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竞争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04:46:33

核心竞争

核心竞争范文篇1

【关键词】医院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

Abstract:Thehospitalacquiresthelong-termcompetitionadvantagewasdecidedbycorecompetitionofthehospital.Thisarticlewasbasedontheconceptionofthehospitalcorecompetenceanditsintensionandproposedthecultivationprincipleandconditionofcorecompetition.

Keywords:hospital;corecompetence,competitionadvantage

至今为止,对人类社会影响大的世界管理史里程碑理论有22种,其中核心竞争力是当今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从《财富》300强和1999年评选的我国《上市公司》30强的经济可以看出,这些强势企业无一不是依靠其雄厚的核心竞争力而占据市场经济一席之地。核心竞争力是引导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同样,医院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跟并得以持续发展,也必须构建、发展核心竞争力。以增强医院的竞争能力,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1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最初于1990年由美国著名战略学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甘瑞·哈默(GaryHamel)提出。其论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哈佛商业评论》历史上被要求重印最多的文章之一[1]。从那时起,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成了企业战略管理最流行的理论。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组织内部经过积累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核心竞争力是基于这样一种思想,即:一所医院即使没有整体优势,它也可以通过一个或几个关键技术或少数几个知识领域,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医院。即使不是全能冠军,但经过艰苦努力可以成为单项冠军。

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大致定义可以这样表达: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指能够使医院在某一领域或某些领域实现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组合,是面对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通过优秀的文化与医务实践融合而成的本医院独特的能力。

2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原则

核心竞争力理论要求医院把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从短期眼光转向长期观念,因此,医院必须从有利于形成长期性竞争优势的角度出发,对医院现有资源和能力进行整合和提升。为此,医院在培养核心竞争力时,应考虑以下原则。

2.1归核化原则

归核化原则是经归核化战略提炼和总结出来的,所谓归核化原则,就是要求医院集中优势资源,大力发展重点学科技术,把重点学科技术做大、做精、做强,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医院实施归核化并不是简单的反多元化,而是对过度多业务的修正和补充。归核化战略的实施将医院的能力和资源集中到核心主业上,将该项目做强的同时,发展核心技术,形成独特的医院核心竞争力。

从医院归核化战略实现的实施形式看,主要是以医院重组体现的,医院重组的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院资源的利用效率。综合性大医院由于卫生资源丰富,科室设置齐全,学科门类多,可以通过资源整合,构建优势学科群。优势学科群构建的方法是以重点学科为“龙头”,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疾病诊治链为纽带,以重大基础性研究项目为切入点,打造优势学科群,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小医院由于床位编制少,卫生资源有限,可以走“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道路,集中有限的卫生资源发展医院所擅长的专科(核心主业),将其它不擅长的科室进行合并或取消,将闲置的卫生资源释放出来,投入到医院专长中去,形成核心竞争力,更有力的参与医疗市场的竞争。

2.2特色原则

学者张维迎认为“核心竞争力应具有独特性,必须是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能力”[2]。也就是强调了核心竞争力要具有独特性,医院发展战略应有利于医院形成自己核心竞争力支持的特色优势。所谓的特色优势是指差异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也就是说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应与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力“错位”。

2.3虚拟原则

虚拟原则就是要求医院进行虚拟经营,虚拟经营作为医院外部资源整合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构建和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即医院为获取更多的竞争优势,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突破传统医院的有形界限,对医院的结构及功能模块进行“剪辑”与“合成”,仅保留最关键、最具优势的功能,而把一般医院该有的其他要素“虚置”,并通过各种方式与外部的优势资源进行链接与整合,以最大限度发挥医院自有资源的效率。例如通过借助虚拟人员,邀请院外专家作为医院发展的指导者,帮助医院的制定和谋划发展战略;拓宽虚拟功能,是指医院借助外部力量来改善自己的弱势部门的功能,使其与其他部门相配合,避免因局部功能弱化而影响和阻碍医院的发展。

2.4动态原则

即医院既要不断调整、充实和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还要着眼于培育和捕捉未来新的核心竞争力,以确保医院长期性的竞争主动性。坚持动态原则,要求医院紧密结合医疗市场的发展变化,坚持不断创新,通过对资源和能力的重新配置和定位,实现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及时提升,以维持和扩大医院的竞争优势。

2.5协同原则

即医院在与其他医院进行合作、合并、兼并或建立战略联盟时,尤其是进行强强联合时,要强调医院合作伙伴之间核心竞争力的互补性和兼容性。

2.6匹配原则[3]

即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开展多元化经营时,要保证医院现有的核心竞争力与欲进入领域所要求的能力之间有一定的匹配性。只有医院核心竞争力能发挥作用的领域,多元化战略才有一定成功的把握。

3核心竞争力培养的基本条件

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需要信息、知识、资源的大胆投入,需要高新技术的推动。除此以外,医院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3.1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在知识经济时代,医院核心竞争力可以说是医院特有的知识凝结,而人才是这些知识应用的载体,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旨在保证医院的知识积累。因此,通过建立一支相当规模、相对稳定的、具有多学科知识、多方面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形成医院自身的知识积累体系,并最大限度地开发所有人员的智力资源,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从而为形成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3.2管理者具有敏锐的市场眼光和超前意识[4]

一个医院能否持续、良性地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管理者的水平和能力高低。形成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医院保持长期竞争优势,这就要求医院领导者不仅能适应、把握、预测眼前的市场变化,更重要的是能把握未来较长时期的市场变化趋势和规律。换言之,经营管理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又一前提条件。

3.3加速资源的整合的各种有效的链接

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资源的配置整合和各种有效的链接。医院应加强人员、技术、资本、信息和文化等资源的有机整合,形成一种互动的自我强化动力发展系统,使医院不断突破成长上限,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同时,医院还要注意以下各种链接:①创造独特的医院价值链。它不仅包括如何创造价值,降低成本等因素,还包括树立医院鲜明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念;②完善医院信息链。建立出高效的信息支持系统,及时准确地获取有关竞争信息;③培育忠诚的患者链。医院应有对本医院从技术、特色、质量认知到服务、环境、价格认同的患者群体,这种患者链越多、忠诚度越高,核心竞争力就越能经久不衰。

3.4医院应是一个善于学习的集体

医院核心竞争力是系统整合的结果,尤其在医疗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医院必须以全新的学习来全面适应社会的需要。什么时候医院停止了学习,什么时候医院核心竞争力就衰弱,而且这种学习必须是全体的、主动的、积极的和创造性的。

3.5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按照医院经营管理经验,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实现管理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的坚实基础,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完善、稳定的医院法人组织结构,降低了人事变动、人情关系对医院发展的负面影响,避免因对核心竞争力有重要关联的人事变动而造成医院核心竞争力的衰退或流失。

【参考文献】

[1]鲁开垠,汪大海.核心竞争力[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85-87.

[2]张维迎.谈企业核心竞争力[J].中国农垦经济,2002,(2):47.

核心竞争范文篇2

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属于财会战略管理范畴。对企业财会竞争优势起关键作用的知识和能力被认为是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它是建立在企业的资金、财会管理、财会文化等综合优势的基础上的,它能够为企业在竞争市场上带来经济效益。它源于企业的财会资源和财会管理能力,是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综合的结果。它的核心是财会人员的知识和素质,它的保障措施是财会管理制度,它的基本条件是财会资源要素。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财会管理的应变力、财会战略管理能力、财会资源要素组织能力等方面。

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企业财会管理系统和企业员工的财会文化价值观两个方面。企业财会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的财会管理知识、管理方式、信誉和财会文化。是一种不能简单用于其它企业的具有关键性作用的能力,一个企业一旦掌握了一系列财会核心竞争能力,它就能比竞争对手更快地改善财务状况。财会核心竞争能力是难以模仿的。主要表现在企业最高层次的财会价值观和财会文化,这是最高层次的财会核心竞争力。体现财会核心竞争力的财会理念是长期积累的结果,积久成习,最难模仿,但对企业来讲却是永葆青春的法宝。财会核心竞争力的第二个层次是负责企业财会工作的最高领导人的领导能力,尤其是其整合资源的能力。第三个层次是企业财会工作以人为本的用人机制,完善的信息渠道及财会管理机制。

2企业财会核心竞争能力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对于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来说,最基础的要素就是企业财会管理体制。如果这一体制不好,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就根本无从谈起。一个企业财会管理要想有特色,有贡献,有发展,首先要把财会管理体制搞好,要有规范的财会制度、规范的管理结构、规范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各种先进的财会技术可以学习,财会制度可以制定,但企业全体财会人员内在追求的财会文化、财会伦理方面的东西却是很难移植、模仿的。在这个意义上讲,企业财会理念才是最终意义上的财会第一核心竞争力。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我认为企业财会核心竞争能力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企业财会文化力、财会学习力、财会创新力。三力对于企业财会竞争优势的产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企业财会组织的学习能力,这是开拓新的竞争优势的根本,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策略或行为意义上的学习,即“博弈学习”,它是指企业财会组织在与其他企业的博弈过程中,从所获得的经验中学习,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或行为方式;其二是各种专业财会知识及相关知识的学习。这两种学习的基础都是企业财会人员个人的认知学习。而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高低将决定企业是否具备财会核心竞争力。企业财会学习力是企业为了形成其财会核心竞争力,围绕信息和知识所采取各种行动的能力。企业财会部门作为一个知识集合体,其知识存量决定了其管理创新能力的强弱,从而最终在市场竞争中体现其竞争力的大小。由知识决定的财会人员的认知学习能力,是企业开发新的财会竞争优势的永不枯竭源泉。

企业财会创新力是企业财会竞争力中最高层次的能力体现,它是企业财会人员将知识再组织、再创新、再输出,以不断改变或重新设计自身来适应持续变化的环境的能力。它使企业能够结合自身的状况,发展本企业的特色专长。企业财会创新力具有更高独特性、不易模仿性。当它作用于企业时,会使企业得到更多的价值。

3提升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真正具有财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并不多,形成这种能力是比较困难的。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1)从经营管理的角度着手。现代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企业要想形成财会核心竞争力,必须发现财会人才,利用好财会人才,形成独特的用人机制。要根据自身特点,发展出一套适合自身的财会管理机制,从而培养出一种独特的财会核心竞争能力。(2)从知识管理与组织学习的角度着手。所谓企业财会核心竞争能力,是指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一系列财会管理惯例乃至学识。包括提高企业财会管理及财会人员的“抱负水平”,培养财会团队的合作意识,加强财会服务意识,不断完善财会管理工作。(3)从完善财会治理结构着手。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不强与财会治理结构不完善有很大关系,财会制度不健全、财会管理利益不明确、财会管理基础工作不到位等财会治理结构问题都会影响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

