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调研报告十篇

时间:2023-03-30 10:31:47

智慧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智慧城市建设调研报告篇1

智慧城市是现代城市的一个重要形态,是X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对突破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制约瓶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政府公共管理效能和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情况

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以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为统领,加大工作力度,推进电子政务、产业发展、城市管理及民生服务等工作,并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一)智慧产业稳步发展。

一是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进展。市及市(区)全部建成农业信息网站,开通“X”三农热线和惠农手机短信服务。建成覆盖全市乡镇、生产基地的X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追溯信息平台。

二是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取得实效。全市共有X港核心港区等X个园区被认定为省“两化融合”示范区,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和试点企业分别达X个和X个。

三是电子商务发展成效初显。截至X年底,X通过阿里巴巴、京东等第三方知名平台开展电子商务的商家达X家,在淘宝和天猫店注册的网络零售商家超过X家,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X亿元。

(二)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项目建设实现扎口管理。研究出台了《X市电子政务管理办法》,明确了政府部门年度电子政务建设项目实行年初申报,由市电子政务联席会议集中审核,未经审核的财政部门不予安排预算资金。

二是资源整合稳步推进。制定出台《关于加强电子政务基础资源整合共享工作的实施意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从基础平台资源、基础信息数据库等四个方面,规范整合政府部门电子政务基础资源。

三是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市政府累计投资X万元,启动建设政务数据中心,已有社保、民政、经信等X个部门的X项应用系统入驻中心。

(三)信息基础设施及民生应用建设取得实效。

一是教育惠民走在全国前列。市政府累计投入X.X亿元,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我市借助网络信息化技术,录制成X

万余条教学微视频,全市近X万中小学生可随时通过电脑或手机免费学习。

二是“三网融合”工作扎实推进。市政府以入选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市为契机,推进实施光网城市、无线城市、高清城市工程。截至X年底,全市宽带互联网用户达X.X万户,光纤到户达X.X万户,宽带互联网接入端口X万个。

三是公交出行更加智慧。公交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实现统一储存、统一管理,通过X掌上公交及公交站台实时信息显示,使乘客能随时随地获知X公交各种静动态营运信息。

(四)城市建设管理更加优化。

一是地理空间数据库完成建设。市政府与国家及省测绘局共同推动包括X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典型示范应用等内容的“数字城市”、“天地图·X”工程建设,其成果广泛应用于公安、交通等多个部门。

二是数字化城管成效显著。市有关部门借助市场机制,通过数字化形式,明确城市管理的范围、机制、责任,使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率由以前的不到X%上升到现在的X%以上。

三是城建项目管理效能提升。由政府投资X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的“X数字城建指挥中心”于去年X月投入使用。该中心通过大量城建数字信息资源整合,实现对住建系统项目建设及管理的统一监控指挥。

二、存在问题

X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尽管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信息化发展趋势、周边城市发展态势及群众的美好期待,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偏低。

目前,政府相关部门所建的信息化项目已包含了部分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应用系统,各部门在信息化应用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信息,但由于上下不贯通、左右不衔接,部门之间缺乏业务协同,各系统不具备信息自动抓取、实时服务等功能,导致数据多却用不上、有信息但找不到。

同时,各部门应用系统数据格式不一,缺乏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形成众多的信息“孤岛”。

(二)重视程度及统筹推进力度不够。

X智慧城市建设见事早,政府部门行动快、有亮点,但受市政府人员变动及牵头部门调整等因素的影响,统筹推进缓慢,特别是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编制、标准体系制定等主要任务尚未完成,有的仍处于启动阶段。

虽然市政府成立了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但相关工作机制尚未健全。作为牵头及主管部门的市政府办及市经信委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人员不足X人,力量明显不足。

(三)智慧城市建设人才匮乏。

由于信息产业发展滞后,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方面的技术研发人才储备不足,能够适应智慧城市建设研究分析需要并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高级人才和团队缺乏。

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尤其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极为缺乏,导致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衔接不紧甚至脱节。受区位环境及薪酬等因素的制约,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难以引进,各地普遍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及激励机制。

(四)信息应用及智慧产业发展滞后。

有统计数据显示,X年,X信息化水平总指数为X.X、工业信息化水平指数为X.X,低于X.X、X.X的全省平均水平。部分企业对实施“两化融合”,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意识不强。

与临近的X市相比,X国家及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为X家,X市有X家;软件企业为X家,年业务收入仅X.X亿元,低于X市的X家、X.X亿元。

三、对策建议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X长远发展。市有关部门要从区域和全局的高度。

紧紧抓住新一轮信息科技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努力实现政务更加高效、产业更加优化、民生更加幸福、城市更加宜居。

(一)以提升政府管理效能为抓手,加速资源整合,推进政务管理不断优化。

一是完善政府网上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群的信息公开、在线办理、公众参与三大功能,构建为企业和公众服务的“一站式”、并联审批门户网站平台。要尽快建立政府监督平台,制定电子政务监察标准,通过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与电子政务虚拟大厅的融合,推进政务服务中心与相关部门协同办理和并联运行,为社会大众提供无接触式管理与服务。

二是提升政务信息共享水平。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建立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行政资源数据库和信息交换平台,形成统一管理系统下的信息共享运行机制。要以大数据、云平台建设为突破口,加快人口、法人、地理信息、宏观经济数据、社会信用等基础数据库的建设。

三是创新推进城市管理。按照省政府《智慧X行动方案(X-X)》的要求,创新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运行模式,在现有数字化城管的基础上,将市区范围内的街道、社区一并纳入数字城管网格化管理范畴,拓展建立城乡一体的大城管格局。加快建立可视化、协同化城乡建设管理智慧应用系统和网格化管理平台,实现城乡建设管理的数字化、精细化和智能化。

(二)以推进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为目标,加强规划统筹,引领智慧城市科学发展。

一是强化规划及统筹推进力度。智慧城市建设涉及范围广、周期长、投资大,各试点城市无一不从规划入手,发挥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要围绕“优政、强企、惠民、美城”的总体目标,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十三五”规划,加快编制涵盖全市各部门、医药园区、经济开发区、数据产业园区及各市(区)的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和标准体系,统筹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布局、产业转型升级、民生服务、社会治理和信息安全等体系架构。

二是增强工作紧迫感。要围绕省政府X年建设沿江智慧城市群的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立足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构筑区域竞争新优势的高度来认识,作为市委、市政府思想再解放、项目大突破、城建新提升“三大主题工作”的重要内容来谋划,作为谱写“迈上新台阶、建设新X”X

篇章的重要举措来推进,把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

三是建立健全工作体系。进一步发挥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高位协调作用,按照人事相宜、人岗匹配的原则,尽快建立有职、有权、有责、有人的专职工作机构或专业团队,形成有人决策、有人协调、有人督查的协调推进体系。要建立有本地专家参加的决策咨询机构,对智慧城市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和行动计划的推进实施开展咨询评估,为决策和指导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以打造惠民工程为重点,拓展信息应用,促进民生更加幸福。

一是加强智慧社区建设。尽快建立全市统一的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拓展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建议参照芜湖市做法,实施街道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整合公安、社保、民政等基层力量,推动政府管理服务由“被动式”转变为“主动式”,实现让共享信息帮助百姓去“跑腿”的社区精细化治理和精准化服务。

二是加快市民卡建设步伐。建议学习嘉兴市依托社保卡、建设“多卡合一”市民卡的成功做法,把市民卡建设作为信息惠民的突破口。通过大数据支撑下的部门业务协同,整合各项服务应用,推进社保卡、交通卡、借书卡、诊疗卡、旅游卡、银联卡等的功能叠加、集成合一,使市民卡“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变为现实,让市民切实享受“一卡在手、方便无忧”的便捷生活。

三是打造智慧民生服务平台。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广大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自助化的智能服务。重点建设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专家咨询、报告查阅及医疗信息跨医院共享利用等服务。以满足养老服务需求为目标,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形成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护理机构、养老服务机构等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

(四)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动力,加快“两化融合”,不断提升产业智慧化水平。

一是推进智慧农业持续发展。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载体,以农业物联网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的进一步提高。要准确把握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信息技术在畜禽养殖、温室大棚、露天作物栽培和农产品销售等领域的示范应用,推动传统农业向智能农业、感知农业和现代农业转变。

二是加快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创新。要抢抓“互联网+”和“中国制造X”带来的发展机遇,大力营造有利于“互联网+”发展的良好氛围,动员引导行业、企业以互联网思维推进“机联网”、“厂联网”等生产模式创新,推动“互联网+”战略在

X落地生根。要依托医药高新区(数据产业园),加快打造具有X特色、全国有影响的大健康数据平台和云中心,推进互联网与大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着力形成高端的“医、药、养、游”产业链和集聚效应。

三是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要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尽快出台《X市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深入推进电子商务普及应用,探索MXC(生产厂家对消费者)、OXO(线上对线下)等新型商业模式。要着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引导制造业企业树立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理念,以拓展产品功能、提升交易效率、增强集成能力为重点,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设计和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五)以完善体制机制为关键,加快人才培养引进,努力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全面梳理分析智慧城市建设重点需求的人才类型和数量,研究制定智慧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要坚持人才为本、引进与培养并重的原则,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使用、引进和激励机制,依托高等院校、龙头企业,加快培育领军型、创新型行业精英和复合型、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

二是创新工作理念。以政府统筹、市场运作为建设运营管理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创新创优财政资金使用办法和投融资机制,按照市场化模式,建立全市统一的智慧产业投资引导资金,吸引投资实力强、技术先进、经验丰富、市场公认的专业化投资管理团队或运营商,定向支持X智慧产业发展。要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通过产业化运作的方式,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调研报告篇2

住建部近日《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标志着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正式启动。《通知》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办法》要求,申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应具备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已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或相关专项规划、已完成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编制等条件;《试点指标体系》包括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智慧建设与宜居、智慧管理与服务、智慧产业与经济4个一级指标。

无锡获批TD-LTE试点城市

无锡市政府日前宣布,无锡获工信部批复,成为国家TD-LTE(4G)扩大规模试验15个试点城市之一,这也是继南京之后,江苏省的第二个4G试点城市,目前,无锡移动已初步建成TD-LTE试验环境。根据规划,2013年2月,无锡市民有望体验到4G网络,年底将实现全区热点区域全覆盖。TD-LTE的高度带宽和物联网感知技术的融合,可支持高清视频监控、高速无线上网、高清视频会议等业务,涵盖娱乐、办公和媒体应用等各个领域的集团客户业务应用,能实现与政府、媒体、银行、证券等机构和行业的联合,包括交通、医疗等频道服务,全面覆盖市民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各方面需求。在外向型经济遭受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发展TD-LTE产业预计可为无锡带来近百亿元的投资,带动数百亿元的产品销售和近千亿元的应用开发,对无锡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

