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十篇

时间:2023-03-15 04:58:43

食品检验

食品检验篇1

 *上半年,县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局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紧紧围绕检测中心工作职责和县局确定的各项责任目标和重点工作,积极探索有效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加强业务规范化建设,确保顺利推进各项工作,较好的完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单位基本概况  

食品检验检测中心,成立于*年*月*日,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属事业单位,正科建制,核定事业编制*名,领导职数1正2副,经费财政全额预算,主要负责本县加工食品、餐饮食品、肉类、粮油、水质等食品的快速、检测检验工作。在去年食品药品机构改革中,将工商、质监、食药监局相关食品检验检测设备划转到县局后,后划拨到县检测中心,现有设备价值约*万元。

    二、行政管理方面

    由于我中心刚成立,需要完善人员聘用、各项制度的制定等辅助工作。目前我中心已办理了《组织机构代码证》、《事业法人登记证》等,并初步建立了学习培训、人员考勤、车辆使用、档案管理、公用物品、保密工作、计划生育等内部管理制度,要求工作人员实行上下班签到(退)制,并对原有实验室布局进行了合理布置,清理打扫了环节卫生,收拾了所有过期试剂,安装必要的实验设施和通风装备,要求危险化学物品专柜专人管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认真筹备选址,我中心选定了合适的办公场所,同时积极向上级争取食品检验检测相关经费,确保我中心工作逐步走向正规。

    三、实验室认证工作

    原质监局检测室具有资质考核和计量认证“双认证”,目前已过期,需重新进行认证。认证后的实验室出具的检验报告才具有法律效力。根据《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我中心积极准备相关资质评定资料,现已完成《申请书》、《QS质量手册》、《申报材料附表和附表》、《实验室资质评审工作指导资料》、《实验室资质认定相关表格》等资料的准备工作,初步确定了实验室检验项目,查阅打印了相关食品检验检测国家标准,并大力提升中心质量体系运行状况、人员技术能力、检验环境、检验设备配置状况、量值溯源、检验报告及记录等方面,使我中心各方面满足《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

    四、抽样检测工作

在做好前期辅助性的工作的同时,我中心积极开展业务工作,根据县局下达的抽验计划,我中心结合监管实际制定了全年食品药品检验抽验工作计划,切实提高监督抽验的科学性和靶向性。截至目前,我中心共完成检验抽样任务*批次,其中药品计划性抽检*批次,监督性抽检*批次,专项抽检*批次,食品流通领域专项抽检*批次,餐饮日常监督抽检*批次,食品快速检验*批次,药品快速检验*批次。

    五、培训教育工作

    (一)业务学习。由于现有工作人员对检验检测操作业务不太熟悉,我中心同质监局等兄弟单位取得联系,邀请熟练的检验技术人员对我中心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涉及检测设备的性能、操作方法、检验规程、检测产品所用的国标方法等,另一方面我中心积极与设备生产厂家沟通交流,希望使其委派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前往我单位,采取现场讲解、样品测试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有效提高了中心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为认证工作打下必要基础。

    (二)理论学习。一方面我中心积极参加和组织各种理论学习活动,通过加强理论学习, 加强党性修养、理论修养、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逐步夯实自身的思想政治基础。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身作风建设。以“三访五促、为民服务”、“三严三实”教育活动、“诚信靖边”建设等为契机,进一步规范自己的从政行为,严于律己,洁身自好;深入落实党风廉政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把反腐倡廉建设贯穿到各项业务工作中,树立和维护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食品检验篇2

根据食品的物理参数与食品组成成分及其含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测定食品的物理量了解食品的组成成分、含量和食品品质的检测方法。物理检验法快速、准确,是食品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检测方法。食品物理检验的一种方法是直接测定某些食品质量指标的物理量,并以此来判断食品的品质,如测定罐头的真空度,饮料中的固体颗粒度,面包的比体积,冰激凌的膨胀率,液体的透明度、黏度和浊度等。食品物理检验的另一种方法是测定某些食品的物理量参数,如密度、相对密度、折光率、比旋光度等,并通过其与食品的组成和含量之间的关系,间接检测食品的组成和含量。食品的物理检验方法主要有密度和相对密度检验法,折光率检验法,比旋光度检验法,黏度检验法,液态食品透明度、浊度和色度检验法,气体压力检验法,以及固态食品的比体积测定等。

二、化学分析法

以食品组成成分的化学性质为基础进行的分析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部分,是食品分析与检验中基础的方法。许多样品的预处理和检测都是采用化学方法,而仪器分析的原理大多数也是建立在化学分析的基础上的。因此,在仪器分析高度发展的今天,化学分析法仍然是食品理化检验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法适于食品的常量分析,主要包括质量分析法和容量分析法。质量分析法是通过称量食品某种成分的质量,来确定食品的组成和含量的,食品中水分、灰分、脂肪、纤维素等成分的测定采用质量分析法;容量分析法也叫滴定分析法,包括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食品中酸度、蛋白质、脂肪酸价、过氧化值等的测定采用容量分析法。此外,所有食品分析与检验样品的预处理方法都是采用化学方法来完成的。

三、仪器分析法(物理化学分析法)

根据食品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利用精密的分析仪器对食品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的方法,是食品分析与检验方法发展的趋势。食品中微量成分或低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分析常采用仪器分析法进行检测。仪器分析方法一般具有灵敏、快速、准确的特点,但所用仪器设备较昂贵,分析成本较高。目前,在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检验方法中,仪器分析方法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食品分析与检验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有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电位分析法、库仑分析法、伏安分析法、极谱分析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以及气相色谱一质谱、液相色谱一质谱和等离子发射光谱一质谱联用法等。此外,许多全自动分析仪也已经广泛应用,如蛋白质自动分析仪、氨基酸分析仪、脂肪测定仪、碳水化合物测定仪和水分测定仪等。

四、酶分析法和免疫学分析法(生物化学分析法)

