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分享十篇

时间:2023-08-02 17:33:24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分享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分享篇1

关键词: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经验

时代的发展需要教育教学的发展,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实践,教师的实践与探索是教育教学能够革新的主要途径。每一位教师都对于自己的教学工作,做过一次又一次的研究与探索,妄图寻找出适宜学生发展的,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在这里我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将本人对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探究所得的几点心得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语文教学不妨与游戏相结合

初中学生依然非常爱玩,他们对于“游戏”有非常浓厚的兴趣,教学中应用游戏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许多学生反映,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总是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教教材,陈旧的思想和枯燥的文字让学生与教师找不到共鸣点。所以这个时候,教学方法的创新尤为重要。比如,在教学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的诗作时,我们怎样引导学生去比较他们的作品风格、写作背景、思想感情,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呢?我们可以借鉴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中“谁是卧底”的游戏。一次游戏安排7个学生,7个学生中有6个学生拿到相同的一个词语(李白),剩下的1个学生拿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个词语(杜甫),这个学生便是卧底。每人每轮只能说一句话描述自己拿到的词语,但不能直接说出那个词语,既不能让卧底发现,又要给同胞以提示。每轮描述完毕后,7人投票选出怀疑是卧底的那个人。通过语文游戏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二、语文教学不妨与角色扮演相结合

初中学生有表演欲,他们对于外在的事物已经有了一定的、独到的“感悟”,他们的感悟也往往是有极大价值的,语文教学中,不妨借用角色扮演,让其把感悟表演出来。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范进中举》时,我们可以借鉴《喜乐街》和《我们都爱笑》,在没有剧本的情况下,只能靠演员精湛的演技和机智的反应来完成一场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直接根据文本进行分角色表演,学生都是有表演欲望和天分的,在表演过程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更好地诠释文本,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竞赛法语文教师在上单元或期末复习课时,可以借鉴益智类综艺节目《一站到底》《汉字英雄》等,把需要复习的知识点,比如:古诗词、拼音、汉字、成语等编成选择题或问答题,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教师充当主持人,让每一个小组轮流抢答,多抢多得分,最后,得分最多的一组将会有奖励。同时我们还可以学习综艺节目的形式,进行写作竞赛或者诗歌朗诵比赛,以比赛的形式督促学生有效率地学习。

三、语文教学不妨与情感教学相结合

语文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与学生的情感关系密切,语文教学过程其实与情感教育过程是同步的。于漪老师曾经说过:“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文育人,铭刻于心。”我从这句话理解到作为语文教师,除了教授课本上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育人。如,在《开讲了》《杨澜访谈录》《鲁豫有约》中,主持人所采访的无论是明星还是普通人,他们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明星表面看起来光鲜亮丽,但是他们背后却付出了常人不能想象的努力。他们克服磨难顽强的精神、他们对梦想的执著追求,他们对亲人的责任感,让学生对人生都有一种自己的反思和感悟。比如,在教学《散步》这篇散文时,文本的中心是表达一家三代的相互依赖、相互包容的爱。教师可以通过一个采访的形式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家”是什么,“爱”是什么,也可以引用明星的事迹引导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还要学会做人,拥有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语文教学不妨与教师发展相结合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能力的提升是教育教学提升的前提,只有实现了教师的发展,才可以实现学生的发展,教育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一个节目的灵魂便是主持人,同样的,在一堂语文课上,教师便是主导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无形中影响学生。教师怎样运用教学语言,怎样与学生良好地互动,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我是歌手》冠军直播夜,歌手孙楠中途意外退出,让节目组和所有人措手不及,这时主持人汪涵临危不乱,拿起话筒,安排时间,安抚观众,表明立场,从容淡定地处理了一场“事故”。汪涵的专业素养和应急能力让观众拍手叫绝。而作为语文教师同样的不仅要扎实地掌握语文课程知识,而且对历史、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还要有所涉猎,因为只有教师自己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让学生实现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迁移和综合。另外,教师的语言决定教师的风格。它应该是诙谐幽默、生动活泼的,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营造一个寓教于乐的课堂氛围。

五、语文教学不妨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分享篇2

【关键词】开放而高效的课堂;“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真学

开放而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新时代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所期盼的。教学改革从未停歇。《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1]语文教师深知自己的责任,也明白应不断追求,与时俱进。于是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求语文课堂既有生机,又能促使学生学有所获,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很多的教学实践表明,只要遵循教师“导”、学生“主”的原则,合理地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就能促使课堂充满活力,从而建设开放而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1)追求大容量,课堂缺乏生机。长期以来,我们追求环节完整、容量较大、节奏紧凑的课堂,我们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教给学生最多的知识,我们希望零遗憾,于是行云流水式的课堂越来越多。而这样的课堂中,大多教师既是主导,又是主体,教师的告知代替了学生的体验,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思悟,个别学生的学习代替了全班学生的学习……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我们只是获得了眼前的顺利,渐渐地,慢慢地,那丰富多彩的语文在学生面前失去了生机和活力,语文课堂也渐渐沉闷。(2)为应试而教学,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为要成绩,很多教师殚精竭虑,凡是教科书上的一字不落地要讲给学生,觉得这是重点,那也是重点,即便是同类型的细节,也认为不拎出来不行,如果考到,就是自己的失职。结果,同一类型的内容,老师不强调,很多学生还是不知道。因为学生不会迁移,不会变通。老师在追求成绩的时候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更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我们的学生渐渐变得死板。