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

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暨经验交流会上,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副主任张少彤公布了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张少彤介绍,2012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进一步细化了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民生服务的评估细则,并加强了对政策引导、新技术运用等方面的考评。分析2012年的采样数据,我国各级各部门政府网站的可用性和内容丰富度显著提升。部委、省级、副省级政府网站链接可用性由2011年的84.5%上升至98.7%,基本消除错链断链问题;地市级政府网站服务功能可用性、互动功能可用性分别达到93.9%和90.4%,比2011年分别增长32.1%和30.6%。此外,政府网站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全国地市以上政府网站中,超过七成能够结合各个民生领域和面向企业的基本服务领域用户需求梳理政府资源,优化教育、社保、就业、医疗、住房等领域专题专栏,更好地满足了社会公众的重点需求。

2012上海市智慧城市宣传周开幕

以“智慧城市开启美好生活”为主题,以提升市民知晓度、增强市民体验感、扩大社会参与面的2012上海市智慧城市宣传周开幕。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艾宝俊,新华通讯社副总编辑慎海雄,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戴海波,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高新民,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长张维华等领导出席开幕式,艾宝俊、慎海雄还向第一批上海市智慧城市体验中心授牌。2012上海市智慧城市宣传周为12月4日至14日,举办主要活动近20场,包括2012年智慧社区研讨会、移动互联网应用培训开班仪式、《我身边的智慧城市》巡展宣传活动、“智创未来 慧享生活”――上海市智慧城市应用程序创意设计大赛、无线城市科普宣传活动等重要活动。

上海推进法人单位“一证通用”数字证书

为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信任体系,上海采取政府统一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法人单位免费提供“一证通”数字证书,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法人网上身份统一认证工作,政府部门数字证书多头发证、多头管理弊端可望彻底改变。2013年底前,上海各类法人将有望只用一张“法人一证通”数字证书,代替之前政府部门发放的各类数字证书,在政府网站上办理审批、年检、报税、社保、政府采购、工程报建、招投标等各类网上办事业务。这对于基本只使用一张数字证书的市内56万户中小微企业减负效果尤为显著。据悉,法人网上身份统一认证是纳入本市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的重要信息化应用项目,通过统一证书应用标识和接口,实现各部门业务系统证书互认,为各类法人在不同政府部门、不同业务系统在线办事提供统一数字认证服务,全面推行“一证通用”。

《智慧城市上海发展报告》

近期,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正式《智慧城市上海发展报告(2012)》(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系统分析了当前全球各地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探索,并对上海的智慧城市前景提供了展望和解析。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艾宝俊,新华社副总编辑慎海雄等出席会,并为“上海新华智慧城市研究院”揭牌。目前,智慧城市体系范畴还处于探索阶段。《报告》通过具体而典型的案例,以上海为样本,强调建设智慧城市的“独特性”与“示范性”,通过横向比较、纵向剖析,关注特大型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综合系统在建设智慧城市中的特殊意义、示范作用与辐射效应。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将抽象概念具象化,拉近受众与“智慧城市”距离。《报告》认为,整体看,智慧城市建设包括智慧基础设施、智慧资源管理、智慧公共服务、智慧产业体系以及智慧安全保障等5个主要方面。

上海市两化深度融合进区县、进园区、进企业宣传培训活动举行

近日,上海市“两化”深度融合进区县、进园区、进企业宣传培训系列活动先后在普陀区、杨浦区和闸北区举行,并顺利闭幕。活动围绕“两化”融合联动、促进创新发展”这一主题,邀请了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信息化推进处副处长石伯明作了上海市“两化”融合的宣讲;并邀请上海市智慧城市促进中心介绍了普陀、杨浦、闸北三区2011年“两化”融合企业信息化发展评估报告。各区还就各自特色,邀请专家进行专题演讲。普陀区信息委邀请了中科院院士、上海市科协副主席何积丰作讲演;杨浦区围绕“推进两化融合联动,促进数字园区建设”这一主题,邀请了复旦大学软件学院戴开宇教授作演讲。培训活动闭幕式在闸北区举行,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刘健、闸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林龙斌等领导致词。闸北区“融合创新、转型发展”论坛的结束,标志上海市两化深度融合进区县、进园区、进企业宣传培训活动历经近五个月,途经浦东新区、宝山、松江、杨浦、闸北等两化融合实践区后缓缓落下了帷幕。

政府管理创新与电子政务专题

智慧城市建设调研报告篇3

300个试点城市,究竟哪个城市更“智慧”?

在经过4年的大规模试点之后,智慧城市在中国遍地开花,然而,却很难说出哪个城市能成为上述问题的答案。

从2012年试点城市建设启动以来,智慧城市建设快马加鞭。智能改变着市民生活,但智慧并未及时跟上。已经试点和还没试点的城市都发现了同样的尴尬:智慧城市大同小异。甚至有专家批评,许多智慧城市停留在装“监控系统”的“低端智能”阶段。

近日,国务院参事仇保兴出席某论坛时表示,智慧城市如果走错的方向,就变成了“不智慧的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必须要能够诊断和治疗“城市病”,防止成为“空、白、乱”的智慧。他建议,进行智慧城市设计,城市诊断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使其成为城市诊断的一项利器。

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依赖智慧城市治疗城市病,可能只是看上去很美。

智能取代了智慧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背后,人口膨胀、交通拥挤、高房价、城市布局不合理等城市病愈演愈烈,尤其在一线城市表现得尤为明显。破解城市病的过程中,智慧城市这个舶来品被寄予厚望。

什么是智慧城市?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智慧城市是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模式。

不过,从具体细节来看,目前智慧城市并没有完整统一的评价标准,但一般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能源环境、住房、交通出行、人口管理、交通管理、公用基础设施等领域。

标准未定,试点先行。从2012年11月,住建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后,短短3年多的时间,我国智慧城市试点的数量突飞猛进,已经约300个。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95% 的副省级以上城市、80%以上的地级以上城市纳入其中,有证券机构通过对智慧城市历年投资规模及增长率进行预测显示,未来5年内智慧城市投资规模为1.9万亿-2.4万亿元。

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其中问题也不断暴露。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高艳丽等专家认为,各地的智慧城市发展存在技术驱动特征明显,部分城市智慧与城市建设脱节、规划相对主观,与周围环境缺乏融合等弊端。另外,我国一些城市在组织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盲目跟风现象,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贪大求全。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出现这样的问题,根源在于我国城市发展进程总体过快, 对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准备不足。”

“我们经常批评城市建设缺少特色,造成中国的城市千城一面,如今,在智慧城市建设上,我们又犯了同样的错。”一位智慧城市研究专家表示,目前试点的智慧城市差别并不大,特色也不鲜明,低端智能成了智慧城市的代名词。

建设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是绕不开的一环,但二者并不能划等号。有专家表示,之所以出现智慧城市不智慧的情况,并不代表着“智慧不够用”。

发改委智慧城市规划所所长黎明分析认为,从技术层面来说,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足以应用于建设智慧城市。但难题是,由于信息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维护、运营成本要远远高于传统基础设施。

找准痛点寻突围

据了解,鉴于智慧城市试点过多、特色不明的情况,去年有消息称,住建部已经不再审批新的智慧城市试点城市。2016年以来,新的试点城市也一直没有再增加。

黎明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多数智慧城市的建设都处于起步阶段,大多缺乏系统的规划、顶层设计方面的统筹。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城市在信息共享、政务服务方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亮点城市并不太多,但也有一些城市逐渐打出了自己的一些特色,几年的试点,也让很多基础设施并不充分的城市走在了智慧城市的前列。”一位专家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近日,腾讯研究院的《中国“互联网+”指数(2016)报告》显示,整个东部地区在智慧城市的发展上领跑全国。在“互联网+智慧城市”省区市排行榜中,排名前十的7省市来自东部地区,包括广东、浙江、江苏、北京、上海、福建、海南,而 “互联网+智慧城市”十大城市中,除了北上广深四个传统的一线城市外,剩下的6个二线城市,分别是长沙、佛山、重庆、成都、武汉和青岛。

值得一提的是,在榜单前50名中,德阳、韶关、三亚、梅州、阳江、汕尾、丽水、衢州、云浮和舟山成为领先发展的黑马城市。这些城市在为当地居民提供特色服务上多有创新,且颇受欢迎。

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琼表示,“互联网+智慧城市”具有本地属性,市民的需求是非常共性的,只要政府在移动平台上做了努力,智慧城市就可以发展得很好,对于中小城市和欠发达地区,可以跳脱本地实体经济发展的制约,实现超前的发展。

6月29日,无锡市与阿里巴巴签订“互联网+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6月23日,鞍山市政府与鞍钢集团公司智慧城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6月7日,青岛市政府与中国移动集团战略合作协议签署,后者支持青岛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仅仅是过去的6月份,公开报道显示,就有上述多个城市加码智慧城市建设,寻求特色突围。

仇保兴表示,城市能不能为居民提供各种舒适、活力的空间,是智慧城市需要应对的问题。未来,政府推动的智慧城市应当聚焦“公共品”,避免变成单纯“商业品”的智慧城市。

专项创新和点上突破,成为智慧城市避免千城一面的抓手。

智慧城市建设调研报告篇4

为大力助推“宽带中国”和“互联网+”战略实施,积极助力杭州“世界名城”和“城市数据大脑”建设,进一步推动杭州市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支撑全市信息经济发展,江干区人民政府与杭州万物互联智慧产业有限公司就江干区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展开全面战略合作达成共识,大力推进信息数据网络物联化、智慧化建设,打造智慧城市的江干样板。

一、  测试工作开展情况

2018年8月30日江干区道路停车收费服务中心与杭州万物互联智慧产业有限公司签订《杭州市江干区智慧城市建设项目-5G停车智慧桩项目特许经营协议书》,对江干区闸弄口街道顾家畈路红梅社区至尧典桥路共27个免费停车泊位进行5G停车智慧桩建设,并负责对路侧停车泊位及其有建设需要的进行改造建设。

由于之前选取的测试泊位为免费泊位,泊位内僵尸车较多,周转率低,不利于设备的测试,故杭州万物互联智慧产业有限公司经得杭州市城管委领导及江干区城管局同意,于2018 年10 月20日在江干区闸弄口顾家畈路红梅社区以东路段的收费泊位完成9个智慧桩的安装,于2018年10月23日开始测试智慧桩的综合车牌识别率。

二、测试取得的成绩

截止2018年11月29日,经过38天的测试(含6个晴天、11个多云天、9个阴天、12个雨天),9个智慧桩共监控18个车位(其中有1个车位长期停放一辆报废包月车),累计采集2942次停车样本数据。经过持续系统调测和算法优化,车牌综合识别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从8月23日测试的82.6%(含驶离)、80.23(不含驶离)提升至91.11%(含驶离)、86.67%(不含驶离)。

