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低碳生活的建议十篇

时间:2023-08-02 17:33:24

践行低碳生活的建议

践行低碳生活的建议篇1

优选低碳环保倡议书五篇(一)

广大青少年朋友们:

为提升全市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推动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守护我们家园的蓝天白云,保障大家的身体健康,从即日起到20xx年3月31日,在常态化每天限行2个号或单双号限行的基础上,我们向广大青少年朋友倡议:低碳环保、绿色出行。

一、争当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宣传者。低碳环保、绿色出行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是现代人追求的美好生活状态,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需要大家共同发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履行公民责任义务,积极投身到广泛宣传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理念中来,向家人、朋友、同事转个帖子、发个微信、跟个评论,让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争做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践行者。践行绿色出行,离不开广大青少年的积极参与。倡议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做起,积极践行135行动(即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以内乘坐公共交通),少开车、将出行和运动锻炼结合起来、将绿色、环保、健康的出行习惯融入日常生活,使绿色出行常态化、持续化。

三、争做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先行者。保卫蓝天由我先行,低碳生活点滴做起。绿色出行在身边、文明出行靠大家,希望广大青少年朋友积极参与到绿色出行中来,带动身边朋友尝试绿色出行,进而让越来越多的人主动自觉地选择绿色出行,让交通更顺畅,让生活更幸福。

青少年朋友们,低碳环保、绿色出行是时尚、更是要求,让我们携手前行,从现在做起,绿色出行,少开一天车,减少空气污染。我们相信,有了你我的共同努力,沙河的空气将会更清新,天空将会更蔚蓝,未来将会更美好!

共青团沙河市委员会

20xx年12月2日

优选低碳环保倡议书五篇(二)

广大村民朋友们:

城市生活环境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为进一步改善我市空气质量,提升我市居民生活品质,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此特别向广大居民朋友倡议:低碳环保,绿色出行。

提高认识,传播文明,争做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宣传者。我们倡议广大居民朋友树立低碳环保理念,主动承担起绿色出行宣传的责任和义务。向身边人宣传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意义和方式,树立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出行理念,上下班主动放弃小汽车,尽可能采取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让我们的城市少一缕尘埃,多一片蓝天。

倡导新风,从我做起,争做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践行者。我们倡议广大居民朋友每天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购物时选用环保袋,少用塑料袋;就餐时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筷子;空调温度不可过低或过高,出门时提前关闭电源;家庭、办公照明选用节能灯等。我们要真正把环保行为融入到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让我们的城市少一些负担,多一缕阳光。

积极劝导,示范引领,争做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倡导者。我们倡议广大居民朋友积极开展绿色出行劝导活动,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努力营造低碳、清洁、畅通、高效的城市环境,让我们美丽的阜康少一些污染,多一份健康。

朋友们,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呼吸着同样的空气,为了你我的健康,为了家园的美好,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秉承低碳环保,选择绿色出行,为我市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优选低碳环保倡议书五篇(三)

同仁们: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幻无常、水士流失严重、温室效应明显、耕地沙化蔓延、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因此,遏制气候变暖,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为了你、为了我、为了他,也为了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大家庭,更是为了明天的美好生活,作为当代公民,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身体力行,共同遏制全球气候变暖。为此,公司向全体干部职工发出低碳生活,从你我做起的倡议,号召全体干部职工要做到:

一、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主动增强危机意识、节约意识与环保意识,真正了解节能环保对国家及个人的意义。

二、节约用电,做到随手关闭电灯、电脑、电视、空调打印机等电器设备,做到人走电停,不浪费一度电。

三、节约用水,自备水杯,少喝瓶装水;拧紧水龙头,不浪费一滴水。

四、购物使用环保袋,购买简单包装的商品,选购绿色产品、绿色食物,倡导绿色消费。

五、重复使用纸张,双面打印,多发电子邮件,少用次性制品(如木筷、纸杯、纸巾等),少吃零食,减少垃圾,保护环境。

六、多骑自行车、多坐公交车,为节能减排出力。

低碳生活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态度。同仁们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水和回收利用,养成节约的生活习惯。请从你我做起,请从今天开始,加入低碳生活,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成为低碳理念的传播者,成为低碳生活方式的践行者,共同携起手来建设我们的绿色低碳新家园!

优选低碳环保倡议书五篇(四)

大市民朋友们:

今年9月22日是第21个世界无车日,倡导无车出行,旨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绿色交通意识。今年以来,我市正在深入开展三城同创活动,合理使用资源、推进节能减排、践行绿色生活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为了进一步树立绿色交通理念,建设绿色交通体系,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生活更加幸福、环境更加美好。为此,我们倡议广大市民积极行动起来,争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倡导者、践行者和传播者,带头形成崇尚节约、低碳环保的社会风尚。在此,我们向全市人民发出倡议:

一、争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传播者。积极宣传低碳知识,提高低碳意识,树立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带头遵守和参与到行动中去,广泛传递绿色交通,低碳出行信息,营造绿色低碳出行的良好氛围。

二、争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倡导者。城市是我家,美丽靠大家。低碳生活无处不在、无所不有,看是生活小事,但关乎长远、影响大局。做绿色出行的参与者,以身示范,践行绿色出行,积极开展绿色出行劝导活动,带动更多的人自觉参与到绿色出行行动中来,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些绿色、多一分文明、多一份健康。

三、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践行者。大力倡导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出行理念,积极采用勤俭节约、低碳环保、有益健康、兼顾效率的绿色出行方式,倡议大家积极践行135行动(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以内乘坐公共交通),少开车,将出行和运动锻炼结合起来,形成绿色、环保、健康的出行习惯。

绿色出行一小步,健康文明一大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人人争做绿色交通,低碳出行的先行者和参与者。让我们的家园环境更美好,城市交通更顺畅!为打造碧水蓝天,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新辉县做出积极的贡献。

辉县市三城同创暨

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指挥部

20xx年9月19日

优选低碳环保倡议书五篇(五)

倡导低碳生活、建设生态绿色新家园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在此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发出倡议:

1

增强节能减排意识,树立环境保护理念,做低碳生活的倡导者和引领者----牢固树立和提升健康生活、绿色生活理念,将科学合理高效使用能源资源、保护地球家园、节能降耗的低碳生活方式自觉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坚持吸收低碳生活知识和方法,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形成低碳生活共识,做低碳生活的倡导者和引领者。

2

扩充节能减排知识,倡导普及绿色生活,做低碳生活的宣传者和推动者------自觉掌握运用生活领域中的节能环保新技术,推广使用新能源、新材料,使用并开发有效的节电、节油、节气、节煤、节水和资源回收及废物利用的方法,积极探寻总结低碳生活小窍门,征集应用低碳生活好办法,把学习到的节能减碳的好点子、好方法带生活中。再将好经验推广给更多人,积极宣传推介低碳生活理念,带头落实推广低碳生活行为,以点带面,争做节能减碳的热情宣传者和积极推动者。

践行低碳生活的建议篇2

上午9:30活动开幕,首先,中国科技馆副馆长黄体茂代表中国科技馆致欢迎辞,欢迎来自北京18个区县的学生、教师、家长,欢迎论坛评审专家。随后,北京市教委体美处王东江处长发表了讲话,表达了北京市教委对青少年科普活动的支持与关注。他肯定了十年来北京市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活动在全市的影响力,表达了十年来对支持、关心和爱护金鹏科技论坛活动的领导、专家和老师们的谢意。王处长还从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角度,从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角度,从加强研究提高科技活动质量角度,从校内外教育有效衔接的角度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金鹏科技论坛的成功举办与北京市各区县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在论坛开幕式上,为9个获得“金鹏科技论坛优秀组织奖”的区县颁发了奖杯。

颁奖仪式后,第十届北京市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的主体部分――论坛讨论热闹开场。本届金鹏科技论坛以“低碳,我们在行动”为话题,分两个部分进行“低碳”大讨论。

第一部分是“我们对低碳的认识”。三位同学来到台上,结合自己的获奖项目畅谈各自对“低碳”的认识。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台下的学生、教师也纷纷发表自己对“低碳”的理解,向大家共享自己的“低碳”生活方式。结合现场的“低碳”声音,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陈迎博士从更准确、更贴近日常生活的角度对“低碳”进行了解读。此外,两名曾经参加过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北京学生代表畅谈了他们在哥本哈根的感受。

论坛的第二部分为“低碳,我们在行动”。来自北京市18个区县的同学热烈交流了对“低碳”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分享了“低碳”实践行动的经验。同学们畅所欲言,不仅倡导“低碳”出行、“低碳”饮食等日常生活方式。甚至提出了对论坛现场实施“低碳”行为的建议:论坛活动背景板的制作可改为投影方式,节约纸张、塑料的使用;会场灯光可以暗一些,节约电能……为响应学生们提出的“低碳”建议,中国科技馆马上进行了改进,在不影响会场使用的前提下,关闭了大约三分之一的场灯。这一举动得到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毕竟,“低碳。我们在行动”!

