份方案(和GSM的HLR容灾方案相同)。

三、R4核心网容灾技术

1、MSC Server双归属容灾。在R4核心网中采用的MSC Server双归属容灾方案的主要方式是,将MGW从逻辑上分成2个虚拟MGW,并同时归属于两个MSC Server控制。预先将MGW和两个MSC Server之间的数据配置好,并让MGW在两个MSC Server上登记,使MGW和两个MSC Server之间建立归属关系。在主用MSC Server发生故障无法继续服务时,MGW向备用MSC Server发起注册请求,系统将话务引导到备用MSC Server,从而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MSC Server的双归属方案可支持1+1主备、1+1互备两种方式。主备方式在每个大区配置两个MSC Server,其中MSC Server1为主用MSC Server,MSC Server2为备用MSC Server。在正常工作模式下,MSC Server1负责所辖大区所有媒体网关的管理与呼叫处理,MSC Server2通过与MSC Server1间的心跳链路备份线,实时监控MSC Server1的工作状态,一旦MSC Server1出现故障,MSC Server2立即接管该大区的所有MGW的管理及呼叫处理,保证网络的可用性。

互备方式是将每个大区分为两个子域,称为域1和域2。每个子域配置一台MSC Server,其中,域1的为MSC Server1,域2的为MSC Server2,它们互为备份。在正常情况下,MSC Server1、MSC Server2分别管理各子域的MGW设备及承担本域内的业务处理。当一个设备出现故障时,其所有业务处理和MGW管理任务立即由另一个接管。这种备份方案比较经济,没必要专门为某台MSC Server设置备份点。但是,备份局点在接管故障局点业务后,其本身的业务处理能力将经受考验,通常,它难以满足两个局点业务负荷的需求,因此要求被接管的MSC Server容量不能过大。

ServerN+1备份方式是1+1备份的扩展,能够将1+1备份认为是N=1的N+1备份方式。实现方式和1+1相同,由于备份Server要对N个Server备份,则必须需要1个Server对应多个MSC号码,需要配置任何Server的局数据。因此,对于备份Server来说,需要增加如下功能:网络配置能够对本局配置多个MSC号码,并能够指定0个或1个主用MSC号码。即当MSC Server备用时,无主用MSC号码,当N个中的一个MSC Server故障后,必须通过配置将需要接管的故障MSC Server的MSC号码配置为备用Server的主要MSC号码,这样对于其他Server来看,都有一个和自己配置数据一致的Server。

在上面两种方式中,MSC Server之间都要有备份通道,用于对VLR签约数据、移动性管理数据、动态资源数据等进行备份。备份周期可由用户设定。备份通道的传输协议可采用TCP/IP。

2、MGW负荷分担。在R4系统的Iu接口侧,通常一个RNC连接一个MGW。MGW负荷分担技术主要是通过MGW互备方式来解决MGW的单点故障问题。

形成负荷分担关系的MGW组成MGW资源池(MGWPool),MGW1、MGW2、MGW3构成了MGW资源池,并由一个MSC Server控制。

RNC通过MGW1接入到核心网。MGW负荷分担技术在RNC-MGW1连接的基础上,增加了RNC-MGW2、RNC-MGW3两条备份连接线。在正常工作时,RNC-MGW1是激活工作状态,RNC-MGW2、RNC-MGW3是非工作状态。

MSC Server通过H.248的SCTP(基于IP的信令传输)连接和Iu接口的SCCP(信令连接控制部分)连接判断Iu连接状态,当所有H.248的SCTP连接和SCCP连接都断了,并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能恢复,即判断出现故障,切换到备份MGW。而RNC则是通过Iu接口的MTP3B(基于ATM的信令传输),判断对端MGW是否故障。当检测到故障后,启动切换流程,切换到备份MGW。

当某一个MGW发生故障时,非故障的MGW将承担两个MGW的话务,这对于其业务提供能力来说,有可能难以满足需求。因此,必须通过流控机制来保障设备免遭阻塞,但这会带来用户呼损率的增大。

四、容灾方案比较

MGW负荷分担方式是在MGW发生故障时,对RNC进行切换的容载方案。其他两种方案都是针对MSC Server故障的容灾方案。MSC Server双归属方式源自于固定软交换,有一定的工程实施经验,只需在核心网网络配置上做相应修改即可。MSC Server双归属方式需要用户动态资源数据的同步过程。在“大容量,少局所”的跨地域大本地网组网模式下,建议采用MSC Server双归属容灾方案。

核心技术篇4

Abstract: To construct a suitabl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for achieving the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enhancing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the brand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currently faced by tobacco enterpris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build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the principles and basic structure, and designs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with the core of technical center for tobacco enterprise.

关键词: 烟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技术中心;组织架构

Key words: tobacco enterprise;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technical center;orgninational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5-0008-03

0 引言

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是指改进现有或创造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一种技术活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就是要解决技术创新的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有效集成,并全面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与绩效的问题[1]。而烟草企业为了能够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就需要构建以用户为中心、需求为驱动、以社会实践为舞台的共同创新、开放创新等应用创新的平台,以此实现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的并驾齐驱,打造出全新用户参与的创新2.0模式[2]。

1 烟草企业构建技术创新体系的必要性

1.1 烟草产业竞争结构发生改变 企业规模扩张与品牌竞争力日显,产业集中度快速提高,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形成;同时,外烟进入威胁和替代产品开发日盛,竞争日趋激烈。

1.2 低焦油卷烟产品已成潮流趋势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低害、安全卷烟产品需求增加,低焦油卷烟将更具发展潜力。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将更多的研发精力投入到低焦油卷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低焦油卷烟产品的选择。

国外卷烟产品已经走向低焦油发展。国内对低焦油卷烟产品的需求低迷与投入不足,造成了中式低焦油卷烟普遍技术含量不高、降焦手段较为单一、口味适应性差等。集中表现为市场容量小,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缺乏有足够规模的产品,竞争尚不充分。但具有巨大发展潜力,政策支持力度大、市场增长快。国家局将在低焦油卷烟政策上加强引导,在考核方式、重点扶持、政策倾斜等方面加大力度,通过大品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引领作用、工商零协力加强对消费者在低焦油卷烟的宣传力度。

