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核心价值观十篇

时间:2023-04-03 00:00:29

践行核心价值观

践行核心价值观篇1

各位尊敬的领导,同事们,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践行核心价值 观做优秀人民警察》 。

众所周知,公安机关是人民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行政 机关,同时它又担负着刑事案件的侦查任务,因而它又是国家的司法 机关之一。作为具有特殊性质和地位的职能部门,作为在这一部门工 作的一分子,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践行“忠诚,为民, 公正,廉洁,奉献” 的核心价值观, 争做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忠诚卫士。

所谓忠诚,即人民警察要永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 于法律的政治本色。这是对人民警察的根本政治要求,也是人民警察 的灵魂之所在。忠于党,视党的事业高于一切;忠于祖国,筑就安全 稳定的社会基石,保证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长治久安;忠于人 民,全心全意服务人民,为人民利益无私奉献;忠于法律,与各种违 法犯罪做斗争。为此,我们要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科学 发展观武装头脑,始终保持民警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经受 住各种复杂斗争环境的考验。

践行核心价值观篇2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学生;常态化;载体;构建

大数据时代的新常态下,高校学生思想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如何构建常态化的载体,需要研究学生思想实际,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这一方面开展了一些实践。

一、完善机制,推进培育践行工作常态化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加强领导、全员参与。学校不断健全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分工。在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党政部门、群团组织协同配合,形成了全校上下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学院制定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方案》,在年度党委工作计划、重点任务分解、精神文明建设任务书中,对重点工作、内容举措具体部署,把落实情况作为业务考核、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指标。学院注重把日常管理与价值观导向有机统一,修订完善管理制度;以推动师生价值观养成为着力点,不断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出台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

二、搭建载体,强化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

(一)搭建多层次教育教学载体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认真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为大学生所接受。价值观的培育,要做到知行一致,知识是前提和基础。思政课的课堂就应该是传递价值、传授知识,其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就是对大学生开展价值观教育。面对大学生的受众,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思政课教师需要建立教学平等观、教学学术观,研究构建教学体系,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参与者,他们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伙伴关系。教师与学生在地位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共同参与到教学的角色共同体,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交流与对话达成共识。教师既是教学者也是研究者,从事的是研究性教学;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研究者,从事的是研究性学习。教学的中心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院深入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以开展“道德讲堂”项目为契机,深化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引入主体性、实践性教学观念,倡导叙事式教学法,编写案例、设置情境、现场教学,不断增强实效性和说服力。2.充分发挥党课和“青马工程”培训的示范作用。通过党课集中培训,“青马工程”培训专题讲座、学习研讨、精英论坛等,让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学骨干学深学透、先学先行,做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引领校园风尚。在整合教材内容、建构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以核心价值观相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热点为辐射点,以价值观相关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论、基本概念等主要基点,构建相对独立、主题突出、模块鲜明的教学体系,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导相统一的教学模块。在实际教学中,具体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从中归纳与讲授内容相关联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学生普遍关注但容易受到社会舆论影响、产生偏颇乃至错误观点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集体讨论。3.充分发挥专题讲座的引导作用。通过有针对性地组织形势政策报告和理论宣讲,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渠道。举办“新青年教坛”“农牧大讲堂”等十余种专题讲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定期选定主题,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宣传解读和解疑释惑,强化正面引导,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4.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作用。利用学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深厚积累,总结经验、拓展内容,结合学院的农牧特色,开设了十余门中华农业优秀文化相关通识课程,举办了传统文化大讲堂、国学经典讲座等。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深度阐释,使学生对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等形成准确把握,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涵养核心价值观。

(二)搭建立体化宣传载体

做到了24字基本内容进校园、进办公场所、进教学场所、进生活区。运用校报、广播、电视、网站、橱窗、LED屏等校内媒体资源,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立体式宣传培育和践行的进展和成效。在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设专栏,定期推送师生中的典型做法和凡人善举。举办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厚德牧院”等公益广告征集活动,用生动的艺术样式和活泼的时尚元素表现、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知晓率。

(三)搭建系统化研究载体

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优势,规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项目,开展理论研究和阐释,举办了泰州黄桥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讨会;多个项目获省部级以上课题资助;学院多个教师成为省、市劳模,应邀在各单位做辅导报告,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应有贡献。

三、抓好载体结合,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

(一)与大学精神培育、校风学风教风建设相结合

大学精神、校风学风教风以及蕴涵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和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特色表达。学校不断发掘校训、牧院精神的时代内涵,开展“校史校情”知识竞赛等活动等系列专题报道,解读大学精神、演绎时代内涵,激发师生爱国荣校热情,增强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以推进优良校风学风教风为载体,在全院学生中深入实施“青春学习计划”,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在学校行政和服务单位开展改进工作作风等活动,树正风兴正气,引导师生自觉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二)与典型引领相结合

学院开展了一系列一批先进典型学习教育活动,用他们的优秀品质、先进事迹铸筑学校精神高地。通过深入挖掘、大力宣传校园中的模范人、典型事,开展“感动牧院”人物评选,用身边榜样的鲜活事例教育引导师生从小事做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