论坛讨论部分结束后,陈佳洱院士在论坛上发言,他对同学们参加科技活动、关注社会发展热点问题、积极表达主张的发言给予了充分肯定,勉励同学们继续努力,创造更好的成绩,并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寄予了希望。

本届论坛还向全市中小学生发出倡议,倡议全市中小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践行“低碳生活”,成为“低碳”理念的传播者,成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成为“低碳生活”方式的践行者,携起手来共同建设绿色“低碳”的美好家园!这一倡议得到了全北京市18个区县老师与同学们的积极响应。

践行低碳生活的建议篇3

全市各级政府、各企事业单位、全体公民:

能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举措。节约能源和低碳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养成勤俭节约习惯,树立节能低碳和应对气候变化理念,提高节能低碳和应对气候变化意识,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个公民投身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共同责任。

值XX年全国节能宣传周(6月8日至14日)和全国低碳日(6月10日)之际,我们向全市各级政府、各企事业单位、全体公民发出倡议:响应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把节能低碳变成每一个集体、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在全社会营造节能低碳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美丽新北海、实现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政府是节能低碳的标杆。我们倡议,政府机构率先垂范,形成崇尚节俭、合理消费的机关文化,为全社会节能减排发挥表率作用;节约用电、用水、用油,勤俭办事,坚持会议、接待、招待等尽量从简;选用节能低碳办公产品,积极创建节约型公共示范机构,形成节约办公好风尚。

企业是节能低碳的主体。我们倡议,企业积极改进和提高工艺科技水平,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展节能低碳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提高职工节能减排能力;制定奖励措施,完善管理制度,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典型,把节能压力和动力,传递到企业中每一层级的管理人员和员工身上。

科技是节能低碳的支撑。我们呼吁,科技工作者发挥个人专长,面向全社会广泛开展节能低碳常识宣传,普及节能低碳知识;按照需求开发节能低碳适用新技术、新产品。加强节能专家队伍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节能低碳技术服务产业发展,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低碳技术服务体系。

公民是节能低碳的基石。我们呼吁,每个公民树立绿色生活理念,发扬勤俭节约传统美德。节约能源,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自觉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粒米;养成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实行光盘行动;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循环使用“环保型”购物袋,自觉抵制商品过度包装。

媒体是传播节能低碳理念的重要力量。我们倡议,广大媒体机构和工作者,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宣传先进典型,曝光反面事例;运用互联网、手机、动漫等新型传播手段和载体,加大节能低碳宣传力度;利用制作专题贴画、编辑节能专刊、创作儿歌、童谣、动漫等艺术作品,宣传节能环保低碳知识,弘扬节能低碳文化。

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携手并肩,共担重任,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为实现中国梦、建设新北海做出应有的贡献。

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倡议书

全区各级公共机构、企业单位及各位居民:

建设美丽房山,让龙乡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是我们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在6月8日至14日XX年全国节能宣传周、6月10日全国第二个低碳日之际,房山区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向全区各级公共机构、企业单位和居民发出“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的倡议:

公共机构低碳办公、绿色出行,率先垂范。严格践行各项节能、节水、节材规定,自觉培养节约习惯,切实做到空调限温、日光照明、多走楼梯、省纸节纸、人走断电、绿色出行,节能省材物尽其用,节水集水珍惜水资源。6月10日全国低碳日,办公区域限开空调,自然照明,三层以下停开电梯,工作人员践行“135”出行方案(1公里内步行,3公里内骑自行车,5公里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通过体验,进一步增强用能节能的紧迫性和自觉性,争创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

企业单位优化用能、更新技术,绿色发展。积极开发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先进节能设备,构建高效、循环的生产模式;压减燃煤,大力开发新能源,使用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落实绿色、科学的用能理念;开展碳汇造林,探索碳交易,合理控制碳排放,践行低碳、清洁的发展路径。群策群力,实现区域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共赢。

践行低碳生活的建议篇4

低碳经济对策建议

现有的文献对低碳经济的概念尚无统一规定,我国学者对低碳经济的概念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说明。周生贤认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付允认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将低碳发展作为其发展方向,将节能减排作为其发展方式,将碳中和技术作为其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一、低碳经济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多样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气候变暖所造成的全球性气候灾难让世界重新思考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问题。传统的以“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特征的高碳经济模式所产生的碳排放及其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己经危机当前和未来人类社会的总体福利,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逐步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选择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成为全球的共识。

(二)国外研究现状

“低碳经济”产生于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作为一种应对气候变暖工具,其一诞生便背负着明确的历史使命,其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与升华,对其研究也首先立足于各国的具体实践,然后进入学术研究领域。“低碳经济”概念产生于英国2003年的《我们的能源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能源白皮书,该白皮书目的是实现《京都议定书》的减排承诺,确保本国经济发展与能源安全,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引发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并逐渐受到国际社会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重视。2007年3月英国《气候变化法》草案,从法律角度明确低碳经济社会建立,为本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法制依据。通过政策与法制措施,低碳经济概念开始深入人心,其内涵也得到不断丰富与完善,其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其理论研究也逐渐得到学者们重视,其影响也扩展到了其他国家。如美国尽管没有签订《京都议定书》,但在低碳经济理念影响下,其意识到高碳经济的不可持续,人类必将迈向低碳经济,为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全球制高点,美国从实践层面加大低碳经济相关领域的研究。此外,日本、澳大利亚、德国、丹麦等国都从实践角度建立起各具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框架,欧盟委员会于2007年通过了立法动议,要求修订欧盟现行的《燃料质量指令》,为生产和运输燃料制定更严格的环保标准,以有效减少碳排放,使空气质量能够达到欧盟2005年制定的《空气污染主题战略》标准等,可见整个世界都在关注低碳经济。

二、低碳经济发展对策的建议

(一)大力发展“低碳产业”

为了实现低碳,停止发展与低速发展都不可取,惟有加速发展,同时提高我国在低碳经济与技术方面的竞争力。因此,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同时,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经济不仅仅是需要去郑重承担起来的一份责任,它同时也意味着一种新的发展机会,必须在转型、转变中培育和创新更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第一个规模达50亿元的杭州市“低碳产业基金”就是政府主导的典型的低碳产业,其投资方向是三大类:即为“高碳改造、低碳升级和无碳替代”。高碳改造包括节能减排;低碳升级包括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升级原有设备;无碳替代包括新能源;核能、风能、太阳能等。

(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工业部门对我国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工业的发展必须由能源的密集使用作为支持,造成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因此需要在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和出口的前提下,避免重工业迅速发展带来的物耗高、能耗高、碳排放高的问题,发展低排放高效能的低碳产业。对诸如钢铁、电力、化工、水泥等高耗能、高排放产业优先制定碳排放标准和标识制度,增加行业准入门槛,对高排放行业,尤其是黑色金属冶炼和化工制品制造业的能耗和排放水平进行限制。

(三)缩小区域差距,全面发展低碳经济

对于我国不同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特点,针对不同区域应有不同的政策。对于东部沿海以及东部经济发达省市,应该改变过度重视经济发展的目标,将经济发展、温室气体减排和人类发展三方面共同发展作为区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目标,将三者结合的总体表现作为考量发达区域发展的基础。

(四)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引导公众参与低碳活动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居民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但是由于生活水平提高造成生活能源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大,随之能源消耗产生的 CO2排放呈上升趋势,因此倡导低碳生活的理念和创造低碳消费的环境成为我国低碳经济在社会生活方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应加大低碳生活的教育宣传力度,开展关于低碳生活的公益活动,从意识上自觉地建立起低碳消费和生活理念。政府应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来宣传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并举行低碳经济的相关知识讲座,使公众学习到在生活中如何进行低碳生活,学会如何进行节能减排。

三、结论

低碳经济是一种时尚,也是以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从政府的政策和全民的意识来有效提高低碳经济的实施,使我国在低碳经济的潮流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并以此来提高全民节约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郑永红,梁星.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和建议[J].环境保护,2009(11).