三、  测试存在的问题

但是,近日发现有市民误缴停车费,并对市城管委进行投诉,江干区道路停车收费服务中心立即派专门人员进行展开调查,并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及时约谈。于2018年11月29日下午召集杭州万物互联智慧产业有限公司进行约谈,要求对方第一时间关闭了所有在顾家畈路测试的设备电源,及时将车主误操作支付的费用原款退还给相应车主,认真开展全面清理自查自纠及时研究整改处理措施。二是彻查原因。为了保证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支付功能畅通作为停车收费的重要内容,该公司进行了内部测试及模拟真实收费环境,留有0.01元的内部测试收费通道,关闭了其他金额的所有支付通道,为了防止市民多缴费、误缴费,该公司也在设备桩体上醒目张贴“测试设备、请勿付款”的告示,但是在有醒目告示的情况下仍有市民进行扫码、下载、支付0.01元的行为。经详细排查,从10月20日至今共有29笔停车缴费,其中11笔为支付宝缴费,9笔为微信缴费,剩余的为杭州万物互联智慧产业有限公司内部测试订单,共收费0.2元。目前万物互联已全部原路退回所有缴费,并做好了相关解释工作。并在12月7日向江干区城管局分管领导做了检讨和汇报。三是举一反三。杭州万物互联智慧产业有限公司在江干区进行5G停车智慧桩项目试点工作应严格遵守《杭州市江干区智慧城市建设项目——5G停车智慧桩项目特许经营协议书》文件规定,在江干区道路停车泊位开始实行5G智慧停车桩模拟收费,模拟收费结束前继续按原来模式收费,以确保停车收费工作的稳定,保障居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四是加强督查。江干区停车中心下一步做到每日三次进行现场巡查,也将进一步加强与杭州万物互联智慧产业有限公司沟通及管理,及时沟通测试情况及后期发展进度,严格督促对方遵守相关协议规定,对扩大变更试点范围、内容等,必须经过我局同意后方可进入下一步工作,并第一时间向市停车监管中心进行沟通与汇报,以确保停车收费工作的稳定,保障居民群众的合作权益。

出现该事件后,市停车监管中心可能对江干区道路停车收费服务中心年度考核中给予一定的扣分,停车中心第一时间向市停车监管中心进行情况汇报,并及时写了《关于5G智慧桩设备市民误缴费的整改情况汇报》,下一步做到每日三次进行现场巡查,也将进一步加强与杭州万物互联智慧产业有限公司沟通及管理,及时沟通测试情况及后期发展进度,严格督促对方遵守相关协议规定,对扩大变更试点范围、内容等,必须经过区城管局同意后方可进入下一步工作,并第一时间向市停车监管中心进行沟通与汇报。

四、测试推动的建议和前景

江干区是杭州城市东扩的桥头堡,是杭州城市发展战略的轴心所在,杭州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CBD(钱江新城)所在地,江干区5G停车智慧桩项目虽然市停车监管中心并不赞同该项工作,江干区道路停车收费服务中心积极主动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共同做好提升城市停车管理水平。通过建设智慧泊车收费管理系统,有效改善“停车难”、人工收费效率低、信息化程度不够等多重问题,提升泊位使用效率,让停车更加规范化、有序化、智能化,让市民享受更加智慧、便捷的停车服务。

智慧城市建设调研报告篇5

9月15~16日,国际城市论坛2011年年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论坛以“建设智慧城市,创新社会管理”为主题,我国首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报告》。

围绕论坛主题,与会领导和专家分别从科学执政看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城市变革与城市管理创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着力点等方面发表主旨演讲。在第二天的圆桌论坛上,获得2011年度“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的城市代表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一主题,以化解民怨和顺应民意为主线进行了深入研讨,取得了积极成果。

信息技术引领城市变革 智慧城市重在社会管理的“智慧”

2011年被誉为中国智慧城市的元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上百个地区提出建设智慧(数字)城市的目标,28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产业发展重点,80%以上城市将物联网列为主导产业。

智慧城市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以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为平台,以实现人口、产业、空间、土地、环境、社会生活和公共服务等领域智能化管理为目标的全新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建设,不仅是以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城市改造工程,更是一个城市系统重新再造的过程。中央党校校委委员、组织部部长赵长茂在论坛发言中指出,社会管理的前沿性要求建设智慧城市。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和兴起,并推动了产业变革和社会转型。信息网络从一个技术工具正在变成与社会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科技的前沿性直接投射于社会层面,各种问题直接表现为社会矛盾,并呈现扩大化、关联化、整体化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现有的社会管理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市场化、多元化、网络化、动态化的社会环境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日趋严峻。

与会代表认为,智慧城市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产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带来了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着城市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变革,是从根本上优化城市治理模式、优化城市运行机制的“解决方案”。同时,以信息技术引领城市变革,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的效能和质量,这既是智慧城市的核心要义,也是推动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切入点。在此次年会上,“智慧城市实验室”首次公开亮相。作为我国首家智慧城市发展研究平台,该实验室将通过打造可视化的电子政务信息平台、智能化的领导决策支持系统和多元化的智慧城市共享空间,为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从化解民怨到顺应民意 创新社会管理要抓住本质规律

论坛圆桌会议期间,获得2011年度“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的各城市代表阐释了他们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实践经验――

山东泰安市从管理理念、管理主体、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等方面探索系统化的社会管理创新,改变了过去单纯管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从单纯重视政府作用向社会共同治理转变;从偏重管制、控制向更加重视服务,重视协商、协调转变;从偏重事后处置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从偏重行政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真正实现了社会管理惠及民利、保障民安。江苏淮安模式改变了传统事后被动处理的维稳工作方式,实现了事前主动预防,完成了对社会稳定问题由粗放式治理到集约式治理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基层基础,源头治理的现代公共治理理念。同时,把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此外,还有北京市朝阳区的“全模式”社会服务管理系统,上海市浦东新区的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厦门市的“无讼社区”等等。

从建设智慧城市,到体制机制创新,从社会风险评价,到政府公共服务,从加强社会参与,到解民怨顺民意,这些来自基层的鲜活实践为我们梳理出未来城市社会管理创新的现实路径,那就是无论是决策层面、执行层面、监督层面还是参与层面,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从化解民怨走向顺应民意。与会代表认为,民意才是需求,尊重民意才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最本质规律。要把群众满意作为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顺应民意贯穿到社会管理的各个环节,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放在社会管理的首要位置

作为此次论坛的一项重要成果,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推出的国内首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城市整体上已进入一个典型的危机频发期,主要表现为五种不稳定因素与九大纠纷极易诱发和放大为社会危机。与此同时,“五全两信”问题正成为社会公众关心的焦点。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医疗安全、生产安全、网络安全成为引发社会矛盾最敏感的“导火索”,而政府失去公信,社会失去诚信又成为隐藏在这些“导火索”背后的“炸药包”。

智慧城市建设调研报告篇6

2012年中国智慧城市高峰论坛12月14日在上海顺利落下帷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节能建筑和科技司副司长郭理桥在主题演讲中指出,智慧城市是一个方法论,绝对不是一个机制方法论,不是拿“智慧”套到城市里就看作是智慧城市。我们必须站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大环境中去,整体看待一个区域的发展,而不是从自己的利益或自己部门的角度出发。

智慧城市试点文件

世界银行最新研究报告提出,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后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是信息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深度融合。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建办科[2012]42号)(以下简称文件)日前下发,决定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

谈论起文件的诞生历程,郭理桥表示整个过程很不容易,从开始筹备到文件最终出台,历时两年多。“我记得那是2010年11月20日,关于如何用数字化手段智慧地规划、建设、管理、运行城市,亟需一套引导性的办法。”

缘何需要住建部牵头部署呢?郭理桥解释:“城乡规划总规、控规、详规是我们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城乡规划法作为支撑和依据的工作,也是国务院授权对城镇进行管理最主要单位,同时承担着城镇化推进的责任。”

郭理桥强调,要科学规划、实现在事前对一个城镇的发展做出引导性工作,除了要参透主要领导的想法外,组织班子也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座谈,专门成立了数字城市工作研究中心,同时还融入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力量。

据悉,在调研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举动是对5个镇、5个区、5个市长达两年的跟踪调研。“总结这两年间的所见所得,经过专家来回三轮论证,一些行业部门的共同参与,逐步完善并形成了现在大家所见的文件。”

文件的核心思想

文件包含三部分,分别是通知、管理办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指标体系《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郭理桥回忆,在调研的过程中,很多设计思想都被一些镇委书记或主管某块的主任给颠覆了,这些一线的工作者对宣传的内容提出了质疑:知道宣传的内容很重要,但是听不懂,也不需要。他们不要吹得天花乱坠的内容,要的是好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

与此同时,环境问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电煤气、道路交通等社会矛盾持续恶化,也令人担忧。

“怎么样能支撑着城市发展下去,这是我们关注的。而企业在启动某个项目时关心的是,自己能否参与进去,最终发展到怎么样一个结果。所以我们逐步改变原来的一些想法。”郭理桥进一步说道,“这两年来,我们所有团队的所有成员,包括专家组,在台上夸夸其谈的时候,真正的用户根本就不是这么想的,离得太远。所以我们围绕这一点,逐步地聚焦,在目前特定的历史条件之下,我们选择了五大指标体系。”

对于城市的申报问题,郭理桥表示最核心的申报材料是规划。这个规划不是技术方案,也不是工程方案,而是城乡发展规划相结合的,同“十二五”密切相配套的发展规划。

“这就需要提供一个范本,牵涉到专家问题。我们现在要建立一个公信力很强的专家体系,科研院所选出一部分在国家层面公信力较强、受人尊敬、原则性较强的专家,地方也相应训练专家等,共同组成专家团队,我们不干预他们具体的评价。”

据郭理桥透露,下个月第一批试点城市就要签订认可责任书,签订年限为3年,通过完成任务的多少进行评估。具体的试点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57个三级指标。主要涉及产业、民生、社会治理、生态环境、保障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

文件的核心思想是在于丰富、传递一种现代城市的发展观,更涉及到城镇化发展价值观、推进的方法论,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工程、应用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行等经济、社会、空间特征。

因此,“我们要整体地来看一个区域的发展,而不是从自己的利益角度,或者说从自己部门的角度,都必须站在整个社会、经济环境中,即人和环境之间怎么样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郭理桥强调道。

他续称,环境,一个是大城市,一个是乡村,中间还有一个过渡概念,就是城镇。三者合为一个区域――城乡。十报告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如何够真正做到,要按照细节思考,不能说讲一些没用的东西,一定要落实下去。“按照这么一套思维方式,所以我们认为它是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发展的系统工程,说到底这是一个方法论。”

文件产生的依据

党的十提出,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方略。郭理桥认为最大的亮点是城镇化,把城镇化作为拉动内需的最大着力点。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不能只谈概念,要从实际操作入手,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益讲清楚。