1.3 行业技术研发与技术进步已快速推进 消费者健康与安全需求、全球禁烟运动和激烈的品牌竞争推动烟草工业企业尤其是大公司加快产品技术研发,通过专利、技术标准构建品牌核心竞争力,烟草行业技术进步加快。

1.4 烟草工业企业创新需求突出 烟草工业企业创新需求突出,创新战略已成为大型烟草公司发展战略和竞争策略的重心。通过创新促进品牌竞争力提升的机理如图1所示。

2 技术创新体系构建的原则

2.1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 技术进步的核心是创新,企业唯有不断创新,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但是,作为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意义的技术创新,不能不以制度创新作为社会约束条件,而新的企业体制和制度的确立也不能不以技术创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经济质态的深刻变化作为依托。应该把技术创新与企业改革、改制和改组结合起来,依靠体制的转变来推动增长方式的转变,依靠制度创新和组织结构调整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向纵深发展。

2.2 技术创新与市场开发相结合 技术创新最根本的动力来自于企业竞争的效益和利润。技术创新就是要让企业的产品不断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在较高的技术起点上保持企业竞争优势和实现创新所带来的超额利润。技术创新的目的是通过创新技术来创新产品,通过创新产品来创新市场。因此,技术创新必须紧密围绕满足和创造市场需求来展开,把创新活动重点放到创新市场,采用和创造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建立新标准,引导新消费。

2.3 激励技术人员与提高员工素质相结合 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是技术人员,包括企业内部技术人员和社会各界的技术人才。应当通过各种激励方式,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创造更多的为企业所需要的研发成果。要让企业技术创新成果最终转化为经济效益,还需要企业广大员工的参与和配合,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对企业技术创新特别是技术推广至关重要。

核心技术篇5

【关键词】商务英语;技术技能型人才;核心能力;核心素质

技术技能型人才对一国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类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与核心素质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教育部起草的《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

一、商务英语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核心能力与核心素质现状

随着国家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及大力扶植的跨境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商务英语技术技能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有一定商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性技能人才逐渐受到青睐。

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该类人才缺乏岗位需要的核心能力与核心素质。核心能力的缺失反映在职业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核心素质的缺失反映在人文素质、人际沟通与交流、情商修炼、压力管理、冲突管理等方面。 因此,在转型发展,大力提倡职业教育及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大好的前提下,商务英语技术技能性人才职业核心能力与核心素质培养研究势在必行。

二、商务英语技术技能型人才所需的职业核心能力与核心素质

1.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是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须的基本能力,它可以让人自信和成功地展示自己,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和应用。职业核心能力分为三个部分:

基础核心能力: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

拓展核心能力: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创新创业

延伸核心能力:领导力、执行力、个人与团队管理、礼仪训练、五常管理、心理平衡

职业核心能力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成功就业和可持续职业发展的关键能力,这类人才的培养目标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能力,同时也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职业核心能力。

2.职业核心素质。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其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素质。

职业核心素质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1)做人方面:德商-正直、节制、尊重、和善、宽容、公正;意志品质-自制性、自觉性、坚毅性、果敢性;

(2)心智方面-做事的思路方法:创新思维模式:主动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开放性动态思维;做事行为模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才智方面-自我管理:人际沟通与交流、情商修炼、压力管理、冲突管理;

(4)才能方面-高效工作方法:目标管理、时间管理、高效会议管理、高效汇报展示管理。

三、提高商务英语技术技能型人才所需的职业核心能力与核心素质途径

商务英语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即: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平台及人才培养评价提高其职业核心能力与核心素质。

1.商务英语技术技能性人才培养模式。

商务英语技术技能性人才培养模式上主要包括人才定位及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定位体现在具备专业而扎实的商务英语知识,又具备职业核心能力与核心素质,同时满足企业需要,能够在毕业后随时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的合格商务英语技术技能性人才。

培养模式下着重研究的是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的达成。对商务英语技术技能性人才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在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做大量的改革创新,针对商务英语人才缺失的职业核心能力与核心素质搭建对应的课程群。基础必修课中基础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语法及英语基础写作等课程的设置,使学生通过听说读写实践,掌握一定的英语词汇量、英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及交际能力。专业基础课中商务英语、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笔译、商务英语口译、外贸事务英语、工商导论及商务沟通等课程的设置,使学生掌握商务词汇、专业用语及相关商务知识,培养其商务英语交际技能,具备掌握并运用商务交际的应用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在商务语境下进行有效英汉、汉英互译的口笔译,正确传达信息、顺畅开展交流,熟练掌握商务合同、商务函电、商务报告等重要商务文体的翻译工作;了解工商企业形式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要求等,使学生在掌握企业环境、经营管理、金融财务、法律保险等方面的专业英语词汇、以及有关业务的英语表达用语的基础上,了解市场经济及现代工商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专业核心课中英语国家概况、跨文化交际等课程的设置,使学生掌握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社会的多元化特点,熟悉英语国家传统、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发展现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了解影响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各种因素以及跨文化交际的途径等,培养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中的文化比较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专业选修课中国际商务礼仪、商务英语谈判等课程的设置,使学生掌握塑造个人形象正确的国际商务礼仪习惯,培养学生礼仪素养,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了解并掌握商务谈判技巧,熟悉各种谈判活动及操作程序,具备商务谈判中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商务英语技术技能性人才培养平台。

各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积极为商务英语技术技能性人才搭建实践教学和实验训练的培养平台,实现校内课程实训、实验室实训及校外实践的三位一体。既保证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现高校与企业、高校与政府、高校与高校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使学生掌握最实用、最新的操作技能,具备用人企业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与核心素质。

校内课程实训包括应用性较强的商务谈判、外贸实务英语等课程,利用实践课堂对学生进行商务谈判和外贸实务英语的内容及流程开展集中性、实操性训练。实验室实训利用相应的软件对学生在外贸单证缮制、电子商务操作等进行模拟实践训练,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掌握就业所需要的商务操作技能。校外实践的培养平台的建立,各高校应积极联系政府部门及企业,针对商务英语技术技能性人才搭建相应的校外实践基地,如电商企业、外贸公司等,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机会,掌握实用的实践技能。