[2]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编.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践行低碳生活的建议篇5

关键词:碳金融 商业银行 大学生 低碳消费 业务创新

一、绪论

气候变化及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成为各界共识。在此背景下,“碳金融”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它是指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相关衍生品的交易与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资与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交易或中介活动。金融危机后,面对国际经济新形势,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此,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展碳金融业务创新成为国内学界热议的焦点。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支柱部门,其在碳金融领域的有效创新对于我国低碳转型的成功实现起着关键作用。但现阶段,国内已有相关研究多围绕企业生产环节的节能减排展开,对于个人日常消费环节关注甚少。低碳社会的成功构建离不开个人的积极参与,消费行为对企业生产具有导向作用。商业银行若能有效利用自我优势,通过开发个人碳金融业务为个人践行低碳消费构建激励机制,将极大地提升金融创新对我国低碳转轨所能起到的“助推”效用。为此,本文选取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西安市六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搜集信息,分析数据,针对该群体低碳消费践行度较低这一现状,论述了商业银行开发大学生个人碳金融业务的必要性。并借鉴已有业务实践,提出了业务创新的具体模式,试图以市场化手段为大学生践行低碳消费构建经济激励机制,使金融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目标的实现。

二、 “生产减排”:当前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理论探究重点

文献搜索显示,2009年之前,国内有关碳金融的研究多集中于探讨碳交易市场而忽视了商业银行在其中的参与,直到2010年,商业银行在碳金融中的作用才得到学者们的重视,文献数量突飞猛进,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归纳总结可以发现,如何支持“生产减排”是现阶段理论探讨的绝对焦点,“消费减排”并未受到应有重视。

具体来看,现有研究主要从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重要性、实践现状、潜在问题及可能路径几方面展开论述。其中,对于前两方面,虽然学者普遍认识到商业银行因其资金配置功能而在支持低碳经济发展中扮演“关键种”角色,但具体分析中却仅强调该特性在制约企业高能耗生产,推动企业技术革新方面所能发挥的关键效用,而忽视了其在鼓励个人低碳消费,倡导个人低碳生活方面所能起到的助推效用。这无形中引致了当前以服务企业生产减排为主导目标的业务开发模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拓展空间。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的实践现状,尽管已有学者提出了“业务单一,规模有限,创新不足”等问题,并认识到除人才储备、政策环境等客观外部条件不完善外,对碳金融的有限认知也是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但在对可能路径的探讨中,通过追求“高、尖、深”来扭转我国商业银行在该领域的落后现状依旧充当政策建议的主基调,涉及消费减排的个人碳金融这一业务发展中的真正短板并未受到应有重视。

碳金融所代表的不仅是一种新的金融制度安排及金融交易形式,更深层次的是一种新的金融发展理念,即将社会福利最大化作为金融发展的最终目标。商业银行应提升理念认知,完善业务开发,通过开展个人碳金融业务以实现自身与社会的共赢。

三、国内外个人碳金融业务开展的理论与实践

京都议定书框架下,以三种“灵活机制”为基础的“碳信用”交易市场的建立催生了碳金融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生产的低碳转型。鉴于此,个人碳金融业务的发展也需以“个人碳信用市场”为依托,进而为个人践行低碳消费构建激励机制。借鉴传统的“碳信用”概念,“个人碳信用”可被定义为居民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支持节能减排、践行绿色消费等低碳行为而保有的经批准的碳排放权或获得的经核准的碳减排额,二者分别对应于政府配额制和自愿减排制。

1.国外有关个人碳金融业务的理论探讨及实践现状。在理论探讨方面,政府配额制一直以来都是国外学界热议的焦点。配额制即政府确定本国居民的碳排放总额,并以人均为基准分配给本国居民,居民可依据个人情况对碳排放权进行买卖,个人碳交易(PCT,personal carbon trading)体系由此形成。Tina Fawcett和Yael Parag(2010)认为,广泛的个人参与是成功构建低碳社会的必要前提,因此建立基于配额制的个人碳交易体系是一个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政策构想,它能够将与家用耗能和居民出行有关的碳排放的权利和责任具体到每个人身上,从而有效弥补现有政策工具的不足。Thumim和White(2008)通过分析认为,相比于征税等其它措施,基于配额的“个人碳交易”机制保证了每个公民在能源获得与使用方面的平等性,低收入者会因其整体较低的能源耗用量而成为这一机制的主要受益者。

由于配额制的“个人碳信用”市场仍处理论探索阶段,因此,现有的业务实践多以自愿减排为基础展开。在自愿减排机制下,个人通过主动减少日常碳排放或购买碳额度进行碳中和,以此获得经过核证的碳减排额,形成个人碳信用资产。韩国光州市为节约民用电力和天然气,创建了一种“碳银行”制度,自愿参加的居民可在光州银行办理“碳银行卡”,银行将居民每月节约下来的能源折合成积分存入卡中,居民则可使用这一积分购买相应的低碳产品。美国一名为“我的碳排放交易”(My Emissions Exchange)的网站,根据居民家中的水电费账单对其建立碳排放记录,若参与者能相对之前大幅减少自己的能耗量,该网站便在核实该减排量后作出证明,并以中间人身份将产生的碳信用卖给那些想提高自己环保声誉的公司。此处,减少电费支出并得到可出售的碳信用对于参与者来说是一种双赢的经济激励。

2.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碳金融实践现状及问题分析。通过文献搜索本文发现,现阶段,国内有关“个人碳信用”及“个人碳金融”议题的理论探讨几近空白,更多的仅是对现有业务实践的相关介绍。

在我国,兴业银行和光大银行是个人碳信用业务的先行者。2010年,兴业银行联合北京环境交易所在京推出国内首张低碳主题信用卡——中国低碳信用卡。通过与北京环境交易所的合作,兴业银行为客户搭建起了信用卡碳减排量个人购买平台,使其可通过银行渠道完成个人购碳交易。与此同时,该行还通过建立国内首个“个人绿色档案”系统,使个人低碳交易记录可追踪可查询,从而鼓励持卡人积极参与碳减排,倡导低碳生活。中国光大银行随后推出的“绿色零碳信用卡”具有卡片可回收,碳足迹计算器,邀约购碳计划,环保账单等六大独特的绿色环保功能。持卡客户可通过登陆光大银行信用卡地带,在线计算日常生活中产生的CO2排放量,并以购买碳额度的形式,资助符合国际规定的节能减排项目,消除碳足迹,实现资源减排,并为自己建立“碳信用档案”。

由以上业务介绍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虽有少数商业银行率先试水个人碳金融业务,但业务模式多是依靠参与者的自愿减排意愿,通过银行提供的碳足迹计算平台及购碳平台自主进行碳中和。这使得自主减排的个人参与者多为已实现“经济自由”的高收入群体,普通群众则缺乏参与其中的经济激励。对于这一点,兴业银行及光大银行的工作人员在开展该项业务时也认识到:“市民往往更看重实实在在的利益”,因此,在产品推广过程中,银行方面不得不在各种营销活动上花费大量精力。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何针对普通民众,为其低碳行为构建直接的经济利益补偿机制应成为下一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碳金融业务的创新重点。

四、基于大学生低碳消费的商业银行个人碳金融业务探究

数据显示,在我国CO2总排放量中,居民日常消费排放占据相当比重。大学生作为特殊消费群体,其日常生活中低碳意识与践行度的高低将对我国未来低碳战略的实施产生深远影响。为此,本文选取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搜集相关信息,试图借鉴国内外现有的个人碳金融业务模式,结合该群体的自身特点,以市场化手段为其践行低碳消费构建起直接的经济激励机制。

1.问卷设计与修正。通过参阅有关文献本文发现,当代大学生低碳消费践行情况不容乐观,而缺乏有效的经济激励机制可能是制约当代大学生践行低碳消费的主要原因之一。进一步,本文提出低碳意识及践行度较高的大学生应普遍具有勤俭节约,谨慎保守这一特征的前提假设,试图通过提高积极践行者的可获授信额度,使大学生的低碳消费行为得到直接的经济利益补偿。为了印证以上观点假设的正确性及业务模式的可行性,本文将调查问卷划分为如下五部分:

