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十篇

时间:2023-03-18 19:51:40

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篇1

但与德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相比,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在智慧城市建设继续前行的道路上,笔者认为以下三方面可以更进一步。

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切实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指导

首先,要认真总结试点经验。要组织开展对20个省级智慧城市示范试点项目的检查验收及绩效评价,认真梳理总结多年来省内智慧城市试点项目在探索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对示范效应突出,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服务模式创新成熟的项目,要认真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在全省宣传推广,以起到示范引领和放大政策效果的作用。对试点效果不明显的,也要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加以改进。要适时组织召开智慧交通、智慧健康、智慧旅游、智慧教育等相关领域的专题研究交流会,对试点过程中发现的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进行研究,提出对策措施。

其次,要科学制定全省智慧城市建设专项发展规划。要在总结试点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研究出台省级层面的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和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以规范有序、扎实有效地推进全省智慧城市建设。

第三,要统筹资源,加快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要破除部门利益,有效整合、利用现有各类信息资源、各部门的数据和服务力量,以云计算技术为支撑,重点规划、建立统一的数据资源中心和计算资源中心,推动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以降低建设成本,提高信息资源的安全性,提升信息资源的价值。同时,要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标准规范的制定、共建共享体系的完善和评价体系的研究,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实现智慧城市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

市场需求是推动智慧城市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智慧城市建设应该依托市场的“无形之手”,利用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丰裕的优势,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积极探索市场化、多形式的运营机制,保证智慧城市高效、可持续运营。

首先,要明确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定位,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的关系。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前期,需要政府大量的资金,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推动、政策引导等,但到了后期,就必须走市场化道路,以企业投资、运维、服务为主,不能过多地依赖政府投资。政府的任务就是做好智慧城市建设整体规划布局,明确重点领域,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为智慧城市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次,要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由企业主导智慧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市场化的竞争有利于企业创新和扩大再生产,也有利于激励企业根据实际需求开发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智慧项目。

第三,要创新智慧城市投资运营模式,拓宽资金渠道。智慧城市建设市场化运作已经相当成熟,省级智慧城市试点项目就吸引了诸多知名企业如中国电科集团、国家电网、阿里巴巴等投资合作,形成了政府主导投资、政府运营,政府主导规划、委托电信运营,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建立合资公司,由专业性强、有雄厚基础的企业建设运营、政府和公众购买服务等多种运营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设由项目试点转向深度发展的前提下,更要积极探索“政府扶持、企业主导、公众参与”的智慧城市商业模式,创新投资运营模式,拓宽资金渠道。要通过优化财税政策、创新投资建设政策、业务服务收费政策和智慧城市建设投融资政策,合理配置政府引导基金,吸引风险投资、外资、国企、民企资金和民间资金多方投资并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以解决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

注重发展智慧经济,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与产业园区协同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也催生了与智慧城市建设密切相关的智慧产业、智慧经济,促进了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经济的良性循环。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发挥智慧产业在新兴高科技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园区提升改造中的重要影响。

首先,要高度重视智慧产业的发展。智慧产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柱,也体现城市“智慧”的标准。智慧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浙江是IT信息产业的大省,有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华数集团、华三通信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试点过程中,已经与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国家电网等15家企业进行合作,建立了15家相关智慧城市建设试点项目的省级重点软件企业研究所,从事智慧城市业务专有云平台与系统软件的开发。要通过推进全省智慧城市示范试点项目建设,积极培育发展云工程、云服务产业和相关的信息经济核心产业,使之成为本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智慧城市建设篇2

城市智慧建设的背后

智慧城市概念急剧升温,与中国当前的城市化进程密不可分。一方面,中国的城市化率已超过50%,伴之而来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看病难等“城市病”日渐突出,这对城市在精细化管理和统筹规划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智慧城市是将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相结合的最佳形式,这使得智慧城市理念备受地方政府青睐。智慧城市代表了未来城市发展的新趋势,但是,在全国数百个已启动智慧城市规划的城市中,在部门各自为政,项目一哄而上,争抢智慧城市的市场蛋糕时,最需要做的,其实是对这股建设热潮的冷思考。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摸索中,各地普遍存在六大挑战:

1、 一次性投资效益。许多城市采用示范带动模式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为示范项目投入的大额资金,但由于缺乏持续资金投入计划与管理支撑,难以实现长效应用;

2、 自下而上的建设模式。各城市的市政府规划、各委办局投资建设的模式直接导致对于智慧城市整体规划中子模块的认知完全取决于各委办局对智慧城市的认知水平,建设水平参差,难以承接整个规划的高度。这种建设模式缺乏整体及前瞻性的考虑,对于后期各委办局系统间的衔接、应用的整合极其不利;

3、 规划的完整性。许多智慧城市规划缺乏具有前瞻性的可实施目标。需采用管理职能和信息基础设施相配套的方案设计,才能达到最佳的整体效果;

4、 协同标准化。各委办局承接的项目涉及到各行各业,存在标准化与开放协同的问题。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可实施的端到端的标准参考架构,同时需要考虑面向未来应用聚合的演进;

5、 运营的可持续性。整个智慧城市的体系架构应是可运营、可管理的;

6、 垂直式应用模式。当前孤岛式应用带来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在面向未来的模式中,应逐步将垂直式的应用以以互联赋能的理念进行应用整合,实现整体与应用联动的全局布局。

智慧城市是一个长期目标,其建设是一个信息技术与各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作用的过程。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变化使“智慧城市”在技术、平台选择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未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智慧城市等各种新兴技术,将完全改变各种应用模式,提出新的挑战;另一方面,随着技术成熟、应用深化,城市发展将从技术驱动转向需求驱动,将是全面的战略挑战。中国城市进入目前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要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增长,必须关注经济发展对社会负荷带来的刚性约束,“智慧城市”建设就是要做出具体的可操作的实施方案,譬如解决城市安全、城市污染监控等难题,关注改善教育、医疗、养老均等化服务,应对这些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课题,真正提升中国城市现代化水平。

“智慧城市”建设之道

智慧城市的核心理念,是用人的智慧和科学技术的智慧规划和管理城市,智慧地配置城市资源。其终极目的,是以信息化的方式解决民众关心的问题,让百姓共享改革成果。智慧的呈现,更应是对以人为核心的城市整体运行方式的持续变革,为公众提供更智慧、更人性化的服务。

作为国内知名ICT企业,大唐电信结合自身多年在智慧城市领域研究和实践推广经验,致力于解决城市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基于城市智慧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对于可预期的困难,大唐在摸索中采用创新的方法解决:

1、要通过完善的规划和实施计划驱动智慧城市建设整体发展;

2、信息的按需可达是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

3、信息的整合联动是城市能否实现智慧化管理的重要前提;

4、精准管理和行为优化是城市智慧化建设的根本目标;

智慧城市建设篇3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建设 典型应用 挑战

2008年,IBM公司首先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并于2010年正式提出了“智慧城市”愿景,将城市中的水、电、油、气、交通等公共服务资源信息通过互联网有机连接起来,智能化作出响应,更好地服务于市民学习、生活、工作、医疗等方面的需求,以及改善政府对交通的管理、环境的控制等。《著云台》认为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以实现技术而言,智慧城市建设要求通过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实现全面感知、泛在互联、普适计算与融合应用。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并强调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智慧城市建设则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通过智慧的经济、智慧的运输业、智慧的环境、智慧的居民、智慧的生活和智慧的管理等方面实施各种应用,更好地促进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一、智慧城市概述

1.1 智慧城市概念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管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智能科学等新兴信息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使职能过程中的相关活动与需求,进行智慧地感知、互联、处理和协调,使城市构建成为一个由新技术支持的涵盖市民、企业和政府的新城市生态系统,为市民提供一个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商业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

1.2 智慧城市的特征

一是全面透彻感知:立体传感、智能识别、分析处理、和谐运行。二是宽带泛在互联:依托宽带网络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全面互联互动。三是智能融合应用:云计算、海量数据存储、智能融合,实现随时、随地、随身、随意应用。四是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实现全民参与,创造社会协同的开放创新空间。

1.3 “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的关系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看到另外一个概念“数字城市“,那它与”智慧城市“是什么关系呢?“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数字城市“是应用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将城市地理信息和城市其他信息相结合,从技术和体制两方面为实现数据共享和互操作提供了基础,注重数字化在各行业、各领域的深入应用。“智慧城市”基于“数字城市”的信息化基础,综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智能识别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的城市。“数字城市”通过使用信息化手段再现城市,行业信息化过程相互分割、相对封闭,注重信息数据的产生和积累,以信息化提升传统城市运营效率。“智慧城市”则通过使用信息化手段自动、实时、全面透析地感知城市,在宏观上更开放、整合、协同,以更好地发挥城市的效能;注重数据应用模型的建立,以智慧化提升城市运营水平。

