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对外食品贸易论文

时间:2022-09-23 09:03:27

发达国家对外食品贸易论文

1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与技术壁垒

1.1食品安全壁垒的形成

众所周知,在技术方面发达国家占有很大的优势,但在成本方面发展中国家却有很大的优势。在发达国家,高指标与高标准的产品的生产都有高技术支撑;但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因为技术水平不高,所以要生产出符合发达国家需要的高标准产品具有很大的难度,而且成本也非常高。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掌握着科学技术上的优势,从技术层面制定了一系列市场限入标准,用以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5]。比如,日本、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对食品中农药残留最高限量制定了较高标准,其中不乏对一些农作物的农药残留量要求超过了CAC标准[6]。许多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管理上强调“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食品安全管理,其食品生产的全过程都有严格的技术标准,还有朔源要求[7]。而且各国都有相应的食品安全监督部门进行强力监管,比如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美国的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食品安全检验署(FSIS)、动植物卫生检验署(APHIS)、环境保护署(EPA),这些食品安全监督部门对本国进口食品的添加剂、生鲜质量、商标安全等都有很高的要求[8]。中国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病虫害多,农药使用量大,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标准较低,在很多层面上都难以达到发达国家要求[9]。中国食品的农药残留标准,是欧盟标准的2~5倍,有的甚至高达25倍[10]。2002年初,日本认定中国出口蔬菜农药残留量超标,进而加强了对中国农产品的农药含量标准的检测,蔬菜检测指标由原来的6项增加到40多项,果汁检测80多项,大米检查91项[11]。一些传统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主要困境。欧盟、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中国肉制品的安全标准也相对较高。这些国家针对肉产品中兽药、饲料及疫情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高标准。日本对15种农药及兽药进行禁用,对800种农药和兽药制定了5000多项指标[12],美国更是制定了联邦食品、药品与化妆品法、食品质量保护法、联邦肉检验法、蛋制品检验法、禽肉制品检验法以及公共健康服务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13]。发达国家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严重阻碍了中国禽畜类食品的出口。

1.2对中国食品出口构成的壁垒

中国食品安全标准发展起步较晚,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20世纪后期的缓慢发展,以及近10年的跨越式改革,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该体系以保证食品安全、促进行业发展、保证人民生活水平为准则,包括一套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与地方标准相结合、配套完善的标准体系。但由于起步较晚,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不成熟性也日益显现,如总体水平低、标准短缺、实施监管情况差、标准间协调性差等一系列问题在国际贸易中突显。据统计[14],每年中国食物中毒的案例约30万,食品安全问题被屡屡曝光。就产品而言,因为在技术水平上存在差异,因此,很多产品标准发展中国家均低于发达国家。以甜蜜素为例,在饮料中,欧盟的限量是250mg/L,在甜点及类似产品中,欧盟限量为250mg/kg,而中国在甜点及饮料等甜品中的限量为650mg/kg[15]。因此,发展中国家以本国的标准生产的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很可能达不到其标准,于是就形成了发展中国家产品出口的壁垒。中国食品生产环境也存在极大的问题,如食品加工程度低、生产过程简单及缺乏技术创新等。中国食品生产者以农民为主,整体素质较低,缺乏相关的食品生产知识,再加上企业监管不严,因此在食品生产过程中难以保证食品的卫生和安全。此外,中国食品出口以初级产品或简单加工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低,相对价格较低,易受国外反倾销调查等,总之,种种原因使中国食品在国际中的竞争力受到限制。

1.3对国外食品安全壁垒的再认识

1.3.1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安全技术性贸易壁垒存在一定的歧视性

虽然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遵循着非歧视性的原则,然而各国在制定进口食品准入准则时都带有明显的歧视性。各国在检验进口食品安全时,通过一系列隐蔽举措,达到限制进口食品的目的。

1.3.2中国本身在食品安全标准制定方面也存在问题

例如,抗生素残留一直是牛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多年以前欧美国家就出台了相关的法规,禁止抗生素残留量超标的牛奶在市场上流通,但中国在这方面至今都没有制定统一的检测标准。当北京、深圳及上海等地方按照国际标准采购牛奶时,那些超过抗生素残留指标的牛奶却流入了那些没有采用国际标准的省市,这样就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隐患。因此,中国急需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法规及标准,以增加中国食品在国际中的竞争力。

1.3.3食品安全壁垒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当某个国家率先对中国进口食品制定检查措施时,其他国家便纷纷效仿,这使得中国食品的声誉受到极大影响,不利于中国国产食品品牌的建立。2002年1月,欧盟以中国动物源性产品抗生素残留超标为由,禁止中国蜂蜜进入欧洲市场[16]。随后,日本、美国、加拿大、沙特、墨西哥等国家纷纷效仿,禁止中国蜂蜜进口[17]。