(1)被访者基本资料。

(2)日常低碳消费情况。意在考察当代大学生的低碳消费现状,并探索潜在的制约因素。其中在对被访者低碳消费践行度的考察中,问卷选取六种代表性消费行为进行了问题设置,并对每一选项设以相应分数,通过加总求和,以得分高低对被调查者的参与度进行定性评定。量化后的践行度为之后的假设印证提供了操作上的便利。

(3)理财及风险偏好。与第二部分相对应,问卷同样选取了六道代表性题目并对选项赋予分数,加总求和后以得分形式衡量被访者的理财风险偏好。进一步结合第二部分所得数据,通过将每位受访者的两个得分录入Excel表中,利用SPSS软件分析两组得分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此考察问卷所提假设是否成立。

(4)可能的贷款需求及制约因素。以此考察提高可获授信额度这一举措是否能对大学生践行低碳消费构成有效的利益驱动。

(5)对信用卡的认识及使用情况。与第四部分所获数据信息相结合,考察以“信用卡”作为大学生个人碳金融业务载体的合理性。

为了使问卷调查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研究目标的实现,本文在正式调查前设置了预调研阶段,发出问卷50份,依据被调查者的反馈意见,对问卷所设问题进行了相应调整。如在问卷第二部分中,考察被访者低碳消费践行度的6道问题起初采用五分法设计,但在预调研阶段,被访者普遍认为选项划分过于细致,给其答题带来不便,因此本文最终选择了三分法的选项设计。再者,考虑到因子分析所需,该部分增设了5道补充题目,以考察大学生践行低碳消费的可能障碍。正式调研阶段,以西安市六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电子问卷与书面问卷分发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为95%。下面,本文将以数据分析为基础,从必要性和具体模式两方面对商业银行基于大学生低碳消费的个人碳金融业务创新予以详细论述。

2.业务创新的必要性分析。(1)对“低碳消费”的认知程度。如图1所示,对于“低碳消费”这一概念,61%的同学表示大概了解,但感觉与自己关系不大,只有24.2%的同学表示很了解,且生活中能够很好地践行,14.7%的同学表示从未听说过。由此,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现阶段,在校大学生对于低碳消费的认知程度仍有待提高。

(2)低碳消费践行度。进一步,考察该群体日常生活中对低碳消费的实际参与度。这里,我们将调查对象在问卷第二部分六道小题中所得总分数化分为小于0、0到2和大于2三个档次,分别对应于较低、一般以及较高三个实践参与度。结果如图2所示,只有27.5%的同学达到较高水平,多数学生处于中等水平,仍有20.7%的学生处于较低层级,因此整体而言,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群体的低碳消费践行度仍然偏低。

(3)践行低碳消费的主要障碍。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因子分析考察大学生践行低碳消费的主要障碍。主要步骤包括:①原始数据的录入与标准化。②求原有变量的相关矩阵及其特征根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并根据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5%的要求选取因子个数。③采用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正交旋转,通过观察旋转后的因子载荷图,对所选因子进行命名解释。分析结果如下:

利用SPSS 17.0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后进入因子分析过程。求出Q1至Q1010个原有变量的特征根值、方差贡献率及累计方差贡献率。分析结果(表1)显示前三个因子的方差累计贡献率已经达到90.512%,表明三个主因子已能够包含10个变量指标的大部分原始信息,符合因子选取要求。

进一步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正交旋转,输出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变量Q1、Q2、Q3、Q4、Q9在因子F1上有较高的载荷,结合原有变量的实际意义,认为F1主要反映了生活习惯对低碳消费的影响,因此将其定义为生活习惯因子。变量Q6、Q7在因子F2上的载荷系数较大,可解释为经济激励对低碳消费的影响,因此将F2定义为经济激励因子。变量Q5、Q8、Q10在因子F3上的载荷系数较大,可解释为消费成本对低碳消费的影响,因此将F3定义为消费成本因子。至此本文认为,生活习惯、经济激励以及消费成本是现阶段阻碍大学生践行低碳消费的主要因素。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对于低碳消费虽有一定认知,但低碳消费践行度普遍较低。作为社会年轻代的主力军,掌握先进知识与技能的大学生群体在祖国未来发展中定将扮演重要角色,他们的消费观及消费行为也将影响到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因此,改善我国大学生群体不容乐观的低碳消费现状具有绝对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由于缺乏有效的经济激励机制是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寻求市场化的利益补偿机制成为有效的解决渠道。商业银行作为大学生群体日常接触最多的金融机构在这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其若能通过个人碳金融业务的有效创新,使大学生的日常低碳行为与个人经济利益相挂钩,定将极大地提升该群体的低碳消费践行度,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低碳社会的顺利构建。

3.业务创新的具体模式分析。(1)与学校、企业合作,创建“大学生低碳信用卡”。获取消费信息是构建激励机制的必要前提。学校是大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其生活消费多产生于此。因此,银行若想尽可能全面地获取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能源使用方面的低碳消费信息,就需与校方进行合作。具体来看,学校可为每位学生建立“个人碳信息账户”,将其在校的低碳消费情况记录其中。如水电使用及对一次性餐具、塑料袋的消费等。银行方面可由此获取学生的在校消费信息,对于良好践行低碳消费的学生给与相应的“碳积分”奖励,存入为其办理的“大学生低碳信用卡”中。

在与学校合作的同时,银行还可尝试与企业进行合作。生产环保产品的企业可将其经核证的环保产品在银行备案、登记,银行方面则通过定期公布合作企业环保产品名单,使“大学生低碳信用卡”的持卡人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并对以刷卡方式进行购买者记以相应的“碳积分”。

在这里,本文之所以选取信用卡而非其它银行卡为载体,主要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其一,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问卷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对于信用卡的使用率很低,对信用卡的功能存在认识偏差。事实上,信用卡的透支消费功能不但可以满足使用者在特定情况下的短期小额融资需求,为其日常消费提供便利,更重要的是它为身处信用经济中的个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个人信用资产”创造平台。只要使用者在规定期限内将透支款项补齐,那么透支行为不但不会使个人信用减分,反而会使银行拥有更多提高你资信水平的信息依据。在调查中我们发现,66.3%的学生表示自己在步入社会后的5年内可能会有贷款需求,以满足创业、购房或汽车消费等。但与此同时,对于初入社会,收入偏低且少有积蓄的毕业大学生来说,缺少信用记录,银行无充足的资信评估依据成为阻碍其成功获取贷款的一大障碍。从图5可看出,在众多影响因素中,选择这一因素的同学占到总人数的49.5%。基于此,本文认为“大学生低碳信用卡”的创建,可以在鼓励大学生群体进行低碳消费的同时,通过使其更多得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并为其将来可能需要的融资需求积累信用资产。其二,对于银行来说,开展大学生信用卡业务可以使银行提前与这些社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建立业务关系,在追踪其低碳消费行为,获取其个人信用信息的过程中发掘潜在的优质客户,这有利于其在争取优质客户资源的同业竞争中拔得头筹。

(2)将“碳积分”与个人授信额度相挂钩。为了使上述碳积分具有现实价值,我们须将其与该群体的经济利益相挂钩。通过汇总问卷二、三部分收集到的数据信息,得到代表被调查者低碳践行度及理财、风险偏好的两组得分,进一步利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输出结果可以看到,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二者之间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22。由散点图可以进一步看出,随着所获分数的逐渐升高,正相关关系越为明显。至此,“低碳意识及践行度较高的学生应普遍具有勤俭节约,谨慎保守的特征”这一假设得到了印证。

基于该假设的正确性,本文认为,银行可以此为依据,参照大学生低碳信用卡使用者的还款信用记录,对具有较高碳积分的学生给予较高的个人授信额度。该举措的优势在于,一方面,由于上述分析中提到,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在毕业后的5年内很可能存在贷款需求,而在校时对低碳消费的积极践行可帮助其获取较高的授信额度,以弥补事业起步或独立生活开始时的资金缺口,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因此,这一形式的利益补偿更加符合大学生的现实需求,由此产生的对大学生践行低碳消费的驱动力将更加强效。另一方面,基于我们假设的正确性,这一举措对于银行来说风险相对较小。而该项业务创新为其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提高社会形象提供了有效渠道,通过以市场化手段为大学生践行低碳消费创建激励机制,使金融创新真正成为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五、总结

开发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是以市场手段引导社会生产、消费、投资等各个环节向低碳型转轨的有效渠道。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研究进行整理与总结,认为现阶段,我国关于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理论探讨及业务实践多围绕企业生产减排展开,个人消费减排未受重视。鉴于大学生群体低碳意识及低碳消费参与度的高低对我国成功实现低碳转型所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本文基于问卷调查与分析,论述并探索了商业银行针对该群体进行个人碳金融业务创新的必要性与可能模式,以期为填补商业银行在个人碳金融领域的相对空缺提供些许思路。

当然,文中所提方案在具体执行层面还存在诸如对低碳消费行为进行追踪的技术性问题,碳积分的计算标准,以及将碳积分转换为授信额度时所需考虑的其他风险因素等问题,均有待进一步探讨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周健.我国低碳经济与碳金融研究综述[J].财经科学,2010,(5).