1.4 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

城市信息化经历了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后,正在向智慧化方向发展。数字化主要体现为城市公共信息、市民服务信息、个人社会信息转化为数字化计算资源;网络化主要是通过网络实现城市信息共享,在区域内将分散的信息互联成为数据;智慧化主要是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整理、加工、分析资源,协同工作,智慧互动,“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国内”智慧城市“发展迅速,从概念提出,到规划建设只用了短短3年的时间:2009年,首次提出”感知中国“概念;2010年,全国两会首次将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列入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十二五“规划提及智慧城市建设;2012年,有超过150个城市将智慧城市列入”十二五“规划或制定了行动方案。

二、智慧城市建设

2.1 智慧城市建设要求

在需求和技术的双驱动下,"智慧城市“以改善民生和服务作为建设导向,更加注重底层的物联感知、信息的共享协同、应用的创新发展,这就对智慧城市的业务发展、支撑提供和技术应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通信运营商,一是业务要创新,面向政府、企业与公众客户群提供融合信息服务,积极参与应用创新;二是支撑要完备,规划先行,但更需要重视平台建设、业务运营、设备维护等全环节的支撑;三是技术要融合,提供融合了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无缝连接的网络。

2.2 智慧城市建设内在需求

“智慧城市”是一种发展城市的新思维,政府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城市生产、生活和管理方式创新,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问题,提升政府服务价值,创造产业经济价值,体现民生社会价值,最终达到“强政、兴业、惠民”的目标。强政主要体现在完善城市功能核心系统,优化管理模式,提升效率,建设服务政府。兴业主要体现在提高本地GDP,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发展,保持经济可持续性。惠民主要体现在构建和谐环境,引导创新应用,提升信息化生活品质。

2.3 智慧城市建设的关注重点

在民生与服务方面,重视创建和谐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经济水平,提升生活品质。在创新与发展方面,全社会共同参与,进行业务应用创新与体验。在共享与协同方面,摆脱信息孤岛,通过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互联互通,部门间高效协同。在物联与感知方面,网络基础设施水平持续提升,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实时感测。

三、智慧城市建设典型应用

智慧城市主要服务“信息强政、信息兴业、信息惠民”3大领域,主要分为公共应用类业务、行业应用类业务和个人应用类业务,涵盖政务、金融、交通、医疗、安全、能源、文教、物流等各个方面。

3.1 公共应用类业务典型应用

智慧城市公共应用业务通常为政府向公众提供的广泛,是一种广泛的公共资源。

智慧公共安全,通过建立全数字化城市监控系统,将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智慧之眼” 视频监控探头全部纳入系统,警方可借助该系统破获街头盗抢案件及其它各类安全问题。保安押运3G智能监控可以将全市押运车全部实现定位、监控等功能,实时监控、调度、组织,更增强了押运车辆的安全保障。智慧城管则解决了传统城市管理中责任单位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缺少有效监管的问题。

智慧医疗从药品监管、医院移动查房、医学影像云存储等医疗行业信息化项目入手,一是实施药品电子监管项目,实现药品溯源。二是实施移动医疗应用系统,实现移动查房信息化。医务人员通过该系统可以浏览和查看病人的电子病历、最新的检验和检查报告、PACS影像、已执行或正在执行的医嘱,实现病人身份识别,实时下达新的医嘱。三是实施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实现无胶片影像管理,运用云存储技术,提供数字化影像管理方法。

智慧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实验室、教室、设备等)、资源(如公文、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智能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3.2 行业应用类业务典型应用

智慧城市行业类业务是与企业信息化紧密结合的一种延伸,它服务于企业,也是企业向外披露和展现的重要手段。

智慧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术,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即在流通过程中获取信息从而分析信息做出决策,使商品从源头开始被实施跟踪与管理,实现信息流快于实物流。即可通过RFID、传感器、移动通讯技术等让配送货物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智慧高速是一种免费的出行服务产品,依托强大的云平台和呼叫中心人工坐席,在传统导航软件的基础上,还为用户提供人工智能导航、高速公路实时路情查看与沿途播报、高速公路实时视频监控沿途查看与在线点播,以及报警、咨询、互动、娱乐等全方位的驾乘服务。任何时候点都可通过语音方式轻松获得人工导航、路况咨询、电话代办、音乐视频、信息娱乐等服务,着力保障驾乘人员方便、安全、绿色出行。

智慧水利采用应用一体化设计的无线应用平台,通过资源列表区分应用,涵盖移动办公、移动视频监控、水利门户网站、三防决策支持、移动视频会商、小水库监管、综合服务信息等10多项功能。通过该平台,水利三防单位及部门将随时随地地利用3G移动通信高速网络安全接入水利信息系统,一是实现水利三防信息报文的移动查询和处理。包括水库、江河水位视频监控实时查询,水、雨、工情、气象实时三防决策信息查询等,为防汛抗旱、办公管理等重要工作获得及时、科学、便捷的决策参考。二是实现移动化的水利三防应急会商调度系统。通过交互式视频调度,利用智能手机方式实现应急指挥,实现召开视频会议、进行视频对讲,实现视频录像上传等功能,提高三防应急决策、指挥管理效率。

智慧照明,由于城市照明涉及地下管线、供配电、道路、桥梁、绿化资源等公用设施,各专业单位在建设、管理方面自有一套相对独立的管理体系,面临着资料分散、数据不完整所带来的协调管理难、运行效率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对照明设施进行监管和养护等相关工作的效率,也严重制约了城市高效发展的后劲和城市管理效能的提升,在此背景下,亟需建设城市照明监控管理系统对市政设施的监控进行有效的监管和维护,实现设施监测智能化、档案资料电子化、养护管理智能化、实施决策科学化。

3.3 个人应用类业务典型应用

目前智慧城市的个人业务应用还较少,主要是由于产业链缺乏和缺少市场推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引入极大丰富了个人应用的体验,推动了实时高清电视、3D在线游戏等高速低时延应用的发展。

智慧旅游可通过云计算、物联网、人机交互、地理信息技术和异构融合技术,打造统一门户和平台,实施旅游信息交互、旅游服务、旅游管理和旅游营销等。游客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及时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方便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

四、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

建设“智慧城市“泥沙俱下。目前中国已有230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蜂拥而上重复建设、信息安全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如国家层面缺乏总体协调、明确的发展思路、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智慧城市产业带动效果不明显;国产软硬件产品的总体技术性能、产品成熟度与国外相比尚有明显差距,不能完全满足党政信息系统和重点核心业务的需求等。

将智慧城市片面理解为数字城市。很多时候人们容易把智慧城市和数字城市混为一谈,简单地理解为把各个部门的电脑连在一起、网络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化的智慧城市了,其实数字城市只是智慧城市的一个基础内容,只是将信息集成数字化,而智慧城市则是在数字城市的基础上实现智能化的飞跃。

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各有差异。智慧城市建设正在我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概括其建设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技术工程项目建设型,把智慧城市当做技术工程项目来做。二是数字城市的扩充型,停留在数字城市的建设,缺乏对数据的智慧处理能力的开发。三是智慧能力建设型,具有业务云存储、网管、终端一体化的智慧,具有市民主体、城市公共服务力量、依法监管等人、机、物的系统协同服务能力,具有基础标准与应用业务标准相统一的标准规范等,这是目前理想的建设模式。

建设“智慧城市“网络条件尚有待加强。如技术上没能开发”一揽子“解决问题的业务操作系统软件,不能真正”一卡通“;再如各类网络自成体系,相容性低。还有网络的”最后一公里“重复建设大,小区入户重复率高,不利于家庭、社区物联网与骨干网的有机对接和业务开发等。

智慧城市建设篇4

一、宜昌建设智慧旅游城市的缘起

宜昌的智慧旅游业发展伴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而产生。宜昌智慧城市试点将经过3至5年的创建期,系统推进智慧城市综合服务平台、市民卡推广和深化等11个“智慧项目”。智慧旅游建设工程是其中之一,是智慧宜昌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信息化、智能化的国际化旅游城市,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城市建设,促进旅游产业和信息产业的有机融合,已经成为宜昌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