酶分析法和免疫学分析法是属于生物化学检验范畴的。

酶分析法是利用酶作为生物催化剂,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它具有高效和专一的特征。在食品分析与检验中,酶分析法用于复杂的食品样品检验,该法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简便、快速、灵敏等优点,可用于食品中维生素以及有机磷农药的快速检验。免疫学分析法是利用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来进行检测的一种分析方法,在食品分析与检验中,可制成免疫亲和柱或试剂盒,用于食品中霉菌毒素、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

食品检验篇3

为认真落实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各项要求,巩固专项整治成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以下简称专项整治行动)检查验收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专项整治行动检查验收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12月25日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按照以下要求完成本地区专项整治行动的检查验收工作:

(一)检查验收任务。全面检查验收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安全、餐饮消费安全、药品质量安全、猪肉质量安全、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产品质量安全、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等八个专项整治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总结专项整治行动取得的成效,发现存在的问题,未达到工作目标的地区要分析原因、限期整改。

(二)检查验收内容与方式。围绕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提出的20个工作目标,特别是12个100%量化工作目标开展检查验收,具体内容可参考《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验收表》(附件1)。检查要深入基层,力求对本地区专项整治行动做出客观评估。现场检查内容可参考《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现场检查表》(附件2)。

(三)检查验收报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形成专题报告报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报告要全面、真实反映专项整治行动的总体情况,总结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建立长效机制的措施和相关工作建议。

二、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检查验收的基础上,12月下旬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将组织对各地检查验收工作进行抽查。抽查由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带队,主要采取听取当地政府汇报、随机抽查、暗访等方式。

食品检验篇4

关键词:食品检验;质量控制;细节问题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为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必须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基础上进行严格检验。目前,人们的生活习惯由吃饱向吃好转变,更注重营养和安全。为确保食品安全,食品检验员必须利用专业技术和专业设备严格按照检测程序进行检测,确保食品质量。

1食品检验中的取样技术

随机取样法和差异性取样法在食品检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机取样原理是指对食物样品进行随机取样,应保证采样器具的清洁,确保采样器具不会对食品的内部状况和结构造成任何影响,且在抽样过程中不会造成样品破损等问题。如果样品损坏,将会对最终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差异性抽样主要是指研究者基于不能统一地抽取不同种类食品的抽样方法。如果待测的样品是固体形态的,研究人员需将其制成粉末。若所检测的食物样品为液体,研究人员必须均匀摇动液体,在此基础上进行试验[1]。

2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食物种类越来越多,对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应加大对食品的检测力度。目前,我国食品检验的标准还不够健全,影响了食品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无法使食品检验工作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加强对食品质量的管理,掌握和控制好细节问题,可以使食品检验工作更加规范,使食品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和生命安全,从而推动我国食品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食品检验方法

3.1微生物检验技术

微生物食品检验技术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利用显微镜进行镜检,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并与相关的卫生规范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准确、客观的结论。微生物、水、空气等必需的生活环境对微生物的存活起着重要作用。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可以为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微生物在食物中的生长繁殖会对食物的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进行微生物检测保障食品质量。

3.2快速检测技术

快速检测是一种可溯源的检测方法,该技术是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有效手段。快速检测方法具有明确的应用对象、必要的检测设备、等效试剂和样品处理方法。快速方便是快速检测技术的特点之一,在使用快速测试方法时,整个分析过程所需的时间比相应的标准方法要短。快速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样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快速筛选和鉴定。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及时检测样品,目前主要用于食品市场研究和各种突发事件的检测。

4食品质量检验中存在的问题

4.1食品检验技术相对滞后

为了保障食品的品质,确保人们的身体健康,必须加强食品的检测力度,并运用现代的检测仪器,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然而,目前我国的检测机构普遍存在检测设备不足、检测技术落后等问题,严重影响检测工作的质量。

4.2检测人员缺乏专业技术

在食品检验过程中,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的熟练程度将直接影响到食品检测的质量。目前,我国对食品安全问题十分关注,并持续加大对食品检验机构和机构的投资。然而,在实际的食品检测工作中,由于检验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较低,在食品检验中对相关流程规范掌握不全面,严重影响了整个食品检测工作的质量。

4.3未按检验程序进行食品检验

在食品安全检查和检验工作中,所有的检查工作都要以标准规范作为实施依据。目前大部分的公司会设立专业的化验实验室,但是在工作过程中,却没有科学的测试系统规范和限制测试的仪器和程序。此外,在食品检验过程中,许多检验环节要求检验人员拥有更高的技术含量。然而,由于一些检验机构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不够,在具体的检验过程中,往往都是“走过场”,从而导致检验的结果产生很大的偏差,难以对食品安全的管理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4.4控制措施不健全

目前,我国大部分食品检验机构的管理体系不健全,在实施食品检测过程中缺乏切实的监督,而且职责的划分不明确,导致各个部门之间互相推卸责任。同时,有关部门间的协同管理措施也存在问题,如部门间不能及时协调、沟通,难以实现对食品检测的实时监控,从而严重影响食品检测的效果,导致大批不合格的食物进入市场[2]。

4.5检验体系不够完善

在食品检验过程中,除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外,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检测体系,以保证检验工作的正常进行。由于控制和鉴别涉及到不同的食品生产过程,各个行业的公司都参与其中。从食品原料供应商到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生产、食品进出市场,在所有情况下都需要严格进行质量控制。

4.6检测监督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食品检验工作正处在发展与进步的时期,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食品检验的质量管理,进一步扩大监督的覆盖面和连贯性。由于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内部组织比较复杂,各部门承担的责任也各不相同,监管工作中采取的法规、标准也各不相同,监管机构存在执法力、职责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不同的监督管理部门存在重叠执法机构,不仅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而且不利于明确监控和管理目标[3]。

