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力量训练十篇

时间:2023-03-24 04:34:26

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力量训练篇1

[关键词]核心力量 研究现状 述评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126-02

核心力量训练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力量训练方法,最早应用于健身康复领域。近年来,核心力量训练在竞技体育运动中的应用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国内对核心力量的接触也是近几年才开始,尽管这种训练方法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是关于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还很少,需要对前人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分析。

一、概念的辨析

核心力量训练作为舶来品,英文叫做Core strength training,直译过来就叫做核心力量训练,按照汉语翻译习惯则把“核心”解释为“最重要的,最主要”的意思,而参考大量文献又把Core翻译成“核心区”,指的是人体的中间区域,由此引发核心和核心区的争议。

(一)核心和核心区概念上的差异

第一,两者侧重点不同:核心区侧重于解剖学概念;核心更侧重于一个训练学概念。第二,概念不同:核心区指的是一个人体中间部位的运动系统包括了腰椎、骨盆和髋关节及其三大主体周围的肌肉、肌腱和韧带;而核心指的是人体中间的部位,也就是整个人体运动链在中间部位发挥作用的部分,既包括了核心区,还包括了四肢的小核心区。

(二)核心力量训练的实质

核心力量训练的实质就是人体核心区深层小肌群的训练,特别是关节周围的辅助肌肉的参与。因此,core strength training的中文翻译应当称作“核心区力量训练”。核心区域就是处于人体上下肢的中间部位,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动力运动链的中间主体环节,其中以腰椎、骨盆和髋关节为主体并包括附着在它们周围的肌肉、肌腱及韧带系统,是体育运动和生活中完成大部分技术动作时力量产生和传递的核心区域,具体也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核心区上部,核心区中部,核心区下部。

这里还有一个认识的误区,将核心力量训练简单的理解为传统的腰腹力量练习,只要深入思考会发现,腰腹练习只是一维的表层大肌肉群的练习,而核心力量是二维或是三维的深层小肌肉和大小肌群的多方位,多功能的练习方式。

(三)核心稳定力量训练

陈小平教授等研究核心力量与传统力量训练的差比与关系时发现:在核心力量训练中所突出表现出的一个“不稳定因素”,即核心稳定性训练(core stability)这就是区别传统力量训练的关键,所以陈教授也将核心力量训练称为核心稳定力量训练。[1]那么怎么定义核心稳定性呢?它与核心力量的关系是什么?核心力量的概念最早是基于核心稳定性的研究。核心力量是一种能力,而核心稳定性正是核心力量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两者更是一种因果的关系。因此,核心稳定性就是通过核心区域肌肉群的稳定为人体运动链的活动提供支点,为四肢的发力提供支点,举个例子,当在运动中如果腰部受伤,四肢力量再大,也不能自由活动,所以说核心力量是人体活动不可或缺的。

二、核心肌群界定

目前,对核心肌群界定还存在争议,主要说法有:Trams Brown认为位于腹部和脊柱附近肌肉为核心肌肉,其中腹直肌、腰方肌、腹外、内斜肌、腹横肌和竖脊肌等是最主要的核心肌肉。Ian Hasegawa则认为核心肌群由两大关节肌肉,如腰腹部的六块肌肉如腹直肌、腹斜肌、腹横肌、背肌、竖脊肌和下背肌,髋关节周围的三块肌肉肌肉—臀肌、腰骶肌、股后肌群都属于核心肌群。Paul.J.Coochnar,认为联合体上29块肌肉如:(腹直肌、腹外、内斜肌、腹横肌),(胸腰筋膜、腰方肌、骼腰肌),和(臀大肌、臀肌、竖脊肌)等都是核心肌肉。我国学者认为,人体核心肌群包括33对加1块膈肌,即人体膈肌以下至盆底肌之间区域的肌肉群,这种界定可以说包含了以上两种说法,但是在训练上不好把握,具有笼统性,无法进行自我断定,在日常的练习和锻炼中不容易把握。

三、核心力量训练的科学依据

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和生物力学为核心力量训练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人体解剖学

1.参与核心运动肌群的限定

分析躯干部位解剖结构,提供直观清晰的参与核心运动的骨骼和肌群,为核心力量训练提供基础人体解剖学理论。

2.创编多维运动练习的客观依据

人体是在三维的空间(按照人体解剖学,有三个相互垂直的基本面矢状面、额状面、水平面和垂直轴基本轴,即矢状轴、额状轴)内进行多关节的运动。对躯干而言,运动包括屈伸、侧屈和旋转多维运动。单单对躯干进行一维运动的力量练习是不够的。因此,强调在核心力量训练中要注重多维运动练习方法使原动肌、对抗肌、固定肌和中和肌的张力均衡发展,避免运动损伤。

3.选择功能性练习的必要性

何为选择功能性练习就是首先考虑你要完成什么任务,在任务的要求下进行相关部位不稳定的练习。核心力量是一种较特殊的力量,它基本上参与了所有运动,在核心力量训练时要求根据不同运动项目动作特点,采用练习内容时要采用模拟专项运动特点的功能性练习。

(二)运动生理学

从生理学角度分析脊柱周围的肌肉功能,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稳定肌,以慢肌为主,位于脊柱深层,具有保持脊柱稳定和控制脊柱弯曲的作用,核心稳定性训练主要练习这类肌群的本体感受反射活动;二是运动肌,以快肌为主。位于脊柱周围的表层,具有爆发性,能产生比较大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脊柱的运动和控制调节,是脊柱运动和稳定的动力器。我国学者欧阳跃平[5]在研究中也指出,将脊柱稳定的运动维持分为:静力平衡和动力平衡,只要任何一个环节破坏就会导致脊柱失去平衡,造成整个人体运动链的瘫痪。

(三)运动生物力学

核心力量训练的对象是人体核心部位的若干肌肉群,表现的是一种能力,核心范围的界定决定核心肌肉的数目。人体核心部位是以重心界定的。

人体各部分组成一条运动生物链,力作用在生物链上改变各环节的位置。躯干作为人体生物运动链的枢纽环节,它的平衡与稳定直接决定着力在这条链上的传递和动作技术的发挥。在运动中,躯干始终处在平衡稳定——失衡不稳定——平衡稳定的动态变化中,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人体依靠核心力量来调整姿势和维持躯干的平衡稳定。

四、核心力量训练的功能和作用

人体作为一个生物运动链,力作用在这条运动链上,各环节发生相对位置改变,于是产生了人体姿势和运动状态的变化。躯干是人体生物运动链上的枢纽环节,如果躯干这一链条发生问题就会导致整个链条瘫痪,因此要用整体去发力,要使链上各个环节相互兼容,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躯干和上臂的训练。

关于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主要有:核心力量可稳定脊柱、骨盆和髋关节,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强力的核心肌群力量启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可提高身体的控制力和平衡性;可改善近端固定的稳定性,提高末端肌肉的发力,动员全身不同环节的力量有序地参与运动;提高肢体协调工作效率;降低和预防动作中的损伤。

五、核心力量训练的训练方法

我们在力量训练中,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方法,核心力量训练是一种很好的补充和新的融合,是稳定性与动力性相结合,同时在进行核心力量练习时要注重与呼吸相配合,做到全面发展。

核心力量训练手段很多,根据运动水平高低把握难易程度和量的大小。初期包括两个阶段,主要是让练习者体会核心部位的力量练习,一是无器械的稳定状态的静力保持,注意呼吸不要憋气,如直臂俯桥、仰桥、屈臂俯桥等,二是无器械的无负荷稳定运动,如单腿单臂向上摆动;中期包括三个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利用器械在不稳定的状态下,克服自身和重物的练习,力量练习器械主要有悬吊绳(悬吊训练)、气垫、瑞士球、滑板、平衡板、弹力绳、小蹦床等。一是非稳定状态下的静力练习,它主要是适用于中产阶层的练习,如悬垂条件下的单肘支撑侧挺髋等和瑞士球上的简单运动练习如跪在球上等;二是非稳定状态下的克服自身重力练习,它可以刺激深层小肌群,如双腿支撑双手悬垂练习等和双手在滑板单脚支撑屈伸等滑板练习;三是非稳定状态下的自由练习,要求速度不要快,符合技术要求,如在不稳定器械下的负重练习等;最后一个阶段是不稳定状态下的核心爆发力练习,要求在不稳定状态下快速完成克服重力的练习,因此对练习者核心力量要求很高。如坐在瑞士球上的快速提拉和转胯提拉等。

总之,核心力量训练就是强调让运动员处于一种不平衡、不稳定、动态状态下的运动力量练习。

六、训练时的注意事项

1.核心力量的训练内容难易程度和负荷量要循序渐进,避免运动损伤,高水平以后可模拟专项进行练习。

2.发展核心力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详细、周密的计划。

3.进行核心力量训练,避免导致姿势改变的肌肉长度的缩短,如髂腰肌缩短,它可导致腰椎过度前弯,加重腰椎的负荷。

4.训练中要严格控制身体姿势,并使呼吸配合动作。

5.注意培养练习者的兴趣和注意力,经常变换练习内容。

七、总结与展望

核心力量凸显了全身整体的、多肌群在多个维度内进行练习和运动的新理念。目前核心训练还处于基础性研究,如核心部位的位置、参加肌群的多少、如何与专项结合等问题还有待探讨。但需要我们清楚的是核心力量训练是传统力量训练的补充和发展,它只是打破传统的只注重远端四肢力量训练而忽视了近端躯干部位训练,进而在力量训练中增添了“不稳定因素”,突出了提高力量的传递、配合协调和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小平.核心稳定力量训练[J].体育科学,2007(9).