二、宜昌“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优势条件与发展现状

(一)宜昌“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优势条件

1.丰富的旅游资源。宜昌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境内西陵峡是长江三峡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大坝、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闻名遐迩,还有屈原故里、昭君宅第、长阪坡、关陵庙和三游洞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址。目前,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41家,其中5A级4家、4A级14家、3A级17家。旅行社125家,其中全国百强社3家,5A社3家、4A社4家、3A社14家,出境组团社6家,赴台旅游资质社3家。有星级饭店55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10家、三星级30家。旅游客运公司15家,旅游客运车辆500台;旅游船公司7家,豪华游轮15艘。持证导游3508名。宜昌享有发展智慧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走智慧旅游城市之路,发展旅游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是推动宜昌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2.有力的政策支持。政策的支持和导向对一个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宜昌关于加快发展智慧旅游产业,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方针。市领导马学军指出:“加快发展智慧旅游产业必须充分利用智能化手段,建设集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为一体的旅游信息化体系。坚持以游客为本,以强化互动体验为中心,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突出导航、导游、导览和导购四个基本功能,建设智慧旅游服务体系。积极创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把宜昌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智慧旅游城市。”宜昌提出要以提升宜昌市智慧旅游的发展质量和水平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为动力,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分阶段推进“宜昌智慧旅游产业”建设,把宜昌建设成为全国智慧旅游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智慧旅游之都。3.广泛的市场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大众化、散客化旅游时代的来临,自助游成为旅游的全新趋势。与传统大众旅游相比,自助游目的地范围极广,旅游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日益凸显。智慧旅游将网人合一,实现旅游者深度参与、生命体验。因此,高效的自助游在智慧旅游环境下将成为未来宜昌旅游最受欢迎的出游方式。宜昌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必将进一步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消费需求,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便捷、智能化的旅游休闲体验。4.过硬的技术支撑。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宜昌具有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竞争优势。近年来,已建立起了三峡云计算中心,绝大多数旅行社、旅游景点、宾馆酒店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广泛开展网络视频、微博、互联网社区、短信平台营销甚至线上虚拟旅游的体验式营销等模式,基于互联网的旅游城市营销系统建设和旅游服务平台建设日趋成熟。以秭归县为例,一是全力打造智慧旅游,建设全县文化旅游一体化的基础感知体系和文化旅游基础通信网络;二是成立秭归文化旅游信息中心;三是建设面向全县文化旅游企业、游客和公众的文化旅游行业管理平台和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四是建设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文化旅游WAP门户;五是全面拓展门户网站、手机、移动智能导览仪、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站、呼叫中心、咨询服务中心等和文化旅游服务渠道。

(二)宜昌“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发展现状

早在2008年,宜昌就已经接受了“智慧旅游”的概念,并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在全省率先推出“旅游年卡”,这仅仅是一个起步。2014年,宜昌提出用3年时间冲刺文化旅游千亿产业,全市拟开工和在建续建重大文化旅游项目133个,包括平湖半岛旅游综合开发、荆门山文化旅游城、关公文化旅游城等。三峡人家风景区全面实施了数字化景区建设工程,包括电子门禁、智能监控、多媒体展示、车辆调度、LED信息、电子门票和智能全景导游图等系统,工作人员可实时了解各景点在任何时间段内的游客流量,并对车辆、人员等合理调配,保证游客的安全及游览秩序,对景区及周边自然资源进行有效监控。三峡大坝实施了自动化办公OA系统,近年来建立了电子门禁系统、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数字监控系统、GPS旅游车辆管理系统等智能化管理系统,新建的游客换乘中心,可实现游客自助购票打票,同时为游客提供了微信公众号,以了解景区相关信息或进行预约游览参观。景区可有效知晓当前的游客流量,方便安排出行。多数景区都设置有完整的游客中心触摸屏和液晶显示系统、景区标识牌系统和景点语音解说系统。全市4A级以上旅游景区都建立了企业网站,游客可以浏览产品、在线咨询、自助下单,旅行社可独立开展网上预订售票业务。但受制于智能手机未完全普及、支付技术尚不成熟等多因素影响,宜昌市智慧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空间还很大。宜昌自然风光景点多位于山区,手机信号难以全面覆盖。对这样的景区来说,建立智慧旅游体系困难重重。智慧旅游的实现,依赖于一个城市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宜昌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信息服务的范围相对狭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宜昌建设智慧旅游城市的发展对策

(一)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要扩大全市网络覆盖率,使城乡都能实现无线和有线的全面覆盖。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建设水平,完善旅游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系统完善包括宜昌旅游网站、微博微信、手机电脑客户端在内的综合化的旅游城市营销体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城市交通、餐饮、医疗等配套服务,为打造智慧旅游城市提供优化的环境保障。重点建设好“导航、导览、导游、导购”为主要内容的智慧旅游体系,快速发展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旅游电子商务,打造一卡通旅游结算平台。

(二)提高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是开发商、景区、信息通信行业等相关单位及全体市民共同参与的旅游城市信息化的创新活动,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网络不安全的威胁和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宜昌市要加强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监管力度,不断提高宜昌市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信息化安全管理水平,充分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为进一步开展高效的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奠定基础。

(三)加大对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支持力度

宜昌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正处于加速推进阶段,不仅需要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在资金、技术等各方面都要跟上建设进程。国家或政府政策的引导对宜昌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发展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宜昌市要针对本市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规划,出台相关政策,为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提供有力保障。积极营造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为宜昌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创造有力的投资环境,提供资金支持。

四、结语

智慧城市建设篇5

关键词:智慧城市;信息化;智慧政府;大数据;城市化

一、智慧城市的涵义

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信息城市相联系。简单说来,智慧城市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监测、分析、整合及智慧响应的方式,综合各职能部门,整合优化现有资源,提供更好的服务、绿色环境、和谐的社会,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及大众建立一个优良的工作、生活和休闲的环境[1]。智慧城市=智慧+互联网+协同。智慧城市这一概念由IBM公司提出,目前已是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IBM所指的智慧城市是用信息技g、大数据、人工智能来管理和运营城市。在经济危机与萧条下,IBM公司提出智慧从城市一词,他们认为经济萧条需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不适宜社会要求,不能带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智慧城市为经济注入了活力。

二、智慧城市的特征

智慧城市实际上是一次以高技术为主导的人类社会生活的又一次变革。智慧城市的建设会极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生活,它利用通信网把城市中的交通,电网,供水等联合起来形成物联网,使城市各部分协调智能运行。智慧城市核心是全面透彻的感知、广泛的互联互通以及更深入的智能。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注重科技与人才,智能化和合作化。

第一,以人为本:智慧城市根本目的是以人为本,其出现的根源,就是人们对更加便利生活的追求。智慧城市的建设要从市民的需求出发,以方便市民和建设宜居城市为准则,电子商务的发展,送货上门,使人们足不出户买到商品。网上缴费,改变了以往排队等候,节约了时间与精力。Web3.0是资源共享的时代,出现了体现经济共享的产品,例如uber,airsbnb,经济共享提高了资源利用率[5]。共享经济节约了人们的金钱与时间,提高效率也是体现了智慧城市下以人为本的特征。人类一生的目标就是追求时代的和平和安逸的生活。智慧城市依靠智慧产品解决了人们生活中的痛点。

第二,依赖技术与人才:全球信息革命爆发,物联网,云计算的出现,知识经济的地位进一步凸显。智慧城市的实现依靠智慧化的产品,而开创这些智慧产品,需要技术更需要极具创新力的人才。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社会发展再也不是依靠传统劳动力或者是能源资源等,众所周知,新世纪依靠的是高精尖的技术。优秀的人才在企业,精尖的技术也在企业,在中国,互联网的领头军就是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而中国政府也是十分重视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模式在中国势头正好,总书记带领中国互联网人物参加了互联网大会,足以体现中国政府发展科技的决心。英国首相卡梅伦回见阿里巴巴总裁,商议合作。

第三,智能化:技术是发展智慧城市的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依托,发展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光纤,宽带的覆盖率,和网速,最终实现城市网络全覆盖。智慧城市是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宽带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通过宽带连接起城市每一个角落,这就好比是一个智慧的神经系统,城市有序科学运转。城市智能化深入生活诸多方面, 在大城市,智能交通普及化,城市菜篮子工程,网上订餐,打车软件,网上挂号,网上看病都是智慧生活的体现。通过智慧化的城市管理,提高了城市运营管理的效率,提高了政府的效能。

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还在起步阶段,还有很多的不足,智慧城市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政绩工程,很多项目不切实际,忽视了市民的实际需要,无法投入的市场,浪费人力物力。智慧城市要鼓励市民终生学习,无论是政府还是每一个市民,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城市的智能化,政府鼓励学习,营造学习型城市的良好氛围。

