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守则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5:47:03

中小学生守则

中小学生守则范文篇1

"根据''''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

的、身体健康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教育部关于来看,评定学生的操行成绩仅仅依据现行中中学学生操学生守则,是不够的.同时从学生在整风运行成绩评定动中和对待参加体力劳动问题上所暴露出来问题的通知的思想情况来看,仅仅依据现行中学生守则(1958.1.15)来评定,也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操行

成绩.因此,我们认为今后评定学生的操行

成绩,除依据现行中学生守则外,学生社会

主义觉悟的程度和他们对体力劳动的认识、

在体力劳动中的具体表现,也应该作为评定

学生操行成绩的重要依据."小学德育纲要"品德评定根据本《纲要》及《小学生守(1988.7)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不同年

级的实际出发,制定适当标准."

"学生品德评定的内容与标准以《大纲》中学德育大纲规定的教育目标、要求、内容和《中学生守(1988.8)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

由以上可以看出,关于品德评定的内容,最初是依据“模糊”的“生活指导标准”,后来是依据成文的“学生守则”。无论是“生活指导标准”,还是“学生守则”,都与当时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因此它们不足以构成品德评定的全部依据。到1958年,我国从教育方针的要求和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暴露出来的思想情况来看品德评定问题,才开始拓宽品德评定的内容。自1988年颁布《小学德育纲要》(试行草案)和《中学德育大纲》(试行草案),确定了中小学德育目标以后,中小学生的品德评定才开始以德育目标为依据。各时期也都确定了德育内容,惟这些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显然,德育内容也是品德评定的依据。至于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它们本身就是德育内容的一部分。

这里,有三个问题值得注意:

1.以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品德评定的依据,目的在于用守则实行后的具体效果和遵守守则的模范事例来教育学生,而不是单纯地以制度来限制学生。正如1955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小学生守则”的指示正确指出的那样:“把‘小学生守则’当作‘管制’学生的工具,拿它来威胁学生,限制学生的活动,使他们处处感到拘束,或者强迫学生盲目地照做,把天真活泼、生气蓬勃的儿童训练成为呆呆板板的小老人,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必须防止和反对。”

2.品德评定的内容不是一经确定便可一劳永逸地固守不变的。这是因为,我国学校的德育目标和内容都是随着时代的需要而变化的。

3.要正确处理品德评定内容的全面性和针对性之间的矛盾。这就是说,既要使品德评定内容从总体上体现德育目标的全面要求,又要体现出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应当有所侧重的评定内容。

(二)评定标准

所谓品德评定标准,就是在确定评定等级(如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之后,衡量学生品德在各评定指标(或总体目标)上归属于哪一个等级的准则、尺度,因此又叫做品德评定的等级标准。其中的评定等级,我们可以给它们赋值,例如规定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分别相当于4、3、2、1分。

下面试分析一下建国以来各时期中小学生品德评定在评定标准问题上的做法:

第十二五条:"小学儿童分析:没有讲小学暂行规程操行成绩的考查,由班主任"记分"的标(1952.3.18)会同科任教师根据生活指准是什么,所

导标准就儿童平时行为经记分数只是

常记分,……"直觉的判断

而已.

第二十二条:"操行成绩,分析:这里,

由班主任及本班教师就学生"等级"的标中学暂行规程的平时行为作经常考查,并准也没有作(1952.3.18)于每学期结束时拟定评语及出规定,所谓

等级(分甲、乙、丙、丁四的"等级"也

等,以丙等为及格),……"只是直觉的判

断而已.

条件具备的学校,可采用

五级记分方法.评定标准规

定如下:教育部关于1.学生在校内外的行为分析:评定标准实施中学生达到守则的要求的,评给"是学生遵守学守则的指示五分".生守则的程度(1955.5.13)2.有明显违反守则行为的.

,评给"四分".

3.严重违反守则的,经校

务会议慎重讨论决定,并经

校长批准,评给"三分".

……

"品德评定应……从不同小学德育纲要年级的实际出发,制定适当(1988.7)标准."

中学生的操行等级可分别

评为优秀、良好、及格、不中学德育大纲及格四个等级.分析:对各等(1988.8)优秀:对评定内容规定的级的评定标准

诸方面都做得好,或者某些有明确的规定

方面有突出好的表现..

良好:对评定内容规定的

诸方面基本能做到.……

由此可见,最初对学生品德的评定,只是凭直觉给学生一个分数或等级,没有严格的评定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品德评定难免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用分数或等级来表示的评定结果,本来具有很强的可比性,但是这样一来分数和等级所能表达的含义就很有限了。因此,要使评定科学而有效,就必须制定具体可行的评定标准。

为此,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要正确处理评定标准的共性与学生个性的矛盾。“标准”是适用于所有学生的,但每个学生的品德表现千差万别,各有其个性特点。同一条标准,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不同起点的学生,在表现程度上,在反映状态上,在发展速度上,都是不相同的。如果离开了每个学生品德表现的差异性,事实上就不可能有客观的评定。(注:张耀灿主编:《中学德育理论与实践》,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64页。)

2.评定标准要符合可行性原则和可测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评定标准要符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所定标准不是少年儿童高不可攀的。可测性原则是指标准具体、可操作。

是不是任何一个德育目标都能够制定出合理的评定标准呢?以“爱祖国”这一评定指标为例,我们该用一些什么标准来衡量学生对祖国爱的程度呢?这些标准不容易确定,因为这样的指标涉及到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而情感和态度是内在的、不易察觉的,因而是难于评定的。可见,品德评定标准的确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问题还有另一面:评定标准的确定是否就意味着评定的顺利进行呢?我们谁也不能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大环境中,智育是“硬指标”,德育是“软指标”,很多学校的德育仅仅局限于让学生遵守学校和课堂纪律,学生的品德评定千篇一律,流于形式,甚至随成绩好坏而上下浮动。

因此,科学的品德评定标准的制定和切实地实施,也许还将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正因为如此,也就更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方面为此而努力。

三、中小学生品德评定的形式和方法

先来看一看建国以来各时期中小学生品德评定分别采用了哪些形式:

第十二五条:"小学儿童这里包含的小学暂行规程操行成绩的考查,由班主任评定形式有:(1952.3.18)会同科任教师……就儿童A.行为规范

平时行为经常记分,约每两得分评定

个半月总结一次,形式;

每年共总结四次,B.评语评定

结合为学年总成绩,并用形式;

具体评语指出儿童的优点C.等级评定

和缺点.总成绩的评定,采形式

用五级制记分法,以三分为及(五级制

格."等级).

