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研究十篇

时间:2023-04-04 06:46:20

有效教学研究

有效教学研究篇1

一、有效性教学的标准和内涵

有效性教学是指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获得协调发展,让学生获得进步和发展. 可见,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的根本标准. 有效性教学并不是指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或者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是否学得好,以及学到了什么.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而无获,未得到应有的发展,则可视为无效教学.

对于化学学科来说,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获得如下方面的进步和发展:第一,学生掌握了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学生学会了化学问题的探究过程,掌握了化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第三,学生已有的化学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或获得了新的能力;第四,学生喜欢上化学课,并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主动学习,养成了喜动手、爱探究、善交流、能勇敢面对化学学习困难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化学教学的不足与原因分析

课堂教学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 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来说,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

首先,有些教师抱怨教学任务重, 在规定的教学课时内无法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因而对于教材和教法研究不够,缺少课改的教学理念.

其次,有些教师缺少对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致使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不高,缺少主动性,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

最后,有些教师把很大一部分教学时间花在讲题上,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少有效的激发和引导,对学生的学习特点缺少研究与关注.

之所以会存在这些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有些初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仍以讲授为主,教学过程中大多是灌输验证、包办限制、指责压抑,不能做到“授人以渔”.另外,教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能做到因材施教,致使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自主性不够,久而久之,不能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差,学习质量自然不高. 学生学习质量不高,也就使得教师教得无味,长期以往,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教师应关注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密切相关的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性的化学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促使新课程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现阶段,开展有效性的课堂教学研究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务.

三、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与源泉.实践表明,开展成功教学的首要工作,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化学教学同样适用.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对于化学教师来讲,一定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使化学教学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选择和设计探究性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探究性习题的设计和选择,合理的练习,有助于学生探究性思维的训练和发展.特别是探究性实验有时会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并且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探究性习题则可以远离这些困扰,学生只要结合已有的化学知识,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在脑海里分析探究步骤和方法,思考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促进了教学技术的直观化、立体化.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把所讲授的内容通过文字、视频、声音、图像等方式展示给学生,可以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出示一组地球“温室效应”的图画以及“二氧化碳作为肥料”的视频,让学生认识到发挥二氧化碳的益处,它可以成为人类的朋友,利用不好,也可能成为人类的敌人.要让二氧化碳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减少对我们的危害,必须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4.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是重点

有效教学研究篇2

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改精神,打破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发挥学生的学习动力

开展高中英语有效教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情况,年龄特点,性格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方式很多,比如,精心设计导入,对学生进行鼓励教育,创设生动的活动教学模式,等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接受能力,根据有关教学内容积极设置课堂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单词教学环节,如果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成功识记并应用单词,掌握单词短语的用法,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鼓励“You are very clever!”“Well done!”或“You are excellent!”等等,通过这些热情赞扬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是对于差生而言,因为他们很难有效学习英语,感受不到学习中的成就感,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英语学习是没有太大兴趣的,但如果教师能够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激励,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批改作业时,教师不仅要精心修改学生的作业,对其不足之处加以纠正,更需要通过温暖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If you are more careful, you are sure to become an excellent student!”如果学生的书写较差,教师可以这样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励“If you insist on practicing handwriting for a time, your handwriting can be improved a lot.”通过温暖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最大的善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也能在感受教师温暖的爱中得到培养。即使是差生,他们也能不断地增强英语学习动力。

二、分析研究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对于教师而言,要想实现有效教学,就需要积极地分析研究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与学生积极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并通过有效的问题设置,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分析问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都能得到应用的发展。比如,对于较好的学生而言,他们理解问题的能力很强,英语素养较高,对他们而言,靠自学就可以有效掌握很多英语知识。对这部分学生,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而对于英语程度较差的学生,教师就要研究,如何通过温故而知新的方式,引导他们学习新知,使他们听懂英语,在此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英语素养。比如,在讲解一些句式时,好学生一点就通,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进行模仿练习。而英语素养较差的学生,教师要考虑如果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比如,教师写出一个句子:

因为他病了,所以昨天他没来。

Being ill,he didn’t come yesterday.(分词短语作原因状语)

As he was ill,he didn’t come yesterday.

程度较差的学生就不明白为何这两个句子相同,教师要为学生进行讲解:当从句中的主语和主句中的主语一致时,可以删掉从句的连词和主语,并把从句的谓语动词改为分词或分词短语。这样通过因材施教,就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创新教学,使学生能够有效参与课堂学习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学模式单一,基本上是由教师讲解教学内容,学生跟着教师走,进行相关的读背、识记等活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积极参与的热情不高,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学效果不理想。而新课改要求,在现代课堂上要积极创新教学手段,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要能够结合课堂内容和学生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实现有效教学。比如,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都担当着一定的角色,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动起来,完成小组学习任务,这对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比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第二单元GrowingPains话题是成长的烦恼。要进行听力教学,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在听力练习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分组倾诉他们成长中的烦恼。

(1)What do you usually do after school?

(2)Do your parents allow you to have fun things,such as playing basketball,reading comic or watching TV etc.?

(3)Do your parents and you understand each other?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可以有效复习了play basketball等短语,同时学习了comic这一生词,为下一步的听扫清障碍. 听力教学效果显著。

总之,高中英语要实施有效教学,教师要研究新课改精神,并践行新课改精神,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开展课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要通过创新课堂形式等方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有关知识,只有实施有效教学,才能促进学生英语素养的不断提升,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这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王峰.整合文字云图的高中英语可视化教学设计[M].上海教育科研,2013,(6).

