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7:55:13

食品安全管理

食品安全管理范文篇1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市场,是指从事食品交易活动的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包括集贸市场、超市、百货店、仓储式会员店、便利店、食杂店等)。

本办法所称经销商,是指从事食品批发、零售、现场制作销售等活动的组织或个人。

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食品流通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商务部负责全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行业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行业管理,负责指导、督促市场建立保障食品流通安全的管理制度。

第五条市场和经销商应当取得营业执照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经营食品的相关证照,其食品经营环境应当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卫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第六条市场应当设立负责食品安全的管理部门或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监控本市场的食品安全状况。

第七条市场应当建立以下管理制度:

(一)协议准入制度。市场应与入市经销商签订食品安全保证协议,明确食品经营的安全责任。

鼓励市场与食品生产基地、食品加工厂"场地挂钩"、"场厂挂钩",建立直供关系。

(二)经销商管理制度。市场应当建立经销商管理档案,如实动态记录经销商身份信息、联系方式、经营产品和信用记录等基本信息。经销商退出市场后,其档案应至少保存二年。

禁止伪造经销商档案。

(三)索证索票制度。市场应当对入市经营的食品实行索证索票,依法查验食品供货者及食品安全的有效证明文件,留存相关票证文件的复印件备查。

(四)购销台账制度。市场应当建立或要求经销商建立购销台账制度,如实记录每种食品的生产者、品名、进货时间、产地来源、规格、质量等级、数量等内容;从事批发业务的,还要记录销售的对象、联系方式、时间、规格、数量等内容。

(五)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对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不合格食品,市场应当立即停止销售,并记录在案。

发现在本市场销售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经具有法定资质的检测机构确认,市场应当立即停止销售,并依法报相关部门处理。

第八条鼓励市场申请绿色市场认证,并使用相应的认证标志。

禁止冒用、使用伪造的前款规定的认证标志。

第九条市场现场制作食品、散装食品及生鲜食品销售应当具备保障食品安全的设施设备和条件,远离污染源,并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

鼓励市场现场制作食品在消费者可视范围内操作。

市场生、熟食品应分区销售,防止交叉污染。

第十条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市场巡查制度,对市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管理,完善食品安全的市场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

第十二条商务主管部门应当与食品流通行业中介组织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

第十三条鼓励新闻媒体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任何单位或个人可向当地商务主管部门举报、投诉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十四条市场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并可向社会公告。

食品安全管理范文篇2

刚才,主任传达了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部署了下一阶段食品安全工作任务,我完全同意。同志宣读了年度“四个一示范工程”先进单位和食品安全工作先进个人表彰决定,、等乡镇和县直相关单位作了表态发言,希望同志们按照今天会议的安排部署,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措施,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县食品安全工作,加快建设食品安全县,再讲三点意见:

一、客观看待我县食品安全工作成绩

年底,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食品安全县”工作目标。围绕这一工作要求,全县各乡镇、各职能部门努力强化监管责任,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健全完善保障体系,食品安全状况不断好转,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率不断提高。

1.加强组织领导,工作网络体系逐步健全。县委、县政府调整升格了县食品安全委员会,成立了由佳惠书记任顾问,小平县长任主任,十一位县级领导任副主任,两办及药监、卫生、质监等29个县直部门单位为成员的高规格食品安全委员会。委员会下设一室三组,抽调专门人员,由县财政安排专项工作经费集中办公。全县15个乡镇(含雷锋镇)、151个行政村分别建立了食品药品监管站,聘请了27名食品药品监督协管员和105名信息员,初步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监督网络,构筑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监管有效的工作体系。县委、县政府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全县各乡镇和相关部门绩效考核,严格实行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全面推行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对全体食安委成员单位建立了月月抽查、年底考核、排名分类的评估考核体系和督查考核机制,采取周安排、月调度、季讲评以及专项交办、限期承办、跟踪督办等工作举措,确保了食品安全工作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同时,县食安委坚持日常监管与集中整治、各负其责与协调联动、促进发展与保障安全相结合,着力解决监管体制不顺、制度体系不全、经费投入不足、安全意识不强等突出问题,食品安全工作逐步进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有效保障了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安全。

2.开展集中整治,食品安全管理逐步规范。全县食品安全工作部门在县食安委统一领导下,按照“一个专项一个专项整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品种一个品种规范”的工作模式,把食品安全监管扩大到每一类食品、延伸到每一个门店、渗透到每一个环节,全年共组织开展12次全县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联合行动,查处违法违章案件60余件,立案57件,案件货值100多万元,有力地净化了食品生产经营环境。一是突出整治重点。主要对制售假冒伪劣窝点、食品主要集散流通市场、无证无照生产经营单位、卫生条件达不到基本要求的餐饮企业,以及集体食堂和农村聚餐等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问题进行集中整治。二是加大整治力度。增加检查频次、扩大检查范围、强化检查力度,采取集中打击一片、公开销毁一批的办法,依法从严查处危害巨大、影响恶劣的重大案件,保持了“露头就打、一查到底”的高压态势,达到了“治理一个、规范一批、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三是力求整治实效。县食安委对每次专项整治行动进行总结分析,针对农村集体聚餐、学校内设商店管理等工作开展调研,出台了《加强农村聚餐申报备案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一批文件,强化了对热点难点食品安全问题的长效管理。通过各类专项行动,推动了乡镇党委、政府履行属地管理的责任,强化了职能部门日常监管的力度,食品安全管理逐步走向规范。

3.推进示范创建,基层基础工作逐步夯实。县食安委及其办公室按照“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全力共创”的原则,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开展“四个一示范工程”,同时组织开展市级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建设。全县33家单位积极申报县级示范乡镇、示范村(社区)、示范单位、示范企业评比,2个乡镇申报市级示范乡镇评比,并以此为契机,强化思想认识,强化内部管理,强化基础设施,食品安全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县食安委通过检查验收,评选出17家食品安全示范乡镇、村(社区)、基地和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乌山镇、格塘乡还顺利通过了市级食品药品安全示范乡镇验收,在全县食品安全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宣传示范作用,得到了市食安办的高度评价,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在充分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食品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一是《食品安全法》配套法规、细则尚未出台,基层执法部门职责不清,执法工作存在一定难度。二是随着食品监管职能的调整,部门监管职能职责有待进一步理顺。特别是取消日常抽检收费后,有的部门不能及时落实工作经费,严重影响了日常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食品安全整治工作进展不平衡,有的地方重视不够,宣传不深入,工作力度不大,整治工作进度缓慢。尤其是对农村、城乡结合部的排查整顿不到位,还存在不少监管盲点和漏洞。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在以后工作中要认真研究、理性分析、有效解决,确保我县食品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准确把握当前食品安全工作形势

食品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党和政府形象,既是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民生社会问题,还是县域发展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各级党委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看得越来越重。去年《食品安全法》正式出台后,国务院几次召开常务会议,专门研究加强和改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今年,中央又成立了由副总理任主任,回良玉、同志任副主任,15个部委领导参加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直接把食品安全协调机构设在了国务院,这在专项工作推进中是少有的。2月9日和3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同志两次出席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有关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4月19日,国务院再次召开了全国食品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通报了全国食品安全整顿情况,分析了当前食品安全形势,部署了下一阶段食品安全工作。随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都召开了高规模的会议,对下阶段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县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及县委、县政府的重要部署和总体要求上,切实提高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的思想认识和责任意识,努力探索和提高食品安全工作水平。

