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保护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00:46:16

有效保护

有效保护范文篇1

本文在下面两个方面拓展了现有的研究:一是利用1997年6000多种商品的进口量计算了我国加入WTO前的1997年和2000年以及加入WTO后第8年(即文中的2008年)的加权平均关税税率,并对加入WTO前后的名义算术平均和加权平均关税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二是根据1997年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计算了加入WTO前后83个产业部门的有效保护水平,并对产业有效保护水平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一、我国加入WTO后的名义关税结构

加入WTO要求中国进行一系列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改革,根据目前已公布的中国加入WTO正式协议,在市场开放方面,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注:有关中国加入世贸协议的详细内容,可参见。本小节的平均税率均为算术平均税率,加权平均的关税税率详见表2。):

1.工业品关税削减和非关税壁垒的取消。在2005年,工业品的平均关税将从加入WTO时的16.1%降至9.2%,其中汽车、电子及通讯产品、家具、烟草等产品的关税削减幅度在75%以上;同时,目前针对汽车、成品油、化肥、橡胶和部分机电产品的非关税管理措施也将在2000~2005年间逐步取消。

2.农产品平均关税由加入WTO时的25.9%削减到17.2%,并对小麦、大米、玉米、棉花、植物油、食糖等大宗进口品实行关税配额管理,即对配额内的进口征收1%~3%的低关税,而超过配额之上的进口征收通常40%以上的高关税。在2000~2005年期间,配额量将保持每年15%的增长,并且配额外的关税税率也将逐步降低。

3.开放服务业部门的市场准入。中国承诺自加入WTO时起将加入《信息技术协定》,并将逐步取消信息产品的关税。而在2005年将取消对大多数服务业部门的地域限制,提高电信、保险、证券等行业合资企业的外资所占有股份的比重限制,对外资银行,则在加入WTO的5年后给予全部的国民待遇。

削减关税是贸易自由化的重要方面,也是中国入世谈判中的关键议题。为了满足WTO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在近10年内已经大幅度地降低了产品进口的关税总水平。在1996年的关税改革中,算术平均关税率从1990年的43%降到了23%,而在中国加入WTO的协议中,有将近4000种重要税目的基础税率采用了最惠国税率,这些税目的平均税率在加入时为17.3%,而且根据协议,中国承诺到2008年过渡期结束时,关税总水平将降到10.17%,而且主要的关税减让要在2005年前完成。

伴随总体关税水平的下调,关税结构的调整使过渡期结束时进口产品的税率落差大为减少,税率分布向低税率区间更为集中。1997年、2001年、2008年关税结构比较如图1所示。

附图

图1关税税率分布图

表1过渡期内各年份中国承诺的算术平均关税税率

附图

资料来源:中国加入WTO正式协议内容。

可以清楚地看出,关税税率的分布将趋于集中。1997年关税税率的标准差为16.6%,最高税率为120%,而2001年税率标准差为11.2%,最高税率为85%,到了2008年,税率标准差进一步地降为9.9%,而最高税率也相应降为72%。2008年过渡期结束时,我国关税的税率档次可划分为4个,分别为0~10%(占64.51%),10%~20%(占26.62%),20%~30%(占7.27%)和30%以上(占1.59%)。这种扁平化的关税结构能够减少管理成本,而复杂的关税结构会带来对寻租活动的刺激,诸如设法改变进口商品的分类等等,导致财政收入的损失。

二、加入WTO前后我国各产业的有效保护率

传统的关税保护理论是建立在产品的生产过程完全发生在一个国家内的假设前提之上的,这样衡量各种保护措施究竟提供了多高的保护,就可以用名义关税率来表示。但由于现代的大规模生产往往需要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中间投入品,导致了大量的中间产品贸易,所以名义关税率就不足以说明保护的真实程度。现代的保护理论提出了有效保护率(ERP),它是指全部保护措施对某类产品的生产过程的净增值所给予的影响,被定义为一种加工产品在各种保护措施的作用下可能带来的增加值的增量对其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加工增加值的百分比,即ERP=(V''''-V)/V。其中,V''''为一国征收进口关税后的增加值;V为一国征收进口关税前的增加值。

名义关税率并不真正代表对该行业的保护程度,其保护程度的高低受到整个生产体系关税结构的影响。

各部门的有效保护率可由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来计算,我们假定:(1)小国经济假设,即国外市场供给具有完全弹性;(2)不考虑替代效应,即投入产出系数不因对产出品或投入品征收关税而改变;(3)假设关税是唯一的限制进口措施。在这样的假设条件下,由部门名义关税率和投入产出结构,就可算出各部门的有效保护率。公式如下:

表21997年、2000年和2008年名义关税率和有效保护率比较(%)

附图

附图

其中,t[,j](j=1…n)为第j种产品的关税税率;a[,ij]为投入品i在产出品j中所占的比例,即投入产出系数。

根据1997年的投入产出表,按照1997年全部商品一般贸易结构计算出各部门加权关税税率,并按照(1)式得到1997年和2000年以及2008年过渡期结束时的83个部门的有效保护率(见表2)。

三、各产业有效保护率的主要结论

由表2可以看出,到2008年,有效保护率在20%以上,保护程度最高的产业部门有15个,依次为:制糖业、除铁路、航空、汽车、自行车以外的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日用电子器具制造业、除酒精以外的其他饮料制造业、水产加工业、酒精及饮料酒制造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其他产品制造业、日用电器制造业、屠宰及肉类蛋类加工业、玻璃及玻璃制品业、汽车制造业、陶瓷制品业、工艺美术品制造业、针织品业。

保护程度低(有效保护率小于零),促进进口的产业部门有16个,依次为: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其他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文化用品制造业、炼钢业、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及竹材采运业、渔业、家具、木制品及竹藤棕草制品制造业、石油开采业、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采盐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炼铁业。对比1997年和2008年的有效保护率,有效保护程度下降幅度大的10个产业部门依次为:酒精及饮料酒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陶瓷制品业、其他纺织业、烟草加工业、工艺美术品制造业、水产加工业、家具、木制品及竹藤棕草制品制造业、其他饮料制造业、丝绢纺织业等。

有效保护率上升的产业部门主要有:船舶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农药制造业、文化用品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水泥制造业、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肥料制造业、非金属矿及其他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采选业、采盐业等。

因此,总体上有以下主要结论。

(一)有效保护率低的部门在加入WTO后增多,而原来一些未得到有效保护的部门得到了保护。

由表2可以看出,在1997年共有37个产品部门的有效保护率低于加权平均关税水平,占总数的44.6%,其中有15个产品部门为负值,占总数的18.1%;而在2008年,共有32个部门的有效保护率低于平均关税水平,占总数的38.6%,其中有16个部门为负值,占总数的19.3%。

1997年有效保护率为负值的部门绝大部分是原材料、能源、中间产品(化肥和农药、橡胶)和除汽车和摩托车外的一般交通运输设备。对资源性的部门如采盐、黑色金属采选、石油开采、木材及竹采运、钢铁冶炼等部门和重要的工农业中间投入品如化肥、农药和橡胶等,以及非竞争性部门如电力采取负保护有利于下游产业的发展;但对除飞机外的航天航空器制造工业和船舶制造业这些资本产品工业而言,它们的国内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在稳步地上升,所以采取负保护可能导致的是对这些产品生产的抑制作用。如我国的船舶工业,绝大部分都是出口业务,根据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的数据,该集团的订单中出口订单占了84.6%,但同时船舶却又是我国的进口主要的商品之一,1999年进口约1.28亿美元。船舶制造业所需要的大量中间投入品的关税高于制成品是一个重要因素。

对比2008年的数据,在假设进口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可以看出在2008年过渡期结束后,大部分原来为负保护率的原材料、能源部门仍然为负的,但化肥、农药、橡胶等中间投入品部门的有效保护率得到了提高,资本品中的船舶也得到了提高,这有利于我国船舶制造业的发展。新增加的有效保护率为负值的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等信息产业产品,它们也是各国竞争的热点产业,由于我国签定了《信息技术协议》,我国承诺在2005年以后对信息产品征收零关税,因此导致了该产业的实际保护率为负值。一方面这些产品的进口额的比重较大,而出口额也在逐年上升;另一方面它们属于高新技术,较多地引进这些产品能够促进国内生产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加速国民经济的增长。如果它们受到国外产品的严重冲击而被抑制,也将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在它们的有效保护率为负的情况下,应根据它们产品的竞争力,给予适当的信贷、补贴等政策扶持,争取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消费品工业中的部分纺织工业、粮油饲料加工业、屠宰及肉类蛋类加工业也为负值,这也主要归结于它们与其中间投入品的直接联系强度较大,变为负值的部分纺织工业和粮油饲料加工业依赖于种植业,而屠宰及肉蛋类加工业依赖于畜牧业,在以上3个部门的平均税率大幅下降时,种植业按1997年进口结构计算而得到的加权关税率上升,畜牧业则基本不变,从而导致了以上3个部门出现了负保护。