学校注重设计文化载体,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引导广大师生在文化创意和实践经历中深切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和要义,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价值观自信。以学院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的要求为标准,以文明宿舍、优良学风班集体评选为载体,培育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文化、院系文化。以“一院一品”为引领,打造了艺术节、汉字书写大赛、历史文化节等一批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做好以学生社团为依托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践行。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德树人的根本立足点,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精气神”。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行是关键和归宿。实践是形成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大学生的生活实践中,从小事做起,在实践中感知、在行动中领悟,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鼓励,使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学生社团的朋辈引领,学生积极参与以纪念节日为载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展“爱心支农”“农村调研”“志愿服务”“行走在凤城河——保护母亲河”“地球一小时———节约水电”“关爱空巢老人”等主题实践活动和以“中国梦与青”为主题的课前3分钟演讲活动,营造了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校园文化环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共享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微信微博、QQ与学生课下进行思想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空间与载体。

(四)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思政课不能停留在书本,需要和社会实践结合,要大力推进思政课的实践教改,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从认知层面向信仰高度提升,在对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求和逻辑体系充分把握的基础上,内化性地接受。实践是校验标准,需要让学生自觉地用实践去衡量、审视,使自己的思想和认知从偏离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不足乃至错误中解放出来,主动地用正确先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并指导自己行动。做到理论实践、主体客体的真正融合,从践行角度真正把握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达到用这一价值观推动完善自己进步的目的。按照中央和省有关部门的要求,安排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的,学院每年结合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组织大一新生,在学习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时,参观学校所在地的历史名胜、英雄故居、烈士陵园等等,让学生在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同时,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感悟体悟自己所学理论,坚定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信仰。同时,根据课程实际特点,开展对学生实践需求、思想状况的调查,精心设计并制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明确实践主题、实践内容、实践形式、实践路径、实践考核。开展“重走先辈长征路”“和农牧经营户在一起”“感受水产”等主题或专业的实践活动,以及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学雷锋志愿服务月等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暑期深入农村进行调研,以制度化常态化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在了解社会、关注民生和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会理解、认知认同,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在大学生心灵中产生共鸣,在精神上聚集价值,在思想上形成共识,成为大学生思想的指引、精神的追求、价值的坐标。

参考文献:

[1]郑思佳.加强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有效途径研[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5,(2).

[2]陈婧.加强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3]郭赞.关于雷锋精神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及践行的思考[J].世纪桥,2014,(11).

[4]吴细玲,曾令超.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8).

践行核心价值观篇3

孙礼 中共辽阳市委党校

摘要: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后,社会各界对进一步提升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呼声就未

决于耳。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上不仅重申了其兴国之魂的重

要性,更是以12个词开放式的表述凝练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文从理论视角出发,联系当今时代,反思社会现实,深入挖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意义并提出对策思路。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兴国之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过程。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在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里面,第一次提出了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此基础上,不断到探索发展,在历次的

党代会不断地深化强化,直到十八大以三个“倡导”的形式问世。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

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条件下,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

展趋势的一种价值追求,它的三个层次依次说明了我们要建设什

么样的国家,构建什么样的社会,塑造什么样的公民。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1.它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国家层面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已经在党章修正案中规定为我党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它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社

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体现了我党在理论、道

路、和制度上的自信表达,或者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我党

在理论、道路和制度层面社会化、精炼化的表达,就是致力于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因此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过程,就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它是建设和谐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要求。习

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2013 年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指出,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文化的本质力量很大程度上都凝结在其中

核心价值观上。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加深,国家

之间的交流、交融和交锋就体现在各个国家软实力的交流、交融

和交锋,最为本质的就是不同文化所代表的核心价值观的碰撞。大

国博弈已经从以往以政治制度为核心转向以核心价值观为支点,一

个不能对外输出价值观的大国,不能称之为强国,中国是一个大国,

能否成为强国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3.它是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必然选择。在改革开

放进程中,随着与外界交流程度的不断加深,国外很多价值观念、

思想给国内老百姓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当前主要表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泛滥,而

且这几年越发公开和理直气壮。因此,越是在各种思潮的冲击影

响下,社会就越需要主流思想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

引领社会思潮,凝聚共识的核心力量。

4.它是创新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经阶段。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

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四位一体的全布局。但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受众面以及大众化传播由于其过于

理论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现。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在核心

价值体系的指导下,将“四位一体”的基本内容以24 个字表述

形式高度概括,让老百姓看得懂、说得出、记得住,也便于宣传

教育。因此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赋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生

命力,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展现。

二、坚持三个倡导,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1.认真学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和基

本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培育和践行。

培育注重的是国家、社会、个人内在自觉的接受和认同,是基础,

践行则是在培育的基础上将这种价值追求转化为外在的自觉行

动,是关键。正所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指导意见和基本原则

是总领,未来的工作都是在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框架内进行,

比如说基本原则规定了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要以人为本,关

注人们的利益诉求,因此在凝练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就要搭建平

台,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才是

聚民智,接地气。

2.创新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

动。教育环节,以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贯穿

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再到高等教育,以

及后期社会补充教育,都应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以达到教育持续化的目的。在宣传方面,要注重用创新的方式手

段,特别关注某些特殊领域和群体。比如网络,随着信息化时代

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各种思想汇集碰撞的集中领域,即使有相

关的法律法规颁布,但相对来说滞后,在执行监管的过程中很容

易造成疏漏。因此应对网络的不良信息,应该运用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主动引导,以占领舆论宣传领地的主流地位。

3.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和社会

治理中。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精神融入始终,以道德讲堂、知识竞赛、有奖问答、志愿者引