2.县域经济发展对食品安全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食品安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农产品、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隐患不容忽视。前年的“问题奶粉”事件,对部分地区的奶农和食品企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最近海南的“问题豇豆”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对海南省的农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食品产业在我县是支柱产业,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决不能掉以轻心。我县的澳优,在中央电视台打响了品牌,在港交所上市,去年创税过亿元;还有百里水产走廊建设、乔口渔都建设今年都在加快推进。如果食品安全问题处理好了,这些企业和项目必将推进我县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如果没有处理好,对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可想而知。全县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要站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规范我县食品生产加工、经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市场秩序,促进我县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3.广大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工作呼声越来越强烈。食品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国计民生,影响社会和谐。抓好食品安全工作,既是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内在要求,也是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近些年来发生的一些严重食品安全事件,酿成了大量不安定因素和突出的社会问题。有的小孩身体致残,有的家庭支离破碎,有的企业分崩离析,这些都将成为社会沉重的负担,同时也导致了诚信的缺失、社会的恐慌,人民群众对此反响十分强烈。从某种意义上讲,食品安全问题比其他安全问题扩散更广泛、后果更严重、损失更惨重。加强食品监管,确保食品安全,是维护社会稳定、确保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我们一定要看到食品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要看到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切实克服麻痹松劲的思想,牢固树立打持久战的意识,确保我县食品安全形势持续好转,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三、切实抓好今年食品安全各项工作

我县年食品安全工作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创建食品安全县),突出两个重点(点面结合、标本兼治),健全三项机制(食品生产经营者自律机制、政府规范监管机制、消费者保护机制),强化四个联动(政企联动、上下联动、条块联动、点面联动),完善五套体系(质量标准体系、产品检测体系、监管责任体系、社会诚信体系、法规约束体系),力争全县监督管理、品种检测和消费者满意度等综合评价指标进入全市先进行列。

1.抓源头,夯实食品安全工作基础。加强食品安全必须从源头抓起,从产生问题的关键环节抓起。要把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粮、油、肉、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等作为重点,抓住食品生产加工、批发交易和消费等关键环节,切实加强对食品源头的管理。一是要严格市场准入。切实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发放的管理,严格标准,严格审查。对已发证企业要加强日常巡查,坚决取缔无生产许可证、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的生产经营行为,坚决取缔不具备生产条件的食品企业。二是要抓好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基地安全化、标准化建设,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切实把好种植、养殖产品源头及交易、初级加工的质量关,树立一批规范化管理典型。2010年,要创建4个总面积达4万亩的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支持新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5个。三是要加强食品安全监测评估和预警机制建设。及时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势,对食品安全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对流行性、灾害性的动植物疫情和病虫害以及可能导致人体健康危害的食品进行监测,定期对食品污染状况和污染物水平进行动态分析和评估,制定和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做到事前预测预警、事中迅速处理、事后及时总结,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事故处理的快速反应能力。

2.抓监管,提高食品安全工作水平。要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关键是要加强经常性的监管和整治,不断提高监管水平。一是要进一步加强食品监管网络建设。工作重心要下移,积极探索基层食品综合监督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尽快使食品监督网络向下延伸,真正实现食品监管工作的无缝隙覆盖。二是要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各有关部门要适应食品行业发展快、科技含量高的新形势、新任务,大胆创新监管手段,严格落实监管措施。在工作思路上,要着力促进食品监管由重审批、轻监管,向审批与监管并重转变;由重集中整治、轻日常监管,向经常性、制度化动态监管转变;由重投诉查处、轻前期监管,向防范在先、关口前移转变,真正实现静态与动态,事前、事中与事后监管的有机结合。要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要求,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形成监管合力。三是要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充分运用联合执法、日常监管等多种手段,及时发现问题,依法严惩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不法厂家商贩。深入开展食品质量卫生抽检和专项检测,加强日常监督,建立食品市场巡查、暗访、抽查、年审核查等制度,增强监管的有效性。

3.抓整治,提升食品安全工作质量。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是促进食品安全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也是抓好食品放心工程的重要载体。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整治。定期全县蔬菜农药残留监测结果,对监测不合格率较高的乡镇要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跟踪督导,严厉打击制售假农药、假肥料、假饲料、假兽药的行为。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整治。通过巡查、回访、年审、监督抽查、强制检验等方式,强化日常监管,严厉查处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违法行为。三是要进一步加大对食品流通环节的整治。健全食品流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连锁配送。加快推进企业自检体系建设,积极督促大型畜禽屠宰加工和农产品经销企业建立严格的进货检验制度,配备必要的有害物残留检测设备,形成有害物超标食品市场退出机制。四是要进一步加大对食品消费环节的整治。加强学校食堂和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建立食品中毒责任追究制度,降低食品中毒风险。五是要进一步加大对食品案件的查处力度。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违法犯罪活动,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增强群众消费信心。

食品安全管理范文篇3

一、国际食品贸易和食品安全形势

食品贸易做为国际货物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活跃,在各国对外贸易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食品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越发凸显,由食品添加剂、微生物、重金属、农兽药、疫病疫情等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多。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往往会致使上亿人面临健康威胁,甚至造成大量人员死I‘:,其影响常常超越国界,遍及全球,不仅引起消费者极大恐慌,甚至引发经济和政治危机。英国因疯牛病问题造成八十多亿美元的贸易损丸比利时的二恶英污染事件导致执政长达四十年之久的社会党政府垮台;20(”年,德国的疯牛病事件,致使卫生部长和农业部长引咎辞职。面对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世界各国空前重视,纷纷颁布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强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1997年美国推出了《总统食品安全计划》,组成了由多个政府部门参加的总统食品安全委员会;2003年12月又颁布了《美国食品安全反恐法》,并实行了食品注册通报制度。200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拟定了《wHO全球食品安全战略草案》,呼吁实施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食品安全管理战略。2001年l月28日,第53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食品安全决议》,将食品安全列为公共卫生的优先领域,要求成员国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最大程度地减少食源性疾病对公众健康的威胁。2004年6月,欧洲议会与欧盟理事会2004/41/EC法规,对以往的食品卫生法规进行修订和进一步完善,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特别强化r食品市场准人要求,对动植物健康、农兽药残留、环境污染物、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食,、占接触材料的安全、食品的辐照处理和放射性、动物福利、食品生产链条全过程的控制、食品标识、追溯与召回、政府监管等都提出了明确、详尽的要求。2005年11月16日,日本宣布自2006年5月29日正式实施“肯定列表制度”。该制度对食品中有农业化学品残留物都作了明确规定。其中16种农药、兽药禁止使用.793种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规定了54,785个限量标准(包括“现行标准”和“暂定标准”);对没有设定限量标准的,执行“一律标准”,即含量不得超过00一毫克l千克(0.olppm)。只有65种天然和化学合成物质(主要是营养剂)做为豁免物质不设限量。此前,日本只对255种农、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在186种食品中设立了9,321个(2004年统计数据)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对于没有制定限量标准的农、兽药,即使检出,也不能禁止该食品在日本销售。“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检测项目平均增5倍以上。不合格总量的13.7%。三是我国食品标准体系不健全、标准水平低、标准不科学的问题仍很严重,与进口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标准存在很大差距。四是食品生产企业还存在管理薄弱、基础条件差、加工设备落后、从业人员素质低等问题,制约了食品生产质量的提高。五是我国现有食品出口市场相对单一,抵御风险能力差;缺乏品牌产品,竞争能力差;出口企业规模小,市场拓展能力差;质量意识不够,诚信度差等问题,经常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上述问题造成我国肉类、蔬菜、茶叶等劳动密集型且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出口潜力的产品,难以将比较优势转变成竞争优势并转化为出口现实。三、切实加强进口食品安全管理,保障我国消费者权益