(二)有效保护率高的部门在加入WTO后减少,一些超保护的部门的有效保护率有较大程度下降。

在1997年,有效保护率在30%以上的部门共有31个,占总数的37%,而到了2008年,对应的有效保护率在30%以上的部门下降到只有5个,仅占总数的6%,下降幅度是很大的。

有效保护范文篇2

一、关税有效保护理论

衡量关税对一国经济的保护程度主要有两个指标:名义关税率与实际关税率。名义关税率指的是对某一产品征收的税率,它必将提高同类产品的国内销售价格,这一方面保护了同类产品的国内生产者,为其带来超额收益;另一方面,却加重了以该进口产品为中间投入品的其他产品生产者的负担。实际关税率是一国对进口商品实际征收的关税率,用当年该国实际征收的关税额除以当年的实际进口额得出。现代有效保护理论认为,一种产品的实际保护程度由该产品的名义关税水平和其生产所需中间投入品的关税水平共同决定,因而名义保护率和实际保护率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我们必须区分二者。而有效关税保护率充分考虑了对投入品所征关税导致的保护水平的变化,准确地衡量了一国整套关税结构对本国某产业的实际保护程度,其被定义为征收关税后单位产品附加价值的增加率。其计算公式为:

附图

注:①公式中的aij是指在没有关税的情况下,该产品在j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但关税的征收会导致各种投入品之间价格比例的变异,从而出现相互替代和生产技术系数的改变。

其中,ERP[,j]为进口国产品j的有效保护率,t[,j]为最终产品j的名义保护率,t[,i]为产品j的各种进口投入品的关税税率,a[,ij]为各项投入品占产品j的产出值的比重。

从上式可见,有效保护率是三个变量的函数。

附图

从有效保护率概念中很容易导出这样几个值得重视的结论:首先,一国可以建立“瀑布”式或不断升级的关税梯度结构,即对越低加工阶段的产品课征越低的名义关税率。其次,要防止负的有效保护率的出现。公式(5)给出了负的有效保护率出现的条件。其含义是如果对这个最终产品的中间投入课征的关税高至使它不仅抵消了对最终产品课征的关税,而且中间成本的上升还消除了最终产品价格与中间投入价格之间的差距,那么这时该产品的实际价格就会变成负的。再次,一国降低关税总水平,但全面衡量却增加了对国内生产者的保护,也就是说,产业保护可在降低关税的条件下实现。即根据有效保护理论,关税的保护作用并不依赖于高的名义税率,它与降低关税水平并不矛盾。

降低关税水平依然可以提高关税的有效保护,但这必须与有效的制度结构安排为基础,有效的关税结构安排与有效的产业结构安排是其实现有效保护的前提和基础。

关税结构是指一国关税税则中各类商品关税税率高低的相互关系。制成品关税税率高于其投入品的关税税率,能使有效保护率高于其名义关税保护率。我们制定合理关税结构的目的就在于利用这一机制帮助产业政策目标的实现。首先,在关税的横向结构上把握对不同产业有效保护程度的选择。其次,从关税的纵向结构上,应充分考虑不同的有效保护结构对上、中、下游产业结构变动的不同影响。由此可见,关税结构必须对不同产业的产品提供合理与适度的有效保护才能既促进被保护产业的迅速发展,又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二、我国现行关税保护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从1992~2001年,经历了八次关税下调,我国关税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调控作用日益增强,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有效保护范文篇3

1、水资源形势十分严峻,水危机初步显现

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在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水资源形势也日益严峻,水危机初步显现,主要表现在:

1.1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匀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美国的五分之一,俄罗斯的七分之一,是世界上最贫水的13个国家之一,全国三分之二的大中城市面临缺水,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已经到了供水最严峻的时刻。中小城市同样缺水,余姚市的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1300m3,约为全国平均水平2200m3的59%,而且分布极不均匀,姚西北地区,人均仅为550m3,慈溪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更少得可怜,仅为500m3。同时城乡居民的水节约意识淡薄,水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匀,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水情。

1.2用水成本越来越高,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大

由于严重缺水,水源地越来越远,远距离取水的城市越来越多,地下水越抽越深,致使用水成本越来越高。同样因为缺水,我国荒漠土地的面积已达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而且每年仍以246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与此同时,全国已形成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个,面积已经达到15万平方公里,其中华北平原近7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地下水位低于海平面。

1.3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水作为自然资源,又是经济资源,更是战略资源,为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因为缺水,已经导致一些地区出现经常性的水荒,一些企业经常停产和半停产,或者化巨资远距离取水,许多城乡居民不但吃不上优质水,甚至连普通水都供应不上。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因城市缺水影响产值达2000亿至3000亿元。接连出现的水资源短缺危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1.4纵观水的远景,更大的水危机还在后头

专家指出,目前我国的缺水现象只是水资源危机的黄色信号,如果没有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有效措施,考虑到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到2030年,也就是25年后,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将仅有1750立方米,中国将成为严重缺水的国家,人们将不得不面对河水断流、土地龟裂的景象。

1.5水质严重污染,水环境遭到破坏

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了社会财富的增加,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工业与生活废污水,污水排除及处理设施长期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需要,大部分污水未经处理即通过下水道或沟渠直接排入河道、水库,同时流域内农药、化肥施用量的逐年增加,农业退水使水体有机类污染物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河道、水库水质变坏,富营养化程度也逐年加重,有的水库已被迫退出饮用水供水系统,河网就更不用说了,致使部分地区水质性缺水严重。

城乡居民水资源保护意识薄弱,在各类水面乱倒、乱扔垃圾现象比比皆是,大量生活垃圾和工程碴土倾倒河内,有些河道沿河违章建筑林立,河坡坍塌,杂草丛生,河水黑臭,不仅严重破坏了河道生态环境及滨河景观,还使水生物及栖息鸟类失去了生存的环境。

2、运用经济手段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的基础条件与可能

水资源保护和利用过去着重采用的是各类工程措施和行政措施,它们分别发挥了各自的作用,但由于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措施和行政措施显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特别是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节约和污染问题,需要充分运用经济手段,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和导向作用,从而从根本上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在过去是难以实现的或难以到位的,而现在已具备经济手段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可能,有运用经济手段解决这些问题的舞台和土壤。

2.1运用经济手段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的体制条件

在计划经济时代,水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和福利性的产品,由各级政府直接包办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存在水资源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的合理分配、依法拥有、有偿转让的问题;对用水需求的满足也是由政府负责无偿或低价供给,不存在利用市场机制来配置水资源的问题。自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以来,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经济生活中已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这为运用经济手段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奠定了良好的体制环境,我们可以运用水权、水市场、价格杠杆、税收调节等经济手段来建立一种全新的机制,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以解决行政措施和工程措施无能为力的问题。

2.2运用经济手段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的社会环境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已深入人心,人们的商品意识、价值观念已经基本确立,水是商品,水还是稀有资源,水更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对水的价值的认识日益深化,可以说思想观念上的阻力已经基本消失。同时,一些经济手段的运用必然会在短期内影响部分群众的利益,但由于经济的发展,职工的收入已大幅提高,经济承受能力显著增强,绝大多数人已不会因每月多付几十元钱而备感沉重。良好的社会环境为运用经济手段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

2.3在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上的投资已经有取得良好回报的可能

资本的营运讲究投入与产出,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能象过去的水利建设往往只讲投入不求产出,众所周知,无利可图是难以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水资源项目的建设的。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水资源上的投入完全可以有产出,有收益,有的还可大有盈利,获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上市公司原水股份公司,2003年取得每股收益0.228元、净资产收益率7.88%的好业绩,首创股份公司,涉足水资源经营时间不长,但2003年取得了每股收益0.3668元、净资产收益率9.08%的骄人业绩。美国纽约的投资策略专家贝尔斯蒂尔内斯更把水称为“21世纪最好的投资领域”。

3、运用经济手段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的途径

破解水资源危机的难题,除了继续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和行政措施,还必须通过经济手段来解决。笔者认为,当前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的经济途径主要是:

3.1突破水权障碍,优化水资源配置和管理

产权制度对资源配置具有根本的影响,它是影响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水法》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水资源所有权似乎很明确,但由于客观上存在着水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使用权的分离,导致了水资源产权的模糊,水资源在这里只是一种共享资源。而且长期以来,我国的水资源被无偿或低价使用,事实上水资源所有权被废除或削弱,不仅刺激了水资源的盲目开发利用,同时缺乏有效的水资源保护措施,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与水环境的恶化。

这种水权制度对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形成障碍,必须予以突破,也就是国家应将水资源所有权具体化、个性化、确定化,将特定的水资源由共享资源变为专有资源,明确界定其所有权的行使者,以及在资源使用中获利、受益、受损的边界和补偿原则,使管理、经营、使用者的责、权、利高度明晰,能够独享自然资源增值收益,同时承担自然资源衰减所造成的损失,从而形成一种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激励和惩罚机制;同时,要规定水权交易的原则,在一定的规则、程序制约和监督下,水资源交易逐步市场化,通过市场价格杠杆的自动调节作用,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3.2重视和恢复水资源的应有价值