同时还要智慧地发挥政府这只“有形之手”,来调控、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这只“有形之手”任何盲动都会影响城镇化的质量。这里要防止几个误区,分别是:忽视小城镇建设、盲目撤并自然村落、过早取消城市土地国有制度、忽视城市防灾设施建设、盲目追随西方汽车消费模式和忽视保障房建设的混合布局。

郭理桥表示,智慧城市建设的阶段目标是“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发展”,最终目标是智慧地建设生态城镇,美丽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智慧城市建设不仅促进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内涵,更是扩大内需的有效手段。在新的发展阶段,城市化要由重数量的外延式扩张向重质量的内涵式发展转变,打造信息化、工业化和城市化高度融合的智慧城市,将成为城镇化发展的有利助推器。

主要的操作方法

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

郭理桥提出,智慧城市试点的整体工作思路要侧重三个层面内容,分别是政策、管理和主要措施。在政策层面,管理办法和指标体系现已出台,随后还将制定两个。

城市未来将依据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进行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和创新动作的建设。规定动作的标志性成果是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的建立,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交换与业务的协同;自选动作要体现出城市管理、功能提升、运行服务等的水平,如饮用水安全的监测等公用市政管理,建筑节能能耗平台、社区服务系统建设等等,在公布的指标体系中至少选3到5个;创新动作则要对城市进行统盘分析,找准城市发展定位,进行城市创新指标和项目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调研报告篇7

关键词:高校;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高校促进“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良性发展策略研究

收录日期:2013年10月12日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理念。自2008年IBM推出智慧地球概念后,我国已有无锡、宁波、广州、沈阳、南京、西安、重庆等20多个地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许多城市甚至把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发展重点并写入“十二五”规划纲要。当前,我国各城市高度重视信息基础建设,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覆盖率等信息化指标显著提升,政务、商业、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为“数字城市”、“智能城市”向更高层次、更互联互通的智慧城市迈进奠定了基础。高校是聚集知识、信息和人才的宝库,是国家创新体系中集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利用为一体的前沿。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广泛应用,高校信息化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具有了更好地为智慧城市发展服务的条件。

一、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理论思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城市发展主要是由信息、技术等发展的革命新力量所决定。信息全球化加快了城市国际化的进程,使城市慢慢地融进了全球化体系中,城市区域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必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方向。在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渗透,加速了信息经济含量的提升,再加上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整合,又推动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从而加强了现代城市的国际。只有拥有完善而发达的服务设施特别是信息服务设施的城市才有可能成为国际性的人流、货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聚中心,全球城市网络的重要节点。

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深度融合。信息化是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助互进的直接成果。而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在于对信息资源的有序管理,建立新模式下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信息资源的“按需服务”模式。在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建设中,知识及知识服务是其必不可缺的软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并非只意味着网络基础设施的硬件设施,没有基于知识的应用内容与之配套,所有的硬件设施均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校拥有促进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知识资源和信息服务人才。高校的信息服务也正向学科化、个性化、知识化、智能化的方向转变。

二、高校信息网络服务中心的构建

“211工程”所设立的地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要选设在高校比较集中、文献信息比较丰富、资源共享有一定基础、网络化水平较高的城市的高校,根据地区优势配置一批具有地区特色的重点文献信息,实行专管共用,防止不必要的重复购置。地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与本地区各高校图书馆、重点学科和重点院系图书馆或资料室的文献信息,汇总形成地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地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的构建模型可以有实体、网络和实体加网络等三种模型:

1、实体模型。该模型是指投资建成一个新的地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形成实体。其优点是便于组织和管理,但不能有效利用各高校图书馆原有和将要配置的文献信息,不能调动各高校的积极性,且投资强度大。

2、网络模型。该模型是指在不改变所有权的条件下将本地区各高校图书馆组成一个共享服务网络体系,各馆文献信息实行共享,地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仅为虚设机构,主要负责协调。其优点在于可利用各高校图书馆现有文献信息,投资强度小,但管理协调难度较大。

3、实体加网络模型。该模型是指以本地区高校中实力强、服务功能齐全、管理水平高的某一高校图书馆为基础,充实、更新和改造相关的文献信息,建立地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实体。该中心实体与本地区其他高校图书馆、重点学科和重点院系图书馆或资料室的文献信息联合开放,形成地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网络体系。这种模式投资强度适中,既可调动各高校积极性,也便于协调和管理。根据各地区的不同特点,在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构建中可采取不同的模型,其中实体加网络的模型可适用于多数地区。在实体加网络模型中,地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依托的高校应是该地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选择办法应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公平竞争、择优布点的原则。地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的文献资源建设应按其提供的服务内容而定,根据不同地区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特点,地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在文献资源建设上应有所侧重。为了防止不必要的重复购置,提高使用率,应将那些投资大、共用性强、某个高校图书馆使用率不高的文献信息纳入地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网络体系统筹考虑。文献信息的科学保护是提高文献信息使用效率和保障共享体系正常运行的关键,地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应该设立文献信息保护部,为地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的文献信息的正常使用提供保证。同时,该部还应承担为本地区其他高校图书馆提供文献信息保护服务和技术培训。

三、高校为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服务的策略

与社会上的信息机构相比,高校的信息服务应形成自己的特点,着重开展以下几方面的服务:

1、信息调研服务。伴随知识经济的兴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人们为准确把握市场行情,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发展,需要掌握高质量的情报信息。高校信息服务人员应抓住机遇,根据所在地区或单位的某些重大科研课题、工程项目或产品,在充分了解信息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深入有关单位进行文献调查、实地调查、市场调查、用户调查,开展专题文献收集和分析研究,将分散的信息最大限度地集中起来,认真分析鉴别,并进行归纳整理,最终以综述、述评和专题信息、调研报告等形式,提供给有关科研机构、工程技术部门和生产厂家。

2、信息服务。我国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缺乏信息和较高素质的信息人员,迫切需要各信息机构为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高校信息、服务人员应主动深入基层,调查中小型企业信息需求,为他们提供信息服务,成为该企业的信息人;为企业科研项目开发提供国内外产品样本、专利文献、标准文献、科研立项、产品调研、课题论证、专利申请、科技定题和外文资料翻译等信息服务。

3、信息检索服务。随着市场的发展变化,很多企业经常要进行技术改造或开发新产品,而新产品的开发一般都是涉及面广,相关因素多,且带有一定的风险性。这时,企业迫切需要大量有关新产品的技术和营销信息。高校信息服务部门完全可以利用本校丰富的馆藏和人才优势、技术优势,通过各类工具书、文献、数据库、光盘或联机检索、网络检索等途径,为用户准确、全面、快速地提供文献检索、技术查新和事实数据咨询等信息检索服务。

4、信息共享服务。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情报信息部门拓宽服务范围创造了有利条件。比如,信息服务人员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邮件服务、网络信息资源报道服务、网上馆际互借服务、网上文献订阅服务、网上广告服务、网上文件传输服务等。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重照,刘淑华.智慧城市:中国城市治理的新趋向[J].电子政务,2011.6.

[2]张陶新,杨英,喻理.智慧城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3]石晓峰,刘伟良.智慧城市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J].中国东盟博览,2013.2.

智慧城市建设调研报告篇8

【关键词】发展机遇 建设思路 愿景

1概述

1.1智慧城市涵义

通过摄像头、传感器、RFID读写器、GPS等模块实现图像、声音、温度、湿度、风力、标签、地理位置等数据的识别、采集,完成基础数据的收集,形成大数据的原始数据。

将人们为实现自身服务需求而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思路、路径、规则进行抽象,形成计算机能够完成的算法,通过计算机来实现要完成任务、目标的思路、路径、规则,这类算法形成的软件形成基础功能模块,将这些基础功能模块进行整合,提供更为复杂的功能。

智慧城市就是通过上述所说的软件功能模块对各类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借助互联网共享技术,得以实现人们所需要的服务目标。因此,智慧城市只是一个工具,人们通过这个工具来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能力,管理效率和服务能力提升的程度取决于人们的管理和服务目标和思路,是取决于人的智慧。从这个角度来讲,各地建设的智慧城市管理、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智慧城市项目因各地实际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智慧城市不仅是城市智能化,而是涉及到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智慧城市不是一个行业,而是能够带来社会深刻变革的一个引擎,它的内涵和涉及到的领域绝不是“智慧城市”这四个字能够代表的,“智慧城市”只是一个符号标志。

1.2 智慧城市特征

涉及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海量原始数据构成大数据;云计算实现数据处理规则;依托互联网完成信息传播、共享;构筑以人为本、面向社会各领域、各阶层泛在的、机会均等的生产、生活服务;全民参入,互动创新;跨域、跨界协同运作。

1.3智慧城市建设意义

全球都在推进信息化革命,智慧城市建设将全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各国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的变化都将对全球产生影响。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城市建设可以催生出很多新的业态、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推动中国经济向中高端迈进。对各领域传统企业的深化转型产生深远影响。由于智慧城市建设将跨域、跨界技术和产品整合变成了现实,同时在管理思路、理念和市场渠道拓展等方面对传统企业提出了严峻挑战,这些都将进一步刺激和促进传统企业在生产、管理和市场拓展等方面进行转型。各类服务将更加完善和便捷,市民生活质量将得到大幅提升,服务态势将由“需求型”向“供给型”转变,情景消费将得到大力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将“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智慧城市建设以其涉及范围和领域广的特点,将对消费、生产、管理等文化产生深刻影响,继而影响到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

2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及发展机遇

2.1现状

2.1.1政府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我国促进城市高度信息化、网络化的重大举措和综合性措施。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第一次将智慧城市纳入部级战略规划,代表着“智慧城市”建设正式成为国家行为。2014年8月29日,经国务院同意,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交通部等八部委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落实指导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推进。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科技部和国家标准委为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推动我国自主创新成果在智慧城市中推广应用,确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旨在形成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城市技术与标准体系和解决方案,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2014年9月10日,国务院总理在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我们将抓住世界新技术和产业革命机遇,加快“宽带中国”、“智慧城市”等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梯度开发,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2014年11月15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措施,培育壮大新业态新产业。会议决定,要积极支持云计算和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融合发展,催生基于云计算的在线研发设计、教育医疗、智能制造等新业态。在疾病防治、灾害预防、社会保障、电子政务等领域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加强信息安全评估和防护。支持云计算关键技术研发和重大项目建设。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2.1.2企业积极投入智慧城市建设

从互联网建设、数字城市建设、物联网建设到现在的智慧城市建设历经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我国各个领域企业都在积极参入,重视程度和投入的人力、物力都在不断加大,直至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深刻影响到了企业生产、运营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已经深刻影响到了企业市场拓展、营销渠道和服务提供的各个环节,大型的生产制造企业都引入ERP生产流程管理和基于大数据的财务管理、人力管理等智能管理手段。技术的进步迫使企业由被动使用互联网等技术转变为目前的主动研究物联网、智能管理等技术。同时,涌现出一大批软件研发、硬件开发等提供智能产品的企业和一大批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机构和解决方案咨询机构。现在,中国本土的软件研发能力、硬件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存储技术等足以满足智慧城市建设需要。