[2]陈小平.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J].体育科学,2008(4).

[3]于红妍,李敬勇,张春合.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新思路——核心稳定性训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128-130.

[4]林华,王瑞生,从培信.核心力量训练初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66.

[5]黎涌明,于洪军,资薇.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起源、问题、发展[J].体育科学,2008(4):19-29.

核心力量训练篇2

关键词:传统力量;核心力量;训练;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G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6-0221-02

前言

“核心力量”训练(Core strengthen-training),是体育科学中的一个新概念,核心力量是指人体核心部位包括肩、胸、腹、臀及背部从上到下的肌肉协调作用产生的力量,早期核心力量训练多应用于临床康复治疗的研究和实践中,在某一疾病模型下,通过对机体核心部位肌肉群进行力量训练,来增加肌肉关节活动度、柔韧性进而提高身体的稳定性。近年来,核心力量训练在竞技体育训练中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对于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在运动训练领域是个新的研究课题。在近几年间的力量训练发展中,发展运动员重心周围肌肉力量的核心力量训练(CoreTraining)成为国外众多体能训练专家和教练的研究热点。Nadle SF等人(2006)对美国NCAA大学运动队队员采取腰、腹部肌群及臀部伸展肌的核心力量训练连续进行一学年后,发现运动员的臀部伸肌力量的平衡得到明显改善,与此相关的下腰痛(LBP)发病率也有所降低。对运动员来说一个稳定的支撑非常重要,已有研究证实核心力量训练可使机体对运动过程中不断变化的需要作出迅速反应,并能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控制身体加速、减速和稳定,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和运动肌肉感知觉,节省运动过程中能量消耗,缓解运动疲劳,减少运动损伤。

一、中国传统力量训练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从生物学角度,我们能够知道核心稳定性的提高是通过加强核心肌群的力量来实现的。目前国内力量训练主要有负重抗阻练习、克服弹性物体的练习、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等七种主要训练手段。这些练习形式和手段存在着共同特点,那就是,在力量训练的过程中,身体重心都是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下完成的,这种平衡状态是通过器械或地面提供的稳定的支撑反作用力而实现的,我们把这种状态下的力量训练称为稳定状态下的力量训练。稳定状态下的力量训练对于提高核心部位的运动肌的力量有着一定的效果,但是这种训练却存在着两点弊端:第一,运动过程中运动员身体姿势处于不断变动甚至是失去平衡的状态,这种不稳定状态破坏了我们在稳定状态下培养的力量作用的条件,使我们在稳定支撑状态下培养的力量难以最好地发挥。第二,这种力量训练方法对于提高核心部位深层的小肌群却是难以实现的,所以我们必须在传统的训练方法与手段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二、核心稳定性训练

美国、德国和挪威等国家在体能训练方面的研究是走在世界的前面的,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这些国家的学者就开始探索将用于健身和康复等方面的训练方法扩展到竞技体育训练领域中来,核心稳定性训练就是其中的成果之一 [1]。核心力量存在于所有运动项目中,所有体育动作都是以中心肌群为核心的运动链,强有力的核心肌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任何竞技项目的技术动作都不是依靠某单一肌群就能完成的,它必须要动员许多肌肉群协调做功。核心肌群在此过程中担负着稳定重心、环节发力、传导力量等作用,同时也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体的协同工作及整合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在核心稳定性的训练中创新了许多训练方法和手段,例如悬吊训练就是其中主要的一种方法。悬吊训练是通过吊索将身体部分或全部悬吊起来,由于悬吊带形成的支撑反作用力不断处于变动之中,迫使身体不断调整不稳定的身体状态而达到提高神经―肌肉本体感受。研究证明:核心力量训练有助于提高运动成绩。例如:在对12名挪威足球运动员进行为期8周以稳定性为主的悬吊训练后发现,运动员合眼单腿站立身体重心瞬时晃动速度有所下降,双腿瞬时晃动差平均从51%降低至3%[2];运动员踢球一步起脚最大速度明显增加,骨盆旋转稳定性明显提高。由此得出,在特殊不稳定的悬吊绳上进行的稳定性训练可以明显提高静平衡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

稳定脊柱和骨盆核心区域就像是衔接上下半身的桥梁,其重要性就如同房子的地基一般,不但会影响四肢的动作,更负有控制全身姿势正确与否的重责。脊柱的稳定肌和运动肌间协调活动实现了脊柱的稳定及运动功能,尤其是稳定肌对其稳定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传统的力量训练对表层的运动肌训练的较多,却忽视了深层稳定肌的训练。根据这一理念,我们认为核心稳定性的训练首先是动态下的核心稳定肌的本体感受性训练,通过激活、募集核心稳定肌的方式来提高对核心部位稳定的控制能力。训练时力的作用点基于一个不稳定的支撑面上,身体就是在这个动态的支撑面下完成。其次,核心稳定性训练是本体感觉性的力量训练。在上面肌群本体感受性训练的同时进行负重力量训练,渐进性从开始负重部分或全部身体重量到增加体外负荷,实现了提高核心大肌肉群力量的同时提高了脊柱深层稳定肌的力量。

三、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

(一)更新了力量训练理念

核心力量训练本着运动链(动力链)理论,在完成技术动作过程中,将参与完成动作的肢体连成一个“链”,参与动作完成的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则是链上的一个环节,技术动作的完成是依靠动量在各个环节间的传递实现的,核心力量就是在动量在动力链的传递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在上下肢的动量传递过程中起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坚固稳定的核心稳定性可以将来自地面的力量有效传递至上肢,以达到对上肢或所持器械的最大加速或减速的作用,也可以将上肢动量传递给下肢,调整下肢肌群对地面的作用力度,从而提高上下肢或技术动作间的协调工作效率,所以核心力量训练突出了提高力量的传递、协调组合和控制肌肉能力的特点,体现出全身整体性的、多肌群在多个维度内同时参与运动的新理念。

(二)创新了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目前我们国内力量训练有负重抗阻练习、克服弹性物体的练习、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等七种主要训练手段,这些力量练习手段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力量训练的过程中身体重心都是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下完成的。这种平衡状态是通过器械或地面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支撑面而实现的,我们把这种状态下的力量训练称为稳定状态下的力量训练。而实际运动过程中身体的不稳定状态破坏了我们在稳定状态下培养的力量发挥的条件,从而使力量在人体运动状态中难以发挥,这也许能够解释为什么说某些运动员器械力量训练中表现出很大的力量,但是在场上表现不出来的现象。由于力量训练中不稳定因素的加入,使力量训练中又出现了悬吊训练和震动训练两种主要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核心稳定性训练不仅在训练理念上创新,在训练的器械上也因此有着与传统力量训练较大的差别。国外采用最多的器械有:exercise balls(练习球)、balance boards(平衡板)、medicine balls(健身球)、elastic bands(弹力棒)、mini-trampolines(小蹦床)、stability balls(稳定球)、half foam roller(半球型滚筒)、slide board(滑板)、CorDisc(充气垫)等,练习者多是站在这些器械进行负重或不负重的力量训练,这种在训练器械的更新使以前站在“地球”上的训练变成是站在“气球”上了。可见核心稳定性训练突破了中国已有的训练的理念和方法,是对中国体能训练在理念和方法上的补充和发展。

(三)弥补了传统力量训练在提高协调、灵敏、平衡能力的不足

维持人体稳定性的生理机制是神经系统不断接受来自前庭、视觉中枢和集中在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皮肤中的本体感受器传来的信号后,通过激活、控制维持肢体稳定性的肌肉来调节人体平衡,这种调动机制加强了深层肌的募集和兴奋能力,有利于提高肌肉间的协调、灵敏和平衡能力,这对于传统力量训练在提高爆发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等方面做出了补充。

