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器材的科学管护核心

时间:2022-10-13 11:31:21

中小学体育器材的科学管护核心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持续推广下,体育学科逐步摆脱了被边缘化的地位,学生能够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多,学校所拥有的体育器材也愈发丰富。为保障体育教学计划能得以顺利推进,为体育赛事的组织与开展打下坚实基础,需要执行更为精细化的体育器材管护。细化管理制度不仅能促使相关管理工作更好更快地落实,还能降低体育器材使用破损率,使得学生使用体育器材的频率及效率得以有效增长,并保障学生的安全。本文将就中小学体育器材的科学管护路径展开初步探索,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器材;科学养护;管理策略

对于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而言,体育器材是最为根本的教学基础,是教学活动能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在教育改革进程的持续推进下,中小学体育课程项目逐步增多,所配备的体育器材也愈发多样化。这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也同时增长了体育器材管理的难度。现阶段,大多学校在体育器材管理方面的落实度大有不足,忽视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由此,需要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采取适宜的解决措施,并进一步完善器材养护策略,从而有效提升体育器材使用率,延长其使用寿命。

1、中小学体育器材管护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管理模式落后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所具备的体育场馆场地相对有限,大多学生都将体育器材堆放在统一的存放室内。虽表面看似摆放整齐有序,但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制定管理机制时的科学性、完善性得不到保障,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工作的被动性强,不具备科学运行与执行机制,管理效率低下等等。上述种种都诱发了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使得体育器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学校器材室的开放及使用一般均在体育课前,且多是在必要的情况下,由教师组织学生领取体育器材的。这就使得学生的体育锻炼存在明显被动性,平时需使用及借还器材时无法得到满足,管理人员难以及时到位。且借还器材的过程中,大多学校都仍在秉持传统手工记录模式,管理人员的态度较为随意,仅偶尔进行粗略记录,一些时候甚至不会进行记录。在器材借用时,其责任尚不明确,对器械名称、借用数量、时间及借用人的登记不详,若借到存在损坏问题的器材需进行更换时却往往被告知无可替换的同等器材。与此同时,体育器材管理人员仅对借还信息进行简单统计,未检查借还质量,即使器材归还时存在损坏问题也难以及时察觉。

1.2、未做好体育器材维修及养护

对于体育器材管护工作来说,定期检查、维修及养护是极为必要的,这是保障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时安全性的根本所在。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来说,体育器材、场馆以及设备都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是体育教学及运动训练活动能得以顺利开展的后勤保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随着使用率的持续增加,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器材损耗。因此,必须依据器材功能及材料特性展开分类管理,制定出具备高度可行性的保管、借用及返还制度。然而,大多中小学的体育器材损坏问题十分严重,甚至存在零保养、零维修的问题。这就使得能够正常使用的器材数量越来越少,器材损坏率急剧增长。学生常在课堂上使用已存在损坏问题的器材,如,乒乓球拍木板裸露,外皮被揭掉、羽毛球球拍及球的质量堪忧、篮球足球未及时打气等等。因而使得学生日常上课时存在严重的抵触情绪。针对基础的体育锻炼设施,未标明安全使用方法,对损坏器材未进行及时标记与维护,因而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1.3、体育设施管理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现阶段,各中小学一般都具备专门的器材管理室与管理人员,少部分由体育教师负责。实际管理服务中,或因个人及管理原因存在较突出的问题。日常管理过程中,存在器材摆放不合理的问题。一些管理人员未对器材进行分门分类放置,学生拿放时的监管做的不到位,因而存在学生堆放混乱、随意哄抢的现象。由于器材摆放毫无次序,下次取用时的效率过于低下,甚至会产生踩踏器材的问题。对于损坏器材并未张贴标识,未及时展开修缮与更换,仍有学生继续使用,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对于部分使用时需要保护垫,与身体直接接触会造成身体损伤的器材,所配置的保护垫却并不充足。由于平时未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对校内操场、体育场馆配备的体育锻炼设施了解不足,盲目进行使用。不仅无法得到有效的锻炼效果,还会造成一定损害。