二、建设开放而高效的语文课堂的策略

(一)牢记学生是“本”,科学运用教学方法

什么是高效的好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2]。科学运用好的教学方法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辨力、创新力等,比如“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它从数学学科成功走向其他学科,包括语文学科。究其原因是这种教学方法凸显了教学的根本:发展学生。那么,能牢记发展学生的使命,科学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着“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好课。真正的好课可以有欠缺,甚至不完整,正所谓“大成若缺,其用不弊”,但学生从中受到了启发,有收获,即所谓“真学”发生。所以,初中语文课堂的指挥者,即我们这些教师,若每节课能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力、思维力、创新能力等为目标,用心设计教学并灵活使用好的教学方法,就可以营造出开放的氛围,实现课堂高效的目的。长期坚持,就能激发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和发展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教师精讲,以少致多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位好人,不愿意看着蛹痛苦万分地挣扎,帮助蛹破茧,结果这只蛹只能永远仰望天空。老师的不放心、急于求成和寓言故事中好心人的做法有什么两样呢?这样看来,老师讲得多并一定是好事。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3]语文教师课前一定要考虑:如何做到精讲、少讲,真正发挥“导”的作用?而不是从头讲到尾。否则,即使教师讲得精彩纷呈、妙语连珠,陶醉的也只是自己而已。所以,我觉得,教师备课的环节中,备教材很重要,但预设学生的活动更重要。我们要以学生的长期发展为抓手,有责任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及创新等能力。学生的思维等能力跟上了,我们要的“牛奶”“面包”自然也就有了。教师精讲,善于留白,起初可能会觉得沉闷,但不怕,黎明前不是也有黑暗吗?只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我们的学生定能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会提升。这就是教学中的以慢致远、以少致多。

(三)学生展示,激发学习热情

不剥夺学生真实学习的权利和过程,让学生在体验、参与、展示中获得思维的发展及成长的力量,这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关键所在。然而,体验、展示需要时间,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初中语文课堂要给学生思考问题、尝试实践、交流分享的时间,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互动。真正的关爱是准备随时撤退,为师者就得有这样的情怀,站得高,看得远,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教学,必须考虑:学生什么时间思考、发言、创造,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随机调整课堂。课堂可以不完整,但是学生一定要有时间进行体验、感悟、思考、展示,进而深度学习,最终有所收获。课堂因学生的参与而充满活力。这方面一些教师深有体会,与其说老师成就了学生,不如说是学生成就了老师。很多时候,可爱的学生成了老师前进道路上的精神支柱、力量的源泉。比如某老师带领学生学习朱敦儒的《相见欢》,课堂上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尝试填词。一位学生写道:相见欢十四班,争首榜。蓬勃朝阳东升书香浓。倾心授,用心学,怎不好?试倩时光慢些送夕阳。教师幸福感满满。学生的参与和展示点燃了他们学习和习作的激情,是参与和展示让他们知道学习原来可以如此美丽。还记得,某老师在教研活动中分享教学感受时说:“上完《背影》要求学生仿写,因为时间原因只叫了一个同学读了习作,课后某同学跑到我跟前抓着我的胳膊,咬着牙说:‘老师,我写着都哭了,你竟然没叫我,你竟然没有叫我!’我们对视一下,我笑了,学生也笑了!”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课堂因为有了学生的参与而分外精彩,学生又因为自己的展示而更加自信!初中语文课堂鼓励学生适时展示、充分展示,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意识,建设开放而高效的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之一。

(四)加强阅读,开放教学方式

创建开放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课前读书分享是可取的环节之一。课堂上,教师可以尝试删减一些空泛的讲说及无效的表演等,增加有效的听、说、思、写等环节。下面是七年级某班课前的读书分享环节的实录:同学A愉快地拿起早已准备好的纸飞机,轻轻一掷,飞机划出一道弧线。同学们有的激动,有的期盼,也有的躲闪。同学B一伸手,抓住了纸飞机。同学B信步走上讲台:“我分享的文章题目是《老舍的脚步》。本文主要讲老舍先生的房子附近有座破庙,里面住了一些盲人,老舍想帮助他们。他给盲人们买了乐器,教他们弹琴。一年后,这些盲人成功地在全国巡回演出,一些盲人也被老舍安排去了别的地方,直到后来,盲人全部搬出庙里,但他们还是会在老舍下班后给老舍打灯照路。我喜欢文中的‘盲人听到的脚步声叫善’这句话。”老师:“感谢同学B的分享!希望我们能像老舍先生一样心存善,多行善。有没有同学认为昨天所读的文章特别好,现在不吐不快?”好几个同学将手高高举起。同学C像一位英雄一样大步走上讲台:“我读的文章是《所有的艰难时刻都只属于你一个人》,主要内容是‘我’回忆了在大学时,某老师让讨论:如果你是主持人,在台上被什么东西给绊倒了,这时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呀?众说纷纭。后来那位老师说,最好的方法是你自己悄悄地站起来,把裙子拉好。”老师:“是的,命运握在自己的手心,我们要自尊自强,做个有力量的强者,做名有智慧的好人。同学们分享的文章犹如鸡汤滋养了我们的心灵,如果每天都能这样养心润田,相信我们会变得智慧而强大。今天的读书分享暂且进行到这,我们进行新课学习。”课外阅读和分享让思想教育改头换面。学生的能力潜藏于身,需要教师帮助挖掘。其实,我们教师做的并不难,也不多,我们只要肯相信学生,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空间,他们就能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教学实践中,这样的时刻很多,这样的经历也很多。陶行知先生说,读好书受用无穷。是啊,读一本好书,就好比跟伟大的灵魂交流。好的书籍,能净化人的思想,美化人的心田,提升人的素养。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美文佳篇,用书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案例中同学B的分享,具体地诠释了善有善报的道理。相信,那一刻,很多同学心中悄悄地埋下了善的种子,继续浇水、施肥,善良的种子就会发芽开花。所以,倡导学生读好书,就是使教育自律化,使学习自觉化。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教育就会悄悄改变厉声呵斥、张牙舞爪的可憎的面目。阅读和读书分享让语文教学轻松愉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语文素养的提升是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地要求九年级的学生阅读量达到400万字,而现在的语文试题也逐步加大了文字量。所以,不加强课外的阅读训练,初中学生就可能会出现读不完语文试题的问题,至于提高语文成绩、提升语文素养等目标就成镜中花。万物离不开水,就如语文教学需要课外阅读一样。上面实录里的同学自觉地积累好句,长此以往,相信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等都会更上一层楼,语文教学也就轻松愉快。课外阅读和读书分享让语文课堂焕发容光。读书分享,使丰富的课外内容走进了语文课堂,比如案例中同学B的分享,让七年级的学生了解到老舍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而且具有伟大的灵魂,油然产生对老舍的敬仰之情,怎能不爱他的文章?就这样,学生在读书、分享、聆听、思考中成长,激发了兴趣,形成乐读、乐学的良好局面。发言不再被动,聆听成为习惯,交流变得主动,展示也成常态。这样的课堂开放又充满活力。所以,加强阅读、注重分享,是开放语文课程内容,开放学习途径,开放教学时空的良策。