[2]乔海曙,谭烨.2002—2010年中国碳金融研究文献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1,(8).

[3]Tina Fawcett and Yael Parag. An introduction to personal carbon trading[J]. Climate Policy journal, Volume 10, Number 4, Sept 2010 , pp. 329-338

[4]Joshua Thumim and Vicki White. Distributional Impacts of Personal Carbon Trading: A report to the Department for Environment, Food and Rural Affairs [J]. Centre for Sustainable Energy (2008). Defra, London

[5]李乐.论我国个人碳信用市场的发展[J].唐山学院报,2011,(4).

[6]个人刷“低碳卡”为你的碳排放买单[J].能源研究利用,2001,(4).

践行低碳生活的建议篇6

关键词:大学生;低碳认知;低碳行为;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2月1日

一、研究概况

(一)研究对象。本次调查从青岛农业大学抽取不同性别、居住地、专业及年级的400名学生作为调研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态度和行为状况。由于问卷调查和访谈的随机性和偶然性,样本在不同调研指标之间的数量分布可能存在稍许失衡。

(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为主,辅以个案访谈。问卷采用笔者自行设计的“大学生低碳生活认知、态度及行为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大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认知状况、情感态度状况和行为状况三方面,共计27道题。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76份,回收率91.75%。

(三)样本基本信息。从表1可以了解此次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就性别来看,男性114人,占总数的30.3%;女性262人,占69.7%。就居住地看,家住城市的学生有119人,占31.6%; 家住农村的学生有257人,占68.4%。就专业划分看,理工科、农学类的学生有137人,占36.4%;文科类的学生有239人,占63.6%。就年级分类看,大一学生85人,占22.6%;大二学生120人,占31.9%;大三学生90人,占23.9%;大四学生81人,占21.5%。(表1)

二、当代大学生低碳认知、情感态度及行为践行状况

(一)大学生对低碳生活概念及内涵认知状况良好。在376份有效问卷中,在“是否知道低碳生活这个词”的问题回答中,绝大多数学生都知道其基本含义和大体内容,比重达到75.3%;表示熟悉含义和具体内容的学生比重占17.6%,表示“听说过,但不清楚是什么”的学生占6.4%;只有极少数学生表示“从未听过这个概念”,比例占0.8%。

从对低碳生活内涵的理解来看(多选),62%学生认为低碳生活是降低CO2排放,67.3%的学生认为低碳生活是节约能源消耗,41.5%的学生认为是低碳生活就是提高能源效率,29.8%的学生认为低碳生活就是发展新能源。

在“您知道日常生活是碳排放的主要途径之一吗”的问题上,有28.2%的学生表示“知道”,43.4%的学生表示“基本知道”,26.6%的学生表示“稍微知道”,只有1.9%的学生表示“完全不知道”。在“践行低碳生活是否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问题上,绝大多数学生(61.7%)持否定态度,25.3%的学生认为可能会对生活质量有所影响,认为践行低碳生活肯定会影响生活质量的学生的比重最少,占总量的6.6%。

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低碳生活及相关概念的认知状态良好,对日常生活与低碳行为的关系也存在比较客观和理性的认知。

(二)大学生对低碳生活方式的情感态度表现积极。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对大学生低碳情感态度的认知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直接询问大学生有关低碳生活的问题来获知其对低碳生活的情感态度。在有关低碳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问题中,0.8%的学生认为与自身关系不大,那是政府的事;11.7%的学生认为,有点关系,但只局限于某些方面;36.7%的学生认为关系比较大;50.8%的学生认为关系非常大,且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是否应该倡导并践行低碳生活”的问题上,绝大多数的学生(83%)持完全肯定态度,认为践行低碳生活是应该的,且要从自身做起;9.6%的学生持部分肯定态度,认为践行低碳生活是应该的,不过主要应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二是间接方式,即依据大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态度及其表现的责任感和道德感来判断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情感态度。在“有没有考虑您的日常生活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这个问题上,超过85%的学生表示有所考虑,9.3%的同学虽然没有考虑过但是想要了解。在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的预期结果方面,80.3%的学生认为践行低碳生活能够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且很有意义和必要;18.9%的学生人认为想法很美好,但实施会很困难。同时,为考察大学生对低碳与环保问题的了解情况,我们列举了一些与环保有关的关键词让学生选择(多选),结果显示,知道全球变暖的学生所占比例最高,达到96.3%;知道气候变化、哥本哈根会议和节能减排的学生人数比例较高,分别是87.8%、81.1%和87%;知道《京都议定书》的人数比例居中,有60.6%;知道碳中和的人最少,仅占14.6%。

(三)大学生对低碳生活践行状况表现有待提升。对大学生低碳生活践行状况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的实际情况;二是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的意愿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大学生对低碳概念内涵的认知状况良好,对低碳生活方式的情感表现积极,但相当一部分同学仍处于是高碳生活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节约用水用电”问题上,只有9%的学生表示非常注意,41.8%的学生表示比较注意,47.9%的学生表示有些注意,但不严格,还有1.3%学生平时从不注意节约用水用电。具体到低碳实践案例的调查中,35%的学生表示不习惯随手关灯,41%的学生经常使电器处于待机状态,18.9%的学生就餐时会经常使用有偿一次性餐具,46.7%的学生存在浪费纸张的现象。

在问及今后是否存在低碳生活践行意愿时,49.7%的学生表示肯定会,并且还会努力带动周边的人一起行动;43.4%的学生表示会根据具体情况而定;4%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只要不影响自己的生活就会参与;2.9%的学生则持完全否定态度,表示不想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

从大学生积极的低碳认知和情感表现来看,该群体对低碳生活的理念理解较为良好,情感态度也比较积极,但积极的低碳生活态度与真实的低碳生活行为之间存在着距离。

三、大学生群体低碳认知、情感态度与行为的差异与相关性分析

(一)专业差异与大学生低碳认知不存在相关性。根据假设,由于专业设置的不同,理工类、农学类及文科类学生对大学生低碳生活概念及内涵的认知会存在些许差异,但实际检验结果却不能论证上述结论,即大学生的专业类别并没有影响其对低碳理念的认知。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假设方差相等的情况下,F检验显著性水平小于0.05,拒绝原假设,则方差不相等,双侧检验值大于0.05,接受方差不相等,可知理工、农学类和文科类的同学在对低碳生活的了解程度上不存在差异。(表2)

(二)家庭居住地与大学生的低碳认知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由于“家庭居住地”与“全球变暖关注程度”都是定类变量,所以选择交叉列联表进行分析,运用λ(Lambda)相关测量法来验证两者的相关性,λ的值为0.003,用家庭居住地来预测全球变暖关注程度可以消减0.3%的误差,表示家庭居住地与大学生对全球变暖关注程度之间基本不存在相关性。所以,无论家居农村还是城市的大学生,其对低碳生活的认知基本是相同的,没有太大的差异性。(表3)

(三)大学生低碳关注程度与低碳行为践行存在弱相关。根据λ的值为0.062,用个人对全球变暖的关注度来预测平时节约用水用电可以消减6.2%的误差,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弱。0.062更接近于0,所以说个人对全球变暖的关注程度与平时节约用水用电的相关程度很弱,大学生的低碳行为并未与较好的低碳关注程度相一致,对低碳的关注程度并没有较好地转化为行为实践。(表4)