第二十二条:"……于每

学期结束时拟定评语及等级中学暂行规程……"这里包含的(1952.3.18)第二十四条:"学生学业评定形式有:

成绩优良,操行列入甲等或B、C、及D表

有特殊模范行为者,应由"扬或批评与奖

学校分别给予荣誉的或物质励或处分.

的奖励."

第二十五条:"学生违反

学校纪律时,……必要时得

给以批评和警告."

"为了鼓励学生遵守守则

和纠正错误,……可以根据

各地具体情况和下述原则,

制定奖励和处分暂行办法

……"教育部关于1.……奖励和处分的目的实施小学是为了教育身受的学生和全这里包含的评守则的指示体学生,而不是单纯表扬和定形式是D.(1955.2.10)消极制裁.

2.奖励和处分必须用负责

的态度慎重处理.尤其是处

分,应该仔细研究具体情况

,如学生所犯过失是偶然的

还是一贯的,是有意的

还是无意的,事前对他进行

过教育还是没有进行过教育

等,不能简单处理.

3.最高的奖励暂定为发给

奖状.……

4.最重要的处分是开除.

……"

"对于违反守则的学生,

……必要时可给以批评、

警告、甚至开除学籍的处分

."教育部关于"条件具备的学校,可采实施中学生用五级记分法."包含的评定守则的指示"……还必须根据学生形式有:B、(1955.5.13)平时行为,拟定评语,指出C、D.

他们的主要优点和缺点及

今后努力方向,以便进一步

对学生进行教育."

第十七条:"学生做了好

事,应该肯定和表扬,鼓励全日制小学他们不断上进."包含的评定形暂行工作条第二十一条:"学生的操式有:B、D.例(1963.3)行每学期评定一次,只写评

语,不评等级."

第二十一条:"对品学兼

优的学生应该给以适当的

奖励.对犯了过错的学生,

……必要地可以进行适当

的批评,……对极少数确实

犯有严重错误,或者犯有较包含的评定形全日制中学大错误而又屡教不改的学生式有:B、D.暂行工作条,可以给以必要的处分,作为例(1963.3)教育的辅助手段."

第二十四条:"评定学生

的操行,一学期或者一年进

行一次,只写评语,不评等级

."

"由班主任写出评语,记入包含的评定小学德育纲要学生成绩册,通知本人和家形式:B.(1988.7)长,……"

"中学生的操行等级可

分别评为优秀、良好、及中学德育大纲格、不及格四个等级."(1988.8)"每一学期末,班主任对包含的评定形

学生个人小结、小组评议式:B、D.

签署意见,学年末写出评语

."

可以看出,中小学生品德评定的形式主要有四种:行为规范得分评定、评语评定、等级评定和表扬或批评与奖励或惩罚。在这些评定形式中,评语评定在各时期都被广泛地应用,是最基本的品德评定形式。评语评定形式又通常与等级评定形式和行为规范得分评定形式结合起来使用。

这四种评定形式各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各有其长处和局限性:

1.行为规范得分评定。这种形式以前只是在1952年颁发的《小学暂行规程》(草案)中规定实施,其具体方法见上表。近十几年以来,这种形式得到了发展。按具体实施方法的不同,又分为行为规范的简单记分形式和加减记分形式两个亚种。其中的简单记分形式与以前的做法没有大的区别。行为规范加减记分形式的方法是先给学生确定一个基础分,并确定学生品德行为中加分项目的分值和减分项目的分值,班主任对学生平时行为表现作出记录,学期结束时评定总分。

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这种评定形式发展成为声势浩大的品德测评量化“运动”,其基本方法是:先确定品德测评目标体系,并定出其各项目的权重,再确定具体测评指标,各测评指标分等级进行评定,并对各等级赋值(即加权值),最后利用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式计算品德行为的总得分。这种品德测评量化的实施方案,全国各地各不相同种类繁多。

运用行为规范得分评定形式对学生进行品德评定,有事实依据,比较客观,学生信服,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大,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但是这种评定形式注重外显行为的考查而忽视动机,不利于学生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对学生限制过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加减分值的确定缺乏科学依据。特别是品德测评量化方案,实施起来十分繁琐,大大地加大了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量。因此,这种评定形式不是一种科学、可行的形式。

2.等级评定。从以往品德评定的实施来看,这种评定形式大体上分为两类:

(1)采用“五分”等级。1952年颁布的《小学暂行规程》(草案)和1955年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学生守则”的指示规定的就是这种等级评定。两者的区别仅在于:前者是把平时行为规范总得分折成“五分”等级,后者是在对学生平时行为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参照一个具体的标准进行“五分”等级的评定。两者的共同之处,就是它们实质上都是把学生的品德分成五个等级。

(2)采用四个等级。1952年颁布的《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和1988年开始试行的《中学德育大纲》规定的就是这种等级评定。两者的区别仅在于:前者只是要求教师在学期结束时给学生的品德拟定一个等级(分甲、乙、丙、丁四等),后者则是参照一个具体的标准评定学生品德等级(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

近年来,各地在采用等级评定形式时,所定等级个数和称谓不尽一致,最常见的是优秀、良好、一般三等和优、良、中、差四等。

无论是分成三等、四等还是五等,无论是称作甲、乙、丙、丁,还是称作优、良、中、差,这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并无实质上的区别。

这种评定方式最大的优点是便于区分学生的品德等第,便于进行学生之间的对比。但是,这种方式的等级划分标准和要求较为粗略且难以把握;同一等级的不同学生的品德表现往往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别却被相同的等级掩盖了;不能使学生本人明白自己的优缺点和今后的努力方向,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很小。

3.评语评定。其方法是:在每一学期末,以班主任为主,对学生一学期来的品德表现以评语形式进行定性描述和评价。评语内容包括学生的优点、缺点和今后的努力方向三个方面。评语应以表扬、鼓励为主,对学生指出缺点时要有针对性,并符合学生实际,且要注意把握批评的分寸。

这种评定形式的优点是:首先是简便、易操作。其次是作为定性描述,评语具有个别抽象、整体清晰的特点。每一方面的评定是抽象的,但构成的学生整体形象可以是具体的。第三,它既可以单独对学生的品德进行评定,又可以和其它品德评定方式结合成一种复合的评定形式。和等级评定结合,就能使每一个等级都变得具体,和一些量化方法结合就能够起到综合评定的作用。第四,它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的优缺点和今后的努力方向,从而产生其它评定方式难以具有的作用。但是,评语评定形式又存在一些天生的弱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矛盾中:一是有限的文字和它要反映学生思想品德全貌功能的矛盾。二是它的教育功能和综合功能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具体地说就是它的主要阅读者是学生,但看评语的还有家长、其它教师乃至上一级学校或用人单位。适应学生的需要,评语有针对性、激励性,面对其他人,评语应该严谨、真实、全面。三是评语写成易、写好难的矛盾。(注:何康:《关于品德评语问题的探索》,《上海教育科研》,1994年第5期。)