(五)培养习惯,使课堂更高效

说一千道一万,学生不学没效果。最美的声音、最好的信息都不可能被“非道德的耳朵”接纳。所以我特别赞同冯卫东老师的一句话:“学生上课要培训,学生要学会做学生。”[4]而“学生学会做学生”是需要教师培训的,在多次的要求下,在不断的叮嘱下,在反复的练习后,学生肯定会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建设开放而高效的语文课堂的有力保障。

(六)合理评价,促使发展

教师要在课堂的每个环节对学生的表现行为给予合理的评价,促使学生更积极、更深入地学习。所以,教师的评价语言、方式等应力求科学,争取达到激趣的目的。而学校评价又引导教师教学,所以怎样评价课堂,学校必须高瞻远瞩,长远思考。评价促进发展,学校和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实践中立足生根的养料。

三、结束语

总之,巧教才能促真学。好的教学法都是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倘若牢记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为本,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都能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努力做到教师精讲、学生积极参与等,相信我们的语文课堂定会吸引学生眼球,“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望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2]李凡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J].中小学班主任,2021(2):58-59.

[3]蔡万刚.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教学上的启示[J].东方藏品,2017(2):137.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分享篇3

初中生 语文 对话教学

初中语文对话性教学是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具有主体互动性、理解性和意义生成性等特征。在新课改的实施下,建构初中语文的对话教学,使每一位初中语文值得探究的课题之一。笔者对此浅谈如下几点:

一、加强对“对话教学”的认识

对话教学是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是从知识的传授走向知识建构的教学,是追求生成性和创造性、个性化和生命化的教学,它以师生心理世界的开放为特征,以互动为方式,通过语言交融、心灵交流,师生双方均从对话中获得道德和理性的升华,对话的终极目的是提高人的生命存在价值,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我们母语的特点和汉语学习的自身规律,我们认为语文对话教学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思和社会实践中,坚持生活化、审美化、开放性、全息性、实践性、创造性、最优化的教学原则,把握和谐、主体、民主、生成、发展、多维、体验、感悟等特征,以诵读、揣摩、感悟、体验、品味、质疑、探究、倾听、想象等为主要方式,在复杂丰富而又生动活泼的对话场和交融互动的立体网络形式中,通过与文本、他者(同学、老师、作者、编者、生活、自然、社会、人生、网络)、自我的心灵等多元对话,达到视界的融合、精神的交融、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从而人人有自己的独特发现,形成自己的独特思想和言语表达方式,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学会审美创造,完善人格,净化心灵,构建精神家园,实现诗意的栖居,进而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走向人生的完美境界的教学。

二、建构初中语文的对话教学的策略

1、构建对话平台

首先,在教学中要营建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它是素质教育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外在表现形式。在“对话”中师生都是平等的主体,这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师生互相信赖,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们必须先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这就是说教师要有一颗童心,才能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体验他们的独特感受。

其次,要构建与文本对话的平台。与文本对话平台的构建可以采用多样的形式,如探究话题式平台、笔记积累式平台、改编式平台、吟悟式平台、主问题式平台、质疑释疑式平台等等。

最后,要构建与作者对话的平台。解读文本要求知人论世,有时教师可以构建一种平台,让学生通过时空隧道直接和作者面对面地对话。

2、善于设置恰当的话题,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语文对话教学常围绕话题展开,话题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对话的积极性,影响对话活动能否广泛而深入的开展。话题的设计要做到:①涵盖性。话题应少而精,由一、两点散发出去涵盖全篇;注意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整合及语文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培养学生综合、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层次性。根据学生水平、能力的不同层次,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设计不同层次的话题。③跳跃性。话题既要紧扣课文内容,但答案又决非现成,要经过多层思考,才能有所发现,得出答案;能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他们在思考和对话中闪现出灵感的火花。④多元性。阅读是多解的,由于受人的认识水平、生活阅历、世界观、人生观、个性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每个人对作品的理解各不一样,话题的设置应引发学生多角度的解读文本,获得独特的人生体验、审美情趣和精神享受。语文教师应有大语文观,不仅能进入文本,还能跳出文本拓展延伸,设置话题应注意从生活的海洋中撷取智慧的浪花,给予学生拓展、探究和创新的空间,引发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解决方案、多种结论;⑤生活性。话题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情感积累去解读、感悟、欣赏、评论文本,率性写作。同时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文化,紧扣学生的脉搏,紧扣时代的脉搏,让对话的话题起到矫正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作用。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分享篇4

1.活动背景。2015年11月14至16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培训会”在青岛举行。为进一步提高邢台市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更好把握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方向,优化教师教学理念,我市选派数名代表参会观摩。为使更多教师享受到全国最高水平的英语课堂优质资源,共议教学改革创新发展大计。2015年12月22日上午,在邢台市教育局普教教研室的领导下,邢台市“名师工作室”组织开展了具有全市影响力的初中英语大型教研活动――全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分享汇报会。来自三所中学的六位教师代表分别从不同角度交流分享了本次观会活动心得,为与会教师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交流盛宴。

2.活动主题。学有所获,思有所得。

3.活动目标。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分享、交流、反思,更新教育理念,借鉴先进教法,不断提升我市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水平。通过精心选题,实现多角度分享,多形式呈现,多层次反思的观课交流效果。使与会人员在交流中学习,在反思中提升。

4.主要与会人员介绍。本次观摩分享汇报者来自邢台市三所中学:邢台十二中的韩晓梅老师、邢台二十四中的张婕老师、邢台三中的唐雅庆老师、池俊丽老师、侯燕老师、连启老师以及段利娜老师,她们分别从不同角度给本次活动带来精彩的讲座分享。

二、活动内容总结

1.活动内容提要。本次活动通过精彩导入介绍、迷你课堂展示、写作课型剖析、深层阅读引导、优美语音欣赏、教学目标细说、专家解疑启思等环节,分享了教学观摩经验,交流了教学实践心得,拓宽了教学思路水平,可谓观摩分享的创新之举。