领等多种灵活形式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环节。

日前已有多数省份、地区开展了“四德榜”、“道德讲堂”等活

动,从实际取得的效果来看,不仅丰富培育和践行的方式,给整

个社会起到引领作用,更是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

提升了其价值魅力。

4. 加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领导。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必须要有系统科学的规划和统筹,

而党委和政府是规划负责人,因此要肩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

任,提高规划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党员干部是倡导落实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必须要将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职业道德、社会

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塑造提升贯穿到自身价值观建设中

去,以合格的人民公仆作风成为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某一个阶层团体的价值观,而是全社会的核心

价值观,因此党委和政府要推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把社主义核

践行核心价值观篇4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重要位置。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大学生的主流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今后一段时期内的社会思潮,他们的价值观念以及价值水平决定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高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主要基地,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机制,促使大学生健康成长,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1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我们党结合全党和全社会价值共识而总结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培育及践行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要求。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研究无论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上,还是在大学生个人健康成长道路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时任教育部思政司冯刚司长认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高校是重要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条红线,融人高校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贯穿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方面,体现到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各环节,引导青年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光荣使命,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人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时代洪流中去,这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因此,高校应努力建立健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与此同时,十以来,各级部门单位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认知、践行、传播、引领等步骤着手,取得了有效的成绩。然而还需要意识到,世界文化多元多样化形势下价值观交融呈现新的局面,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极易受到不良思想影响,形成错误的判断,因此,抓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养成的任务十分艰巨而紧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是应对复杂意识形态的必然选择。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面临的时代特征

十以来,各高校掀起了学习十精神的热潮,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如何建设长效机制,需要分析我们所面临的时代特征及其问题。首先,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浪潮使得我们所面临的社会环境由改革开放前单一的社会文化和单纯的意识形态,转变为全球文化网络之下,各国文化互相交流融合,多元文化背景下各种思潮涌现,文化多元不可避免导致社会意识形态的彼此冲突,进而导致多元价值观并存的局面。这是我们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其次,社会与文化环境的多样化与复杂化使得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出现许多不稳定因素,一些大学生面对多元化的社会文化背景会出现困惑、彷徨,甚至出现消极的价值观取向。再次,教育本身带有的功利主义,影响着学生们合理价值观的形成。过度强调学以致用,能力带来就业,把前途单纯理解成钱途,忽视了核心价值观教育,偏重职业价值观教育,这是高校教育不可忽略且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最后,网络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是把双刃剑,其不利于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一面也是我们必须看到的。大学生在高校学习的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实践经验,信息鉴别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在网络上,各类负面信息容易诱导当代大学生形成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侵蚀和损害优秀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的传承,容易导致大学生三观的偏移和对现实社会主流观念认可的动摇,在思想上出现迷茫,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3如何在高校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长效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其政治思想指导,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融合建国以来历代中国国家领导人思想,是中国现当代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必然选择。要在高校长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长效机制,让学生在世界多元文化、多种思潮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定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思想指导上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此项工作展开一定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其政治思想指导;二是实践过程中务必要做到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思想内涵应跟随时代的发展而具有现代性,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也应该与时俱进;三是实施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大学生价值愿望和利益需求,注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以上几个原则的指导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长效机制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建立健全制度保障

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用制度去规范和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学习。所谓制度措施就是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强有力保障。高校要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统领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用以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正确性。要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需要不断完善制度,应不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制度化。建立学习制度,要做好长期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指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大学生要定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建立奖惩机制和激励制度,可以在高校设置一系列奖惩措施和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逐渐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变为学生价值的主流观念。建立监督制度,监督学习计划的实施情况,切实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系列教育活动落实到位。

3.2把握课堂教学主阵地,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大学生在高校学习的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进一步完善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精神境界,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努力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教常态化并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把学生思维意识、理论知识以及价值理念的培育互相结合,最终在学生思想中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把握课堂主阵地要改革教学方式,一方面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另一方面要遵照大学生价值观自我发展的规律,并且需要加深了解现实社会,不可脱离学生实际。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地位,不断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3.3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教育

高校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要清晰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外延及其发展历程,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定及其思想来源要确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要求即是社会主义的社会意识,它指的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利益格局调整、政治体制变动、思想观念复杂化以及文化价值多元多样化的现状而提出的思想理论。在这里首先要把“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讲清楚,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心和自豪感,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应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指导地位和统领作用,坚持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大学生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精髓,鉴定自身的政治立场,坚决抵制各种错误外来文化和思想的入侵。

3.4应注重结合当前形势,顺势而为,应时而动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在高校教育中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的现实情况,深入探索当代大学生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观念认同程度。在深入考察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培育计划并逐步形成长效机制,从整体上把握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问题,从而找出有效应对方法。在解决理想与现实、整体与个体、继承与创新等方面矛盾的基础上,实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并寻求新进展,加大力度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期而有效的实施。

3.5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宣传教育

以现代网络为依托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网络资源兼具自由性、及时性、开放性的特征。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之下,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过程当中,应该充分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积极营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围,大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与此同时,网络环境下有着各种各样的信息,给高校大学生带来的影响也是具有多样不确定性的。例如西方政治取向受其民主政策的影响,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网络依赖的影响,大学生道德观念容易受到网络虚拟性的影响等。因此,在利用网络资源时,一是要注意传统教育资源与现代网络资源相融合,其次要注意现代网络的两面性,消除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保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期切实可行。