有效教学研究篇3

摘要: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信息化时代给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课题,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投入很大,但学生积极性不高,收获不大,有些阅读教学是低效甚至无效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如教学目标虚化,教学内容僵化,教学活动形式化,教学评价单一化等。语文教师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如应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切实落实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的统一。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现象;要构建丰富适用的教学内容;同时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通过平等自由的师生互动来解决教学活动形式化的问题,以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性;原因;策略

1.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进行有效阅读教学的前提。而他的确立要以新课程标准为尺度,力求三个维度目标的统一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教师要认真地研读阅读教材,以便确立科学合理的知识及能力目标。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是发展的,相互联系的。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在预设和生成关系中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只是预期的学习结果,即教学的最低效果。教师应该在实际的课堂中利用所学生成最真实的课堂,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下的阅读教学不仅注重结论的获得,更看重过程和方法。关注过程和方法,是对重结果而轻过程的阅读教学的纠正。要做到两者的最好,既要考虑教学内容又要考虑学习主体的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以人为本理念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实质是强调人,注重人。“语文像所有的学科一样,都要张扬人文精神,只不过语文在这件事上机会比其它学科可能更多一点,任务比其它学科稍重一点而已。”[1]

2. 构建丰富适用的教学内容

阅读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因此教学内容的中心应是传递教材的知识。“从课文的教学价值角度看,课文是例子,它必须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从课文的原生价值角度看,课文不光是例子,它是一个独立存在,我们必须给予它应有的尊重。”[2]把阅读教学的重心放在教材上,有利于阅读教学系统化,使阅读教学有据可依,但与此同时要把握好‘度’,不能狭隘地将教材内容视为全部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善于拓展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率。阅读教学内容的拓展要注重学生的需要,注重时代的需要。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课程改革使教师的创造精神得以呈现,教师开始自觉地设计、选择、构建和评价自身的教学。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构建丰富、适用的教学内容,依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重构自己的教学内容。因而在重构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区分‘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两概念,要明确用教材教什么,要避免在解读教材过程中用政治眼光关照文学作品,避免结论先行。当然,最重要的是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3.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

阅读教学应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获得知识的过程,有效的合作探究能使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合作意识,能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探究学习法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迁移,提升学生直觉思维水平,切实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3]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进行有效指导与调控。教师对合作学习要有清醒的认识,避免无效的合作学习。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对学生的合作学习与探究活动组织得法,就会使学生有很大收获。

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多外化为课上的小组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时要起引导作用,如要讨论的问题对学生来说难易程度是否适当、探讨有无价值等,教师均需考虑,并进行正确引导。要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与探究活动,教师还应准确把握学生的求证心理。既不能让学生在错误情况下进行探究学习,也不能让学生不经思考就获得答案。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阅读教学活动形式化的问题,使阅读活动有效、高效。

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对话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重大作用,但师生互动要平等、自由,应注重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和生成性, “这种关系应该是充分人格也就是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充分尊重教师的人格。”[4]总之,要开展灵活多样、有效的教学活动,就要进行有实质性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就必须把学生确立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运用自己的体验和感触去解读作品、训练思维,而不能用现成的结论套住学生的思想,扼杀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5]只有开展平等、自由的师生互动,才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4.形成积极多维的教学评价

要改变阅读教学评价单一化的现象,就要从教学评价的标准、主体着手,形成多维、积极的教学评价。过去的阅读教学评价中,教师是唯一的评价者,学生只是被评价者。改变评价主体的单一化,要让学生变成既是被评价者,同时也是自我评价者,要使评价的过程更平等、更自由、更人性化。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能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我评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教师在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时,要发扬民主,让学生养成民主评价的习惯,增强学生自我评价意识。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阅读教学评价中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学习的氛围,“新课程提倡的多元化解读和个性化的阅读,自然会让学生产生多元反应,这些反应不一定都符合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的评价语要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和引导。”[6]

总之,教师要避免成为评价的唯一主体,要善于运用学生的自我评价激励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强化主体意识,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2]王晓春,语文课如何事好[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29,85

[3]郑金洲,教学方法应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00

[4]王世群,中学语文教学艺术研究与实践[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43

有效教学研究篇4

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历史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历史专业研究人才,而是通过历史这门课程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意识与方法,尊重人格,关注个体差异。一个优秀的教师,第一是要熟知历史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理清每节课堂的知识脉落、重点和难点,并挖掘其知识结构的内涵和外延,再从基础上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方案,克服教学中的单一性和约束性,使学生能在愉快轻松的课堂上取得高效的历史学习。

2要了解学生

教师可通过访谈、问卷的方式询问学生“哪些内容让你感兴趣?”“哪些教学让你感到乏味?”收集可靠信息。准确把握学生的智力水平、对课程的兴趣程度,然后再对症下药,精心策划课堂教学的方案,这样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一方面教师必须花大力气去研究教材、探索教法,多观察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学习态度,最后整理出一套适合本班同学实际情况的个性化教学。同时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科学指导,根据教育规律,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列表比较法,直观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系统及依法、排比记忆法、口诀记忆法、评价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法,数轴法等。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及时发现问题,有效进行点拨,启发深入探讨。跟踪学生学习态度。主要包括学习态度是积极还是冷漠,对继续学习是期待还是厌倦,从而及时调控或采取补救措施。