3.商务英语技术技能性人才培养评价。

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可以反映出人才培养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做出相应的修改和完善,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商务英语技术技能性人才培养应采取校内、校外,教学与实践双轨的评价机制,使评价结果更真实、更具体地体现人才培养的质量。

教学评价,是指对教学活动的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教研活动。教学评价包括两方面,分别是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学生学习的评价。其中学生学习的评价是教学评价的基础,包括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两个方面。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传统的教学评价因存在很大的缺陷而影响了课程设置及培养方案的改革和推进,同时也就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单一而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在评价功能上,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

(2)在评价形式上,以单一的测试或者考试为评价形式,缺乏说服力;

(3)在评价内容上,以单维度的评价代替多维度的评价;

(4)在评价结果上,采用“标准答案”,缺乏科学的分析和解释方法;

(5)在评价机制上,缺乏明确的评价目标和评价体系设置。

商务英语技术技能性人才培养要想达到其培养目标,应从评价功能、形式内容、结果及机制上进行改革和实践。在评价过程中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客观的教学评价。

形成性教学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如学生的学习条件、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教师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况的变化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程。培养评价中教学的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的过程加以监控式的评价。新课程标准支出,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形成性评价是通过学生不间断的学习状况反馈而调整并推进教学进程,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帮助学生有效调控学习过程,获得成就感,学习所需通识知识及专业知识。

终结性评价是在一门课程结束的时候开展的,主要考察是否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终结性评价,根据布鲁姆的说法,这种判断的确在师生中间引起焦虑和抵触情绪,但教学中扔需要这种教学评价,通过权威性的判断,确定学生在经过一门课程的学习后各自达到的等级和水平。

商务英语技术技能性人才培养过程中,常常通过形成性评价体现学生日常学习状态,也借助于终结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恰当与否并及时做出适当调整,以保证教学效果及人才培养质量。

四、结语

商务英语技术技能性人才在全球化不断发展、“一带一路”战略逐步实施和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而目前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无论从数量和|量上都远远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对其职业核心能力与核心素质的研究和培养途径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商务英语技术技能性人才职业核心能力和核心价值培养路径研究及其成果对职业教育,尤其是商务英语高职教育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兄弟院校制定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及搭建实践平台具有资讯的作用,研究成果在同类院校中有推广的价值。

注:

本文受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质量工程建设-商务英语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资助。

核心技术篇6

关键词:技术积累;企业核心能力;知识积累

一、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是技术积累的结果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已被人们充分肯定。从其概念上看是指一组以先进技术为核心的知识流。而技术积累是指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在从事技术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种寓于企业组织之中的知识积累和技术能力递进。因此,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技术积累的结果。

1.技术积累提供了形成核心能力的核心要素——先进技术。

企业有了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拥有有竞争力的产品。如果把企业的所有技术进行分解,识别核心技术,则是从企业的关键技术发展而来的,而关键技术的获得是企业通过技术积累实现的。该项技术在企业的同行业中具有先进性,该技术的持续创新的延展性强,企业对此项技术的掌握速度与能力都优于竞争对手,并且此项技术还决定着企业主要产品的功能是否优异。

企业拥有关键技术后,对整个技术进行整合,使之成为一个有序的系统。整合过程属于知识管理过程。企业完成整合过程,同时也是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过程。

根据傅家骥的理论,技术积累是形成创新集群的根本原因。即基于技术轨道的顺轨型创新集群;基于技术平台的衍生型创新集群;向某一技术关联域扩散的渗透型创新集群是由企业不断进行技术积累形成的。而如果把技术轨道、技术平台、技术关联域放在企业内考察,基本上就是企业的核心技术系统。

首先,对于技术轨道而言,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多西的理论,技术轨道是由范式所决定的“常规”的解决问题活动。即是一组可能的技术方向,它的外边界是由技术范式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并且,技术轨道中的技术一般存在着互补性,同时,轨道中一种技术的发展与不发展可能会促进或阻碍其它技术的发展。这种发展呈积累性特征,未来技术发展的可能性与人们在现在技术边界中所处的地位相关。因此,技术轨道是技术积累形成的。对企业而言,技术轨道的形成过程中,决定技术轨道发展和变化方向的技术就是企业的核心技术。这样企业的核心能力就是以企业技术轨道中的主导技术为中心的知识体系的形成。其实,如果企业能够形成典型的技术轨道,呈现出轨道性发展趋势的技术体系,就构成了企业的核心能力。

其次,企业如果在内部形成技术平台,平台技术中主要技术就成为企业的核心技术,甚至有时技术平台本身就成为企业的核心技术。构成企业技术平台的技术可能是一组技术,也可能是多组技术。企业的技术平台是企业技术积累的阶段性成果,平台的先进性代表着企业核心技术水平。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通过有意识的技术积累形成平台技术,通过技术积累实现构建技术平台后的差别化、系列化生产的任务。当一个技术平台难以满足当前生产产品所需技术水平时,就要考虑技术平台升级问题,技术平台升级仍需技术积累的支撑才能实现。因此,对企业的技术平台及满足差别化、系列化生产技术的知识整合过程,就是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过程。

第三,企业亲近度高的技术的不断积累,也就是向其他企业进行技术渗透能力强的企业,越容易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因为企业积累的技术相似性越强,企业越可以更多地利用原有技术积累,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因此,技术积累形成的核心技术和较高的知识整合能力对企业提升竞争力非常关键。企业的核心能力的重复使用过程中,价值不但不会减少,而且还能增加,具有连续增长报酬递增的特征。因此,核心能力是企业在市场中取得超额利润的主要原因。