(四)预防运动损伤

目前关于核心力量与损伤关系的研究并不少见,如Devlin对英式橄榄球联盟运动员受伤情况的文献综述指出腹肌疲劳是胭绳肌受伤的因素。Sommer [3]的报告指出,在疲劳情况下,运动员在跳跃时,会出现较大的股骨内收和内旋动作。这些位置变化和受伤有关。他认为,趋向发生这种动作的原因在于运动员的臀肌、胭绳肌和腹肌不能产生足够的扭矩来抗衡髋和膝关节所承受的外部力量,膝关节外翻应该归因于腰髋肌群软弱造成身置控制能力下降。Zeller[4]等人最近的完成的运动学和肌电图活动研究也发现,性别造成的运动学差异更多地和髋部肌群不同有关,而不是如过去所认为的,与四头肌活化水平的差异有关。

结论与建议

综上分析可知,核心稳定性训练是动态的核心稳定肌的本体感受性训练、是动态的核心运动肌的力量训练。这种训练摒弃了传统力量练习中借助稳定的外力支撑身体的弊端,通过神经肌肉功能不断调整自身的不稳定的状态,实现稳定肌群功能能力提高的同时使运动肌力量增强,因此具有传统体能训练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核心稳定性训练同样遵循与专项相结合的原则,所以建议运动员在核心稳定性训练时要与专项特征相结合,不可盲目地随从。可见,如何将核心稳定性训练与专项相结合是有待今后深入研究的。

参考文献:

[1]陈小平.核心稳定力量训练[J].体育科学,2007,(9).

[2]北京体育大学引进国外智力项目之悬吊训练[R].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外事处.

核心力量训练篇3

关键词: 核心力量训练 篮球训练 教学应用

1.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核心力量训练模式已经成为国家对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重要模式,并取得明显的效果。所谓核心力量训练指的是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训练,对他们进行整个身体部位的训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有效地增强他们上肢、下肢的协调性,为身体素质的提升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在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训练中,已经很普遍的运用这种训练模式,但是在训练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强核心力量训练对整个青少年篮球队都有积极的作用。

2.目前我国青少年篮球队的情况

目前,我国青少年篮球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在训练方面一直针对运动员的技术和篮球教学方面,而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却被忽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篮球队运动员面临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传统的篮球训练模式对篮球队发展的阻碍,甚至没有形成篮球队训练的新理念;第二,目前我国青少年篮球队训练模式还是盲目学习外国训练模式,缺少专门为自己国家球队打造的训练模式。针对上述两方面,我国青少年篮球队存在以下四个问题:第一,力量的训练没有针对性、计划性和可靠性;第二,不能很明确地将力量组成和分类;第三,在训练过程中忽略运动员肌肉的特点,盲目地训练;第四,训练的方式太过于单一。

3.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少年篮球队的意义

3.1对篮球动作的完成起到很大的作用

篮球运动具有一定的要求:平衡、灵活、迅速,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主要的是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如果身体素质跟不上,一系列的篮球动作都是无用的。在进行篮球比赛时,如果篮球运动员没有很好的体能,就不能完美地完成整个比赛;如果过程中体力跟不上,就会导致投篮的准确率降低,所以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少年篮球队的影响很大。因此,通过核心力量训练方式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如果运动员身体素质得到提升,就会大大提高比赛的获胜概率。

3.2对篮球的专项力量训练有很大的帮助

篮球专项力量训练是衡量篮球运动员技术高低的准则,对篮球运动员本身能力的高低有一定的影响,专项力量在篮球运动中的地位很高,是由篮球这项特殊运动决定的。篮球运动需要篮球运动员有协调的肌肉群,只有这样才能让运动员完美地完成一系列的篮球动作。不难看出,核心力量训练对篮球运动员来说多么重要,因此,必须加强篮球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增强运动员的核心重力,使得身体在整个比赛中都处于平衡的状态。

3.3能够使个人的体能得到提升

运动员的腿部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很大,起到力量传递的作用,然而核心力量的训练在运动员腿部力量传递占据主要部分,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整合全身的力量,进一步地提高腿部的力量,增强运动员的稳定性。另外,核心力量训练还能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对运动员的整体运动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3.4减少运动员运动过程中的受伤概率

篮球运动作为一种身体对抗运动,在过程中出现身体部位受伤是在所难免的,其中肌肉的损伤最常见。篮球运动的核心部位在腰部,腰部疲劳是最常见的,因此对腰部的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有效地防止篮球运动过程中对腰部的损伤,只有尽量避免运动中的肌肉疲劳情况,才能保证运动员投篮命中概率的提升。

4.力量训练在篮球训练过程中的应用

在篮球运动中,核心力量占据主要部分,所以运动教练开始将目光集中注意到核心力量训练中,最终确定八种训练方式,通过这八种训练方式的协调合作,进而提高运动员的整体素质。

4.1蹲起动作

该动作的进行步骤为: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上支后仰,身体靠墙,随后进行蹲起动作,同时注视前方,控制好呼吸,不能过快、过慢,这种运动能够很好地提高弹跳力;要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可以在肩部增加重物,这对腿部的肌肉锻炼有更好的效果。

4.2坐姿推肩的动作

运动员要端正身体,两脚分开,上肢垂直于地面,双手举哑铃,放在肩两侧,手心向前,然后进行举哑铃的动作,这种运动能够增强运动员肩部的肌肉群力量,增强肩部的运动能力,相比传统训练方式,该方式的效果明显。

5.核心力量训练在篮球训练中的模式

5.1创新的核心力量训练法

在进行核心力量训练中,主要采用的训练方法是机械设备训练和非机械设备训练,无论是哪种训练方式,只要敢于创新,就会给篮球运动员带来很好的训练效果。

5.2加强核心力量训练的管理力度

核心力量训练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训练方法,但是这种训练方法很容易被运动员接受,所以必须在管理上加大力度。在所有的管理中,最主要的就是要根据运动员的个人身体情况制定专门的训练计划,总体来说,核心运动能够提高运动员运动的实效性。

6.结语

在篮球运动方面,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是祖国应该着力培养的运动员,那么核心力量训练方式对青少年篮球运动来说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它关系到篮球比赛最终的胜负,关系到青少年运动员的肌肉会不会拉伤,让他们了解自己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地位。但是核心力量训练属于一项新型的训练方式,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因此,通过创新的方式不断的改革训练方式,这无论是青少年运动员还是对整个球队,甚至对国家未来球队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峰.核心力量训练在篮球训练中的重要作用[J].华人时刊(下旬刊),2015,(5):190-190.

核心力量训练篇4

摘 要 核心力量及其训练方法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一些欧美学者开始认识并将这个以往主要用于健身和康复的力量训练方法拓展到竞技体育的领域。现代核心力量的训练几乎可以说渗透到了所有的体育项目,而本文就核心力量的训练对田径训练的影响做一些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 核心力量 力量训练

一、什么是核心区、核心稳定性、核心力量

(一)核心区

核心区是人体的中心部位,是躯干部分,它集三维为一体(水平面、额状面、矢状面)。核心区具体是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具体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所包含肌群有背部、腹部和构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以及这些部位深层的小肌肉群共32对(块)。

因此,腰腹部是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核心区的范围更广,涉及部位更大,肌肉更多。

(二)核心稳定性

是人体在运动中通过核心区的稳定为四肢肌肉的发力建立支点,为上下肢力量的传递创造条件,为身体重心的稳定和移动提供力量的身体姿态(状态)。

核心稳定性的优劣取决于位于核心部位的肌肉、韧带和结缔组织的力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动、静协作。

(三)核心力量

是稳定人体核心区、控制重心运动、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的力量能力,核心力量不仅是人体核心稳定性形成的主要能力,而且在竞技运动中它还能够主动发力,使人体运动的一个主要“发力源”。

因此,核心稳定是人体核心力量训练的结果,核心力量是一种与上肢、下肢力量并列的力量能力。

二、核心力量在田径训练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核心力量有稳定重心、保持平衡、传导力量等作用,是发力的开始环节,对上下肢的协同工作及整合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田径运动众所周知,即是跑、跳、投,但不管是哪个项目都牵扯到上下肢的合作用力和协调配合。通过核心力量的训练可以在上下肢之间构建一个合理的通道,使运动员四肢能协调配合发挥出最佳水平和状态。