从战略的高度来看,提升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应当有所选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对财会信息和知识的成功管理和运用能力,财会信息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开发和利用情况如何已经成为是否有财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取得取决于企业对财会信息和知识资源应用的战略管理能力。使财会信息和知识对经营管理有用,才是真正对财会信息和知识的成功管理。企业成功的财会管理还在于创新财会知识,并在企业内部迅速扩散新知识。通过各种渠道培训企业财会人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积累财会管理经验,是企业提升财会核心竞争力的不二法门。

(2)对财会系统整合能力的提升随着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的发展,今后对于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的思考已不能局限于个别企业的财会组织、能力和作为,而是一种超国界、超功能、超组织的网络系统。如何突破企业的有形界限,借助于外部财会资源的整合,以提高企业的财会核心竞争力,将成为企业财会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3)提升财会关系协调能力和财会文化建设能力网络经济彻底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竞争方式。随着财会关系的复杂化和变化快特征的出现,企业财会管理更应当注重建立良好的财会关系,通过企业财会文化所透射出的企业形象宣传更能长远地吸引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以网络为基础,提升财会关系的协调能力和财会文化的建设能力,有利于执行力的提高,有利于企业财会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先进的企业财会文化是企业财会管理最深厚的底蕴,它通过蕴藏于企业财会活动背后的心理、伦理、传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等影响着企业财会行为。它与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密切相关。企业应当吸收古今中外优秀的财会管理文化成果,结合自实际,创造性地建设先进的财会文化,激发财会人员的创造力,提升财会核心竞争力。

(4)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财会队伍企业所拥有的,且唯一独特的资源就是知识。其他资源,比如资金或设备,不会带来任何独特性。能使企业产生财会核心竞争力是其财会管理人员独特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由于我们面对的是复杂的竞争环境,学习型财会队伍所倡导的最大竞争优势就是比对手跑得更快,变得更快,它已经被证明是市场竞争的最有力的武器。只有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财会队伍,才能形成高水平的竞争与发展思路。

核心竞争范文篇3

与核心竞争优势和国外证券经营机构相比,我国券商尽管从纵向上发展很快,然而与国外投资银行相比在许多指标上则相差悬殊,不可同日而语。当前我国券商面临的现状与困境主要体现在:

(一)规模实力不足,运作不太规范

我国券商数量虽然众多,但普通规模偏小,资产质量低下,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较差。目前,我国券商资本金规模最大的是银行证券,其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45亿元,这在国内券商中已称得上是“航空母舰”,但与国外著名投资银行的几千亿美元注册资本相比,仍是“一叶扁舟”。资本力量对比的悬殊,必将导致国内券商在抗风险能力和对市场的影响程度方面处于劣势。据统计,截止2000年年底,全国证券公司总数达到101家,但其中只有3家公司的注册资本金达到或超过30亿元人民币,规模最大的券商中国银河证券的注册资本金也只有45亿元人民币。2000年末,华夏证券总资产320亿元人民币,国泰君安证券总资产371亿元人民币,而美林证券2000年平均总资产为3540亿美元,摩根斯坦利2000年11月末总资产为4267亿美元。另一方面是我国券商的运作欠规范,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以及行业内竞争的无序性,使得很多券商在经营上为求利润不择手段,甚至违规操作,2001年和2002年中有多家券商被查出在股票承销发行过程中造假、挪用客户保证金、向客户非法融资等违规行为,极大地扰乱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

(二)经营理念陈旧,盈利模式落后

1.从各券商目前开展的业务情况来看,其业务主要高度集中在经纪、承销和自营这3个领域。由于这些业务的高度趋同性,使得券商们不惜成本、不择手段地争夺市场份额,这种低水平的、无序的恶性竞争,无疑使券商盲目采取佣金折让、片面追加投资、单纯扩大经营规模等措施,加大了券商的经营成本。据统计,近年来券商的经营成本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少券商今年的成本较上年同期上升了20%左右。

2.从各券商的利润来源上看,券商们的盈利模式几乎一致。纪纪业务利润占60~70%,自营及其他业务利润占30~40%,这种粗放式经营方式和完全依赖市场的靠天吃饭盈利模式,已将绝大多数券商的生存之路维系在股市的系统风险之上,一旦行情转坏,券商们的整体经营状况立刻面临打击,却没有任何回旋余地。而从国外来看,美林2000年经纪业务收入仅占其总收入的26%,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仅为14%(根据3公司2000年年报数据计算),而我国大部分券商这一比例达到60%以上,由此造成我国券商过分依赖外部环境和市场行情,导致抵御风险的能力脆弱。

(三)业务创新不够,制度保障缺乏

1.从前已述及的券商业务种类单一,其主要业务是经纪业务来看,由于国家今年明文规定券商佣金的最高标准而不限下限以后,券商之间激烈的竞争使得降低佣金吸引客户成为主要手段,故佣金收入已大不如前,从目前得到的各种信息来看,今年已有三分之二的券商亏损,这种大面积的亏损对券商的影响和打击是十分巨大的。

2.从券商的投行业务来看,股票承销业务竞争已呈白热化,而收益下降,垫资已成“黑洞”。据不完全统计,一些配股股票的获配率很低甚至只有10~20%,迫使券商在收益下滑的状态下,不得不掏出巨资,“吃”进大量的余股,被迫成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造成巨大的资金压力。以“南方证券”为首的承销团己为此垫付资金达8.5亿元。而承揽了多家发行项目的西南证券,几个月就“套牢”了4亿多元,占其注册资本金的40%。与此同时,投行业务的“贫富不均”现象也在加剧。从去年以来,券商的投行业务日趋集中,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几家大券商的手中。据统计,排名在前四位的券商,其投行业务约占全部新股发行承销业务的半壁江山,而同期具有主承销商资格的券商有近三分之一“颗粒无收”,一笔承销业务也未做成。

3.从券商的自营业务来看,由于已处于相对规范阶段,规模控制得当,透明度较高,又因这部分利润仅占国内券商利润的10~20%,相对来说无足轻重。

4.从券商的资产委托业务来看,潜亏将成“明亏”,其账面亏损大多在20%~30%之间。另据悉,目前已有券商的账面处于负债状态,证券公司破产也已经成为现实。由于其他业务发展受限,一些券商均将资产委托管理业务作为业务创新的重点,但由于该项业务是在市场规范欠缺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激烈的竞争中,券商不得不承诺保底收益,由此使得资产管理大多成了变相的自营,反而加剧了券商对股市涨跌的依赖。在今年股市行情低迷的市场状况下,非但没有成为盈利的来源,反而造成了一些券商的巨额账面亏损。

(四)经营陷入困境,短期摆脱艰难

由于受市场行情低迷、交投清淡的影响,我国券商今年的利润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有人预计绝大多数的证券公司将会出现程度不等的亏损。尽管一些券商开始注重修炼“内功”,调整其业务发展方向并开始采取裁员增资等措施,但要在短期内从根本上摆脱困境,一时还难以实现。据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预测,加入WTO后5年以内我国将会有三分之二的证券公司关门倒闭。

二、我国券商进行战略性调整和寻求核心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

中国的证券市场尽管只有12年的发展历史,但是其发展极为迅速,是继日本和香港股市之后的亚洲第三大市场,现有上市公司1200多家,沪深两地投资者开户数达6500万个,市值占GDP的比重达45%左右,从任何一个指标看,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都是令人振奋的。但是,我国证券市场仍未摆脱一些新兴市场的特点,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券商更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内外竞争压力。有人认为我国券商的核心竞争优势应包括以下3个方面:一是市场开拓能力;二是风险管理能力;三是业务创新能力。我们认为,只有从根本上转变经营管理体制,从体制上寻求突破,再加上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的协同配合,并紧跟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一定能打造出更多的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中国券商。

(一)组建中外合资证券公司

目前一些证券公司已经开始为迎接市场转型带来的挑战,利用我国加入WTO后5年的缓冲期调整其战略发展目标,寻求新的核心竞争优势。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较多,高素质的证券专业队伍和高质量的证券公司的运作成本很高,而人才优势和资本优势在目前低水平的证券市场恶性循环中无从体现,在某种程度上一家注册资本金30亿元的券商,与一家资本金10亿元的券商没有明显的差别,券商在考虑转轨的同时,这个市场能给予他们多大的空间值得考虑。为此,我国券商应明确发展战略,积极调整业务方向,尽快组建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在加入WTO以后,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到“与狼共舞”,与国外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共谋发展,而组建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就是我国券商积极寻求外援合作,利用对方在经营管理、资本实力、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而重新进行整合的重要契机,即使外方由于其多方面的考虑在目前不可能把资金调度过来,我们也可以在其他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和提高。2002年7月1日,中国证监会下发并实施《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及《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我们认为,在合作中应当把握一些基本原则:第一,选择合适的合营对象。从外资券商的国际影响或与我国券商联系的密切程度来看,国内券商选择合作的外资券商大致分为3类,即欧美券商、日本券商和港台券商,国内券商应根据自身情况和业务发展需要,根据优势互补的原则,寻找实力对等和文化相近的合作伙伴。第二,采取适当的合营方式。根据不同的情况可采取新设方式、收购方式及参股方式等。第三,解决好控制权问题。第四,高度重视文化磨合。跨文化管理直接关系到合资企业经营的成败与得失,合资证券公司首先要识别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继而通过文化间的交流培训,建立一套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企业文化。

(二)允许券商通过增资扩股来壮大实力,同时创造一个券商相互兼并重组的环境

1999年3月,中国证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公司监管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规定开始受理证券公司增资扩股申请。5月24日,经证监会批复同意,湘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从1亿元人民币增加到10亿元人民币,成为第一家增资的证券公司。其后,又有多家证券公司被批准增资扩股。2001年以来,共有10余家证券公司获准增资扩股,其中更名为天同证券的山东证券注册资金由5.08亿元扩充至18亿元,海通证券也由10亿元增至33.6亿元。目前,还有多家证券公司正在申请增资扩股。增资扩股已使一些券商的地位和竞争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一些地方性、经纪类的小券商变成了全国性、综合类券商;行业格局也发生了变化,一些资产质量较好、管理规范的券商在增资扩股中脱颖而出,而另一些因管理不善、负债经营的券商逐步退市;在中国加入WTO和开放国内资本市场的背景下,特别是国内券商的行业垄断地位在不断削弱的情况下,增资扩股、行业并购已成券商的当务之急。最值得称道的是1999年8月8日两大证券公司——国泰证券与君安证券,以合并方式整合组建成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证券公司——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达37亿多元。此后许多证券公司都进行了大手笔的并购重组,如西南证券、广发证券、银河证券、南方证券等,在今后的几年内,券商间的兼并重组和“洋券商”对国内券商的购并将会此起彼伏、愈演愈烈。