2.整合先进技术流的知识积累。

核心能力的形成是整合先进技术流的知识体系的形成,这一体系的市场表现在于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的知识体系就具备了企业资本的性质,这种资本自然也就是企业长期的技术积累形成的,其它企业难以仿制。而且,企业的类型不同,这部分知识资本的表现方式也不同。对于技术型企业来说,专利、技术方法、商业秘密、构成其知识资产的主要部分。对于营销型企业来说,商标、品牌、企业知名度、版权等成为企业重要的知识。对于以信息技能为中心的企业来说,企业积累管理经验、团队合作能力、流程再造、企业文化的培养、价值体系的建立、企业资信系统等成为企业知识积累的重点。企业知识积累状况表明了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二、企业技术积累过程中对核心能力形成产生的负面影响

企业在技术积累过程中由于战略选择或知识技能选择不当,一方面会随着知识技能的积累,使企业的技术体系失去了弹性,不能自如延伸和拓展,即形成了核心刚度;另一方面,企业知识和技能积累的越多,越难以形成核心能力,难以使技术知识集成化、体系化,淡化了核心能力。

1.技术积累形成核心能力的同时,企业出现了核心刚度。

根据伦纳德·巴顿的理论,核心能力形成后,对以后的关键性知识流动不是促进而是阻碍,就形成了核心刚度。因此,企业在技术积累的过程中,把形成核心能力作为目标的同时,要避免过早形成核心刚度。

(1)企业要正确对待转换成本。转换成本是指由一种状态或行为转换为另一种状态或行为所产生的损失和需要付出的代价。企业在技术积累过程中,转换成本的存在是不足为怪的。企业的有形系统和无形系统都有某种特定的专用性。即企业硬件资产的天然惰性和管理方法及理念的惯性使得企业在形成核心能力的同时,很难再创造出利于关键技术、知识流动的畅通渠道。而企业要打破核心刚度则意味着削弱公司现有能力。这期间,对管理等软件的改变要难于对硬件的改变。此时企业一方面要克服心理障碍,打破思维与心理惯性;另一方面,要对企业的转换效益作战略分析。由于转换效益与转换成本的时间的非对称性,企业要对潜在转换收益与显现转换成本作长期的财务预测。也就是说,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途径。但是,一方面这个体系的建立不是一劳永逸的;另一方面,这个体系要保持开放性与适度的弹性。技术平台与技术轨道要留有扩充的空间。但是企业留有空间也容易被其它企业所挤占。这就要求企业的反应速度要快,防止竞争对手的进入。

(2)企业要正确对待技术看门人对知识的过滤。企业的技术看门人是企业中筛选、传播技术的关键人才,他们本人有随时了解本领域的最新知识动态的机会和能力,通过数据库,利用关键字作检索搜寻日常的专利,选择积累新的技术。当企业已经形成了某种技术轨道和技术平台的核心能力,技术看门人往往在对大量的新知识识别后,把与企业现有核心能力无关的知识滤除掉,这样,企业核心能力被加强的同时,也注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弹性能力被弱化了。可能使企业进行试验的技术范围缩小。另外,如果技术看门人对某种新的知识、新技能存有某种偏见,也会影响企业对知识的选择。因此,企业在技术积累时,要努力使企业成为一个接纳多种创新思路和建议的主体。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层与企业的生产操作层建立信息交流渠道,消除个人对技术知识的偏见。也就是企业要形成一种崇尚创新的氛围。

(3)管理科学化——正确的目标与价值选择。企业在技术积累的过程中,要注重科学的管理。既不能没有目标,也不要刻意去实现目标。比如:一方面,企业过多的关注现有客户,则容易失去潜在的客户;另一方面,由于新的客户的潜在需求超越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的时候,可能失去当前的客户。因此,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具备弹性,在充分满足现有客户的同时,引导市场需求方向的变化,使企业将来的发展适合潜在客户的需要。

再有,企业要形成管理系统的正反馈机制。不同的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和角色不同。如果地位低的部门或员工掌握了某种对企业至关重要的知识与技能,若这种知识与技能被排除在外的时候,则不能形成核心能力弹性的正反馈机制。因为,它不能吸收该领域的优秀人才。由此,企业在管理当中的价值定位要科学,使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在知识、技能、创新面前具有平等的地位。

2.企业的技术积累使企业核心能力淡化。

企业如果技术积累不当,不仅难以形成核心能力,甚至会淡化企业原有的核心能力。

(1)技术积累速率的影响。企业技术积累要保持合适的速度。如果企业技术积累的速度太慢,就等于给其他企业留有追赶的时间。在特定的时间段内,企业的技术体系没有通过技术积累迅速实现自组织过程,或者是企业出现了核心刚度,不能迅速地通过技术积累适应市场的多变,那么结果就是过缓的技术积累不能使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或丧失原有的核心竞争力。久而久之,企业整合先进技术流的知识体系不能呈现一种稳定的演进趋势,相反,还削弱了企业的核心能力。

(2)技术冗余度的影响。企业在技术积累中,会形成技术冗余。如果企业技术积累中形成的技术冗余过大,尤其是超过40%,积累的技术知识越多,其实不是在强化企业的核心能力,而是淡化企业的技术能力。企业所积累的知识与技能,一方面不能完全被企业利用,企业在吸收这些知识技能时会产生冗余;另一方面企业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使原有的技能出现了冗余。这些不能利用必须剔除的技术冗余越多,企业越难以形成核心能力。因为我们不可能将这些技术冗余象销毁物质产品一样消除掉。这些冗余的存在会影响新的技术体系的功效的发挥。因此,企业技术积累时既要充分考虑技术的亲近度,又要抓住利用不同知识耦合实现技术跳跃的机会。再者技术冗余过大从淡化核心技术能力到淡化整个知识流,还会使企业背上沉重的成本压力。因此企业在技术积累时要充分考虑。

参考文献:

1.(美)多萝茜.伦纳德.巴顿.知识与创新.新华出版社,2000.

2.G.多西等.技术进步与经济理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3.鲁开根,王大海.企业永续制之路——核心竞争力.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

核心技术篇7

会后,本刊记者采访了出席座谈会的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总裁历军。

攻坚核心技术必须坚持下去

谈到对这次座谈会的体会,历军显得有些激动:“这次的讲话相当全面,不光有战略方面的部署,还有一些战术方面的安排,对我们的启发非常大!”