5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方法分析

5.1食品的采集和制备环节

取样时,检查人员必须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检查食品的实际质量,并处理细节以识别。食品通过随机取样采集,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必须根据食品的特殊情况选择采样区域,使样品可以表示大部分食品的特性。取样人员在确定样本数量时,必须坚持科学取样的原则。取样时,应避免不合理工具引起食品中微生物或物理化学指标的变化。制作样品时,必须注意均匀性。根据食品的形式,食品主要分为液体食品和固体食品。为了完成样品处理,需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液体食品的检验检测工序相对比较简单,将液体食品放置在无菌环境下,并挑选适宜的检测液体进行混合,便可以对液体进行检测观察。而对固体食品进行检验时,需要先将固体食品粉碎,再利用检验液体进行检测。对于同一种食品而言,检测不同的指标,需要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因此,在进行检测前需要明确检测的具体项目,根据项目的要求来完成食品的样品处理,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5.2仪器和试剂的选择

在食品检测时,需要选择和校准设备,选择合适的化学试剂,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一般来说,很多食品检测装置具有自动校准功能,为了便于下一个工作的进行,在上一个工作完成后会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但在一些手动操作设备中,需要手动校准指针以恢复原始尺度并提高检测精度。使用自制蒸馏装置进行检测时,为了避免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必须注意仪表的密封性。此外,食品检测的仪器设备需要定期维护。如果检测到机器运行中的问题,应立即进行修理或更换,以免测试结果出现较大偏差[4]。在食品检测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化学试剂,其中一些试剂易挥发,并与空气发生反应。如果不注意试剂的储藏,会对测试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对易发生变质的物品,要密封保存。较易与大气反应的化学物质,最好现配现用,而不要预先准备。

5.3加强食品检验的工作队伍建设

鉴于人们对食品安全日益关注,需要进一步完善食品检测体系和检验工作队伍的建设,设立专业性强的食品检验小组,做到专业素质高,纪律严格,作风优良。要加强对质检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质检员的食品检验能力,鼓励质检员学习先进的食品检验方法,提高质检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同时,要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鼓励职工不断提升自我,认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精神,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5.4建立完善的食品检验标准体系

为确保食品安全的有效性,技术研究者必须持续改进和创新现行的食品检验技术,并制定与当前食品检验标准相适应的方法和准则,改进食品检验标准,加强对食品检验的质量监控,完善质量管理制度,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防止违规操作。

5.5加强对食品检测程序的关注

在食品安全检验工作中,检验人员要加强对食品检验的关注,从而提高食品检验的质量。提升食品检测技术,必须加强对食品检测仪器的管理,对仪器设备定期维护,保证仪器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保证食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保证产品的质量检测达到标准[5]。

6结语

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管理和检查的详细工作流程,是确保消费者生命安全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食品安全管理过程中,需加强对食品样品的采集、制备、仪器和试剂选择的质量控制,注意检查每个细节问题,减少错误的可能性,提高食品检验水平。同时,要加强食品检查队伍的建设,提高食品检验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素养,建立食品检验人员的责任感,确保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倪世峰.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及细节问题分析[J].现代食品,2020(10):37-38.

[2]姜庆新.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及细节问题分析[J].科技风,2020(9):205.

[3]赵雪村.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与细节问题分析[J].科技风,2020(1):232.

[4]汪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J].现代食品,2020(24):146-147.

食品检验篇5

关键词:食品 检验 检测

中图分类号:TS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524-01

一、充分认识食品检验检测的重要意义

食品检验检测是通过小样本抽验来判断辖区内食品质量安全总体状况的一种科学抽验方法,它的开展对于分析、判断和了解某一区域、某些品种的食品安全状况具有重大意义。

1、为政府把好食品安全关 食品安全需要科学监管,政府部门的措施是否合理、决策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辖区的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开展食品检验检测,可以获取食品安全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及时发现食品安全存在的隐患和风险,全面把握食品安全的总体状况、准确衡量食品安全工作成效,为政府制定食品安全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为市场把好质量关

食品检验检测的基本原则是在科学的统计基础上,有计划性、有针对性的抽验及检测,其突出特点是具有科学性和代表性,能够真实反应一个地区或一个品种的食品安全状况。因此,检验检测结果可以一目了然地反映市场上食品的真假优劣,有助于准确地对优质产品进行保护和宣传,对待假冒伪劣产品采取严厉打击和重点监管,可以消除市场上不合格食品,促进形成良好的食品经济环境,并提高食品质量总体安全水平。

3、为社会把好和谐关

食品安全涉及国家的声誉、经济社会的良性运行以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食品检验检测以保障食品安全为出发点和根本目的,也因此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开展新形势下以食品安全风险检测为主体的食品检验检测,能为建立起区域性食品安全评价体系积累数据和经验,完善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必要条件。

二、导致食品质量出现问题的原因

2011年3月至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开展了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工作。6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代表执法检查组向会议报告了检查情况。在这次报告中,副委员长路甬祥在报告中提到了当前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六大突出问题。一是一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薄,诚信道德低下。目前,一些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唯利是图,置法律、道德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于不顾,肆无忌惮地生产加工有毒有害食品,而且手段不断翻新。二是一些地方和部门监管缺失,对违法行为打击不力,使食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三是体制调整尚未完全到位,某些职责分工不明确,造成一些环节监管缺失。在实际监管工作中监管交叉和监管空白同时存在,一些地方在发生问题后甚至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的体制机制尚未理顺。四是法规和标准不健全,影响了法律实施效果。从国家层面看,一些监管工作方面需要的法规、规章和制度还存在空白。从地方层面看,应由地方制定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办法,目前仅有个别省(区、市)出台。五是检验检测资源配置不合理,影响监管工作效率。六是法律的宣传贯彻不够深入,特别是对生产经营人员的教育薄弱,以至一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从业人员对法律规定不了解、不熟悉的情况还比较普遍。

三、做好食品检验检测的措施

针对以上所说到的食品安全问题因素,我们食品检验检测工作部门就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好相应举措,尽量保障食品的安全,让人民群众吃到嘴里的东西都是健康安全的。具体说来,加强食品检验检测能力,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扎实开展:

1、完善检验检测机制

将食品检验检测列入政府民生工程、重点工程,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通畅应急及信息分享机制。由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牵头,确立综合评价工作规划,制定统一抽验计划,统一检测标准和方法,形成食品安全检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监督性与评价性相结合的抽验方式,充分发挥检验检测的最大效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测,通畅应急及信息分享机制。在财政上要安排食品检验检测专项经费,并列入年度预算,保证检验检测工作的连续性、持久性。

2、整合检验检测资源

可考虑在三个层次上配备检验检测资源:一是快速检测,用于监管人员日常的监督抽检。二是专业检验检测机构,独立对食品特别是对日常监督中发现问题的食品作进一步检测,并出具检验数据和结论。三是风险监测和评估机构,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设置和运行。

3、提高检验检测人员素质。

人才是加强食品检验检测能力的核心和原动力,只有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减少,提高专业人员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形势的不断变化。一是完善考录机制,在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下,通过公开招考,招录优秀人才;二是加强人才培训,培训是提高人才能力的重要武器,要有计划开展业务骨干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并确保培训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使培训工作有质、有量;三是积极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及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努力培养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和专业能手,使检验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

4、创建信息共享与公布平台。

食品检验篇6

关键词:食品检验检测问题对策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国际国内食品安全领域问题频发,从“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瘦肉精”等一系列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可以看出,各类食品原料、生产加工企业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招致整个社会的强烈愤慨与不满。我们对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问题是多方面的,但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有效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就必须严把食品检验检测关,对目前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

一、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上形成并建立起来。据国家认监委全国实验室资源调查的数据显示,全国具备食品检验能力的实验室超过了6000多家,以国有资本为主,大约占96.2%,获得计量认证的机构超过了5000家,占总数的85%以上,分布于全国31个省(市、区)。但是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具体运行机制、设施设备、技术力量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在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检测标准以及检验检测信息等方面也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的提升。具体来讲,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检验检测机构各自为政,监管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专门检验检测机构或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检验检测机构有以下几个机构:质检、卫生、工商、农业、轻工、粮食、商贸、食药等。然而在以上几个机构中真正能够全面有效开展食品检验检测的部门一般只有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设的检测所(院),而卫生系统的检测机构侧重于微生物、病原体、疾病控制之类的检测,农业、粮食等部门的检测主要针对田间地头的蔬菜、水果、粮油、农药、肥料等农畜牧产品进行检测,工商部门的检验检测主要是依靠检验检测车进行现场快速检验,受环境和检测条件的制约检测结果往往误差较大,只能作为初步判断依据,不能作为执法依据。同时,以上几个部门在从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中往往是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规划与指导,其设施设备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等均独自拥有,不能实现资源的共享与合理优化配置,这也就直接导致重复建设、重复监测和检测真空现象严重,使得应有的监管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2.检测标准不完善,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

标准是技术机构进行检验检测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的一些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标准还不完善,质监、卫生、农业等政府职能部门在开展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中往往按照本部门颁布的有关规定进行操作。对于同一个样品,检测的指标也一样,但就因为各部门选择的产品判定标准不一致,而导致最终的检验结论不一致,这种现象不在少数。同时,检验检测结果相对独立,并且只能在本系统、本部门之间实现相互认可,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良好的信息共享平台与互认机制。检验检测标准严重滞后,更新速度太慢,很多八十年代制定的国家标准还是现行有效的,远远跟不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如今,食品添加剂层出不穷,品种繁多,特别是香精香料方面,国家未能现行有效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导致检验检测机构对这类添加剂出现检测空白,而监管部门也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3.目前检测机构内部存在的几个问题

目前,特别是不发达地区,食品检验检测的主要机构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①人员素质跟不上,对于一些进口设备,有些检测机构束手无策或未能有效进行使用,设备使用率偏低。而有些检测指标需要的设备又不能相应配备。一些工作人员对标准不熟悉,在监督抽样时,往往会因样品数量不足或抽取的样品达不到标准要求,而导致不能对该产品进行判定。②样品管理方面,很多机构硬件设施达不到要求。如备查样与检验样不能分别存放,按规定应冷藏或冷冻贮存的样品,无相应条件贮存。抽样时,也会出现应有相应贮存条件而达不到要求的现象。③微生物检验达不到标准要求,很多机构不能建立达到标准规定的P1级、P2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未能配备生物安全柜。布局混乱,洁净区、半洁净区、污染区等区域不能进行有效划分,人员进出、样品流向、污染样品的流向也都达不到相应的规定。人员也没有进行生物安全实验室资质培训。

二、有效开展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对策分析

从以上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所存在的问题,我们不难看出,要想有效开展食品安全的检验检测工作就必须科学整合现有检验检测资源和建立完善、科学、统一的检验检测标准体系,规范现有食品检验检测机构。

1.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的科学整合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的科学整合,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各种资源并使其发挥最大的功能与效果,以此来促进检验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要科学整合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就必须对食品检验检测计划、经费、信息等各方面进行有效整合。首先,在食品检验检测计划整合方面,要统一安排各部门的检验检测计划,督促计划的落实。同时还要对计划进行科学的论证,各有关部门或下设检测机构根据论证后的检测计划组织实施;其次在食品检验检测经费整合方面,要财政部门根据论证确定后的年检测计划将经费及时划拔到有关职能部门;再次,在食品检验检测信息整合方面,要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网”,并在其网络建立“食品安全检测数据库”,实现各部门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各职能部门之间也可将检测结果互相通报。

2.建立完善、科学、统一的检验检测标准体系

建立完善、科学、统一的检验检测标准体系是有效开展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另一项重要工作。只有有了完善、科学、统一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标准体系,才能保证各职能部门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有章可循。为此,首先要对原有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标准进行完善,将质监、卫生、农业等部门按照本部门颁布的检验检测标准统一到一个检验检测标准体系之中。随着科技的发展,要保证标准的时效性,及时进行更新、修改、补充、废止,并能与变化了的产品相匹配,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同时,还要实现检验结果的共享与互认,在部门与部门之间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以及检测标准互认机制,以此来有效避免重复检测现象的发生,提升食品安全检验检测部门的权威。