(三)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培训,大力开展新兴业务

人才资源是证券公司发展的灵魂和源泉。在华尔街随处可见的是精英中的精英,一个优秀的投资银行家本身就是一笔巨额财富。由于国内券商缺乏投资银行专业人才,这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根源。故加强对证券从业人员的培训,造就一批高级专业人才,已成为我国券商长远发展之根本。同时,我国券商还应注重开展兼并收购业务、投资理财业务以及资产管理业务、投资咨询等投资银行业务,改变目前我国券商传统的单一盈利模式。同时,加强对证券市场现有金融产品的研究和业务创新,逐步研究和开发股票期货、组合投资和境外投资、融资,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的设计等,使其业务不仅丰富多样,而且实实在在。

(四)走证券控股集团的道路,打造我国自己的投资银行“航母”

1.证券控股集团是国际投资银行提高竞争力的成功经验

美国曾根据《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拆散了一些较大的金融财团,如摩根集团。到了20世纪末,随着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市场内部的激烈竞争,以及他们彼此均有跨越警戒线向对方市场渗透的需求,于是美国于1999年11月4日颁布了《金融服务现代法案》,重新确认混业经营的法律地位,美林、摩根斯坦利等才能组建以证券控股为特色的金融控股集团公司,通过兼并重组,重振雄威。美林、摩根斯坦利等公司的成功运作向我们展示了证券公司做大做强的发展方向——证券控股集团公司。

2.证券控股集团是我国券商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外部环境的形势所迫

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为建立证券控股集团提供了必要条件,历史上也曾因重组而产生过大的券商。如1995年末1996年初,以深圳长城证券公司与海南江通证券公司的合并为开端,上海申银证券公司与上海万国证券公司的合并为标志,拉开了我国证券经营机构在分业经营制度下的撤并、重组的序幕。这些经过重组的证券公司在组织与管理模式上都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仍旧是公司制管理模式下的证券公司。在加入WTO之后,人们看到混业经营已是必然趋势,迅速做大做强也是必然要求。我国证券公司在同质化竞争中认识到在资本规模和业务领域不断扩张的同时,原有的公司化管理模式已经落伍,在业务分拆、发行上市、兼并重组、强强联合以及与境外投资银行合作等新的发展机遇下,要尽快构建一种新型的组织与管理模式,即证券控股集团公司,以适应新形势条件下专业化、个性化、大型化和国际化的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核心竞争范文篇4

关键词:顾客价值;核心竞争力;关系管理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顾客价值选择的变迁,企业越来越认识到争取市场、赢得并长期保留住顾客的重要性,这使得处于竞争行业的企业不得不开始重视顾客价值的研究。然而,在企业的实际经营运作中,往往会将绝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企业内部的职能过程上,而将顾客当成与企业无关的资源,从而忽视了企业的战略目标,即满足和留住顾客。这种对于顾客的漠视态度使得企业一方面不能正确识别顾客需求的变化,无法开拓新的市场,另一方面也使得原有顾客的满意度下降,失去现有市场份额。结果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因此,为顾客提供优异的顾客价值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所在,研究顾客价值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对顾客价值概念的界定

关于顾客价值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对于顾客价值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不过大体可以认为,顾客价值指的是顾客感知价值(CustomerPerceivedValue),是感知利得(PerceivedBenefits)与感知利失(PerceivedSacrifices)之间的权衡〔1〕。感知利得包括物态因素、服务因素及与产品使用相关的技术支持等质量要素;感知利失则包括顾客在购买时所付出的所有成本,如购买价格、获取成本、交通、安装、订单处理、维修以及失灵或表现不佳的风险。如此一来,提升顾客价值可以经由增加感知利得或减少感知利失来实现。而对顾客价值进行权衡和评价,目的是寻求顾客的真正价值所在,为企业构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供新的途径。构筑与强化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从表面上看,一家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与品质,然而能在全球竞争中得以成功的企业,不论是西方公司还是亚洲新兴企业,均有能力发展出类似的成本水准和品质标准,彼此间并无太大差异,无法形成重大的优势,因此,从长期发展的角度而言,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关键取决于该企业是否有能力发掘或培养自身核心竞争力,并在动态的竞争中强化这种专长,通过将这些核心竞争力运用于各种不同的业务之间来发现新的市场机会,以比竞争对手更快的速度占领有利的战略位置。

2.顾客价值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2.1顾客价值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开拓市场的过程中提供了发挥独特作用的空间

顾客价值概念的提出是社会不断进步、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它与以往的大量营销、产品差异化营销以及目标市场营销具有完全不同的理念。由于顾客价值概念的提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一次成为企业创造顾客、细分目标市场和造就新兴市场的原动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客户产品与核心产品在市场中构成了三个相互依托的竞争纽带,不仅可以制造较大的市场赢利空间,同时也为其它市场进入者制造了难以逾越的市场壁垒。顾客价值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细分目标市场和造就新兴市场所考虑的第一重要因素。目前很多跨国公司在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和新的客户群体的过程中,首先考虑的就是自身核心竞争力能否在现有的和新的市场中发挥作用。顾客价值首次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细分目标市场和创建新兴市场的关键考虑因素,是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在今后目标市场中产品定位所需显示优势的一次重大飞跃。

2.2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顾客价值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顾客价值的提出依赖于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或者在经营中能够被竞争对手轻易模仿或被其它企业所替代,那么该企业所创造的顾客群体,就非常容易被竞争对手的产品所仿造和取代,同时由于在现有市场或者新兴市场中遭遇到其它市场进入者的有力竞争,就会使企业所创造的顾客群体和造就的新兴市场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其它经营者所抢占,企业由此会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市场空间。只有企业拥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其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复制,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买方市场竞争中获取稳定的收入和利润来源,而不会被竞争对手所夺取。

2.3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拥有所创造的顾客群体以及新兴市场的长期保障

企业核心竞争力往往具有下列特征:(1)价值优越性。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更优秀。(2)不可交易性。无法像其它生产要素一样通过市场交易进行买卖。(3)难以替代性。核心能力受到替代品的威胁相对较小。由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上特征,当企业在创造了一个潜在的顾客消费群体或者新兴市场后,可以给试图进入企业创建的新兴市场与之争夺顾客群体的竞争对手制造不易进入的市场壁垒,特别是核心竞争力的创建学习型组织,在企业的不断修炼的过程中日益增加企业的专业性资产、隐性的不可模仿性知识,可以为企业在所创造的顾客群体、现有的和新兴的市场中对竞争对手进行积极的战略防御提供持续可靠的技术能力保障〔2〕。

3.1实施顾客关系管理,理顺顾客与企业之间的联系

企业必须清楚地知道顾客在购买产品是如何考虑得失进行选择的。如果一个企业寻求的是最大化顾客价值,就必须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也就是了解是什么促使他购买你公司的产品:是价值、习惯、身份还是情感?如果企业真正懂得去理解顾客是如何与之建立起购买关系的,将更有助于企业去创建适合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那些只关注产品战略企业之所以被市场淘汰,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从顾客的角度进行经营。而只有当顾客感到下一次仍愿意购买该企业产品(或服务)时,企业才是一个好企业。

当然,是什么使顾客购买企业的产品取决于是首次购买还是重复购买,他们关注的重点会有所不同。企业可以调查现有顾客,也需要调查那些没有购买的顾客他们为什么没有购买你的产品,这对于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非常重要。首次购买的顾客可能更关注价值和品牌,而当他愿意重复购买时,说明他已经与公司建立起了联系———即保持性又让他回来了〔3〕。因此,如果一个企业还处在一个建立顾客基础的阶段,则它需要集中于弄清是什么带来的新顾客;对于一个相对成熟的企业,最重要的是去理解顾客与企业间建立起了怎样的联系。

理解了顾客与企业的联系中哪种联系对顾客最为重要,就可以知道企业应该采取何种特别的战略来加强品牌联系、价值联系或是保持性联系,最后的结果是企业管理的不再是产品,而是顾客关系。

3.2找出顾客最关注的价值领域

顾客在购买产品时,关注的可能只是以最佳的价格满足他们需求的好产品好服务。什么是好产品好服务?这不是企业想象出来的,而应该是在顾客心目中他们认为最满意的东西。因此,企业必须分析与顾客建立起联系,要找出对顾客来说最重要的价值领域是什么,还要考察这些价值领域受哪些因素影响。比如,顾客关注的价值包括质量、价格、方便程度或是三者兼而有之?品牌由哪些因素组成?公司目前所采取的行动如何影响其产品和服务在顾客心目中的价值?找出这些因素后就可以分析什么样的行动会更能有效地强化企业与顾客的联系。

3.3分析竞争对手状况

分析竞争对手状况的目的是要为企业自己在竞争市场上定位。通常,一个市场上会存在众多的竞争对手,理解谁是你的主要竞争对手以及他们是如何吸引顾客的也至关重要。因为每个企业现有的顾客群代表了其产品和服务的所有可能顾客的子集,企业通常会有两个努力的目标:一是最大化从当前顾客处获得的收益,二是增大顾客总量〔4〕。当然,你的竞争对手同样也会朝这两个方面奋斗。分析谁是主要竞争对手除了传统的方法外,同样可以从顾客处获得信息,这就需要与顾客进行沟通,了解在你的顾客心目中谁会是你的竞争对手。如果你的顾客停止从你这里购买产品或服务,你必须弄清楚他们会另外做什么。是从别处购买相同的产品或服务?还是从别处购买相似的产品或服务?或者他们根本就不再消费此类产品或服务?顾客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以找出在你所处的市场上谁是你的关键竞争对手以及他们是通过何种方式满足顾客需求而把顾客从你那吸引走的。这有助于企业更加弄清楚两个重要的问题:①你为顾客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没有别的解决方式?②你的顾客从你的企业中获得怎样的利益,从别的企业中能否更好地获得这些利益?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以及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企业会更明确地知道自己所处的市场地位及其在顾客心目中的形象,也会了解到自己的主要弱点以及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做到比竞争对手更能满足顾客的需要。