曙光公司作为一家高新技术公司,在整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承担着如何突破核心技术的使命,因此,在总书记谈到尽快突破核心技术时,显得特别深有感触。历军告诉记者:“总书记说核心技术要取得突破,就要有决心、恒心、重心。今天看来,我们的决心是没有问题,这已经在社会上下、全产业界达成了共识和一致。但‘恒心’恐怕还需要拿出来,认真做一些必要的安排。”

历军认为,任何一项核心技术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核心技术,一定是经过巨大的资源投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通过市场上验证成为主导,才能被称为核心技术。因此,核心技术“必然不是几个年轻人弄个三天五天或者三年五年就能实现、掌握的”,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才能最终取得成功,而对于需要坚持的方面和重心,“不光是技术方向上要坚持,核心团队也要坚持,国家给予的支持政策也要坚持,在坚持的过程中抓住重心。”

“非常巧合的是,那天去参会之前,我心里正好有个疑问:什么叫自主创新、核心技术,什么叫我国的核心技术?这在以前没有明显的边界,是我们整个产业界都感到疑惑的问题。”历军说,“如果不能清晰、明确的定义核心技术,那么我们未来突破核心技术就有可能白干了。”而此次的讲话,正好给核心技术划定了三个范围:一是基础技术、通用技术;二是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三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

不仅如此,在历军看来,突破核心技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航海时代,造船技术就非常重要。今天的信息技术是这个民族在世界上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必须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这个‘利器’。”

此外,突破核心技术还存在着标准的问题。核心技术突破是一种标志,而核心技术突破的标准是什么还需要再确定。历军说:“要获得产业上的广泛支持,有广泛的人和应用作为支撑。比如一个已经投入30或者50亿人民币研发的微处理器,如果每年没有百万的销量,就不能算作是核心技术。”

建立突破核心技术的可行性实现路径

关于核心技术的突破,还需要解决实现路劲的问题。厉军说:“今天大家都在谈希望提高创新能力,其实创新能力是需要基础的,如果核心能力不能掌握,创新能力只能是‘拿来’或者‘借鉴’。”他说,核心技术的实现,不能是关起门来另起炉灶,而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放式的创新,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等方式突破核心技术。

在IT领域,最大的核心技术莫过于CPU了,历军举例说:“事实上,中科院也有自己的CPU。大家要以英特尔的CPU作比较,英特尔公司是花了五十年的时间,才形成了今天这个核心技术。我们现在要用五年的时间就做成人家发展了五十年的事情,这不太现实。因此,核心技术突破的路径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快速缩小我们跟国际先进企业、国家的差距。”正如总书记所说的,“我们强调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搞研发,一定要坚持开放创新,只有跟高手过招才知道差距,不能夜郎自大”。这为当下中国IT业指出了一条实事求是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道路。

当然,要突破核心技术,还需要一些条件。在讲话中指出,要把企业摆在重要的位置上。作为企业中的一员,历军对此很高兴,因为企业在承担风险的同时,也在创造价值。历军说,在突破核心技术的过程中,国家资源的集中投入是必要的,但是过去有时国家承担了风险,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果以企业为主体,企业就应该要负责任,“我甚至想,应该让企业先去干事情,等干成了再回过头由国家来给予补助,干不成的风险是企业的,这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至于民众对于我国互联网企业自主创新的态度方面,历军认为应该从民众和企业两方面去看待问题。一方面,对于民众来说,他希望民众对互联网企业能多一点包容,应该多鼓励企业做更好的东西。在国货与国外产品差距不太大的情况下,民众能支持国货,推动我国互联网产业的自主创新。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不能单纯的提倡支持国货。“对一些确实缺乏实力的产品,不能保护落后,这样只能浪费钱,浪费社会资源。”因此,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应该集中力量突破核心技术,积极自主创新;而中国的民众则需要多一点包容和鼓励去看待这些互联网企业。

核心技术篇8

为什么有的企业如鱼得水、日益壮大,有的企业却如昙花一现,悄然而逝,其中自是原因很多,“企业的存亡取决于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是否具有独特的资源和能力,具体表现为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是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毋的。”

中国的企业过去虽然没有核心竞争力,但一样能够赚钱,一样能够发展,除了当时中国属于卖方市场,竞争不激烈之外,还因为中国企业具有以下四大优势:一是廉价资源优势。过去。中国的企业使用了大量的稀缺资源,如土地、资金、人才,但并没有支付足够的成本。二是政府垄断和地方保护。三是家族式管理。四是产品优势。有一些产品我们是有优势的,比如做中国菜,外国人没法和我们比。但现在,这些优势还会存在吗?廉价的资源不会再有了,土地要拍卖,资金已经市场化了,人才也自由流动了。如果按人才的市场价值计酬,很多企业就要亏损了。今后,很可能是中国企业想重视人才却没有机会了,因为你不能为优势人才支付足够高的薪水。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只要抓住以下三点,就可以走在市场的前沿,那就是“市场突出细分化、营销突出差异化、策划突出实战化”,在目前同质化严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何发现潜在的消费群体,将市场进行细分,抓住适合自己产品的消费群体是成功的第一步,然后在营销手段上要尽可能突出差异化,这样更容易抓住目标群体,最后就是可以在适当时机借助外脑,现在国内的智业机构多如牛毛,第一种是玩理论,只会纸上谈兵,只会拿别人的钱做策划,如果哪一天让他自己操作个产品,他就瞎了。而另外一种就是实战策划机构,玩得都是实战,既给别人做策划,同时也有实战营销演练平台,所以做营销这一行必须得有市场实战经验,否则不行。

在与媒体的合作上,从产品的招商来说,一般的产品离不开依靠媒体招商,但首先要选对路,比如目前国内权威度较高的营销媒体有《中国经营报》、《销售与市场》、《商界》、《医药经济报》、《现代营销》等,如果与这些媒体合作的话,招商成功的几率就非常高。

该如何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创新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它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