4结语

面对价值观形成规律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应,可见学生在课堂教学组织中更喜欢小组合作,特别在参与小组作品展示时,其热情更高涨。学生乐于在课堂上展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展示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思辨中绽放思想的火花。(2)教师课前准备要更充分:学生活动增多,教师要有更多的准备。首先是课堂内容的准备,如上述的头脑风暴法中,教师要预先设想学生会说什么答案,把有可能的答案都列出来,然后预先对这些答案与标准答案进行比对,最后归类。这比起老师直接讲授时准备的时间更多。在课堂实际操作上还要立刻对学生的答案与教师预设的类别立刻配对,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临场反应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又如项目法中,学生角色互换,学生的评价需要老师提前设计好评价标准,让学生在对其他同学评价时有一个指引。教师在课前不仅要准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内容,更要预想出学生在实践和展示中出现的各种状况,所以教师的前期工作量会增加,面临的挑战也更大。(3)课堂环节较多,教师要掌握好节奏。刚开始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学生稍微不太适应,老师要及时控制时间。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课堂的环节较多而且大部分是学生活动时间,故在时间上要掐得很紧。但一学期下来,学生还是适应了这种教学活动的节奏。教学环节增多、节奏加快,也能不停地激起学生的热情,提升课堂教学成效。(4)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方法有很多,如前面提到的案例法、项目法、头脑风暴等等。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授课对象,调整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令学生能更多地亲身参与教学活动,并体验鲜活的美术知识。经过一个学期的试验,在公共艺术课堂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吸收美术知识,更在教学活动中获得自我肯定。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继续应用于中职公共艺术课堂中,并加以持续探索改进,提升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韩茂源.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释义及实践解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

[2]林希.行动导向教学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0).

[3]李景仲.行动导向教学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5).

[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厅[2013]2号.

[5]曲庆峰.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小组教学法实施的研究[J].学理论,2013(21).

[6]张润莲,张向利,叶进.案例教学法及其运用[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8).

[7]陈佳泉,朱莉,黄钢.辩论法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2(7).

践行核心价值观篇5

摘 要 党的十以来,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高速公路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样需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就企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企业 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国有企业的必然要求,也是国有企业加快转型,科学发展,发挥主体作用的内在要求。企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体现为企业核心价值观建设。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理念,转化为员工在社会和企业各项活动中的自觉行动,使文化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从而推动社会工作和企业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强化思想教育、注重价值引领

(一)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破解。企业文化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动力不足。一些企业和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停留在一般性的层面上,把企业文化看作是一般的文化活动,仅仅停留在文艺活动、喊口号、统一标志、统一形象设计的层面。没有真正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像完成企业发展指标一样去完成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目标。二是创新不多,融合不够。虽然各单位能够做到企业文化建设有安排、有部署、有活动,但有的单位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有的单位还没有把价值理念贯彻落实到管理制度中,没有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提高员工素质能力有机联系起来;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改进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有机联系起来;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服务和促进发展、促进管理、促进服务等工作联系起来,没有与研究解决一线员工包括协作队伍思想、工作、生活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二)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迫切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党员领导干部是企业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不仅关系企业的发展方向,而且也关系企业的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关系能否带领广大职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要通过中心组学习、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等,不断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党性意识,并把教育与深入开展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相结合,使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推进企业改革发展中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