3.4集中资源于关键领域

从上述的分析中企业从两方面找出了需要提高的关键;一方面是通过理解哪些是关键的顾客价值驱动因素;另一方面是通过与竞争对手相比在关键的价值驱动上的相对地位。企业最后要做的就是将资源投入到最有竞争优势的地方———关键的价值领域。要知道,平均投入到产品或服务身上,最终的产出不会是均等的。只要理解了是什么促使顾客与企业发生关系,就应该在哪儿投资。这样,企业可以最佳地分配自己的战略资源,从而最大化顾客价值。过去传统企业习惯于将资源集中于自己认为最需要发展的地方,认为自己最弱的领域都需要提高。例如,假如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在价格折扣方面做得弱一些。但如果你的顾客根本不在意价格打折,也就是说价格因素并不是顾客关注的重点,那么致力于去提高自己在价格折扣方面的政策岂不是浪费资源而不会有任何效果。所以,对企业来说,集中资源于关键领域、留住顾客才是最重要的,也最能产生效益。

4.结语

从上文分析可知,顾客价值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新的认识途径和管理基础。企业所获取的核心竞争力,必须特别有助于实现顾客所看重的核心价值,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价值的有效传递,保证产品价值和顾客可接受的价值不受影响;对现有产品和服务进行不断改进,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含量;不断开发研制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顾客价值的新需求。唯有如此,才能保持企业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满足并留住顾客。

参考文献:

〔1〕白长虹1西方的顾客价值研究及其实践启示[J].南开管理评论,2001(2);

〔2〕Mcdougall,Levesque.Customersatisfactionwithservices:putperceivedvalueintotheequation,Journalof

核心竞争范文篇5

一、电子商务概述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EC),其内容非常广泛。它早在十几年前就已产生,电子数据交换(EDI)就是典型的电子商务活动。但是当时电脑用户有限,而且网络覆盖面不广使得成本高昂,使用复杂,专业性强,以至于使用未能普及。一直到最近两年,随着通信技术的逐渐成熟,网络用户快速成长,网上商业活动的效益日益明显,电子商务开始广受世人关注.

广义的电子商务指任何通过互联网络进行的商务活动,包括商品与服务交易、金融汇兑、网上广告或提供娱乐节目等等。电子商务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主要是以EDI为核心,发展上中下游企业之间信息的整合利用;另一类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即电子商业.

二、何谓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是一个公司与其竞争对手相比较而言,能够保持较长期的优势,在经营、生产或服务方式上具有的自己擅长的技术或技能。在理论分析上,自1957年最早的菲利普•;萨尼科尔对管理过程中领导行为的社会学分析,到当代管理学学者对组织理论前沿问题的最新研究,都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企业能否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在竞争中胜出,取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它是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的关键所在。在企业动态分析过程中,一些学者于1988年在进化论的基础上提出企业拥有能力的差异是企业竞争力差异的原因。在20世纪90年代的实证分析中,又有学者揭示出"产业中长期利润的分散程度比产业间的利润分散程度要大得多,一般在三到五倍。因此显示出企业间的特殊性是企业超额利润的最主要的源泉,而并非是产业间的差异原因".因而在对企业资源论的分析后,提出了企业核心能力这个概念:"这种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各种流派的学识".核心竞争力有如下特性:核心竞争力是有价值的;核心竞争力是异质的;核心竞争力是完全不能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是很难被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是不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学习型组织.

基于这些特点,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企业竞争优势是可持续的。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维持和使用也是具有相对的成本和价值的。对于企业的近期目标而言,企业利用这种竞争力的成本可以看作是交易成本。这种交易成本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真实价值。"它可以看作是阻止企业实现其全部能力带来价值的一种摩擦力".例如信息的获取和分析使企业增加了利用成本,并因此导致了一方面使企业难以签订富有意义的契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管制成本。因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现在现实中很难充分发挥其作用,即使是那些获得成功的企业也不例外。

核心竞争范文篇6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大学生核心竞争力

同志指出,中医药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1]。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文化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发展、守正创新,其中核心价值元素透射着中国东方文明的自然观、生命观、整体观、养生观等。这些富有独特哲学思想和行为观念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元素,与现代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所应具备的核心竞争力要素在诸多方面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换言之,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元素所体现的时代价值、精神理念、功能作用,也是当代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所要达到的价值旨归、目标指向和行动效果。因此,构建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元素,应用当代大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架构,一方面能够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挖掘中医药文化育人潜力;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大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认同,增强文化自信,用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丰富智慧、提升修养、规范行为、滋养生命,筑牢自身持续发展的根基。

1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党的十八以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不断提升,中医药文化研究热度也在不断攀升,不仅受到中医药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也受到民间草根们的推崇追捧。目前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研究工作主要是在学界和政界展开,有学者认为,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是“中和”,最根本的在于“阴阳和”[2],讲究平衡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真谛,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儒家的“中庸”思想;有学者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作为整体系统,强调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不是点和线的简单叠加,而是点线面结合的多维立体,是由实用、思想、社会、教育、道德等多重维度构成的价值体系[3];有学者采用量化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梳理、调查访谈、词频分析,得出“医道自然、精诚仁和”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4]。与学界研究不同,主管全国中医药行政工作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09年出台颁布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中明确指出:“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大家普遍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可以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来概括。”[5]著名中医药文化专家张其成教授从“仁、和、精、诚”四者的关系阐释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内涵[6]。以上这些研究成果虽未就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准确定义达成共识,但为我们正确认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内涵外延、范畴边界提供了理论研究的范式。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彰显,其大小、强弱决定着大学生未来成长的高度。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将经济学中“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移植到大学生的能力培养中来,涉及组织学、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多个学科的综合,已成为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广义上的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包括大学生专业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在内的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应变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等综合能力的集成。狭义的大学生核心能力是除了专业能力以外,其他反映大学生思维方式、为人处世、协调关系、适应环境、团结合作、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的能力。由此可知,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通过知识、道德、能力、素质多方面内涵的整合而使自我获得持续竞争力的优势[7]。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着眼于大学生就业、创业,实现大学生由知识学习、技能掌握到身份转变、自我实现、价值转换的最终指向,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念所体现的价值观、自然观、生命观、生态观等诸多要素有着相互对应的关系,两者要素间是否在“以文化人”、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共性作用,融合途径如何实现,本研究将尝试探讨两者要素间的勾连机理,以期对中医药文化传承普及创新和大学生人才培养有所裨益。

2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要素的构成与内涵

中医药核心价值是一个整体、系统、多维的体系,其核心内容可用“仁、和、精、诚”来概括,“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体现了中医药文化自然观、生命观、生活观等核心价值理念。“仁、和、精、诚”不仅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要素,也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核心要义。

2.1中医药文化“仁”的核心价值观

“仁”是儒家思想中“仁者爱人”思想延伸到医学方面的体现,由此形成了“医乃仁术”“医者仁心”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因此,“仁”不仅是儒家所倡导的人们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更是医生行医济世所应持有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医生只有首先具备了“仁”的品质,有一颗仁爱之心、从医之志、除病之情,不分年老长幼、不分贫贱富贵、不分男女老少一视同仁,公平对待、童叟无欺,对人友善、与人相亲,才能感受病人之痛,解救病人之苦。这里的“仁”体现出中医药文化所蕴含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2.2“和”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

“和”即和谐、和平。中医上的“和”,主要是指“中和”的思想,在儒家思想上体现的就是“中庸”观念。中医之“和”讲究阴和阳的平衡,倡导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共生理念,并延伸至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共同愿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中医上讲求“和”,是要将人的生老病死放到宇宙自然中去考察对待,疾病的发生不仅与个人体质有关,也与自身周边环境、他人关系的变化有关,突出了整体观念、联系观点和辩证思维,体现出中医药文化所蕴含的自然观、生命观。

3中医药文化“精”的核心价值观

孙思邈所著《大医精诚》中,对“精”字做了精准的阐释,孙思邈认为,凡是从医者都要有精湛的医术,做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博及医源、精勤不倦,才能行治病救人之事、尽医者行医之本。严谨、细致、认真是医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精”既是对医生职业态度的要求,也是学好医术的基本前提。“精”要求医生在诊断时精通、精准、精炼、精良,“精”诠释了医生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对责任的担当和履行,体现了中医药文化所蕴含的职业观、责任观。

4中医药文化“诚”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诚”“诚实”“诚信”的价值取向和传承历经千年而经久不衰,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诚”是行医者悬壶济世所秉持的基本操守和准则。作为医生,“诚”要求行医者要有恻隐之心,以病人痛为痛、以病人心为心,将病人看做自己的兄弟姐妹、骨肉同胞,并且要真诚地对待病人、对待病情,要实事求是,不能为谋取不当利益而片面夸大或歪曲病人病情,抑或采取过分诊疗手段收取费用盈利。“诚”体现了中医药文化所蕴含的处世观、义利观。

5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组成元素及其内涵特征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以个人专长为核心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的综合体[8],包含了大学生专业素质能力等“硬功夫”和非专业素质技能等软实力。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教育培养质量、行业人才需求、家庭成长环境等客观因素和大学生思维认知、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主要涵盖专业技术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应变管理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质五大要素。(1)专业技术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是指大学生所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等。学习和掌握专业技术能力不仅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责主业,也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将自身专业技术能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础。因此,专业技术能力是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要件,其他方面的竞争力的要依托专业技术能力才能发挥显现。专业技术能力要求大学生具备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专心专注的求索精神,要认真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知识,积极参加专业实践,锻造精益求精的专业技术能力,达到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统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贯通。这些要求体现了大学生在专业选择、专业学习和专业技能上的择业观和职业观。(2)沟通合作能力。沟通合作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和进行专业实践的过程中,与人进行思想交流、信息交换、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能力,包含了沟通交流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与其交往的其他人的发展。沟通合作交流能力是个人生存发展所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尤其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层出不穷的现代社会,具备沟通合作能力对于大学生尤其重要。沟通合作能力注重的是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受到人们自身的心理、情感、志向、语言等多方面的影响,能够体现出个人的价值观和义利观。(3)应变管理能力。应变管理能力是指大学生积极面对、适应、处置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和突发情况,合理有序地管理学习、工作、生活、生产等事务,使其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举措、有结果的能力。应变管理能力既要求大学生具备敏捷的思维力、快速的反应力、极强的适应力,又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自控力、敏锐的洞察力、全面的统筹力等。应变管理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突出表现,是大学生一般日常行为管理演进与特殊紧急情况应变的综合反映。应变管理能力要求大学生要从日常学习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发现规律、认识规律、总结规律、利用规律,管理好各方事务,有效应对各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应变管理能力体现了大学生的自然观和整体观。(4)创新创造能力。创新创造是民族进步之魂、国家昌盛之源、个人成功之母。创新创造能力是大学生在现有思维方式、知识体系和技能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对现有知识、技术、方法、要素、路径、环境等进行改进和创造的过程,创新创造能力是决定大学生学业、事业、职业持久发展的重要支撑。当今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各行各业都呈现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局面,当今世界已被包裹在“创新创造”的时代大潮之中。大学生是未来先进生产力的掌握者、实践者、开发者,当然也应成为创新创造的典型,这就要求大学生要从日常的学习实践中,了解科学技术前沿,善于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新创造能力体现了大学生的世界观、自然观、事业观和职业观。(5)思想道德品质。思想道德品质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自然观、生命观等观念的集中反映,是衡量大学生思想意识状态是否符合社会要求和规范标准的指标。从历史维度来看,任何国家、社会和时代都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视角看,思想道德品质是保证大学生树立正确远大理想、坚定人生奋斗目标、明确个人努力方向、克服各种困难险阻、遵守良俗公序规范、躬身笃行励志实践的稳定器和压舱石。思想道德品质能够通过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显示出来,也能通过大学生日常的教育引导、行为影响、社会实践来规范。因此,思想道德品质也是代表和评判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5.1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关联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和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虽然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概念,但从两者的要素构成来看,它们在价值观、职业观、道德观、生命观等方面具有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共同作用。各要素间在价值、功能、内容、方法等方面具有高度契合和关联的特征。