电信运营商作为信息化技术网络的提供者一直跟踪、参入互联网、数字城市、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建设。中国电信一直走在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前列,中国电信集团董事长王晓初早在2004年就提出中国电信转型战略,中国电信由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从战略高度认识加快推进转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立足长远,创新发展,积极推进业务转型,在提升客户价值的基础上,提升企业价值和员工价值。

为充分发挥青岛良好的经济、产业优势和中国电信技术优势,2011年9月9日,中国电信集团董事长王晓初与青岛市市委书记李群、时任市长夏耕分别会晤,签订中国电信集团与青岛市政府关于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这份协议是中国电信集团第一次与地市级政府签订的合作协议,协议涉及到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水利、智慧教育、智慧社区等领域。为切实落实战略合作协议,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同日,在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和时任青岛市市长夏耕的共同见证下,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三方签署《中国电信信息服务(青岛)基地合作建设协议》,协议约定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按照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体规划,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国际标准建立中国电信信息服务(青岛)基地,提供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呼叫中心外包服务、云计算服务、灾备中心业务服务、软件研发和培训服务。于2012年1月由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出资一亿元人民币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成立山东省信息产业服务有限公司,以落实三方签署的《中国电信信息服务(青岛)基地合作建设协议》,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2013年4月12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学习十会议精神省级公司总经理专题研修班上,集团董事长王晓初做了题为《坚持“一去两化” 加快企业转型发展》的开班授课,明确提出“去电信化、推进市场化、坚持差异化”,融合信息服务,推进互联网创新思维,积极参入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建设。与阿里巴巴合作,达成涉及天猫、虚拟运营商和阿里云OS的三项合作意向,通过跨域合作,共享资源,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2014年被称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元年,建立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遥感遥测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带来了研发、生产、管理、服务效率的提高,还打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产业跨界、跨域合作、整合,使智慧城市建设向乡镇延伸和覆盖,让城市管理更加科学、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产业结构更加高效、城市发展更加均衡。与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相对应的是,在国家层面缺失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和智慧城市的战略定位,很多人对智慧城市的内涵、核心和目标缺乏清晰的认识,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建设标准和评估标准,缺乏各领域智慧城市建设目标,致使智慧城市建设没有形成合力,打造不出全国乃至全球标志性、有影响力的智慧城市产品、方案,不具备应有的竞争力,很难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有所作为。有些地方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不顾实际,盲目模仿,跟风建设,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贪大求全,形成粗狂的式推进现象,致使盲目投资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2.2发展机遇

2.2.1全国各级政府对智慧城市建设高度重视,推进力度前所未有

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将智慧城市纳入部级战略规划,“智慧城市”建设正式成为国家行为。2014年8月29日,经国务院同意,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交通部等八部委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推进。

各地相继出台系列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指导意见,聚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譬如:上海市为合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4-2016年行动计划。2015年2月6日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将创新应用,加快推进智慧北京建设作为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系统的六项重点任务之一。山东省政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有关要求,为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制定《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山东“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总数居全国之首。在2015年2月举办的中国智慧城市发展与合作年会上,青岛市入选中国智慧城市惠民建设优秀城市,位列全国智慧城市惠民评价指数第三名。

2.2.2中国经济发展需要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30年来,采用的是“粗放型增长”模式,对生产效率、生产成本、投资关注度很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对生产经营进行精细化管理,政府提出“调结构”,调结构就需要对产业、产业模式、人力资源、市场模式进行调整改革,智慧城市是一个抓手,创新思维,创造新的产品、产业、市场等,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各个领域。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聚力效益提升,才能实现经济高层次发展。迈向中高端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迈向中高端也是中国提升国际竞争力、抢占发展制高点的重要途径。环顾全球,在经历金融危机之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竞相向高新领域拓展,物联网、3D打印、大数据、工业机器人等新技术层出不穷。可以说,谁抢占了发展制高点,谁就能主导世界发展格局。

我国区域、城乡之间发展的差距巨大,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正在加快推进,这些都为中国经济的战略转型提供了纵深空间。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的制度红利将大大增强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制定实施城市群规划,提升城镇规划建设水平,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

2.2.3提升城市管理需要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原有的交通、医疗、环保、安全、食品、金融、教育、养老和应急系统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城市发展需求,不能为市民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通过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养老、智能教育、智能环保、互联网金融等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可以有效地解决服务供需之间的矛盾,有效提升城市竞争力。

2.2.4企业发展需要

经济新常态意味着生产发展的国内、国外环境和条件发生深刻变化。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必然成为决定企业、产业对新常态的适应能力。

传统企业在经济新常态大潮中将面临严峻的考验,曾经的成功经验、对渠道的认识、产品的定位、生产的管理等等已经远远滞后或者已经开始落伍,已经阻碍企业的发展,在全球技术革命的大潮中,如不能迎头赶上,将在瞬间崩溃。智慧城市建设构建的是一个崭新的产业生态系统,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重新定位企业、产品和服务,构建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管理流程、生产流程、销售渠道,跨界整合,资源共享,才能使企业在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3智慧城市建设思路

3.1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化

在智慧城市建设推进过程中,目前绝大部分人谈的还都是停留在智慧城市的概念、理念和愿景层面,一旦谈到实施就会觉得无从下手。譬如:谈到智慧医疗,就会讲智慧医疗就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智能终端实现患者与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从而解决医患矛盾,提高就医效率,提升医疗信息化水平。至于如何解决医患矛盾、提高就医效率和提升医疗信息化水平,就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采用什么解决方案了。因此,调研各领域社会服务诉求,将各领域的智慧城市概念转化成为可实施的一系列可实施的项目是智慧城市建设能够落地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最基础的一步。

由于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和全局性的工作,须加强国家、地区、产业等诸多层面的统筹,统一各个层面人员对智慧城市的认识,培养中国新常态下各领域的信息化思维,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形成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机制,以提高效率、改善服务为目标,以政府、企业、公众需求为核心,推进“智慧城市”的整体布局,优先考虑、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和领域,采取急用先上、效益为本、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推进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环保、智慧教育等建设。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将智慧城市建设在各个领域的诉求转化为一系列目标明确且可实施的项目,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譬如:首先考虑智慧医疗建设,以解决医患矛盾、方便就医、公平就医、专家资源共享等老百姓关心的问题。

智慧医疗至少应考虑患者、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个维度,其中:为患者提供的服务应包括:患者健康档案(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家庭成员、患病史等信息)、急救、辅导、咨询等;医疗机构应考虑的环节因素包括:急诊、挂号、电子病历、各种检查化验报告、缴费、取药、住院、咨询、提醒和涉及到医疗机构管理的财务、人力、后勤、仓库、药房、药品进销存、易耗品进销存等。医护人员应考虑的维度包括人员档案、值班、培训等。将以上三个维度综合在一起,根据医疗机构的服务流程、服务标准、患者需要和医护人员的能力构筑智慧医疗的顶层设计,编制包含各个服务模块的综合解决方案。

在确定智慧城市项目时,应考虑到项目的社会价值和对市民生活的影响,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企业必须要有社会责任感,因为智慧城市的任何一个方案的实施都具有一定的覆盖规模,都将给国家和人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项目的社会价值是评价方案是否可行和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譬如:目前,某公司花费巨额资金为其打车软件开拓市场,结果褒贬不一,成功与否尚无定论,其原因我认为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是该公司的打车软件只是考虑到了方便叫车一个环节,而这个环节还只是考虑到了会使用智能终端的年轻人一族,忽略了更需要提供便捷服务的老年人,二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出租车行业的管理,这种管理的改变是否有利于推进出租车行业的发展和服务完善,答案起码不是肯定的。这样的智慧城市项目方案如果不加以调整的话注定寿命是不会长久的。如果换个方案,可能不需要这么多的资金就可以为各年龄段提供便捷的服务,同时也可能推广到其他行业的车辆管理、调度等服务领域,解决了智能交通三要素中车、人和道路中的车的问题,其生存能力就不言而喻了。

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中,搭建服务平台是基础,提供的服务内容是更关键的,需要重点关注的是项目的内容服务,只有内容服务才能体现项目的服务价值和存在价值,因为市民真正感受到的是服务。譬如:对于一般人来讲,到互联网上看什么?答案是互联网上的信息很多,但是不聚焦,找不到对工作、学习和生活有针对性的资源,对绝大部分人来讲,在互联网上主要是浏览新闻和一些信息,不是作为提高自己生活品质和工作能力的工具。电信行业4G开通了,通过智能终端做什么?对绝大部分人来讲,答案和互联网基本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增加了微信、淘宝和QQ等功能,但是这些功能使用时间一长就会变得索然无味,因为没有解决提供服务内容的核心问题。因此,为社会和人民提供学习、生活、健康等内容服务是目前最紧迫的,也是推进智慧城市快速发展的源动力。总理在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上针对社会关切的网速和网费问题明确要求有关负责人,““加快协调工作,研究如何将流量费降下来,“薄利多销”。”总理还说,“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评估,我们在世界范围内的排名在80位以后。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带宽,这方面我们的潜力很大,空间也很大。”总理的要求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内容服务奠定了坚实的网络基础。内容服务具有很大的空间,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这就需要通过不同的维度来研究服务内容,譬如:①以年龄为划分维度,为婴幼儿提供哪些内容服务,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需要什么、我们应该提供什么内容、怎么引导,为青年人的学习提升、生活提供什么服务,为老年人的养老提供哪些服务内容。再上升一个层面就是如何以时间为轴,为人的一生提供连续的服务内容。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课题,都需要深入研究,继而提供出综合解方案。②以行业为维度,根据行业特点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案对行业提升、秩序优化会起到决定性的促进作用。以化工行业为例,为青岛市平度新河化工产业园搭建的化工园区智能管理系统提供的服务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政府提供的服务,即为园区管委会、平度市政府、青岛市环保局、应急办等提供实时数据、报表分析等服务;二是为园区管委会提供园区管理的实时数据、预警、应急指挥、园区管理等服务;三是为企业提供实时数据、预警、培训、危险品管理、仓库、材料等管理服务。该平台提供的不是一个仅限于园区基本管理的功能,而是更加注重的是内容服务,涉及到化工产业链管理的每个环节,达到智慧城市中智慧园区管理的物联、智能、高效的效果。青岛市市长张新起在检查新河化工园区时对该化工园区管理系统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新河化工产业园智能管理系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园区智能管理”,并要求相关部门参观学习,以推进青岛智慧城市建设。另外,从企业角度来讲,要想做大、做强企业,必须进行市场细分(market segmentation),而市场细分是指营销者通过市场调研,依据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把某一产品的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消费者群的市场分类过程。每一个消费者群就是一个细分市场,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是具有类似需求倾向的消费者构成的群体。细分市场不是根据产品品种、产品系列来进行的,而是从消费者(指最终消费者和工业生产者)的角度进行划分的,是根据市场细分的理论基础,即消费者的需求、动机、购买行为的多元性和差异性来划分的,并根据其多元性和差异性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市场细分对企业的生产、营销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2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的实现目标。顶层设计是自高端向低端展开的设计方法,核心理念与目标都源自顶层,因此,顶层决定底层,高端决定低端。顶层设计强调设计对象内部要素之间围绕核心理念和顶层目标形成的关联、匹配和有机衔接。顶层设计的成果应是可实施、可操作的。因此,各领域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的服务能力高低取决于顶层设计的质量。

