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贸易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3 01:21: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食品贸易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食品安全角度剖析国际贸易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食品安全非关税壁垒影响
论文摘要:着我国经济加入世留组织的发展,面对e益激烈和残酷的国际留易竞争,我国应如何在加强本国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妥兽处理在享受国际市场开放时一并遭受的各种非关税壁垒,这是一个现实的向题。近年来,由食品安全方面引发的重大事件也屡兄不鲜,各国问的留易摩擦也是愈演愈烈。本文将从食品安全方面入手,探讨非关税壁垒对国际留易的影响。
一、非关税壁垒产生的条件
(一)国际贸易协议中有关环境的条款的规定相对模糊,使某些发达国家找到了树立绿色壁垒的借口。而当因此发生贸易纠纷时,进口国也容易从GA丁下或WTO有关自由贸易原则中寻求法律上的支持。
(二)国际环境公约的提出。虽然它作为绿化国际贸易的特别规定,本质上不是绿色贸易壁垒,但是由于国家环境公约的制定者主要是发达国家,其条款规定是基于发达闰家先进的技术水平,反映的是发达国家的环境利益,因此必然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因而可能成为一种变相的贸易壁垒。月外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履约能力的差异,某些公约的实行往往会使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地位,如蒙特利尔公约限制,禁用的消耗臭氧层化学品虽然不多,但都是基本化学品种,从而影响到上万种化学原料和制成品的生产和使用。尽管公约对发展中国家为禁用期限宽限了几十年,但发达国家的先明运行成为事实上的绿色贸易壁垒。
(三)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的制全虽然是为环境保护,消除国际贸易中的非天税壁垒.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但某些国家却在贸易制定了过高的环境标准,甚贾高于本国标准的双重标准,就形成了对出因的绿色壁垒。
食品贸易安全机制分析论文
一、规制与食品安全规制
作为社会性规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安全规制是以保护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卫生为目的,对食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制定一定的标准,并禁止、限制特定行为的社会性规制。在国外,食品安全规制已形成三次浪潮,即:行为规范(Practices)、危害性分析(HACCP,又称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和危险性分析。第一次浪潮为建立良好的生产规范(GMP);第二次浪潮的重点是鉴别、评价和控制食品中危害因子;第三次浪潮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人类健康和整个食物链。世界卫生组织(WH0)、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1962年成立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其颁布的食品法典,已经成为全球消费者、食品生产和加工者、各国食品管理机构和国际贸易唯一的和最重要的基本参考标准。随着现代食品安全管理第三次浪潮“危险性分析”的到来,对人类健康和整个食物链安全的关注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众多国际组织和区域性组织都加入了关心食品安全的行列,甚至制定了有关食品安全监管的多边协定,WHO也提出了“全球食品安全战略草案”(D.Banati)。
二、日本食品贸易中的安全规制
1.相互协调的食品贸易安全规制机构
日本负责食品安全的监管部门主要有日本食品安全委员会、厚生劳动省、农林水产省。日本法律明确规定食品安全的管理部门是农林水产省和厚生劳动省。
食品安全委员会(FSc)于2003年7月设立,主要承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对风险管理部门(厚生劳动省、农林水产省等)进行政策指导与监督以及进行风险信息沟通与公开,直属于内阁。食品安全委员会设事务局,负责日常工作。食品安全委员会有权独立对食品添加剂、农药、肥料、食品容器,以及包括转基因食品和保健食品等在内的所有食品的安全性进行科学分析、检验,并指导农林水产省和厚生劳动省的有关部门采取必要的安全对策。
绿色贸易壁垒下的食品贸易论文
一、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贸易的影响