2.活动细节展示。

(1)观摩分享之导入篇。韩晓梅老师以课堂导入为观课切入点与参会人员分享《英语课精彩导入》,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整个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精彩导入犹如“投石激浪”,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思维,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巧妙导入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火花,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观摩分享之欣赏篇。张婕老师利用电子相册,视频,微信,图片等技术手段高度将34节精品课中最亮眼的闪光点再现:先进的教育理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扎实的教学功底、全新的教学模式,伴着她制作的优美mv,欣赏着大赛的精彩瞬间,聆听着参赛教师的纯正发音,仿佛带领着大家一起走进了观摩现场。

(3)观摩分享之实践篇。侯燕老师突破传统,勇于创新,把所学经验加入了个人风格,将一节阅读课设计成一档综艺节目,由教师转变成一位激情洋溢的节目主持人,让学生随着每轮的答题环节,使阅读教学逐步推进。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掌握阅读策略和技巧,积累词汇,并能够对阅读内容归纳和总结,形成自己的语言积累;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和互相借鉴之处,从而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世界情怀。

(4)观摩分享之写作篇。连启老师以明信片为载体,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信息,以思维导图来确定写作主题,构建写作内容。通过同伴互评互阅来检查学习成果,解决了写作课“写什么”(What)和“怎么写”(How)的问题。思维导图的使用,使课堂教学的展开过程显得那么的自然且引人入胜,使执教者、学生及听课老师们的思维随着对一个个问题的思考尽情而顺达地流淌着、深化着。

(5)观摩分享之阅读篇。段利娜老师针对低年级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或高年级长篇阅读课的学习,为大家介绍了两种不同的阅读策略。使学生对文章框架有了清晰的认识。她用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辅助,给听课者以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冲击;Mind-map 方式的呈现,帮学生运用所学技能,深层次理解文章内涵的同时,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也得到了升华。

(6)观摩分享之目标篇。池俊丽老师把优质课观摩中的教学目标设置为着眼点,与我们分享了观课-思索之后的所得:“心中有标,目中有人”。只有将教学目标置于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基于课程标准精准定位教学目标,以目标设定教学程序,以目标创设问题情境,以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以目标为依据设计评价方案,才能够开阔和转变我们的知识观、学生观和教学观。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只有真正关注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才有可能。

(7)观摩分享之启示篇。唐雅庆老师不仅与大家分享了参加全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的收获,“学有所获,思有所得”,更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教研经验发散开来:如何观课?如何深层次挖掘文本信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如何关注教学环节?一个个问题的展开这些问题的分析展开发人深省,与会教师在聆听之后也将有所获、所思、所得。

三、活动反思与启示

1.活动反馈总结。经过精心策划,反复学习、实践,本次活动基本取得了预期效果。为进一步了解参与者收获,完善观会活动交流,改进未来教学体验。组织者通过调查问卷、个案访谈等多渠道收集反馈信息,现将与会者反馈意见汇总如下。

(1)问卷总体情况汇总。本次共发放问卷300份(问卷样式见附录),收回有效问卷289份,回收率为96.3%。被调查者来自全市及周边县市34所学校。93.4%的被调查者对汇报会持满意态度,绝大部分被访谈者认为收获很大。

(2)听会者反馈汇总。从调查情况可知,参会老师的学习热情被激起,散会后纷纷索要讲课课件及讲课老师的联系方式。正如老师们在反馈中提到的:“七位老师从七个不同的着眼点与我们大家分享了她们观课-思索之后所得,我们在聆听之后也将有所获、所思、所得。这才是真的学习,活动才真的有意义。”

(3)汇报人反馈汇总。本次调查除听会人员外还主要访谈了汇报人员。通过调查得知,汇报老师均针对所选话题,搜集大量资料,并反复学习,对所涉及的理论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汇报人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加深理解,从而形成了对这个课型的整体认识,并有了自身的独到见解,发现了有价值的研究方向,促成新的研究课题的产生。

2.活动意义总结。

(1)深入了解教师需求。本次活动最大的收获是真正了解了教师们的实际需求,找到了解决工作室的瓶颈问题的切入点,发现了许多以前从未认识到的问题。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开新的思路,指明了正确方向。

(2)普遍引发教师深思。本次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汇报会引发了老师的普遍思考。与会教师欣赏到了全国最高水平的观摩课,学习到了其先进的理念、奇妙的教学设计、以及专家的精彩点评。与此同时,老师们开始反思查找自己课堂的问题所在。

通过调查得知,与会老师不仅对汇报者介绍的新教学方法感兴趣,也对阅读的深层拓展、文本信息的深入挖掘、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课堂教学目标的正确理解等话题高度重视。为接下来名师工作室根据教师需求,从理论学习,到教材分析、课标学习、课型专题讲座等活动做好了话题方面的准备。

(3)切实培养青年骨干。此次活动带动了一批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为他们提供了发展平台,鼓励他们继续完善自己的研究;并继续为不同层次的老师做好专题讲座,为我市初中英语教学、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做好了人员储备。

3.活动启示思考。

(1)理论指导,势在必行。老师们需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用意识指导行动,因此武装了的先进理念才能带来行动上质的飞跃。

要将教师最需要的教学理论进行归纳整理,在工作室内先组织深入学习与理解,再结合具体课例,以通俗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引领更多的老师加入到教学理论的学习行列,帮助老师们在观课欣赏之余要思考其设计的理论依据,思考符合课标的具体要求。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反复实践,逐步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2)培训授业,经验交接。为解决老师们凭感觉上课,对教材的分析和把握不够的问题,应及时组织老师专门学习教案的书写培训;学习教学目标的把握培训;学习“吃透”教材的技能培训;学习具体课例的分析培训。

可针对教学难点或某种课型进行微课研讨,根据不同课型,组织名师工作室成员与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同课异构,传授经验、相互切磋。

(3)听需评课,示范研究。根据被调查者强烈要求组织精品课及讲座的现实需求,工作室成员应从学习如何看课、评课入手,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达到专业指导老师备课、专业评课的目标;同时应根据课型和个人所长准备各自的示范指导课,详细介绍自己的理论根据,并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展示自己的独到见解,形成论文等资料,交流汇总,从而达到共同提升之目的。