二、我国食品资易和安全形势

我国进出口食品贸易面临严峻的形势。一方面,我国成为WTO的正式成员已约五年,各项“过渡期”优惠措施已经或即将结束,各项政策、规定和措施将完全同国际接轨。国际社会普遍看好我国巨大的食品市场及其潜力,纷纷要求将其产品销售到我国,进口食品将给我国食品生产和出口贸易带来更大的冲击;国际贸易活动越来越频繁,世界动物卫生状况越来越复杂,外来动植物疫病随进口食品传人的风险加大,国际上的食品安全事件将给我国的食品安全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国外食品贸易的壁垒措施将更加隐蔽,出口食品贸易的障碍将更加难以逾越。另一方面,我国食品生产和出口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近年来国内禽流感、口蹄疫疫情不断发生,导致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至今仍维持对我国生鲜乃至熟制畜禽肉的限制措施。二是违规生产、使用或误用药物、添加剂的现象时有发生。2005年检验检疫机构检出的1093批出口不合格食品中,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有226批,占不合格总量的20.7%,存在添加剂问题的150批,占

(一)实行科学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根据国际通行做法,结合我国的实际,国家质检总局制订了科学而严格的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准人制度。一是首次向我国出口食品,出口国政府须正式提出申请。接受申请后,组织专家对出口国的公共卫生和兽医卫生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兽医服务体系、残留监控体系、动物疫情等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只有产品的安全卫生有保障的,才有可能向我国出口。二是对于肉类产品等相对风险较高的产品,还要与出口国主管部门商签双边检验检疫要求和卫生条件议定书,明确我国出口食品的检验检疫要求;三是对出口国的食品生产企业实行注册登记制度。目前,我国已批准美国、加拿大等具有良好兽医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控制体系的11个国家约169家企业对中国出口肉类。四是对于预包装食品实行进口食品标签审核制度。所有进口预包装食品必须加施经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的中文标签,这样可方便我国消费者全面了解其所选择的商品信息;五是对风险较高的肉类、鲜奶类产品实行进口检疫审批制度。六是实行严格的进口食品口岸检验检疫制度。进口食品到达我国口岸后,必须保证原证书、原包装、原封识,经出人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检疫合格,方能进人我国市场。2005年,经检验检疫机构检验不合格的食品2,474批,依法进行退货、销毁或改作它用处理。

(二)时高风险食品实行重点监控制度对风险较高的食品和在口岸检验中发现问题较多的食品实行重点项目重点监控。2005年就对肉类、水产品和奶制品共76个项目实施了重点监控。仅2005年10月到今年1月,仅四个多月的时间,就从美、韩、泰进口产品中检出大肠杆菌0一157、吠喃类药物残留、锅超标等严重问题近!oo批次。今年,国家质检总局将对29大类进口食品和化妆品进行20多项的质量安全监控。

(三)实施风险预登和快速反应制度建立全国性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信息网,对国内外食品安全信息实施即时分析处理,对可能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迅速做出反应。如2005年2月英国苏丹红污染警告后,国家质检总局立即采取行动,要求各地加强对进出口食品中苏丹红项目检验监管,有效防止厂可能污染苏丹红食品的进口。针对国外禽流感疫情情况及时禁令,禁止有疫情传播风险的动物和产品进境。2005年共对13个国家了禁令。

(四)衬经香港中转进晚食品实施中转预检制度针对经香港中转进口的肉类可能在香港换装、拼装的现象,指定中国检验有限公司组织专业人员对经香港转运内地肉类实施中转预检,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严厉打击非法进口食品的行为国家质检总局会同海关、工商等部「1多次组织对国内市场进行清查,使非法进境产品无藏身之地。2005年查获并销毁非法人境肉类产品1950批,24,207吨。2《X)6年2月,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与海关总署缉私局签署了关于打击食品走私的联系配合办法,建立起关检合作,打击非法进口的长效机制。在该机制下,今年上半年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共查获和销毁3,514吨非法入境肉品,有效扼制了非法进口食品的行为。

四、迎接挑战,促进我国食品扩大出口为促进我国食品扩大出口,我们采取了八个方面的措施。

(一)加强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标准化对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出口具有重要作用。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一F,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经过多部门多年的共同工作,农业和食品标准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制定的国家农业和食品标准达到384项、行业标准870项。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国家标准为主,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与之相配套的农业标准体系。同时在全国重点建设了525个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二)加强源头监管,从源头上提高产品质童重点是推行出口食品“公司十基地+标准化”的生产加工管理模式,推进种植场、养殖场检验检疫备案管理制度,开展出口水产品捕捞船、出口蔬菜、茶叶种植基地、出口兔肉和蜂产品养殖场检验检疫备案工作。到2005年底,已备案养鳗场460家,养禽场l,631家,养猪场l,343家,养牛场95家,养羊场78家,蜜蜂养殖场275家。已备案710家蔬菜出口企业的种植基地236万亩。在国内外禽流感疫情严重,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口蹄疫的形势下,备案养殖场无一出现疫情。

(三)做好把关服务,严格检验检疫监管在狠抓源头监管的基础上,各地出人境检验检疫机构严把出日食品质量关。一是加强对出口食品的日常监督管理。在出口食品企业普遍推行HAccP、SSOP、GMP等质量安全保障和控制体系;在出口肉类生产企业逐步推行驻厂兽医制度;对317种出口食品实行了电子监管。二是积极探索改进检验检疫监管模式。认真落实动植物源性残留监控计划,探索“全面实施残留监控十重点项目批批检验”的农兽药残留监管模式;结合质量承诺制、优良企业名单制度的实施,进一步探索对出口食品实行分类管理。三是加强出口前的检验检疫,保证出口食品质量。

(四)扎实应时国外壁全,把损失降至最低针对欧盟食品安全新法规、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国家质检总局和各地检验检疫机构,一是加强宣传培训抓好源头质量管理。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媒体宣传,及时向公众提供相关信息服务。开展对企业的培训指导企业作好应对工作.促进企业建立种植、养殖基地,规范农兽药使用管理,完善质量追溯体系。二是加强重点项目检测。在对全国农兽药生产、销售和使用情况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了21类主要输日食品的重点检测项目,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负担,加快通关速度。与制度实施前相比,大部分产品只增加了少量的检测项目,有的则没有增加。三是加强检测能力建设。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和有条件的出口企业加大技术设备投人,建立健全实验室制度,完善检测方法标准,提高检测能力。从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实施三个月的情况看,总体形势平稳,比原先预想的要好。