三、智慧政府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时代更是信息化时代,在时代大变革下,各国都面临复杂的问题,只有锐意进取的政府才能得到国民的支持,才能不被时代抛弃,政府转型使必由之路。智慧城市的到来,不仅仅使信息技术的发展,更离不开政府的转型和高瞻远瞩的谋略。政府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建设智慧型城市的关键,政府是城市的神经中枢,发挥重要的支持引导作用,智慧政府可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智慧政府是具责任感,更智能,更有开放精神,更合市民需求,更适时展的政府。

小政府:智慧政府是小政府,19世纪以来,对于政府的角色定位有多种看法,政府改革缺乏魄力,难以牢固掌舵又过度划桨,引发政府公信力得到质疑。智慧城市下政府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政府要积极发挥领导作用给予市场和企业更大的能动性,企业为主体,企业有更加先进的技术,有更加精锐的人才。政府要引导资金、人才和技术的流向,合理配置资源。

信息公开:智慧政府是信息公开的政府,智慧城市下,要让每一位市民都能平等获取所需要的信息,防止信息不对称,政府信息公开,更加透明化,资源配置更加科学。政务公开。Web3.0是大数据时代,政府数据要开放透明,这是一项大工程,需要资金、技术更需要时间,如电子档案建设。政府数据开放最早起源于欧洲,政府信息公开推动政府转型已是各国共同愿望。政府数据开放,可以使公众更加了解政府工作,让民众感知政府工作,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政府的拥护与认同。民众体会政府的工作,不仅是民主的体现,而且能够加强市民对政府的拥护感与自信心。

创新发展:智慧政府是创新发展的政府,在古代社会,政轻刑简,汉承秦制,萧规曹随是可行的。可是,总所周知,现代社会,尤其是21世纪以来,科技迅猛发展,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随之而来的问题复杂多样,优胜劣汰,政府必须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锐意创新,才是对国民负责。政府只有不断创新发展,紧跟时代变化,关注公众利益,通过实际行动,把障碍化为革新,主动进取,才能屹立不倒。

安全和危机意识:智慧政府具有危机意识,全球化和信息化让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和智慧,随之而来的问题关联性复杂性也日益增多。新媒体的发展使民众有了新渠道表达意见,虚拟社会管理成为了新课题,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政府还应具有敏感性,对公民的回应要非常敏锐,并能敏锐察觉到社会问题和危机,建构信息的迅速反馈机制,在最短的时间作出科学的决策。

推行公共管理社会化,让政府更小更精简,由全能型政府转向智慧化政府。引入市场机制和企业管理理念,推动政府管理更加现代化和智能化。政府要更具智慧,利用大数据并能够广泛倾听民意,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为民提供优质服务,积极回应公众诉求,接受公众监督。建设智慧城市要先建设智慧政府,政府是城市的神经中枢。

四、结语

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不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智慧城市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依托互联网、物联网、云储存并借助云计算来管理城市,运用智能分析等手段实现海量信息收集与分析,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实现智慧城市需要先建设智慧政府,传统的行政模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变化,政府是一个城市的神经中枢,政府发挥巨大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各方面全面地智能化,建设智慧政府,推动社会经济转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创新,锐意改革和进取的政府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任何一个生活在创新发展,锐意进取国家的人民是幸福的人民。智慧城市建设是惠及民生的一项大工程,依赖,于技术、资金人才等,靠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智慧政府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建设智慧政府是提高行政效率,适应社会发展,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德仁.智慧城市中的大数据[J].武 汉 大 学 学 报,2014(6):39.

[2]巫细波.智慧城市理念与未来城市发展[J].城市管理,2014(11):17.

[3]徐静.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4:7.

智慧城市建设篇6

基础设施不断优化,一流网络平台基本建成。近年来,金华市信息网络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以无线传感网、射频识别、信息技术应用等为基础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快速推进,建成了一批综合交通、安防监控等方面的智慧基础设施,共建率超70%,共享率超60%,信息基础设施指数达到0?郾744,信息基础设施已成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2014年,金华市列入国家首批“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完成信息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21?郾1亿元,同比增长38?郾72%。目前拥有2条国家一级和10条国家二级光缆干线,建有浙中第一个双线接入的国家4A级IDC机房,是全省第二大信息传输枢纽。近期,启动建设电信的华东云计算中心、移动的金义信息中心,建设电信互联网骨干网络CHINANET的浙江省第二中心节点,担负浙江乃至华东地区到华南的主要互联网流量。截至2014年底,我市拥有网络室外基站2?郾4万个;建设室内基站4903个;移动电话信道187万个;无线接入点AP数4?郾4万个;移动电话用户达到933万个;宽带用户达到178万个;IDC机房机柜数1286个,3G网络实现对城区、乡镇、工业园区、主要高速路、道路的网络覆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智慧应用成效显著,社会管理创新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在改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强化综合监管、完善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政府门户网站成为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和政民互动的重要窗口,金华政府门户网站进入全国地市级门户网站前40名。有序推进省网上政务大厅金华分厅建设,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综合政务服务体系。“金”字工程等一批电子政务重要业务系统建设扎实推进,通过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城市管理、质量监管、人口和法人管理等方面电子政务的有效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

社会和公共事业信息化发展迅速,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等民生重点领域信息化取得显著进展。到2014年底,公办学校教育计算机网千兆宽带学校接通率达90%以上,县级以上医院、市本级所有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劳动力市场等信息系统普及应用,全面发行加载金融功能的社会保障卡,目前已发行380万张。同时国家与省智慧城市试点全面推进。列入国家住建部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率先启动智慧车联网、智慧商城、智慧警务等项目。其中,智慧车联网项目获得省政府批准,列入省政府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项目,并通过省级专家组评审。

“两化”融合有序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动力增强。在工业领域,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企业生产工艺、内部管理、产品研发、市场销售、能耗与排放监控等环节,特别在设计研发数字化、生产装备智能化、内部管理精准化和产业链协同化等方面具有良好基础。全市重点骨干企业装备的信息化程度达到60%以上,70%以上的企业开展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50%的企业实施了企业资源计划工程(ERP),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成效显著。汽车、五金、纺织等产业集群被列为我省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金华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永康市,东阳市列为省两化融合综合性示范区,培育了今飞机械集团、康恩贝生物制药公司、横店东磁等一批信息化示范试点企业。近两年,我市共组织实施市“两化”融合重点项目142个,项目总投资达5?郾49亿元,有效提升两化融合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农村信息化快速推进,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升。进一步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全面构建“富农、惠农、便农、乐农”的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金华市100%行政村覆盖远程视频互动系统,90%以上乡(镇、街道)建立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www?郾9191?郾cn)。全面启动“光通村”、村级治安监控、村级电子围栏报警系统、乡村电子图书阅览室、农民视频互动教育培训系统、农家乐信息服务点和“村邮站”便民服务点等建设工作。一批信息化建设先进县、乡(镇)、村被列入省农村信息化示范创星"十百千"工程,其中示范县3个,示范乡镇13个,示范村60个。

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异军突起。2014年,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规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83?郾6亿元,同比增长6?郾5%,重点发展智能终端、新型电子元器件、磁性材料、太阳能光伏、新型光源等特色产业。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主营收入330亿元,同比增长36%。全市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2356?郾3亿元;实现网络零售额942?郾6亿元,同比增长40?郾96%,占全省网络零售额的16?郾71%,总量列全省第二。涌现了一批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在全国行业电子商务网站100强中,我市占有8席,行业商务网站已成为列杭州之后的省内第二大集聚区。网上网下市场加快融合发展,义乌国际商贸城、永康五金城等传统有形市场与电子商务无形市场互动发展,义乌商城集团与淘宝实施战略合作,联合建设网上商城。金华市区创建部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成为省内继杭州之后的第二个城市。

在充分肯定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基础不断夯实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金华在智慧城市建设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认识水平亟待提高。无论是对智慧城市建设,还是对相关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应用;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具体实践方面,还较为欠缺,社会各界没有形成共识。二是体制机制有待创新。金华市信息化建设存在职能交叉的弊端。政务云项目未启动,还没有引入政务云建设创新模式,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存在重复建设等问题。三是信息孤岛问题较为突出。信息系统大多根据条条规划来建设,系统之间实现共享的信息较为有限,应用效率不高,特别是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与应用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四是智慧城市建设投入不足。五是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滞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有待完善,执行力度有待提高,部分重要信息系统仍缺乏等级保护认定。应急预案不够完善,缺乏必要的应急演练。