4.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表扬、奖励是对学生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作出肯定的评价,用以巩固和发扬学生的优良品德。表扬可以有点头赞许、口头鼓励和书面表扬等几种具体的形式。奖励是对学生特别突出的品德行为的肯定方式,一般是在庄严隆重的气氛中,发给学生奖状、奖品或授予荣誉称号。批评、惩罚是对学生不良的思想品德行为作出否定的评价,用以克服和改正学生不良的品德行为。批评可以个别或当众进行,以个别进行为主:可以采用口头或书面方式,以口头方式为主。惩罚是对学生严重的不良行为的否定,一般可分为警告、记过等几种手段。对于未成年的中小学生,应以鼓励、教育为主,惩罚不宜过多过重。

在以上四种品德评定形式中,评语评定和奖惩评定是定性评定形式,行为规范得分评定和等级评定是以定量为主的评定形式。由于它们各有其优缺点,因而在实际的品德评定中,往往把它们结合起来使用。一般的观点认为定性评定形式较为模糊,而定量评定形式则较为精确。其实,问题“不在于哪个‘精确’与否,而根本的还在于哪个方法(式)更有利于提高品德教育的效果”(注:杨炯、周作云:《德育考核量化辨析》,《教育研究》,1988年第6期。)。

四、中小学生品德评定的具体操作

关于中小学生品德评定的具体操作,建国以来各时期的规定是(或简或详):

小学暂行规程由班主任会同科任教师对儿童平时行为经

(1952.3.18)常记分,约每两个半月总结一次,每年共总

结四次,结合为学年总成绩,并写出具体评

语.总成绩的评定,采用五级制记分法,以

三分为及格.

中学暂行规程由班主任及本班教师于每学期结束时给

(1952.3.18)学生拟定评语等级,由教导主任审查决定之

.

教育部关于实由班主任和本班教师在学期末共同评定施中学生守则的学生的操行成绩.条件具备的学校,可采用指示五级记分法.此外,还必须拟定评语.

(1955.5.13)

全日制小学学生的操行每学期评定一次,只写评语,暂行工作条例不评等级.班主任在征求有关教师意见之后

(1963.3)写出评语,并把内容告诉学生和家长,校长

和教导主任对操行评定工作进行必要的检

查和帮助.

全日制中学学生的操行每学期或者每学年评定一次,暂行工作条例只写评语,不评等级.班主任在写评语时要

(1963.3)征求有关教师的意见,但是不要组织学生进

行评议.应把评语通知家长和学生.

小学德育纲要经过学生个人、集体和教师(包括班主任

(1988.7)和科任教师)评定,最后由班主任写出评语,

记入学生成绩册,通知本人和家长.

中学德育大纲每一学期末,班主任对学生个人小结、小

(1988.8)组评议签署意见,学年末写出评语.

操行评语由班主任负责,在学生个人小

结和小组评议的基础上写出.操行等级由班

主任在征求学生和任课教师意见基础上评

定.学期末初评,学年末总评.

评定结果应通知家长,并记入学生学籍档

案.

这里,有两点值得特别指出:

(1)由班主任和有关教师共同进行学生品德评定(但以班主任为主),这是各时期的共同之处。

(2)除了1963年的《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明确指出过“不要组织学生进行评议”以外,其它各时期一般要求学生参与评议。

如果把各时期关于品德评定具体操作的实施规则综合起来考察,那么就可以发现品德评定过程大致分为下面几个阶段:

(1)自评(个人小结)。自评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学生进行自评前,班主任要向学生说明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评定。

(2)互评(小组评议)。

(3)班主任在征求科任教师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定,并写出评语。

(4)校长和教导主任对评定结果进行审查。

(5)评定结果要通知学生本人和其家长,并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中小学生守则范文篇2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学弟子规,做文明人”为主题,以“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为活动宗旨,以校园内显性礼仪(坐、立、行、走、言)为突破口,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二、活动目标:

1、提高全校学生的文明素养,使学生的语言更文明,行为更规范。

2、学生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严于律己、礼貌待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文明的小学生。

3、振奋全校学生的精神,使其以饱满的热情,崭新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

三、实施途径和方法:

1、召开动员会,观看礼仪教育宣传片。并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宣传。

2、进一步学习《弟子规》内容,以班级为单位,设立《弟子规课堂》,在早读、班会、品德课上通过讲故事、看录像等形式理解弟子规内容,明确礼仪规范。

3、各班出一期专题黑板报、召开一次主题班会(队会)、做一件讲文明讲礼貌的实事等,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4、全体学生学唱《感恩的心》、《让世界充满爱》等系列歌曲。

5、大力倡导学生开展“五小”活动,即在家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小主人”。通过宣传、教育、活动的方式,促进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6、把文明礼仪教育融入到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Xx实验小学学生礼仪常规》《Xx实验小学学生一日行规》之中。

7、学校将开展““文明礼仪从我做起””学生演讲比赛。时间暂定第4周的星期三和星期四下午;比赛分一年级组、二年级组、三四年级组、五六年级组;内容可以结合《弟子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Xx实验小学学生礼仪常规》、《Xx实验小学学生一日行规》等,在此基础上,联系本校实际进行拓展;名额分配:每班最多不超过3人。

8、做到文明礼仪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四、活动要求:

中小学生守则范文篇3

德育工作是学校首要工作,一年来,我校的德育工作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小学德育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通知》,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以基础道德教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为基础,以“工作要点,社会热点,学校特点”为核心,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以“校园文化”为背景,强化师德师风,雏鹰行动,加强常规养成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

一、抓队伍,强素质

⒈班主任是学校德育主力军,本年度大力抓班主任队员建设,实行学习经常化,活动经常化,检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查规范化、考核制度化,。本年度组织班主任会次,举行了全校性班主任基本功竞赛,检查班会课开展情况及班会记载,评出了校“十佳”班主任,班主任人人参与德育科研,申报了《名人画像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的作用》和《名人故事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的作用》两个县级德育课题等,从而不断提高队伍素质