水如石油、煤炭一样,也有其自身价值。所谓水资源价值,通俗说就是水资源使用者为了获得水资源使用权而支付给水资源所有者的货币额,而且这一货币额能够满足补偿所有者因水资源资产的付出,以维持水资源持续供给为基础,它体现了水资源所有者与使用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谁都不否认水是生命之源,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也是须臾不可或缺,但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水都被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免费午餐,自然资源无价、资源产品低价的传统水价值观念影响着一代代人,从而使得水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利用几乎随处可见:很多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家庭中,大量不该流的水哗哗地流走;维护绿化、浇地、冲洗厕所、街头洗车等用的都是自来水;大多数洗浴场所、美容店,不但耗水量大,而且还没有废水回收处理设备,水被一次性使用后白白流走。经济生活中,粗放的增长方式使一些高耗水行业无情地吞噬着日见“瘦弱”的水资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论证中几乎没有节水内容。人们对水不珍惜、不爱护,“与其省几块钱,不如用个痛快”成为普遍思维定势。这是忽视水的内在价值的必然结果,必须还其以本来面目,在人们的思想中牢固树立起水资源应有的价值观,确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3.3水管理体制的统一和经营体制的放开

要理顺现行的水管理体制,对水资源经营实行统一管理。重点是改变以往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这种统一属性被人为分割、多头管理、互不相关的管理体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也就是说,要建立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的包括蓄水、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再生水回用的水生产全过程,水量、水质、水环境全方位的城乡统一管理体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等等。

要放开水的经营体制,开放水市场,鼓励社会资金投资水资源项目。目前我国的水资源90%以上由国家或政府经营,造成一方面国家投入不足,水资源保护和利用跟不上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社会资源不能顺畅流入,形不成市场竞争,水资源经营效率低下。因此要全面放开水的经营,只要服从国家统一规划和要求,就要允许各类社会资金和主体,投资水资源经营项目,并保护其合法收益,从而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

3.4建立合理的水价格形成机制,使价格充分反映价值和供求关系

现行的水价极不合理,水价构成中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偏低、工程水价低于供水成本、污水处理收费不到位等造成水资源紧缺与浪费水现象并存,水资源利用效率极低,不利于水资源合理配置。同时商品水价格偏低也是阻碍再生水回用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利于污水处理和利用。应建立合理的水价格形成机制,这种机制其目标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这就是要使水的价格能够反映价值和供求关系,也就是要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使水价发挥对水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作用。

合理的水价其基本构成模式应为:

原水价格等于水权的价格(主要表现为水资源费)、原水供应成本和费用、税金与合理利润之和。

自来水价格等于水权的价格(主要表现为水资源费)、原水价格、自来水加工成本、经营费用、税金与合理利润之和。

当然,在具体执行时,对少数困难对象应予以适当倾斜。合理的水价能够促使人们珍惜、节约水资源,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充分利用水资源,使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污水和废水的产生量减少,保护水环境,同时能鼓励社会资金在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等领域的投入。

3.5让污水处理成为产业,大步走向市场

污水处理是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重要一环,可以说在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这恰恰是我国在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上最薄弱的一环。我国目前已建成的532座污水处理厂,年设计处理能力为145.6亿吨,而实际处理量为95.9亿吨,仅为设计处理能力的65.9%。其中192座污水处理厂因收集管网不配套等原因难以正常运行,占36.1%。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雨污不分、生活和工业污水不分,使污水处理厂系统的整体效率低下。同时还有相当部分的城乡污水无人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湖泊,造成严重浪费和污染。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污水处理还没有成为产业,90%仍由政府包办,仅有52座污水处理厂实行了市场化运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行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低,征收不到位。532座污水处理厂中,340座已征收污水处理费,但实际收费额仅为0.26元/吨污水。

从现代科技来看,污水经处理70%以上是可以转化为再生水成为商品的,相当于增加城市供水量的50%以上,因此,污水处理应当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让市场来解决污水处理问题。而要让污水处理成为产业,走向市场,关键是要有一个合理的再生水的价格,以吸引投资,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合理的再生水价格应体现污水经营的价值,既要考虑其作为商品的一般性,又要考虑其特殊性。其价格构成是再生水价格(P)等于一定时期内污水处理费用总和与再生水产品总量之比,加上单位再生水产品的税金和合理利润,基本模型:

P=P1/Q+P2+P3

式中P1——一定时期内污水处理费用总和

Q——一定时期内再生水产品总量

P2——单位再生水产品的税金

P3——单位再生水产品的合理利润

根据这一价格模型计算确定的再生水价格,才能起到经济杠杆的作用,促进污水处理产业的发展。

3.6开征水资源税,抑制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和严重污染

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实可以说已经有目共睹,但与之相悖的却是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和严重污染仍随处可见。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浪费水资源约100亿立方米,水资源的质量继续恶化,水污染仍十分严重。开征水资源税是抑制水资源巨大浪费和严重污染的重要途径。

在以市场经济为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里,经济手段是确保自然资源最优利用的最理想手段,其中最主要的手段之一是征税。世界各国的实践也证明,开征水资源税,是抑制水资源巨大浪费和严重污染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征水资源税,参与水资源价值的分配,可以提高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效率,调节级差收益,增强人们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优化水资源的配置。同时按照“取之于水、用之于水”的原则,可以筹集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资金,增加这方面的投入,更好的节约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水资源税的设置要合理,笔者认为水资源税的纳税人应界定为: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直接从地下或者江河、湖泊以及其他水源地取用水的单位和个人。课税对象应界定为开采或取用的各种天然水,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水库水、湖泊水、河流水等。需要说明的是水资源课税对象为有资源属性的自然水,而不是经加工后的商品水,如纯净水就不应列为征税对象。当然,对一些特定行业和对象应给予减征或免征水资源税。如农业、林业、渔业、牧业是我国的弱势产业,需要政策扶持;城市绿化、污水治理等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是公益性事业,需要减征或免征水资源税。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基本要素,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手段是确保自然资源最优利用的最理想手段,我们应通过各种经济途径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恕诚.走出有中国特色的水资源管理新路子.中国水利,2002.1.P9

[2]钱易.水资源管理需要新思路新策略.水利水电技术,2003(1)

[3]刘昌明陈志恺.中国水资源现状评价和供需发展趋势分析.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4]汪恕诚.资源水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5]王殿如王金山.河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市场化的系统性构想.经济论坛,2001

[6]焦居仁.生态修复的探索与与实践.中国水利水土保持,2003(1)

[7]赵洪亮.我国污水处理厂运行状况堪忧.中国水利报,2004年8月3日

有效保护范文篇4

关键词:过流保护;正激;反激

引言

过流保护电路是电源产品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其控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关断方式和限流方式。限流方式由于其具有电流下垂特性,故障解除后开关电源能自动恢复工作,因此,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限流保护电路首先要有一个电流取样环节,目前,一般的做法是串联一个小电阻或者是用霍尔元件来获得电流信号。当取样电流比较小的时候,这两种取样方法都是可取的。但当取样电流比较大时,电阻取样会有较大的损耗,降低了变换器的效率,而霍尔元件取样其体积比较大,且价格昂贵,对整个电源的成本也是个问题。

基于以上考虑,本文提出一种简单有效的限流保护电路,克服了以上两种方式取样大电流时的缺点。它适用于正激、反激等各种变换器,而且成本也比较低。

1限流保护电路工作原理

图1中虚线框外的电路是普通的峰值电流方式的PWM控制电路,利用电流互感器取样峰值电流。图中所示的PWM芯片是ST公司生产的L5991[1]。虚线框内是本文所提出的限流保护电路。它利用峰值电流控制中的电流信号作为输入信号,通过一个由D1,R1,C1组成的峰值保持电路和由运放组成的PI环节得到一个误差信号,在变换器的输出电流超过限定值的时候,该误差信号就会控制PWM芯片的占空比,从而使输出电流保持在限定值。由于D2存在,当输出电流低于限流值时,该部分电路对占空比的控制不起作用。

下面以正激变换器为例,阐述限流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

正激变换器如图2所示。设图1中A点电压为va,B点电压为vb,C点电压为vc,图2中流过开关管的电流为is,电感电流为iL,输出电流为io。电流取样变压器原边电流,即流过开关管的电流is。并作以下假定:

1)二极管D1的导通压降是VD1并保持不变;

2)R1在实际电路中的作用是与C1组成RC吸收网络吸收尖峰,这里假定为零;

3)正激变换器电感L电感量较大,电路工作在CCM模式且电感电流波动较小。

则正激变换器限流保护电路的理论工作波形如图3所示。其一个开关周期可以分为3个工作阶段。

阶段1(t0-t1)t0时刻vg>0,开关管S及二极管DR1导通,iL线性上升,所以,原边电流is也线性上升,va也随之上升,此时间段va-vb<VD1,二极管D1处于关断状态,vb通过R3放电,呈下降趋势。

