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运行中心信息化探讨

时间:2023-01-16 09:32:13

智慧城市运行中心信息化探讨

【摘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社会治理业务建设的智慧城市运行中心,有利于加深对城市运行规律的认识,为社会治理提供新的工具。作为智慧城市运行中心的载体,文章引入了信息化基础设施概念,并将其分解为三层技术框架,详细探讨了其中包含的各大子系统,共同为城运中心提供良好的工作运行环境,旨在进一步推动智慧城市运行中心的发展。

【关键词】智慧城市;运行中心;信息;基础设施

1引言

作为人类生产生活重要载体的城市,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全球城市化过程引发的环境破坏、能源匮乏、交通拥堵等问题,也带来了城市健康高效运转的困扰。在城市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发展中催生的城市运营中心,是城市治理、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的新手段、新模式[1]。不仅可以对线下进行实时监控,更能通过大数据预测,全面提升政府信息化水平,实现城市长治久安[2]。是技术创新,更是社会创新,揭示了城市未来的发展模式,预示着城市文明新阶段的到来[3]。前人已经对城市运行中心的基础理论、运行机制、建设模式等做了深入研究[4-5],本文则重点探讨智慧城市运行中心的载体即信息化基础设施。

2智慧城市运行中心

智慧城市运行中心立足于打造智慧城市运营中枢的定位,是城市管理的核心,是全市指挥联动体系的中心节点,也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管理效率的关键手段。为满足可视化、指挥调度等平台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要求,建设一个先进、可靠的运行环境,保证各系统运行质量,城运中心信息化基础设施可以分为基础、网络及应用三层(见表1),其中基础包括综合布线和机房及配套;网络即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层包括大屏幕显示、坐席系统、显控协作分布式、融合通信、多媒体、楼宇自控及安全防范。

3信息化基础设施

3.1大屏幕显示

3.1.1系统概述

屏幕显示把无缝拼接、多屏图像处理、信号切换、网络等科技手段综合为一体,形成拥有高亮度、画面清晰、高刷新、技术先进、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LED大屏幕显示系统,提供远程视频会议、信息资源共享、分析决策和指挥调度等应用场景。

3.1.2系统组成

城市运行中心显示屏可以包括指挥大厅显示屏、门厅显示屏及决策室显示屏等。指挥大厅显示屏:满足大厅日常业务调度操作,对外接待、参观展示,全市视频会议连线等。门厅显示屏:承担城运中心宣传,日常视频播放,展示引导,接待各级领导拍照留念等。决策室显示屏:满足日常小规模会议、领导决策研讨、日常对外接待会晤、视频会议连线等。

3.2坐席系统

3.2.1设计原则

调度坐席应结合物理空间及整体环境,充分考虑美观性和可用性的协调。满足工作环境中功能操作和安全规范要求。符合人机工程学要求,实现最优操作,减少疲劳。提供最大的设备安装调整空间,满足指挥大厅应用的多屏幕显示和系统操作要求。

3.2.2系统特点

调度坐席安装与维护的灵活性要求:全部应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安装拆卸以及未来拓展。为操作者提供最佳的设备可接近性,同时应保持最佳的观看和沟通空间,便于内部设备(计算机、显示器、各类终端面板、线缆等)的安装和维护。考虑到调度坐席内部安装的电子设备需满足7×24h高负荷运转,散热设计遵循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隐藏式便于通风散热的空隙及通道。内部散热通道应在调度坐席内部形成自然循环通路,保证冷空气进入调度坐席内部变热,然后从上部流出,不依靠内置散热风扇等设备就可确保调度坐席内部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3.3显控协作分布式

3.3.1系统概述

分布式系统是指挥中心系统的重要部分,它把大屏显示、视频采集、视频会议、视频指挥、综合控制、坐席计算机图像等各系统进行关联,提供视频、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的显示、控制及交互功能。

3.3.2系统特点

分布式系统对各个位置的视频信号进行统一编码采集,包括坐席业务电脑、高分工作站、视频会议终端、视频会议摄像头、无纸化编码终端等统一转换成数字信号,实现指挥中心视频信息的互联互通,采用信号集中采集、统一调度,建设“视频枢纽中心”实现资源统一调度。根据距离远近、分辨率的不同进行合理的输出显示,确保视频信息正确、有效地应用。日常及紧急情况时,只需要通过管理电脑客户端即可对所有信号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信号的任意调用、拼接显示、漫游叠加,为指挥中心提供灵活便捷的显控方式。

3.4融合通信视频会议

融合通信视频会议系统以增强城运中心视频会议能力为主,增加高清视频会议摄像机、录播主机等,接入既有融合通信平台。

3.5多媒体系统

系统部署区域包括但不限于小型会议室、决策室以及指挥大厅等。小型会议室定位为临时小型讨论会议,实现小范围的本地讨论。仅需安装一套音频采集扩声系统和移动式显示屏。决策室为会议决策区,用于召开高规格会议。分为显示区、会议区以及设备间。显示区采用小间距LED大屏。会议区配置无纸化会议系统,可用于新建会议、会议签到、投票表决、会议资料读取及手写批注等。设备间位于决策室隔壁,所有的音视频设备均安装在此,便于集中管理维护。指挥大厅的扩声系统主要应用于会议扩声,重点需要考虑声场均匀,人声发言清晰度、还原度高,消除反射、聚焦等扩声系统常见问题。考虑房间整体装修风格,音箱数量和分布情况需充分结合大屏幕等设备安装的布局条件。