(一)对我国的食品出口市场的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是国际上一种新型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缺乏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因此绿色食品产业起步相对较晚,如今发达国家制定的标准是复杂的、苛刻的,我国的许多出口食品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制定标准,结构不合理和产品质量低也因此使我国的食品出口市场逐渐缩小,这直接影响了我国食品贸易发展的速度。例如,在2001年,欧盟因食品安全问题对我国我国动物源性水产品的进口实施全面禁止,我国的水产品出口直降70%;第二年,欧盟又对我国许多动物性产品的出口实施禁令,直接经济损失l亿多美元。
(二)不利于双边或多边食品贸易关系
我们都知道,绿色贸易壁垒是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国际贸易游戏规则,这种规则根本上是为他们自身的利益考虑的,他们希望世界其他国家都遵循这种规则,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加入WTO后,一直遵守国际贸易规则,不但没有很大程度上享受到国际环保问题的优惠倾斜,西方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反而提高了我国产品的出口门槛。他们以看似合理的理由将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食品排斥在市场之外。长此以往,中国将不可避免地因为环境问题与发达国家产生双边食品贸易摩擦,进而影响到双边的食品及其他贸易关系。
(三)削弱我国食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国内有机食品贸易现状与建议论文
提要我国有机食品发展正处于向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推进阶段。但是,由于我国发展有机食品事业只有十多年的历程,经验、技术等各方面都还存在许多不足,使得有机食品出口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关键词:有机食品贸易;绿色壁垒;认证标准
一、我国有机食品贸易现状
有机食品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如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FOAM)认证的食品。有机食品含有机食品原料(有机农产品)和有机加工食品两个层次,包括粮食、蔬菜、水果、禽畜产品、水产品、奶制品、加工食品、调料等。
我国1990年通过向荷兰出口浙江省临安县生产的红茶和绿茶开始有机食品的出口,其出口额一直呈逐年增加的态势。从1995年的30万美元,上升至2006年的3.5亿美元,年出口增长率在50%以上。出口的主要种类有大豆、茶叶、蔬菜、杂粮等,出口的主要对象是美国、日本和欧盟国家。目前,国内主要有南京国环、中绿华夏、圆通认证、万泰认证等27家认证机构,认证受到环保部、农业部、认监委的多方管理。2007年新认证有机食品企业285家,产品1,113个,分别比2006年增加35%和9.2%,有机食品企业总数达到692家,产品总数达到3,010个,分别增长33.1%和32.1%。
目前,全球有机食品市场正在以年均20%~30%的速度增长,预计2010年将达到1,000亿美元。与此同时,我国有机产品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需求量逐年增加,我国的蔬菜、有机稻米、杂粮、茶叶等农副产品和核桃油、山茶油、蜂蜜等加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2006年我国有机食品出口额3.5亿美元,仅占国际有机市场份额的0.7%。据统计,我国有机食品占全部食品的市场份额还不到0.1%,远远低于2%的世界平均水平,而在有些发达国家,其市场份额已达到5%~10%。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15年,我国的有机食品占国内食品市场的比例有望达到1.0%~1.5%,出口的有机食品占全球有机食品国际贸易的份额则有望达到3.0%,甚至更高。
发达国家对外食品贸易论文
1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与技术壁垒
1.1食品安全壁垒的形成
众所周知,在技术方面发达国家占有很大的优势,但在成本方面发展中国家却有很大的优势。在发达国家,高指标与高标准的产品的生产都有高技术支撑;但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因为技术水平不高,所以要生产出符合发达国家需要的高标准产品具有很大的难度,而且成本也非常高。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掌握着科学技术上的优势,从技术层面制定了一系列市场限入标准,用以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5]。比如,日本、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对食品中农药残留最高限量制定了较高标准,其中不乏对一些农作物的农药残留量要求超过了CAC标准[6]。许多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管理上强调“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食品安全管理,其食品生产的全过程都有严格的技术标准,还有朔源要求[7]。