(二)固定脊柱、骨盆,保持正确的运动姿势,通过训练使人体更加稳定。

田径项目中的跑、跳、投都需要身体重心维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位置,并能在一定强度下保持身体的正确姿势。通过核心训练能促进对这种平衡的保持,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对于这种能力的控制不同,水平越高控制能力越强。

(三)构建运动链,为肢体运动创造支点,若核心力量薄弱,稳定性差,就会出现动作的脱节现象,从而影响最后的发力或动作定型。

类似于发力链,田径运动中的投掷项目最为显著。比如铅球和标枪,都需要运动员通过身体从下至上的发力,最后完成身体的一个类似于“鞭打”的效果将器械投掷出去。通过核心力量的训练能有效的帮助运动员顺利的完成运动链的整个过程,从而实现动力定型,提高运动成绩。

三、核心力量训练对于田径运动的辅助作用

(一)稳定和强化髋部力量,加大向肢体的能量输出,有利于加速和动作的转换。

现代体育运动正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发展,田径是以时间、高度和远度来决定成绩的项目。在更高的要求下面如何能够有效的提高运动成绩,提高训练的实效性一直是一个困扰教练员的问题。就目前国内大多数的训练模式来看均采用了更为科学、更为有效的方式和方法,而核心力量的训练就是其中一种。它是一种相对有效和成熟的科学训练方法。

(二)提高肢体的协调工作效率,躯干得到稳固的支持,四肢能够更加协调地完成技术动作。

田径是运动之母,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田径运动中的各项目能全面的发展人体各个机能部位,完善和改善人体四肢的技术技能。在田径训练中加入核心力量训练不仅能够帮助运动员更好的完成各种技能,并且还能协调各技术间的配合,使之能更好的完成,达到增强协调性,美化动作的目的。

(三)减少能量消耗,提高动作效率。核心区如果稳定,能提高四肢的工作效率。

(四)核心稳定性不仅涉及到核心区浅层发力肌肉,还涉及深层稳定性肌肉。

(五)核心力量的增强能有效预防损伤

运动,特别是竞技训练和比赛,在运动员快速发力做动作时,最容易出现伤害事故。如果运动员有了一个强有力的核心肌群那么就能够确保肢体在完成动作中保持正常位置,深层小肌肉群的稳定功能也起到保护作用,便可预防急性损伤的发生。

核心力量训练本身就起源于康复和健身,运动员多做一些核心力量的练习也能减少运动损伤的出现。对于现代优秀运动员的评价不仅仅是成绩好,还包括对于伤害的免疫力。因此现在有一种说法就是好的运动员运动损伤少,损伤后也能快速恢复。

(六)核心力量不仅是练肌肉,更重要的是要练神经的调控。

过去,教练更多注意动力肌群的训练,而对稳定肌群的训练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训练不够。有时候还忽略了对核心区控制系统的训练,也就是神经控制。核心区控制系统的训练内容主要是核心区本体感受功能的训练。田径项目就是需要通过神经调控来稳定重心,为下肢发力创造条件。

综上所述,核心力量对于田径训练的帮助是十分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作为一名田径教练员,应该在日常的训练中科学合理的加入核心力量训练,使之成为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让核心力量在运动员、运动成绩和运动损伤之间构建一种特定的稳定模式——既减少伤害又提高成绩。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2] 周登篙.体育科研概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3] 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核心力量训练篇5

[关键词]核心力量训练 羽毛球训练 作用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216-01

一、核心力量和羽毛球运动

1、核心的概念

虽然目前对于核心区域的认识并没有形成国际统一的说法,但区别不大,指的都是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这是人体的中间环节,包含了背部、腹部和构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鉴于核心区域的定位基本都处在人体重心所在位置的腰椎、骨盆和髋关节所形成的整体,从解剖学和生理学上来看,于红妍等人将人体核心定位在人体膈肌和盆底肌之间的区域,肌肉的起止点或起点、止点在这一区域范围内的肌群称作核心肌群,因此股直肌、肌二头肌属于核心肌群。

2、核心力量与羽毛球运动

核心部位的肌肉。韧带和结缔组织共同发力以及互相协作就会产生核心力量。核心力量在诸多运动项目中都没有直接发力,而是通过加强核心部位的稳定性和调整运动过程中的人体姿态,来为力量的产生创造一个支点。身体躯干不仅维持身体的稳定,还对上肢和下肢的正常运动提供了重要保障。躯干作为固定点离四肢最近,是一种能让四肢发力有支撑的根基。

北京某体育院校就曾对专门学羽毛球的学生进行过专门的核心力量训练。结果发现,这些运动员的核心力量增强后使得他们的羽毛球技能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能较好完成不断的急停、急起、跳起、空中拉弓等多项动作,这些都离不开核心力量的训练。

二、核心力量练在羽毛球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1、核心力量训练有利于控制身体平衡

羽毛球运动强度高,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羽毛球需要运动员动作协调,思维敏捷,刚柔并济且有一定的爆发力与肌肉耐力。这就需要强而有力的躯干提供支撑力量――核心力量来完成前场搓放和后场的杀球,这能够让身体各部位协调配合。以前对于羽毛球的力量训练往往都过于集中在对人体四肢的训练上,而忽略了躯干力量的重要性。这容易给训练留下隐患,如肩部和膝盖容易出现劳损,躯干乏力等,也使得运动员在羽毛球比赛中无法更好地发挥。相反的,如果教练在平时的训练中,注重对羽毛球运动员的核心力量的训练,那就能使得运动员节省比赛时耗费的能量,各种战术和技巧才能充分发挥真正的作用,从而为取得优异的成绩和赢得比赛打下基础。

2、减少运动的能量消耗,提高工作效率

在羽毛球的运动中,核心肌群就如同一个装满了能量的汽缸,腹部肌肉的位置在前,背部和臀部肌肉位置在后,横膈肌是一个盖板,当人体四肢要发力的时候,核心肌群蓄积的能量就会从中心区域传导给运动中的每一个过程,这样四肢的工作效率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核心部位的肌群最大,同样地产能和储存的能量也是最多的。羽毛球中的许多动作都需要脚蹬地和来自上肢的力量,如杀球动作,这些动作的原本动力是来源于核心肌群,并向手臂传递的。有相关的实验发现,接受过专门的核心力量训练的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较强,身体的稳定性也相比较好,他们在杀球时的速度比核心力量弱的运动员要更快。此外,对运动员的腿部肌肉通过肌电之后,通过观察肌电的变化我们知道,核心力量较好的运动员的腿部肌肉能在腾空这一很短的时间内得到休息,并做好下一次起跳的准备,减少了运动能量的浪费。

3、延缓疲劳,减少运动的损伤

一般而言,在运动员的身体出现了疲劳的情况下,跳跃会加大股骨内收和内旋的动作,这是因为运动员的臀肌、N绳肌和腹肌无法制造足够的扭矩来抗衡髋关节恶化膝关节等所要承受的外部力量,腰肌群的软弱使得身体的位置控制能力有所降低。羽毛球选手的臀肌、腹肌、N绳肌所处的都是核心位置,力量也是核心力量。由于羽毛球比赛的运动强度不大,运动一般持续地较久,因此给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时间的运动使得选手容易疲劳,而疲劳中的膝关节往往容易受伤,这也是为什么在专业的羽毛球运动员中膝关节损伤是运动损伤中最常见、最严重的原因之一。相关的实验和研究表明。加强对羽毛球运动员的核心训练能够有效的延缓运动员的疲劳,降低运动损伤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三、结语

核心区域作为人体的中间环节,指的是腰、骨盆、髋关节等构成的一个总体,具体包括肩关节以下和髋关节以上的区域,包含有背部等重要肌群。加强对羽毛球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非常必要,能够帮助运动员提高身体的平衡,改善羽毛球的技能;减少羽毛球运动中的能量消耗,提高比赛的效率以及减缓运动员的疲劳进程,降低运动损伤的可能和严重性等。

鉴于核心力量训练在羽毛球训练中的重要程度,应当加强对羽毛球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对于各高校、省队、国家羽毛球队来说都是必要的,要根据运动员自身体质制定出合适的核心力量训练计划,使核心力量发挥出应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卫星,李海.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08).