1.3.4WTO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条款也相对模糊

这使得许多发达国家都有机可乘,利用相关的条约漏洞,制造一系列贸易保护的措施。同时,条约的模糊性又导致了贸易摩擦的产生,WTO对解决贸易争端的机制缺陷,又进一步加剧了贸易摩擦的产生,这使得很多贸易保护行为都有机可乘。

1.3.5食品安全壁垒还有一定的政治色彩

要充分认识到,冷战之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政治斗争更多地体现在经济领域中。中国经济近些年的高速发展趋势举世瞩目,外汇储备等国力明显增强,势必引起某些超级大国和一些居心不良的小国的不安。为了遏制中国经济的发展,隐藏性好的技术性贸易保护壁垒,成了有效的武器,这从名目繁多、要求严格的食品安全壁垒便可见一斑。以日本为例,日本主要制定的是质量安全方面的标准,即“肯定列表”;中国多是产品及检测方法标准。“肯定列表”中仅涉及柑橘的农药已超过350种,而中国涉及柑橘的农药只有66种[18]。但在实际操作中,日方对本国产品的监控只检测350种中的少数几项,而对中方产品的检测仅温州蜜柑就多达310项,对甜橙多达316项。日方重点检测中方没有涉及的农药项目,或者中方指标宽于日方的农药项目,其叵测之心可见一斑。

1.4客观看待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

近年来,中国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和政府的重视程度、资金投入都是非常大的。现有的食品安全标准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提高,并非所有的中国食品安全标准都低于发达国家或国际标准[19]。以国人谈之色变的“瘦肉精”为例,不管是盐酸克伦特罗还是莱克多巴胺,在中国都是绝对禁止的;而美国仅禁止盐酸克伦特罗,并不禁止莱克多巴胺;在美洲和亚洲的24个国家,均允许使用莱克多巴胺提高猪的瘦肉率[20]。仅以柑橘产品标准为例[21],从与CAC进行比较的结果可以看出:(1)中国柑橘及其制品标准数量较CAC多,但CAC产品标准更加齐全,产品说明更加细致,分类更加合理。(2)中国规定的涉及柑橘的农药有87种(适用于柑橘的52种),其中31种农药相同(这31种农药CAC有限量要求,而中国没有),56种农药中国有限量要求,而CAC没有。(3)从MRL指标比较,基本相同的13种;比CAC要求较低的有9种;比CAC要求更严的有9种。与美国进行比较,安全卫生标准方面,中美两国都有限量要求的农药有24种。其中:限量指标基本相同的有7种;中国宽于美国的有9种;严于美国的有8种。与日本进行比较,两国都有限量要求的农药有43种,指标基本相同的13种,比日方严格的有23种,比日方宽松的7种。中国有MRL标准而日本没有的6种,日本有而中国没有的309种。还有13种中国尚无检测标准。由此可以看出,中国食品安全标准也有很多严于国外、国际标准,问题的根源是:①中国食品安全标准“政出多门”,相互间不统一;②中国食品安全标准制定过于笼统,存在一些模糊与不合理的问题;③中国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仅仅从本国实际出发,较少考虑到国际市场的要求,与国际标准脱轨;④中国食品安全检测水平亟待提高,有一些项目的检测方法仍存在空白。

2食品安全壁垒对中国食品出口的影响

2.1中国食品出口的现状

中国食品出口产业已初步完成了从农产品向工业成品的转化,但产品结构相对单一,技术落后。目前出口食品以生鲜为主(见表1),其中最大的出口食品为海产品,2011年海产品出口量达到109.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4.8%。其次为蔬菜类产品,金额达到91.6亿美元,同比增长16.9%。而水果、坚果类、肉类和粮食等产品也占据了很大份额,此类产品虽价格竞争力强,但是附加值不高,极易对国外市场造成冲击。同时,中国主要出口市场较集中,主要为日本、东盟、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日本是中国食品出口第一大市场,东盟为进口第一大市场,其贸易额在中国食品进出口中占据极大的份额[23]。这样,一旦进口国对中国食品出口进行限制,那么对中国食品出口甚至是经济的发展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2.2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对中国食品出口的影响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对中国食品出口的影响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限制了中国食品出口的规模;②不利于中国食品品牌的建立;③引起贸易摩擦;④促使中国注重食品安全问题。