3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

3.1确立清晰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深入研究教材是制定教目标的第一步。其次,准确把握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课程目标是通过三维目标来落实的,教师要灵活地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贯穿于教学目标中去。如在讲选修课的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框架,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课时,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能力:掌握“光荣革命”、《权利法案》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等基本史实;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通过阅读等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注意情境再现,分析材料;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概括;探究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与曲折性;培养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理解和尊重人类文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进一步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特点。

3.2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就是通过创设历史问题来诱发学生自主深入探究,进而形成双向互动、交流的教学过程。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在于问题,而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是启发学生心智、推动学生思维发展的最佳途径。而问题的设计要科学、严谨、富有启发性且有梯度和广泛性,能面向全体同学,设计出不同类型、有层次性的问题,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切忌老是向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提问。例如,尽量设计“是什么”的判断型问题,“怎么样”的描述型问题,“为什么”的分析型问题,“有什么异同”的比较型问题,“有哪些不同意见”的创新型问题等。如在讲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这一课时,通过阅读材料:为了巩固议会的地位,弥补《权利法案》的遗漏之处,防止威廉国王之后王权落入天主教徒之手,杜绝英国回到专制主义时代,1701年国会制定了《王位继承法》……它的出台,延伸了国会的立法权,使国会有权决定国王的继承人问题,基本上确立了分权和司法独立的原则。我所设置的探究问题是:1)《王位继承法》颁布的目的及影响?这个问题相对简单,提问时找成绩中等的学生回答。接着探究问题的难度加大:2)英国君主立宪制基本原则在法案中如何体现的?君权与议会权力如何分割的?为何要遵循基本原则?这需要合作探究,然后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随着探究问题的复杂化,开放性,同学们的讨论更激烈了:3)探究英国君主立宪制之影响。真是百家争鸣,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说上几句。

3.3活动式教学

高中新课标历史教材中每个模块都有一个探究活动课,这完全是一种创新课堂的形式。历史活动课以活动促发展的思想来渗入到课堂教学中,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创造性、体验性、开放性等。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适当地组织一些活动,如开展历史知识抢答赛、编写历史小报、撰写历史论文、进行历史专题辩论会、召开历史故事演讲会、进行课本剧表演等,使历史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逐步实现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校内向校外延伸,从学习书本上的历史知识向书本以外的多种学习对象延伸,从跟着教师学历史向社会、家庭延伸,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这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对历史课堂教学来说是一种升华。

3.4挖掘乡土资源

搭建连接历史知识与学生经验的桥梁。乡土资源的优势在于它能消除历史与现实的差距感,所以教师要重视开发和利用典型而又深刻反映问题的乡土资源。例如充分发掘、利用隋朝大运河柳子码头、淮海战役前敌委员会遗址、淮北市博物馆等本地历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历史实践活动,既可以组织参观、访问、调查实地考察等社会实践性活动;也可进行专题讲座、看电影、看电视录像、搜集资料等,把本地的历史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

4结语

有效教学研究篇5

艺术等造型设计等都是以绘画以及设计作为基础的,特别是素描,素描在多方面都被运用,而且学习素描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设计、表演能力以及创造性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所以要想在绘画方面有造诣,必须对素描熟练的掌握。作为老师来说,要想提升学生的绘画水平,就必须实现素描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对现阶段素描教学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并没有重视对于学生素描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于素描学习没有一定的认识,本文对当前素描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实现素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

【关键词】

素描教学;有效性;策略方法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新课标的实施,社会越来越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且家长也越来越注重对于学生艺术方面的培养,特别是绘画,而且大部分素质教育阶段的学校也都开设了绘画课,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素描作为绘画的基础,主要是通过简单的线条、淳朴的颜色进行绘画,素描对于学习绘画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想在绘画方面有所造诣,素描是最基本的绘画能力。但是现阶段大部分学校对于素描这项绘画技能并不是特别重视,导致学生对于素描也并没有特别的重视,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于素描有一个端正的态度,为绘画打好扎实的基础。

一、为学生重新塑造素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对于一个成功的绘画作品来说,最主要的就是整个作品所体现出的整体美,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美术家的成功作品都是利用一个简单的画笔、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来,而且在塑造作品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差错,但是对于大部分绘画初学者来说,在学习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用了无数纸张,主要原因就是对于绘画缺乏整体意识,成功美术家在进行作品的创作前总会在大脑里提前构思好绘画方式,但是绘画初学者并不具备这样的整体性的绘画意识,所以总是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而且总是会在犯错误之后才发现自己的错误。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意识到学生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绘画课堂上注重对于学生绘画整体性的培养,并且引导学生在进行一幅作品的创作前必须对绘画的方式以及绘画的过程进行构想,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绘画效率,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具有积极的作用与影响。另一方面,老师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会欣赏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并且为学生讲解大师在完成这一作品时的构思与方法,学生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也会不自觉的了解素描对于绘画的重要性。