(五)强化应急机制,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去年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了多起食品质量问题。对突发事件一是迅速掌握事件动态、查明起因,预测可能造成的影响,分析解决问题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及时有效应对。二是以科学态度认真对待。三是全面强化应对措施。

(六)加强国际交流与交涉,全力促进食品出口针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我国利用双边和WTO/SPS例会多边等各种渠道,对日方不科学不合理之处积极交涉,并会同商务部、农业部、食土商会专程赴日谈判,取得了一定成效,迫使日方在一些项目做出了让步和调整。日方同意,凡是CAC有标准的,将全部采纳cAc的标准按照海岸大利亚标准将有关农产品中毗氟酸草胺的最大残留限量值由原来的0.002ppm更改为005ppm;参考美国标准将土豆中双氢链霉素的限量标准0刀02pPm修改为0.05Ppm.对过于严格的井岗霉素等标准进行修改;增加了辣椒红素、大蒜素等6种豁免物质。通过交流与磋商,促使马来西亚同意恢复进口我国牛肉产品,促使新加坡、香港恢复进口我猪肉产品。使美国于今年4月20日公布了允许中国对美出口用美方批准的原料加工的熟制禽肉的法案,并于5月24日生效。

食品安全管理范文篇4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底线意识

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是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集体聚餐具有量大、面广、用餐人数众多、部分聚餐为应急性活动等特点,且举办者和承办者食品安全意识不强、加工制作人员流动性大、聚餐场所环境较差、设施设备简陋、加工操作不规范等食品安全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彻底扭转,致使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较高。强化对农村集体聚餐的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进一步提高对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思想认识和指导力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农村集体聚餐的食品安全底线。

二、落实属地责任,强化风险防控

各乡镇(街道)对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负总责,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合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属地实际,出台本辖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实施方案,强化对农村集体聚餐的食品安全管理;要厘清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要求;要确定行政区域内农村集体聚餐报告、登记的范围、内容、时限等要求;要对农村集体聚餐进行综合治理,有效利用农村现有的各种场所,推动农村集体聚餐进入固定场所经营,并持续改善经营环境和条件;要充分发挥乡镇政府、街道食品安全办、村民委员会、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的能动作用,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置、责任落地,实现对农村集体聚餐等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的全覆盖。

三、强化主体责任,开展示范创建

农村集体聚餐的举办者和承办者对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负责。鼓励大型餐饮服务单位直接为农村集体聚餐活动提供服务,或与农村集体聚餐承办者联合经营农村集体聚餐。鼓励农村集体聚餐举办者和承办者购买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各乡镇(街道)要明确责任,全面摸清辖区内农村集体聚餐承办者的底数,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学习《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及本辖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实施方案,鼓励具备条件的举办者率先实施,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全面实施。

四、加强宣传教育,推进信息公示

各乡镇(街道)要紧密结合农村地区特点,采取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农村集体聚餐举办者、承办者和广大群众宣传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有关政策、食品安全知识等。教育农村集体聚餐举办者和承办者增强食品安全风险意识和诚信自律意识,切实规范加工制作人员的加工制作行为。引导农村群众提高对农村集体聚餐管理制度的认同感,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工作营造良好氛围。要建立并实施农村集体聚餐承办者公示制度,向农村地区群众定期或不定期公示承办者登记、加工制作人员体检培训、依法依规经营等情况,督促承办者提高诚信守法意识,引导广大群众理性聚餐。

食品安全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管理;影响因素

食品安全监管需要政府、企业、单位组织和公众形成“市场导向、社会共治”的格局,《食品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为社会各界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但目前来看,公众作为庞大的消费主体,其食品安全管理参与程度依然不高,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于2016年6—12月在昆山地区开展横断面调查,以了解公众的食品安全管理参与意愿和影响因素,为食品安全管理宣传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昆山地区2016年上半年建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的餐饮服务单位(排除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学校集体食堂、企业单位等集体食堂),根据各乡镇餐饮服务单位构成,按比例分层随机抽取调查对象,共选择140家单位作为调查点,于2016年6—12月在日间营业时间对各单位中具有独立消费能力(年龄≥18岁)且愿意配合的3名公众进行调查。1.2调查方法。通过查阅并参考有关文献、咨询专家等,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①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②食品安全知识和行为评价,共15题,均为单选。选项“经常”得3分,“偶尔”得2分,“从不”得1分,低于均分为水平较低,高于均分为水平较高;③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管理意愿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包括是否了解公众可以参与食品安全管理、认为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管理渠道的多寡、对目前食品安全状况是否满意、对目前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效果是否满意等。1.3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双录入。运用SPSS19.0软件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中变量的纳入标准为单因素分析中P<0.10的变量,检验水准为α=0.05(双侧)。

2结果

2.1基本情况。共发放问卷420份,有效416份,有效率99.05%。被调查者年龄18~80岁,平均(36.9±12.0)岁。男性185名(占44.5%),女性231名(占55.5%);以已婚为主,302名(占72.6%);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56名(占37.5%),高中/中专102名(占24.5%),大专及以上158名(占38.0%);职业中非食品相关从业人员305名(占67.9%);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156名(占37.5%),3000~5000元170名(占40.9%),>5000元90名(占21.6%)。2.2食品安全知识和行为评分。416名调查对象的食品安全知识和行为评价得分范围为17~39分(总分45份,最低15份),平均(29.09±3.85)分。水平较低199人(占47.8%),水平较高217人(占52.2%)。2.3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管理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有272名被调查者表示愿意参与食品安全管理,占65.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食品安全知识及行为水平高低、是否了解公众可以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调查对象中,愿意参加食品安全管理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不同性别、是否已婚、不同教育程度、职业是否与食品相关、家庭收入水平高低、认为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管理渠道较少或较多、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效果评价是否满意、对食品安全状况是否满意的调查对象,愿意参加食品安全管理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84、1.592、1.696、3.117、0.256、0.145、0.470、3.292,P值均>0.05)。将年龄、职业、食品安全知识及行为水平、是否了解公众可以参与食品安全管理和对目前食品安全状况是否满意为自变量,以公众是否愿意参加食品安全管理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食品安全知识及行为水平较高和知晓公众可以参与食品安全管理,是影响公众愿意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因素(P值均<0.05)。见表2。

3讨论

食品安全管理范文篇6

随着大众对后勤管理行业的关注热度不断提升,发展现代化后勤管理制度与体系,成为后勤管理领域首要考虑问题。高校作为能为教师实行多种科研、教育活动提供充裕空间,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后勤管理工作发展走向更是时刻接受着社会与政府的双重关注。其中,因近两年食品安全事故的频发,高校后勤食品安全管理问题更是迅速成为大众关注焦点。基于此,本文将结合王殿华、毛文娟、华欣等共同编著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调研报告》,详细分析高校针对后勤食品安全实施科学化管理的现实性,并由客观视角探析益于高校强化食品安全管理效率与发展水平的路径。科学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调研报告》,明确提出我国食品安全整体发展形势虽在社会现代化进程持续加快情境下,保持着良好发展状态,但因与食品安全问题相关管理机制辐射面不够广泛,部分地区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所设置专业管理环节的实践基础较为脆弱,所以各种食品安全问题还是时有发生。