技术创新。企业应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产品的独创性和先进性。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就没有发展的源泉。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通常以一项核心技术或几项关键技术为核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就体现在这些核心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上,可以说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如不十分清楚或把握不准,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分解或整合,也就是说对核心产品进行技术分解、归类和整合,弄清一般技术、通用技术、专有技术、关键技术。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性技术进行研究、公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要保持核心技术能力。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必须是独特的,是不断变化和创新的,而不应是现存的一般意义上的A模式、E模式,企业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在原来的管理模式上进行改革创新,保证企业组织机构合理,管理优化,企业在竞争中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如果不注重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核心竞争力就会被赶超。这样不仅企业核心地位不保,恐怕连竞争力都将会失去。在管理创新方面,海尔不断创新其管理思想和方法,如源头论、长三只眼睛、OEC管理法、斜球坡定律、市场链、业务流程再造、负债经营等,使其不断发展壮大。

尊重人才。把人才当作竞争成功的最大筹码。人是最宝贵的资源,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人才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技术创新者和职业经理人都是能够推动企业实现升值的人力资本,人才的争夺已经成为当前国际核心技术竞争的关键。最宝贵的东西不是资产,而是在公司工作的人,是他们头脑里所有的想法和一起工作的能力。现代企业的竞争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和最本质的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企业必须造就一大批既有经验又有理论素养的高层次、外向型、复合型的专业人才。一是要完善培训机制,加强对职工的业务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培训,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二是完善人才的管理机制。革除过时、僵化的人事管理形式,全面推行公正、公开、公平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高能低、干部能上能下”的动态用人模式。三是完善人才的使用机制,彻底打破用人条条框框,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退的用人原则,营造一种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内部环境,形成一套科学、规范、公平的内部竞争、晋升和奖励机制,以便让优秀人才能够尽快脱颖而出。

核心技术篇9

[关键词]核心技术;租金;资源基础理论;经济租金理论

[中图分类号] F062.4;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9)09-0016-03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实知识经济环境下,为什么拥有大量核心技术的企业,常能位于产业链的高端,其产品的附加值高,能获取垄断超额利润和竞争有利地位?为什么有的企业虽然具备丰富自然资源和低成本人力资源但缺乏核心技术,常常仅能获取微薄盈利和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因为企业的本质在于利用自身的垄断资源,比如核心技术,去创造垄断租金。从而在价值链中处于有利地位而获得超额利润。企业获取垄断资源,主要是通过资本的无限扩张形成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或者是通过技术创新获得优势。由于技术创新的速度加快,消费品日趋多样化,导致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作用下降。所以,利用技术创新手段获取核心技术成为企业获取垄断地位并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本文运用经济租金理论,对企业采用核心技术形成的经济租金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一、基本概念和理论

1.核心技术

目前,核心技术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可以从两方面分析核心技术的内涵。从形成过程长期性看,核心技术是研发的产物,使企业较长时期积累的一组先进复杂的、具有较大用户价值的技术和能力的集合体。从稀缺性和独占性看,企业核心技术是指超越同行,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仿造的关键、前瞻性的重大工艺技术,并且能为企业争得较大市场份额和创造较高经济效益,进而成为企业独享的技术经济资源。核心技术具有难以复制、投入大和开发周期长的特点。

核心技术本身不会直接产生租金。企业只有把核心技术资源转化核心技术竞争力,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如市场垄断地位或低成本生产优势,才能获取租金。实践也表明,封存在科研院所实验室内的技术资源,不经生产性企业采用就不会产生经济效益。

核心技术竞争力是指能为企业带来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的技术资源和能力[1]。决定一个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有4个维度:有价值的技术竞争力、稀有的技术竞争力、难于模仿的技术竞争力、不可替代的技术竞争力[2]。

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用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代替本文“核心技术”的含义,更利于理解关于核心技术产生租金的经济分析。

2.租金和经济租金理论

租金是指具有稀缺或有限供给特点的资源所产生的超平均收益[3]。租金包含资源稀缺和生产力水平差异造成的结果。在知识经济环境下,核心技术属于有限供给的稀缺资源。

租金与利润比较,租金能够反映企业获利能力,还能深刻揭示企业竞争优势、企业独特的资源能力与企业业绩的关系。利润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指标,不能直接揭示企业资源能力以及外部环境对企业生存发展的意义,不能反映战略对企业业绩的贡献。

与垄断利润相比,租金能够产生更为广泛的战略观。垄断利润认为只有通过提高进人壁垒、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以及与竞争对手勾结等方式,才能获得超额利润。

经济租金理论认为,企业能否获得租金,其关键在于能否获得资源能力上的优势并将之转化为竞争优势。它强调企业应该从其拥有的资源能力优势出发,通过竞争与合作,最大限度地开发出资源能力的潜在优势,从而创造出经济租金,拥有市场势力只是企业发挥其资源能力潜在优势的一种方式而已。因此,租金概念蕴含着比垄断利润更为广阔的战略观[4]。

综上所述,租金概念包含了资源稀缺和生产力差异的内容,具有深远的战略性,能够对核心资源产生的租金问题提出更有意义的见解。

3.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建立在核心竞争能力基础上。竞争优势有两种不同内涵 [5]:其一是拥有相对于竞争对手和潜在进人者的在位优势,指获取超越对手的顾客和产品市场份额;其二是拥有比资源所有者和其他使用者更有效率地使用资源,企业间对资源的获得和使用展开竞争,进而企业拥有经济租金。可见租金比利润概念具有更广泛的战略性。本文采用后者来解释企业经济租金来源。

二、租金来源及理论解释

1.租金来源

企业获得的经济租金按其来源可将其分为三种:李嘉图租金、张伯伦租金和熊彼特租金,它们都以其独特的视角揭示了企业间经营业绩的差异。

李嘉图租金产生于企业拥有独特资源要素,比如矿产和专利等,以及依次而进行生产经营的结果。资源要素的独特性同时包含了有价值、稀少、不可替代三项特性。这三个特性保证了企业能够利用这些资源创造出经济租金,从而获得良好的经营业绩。

张伯伦租金,来源于高进入壁垒的垄断租金,是通过利用经济规模、高额的转移成本等机制建立起行业的高进入壁垒。借此厂商可以用高于产品价值的市场价格出售产品。这种高价格就带来了额外的垄断经济租金。可以这样理解:理查德租金是由于比竞争者降低了边际生产成本而获得的收益,张伯伦租金则是把价格置于该企业效率水平之上的结果。