二、今后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紧紧围绕“百姓富裕、浙中崛起”总目标,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政府主推、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突出以人为本、需求为先,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信息基础设施为支撑,以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大力推进以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助推新型城市化建设,让市民共享智慧城市和新型城市化建设成果。力争到2020年,建成以高度发达的电子商务为特色的信息经济体系,以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为重点的智慧应用体系,以高速泛在的宽带城市、无线城市为支撑的下一代城市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以自主可靠的防护机制为保障的网络安全体系,智慧城市建设成为金华提升城市竞争力和软实力的强大支撑和重要基础,智慧城市建设总体处于全省前列。具体目标包括:

――智慧应用效能逐步增强。智慧车联网、智慧商城等智慧城市试点项目成功实施,形成一批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和运营模式;智慧生活初具雏形,信息化应用有效促进信息消费,基于网络的智能化医疗、教育、交通、养老等公共服务基本涵盖全体市民;信息经济蓬勃发展,信息技术引领带动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指数达到85;智慧城管不断深化,基于网格化的城市综合管理平台覆盖率达到99%;智慧政务普及应用,政府电子政务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95%以上,县(市、区)级达到70%以上,信息化助力政府改革创新的效应不断凸显;智慧城市区域示范效应明显,形成一批示范性智慧社区、智慧村庄、智慧园区、智慧商圈、智慧新城。

――信息基础设施能级跃升。宽带城市、无线城市基本建成,城市基本实现无线宽带全覆盖和主要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全覆盖。商务楼宇光缆通达率达100%,城市住宅光纤全覆盖,实现百兆接入能力,家庭平均接入带宽达到20Mbps,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多热点的无线宽带网络;行政村全部实现通光缆,自然村全部实现通宽带。基本建成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下一代通信网和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取得突破性进展。人口、法人等基础数据库和经济社会重点领域信息资源综合数据库、专业数据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实现海量数据共享。

――信息经济处于省内领先。信息产业集聚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从加快发展信息产业、扩大信息消费、推进信息化应用和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四个维度推进信息经济发展,重点打造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和全国智慧物流中心,培育浙江省数字内容产业中心,参与创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活力的企业,重点培育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超百亿元的新型电子元器件、软件和通信运营服务、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三大产业集群。

――信息安全可信可控可靠。城市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基础网络和要害信息系统安全可控,重要信息资源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居民、企业和政府的信息得到有效保护。安全防护、风险抵御、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灾难恢复、网络保密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网络信任、信用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民信息安全意识普遍提高,数据容灾备份体系初步建立。

三、主要建设任务

着眼于信息惠民,构建普惠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推进智慧医院、远程医疗建设,普及应用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实现卫生服务站全市联网,推动医疗物联网试点项目,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建立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就业信息全国联网。加快社会保障信息化体系建设,推进医保费用跨市即时结算。以便民利民为基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打造容纳社会保障、公共交通、卫生医疗、金融支付、小额支付等功能于一体的市民卡综合服务平台。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满足市民终身学习需求,建设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与服务。加强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数字博物馆等公益设施建设。鼓励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旅游服务系统和旅游管理信息平台。

着眼于透明高效,构建精细化社会管理体系。推进政府办事网上公开,深化政府信息公开,整合集聚网上公共服务,抓好“四张清单一张网”、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网上公共服务平台等信息化项目建设。建立全面设防、一体运作、精确定位、有效管控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整合各类视频图像信息资源,推进公共安全视频联网应用。完善社会化、网络化、网格化的城乡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反应及时、恢复迅速、支援有力的应急保障体系。在食品药品、消费品安全、检验检疫等领域,建设完善具有溯源追查、社会监督等功能的市场监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透明厨房、阳光食堂,推进药品阳光采购。整合信贷、纳税、履约、产品质量、参保缴费和违法违纪等信用信息记录,加快诚信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群众诉求表达和受理的8890便民网络平台。

着眼于宜居城市,促进智慧化生活环境建设。建立环境信息智能分析系统、预警应急系统和环境质量管理公共服务系统,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污染源实施智能化远程监测。依托城市统一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拓展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发展面向家政、养老、社区照料和病患陪护的信息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综合信息服务。推广智慧家庭,鼓励将医疗、教育、安防、政务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资源接入家庭,提升家庭信息化服务水平。

着眼于创新驱动,建立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立足当前基础,继续做大做强电子元器件与材料两大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汽车电子及智能装备产业,加快推进产业集聚、提升产业层次,完善电子产品制造业产业链。利用好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的重大机遇,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信息软件、通信服务、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物联网、互联网金融、服务外包等网络服务业,构建完备的信息服务产业生态体系,提升网络经济的规模和质量,打造我市网络经济的升级版。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加快建立城市物流配送体系以及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加速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提升企业生产“智造”能力,建设完善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着眼于能级提升,建设智能化基础设施。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宽带网络,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建设,全面推广“三网融合”。推动城市公用设施、建筑等智能化改造,完善建筑数据库、房屋管理等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健全防灾减灾预报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全过程智能水务管理系统,实现从水源地监测到水龙头水管理的全过程在线监控,保障饮水安全。建设交通诱导、出行信息服务、公共交通、综合客运枢纽、综合运行协调指挥等智能系统,与国内特别是省内智慧交通领域领先企业共同建设智慧交通,并部署面向终端用户的车联网应用。推进北斗导航卫星地基增强系统建设,发展差异化交通信息增值服务。建设智能物流信息平台和仓储式物流平台枢纽,基本建成金华国际物流园物流公共服务平台。

着眼于集约利用,推进信息资源充分共享。统筹城市地理空间信息、法人信息、中小企业信用库及建筑物数据库等资源,加快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应用体系建设。以信息资源集约采集、充分共享为目标,大力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应用,不断完善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信息资源体系。建立健全电子政务网络服务体系,充分依托电子政务网络完善政府信息查询系统,依法公开政府信息,办理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提高行政效能。以城市统一的地理空间框架和人口、法人等信息资源为基础,叠加各部门、各行业相关业务信息,加快促进跨部门协同应用。整合已建政务信息系统,统筹新建系统,实现基础信息资源和业务信息资源的集约化采集、网络化汇聚和统一化管理。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将企业信用、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综合交通、公用设施、环境质量等重点领域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事业单位等机构将教育、医疗、就业、旅游、生活等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支持社会力量应用信息资源发展便民、惠民、实用的新型信息服务。鼓励发展以信息知识加工和创新为主的数据挖掘、商业分析等新型服务,加速信息知识向产品、资产及效益转化。

智慧城市建设篇7

Abstract: in this paper, digital city, smart city are analyzed, taking Langfang city as an example to set up digital city based on topographic map survey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ity digital city and wisdom, are discussed and several suggestions proposed the building of the Langfang city of wisdom.

关键词: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电子沙盘

中图分类号:B834文献标识码: A

Keywords: Digital City, smart city, electronic sand table

0引言:

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都是通过信息化来实现城市经济转型的,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未来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数字城市是智慧城市的先驱,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1]。

廊坊紧邻北京市区和天津市区,城市定位是京津冀城镇群中重要区域中心城市,承接京津部分城市功能。基于廊坊市独特的地理位置,研究探讨具有前瞻性的“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远景规划方案,具有特殊的意义。

1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的联系

1.1数字城市的发展

数字城市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测、仿真-虚拟等技术,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城市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全部内容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

为了适应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管理的需要,便于城市规划,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城市管理,服务发展大局,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廊坊市提出“数字廊坊”工程。

廊坊市空间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中心一期工程建设是“数字廊坊”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数字廊坊”的基础,是实现“阳光规划”、“科学规划”的重要举措,是未来规划管理模式的主要依托。通过开展城市基础地理及规划信息资源整合与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3S”技术、通信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建立以城市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城市规划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信息服务为主要目标,互通、高效、集成、一体的数字城市共享服务与三维决策支持平台。并提供丰富的三维GIS应用,整合二维GIS平台和业务办公系统,实现二三维一体化规划办公应用,提供面向公众和招商引资的三维规划展示;建立三维数字沙盘,提高规划展览展示水平;加快规划管理与服务工作的信息化进程,推动规划主管部门的管理创新,整合业务流程,提升管理能力,降低管理成本,增强信息利用率以及更新速度,实现各类规划信息的资源共享,实现面向社会服务的电子政务建设,逐步使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成为规划管理的基本运行方式,并为未来智慧城市各级系统预留集成接口。

图1数字城市构建流程

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3DMAX建立了三维仿真电子沙盘,实现了从二维城市向三维城市的跨越。