1.4、使用不当

科学合理地进行器材使用,能够使得体育器材的使用寿命更长。同样的,若使用不当必将造成使用寿命缩减,给器材造成不可逆的损坏。一般来说,学校的体育器材是多个班级共用的,使用频率高、使用人数不固定,且中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较为薄弱,在教师无法全面监督的状况下存在不爱护体育器材的问题。如,时常摔打球拍、坐在篮球足球上休息、将器材当做玩具、随意磕碰器材、用体育器材来宣泄负面情绪等。有部分学生为彰显出自身的强大,大力使用球类,使得器材的损坏率不断增长。加之球类运动项目过于繁多,数量统计尚不及时,在课后送还时存在器材丢失状况。由于学生多借少还,器材损耗现象逐日增加。

1.5、体育器材购置不全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我国体育竞技水平不断提升,器材更新状况良好,市面上出现了更多专业性、针对性更强的产品。若将其运用于中小学体育教学及体育比赛项目中,将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成果,在提升竞技、教学以及训练效果的同时,保障学生的使用安全性。且由于其功能更加多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锻炼兴趣。但事实上,大多中小学的体育器材更新频率极为低下,大多仍在使用陈旧的体育器材。

1.6、器材闲置率过高

开展体育器材管护的目的在于延长体育器材使用寿命,激发学生使用体育器材的兴趣,是为体育教学活动而服务的。但近些年,因体育器材使用不当而诱发的安全事故频发,出于对中小学生安全的考虑,学校越来越注重无风险教学。为保障体育锻炼安全性,有部分体育器材长期被闲置,其作用未得到明显发挥,学生能够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也较为有限。由于使用年限过久,大量器材已近乎不具备使用条件,而新器材又无法及时投入使用,被闲置在器材存放室。这就使得学校闲置器材数量再次增长,甚至存在放坏率大于使用率的现象。

2、优化体育器材管护的关键要点

2.1、常清理

体育器材的使用寿命一般较长,但因采购时间、更新频率的差异,其健康状态并不趋同。需经常性地进行器材整理,针对老化、生锈器材需及时更换,清除不必要物品,保障使用安全性。需遵循使用需求进行科学的摆放与养护,防止器材管理室过于混乱。借助常整理来客观了解学生体育器材的实际使用状况,保障借入、借出规范记录,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器材消耗,避免资金浪费。

2.2、常整顿

这是指将留存于器材管理室内的体育器材,依照规定位置摆放整齐,并加以标注,进而使得管理室内所有器材一目了然,减少寻找器材时的时间耗费。需依据学校教学需求合理采购器材,不得铺张浪费。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应采取不同防护措施,谨防产生教学事故。需定期展开器材维修,若无法及时维修,应在器材上张贴告示与提醒。同时应保障器材整齐摆放,将使用频率较高的器材放置于最显眼的位置,避免借还器材时产生差错与混乱。

2.3、常清扫

应确保体育器材管理室的干净整洁,将体育器材上沾染的沙尘与泥土及时清理掉,避免器材发霉生锈。若器材脏乱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将受到影响,课堂教学变得愈发枯燥。清扫体育器材室时不得仅局限于器材本身,房间内角落里的污渍需要清除干净,表格摆放整齐,防止桌面出现粉尘与水渍。需长期性地保障器材室的干净整洁,而非仅在被检查时维持一小段时间,定期进行器材保养,叮嘱使用体育器材的师生尽可能地保障体育器材的干净整洁。

2.4、常自律

所谓自律是指器材保管者及使用者需养成良好使用习惯,秉持良好的工作积极性与自主性,形成优良工作精神,悉心管护学校体育器材。应强化责任分配制度,确保责权分明,防止因管理混乱而造成不必要的教学资源浪费。应在清洁、采购体育器材前,由器材管理人员主动向学生反馈体育器材详细情况,针对破损老旧问题需及时上报,防止耽误教学进度。应自觉爱惜体育器材,延长使用寿命,使其作用得以最大化发挥。