3.整顿规范现有食品检验检测机构

最新《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工作指南》书中指出:“食品检验机构的检验人员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比例应当不少于30%,食品检验机构技术管理人员应当从事食品检验相关工作3年以上具有相关专业的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熟悉业务”等一系列要求,对于一些县级检验检测机构,人员设备等检测能力均达不到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应取缔整合相应的机构。对于保留下来具有一定规模的检验检测机构,应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对于已有的工作人员,应加强学习培训,提升专业素质,以提高工作能力;通过争取政府投入资金和自筹资金,购置相应的检测设备及设施,淘汰更新老旧、不稳定的设备;加大力度进行环境改造,以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完善、科学、统一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标准体系,发挥好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让政府各职能部门发挥出应有的监管作用,才能真正有效的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关莉莉,《浅谈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华章》2011年第25期

食品检验篇7

【关键词】食品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 近年来,出现的一起起食品安全事件,如三聚氰胺、塑化剂、染色馒头、瘦肉精、地沟油事件等,引发了人们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极度关注。食品检验机构,作为对食品质量把关的重要卡口,承担了食品从生产到销售整个过程进行分析和测定、并通过相关指标来对其质量进行衡量和判定等重要工作的部门,也逐渐转入公众关注的前台,成为了食品监管、食品贸易、处理食品安全质量纠纷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处理和解决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的过程中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如何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食品检验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科学公正的出具每一份食品检验报告,成为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加强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意义

1.加强管理,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技术支撑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日前处在改革深水区,不论哪个部门在食品监管的实施过程中,都是要通过食品检验、判定后才能确认是否放行,因此,食品检验能为食品监管执法的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如果食品检验过程中发生错误,会导致食品监管产生差错、为企业带来损失,影响政府执法形象等一系列问题。

2.加强管理,是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重要环节 食品检验能直接反映出食品是否安全合格,食品在生产、流通、消费的过程中,食品检验的合格报告,是食品流通过程中索证制度实施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依据,如果没有食品检验过程和合格的检验报告,将会导致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危害人民群众的安危。

二、如何加强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

1.加强人员管理

在食品检验过程中,负责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会直接影响到其食品检验的结果的准确性,要保证食品检验的结果的科学性和准备性,就必须严格保证食品检验人员的素质。例如对食品检验人员进行人职前的考试考核,进行专业方面培训,加强与兄弟单位的交流等。

2.加强检验设备管理 食品检验的仪器、设备是保证检验结果科学、准确的基本保障,因此在投入到食品检验使用前,必须进行调试、校准、检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列入围家强制检定日录的设备,应当由法定计量单位或其授权的部门来检定;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可以由法定计量单位、国家认可机构或食品检验实验室白检。同时,使用该设备的人员也要经过设备使用的培训,熟悉设备的相关操作、安全知识等。

3.加强对抽样和样品的管理

食品质量检验的主要方式是进行抽样检验,样品是检验检测的载体和对象,确保其有充分的代表性、完整性、有效性,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准确性。而样品的质量受到时间、空间、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这就要求食品检验抽样人员要保证抽样过程的科学和严谨。首先抽样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方能承担任务;其次抽样过程中的抽样程序、方法、工具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技术要求,并填写抽样记录;最后就是抽样封样后,及时进行包装、保存,做好标记,送达实验室,防止样品的丢失、变质损坏等。

4.加强检测方法和标准管理 要保证食品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首先必须采用正确的食品检验方法和检验标准,检验每一个步骤都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方法操作,来保证和提高食品检验的准确性。

5.加强管理体系建设 管理体系是文件化的纲领、是实验室各项工作的作业指导书、是规范和提高实验室能力水平的必要手段。加强管理体系建设,灵活的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有效的贯彻落实上级领导的相关精神,完善整体化管理机制,充分引导和发挥系统群体的参与积极性,规范和细化监督考评制度,提升群体责任心和自豪感,才能实现质量体系更新拓展与食品检验实验室综合管理提升优化的双赢局面。

食品实验室作为对食品质量进行衡量和判定的重要部门,面临当前错综复杂的食品安全新形势、新问题,唯有不断加强自我能力的提升,才能有效保证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才能根本上确保食品安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全社会,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林琳浅.谈如何加强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卟科技创业家,2013,11(下):207

[2]江笑颖.质量管理在食品检验机构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3,6:47-48

[3]巩.强如何加强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卟大众标准化,2011,12:54-55

[4]李小波.食品检验实验室的内部质量控制[J]商品与质量,2012,9:324-325

[5]黄叶彩.探讨质量管理在食品检验机构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2014,3:233

食品检验篇8

关键词:生活质量;食品;安全;问题;检测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与保健意识也越来越强,人们对于食品也由数量要求向质量要求转变,在媒体的透明度与社会开放性不断提高的背景之下,食品质量问题的频频曝光导致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大为降低,人们对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加强食品安全监测与监督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

一、加强食品检验检测能力必要性

食品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必需品,是关乎着社会治安稳定与人们身心健康的基石,是构建和谐健全社会的必要保障,在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今天,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现有的“小康型”已经完全取代过去的“温饱型”,人们对于食品的认识和研究程度也在不断加深,特别是针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使得食品中潜在的影响健康的不确定因素可能越来越多,工厂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了快捷、便利的生活保障,同时也增加了食品的安全风险,食品安全作为一项基本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已经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食品检验检测系统是基于一定的高科技技术与化学、物理等专业知识上形成的对食品进行全面分析和检验的一种手段,例如原子吸收、氨基酸测序仪、PCR、气象色谱等等,这种系统是保证食品安全、为人们提供健康食品的保护伞,在当下各类食品问题泛滥的环境下,健全严格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能够最大化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对于维护人们的健康权益、保障人们身心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提供不可或缺的保障。因此,安全有效的检测体系的实施是必要而且迫切的。