图2 3DGIS数字沙盘互动系统

三维城市模型是城市规划的重要手段,它实现了城市实景影像的可视化和可量测性,目前我市的电子沙盘处于国内的领先水平。

1.2数字城市是智慧城市的基础和空间支撑

智慧城市的理念自问世以来,国内外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和专家,纷纷对其进行了定义和研究。归纳起来,主要集中以下三点:

(1)智慧城市建设必然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智慧城市可以被认为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必然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而信息技术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兴热点技术为核心和代表。

(2)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信息技术与其它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的运行。

(3)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兴模式。智慧城市的服务对象面向城市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人,它的结果是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提升和完善,终极表现为人类拥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综上所述,智慧城市的本质在于信息化与城市化的高度融合,是城市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智慧城市将成为一个城市的整体发展战略,作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市提升的新引擎,达到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感、企业经济竞争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体现了更高的城市发展理念和创新精神。

图3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关系

2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区别

数字城市是智慧城市的初级形态,首先需要数据处理单位把相关城市的原始数据处理为属性数据,然后再交付数字城市应用部门,或者到互联网上供应用部门使用。智慧城市直接通过物联网从现实城市中即时获取数据信息,通过云计算实时处理信息获得想要的数据,再通过智慧的应用,就可以通过物联网来调控现实城市。数字城市侧重于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而智慧城市更多地聚焦于城市管理和服务,能够深入推动城市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切实带动城市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改造提升,有效降低碳排放[2]。

数字城市是智慧城市的基础和支撑,物联网和云计算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两大核心技术,智慧应用是智慧城市建设的落脚点。

图4智慧化应用图解

与数字城市相比智慧城市具备 9 大特征: 全面透彻感知、宽带泛在互联、智能融合应用和以人为本的创新,智慧城市具备更强的动态感知能力、共享协同能力、智能决策能力和全民参与能力。

表1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的比较

数字城市 智慧城市

数据采集 利用数字编码技术的数字化描述 基于物联网的对象感知及知识描述

互联程度 存储在信息源头产生单位,以通知性信息、二维度表示为主 跨单位语义关联,基于云计算的存储与智能化处理

系统构架 传统的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应用逻辑层、展示层 增加物联感知、语意知识库、智慧处理逻辑和模型等

应用效果 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仿真模拟 随需性、普适性、便捷性、综合性

社会背景 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竞争及拉动经济增长等 产业结构调整及后金融危机时代提振经济信心的引擎等

实质内涵 数字化实质是计算机和网络取代传统的手工流程操作 用智慧取代传统需要人工判别和决断的任务,达到最优化

发展目标 以电子化和网络化为目标 以自动化和决策支持位目标

技术支撑 卫星遥感、互联网、海量数据存贮、仿真和虚拟等技术 感知技术、物联网技术、下一代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等

实际结果 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库管理、分析展现和共享服务等预测决策支持等 实现信息采集和动态监控、数据技术和分析、互联协同、智慧化的利用开发和预测决策支持等

智慧城市是新的城市形态,是数字城市深化发展和持续提升的新阶段,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新目标。与数字城市相比,智慧城市更加具有自主决策,聚焦民生与服务,更加鼓励创新与发展,更加强调感知与物联,更加强调公众参与和互动[3]。

3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海量的数据及信息的安全性

海量数据中如何自动辨别可用数据和垃圾数据,以及数量的存储将是面临的又一大难题。

应在物联网上的关键节点设置安全保密过滤器,并采取不同等级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不同种类的数据和信息的安全。

(2)信息的共享性与隐私

信息共享中信息资源的产权归属、产权的具体范围、信息共享中的产权定位等都需要有新的法律法规来界定。

近年来,网络环境下的个人隐私保护成为一个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智慧城市共享和的数据越来越多。专业人员和大众在数据和信息时,空间数据有可能是高精度数据,多媒体数据解析度也将越来越高;同时用户也希望能访问到尽可能高精度的空间数据和尽可能高解析度的多媒体数据。可当这些数据涉及个人的隐私时,存在相关的法律滞后问题。如何在提供数据和信息的同时保护隐私权,是智慧城市中亟待解决的问题[4]。

4廊坊市建设智慧城市的方案

廊坊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已经建立,并且在政府部门内部可以共享。现在数字城市建设已经基本的完善,为将来智慧城市的建设方案提供了较完备的信息基础。

4.1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1)政府等主要职能部门牵头,在部门之间先做试点应用,然后在逐步的推进整个方案的实施。

图5政府部门职能

(2)积极推广物联网技术,电子传感器设备的不断完善,及互联网上大的带宽的使用,使海量数据传播更加的快捷。

(3)面向公众,动员社会参与。服务对接,按需服务。政府部门及时公布进展情况,可以有效的监督和推动进程。

4.2智慧城市应用与实践

(1)智能交通让出行更便捷

通过交通基础设施中的电子监控等传感器设备,可以将整个城市的车流量、道路拥堵情况、天气、温度、交通事故等信息实时收集起来,并通过云计算中心动态地计算出最优的交通指挥方案以及车行路线,可以很好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减少拥堵,减少尾气排放,让出行更加的经济、安全。

GPS智能调度系统,可以有效的避免高峰拥堵现象,使整个城市交通运行更顺畅。通过数字交通监控系统,哪里发生了交通事故、哪里交通拥堵、哪条路最为畅通,会以最快的速度显示在你的车载显示屏上,帮助你选择最佳的行驶线路。

图6智慧交通

(2)智能个人应用

建立智慧城市后,无论在任何地方,只要通过物联网都可以获取用户想要得到服务:订酒店,车票,团队协同办公,实时的电视电话会议,身边发生的任何事可以随时随地上传网络及时的与大家分享。

(3)城市安全,方便就医

智慧城市的将通过信息共享平台与传感器建立连接,对城市的日常管理,应急指挥,预防与自动报警体系相连接,来实现城市的安全防护体系。电脑会根据预设的几种场景来比较分析,如果视频中出现了数据库中类似的情景,就会引发自动报警系统,通过网格化管理系统,快速锁定目标,云计算找出最优解决方案,最大限度的缩短时间。

图7网格化管理

网上预约挂号、远程诊疗、远程视频诊断,有效的缓解就医难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挂号难,就医难的问题。

(4)智能城市在辅助规划,城市管线,智慧城管,社会管理,智慧社区,政府应急,智慧能源、旅游方面都能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5总结与展望

智慧城市是以人为本的新的城市形态,代表着更加方便快捷的城市未来。廊坊市要根据自身已有条件,依靠日新月异新技术和新方法, 充分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智能响应城市活动的各种需求,为居民创建更美好的得城市生活。

参考文献:

[1]邬伦.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智慧观察

[2]张陶新,杨英,喻理.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2.5

[3] 张永民.“智慧城市”高于“数字城市”. 中国信息界[J].2011(10)

[4] 李德仁.姚远,邵振峰.智慧城市的概念、支撑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2.12

[5]胡小明.智慧城市的思维逻辑.中国信息协会[J].2011(6)

[6]李德仁,邵振峰,杨小敏.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理论与实践[J].地理空间信息,2011.12

[7]李德仁.数字城市+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新观察

智慧城市建设篇8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能建筑;建筑设计

On the Smart City Smart Building Design

Dang Hong-bo

(Shandong Light Industry Design InstituteJinanShandong250014)

【Abstract】Smart City is the highest stage of urban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s essence is the use of advanc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of urban wisdom, so as to promote harmonious urba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tegrated intelligent building is a produc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t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use of modern building technology, modern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moder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of modern control technology to provide an efficient, comfortable and convenient for users to humanity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In the smart city constantly under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background, how to design intelligent building, to better integrate with the smart city, become a important topic worthy of further study.