3、完善中小学体育器材管护的策略探讨

3.1、建立健全管理规章体系

作为学校教育管理体系中的子系统,体育器材管护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应把握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使得体育器材管理体系与学校教育管理体系相契合,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良好基础。应能够正视体育器材管理的重要性,给予高度关注,并依据学校现阶段所开设的体育课程与体育锻炼项目,结合运动会等活动上的体育项目特点及需求,制定出与学校体育教育活动相契合的设施管理制度,执行科学合理的运作模式,形成完备的体育设施管理规定。如,制定《器材保管员守则》、《器材损坏赔偿制度》、《器材借用、外借制度》等,规定借用器材时必须由教师填写“器材使用单”,在其中详细标注借用与归还时期、器材种类及数量等。应固定由每班体育委员带领同学进行器材借用与归还,如需在课外活动及业余训练中使用器材,需出示由班主任、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开具的借条。通过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保障体育器材购置有责、入库有据,确保出库有凭、摆放有序,有效纠正以往摆放混乱、设施损坏,以及借还不规范的做法。应针对体育器材的清点、维修及养护做出明确制度规定,落实好对现有体育器材的使用管理及提档升级,持续盘活现有存量资源,提升体育器材使用效率。

3.2、培养专业器材管理人员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国家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引导中小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由此,可以基于自身情况,以适宜的方式来进行人才培养,使得体育教师、体育器材管理员的管理知识与技能得到有效提升。如,可基于现有资源组织讲座培训,普及器材养护与管理知识,推动体育器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以此来为管理人员提供完备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同时,还可适当地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器材管护中,有效缓解“器材丰富、管理不足”的问题,使学生由器材使用者转换为器材管理者,在缓解教师管理压力的同时促进器材科学使用方式的传播,使学生爱惜体育器材,从而有效降低器材损耗率。

3.3、建立督查督导机制

应在保障专人专职管理体育器材的基础上,遵循统一账目要求执行分类登记入册,对器材种类、数量的增减及时反映到账目上,保障室内体育器材的分类科学摆放。为保障相关管理制度的落实度,需要推行严格的督查督导制度,以赔偿责任制为根本突破口,强化对教师、各班级以及器材借用者的约束。针对恶意损坏器材的人员,需予以严肃批评教育,并遵循相关赔偿程序进行赔偿。出现器材损坏及遗失问题后,应由体育教师或器材管理员进行核实,填写《损坏、遗失器材赔偿单》,在主要负责人签字并由后勤主任批准后,再执行赔偿,以此来警示学生爱惜体育器材。而若是因器材本身质量问题,或是正常使用消耗所造成的损坏,需免于赔偿,如,羽毛球、足球等。应进行体育器材登记表、损耗表的编制,遵循相关管理规定执行分类登记入账,规范明细账与总账,并定期展开清查盘点,保障账账相符以及账物相符。应力求每日对当天器材进行点数归类,每周进行一次经常使用器材的清点与整理,每月进行一次大的整理。同时还可加强信息化器材管理,使用校园网达成信息共享,使体育教师对体育器材管理状况一目了然。建立督查机制能督促体育器材管理者定期进行器材检查,使其树立起更高责任感,并强化其业务能力与管理水平,使得体育器材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此外教师还可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督导作用,借助有效的教育宣传使学生树立起爱护体育设施的意识,并自觉归还体育器材,保障器材管理的规范化与健全化。