二、利用一定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的喜欢素描

对学生进行素描方面的教学,主要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绘画水平,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要责任人,老师只能引导学生积极地去学习,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对素描进行学习,老师即使在寻找学习方法,那也是枉然,所以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的喜欢素描,比如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特别喜欢的动物或是物体进行绘画,学生对这些物体感兴趣,肯定会有将其画在纸上的欲望,那么如何将这些物体画的更符合原物呢,只能对自己的绘画水平进行练习,而且必须对老师所讲的素描教学内容进行掌握,采用这种激励学生学习素描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其绘画水平。

三、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绘画水平进行不断练习,对素描绘画技巧进行由浅至深的学习

俗话说,量变引起质变,这种理念同样也可以运用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进行素描的学习过程中,必须对这项绘画技巧进行不断的演练,只有不断对其进行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这样在进行素描创作时才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对素描绘画技巧进行由浅至深的学习,同时对于学生的身心成长也是一种促进。老师在对学生进行素描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水平以及学习特点,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近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为学生打下良好的绘画基础,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对绘画技巧进行有序的掌握,但是学生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对其采取比较有效的措施或是科学性比较高的方法,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耐力。对于素描老师来讲,可以在学生刚开始接触素描的阶段,给学生找一些比较简单的物体让学生学习,等学生将这些学会并且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之后,素描老师可以选取一些比较有难度的作业给学生练习,但是在数量上要减少一定的量,利用这种循序渐近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素描技巧并喜欢上素描这项绘画能力。

四、在掌握基本造型的基础后,教给他们一些素描的专业画法

大部分比较有能力的绘画者仅仅用一枝铅笔就可以描绘出比较逼真的画,而且特别形象生动,其实这种绘画水平中就嵌入了光学物理知识,因为这些创作者都可以运用相关的光学物理知识,对作品进行阴影部分的刻画,并且根据光线的作用,提升作品的形象性,使其逼真的展现在观众面前。所以对于老师来说,在掌握基本造型的基础后,教给他们一些素描的专业画法,深入的学习应该由外部向内部发展、由外轮廓向内部结构深入、由共性向个性深入。比如在对物体进行描绘时,可以先对对基本形状进行描绘,在观察其反光方向,以及立体效果,最后在对其进行勾勒,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绘画技巧。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素描技巧的分析,提出不同的实现素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如:(1)为学生重新塑造素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2)利用一定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的喜欢素描;(3)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绘画水平进行不断练习,对素描绘画技巧进行由浅至深的学习;(4)在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绘画技巧后,老师可以教给学生关于素描的光学知识等,对于老师来说,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重视对于素描的教学,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素描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莫翔麟 单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

【参考文献】

[1]吴安丽.当代语境下高等师范院校美术学中国画创作教学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有效教学研究篇6

[关键词] 有效教学理论;英语ESP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H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8-179-1

一、前言

提高英语ESP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有三个,分别是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和教学评价策略。教学准备策略主要包括叙写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和加工教学材料,教学准备策略的重要内容当属叙写教学目标。教学实施策略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教学方法、教学原则和教学技能。教学评价策略就是从效果、效率、效益等方面评价ESP教学的有效性,包括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英语ESP教学有效性一直是业内人士重点关注的话题,研究人员也在不断的钻研,相信在不久是将来会有更大的成果。

二、提高英语ESP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一)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准备主要包括叙写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和加工教学材料,教学准备策略的重要内容当属叙写教学目标。设置课程目标要结合学生的不同需求、职业与学科的联系、学生的知识技能等情况,才能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ESP教学目标主要包括技能、知识、情感三个内容。ESP课程重视英语在不同场合的应用,特别是翻译、写作、说话等英语能力,而且ESP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反思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文献研究、个案研究和叙事研究的技能。课程的目标往往结合学生的学习动机、价值认可和心向趋同来设置。表1是ESP课程的教学目标。

表1 ESP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实施策略。教学实施策略一定要将教学的目的性、技巧和策略体现出来。在实际的ESP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须进行课程动态和教学创新开发。教学创新就是指学生、教师和学科专家一起研究,不断修改课程目标,结合教学情境,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学实施策略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教学方法、教学原则和教学技能。教学原则主要体现在教学指导活动、教学引导和教学启发。在指导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采取引导式、发现式、启发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组织活动就是要把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激发出来,确定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则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建立学习小组,在相互学习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灵活应用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应变操作能力。

(三)教学评价策略。教学评价就是从效果、效率、效益等方面评价ESP教学的有效性,包括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当然,评价策略要根据教学活动的结果和过程进行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特别要考虑教师、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价,最后教师总结小组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找出小组的优点给予赞扬,激励学生不断的学习。

三、ESP教学实践

(一)语域分析教学法。由于社会环境不同,英语的格式、词汇、语法难免会有些不同。语域决定了语言内涵和语言环境,在ESP的语域中进行分析,英语教师指引学生认识ESP的相关规律。我们都知道,语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义,也就是结合上下文来猜测一些词语的意思。但是语域分析教学法的最大缺点就是重视句子的结构而忽视了语言的交际作用。

(二)语篇分析教学法。语域分析教学法的最大缺点就是重视句子的结构而忽视了语言的交际作用,语篇分析教学法正好克服了这一点。语域分析法主要研究是的句子和语法,但是语篇分析法不同,已经把研究重点放在了句子以外,通过研究句子如何构成语篇产生含义。在英语文章中,文章的首句大多都是中心句,生下的句子基本都是中心句的补充说明和解释。通过理解语篇的结构,学生对理解文章内容就没有难度了。当然,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学生的需求和语篇分析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研究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迫切需求,比如发表实验报告、科研文章等。句型的学习并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应用,所以在实际ESP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研究作者在写作时如何选择适当的句子来表达。