阶段2(t1-t2)t1时刻va-vb>VD1,二极管D1开始导通,vb随着va线性上升。

阶段3(t2-t3)t2时刻vg=0,S关断,is=0,则va=0,二极管D1关断,vb通过R3放电,直到下一周期的到来。

从图3中可以看到vb是一个波动的电压,但是在实际电路中,由于图1中时间常数R3C1取得比较大,vb的波动很小,可以近似为一个直流电压。

根据假定3),电感电流的波动较小,即va的斜率比较小,另外VD1较小(是因为流过二极管的电流很小,实验中采用1N5819实测值为200mV左右),则vb的值近似地等于vaD(va在DT时间内的平均值)。从图3中可以看到VaD与输出电流io成正比,也即vb近似与输出电流io成正比,假定vb=Kio,K为常数。

我们知道,当限流保护电路工作并达到稳定状态时,vb=vc=vref=Kio,此时输出电流io即为限流保护值。因此,通过改变参考电压Vref即可改变限流保护值。

2限流保护点补偿电路

在输出电压一定,输入电压为宽范围时,由于占空比随着输入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应用于不同的拓扑,限流保护电路的工作情况会有所不同,下面以正激和反激式变换器为例进行理论分析。

在分析之前先作一个假定:由前面分析已经知道vb的值近似等于vaD,在此令vb=vaD,并且在以下的波形图中都以直流电压出现。

2.1正激变换器

根据限流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及以上假定,则有

vb=vaD=isDn2R=ilon2R/n1=ion2R/n1(1)

io=n1vb/n2R(2)

式中:isD为is在DT时间内的平均值;n1为变压器原副边匝数比;

n2为电流互感器原副边匝数比;

iLo为电感电流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

当限流保护电路工作并达到稳定状态时,vb=vc=Vref,io即为限流保护值iomax。则

iomax=n1Vref/n2R(3)

从式(3)中可以看到,n1,n2,R为常数,在Vref一定的条件下,iomax是个恒定值,并不随输入电压的变化而变化。

2.2反激变换器

反激变换器如图4所示,同样有

vb=vaD=isDn2R=iLon2R=(iDD''''n2R)/n1=(ion2R)/n1D''''(4)

io=(D''''n1vb)/n2R=[(1-D)n1vb]/n2R(5)

式中:iLo为电感电流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反激变换器的电感即变压器原边励磁电感);

iDD′为流过副边二极管D的电流iD在(1-D)T时间内的平均值。

又有Vout=VinD/n1(1-D)(6)

推出D=n1Vout/(n1Vout+Vin)(7)

将式(7)代入式(5)得

io=[1-(n1Vout/n1Vout+Vin)n1vb]/n2R(8)

当限流保护电路工作并达到稳定状态时,vb=vc=Vref,io即为限流保护值iomax。则

iomax=[1-(n1Vout/n1Vout+Vin)n1Vref]/n2R(9)

从式(9)中可以看到,n1,n2,R为常数,在Vout及Vref一定的条件下,iomax随着Vin的增大而增大。

比较式(1)和式(4)可以发现:在vb一定时(即限流保护电路工作并达到稳定状态时参考电压Vref一定),不管是正激变换器还是反激变换器,电感电流平均值iLo都不随输入电压的变化而变化。造成两者区别的关键在于:正激变换器的输出电流是连续的而反激变换器的输出电流是断续的。对于正激变换器来说io=iLo,而对于反激变换器来说io=n1(1-D)iLo。由于在输出电压一定时,占空比D会随着输入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反激变换器的限流值将会随着输入电压的变化而变化。

图5和图6分别给出了假定io不变时,不同输入电压正激变换器和反激变换器限流保护电路的理论波形,图中输入电压Vin2>Vin1。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当参考电压恒定时,正激变换器限流值也是恒定的,跟输入电压没有关系。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的理论分析是基于vb=vaD的假定,当输入电压变化时,vb=vaD的近似程度也会不同,所以,实际上正激变换器限流值

也会随着输入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只是波动很小,这个在之后的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到。

反激变换器限流值随着输入电压的变化而有较大变化,因此,需要采用一定的措施来进行补偿,使限流值的变化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从式(9)中可知限流值随着输入电压的增大而增大,也即假定限流值不变的话,vb随着输入电压的增大而减少。因此,需要对vb作一定的补偿,补偿电压应随着输入电压的增大而增大,从而来抵消vb的变化。用输入电压来作为补偿信号是一种可以选用的方法。输入电压通过一个电阻接到图1的C点,如图4虚线所示,此时限流保护电路工作并达到稳定状态时,vc不再等于vb,而是

vc=vb+[(vin-vb)R2]/(R2+R4)

vc的第一部分vb随着Vin的增大而减小,而第二部分随着Vin的增大而增大,从而达到抵消的目的。R4的取值理论上可以根据最大输入电压和最小输入电压时vc相等来求得(R2取值已定的情况下),再在具体实验中进行微调,以求得到最小的限流值变化范围。

3实验结果

一个带有本文所提出的限流保护电路的正激变换器,和一个带有限流保护电路和补偿电路的反激变换器验证了上述的理论结果,其电路参数如表1所列。

表1电路参数

变换器

Forward

Flyback

输入电压/V

9~15

9~15

输出电压/V

24

5

输出功率/W

240

35

工作频率/kHz

100

100

图7给出的是输入电压12V,电路满载工作时的限流保护电路工作波形,从图中可以看到,它的实际电路波形跟理论波形是一致的。

图8及图9分别给出了输入电压分别为9V,12V,15V,电路满载工作时正激变换器和反激变换器限流保护电路va的波形,与图5和图6的理论波形也是一致的。

图10则给出了正激,反激补偿前和反激补偿后实测限流值随输入电压变化的曲线。正激变换器限流值随着输入电压变化基本不变,而反激变换器限流值在补偿前随输入电压的变化有较大的波动。但是,在加了补偿电路之后反激变换器限流值的稳定性有了明显的改善,证明了该补偿电路的有效性。

4结语

有效保护范文篇5

摘要:对我国当前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资源保护及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中药资源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对科学利用发展中药资源提出了相关建议。

中药资源是我国传统的特产资源之一,它有着深厚的中医药理论基础,至今仍与西药共同支撑着我国的医疗体系,为人民的卫生健康事业作出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中药资源已暴露了相当的问题,诸如,环境污染造成中药资源的日益减少甚至濒临绝迹,中药质量难以控制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中药资源的长远发展。本文通过对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现状的分析研究,及对科学发展战略的思考,以期能为中药资源的高效利用及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1中药资源的发展与利用

我国对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源远流长。从神农尝百草一直至今几千年来,中药资源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为我国人民的卫生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且显示出了极强的生命力和生机。然而,长期以来这种开发主要以野生采集,手工加工为主,其现代化程度极低,这种产业方式越来越不适合当今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

1.1中药资源的传统利用

中药资源作为传统医药的重要部分,至今仍作为传统药材加以利用。遍布全国各地的中药房生产的仍然是没有质量标准的中药饮片。近年来,虽然参照西医药剂学的方法,对部分中医验方进行了标准化,研制了一批中成药产品,但是这些产品的生产是无序的,对资源的利用极低,造成了资源浪费。

1.2中药提取物的利用

近年来,随着化学的发展及西药理论的引进,中药的有效成分得以提取和明确,为中药在医药行业的深入应用及日化健康方面开拓了新途径。我国是世界天然药物丰富的原料基地,随着世界各国对天然药物提取物的兴趣大增,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药物提取物出口国。这种需求的巨增造成了我国部分特产资源的迅速枯竭,有的甚至濒临灭绝,如陕西的贯叶连翘,青海的冬虫夏草,东北的人参等资源。

2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现状

中药资源目前除了野生采集以外,部分药随着各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经过长期的栽培和驯化,已成为当地农业的一部分,得到了较高的重视与良好的发展。同时有些面临枯竭的药用动植物也通过立法进行了强制的资源保护,或进行了栽培化管理。与此同时,国家对中药资源的遗传种质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普查与研究,编写了相关的红皮书,建立了多个中药物种的遗传种质资源库。对我国因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而日益减少的药物资源进行保护。

为了改变长期以来没有质量标准的局面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对部分药用资源进行了GAP认证,使这些中药材的种植,栽培,生产走上了标准化道路。同时为了排除环境污染对药材品质的影响,还进行了无公害的管理和生产,使之走上了中药种植现代化的道路。同时由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为我国药物资源开拓了新的利用途径,其高效及综合利用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保护了药农的利益,提高了药农的积极性,促进了中药产业的发展。

然而,由于我国药物资源本身的丰富性,多年来,不合理的采集与开发利用,受威胁的物种上千种,加上立法制度的不完善,我国又是发展中国家,财力上的困难等等原因,我国药物仍有很多物种面临威胁。同时由于中药现代化及产业化,标准化的要求发展趋势,这更显出了当前中药资源科学发展的紧迫性及任务的艰巨性。