【Key words】Smart City;Intelligent building;Architectural design

1. 引言

智慧城市建设起源于城市信息化建设。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信息科技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飞跃发展,物联网从互联网应用中脱颖而出,物联网应用的目标之一就是构建智慧城市。物联网应用与云计算服务的急速发展,促使智能化、信息化和城镇化进程三者的加速融合,催动了“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发展的延续,强调了感知、智能控制、智能管理、智能服务和智能处理等。物联网应用使得城市中与传感 / 控制相关的行业获得了飞跃的发展,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公共安全、智能医疗、智能物流、智能农畜牧业、智能社区等应运而生。目前,智能建筑行业无一致的体系架构可循,各个智能建筑项目各行其事,造成城市中众多的建筑物信息孤岛。因此,智能建筑要融入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有统一的体系架构,智能建筑体系架构应是智慧城市体系架构的一个分支,与智慧城市体系架构连接,并融入智慧城市的体系架构中。但目前智能建筑设计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设计人员对智能建筑设计了解不够深入,施工图设计质量较差,而且由于建筑设计中建筑、结构、水、电、暖等各专业均由设计院设计,系统集成商只搞智能化设计,与各专业配合困难,制约了智能建筑融入智慧城市的成效。

2. 智能建筑融入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设计对策

2.1完善智能建筑体系架构。

智能建筑是一种新的建筑类型,具有较强的优势和应用价值,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建设的融合。因此,必须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严格控制,最主要的就是加强相应体系架构的建设,保障整个智能建筑行业具备统一体系架构,从而规范和约束所有智能建筑,促进其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去。

2.2充分应用 B/S 访问模式。

智能化是智能建筑的突出特点。这种智能化特点的实现,需要充分应用各种门户技术及优化访问模式。智能建筑的设计理念应自上向下,按功能需求,设计若干个子系统,然后,再考虑是否要集成。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大目标下,智能建筑系统应采用门户技术和 B/S 访问模式。目前智能建筑各个物联子系统的应用越来越趋向 B/S 访问模式,基于互联网基础设施平台、采用门户技术和 Web 服务是大势所向。不仅应用软件、而且系统维管软件均要采用该技术和访问模式。门户技术和 B/S 访问模式是目前所有电脑、智能终端均支持的功能,可以认为,门户技术和 B/S 访问模式是智能建筑基层集成、乃至行业走向大集成的技术底线,将有效地促使智能建筑更好的融入到整个智慧城市中去。

智慧城市建设篇9

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建筑电气;智能化;发展研究

现阶段我国建筑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激烈,为促进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应将建筑电气设备运用其中,为我国建筑智能化市场竞争力提升发挥作用。笔者将分别从智能城市建设分析、智能建筑与建筑电气的关系、建筑工程智能化电气设计研究、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有效对策四个方面来阐述。

1智慧城市建设分析

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我们应提到IBM公司,2008年该公司提出“智慧地球”相关概念,紧接着2009年IBM公司又提出了“智慧的地球”战略,试图实现又一次科技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智慧城市建设逐渐演变为全球新事物,诸多国家均提出了与其相关的建设目标。在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下,政府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智慧城市建设也被提上日程。自2012年以来,城乡建设部陆续公布了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各大城市根据自身特点对智慧城市努力改造。依据2008年IBM提出的相关报告,智慧地球是指将传感器嵌入到地球各个角落,如:公路、桥梁、电网、铁路、供水、建筑等物体中,物理设施可被感知,与互联网形成物联网,通过云计算对物体进行动态管理,帮助人们以精细方式进行管理,最终形成“互联网+物联网=智慧的地球”。智慧城市相关概念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利用网络来实现互通,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实现城市发展理念的发展。如图1所示。

2智能建筑与建筑电气的关系

综上笔者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分析研究,关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建筑间的关系,大部分人还未了解。实际上智能化建筑及建筑电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间存在直接联系。实际上智能化建筑作用若想得到有效发挥,通过电气技术的应用,应对智能化系统加强维护,值得注意的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统二者缺一不可。基于传统模式下,建筑电气技术主要负责光电照明、电力供应、闭路电视,这均属于传统电气控制技术及电气工程。基于信息时代下,智能化建筑主要依靠电气系统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而建筑电气在这些技术的前提下发展。如若缺乏建筑电气技术,建筑智能化难以实现。

3建筑工程智能化电气设计研究

相关人员在设计智能建筑时,应将监控管理系统应用其中,从而达到监控目的,更好地满足用户实际需求,并达到电能消耗目的。与此同时该系统可及时对建筑电气设备隐患有效解决,从而确保建筑用电安全,使电力系统运行成本有效降低。与此同时,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电力配电管理中,可实现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当无人看管时可实现自动管理,将信息到网上,为用户查询提供了便利性。笔者将对建筑工程智能化电气设计加以研究。

3.1照明系统

现如今,在建筑工程中,灯光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照明系统的改善能促进现代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智能化系统来选择合理的灯具、光源、电线,促进照明质量的提升,使现代建筑环境大大改善。

3.2开发新能源

太阳能在我国建筑领域中得到了有效应用,污染率小、利用率高,因此受诸多人的喜爱。举个例子:太阳能热水器作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设备,从而使风能、电量的使用量得到有效降低,风能及电能的应用在电力行业十分常见。举个例子:荷兰作为风能发电最多的国家,应用风能发电具有噪音小、发电干净等特点,半导体照明技术得到了有效开发。就目前来看,半导体照明具有能耗低、应用时间久等特点,其中LED材料也是至关重要的。现阶段,LED在我国各种商业活动中得到了有效应用,例如:交通标志灯、LED荧屏、艺术照明等。半导体照明发光率得到了有效提高,但还未得到有效普及,然而半导体技术的应用前景势头良好,并应用到各种领域。

3.3火灾报警系统

在现代建筑中火灾报警系统的作用逐渐增大,其应用率逐渐提升,根据不同工程要求可与其他灭火设施联合起来,从而形成中心控制系统。即由安全疏散指令、自动启动灭火、自动报警、消防档案管理来形成完整的控制系统。

4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有效对策

为促进智慧城市有效建筑,应采取防雷接地对策、解决等电位问题解决对策、对配电线和配线通病加以防治、控制安装设备质量、加强安装设备阶段施工管理,详情如下。

4.1防雷接地对策分析

为了能够充分确保建筑中电气的防雷效果,在引下线的敷设中就需要找到正确的位置,同时在安装方面需要结合实际设计情况而不断提升其质量。例如基础的接地装置中实施焊接时,就需要把桩基钢筋和基础的钢筋通过焊接连接,而且安装避雷带过程中还需要最大保持避雷带所要求的转角半径满足设计的要求。除此之外,对于屋面的明装避雷带在施工中需要注意相关的事项,如圆钢作为避雷带时就需要在安装前而实施冷拉调直,而且避雷带还需要运用200mm左右的支撑高度。再者就是针对建筑物的顶部避雷带而言,此时就需要和外露金属构件而连在一起,从而保障整体电气能够处于良好的通路,同时和防雷引下线实施可靠连接,进而提升焊接质量。

4.2等电位问题解决对策

建筑电气的施工中对于等电位系统而言,就需要从施工人员施工中找到解决的方法。首先,施工人员需要对等电位系统给予高度重视,并且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针对等电位系统的通病而找到问题的方法;其次,施工人员还需要进一步结合电气施工情况而确定等电位线位置,尤其针对的金属部分则需要保持其和接地干线之间有良好的连接性,同时还能够正确连接;最后,等电位系统施工完成之后,施工人员需要做好摇测测试,进而保障等电位系统安全性。

4.3配电箱和配线通病的防治对策

为了能够保障建筑电气的质量,其中针对配电箱和配线安全性问题而提出对应的防治方法,进而有效提升电气线路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在具体施工中可以从如下三点着手:第一,选购配电箱就需要严格地参照配电系统图设计要求进行,例如对配备箱的尺寸以及箱体机械开孔等都要做好检查工作,进而有效保证配电箱中的开孔位置可以满足进出线管需求,同时还需要严禁箱体实施气焊开孔以及扩孔、背后开孔以及侧面开孔等,而且还需要保障箱体的开孔和导管管径符合;第二,配线过程中需要根据箱内的导线颜色而设计,同时还需要将配线整齐绑扎,并保持横平竖直,且无绞接的现象,对于导线连接较为紧密的位置,则需要防止其出现不断股以及不伤芯线等情况。垫圈下的螺丝两侧压需要保持导线的截面积相同,同时将零线和接地线的汇流位置处于同一端,而且导线的连接保持在两根左右;第三,在配电箱中金属框架需要紧靠在接地以及接零,而且对安装对应的电器中需要保持开启门以及门和构架接地位置所使用的是裸编织的铜线,还需要有十分显著的标识。

4.4控制安装设备质量

第一,要细致地对工程图纸进行阅读,将会审工作做好,最后再进行安全和技术的交底。在对设备进行采购时,要对照图纸当中的参数以及设备规格和型号。针对不同设备,要同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运输设备的方案。当设备需临时制造时,应安排专人监督厂家制造设备的过程,确保制造设备同图纸相关规定和要求相符。第二,应设计工程组织计划,并对吊装方案进行制定。同时,应获得相关单位批准才可开展吊装工作,且在进行实际吊装中,监察单位以及承包单位应安排人员进行监督,使吊装质量得以保障。第三,要按照设计图纸来开展预留预埋保护装置和线路设计以及基本工程的工作。