(4)教研跟踪,效果保证。通过长时间的调查发现,每次培训活动过后,老师们往往激情澎湃,学习热情高涨,但很容易在忙碌的常规教学活动中迷失,回到从前。为保证培训与活动效果,应进行跟踪调研。每次活动完毕,要安排专人收集活动资料,撰写活动简报。并将这些资料汇总发给各学校,解决由于活动时间紧导致的理解不透等问题,方便老师们在结束后进行细致、深入地再学习。这样既巩固了活动效果,又带动各学校教研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同时,将学习成果整理汇总,方便参加送教下乡活动,让更多的老师受益。

(5)技巧提升,效率保证。通过本次调查得知,本次活动展示的TACSPS 阅读技巧、阅读5要素呈现以及MIND-MAP的运用是老师们最感兴趣的热点话题。正如一位被调查者在反馈表中提到:“这些方法不是不知道,而是我们没把凌乱的思维系统化、理论化。我们忘了帮学生或让学生自己将零星的方法整合,忘记琢磨教学生制作知识‘压缩包’,告诉他们这就是获取信息的敲门砖。所以心理记忆树、记忆规律的学习、探索成为我们又一个努力方向。”

四、结束语

某位专家曾说过,“教学就像一盘菜,呈现方式、教学的仪表、举止的完美就如一道菜是否具备色香味,而知识点的落实及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否有利就如这道菜是否有营养,只有有营养才是最具价值的,也是最有生命力的。

我们教师共同的愿望是在教学中就像厨师一样,不仅能做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来,更重要的是能做一道对学生来说能营养终身的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工作室还将继续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能力,不断探索工作室新的工作思路,真正发挥其辐射、引领作用。

附录:

邢台市英语名师工作室活动

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您好!

感谢您百忙中参加此次汇报会。请您抽出一点时间,写下您的会后点滴感受,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一点建议。我们将根据老师们的需求,组织一些讲座,各种课型的研讨展示课,和老师们共同学习,共同研讨,逐步提升我市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工作室全体成员对您表示最诚挚的谢意!祝大家愉快!

1.您从事英语教学的教龄 ( )

A.不满一年 B.1-5年 C.6-10年 D.11-20年 E.20年以上

2.您认为英语教师最需要提升的能力( )

A.英语语言能力 B.教学设计能力 C.课堂教学能力

D.教学研究能力 E.自我反思能力 F.其它

3.课堂教学过程中,您更加注重 [多选题] ( )

A.背景知识介绍 B.话题词汇诠释 C.篇章结构分析

D.口语和写作指导 E.语法讲解 F.文化及素养

4. 您在每次课前备课工作投入的时间为( )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3小时以上

5.您对本次活动的总体评价是 ( )

A.非常满意 B.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E.非常不满意

6. 今天会上所涉及的哪方面的内容是您最感兴趣的 ( )

A.课堂导入环节呈现 B.汇报课展示

C.参赛教师优美语音及现场微信互动评课欣赏

D.关于教学目标 E.观摩课的启示 F.其他

7.您从哪个话题中收获最大?( )

A.课堂导入环节呈现 B.汇报课展示

C.参赛教师优美语音及现场微信互动评课欣赏

D.关于教学目标 E.观摩课的启示 F.其他

8.哪个话题对于解决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思路和启发?( )

A.课堂导入环节呈现 B.汇报课展示

C.参赛教师优美语音及现场微信互动评课欣赏

D.关于教学目标 E.观摩课的启示 F.其他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分享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写作;路径

一、新课标对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提出的新要求

初中语文的教学中,针对于阅读和写作,新课标明确了新的要求,将关注点转移到作品本身,能通过作品所描述的形象和语言表达来关注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体现,并能够把自身对阅读的感受与他人分享。学生通过对他人作品的分析,逐渐养成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通过自身独特感受和观察视角积累习作素材。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将二者有机结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笔者通过一线教学经验,将教学所得、所感、所悟与同行分享,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明确阅读目标,加强方向指导,实现有效阅读的新方法

“开卷有益”阐明了读书的益处所在。但是如何完成初中语文的有效阅读,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确立阅读任务,帮助学生设计阅读时需要思考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钥匙,这是有效阅读的方法所在。在对文字的梳理和理解之上,通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表达,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所确定的主题和思想内涵,这就初步完成了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文章内容后,要引导学生对于作品本身结构、写法和语言凝练进行分析,并给予学生有效的训练,实现阅读和写作的有效过渡,在模仿中掌握作品本身情感的升华,并将阅读所感、所悟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领悟。增强学生课外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奠定自身文化底蕴,将阅读、写作乃至生活融合在一起,实现有效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就是教师根据有效设计将信息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应用的过程,实现“读写结合”,以课本为依托,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并积极指导学生的写作。学生从“阅读”中学“写作”,在“写作”中促“阅读”,让阅读和写作比翼双飞。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分享篇6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 初中语文课堂 实践探索

语文的教学方法一直是一个被老生常谈的问题,教学方法不当不仅会使语文课堂枯燥乏味,而学生也是无法掌握其中的要点。教育改革的实施,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也随着被提出,综合性学习应声而出。这种新的模式在逐步地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养成、综合能力的提高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更应该对综合性学习进行深入研究,最大程度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其优点。

一、什么是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主要表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科目与其他科目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相结合。综合性学习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在应用上,综合性学习将资源和各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形成了形象立体、井然有序的教学结构,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综合性学习是知识和实践的结合,也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相融合。

现代教育提倡人文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创造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提出了综合性学习,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科的认知,更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自主人格的培养。将综合性学习引入初中语文课堂,是因为只将语文与其他科目相联系结合还不够,必须将语文科目本身的内容也加以整合,更有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形成。在引进新的教学模式的同时,也要发扬传统教学的文化精华,并且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随意

现在的语文教材很多的单元性综合性学习都是与课文本身有紧密联系的,在对课文半依赖的情况下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一部分教师只是把综合性学习作为课文的“赠品”,对原本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行动力的素材只做表面地工作,随意的整合,并没有做整体规划。这样没有规划的综合性学习教学偏离了最初的教学准则。