核心力量训练篇6

羽毛球运动核心力量训练

0前言

20世纪核心力量训练被广泛运用于康复保健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0世纪90年代逐渐被西方运用到竞技体育项目的训练中,运动成绩得到显著的提高,到21世纪核心力量训练逐渐被我国竞技体育训练界认可和推崇。迄今,核心力量训练越来越被体育界内的专家和教练员们认为是力量训练的一个重要部分。现阶段对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体系还不是非常完善,对各个运动项目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还处在摸索阶段,特别是羽毛球项目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的人数还非常少。本文就核心力量训练的实质,作用以及在羽毛球项目训练中的运用进行阐述。

1研究目的

文章通过对核心力量训练和羽毛球项目训练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确定核心力量训练在羽毛球运动中的重要地位。核心力量训练最近几年在竞技体育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关于核心力量的研究在国内学术界还属于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大家都还处于摸索阶段,特别是羽毛球项目的核心力量的训练,研究的专家和学者也是为数不多。通过总结归纳其概念和作用,强调其在羽毛球训练中的重要作用,为当前竞技羽毛球训练以及为当前从事此方面的学者和专家提供参考性建议和意见。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有关核心力量训练的和羽毛球运动特点方面的资料,深入了解核心力量训练在羽毛球项目中的重要性。

2.2逻辑分析法

对羽毛球运动中的核心力量训练的本质进行逻辑分析,阐述核心力量训练在羽毛球运动中的意义。

2.3专家访谈

通过对专家的访谈,充分了解核心力量训练在羽毛球项目中的重要性以及日常训练的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核心力量训练的释义

对于核心区概念界定国内外学者有着自身的见解。国外的IanHasegawa以腹部、臀部、腰骶部、胸部和背部上的肌肉称为核心肌肉[1];Travis Brown则以位于腹部和脊柱附近的大肌肉为核心肌肉,其中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和竖脊肌等是最主要的核心肌肉;而Paul J・Goodman以联合体上的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胸腰筋膜、腰方肌、髂腰肌、臀大肌、臀中肌和竖脊肌等29块肌肉称为核心肌肉[3]。MARJORIE,JOHN D WILLSON, JEFFREY M WILLARDSON, KIM MSAMSON等学者将核心肌群确定在腰椎-骨盆-髋关节部位,认为核心部位的顶部为膈肌,底部为骨盆底肌和髋关节肌。KATHLEEN R LUST学者认为核心肌群包括胸廓和整个脊柱,将整个躯干视为人体的核心区域。

从上述对核心区概念的界定,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大体相近,他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界定的。从上述可以看出,核心区是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具体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所包含的肌群有背部、腹部和构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

3.2羽毛球运动员核心力量分析

核心力量在羽毛球运动中运用的具体表现:羽毛球运动是一项灵活多变的体育运动,在比赛中需要长时间的场上蹬、跨,挑以及上肢的连续击球。作为维持身体的稳定性的核心区――躯干对这不停奔跑的下肢和不停挥动的上肢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躯干是作为四肢近端的附着点和固定点,给予四肢运动发力的支撑,是一种根基。

羽毛球运动员往往在比赛中并没有表现出最大力量能力,而是在激烈的对抗下,身体重心不稳定时,爆发力也无法得以施展,这时,羽毛球运动员表现的力量能力不完全取决于运动员的肌群力量,而肌群间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对力量发挥的影响程度较大。羽毛球比赛中,运动员的大多数技术的发挥都离不开核心肌群的发力:如跳起扣杀,就需要核心肌群的发力来维持全身的稳定,把力量从腿部通过核心区传递到最后发力的手腕上。场上的各种步伐的移动同样需要核心力量来维持其稳定,保证步伐到位的同时能稳定的击出球。特别在场上的身体失去平衡处于被动的情况下击球,核心力量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3.3核心力量训练在羽毛球运动中的意义

3.3.1加强羽毛球运动员在运动中的脊柱和骨盆的稳定性

核心区域就像是衔接上下半身的桥梁,其重要性就如同房子的地基一般,不但会影响四肢的动作,更负有控制全身姿势正确与否的重责。

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要不断的跑动,及时的转向,跳起来扣杀以及上肢的连续击球等,要想让击出去的球即稳定又有力,就必须让四肢协同配合好,更重要的是核心区域的稳定,为其他肌群或全部肌群提供稳定的支点。所以只有加强核心力量训练才能确保羽毛球运动员在赛场上能稳定的发挥技术动作,从而为赢得比赛增添了砝码。

3.3.2增强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

核心力量的训练常常采用瑞士球作为训练器材,在动动态中让运动员进行各种核心力量的训练,以增强运动员核心区的力量,也符合比赛的特点。这样经常性的在不稳定的环境下进行训练,就能迫使机体不断的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使机体产生适应性变化,从而能提高神经肌肉本体感受。

3.3.3提高运动员的能量输出

在羽毛球运动中,全身协调发力的一致性要求较高,就需要核心肌群发挥其能力,更好的链接上下肢,完成力量传递的一致性.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运动时由核心部位向四肢及其它肌群的能量输出,提高上下肢和整个动作间的协调工作效率,提高了力量传递的速度从而减短了击球整个过程的时间,从而降低能量的消耗,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使技术动作更富有经济性和实效性。

3.3.4提高肢体协调工作效率

有强大的核心力量作保证,躯干能够得到稳固的支持,四肢的应力也能够随之减小,由此肢体能够游刃有余的进行更加协调的技术动作。如羽毛球中的跳起杀球,强有力的核心力量能够保证身体在空中的姿态,维持在空中的稳定性,并能保证落地时的稳定性。特别是核心肌群中的小肌群扮演了稳定肌的角色,强大的核心肌群与深层次的小肌群协调合作,使得羽毛球运动员完成了精准到位、衔接流畅的击球动作。

3.4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

核心力量训练是指针对身体核心肌群及其深层小肌肉进行的力量、稳定、平衡等能力的训练。稳定是核心前期训练的主要目的,核心力量训练是其他运动能力,诸如速度、灵敏、协调等素质训练的基础。

核心力量训练不同于传统的力量训练,它使下背部与腹部的肌肉群在训练时同时做功,就如同使上、下半身同时做功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所有的体育运动都必须与核心部位共同做功来完成,只有极少数的肌群是孤立的,相反,必须要使全身成为一个整体。核心力量的训练就是要努力使整个机体协调起来,确保运动员在做动作时让核心区域肌群起到稳定躯体,传输能量的作用。

3.4.1徒手练习法

此类练习适用于核心力量训练的初始阶段,目的是让运动员认识到核心肌群的发力和学会控制身体。这种类型的练习得到了大多数专家的认可和肯定,普遍认为是最基础的核心力量练习的手段。这种练习方法很多,如:(1)单膝跪地弓背支撑,(2)仰卧抬腿,(3)仰卧两头起,(4)俯卧背伸等训练手段。

3.4.2简单器械练习法

在练习过程中,除了最基础的徒手练习,运动员一般还要进行在简单器械上的核心力量训练如最常用的瑞士球,平衡板,平衡球等。如(1)仰卧举腿左右绕球,双脚置于平衡球上,然后用腰部力量带动脚左右绕动,保持身体正常位置不要随意移动,保持双脚不从球上滑落。(2)双手撑地双脚撑球,双脚并拢置于平衡球上,双手撑地,手臂与身体成90度夹角,脊柱保持正常位置,与地面平行,控制身体不改变任何夹角;保持均匀的呼吸,不要憋气。如果要进一步加强动作难度,可以采用单手支撑、在瑞士球下放置半球式平衡球等手段。(3)单腿撑于平衡球上的旋髋练习,动作方法:平躺垫上,一腿置于瑞士球上,抬起上体呈一直线,双臂伸展置于地面上;另一腿绕身体做内收外展的旋髋练习;保持均匀的呼吸。

3.4.3使用综合器械进行训练

这类训练有很多种方法例如:单、双足站立于平衡球上,做各种上肢持轻器械举、推、拉,下蹲,躯干扭转等多种形式的练习;躺在瑞士球上做各种持械练习。这种练习是让运动员在不平衡的状态下完成持有其他器械的练习,他通过机体不断的调节不稳定的身体状态,让神经肌肉产生适应性机制从而提高本体感受的能力。如:(1)坐立球体侧上拉,(2)仰卧球体单臂飞鸟,(3)坐立球体体侧平举持铃片转体,(4)跪立球体肩负重侧屈等各种其他训练手段。

3.4.4闭眼的各种站立和蹬立练习

这种方法主要锻炼运动员肌肉的本体感受控制能力,人体在睁眼的时候能够很轻松的进行单足站立和蹬立,但人体一旦闭上眼睛,失去了参照物就很容易失去重心,找不到感觉。所以多进行闭眼的站立和蹬立能有效的提高核心区肌肉的力量。若要增加难度可闭眼跪立在瑞士球上。