而且各国都有相应的食品安全监督部门进行强力监管,比如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美国的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食品安全检验署(FSIS)、动植物卫生检验署(APHIS)、环境保护署(EPA),这些食品安全监督部门对本国进口食品的添加剂、生鲜质量、商标安全等都有很高的要求[8]。中国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病虫害多,农药使用量大,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标准较低,在很多层面上都难以达到发达国家要求[9]。中国食品的农药残留标准,是欧盟标准的2~5倍,有的甚至高达25倍[10]。2002年初,日本认定中国出口蔬菜农药残留量超标,进而加强了对中国农产品的农药含量标准的检测,蔬菜检测指标由原来的6项增加到40多项,果汁检测80多项,大米检查91项[11]。一些传统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主要困境。欧盟、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中国肉制品的安全标准也相对较高。这些国家针对肉产品中兽药、饲料及疫情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高标准。日本对15种农药及兽药进行禁用,对800种农药和兽药制定了5000多项指标[12],美国更是制定了联邦食品、药品与化妆品法、食品质量保护法、联邦肉检验法、蛋制品检验法、禽肉制品检验法以及公共健康服务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13]。发达国家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严重阻碍了中国禽畜类食品的出口。
1.2对中国食品出口构成的壁垒
中国食品安全标准发展起步较晚,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20世纪后期的缓慢发展,以及近10年的跨越式改革,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该体系以保证食品安全、促进行业发展、保证人民生活水平为准则,包括一套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与地方标准相结合、配套完善的标准体系。但由于起步较晚,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不成熟性也日益显现,如总体水平低、标准短缺、实施监管情况差、标准间协调性差等一系列问题在国际贸易中突显。据统计[14],每年中国食物中毒的案例约30万,食品安全问题被屡屡曝光。就产品而言,因为在技术水平上存在差异,因此,很多产品标准发展中国家均低于发达国家。以甜蜜素为例,在饮料中,欧盟的限量是250mg/L,在甜点及类似产品中,欧盟限量为250mg/kg,而中国在甜点及饮料等甜品中的限量为650mg/kg[15]。因此,发展中国家以本国的标准生产的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很可能达不到其标准,于是就形成了发展中国家产品出口的壁垒。中国食品生产环境也存在极大的问题,如食品加工程度低、生产过程简单及缺乏技术创新等。中国食品生产者以农民为主,整体素质较低,缺乏相关的食品生产知识,再加上企业监管不严,因此在食品生产过程中难以保证食品的卫生和安全。此外,中国食品出口以初级产品或简单加工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低,相对价格较低,易受国外反倾销调查等,总之,种种原因使中国食品在国际中的竞争力受到限制。
1.3对国外食品安全壁垒的再认识
国内有机食品贸易问题与策略探讨论文
提要我国有机食品发展正处于向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推进阶段。但是,由于我国发展有机食品事业只有十多年的历程,经验、技术等各方面都还存在许多不足,使得有机食品出口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关键词:有机食品贸易;绿色壁垒;认证标准
一、我国有机食品贸易现状
有机食品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如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FOAM)认证的食品。有机食品含有机食品原料(有机农产品)和有机加工食品两个层次,包括粮食、蔬菜、水果、禽畜产品、水产品、奶制品、加工食品、调料等。
我国1990年通过向荷兰出口浙江省临安县生产的红茶和绿茶开始有机食品的出口,其出口额一直呈逐年增加的态势。从1995年的30万美元,上升至2006年的3.5亿美元,年出口增长率在50%以上。出口的主要种类有大豆、茶叶、蔬菜、杂粮等,出口的主要对象是美国、日本和欧盟国家。目前,国内主要有南京国环、中绿华夏、圆通认证、万泰认证等27家认证机构,认证受到环保部、农业部、认监委的多方管理。2007年新认证有机食品企业285家,产品1,113个,分别比2006年增加35%和9.2%,有机食品企业总数达到692家,产品总数达到3,010个,分别增长33.1%和32.1%。