由于智慧城市建设本身就是跨域、跨界进行资源高度整合、高度关联,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顶层设计尤其重要,否则就很难取得预想的效果。智慧城市建设项目顶层设计过程中需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1)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智慧城市建设本身就是在创造一个新的业态,不是原有技术的改良,而是采用已经具备支撑能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将现有技术、流程在进行整合、再造,是一场实实在在的革命,再生出来的业态与原来的业态不管是存在形式还是管理方式、运营模式都将有着天壤之别,就好像是乐高积木,在新搭建的模型中已找不到原来模型的影子,智慧城市建设就是这么可怕,又是这么刺激!摆在我们面前的例子就是阿里淘宝,颠覆了传统的零售业流通模式、市场模式,颠覆的速度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2)清晰的定位。在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中的顶层设计首先要给项目一个清晰的定位,不同的定位,其后续得到的结果将会是不同的,譬如:智慧养老项目,若给出两种不同的定位,其中定位一,搭建覆盖全国的智慧养老平台,为老人提供物质生活、精神文化、医疗卫生、情感和心理慰藉等方面全产业链服务,为政府和医疗机构提供各年龄段老人诉求、建议、不同季节、不同体质老人的保健、医护需求等。定位二,搭建一个智慧养老平台,为某市老人提供养老服务。显而易见,这两种定位的覆盖区域、服务内容相差很大,一方面反映了这两个顶层方案设计者的格局,另一个方面决定了这两个顶层设计方案后续运作过程中资源整合的维度、深度和广度。

(3)明确的目标。在清晰的项目定位指导下,制定明确的可实施的项目目标,譬如:智慧农业的目标包括三个维度:一是为政府监管提供的服务;二是为那些农业生产者(根据地域、农产品、生产规模等来划分)提供哪些服务内容,这些服务内容的服务方式、标准等;三是智慧农业平台,平台覆盖能力、提供的与服务功能相匹配的技术功能、需要配套的电信运营商资源等。

3.3综合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在明确项目目标后制定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是完成项目各项目标的一整套方案,是一系列单项目标解决方案的汇总,因此,智慧城市建设解决方案都应是综合解决方案。

(1)综合解决方案的编制原则。

①立足实际:根据已有资源(包括市场、技术、资金、人力等资源)实际编制综合解决方案;②适度超前:综合解决方案是为了实现项目目标的,切忌方案落后,但是更不能太超前,以免造成方案实施后达不到项目需要。③可操作性:综合解决方案是一系列方案的有机融合,确保方案的各个环节均可实施。④时效性:方案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实施周期越短越好,因为我们正处在大力推进技术革命、万众创新的时代,时间较长的实施周期往往会导致方案由于不能及时满足市场和服务需求,而致使项目失败。

(2)综合解决方案的组成要素。可操作的解决方案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项目建设背景、项目要达到的目标、提供的服务功能、技术模块功能、投资和成本预测、运营模式、实施保障和实施周期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实地调研、勘察,编制设计文件和实施方案。

3.4技术实现方案

依据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综合解决方案中的服务功能和技术模块功能编制技术实现方案,因为智慧城市项目的服务功能将不断增加,因此技术方案应具备以下特点:①模块化设计,功能扩展灵活;②采用云技术,具备开放性和兼容性;③结果输出,方式多样性。

技术方案的基础平台为大数据平台和呼叫中心平台,通过这两个平成信息处理和服务功能。其中:

(1)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完成数据的逻辑运算,即:①数据提取、识别:提取通过有线、无线途径传送来的感知设备产生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识别、转换为大数据平台统一标准的数据模式,形成大数据平台的基础数据;②数据分析、处理:根据处理规则编制的软件程序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根据需要输出相关处理结果到下一级,根据处理结果是否为最终需要结果,下一级包括两个方向,一是如果处理结果就是最终需要结果,则将该处理结果直接输出到客户端;二是如果处理结果不是最终处理结果,该处理结果被作为下一级的原始数据传送到下一级或触发下一级的处理流程,继续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直至处理结果为最终需要的结果。

(2)呼叫中心平台。呼叫中心平台是一个统一、高效的服务工作平台,是一个统一的对外服务窗口,为用户提供系统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服务。随着技术的进步,采用云计算技术,现在的呼叫中心服务方式分人工话务人员服务和自动语音应答服务,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提醒服务、调查服务等服务,具体的服务内容因项目提供的服务而不同。

譬如:青岛市平度新河化工产业园智能管理系统项目

(3)管理系统特点:①应用云技术,具有开放性、兼容性;②应用物联网技术,应对快捷;③模块化设计,扩容灵活;④人化数据分析报表管理。

(4)系统技术架构。系统技术架构包括应用层、逻辑层和物理层。其中:

应用层:包括门户子系统、地理信息子系统、基础管理子系统、应急调度子系统、数据收集子系统、数据分析管理子系统、呼叫平台子系统等,完成的功能包括:

①实时监控(传感器、视频)―― 环保、安全、生产流程、厂房、库房;

②预警 ―― 控制室告警、短信告警等;

③应急调度。

区域隔离:对讲、广播、视频调度、通报。

④基础管理:园区车辆管理、人员管理、区域管理、道路管理、危险品管理、应急物品管理产品(生产产品、库房内的原材料)识别、统计、使用等管理。管理流程、法律法规、操作流程、周期检查通报、应急预案、案例库、专家库、联系人等知识库。

培训管理:三维动画场景培训;应急演练;考试认证。

逻辑层:呼叫语音工作流管理、数据分析比对管理、报表生成管理、紧急呼叫管理、服务闭环管理、培训管理等。

物理层:硬件设施(包括数据采集设备、云计算设备、网络设备、存储设备、语音终端设备等)、基础数据(老人信息库、服务机构数据库、体征参考数据库、GIS地图、知识库等)。

(5)智慧城市建设技术实现方案编制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项目的安全和质量保证:根据项目需提供的功能确定项目所采用硬件设备和软件的安全等级和质量标准;②适当考虑项目的性价比,未必采用的硬件设备和软件都是国内顶级的或世界顶级的;③在确保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项目的实施周期。

3.5项目实施

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与传统单一功能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施工组织,由于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是综合性很高的项目,设计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比较多,是一种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因此施工组织尤其重要;其次,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实施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技术优化的过程,项目建设采用的是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建设思路,因此,在整体框架搭建完成,某些功能一旦实施完成,经验收后就要投入使用,循序渐进完成整个项目的实施工作。

3.6推广、复制

智慧城市建设项目都是为某一领域或某个产业解决一系列服务问题或提升管理能力、生产能力、运营效率等而实施的,由于相同领域或产业遇到的服务问题或提升管理能力、生产能力、运营效率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因此,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综合解决方案、实施方案均可以在相同环境下进行复制推广。

譬如:青岛市平度新河化工产业园智能管理系统在新河化工产业园成功上线运行,提供的功能能够满足园区生产和管理需要,表明新河化工产业园智能管理系统可以满足化工产业园管理需求,其他的化工产业园在管理和生产上与新河化工产业园基本相同,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将新河化工产业园的智慧化工园区综合解决方案复制到其他化工园区。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建议通过以下过程来实现项目综合解决方案复制。

①建模:将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综合解决方案进行简化,提炼为能够满足某领域或某产业最基本服务需求、管理提升、生产提升和运营效率提升的基本方案,将该基本方案作为一个可复制、推广的模型。②试点:将抽象、提炼出来的模型运用到某领域或某产业进行试点,在试点过程中,一要对模型设计的功能进行验证、测试;二是查找模型存在的技术缺陷和功能缺陷。③优化:针对试点过程中发现的技术缺陷和功能缺陷,对模型进行优化,直至达到综合解决方案设计的功能要求。④固化:将优化后的模型固化为该领域或该产业的智慧城市建设综合解决方案模型。⑤个性化:因为同一领域或同一产业所处的地域或企业不同,对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功能也不尽相同,会产生一些个性化的需求,将这些个性化的需求提炼为相应的服务或提升管理、生产能力的功能,将这些功能添加到固化了的智慧城市建设综合解决方案中,这样得到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综合解决方案就是客户所需要的综合解决方案。⑥复制:以修改完善后的个性化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综合解决方案为依据,编制项目技术实施方案,进行项目实施,完成综合解决方案的复制工作。严格意义上,复制的是该领域或该产业固化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综合解决方案。

3.7培训

对于一个新生事物来讲,培训对新生事物的成长、壮大是非常关键的,对智慧城市建设这个新生事物来讲,培训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智慧城市的培训内容,大体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智慧城市相关知识培训,譬如:什么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智慧城市涉及到哪些技术?什么是云计算、大数据?通过对智慧城市相关知识的培训有利于社会各阶层对智慧城市的了解和认识。

一类是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培训,通过培训有利于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建设和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使用。譬如:大家都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如果对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食品追溯项目的建设目的、提供的服务和如何读取溯源数据等方面进行培训,该项目就会在社会上迅速推开,有利于项目的推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由于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产业、各个年龄阶段、等等,总的来讲,涉及到了每一个角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不仅仅是信息技术人员的事情了,而是关乎到社会的每一个人,因为它与全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因此,对智慧城市的培训不能局限在传统的培训方式,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微信等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培训,使全社会对智慧城市建设有所了解,从而,促进和推进全民创新、万众创新。

4智慧城市人才队伍建设

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促使经济迅猛发展,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近二十年的信息化建设不仅建成全球最大的通信基础网络、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革命中也跟上了世界的步伐,培养出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化人才,支撑、推进了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智慧城市建设与以前的互联网、物联网技术革命有着很大的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几乎涵盖了以往我们知道的所有信息化技术;②时间窗口短,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壮大的时间窗口不会长于五年,在五年之后将会迎来新一次信息技术的应用升级,将会在更短的时间内改变着这个世界的生活形态和产业形态。③涉及范围广,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了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衣、食、住、行生活形态,在改变着传统企业的生产、管理、运营流程,将我们的生活全球化,将全球连成了一个整体。