3中药资源科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3.1供需矛盾

长期以来,由于对合理开发利用中药资源认识不足,导致了一些地区出现对中药资源掠夺式过渡采收或捕猎。近年来,环境污染的加剧也减弱了中药资源的再生能力。加上有些药材本身产量就极小,如天然牛黄、麝香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回归自然”热潮的兴起,人们对天然药物,食品,保健的认识的提高,现代医药业及美容,保健等行业对天然药物的需求巨增,而中药资源由于产量的限制,致使中药资源供需之间的严重矛盾。

3.2资源保护与利用矛盾

目前许多野生药物资源都由于过度的开发,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平衡而急需保护,而医药等行业的需求巨增造成和加剧了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因此,解决保护生物多样性与资源利用的平衡问题已刻不容缓。

3.3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药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还处于粗放的简单加工成中药饮片利用阶段,产品质量不稳定,资源浪费大,这种传统的方式本身就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与破坏。不利于资源的保护与科学及长远发展。特别是对野生药物资源的一种巨大性的破坏

3.4中药质量不稳定

由于传统的中药药材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没有形成特色产业的区域规则。有些地区并不适合进行药材的种植基地建设,但已有了相当的规模,造成药材质量不过关。虽然近年来全国推行了GAP基地及地道药材的认证,但相对于全国众多的药材基地来说仍然是极少数。并且这些GAP认证基地还仅限于药用植物的种植规范,还没有对药用动物资源的相关认证。今后这些企业将面临重大生存问题,很多将退出药材市场。如何减少资源的浪费,这些问题都需要思考与解决。

3.5立法保护制度的不完善

虽然国家对很多濒危中药物种都进行了立法,实行强制保护,但仍有很多资源面临威胁而尚无立法。因此必须完善立法制度加强对中药资源的保护。

4.我国中药资源科学发展道路探讨

我国中药资源丰富,种源广泛,现有药材达12807种,其中植物药11146种,占其总数的87%。我们在利用这些资源的同时要讲究经济效益,生态平衡,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者协调统一和和谐的发展,这是一条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道路。

这里所提倡的科学发展是建立在对资源的适度开发的基础上的,而非以环境保护而取消对资源的利用。科学发展思想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而且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它鼓励无公害绿色生产及高效综合利用。在生态长远发展方面要求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与自然承载能力协调统一。利用的同时必须加以保护,有限的利用是为能长远的可持续的利用。

基以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我们对药用植物资源的科学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建立无公害化药物保护技术体系

中药资源主要用于医药产业,其疗效对其品质有着特殊而严格的要求。而当前我国人工栽培药用植物,饲养药用动物所采用的单一种植养殖模式,易造成生态环境的失衡,引发病虫害的发生,同时由于近年来环境污染的加剧使一些药材基地由于其周围环境的污染造成药材中有毒物质的含量严重超标,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药用资源的高产与品质。

针对当前药材种植存在的问题,实施无公害种植技术,并采用低毒化学农药,生物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建立无公害保护体系。在此基础上实施和建立药材GAP基地,实现中药材生产的标准化。

4.2寻找新药源,保护物种多样性

中药化学对药物内在的有效成分的研究表明:很多同科属,亲源关系较近的中药含有相似的有效成分。中药验方中很多药物是可以用相类似的药物来代替。因此,为濒危珍稀药物寻找新药源将为人们留下时间抢救保护这些物种,从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4.3深入调查,加强研究,开拓研究新领域

对濒危药物资源的保护首先要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地理景观,药物区系种群资源贮量,季节物候相,历史变化以及社会情况进行深入调查。调查中应注意连续清查,建立监测系统,以掌握药物资源的动态规律,并逐步建立中药资源的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根据调查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药物开发利用现状、数量变化及濒危原因。从而制定相关适宜的保护计划,使濒危物种得到真正的保护。

目前对药物资源的研究还局限于调查,生物量研究,种植,繁育的研究,而针对药物资源的综合利用的研究看,为了合理的开发利用药物资源,应针对具体目的对各种植物资源进行生态经济学评价,为此,应该把药物资源的开发保护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者的和谐发展。为此,还有待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药物需求与供给的预测与资源保护程度。

(2)资源的多层次利用的综合效益的发挥。

(3)专业性,地区性,全国性药物资源信息系统的建立。

(4)物种资源与基因库的建立。

4.4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

中药资源的应用一直以来都是属于粗放型的,仅取其单一部位,单一成分,对其副产物没有加以利用。而药材不同组织含有不同的多种功能性成分,传统的应用方法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多年来,中药化学,生物技术等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成果表明很多药材可以采用多种化学手段,将其用于医药的功能性成分或单体进行分离提取,并按西药的研制方法进行科学检验,实施药品的标准化,从而大大提高疗效。而经提取功能性成分之后的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是提高其效益的关键。

当前对药物资源的利用的另一关键问题是技术落后。中药生产加工过程中由于技术落后而使中药资源利用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因此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实现产量,品质的提高及多种产品的联产是高效利用的关键所在。

4.5加强物种保护的法制建设

我国野生物种十分丰富,但是由于近年来开发利用过度,很多物种都面临威胁急需保护。国家虽然出台了一些相关法规对其进行强制保护,但至今有关方面的法规仍不完善,许多重要生物资源尚无立法,故应加强其法制建设。为此,我们应做到以下三点:

(1)完善野生资源保护法规体系。

(2)加强法制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意识,自觉保护。

(3)执法单位,执法人员要严格执法。

5总结

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及环境的恶化,人类对传统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思考,从而提出了科学发展战略。

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药物资源是支撑中医药产业的基础。而资源的需求矛盾逐渐加大,而造成这种原因除了资源受环境的压力大之外,还存在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等问题,故药物资源的发展应走科学发展道路。我们在考虑其科学发展道路时,需要特殊的思路与方法,才能更好的利用资源,为其产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卫明,顾龚平.药用植物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初探[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4,18(5)5-8.

[2]康延国.中药鉴定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6-7.

[3]丁海,黄泰康,吴春福.中药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和趋势[J].中草药,2005,36(1)147-149.

有效保护范文篇6

1、系统接地的方式一般的低压配电系统按形式不同可分为:TN系统、TT系统和IT系统,其中TN系统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公共的保护线与电源中性点直接电气连接又称为接零保护,IT系统和TT系统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各自的保护线直接接地,又称为保护接地。

1.1TN系统(1)TN-C系统(三相四线制)如右图所示,TN-C系统的中性线(N)和保护线(PE)是合一的,该线又称为保护中性线(PEN)线。它的优点是节约导线,但在三相负载不平衡或保护中性线断开时会使用电设备的外壳带上危险电压。智能建筑内,单相负荷的比重较大,难以实现三相平衡,加上线路中存在荧光灯等感性负载引起高次谐波电流,在中性线N上叠加,使中性线带电,且电流时大时小极不稳定,造成中性点接地电位不稳漂移,不但使设备外壳带电,对人身造成不安全,而且也无法取到一个合格的基准电压,精密电子设备无法运行。故TN-C接地不能作为智能建筑的接地系统。(2)TN-S系统(三相五线制)如右图所示,TN-S系统的中性线N线和PE线是分开的,其优点是PE线在正常情况下没有电流通过,不会对接在PE线上的其它设备产生电磁干扰。此处由于N线和PE线独立分开,即使N线断线也不会影响PE线的保护作用。这种系统多用于对安全可靠性要求较高,设备对电磁抗干扰要求较严,或环境条件较差的场所,该系统完全具备安全可靠的基准电压,故TN-S接地在设备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可以作为智能建筑的接地系统。(3)TN-C-S系统(三相四线与三相五线制混合系统)如右图所示,TN-C-S系统中有一部分中性线和保护线合一,而有一部分分开,它兼有TN-C系统和TN-S系统的特点,常用于配电系统末端环境较差或有对电磁抗干扰要求较严格的场所。故TN-C-S可以作为智能建筑的接地系统。在TN系统中,为确保PE线或PEN线安全可靠,除在电源中性点进行工作接地外,对PE线和PEN线还必须进行必要的重复接地。PE线和PEN线上均不允许装设熔断器和开关设备。

1.2IT系统如右图所示,IT系统的电源中性点是对地绝缘的,或经高阻抗接地;而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本系统的优点在于当一相接地时,设备外壳不会有太大的故障电流,系统可以照常运行,属于三相三线接地系统,缺点是没有220V电压,故IT不适合做有单相设备的智能建筑。

1.3TT系统:如右图所示,TT系统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亦直接接地,中性点与PE线是分开的,且与电源中性点的接地无关。本系统适合于建筑物供电来自公网的地方,系统在正常运行时,不管三相是否平衡,在中性线带电的情况下,PE线不会带电。只有在单相接地出现故障时,由于保护接地灵敏度差,故障不能及时切断,设备外壳才可能带电。在系统正常运行时,TT系统类似于TN-S系统,也能获得人与物的安全性和取得合适的基准接地电位。随着大容量漏电保护器的发展,TT系统也会作为智能建筑的接地系统,但目前公共电网的电源质量不高,难以满足智能化设备的要求,所以TT系统很少被智能建筑采用。