目前,全球有机食品市场正在以年均20%~30%的速度增长,预计2010年将达到1,000亿美元。与此同时,我国有机产品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需求量逐年增加,我国的蔬菜、有机稻米、杂粮、茶叶等农副产品和核桃油、山茶油、蜂蜜等加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2006年我国有机食品出口额3.5亿美元,仅占国际有机市场份额的0.7%。据统计,我国有机食品占全部食品的市场份额还不到0.1%,远远低于2%的世界平均水平,而在有些发达国家,其市场份额已达到5%~10%。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15年,我国的有机食品占国内食品市场的比例有望达到1.0%~1.5%,出口的有机食品占全球有机食品国际贸易的份额则有望达到3.0%,甚至更高。
美国次级债危机论文
[摘要]多边贸易体制在多哈回合面临严峻挑战,而区域贸易安排正成为世界贸易政策的重要趋势。目前全球柑橘贸易中出现许多双边检验检疫协定,这些与柑橘有关的双边检验检疫协定的发展,对我国的柑橘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柑橘双边检验检疫协定
自2001年11月多合回合多边贸易谈判启动以来,一路坎坷,屡败屡谈。2003年2月WTO主要成员对轮值农业谈判主度夏秉纯(StuartHarbinson)提出“主席提案”(减让模式草案)存在极大分歧,使得农业谈判陷入第一次僵局,似乎注定了多哈回合的艰难,此后多哈历经坎昆会议失败等多次重挫。在2008年7月,现任WTO总干事拉米宣布35个主要成员参加的小型部长级会议破裂,多哈回合谈判再次功败垂成。多哈困局一方面为多边贸易体制的改革带来压力,另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双边及复边的区域贸易协定的发展。而且,区域贸易协定的大发展早有显现,据WTO统计,从1948年GATT诞生到1994年WTO成立之前的46年间,与货物贸易有关的区域贸易协定只有124个,但是从1995年WTO成立至今约13年间已有240多个新区域贸易协定出现。
在多哈困局的背景下,农产品双边检验检疫协定迅速发展起来,下面以柑橘为例来考察双边检验检疫协定的现状。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柑橘双边检验检疫协定现状如下:
一、中国参与的协定
1.澳大利亚与中国。澳大利亚政府与中国政府之间就澳大利亚柑橘产品进入中国签署了一项正式的检疫议定书。这份协议经过了双方5年的谈判。它涵盖了所有澳大利亚柑橘产区的主要商业柑橘品种,具体包括橙、橘、柠檬和柚。进口协议商定需要入境或过境冷灭菌的所有水果温度在1摄氏度。
项目成本管理的问题及措施研究论文
关键词:语言学商务英语研究
[摘要]本文提出了商贸英语研究者应该努力的方向,即进一步做好基础工作;从宏观语言学的角度把握商务语言的研究,注意联系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民俗学、交际学、传播学来思考、探索商务英语的规律;从纯语言学的圈子里跳出来,自觉地把语篇分析,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交际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理论同广告学、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学、经济学、消费心理学、国际贸易、国际商法、国际营销、统计学和会计学结合起来。只有深入到商务实践中去,才能建立起一门能有效地为市场经济服务的应用学科———跨文化商务语言学。
一引言在世界经济阔步迈向21世纪的时代,国际商务活动日益频繁。商贸活动的许多领域,如,技术引进、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对外劳务承包与合同、国际金融、涉外保险、国际旅游、海外投资、国际运输等,所使用的英语统称为商贸英语(BusinessEnglish)。它已成为世界经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语言交际工具。可以说商贸英语控制着国际交流,国际交流离不开商贸英语。据统计,全世界16亿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或外语的人群中几乎90%的人每天都与商贸英语打交道,可见商贸英语的应用十分广泛。对它的研究也是十分必要而急迫的工作。但目前总结商务英语研究成果的论文极少,不利于研究者了解其现状和今后的发展状况,而本文着重论及了这一点。