(三)企业职业道德教育,迫切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聚。坚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热爱企业、热爱岗位结合起来,把倡导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与企业的管理、机制、科技创新等结合起来,将广大员工为共同理想而奋斗的精神,融入到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一要突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员工从事职业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不仅关系到员工个人的道德品质,更关系企业的形象、信誉和核心竞争力。二要从遵纪守法、优良秩序、优秀服务等方面规范员工的行为,引导员工树立敬业爱岗、诚实守信、优质服务、竭诚奉献的道德风尚,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三要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引导广大职工为公司科学持续发展尽职尽责,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四)企业科学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推动。围绕经济中心,促进企业持续稳定科学发展,不仅是企业价值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思想政治工作有没有生命力、战斗力的体现。因此,无论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还是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最终都要落实到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上,落实到为企业安全高效科学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上。要针对不同阶段、不同情况,深入开展改革发展形势任务教育和主题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员工认清形势和任务,以思想的大解放激发观念的大转变,以观念的大转变促进发展的大突破。深入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活动,从而有力地推动高速公路管理和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内涵建设,促进企业发展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经济体中的具体体现。要结合企业管理实际,坚持以收费站文化建设为基础,努力构建企业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新体系。企业文化建设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落地生根。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牢牢把握文明高速创建这个关键,与高速公路管理中心工作紧密结合。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业务工作相结合。以高速公路的收费、养护、路政、服务区管理等中心工作为目标,大力开展以企业精神、企业宗旨、企业使命、共同愿景、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努力用企业价值理念强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用企业的历史使命激发员工拼搏奉献的责任感,用尊重关怀增强员工以企业为家的归宿感,促进高速公路管理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要始终做到坚持增进思想认同,在科学发展理念上下功夫 ;坚持改革创新,在科学发展机制上下功夫;坚持以人为本,在满足公众需求上下功夫 ;坚持发展意识,在破解难题上下功夫 ,抓住新时期、新形势下蕴藏的机遇,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实现高速公路管理的科学发展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安全管理相结合。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不断建成和投入运营,如何管好、用好高速公路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高速公路管理研究也随之应运而生,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高速公路安全管理。要把构建安全文化,促进安全管理、安全服务摆在重要位置,从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行为准则、奖惩措施等方面,明确员工的目标责任、技术要求、操作流程、职业道德等行为规范,形成令行禁止、步调一致、文明和谐的行为文化,做到在思想上树立安全文化理念,在制度上加强安全文化管理,在行为上养成安全习惯。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优质服务相结合。自高速公路诞生以来,其社会服务行业的属性,决定了高速公路必须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司乘人员提供文明优质服务。让其愉快而来,满意而归是整个高速公路服务行业的宗旨,而最能体现高速公路服务水平的,就是与广大司乘打交道最频繁的高速公路收费管理所。因此,在高速公路收费所开展好文明优质服务活动,对打造高速品牌有着重要意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坚持开展立足岗位做贡献、优质服务为司乘。要有真诚的服务态度,将友好、融洽、和蔼、尊重、自信的形象和气氛传递给司乘人员;要有熟练的服务技能,收费中快速的完成收费工作,使司乘人员避免等待的焦急;要有主动服务的意识,树立一切为司乘服务的意识,这是开展优质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这两个意识就不可能有好的服务态度和优质的服务水平。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思想教育、注重行为养成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紧紧扭住文化这个核心,做到以文化人。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在企业核心价值观培育形成上,一是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时展的要求,反映企业的发展特点,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二是企业领导者要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进行战略思考,出思想,出思路,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并体现在日常工作中;三是要发挥员工的作用,积极吸取广大员工的智慧和力量,使形成的价值理念为广大员工认同遵守,为实现价值观的转化打下扎实的群众基础。在价值观的转化上,一是要通过开展形式多祥的宣传教育活动,实现企业上下对价值观的深刻理解和广泛认同,实现价值观内化于心;二是要将价值理念贯穿到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工作标准中去,形成体现价值理念的制度体系,使价值观转化为员工可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实现价值观固化于制;三是要把价值理念体现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体现在员工日常行为和企业对外形象上,使价值观外化于行。在开展企业文化活动时,要更加注重适应社会发展,开辟企业文化网络阵地,利用网站、微博、电子杂志等平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必须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去传播。企业文化光有理念不行,还需要把那些高度概括的理念丰富化、具体化,使其更容易被员工所理解。而且有了理念以及理念的诠释还不够,还需要一些载体,将这些理念承载下去,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呈现给员工给社会各界。

践行核心价值观篇6

观;校园文化;主题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3―0026―01

学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不仅是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的重大举措,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首要任务。作为育人前沿阵地的学校和课堂,如何加强和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成为各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一、提升教师素质,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是教育任务的执行者,是教育环境的创造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要加强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师的主体作用必须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积极的发挥,教师必须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要通过多种形式唤醒广大教师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意识,将他们的工作重心放在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协调、多样和可持续发展上,在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和师生日常交往中自觉践行正确的价值原则;要通过开展教师讲坛、班主任论坛、道德讲堂、模范教师评选等活动提升教师道德修养。同时着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定期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研究和解决德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利用校园文化,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氛围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言谈举止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生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校园绿化、净化、美化的基础上,做到人文化、信息化。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在楼道设置“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和“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等宣传牌,同时利用橱窗、校园广播、校园网、校报等多种媒介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深处的感染与熏陶。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阵地的作用,由班级学生自主设计、装饰,创建反映班级的风采,彰显青春活力的班级文化氛围。

三、融入课堂教学,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能

学校要安排各教研组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编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教材。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校语文教学、思想品德教学紧密结合,让传统国学内容成为学生的选读或必读教材。充分发挥政治、历史等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有重点、分层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学科渗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语文、英语、体育、艺术、校本课程等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考试评价之中,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课堂、进入师生头脑。

四、开展主题活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以丰富多彩的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为载体,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主题活动,使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是开展学习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爱心和善行。二是大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努力学习的观念。三是开展“经典诵读”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师生爱党爱国爱家乡。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锻炼和培养学生意志品质、集体观念、竞争意识、顽强拼搏精神。五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心理咨询室,定期举办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及时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解开心结、摆正人生航向。

践行核心价值观篇7

价值观;培育;养成教育

杨昌弋,重庆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中学高级教师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促进国家现代化,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国家战略需要,也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实现教育自身价值的本质需要。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增强学校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形式。但是,如何具体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习惯养成教育中的影响和作用,有效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中必然面临的课题。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是教育内容,蕴藏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过程和方式之中,另一方面,又体现着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和指向。

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领习惯养成教育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 就是要养成习惯。”他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强越好。“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月份颁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从上世纪80年代起,习惯养成教育逐渐被普遍认可,成为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式。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为核心建构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长期以来,习惯养成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建构:一方面,虽然习惯养成教育作为一种育人策略和方式,被学校教育普遍认可,但是,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一直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在具体的育人实践活动中,小学阶段普遍重视习惯养成教育,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进入中学阶段的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就被逐渐淡化。这种弱化的原因并不是学校教育不能主观重视和跟进,而是随着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习惯养成教育必然面临学生的自主选择和自主判断,传统的习惯养成教育方式面临新的挑战。另一方面,习惯养成教育确实存在明显的阶段性。中小学阶段,大多数学校习惯养成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爱国、守纪、团结友爱等素质和诚实、虚心、正直、宽容、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等良好的心理品质。而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相对标准更高,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应包括: 第一,优良道德品质的养成。第二,社会公德的养成。第三,礼仪与文明的养成。第四,遵纪守法观念的养成等。因此,习惯养成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阶段性如何体现,成了习惯养成教育的现实问题。