5.2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育人目标

“仁和精诚”所代表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要素蕴含丰富的人文思想、伦理规范和实践规律,绘制出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价值为终极目标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感知、认知、理性、对应、交流、转换的关系图谱,教会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自然、对待生命、对待自身。同样,以专业技能、沟通合作、应变管理、创新创造、思想道德品质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要素,强调通过提高人的全面综合素质能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其最终的价值目标同样指向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要素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要素具有共同的育人价值目标。

5.3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育人内容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要素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要素虽然组成不同、结构各异,但各要素间在育人内容上是相通的。首先,就是要树立正确思想。思想决定行动,态度决定命运,不论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要素中突出的价值观和生命观,还是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所强调的思想品德或沟通合作能力,都旨在塑造大学生的正确思想和人生态度,为个人成长进步打下坚实基础。其次,还要找准人生坐标。大学生能够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要素中的自然观、整体观和辩证法以及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要素下的创新创造等能力中,客观认知世界,准确认识自己。最后,躬身笃行实践。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中的“精诚”思想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中专业技术、应变管理等能力都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

5.4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育人功能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要素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要素在育人功能上相近,具有异曲同工的作用。首先,能够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们的精神基石,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要素渗透着中国智慧和时代精神,能够筑牢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其次,能够塑造良好品质。德才兼备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中医药核心价值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要素都突出了“德行”的份量,夯实了大学生成功的基石。最后,能够培养科学精神。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要素都秉承卓越的科学精神,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5.5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育人路径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要素在育人路径上的实施也呈现相互关联的特征。首先,明确要素育人内涵。充分挖掘和研究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各要素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和专业能力方面的内涵外延、功能作用,为丰富大学生人才培养内容和途径提供学科支撑和理论构建。其次,拓宽要素育人载体。通过开设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和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课程,拓宽课堂育人载体;通过开发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和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平台,拓宽基地育人载体;通过开展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和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活动,拓宽实践育人载体。最后,形成要素育人机制。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和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要素育人是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及师生个人共同参与,不断形成和完善要素育人的体制机制,真正发挥出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要素的育人效能。

6展望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作为中国独有、世界原创的中医药文化体系内核,千百年来不仅为国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也在情感上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谱,确保了中华民族延绵数千年的繁衍生息,滋养着华夏儿女天下一家、命运与共的文化共同体。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所蕴含的人文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尺度在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中仍然闪烁着时代光芒。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既是大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也是时展进步对各行各业人才提出的必然要求,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水平和进步方向。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仁、和、精、诚”元素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涵盖的“专业技术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应变管理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质”五大要素,在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职业观、生命观、生态观方面具有目标相同、内容相同、功能相近、路径相联的耦合关系,两者要素之间在育人过程中具有高度的契合性、统一性和同一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日益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也是文化高度自信自强的时代,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有着强烈民族自信、树立正确“三观”、掌握先进科学文化、拥有精湛专业技术的知识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建立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元素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要素在育人上的耦合关系,深入挖掘其价值、功能、作用对立足当下大学生人才培养现状,着眼培养社会主义强国人才目标探索了理论研究范式。但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元素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要素在培育时代新人中如何耦合,耦合到什么程度,以及耦合后效果如何评价,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小方.出席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N].光明日报,2010-06-21(1).

[2]孙建中.论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核心价值[J].中国中医药杂志,2013,28(9):2507-2507.

[3]郑晓红.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J].中医杂志,2012,53(4):271-272.

[4]国华等.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凝练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11):1483-1485.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S].北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9.

[6]张其成.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仁和精诚”内涵[N].中国中医药报,2019-01-21(3).

[7]李佳.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自我培养路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36(22):60-62.

核心竞争范文篇7

一、以理念宣传为先导,让全体员工认识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性质

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管理理论之一,是人类共创、共识的现代管理理论。它是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的扁平化的横向网络系统,它强调“学习+激励”,不但使人勤奋工作,而且尤为注意使人“更聪明地工作”,它以增强企业的学习力为核心,提高群体智商,使员工活出生命意义,自我超越,不断创新,达到企业财富速增、服务超值的目标。由于“学习型企业”对大多数员工来说,还是一个相对比较陌生的概念,为帮助员工了解什么是学习型企业,为什么要创建学习型企业以及怎样创建学习型企业,我们首先着力于理念的普及宣传教育。

1、灌输先进的学习理念,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我们先后购买了《第五项修炼》、《把信送给加西亚》、《谁动了我的奶酪》等阐述学习型企业理念和对创建学习型企业有理解、指导、帮助意义的书籍,同时,结合公司的工作实际,编印了《建设学习型企业系列读本》组织职工学习。各部门针对自身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交流活动,引导员工按照学习型组织的要求进行对照,改变认识上的差距,促进新观念的形成,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全体员工对“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学习型企业”的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

2、充分激发员工参与的热情,营造“人人学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的氛围,提升学习力。

在员工对建设学习型企业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我们邀请上海明德学习型组织研究所所长张声雄教授来我公司举办了一场“建设学习型企业”大型知识讲座。张教授深入浅出、生动风趣的互动式授课,使听课人员受到了一次现代先进宏观管理理论的教育和熏陶,对建设学习型企业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了员工投身到建设学习型企业工作中的热情。为了进一步扩大学习、宣传效果,营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的氛围,我们又购买了张教授主讲的创建学习型企业系列讲座光盘,发到各基层单位组织观看,并将讲座光盘粘贴到局域网上,使专家的讲座走近到每一个员工的身边。

3、利用网络媒体等先进手段,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公司网络资源丰富,局域网一直延伸至班组,员工上网十分方便。我们充分利用网络传媒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特点,在《政工网上行》和《**供用电报》等网页上开辟了专栏,作为员工交流和共享的平台,培养交流、共享、反思、反馈的团队学习理念。我们在《政工网上行》首页上设立了滚动字幕,宣传学习型企业理念;设立了“建设学习型企业”专题网页,以知识问答的形式介绍学习型企业的基础理论,增强广大员工对学习型企业的了解;设立了“读寓言故事,写心得体会”留言板,通过组织团员青年对含义深刻的寓言故事展开讨论,鼓励和引导青年员工勤于思考、勇于创新,进一步领会建设学习型企业的新理念;为加强知识共享,促进团队学习,我们还开辟了“每月书架”专题网页,把一些阐述学习型企业理念、有助于建设学习型企业的书籍以及当今世界前沿的管理理论、知名企业、企业家的管理经验和创新实践等推荐给大家,提倡中层以上干部每月读一本书,员工每季读一本书,帮助大家开阔视野,改善思维模式,提高对学习型企业的认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普及宣传教育,我们进行了一次全系统范围内的问卷调查,了解理念宣传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员工都对建设学习型企业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对学习型企业五项修炼的内客和目标有了更明确的把握,从内心感受到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学习型企业的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

4、认真办好“学习论坛”,树立崇尚学习的风气。

创建学习型企业,领导干部首先要带头明确学习目标,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从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入手,扎扎实实地把创建学习型企业推向深入。2003年,我公司已通过”学习论坛”这种形式,举办了学习型企业建设讲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报告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标一体”讲座、创新管理讲座等,聘请专家、教授进行专题讲授,帮助领导干部了解形势政策、学习新知识新信息,关注热点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工作中不断创新。

二、以共同愿景为方向,激发全体员工的学习动力

共同愿景是大家共同愿望的景象,是在客观分析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勾画出来的远景规划,它来源于个人愿景而又高于个人愿景,是个人愿景通过高超的领导艺术上升而成的。共同愿景是凝聚力的旗帜,它有足够的吸引力,把人们的所有努力汇集到一个共同的目标,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1、构建公司愿景规划,以公司的愿景凝聚全体员工。

构建公司愿景规划至关重要,它起着统领全局、把握方向的作用。我公司在已建成国内一流供电公司的基础上,提出创国际一流供电公司的目标。国际一流的供电公司体现为一流的电网、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效益、一流的人才,有着严格的考核指标。它是我公司矢志不渝的追求,我们以此作为公司的愿景规划和广大员工的共同愿景,体现了公司和广大员工目标和利益的一致性,使广大员工对公司的发展愿景有了强烈的认同感,因而在公司内部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鼓励员工建立个人愿景,以个人愿景自我激励、自我超越。

员工是企业的细胞。激活组织的细胞,在组织中培养自我超越的学习者,是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前提工作。我们鼓励成员发展自己的个人愿望,以个人愿景不断自我激励、自我超越,增强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学习知识,追求发展和自我完善成为员工内在的自觉要求,在企业内形成一种浓厚的全员学习氛围,并激励员工按照学习型组织的特点把学习力转化为创造能量,从而实现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的目标。因此,我们建立了一种持续学习的理念和机制,努力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公司愿景的统领下,部室、工区、班组、员工都结合实际制订了愿景规划,形成了愿景体系。尤其是员工个人的愿景规划,百花齐放,充分体现了广大员工自我超越、自我发展的个性追求。