二目前的研究成果首先,从路式成编写的《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49年—1989年)》与《外国语言学研究论文索引(1995年—1999年)》对比来看,商贸英语的研究有着突飞猛进的变化。11从数量上看:《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49年—1989年)》涉及商贸英语研究的论文只有44篇。而《外国语言学研究论文索引(1995年—1999年)》,涉及此方面的论文多达280多篇,是1949至1989年总数的六倍之多。也就是说商贸语言的研究趋向活跃,研究论文数量有所增加。21从涉及的范围来看:《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49年—1989年)》中的商贸英语论文面窄,只涉及语法学中冠词与介词(1篇);文体学(21篇);翻译学(20篇);写作教学(2篇),及一篇号召性文章。而《外国语言学研究论文索引(1995年—1999年)》的论文涉及面则加宽了:语法学(1篇)、词义研究(1篇)、词典编纂法(1篇)、词典评论(1篇)、语用学(4篇)、篇章研究(8篇)、修辞学(6篇)、文体学(102篇)、翻译学(240篇)、教学大纲(2篇)、教学经验(15篇)。31从深度来看:《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49—1989)》的论文内容多为知识介绍性,涉及文体学的文献综述性或工作体会式。涉及翻译学的论文也多为工作经验体会式,如《产品广告的英语》—《上海科技翻译》1987年第2期、《谈谈我国出口商品商标的英译》—《中国翻译》1986年第5期、《浅谈外贸英语函电的特点及中英互译问题》—《翻译通讯》1984年第9期等等。而从笔者收集的1995年后的论文来看,英语的研究则倾向于深入、细致,思维角度开阔了一些,进步较明显。修辞学方面,论文涉及了音韵、语义等修辞手段、辞格、修辞功能、艺术等。文体学方面涉及面极广,如选词、语言策略、语言特点、文体特征、语体、语域、信息功能、表达方式、句式、句法特点、话语分析、委婉、文化、审美特征、模糊性、商务风格和大众心理等等。翻译方面则涉及了翻译原则、理论。其次应熟悉品牌、国情、兼顾民族色彩,然后注意音韵贯通,译出商标含义,最后商标的音韵节奏应简练明快,风格应朴实无华。研究者们论及了进口商标翻译常采用的五种方法:可保留原商标名的音韵美及异国情调的音译法;可准确传达原名信息及情感的直译法;解释性释义的意译法;利用汉字表音表意特点,精心选取适当汉字,音译原文部分或全部发音的谐音取意法;用与原名有相近的语义表达功能,但带明显汉文化色彩的词语来翻译商品名称的归化法。刘法公提出商务汉英翻译的忠实原则、准确原则、统一原则和它们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1]。还涉及了翻译具体的实践。例如《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的英译》—《中国科技翻译》1995年第4期、《工程合同翻译的语法逻辑》—《中国科技翻译》1996年第4期、《涉外经济合同英译的重复法》等。其中顿官刚论述到动词的名词化结构的形式及其翻译方法—处理成动宾词组和主谓词组[2]。张向京从英汉语言对比的基础探讨经贸英语的特点(格式固定、用词准确)和翻译的省译问题[3]。曹顺发结合具体事例也谈到广告用语的翻译[4]。张长明在《广告汉英翻译的现状及改进办法》中提到广告翻译的尴尬现状和导致劣质译作的主观原因,如译者的责任心不强,畸形的审美观念,以及如何提高广告英译质量[5]。
这个时期的许多论文还与丰富的经济活动相结合,涉及了经济法规的英译、经贸洽谈会、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和国际营销中的翻译错误、商务合同的翻译、招商引资材料、英文药品说明书、财经英语、食品包装上英译文的调查分析、对外经贸活动中的计算方法、电传文稿、国际贸易合同法律性条款、涉外公证书的英译、金融英语的重要性等。傅传良提出合同翻译中应注意的专门用语Here2by,Hereto,Therein;专门词组Providedthat,Inaccordancewith等[6];他还在《合同法律文件翻译因词特征之一—用词正规》中列举的中英文原文条款翻译实例[7];扬晖探讨的技术合同中商务词汇和技术词汇的若干译法[8]。刘作永在《试谈招投标文件的语言特点》中论述的因招标内容不同,同一单词在不同的技术领域含义不同;招标文件的主动态与被动态的转移受限。北竹提出英语公式用语的语言特点,如公示语的分类、其静态与动态意义[9]。同时也涉及了语言学、翻译学的结合点。例如商务英语的英汉语言差异、语义的可拓现象,语体特征、定语从句的理解、模糊信息处理技巧等。11与语言学理论的结合(1)语用学《外语教学》2002年第5期的《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合作和礼貌》阐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和谐、冲突、竞争等各类信函中的具体体现;《文化差异与商标翻译的语用失误—中国翻译》2002年第3期说明商标的语言语用失误的种种表现。薛瑜也具体分析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合作原则,即数量、质量、关联、方式准则,语用预设和会话含意[10]。蒋磊提出广告语言的语用意
义和广告翻译的语用语言等效,社会语用等效;因文化差异导致的广告翻译的语用失效[11]。
商贸英语研究者的方向探讨论文
关键词:语言学商务英语研究
[摘要]本文提出了商贸英语研究者应该努力的方向,即进一步做好基础工作;从宏观语言学的角度把握商务语言的研究,注意联系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民俗学、交际学、传播学来思考、探索商务英语的规律;从纯语言学的圈子里跳出来,自觉地把语篇分析,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交际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理论同广告学、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学、经济学、消费心理学、国际贸易、国际商法、国际营销、统计学和会计学结合起来。只有深入到商务实践中去,才能建立起一门能有效地为市场经济服务的应用学科———跨文化商务语言学。