3.6楼宇自控

智能照明:对城运中心公共区域的照明进行智能控制。引入光照及人体移动传感器,实现对有人或者无人感知;同时引入定时控制功能,根据不同日期、不同时间,在预设时段保持照明,必要时,可屏蔽定时器,提供永久照明;从一个或多个控制点开启一个或多个照明光源。配合选择节能型灯具,将大大降低了办公楼的能耗。新风系统:实现对空调和新风机组监控、控制、保护以及集中管理功能。

3.7安全防范

3.7.1系统概述安全防范最主要的作用是使安全管理人员能掌握各区域的实时信息,保障城运中心人员及财产安全。通过在大楼主要出入口、过道、电梯内等重点部位设置点位,实现对重要区域的防护,同时作为周边区域防护的辅助手段。

3.7.2系统组成视频监控:采用全网络架构,将前端的视频监控信号传送到后端,进行存储、显示。前端摄像机将采集的信号,按照标准的通信协议直接传输,监控中心采用NVR存储模式对高清视频进行存储。门禁系统:前端设备包括人脸识别一体机、磁力锁、读卡器、开门按钮等,主要负责采集与判断出入人员身份信息权限。管理中心负责系统配置与信息管理,实时显示系统状态等,主要由综合管理平台和中心发卡设备组成。

3.8计算机网络

3.8.1系统概述为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一个全新现代化网络,主要涉及政务外网、互联网、各委办局专网以及设备网。

3.8.2系统组成政务外网:承载相关业务,与互联网物理隔离,由“核心—接入”两层网络架构组成,构建40G无阻塞核心层,其余均通过双链路与核心互联。网络管理中心旁挂在核心层,出口设备采用防火墙、入侵防御等设备保护出口链路,避免黑客攻击带来的安全风险。互联网:由“核心—接入”二层网络架构组成,构建10G无阻塞核心层,核心层上连互联网,其余均通过双链路与核心互联。出口设备采用防火墙来保护出口链路,避免外部网络攻击带来的安全风险,提供优质的Internet服务。委办局专网:由“核心—接入”二层网络架构组成,构建10G无阻塞核心层。核心层上连专网,其余均通过双链路与核心互联。设备网:承载智能化设备的互联互通,该网络与互联网物理隔离,由“核心—接入”两层网络架构组成,构建10G无阻塞核心层,网络管理中心旁挂在核心层。

3.9综合布线

3.9.1综合布线综合布线是各大子系统的重要基础,主要用于各种数据信号的传输。工作区子系统:按需设置并考虑余量,信息面板和光纤终端盒安装在工作区中,分布在各坐席内。线缆包括六类非屏蔽双绞线和多模光纤。水平子系统:由各单元配线间至各个工作区之间的电缆、光缆构成。直接涉及每个位置的电话、电脑是否能够开通、品质是否理想。设备间子系统:即指挥大厅中心机房,由机柜、110配线架、六类配线架、光纤配线架及各类跳线等组成。

3.9.2综合管路综合管路由弱电桥架和金属管组成。弱电桥架分布于信息机房和各楼层主要通道及弱电井内,各楼层及弱电间内使用热镀锌桥架,各机房内使用专用爬梯式桥架,方便各种线缆进出机柜。桥架至各点位的管材使用KBG金属镀锌管。根据平面布置图,结合暖通、消防和电气管线等设置情况以及弱电线缆的数量来确定电缆桥架的路由,在室内尽可能沿建筑物的墙、柱、梁及楼板架设。

3.10机房及配套工程

良好的机房环境包括高可靠的配电系统、恒温恒湿的空间环境、加上能够随时了解各系统设备运行情况的环境监控系统。机房及配套工程建设,不是简单的装修,而是融合了装修、配电、暖通、防雷接地、消防等内容,是一个系统化、科学化的工程。

4结语

智慧城市运行中心依托信息技术优化治理工具,发掘新的指标和评价体系,为城市治理和决策提供支持,提升社会治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人民。本文将其信息化基础设施分为基础、网络及应用三层并详细探讨了其中包含的各个子系统,为可视化、指挥调度等平台提供一个绿色、节能、可靠的运行环境,同时也为日后全国各地城运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林游龙.新型智慧城市“城市大脑”建设一体化设计[J].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2022,41(2):61-65.

[2]周建兵.新型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发展趋势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9):32-33.

[3]胡坚波.关于城市大脑未来形态的思考[J].学术前沿,2021(9):50-57.

[4]李文钊.数字界面视角下超大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原理:以城市大脑为例[J].电子政务,2021(3):2-16.

[5]杜青峰,刘锋,任伟阳.城市大脑的定义与理论基础[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4):36-38.

作者:汪陈龙 单位:南京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