虽然习惯养成教育受到学校教育的普遍接受和认同,但是不同阶段的内容在选择上明显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尤其是在如何保持大学与中小学习惯养成教育内容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方面,更是缺乏核心内容的统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逐渐形成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逐步确立,为建构习惯养成教育的系统化内容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为基础促进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内化

习惯养成教育是根据社会的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在确定的理性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通过严格管理、行为训练、规范反馈等多种手段,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使教育指向内化,养成自觉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事实上,个体道德德性的形成包括个体道德理性的养成和个体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两个过程。因此,养成教育也包含两个过程,即个体道德理性的启蒙教育和个体道德习惯的养成教育。前者是后者的精神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生活外化,这两个方面统一于养成教育之中。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个体的自我发展,帮助个体实现自我整合。因此,在具体的学校养成教育实践过程中,中小学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随着环境的变化、学生价值观念的变化,逐渐走向了弱化和消解的过程。而且即便是在中小学阶段,多数习惯养成要求和规范,常常会因受到学生的质疑而流于表面形式,无法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实践。所以,如何促进习惯养成教育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质,成了困扰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的现实难题。

我们常常说,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由此可见,命运最终是由思想决定的,思想有多远,我们才能走多远。有效促进习惯养成教育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内化,其关键性因素取决于人的思想,也就是取决于人的价值观念的认同。党的十报告指出,将立德树人明确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则成了立德树人的中心任务。只有促进学生内在的价值认同,才能最终实现习惯养成教育的自我认同和实践内化,进而形成稳定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具化为养成教育具体实施目标

当前,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形式主义倾向,由于缺乏对核心价值观教育内涵的深入挖掘和教育目标的具体定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停留于概念化的知晓和浅表化的植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单融入一切教育教学行为和过程中,事实上造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意义的一定程度上的自我消解。

(一)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深刻内涵

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来,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即成了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焦点。《红旗文稿》《光明日报》《中国社科网》曾开展激烈讨论,有学者统计,核心价值理念曾经有过59种经典说法。这充分说明,核心价值观念的确认,必然是从其他相关性理念的对比分析之中产生并确认的。对比分析的过程,便是核心价值观确认的过程。作为一种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实践,绝不是单纯的知识知晓和概念输入,必然有与核心价值理念紧密联系的相关性理念的辨析与抉择。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如果在教育实践中没有对具体价值理念丰富内涵的深入挖掘,必然造成教育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比如对“自由”这一核心理念,必然伴生一系列相关性问题:“自由”是“绝对自由”还是“相对自由”?人可否选择“绝对自由”?人是否会选择“逃避自由”?“个体自由”与“自由社会”的关系是什么?“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是什么?等等。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绝不只是概念化的简单植入,而是要深入挖掘其深刻的含义,尤其是要从相关性的价值判断中引导学生进行价值辨析和价值沉淀,最终促进学生价值认同和实践内化,这也是促进习惯养成教育最终实现自我道德实践内化的基本认知基础。

(二)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具体的习惯养成教育目标

习惯养成教育,之所以难以从小学阶段向中学和大学阶段卓有成效地可持续推进,就是因为习惯养成教育缺乏系统科学的教育内容支撑的同时,还缺乏科学系统的具体教育目标定位。曾指出,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取得具体成效,也必然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具体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目标(详见表1)。

表1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目标

理念 意识 具体实践目标释例

自由 自主 1.上课积极发言;2.勇于表达真实的自己;3.学会独立判断和思考

自立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2.自己学会做该做的事情;3.学会精神上自我独立,不依赖他人

自爱 1.爱惜自己的身体;2.善待自己;3.学会悦纳自我;4.学会自我激励

自强 1.每天学会创造新的进步;2,每天向自己的目标迈进;3.每天增长新的知识、才干等;4.学会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

自信 1.不怀疑自己;2.勤于行动;3.不封闭自己;4.勇敢面对新事物

自律 1.严守纪律;2.不妨碍他人;3.克制自己

自省 1.每天学会总结和反思;2.每天学会规划自己;3.每天善于时间管理

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核心理念,就可以分解为“自主”“自立”“自爱”“自强““自信”“自律”“自省”等意识,同时具体外化为“上课积极发言”“独立判断和思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悦纳自己”“每天向自己的目标迈进”“每天增长新的知识、才干”等25个具体的习惯养成教育目标。

三、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转化为养成教育的内生动力

教育,作为一种个体文化和心理的内化过程,所关注的更多是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因此,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就成了教育最重要的本质使命。而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基础就在于教育目标的设定和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同志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他强调,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呈现了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的核心内容,也同时给予了学生个体生成和发展的美好愿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个人、社会、国家三者的统一,是青少年学生通往梦想的阳光大道,是青少年学生实现自我的动力之源。

践行核心价值观篇8

环境文化蕴育核心价值观氛围

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潜在的育人方式。本校立足于中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打造中,让每个学生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在举手投足中,接受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主题文化墙显践行历程 明德楼内有一面主题为“快乐少年,中国有我”的文化墙,记录着学校开展核心价值观组歌传唱活动的足迹。游览其中,一种喜悦与自豪油然而生。