(二)综合性活动课

很多教师对综合性学习存在着误区,认为就是单纯地让传统语文课堂充分活跃,往往导致课堂纪律失控,教师失去对课堂的控制。一些实践环节地引入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而不是把语文课堂彻底地变成了活动课,不仅没有让学生获得本应学到的知识,更使得学生的心思飘忽不定。在语文课堂上开展综合性学习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把语文应用和融合到生活中去,并且在生活中学到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三、综合性学习的课堂实际应用尝试

(一)完善课堂上的组织结构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进行理解探究,所以,这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上也要多样化,达到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例如,在讲解《济南的冬天》时,可以先让学生们分组讨论每个人印象中的冬天是什么景象,并对济南的冬天进行合理地联想,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再进行课文讲解,可以加深对文章印象,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学生的合作讨论使课堂的结构更加完整完善,同时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充分利用优质的教学资源

在运用综合性学习的时候要注重利用好身边的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使学生可以自主进行正确方向地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讲述朱自清的《背影》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朱自清先生的其他作品,比如,《荷塘月色》,了解一下作者的写作风格,从人格魅力方面剖析作者,对之后文章的理解和把握都有很大的帮助。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形成观点,而不是盲从大众、人云亦云,提升对语文学习的信心。

(三)适当增加实际环节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促进开放性思维的形成,对语文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情景情节,缺乏生活经验,在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过程中就会受到阻碍,无法感受到作者的真实情感。这时,教师要适当地开展实践环节,帮助学生们进行对生活细节方面的观察,增加学生自身的阅历,为以后的写作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冰心写的《小桔灯》为例,看到作者描写小桔灯带给她和小女孩的那种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事实上学生很难感受到那盏普通简陋的灯带来的力量,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们准备好橘子带来学校,带领学生按照文章中所说的步骤亲自去做出一盏小桔灯。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一盏自己的小桔灯,也许没有那黑暗潮湿的山路,但是这一盏自制的小桔灯足以引发学生们产生无限的联想和思考。通过实践环节的引入,增加学生的自身经验和人生阅历,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的表达都起到重大作用。

(四)评价、总结和分享交流

在课堂的一系列教学环节结束之后,还应该有一个环节,就是评价、总结、分享交流。评价就是教师要对学生本节课的各个环节进行积极有效地评价,让学生们感到愉悦和动力,在之后的教学课堂中学生也会投入更多的激情和热情。总结是要让学生们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以端正的态度面对自己的收获和不足,学会自我反思,对学生的成长也有重要的影响。经过教师的评价,自我的总结反思,学生的心中已经对这节课的收获有了大致的框架,接下来的同学之间的分享和交流可以使这些知识和收获变得更加完整。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学会对他人的理解和宽容,学会去接受同自己不同的观点,学着用辩证的思维去思考,同时也学会申辩。这些对学生的成长都十分重要,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让学生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

四、结语

综合性学习教学为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开阔的思路和空间,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重大帮助。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完善的组织结构,利用好所拥有的优质教学资源,在课堂中适当地增加实践环节,在课后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分享交流。通过对综合性学习的实践尝试,总结出现的问题加以改进和修正,逐渐完善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全面优质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杨永刚.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初探[J].学周刊,2011,(09).

[2]杨素云.对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解读与思考[J].学周刊,2013,(02).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分享篇7

初中语文“动态诗化五维度”教学法致力于解决当前语文课堂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语文课唤不起学生的美感享受、语文教学淡漠人文光辉的问题。通过构建动态诗化课堂来追寻诗意语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语文素质培养。

二、实施措施

初中语文“动态诗化五维度”教学法所倡导的,是一种绿色、诗性语文的回归。

“动态”是理念,在于三个开放:开放教材资源,灵活使用教材,注重现生成资源的利用;开放教学目标,不用预设的目标主宰教学,不束缚学生思维;开放教学过程,板块设计灵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与质疑,使课堂灵动飞扬。

“诗化”是境界,在于三个诗意:

①教师诗意组织教学。教师创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引领学生在诗意情境中享受语文。

②师生诗意解读文本。师生借助生动优美的画面、声情并茂的朗读、趣味盎然的活动,对文本进行感悟、内化、想象,实现对美的欣赏、体验、创造。

③学生诗意享受语文魅力。学生激发出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广阔的语文天地里,进行更高层次的发展。

五维度是实现动态诗化课堂教学的五个元素:课前演讲,诗意导入,美点品赏,存趣创作,开心评价。

①课前演讲三个专题

诗歌朗诵、美文美背、我来演讲。在语文课前三分钟里,让学生根据教材、语文主题丛书和节假日等生活契机,或背诵相关诗文,或演讲见闻、发表评论。同时设计阶段性专题,如新生入校开展“自我介绍”等主题演讲。

②诗意导入三个一

一份温馨礼物:始终把饱满的精神状态、淡而甜美的微笑作为走进教室送给学生的第一份礼物。一段精美语言:或用抒情的语调,或用名句、古诗词、歌词,或用妙语导入,引导学生进入诗意学习情境。一个情感基调:选用与文本气氛相称的图片、音乐,为学生创设一个入情入境的学习环境。

③美点品赏四方法

图文相宜欣赏美:借助多媒体手段,用精美的图画再现课文的意境,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声情并茂体验美:用声情并茂、形式多样的朗读传达课文的情境,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文本的语言美、图画美、音乐美、情感美。关注朗读技巧。

品味文本挖掘美:学生借助文本赏读卡,做好品味文本的准备。品味文本时,教师退下讲台,以学生身份倾听、质疑、补充、纠正,融合归纳和提升。及时抓住新生成问题,合作探究,丰富课堂内涵。

画面板书勾勒美:运用画面进行形象化的板书设计,增加课堂的诗意,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④存趣创作五梯度:学生感受体验、确定写作内容、提出写作要求、小组写作交流、推荐优秀作品班级交流并纳入班级文集。

⑤开心评价二重奏:开心等级评价(引入升级机制,激发学习兴趣)、诗意语言评价(内化为自身动力)。

三、主要创新点

1、理论层面

①理念先进,能切实让学生在掌握相应的语文知识、培养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同时,接受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

②是对潍坊市“345”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层挖掘、是自主互助合作课堂的细化。既是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又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先进理念相结合。