三、以团队建设为重点,以点带面推进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

过去企业要取胜,关键靠一二个领导人,只要把劳动力组织好,企业就能成功。而现在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成功就要靠知识,靠全体员工的创造力。如果把一个单位作为组织,其内部的部门、班组以及领导班子等都是组织中的一个团队。团队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基础修炼。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一个团队的个体智商不错,而整体智商却不高,究其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团队学习,众多的力量因为缺乏一致的共同目标而相互抵消,无法转化为整体力量。因此,提升团队学习力,增强集体的智商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为此,我们在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实践中,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结合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提出把团队建设作为重点,把团队学习作为主要抓手,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专业技术交流,形成互相学习互相协作的良好氛围,在共同学习中提高团队绩效和组织绩效。

我们首先组织公司建设学习型企业办公室人员到学习型企业建设工作走在前面的企业进行了学习考察,开拓他们的创建思路和视野,学习团队建设经验。在提高了操作层的整体水平后,我们要求各基层单位根据公司的部署,结合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组建学习型团队,申报课题。各基层单位热情高涨,共组建团队68支,每支团队均申报了相关课题,提交了建设方案。我们的做法:一是选择“标竿”,先育后建。我们从中选出25支团队作为公司层面的重点团队进行重点建设,隆重召开了重点团队建设方案会,营造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浓厚氛围,加大了创建力度。二是认真指导、精心培育。我们对重点团队的建设工作进行跟踪检查指导,组织他们深度会谈、学习交流,塑造学习的环境,打破部门界限,增进团队间的沟通,提高团队建设的整体绩效。年终我们还将进行一次成果评审展示,表彰一批效果显著,业绩突出的团队,激励学习型团队建设工作深入扎实开展。三是精心培育内部培训师,为建设学习型企业培养中坚力量。公司抽调了一批素质较好的员工组建成一支内部培训师队伍,特邀上海明德学习型组织研究所**分所,为我们精心挑选的内部培训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封闭式培训。参加本次培训的人员通过游戏宣传理念、案例传授经验、互动交流感受的培训模式,更深刻地领悟到了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真谛,他们在公司建设学习型企业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以培训为基础,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学习能力由两大要素构成:一为“学习”,即员工各自的学习能力;二是“共享”,学习成果由组织全体人员“共享”。我公司紧密围绕发展战略,倡导“培训是最有价值的投资”的理念,为员工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培养适应新时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把教育培训作为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基础性工作抓实抓好。围绕创建目标,公司精心设计并组织实施了全年培训学习计划,加强培训体系和培训中心建设,在培训设备、师资力量、课程设置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开展了学外语、学计算机、学演讲写作的“新三学”活动,成立了“**供电公司青年英语协会”。开设了企业管理、企业前沿问题、企业文化、信息化管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建设等培训课程,系统学习新的管理理论、经营理念、党建理论,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培养各级干部的创新精神。公司还按照管理人员年度培训考核要求和2003年度教育培训工作计划,要求系统内所有管理人员网上选修两门管理类课程,并结合工作实际完成1—2篇论文。

通过系统、持续的教育培训,公司上下形成了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良好氛围,员工学习热情高涨,学习力增强。

五、以工作实践为切入点,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是:工作学习化,让员工活出生命的意义;学习工作化,实现员工和组织的共同超越。为了达到这一境界,我们注重将创建与工作实际相结合,讲求实效。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活动,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和热情,全方位推动建设学习型企业工作深入开展。

1、与“员工技能练兵年和技能大赛活动”相结合

按照省公司的统一部署,公司开展了“员工技能练兵年和技能大赛”活动。我们在制定学习型企业规划中纳入技能大赛内容,在制定团队建设方案和课题时考虑到技能练兵的需要,将建设学习型企业和技能练兵年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全员、全岗位、全工种”练兵要求,确保练兵率及参赛率的双100%。目前公司已经开展的练兵竞赛项目已达30多个。除了省公司制定的19个练兵竞赛项目以外,又结合公司实际,增加了电能计量、抄核收、负荷管理、通信、网络技术、物管运行维护、消防、保洁、汽车修理、宾馆英语口语、变电检修等练兵竞赛项目。通过员工技能练兵年和技能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不间断、多层次、多线条、全领域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活动不断深入,使建设学习型企业工作落到了实处,收到了实效。

2、与各自工作岗位相结合

我们要求每个员工都认真思考自己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与工作标准和要求还有哪些差距?要完成好工作任务自己还缺什么?需要学什么?怎么学?自己的工作如何改进?如何创新?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如何沟通和交流?在此基础上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做到每个员工能胜任3个岗位,每个岗位能有3个员工胜任。如我们开展了“要我安全还是我要安全”大讨论等活动,培养员工的学习和调研的能力,引导员工自我反思,勇敢地自我批评,通过自我批评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什么,怎样真正地去学习?

3、与各种会议相结合

公司的各种会议也是具体的学习过程,在公司职代会、党委工作会议、营销工作会议、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各类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中,员工都能学到公司改革发展的新精神、新动向。为提高会议学习效果,我们要求各单位利用每月两次的集中政治学习时间,帮助员工消化理解会议精神,同时引导员工积极发言,阐述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表明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形成开放互动的学习氛围,达到学习、交流、沟通、共事的目的。

4、与典型案例相结合

反思是学习型组织的重要特征,我们以系统思考反思我们的工作。公司正在进行的“国际比较”活动就是与典型案例相结合的反思活动,通过与国际先进同行的相互比较来加强和改进自身工作,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各项技术指标。公司各个部门,各个工作岗位,也有许多成功或失败的案例,认真分析和总结这些案例的经验教训,不断反思,再将其反馈到实际工作中去,也是提高员工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公司建立了反思学习系统,引导员工在实际工作中注意挖掘典型案例,尤其是失败的案例,认真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有了问题,敢于暴露,善于对待,正确分析,吸取教训,这本身就是个学习提高的过程。

5、与先进典型相结合

核心竞争范文篇8

关键词:产业竞争结构核心竞争力[网--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上世纪80年代,m•e•porter根据多年来对不同产业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分析产业竞争结构的五力模型,在具有潜在高利润的产业竞争中,企业应根据自身力量与五种力量的对比情况来选择低成本、差异化或集中化等三种战略之一作为自己的竞争战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培养企业的异质性要比选择产业更为重要,由此诞生了竞争优势内生论。企业能力理论是优势内生论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分析产业竞争结构以及选择竞争战略提供了新的角度。

产业结构分析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对于产业内单个企业间竞争态势的分析,porter认为,产业内部的市场竞争态势主要取决于产业内部的五种市场力量的作用,这五种市场力量分别是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购买方和供应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以及现有竞争者的竞争。通过对产业内部竞争结构的分析,企业可以采取进攻性或防守性行动,在产业中建立起进退有据的地位。

然而,即便企业处于同一产业且面临着同等程度的五种竞争力量,但它们的市场绩效仍然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传统企业战略理论的静态分析方法以及对产业特性的忽视对于阐释企业竞争优势及其持续性存在较大缺陷,parahlad和hamel(1990)提出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

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通过分析企业竞争状况,集中有限的资源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不具竞争优势的某些基本能力实行外包或是外购,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企业赢得持久的竞争优势。parahlad和hamel认为,核心竞争力的实质是一种能力,但是它们并不是一般或普通的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具有三个特征,即价值性、难以模仿性以及延展性,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特征的企业能力才能被称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及作用

porter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如下途径获得超额利润或者说竞争优势: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以更高的效率运作,从而获得定价优势;企业的产品能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从而可以享有超出成本的价格。而通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同样可以有效地防御来自于产业内部的竞争,这一点是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所决定的:

(一)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

核心竞争力对于实现客户看重的价值能够做出显著的贡献,如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效率等。尽管可能存在着强大的竞争作用力,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可以使企业在与同行业竞争者的争斗中受到保护,因为企业相比其它竞争者更能满足消费者某一方面的需要,并且这种价值能够为顾客所感知,从而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价值性同样有利于企业在强大的购买方威胁中保卫自己,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体现在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可以为购买方带来收益,客户与企业的合作可以相互提供价值。而与客户企业良好的合作也构成对供应商强大威胁的防卫,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可以通过与购买方的沟通有效缓解卖方产品涨价的压力,必要时甚至可以将这种压力转移到位于下游的购买方身上。客户的忠诚以及某一竞争对手要创造同样价值需付出的努力就构成了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壁垒。而且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可以为顾客提供可感知的价值,这种价值往往是不可替代的,并且具有积累性和存量的特征,会随着企业的经营不断加强,从而防御来自替代品的威胁。

(二)核心竞争力的不可模仿性

核心竞争力之所以能够成为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使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长期屹立不倒,根本的原因是其具有不可模仿性。在同行业竞争中,核心竞争力的不可模仿性保证了企业的竞争优势难以被模仿和超越,始终保持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歧异性,使企业始终在同行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这种不可模仿性同时限制了购买者的选择空间,购买者无法在行业中得到同质或相似的产品和服务,使其难以产生对企业产品价格的敏感性,从而削弱了顾客讨价还价的能力,保证了企业的主动性。

通过形成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不可模仿性意味着企业的经营流程有别于同行业内的其他企业,供应方会很难搞清楚在企业经营中所占地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讨价还价的能力,同时终端产品的差异性会给企业带来较高的收益,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来自供应商的压力。构成不可模仿性基础的一系列有形与无形的模仿障碍,一方面通过建立起强大的进入壁垒,可以有效地将潜在竞争者挡在行业之外;另一方面当企业面对替代品威胁时,其所处地位会比其他竞争对手更为有利。

(三)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

企业在某一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之后,可以支持公司向多个产品或服务领域发展,而不是只适用于某一种产品或服务。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实际上是为企业在同行业竞争中开辟了后路,一旦竞争环境恶化,企业可考虑在相关行业求得发展。

延展性为企业提供了进入相关行业的可能,可以有效防御来自供应方和购买方的威胁,因为企业在条件成熟时,可以通过基于核心竞争力的纵向一体化实现对产供销的控制。而竞争优势的可以转移,使企业在面临潜在进入者和替代品的威胁时,具有更加灵活的选择。

综上所述,集中资源加强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可以作为企业的另一种有力的竞争战略加以实施。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能够通过实现价值性、不可模仿性和延展性三方面的特征,有效防御行业内五种竞争力的威胁,建立起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实施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的条件

成功地实施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需要相应的资源和技能,在组织安排、控制程序和创新体制上都要做出改变,总体来说有三方面内容:

(一)准确把握消费者需求

企业要了解顾客的需要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满足顾客需求,为顾客创造价值。只有当企业的资源和能力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时,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才可能建立起竞争优势。除了关注现有产业结构和产业规则中的竞争,满足顾客现时需求之外,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更多地要求企业关注顾客的潜在需求。通过预见未来的竞争能力,引导和创造需求,并设法让顾客感知这种需求,才能为顾客创新最大的价值。