3.4.5核心训练指南

下表摘自黎勇明《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旨在提供正确的练习指南,使运动员和教练员能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结论

4.1核心区是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具体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所包含的肌群有背部、腹部和构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

4.2核心力量是羽毛球运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力量能力,与其他力量能力一起完成整个羽毛球运动。

4.3核心力量训练在羽毛球运动中有着非常显著的意义,他能够加强羽毛球运动员在运动中的脊柱和骨盆的稳定性、增强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提高运动员的能力输出、提高肢体协调工作效率、衔接上下肢,承上启下以及预防伤病。

4.4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上列举了徒手练习、简单器械练习、综合器械练习以及闭眼的各种站立和蹬立。

5建议

5.1羽毛球运动员要把核心力量训练当成日常训练的必练项目,特别是教练员要重视这方面训练,研究出更多种训练核心力量的方法。

5.2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核心力量训练计划和恢复措施,不能一概而论,要因材施教。

5.3羽毛球业余爱好者也要经常从事核心力量的训练,为的是避免运动伤病。但在训练时要注意方法要正确,计划要合理。

参考文献:

[1]《运动生物力学》编写组.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黄继珍,赵嗣庆.核心力量训练的实质及在我国竞技体育的实践[J].体育学刊,2010,17(5):74-76

[3王保成,等.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内容[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3(13):38-46.

[4]郑钦凯.初探核心稳定性和核心力量及其作用[J].科技信息,2009(9):484.

核心力量训练篇7

羽毛球运动核心力量训练

0前言

20世纪核心力量训练被广泛运用于康复保健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0世纪90年代逐渐被西方运用到竞技体育项目的训练中,运动成绩得到显著的提高,到21世纪核心力量训练逐渐被我国竞技体育训练界认可和推崇。迄今,核心力量训练越来越被体育界内的专家和教练员们认为是力量训练的一个重要部分。现阶段对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体系还不是非常完善,对各个运动项目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还处在摸索阶段,特别是羽毛球项目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的人数还非常少。本文就核心力量训练的实质,作用以及在羽毛球项目训练中的运用进行阐述。

1研究目的

文章通过对核心力量训练和羽毛球项目训练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确定核心力量训练在羽毛球运动中的重要地位。核心力量训练最近几年在竞技体育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关于核心力量的研究在国内学术界还属于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大家都还处于摸索阶段,特别是羽毛球项目的核心力量的训练,研究的专家和学者也是为数不多。通过总结归纳其概念和作用,强调其在羽毛球训练中的重要作用,为当前竞技羽毛球训练以及为当前从事此方面的学者和专家提供参考性建议和意见。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有关核心力量训练的和羽毛球运动特点方面的资料,深入了解核心力量训练在羽毛球项目中的重要性。

2.2逻辑分析法

对羽毛球运动中的核心力量训练的本质进行逻辑分析,阐述核心力量训练在羽毛球运动中的意义。

2.3专家访谈

通过对专家的访谈,充分了解核心力量训练在羽毛球项目中的重要性以及日常训练的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核心力量训练的释义

从上述对核心区概念的界定,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大体相近,他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界定的。从上述可以看出,核心区是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具体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所包含的肌群有背部、腹部和构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

3.2羽毛球运动员核心力量分析

核心力量在羽毛球运动中运用的具体表现:羽毛球运动是一项灵活多变的体育运动,在比赛中需要长时间的场上蹬、跨,挑以及上肢的连续击球。作为维持身体的稳定性的核心区――躯干对这不停奔跑的下肢和不停挥动的上肢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躯干是作为四肢近端的附着点和固定点,给予四肢运动发力的支撑,是一种根基。

羽毛球运动员往往在比赛中并没有表现出最大力量能力,而是在激烈的对抗下,身体重心不稳定时,爆发力也无法得以施展,这时,羽毛球运动员表现的力量能力不完全取决于运动员的肌群力量,而肌群间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对力量发挥的影响程度较大。羽毛球比赛中,运动员的大多数技术的发挥都离不开核心肌群的发力:如跳起扣杀,就需要核心肌群的发力来维持全身的稳定,把力量从腿部通过核心区传递到最后发力的手腕上。场上的各种步伐的移动同样需要核心力量来维持其稳定,保证步伐到位的同时能稳定的击出球。特别在场上的身体失去平衡处于被动的情况下击球,核心力量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3.3核心力量训练在羽毛球运动中的意义

3.3.1加强羽毛球运动员在运动中的脊柱和骨盆的稳定性

核心区域就像是衔接上下半身的桥梁,其重要性就如同房子的地基一般,不但会影响四肢的动作,更负有控制全身姿势正确与否的重责。

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要不断的跑动,及时的转向,跳起来扣杀以及上肢的连续击球等,要想让击出去的球即稳定又有力,就必须让四肢协同配合好,更重要的是核心区域的稳定,为其他肌群或全部肌群提供稳定的支点。所以只有加强核心力量训练才能确保羽毛球运动员在赛场上能稳定的发挥技术动作,从而为赢得比赛增添了砝码。

3.3.2增强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

核心力量的训练常常采用瑞士球作为训练器材,在动动态中让运动员进行各种核心力量的训练,以增强运动员核心区的力量,也符合比赛的特点。这样经常性的在不稳定的环境下进行训练,就能迫使机体不断的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使机体产生适应性变化,从而能提高神经肌肉本体感受性功能。

3.3.3提高运动员的能量输出

在羽毛球运动中,全身协调发力的一致性要求较高,就需要核心肌群发挥其能力,更好的链接上下肢,完成力量传递的一致性.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运动时由核心部位向四肢及其它肌群的能量输出,提高上下肢和整个动作间的协调工作效率,提高了力量传递的速度从而减短了击球整个过程的时间,从而降低能量的消耗,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使技术动作更富有经济性和实效性。 3.3.4提高肢体协调工作效率

有强大的核心力量作保证,躯干能够得到稳固的支持,四肢的应力也能够随之减小,由此肢体能够游刃有余的进行更加协调的技术动作。如羽毛球中的跳起杀球,强有力的核心力量能够保证身体在空中的姿态,维持在空中的稳定性,并能保证落地时的稳定性。特别是核心肌群中的小肌群扮演了稳定肌的角色,强大的核心肌群与深层次的小肌群协调合作,使得羽毛球运动员完成了精准到位、衔接流畅的击球动作。

3.4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

核心力量训练是指针对身体核心肌群及其深层小肌肉进行的力量、稳定、平衡等能力的训练。稳定是核心前期训练的主要目的,核心力量训练是其他运动能力,诸如速度、灵敏、协调等素质训练的基础。

核心力量训练不同于传统的力量训练,它使下背部与腹部的肌肉群在训练时同时做功,就如同使上、下半身同时做功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所有的体育运动都必须与核心部位共同做功来完成,只有极少数的肌群是孤立的,相反,必须要使全身成为一个整体。核心力量的训练就是要努力使整个机体协调起来,确保运动员在做动作时让核心区域肌群起到稳定躯体,传输能量的作用。

3.4.1徒手练习法

3.4.2简单器械练习法

3.4.3使用综合器械进行训练

3.4.4闭眼的各种站立和蹬立练习

这种方法主要锻炼运动员肌肉的本体感受控制能力,人体在睁眼的时候能够很轻松的进行单足站立和蹬立,但人体一旦闭上眼睛,失去了参照物就很容易失去重心,找不到感觉。所以多进行闭眼的站立和蹬立能有效的提高核心区肌肉的力量。若要增加难度可闭眼跪立在瑞士球上。

3.4.5核心训练指南

下表摘自黎勇明《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旨在提供正确的练习指南,使运动员和教练员能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结论

4.1核心区是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具体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所包含的肌群有背部、腹部和构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

4.2核心力量是羽毛球运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力量能力,与其他力量能力一起完成整个羽毛球运动。

4.3核心力量训练在羽毛球运动中有着非常显著的意义,他能够加强羽毛球运动员在运动中的脊柱和骨盆的稳定性、增强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提高运动员的能力输出、提高肢体协调工作效率、衔接上下肢,承上启下以及预防伤病。

4.4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上列举了徒手练习、简单器械练习、综合器械练习以及闭眼的各种站立和蹬立。

5建议

5.1羽毛球运动员要把核心力量训练当成日常训练的必练项目,特别是教练员要重视这方面训练,研究出更多种训练核心力量的方法。

核心力量训练篇8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核心部位力量训练的概念及相关因素,结合竞技健美操项目的特点,建立竞技健美操核心部位力量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体系,为提高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核心部位力量及稳定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竞技健美操 核心部位 训练与控制