2、实践层面

①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从教学实践中产生的,着眼于学生生活与学习实际进行思考,各维度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是针对目前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瓶颈问题的有效突破。

②课题的实验过程扎实有效,材料积累翔实条理,实验数据可靠,课题的实验准备、实施工作细致有序,课堂授课、材料汇报精心细致。

③“动态诗化五维度”教学法中的“美点品赏”“开心评价”“存趣创作”有鲜明的创新意识。

④可操作性强,师生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例如教师的下水作文、随笔集,学生的日记、诗集、文集,班级文萃……就是存趣创作最好的实验效果。

四、取得的主要成果及效果

初中语文“动态诗化五维度”教学法历经三年实验逐步总结提升形成。过程材料汇编为《初中语文“动态诗化五维度”教学法课题研究方案及研究过程材料选编》;教学反思汇编为《璞玉心语》;案例《语文教学要关注教育个性生命灵性的启迪》获诸城市金点子一等奖,同年发表于《中国教师》;论文《让语文成为诗意的栖居地》获山东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试验中,师生有了明显的变化:

1、学生变化

①学生有了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逐渐养成了自觉读书的习惯。他们领悟到了语文的魅力,主动探寻语文的奥妙。问卷调查显示,85%的学生喜欢语文了,对语文课的期盼与日俱增。

②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很大的提升。学生的阅读面宽了,日记本厚了,知识面广了。白雪、姚成圆等多名同学代表学校参加市县级比赛获奖。

2、教师方面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分享篇8

[关键词]苏教版初中语文对话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009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途径,而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是确保其顺利完成的条件之一。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对话呢?笔者在此进行一些简略的解读。

一、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对话的重要性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一直寓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不管对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还是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能力发展来说,都非常重要,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师生对话主要是借助于语言载体来完成,它能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感受学习过程中的自我价值。在新课程改革下,师生对话不能再沿用传统一问一答的方式,而应该发挥桥梁的作用,在师生之间传递着真诚,传递着爱心,传递着信任,传递着知识……师生彼此心灵相通,从而使学生踏入知识的殿堂。

二、师生有效对话应遵循的原则

1.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对话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教师与学生对话时,要联系文本的内容,抓住其兴趣点或关键点,逐步引导学生对此发生兴趣,改变学生以往被动的“听话”为主动的“乐说”,在说的过程中去感受文本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和作者情感产生共鸣等。

2.创新性原则

师生对话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感受文本,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在对话时要把学生的创新潜能挖掘出来,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把自己大脑中创新意识表达出来,这样既使课堂对话具有活力,同时又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师生有效对话

1.体验交流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一样。学生有自己看待问题的思想,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验文本,并且不是所有的体验都是错误的,教师对于文本的理解也并不全部是正确的。所以教师务必把自己的体验和学生的体验有效地进行交流,这样才能有目的地和学生进行教学对话,完成教学的目标。

学生在课前预习文本时,通常会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如果教师能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和学生一起探讨,而不是一味地强加给学生,那么学生也愿意把自己的体验说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这样一来,课堂教学的气氛活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提高了。例如在《济南的冬天》教学中,学生对于文本运用衬托手法写“济南冬天暖和舒适特点”的理解比较片面:认为在文中写小山的秀气、写水的“不结冰”“冒热气”“水藻真绿”等是起衬托作用。为了让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衬托在本文的作用,我用自己的体验慢慢地引导学生:“同学们,刚才你们找的内容也是正确的,现在我们看看文章的开头之处是否还有起衬托作用的句子呢?”在这样的体验交流下,学生自然就能找出答案:“没有风声”“响晴”也是为济南冬天的“暖和安适”作铺垫的。

2.质疑解惑法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分享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课教学;课后评价

一、完善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模式

据笔者统计分析,在微课网、华东师大慕课中心、九龙微课学习中心三个资源平台中,有一部分初中语文微课程极度不规范,除时间上符合标准外,课程内容的组织和编排毫无逻辑,教学主线混乱。换句话说,这些不足以称为语文微课程。

目前,很多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已经建立了不同的微课程设计模式,但这种模式几乎都是建立在全部学科基础上,没有从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建设语文微课程设计模式。因此,笔者尝试在已有研究者的基础上,完善初中语文微课程的设计模式。

从初中语文微课程设模式来看,语文微n程的设计总体分为三个部分:前期分析、微课程要素设计、评价反馈。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分析教学内容,再在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确定教学内容,并选择相应的学习策略。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辅助工具以及学习反思不断改进教学实施,分析学习效果,并做出相应的反思,再将教师反思和学生的反馈情况总结分析后,再次应用到新一轮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整个微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该是一个有机的循环过程。

这个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为设计的理念基础。在前期分析部分,强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置,并掌握学习者学习特点和学情状况,力图在前期分析中,准确掌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情教学。中期的课程要素设计,强调对微课程设计者即教师的专业要求。“微课程只是一种载体、一种技术,本身不会提高教学质量,重要的是技术背后教师的专业素养。”初中语文在知识量上的要求不多。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引导显得格外重要。中期的要素设计,除了教学目标、学习策略、知识点的分析和讲授,还设置了反思环节。教师通过对课程的反思、对问题的反思,在情感上引导学生思考。最后,评价反馈,有教师教学反思,学习情况分析,也有相关学习资源的拓展。

二、完善课后评价和反馈

通对微课网、华东师大慕课中心、九龙微课学习中心这三个微课程资源平台中教材同步型、知识考点型、拓展提高型三种类型的初中语文微课程的分析,笔者发现这三个平台和每种类型的微课程,它的课后评价和学情反馈都形同虚设。微课程页面中大多有“随堂练习”和“反馈”栏,但是“随堂练习”中全都没有练习题,“反馈”栏中也没有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情况反馈和经验分享。

据笔者研究统计,目前的初中语文微课程,绝大多数是以知识点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点是语文“工具性”的一个表现。鉴于微课程的特殊性,即它完全依托于网络平台,没有师生间、生生间面对面的交流和学习检验,微课程的课后评价和学情反馈显得格外重要,它是一个课程完整性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关键。