二、国内食品环境的现状分析

据新华网报道:“广州5月份检出120多吨含有甲醛的白菜,部分地区部分蔬菜商贩使用甲醛溶液喷洒白菜进行保鲜的现象已出现了三、四年”,而据相关媒体报道“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60%”,酒鬼酒因塑化剂引发的安全问题人们已经不是鲜有耳闻,例如2008年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2005年红心鸭蛋的苏丹红事件、“瘦肉精”、“工业辣椒精”、2012年的老酸奶工业明胶事件、2012年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等,这些事件的发生使得人们对于食品安全产生了巨大的怀疑与心理阴影,而因为食品生产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越来越显著,例如海产品中的重金属、肉制品中的激素、蔬菜中过多的农药,不仅给人们的身体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有的已经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同时也为环境和生态的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影响。

在对食品进行检验检测的过程也存在诸多问题,检验设备或者测试仪器较为昂贵、仪器使用过程中对光线、气温等检测环境要求较为苛刻、检验检测手段繁杂或者对操作者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等,这些都成为制约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质量水平的因素,我国的食品检验检测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加强食品检验检测能力的措施

1.完善和规范检验检测系统

各地的食品检验检测工作是在科学严整的检验系统的领导之下展开的,各部门工作的有序展开完全仰赖于整个检验检测系统的综合水平与建设,因此检验检测系统的建设必须秉承全面、综合的原则,全面加强检验检测过程中各个参与部门、分支系统以及机构的基础建设:加大对机构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现代化食品检验检测中心、改善检验检测整体环境建设、加大对检验检测等硬件设备的投入、加强对基础设施的维护与管理,力争建立一个布局科学化、技术现代化、模式完整化、系统健全化的全方位检测系统网。

2.加强科研创新与人才技术储备

科技的不断进步是推动人类不断发展与前进的核心源动力,而技术的提升依靠的是先进的现代化思想与不断创新的科学思维,创新是推动科技不断发展的“导火索”,在检验检测领域,创新仍然是保证科研成果科学与先进的保护伞,在当前国际形势日新月异的环境下,有必要全面加强检验检测机制的自我创新与更新换代的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刺激和推动科技进步,例如设立科研成果奖、绩效考评奖励制度等,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

检测过程中的操作与参与人员储备,也就是检验人员的队伍建设关系着检验检测系统的综合素质水平。作为检验检测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人员的职业素养与技术水平是决定食品检验检测能力高低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紧抓人才发展与储备这一基本战略,按照国际标准来培养和塑造高技术水平和高素养的现代化技术人才,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及技术培训,定期为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人才举办不同性质的技能培训或者专业讲座,同时为系统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与自由的发挥平台,同时加强对领导层的业务培训,加强管理者的自身管理水平,为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打下坚实的基础。

3.建立切实可行的合作机制

检验检测能力水平的高低不仅受内部系统的影响,同时与自身体系外部环境也是密不可分的,合作交流制度能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技术创新与科研进步的“催化剂”,刺激内部系统体制的改革,与国际水平接轨。因此,在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时刻注重国际范围内的交流与合作机会,在全球视野中推动自身能力建设,加强检验检测系统的自身威信力与影响力,力争增强国家的检测话语权。

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参与与国际上平行的检测机构之间的能力比对与竞争,提高认可度,同时积极培育与塑造能够在国际上发挥主导作用的科技领军者,与合作机构互派人员进行学习与调研,与更多的国家、国际相关机构和组织开展多元化、多样化的合作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高技术水平的专家学者进行科研交流与讨论,不断构建和加强自身体制的外向辐射与融合能力。

4.对整体管理环境进行宏观调控

对检验检测程序的宏观管理与调控是保障和监督检验成效与质量成果的重要条件,在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当从行政管理、业务管理与技术管理三方面综合入手,整体把握、统筹规划,从根本上建立综合有效的管理体系与机制。

(1)建立科学的管理定位:将检验检测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作为管理的最终目标,一切管理活动的展开都不应当脱离这一要素,同时也是管理者进行相关思维和决策的导向。

(2)程序化与规范化的管理体制:严肃而又规范的管理体制是检验检测质量的保障,决定整体的检测环境和氛围,应当秉承严肃、认真的态度来营造良好的行政管理环境,为检验检测能力的提高提供最佳的平台与空间。

(3)加强对现代化网络环境的管理:网络的建立能够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数据准确性,但同时应当避免随之升高的网络风险的发生,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环境的整体把握与控制,降低风险发生率。

四、总结

最后的结束语应该围绕主题,即加强食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

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的是国计民生的大事,因此应当切实履行职责义务,认真落实食品安全的各项方针政策,始终将人民大众的身心健康与合法权益作为出发点与风向标,加大食品安全管理与检测力度,实行国际合作机制,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争取实现食品生产的科学化、规范化,将人们的健康安全作为国家发展的要务之一,从根本上扭转国内食品问题频发的不乐观的现状,从而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龚菊芳.加强能力建设促进热作产业全面协调发展[J].中国热带农业.2005年03期.

[2]王小红,齐小保,邵彦春,陈福生.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8年04期.

[3]张久亮,何慧.高等农业院校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年09期.