综上可见,大学生的专业设置、家庭居住地与大学生的低碳认知不存在相关性,即大学生的专业设置、家庭居住地对大学生的低碳认知不存在影响。而大学生的低碳认知及低碳践行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弱相关性,说明大学生的低碳认知对大学生的低碳行为践行产生影响。

四、结论及建议

(一)认知方面:加强高校低碳教育,加强学生低碳理念认知。学校是大学生获取低碳信息最便捷、迅速和有效的方式,高校有必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开展各种低碳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郁的低碳校园氛围。通过各种途径如校园网、校园广播、校报、微信、飞信、微博等形式,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宣传低碳意识,倡导低碳生活,营造高校范围内的低碳环境。

(二)情感方面:成立大学生低碳行为试点协会,用实际案例激发正面情感。高校可以在校园内成立低碳行为试点协会,制定低碳行为规则和规范,将低碳行为量化、细化和具体化,让大学生分批次参与低碳行为试点协会的活动,建立个人低碳档案,找出日常行为与低碳行为在碳排放上存在的差异,从而激发学生践行低碳行为、保护生态环境的正面情感和积极性。同时,低碳行为试点单位教育大学生如何采取“碳中和”措施来抵消生活中的碳排放,如鼓励学生种植绿色植物,回收日常废弃塑料制品,或定期缴纳一定费用成立“生态基金”,从而加强减排意识,在实际的碳排放中培养低碳正面情感。

践行低碳生活的建议篇7

今年正在召开的两会,把“倡导环保新生活”作为重要的议题进行讨论,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环保理念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践行。“低碳风”已经吹入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深切地感受到环保与节能的紧迫感与使命感。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应该保护她。倡导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是我们必须的选择。

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等等,从点滴做起。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只要我们凝聚每一份力量,再小的努力也可以汇聚成巨大的力量。只要真心热爱环保,才真正有可能从一点一滴做到低碳生活,不浪费资源,保护任何可能保护的。

为了地球的明天,为了人类的幸福,让我们践行低碳生活的理念,牢固树立“低碳,节约为荣的生活理念,自觉养成好习惯,争做四好少年。”

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保护森林,低碳生活。

珍惜每一滴水,合理使用水资源,用完水后随手关闭阀门。

节约用电,随手关灯,不坐电梯爬楼梯,换取健康。

节约每一张纸,提倡双面用纸,利用家中洁净的废纸做草稿纸,减少纸张消耗。

爱护花草树木。不乱丢废弃物,随手捡拾垃圾,维护绿色校园环境。

发扬勤俭节约传统美德,杜绝浪费现象,不浪费食品。

少用或不用塑料袋,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用品。

践行低碳生活的建议篇8

2017交通文明倡议书【1】

市民朋友们:

文明交通是城市文明的标志、是广大市民幸福生活的和谐音符。文明交通不仅能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更能折射出广大交通参与者的文明素质。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规,在全社会倡导文明交通新风,摒弃不文明交通陋习,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深化开展学习雷锋好榜样万名志愿者集中行动,切实增强公民文明交通意识,努力打造安全和谐的出行环境,着力纠正各类违反交通法规的现象,进一步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决定在城区实施文明交通行动。因此,我们向广大交通参与者倡议:

一、做一个文明交通的参与者。认真学习宣传和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增强文明交通意识。积极开展车让车、车让人、人让车、人让人的四让活动,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谅解宽容、文明礼让;

二、做一个文明的驾驶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不无证驾驶,不酒后开车和疲劳驾驶,不乱停乱放,不争道抢行,不违规使用远光灯,保持行车车距,不开斗气车。

三、做一个文明的行路人。行人走人行道,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翻越交通隔离设施,非机动车不占用机动车道,不逆向行驶。

四、做一个文明交通志愿者。积极参加文明交通公益活动,随时提醒身边的亲友,树立文明交通意识,注意交通安全,劝导交通违法者,纠正不文明交通行为,做文明交通的倡导者,实践者。

交通中有你、有我、有他,有我们共同参与,交通文明需要你、需要我、需要他,需要我们共同营造!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文明出行,我行你行,让沭阳明天更文明、更有序、更和谐!

2017交通文明倡议书【2】

广大市民朋友们:

城市交通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交通安全通畅需要你我共同参与。为解决主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减少机动车污染排放,扎实推进文明出行,绿色交通主题活动,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与市民生活品质,我们倡议:

一、改变陋习,文明出行。自觉养成按灯停走、按道行驶、按线通行、按位停放、按章驾乘、按规处罚的交通习惯,改变中国式过马路的交通陋习,不在机动车道上候车,不在十字路口打的,不跨越隔离设施过街。

二、倡导新风,绿色低碳。有车族树立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出行理念,每周少开一天车,积极参与交通135行动,即1公里内步行、3公里内骑自行车、5公里内乘坐公共交通。

三、传播文明,示范引领。积极参与文明交通宣传劝导活动,提醒亲友远离闯红灯、酒驾、违停、超速、违法使用公交专用车道、路口违法穿插和行人过路口不走人行横道等不良违法行为,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做文明交通的倡导者、实践者和守护者。

文明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力量,从我做起,告别交通陋习,争做文明有礼市民。我们深信,治堵工作有了您的支持和参与,天台交通一定更畅通、更有序、更安全、更文明。

天台县治堵办

20XX年5月10日

2017交通文明倡议书【3】

广大市民朋友们:

当城市里穿行的汽车越来越多,道路显得越来越窄时;当路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出行不再便捷时;当空气被污染,蓝天白云难以再现时我们有理由思考、改变我们的自身行为,重新考虑出行方式。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城市交通承受着难以负载的压力,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特别是在全球能源需求紧张,经济危机日益蔓延的背景下,节能、减排、环保已经成为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广元是全国较早提出低碳发展的城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走低碳之路,建低碳广元,是广元312万人民的共同责任。为更好的建设低碳新家园,树立生态、文明的广元城市新形象,我们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共建绿色文明家园为宗旨,发起低碳出行,文明交通为主题的节能减碳公益行动,倡导低碳出行、健康出行、绿色出行、文明出行,并向广大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争做低碳出行文明交通的宣传者。低碳生活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看似生活琐事,但关乎长远、影响大局。我们倡议广大市民通过各种形式认真学习掌握、广泛宣传低碳生活知识,提高低碳意识,树立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积极向群众和亲朋好友宣传开展低碳健康出行,文明和谐交通的意义,宣传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带动更多人自觉参与到低碳出行,文明交通行动中来,人人争做倡导绿色交通、文明交通、爱护环境的宣传者、传播者、践行者,让我们的家园多一丝绿色,多一路畅通,多一点文明,多一些健康。

二、争做低碳出行文明交通的倡导者。汽车作为一种现代交通工具大量增加,二氧化碳排放急剧上升直接导致气候变暖趋势加剧。我们倡议广大市民充分认识驾驶汽车出行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和交通拥堵问题,倡导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出行理念。倡导购车族尽量选择低油耗、低排放、低污染、更环保的汽车;倡导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有车族每周一天主动放弃使用小汽车,尽可能采取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等低碳绿色的出行方式。给我们的地球放一天假!给我们的城市放一天假!给我们超负荷的身心放一天假!