学生作为推动国家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栋梁,其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营养健康更是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因此,本书基于此认知,全方位解析了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问题和营养健康状况,意在通过相应解析结果和调研成果,对强化学校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管理效率提出可行性建议与意见,以此为各院校改进其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体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本书论述学校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问题时,所提出策略与措施全面参考了具体实际案例,不仅对人们有效解决学校现实中所存食品安全问题有极高应用价值,还具有极佳学术研究意义,可供食品安全领域研究人员、从事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深层次阅读和学习。食堂是最能体现高校后勤食品安全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是为高校师生创建良好饮食环境的关键场所,其整体管理工作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师生身体健康状态、实际生活状况及学习与工作效果,从而对高校持续发展稳定性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具体来讲,高校构建科学化后勤食品安全管理机制与体系,具有诸多积极意义:首先,帮助高校食堂最大限度规避食品安全风险的产生。高校后勤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会对食堂加工服务形式,具体服务对象,内部工作人员进行分层式管理,如要求食堂加工服务形式须符合现代食品生产最新发展规定,将全体师生视作食堂服务对象,确保食堂内部人员拥有健康身体和良好心理状态等,尽可能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出现概率;其次,满足高校师生对食品的期望,并大力促进食堂标准化建设。

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背景下,高校师生,包括校内行政人员消费能力迅速增强,这将促使院校广大群体对食堂食品赋予更高期望值。后勤食品安全管理有助于全面加强高校食堂食品生产质量,满足群众对校园食品的全新要求,并助力推动标准化食堂的建设;最后,全力保障食堂食品质量和卫生,使食堂得以健康、长久发展。高校后勤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食品安全评估机制,与各种专业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共同加强了食堂品控环节的建设,使食品安全责任得到具体化落实,进而从根本上确保了食堂食品质量和卫生的良好状态,以此使食堂能在时代不断变迁中得到持续、稳定发展。根据上述内容不难看出,推动后勤食品安全管理的创新发展,对维护高校声誉、辅助院校树立良好口碑和形象有重要作用。所以,由整体发展观视角出发,高校可结合下述路径推动其后勤食品安全管理的优化与创新:第一,强化高校后勤人员食品安全管理意识,为提升后勤食品安全管理效率奠定思想基础。强烈食品安全管理意识,是高校后勤部门针对校园食品安全,投入更多资源、时间与精力的基础要素,是保证食堂食品安全得到有效管控的必需要求。

因此,高校后勤管理层不仅要增强自身食品安全管理意识,还可通过组建专业培训,制定科学、合理的约束规章制度,组织专业人员临场指导和检查、监督等活动,加强管理人员食品安全意识,以完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第二,注重各食品安全管理环节的实时改进,加大对食堂从业人员的管理、培育力度。现代社会大环境下,高校后勤管理部门既要根据时展要求不断完善各环节的细节建设,如对严格管控食品原材料进购渠道和入库形式,食品加工制作方式,并对食品进行妥善储存与保管,还应对食堂员工招聘和培训工作机制有严格要求,即对食堂从业人员身心健康状况、个人品行进行严格筛选,并建立健全专业性培训系统,以提高从人员食品安全意识和实操能力;第三,应用专业方法增强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全面深化食品安全管理监督机制的发展。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这一方法,能有效识别、评价、控制食堂食品生产、加工及食用过程中所存安全问题。所以,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可将该方法有机融入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从而更加专业化地管理食堂食品安全。此外,后勤安全管理部门不仅要要求食堂基层管理人员主动实施自查工作,还应协同多级部门指导优化食品安全管理监督机制的建设,以此尽可能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综上,食品安全作为高校后勤管理部门重点工作区域,管理者需从细节处考虑其各管理环节的深化发展,并进一步加强食堂食品管理系统的建设,以便为全体师生营造干净、卫生的饮食环境,切实保证院校师生身心健康不会因食品安全问题而受到不必要损害。

作者:李萍 单位: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食品安全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高校学生;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化;奖惩制度

近年来,各种食品安全案件频繁发生,食品安全监管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已成为国内高校治理中较为突出的、关键的问题。由于学生对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缺乏了解、对劣质食物的识别能力不足,食用不卫生的食物后,会出现肠胃道发炎、甚至食物中毒的情况,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损害。因此,要做好高等学校食物安全管理,改善学校的食物安全管理条件,提升学校的食品安全监管意识,为学生们提供更安全的食品。

1食品安全概述

目前,食品安全的定义尚未形成明确统一的标准。调查表明,生活中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众多,可将食品安全分为绝对安全性和相对安全性。绝对安全主要指消费者食用某一食品后,发生危害身体健康的风险指数为零,但这种食品是不存在的。而相对安全是指通过合理食用食品,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目前的食品安全普遍是指食品的相对安全。

2高校学生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各高校逐渐开始重视后勤服务工作。近年来,虽然高校在学生食品安全管理方面有所行为,但由于硬件设施设备不完善、相关制度体系不健全,导致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发展停滞不前,还会出现监督、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因此,要构建高校学生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制订完备的、可持续性的方案,使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从而化被动监管为主动防范。高校组织全体职工参与系统化的培训,提升全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减少因人为管控不当出现的安全隐患,通过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并将其贯穿于食品生产、加工、销售流程中,从而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学生的饮食安全提供保障[1]。

3高校学生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食品安全管理意识差

由于高校学生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知识学习及参与实践活动中,未能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养成了不良饮食习惯,如不按时吃饭、饭前不洗手、经常使用快餐和街边小吃等,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有不少学生在购买食品时,不注意产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可能会购买到三无产品,学生的维权意识弱,在处理这些不合格食品时,会选择直接丢掉。此外,学校在食品安全方面开展的教育课程较少,食品安全知识普及不广泛,难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3.2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制定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是高校食品安全问题得以解决的重要举措之一。但由于不少工作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差,即使在既定的制度下,很多后勤管理人员也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导致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难以推行。若高校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不够重视,没有抓好管理工作,缺少专业的指示和实际案例警告,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3.3加工环境及设备简陋

相比食品安全管理,高校在教育教学上投入的财力、人力更多。目前很多高校食堂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及环境建设缺少统一的标准,一些高校因建校时间久,未能及时对食堂和生产食品车间进行重建,部分高校生源较多,不得不扩建食堂,但在新建设的食堂中,未引进先进的设备,仍使用老旧设备生产和加工食品,因环境简陋、设备落后,卫生安全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2]。

3.4周边食品安全有隐患

调查发现,高校食堂食品种类少、服务态度不好,且部分食品的价格偏高,学生不愿意在食堂就餐,更倾向于选择在学校周边的快餐店就餐,但这些小餐馆、流动商贩的生产环境和卫生条件较差,商家无法做到每日进行卫生消毒,且大部分餐饮店没有卫生许可证,严重不符合卫生标准。此外,大部分路边摊都在马路两侧摆摊,缺少防护措施,食品易受到污染,学生食用这类食品,会对身体健康构成威胁。

3.5食品安全管理不到位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方面存在机制不完善、职能不明晰、分工不明确的问题,且对食物的购买、贮藏、加工和营销等环节也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由于大部分从业者文化水平较低,不具备食品安全有关专业知识,对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有关的规章制度掌握甚少,且这些工作人员缺乏严格训练,工作中易出现操作不规范的情况[3]。而学校餐厅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相关人员若在其工作中出现失误,极易出现食品卫生安全事故。