食品检验篇9

关键词:食物中毒 微生物检测技术 食品检验

1、前言

外界环境及自然界中广泛的存在着大量的病毒、细菌以及其他微生物。现阶段,已经有大量的致病菌被切实的证明为重要的水源致病菌和食源致病菌,其中,较为常见的食源致病菌主要包括李斯特氏菌、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埃希氏大肠杆菌等,而当前控制致病菌危害的方式是借助于环境监测及食品安全监测。通常致病菌与其他非致病菌在复杂的生物体系中共同生存,并且致病性极高、数量极少,所以,微生物检测方法必须具备较高的特异性、灵敏度及较短的分析时间。以往传统的致病菌检测方法一般是微生物培养特性评价和微生物形态学评价,微生物检验鉴别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就是微生物培养特性的观察。由于传统的检测方法检测时间长,检测步骤过于繁琐,并且由此得出的结构难以判断,而微生物快速灵敏检测技术则能够将这些问题加以充分的解决。

2、食品检验中的微生物检测技术

2.1常规检验技术:

2.1.1细菌总数的检验

食品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ml(g)样品中所含菌落的总数。菌落总数主要作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1)稀释、培养:样品经过稀释后,选择三个稀释度,倾注琼脂,翻转平皿,36±1℃培养48±2h

(2)菌落计数:选择菌落在30—300CFU之间,无蔓延菌落生长的平板计数,每个稀释度的菌落数应采用两个平板的平均数

具体操作参照GB4789.2—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2.1.2大肠菌群检验方法:

由于大肠菌群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即: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因此大肠菌群的检测一般都是按照它的定义进行。

(1)大肠菌群MPN计数法:

乳糖发酵试验:样品稀释后,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乳糖胆盐发酵管。36±1℃培养48±2h,观察是否产气。

分离培养:将产气发酵管培养物转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36±1℃培养18—24h,观察菌落形态。

证实试验:挑取平板上的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36±1℃培养24±2h,观察产气情况。

报告:根据证实为大肠杆菌阳性的管数,查MPN表,报告每100ml(g)大肠菌群的MPN值。

(2)大肠菌群平板计数法:

稀释、培养:样品经过稀释后,选择三个稀释度,倾注结晶紫中性红胆盐(VRBA)琼脂,翻转平皿,36±1℃培养48±2h

菌落计数:选择菌落在15—150CFU之间,分别计数平板上出现的典型可疑菌落,每个稀释度的菌落数应采用两个平板的平均数

证实试验:从VRBA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分别接种BGLB肉汤管内,36±1℃培养24—48h,凡BGLB肉汤管产气,即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阳性。

计数报告:经证实为大肠菌群阳性的试管比例乘以计数的平板菌落数,再乘以稀释倍数,即为每g(mi)样品中大肠菌群数。

具体操作参见GB4789.3—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测定》

2.2.3致病菌检验法:

致病菌检验种类很多,具体食品要具体判断,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的检验有沙门氏菌的检验、志贺氏菌的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霉菌与酵母计数等。致病菌常规检验方法费时费力,一般要经过以下步骤:

(1)前增菌和增菌:样品稀释10倍,放在增菌液中培养18—24h

(2)分离:取增菌液一环,划线接种于选择性平板上划线培养18—24h

(3)生化试验:在选择性平板上直接挑取数个可疑菌落,利用生化试剂盒进行生化试验,看是否与目标菌符合。

(4)血清学分型鉴定:挑取可疑培养物,做玻片凝集试验。然后再具体进行分型和群。

具体操作参照GB4789.4—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及其他致病菌的检验。

2.2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

2.2.1电阻电导测定法

电阻电导测定法的原理为当细菌大量的繁殖和生产时,把大分子物质如糖类、蛋白质分解成带电荷的小分子物质如有机酸、氨基酸等,以对培养液的导电度加以改变,以此来对导电度及电阻的变化进行测量,这样便能够将原来样品的含菌数推算出来。全自动微生物检测计数仪是借助于总阻抗、电容抗或者电阻抗等参数的自动检测微生物的系统,该系统能够对食品样品当中的实际细菌污染程度进行快速的测定,进而将品质控制信息快速的加以提供。除此之外,这种仪器可以通过对代谢物产生速度的测定,把菌体的活动和菌体的数量有机的相结合,从而使检测结果能够达到卫生安全的作用和预测保藏质量。

2.2.2生物传感器法

所谓生物传感具体指的是对生物活性物质的化学变化及物理变化产生相应的感应。生物传感通过化学换能器和物理换能器来对敏感元件与目标物之间的反应进行捕捉,然后把具体的反应程度用连续的数字电信号或者离散的数字电信号进行表达,进而将分析物的浓度得出。生物传感器是典型的一个多学科交叉产物,并且充分的结合了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物理学、分析化学以及其他相关技术,可以实现快速的追踪及分析所需检测的物质。从某种层面上而言,生物传感器的出现是社会发展需求、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科学家兴趣等方面相互驱动的共同结果,历经几十年的发展,生物传感器已经逐渐的成为充满创新活力、多学科交叉及介入、设计内容广泛的领域。生物传感器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以多参数检测复杂样品,尤其是能够在微生物快速检测中加以广泛应用。

2..2.3色谱法及荧光分析法

通常在细菌生长的过程当中会体现出较为明显的物理特性,所以,能够借助于微生物自身的生长代谢产物的检测来对细菌进行鉴定。Newark微生物鉴定系统利用的便是气相色谱的方法来对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进行检测,以实现鉴定、检测微生物的最终目的。微型自动荧光酶分析方法是借助于酶联荧光免疫分析,通过抗体、抗原特异反应,进而将目标菌分离出来,利用荧光的强弱来对样品的阴性或者阳性进行合理的判断。基本上光散射信号能够将细胞体积的实际大小反映出来,而荧光信号的实际强度则能够代表所检测细胞核内部物质的浓度以及细胞膜表面抗原的强度,进而切实的计算出微生物的实际数量。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食品安全是当前重大的一个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不但对人类的健康带来了直接的影响,而且密切的关系到国家及社会的稳定。食品安全问题中最为严重的是细菌性食物中毒,根据相关检验免疫机构的研究及统计发现,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细菌主要有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增生性李斯特菌等等。虽然诸多食源性细菌及病毒对人类的食品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但是笔者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的迅速发展,新型的微生物检测手段与检测方法必将不断涌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必然向高灵敏度、高标准、高效率与高精度的方向发展,进而对人类的疾病预防、公共卫生、营养健康以及食品安全等做出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鹏云.浅谈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和方法[J].价值工程,2010(35).