微课程资源平台需强化初中语文微课程的学习自测功能。初中语文知识点繁多而复杂,课后的“随堂练习”成为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阵地。随堂练习的练习题范围可以很广,可以是诗歌默写的检查、文言文翻译的考查、考点的例题练习、重点词句的诵记等,也可以是开放性问题的思考、课程内容的总结、课外资料的查阅等。只有通过学习的自测,学习者才能发现自己课程学习的不足和缺点,学习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微课程资源平台需强化教师的指导功能。学生的学习自测,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的过程,由于学生经验不足和知识的局限,测试必然会出现种种困难,因此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随堂练习”的答案,可以同步也可以异步呈现。对相关知识点或答案设置链接,方便学习者进行拓展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异步或同步的交流,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问题做出反馈,这样形成有机的良性循环,从而增强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

三、加强初中语文微课程平衡发展

对上述三个微课程资源平台中初中语文微课程三个类型课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微课程发展不平衡。笔者发现初中语文微课程中,教材同步型微课程最多,知识考点型课程次之,拓展提高型的课程少得可怜。

教材同步型和知识考点型的课程,着重于语文知识点的教授,是知识的积累和丰富过程,强调的是记忆、理解、应用。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理论,这是“低级思维”。拓展提高型的课程,从课内出发,引申到课外,由一点入手,发展成整体,强调分析、评价、创造、多元思考和学以致用,是属于“高级思维”。但目前真正应该提升和发展的“高级思维”的微课程却没有得到重视。当然,拓展提高型的微课程在知识的细化和课程的设计方面都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是推动微课程设计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设计与应用中,应该有意识地平衡好初中语文微课程的三种类型所占比例,将拓展提高型微课程作为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辅助资源。因此,笔者认为,微课程类型的平衡发展,特别是拓展提高型课程的重点发展,是促进初中语文微课程良性发展的关键。

另外就是微课程区域的平衡发展。前面已经提到,目前,国内微课程资源平台的建立重在东部地区。近两年,中部地区加入建设微课程资源平台的队伍,而西部地区还处在滞后阶段。从目前举办的各种“微课大赛”的参赛单位来看,东部地区的参与学校最多,中部次之,西部最少。华东师大慕课中心C20中,绝大部分是东部沿海学校,西部只有成都、兰州、重庆参与。

要促进微课程区域的平衡发展,首先各个区域的教师要增强认可和接受微课程这一新兴的教学形式的意识,在此基础上,提高微课程设计制作的热情,积极参与每年组织的各种微课大赛,展现区域教学特色。各个区域可以以市教育局或省教育厅为单位,建立微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学习华东师大慕课中心和微课网,举办“微课大赛”,调动当地一线教师开发和设计微课程的积极性,有规模有组织地整合地区课程资源,形成每个区域的教学资源特色和风格。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个区域也可以以学校为单位自行组建云平台,建立各个学科的微课程资源库。

总之,微课程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已有的研究成果较少,针对具体学科,特别是语文学科的研究少之又少,这个领域还有着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等着我们去研究。笔者期待有更多的人去开展有关初中语文微课程相关的探讨和实验,设计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微课程模式,将微课程应用到初中语文的教学实战中。

【参考文献】

[1]戴清贵.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7):173.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分享篇10

积累性阅读阶段。这一阶段大致出现在初一、初二年级。在此阶段,学生主要在教师指导下的范文阅读和自己广泛的课外阅读来进行有效的积累。这时学生的思维方式尚处于经验型阶段,对事物的认识仅凭以前的各种经验活动来进行,而没有科学系统的理论来指导。对于新鲜事物的探寻,也主要是出于好奇,而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方法。故在此阶段要促成学生进行有效的积累性阅读,培养他们广泛的阅读兴趣和喜爱读书的习惯最为重要。具体措施有二:①加强课内阅读兴趣的激发。根据学生这一阶段的心理特点,课内阅读的重点不在于大强度的思维训练,而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体会到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②丰富学生的阅历。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启发,让他们广泛接触自然、社会各个领域的事物和人物,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有益书籍。这样,学生的阅历丰富了,阅读的兴趣自然就广泛了。

理解性阅读阶段。此阶段大致出现在初三、高一年级。此时学生的思维已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到此阶段后期,其辩证思维已基本成熟,并在整个思维中占据优势。在阅读方面,学生逐步在较全面、深入理解字、词、句、篇的基础上,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感受文本的情感内蕴。进入到理解性阅读阶段。在这一阶段的阅读中,既需要思维、想像和联想等能力的参与,又要调动学生的审美观。为此,教师必须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学会对文本进行分析理解和审美感悟。

首先,教会学生默读和精读。要促进学生理解性阅读水平的提高,让他们在阅读中亲身揣摩和体味。揣摩就是在阅读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深入而全面的分析来自求解答。它包括“思考一提问一思考一解答”四个环节。其中两个“思考”是关键,是揣摩过程中两种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一般阅读中的思考,即初步了解阅读材料,发现疑难。第二层次是分析中的思考,即深入理解文本,解决阅读中产生的疑难。体味即是透彻理解文学作品的精魂,体察作者的人生经验和对社会生活的见解,品尝作品的艺术精华。文学作品,往往文义深刻,言辞含蓄。体味的核心是要把作者的言外之意、话外之情、文中之法给品味出来,从而探求到作品的真谛。体味的步骤有三:①从“言内”入手,理解文本语言文字所具有的意义和情味;②解剖作品各部分,先分析后综合,进而归纳作品的主题,鉴赏其艺术特色;③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品味作品的蕴蓄,领会作品含而不露的内蕴。揣摩和体味的过程,就是发掘文本之美的过程。只有发掘出文本之美,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才会亲近文本,才能发自内心地喜爱阅读。

其次,教会学生朗读。朗读作为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不仅可以把语言完整地、艺术地表达出来,而且还能运用语气、语调等传达那些“不可言传”的意蕴,学生通过反复多遍地朗读与文本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能更深刻地领会文本字里行间的语言节律,受到更直接更强烈的感染。在朗读的语境中,伴随着自如的声音、悦耳的语调、生动的语气传人耳鼓,那深邃的内涵、高深的情操、美好的憧憬、语言的美感,也就同时流入了学生的心田。在高尚的精神享受中,在生动的美感愉悦中,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所以说,教会学生朗读,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增强他们的阅读情调和趣味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