四、结束语

在ESP教学中,语域分析教学法和语篇分析教学法是主要的教学方法,语域分析教学法是结合上下文来猜测一些词语的意思,但是语域分析教学法的最大缺点就是重视句子的结构而忽视了语言的交际作用。语篇分析教学法不但克服了语域分析教学法的不足,还把研究重点放在了句子以外,通过研究句子如何构成语篇产生含义,通过理解语篇的结构,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含义了。提高英语ESP教学有效性并不是简单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积累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平.ESP教师处理学科专业知识的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1.

有效教学研究篇7

[关键词] 案例教学 税收筹划 有效性 案例设计 教学模式

前言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不仅可以创设模拟问题情境、转换角度、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而且可以通过相互讨论、各抒己见、研讨辩论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培养能力、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1]

本科院校开设税收筹划课程的意义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按照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事前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处理自己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的一种企业筹划行为[2]。在我国,税收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活动和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纳税人的切身经济利益息息相关。税收成本已成为纳税人的各项成本费用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纳税人的最终经济效益。因此,科学地分析、总结和掌握税收筹划理论、方法、手段和技巧,无论对企业还是即将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经济类毕业生都是十分必要的。

税收筹划课程是本科院校会计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通过理论讲授和案例讨论的教学方式,系统深入地介绍税收筹划的基本理论、方法、技能,以及各税种和企业经济业务税收筹划的基本情况和基本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掌握和运用税收筹划的基本知识、方法与技能,并能够在今后的涉税活动和涉税工作中合理合法地节约税收成本,降低税收风险成本,诚实守信,依法纳税,懂法、守法、护法,提升公司的法制化遵从水平,自觉护税的法律意识;同时促进企业树立全新的经营理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完成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税收筹划课程引入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1.案例教学有效地满足了税收筹划实践性的需要

税收筹划是一门涉及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多个领域、多门学科知识的新兴的边缘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需要在对纳税人的发展规划、战略目标,企业内部、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事件进行整体性综合分析。根据作者多年的税收筹划教学实践经验,传统的理论讲授对于税收筹划理论知识的概括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效果不佳,对于这样的整体性综合分析必须依赖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能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情景下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3]。

2.案例教学有效地满足了税收筹划时效性的需要

税收政策的多变性决定了税收筹划方案的前瞻性和时效性。所有的税收筹划方案受现行的税收政策法令约束。从我国目前的现实状况来看,税收政策处于高度动态变动状态,近三年,税法的大范围变化给企业的税务管理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对企业而言今天有效的税收筹划方案,明年是否有效,还要看国家的税收政策。因此,如何分析建立有效的税收筹划就尤为重要。实践表明,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来源于现实生活,可以最直接地将最新、最权威的税法政策依据展现在课堂,有助于学生及时地、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国家最新的税收制度以及税法变动对纳税人税收筹划方案的影响,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税收筹划时效性问题。

3.案例教学有效地满足了税收筹划不确定性的需要

对税法的认知和个人专业知识的积淀决定了税收筹划方案的专业性和不确定性。课程的这一性质决定了税收筹划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讲授,还必须结合典型案例给学生以足够的启发,才能真正掌握税收筹划理论和实践的无穷魅力[4]。正是由于税收筹划依靠的是筹划者对税法的理解,靠的是筹划者的智慧,而筹划者由于受到专业知识、对税法的认知、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了解等诸多因素影响,造成税收筹划方案的不确定性。通过案例教学在课堂上让学生分析讨论,在多个备选方案中总结出一个最佳方案,使学生充分地体验税收筹划方案的不确定性和可选择性。

4.案例教学有效地满足了税收筹划授课时间的需要

税收筹划作为本科院校会计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授课时间一般会安排在大四的上半学期,这个时期的在校生已经系统掌握了会计、税收学、税法、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相关课程的专业知识,具备了开展案例教学的理论知识储备。大四学生在积极为毕业实习和毕业求职储备知识财富的同时,更加需要和喜欢一些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环节的案例教学,也能够认识到税收筹划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学习具备了较强的主动性。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门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效实施案例教学的几点建议

1.案例设计和精选是案例教学有效性实施的关键

教学活动中,能将实践与相关理论很好结合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案例教学方式的介入和完善。这就对税收筹划课堂教学的案例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通过科学合理设计和精选,将案例教学的优势和传统理论教学方法的优势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税收筹划教学的质量和改善教学效果。鉴于税收筹划教材中的经典案例有一定的滞后性和时效性,所以在设计和挑选有代表性的案例时,更重要的是引入目前实践活动中的新设案例,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案例的设计和精选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案例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出现倾向性的内容。案例的设计要保持相应的客观性,应把分析、讨论的机会留给学生,教师的作用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鼓励必要的争论和创新观点;二是案例设计中注重案例的时效性。在案例设计前期,教师应重视税法的解读和理解,及时掌握税法的主要变化及应对措施,重视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与衔接,掌握税法与新会计准则的差异。应结合近期税法的变动,及时调整、完善和更新案例;三是确保案例材料在分析讨论中的延伸性。案例内容要保持一定的扩展性,具有结论、方案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去思考和讨论;最后案例设计中应和教学内容的相关知识点匹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共性。