⒉全面贯彻中央教育局党组作出的《中央教育部党组关于向大秘书市开县抢

险救灾中保护学生优秀教师群体学习的决定》,掀起师德师风建设高潮。开展“向开县优秀教师群体学习”活动,组织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举行了“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主题的青年教师演讲赛和征文活动,引起教师心灵震撼,自觉树立“师德高尚、组织纪律严密、特别能战斗”优秀品质。

二、抓常规、促养成。

我校学生因成长环境、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局限性,行为习惯较差,为此,结合学生实际,狠抓常规教育

⒈狠抓清洁、纪律、两操“三面”流动红旗的检查评比。坚持“日查、周评、期结”方法,促进三面流动红旗的“争、赶、比、超”热潮。

⒉各班有目的、有计划的强化新颁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上期开展了全校班班师生参加的《守则》、《规范》抢答赛,促使学生言行逐步规范化、文明化。

⒊充分发挥课间学生“文明监督岗”作用,加强课间清洁保持和常规纪律的检查督促,巡视记载,以及不良行为的批评教育,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⒋大队部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诸如“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你觉得身边有那些不良行为?”及学生对《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认识掌握情况,针对学生反映情况及时梳理、交流。对个别不良“苗头”防患于未然。

⒌加大力度检查各班班会活动课开展情况和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情况,并作为班务工作考核之依据。

三、抓活动,增实效

本年度德育坚持以“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核心,让师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⒈德育主题月活动。根据每月的德育主题。如:,九月的爱生尊师活动,十月的为国庆添彩活动、二月的学规范守则活动,三月的“学雷锋”活动和庆“三八”活动,四月的寻找烈士足迹活动等,事前作统一部署,然后各中队设计,通过主题班会、板报、绘画等形式,锻炼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情操、发展学生情趣。

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诚信教育活动。开展“弘扬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的青年教师和学生演讲赛、“崇善真善美,学做诚信人”的学生读书活动、“清明祭英烈”扫墓活动、高段“校歌金嗓子擂台赛”、低段“绿色儿歌”朗诵赛等,并组织学生听心理健康讲座,观爱国主义影视片,办弘扬民族精神的橱窗板报,读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经典格言、诗词,写读书心得及征文。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⒊风采展示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广场文艺节目演出活动、各中队放风筝活动,教师各级文艺演出活动,展示了师生风采,陶冶了师生情操,增强了师生凝聚力和战斗力。

⒋大课间操改革活动。本期组织体艺组教师完成大课间操改革,掀起全校师生的健身锻炼热潮,人人参与做大课间操。

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为社区爷爷奶奶送欢笑”敬老慰老活动,与手拉手学校及共建部队联谊活动,增进了彼此的友谊,促进了双方发展。

⒍评比表彰活动。组织了“六一”系列表彰评比活动,如“十佳辅导员”、“十佳队员”、“十佳中队”、”十佳监督卫士“、“优秀少先队员”、“文明好儿童“等,并让事迹成专门橱窗,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人人争优。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四、取得的成绩

一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德育工作取得如下成绩:学校大队部被评为县“红旗”大队,六()中队被评为县“红旗”中队,××年月学校创编音乐剧《森》获县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舞蹈创作比赛第一名,在代表大秘书县参加“中国大秘书”第三届学生艺术节(戏曲小品类)比赛获得二等奖,学校自己创作的《》获县一等奖,学生女子篮球队代表县参加大秘书市小学生篮球运动会获得第三名,参加县中小学生“幼苗杯”篮球运动会上又勇夺冠军,六中队的同学在“六一”之际评为大秘书市“十佳”少先队员,她和四中队的均评为县“优秀少先队员”,参加县“弘扬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演讲赛获第一名,代表大秘书县参加大秘书市演讲获得二等奖好成绩。被评为“大秘书市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教师学生个人在参加上级各项德育竞赛中,获得部级奖人次,市级奖人次,县级奖余人次。

五、努力方向

⒈学生常规养成教育方面,出新招,克服反弹和厌倦情绪,常抓不懈。

中小学生守则范文篇4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学弟子规,做文明人”为主题,以“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为活动宗旨,以校园内显性礼仪(坐、立、行、走、言)为突破口,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二、活动目标:

1、提高全校学生的文明素养,使学生的语言更文明,行为更规范。

2、学生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严于律己、礼貌待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文明的小学生。

3、振奋全校学生的精神,使其以饱满的热情,崭新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

三、实施途径和方法:

1、召开动员会,观看礼仪教育宣传片。并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宣传。

2、进一步学习《弟子规》内容,以班级为单位,设立《弟子规课堂》,在早读、班会、品德课上通过讲故事、看录像等形式理解弟子规内容,明确礼仪规范。

3、各班出一期专题黑板报、召开一次主题班会(队会)、做一件讲文明讲礼貌的实事等,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4、全体学生学唱《感恩的心》、《让世界充满爱》等系列歌曲。

5、大力倡导学生开展“五小”活动,即在家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小主人”。通过宣传、教育、活动的方式,促进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6、把文明礼仪教育融入到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Xx实验小学学生礼仪常规》《Xx实验小学学生一日行规》之中。

7、学校将开展““文明礼仪从我做起””学生演讲比赛。时间暂定第4周的星期三和星期四下午;比赛分一年级组、二年级组、三四年级组、五六年级组;内容可以结合《弟子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Xx实验小学学生礼仪常规》、《Xx实验小学学生一日行规》等,在此基础上,联系本校实际进行拓展;名额分配:每班最多不超过3人。

8、做到文明礼仪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四、活动要求:

中小学生守则范文篇5

1.1中小学生道德建设铸文明城市创建之魂

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关系到每个公民的道德建设水平的高低,中小学生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是加强中小学生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为推进中小学道德素质提升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载体。另一方面,中小学生道德素质提升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明城市建设的关键所在,“市民素质是城市的灵魂”,因而中小学生道德建设为文明城市建设提供了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1.2助推中小学生爱党爱国教育提升

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96%的中小学生表示爱党爱国;95%的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各项建设事业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5%的小学生对各项事业不是很清楚或者关注度还不够;100%的学生表示热爱我们的祖国。在爱国主义行为方面,90%的学生在升国旗时能主动行礼,其中有80%觉得升国旗行礼时倍有荣誉感,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70%的学生能关注国家大事;95%的学生对平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认知度很高。在遵守法律法规和中小学生守则方面,85%的学生能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交通规则;80%的学生能遵守未成年人不进网吧的规定;82%的学生认为作弊是不诚信的行为,自己不会作弊。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方面,95%的学生比较喜欢中国传统文化;70%的学生在校园或街道遇到老师会主动打招呼;96%的学生认同“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应该大力提倡;80%学生自愿参与捐爱心工作90%学生自愿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的志愿者行动,做到爱卫生、讲文明。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行动,在中小学生中乃至全社会形成爱党爱国、崇德向善的时代风尚。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道德素质水平。