鉴于以上差异,为能够接应、发展这一轮智慧城市信息化革命,人才队伍的整合、梳理和建设是必不可少和刻不容缓的。中国二十年的信息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信息化技术人才,适应了以往的信息化建设需求,而这一轮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的人才与以往需要的人才有着天壤之别,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的是项目架构师,可以说,目前中国现在缺乏的不是技术,而是将这些技术融合形成具有一定功能并可操作解决方案的架构师,我中华泱泱大国二十年的信息化建设,投入的政府关注、人力、物力、财力不可谓不多,而在互联网、物联网革命中只是跟随,而没有有所建树的根本原因,我想就在于此吧。

这个项目架构师不是指传统的软件架构师,而是综合硬件、软件以及管理、生产、运营流程等于一体的架构师。这个架构师能够解决上述所讲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满足当下智慧城市信息化革命需求,引领中国智慧城市在这一轮信息革命中有所建树,实现国务院总理的“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计划。

智慧城市建设架构师需要对智慧城市有着系统的、体系化的深刻理解,准确掌握智慧城市的核心。各级架构师队伍建设将对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将决定着这一轮信息化革命的成败。

5传统企业面临的危机和机遇

5.1传统企业现状

管理粗放: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增长模式是粗放型的,导致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也是粗放和有些野蛮的,前期,在足够的利润空间下只是考虑到了规模扩张,而没有像关注企业规模扩张那样关注企业的生产管理、运营管理,目前,传统企业的管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导致成本浪费、人力浪费、投资失误等问题的出现,致使企业管理层对资产、运营、人力、市场渠道等掌控力越来越弱。生产组织效率低下:传统企业的生产组织缺乏互联网思维,流程陈旧,信息传递缓慢,致使生产组织的效率远远低于市场的风云变幻。产品开发没有做到极致:传统企业的产品开发往往是由企业技术人员闭门造车,没有关注客户需求和感受,所以开发出来的产品不能够引发用户尖叫,市场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在这个方面,美国苹果公司就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为什么中国那么多人倾心于苹果手机?究其原因,苹果公司的乔布斯将手机在现阶段做到了极致。苹果手机的成功还带给我们另一个启示,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壮大未必需要很多产品,在某一个阶段,一个产品就可以打遍全球,抢得先机。市场渠道单一:传统企业往往依靠的还是直销渠道,对电商、微商等网络渠道可能还不屑一顾,但是,互联网提供的线上销售渠道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销售渠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用户需求不清晰:传统企业还沉湎于以往的成功经验里,自认为对用户需求很清晰,但是往往知道的只是用户的一个需求概念或产品概念,这种情况下,不仅不能够为用户提供出引发尖叫的产品,更不能引导用户的消费。市场策略滞后:由于传统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引领消费的力量越来越弱,不可避免的导致市场策略落后于市场发展,更何况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缺失,不能够及时掌握市场发展动态,极易导致市场误判,给企业造成或大或少的损失。在物联网、智慧城市和“互联网+”推进大潮中无所适从,传统企业也是为社会、人民提供服务的,因此,互联网、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的推进也会给传统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在这个大潮中,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企业、如何融入信息化革命的大潮、如何在大潮中发展壮大自己的企业,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尚未得到一个清晰的答案,只能在焦虑中无所适从或者是学习模仿其他企业进行一些信息化项目建设,而往往由于对自己的需求不明晰、对智慧城市的理解不到位,而致使项目建设失败或者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5.2传统企业的危机

由于无法提供极致的产品和服务,市场渠道效率低下,管理粗放,生产成本提高,导致产品和服务不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智慧城市和“互联网+”形成的大环境下,传统企业很可能在短时间内走向崩溃。对照一下在互联网环境下迅速成长起来的阿里巴巴,就可能明白传统企业面临的处境有多么危机。

5.3传统企业的优势

资源优势:传统企业经过多少年的经营发展,拥有雄厚的人力资源、渠道资源、技术资源和资金资源等资源优势。文化沉淀:企业文化形成传统企业很强的凝聚力,便于生产组织。产品和服务:传统企业已经拥有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在很短的实践进行整合和优化。

5.4传统企业的机遇

智慧城市建设不只是一场信息技术革命,以其覆盖范围延伸至社会每个角落的特点,对产业来讲,智慧城市建设过程就是重塑产业秩序的过程,传统企业在智慧建设过程中如果能够重新定位,完善或调整企业顶层设计,调整企业管理思维,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重新打造生产、管理、运营和市场、渠道等流程和理念,传统企业就会变腐朽为神奇,成功转型,引领整个产业的发展。

6电信运营商的机遇与发展

电信运营商在近二十年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过程中,为国家和社会提供着通信和信息服务,建成全球最大的基础通信网络和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推进,运营商企业也在不断地调整着各自的发展方向和运营思路,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全国都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今天,运营商的发展站在了发展的十字路口,何去何往?在考验着电信企业驾驭市场经济的智慧和本领。

目前,运营商提供的服务还主要集中在语音业务和宽带业务,其中,语音业务包括固话语音和移动语音两大类;宽带业务主要是提供流量服务。尽管三个运营商还开展诸如:ICT业务、号码百事通、短信、彩信、飞信等增值业务,但是其主要收入来源还是集中在语音和宽带两大业务。

运营商为互联网企业提供传送通道,是互联网业务的承载者。随着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加速发展,以智慧城市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升信息服务、创意产业、智慧制造等高技术产业在城市经济中的比重,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消费已经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引擎,智慧城市建设带动经济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面对智慧城市和“互联网+”行动这样的大势和机遇,电信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中,电信运营商具有以下优势:

网络优势:全国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化企业的业务通道都是由运营商提供的。

技术优势:电信运营商的技术人员掌握着信息化领域的基础和根本技术,物联网、智慧城市乃至“互联网+”技术都是以这些基本技术为基础的的技术延伸或嫁接。

科研优势:邮电部期间建立的三大研究院:北京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和广东研究院具有很强的科研力量,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组织协调优势: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和服务覆盖全国,业务组织、拓展全国一盘棋。

实施能力优势: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阶段,邮电部时期的中国通信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就组织建设了覆盖全国的“八纵八横”网络。目前,三家运营商共同出资组建的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年收入超过700亿元的香港上市公司,项目施工和维护能力不仅覆盖全国,而且在积极进行企业转型,成立集团客户部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电信运营商在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中具有其他企业不可比拟的优势,只要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必将大有作为。至于如何抓住机遇,我想是否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考虑:

在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中的定位:既然在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中运营商具有上述所说的那么多优势,三大运营商又是国资委管控下的企业,运营商在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中的定位应该是引领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而不是跟随。现在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不引领或将失去发展机遇。

在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中的作用:既然互联网、物联网企业的业务通道都是由运营商提供的,就意味着运营商掌握着信息化领域的核心、基础技术,这种情况下,运营商理应发挥重要作用,就要用心研究在这轮信息革命大潮中,运营商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我认为至少应该起到架构和发动机的作用,为现在万众创新、全民创新提供技术和平台支持,为互联网和物联网企业提供技术和平台支撑。在此基础上,细分市场、细分客户群,有针对性的推出附加产品或业务。

整合资源,广开合作渠道,主导合作:整合资源包括整合企业内部资源、三大运营商资源、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是一个打破旧的产业秩序形成新的产业秩序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须放空我们的大脑,丢掉原来的思维,构建新的产业发展模式,这个产业模式与原来的产业模式相比注定是面目全非的,在新的产业模式指导下拓展我们的企业。用开放的心态,主动合作就可以引导合作,被动合作就失去了先机。

体制创新:新的形势、新的机遇、新的业态,需要新的体制和机制。这次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将对产业秩序进行重塑,对企业来说将是生死攸关的,因此,需要挑选企业精英,组建专业团队来投入到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中,对这个团队的管理应该与原来的管理模式有着根本的区别,因为这个团队将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方案研究、支撑:智慧城市和“互联网+”行动中的方案有别于以往的方案,它具有综合性强、技术涵盖面广、服务功能丰富等特点,因此,需要组织能够准确把握智慧城市和“互联网+”行动核心及理念的人员研究、编制适合于该轮信息革命的综合解决方案,以支撑运营商企业参入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

7处理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几个关系

7.1长期与短期的关系

智慧城市建设、“互联网+”行动和“中国制造2025”都是长期的,经过一阶段的成长壮大,虽然将不再是国家发展的重点,但一定是以后国家其他发展重点的基础,因此,在推进过程中一定要长期和短期兼顾,在综合解决方案设计格局和设计框架上一定要用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来处理好长期和短期的关系。

7.2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在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中,政府和企业需要分工协作,政府起到定方向、引导、把关的作用,确定顶层设计、建设目标、建设原则;企业在政府的整体顶层设计框架下发挥各自优势,在政府确定的目标、方向指导下参入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政企联动、各负其责、共同努力,形成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的合力,才能使中国在这一轮信息革命中有所建树、有所作为。

7.3国企与私企的关系

因为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在目前推进万众创新、全民创新的新形势下,国企和私企都将在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国企和私企各自优势和特点,合作推进,共同发展,在推进过程中,两者的定位用一台红旗轿车来做比喻进行说明,发动机、车架子等部件基本由国企来负责生产,方向盘、车门、车灯等部件基本由私企来负责生产,国企和私企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生产出高质量的红旗轿车。

7.4先进技术与现实需要的关系

技术的进步是无止境的,在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这轮技术革命中,要明确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技术的先进还是在满足实际需要的情况下技术的适度超前,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信息化建设二十年,无论从基础、研发和技术还是推进环境上与西方发达国家譬如:德国、英国、美国等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因此,我们要立足实际,不能被德国工业革命4.0等干扰和迷惑,要立足实际,不能去片面追求技术的先进。当然,先进技术的研发是必须的,但是要取决于条件、环境和需求等因素。

7.5 标准与认证的关系

智慧城市建设调研报告篇9

在强有力推动城市实现智慧化的同时,我们的城市迫切需要走出一条既节能环保又低碳高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从现实发展来看,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发展思路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节能环保成为了世界能源发展的主流方向。而这一切实现的前提除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外,不得不依靠科技的力量来推动城市环境改善的步伐,更重要的是要加快“智慧能源”布局。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节能减排科技行动,并且在“十二五”规划中,也重点提出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据有关专家估计, “十二五”期间,中国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领域中,将投资8万亿元。而到201 5年,仅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预计将超过3万亿元。

智慧能源作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发展不可分割的版块,不仅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石,而且也在成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助手。

“智慧能源”正步步走来

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推进,“智慧能源”等字眼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且呼声日渐高涨。

智慧能源是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并通过这些技术变革原有的发展模式。那它的“智慧”又体现在哪?具体而言,主要包含三重结构,最底层的就是基于互联网开放体系,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大数据的潜在价值挖掘;随后通过采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智能电网以及大容量高安全性的储能系统进行管理;最后由“智慧”与“能源”组合而成的能源智能管理系统,将人们生活空间的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新能源,用信息化技术来实现节能减排,进而把能源变成互联网信息的汇聚点,向能源产业提供开放分享的数据资源半台,以及远程控制和协同管理的解决方案。