2.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案例教学有效性实施的重要保障

(1)将现代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引入案例教学环节

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专业实验室或多媒体网络教室,利用相应的网络信息资源,提供案例分析的资源依据,真实地展示教学资源和发挥空间,让学生充分了解教师分析案例的资源、思路和方法,学会并掌握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

(2)将竞争辩论模式引入案例教学环节

竞争辩论教育模式不同于传统式案例教学,它把竞争辩论中的讨论性、合作性、竞争性纳入案例教学中。竞争辩论教育模式迎合了大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争取成就的心理特征, 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多个群体(学习小组),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根据各自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经验进行分工合作,在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争论中,逐渐增强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这种多个群体的模式也为引进竞争创造了条件,同时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讲授关系引向学生群体之间的交流竞争,学生群体之间的竞争、交流和合作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竞争辩论教育模式对教师的知识积淀、信息资源、课堂节奏控制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3.专业实验室建设是案例教学有效性实施的有效途径

为了拓展案例教学的时空范围,优化案例教学资源的使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可以针对税收学、税收筹划课程的特点建立税收学及税收筹划多媒体实验室,开设实验课程,采取传统教学、案例教学与多媒体实验室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根据税收学、税收筹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建立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智能化的案例库、练习系统和教学辅助系统,增加更多更好的案例教材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在教学和学习模式的改革上我们可以尝试采用自学加辅导式教学模式。在多媒体实验室的视频展示、网络信息平台等现代化教学的手段下,通过学生自学、阅读、练习、测试、讨论等方式从记忆、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把握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达到更加满意的教学效果。

4.“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案例教学有效性实施的重要环节

目前本科院校的教师队伍,包括引进的博士、硕士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常年从事理论教学工作,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没有相关工作的经验,与实践环节相脱节,对案例教学无法提供必要的保证,导致案例教学流于形式。能否在短时间内建设一支专业基础理论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同时具有相应的专业实践能力、操作技能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已经成为国家和各院校共同关注的问题。

校企合作是解决“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利途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安排教师深入到企业、税务部门、会计事务所、税务事务所实际工作的一线,收集丰富的实际教学案例,完善知识与技能结构,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知识结构和技能的需求,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讲授实际税务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和成功案例。同时聘请经验丰富的一线税务管理人员和注册税务筹划师到学校作讲座或做兼职教师,这样可以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也是缓解目前各高校“双师型”不足的有效方法之一。

综上,科学有效的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利于本科院校最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科学的案例设计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只是案例教学成功的一个环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是决定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同时案例教学耗时较多,因而在案例选择上要精准,在案例讨论中教师应尽量摒弃主观推断的成分,掌握讨论的节奏,引导讨论方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案例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培养能力、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9-10.

[2]毛夏鸾.税收筹划教程[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9):5.

[3]邹蓉.探析税收筹划案例教学课堂设计[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5,上):98-100.

有效教学研究篇8

>> 有效性提问与教师教育观念的相关性研究 发展战略激进度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相关性研究 治理特征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相关性研究 “无手机课堂”与有效教学的相关性研究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与盈余管理相关性实证研究 内部控制有效性、审计监督与盈余管理相关性分析 根际土壤元素有效性与丹参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初中英语阅读的有效性教学与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相关性分析 研究性教学中教师有效性教学策略的构建 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 加巴喷丁联合酚羟考酮治疗老年性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有效性研究 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有效性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与财务风险相关性分析 关于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研究 冬小麦磷肥农学效率与土壤有效磷相关性研究 内部控制有效与资源优化配置相关性研究 教师与家长有效性沟通的研究 关于幼儿教师教学语言有效性的研究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研究 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赵银生.促进教师博客发展的再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3).

[3] 黎加厚.“李克东难题”与网络环境下教研团队的成长[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7):5-6.

[4] 毛国涛,胡晖.对教师博客(Blog)在教学中应用的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5] 王芳,许燕.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4,36(5):568-574.

[6] 钟洪蕊,焦建利.教师为什么不写博客?-教师利用博客进行实践反思的阻碍因素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09,(12).

[7]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37.

[8] 庄秀丽.追求卓越从学习开始-教师专业发展落地的行动[J].中国电化教育,2005,(3):13-16.

[9] 柳永忠.教育博客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J].信息技术教育,2006,(9).

[10] 黎加厚.区域教师博客群:网络时代的教师同伴互助家园[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10).