2“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背景下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机遇

2.1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生道德素质建设工作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热烈氛围中,政府主要、教育部门牵头,一方面,加强当前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问题,帮助中小学配齐教育教学硬件设备,创建思想道德建设广告墙,协助中小学校投入少年宫建设、完善道德建设教育团队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对教育大环境进行宏观调控,坚定教育为民、公平教育的办学思想,是中小学生提高道德素质的必要条件。

2.2推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由认知性走向实践性

自平凉市开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行动以来,全市中小学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并规范了日常文明行为。主要表现在:在学校设有道德模范等先进模范事迹的专题展览,比如设置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分别列为小学生志愿服务和中学生志愿服务;校园或公共场所大屏幕展示“讲文明树新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公益广告,规定在校园围墙等显著位置设置展示不少于1处公益广告,阳光服务中心、校园超市要有不少于1处的诚信公益广告。开展“创建文明城市,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为主题的宣传行动。用学生来影响家庭、影响社会,争做文明人,创建文明城;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小学生”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创建文明城,先做文明人,我们在行动”主题升国旗仪式、“拒绝校园欺凌,共创文明校园”等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规范文明行为,消除乘车陋习。建立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长效机制,形成校内教育管理、校外监督矫正的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教育模式,实行学校校级领导带班、行政人员现场值班制度。每天上下学期间,引导学生有序排队、文明乘车,遵守公共礼仪,养成良好交通习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公交车驾驶员师傅也由衷的感叹:“现在的学生素质越来越高了!”“创城有我,文明同行”已成为平凉市中小学生的一句耳熟能详的口号,让文明之花开遍全市更是无数学生乃至家庭不断努力的目标。

2.3让中小学生在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志愿者活动中健康成长

中小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股新生力量,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虽然年龄较小,但学习能力很强,可以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参与:“文明用语”“礼貌待人”“讲究卫生”“心中有榜样”等从事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和无偿服务活动,增强与人际沟通能力,在实践中接受锻炼,培养社会责任感,提升青少年道德文明素质,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文明素质,同时,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环境下营造一个人人具备社会文明公德意识的氛围也十分有利。

3当前中小学生思想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认知行为存在偏差,法纪意识不强

据调查问卷显示,目前平凉市的中小学生在认知行为上,部分学生未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表现为:4%的学生表示不热爱党和国家、不满意当前的生活,30%学生表示几乎不关心时事新闻,对国际国内大事一概不知;18%的学生对考试作弊这些不诚信行为表示赞同或肯定;20%的学生认为捐款是迫于无奈,其他人都捐自己不捐不行或老师让捐不敢不捐,助人为乐意识不强。60%以上学生法纪观念淡薄,法纪观念仍然比较淡薄,校园欺凌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不论是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他们的法治观念都比较淡薄,不懂得欺凌行为已触犯法律,被欺凌这也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周全,这对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中小学生道德全面提升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归根到底是学生不知道自己在无意间触碰了法律,甚至已构成犯罪。这都表明,部分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和助人为乐等价值观和道德教育、法纪教育方面还不到位,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浓厚的氛围下,可以进一步加强对这些学生的正面引导与积极教育。

3.2受传统观念束缚,大部分家长有轻道德重学

习的现象浓厚。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感染孩子,经过长时间熏陶,孩子自身的道德素养自然就跟家人如出一辙。如今,仍然有好多家长存在仅将学习作为狠抓目标,而对于孩子的心理、道德素质、孩子想什么的问题关注度不高,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国应试教育下存在的重知识、轻道德的弊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没有完全将我国现阶段核心素养的目标结合起来,导致孩子道德素质理念的缺失,影响其全面发展。

4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起到培根铸魂的作用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要在赋予校园文化灵魂的基础上诠释价值,让校园文化“活”起来,弘扬传承优秀校园文化,让优秀校园文化感染渗透到师生的生活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道德建设水平,使其在社会当下、乃至未来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氛围下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要更加突出价值引领、丰富思想内涵、创新载体方式,进一步拓宽新视野、培育新风尚,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

4.1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通过贯穿中华传统“仁、爱、礼、智、信”的教育,培育学生成为怀有崇高理想,德之大者,为国为民,培养爱国主义信念,要从学生抓起,们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响应时展对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要求,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帮助中小学生解决思想道德上的新问题。这样他们才会有理想、有追求,才能进步,才能成长与成才。

4.2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来创新道德实践教育形式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由道德概念通向道德信念的通道是以行为和习惯为起点的。”。结合日常丰富的实践活动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特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中小学生在在行为活动中修养德行,加强道德素质的提升。学校除了开展常规性的校园活动之外,可以开展些创新性,特色性的校园活动,比如清明节组织师生扫墓、3月5日学习雷锋活动,五四青年节学习青年志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中做出的巨大牺牲和伟大贡献,激发中小学生斗志,增强家国情怀,丰富其思想内涵,增强创建全国文明工作中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同时,找准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各个中小学可以积极与周边社区、团委等社会组织联合起来,拓宽活动的内容和范围,完善中小学生道德素质提升的形式。

4.3实现中小学生道德价值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方面,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在原有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上,经过社会大氛围精神文明素质提升,让中小学生接受到方方面面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这些内容不断融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实践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思想理念引导中小学生形成道德认同,指导行为实践,才能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渡与转化,使社会要求和学生的思想品德实际不断地相互适应。另一方面,鼓励中小学学生参与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行动中来,用实际行动更好地丰富道德体验、增强道德情感,将中小学生守则和社会公德很好地融入实践之中。

4.4集家庭、校园、社会三者有机结合提升中小学生道德素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学校是学生素质教育提升的关键之地,是学生思想品德正向发展和树立正确世界观的重要场所。是社会教育是家庭和校园教育的延伸和发展,因此,我们要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之力形成鼎立之势,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和渗透,给予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双重影响与指导,以此促进中小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

4.5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积极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