简单来说,智慧能源就是“智慧”、 “能源”和“产业”的有机结合,其最终目的就是缓解能源危机,实现节能环保。其中, “智慧”起到核心的作用,有了“智慧”,节能和产业优化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智慧城市建设包含着生态文明的理念, ‘智慧能源’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前不久在接受《智慧城市》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城市总是充斥着挥之不去的雾霾、拥堵的交通环境等等,这样的城市不仅不能称之为“智慧城市”,而且还时刻制约着城市的健康良好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城市环境因素是否良好将直接影响智慧城市建设质量的高低,因为环境要素也是绿色智慧城市建设所必需的社会基础设施及城市运营服务方式转变的基本支撑。

事实上,我国党和政府一直以来都十分关注和重视能源问题,并多次强调节约资源和大力发展绿色经济。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矿业,推广绿色消费模式……“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同时在党的十报告中,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并且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特别是“建设美丽中国”引起了国人的共鸣。

不仅如此,201 4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必须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等等。可以说,这必将进一步引起全社会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视,加快推动我国能源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

目前,内蒙古正全力打造云计算产业集群,将内蒙古从输出“普通能源”的基地升级为输出“智慧能源”中心;浙江也不甘落后,2013年8月,浙江省智慧能源监测中心成立,该中心是统筹浙江省工业、建筑、交通及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能源监测综合服务平台。除此之外,当前我国多地都在加大对“智能电网”的建设力度,其趋势还有望继续扩大,智能电网又是智慧能源的核心,这将更有力地推动“智慧能源”的快速发展。

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入融合,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来提升工业、城市交通、建筑等领域的节能低碳,发展“智慧能源”己渐渐形成共识。

能源产业布局有望提速

“作为节能环保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新兴产业,智慧能源将推动产业革新。”全国节能减排标准化技术联盟理事长王忠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仅如此,智慧能源将逐步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从而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并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以智能电网为例,智慧能源的核心是智能电网。不可否认,电力是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众多生产及生活设备都需要电力供应才能正常工作与生活。如今,我国多地积极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各类电力设备需求量也迅猛增长。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2013-2017年中国智能电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智能电网包括配网自动化、电力控制系统等一系列市场。总而言之,在社会需求下,电网设施不断完善,将催生巨大的产业市场。

就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电网公司副总工程师单业才认为,国家应加快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发展,以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

同时,单业才还认为,当前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具有分散性、间歇性特征的新能源,必须依靠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的电网来支撑。具有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等显著特点的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发展,正是契合了这些要求。而大力发展智能电网产业的同时,也带动和促进了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和电动汽车的普及。

再以光伏产业为例。当前,中央和地方光伏支持政策不断强化和细化,从而有业内人士就认为,2014年光伏产业或将迎来发展春天。

2014年2月初,国家能源局网站正式公布了《关于下达2014年光伏发电年度新增建设规模的通知》(国能新能(2014) 33号),规划2014年新增备案规模总计14GW,其中分布式8GW,光伏电电站6GW;区域省市在去年年末和今年上半年纷纷出台地方补贴政策,光伏补贴包含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这些补贴的确定提高了电站的实际盈利能力,推动了光伏电站的发展。

从中央到地方,不管是智能电网,还是光伏产业,都受到了政府及业界的广泛关注。现如今既有全面政策也有细分政策进行推动,在今后将会不断强化和细化,从而更全面地支持能源结构转型加速。不过这一核心是要树立以电为核心载体的能源发展方式,包括新能源发电技术(光伏、风电等)、智能电网新技术、用电电气化新技术以及横贯整个电力、电气能源发展方式的节能减排新技术。可以说,扶持政策的持续不断出台,将带动新能源、智能电网等产业链热度的持续升温,从而对整个现代能源产业布局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产业规模发展挑战不小

尽管如此,业内人士则提醒,智慧能源的发展的确需要“大智慧”。但“大智慧”不仅仅体现在科学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同时它还体现在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只有打破固有的能源发展模式,改变人们旧的能源利用方式,才能推动能源的不断发展与变革。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

当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未来20年之内,城镇化率将急速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大迁移和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张,城市能源的消耗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也必然快速攀升,如何有效地控制城市能源的增长成为城镇化面对的一个重要挑战。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徐小伟认为,如果不能够及时有效地控制能源消费的增长,再多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都不能扭转城市能源发展的大趋势。现在的网络技术对能源发展和利用将带来一些新的革命和发展,包括城市的能源构架、能源安全、后期运营等。能源问题除了控制,还要管理,通过智慧的IT技术则可实现精细化的能源管理。

当然,随着我国智慧能源建设和发展,智慧能源行业内的相关企业、机构无法进行信息共享与业务集成,容易变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势必会降低“智慧”节能运行效率和极大增加成本与风险。王忠敏认为,智慧能源需标准先行,从实际应用出发,提炼出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形成标准,并使之能够真正促进智慧能源产业的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调研报告篇10

关键字:智慧旅游 研究现状 理论建设 试点建设

一、关于智慧旅游理论现状研究

2011 年7 月15 日,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正式提出, 旅游业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战略部署, 走在我国现代服务业信息化进程的前沿, 争取用10 年时间, 在我国初步实现“智慧旅游”。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 提出我国旅游业已被提升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性产业, “智慧旅游”势不可挡。

1.基本概念及内涵。

“智慧旅游”是伴随“智慧地球”、“智慧城市”产生, 其概念最早在2009 年5 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中正式提出。在我国, “智慧旅游”的实践在各大中城市已经开始, 但理论研究一直身处实践之后。

张凌云提出了CAA三层次智慧旅游构架体系,其所依赖的四大核心技术是物联网、移动通信、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盛海斌以旅游业的时展为背景,研究了智慧旅游发展内涵。他认为,“智慧旅游”应该是一个比较系统、有序并且充分服务于国家战略、体现市场发展的,而且以物联网、云计算、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发展为契机,并且与现代企业管理、人文科学、经济学等综合性学科相结合,平衡政府、企业、游客三者之间的产业链关系,促使生态、文化、社会和经济的综合价值最大化,重在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唐洪广研究了智慧旅游与信息化关系,他认为智慧旅游以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特色的结论。他还认为智慧旅游应包括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层、基础设施三个层次。马勇、陈慧英提出了智慧旅游发展的四大核心价值:科技创新价值、产业支撑价值、经济贡献价值、社会拉动价值。

2.感知体系及管理平台构建。

刘军林对智慧旅游的框架体系的研究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一心、两端、三网”。姚国章探析了智慧旅游的建设框架,指出智慧旅游主要有智慧服务、智慧商务、智慧管理、智慧政务四个表现形式,其建设框架包括制度体系、基础设施体系、信息资源体系、应用支撑体系、应用体系、服务体系、法规与标准化规范体系、信息安全与运维保障体系部分。朱珠、张欣探讨了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及管理平台构建问题,认为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可以为游客提供餐饮娱乐消费导引、远程资源预定、自导航、自导游、电子门票、服务信息即时推送等多种智慧旅游服务;为旅游企业提供服务资源管理、游客量控制、车辆调度、远程监控、自动收费等多种智慧经营管理服务;为管理部门提供环境监测、交通管理、资源调度、应急处理等多种政务管理服务。同时他们对该体系的具体构建目标进行了研究,该体系架构主要涉及了全面感知层、云平台构建层、应用服务层三个部分。

二、关于智慧旅游实践探索现状研究

在国内, “智慧旅游”的实践发展快于理论研究,各地已经纷纷开始规划“智慧旅游”建设方案, 并在信息系统、管理系统和运营机制上开始了摸索性实践。

1、试点城市智慧旅游研究

试点城市的智慧旅游研究开启于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创造性提出“智慧旅游”概念,开展“智慧旅游”项目建设,开辟“感知镇江、智慧旅游”新时空。 接着南京、苏州、洛阳、杭州都相继开展智慧旅游建设。

试点城市基本以智慧旅游为背景,纷纷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卞俊、梅亮、吴林立、丁柏林对镇江的餐饮做了研究,认为需要网络和手机终端相结合,促进信息的传播。刘加凤在对常州公共服务体系研究中指出,平台由硬件基础层、系统支持层、数据库层、中间件、应用层、表现层、用户层等六层架构和规范标准体系、系统安全保障、运行维护管理体系等三个体系组成。通过网络、手机客户端和旅游目的地的信息系统建设,加强旅游的智慧性。

2、南京智慧旅游发展

金卫东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上提到南京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建设智慧旅游公共数据服务中心。二是推出了“南京游客助手”手机客户端。利用智能手机的最新功能,整合集成了南京吃、住、行、游、购、娱等诸多方面的旅游资讯。三是开发了新型游客体验终端,该终端与我局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实现实时互动,第一时间播报旅游相关资讯、查询相关信息,为那些暂时还没有智能手机的游客提供全面、快捷的信息服务。对于南京智慧旅游的研究,邓贤峰、张晓海提出南京智慧旅游建设主要实现三大核心目标:一是为各类游客提供更加便捷、智能化的旅游体验;二是为行业管理提供更高效、智能化的信息平台;三是促进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打造薪型旅游文化产品,放大资源效益,建成南京旅游文化云。同时他们认为,南京智慧旅游是各种信息激活、服务于政府公众的全新旅游形态。南京智慧旅游的总体架构主要分为前端的应用体系和后端的支撑体系两大层次,并统一在中央管理平台之下。

三、针对智慧旅游研究现状总体评述

笔者认为,智慧旅游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着一个城市的旅游畅行,试点建设的好坏关系着旅游城市的舒适度。 投资多,、项目多、科技含量高、建设周期长、涉及范围广、必须在考虑地方现实经济基础上, 加快信息化建设, 提高旅游智能化水平。对于智慧旅游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家对其定义、研究对象、体系、评价标准都有着不同的见解。但是基本认同是智慧旅游依靠物联网、云计算等高科技技术,是旅游产业的一个变革,围绕政府、游客和旅游目的地的智能化进行改革。

在研究文献中,我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群体,那就是旅游者,智慧旅游的大规模建设和推广旅游者功不可没,所以我们开发智慧旅游,要面向整个社会公众。前面提到的智慧旅游建设特点也决定了其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发展工程, 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参与合作是成功的关键。普及智慧旅游,提高全社会对于智慧旅游的认识, 激发人们对于智慧旅游应用的兴趣, 最终为旅游者创造更好地旅游体验。政府部门和旅游主管部门更要在进行建设时吸取广大社会群众的意见,毕竟他们才是智慧旅游的建设者、体验者和评判者。

参考文献:

[1]盛海斌.旅游智业时代的智慧旅游发展内涵.中国旅游报.201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