有效教学研究篇9

开展“基于‘四基’和‘四能’目标的农村小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研究”,是基于农村小学的层面,探讨并实践《标准(2011年版)》对计算教学有效性的要求;是在聚焦计算教学的过程中,从教与学的角度,致力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良好的计算习惯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帮助教师走出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的误区,提高学校的数学教学质量。重点探讨基于“四基”和“四能”目标的农村小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意义、内容、过程和成效。

[关键词]

农村小学;计算教学;有效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于2012年1月颁布和实施,纵观其中的变化,最为明显的是数学课程目标的变化。《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以下简称为“四基”);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简称为“四能”)。对比课程标准实验稿,《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的定位上进行了拓展,即从实验稿的“双基”变成了“四基”,“两能”变成了“四能”。当课程目标发生改变,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最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四能”,发展学生的“四基”,有效地执行数学课程目标所规定的要求,以满足课程目标的有效落实。

那么,如何从一个点进行细致的研究呢?考虑到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且当前部分农村小学已出现了计算能力弱化的现象。基于这些考虑,“基于‘四基’和‘四能’目标的农村小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研究”的课题因而确立。

一、基于“四基”和“四能”目标的农村小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意义

(一)体现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计算教学的要求

《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相对于课程标准实验稿,当前小学计算教学不仅要关注“双基”“两能”的教学,而且更要关注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不仅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更要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而且更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基于“四基”和“四能”目标聚焦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是对在小学计算教学研究方面的学者专家成果的总结,又是在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依照新的课程目标进行新的研究与探索,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落实执行《标准(2011年版)》对计算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其价值对当前小学计算教学研究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和帮助。

(二)提高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计算教学的质量

因为良好的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生活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所以,增强学生计算能力这一目标,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之一,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聚焦“四基”和“四能”目标进行小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研究,才能使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充实的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更丰富的活动经验,才能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上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发展。此外,课题研究内容重点在于“有效性”,教学有效性应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上,体现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上。基于“四基”和“四能”目标聚焦小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研究,其价值对促进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计算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有深远的意义,其研究围绕农村小学进行,对农村小学计算教学研究能提供一个参考依据和研究的方向。

二、基于“四基”和“四能”目标的农村小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内容

(一)农村小学计算教学目标定位有效性的研究

1.了解《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在总目标和学段目标的要求。

2.探索农村小学计算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清晰地定位“三维”目标。

3.研究怎样针对学生的学情,将“三维”目标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二)农村小学计算教学内容处理有效性的研究

1.了解各学段计算教学内容安排,知道各章节计算教学内容的作用与特点。

2.探索计算教学内容与农村小学生实际的差异,结合农村小学生的实际,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问题情境,落实“四基”和“四能”目标。

3.研究怎样结合农村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内容处理上沟通起口算、笔算与估算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迁移,发展学生的能力。

(三)农村小学计算新授课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1.探索计算新授课教学中情境创设与复习铺垫如何有效结合。

2.研究计算新授课教学中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如何有效结合。

3.研究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如何有效落实。

4.探索基于“四基”和“四能”目标的农村小学计算新授课有效教学的策略。

(四)农村小学计算练习课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1.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2.探索基于“四基”和“四能”目标的农村小学计算练习课有效教学的策略。

(五)农村小学计算复习课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1.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复习,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综合运用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探索基于“四基”和“四能”目标的农村小学计算复习课有效教学的策略。

三、基于“四基”和“四能”目标的农村小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过程

(一)农村地域学校小学数学教学课型与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课题组在对农村小学计算新授课、练习课和复习课三种课型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中,形成了新授课“促、探、练、测、评”五字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案例与教学设计;形成了练习课“准备、导练、概括、检测、反馈”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实践案例与教学设计;形成了复习课“忆、清、析、练、评”五步骤教学模式的实践案例与教学设计。

(二)农村小学有效计算教学研究与实践

课题组在对农村小学有效计算教学研究与实践中,提出了以“标”立算、以“趣”激算、以“探”思算、以“用”引算、以“效”评算的策略,彰显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计算教学价值取向;提出了小学计算教学应关注学生“爱算”“会算”和“用算”三个方面内容,从学生主体地位的角度去探索、研究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凸显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计算教学价值取向,提高计算教学的课堂效益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在小学计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验算意识”“估算意识”和“简算意识”三方面内容的培养,进一步丰富小学计算教学的内涵,凸显《标准(2011年版)》对计算教学的要求,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等观点。

(三)农村小学计算教学现状的调研

课题组对农村小学计算教学现状进行专项调研,针对农村小学计算教学目标定位、内容处理及计算教学新授课、练习课和复习课三种课型教学特征的认识及操作等内容做了科学的调研,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计算教学现状及农村小学生计算能力做了专项的问卷调查,初步形成了农村小学计算教学要“寻找情境创设与复习铺垫的平衡点”“寻找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的平衡点”“寻找学生探究与教师引导的平衡点”“寻找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的平衡点”等调研建议,以此解决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对计算教学目标定位模糊、教学过程不当,教学效率低下等系列问题;提出了采取情知引算、活动研算、练用促算的策略,以解决农村小学计算教学中出现的重情境创设、轻起点铺垫,重算法指导、轻算理理解,重计算结果、轻思维过程,重练习题量、轻训练质量等四大问题。

四、基于“四基”和“四能”目标的农村小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成效

课题组通过近年来认真、踏实的研究和实践,在学生个性成长、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均取得一些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果,并在农村小学计算教学课堂中产生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效益。

(一)在学生个性成长方面

通过项目研究,学生计算兴趣不高、计算粗心、计算正确率不高、计算速度缓慢等问题将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实验学生在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上、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上与普通班的学生有明显的区别,学生的思维将得到较好的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也得到一定的提高,更能体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其应用价值能在实验学生与普通学生中得到充分的确认。

(二)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

通过项目研究,教师在《标准(2011年版)》理念下思考当前农村小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并结合“四基”和“四能”目标,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计算教学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知识起点去实施有效教学,重塑学生计算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与口算、估算能力,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能聚焦课程标准,从教学有效性的视域转变教学观念,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对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均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三)在教学质量提高方面