4高校学生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构建有效对策

4.1增强食品安全管理意识

高校在注重学生常规教育的同时,还需设置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课堂或讲座,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如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有关知识的传播,使学生们了解到食品安全监管的必要性,引导其在食品方面进行合理地消费。此外,高校要致力于发挥学生社团的建设性作用,主要聘请或邀请卫生学专家,以学生社团活动形式,向在校学生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可利用信息技术,由师生共同搭建食品安全教育平台,引导学生密切关注社会上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提出个人见解,启发思考,使学校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高校也应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举报电话,提高学生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如果发现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食物,应立即拨打监管举报电话,维护校园安全健康的食品环境[4]。

4.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高校后勤服务部门还需建设完备的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征询多方面建议和意见,根据学校的实际服务情况,形成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并严格限制学校食堂人员执行,可以不定时地突击检查每个员工的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对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表彰,对表现不好的员工可以进行惩罚,追究有关员工的责任,以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高校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等有关文件要求,立足预防,做好准备,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及时应对、妥善处理食品安全问题。若在校内发生食物中毒事件,要保留现场,并在第一时间如实上报,对事态进行有效控制。可以搭建全面预防、积极控制、妥善处理的处置制度,不断优化应急程序,强化高校食品安全危机处理能力。此外,高校要定期开展食品安全管理宣传周,对表现优秀的商户给予一定奖金,从而促进商户继续维护食品卫生安全,同时鼓励其他商户向表现优秀的商户学习。

4.3引进先进的食品生产设备

各个院校不能仅关注院校教育质量的提升,需适当增加对院校餐厅的投入,购置先进的食品生产设施,为防止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必须要增加对院校餐厅的硬件投资,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做好对餐厅的清洁消毒杀菌工作,保证室内空气清洁,无食品异味[5]。餐厅后厨必须实行每天“三杀”,对餐厅中过期的食品和饮食原料尽快进行处置,餐具、食品和食品设备均应放置整洁,以保证清洁卫生,可添购消毒柜、电子洗碗机、电冰箱等食品卫生安全设施,形成良好的食品生产环境。

4.4严格把控食品采购来源

学校缺乏对食物源头问题进行严格把控的能力也是高等学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高等学校食堂可建立购买责任人制度,将学校每批次购买的新鲜果蔬肉品的责任人记载到制度表中,实行集中式供应管理制度,将不满足学校卫生标准的食物原材料及时进行处置。同时,提升购买人的专业知识素质,督促其认真学习有关食物原材料的识别技能。此外,高校后勤机关工作人员也应避免出现购买人与市场供货商串通的现象,提高购买人的安全意识,不得与具有严重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的市场供货商交易。可通过与有名的中国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企业联合合作,建立稳定的供货渠道,通过加强与企业合作,确保食品安全[6]。

4.5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食品监管部门要强化对学校食堂、大型超市的管理与监察,定时对从业者开展体检活动,组织开展有关食品安全专业知识教育和技术培训,增强从业者的食品安全管理意识,做到生产工艺流程合理化和加工作业标准化。同时,高校应实行封闭式管理,从源头入手,推动高校食品卫生环境管理走向更健康和安全的发展轨迹。可以引入HACCP管理系统,使学校食堂的食品健康环境监管工作更精细、更全面,消除加工过程中每一环节的食物环境安全隐患,减少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率,确保食品卫生安全[7]。高校要尽快完善后勤改革管理服务机制,更多地运用市场化手段,公开招用有经验的、专业的大型餐饮服务企业及相关人员,对其服务质量进行监督,促进学校后勤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还要加大对校园周围商贩的整治,要求高校和工商部门共同协作,对不具备健康证照的商贩,学校不得准许其在校园附近经营摊贩。

5结语

高校食品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要做好食品安全管理管理,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高校要结合食品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扩大宣传,增强安全管理意识,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积极引进先进的食品生产设备,督促相关人员严格把控食品采购来源,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保证食品卫生安全。

参考文献

[1]杨翠峰.高校食堂食品安全与学生营养管理体系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4):146-148.

[2]李梅.抓好食品安全教育提升高校食品安全管理效能[J].广西教育,2020(19):129-130.

[3]张云轩,运丽媛.高校食品安全管理现状的分析[J].高校后勤研究,2019(3):22-24.

[4]李梅.新形势下高校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措施探究[J].广西教育,2019(3):142-143.

[5]安外尔•麦海提.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控制研究[J].现代交际,2018(9):185.

[6]闫莉,栾广忠.高校食堂食品安全与学生营养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食品,2021(11):117.

食品安全管理范文篇8

一、强化自律意识,落实主体责任

食品安全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以及特色地方食品的安全卫生,是关系到我县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据。我们应该积极落实自身主体责任,把食品安全作为景区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不断完善景区食品卫生的管理条例,完善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基础设施和深化“明厨亮灶”建设。是我县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优秀良好率达80%以上。加强旅游景区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培训考核,使其对食品安全知识应知应会。

二、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监管责任

旅游股要把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以及特色地方食品的安全卫生监管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高度重视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流通和特色食品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监管工作,把日常监管与集中整治、景区自查与监管部门巡查有机结合起来,坚决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树立我县良好的景区食品安全形象。

(一)进一步加强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力度

重点是排查景区员工食堂和景区各种接待所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从业人员培训教育和健康管理、食堂卫生设施设备、采购食品索证索票、加工制作食品过程管理、餐用具清洗消毒及食品添加剂管理等环节的风险隐患。对可能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要高度重视、追根溯源,督促景区即时整改,对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依法进行查处。

(二)加强食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协作

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议,积极组织开展联合督查检查。

(三)加快信息化进程

充分运用新的食品经营许可管理系统,全面完成学校食堂依法持证经营。

(四)加大抽检力度

以大宗原材料和餐饮具为重点品种,运用快速检验和实验室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掌握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现实状况,完善监管措施。

(五)加大宣传力度

宣传有关食品安全的政策、法律、法规,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引导和动员群众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工作;配合食品安全监督部门即使、客观曝光食品安全典型违法案件,对食品安全公共事件做好舆情处置和舆论引导。

(六)对本部门涉及到项目施工单位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三、强化应急处置,防控重大事件

要加强景区与施工单位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认真检查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制度的落实情况。严格落实岗位职责,确保联络畅通,要按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要求,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对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要在第一时间组织核查处理,做到反应灵敏、响应迅速、处置有效,并及时按规定上报。

食品安全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高校;食品安全;餐饮

一、当前食品安全工作形势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饮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口腹之欲得到极大的满足的同时,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屡屡发生,黑心作坊、黑心商贩坊制假售假等行业乱象被媒体频频曝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建设迫在眉睫。针对当前形势,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民以食为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关系我国13亿多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抓得紧而又紧[1]。这些年,党和政府下了很大气力抓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老百姓仍然有很多期待,必须再接再厉,把工作做细做实,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2]。还强调,有关部门要全面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增强食品安全监管统一性和专业性,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做出批示指出,食品安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3]。面对依然复杂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保障食品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大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4]。要切实发挥食安委统一领导、食安办综合协调作用,坚持源头控制、产管并重、重典治乱,夯实各环节、各方面的责任,着力提高监管效能,凝聚社会共治合力,进一步治理“餐桌污染”[1],严把人民群众“入口关”。