食品检验篇10

基础化学是职业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重要基础,食品检验专业的许多专业课程都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狠抓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加强有机化学的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探索,为学生学习食品检验专业课程打下坚固的基础。

关键词:

食品检验;化学实验;教学探索

0引言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学在中职化学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对于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化学更是食品分析和检验的基础。学生的化学理论基础和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直接影响到专业课的学习,对将来从事食品检验工作的影响也更大[1-3]。而中职生的现状及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的效果,影响着化学课程的学习,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如何找出中职生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教学改革来解决学生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常规的分析方法及检验手段,加强其动手能力,为食品分析与检验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食品检验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编写适合食品检验专业的校本讲义

现在的中职学校化学教材基本上都是高中3年教材的合订缩写本,普通高中3年的学习内容,中职生的学习时间只有1年。中职学校的学习时间短,但中职生的化学基础却远远不及高中生,教材内容与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水平不相符[4-5]。近年来,职业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发展,但教材却基本没变。一些中职医学院校、食品类、农类院校都用的是相似的教材,但不同专业的专业课学习内容并不一样,对于化学理论基础和技能基础的要求不一样,化学实验的开设内容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把化学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分开设置课程,选择适合本专业的学习内容,突出重点与难点,编写适合食品专业特色的校本实验教材。编写适合本专业实际需求的实验教材,有助于突出学习重点,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和技能基础,为社会培养优良的应用型人才。结合学院食品营养与监测专业的专业需求,教师编写了中职食品检验专业《化学实验讲义》,把实验内容具体项目化。该讲义中共有12个实验项目:项目一,实验室规则及安全;项目二,玻璃仪器的洗涤和使用;项目三,物质的称量练习;项目四,容量瓶和移液管的操作练习;项目五,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项目六,酸碱中和滴定操作练习;项目七,用酸度计测食醋、雪碧、果汁的pH值;项目八,乙醛和丙酮的性质探究实验;项目九,酯的性质探究实验;项目十,葡萄糖、蔗糖、淀粉的性质实验;项目十一,探究橙子中VC的还原性;项目十二,蛋白质的性质实验。

2转变实验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美国华盛顿大学校园里的条幅上写着“我听说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可见亲身体验的重要性。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6]。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中职学生的基础较差,部分学生好奇大于求知,甚至不按教材的要求进行实验,一些教师看到学生违规操作就严厉责备,这样打击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勇气,从而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对化学实验充满厌恶和恐惧,形成了害怕走进实验室的心理。因为中职学生接触实验不多,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动手能力还处在初级阶段,因而他们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应该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应该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适当引导他们发现自己错误,然后自己进行改正。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的乐趣并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起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因此,让学生快乐地走进化学实验室、让学生自愿的参与到实验中去、让学生在实验中找到主角的感觉、让学生在实验中找到学习的成就感是教师实验教学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3加强食品检验专业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

有机化学部分包含了常见的烃类化合物、醇、醛、酮、酸、酯、糖类、蛋白质等,理论性强、实践性弱,概念、方程式多,教师讲授内容多而空泛,学生学起来枯燥,单调难以记忆[7]。如何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利用实验室优势,把有机化学和食品检验联系起来,把食品分析检验融入有机化学的教学中,这就要求化学教师从实际生活出发,创造性地引入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使化学实验课程更加贴近生活,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难题。酒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然而假酒问题作为近年来多次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给消费者心理蒙上了厚重的阴影[8]。以此作为课程资源,有助于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之初,教师将该资源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此教学环节主要用来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下来,在教师简要介绍醇类的性质和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分组进行实验,由学生查阅醇的相关性质和特征反应后自己设计不同的方法检验教师提供的真酒和假酒。在教学的最后,教师在总结醇类知识的同时,还要回归课程资源本身,将假酒等与甲醇有关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认清甲醇的危害,更要求食品检验专业的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担当起应尽的责任,使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环境更好、人民更放心,从而实现该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地沟油,每个中国人都耳听能熟,但地沟油生产程序及危害,学生却知之甚少。在学习酯类的知识时,教师下载相关视频:“记者从小区的下水道里现场取出汲水带回实验室,经过捞取、加热、过滤、除色等几个程序后,就提炼出了浅黄色的油状液体。”学生看完后都会深受震撼,那么这些油对人体有什么毒害,生活中遇到的几率有多大呢?通过以上案例激发学生的愤慨之情、爱国之心。作为食品检验专业的学生,有责任、有义务掌握油脂的品质监控,为人民的生活创造一个安全的食品环境。油脂的化学成分是什么,油脂的生理功能和用途,油脂和酯是什么关系?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课前分组查阅、收集和整理,并把自己整理的材料通过手机上传到班级QQ群。教师课堂上引导各小组交流分享总结酯类的性质和功能,指导学生设计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使学生通过亲自试验感受并验证了酯的化学性质,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最后,提出问题,如何测定出香肠中脂肪的含量?引导部分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查阅《食品理化分析》、脂肪的测定原理、样品仪器的准备,充分利用食品检验实验室的优势,制备样品,准备仪器,自主学习探索脂肪的检测方法。理论结合实践,基础结合专业,既让学生充分了解酯类的性质和应用,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完成了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技术型人才,突出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生产中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

4加强基础实验操作训练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规范的、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是中职实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虽然中职学生的理论基础都较差,但学生对实验操作还是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作为专业检验的基础,在这个阶段,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基本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能正确而熟练地掌握化学操作技能,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与食品检验相关的行业,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 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化学实验操作,更要求学生的实验操作准确规范,能熟练使用各种化学仪器,能独立完成各种实验操作,能准确记录实验数据,能获得和交流实验结果;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把规范的演示实验上传到班级云班课,让学生多次自由观看;充分利用实验室优势,对于技能不过关的学生,应反复训练、多次强化,让学生真正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5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