项目研究前,我校的数学学科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其中暴露出来最大的问题是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较差,究其原因,一是我校是一所广州地区农村中心小学,经布局调整,有18所“麻雀学校”并入我校,有80%的学生来自农村,学生的计算能力参差不齐,良好的计算习惯没有养成;二是教师在计算教学中以填鸭教学、题海训练的方式对学生计算能力进行培养早已习以为常,其有效性甚低;三是教师没有从“四基”和“四能”目标去研究计算教学,重点训练学生的计算技能,忽视了计算教学中的思维成分。

通过项目研究,并按照实施方案有条不紊地将项目研究计划落实到位,特别是能结合农村小学的实际,在聚焦教学有效性的同时,致力学生“四基”和“四能”的提升,学校的数学学科教学质量已有很大改善,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了较大提高。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提出的一些观点和形成的一些成果,能为广州市乃至广东省农村小学计算教学提供可参考的依据,为致力提高农村地区小学计算教学质量提供一个可参考的范例。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有效教学研究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育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全面发展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090

我国著名教育改革专家余文森先生曾经提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实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课堂学习中,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包括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等多个方面,从而实现人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符合时代要求的,符合教学目标的,符合教育宗旨的。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地方,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在高效的课堂中,学生可以很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值,教师教学压力也会减小。教师不能片面地认为完成教学任务就等于完成了工作,不能只注重数学课堂的形式,而忽略了教育的初衷。

一、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存在的问题

我们现在提倡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说明我国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很多与有效性相悖的问题。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些要求强烈地冲击着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经过实际调查研究,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不能做好课前准备,态度不够端正

提到课前准备,大部分人认为这是需要教师做的,教师讲课要备课,毫无疑问。但是几乎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和家长都忽视了学生上课需要做的课前准备工作,那就是预习。经过调查研究,有预习习惯的学生,成绩相对较好。而且更重要的是,这部分学生听课效率极高,可以在课堂上学到更多东西,这可能就已经接近所谓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了,但这仅仅是接近,离真正的有效性还有很远的距离。

小学数学课堂,每一节课都有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单纯在课堂上学习,是很难达到教学目标、任务的。而且课前预习,不单单影响课堂有效性,还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态度问题,态度不端正,效率就更无从谈起了。而且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少有教师、家长要求孩子进行预习,他们大部分认为,数学这门课比较特殊,不像语文、英语之类的课程,预习会有很大的效果。所以都忽视教育孩子进行数学的课前准备,认为数学没有必要预习。

(二)课堂气氛沉闷,感觉数学枯燥乏味

数学这门课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逻辑性,需要学生有突出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小学生来说,天性活泼好动、喜欢自由,遇到小学数学单纯的公式、数字,自然感觉枯燥乏味,无聊透顶,而且会渐渐磨损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很难学好数学的。因为不感兴趣,学生就不会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气氛自然沉闷。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根本难以实现。其实,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一直是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或者说是永恒的追求。面对这样学生不主动参与的情况,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已经完全不适应现在的素质教育理念。所以说要想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革新教学方式。

(三)教学本身无法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学内容单一

文化知识是生活的产物。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但是它又高于生活,因为学习数学不只是学习一些基础理论、运算法则等等,更重要的还是要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小学数学更是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小学数学中的问题设置,都简洁明了,从生活中来,这样更方便学生的理解。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少有教师将课堂与生活也联系在一起。教师的授课内容,也都来源于课本,课本讲了什么,教师就讲什么。所以授课内容单一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低的原因。如果教师能将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课堂的气氛就能被调动起来,学生接受知识也会更开心、更有效。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教学有效性是新时代教学的要求,所以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我们当下课堂教育必须重视的。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学习到知识,但不仅仅局限于知识,还有其他各种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既是教学有效性的体现,也是教育的要求和宗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够增加学生的信心,改变学生学习的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学生本身的条件改善了,那么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就会更容易达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自然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中,就会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师也应该围绕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情景,借用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也不能仅仅依赖于学生,教师也应该充分发挥作用。身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性格特征、反应变化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感兴趣程度。学生的全面发展,仍然要依靠教师的引导、开化。讲课方式也要适应学生心理特征、心理变化规律,尽量让课堂气氛活跃,尽量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二)保障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课堂教学所有内容、方式,都是为了达到教育好小学生的目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方式、内容的改变,保障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讲,学生听,这样还不够。针对重要的知识点,不能仅仅传授给学生就觉得完成了任务。还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切实感受这些知识点。教学方法还应该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施以不同的方式,争取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不遗漏、不放弃。另外,课堂教学还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数学。数学具有抽象性,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学习更有效果。例如,学到空间几何体,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些几何体,感受空间图形的特性。讲到轴对称图形,就要让学生自己画,动手折,亲自去感受。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可以让学生得到综合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需要教师与学生互相配合,共同努力。调动课堂气氛,保障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这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数学是创新的、发展的、前进的,所以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也需要我们有创新的思维,发展的眼光。做到以上几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必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陈惠芳.问题导学:开展“对话式教学”的应然之道――以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为例.上海教育科研,2013(8).

[2]顾建芳.基于问题中心的有效教学――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上海教育科研,2014(4).

[3]侯景丽.如何实现小学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读写算:教研版,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