整合公安、教育、团委、妇联等部门力量,以开展校园警务室活动为平台,通过引进公安警察开展普法知识讲座、网络电视、张贴图画、发放法治资料等方式,进一步普及未成年人法律保护意识,营造文明向善的和氛围。总而言之,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更是一项复杂而又长期的艰巨工程。这需要众多教育工作者有立德之心,从自身出发,不断更新观念,完善教育途径与方法,从民族的、本土的、社会的文化中汲取营养。此外,学校也应开展多样活动,让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切身体验与感受,让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得以加强,进而让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更加完善。

5结语

中小学生守则范文篇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

第三条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第四条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坚持从本地区实际和青少年儿童的实际出发,遵循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整体规划中小学德育体系。

第五条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

第六条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具体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实施途径等均遵照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施行。

第七条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注意同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紧密结合,要注意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促进形成良好的社区育人环境。

第八条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应当在保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充实和完善。

第九条德育科研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服务。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十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基本规章,宏观指导全国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校外教育工作、工读教育工作。

第十一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设立或确定主管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职能机构,地市级和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设立或确定主管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职能机构,也可由专职人员管理。

第十二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德育科学研究部门和学术团体的作用,鼓励德育科研人员与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中小学教师密切合作开展课题的研究,还要为德育科研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创造条件。

第十三条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定期开展中小学德育专项督导检查,建立切实可行的德育督导评估制度。

第十四条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应实行校长负责的领导管理体制。中小学校长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主持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组织全体教师、职工,通过课内外、校内外各种教育途径,实施《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

第十五条普通中学要明确专门机构主管德育工作。城市小学、农村乡镇中心小学应有一名教导主任分管德育工作。

第十六条少先队和共青团工作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校要充分发挥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协助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

第十七条中小学校应通过书面征询、重点调查、访谈等多种方式了解社会各界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品德表现,不断改进德育工作。

第三章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

第十八条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是小学生和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包括:课本、教学参考书、教学挂图和图册、音像教材、教学软件等。

第十九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指导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课程建设;组织审定(查)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教材。

第二十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体指导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工作,贯彻落实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课程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各级教学研究机构中的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研员具体组织教师的培训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估,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有计划地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第二十一条中小学校必须按照课程计划开设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不得减少课时或挪作它用。中小学校要通过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考核,了解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常识的理解程度及其运用的基本能力。

第四章常规教育

第二十二条中小学校必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及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严格中小学升降旗制度的通知》要求,建立升降国旗制度。

第二十三条中小学校每年应当结合国家的重要节日、纪念日及各民族传统节日,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并逐步形成制度。

第二十四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应切实保证校会、班会、团(队)会、社会实践的时间。小学、初中、高中每学年应分别用1-3天、5天、7天的时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德育基地、少年军校或其他适宜的场所进行参观、训练等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十五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校风。

第二十六条中小学应实行定期评定学生品德行为和定期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中学)、优秀班集体的制度。评定的标准、方法、程序,依据《中学德育大纲》和《小学德育纲要》施行。学生的品德行为评定结果应当通知本人及其家长,记入学生手册,并作为学生升学、就业、参军的品德考查依据之一。

第二十七条中小学校应当严肃校纪。对严重违犯学校纪律,屡教不改的学生应当根据其所犯错误的程度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纪律处分,并将处分情况通知学生家长。受处分学生已改正错误的,要及时撤销其处分。

第五章队伍建设与管理

第二十八条中小学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力量。学校党组织的负责人、主管德育工作的行政人员、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的教师、班主任、共青团团委书记和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是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中小学德育工作者要注重德育的科学研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努力培养造就中小学德育专家、德育特级教师和高级教师,要创造条件不断提高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二十九条中小学教师要认真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依法执教,热爱学生,尊重家长,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第三十条中小学校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除应具备国家法定的教师资格外,还应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较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和从事德育工作的能力。

第三十一条各级教师进修学校和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要承担培养、培训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任务。

第三十二条中小学校要建立、健全中小学班主任的聘任、培训、考核、评优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应当给予奖励。

第三十三条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及其它专职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应当按教师系列评聘教师职务。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工作的政策要有利于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要有利于鼓励教师教书育人。在评定职称、职级时,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实绩应做为重要条件予以考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做出突出成绩的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给予表彰。

第三十四条中小学校全体教师、职工都有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责任。学校要明确规定教师、职工通过教学、管理、服务工作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职责和要求,并认真核查落实。

第六章物质保证

第三十五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为开展德育工作提供经费保证。

第三十六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不断完善、优化教育手段,提供德育工作所必须的场所、设施,建立德育资料库。中小学校要为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订阅必备的参考书、报刊杂志,努力配齐教学仪器设备。

第三十七条中小学校应在校园内适当位置设立旗台、旗杆,张贴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室内要挂国旗。校园环境建设要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

第三十八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建立中小学生德育基地,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场所。

第七章学校、家庭与社会

第三十九条中小学校要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长会、家庭访问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利用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媒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的科学常识;要与工会、妇联组织密切合作,落实《家长教育行为规范》。

第四十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争取、鼓励社会各界和各方面人士以各种方式对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支持,充分利用社会上的各种适宜教育的场所,开展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活动;引导大众传媒为中小学生提供有益的精神文明作品;积极参与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的工作,优化社区育人环境。

中小学生守则范文篇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

第三条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第四条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坚持从本地区实际和青少年儿童的实际出发,遵循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整体规划中小学德育体系。

第五条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

第六条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具体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实施途径等均遵照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施行。

第七条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注意同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紧密结合,要注意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促进形成良好的社区育人环境。

第八条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应当在保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充实和完善。

第九条德育科研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服务。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十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基本规章,宏观指导全国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校外教育工作、工读教育工作。

第十一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设立或确定主管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职能机构,地市级和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设立或确定主管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职能机构,也可由专职人员管理。

第十二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德育科学研究部门和学术团体的作用,鼓励德育科研人员与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中小学教师密切合作开展课题的研究,还要为德育科研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创造条件。

第十三条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定期开展中小学德育专项督导检查,建立切实可行的德育督导评估制度。

第十四条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应实行校长负责的领导管理体制。中小学校长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主持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组织全体教师、职工,通过课内外、校内外各种教育途径,实施《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

第十五条普通中学要明确专门机构主管德育工作。城市小学、农村乡镇中心小学应有一名教导主任分管德育工作。

第十六条少先队和共青团工作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校要充分发挥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协助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

第十七条中小学校应通过书面征询、重点调查、访谈等多种方式了解社会各界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品德表现,不断改进德育工作。

第三章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

第十八条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是小学生和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包括:课本、教学参考书、教学挂图和图册、音像教材、教学软件等。

第十九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指导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课程建设;组织审定(查)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教材。