一引言在世界经济阔步迈向21世纪的时代,国际商务活动日益频繁。商贸活动的许多领域,如,技术引进、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对外劳务承包与合同、国际金融、涉外保险、国际旅游、海外投资、国际运输等,所使用的英语统称为商贸英语(BusinessEnglish)。它已成为世界经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语言交际工具。可以说商贸英语控制着国际交流,国际交流离不开商贸英语。据统计,全世界16亿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或外语的人群中几乎90%的人每天都与商贸英语打交道,可见商贸英语的应用十分广泛。对它的研究也是十分必要而急迫的工作。但目前总结商务英语研究成果的论文极少,不利于研究者了解其现状和今后的发展状况,而本文着重论及了这一点。
二目前的研究成果首先,从路式成编写的《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49年—1989年)》与《外国语言学研究论文索引(1995年—1999年)》对比来看,商贸英语的研究有着突飞猛进的变化。11从数量上看:《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49年—1989年)》涉及商贸英语研究的论文只有44篇。而《外国语言学研究论文索引(1995年—1999年)》,涉及此方面的论文多达280多篇,是1949至1989年总数的六倍之多。也就是说商贸语言的研究趋向活跃,研究论文数量有所增加。21从涉及的范围来看:《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49年—1989年)》中的商贸英语论文面窄,只涉及语法学中冠词与介词(1篇);文体学(21篇);翻译学(20篇);写作教学(2篇),及一篇号召性文章。而《外国语言学研究论文索引(1995年—1999年)》的论文涉及面则加宽了:语法学(1篇)、词义研究(1篇)、词典编纂法(1篇)、词典评论(1篇)、语用学(4篇)、篇章研究(8篇)、修辞学(6篇)、文体学(102篇)、翻译学(240篇)、教学大纲(2篇)、教学经验(15篇)。31从深度来看:《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49—1989)》的论文内容多为知识介绍性,涉及文体学的文献综述性或工作体会式。涉及翻译学的论文也多为工作经验体会式,如《产品广告的英语》—《上海科技翻译》1987年第2期、《谈谈我国出口商品商标的英译》—《中国翻译》1986年第5期、《浅谈外贸英语函电的特点及中英互译问题》—《翻译通讯》1984年第9期等等。而从笔者收集的1995年后的论文来看,英语的研究则倾向于深入、细致,思维角度开阔了一些,进步较明显。修辞学方面,论文涉及了音韵、语义等修辞手段、辞格、修辞功能、艺术等。文体学方面涉及面极广,如选词、语言策略、语言特点、文体特征、语体、语域、信息功能、表达方式、句式、句法特点、话语分析、委婉、文化、审美特征、模糊性、商务风格和大众心理等等。翻译方面则涉及了翻译原则、理论。其次应熟悉品牌、国情、兼顾民族色彩,然后注意音韵贯通,译出商标含义,最后商标的音韵节奏应简练明快,风格应朴实无华。研究者们论及了进口商标翻译常采用的五种方法:可保留原商标名的音韵美及异国情调的音译法;可准确传达原名信息及情感的直译法;解释性释义的意译法;利用汉字表音表意特点,精心选取适当汉字,音译原文部分或全部发音的谐音取意法;用与原名有相近的语义表达功能,但带明显汉文化色彩的词语来翻译商品名称的归化法。刘法公提出商务汉英翻译的忠实原则、准确原则、统一原则和它们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1]。还涉及了翻译具体的实践。例如《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的英译》—《中国科技翻译》1995年第4期、《工程合同翻译的语法逻辑》—《中国科技翻译》1996年第4期、《涉外经济合同英译的重复法》等。其中顿官刚论述到动词的名词化结构的形式及其翻译方法—处理成动宾词组和主谓词组[2]。张向京从英汉语言对比的基础探讨经贸英语的特点(格式固定、用词准确)和翻译的省译问题[3]。曹顺发结合具体事例也谈到广告用语的翻译[4]。张长明在《广告汉英翻译的现状及改进办法》中提到广告翻译的尴尬现状和导致劣质译作的主观原因,如译者的责任心不强,畸形的审美观念,以及如何提高广告英译质量[5]。
这个时期的许多论文还与丰富的经济活动相结合,涉及了经济法规的英译、经贸洽谈会、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和国际营销中的翻译错误、商务合同的翻译、招商引资材料、英文药品说明书、财经英语、食品包装上英译文的调查分析、对外经贸活动中的计算方法、电传文稿、国际贸易合同法律性条款、涉外公证书的英译、金融英语的重要性等。傅传良提出合同翻译中应注意的专门用语Here2by,Hereto,Therein;专门词组Providedthat,Inaccordancewith等[6];他还在《合同法律文件翻译因词特征之一—用词正规》中列举的中英文原文条款翻译实例[7];扬晖探讨的技术合同中商务词汇和技术词汇的若干译法[8]。刘作永在《试谈招投标文件的语言特点》中论述的因招标内容不同,同一单词在不同的技术领域含义不同;招标文件的主动态与被动态的转移受限。北竹提出英语公式用语的语言特点,如公示语的分类、其静态与动态意义[9]。同时也涉及了语言学、翻译学的结合点。例如商务英语的英汉语言差异、语义的可拓现象,语体特征、定语从句的理解、模糊信息处理技巧等。11与语言学理论的结合(1)语用学《外语教学》2002年第5期的《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合作和礼貌》阐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和谐、冲突、竞争等各类信函中的具体体现;《文化差异与商标翻译的语用失误—中国翻译》2002年第3期说明商标的语言语用失误的种种表现。薛瑜也具体分析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合作原则,即数量、质量、关联、方式准则,语用预设和会话含意[10]。蒋磊提出广告语言的语用意