(二)具有关键技能和技术

一般来讲,一个企业至少有一个或若干个关键技能和技术,这是整个核心竞争力系统中的主导和中枢,是企业独具的超越竞争对手的绝对优势。关键技能可以是资源维度上的,包括强于其他竞争者的资本积累能力和控制能力等;也可以是能力维度上的,包括企业有别于他人的、能够保持竞争优势的、积极的组织和行动能力等。获得单项技能的方式不仅包括自行开发,还可以从外部引进,通过消化和吸收转变为企业内部的技能。

(三)整合能力与资源

任何单个要素都不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核心竞争力构建中,要形成以一个或若干关键环节为主导、能对各种要素不断进行有机整合的机制。随着行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价值链的组合越来越复杂,只有通过持续的内部组织变革,调整资源配置,明确核心竞争力的内容,积累相关必要的技能与知识,才能最终形成与实施核心竞争力战略所需要的技术、市场、组织等相适应的企业基础结构。

企业核心竞争力策略的实例分析

(一)索尼(sony)公司在手掌游戏机行业中的竞争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掌上游戏市场就被任天堂(nintendo)一家所把持,接连推出gameboy、gameboyadvance等产品击败了诸多对手,保持着行业垄断地位。作为电子行业,多数企业直接寻找零售商,购买方的力量并不强。手掌游戏机行业的主要供货商是sharp、sumsung、nvidia等大型公司,具有很大的影响。替代品威胁来自于其他便携娱乐设备,如mp3播放机、便携式cd机等。nokia等厂商也在推出加入游戏功能的手机,可能成为潜在的进入者。

索尼公司在设计、制造以及销售微型电子技术产品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其在微缩化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由其市场界面能力、基础设施能力、芯片、微型电源和包装等多种技术和技能的整合。经过细致的调研,索尼公司于2004年12月推出了一款集游戏、音乐、电影等多种娱乐功能为一体的掌上游戏机playstationportable(psp),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索尼的微型化能力使其为psp设计了微型光盘系统,相比任天堂的卡带式游戏机更能满足消费者需要。得益于索尼的制造能力,psp的大部分配件都由本厂生产,在压低售价的同时,也削弱了配件供应商的力量。psp综合微缩了mp3音乐、mp4电影以及jpeg图片浏览功能,几乎集合了替代品的主要功能。索尼公司的9000名工程师和科学家每天工作10~12个小时,每年在新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超过了15亿美元。在时间、资金和其它组织资源上的投资以及技术积累优势为潜在进入者设置了相当大的障碍。

(二)丽华公司在快餐行业中的竞争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近年快餐业发展迅速,肯德基、麦当劳、永和豆浆、马兰拉面等海内外企业各展其能,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快餐行业的团体客户主要是各企事业单位的员工集体,这类客户通常较稳定,但一旦流失对企业影响很大。大规模的连锁快餐店都有自己固定的原材料供应商;而中小规模的快餐企业原料选购通常经由农贸市场,供应者数目众多,讨价还价能力不强。替代品主要是传统的餐饮服务店,除正规的快餐连锁店外,许多依托周边写字楼的顾客资源进行经营的小业主成为快餐行业的潜在竞争者。

核心竞争范文篇9

关键词:丝路金融中心;核心竞争力;培育

指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西安“一带一路”核心区功能发挥如何、自贸区建设是否能够起到引领作用、国家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如何发挥,金融中心建设刻不容缓,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是必经之路,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目前西安“丝路金融中心”建设大体框架已经成型,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与国内众多丝路沿线城市相比,其基础优势主要在于丝路起点和“一带一路”核心区的地理位置,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悠久的历史文化,以能源、旅游、高科技等为代表的产业支撑。如何以实体经济为支撑,有步骤、有计划地完善丝路金融中心服务实质性内容、发挥集聚和辐射作用、形成自身特色,培育并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相关研究概述

(一)丝路金融中心。丝路金融中心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近几年提出来的新论题。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地点的选择及金融中心定位和建设途径等。部分学者讨论了新疆建设丝路(能源)金融中心问题。认为新疆丝路能源金融中心应定位“能源结算、能源衍生金融产品开发、能源定价、能源投融资及能源风险管理”(张文中,2019),“通过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打造能源交易中心、加快人民币区域化进程及强化能源和金融产业融合等措施”(蔡青青,2019)来“提升重点领域金融创新服务能力、增强跨境金融服务能力、集聚壮大金融发展要素”(高志刚,2018)。还有部分学者认为,丝路金融中心应选址西安,并就西安建设丝路金融中心的着力点、路径进行探讨。李忠民(2016)西安丝路金融中心要立足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产业发展、突出金融功能建设、开展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和国家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工作。贾晋京(2017)认为西安构建丝路金融中心,首先要有一个贸易节点,其次是国际货币,然后是期货市场。李卓(2019)提出西安通过打造丝路经济带金融机构聚集中心、金融中后台服务中心、金融财富管理中心、金融人才创新中心、金融风险管控中心。(二)金融中心核心竞争力。学者重在通过指标体系建立,一方面界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对不同金融中心核心竞争力进行对比。Choi(1986)等利用非线性加权最小方差等回归分析方法把吸引银行开设办事处的因素纳入金融中心竞争力指标体系。O'Brien认为技术因素使得地理已不能成为金融业发展的障碍。张泽慧(2006)从国内霸主地位、金融中心的流动性、金融的集中度、资本的安全性四个方面构建金融中心指标体系。王力(2018)从金融发展度、经济持续力、基础设施支持度三个维度构建中国金融中心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主要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0个金融中心城市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张雯(2015)构建金融规模、金融效率、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开放程度和金融生态环境五个方面的指标体系对郑州区域金融中心竞争力进行研究。关于丝路金融中心选址、定位及途径研究为后期研究指明方向,金融中心核心竞争力指标研究明确了金融中心建设的实质性内容。西安作为欠发达内陆城市,如何借“一带一路”等重大政策利好,有计划、分步骤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众多沿线城市脱颖而出,建成有影响力的金融中心,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西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核心竞争力着力点分析

(一)西安金融发展基础分析。要形成区域或全球金融中心,需要具备如下条件:企业数量众多;对内对外经济活跃;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整体技术水平先进、创新能力强;梯度、结构分布合理的金融人才等。1.自然条件。西安地处中国大陆腹地,承东启西、连接南北,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具备“一带一路”客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汇聚地的基础和优势。咸阳机场旅客吞吐量全国第八、西部第一,与国内外65家航空公司建立业务往来,与23个国家的46个城市互通互达,其中就包括了2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城市。西安是全国六大铁路、公路枢纽之一,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营。2.经济基础。2019年西安地区生产总值9329.1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00多亿元,增速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二;进出口总值3243.06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和进出口总值的增速均居副省级城市第一。2018年西安成功举办“首届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西咸)国际论坛”“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重大国际活动。2018年西安获批部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西安经济基础不断夯实、国际影响力在迅速提升。据粗略统计,目前有215家世界500强和293家中国500强在西安投资或设立分支机构。3.政策基础。从2009年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开始,2010年西安颁布一系列政策措施直到2019年《西安市贯彻落实“追赶超越”定位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行动方案(2019)》等文件都把加速推进西安区域金融中心城市建设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西安市“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将西安市打造成我国丝路经济带国际金融中心。西安市明确“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金融产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第二步:到2035年,建立与丝路沿线国家金融市场联动发展的常态化机制,成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第三步:到2050年,成为我国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渠道,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丝路国际金融中心。4.金融基础。2019年西安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3340.84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23066.85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2436.65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22264.12亿元。各类证券交易总额45228.64亿元。有上市公司37家,比上年新增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25家,比上年新增6家。上市公司总股本615.18亿股,市值5667.12亿元。2019年末西安市有保险机构67家,保费收入523.13亿元,支付各类赔款给付142.37亿元。2018年,西安金融从业人员在全国省会城市居第9位;金融业从业人员占城市就业人口位居全国第8;每万人金融从业人员数在省会城市居第10位。(二)西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着力点分析。依据上述交通条件、经济基础、政策基础、金融基础等基本数据来看,西安建设“丝路金融中心”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和比较扎实的基础。但是将其置于整个“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之下,还有很多短板。西安市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城市相比,具有明显优势。2018年西安市GDP为兰州的3.03倍、乌鲁木齐2.09倍。但与北上广及郑州、成都和重庆相比,经济、金融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西安2018年金融业增加值分别是北京的17.19%、上海的15.11%、广州的28.49%、郑州的79.45%、成都的54.48%、重庆的45.09%。外向型经济发展基础很弱,产业集聚能力、对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吸引能力还非常薄弱。2018年,西安市外贸依存度接近3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较低的外贸依存度,制约了西安对外资、外资金融机构及工作人员的吸引。这又导致恶性循环的出现:金融机构少、金融资产少、从业人员少,集聚作用、辐射效应更难发挥。由此可见,要将西安建设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丝路金融中心”,下一步应该夯实经济基础、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吸引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在西安集聚。在此基础上,利用西安的优势产业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打造其能源金融中心等核心功能。

三、西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潜在核心竞争力培育策略

(一)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力度。金融中心建设不能就金融论金融,政策支持应该是综合立体的。真正具有竞争力的金融体系要有坚实的实体经济作支撑。能源、旅游、高科技产业等产业作为陕西的优势产业应该得到更多、更开放的政策支持。这些产业的繁荣兴盛是金融产业做大做强的基础。针对金融业自身而言,政策的支持一方面应该放在吸引金融机构入驻上,政府可以从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另一方面要提升西安中小型金融机构的竞争实力,给本地银行特殊优惠政策助力其迅速成长,也可以通过兼并重组等形式扩大金融机构规模、增强其竞争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二)着力培养和吸引金融人才。提高金融业和金融机构的竞争力需要建设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西安有数量众多、质量优秀的高校资源,应该鼓励他们培养与“一带一路”经济金融发展密切联系的专业人才,尤其是金融专业人才。鼓励高校与金融机构紧密结合,培养符合市场需求、懂理论、能实践的实用性人才。同时,不光要培养人才,还要想方设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有吸引力的薪资待遇,提供配套齐全的医疗、教育保障体系都是必备的重要条件。(三)创造良好的金融市场氛围。建立健全金融法规,并认真将其贯彻执行,对金融犯罪,金融诈骗等违法行为要坚决彻底地打击;完善金融中介机构和个人的征信体系管理制度,加强金融行业的引导、监督和管理,进而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水平。(四)依据优势产业,培育核心竞争力。例如旅游、能源等产业是山陕西的优势产业。近些年,绿色能源、低碳能源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应该设计出更多符合能源产业发展的金融工具,解决长期以来能源产业存在的融资渠道窄,融资方式单一,主要依赖银行贷款等问题。大力发展股票、债券、基金等基础金融工具的融资功能,还要探索利用期货、期权、掉期等衍生品市场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规避风险满足能源企业多样化的资金需求。另外,旅游产业的发展对金融业的需求主要表现在支付、兑现等方面和环节。各金融机构或支付平台应该加大与交通、餐饮、住宿、景点等的对接,开发出适合国内外游客方便使用的支付方式和金融产品,帮助他们提高效率、降低风险、增加舒适度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武文静,周晓唯.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视阈下西安建设西部能源金融中心的优势测度[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5):60-67.