第二十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体指导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工作,贯彻落实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课程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各级教学研究机构中的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研员具体组织教师的培训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估,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有计划地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第二十一条中小学校必须按照课程计划开设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不得减少课时或挪作它用。中小学校要通过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考核,了解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常识的理解程度及其运用的基本能力。

第四章常规教育

第二十二条中小学校必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及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严格中小学升降旗制度的通知》要求,建立升降国旗制度。

第二十三条中小学校每年应当结合国家的重要节日、纪念日及各民族传统节日,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并逐步形成制度。

第二十四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应切实保证校会、班会、团(队)会、社会实践的时间。小学、初中、高中每学年应分别用1-3天、5天、7天的时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德育基地、少年军校或其他适宜的场所进行参观、训练等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十五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校风。

第二十六条中小学应实行定期评定学生品德行为和定期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中学)、优秀班集体的制度。评定的标准、方法、程序,依据《中学德育大纲》和《小学德育纲要》施行。学生的品德行为评定结果应当通知本人及其家长,记入学生手册,并作为学生升学、就业、参军的品德考查依据之一。

第二十七条中小学校应当严肃校纪。对严重违反学校纪律,屡教不改的学生应当根据其所犯错误的程度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纪律处分,并将处分情况通知学生家长。受处分学生已改正错误的,要及时撤销其处分。

第五章队伍建设与管理

第二十八条中小学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力量。学校党组织的负责人、主管德育工作的行政人员、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的教师、班主任、共青团团委书记和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是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中小学德育工作者要注重德育的科学研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努力培养造就中小学德育专家、德育特级教师和高级教师,要创造条件不断提高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二十九条中小学教师要认真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依法执教,热爱学生,尊重家长,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第三十条中小学校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除应具备国家法定的教师资格外,还应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较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和从事德育工作的能力。

第三十一条各级教师进修学校和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要承担培养、培训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任务。

第三十二条中小学校要建立、健全中小学班主任的聘任、培训、考核、评优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应当给予奖励。

第三十三条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及其它专职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应当按教师系列评聘教师职务。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工作的政策要有利于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要有利于鼓励教师教书育人。在评定职称、职级时,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实绩应做为重要条件予以考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做出突出成绩的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给予表彰。

第三十四条中小学校全体教师、职工都有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责任。学校要明确规定教师、职工通过教学、管理、服务工作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职责和要求,并认真核查落实。

第六章物质保证

第三十五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为开展德育工作提供经费保证。

第三十六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不断完善、优化教育手段,提供德育工作所必须的场所、设施,建立德育资料库。中小学校要为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订阅必备的参考书、报刊杂志,努力配齐教学仪器设备。

第三十七条中小学校应在校园内适当位置设立旗台、旗杆,张贴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室内要挂国旗。校园环境建设要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

第三十八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建立中小学生德育基地,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场所。

第七章学校、家庭与社会

第三十九条中小学校要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长会、家庭访问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中小学生守则范文篇8

大家下午好!

秋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金色季节,更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收获季节。今天新学期的第2天,首先,祝全体新老同学在新的学期里学习进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上学期,在校领导、老师及全体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成绩终究属于过去,在新学期,我们要有新的起点、新的目标、新的任务,新的希望。在此,就学校德育工作,我向同学们提一些要求:

1、在仪表、仪容方面:要严格按照《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不化装、不染发、不佩带首饰、男生不留长发、怪发,女生不烫发、不染指甲、不穿高跟鞋。禁止穿奇装异服、披衣散怀、歪带帽子、穿拖鞋入校等。总之,不适合学生的仪表、仪容要坚决杜绝,学校在本学期要不定期的检查,违纪的学生除扣班级量化分外,对本人还要严肃处理。

2、在安全与卫生方面:一定要按学校的要求做,听从老师的管理,上楼下楼、出操、课间活动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珍爱生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同时注意交通安全,做到不闯红灯,不坐违规车辆,不违规骑车。卫生是文明的标志。坚决禁止乱扔垃圾,如纸屑、包装袋、果壳、瓜子皮等杂物。水房内不得冲洗拖布、倒脏水、倒杂物。做到见纸就拣,见脏就扫、拖。讲究个人卫生,比一比,哪个班卫生工作好,哪个同学卫生习惯好。

3、在校规校纪方面:我们要严格按照《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争做文明向上的好学生。学校是一个大集体,班级是一个小集体。在集体中,我们谁也离不开谁。班里有人干了坏事,有的同学不守纪,让班级扣了分,整个班级都会受到影响。班级里有同学得了荣誉,我们全班同学都会感到光荣。希望同学们自觉自愿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在学校里,见到老师恭恭敬敬地说一句:老师好,这是尊重别人的表现。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学习勤奋,这是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的表现。见到同学说一声:你好,这是与同学友好的表现。在公共场合,举止文明,不争不抢,这是对他人尊重和关爱的表现。诚实守信、助人为乐,主动帮助小同学解决困难,这是文明的体现。在这些方面,我们学校的大多数同学都会做得不错。但也有个别同学满口脏话粗话、不跟老师打招呼,拿别人的东西,在楼道里追逐打闹,大声喧哗等,这都是一些不文明的表现。所以本学期,要求全体同学做到:

“三个随手”(随手关灯、随手关闭水笼头、随手捡拾废纸)

“四个轻”(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取放物品轻)

“五个不”(不趴窗台、不串班级楼层、不乱涂乱画、不追逐打闹、不进网吧游戏厅)

“六个禁止”(禁止迟到、早退、旷课、私自离校;禁止吸烟、喝酒、;禁止服用麻醉、兴奋等药剂;禁止携带匕首、管制刀具等入校;禁止以大欺小、敲诈勒索、打架斗殴;禁止早恋、拉帮结伙与社会人员勾结)

同学们,学校里多数是小事,但又没有小事,说它小,比如:弯腰捡起校园内的一张纸屑,听到铃声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整理好学习用品等,事情都很小,但都关系到同学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问题——是大事。

中小学生守则范文篇9

大家下午好!