3.4、注重体育器材的维修与防护

体育器材使用过程中的损耗是无法避免的,为减少不必要的器材损耗,提升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需要注重维修及防护工作,执行分类管理、多元防护机制。应强调器材管理的“勤”,执行日常化、经常化的管护。一是防潮防锈。针对海绵垫、排球网、跳绳以及足球门网等纤维质类的器材,需谨防受潮,在阴天及雨季勤翻勤晒,将其放置到通风性好的位置。针对铁饼、钢尺、铅球及起跑器等易生锈的器材,需要注重擦拭干净,发现生锈后应及时涂刷防锈油漆。若器材长期未使用,需适当进行涂油养护,强化防潮防锈管理;二是防鼠防盗。应定期检查器材室的门窗、顶棚及围墙是否存在缝隙,谨防老鼠入室。针对贵重器材,需上锁保管,加固门窗,不得让他人随意进出器材保管室;三是防火防震。需于器材室内配置专用灭火器,严格规定不得于室内吸烟。针对电子握力计、秒表、肺活量计等具备复杂结构及较高精密度的器材,需要轻拿轻放,放置于稳固的存放架上;四是防挤防压。针对篮球、排球以及拉力带等皮胶质类的器材,其抗压性能差,需谨防被尖锐器物划伤,并保障储存时有相对较大的间隔,保障通风性,防止因过度挤压而造成变形及受损;五是勤查勤修。如,海绵垫布开线、球类器材开胶、羽毛球拍断线等问题,若仅为轻微破损,需及时进行缝补与粘合,破损严重的则需由专业人员维修,或进行更换。对于杠铃两端紧固螺帽,需经常拧紧,一旦丢失要及时补上。师生需经常检查室内外体育器材,发生安全隐患需及时上报。

3.5、制定科学的器材购置计划

应建立周期性的器材管理计划,并将体育器材添置纳入到学校的教学仪器供应计划中。应在进行学校体育发展战略、教学目标、教学大纲以及体育锻炼标准时,把握好全局事项,制定出规范的器材分配思路与框架,确保体育器材能够于各年级间进行合理分配与利用,即执行分批管理、错开使用,保障相互衔接,切实提升教学效率,达成物尽其用的目的。在学期末时,可以以书面报告形式整理此学期的器材使用率与耗损情况,并以此为参考制定下学期体育器材添置计划的依据。可结合学校教学所需,适当引入更多专业器材,并细致深入地考察生产厂家的生产资质,保障体育器材质量达标。应以实用性、便利性为器材购置的根本原则,满足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以及校内比赛所需。

3.6、丰富教育宣传活动形式

对于中小学体育器材管理工作来说,管理者与使用者是两个关键的主体,学生亦在体育器材管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此,应借助科学合理的教育宣传,使学生形成自发遵循体育器材管理规则的意识。教师需在课上引导学生爱护体育器材,并执行规范、有条理的体育器材收发制度,强化学生教育力度,激发其责任意识,使学生形成自觉爱护公共财产的意识。宣传教育活动需具备良好的先行性、疏导性、表率性与灵活性,可举办体育器材宣传周,组织专题教育活动,展示体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为学生深入挖掘展示体育器材的功能性,讲解不同器材的具体训练内容。可借助宣传海报、体育竞赛、手绘画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宣传正确的器材使用方式,使学生形成维护、爱护体育器材的自觉性及积极性,让体育器材管护活动变得更具教育意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下,中小学阶段的体育器材种类愈发多样化,体育器材养护工作的难度明显上升。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为进一步迎合国家教育理念改革,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所需,应当建立起科学、健全的管理策略,以此来为体育教学赋能,为学生提供参与体育锻炼的根本物质基础。从而使得学生深刻感受到参与体育锻炼的乐趣,推动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就中小学体育器材的科学管护进行了初步探析,期望能为广大体育教育管理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怀栋.浅谈中学体育器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江丛刊,2020(07).

[2]沈颖淼.中小学体育器材日常使用管理初探[J].科普童话,2019(12).

[3]宫丞飞.五常法在学校体育器材管理中的运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05).

[4]王新浩.浅析计算机技术与学校体育器材管理的联系应用[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07).

[5]王怀栋.中学体育器材室学生自主管理的设想与尝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

[6]王广新.学校体育器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03).

[7]于婷婷.精细化布置,提升体育器材使用价值[J].小学生(下旬刊),2020(01).

作者:殷杰 单位:淄博市周村区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