1.4统一(联合)接地系统统一接地的构成:利用大楼桩基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将外圈桩基钢筋用40mm×4mm镀锌扁钢或D12mm钢筋闭环连成一体作为桩基接地线;利用柱子钢筋作防雷接地引下线,引线下端与承台板钢筋连接,上端与屋顶楼面钢筋连接,中间与各圈梁钢筋连接(若无圈梁,可按每三层用40mm×4mm镀锌扁钢或D12mm钢筋作闭环连接)及与每层楼层内钢筋连接;接闪器宜采用针带组合接闪器,用25mm×4mm镀锌扁钢组成10m×10m网格避雷带覆盖在屋顶上,外圈与柱上端内钢筋连接成闭环,将大楼置于其保护范围内;设置总等电位铜排,利用100mm×10mm长1m,每隔50mm钻Ф12mm孔,设置在变配电所适当的位置(便于接引线),至少三处与接地体可靠连接(①变压器中性点;②附近接地体;③变配电所内接地网格);确保总等电位铜排的电位是地电位(接地电阻≤1Ω),若未满足,必须增加与接地体的连接。由于统一接地有一个统一的基准电位,能保证电路中传输信息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加之接地电阻能满足直流接地的要求,所以被智能建筑接地系统广泛采用。

2.各种功能接地线的构成在TN-S系统中,中性线N与变压器中性点一起接地,也可以接在总等电位铜排上,此外N线严禁与任何“地”有电气连接。N线是各设备的功率接地线。交流设备保护接地,应设置PE干线,采用裸铜排。敷设在电气竖井中,引到各个楼层,在每一楼层,接近用电设备的地方,设置一辅助电位铜排,宜用绝缘子支撑铜排,与防雷系统隔离。设备外壳及设备附近非带电导体,用Ф6及以上铜芯黄绿色绝缘线连接到辅助等电位铜排上。PE干线下端与总等电位铜排连接。电子设备的保护接地,另设置PE干线,按照交流设备PE干线同样制作,敷设在弱电竖井中,引到需要的楼面,接近电子设备的地方设置一辅助等电位铜排,供电子设备外壳及附近的非带电导体保护接地用。单台设备,或距离较远设备,可用五芯电缆解决PE接地线。屏蔽层接地,抗静电接地,都可以就近接在PE线上或辅助等电位铜排上,分别引接到各类设备的直流接地极。严禁与其它接地系统混接。敷设时应穿金属管、槽,暗敷或在弱电竖井中明敷。金属管、槽必须有接地连续性措施,两端与PE线连接。各种接地引线,要有明确区别标志,特别要注意中性线N、保护接地线PE(黄绿双色绝缘)、直流接地线的区别。

有效保护范文篇7

关键词:电气施工,漏电保护技术,建筑工程

建筑电气工程中,漏电保护技术的作用不容忽视,当前,我国科技水平日益提高,漏电保护技术也得到了全面的应用。但是漏电保护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十分明显的不足,为了有效提高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科学应用漏电保护技术。

1漏电保护技术工作原理

为确保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应做好用电设备的有效管理,用电设备管理主要分为接零保护、接地保护和三级漏电保护三个环节,漏电保护器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接地保护可连接接地体与用电设备金属外壳,若设备绝缘体出现明显的损坏现象,接地保护可以有效防止相关人员遭受触电损害。接零保护主要是将用电设备金属外壳与供电变压器中性点连接在一起,其也可有效避免技术人员发生触电风险。此外,为了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进行,应在电气施工过程中设置漏电保护装置,装置要安装在设备复合线的首端,且在设置中需设置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另外,三级漏电保护额定漏电动作电流的设置应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增强电流设置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再者,要严格控制额定动作时间,规定漏电保护期工作时间的极差在0.2s,漏电保护器末端的额定动作时间在0.1s以内,二级支、干线的额定动作时间需结合实际适当延长,并且规定三级保护额定动作时间延长0.4s。

2建筑电气工程中漏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原则

2.1接地保护的基本原则。首先,建筑电气低压系统中性点通常不接地,因此在系统运转时,应将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地,此外,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对供电设备金属外壳采取有效的接地保护措施。且便携式和移动式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及变压器等多种电气设备的传动设备也需采取有效的接地保护。其次,汽油和柴油等金属罐的外壳需按照要求进行接地处理;同时,在建筑现场中高度大于20cm的电梯轨道、脚手架和竖井架都应采取接地保护措施,焊工工作平台和配电箱等设施需按照要求进行接地保护。再次,电葫芦、塔吊等轨道应设置至少两个接地点,在轨道的接头位置科学设置电气连接措施,接点的电阻不超过4Ω。若轨道当中设置了接地滑接器,则需科学连接滑接器与轨道。最后,线路和线杆上的金属外壳和金属支架应严格按照接地的标准和要求做好接地处理。2.2接零保护原则。建筑电气施工的过程中,一些设备不带电但是外露的部分应进行有效的接零保护。配电屏、控制屏的金属框架应进行接地保护,电气设备中的传动设备要进行接零保护。且电具的金属外壳也要实行接零保护,从而确保电机和电具的平稳运行。另外,还要对线路当中的金属保护套、操作平台实施接零保护,建筑施工现场当中和电气室的设备金属外壳必须采取有效的接零保护措施。再次,若设备运行环境较差,可对设备进行接零保护。在漏电保护时,敷设独立的保护零线,零线上不能设置开关和熔断器。若外电线路与施工同用一个供电系统时,则应确保用电设备平稳运行,其可与当地的供电相适应。再者,还应对其采取有效的节点和接零保护,相同变压器、母线及发电机供电网,需在接地保护和接零保护中任选一种保护方式。如果电气设备的生产厂家给出了详细的漏电保护标准和要求,则按照相关规定实施处理。

3漏电保护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3.1选择合适的漏电保护器。继电器、插座和开关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三种漏电保护器,所以在日常应用中,应结合工程实际完成设计工作。1)科学选择漏电保护器。在工程施工中,电气工程主要利用商业用电,所以选择满足施工场地要求的漏电保护器很有必要。同时在工程建设和施工中还要确保漏电保护器具有良好的断电及保护功能,如图2所示。图2漏电保护器为了让漏电保护器平稳运行,需全面了解并掌握电气工程荷载电流、漏电保护器的功率和数量,从而确保电压不出现较大的波动,使漏电保护器能够在运行时充分发挥其作用与功能。2)事故出现后,确保漏电保护器能够及时闭合开关,并发出安全警报。且电气工程在运行的过程中若发生线路老化的现象,或违规操作问题时,则漏电保护器需在第一时间发出警报。3)在漏电保护插座安装过程中,应科学选择安装的位置,漏电保护装置通常设置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公共位置。对于漏电保护开关而言,要在保证电气工程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以其运行的具体情况来触发端口,进而有效提升电气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及整体性,让开关能够与其他设备形成有效的配合,发挥建筑电气工程中漏电保护的基本效果。3.2做好漏电保护器的安装工作。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做好漏电保护器的设置与安装工作。在漏电保护器安装施工中,充分考虑到工程的施工情况,选择最为合理的安装位置,从而全面发挥漏电保护器对建筑电气施工的保护作用。在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因为潮湿的环境会对施工的质量和效果产生非常显著的影响。所以,应在施工中对其予以高度的关注和重视,防止由于环境潮湿而出现线路短路的问题。此外,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科学设计流动设备,而若要保证流动设备得以正常运转,就必须具备足够多的临时电源,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可结合工程实际科学安装漏电保护装置,进而在发生危险时能够及时断电和报警。与此同时,在应用漏电保护器的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其对电气导向的保护作用,以此有效防止导向交叉以及距离过小而出现的漏电问题。3.3科学配置漏电保护器。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务必科学设置漏电保护器,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工程实际来选择满足压迫球的动作电流。不同的方位在进行漏电保护的过程中,其所需要的电流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充分确保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达到过盈量,从而能够以工程建设和施工的需要为基础来增加用电设备。另一方面,应科学调配漏电保护器内的四级和二级应用。在连接漏电保护器的过程中,可适度降低其与电器之间的连接点。另外,为了让保护线路和设备安全运行,还需积极应用三级漏电保护,进而更好地确保供电和漏电保护运行的稳定性及安全性。除此之外,在工作中注意加强漏电保护中的等电位连接管理。等电位连接在电气工程中是一种可靠性及安全性较高的保护方法,其可提供直接介质的保护,从而有效控制和避免了电火花和电弧的问题,有效确保了保护的效果和水平。应用漏电保护技术可有效确保零线的运行安全,其不需要额外设置开关,在应用时选择与施工用电相匹配的用电设备,就可使等电位连接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3.4漏电保护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实例。建筑现场电气设备除了要按照要求实施接零保护和接地保护之外,还应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设置有效的漏电保护装置。在工程施工中注意开展三级漏电保护。采用三级漏电保护后,不仅能够很好地保证加强了灵敏度和有效性,而且还可协调好漏电保护与供电之间的关系,加强了供电范围控制力度,同时也有效保证了现场施工的安全进行。某高层住宅楼,地上16层,地下1层,共设置3个单元,建筑面积为9850m2,每个单元都设置了1台消防电梯,两路电源进线,其分别为主电源和消防备用电源。在3个单元当中分成6条线路,备用电源线路直接引到消防电梯当中,主电源漏电采用三级保护,备用电源漏电采用一级保护,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漏电保护效果。

4结语

现如今,我国的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建筑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在目前的电气工程建设中,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漏电保护工作,其不仅决定了建筑的质量,还影响了建筑的整体安全性,所以在建筑电气工程建设中,相关人员必须合理采用漏电保护技术。

参考文献:

[1]刘伯钧.论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漏电保护技术[J].居舍,2018(15):35.