秋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金色季节,更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收获季节。今天新学期的第2天,首先,祝全体新老同学在新的学期里学习进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上学期,在校领导、老师及全体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成绩终究属于过去,在新学期,我们要有新的起点、新的目标、新的任务,新的希望。在此,就学校德育工作,我向同学们提一些要求:

1、在仪表、仪容方面:要严格按照《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不化装、不染发、不佩带首饰、男生不留长发、怪发,女生不烫发、不染指甲、不穿高跟鞋。禁止穿奇装异服、披衣散怀、歪带帽子、穿拖鞋入校等。总之,不适合学生的仪表、仪容要坚决杜绝,学校在本学期要不定期的检查,违纪的学生除扣班级量化分外,对本人还要严肃处理。

2、在安全与卫生方面:一定要按学校的要求做,听从老师的管理,上楼下楼、出操、课间活动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珍爱生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同时注意交通安全,做到不闯红灯,不坐违规车辆,不违规骑车。卫生是文明的标志。坚决禁止乱扔垃圾,如纸屑、包装袋、果壳、瓜子皮等杂物。水房内不得冲洗拖布、倒脏水、倒杂物。做到见纸就拣,见脏就扫、拖。讲究个人卫生,比一比,哪个班卫生工作好,哪个同学卫生习惯好。

3、在校规校纪方面:我们要严格按照《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争做文明向上的好学生。学校是一个大集体,班级是一个小集体。在集体中,我们谁也离不开谁。班里有人干了坏事,有的同学不守纪,让班级扣了分,整个班级都会受到影响。班级里有同学得了荣誉,我们全班同学都会感到光荣。希望同学们自觉自愿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在学校里,见到老师恭恭敬敬地说一句:老师好,这是尊重别人的表现。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学习勤奋,这是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的表现。见到同学说一声:你好,这是与同学友好的表现。在公共场合,举止文明,不争不抢,这是对他人尊重和关爱的表现。诚实守信、助人为乐,主动帮助小同学解决困难,这是文明的体现。在这些方面,我们学校的大多数同学都会做得不错。但也有个别同学满口脏话粗话、不跟老师打招呼,拿别人的东西,在楼道里追逐打闹,大声喧哗等,这都是一些不文明的表现。所以本学期,要求全体同学做到:

“三个随手”(随手关灯、随手关闭水笼头、随手捡拾废纸)

“四个轻”(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取放物品轻)

“五个不”(不趴窗台、不串班级楼层、不乱涂乱画、不追逐打闹、不进网吧游戏厅)

“六个禁止”(禁止迟到、早退、旷课、私自离校;禁止吸烟、喝酒、;禁止服用麻醉、兴奋等药剂;禁止携带匕首、管制刀具等入校;禁止以大欺小、敲诈勒索、打架斗殴;禁止早恋、拉帮结伙与社会人员勾结)

同学们,学校里多数是小事,但又没有小事,说它小,比如:弯腰捡起校园内的一张纸屑,听到铃声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整理好学习用品等,事情都很小,但都关系到同学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问题——是大事。

中小学生守则范文篇10

一、坚持立德树人,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注重发挥学科课堂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的内容和要求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之中,注重德育渗透,加强课程教学的管理和评价,引导各学科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发掘地方德育资源,编印《革命斗争史》,完善德育课程内容。

(二)注重发挥少先队活动课思想引导作用。贯彻落实《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确保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二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专门用于开展少先队活动课。推进少先队活动课程教研,创造性地上好各具特色的少先队活动课,举办少先队活动课程展示交流活动。

(三)注重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教党[2016]4号)精神,以建党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契机开展系列庆祝活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组织上好2016年《开学第一课》。开展“向国旗敬礼”主题活动,规范升降国旗仪式,创新国旗下讲话主题活动形式。开展“缅怀英烈、圆梦中华”主题教育活动,组织中小学生祭奠革命英烈,寻访红色足迹。开展“三爱”、“核心价值观记心中”、“中国梦”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在五四青年节、建队节、“一二九”等重点纪念日举办主题队日、主题团日观摩活动,引导中小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举行十四岁青春仪式,引导中学生增强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情操。

(四)注重深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落实《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深化“我们的节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等系列实践活动。以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为载体,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墨香书法展示等活动。

(五)注重深化守则规范养成教育。把行为规范养成德育工作的基础,认真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抓好纪律卫生、文明教室、文明寝室、课堂常规、两操两歌等评比,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把开学第一个月确定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训练月”,各校制定具体工作方案,集中训练,强化管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六)注重深化学生榜样示范群体建设。与县文明办联合开展县美德少年评选、展示活动,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学习美德、弘扬美德、践行美德。评选表彰各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共青团员、先进班集体,宣传先进事迹,激励青少年学生热爱生命、乐于奉献、不断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积极开展学生间的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成长教育。组织优秀学生、留守儿童、贫困儿童开展暑期研学旅行活动。

二、坚持合力育人,深化家校社三位一体育人机制建设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验区”工作,指导学校开展“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创建工作。组建学校行政、五老人员、专家学者、年级教师、家长代表参与的校级家长委员会,把家长委员会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家长学校章程》《家长委员会章程》《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学员管理制度》《教师备课制度》《家长学校会议签到制度》等系列制度。推动建立年级、班级家长委员会。把家长学校工作融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和普法宣传教育、法律“进学校”、禁毒宣传教育、环境整治“进学校”等主题教育活动之中,统筹推进。举行家长会、专家讲座、学校开放日、“千名老师进万家”、“小手拉大手”和书香家庭创建等系列活动,引领家长阅读家教书籍,参与家长论坛、现身说教、案例剖析、撰写成长日记和育子故事、亲子活动、亲子书信等交流家庭教育经验,提升家长育人素养。指导1所学校(县初中)创建“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

三、坚持特色引领,深化优质德育品牌建设

(一)进一步深化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工作。树“标杆”,抓典型,打造“一厅一室一站”即成果展示厅、亲情活动室、心灵驿站为一体的“县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展示中心”,集中展示和推广留守儿童教育保护“模式”特色做法,扩大社会影响。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每校至少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咨询教师1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小学每学期不少于3课时、中学每学期不少于5课时,做到师资落实、课时落实、内容落实。同时,加强针对特殊群体学生实施情感倾诉和心理教育干预。

(二)进一步加强对校外基地实践教育和乡村学校少年宫的管理和指导。把基地实践教育、少年宫活动与学校德育、艺术、体育、科技等相融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广泛开展课外兴趣活动,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培育特色文化活动。做好中央公益金支持项目学校(河坝子小学)的建设验收工作,力争1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列入中央公益金支持。

四、坚持育德导向,深化德育环境建设

(一)坚持德育为先不动摇。将中小学德育工作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内容及责任区督学的工作范畴,作为学校考核和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学校要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二)整体提升德育工作能力。继续实施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工程,强化对全体教职工的育德意识及能力的培训,强化“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工作理念。通过论坛展示、专题讲座、专题拓展训练等途径,加强对德育分管行政、团队干部、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培养,整体提升县域德育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