践行低碳生活的建议篇9

一、我国滨海旅游发展现状

我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可管辖海域,180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6500多个大小岛屿,海洋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经过多年来的开发建设,我国滨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各异的旅游区,包括A级以上旅游景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洋自然保护区等。这些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带来了我国滨海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1.接待游客总量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国大陆滨海旅游接待的入境游客和国内游客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10年—2012年,沿海城市接待的入境游客从4311.6767万人次增加到4548.9008万人次,年均增长2.75%;2009年—2011年,沿海城市接待的国内游客从91807万人次增加到135467万人次,年均增长23.8%。2011年,沿海城市接待的游客总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各沿海地区接待游客数量不均衡,其中,浙江省接待游客总量最多,广东省接待入境游客最多,浙江省接待国内游客最多。

2.滨海旅游业增加值持续增加2010年—2012年,沿海城市的入境旅游收入从2526576万美元增加到2908256万美元,年均增长7.55%;滨海旅游业增加值由5303.1亿元增加到6931.8亿元,年均增长15.35%[1]。滨海旅游不仅是我国海洋经济的重要产业,也是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各沿海地区都将滨海旅游业作为重要的产业。

3.滨海旅游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接待能力逐渐提高旅行社、旅游饭店是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的旅行社、旅游饭店得到了长足发展,为滨海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旅行社数量不断增加随着滨海地区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旅行社特别是国内旅行社的数量增加很快,打破了原来国旅、中旅、青旅三大旅行社的垄断经营局面。2012年沿海地区共有旅行社12773家,实现营业收入1926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26.12%、89.95%。从沿海省(直辖市、自治区)旅行社总量地区分布来看,2012年,江苏省旅行社数量最多,占沿海地区的15.63%。(2)旅游饭店规模稳步增长旅游饭店是发展旅游产业的主要基础设施,其数量规模和服务水平是衡量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2012年,沿海地区共有星级饭店5309家,客房数754199间,床位数1356182张,客房平均出租率57.77%,实现营业收入1356.24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28%、3.29%、9.83%、-4.4%、9.58%[2,3]。从沿海省(直辖市、自治区)星级饭店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山东省、浙江省占有绝对优势。2012年,广东省拥有星级饭店927家,客房数139488间,床位数225488张,分别占全国的17.46%、18.49%、16.63%(见图1)。

4.滨海旅游业碳排放规模可观由于大众旅游者追求舒适的特点,导致旅游业某些部门的能源消耗并不小,特别是豪华旅游饭店、旅游交通等[4]。根据2010年国家旅游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旅游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旅办发[2010]80号),五星级饭店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综合能耗平均值为60.87kg标准煤,四星级饭店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综合能耗平均值为47.29kg标准煤,三星级饭店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综合能耗平均值为40.36kg标准煤。A级景区游客每人次用电量为1.42度,游客每人次用水量为0.17m3。根据国外多项研究,汽车每人每百千米能耗为1.8MJ,飞机为2.0MJ,公交车为0.7MJ,火车为1.0MJ[5]。随着我国滨海旅游业规模逐年增大,其能源消耗将十分惊人。根据研究测算,2012年我国滨海旅游业碳排放量为44959.08万吨,我国旅游业碳排放量为581059.1万吨[6],滨海旅游业碳排放约占我国旅游业碳排放量的7.74%。滨海旅游业六大部门的碳排放依次为:滨海旅游交通42148.04万吨,占总量的93.75%,住宿598.5万吨,占总量的1.33%,餐饮14.31万吨,占总量的0.03%,购物1543.24万吨,占总量的3.43%,游览315.15万吨,占0.70%,娱乐339.84万吨,占0.76%。根据研究测算,我国沿海地区国内滨海旅游总碳排放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浙江、山东、辽宁、广东、上海、福建、江苏、河北、海南、广西、天津。人均国内滨海旅游碳排放从大到小依次为:海南、浙江、江苏、辽宁、广东、山东、福建、河北、广西、上海、天津。沿海地区入境滨海旅游总碳排放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江苏、广东、上海、浙江、广西、山东、福建、辽宁、河北、天津、海南。人均入境滨海旅游碳排放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天津、广西、江苏、上海、海南、山东、福建、浙江、辽宁、广东。

5.沿海地区正积极探索发展低碳化的滨海旅游在国家积极发展低碳化旅游业的背景下,沿海地区也在积极探索和实践滨海旅游的低碳化发展。如上海市旅游局印发了《2013年上海市旅游饭店业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福建省旅游局了《关于加强星级饭店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闽旅[2010]186号);天津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设计中,提出积极打造低碳城市的目标,到2020年全部采用清洁能源,100%为绿色建筑;《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6月)提出,大力提倡发展低碳经济,全力实施低碳旅游。

二、滨海旅游低碳化发展的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思路

滨海旅游低碳化发展,涉及旅游系统的各个方面。结合低碳经济、低碳旅游发展的政策和经验,围绕低碳旅游系统,形成了滨海旅游低碳化发展系统的公共政策体系。

1.低碳旅游系统构成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新方式[7]。旅游过程中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体现低碳经济的理念,践行节能减排。低碳旅游发展过程中,低碳理念、低碳参与者及低碳实践三者之间相互依存,构成低碳旅游系统[8]。低碳理念主要是指引导低碳旅游的低碳理论和主导思想,指导低碳参与者和实践者的具体行动。低碳参与者主要指参与低碳旅游的利益相关者,在我国主要体现为政府、旅游企业和旅游者三大部分[8]。低碳实践主要指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全过程在内的一切低碳实践活动,涉及旅游企业、景区、交通、酒店以及低碳消费行为等多个方面。低碳理念、低碳参与者、低碳实践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核心在于公共政策的构建,需要通过共同政策调控、约束、引导和规范低碳参与者、低碳实践者同时践行低碳理念。

2.滨海旅游低碳化发展公共政策体系基本框架低碳旅游公共政策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促进低碳旅游发展而制定的指导旅游行政部门、旅游经营单位和旅游者的行动依据和准则[9]。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需要多项政策保障、引导和规范。因此,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需要的是公共政策体系,而不是一项或两项政策来实现。滨海旅游低碳化发展公共政策体系的建立需要以低碳理念为指导,以低碳技术在滨海旅游业应用为基础,通过规划、标准、考核制度等公共政策的构建,以及充分发挥公共政策体系的引导、支持、约束等功能,引导滨海地区旅游企业、景区、交通、酒店以及游客落实低碳消费行为,促进滨海地区旅游业低碳化发展。依据现有的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的政策体系,结合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需求,可构建滨海旅游业低碳公共政策的框架,滨海地区低碳化旅游的发展需要在国家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和战略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滨海旅游低碳化发展的公共政策需要符合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在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滨海旅游业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制定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调控整个滨海旅游业的低碳化发展。按照总体规划的部署和要求,政府、旅游企业和旅游者需要积极践行低碳旅游。这个过程中,需要约束、引导和支持。其中,通过制定并实施低碳旅游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标准来约束政府和企业的低碳旅游实践;通过低碳旅游指南、低碳旅游财政政策、奖励政策等来引导企业和旅游者的低碳旅游活动;通过低碳旅游试点、低碳旅游开发模式研究和应用来支持低碳旅游实践。整个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公共政策体系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整体。

三、滨海旅游低碳化发展的公共政策体系构建

依据滨海旅游低碳化发展的公共政策体系基本框架,从落实低碳旅游发展的现有政策和模式、出台滨海旅游低碳化的发展政策、积极探索和开拓滨海旅游低碳开发模式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公共政策建议。

1.落实低碳旅游发展的现有政策和模式(1)严格贯彻国家有关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发展的制度政策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法规政策以及战略规划,同时要符合国家发展低碳旅游的相关政策规划要求。国家近些年来颁布实施了多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如《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发展低碳经济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绿色旅游饭店》标准(LB/T007.2006)等。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有助于低碳旅游发展的政策。如2008年,国家旅游局了《关于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若干意见》,并提出了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对策。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推进节能环保,倡导低碳旅游方式”。2010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再次将旅游业的节能减排工作细化。2010年6月,经国家环保部批准,中华环保联合会和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景区分会颁布了《全国低碳旅游实验区评分标准》。2010年8月23日,第五届中日韩三国旅游部部长在杭州签署了《中日韩共倡低碳旅游倡议书》,再次表明了中国政府层面介入低碳旅游发展的决心。2011年12月15日,《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其中提出“坚持节能环保,推进低碳旅游方式”原则,以及“倡导低碳旅游新理念”。在发展道路中提出了“走生态旅游、低碳旅游的道路”。(2)严格实施旅游业低碳发展的考核制度进一步严格实施《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国发[2007]36号)等利于旅游业低碳发展的考核制度,提高各沿海地区对滨海旅游业低碳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将低碳旅游发展纳入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同时,根据核算标准,按规定做好旅游业各项能源和污染物指标统计、监测,按时报送数据。要对节能减排各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和巡查,确保各项数据的真实、准确。要做好低碳旅游发展的统计工作,为合理考核提供参考依据。(3)完善低碳旅游试点体系目前,部分沿海城市在探索和实践低碳旅游试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杭州推出了13条适合游客“单车游”的路线,并配备了多个自行车租赁点,不仅很好地进行了节能减排,也是推进旅游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在此基础上,国家海洋管理部门和旅游管理部门共同根据《全国低碳旅游实验区评分标准》,选取一些沿海地区低碳旅游发展较好的低碳旅游城市、低碳旅游景区,重点建设“低碳旅游示范区”、“低碳旅游示范景区”、“低碳酒店示范单位”等,在财政政策、海域使用、海岛使用等方面给予倾斜性支持。通过低碳旅游试点的建设和发展,以实现“以点带面、辐射全局”的作用,带动全国滨海旅游业整体实现低碳化发展。