二、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意义

高校作为培育优秀人才,开展科研活动的重要阵地,对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学校内部管理的模式转变,高校后勤服务管理正在逐渐向社会化转变,高校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和食堂运营机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高校食堂主要采取自营、半自营和对外承包三种经营模式,每种模式在运营过程当中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因各食堂操作环境、经营品种的不同和经营特点的差异,不同运营模式隐患存在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校园食品安全工作近年来广受社会关注,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尤为突出,食品安全意识淡薄,食堂监管松弛是造成高校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重要因素。结合当前食品安全工作形势,强化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为师生创建安全可靠的食品安全环境已成为高校发展建设的重要环节。高校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应该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大学生的生命健康树立有力屏障。

三、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从业人员流动性高。高校师生因为课程安排等原因,用餐时间较为集中,这就造成了高校食堂每餐的供餐量巨大,单餐用餐人次多,在进货、清洗、切配、备餐、制作、销售等环节用工量大,由于食堂运营成本等因素,食堂从业人员薪酬水平普遍不高。因为薪酬低,工作量大,工作时间固定等原因,造成从业人员流动频繁。每学期开学之际都会有大规模的人员更替,新招募来的工作人员相当一部分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为了满足供餐需求,新员工到位后马上进入运营状态,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往往是边工作边培训,一个学期培训过后刚有起色,就又面临着人员的更替。此外在运营过程中,没有有效的考核手段对从业人员的业务知识进行考核,造成从业人员普遍专业知识匮乏,并且人员的捉襟见肘造成了许多制度无法有效执行,存在着今天辞退明天招募,换名不换人,换岗不换人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推动日常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造成了巨大的障碍。(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人数普遍呈上升趋势,对教职工的需求量也不断攀升。以下数据可以更为直观的了解高校食堂的运营压力,我国高校学生人数普遍在两万人至五万人这个区间,教职工人数普遍在两千至六千这个区间,我国高校平均师生人数约为四万人,高校食堂每日供餐量约为十万人次,供餐时长约为八小时,部分档口可能达十小时。为满足供餐需求,高校食堂数量基本上都在三个以上,面积大小不同,单个食堂单餐接待量至少都在两千人次以上。但是与这种高强度运营极不协调的,是食品安全专职管理人员严重不足,目前就天津地区而言,各高校基本能满足有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但是专职人员数量普遍不超过五人,并且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也是良莠不齐。在这种情况下基本上不能满足每个食堂配备一名专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给日常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三)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目前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普遍还是以“人治”为主,主要依赖监管人员和执行人员,存在许多弊病。正如上述两点中所提到的,从业人员普遍素质水平不高,过客心理居多,没有归属感,敬业精神不足,造成许多管理制度无法“落地”,或者是在执行过程中“上粗下窄”,许多管理制度达不到预期效果。再者,食品生产、加工、销售是一个相对动态的过程,风险点会随着生产加工的不同环节而发生变化,要求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能在全过程、全方位、全时段进行有效监管,落实管理制度的各项要求。但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很难做到全面落实。此外,目前高校食品安全日常巡查没有明确关键控制点和重点防控对象等指标,更多是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管理中主要以应对为主,更多的是偏向于事故发生后的处理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管理模式明显滞后,对于排除隐患没有更有效的办法。(四)硬件设施配备不合理。目前绝大部分高校食堂在更换设备时秉承的原则是“能修则修,不废不换,先买后用”,面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态度是“保守观望,谨慎引进,新旧共用”,购买设备时遵循的规律是“宁多勿少,量多价低,统一规格”,在设备更换过程中,没有统一规划的概念。从专业角度讲,在有限的操作空间内,没有针对食品生产加工特点对生产设备进行专业排线,很多加工设备不能充分发挥功效,耗能高,产出少,无法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作用,造成资源浪费。此外,由于各生产加工环节的设备更新换代周期不一,设备损坏老化程度相差较大,对日常维护,设备管理造成了巨大困难,维修保障费时费力。(五)社会餐饮企业管理能力不足。社会餐饮企业承包高校食堂的情况已经越来越普遍,并且大型餐饮企业的经营规模也在逐年扩大,从原料加工到生产制售,几乎涵盖了食堂供餐的全部流程,从业人员的配备都是餐饮企业统一安排,员工的培训考核日常管理也都是餐饮企业自己负责,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食堂自营的压力。但是社会化之后的承包责任制经营模式,追求经济效益,食品安全管理相对弱化。此外,高校引进的餐饮企业的类型和经营模式繁多(包括挂靠经营、连锁经营、家族企业等等),餐饮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能力良莠不齐,往往过分依靠于所在区域的项目经理,不同企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造成了部分餐饮企业与高校内部管理无法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四、高校食品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严格从业人员管理。首先要解决食堂员工的待遇问题,为员工缴纳保险,最大限度提高员工的生活保障,让员工可以安心工作,避免因待遇问题引起人员的大规模流动。其次,在食堂员工招聘时严格筛选,明确入职考核制度,参加工作后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并不定期进行考核,明确考核制度与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关系,在日常管理中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标准”,让食堂员工通过不断地培训学习,逐渐提高专业素养,有效增强安全责任意识,从根本上抓实食品安全工作。最后,要增加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数量,将管理员数补足补齐,满足日常管理需要,保证巡查、监管、培训、考核等任务顺利落实。(二)改进工作管理模式。首先明确食品安全工作相关管理制度,制定适用于高校食品安全管理需要的管理体系,把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放在第一位,抓住高危风险点,明确重点防控对象,隐患问题早发现早处理。其次,明确岗位职责,建立明确的责任体系,做到人人有责,人人担责,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保障。在建立明确责任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多元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除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外,建立以师生共同组成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委员会,群策群力,共同监督。(三)科学配置硬件设备。树立集约化生产意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避免过量购买单品种设备,避免淘汰浪费。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硬件更换周期,在更换设备之前,针对不同的生产环境和不同的生产项目,请专业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和专业排线,结合不同食品生产的特殊需要,明确生产线中的重点损耗环节,结合更新换代周期和设备使用寿命,确定满足一周期使用的单次设备购买量。做好前期准备后,形成申购计划,再由领导专家进行评估。结合评估意见和市场实际,确定购买的设备,并在购买时针对日后维保问题形成书面协议,由设备厂商提供维修服务或技术支持,为设备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四)严格把关社会餐饮企业。制定明确的社会餐饮企业引入制度,通过第三方公开招标,明确招标过程责任划分,分步骤分环节落实责任到人;对社会餐饮企业资质严格审核,并在引进前走访餐饮企业曾经经营或正在经营的食堂项目,防止社会餐饮企业鱼目混珠。

参考文献

[1]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J].吉林农业,2017,(3):1.

[2]赵建国.保障食盐安全推动行业发展[J].中国盐业,2017,(1):26-27

[3]张樵苏.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EB/OL].[2017-01-16].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1/28/c_1117928490.htm新华社.