4.5加强安装设备阶段施工管理

要想更好地实现预期工程目标,不可忽视施工准备这一环节。第一,应严格审批一次原理图,然后中标商家应提供配电系统二次原理图,而作为设计图纸单位应对其严格审批。第二,检查人员应加大力度验收检查到场设备和资料。同时,相关人员应对吊装设备方案和施工设计方案进行审核,且验收预留预埋槽钢基础和线路以及保护装置等工作。第三,要对顶板工程和墙面工程进行验收。在安装设备的过程中,应注重以下要点:第一,要遵照相关规范,对每道工序进行严格控制。第二,在进行施工质量管理时,应重视细节,找到问题后尽快处理。一般要检查设备的几大问题:首先,对母排支架进行检查;其次,对小元件和小零件进行检查;再次,对复位功能开关进行检查;最后,对设备的接地保护装置进行检查,杜绝安全隐患。第三,在安装设备时,要对变压器接地和高低压柜布置进行检查。第四,在对桥架和母线进行安装时,要做好以下几点:确保平整的桥架质量;对桥架布局进行检查,确保缝隙适中;对吊杆横担丝进行检查;对防晃支架进行检查。如图2所示。

5结语

综上,笔者对智慧城市建设相关概念及智能建筑与建筑电气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在建筑物中,电气工程的质量对整个建筑物中其他的功能有直接的影响,尤其当前人们所使用的电器越来越多,为了能够充分保障其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在建筑电气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就需要不断提升质量,特别是针对电气施工过程中一些常见的通病,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从而促进建筑电气提升质量。在社会发展不断进步的背景下,电气施工人员需要高度重视质量,同时在实际的施工中能够不断总结经验,有效提升电气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杂志约稿函智慧城市电气技术专辑[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16,10(6):25.

[2]吕悦.智慧城市驱动智能建筑技术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召开[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6(6):16-17.

[3]崔明丽.住宅小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控制系统的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6(3):107-108.

[4]2015第九届中国国际建筑电气节能技术论坛在京举行[J].城市住宅,2015(6):96.

[5]许大宇,杨志超,李祖明,等.智慧城市建设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内涵发展思考[J].企业技术开发,2015,34(1):80-81,84.

智慧城市建设篇10

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模式;衡阳

基金目:2016年衡阳市社科联项目:“‘互联网+’时代衡阳市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研究”(编号:2016D104)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17日

一、衡阳市城市特色

衡阳市被定位为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及全国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是中南地区重要工业城市,GDP在2016年已达2,853.02亿元,是中南地区区域性物流中心,同时也是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是湖南省唯一连续获此殊荣的城市。

二、衡阳市智慧城市现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衡阳市对于信息化的发展形式进行了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围绕城市经济发展,衡阳市将国家的信息化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的贯彻落实。按照“信息化兴企、信息化惠农、信息化便民和信息化强政”的思路,加强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实施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动城乡进一步发展,促进城市的生活品质进一步提高,在以上方面,衡阳市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目前衡阳市的信息化发展已经处于省内同级城市的前列。

(一)“数字城市”建设。衡阳市是湖南第二大城市,2010年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数字湖南”战略,“数字衡阳”列入衡阳市“十二五”规划。作为国家城市信息化试点城市和国家社区服务城市,衡阳市想要打造一座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智慧城市”。以信息化为基础的衡阳市有利于服务和管理娱乐、医疗、物业和安全的建设,同时还会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人们创造更加宜人、舒适和现代化的生活环境。信息化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推动了衡阳市工业化和信息化相结合,并且信息化已经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坚实力量。

(二)物联网技术建设。衡阳市市政府提出的“四城同创”和“三网融合”的目标就是要把所有的部门通过物联网技术在“数字城市”系统中整合起来,发挥协同效应。目前,在衡阳市已经建立起了以联通、移动和电信为主并且覆盖全衡阳市的城域网络。通过建立智能交通、平安城市等系统,使管理城市逐渐趋向于智能化,使城市的管理压力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提高城市形象,目前多项指标位于全省前列。

(三)公共服务和管理领域信息化深入推进。目前,政府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办公自动化(简称OA)系统和门户网站。由于电子政务能够极大地简化办公的流程,同时还有信息防火墙,防止信息的泄露,因此受到了各个政府部门的重视。电子政务在政府部门的运用得到了政府人员的一致好评,并且效果非常显著。电子政务可以对政府的各项服务类事项、行政类项目和非行政类项目进行优化和梳理,同时能够实现政务的在线处理。

(四)网络民生工程方面。积极响应省政府推进“3+5”城市群建设、构建两型社会的要求,推进教育、卫生、社保等民生领域数字化。大力实施衡阳市“十大信息化工程”建设,助力民生工程,推行公共服务在线化,建立网上办事大厅,实现网上咨询、申请、办理进度和结果网上查询。推动政府服务和社会服务进社区、入家庭、到农村。促进融合政务与商务的全方位、个性化服务,提升社会生活的现代化水平。

三、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情况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目前,我国正在建设“智慧南昌”、“智慧上海”和“智慧深圳”等智慧城市。这些智慧城市的建设为衡阳市建设智慧城市打下了基础也提供了一些宝贵经验。在上述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他们选择的发展方式是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重点突破。目前,对于智慧城市建设分为三类:

(一)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这类城市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和创新能力而建设智慧城市。比如,深圳是为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而建设“智慧深圳”,借助建设智慧城市这个机会,着力发展自身的电子商务,对自身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同时还发展智慧产业基地,并且政府已经将深圳作为试点城市建立国家三网。

除了深圳以外,沈阳作为一个老型的重工业基地,一直寻求转型的机会,争取转型为生态城市。“智慧城市”的出现让沈阳看到了希望,沈阳政府将物联网和互联网相结合,同时运用智慧技术和绿色科技,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沈阳政府正在着力实现“生态沈阳”的目标。

(二)以发展智慧技术和智慧基础设施为路径。上海在新推出的“云海计划”中要求着力发展云计算,因为云计算的发展可以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条件,同时提出了关于云计算的发展策略,尽最大的努力解决建设“智慧城市”方面将要面临的技术问题,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杭州根据自身的环境特点提出“绿色智慧城市”这一概念,首次将“绿色”和“智慧”相结合,利用环境优势,带动“智慧城市”的发展。同时,着力于发展新型的环保材料,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实现“生活品质之城”和“天堂硅谷”的发展战略。

南昌建设“智慧城市”的突破重点是打造“数字南昌”,通过建设“数字城管”、“数字城运”、市政府应急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和指挥调度平台等大型工程,使城市公共信息服务水平和城市运行监督水平得到很好的提升,进而在中国内陆地区建成最有竞争力的数字城市。

四、衡阳市“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一)大力推进基础数据库建设。衡阳市政府要从数据框架、数据标准和流程规范入手,建立统一的资源协同平台,制定数据框架、标准和相关规范,加强教育科研、社会保障、交通等专业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推进空间地理和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建设,为居民生存发展、企业经营管理和政府公共服务提供了知识上的支撑,将更加准确丰富的信息资源提供给智能城市应用体系和业务应用系统的建立。

(二)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交换机制。进一步加快交换体系建设和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建设,“信息孤岛”和“资源封锁”是信息化建设的大敌。市和县(市)区要落实编制人员。建立起一套全面的信息Y源共享交换管理机构,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实现相关部门的资源共享。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既有利于城市的对外开放,又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

(三)加快推进服务信息化进程,打造“智慧服务”产业体系。以“数字衡阳”工程为基础,通过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传统的服务和管理模式、传统服务企业经营的创新,同时促进由传统服务模式向智慧服务模式转型。首先,要发展智慧贸易。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网络市场,拓宽贸易市场,将实体的贸易市场逐步向电子商务发展;其次,要打造一个专门用来进行智慧服务的基地,推进传统服务和管理行业还有传统的服务企业的经营创新,结合衡阳市产业实际,重点培育和提升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旅游休闲等服务业发展。

(四)打造“智慧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智慧城市的建设要加快农业与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大力推广应用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农业电子商务,实现加工业的机械化和智能化,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和升级,同时对农业产业格局进行调整。重点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平台。智慧城市农村信息化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五)改善社区生活和人文素质,推进智慧社区安居和文化娱乐建设。在完善城市基础功能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等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社区政务、智慧家居系统实现远程监控、安全管理等功能,使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构筑人性化的管理服务体系,真正体现“以民为本、服务经济”的原则。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为人民服务,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并以“人民群众是不是满意”作为衡量衡阳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准。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孝丽.浅析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J].科技展望,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