[2]罗占军.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漏电保护技术浅析[J].建材与装饰,2018(26):97-100.

[3]吕忠毅.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漏电保护技术[J].南方农机,2018(2):23-25.

[4]廖恒一.家用电器的安全使用及漏电保护策略[J].低碳世界,2018(2):54-57.

有效保护范文篇8

从教学实践应用的角度上来说,电力系统同步电机准同期并列试验能够更为真实与有效的展开有关全自动准同期、半自动准同期以及手动准同期等多种同步电机装置运行作业的试验研究,教师也可以在此过程当中把握正确的教学时期,引入包括冲击电流、电压波形以及准同期并列极限允许值在内的相关知识,一方面可以辅助学生整个试验活动的进行;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知与记忆程度。基于现阶段电力系统相关学科教学需求的满足,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的电力系统综合化自动试验台还配备有运行独立的微机保护装置,借助于芯片支持提高整个试验台对于电力系统真实情况下的继电保护动作行为加以精确且真实的模拟。此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继电保护动作行为基本包括电压保护、发电机装置保护、变压器装置保护以及阻抗保护这几个方面。为确保电力系统相关学科专业教学有效性的充分发挥,整个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试验台还实现了借助于数码管装置对电力系统运行各类关键信息的及时且有效显示,此种功能的实现使得整个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操作与调试能够以一种更为有效与简便的方式进行。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还表现出了针对事件进行有效分析、记录、顺序保护以及操作运行的突出应用优势。对于电力系统相关专业学科的教学应用而言,学生能够借助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所提供的此类功能针对整个试验过程以及试验结果进行合理且有效的记录。不仅如此,新一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过程中继电保护装置在运行状态下所生成的整定值数据信息能够在整个试验过程当中进行较为有效的浏览与修改,此功能的实现无疑充分强化了学生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相关概念的认知与分析,借助于对安全性的保障与提升确保整个教学作业能够有效开展。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整个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试验台有多级系统组合构成,实践应用过程当中能够借助于对短路选择按钮操作促使整个电力系统高度仿真的模拟包括单相接地、两相接地、两相相间以及三相短路在内的四种差异性的短路故障设置作业。基于此功能的实现,在将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试验台与电力系统相关专业学科教学实践相融合的过程当中,其能够有效完成包括静态稳定性试验以及暂态稳定性试验在内的多种试验教学作业。学生通过这部分试验的切身操作与完成能够有效加深对电力系统稳定性概念的认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知识之上强化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分析处理。

通过对实践教学研究结果的分析,充分证实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试验台能够应用于包括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化以及电力系统分析在内的关键学科教学中,其不单能够针对现代化的电能应用全过程加以有效分析,同时也能够将整个基于现代技术的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综合性、智能性、信息性以及自动性特点充分呈现在学生面前。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台在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当中能够营造一个极为仿真与高效的电力系统运行环境,且各种操作的执行均不会对整个系统造成不良影响。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安全性极高的综合自动化实验台能够为学生展开创新性实验,发散创新性思维以及实践能力强化提供基础性支持与保障。

新时期电力行业科学技术及研究开发工作的持续推进对于高校所培养并输出的电力系统相关专业人才有着更为系统与严格的要求。除专业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以外,新时期电力系统工作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这也就使得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试验台教学方式成为了现阶段整个电力系统相关专业学科教学模式的发展主流。总而言之,本文针对有关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试验台与教学应用相关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与教学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本文作者:冯雪君工作单位:广东省电力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有效保护范文篇9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技术

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电力事业的安全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加强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管理的研究尤为重要。相关技术人员,要结合具体工作实际,科学地总结更加高效的工作机制,从而优化机电安全保护方式,提高继电保护工作质量,进一步推进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技术发展。

1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工作原理与基本要求

1.1继电保护装置工作原理

在应用继电保护装置时,如果遇到系统问题,所形成的突变物理量会转化为信息量,当上述变量积累到一定值,则会启动逻辑控制环境,对脉冲及其信号进行分析。继电设备主要构成部分为测量、执行和逻辑模块等。其中测量模块主要能够接收信号,通过对信号的数值进行测量和分析定值,来获得相应的结果,再将结果传输给逻辑模型。逻辑模块的功能是对获取的结果进行分析,通过计算来分析逻辑数值,在既定的范围传递和处理动作信号,并执行模块,此后形成相应的动作信号。

1.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要求

在电力系统内使用继电设备能够发挥其高稳定性和高效性等特征。在系统中使用继电保护装置,可通过装置来及时断开出现故障的元件,从而避免电力故障范围的扩大。高效性则指在出现问题时,保护装置可及时对故障元件相关正常的线路进行断开处理,及时针对存在故障的线路进行故障排除。这便需要保护装置具备更高的反应灵敏度,可基于灵敏系统来分析和衡量故障。稳定性则指系统在既定范围对故障的反应情况,并科学处理故障点,保证系统的顺利运行。

2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2.1线路接地保护的应用

通过实践可知,对于不同的线路也需使用不同的接地方式,多数接地保护方式运用大电流和小电流方式进行处理。大电流接地便是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在第一时间将电源切断,这样便可保障电力系统不会受到损伤。小电流保护则是在出现故障时,及时进行报警提示。如果电流系统发生单相的接地故障,小电阻系统本身电流值较小,则可作为有效的接地系统。小电流接地模式也可分为下述两种类型:(1)零序电压。如果电力系统运行稳定,则不会在系统中发生零序电压的问题。如果系统发生故障,则会导致零序电压问题的发生。可采用继电保护技术来对系统进行处理,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零序电压的处理工作,及时将信号发出。工作人员在获得信号后便会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技术处理。(2)零序电流。如果电力系统出现问题,便会导致零序电流上升。此时继电保护技术的作用便不再明显,需及时断电,从而对电力系统提供保障。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后,零序电流将沿电缆流入到故障点位置,此时进入电流互感器后再接地。该种模式能够有效避免信号受到影响,降低出现问题的几率。

2.2发电机继电保护

(1)重点保护。电力系统运行期间常见的故障为定子组匝间发生短路,一旦出现问题便会导致发电机温度上升过快,破坏发电机的绝缘层,导致设备难以正常运行,影响发电机功能发挥的稳定性。一旦发电机发生故障情况,则需针对保护匝间安装相关的装置,以此避免再次出现故障。在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期间,需对发电机进行保护。导致发电机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单向接地电流在标准数值之外,而安装在系统中的接地装置便可发挥保护作用,避免发电机受到性能损伤。(2)备用保护。发电机处于低负荷状态,会发生绝缘击穿的情况,如果出现上述问题,则需借助保护装置进行断电处理,提升对电压的保护效果,并发出警示信息,对发电机进行保护,避免发生短路等问题。在使用相关保护技术时,电压保护能够确保技术人员及时发现短路情况,避免发电机受到二次损害。

2.3变压器继电保护

在变压器运行当中应用继电保护技术,需全面衡量电压等级等条件,将其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在对设备进行选择时,需重点解决存在的问题,具体可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来处理差动保护方面的问题。当前,应用到变压器的保护技术类型有下述几种。(1)接地保护。在对自接变压器进行处理时,需借助机电技术完成相应的保护工作,可对接地两侧的零序电流实施保护,如果无接地变压器,则需采取零序电压的方式进行保护。(2)瓦斯保护。如果变压器的油箱发生问题,在特殊环境下,绝缘材料会受到电弧分解的影响,经过与油的融合作用生成有害性气体。如果不对上述气体进行科学处理,会有爆炸的风险,甚至会对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难以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转。对此可运用继电保护装置对故障问题进行排查,应用继电保护技术来对油箱进行控制和保护,发现问题及时断电,并发出警告信息,对故障进行有效处置。(3)短路保护。在变压器使用当中,短路问题出现的频率较高,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变压器的运行效果。应用继电器的保护技术来有效处理短路问题,即涉及过电流和抗阻继电保护等方面内容。电流保护便是集中安装变压器电源两侧的电源。在对电流元件进行安装时,继电保护装置对变压器电源进行切断处理,从而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对抗阻进行保护时,变压器的抗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保护的功能,通过变压器的抗阻元件能够提高继电保护功能的效果。