健美操是一项年轻的体育运动项目,当今健美操在我国非常受年轻人的喜爱,健美操开展之广泛,其技术动作水平发展得非常快。在短短的20年里,我国培养出大批的高水平竞技运动员,整体的竞技实力已达到世界强国的行列。然而,基础的力量训练是维持运动员高水平竞技能力的前提和保障。核心部位力量训练是基础力量训练的主要内容。

一、核心部位力量训练的概述

(一)核心部位的界定

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几乎所有的运动都是通过四肢末端将力量施加于外部物体,使器械或人体产生运动,因此,体育运动中任何一种全身的运动项目,都离不开身体核心部位,核心部位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是指脊柱、髋关节和骨盆,它们正好处于上下肢的结合部位,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1]。生物力学研究发现,人体在两臂下垂的对称站立姿势中,身体重心位于第7至第5骶椎的水平面上,大约在髋关节额状轴上方4-5cm处,接近人体正中央的矢状面稍向右偏的髋骨与耻骨之间,国外的一些专家,在核心肌体划分上虽略有不同,但范围基本一致。总体上,核心肌群的范围是从胸的中部到大腿中部,包括正面、两侧和后面能够调控人体重心达到维持躯干平衡稳定的肌肉的统称。

(二)核心部位力量训练研究综述

核心部位力量训练也称作功能训练或核心稳定性训练,最初应用于康复领域,作为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核心部位力量训练迅速被竞技体育所采用。核心部位具体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所包含肌群有背部、腹部和构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核心稳定性是指人体在运动中通过核心部位的稳定为四肢肌肉的发力建立支点,为上下肢力量的传递创造条件,为身体重心的稳定和移动提供力量的身体姿态。核心力量是一种以稳定人体的核心部位,控制重心的运动,传递上下肢力量为目的的力量核心部位力量训练是指对身体核心肌群及其深层小肌肉群进行力量、稳定、平衡等能力的训练。无论是从提高运动技术动作的质量,还是从保护运动员和运动爱好者安全和健康的角度,积极进行强化人体核心部位功能的练习,从而提高动作控制和基本身体平衡能力,都是我们进行核心部位力量训练中必要的工作。

二、核心部位力量训练在竞技健美操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竞技健美操运动项目的特点

健美操是一项以柔韧、协调为基础,以力度、力量为核心,以耐力为保证的表现唯美性,非周期性技能类运动项目。竞技健美操是以竞技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运动方式,有特定的竞赛规则和评分方法,运动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展示自己连续表演复杂和高强度动作的能力。它要求运动员在三维空间中交替进行难度较大的动力性和静力性动作,高频率、大幅度地完成复杂的动作组合,流畅地完成各种托举、支撑、配合等动作,并要表现出具有强烈吸引力的人体美和运动美。竞技健美操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唯美性项群的运动项目。

(二)核心部位力量训练功能

人体在完成技术动作过程中,将参与完成动作的肢体连成一个“链”,参与动作完成的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则是链上的一个环节,技术动作的完成,是依靠动量在各个环节间的传递实现的。核心部位的功能的发挥,就是通过神经系统控制核心区域的肌群间的协同作用,使核心肌群在整个运动环节中能够最大限度稳定脊柱和骨盆,并通过产生、转换或控制力量,将力量传递至肢体末梢环节来实现的。“核心”部位是链条的中间环节,由于它的位置及人体核心部位表面强有力的肌群使其在动量的传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决定着全身整体的稳定程度,人体重心位于身体的核心区域,核心部位肌群,通过维持骨盆和脊柱的稳定保证了人体重心的平稳。其次,为核心力量的充分发挥创造条件。在骨盆和脊柱的浅层附有一些强有力的肌群,此肌群协调起来成为一个强大动力源,这此肌群可以根据动作需要,在动量的传递过程中增加或减少力的作用效果,对动作的完成起到加速或减速作用。

(三)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核心部位力量训练的方法

核心部位力量训练是指针对身体核心肌群及其深层小肌肉进行的力量、稳定、平衡等能力的训练。稳定是核心前期训练的主要目的,核心力量训练是其他运动能力,诸如速度、灵敏、协调等素质训练的基础[3]。核心力量训练计划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在运动中使许多的肌肉群协调的做功,而不是在完成像重力举动作时将某个关节孤立起来做功,稳定性训练的目的就是要动员躯干深层的小肌群参与运动[4]。健美操动态姿势中建立腰腹稳定性,下肢的能量顺利传递至上体,从而减少腰腹皮褶,完美完成技术动作[5]。

1.单人徒手练习

此类练习适用于核心部位力量练习初始阶段,目的在于使运动员深刻体会核心肌群的用力和有效的控制身体,这种类型的练习得到了大多数专家的认可和肯定,普遍认为是核心力量训练的最基础的练习手段[6]。如侧桥(如下图1B)支撑动作,动作过程中均匀呼吸,始终保持身体的姿态,臀部不能上下移动。这类训练是以支撑时间的长短来衡量其负荷大小。刚开始的时候训练时间可以为20s×3组,慢慢增加到40s-50s×3组。再如仰卧挺髋支撑和单臂俯撑控腿练习等都是很好的练习方法,也可几种练习交替进行。此类练习主要发展运动员的绝对力量,绝对力量在竞技健美操中主要用于支撑类难度以及跳跃类难度动作。

2.单一器械的练习

核心部位力量训练主要是让运动员的身体处于一种不平衡、不稳定的状态,多运用不稳定器械进行练习,不稳定器械包括瑞士球、平衡球、平衡板、弹力绳、垫上、力量练习器械等。如在平衡球上的各种俯撑和仰撑练习,在练习过程中身体始终保持直线,腰背不晃动,这些练习能有效的动员深层肌肉参与运动。运动强度多采用40s-50s×3组。这些练习主要发展运动员的相对力量,相对力量主要体现在竞技健美操的支撑类难度动作以及空中身体姿势的保持。

3.多种器械相结合的练习

健美操运动中很多跳转难度动作,对各部位的协调性要求较高,在跳转过程中还要保持良好的身体姿势,这些都要求核心部位力量要很好。训练中多采用两种常用器械相结合进行练习。如平衡球上俯撑拉弹力绳等练习。俯撑在平衡球上后,身体已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再拉弹力绳进行练习,可以提高各部位的协调能力,从而提高核心部位力量。运动强度多采用40s-50s×3组。此类练习主要练习多个部位的协调能力,以提高身体的平衡控制能力,从而提高健美操运动员所需的力量。

(四)竞技健美操中核心部位力量训练注意事项

1.加强核心力量意识练习

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的能动作用还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对人的行为产生控制。所以在健美操练习中要加强这种核心意识的训练,让运动员产生一种整体的意识,建立整体性意识之后,核心部位肌肉群在运动中持续对抗用力,核心部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锻炼,从而能够控制力量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结合一般力量练习进行

核心力量练习固然好,但是一般力量练习也必不可少,因为健美操运动员必须具有全面的身体素质基础,虽然,健美操运动员的各种动作用力主要集中在上、下肢和腰腹部,但其他部位肌肉力量的协调发展,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在练习中除核心部位力量练习外也要进行身体其他部位的力量练习,这样力量才能够均衡发展。

3.力量练习后加强放松练习

核心部位力量训练后注意各部位的放松,要采取积极的手段消除肌肉在力量训练后产生的酸胀感,以利于减少能量的消耗,并更好地保持肌肉的弹性,从而实现肌肉增粗和力量增长。

竞技健美操在力量素质上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全面,核心部位力量训练作为一种新的力量练习方式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可以提高运动员维持和控制平衡身体的能力,也可以预防运动损伤的产生。在运用核心部位力量练习时要加强整体意识性,采用徒手和器械相结合的多种方法练习,并注意积极性的放松恢复练习,从而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三、结论

(一)竞技健美操运动中核心部位力量训练是健美操训练的基础,是提高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身体核心部位稳定性力量直接影响健美操的完成质量和欣赏价值。

(二)核心部位力量在竞技健美操运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核心部位力量练习也是提高竞技健美操运动水平的重要手段,所以教练员和运动员要特别注重核心部位力量的练习。

(三)核心部位力量训练能够提高躯干部位肌群力量、稳定性、控制能力,从而为四肢的运动建立稳定的支撑。还能预防、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四)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核心部位力量训练应持之以恒,逐级递增。练习应先从静力性练习开始,然后再结合自己专项特点进行核心部位稳定性及核心部位力量练习。

参考文献:

[1] 黎涌明,于洪军,资薇,等.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起源、问题、发展[J].体育科学.2008(4):19-29.