班级文化墙展生动内涵 学校在每个班级内张贴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版,并充分利用班级室外展示墙面宣传核心价值观内容,展示学生作品,让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不同形式的作品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连廊文化墙写艺术领悟 学校的“心泉长廊”常年陈列着8尊雕塑,4幅以莲为题材的油画作品,定期举办画展,引领师生在高雅的艺术氛围中,产生一种价值认同感和归属感,让师生形成强大凝聚力的同时领悟核心价值观的精神。

课程文化浸润核心价值观内涵

核心价值观理念博大精深,如何将其春风化雨般浸润到学生的心田?本校牢牢抓住课程文化,让核心价值观理念走进艺术课程、德育课程、校本课程,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

德育课程启迪核心价值观涵义 对于小学生而言,二十四字真言,他们只识其字,不得其旨。孩子需要一种直观的启迪,才能真正理解核心价值观的涵义。德育课上,让孩子看各种中华美德故事片,听各种美德故事宣讲,于是,核心价值观高深的理念演变成一粒粒种子,在孩子的心田萌芽起来。

艺术课程进行价值观心灵体验 对于中高年级学生而言,引导他们运用自己喜爱的艺术形式表达对核心价值观理念的理解,这样的价值观才可能变成他们灵魂的一部分。通过美术曼陀罗展示核心价值观的和谐,通过水粉画展示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衍纸卡通画塑造快乐少年的形象,通过国画书法呈现祖国山河等等,学生们在色彩与线条的空间中寻找社会的进步,感悟国家的富强。

校本课程抒发核心价值观心得 本校以人民音乐出版社印发的《幸福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组歌》为蓝本研发自己的校本课程。学生在校本课中学唱组歌,解读核心价值观,通过演讲、写文章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在相互交流与学习中让核心价值观理念得到深入挖掘,成为学生人生观形成关键时期的指路明灯。

活动文化颂扬核心价值观精神

核心价值观理念必须外化于行,才能爆发巨大的教化功能,而组歌传唱就是践行核心价值观最有效的手段。

班级传唱 把核心价值观组歌纳入到课前一支歌中,组歌作为学唱内容,全面普及到每一个学生。

年级传唱 开展了各类竞赛活动,其中表现优秀的班集体和同学确定为年级传唱组,定期走入其他班级为同学们传唱,在传唱中将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也传递给大家。

校级传唱 学校合唱队学唱能力和演唱水平都优于班级和级部学生,为更好地推广和传唱组歌,学校合唱队通过多层面的展演活动,提升组歌推广的力量。

教师传唱 学校教师合唱队把组歌定为学习曲目,这样,组歌精神与教学生活实践相结合,打造教师团队爱岗敬业的品质。

社区传唱 开展“组歌进家庭、进社区”活动,孩子们将自己会唱的组歌教给爸爸妈妈和社区居民,让更多的人感受组歌的魅力,在M歌传唱的过程中争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好公民。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内涵的引领下,今年在由威海市宣传部主办的六一儿童节中,本校承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歌传唱活动全国启动仪式;9月份威海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歌传唱专题音乐会上,本校学生演唱了《快乐少年》《幸福少年》两首作品;在开学第一课、美德少年评选、学校艺体节等不同的场合下学校都不断传唱组歌,让组歌真正入脑入心。

践行核心价值观篇9

党的十报告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要求,在全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生处在道德形成的启蒙阶段,加强对他们的价值观教育尤为重要。指出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感恩教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我们可以从感恩教育入手,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感恩文化 感恩教育 有意识的引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感恩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文化范畴。它的形成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我们国家、我们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孕育形成的,体现了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整体文化水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部分,必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

感恩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有着十分旺盛的生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或间接地继承了感恩文化的精华,并通过改造,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之中。感恩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依据。加强感恩文化建设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生正处在道德形成的启蒙阶段,加强对他们的价值观教育尤为重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可以从感恩教育入手。

二、明确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这些经典名言,一直滋养着中华民族。感恩既有感恩戴德之意,又有感谢、感激之情。知恩、感恩、报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文化在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有体现。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听到这耳熟能详的歌词,相信大家都知道这首歌的名字――《感恩的心》。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富裕,物质文明越来越丰富,但是精神上却反而越来越迷茫,一味地索取不知回报,孤僻自私冷漠,道德水准滑坡。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父母围着一个小孩转,抱在手里怕碰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当成小公主小皇帝一样的供着。家里人的过分宠溺,往往使得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眼中只知有自己,没有别人了,不懂得分享,更不知感恩为何物。

也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心怀感恩,方能聚集正能量。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有健康的心态,积极的人生观。

从小开展“感恩教育”至关重要,这不仅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全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基础。

三、有意识地引导,深入开展感恩活动

感恩教育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引导,让他们知道哪些是需要感恩的,才能激发起他们的爱心,引起他们发自内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怀。如果我们只知道奉献,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呈现给孩子从而教育孩子,孩子也就无从感受到社会和他人对他的爱。当我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也要让孩子知道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让他们从小就知道爱别人,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助人为乐。

太阳,给予我们温暖,我们应该心怀感恩;江河,给予我们清澈的水源,我们应该心怀感恩;大地,给予我们生存的空间,我们也应该心怀感恩;身边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都应该心怀感恩。感恩教育,引导孩子们尊重大自然,保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使我们的家园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花儿更美。