熊彼特租金,也称企业家租金,来自于在不确定环境下企业家远见和风险偏好产生的经营管理创新,是企业对现有资源能力重新组合,更有效率地生产经营的结果。熊彼特租金主要是企业家能力的结果,但是它的创造和获得也依赖于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效率。

企业获取以上三种租金都离不开知识和技能,且把企业间的业绩差异与企业内外条件紧密联系在一起。

从长期来看,企业租金来源具有动态]化的特点。现以企业获取熊彼特租金为阶段开始进行分析,此时企业不拥有独特的资源条件和市场垄断地位,但是由于企业家的远见卓识和风险偏好,将普通资源进行独特组合从而获得熊彼特租金。这样,企业也获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在后期的动态成长过程中优先获得独特矿藏等资源,从而创造出李嘉图租金。接着在后期经过技术创新的努力,企业逐步创造出的独特资源,如技术标准、专利等,并最终形成了产品市场的进人壁垒,这样企业创造出垄断租金。以上过程就形成了由熊彼特租金、李嘉图租金到张伯伦租金的一个循环。

然而,竞争对手会采取不断创新措施来破坏现有企业资源优势,削弱乃至夺走企业的租金。为了继续获得租金,下一个由熊彼特租金、李嘉图租金到张伯伦租金的循环就开始了。在这循环中,企业不断地将自身资源能力进行升级,从而与产业和市场保持动态适应,继续创造出经济租金,拥有并且维持着超常业绩。

2.资源基础理论对获取租金解释

资源基础论强调以企业拥有和开发独特的资源的角度来理解企业的获利与成长,认为企业成功的业绩依靠有产生租金潜在价值的资源,力求从企业的本质来解释企业的竞争优势问题。理论强调经济租金来自独特性资源能力。这里的独特性包含了有价值、稀缺性以及不可替代三个特点。由于企业拥有独特性资源能力,使得企业能够获得比其他使用者更高一筹的经营效率,从而获得租金。显然,独特性资源能力是建立在获取独特资源之上的。

巴尼(1991)进一步对能够带来高额利润的资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指出了获取租金的资源应具备的四个充分条件:(1)有价值的,即该资源必须能够以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来满足顾客需求。(2)稀缺的,即该资源必须是处于短缺供应的。(3)不能完全仿制的,资源的不可模仿性源于路径依赖。(4)无法替代性,即无法被其他资源所替代[6]。

三、核心技术租金的经济学分析

当企业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把它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可采用两条途径获得租金:一是建立行业进入壁垒到张伯伦租金,二是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李嘉图租金。这种分类是便于进行分析。

如果核心技术有实际价值,它既可以造成进入壁垒也可造成生产低成本。它至少可以在一个方面转化成进人市场的壁垒,包括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绝对成本优势、较高的顾客转换成本等。但无论是哪种成因,它们都是企业拥有核心技术的结果。

从造成进入壁垒角度分析,企业业绩差异来源于“张伯伦租金”,主要因为存在行业壁垒。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处于同一产业内的企业在竞争优势上不存在本质的差异,企业战略的关键就是选择进入一个更具有吸引力的行业。如图1所示,由于存在进入壁垒等原因,企业处于垄断的市场地位,其市场需求曲线D就是垄断者的平均收益曲线AR,对应的边际收益曲线、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则分别为AC和M C,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垄断者的最优产量应为M C=M R相交的产量Q*,在该产量其垄断价格则为P*,这样垄断者获得的垄断利润是P*OM N围成的面积之和。产业组织的实证分析也表明通常集中的市场结构都伴随高租金,因此租金来源于通过影响市场结构将价格置于生产边际成本之上而获得的垄断利润。

从导致生产低成本角度分析,资源基础论特别强调企业异质性的假设。理论认为受市场失灵的支配,企业在其资源禀赋方面是异质的,比如核心技术资源和矿藏等,并且资源是“粘性的”。因此,在一定时期内,这独特的资源就成为经济租金的决定性因素。此时,租金不同于将价格置于生产边际成本之上而获得的垄断利润,而是指在竞争均衡下由于拥有独特资源造成的不同企业之间的效率差异。也就是通过拥有独一无二的资源,而能够比竞争者降低生产的边际成本获得的理查德租金。

图2表明了在企业异质性的前提假设条件下,拥有或控制不同资源的不同企业之间的租金差异。图中P*是行业的均衡价格,产业处于均衡的状态,但由于拥有独特资源的优势企业却能够通过较低的成本获得租金,无法拥有这些资源的企业则不能获得租金。

四、维护核心技术租金可持续性

企业的竞争对手,包括潜在竞争对手,正在试图不断地模仿、替代企业现有核心技术资源和超越企业现有的核心技术资源能力,从而削弱企业创造租金的能力和提高自己的经营业绩。因此,如何保持企业现有技术核心资源极其能力的独特性,从而保证企业租金的可持续性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Foss(2000) 提出了资源的四个标准:(1)异质性,没有资源间的效率差异,企业就不可能获得租金上的差异。(2)竞争的事前限制,即获取的租金必须以低于其预期的净现值的价格上获得,反之未来的租金将被其支付的资源价格完全吸收。(3)竞争的事后限制,即产生的资源必须是难以模仿或替代的。(4)不完全流动性,即资源对企业必须是专有的[7]。

因此,经济租金的持续性就是要使企业核心技术资源的独特性能够持续存在。这需要企业拥有两种机制:隔绝机制和创新机制。

隔绝机制使企业当前拥有的资源的独特性不被模仿和替代。隔离机制分为两类:模仿障碍和提前行动者优势。模仿障碍是一种阻止其他企业通过模仿资源而构成企业竞争优势基础的隔离机制,例如专利等。提前行动优势是指企业一旦获得了竞争优势,就不断扩大其相对于竞争对手和潜在进入者的竞争优势的隔离机制,例如学习曲线等。

企业的创新机制包括对现有技术资源的升级换代,用更有潜力的资源替代现有资源,或者是转移现有资源能力用途,从而创造新的经营模式等。

总之,根据自身特点和产业环境的特点,企业综合运用以上两种机制,就能够拥有核心技术带来的可持续租金。

五、结语

通过核心技术租金分析经济分析,为企业创造持久盈利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就不能只满足于某一次创新的成功,停留于已有的技术资源优势,而是在不断的创新中获得创造性突破,持续升级核心技术资源,提升企业技术资源的核心能力,以长期获取经济租金。

[参考文献]

[1]Andrea Prencipe.Technological competencies and product’sevolutionary dynamics:a case study form the aero-engineindustry[J].Research Policy,1997,(25):1261-1276.