2.4母线继电保护

在具体应用继电保护技术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母线保护。母线是继电保护技术的核心要素,主要应用于相位和差动继电保护等方面。具体实践中,可运用对比相位的方法来处理,以此提高母线的稳定效果和使用的质量,从而凸显系统的稳定性。实施差动继电保护时,需对母线元件进行合理设计,科学处理电流互感设备,从而提高保护的效果。在对电流互感设备进行设置时,需保证其变化具有统一性,从而能够突出电流互感器的优势功能。对电流互感器进行设置后,需进一步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处理,在系统母线的差动区合理设置互感设备。对母线的大电流接地处理期间,可通过三相链接来优化母线的继电保护效果。在实施母线小电流接地时,需将母线的继电保护与大电流接地保护相区分,重点在于科学处理两相链接的使用和相间断线的作用,从而发挥继电保护技术对母线功能发挥的辅助效果。

3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系统应用要点

3.1两级极差保护配置

如果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排查到故障点,压缩维修时间,则需运用两级差的保护设备,从而提高故障的处理效果,减少资源和费用的投入。在应用两级差保护装置时,需细致开展下述工作内容:首先,需选择适合的开关类型。断路器的开关为用户开关,负荷开关需应用到主干线位置;其次,需设置保护动作的延长时间。通常需将变电站出线位置的断路器开关保护时间设置为200~250ms。这样便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排查出故障位置,从而节约维修所时间,提升故障的处理效果,此外还可有效避免发生跳闸的现象。断路器上设置了多级极差保护措施,如在支线上发生故障,便可及时进行断电处理,避免与其他线路段产生关联;最后,由于运用断路器的成本相对较高,在主干线位置选择设置负荷开关,也可降低资源的消耗量。

3.2故障集中处理措施

处理故障时需具有更强的针对性,由于主干线路的类型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对处理不同类型的故障也需采取适合的措施。一般来讲主干线的类型为架空馈线,相关人员需依据下述程序对故障进行排查和处理:第一,如果故障点在馈线中,则处于变电站出线位置的断路开关便会自动跳闸,这样便可自动隔离由于故障产生的电流;第二,在延时0.5s后,如断路器的开关顺利完成重合,则可判断不是突发问题,如果无法重合,则说明不是长久类故障;第三,阻断配电会获得开关的相应故障数据信息,并将其发送到主站,随后主站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科学处理,并对故障的具体位置和类型进行判断;第四,如果是突发性故障,则需在故障处理记录数据中将本次故障的数据信息一并记录,以此作为后续处理类似故障的参考。如果属于长久类的故障类型,则相关人员便需全面掌握故障附近的所有开关闸,对发生故障的线路和相关路线进行阻断处理,此外还需将相关数据信息传输到相关的变电站,保证变电站的断路设备全部开关均进行合闸,从而保证供电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当工作人员完成全部的处理工作后,需对相关数据进行保留,如记录故障类型和位置等信息内容。这样才能在完成电力供应后,如果配电网再发生类似的故障情况,便可依据记录的数据信息作出有效判断。

3.3智能告警与事故信息处理技术

对继电保护设备的警告和信息处理技术进行优化升级,可明显提升变电运行的稳定性。可应用该技术手段实现对变电站的实时监控,这样可在第一时间发现可能存在的故障,并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处理。工作人员能够及时依据警告提示信息来组织维修等活动,这样便可避免系统长期处于异常状态,对相关设备的运行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可通过运用该技术可为技术人员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信息,再对类似故障进行处理时,技术人员便可借助以往的数据作为参考,在最短的时间内排除故障,保障变电运行的效果。

3.4干扰信号屏蔽方法

对干扰信号进行屏蔽,首先需依据不同线缆材料的类型选择适合的方式。在电力系统发展过程中,已经开发出绝缘层工作线缆,且应用率较高。这种线缆可有效避免感应雷和直击雷等自然灾害的危害,降低可能受到的损失。其次对继电保护装置采取保护措施,需针对设备的运行方案和效果进行研究,对当前系统的环境抵抗效果和相关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保证系统运行的质量。在实施具体工作时,可尝试在区域内设置局域网,并在运行期间排除周围产生的干扰信号,从而降低配电系统所形成的负面影响。最后需保证构建的专业体系能够长时间发挥稳定的维护效果,有效排除信号的不利影响,此后才能确保系统可高效完成参数的获取工作。

4结语

通过实践分析得知,要提升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研究能力,提高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技术应用效率,技术人员需重视创新技术应用方法,科学地进行技术应用实践,全面掌握技术应用要点,才能进一步为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技术保证。

参考文献

[1]李嘉禹.浅析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安全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19(33):189-190.

[2]王博.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技术分析[J].电子测试,2019(22):95-96.

[3]刘孟清.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的安全技术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31):167-168.

有效保护范文篇10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开发

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对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林业的健康发展可以使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调节,对资源的持续发展有着必要性。为了加强对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开发,需要制定合理的制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林业资源进行全面的保护,严格管理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使自然保护区的环境得到有效地保护,促进我国的环境与经济发展。

1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

为了控制环境的恶化,需要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使生态环境中各个部分能够协调发展,因此自然保护区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自然保护区使不同的内容得到全面的保护,在保护区中可以使生物的多样性发展得到良好的条件,使生态系统能够平衡的运行。在自然保护区建设中,应具有较多种类的生物,并且利用科学的方式对生物进行保护,使生物能够自然的发展,顺应生态规律,使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稳定的运行。

2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对策

2.1加强对资源保护的重视。通过宣传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作用来使人们更加重视资源的保护,这样人们通过了解可以具有保护自然的观念,同时对自然环境当前问题的严重性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将林业资源作为重要的内容,实现我国的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另外,需要使人们了解资源破坏造成的不良影响,对林业资源的分布特点以及生长需求进行充分认识,这样可以使林业资源保护工作更顺利的开展,利于后期资源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2.2完善制度建设。完善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制度,使保护工作更加规范的开展。在林业资源的保护中需要通过制度的内容来改善工作的效果,提高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的质量,促进生态环境健康发展。例如,在当前的生态建设中,结合林业资源保护工作进行科学的规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使保护制度得到完善,从而使林业资源保护工作的执行具有更加准确的参考依据。2.3改善林区开发形式。林业资源的开发对保护的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为了提升林业开发管理效果,需要根据林业资源管理中的要求进行工作,使管理形式得到改善,使林业资源管理工作得到有效保障。例如,结合自然保护区的林业资源工作,使保护的形式得到优化,同时对林业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管理,加强管理的质量,使林业资源的开发符合管理要求,为保护管理工作打好基础。2.4创新林区保护方式。为了使林业资源的保护更加有效,需要结合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的要求进行管理,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使林业资源保护得到有效的开展,更加符合自然保护区的特点,为保护工作带来良好的条件。此外,需要加强林业资源防火管理,由于火灾对林木资源造成的影响十分严重,需要专门成立防火组织,并且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使林业资源防火工作开展更加顺利,制定有效的方案,当问题发生时对林业资源起到保护作用。

3合理开发和资源利用的有效对策

3.1加强日常养护管理工作。林业资源的日常养护对林业资源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养护管理,使林业资源能够健康发展,同时使资源的开发具有良好的效果,使资源开发管理中的多样性得到体现,使林业资源的资源利用需求得到满足。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部门的要求,对林业资源进行区域划分,分别进行养护中管理,确保养护的质量。3.2完善林业资源产权制度。在林业资源开发中,需要对产权保护制度进行完善,保证林业资源得到有效的产权保护。通过产权保护的实施,使资源开发使用有更加标准的参考内容,由于目前林业资源开发中利用产权保护方式进行保护,可以使林业资源开发利用更加严格规范,避免了开发利用不合理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针对资源保护的方法进行保护,明确资源中的权利内容,分辨投资、经营等部分的不同权利,使林业资源的经营更加规范。3.3建立科学的开发建设体系。林业资源的开发管理需要具有合理的体系,根据体系中的内容进行管理,使管理更加有效,针对林业资源开发进行清晰的划分,使开发中的每个要求得到明确,使开发建设工作有更加准确的依据。林业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对体系进行了解,并且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使林业资源的利用更加科学。3.4提升科技水平。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对林业的长久发展有着指导意义,为了使林业工程的开发更加高效,需要对资源的使用给予科学技术支持,通过科学技术来加强林业工程的建设,为管理带来良好的条件。将林业工程的建设进行科学技术应用,使建设的水平提高,同时,为对林业资源的发展提供动力,也是持续发展中的必然要求。

4结语

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我国的环境保护以及资源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对于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中各个环节工作的质量,使管理发挥出实际的作用。同时针对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科学的规划,提高开发建设的水平,借助科学技术提升建设效果,从而促进林业资源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少欣,杨志梅.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现代园艺,2018(22):152.

[2]王俊玲.浅谈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农业与技术,2018,38(08):174.