祖国是我们成长的摇篮,为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是社会中的一份子,就像鱼儿离不开水。深入开展感恩活动,在升国旗时站姿要整齐,态度要严肃;在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说声“谢谢”;向别人问路时,说声“谢谢”;借了别人的东西时,说声“谢谢”:买东西付款离开时,也不忘说声“谢谢”。

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命,毫无怨言地为我们搭建快乐成长的舞台,辛辛苦苦抚养我们长大成人。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辛劳,母亲节父亲节开展感恩父母系列活动,感恩父母就从身边小事,从日常小事做起――平时养成做家务的习惯,为父母分担些家务劳动,洒扫、洗衣、做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茶余饭后,跟父母说说知心话;在父母的生日,说几句感恩的话语,让他们知道子女的幸福感受;父母下班后,为他们揉揉肩、捶捶背、洗洗脚等。

教师传授我们知识,教给我们智慧,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领路人。引导学生理解老师的辛苦,感恩老师,就要珍惜老师的每一节课,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努力进取,用优秀的成绩、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回报老师的辛勤耕耘;教师节,亲手制作贺卡把自己的美好祝福送给各科老师;即使毕业了,也多跟老师联系,不忘师恩。

践行核心价值观篇10

一、企业核心价值观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员工普遍认同的指导企业运营和员工行为的根本原则。它集中反映了企业管理者为有效经营企业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主要思想理念。

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企业自己发展的历史形成的。它包含着企业所在的领域、企业自身的属性(类型、产品等)、企业决策者的理念、生产者群体的愿景、时代特征等要素。这是其企业共性与个性的组合体,是独有的,别的企业可以借鉴,但无法照搬套用。如贵州中烟的“负责任、重执行、求卓越”的核心理念,就不是科研企业、军工企业等能适用的,是其自身发展哲学中形成的,是企业所有人员的众望所属,是践行的核心。

在中国,社会环境对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有决定性的影响。这种环境的影响力是政策性、民众性的,特别是大型企业在这方面尤为重视。如中国移动通信的核心价值观是“正德厚生,臻于至上”,既传承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又彰显了中国移动追求卓越、勇担责任的社会时代精神。再如,中国烟草的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既体现了他们承载着为国负责的重任,又体现出对消费者捧为至尊的责任。这些价值观引起各行各业的热议,启迪了许多企业对价值观的探索和自身文化内核理念的建立。

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文字、语言等描述时,要有层次,语言要简洁,文字要通俗,要让所有人能很快理解,容易掌握,便于使用,从而达到激励人心的作用。它既能表述观念的常理,更要使常理有前瞻性和发展性。例如,波音公司的企业价值观,领导航空工业永为先驱;应付重大挑战和风险;产品安全与品质;正直与合乎伦理的业务。例如,阿里巴巴的企业价值观――窗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

二、价值观的作用

企业家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进行企业规划,设定阶段性目标,确认可以使用的人才。但是在实施中常常能听到他们在喊,员工素质低,只能靠经济手段来激励员工,而大家都熟悉的日本企业则更多的是靠员工的精神,组织许多小组或小团队来解决企业内的问题。如QC小组的行为则来自日本企业。一个企业如果能在战略发展,规划制定,目标任务,利润分配等各方面达成上下一致,则企业的员工定能在制造流程、工艺纪律、质量保证等方面达到企业要求,所谓“上下同心,其利断金”,企业各项战略目标的实现唾手可得。

每个企业都希望自己有凝聚力。有的企业是高薪凝聚,有的是宽松环境,但真正能凝聚人心的是企业共识,是企业核心价值观。我认为核心价值观既是思想共识,更是行为底线的共识。大家都知道,哪些是不能碰触的。在底线之上有许多管理将会简约化,人性化,能造就更加和睦的生产工作环境,能更加增进企业的向心力。

三、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产生有两种形成方式,一种是以老板意愿决定,另一种是老板与员工共同决定。这里我们重点研究第二种方式。用列表将决策者和员工对正向和反向的意愿列出,找出其共同点,由此描绘出共同的愿景。在这个愿景下找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用企业文化建设成体系,初步形成核心价值观的书面表达。

企业核心价值观践行则需要在企业内部进行不断的宣传,要让企业全体人员都熟知自己的核心使命。要利用各种形式和环境进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这里讲两个必须条件,一是在企业内各层级要有主动性,不可操之过急,不能做教条式宣教,要充分利用新兴媒行,开拓适应员工喜乐的方式,做到入眼入脑入行。二是要有专兼职队伍,要有人员来担起这个宣教任务。三个层面,首先是领导率先示范,二是管理层意识到位,三是企业文化工作者的无私奉献。

在当今知识经济及国际化大背景下,我们不断重申文化力的作用,是因为对于一个企业而言,需要一种大智慧、大境界、大格局,大文化。企业文化工作者所贡献的就是一种智慧,就是一种文化和价值观的践行后的佐证。如何将价值观有效地进行管理,笔者认为除了要进行机制的建设,进行科学的管理。从组织保证、人员配备、资金保障、有效激励、协调畅通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整体考虑和管理,更重要是要以“大隐于市”的情怀,以“无为而治”的坚韧,恪守一份坚持的力量,从员工内心真正形成一股力量,到达一个核心竞争力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