2.出台滨海旅游低碳发展的政策(1)制定滨海地区旅游业低碳发展规划在对我国滨海旅游业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滨海旅游业发展现状、低碳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滨海旅游业发展趋势,充分考虑现有低碳城市、其他行业低碳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现状及趋势,统筹考虑旅游企业、景区、交通、酒店以及游客等多种有关要素,以低能耗、低污染为总体指导思想,制定滨海地区旅游业低碳发展规划。明确减排总体目标,合理分配与滨海旅游业有关的交通、住宿、旅游活动等组成部门减排的具体目标,合理分工沿海11个省(市、区)的减排目标。同时,结合目标的实现,明确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重点任务。(2)制定和实施滨海旅游业低碳认证制度国家海洋管理部门会同交通、环保、旅游、统计部门等,针对与滨海旅游业相关的交通运输、住宿、餐饮、休闲娱乐、旅游商品、旅游景区等方面的碳排放,制定科学、完善、可操作性强的低碳评定标准,进行严格的评定分级。滨海旅游业低碳发展的核算标准,要突出“滨海”的特色,滨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低碳旅游发展有所不同,在核算标准中应给予重视。比如,旅游酒店要突出海鲜类饮食的低碳核算,旅游交通要突出海洋交通的低碳核算等。在制定合理的碳排放量核算标准和评定分级标准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实施低碳旅游的认证制度,建立健全低碳标志标准。(3)制定滨海旅游低碳发展指南低碳旅游的实践者涉及旅游企业、旅游景区、旅游服务人员、游客等多个组成部分。沿海地区有针对性地制定低碳旅游发展指南,减少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对于提高公众低碳旅游意识、指导低碳旅游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旅游企业,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国发[2007]36号),同时引导企业遵守国家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法规、规划和政策,应用低碳技术,实施“绿色管理”。对于沿海地区旅游景区,除了要贯彻执行有关低碳节能的法律法规、引导低碳技术应用外,还要制定滨海旅游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的有关要求。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海洋环境质量状况不容乐观,污染趋势尚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对于旅游服务人员,引导对游客开展宣传教育普及活动,鼓励低碳生活方式和行为,推广使用低碳产品,弘扬低碳生活理念,推动游客广泛参与和自觉行动。旅游业的节能减排的重点在旅游过程的吃、住、行三大环节[10]。对于游客,可以要求参照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编制的《全民节能减排手册——36项日常生活行为节能减排潜力量化指标》,倡导低碳或无碳交通、住宿、饮食等方式。(4)制定滨海旅游低碳发展的奖励和财税政策鼓励政策对于引导社会公众实施低碳行为非常重要。因此,建议制定践行低碳旅游的鼓励政策,包括低碳生产和运营、低碳消费的鼓励政策。对于低碳旅游发展中做出表率或突出贡献的旅游企业、旅游景区、游客等给予表彰和鼓励。一方面,通过鼓励政策的激励,促使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发展低碳旅游;另一方面,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有关的单位或人员积极用实际行动发展低碳旅游,开展旅游活动。此外,落实低碳旅游发展的共同财税政策,通过税收、政策补贴、政府扶持资金,引导绿色建筑、低碳交通、森林碳汇等低碳技术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的实际应用。同时,突出滨海旅游与内陆旅游的区别,在海洋交通、碳汇渔业等方面出台倾斜的财政扶持政策,引导滨海地区低碳旅游发展。根据滨海旅游业各组成部分的特点,可选择旅游住宿、旅游景区、海洋旅游交通工具等启动二氧化碳排放税征收试点工作。

3.积极探索和开拓滨海旅游低碳开发模式滨海地区旅游可分为滨海旅游、海岛旅游、远海旅游。不同的旅游活动区域,需要不同的旅游产品支撑。国家海洋主管部门与旅游、环保等部门合作,积极探索和开拓合理的滨海旅游低碳化开发模式。(1)滨海型低碳旅游大部分滨海旅游集中于滨海地带,旅游活动范围涉及近岸海域及沿岸陆地区域,相对于海岛型、远海型旅游,旅游活动区域范围具有不确定性,同时与邻近陆域具有交叉性,低碳旅游管理相对复杂。因此,滨海型旅游需要在当地低碳经济发展的总体框架下,适当分割出低碳旅游的范畴,进而进行碳排放的定量分析和监测,制定可考核的低碳管理指标。同时,重点引导陆域低碳交通、绿色建筑、绿色饭店、低碳景区等技术应用。加强滨海湿地、陆地绿地和森林的保护,引导近岸生态养殖,充分发挥碳汇的作用。(2)海岛型低碳旅游我国海岛地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在不同自然生态条件下,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大部分岛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适宜旅游的时间长达五六个月,这种气候特征对开展旅游及其他海上活动十分有利,也是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条件。由于大部分海岛地区远离大陆,四面环海,海岛旅游发展相对独立。同时,由于海岛地区土壤贫瘠,外来物种受限,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损害很难恢复。因此,海岛型低碳旅游的发展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重点引导:界定明确的碳循环指标体系,定量分析岛上的碳排放,加强碳排放的监测,制定可考核的低碳管理指标,加强碳排放的调控;大力发展观光旅游,适度发展度假旅游,减少生活垃圾排放,引导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合理安排游艇、游船、交通船等交通设施,引导低碳交通技术应用;有效保护海岛森林和周边海域水质,打造森林公园和海洋公园。(3)远海型低碳旅游远海旅游主要依靠游轮进行旅游,远离近岸海域。远海型旅游的活动区域相对固定,因此远海型低碳旅游需要以邮轮为主体,加强碳排放的定量分析和监测,制定可考虑的管理指标,重点引导邮轮及其附属设施、生活设施、生活垃圾处理等方面低碳技术的应用。

四、结语

践行低碳生活的建议篇10

全市各公共机构、广大干部职工及社会公众:

为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公共机构节能的带动引领作用,积极引导全市广大干部职工及社会公众培养节能低碳行为习惯,崇尚绿色生活方式,践行节能领跑、绿色发展的社会风尚,特向全市各级公共机构、广大干部职工及社会公众提出以下倡议:

一、增强节能责任。要增强能源资源紧缺的危机和忧患意识,自觉树立节能责任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争当节能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和监督者,争做节能工作的传播者、实践者、示范者,让节能减排、低碳出行、节俭生活成为一种生活常态,一份社会责任,一种社会公德,努力形成人人讲节约、处处见行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加强节能创新。全市各公共机构要大力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效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向科技要节约、向科技要效益,推动工作方式向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方向转变,让美丽xx永远保持碧水蓝天。

三、养成节能习惯。做到爱水、惜水、节水,加强供水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杜绝跑冒滴漏和“长流水”;充分采用自然光照明,办公室用电要做到人走灯灭,及时关闭用电设备电源,减少待机能耗,杜绝“白昼灯”和“长明灯”;倡导践行“135”低碳出行,即1公里步行、3公里骑车、5公里乘公交,体验健康低碳的出行方式。

四、倡导绿色消费。积极倡导环保健康、循环利用的办公和生活方式,大力宣传低碳发展理念,养成绿色消费习惯,拒绝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垃圾分类处理,便于资源回收利用;认真遵守会议及接待制度,严格执行接待标准,严格控制公务活动规模,切实做到从简节约、体现效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功能,减少纸质文件印发数量;合理健康饮食,提倡“光盘”行为。

五、开展节能宣传。全市各公共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广播、电台、网络、微信、微博、短信等媒介,扎实开展好全国节能周、全国低碳日等重要时段的宣传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节能周主题宣传活动,开展全国低碳日“工业低碳发展”主题宣传活动,宣传节能低碳法律法规、节能知识,推动绿色低碳生活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

“节能有我,绿色共享”!倡议就是承诺,承诺就是责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在中共xx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推进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美丽xx建设,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xx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6月10日文章来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