[2] MARJORIE A KING, MS, ATC, Pt University of Virginia Corestability: creating a foundation for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J]. Athl Therapy Today.2000(3):6-13.

[3] 王保成,等.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内容[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3):38-46.

[4] 王章明.CBA甲A和NBA队员身高体重模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98.3(34):34-37.

核心力量训练篇9

1核心力量训练的含义及重要性

1.1核心力量训练的含义

体育课主要教学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力量,达到强身健体效果,但又与专业的运动员存在明显区别。核心力量训练,主要针对人体某部分核心区域,如某部分肌肉进行针对式训练,这部分的确定,在不同学生中也存在相应差别,但主要为身体承受中立的中心区域,而这对肌肉的针对性,在高职学生群体中,则有一定的普遍性,以全面满足高职体育教学需要。

1.2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要性

作为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重要基础,学生的身体肌肉协调性及稳定性能够在核心力量训练中得到较为全面的锻炼。随着目前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当一部分学生更乐于待在室内玩电脑游戏,相应的运动量也逐渐变少,这使得学生在体育运动时的受伤率也有所上升。利用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审题技能,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从而有效强化学生体质,该教学方法具有宝贵价值。

2高职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的运用

2.1高职体育教学应用核心力量训练现存问题

根据教育部最新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应当以“健康第一”为宗旨,设立多样化的体育课程,从而充分满足不同学生需求,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随着核心力量训练教学法的逐渐推广使用,部分高职院校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问题。

2.1.1教学资源缺乏

核心力量训练教学不仅仅只停留在理论表面,实践也占据了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核心力量训练教学,离不开教师、器材和场地三个基础条件的支持,但这三部分条件在目前高职院校当中还存在一定缺陷。缺少实力雄厚的师资力量、体育器材不足、体育教学场地缺乏等均使得实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1.2传统教学的约束

就以往高职体育教学传统方法来看,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将核心力量的训练同传统式教学混为一谈,传统教学的约束,使得学生对核心力量训练教学方法缺乏足够兴趣。而目前高职教学不断改革形势下,想要确保学生全面掌握基本体育知识与技能,兼顾学生身心健康,满足国家高校学生健康标准,还存在一定困难。如何打破传统教学的约束,在日常体育课教学中融入核心力量训练相关内容,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2.1.3学生的抵触情绪

高职院校学生大多个性鲜明,具有各自特点,故对体育课程的兴趣点也会存在相应差别。笼统式的核心力量训练式教学,往往缺乏对全部学生的综合考虑,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部分学生可能还会出现较严重的抵触情绪,使得实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2高职体育教学应用核心力量训练具体措施

2.2.1基础能力的训练

核心力量训练,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基础运动能力。以短跑这一教学知识点为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即可适当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状况进行适当锻炼。锻炼内容包括自主仰卧挺髋运动等等,均可以作为核心力量训练的初期教学内容。在进程初期教学的同时,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也能够对自身肌群能力的不足产生认识,对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要度进行深入认识,从而方便之后的系统化训练,提高教学效果。

2.2.2运动器械的选用

体育教学必须要依赖部分运动器械才能达到良好效果,目前部分院校虽然还缺少较为先进的器材,但已有的部分器械也能够为核心力量训练提供支持,常用的包括平衡板、悬吊绳等等。以平衡板为例,在实际教学时即可让学生利用平衡板在锻炼自身平衡能力的同时,学会调整呼吸与身体运动节奏,从而有效提高核心力量训练的教学效果。

2.2.3考虑学生自身特点

上文中已经说到过不同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也存在差别,考虑到高职体育教学课程时间限制,故应当考虑到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应充分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兴趣,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如男生对核心力量训练拥有较浓厚兴趣,可选用球类运动对其进行锻炼,而针对女生不宜进行强烈运动,则可选用趣味性较强的项目对其进行训练。通过调整教学方法,使得学生逐渐接受核心力量训练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2.2.4学生主体式教学

应打破以往将教师作为中心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性与创造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基本体育知识与能力,为其提供较宽广的自由发挥空间。以健美操课程教学当中核心力量训练的应用,可通过引导学生对着镜子进行练习,从而提高自身动作的规范性,并进行自主优化创新,达到教学互动效果。

核心力量训练篇10

1.有利于力量传递效率的提高笔者认为,运动员在做体育舞蹈技术动作时所要运用到的身体各部分形成了一个“链”,参与动作完成的身体部分都是链上的环节,技术动作的完成是依靠动量在各个环节间的传递实现的[3]。根据以上观点,我们可以认为,运动员在进行体育舞蹈训练时,其肌肉力量首先是通过静力收缩完成,然后以此对身体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并形成了该项目中的身体运动链。在拉丁舞项目中,对身体核心区域的力量要求较高,要求身体运动链的发力一定要强,而更加强调的是对身体核心区域的控制,其对身体运动链的要求更为苛刻。所以说,身体中段所储存的能量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技术动作完成的成败。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身体核心区域虽然不像四肢那样直接参与运动,但是其进行静力收缩不仅能够产生动力力量,还对肌肉的收缩能力有所加强,运动链上各环节的发力以及力量的传导、储存,甚至肢体各部位的协调发力都离不开身体核心区域的作用,所以增强身体中段的能力有助于其在运动中力量传递效率的提高。

2.提升身体的稳定性、平衡性和协调能力要想完整地完成舞蹈技术动作,运动员的身体首先要处于稳定、平衡的状态,并且其协调能力一定要好,这些都是完成动作的前提和必备条件。所以,有必要加强核心区域训练中的核心稳定性训练,这有助于提升身体的稳定性、平衡性和协调能力。本体感受是运动员完成运动技术的基础之一,核心力量训练就是通过本体感受身体各部位的运动情况,然后大脑皮质再对运动进行复杂的综合,这也是运动员身体稳定性等能力提升的生理基础。

3.有利于人体形态美的塑造人体形态美指的是人体通过正常发育,使得身体各部分比例匀称均衡,进行简单肢体运动时动作协调优美,举手投足之间表现出一种高雅的气质,给人以良好的印象[4]。运动员在进行体育舞蹈专项素质训练前,很多教师都会首先运用芭蕾形体训练的方法来改善运动员身体核心部位(如胸、腰、手臂、臀)的姿态,并对舞姿中的身体状态进行控制。运动员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先是通过简单的基础动作来改善身体的协调性,改善身体的线条,然后通过训练身体的控制能力、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稳定性又都有所增强,最终形成了人体的形态美。而且,核心力量训练也有助于运动员高雅气质的形成。

4.有助于运动损伤的预防和身体的康复在体育舞蹈中,运动员最容易受到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其中,脚踝、膝关节和小腿的胫、腓骨等部位极易过度疲劳。所以,运动员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可以促使其在进行快速发力时,强有力的核心肌群能够确保肢体在动作过程中保持在正常的位置,深层小肌肉群的稳定功能起到关键的保护作用,这预防了急性损伤的发生[5]。而在标准舞动作时,对运动员的上体和骨盆的稳定性要求更高,要求其要时刻保持相对稳定挺拔的状态,这就对运动员的脊柱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而核心力量训练中会加强脊柱的稳定性练习,以改善脊柱的不良状态,从而促进身体的康复。

二、负面影响

1.易扰乱呼吸节奏体育舞蹈是一项非常强调呼吸节奏的运动项目,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标准舞运动中。而核心力量训练则是强调运动员要在动态中为身体寻找平衡,强调身体核心区域的本体感受。当我们在运动时,身体各部位的本体感受器也会受到牵拉刺激,也会导致呼吸的加强,但是在体育舞蹈运动中(尤其是标准舞)呼吸节奏的加强可能就会扰乱舞者的运动状态。正确的呼吸节奏不仅能够控制运动员的动作,更能够对身体的移动重心进行有效掌控,而核心力量训练显然没有对体育舞蹈的呼吸节奏投入过多关注,以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体育舞蹈运动员的呼吸节奏。

2.不利于身体重心的转移核心力量训练有效地提升了身体核心区域的稳定性,也有利于身体运动链能量的输出,但是核心区域能量的加强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运动链各起止点的作用,使得人体在运动状态时力量的发挥会有所限制。舞步是脚跟、脚掌和脚尖的相互运动,体育舞蹈强调对重心的控制,在标准舞中,重心转移的重要性几乎体现在每个动作中,而拉丁舞则是要运动员通过对重心的不断转移来表现舞姿的优美,下肢的力量状态非常重要。但是长期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又会削弱四肢力量的控制,从而影响到了重心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