[2]潘喜润.基于核心技术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构建[J].企业技术开发,2007,( 7):74-76.

[3]Paul.J.H..Schoemaker Strategy[J].Complexity and Eeonomie Rent.Management Science,1990, 36 (10):1178-1192.

[4]项保华,邵 军.企业超常业绩成因试析――基于资源能力观的经济租金理论解释[J].南开管理评论,2004,(2):18-22.

[5]Barney,J.B..Is the Resoutce-based“View”A useful perspectivefor Strategic Management Research? Yes[J].The Aeademy ofManagement Review,2001,(26):41-56.

[6]Richard Makadok.Toward a Synthesis of the Resource-based andDynamic Capability: Views of Rent Creation [J] .StrategicManagement Journal,2001,(22):387-401.

[7]Foss,N.J and Robertson,P.L.Resources.Technology and Strategy[M].London and New York,2000:103-106.

Analysis on Economic Rent of Core Technologies

Luo Jianyuan

(School of Management, Wuhan Unive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0, China)

核心技术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核心素养;认知规律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不以成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每个幼儿都能愉快地度过童年生活。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应从小抓起。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教育和网络媒体在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两者的融合是幼儿教育时展的需要。实践证明,电化教育和传播媒体呈现的生动形象的视频、动听的音乐、美轮美奂的画面,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因此,幼儿园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幼儿教学活动,唤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内在动力,让幼儿积极探索并参与游戏活动,进而达到培养幼儿终身学习态度和能力的目标,提高幼儿的核心素养。本文对如何巧用信息技术,培养幼儿核心素养进行探讨。

一、巧用信息技术,精心呵护幼儿好奇心,激发幼儿学习探究兴趣

幼儿的年龄较小,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强,兴趣易转移。教师必须找到正确的方法,利用新奇和独特的东西来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并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幼儿是用形象、色彩和声音来思维的。信息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幼儿思维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呈现的生动的视频、动听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迎合了幼儿不同的感官,更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儿童往往会被鲜艳的色彩、美丽的风景、有趣的情节所吸引,从而进入一种自觉的学习状态。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科学活动本身就很无聊,但使用信息技术就会变得有趣和生动。课件“植物之母有道路”介绍了种子的传播方式,幼儿可边看课件边探究,大胆猜测,大胆交流表达。多媒体课件具有图像生动、信息刺激强、时间和空间广的特点,让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探索植物母亲的奥秘。

二、巧用信息技术,丰富主题活动,促进幼儿核心素养的形成

教师必须注意领域和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应与主题活动有机结合,因此教师要捕捉幼儿核心素养发展的机会,视线与幼儿对接,围绕核心素养生成课程。主题活动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是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主题活动集成了图形和音频图像,生动直观,深受幼儿喜爱。例如,在开展三八节主题活动“妈妈我爱你”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平台让妈妈说心声,并将其中好的部分收集起来作为课件内容。开展主题活动时,幼儿在多媒体音乐、动画、录音的熏陶下,感恩之心油然而生,纷纷诉说妈妈的辛苦,表达对妈妈的爱,为妈妈制作礼物。幼儿的这些活动,教师一一记录下来,制成微视频,放在家园共育群里,使主题活动得到进一步升华。

三、巧用信息技术,开展区域活动,助推幼儿核心素养发展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一种重要自主活动形式,也是提升幼儿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多数幼儿自主学习和游戏都发生在区域活动中。在活动期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材料,与相同兴趣的幼儿结为游戏伙伴,共同制定规则,合作完成游戏,在区域活动中培养核心素养。教师应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出发,研究信息技术在区域活动中的应用,让幼儿选择符合自己兴趣和需求的学习方式,使信息技术成为幼儿独立学习的有力支持。例如,在语言区域,教师过去常常使用语言或插图来帮助幼儿理解。现在,教师不仅提供适合这个年龄段幼儿的各种书籍,还提供有关这些书籍的视频和音频资料。这样,幼儿选择的机会就多了,将更积极地学习,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再如,幼儿喜欢编织,对墙上的编织图示,有些幼儿依然学不会,希望教师手把手指导。因此,教师将编织方法和整个编织过程制作成微课,让幼儿观看。教师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放慢演示速度或解释速度,以便幼儿可以仔细观察。这些活动,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审美能力。在区域活动中投入适当的信息技术资源,为幼儿提供了独立学习的空间,为幼儿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可以促进幼儿自我学习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幼儿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巧用信息技术,点亮一日活动过渡环节,培育幼儿核心素养

幼儿的核心素养不是高大、形而上学和空洞的概念,它存在于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每一次积极互动中。因此,在幼儿一日生活中,除了主题活动、区域活动这些环节,一些过渡环节也很重要。例如,在餐前、离园前以及生活活动的过渡环节中,幼儿处于一种激动、兴奋的状态,常常容易出现打闹、争执等问题,需要教师经常关注和指导。事实上,这些活动的过渡环节也是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好机会。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一些音乐、故事、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营造温馨的氛围,让幼儿在一日活动过渡环节中培养核心素养。教师可将一些行为规范以小动画的形式在过渡环节反复播放,让幼儿在观察和模仿中学会知识,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生活能力和社会认知发展。利用多媒体优化环境创设,可使“生活提示”不再枯燥,使幼儿园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不再单调,增强了幼儿实践操作的兴趣和热情,使幼儿的核心素养得到了培养。

五、巧用信息技术,开展家园共育,培养幼儿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