食品安全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食品安全;职业道德教育;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实践实习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已是人尽皆知的“平常事”,在国际上都享有极高的“声誉”。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如地沟油、有毐奶粉、苏丹红,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已经成为典型的事件[1]。无论是大品牌食品企业如双汇,统一,肯德基还是小作坊或小型食品加工厂都发生过食品安全事件[2]。这些安全事件虽然有技术不足、环境污染等客观原因,但主要还是因为食品生产经营者为了盈利而采取的不当行为、不执行或不严格执行食品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而造成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大数据监测显示,2017年1~3月,我国大陆发生了3944起食品安全事件,平均全国每天发生约43.8起食品安全事件。根据近10年来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历史数据推测,这种人为性食品风险占主体的安全事件将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难以在短时期内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由此决定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的预防与控制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必要性。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我们深感在注重培养食品安全管理人才的专业技能的同时,有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以及为社会大众服务的职业道德精神。

1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1.1价值取向的多元性,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时期,在这种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价值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人的价值取向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有一部分人呈现出价值取向功利化、行为与思想庸俗化、社会公德心淡漠、诚信缺失、社会责任感丧失、以及表现出极端的个人主义,这些负面的东西给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带来严重挑战,同时也给思想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3]。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少,思想不成熟,对社会现象的认识水平及辨别能力不高,容易产生道德困惑甚至道德缺失。高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开设思想道德与法律课程是应当和必要的。对于特殊的专业,如象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这样的专业,应该进一步深化人才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对这些特殊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同学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到个人的追求必须与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紧密联系起来。高校是人格修炼的主要阵地。在人格塑造的黄金时期,必须充分重视大学生的道德培养,这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正确的道德观,把握正确的人生成长轨迹,养成良好的秉性、宽广的胸襟、豁达的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厚重的责任担当等都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大学生只有重视自身人格的塑造,才能内化积累的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从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1.2为了社会大众的食品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必要强化食品安全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教育食物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获得充足的食物是第一需求。随着我国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就现阶段而言,不再是粮食短缺、食物供应不足的问题,而是不安全的食品给人们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食品供应不足造成的危害。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庞大,食品安全必须有所保障,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法治建设还不完善,还存在立法不足,执法不严,监管不到位等客观因素。一些食品生产经营者为了追逐利润,道德沦丧,钻法律漏洞,制造不安全食品。这些主客观因素都是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的隐患。食品安全事件的频频发生,不仅给消费者造成了心理阴影,给人们带来了恐慌,还使得人们对政府的管理职能产生怀疑,给政府的威信带来负面影响,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另外,食品安全问题并不象传染病那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条件的改善而得到自动地控制。以人为性因素占主体的食品安全问题将长期存在。因此,高校不仅要为社会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技能过硬的人才,还要培养人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维护食品消费者的利益,视大众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为己任,保障人们一餐一饭吃得放心;使中国公民跟发达国家公民一样,享受健康食品,享受纯真的饮食文明。1.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观与我党“十八大”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劳动实践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从根本上否定了不劳而获,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5]。立德树人的核心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观融入到我国的教育事业上,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立德树人”是党立足我国教育发展提出的科学主张,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战略主题之一。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人的本质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于2013年在我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加强和深化思想教育的教学改革,促进以德为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应用型人才,如何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

2.1职业道德教育融于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专业的教学中笔者认为在直接道德与法律教学的基础上,高校可以根据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专业的应用特点,将职业道德教育融于专业课的教学中。首先,将职业道德教育内嵌于教材和课堂。课堂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主要手段,理想信念与道德教育也不例外。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专业的专任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挖掘食品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中所蕴涵的职业道德资源,通过语气、语调、表情和手势等肢体语言与动作表达与强调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使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同时,又得到德育的滋养与涵育,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为德才兼备的食品安全管理人才,为我国的食品安全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将职业道德教育内嵌于食品安全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中,这种作用与效果是很强大的,因为这是一种情境性的教学方式,比简单直接的道德说教方式更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比专门的道德教育课更加深刻和具体。2.2职业道德教育融合于校园文化活动中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需由食品工程学院党委组织与领导,以学生会党组织,团组织,辅导员,及优秀学生干部为中坚力量,以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主体成员组成。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开办食品安全道德讲堂和食品安全知识讲座;以多媒体,微课,微电影形式曝光现实生活中的食品安全案件如假冒伪劣食品,乱用添加剂的食品,生产材料以次充好的食品,让学生了解食品领域存在的安全事件,了解销售商与企业为了盈利采取的欺诈手段进行生产经营;曝光某些食品与药品行政监管人员缺乏社会责任感,只要不危及到自身利益,甚至为了自身各种好处,对违法行为采取的挣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如三鹿奶粉董事长田文华在明知奶粉里添加有可以致人结石甚至死亡的三聚氰胺时,依然组织生产、销售伪劣奶产品[6];阜阳市两位工商所副所长在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中隐瞒事实真相,伪造材料,最终给不明真相的消费者造成严重的后果[7]。另外,可通过微电影,微课形式让学生学会鉴别优质食品、绿色食品和问题食品;邀请工作在食品安全管理一线的优秀校友回校作食品安全管理报告。不断地充实与丰富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内容与形式,把职业道德教育融于轻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内,用浑厚的道德文化滋养学生,从而引导学生在大学阶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食品安全管理者和社会接班人。对于那些打算毕业后从事食品安全管理的学生需进行重点培育,提高该部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这不仅关系到社会未来的食品安全管理事业,还关系到该部分学生的人生健康成长。2.3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合于实习与实践活动中社会实践与实习活动不仅加深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锻炼与提高专业技能;它还是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敬业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社会实践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可以组织食品安全管理专业的学生认真参加志愿服务,社会调查,食品安全公益宣传活动,在不同地点设立食品安全咨询点,回答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不了解的问题,收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评价与反馈信息,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勤工助学,参加专业实习和就业、创业等实践活动。指出:“理论知识、历史知识可以通过书本学习来获得,品格、意志的锻炼主要是靠在艰苦的实践中去解决”[8]。社会实践的目标越高,遇到的干扰和困难越大,社会实践的过程、条件与环境越艰苦,对人的意志的锻炼、磨炼就越大,创造出的人的意志力量就越坚强,越强大。只有投身于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才能接触与了解实际社会,深刻认识普通民众的饮食现状,倾听大众的食品安全诉求,提高专业实践技能,锻炼毅力,培养奉献社会、为普通民众的食品安全服务的职业责任感。总之,尽管现在高校都开设有专门的思想道德与法制课程,但是,象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这样的特殊专业,有必要进一步深化职业道德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融于专业课程教学、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实践实习中,目的是为了增强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为社会大众饮食服务的、德才兼备的、食品安全管理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杜琳琳.影响办理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质量的原因与对策[J].法制博览,2013(11):222.

[2]王亚静.基于三方博弈的食品安全协同治理机制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5.

[3]王彩丽.高校“立德树人”的实现困境及路径探索[J].运城学院学报,2015(3):43-46.

[4]黄诗博.马克思主义视角下人的本质问题探微[J].知与行,2017(4):10-13.

[5].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光明日报,2012-11-18.

[6]李莹.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N].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报,2009(4):25-28.

[7]朱军华,姜亚兰.“阜阳劣质奶粉”事件能否引发国家赔偿?—从“阜阳劣质奶粉”事件看行政机关不作为的国家赔偿责任[J].法制与经济,2004,(10):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