义和广告翻译的语用语言等效,社会语用等效;因文化差异导致的广告翻译的语用失效[11]。
食品贸易事故影响及解决策略
2007年3月份以来,中国出口的产品、食品遭遇安全问题。不少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采取限制措施,给我国出口企业带来很大损害。这也极大的影响了外资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和中国的国家形象。比如,《美国新闻周刊》2007年7月16日的封面文章分析了“中国制造”所面临的困境。该文称:美国媒体揭露的这些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之兴起的严重疑问。政府层面,2007年7月17日,美国国会研究服务所(CRS)发表题为《进口自中国的食品和农产品》的研究报告(以下简称为CRS报告),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美国国内对相关事件的态度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相应措施。国内对此反响也特别强烈,国家政府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挽救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6月底政府下令关闭了近180家在食品中使用工业化学原料和添加剂的工厂。7月26日,国务院公布《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本文试图探讨最近的食品出口事件的种种影响以及我国政府的应对措施,重点在于提出政府在2008年可以进一步采取的措施。
一、食品贸易事件的经过及其影响
今年三四月间,FDA在中国出口的宠物食品原料小麦蛋白粉中查出三聚氰胺,被怀疑为美国近几个月来上千只宠物猫狗中毒患病或死亡的元凶。之后,两家中国货源工厂被关闭,有关责任人被拘捕。FDA迅速暂停一切中国小麦麸质的进口,并向中国派出调查小组。2007年5月6日,《纽约时报》报道称,一批标识为“TD(替代)甘油”的化学品从中国泰兴市一家私人甘油厂辗转流入巴拿马市场,被加入止咳糖浆中,导致上百人中毒死亡。检测后发现,“TD甘油”中含有二甘醇。5月中旬,巴拿马和多米尼加共和国相继查出中国牙膏含有二甘醇,并停止销售。美国随后也迅速对消费者发出警告,要求他们不要使用所有中国产的牙膏。6月28日,FDA进口预警,对来自中国养殖场的五种水产品——鲶鱼、与鲶鱼类似的巴萨鱼、鲮鱼、鳗鱼和虾实行自动扣留,并拒绝其入境;理由是在这些产品中查出孔雀绿、氟喹诺酮、硝基呋喃以及龙胆紫这几种未经批准的兽药残留。相关产品安全问题包括儿童玩具上铅的含量超标,45万杭州产轮胎在美国遭召回。对此,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表示:“中国食品安全危机主要是国内不法商贩利用非法渠道出口的食品所致。而通过正常渠道出口的中国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是安全的,放心的,有保障的。”对其他产品也有消息称我国不是主要过错方。CRS报告承认,FDA进口商品操作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并没有提供中国进口品不如其他国家的安全的答案。虽然如此,但是,随着几件涉及掺杂食物、农产品和药物的事件被广为宣扬,中国已经遭到强烈批评,在国内外已产生广泛影响。
1.国内影响
除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外,此次事件对国内的影响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据第一食品网一篇名为《我国上半年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的文章报道,由于事件主要集中在四月底以后,上半年对水产品出口的影响还未完全显现,下半年我国水产品出口将面临严峻考验。食品伙伴网上《食品安全问题影响粤水海产品出口持续下降》一文称,2007年1~8月,广东省出口水海产品1.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0.1%。而且单月出口量呈逐月递减的趋势,8月份出口量仅有1万吨。广东省水海产品主要出口到香港、美国、东盟、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市场都出现了下降的现象,其中对美国出口降幅最大,下降了75.5%。当然,诸如产品被召回、扣押等,这些是最直接的影响。
2.国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