[2]张金清等.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形成的经济、金融发展阈值效应研究[J].复旦学报2016(01):121-133

核心竞争范文篇10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企业;市场

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国企业平均寿命8年,民营企业平均寿命3.5年,而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40年左右。为什么我国的企业如此短命呢?缺乏核心竞争力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培养和增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寿”的唯一法则。总结世界著名“寿星”企业的长寿秘诀,几乎无一不是因其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而在市场中“永葆青春”的。

一、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宏观背景

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帕拉哈德和哈默正式发表了“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一文。文章在比较美国GTE公司和日本NEC公司10年发展道路后明确指出:NEC之所以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其奥秘在于NEC远见卓识地培养了组织的核心竞争力。随后,核心竞争力成为欧美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的讨论热点。为什么核心竞争力一提出就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就目前我国企业发展形势来说,核心竞争力之所以引起重视,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市场环境的变化。首先,20多年经济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供求格局发生根本变化。按可比价格计算,2000年GDP是1980年的6倍以上,2005年GDP总量超过18.2万亿元,2006年前三季度GDP增长10.7%。市场由短缺经济变为过剩经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因此企业面临的是一个供过于求的市场。其次,国内竞争优势消失,需要企业实施核心竞争力战略。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影响下,随着政府保护壁垒一个个被打破,诸如地方保护、廉价资源、劳动力等过去中国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消失,中国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低下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面对国外企业的竞争压力,我国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面对严峻和复杂的竞争环境,我国企业不仅要关注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挑战,更要眼睛向内,发现和积累企业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有别于其它企业,为本企业所特有的超常竞争能力,即实施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

2.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1)我国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大批国内名牌企业,它们有条件、有能力采取核心竞争力战略。从战略竞争的层次来看,我国的企业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初级层次的竞争策略,比如数量、质量、价格、服务等,并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企业成长的内在动力机制和战略设计,在企业内部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都拥有了自己的特色和相当的水平,取得了颇具潜力的竞争优势。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适应未来高层次的战略竞争,如何培育、发展和提高企业在较大范围和深层次上的成长能力。核心竞争力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战略选择。(2)国有经济大发展。国有经济结构布局得到优化,国有资本继续向重点行业、大型重点企业积聚。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取得成效,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在石油、石化、电力、电信、航空、冶金、军工等行业组建了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企业集团。大中型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因此国有企业的竞争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国有和民营不再是各自发展,而是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竞争发展的态势。(3)民营经济大发展。民营经济走过了26年,经历了从小渐大、从弱到强、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26年来民营经济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生事物,得到了长足发展,现在,中小企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60%,从业人员占城镇从业人员的70%,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也超过了50%,并已经成为国家税收和对外投资的生力军。有人如此形容民营企业的“发家史”:“第一代老板是靠胆子,第二代老板是靠路子,第三代老板是靠票子,第四代老板则是靠脑子”。“靠脑子”,也就是民营企业必须提高素质,重视科技,重视人才。

3.企业面临的挑战。一是经济国际化的挑战。我国在2001年加入WTO,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随着5年的过渡期结束,企业面临进一步参与国际竞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遵循国际惯例和规则,在国际范围内进行资源的配置和资本的运作,挑战国际市场,这是企业必须面对的。二是新经济的挑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面临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化,从传统的经济方式向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转化。由于我国企业起步晚,科技含量底,如何应对这一转化,也向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随着经济竞争环境的改变和市场条件的日益完善,企业面临着产品、技术、品牌、文化、管理、市场、人才等各方面的竞争,如何在市场中立足并获得发展,取得竞争优势,成为企业最关心的问题。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正因此而提出。

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出与特征

1.核心竞争力的提出。1990年,帕拉哈德和哈默在“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一文中,对美国GTE公司和日本NEC公司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1980年,GTE的销售额是99.8亿美元,净现金流17.3亿美元,而NEC仅38亿美元的销售额;可是到了1988年,NEC的销售额达到了218.9亿美元,远远高于164.6亿美元的GTE公司。文章通过分析研究,发现:NEC之所以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其奥秘在于NEC远见卓识地培养了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帕拉哈德和哈默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达到“一组先进的技术的和谐组合”,而“先进技术”不仅仅是企业所掌握的科学技术本身,而且还包括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企业文化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是上述三者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的能力结构,主要表现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反应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连带服务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企业就像一棵大树,树干和主要分枝是核心产品;小的树枝是经营单位;树叶、花朵、果实是最终产品;提供抚育、营养和稳定性的根系则是核心竞争力。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核心竞争力作为获取企业优势的“引擎”,必然有它自身的特点:(1)价值性。核心能力应当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能够使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更优秀。核心竞争力能实现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企业核心竞争力能为用户提供超过其他企业的更多的使用价值,能够更好地、更全面地满足用户需要,同时能使企业比竞争对手有更高的劳动效率和更低的产品成本,从而取得更高而且长期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2)异质性(难以模仿性或不可仿制性)。一个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企业独一无二的,即其它企业所不具有的(至少暂时不具备),而且是不可模仿的和难以替代的,这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核心竞争力的异质性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和效率差异性。(3)延展性或叠加性。核心竞争力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spill—over),企业能够从核心竞争力延伸出一系列新产品和新的服务。也就是说,它必须为各种产品或服务提供支持,一旦企业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能使相关的技术领域和新的创新大获收益。因为在生产实践中企业可将核心竞争力组合到不同的创新中构建新的创造和发展的基础,继而在某一领域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不断地推出创新成果。(4)相互关联性。核心竞争力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而非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核心竞争力是许多不同单位或个人相互作用产生的,它的载体是整个企业,而不是企业的某个部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必然是企业整体优化的结果。(5)核心竞争力是不断演化的。如果外部环境发生剧变或管理不善,企业在某阶段的核心竞争力到后阶段会贬值成一般能力或流失。核心竞争力也有从产生、成长、壮大直到衰亡的生命周期。经过一段时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最终产品、核心产品、核心技术会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科学技术发展而逐渐失去竞争优势,甚至被淘汰。因此,企业必须不停地根据产业发展方向、管理发展的趋势以及企业自身资源的储存状况,适时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核心竞争力需要及时保护和创新。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

(一)理解核心竞争力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核心产品是核心竞争力。对于核心竞争力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异,最为明显的就是相当多的企业总是把企业的核心产品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混为一谈。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有一个系统的理解,不能以企业在某一方面暂时的优势作为核心竞争力,更不能以某一个优势的产品作为核心竞争力。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培养自己的核心技术,也可以在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发展核心的产品,进而形成自己的核心业务。但是,都不足以形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误区二:技术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必须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它是一个企业能够基业长青的关键因素。技术、人才及管理只能是企业在某段时期内的相对竞争优势而已,真正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素才有可能作为核心竞争力。例如IBM,在它的100多年的发展史上,不乏导致企业灭亡的生存危机,而每一次它都能“侥幸”生存下来,以至发展成为当今的世界500强。如果一定要说技术是它的核心竞争力,那也要加上“不断使顾客满意”的技术才可能成为它的核心竞争力,在技术的后面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指导着。正如一个民族如何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长存,只有“民族精神”才可能使其永存不朽。

误区三:核心竞争力等同于企业一般能力。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以存续和发展所应具备的一般性功能,是企业的相对优势,企业的资源、知识和技术等只要具有一定优势都可以形成竞争力,如营销竞争能力、品牌竞争能力、研发竞争能力、经营管理的竞争能力等。对企业而言,竞争力只存在程度的差别,而不存在有无的问题。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处于企业核心地位,具有独特优势和领先优势,使竞争对手在一个较长时期难以超越的竞争力。

(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引入战略管理。将企业放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进行分析对比,找出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扬长避短。全面盘点企业要素,对产品、品牌、技术、服务、品质、成本、企业文化、人才资源等逐一进行分析,做出专业化的分析和精确求实的分析报告。以战略的眼光看待企业的发展,制定长远规划和战略目标。核心竞争力是支撑企业长久竞争优势的基础性能力,因而也是战略性能力,它必须与企业长期战略相一致。因此企业要在培育核心竞争力时,进行战略定位和规划,这是制胜的前提。

2.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是成长在良好的企业制度土壤之中的,企业搞不活和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特别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组织和管理不对称等,使得企业无力或无暇顾及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加强技术创新,必须增加研发资金的投入,切实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这一点上,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存在很大的差距,如IBM公司1996年用于网络软件开发的投资高达42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当年所有企业的科研开发经费总和,而这仅是其科研开发经费的1/4;又如德国西门子公司1996年的研发投入为81亿马克,占其当年销售额的8.1%。

3.全面塑造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之所以优秀,是因为独特的企业文化把它们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唇齿相依,不可分割,没有文化的竞争力不是核心竞争力,不和企业文化相联系的竞争力不具备创新性和成长性,是没有前途的。例如浙江的民营企业之所以有很大的发展,因为浙江企业主都有两板精神:“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有越过“千山万水”、经过“千难万险”、想过“千方百计”、吃过“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的“五千精神”。再如2004年6月在香港上市的蒙牛乳业,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其特有的蒙牛文化。其精髓是98%法则:品牌的98%是文化;经营的98%是人性;资源的98%是整合;矛盾的98%是误会。蒙牛成长的三大法宝是:用文化凝聚人心;用制度驾驭人性;用品牌成就人生。

4.加强培训,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没有素质过硬、敬业奉献的员工队伍和企业团队,是没有竞争力的。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谁掌握了优秀的人才资源,谁就拥有了竞争力和实力。

(三)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1.采取长短结合、软硬结合的基本策略培育核心竞争能力。企业应将培养和巩固核心竞争能力贯穿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之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在硬技术创新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先从软技术创新着手(如核心营销能力、组织能力等),同时积极创造条件,积累技术资源,开发本专业领域的核心技术。软硬结合、长短结合,逐步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