2.2.1对中国食品出口的规模限制

世界各国通过立法的形式,从生产、加工、包装等方面严格限制中国食品的出口,高毒农药更是禁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也对农药残留做出了严格要求,其中不乏高于CAC要求的标准。众多发达国家也有相应法规严格要求农药残留量,甚至分门别类制定了诸多要求。这对中国食品出口产生了极大地冲击,生产成本提高、生产周期延长,导致国内多家食品出口企业倒闭。2009年3月30日,日本厚生劳动省通知,命令严格检查中国产芝麻及其加工品,检查项目中追加三氯杀螨醇[24]。2009年4月17日,日本厚生劳动省提高了对中国产猪肉及其加工品中兽用医药产品(包括瘦肉精)的残留量的检查频率。由于在进口中国产猪肉加工品中检出瘦肉精,同年6月22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决定命令检查中国产猪肉及其加工品中的瘦肉精含量。以往中国输日农产品每批的通关费用平均约15~17万日元,通关时间为4d,而一旦受到实施命令检查,该批农产品通关时间则要达到10~20d,这样引发的仓储、检验等通关费用成倍增加,极大地加大了进口商的负担。由于肉类产品的检疫标准提高,也曾一度影响中国食品进入欧洲市场。

2.2.2导致贸易摩擦频发

各国家对WTO规则理解不同,通过WTO的规则漏洞,对他国进行食品出口制约,因此引发了一些贸易摩擦。在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措施被不断滥用,提高卫生监测,通过食品安全来制约国际贸易已被当做寻常策略。在中国食品的对外贸易中,也常遇到此类情况。2002年欧盟全面停止从中国进口肉类食品,并对中国蜂蜜的进口标准提高了100倍;2003年美国以反恐为借口,制定食品注册通报制度;2000年,中国与日本间的关于大葱、鲜菇等食品的贸易战等[25],此类贸易摩擦屡见不鲜,但实质上都是由于食品安全壁垒所造成的,这种贸易摩擦并不符合WTO自由、平等、公正的原则。

2.2.3促使中国注重食品安全问题

无论是从环保角度,还是从消费者层面,亦或是对外贸易方面,重视食品安全、提高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都是中国需要思考的问题。例如,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进一步增强,越来越注重环境指标和产品安全,这就需要食品生产企业从原料来源到加工生产都要注重食品安全问题,严格把关。就有机食品的生产来说,由于中国在开发有机食品方面起步较晚,发展程度不高,其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地方仍处于过度追求产品产量的粗放型状态,再加上质量标准低,产品受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导致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日渐下降。只有不断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提高技术安全指标标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贸易壁垒问题。

3中国出口食品应对安全壁垒与制约的策略

3.1加大科技投入与农业投入,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目前中国农产品食品出口的主要优势是价格优势,然而这种技术低、价格低的生产方式使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低,难以适应国际贸易要求。因此,加大技术投入、农业投入势在必行。国家应加大对农业生产、食品生产资金投入和技术的支持力度,以改变中国农业、食品业的弱势,从而发展出科技领先、附加值高的产品。在提高食品质量的同时,中国也应该开始转变食品的传统生产方式,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型。可以采用合同+基地的生产模式和自建基地等不同生产模式。除此之外,中国还需要发展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完善从生产到出口等一系列制度。

3.2推进标准化认证工作

中国食品安全标准与CAC的接轨情况较差,这导致出口产品难以与发达国家安全标准接轨。因此,提高中国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严格的监管机制,才能适应发达国家的高要求监管。目前中国食品行业有3项认证:ISO9000标准认证,卫生质量控制上的HACCP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上的ISO14000标准认证。只有达到了这3项认证要求,才能允许食品出口。国家也应当联合卫生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农业部、药品监管局,建立专门监管食品安全的机构,同时也应当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立法,从法律上保证食品安全。从立法与行政的角度,遏制食品安全问题恶化,保证出口食品、国内食品的安全。同时,应该加强国内对剧毒农药、食品添加剂、兽类药品的生产、销售及使用管理。检测机构应加大对农畜水产品用药的监管力度,完善对农产品、禽畜类产品的检疫制度,要对原材料市场、生产线严格把关,力求无污染、无添加,确保食品安全质量,对成品加强检疫,从多方面杜绝食品安全隐患。只有这样,才能与国际更好地接轨。

3.3构建知名品牌,规范行业建设,提高产品信誉

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应当着力打造若干知名品牌,以品牌优势突破贸易壁垒。推动由厂商组成的行业协会在保证食品安全中的作用,通过行业协会促进行业自律、自我监管,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否定、治理,帮助政府对产品进行检查与治理,从而实现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3.4掌握国际食品安全标准动向,制定相应对策

为应对发达国家以食品安全为借口对中国进行的贸易制约,中国在提高食品监管的同时,也要建立有效预警及快速响应机制,以保证食品顺利出口。中国还应当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制定食品安全国际标准,并联合发展中国家,要求WTO制定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对于个别歧视性案件,中国在积极磋商的同时,也应当采取有效的诉讼手段,利用WTO规则维护自身利益。

4结论

食品贸易壁垒既体现了维护消费者权益、保护人类健康等合理要求,又成为某些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压制、贸易保护的手段。中国只有不断提高自身食品生产要求与技术,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最大程度上减轻食品安全壁垒对中国食品出口限制的影响。

作者:沈焰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